逃课原因调查分析(精选9篇)
专业:自动化姓名:
学号:大 学 生 逃 课 现 象 的 调 查 与 原 因 分 析电气学院08-1胡 帅310808020109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原因分析
摘要:我们都知道,如今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在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一族”。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来看,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1%,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1%,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18%。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大学生上课的现状,对大学生逃课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
一、大学生逃课的现状
据已有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
2008年9月,对河南某大学的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逃课率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为50.5%。
2.男生的逃课情况比女生更严重
从全国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经常逃课的男生占16%,偶尔逃课的男生占70%,没有逃过课的男生只占男生总数的14%;女生中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占33%,有逃课经历的占67%(其中经常性逃课的占女生总数的4%)。
3.大学生逃课对课程有选择
据《21世纪人才报》报道,大学生逃课时,对逃什么课有比较明确的选择:选修课占32.6%,基础课占27.3%,专业课占21.4%。
4.高校的层次与学生逃课比例成反比
重点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5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占6%左右;一般本科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67%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左右;而高职高专,逃过课的学生在8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高达15%以上。
5.其他特点
军校没有经常逃课的学生,专科生高于本科生,外地学生高于本地学生,文史类课的逃课率高于理工类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大课堂高于小课堂。
二、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高考志愿填报时盲目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对其缺乏兴趣,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
抵触的学习状态,逃课也就应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逃课现象越发严重。
2.学生对大学环境的消极适应。从中学走人大学,大学生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他们消极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进而养成经常逃课的习惯。
(二)学校因素
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
2.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另外,学校虽有校规校纪,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再者是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
3.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
(三)教师因素
1.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过于陈旧。致使学生上课时感到课程过于简单,没劲、没内容。久而久之,便对该科目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发展到极点便是逃课。
2.师生教学关系不协调。部分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新变化,认为老师不关心自己,产生了对老师的不信任和反感,因而对该科目也产生了厌烦心理,心离课堂越来越远,产生逃课心理,表现在行动上便是逃课。
(四)家庭因素
家长对高校的理解存有偏差,把子女完全交给高校,对其情况不闻不问。使部分学生认为逃课也没人管得着。
(五)社会因素
1.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的实现,许多学生宁愿到一些电大网站上直接接受互动式的远程教育,聆听专家学者的讲解,而不愿坐在课堂上听老师的单向授课。也导致逃课的发生。
2.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学生从大一便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如报名参加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和资格认证考试,提升自我;参与实践,增加工作经验;考研,实现自我等。另外,毕业班的一些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逼于无奈,只能逃课,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班学生逃课率奇高的现象。
3.不良的社会风气环境。当今社会上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各种各样的环境诱惑,一些学生经不起诱惑而经常逃课。
三、结语
逃课的界定
显性逃课, 即通常意义上的学生不去上课, 指学生在没有提前请假的情况下, 未按照既定时间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按原因分为无故旷课、因事旷课和因病旷课;按时间长短分为迟到、早退和旷课。
隐性逃课, 指学生虽然按照既定时间来上课, 但实质上是“人在心不在”。这些学生不听教师讲课, 利用上课时间吃早餐、看小说、玩手机、打游戏、听音乐和睡觉等。无论是显性逃课, 还是隐性逃课, 对学生学习和学校的学风建设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逃课的原因分析
(一) 学校方面
学风不正学风主要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导致高职学校学风不正的原因, 一是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下降导致学风的下滑;二是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部分学生抵制不住诱惑而发生逃课行为;三是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 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在学习上, 而集中在追求时尚、追求名牌。
教学管理不到位部分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监控。虽然教务处每天负责组织教学巡查, 但巡查内容仅限于教师和学生的出勤情况。出勤率只是作为一组统计数字, 教务处很少直接与任课教师沟通出勤率问题, 更谈不上找出班级出勤率低的真正原因。此外, 教学督导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抽查的力度有限, 抽查后的结果不能立即反馈给任课教师, 教学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通。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近些年, 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但教学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的效果也不明显。有的教师备课不认真, 教学针对性不强;有的教师方音浓重, 学生根本听不懂;有的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听着没兴趣;有的教师虽然满腹经纶, 但不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只管自己“教”了, 不管学生是如何“学”的, 更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核内容过于简单这是导致学生逃课的一个主要因素。许多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基本上停留在“一张考卷”上。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通过复印笔记、补划重点等临阵磨枪的方法也能过关, 加之一些教师想省去学生补考批改试卷带来的麻烦, 所以考试内容过于简单,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核。
制度执行力度较差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管理者即使发现了某些问题的存在, 或碍于情面、或迫于压力而放弃了原则、放弃了解决问题的努力。在对教师评定和对违规学生处理等问题上心慈手软, 使得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深,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逃课行为。
学生管理人员不足从入学成绩上看, 高职学生比本科学生低;从学习习惯上看, 高职学生比本科学生差;从整体素质和能力上看, 高职学生比本科学生弱。与本科生相比, 高职学生的管理难度更大。管理难度的加大无形中给学生工作者增加了压力, 人员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 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家庭条件好的高职学生有很强的优越感,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思想上并不重视出勤和学习。相反, 他们认为学习是他们的“副业”, 享受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为了负担高昂的学费、减轻家庭负担、早日还清借款, 利用所有课余时间打工, 打工时间与上课时间相冲突时, 迫于无奈他们也会逃课。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现在,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和纵容子女, 他们不但没有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相反, 只要孩子提出要求, 不管合理与否都予以满足, 更有家长与孩子串通一气以病 (事) 假为借口逃课, 欺骗学校和教师。
特殊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特殊家庭的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 有的家庭成员身体残疾, 有的家庭成员精神异常, 客观存在的事实让他们有时候因为照顾家人而不得已逃课。
(三) 学生方面
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大部分学生从上小学、初中直到高中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是考上大学, 这个目标一旦真正实现了, 他们就觉得自己进了“保险箱”, 人生没有什么可追求了, 那些上大学之前培养的浓厚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被享受大学生活所取代。
高考成绩不理想高职院校学生中, 有一部分人因为高考失利没能考进自己理想的本科院校, 而且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参加复读。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情绪低落, 觉得即使毕业也会“矮人一等”, 这种消极的情绪逐渐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 许多人便加入到逃课的队伍中。
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由于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 学习压力大, 许多学生没有时间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 对今后的发展方向缺乏理性的思考, 有不少学生填报高考志愿都是听从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建议。由于之前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 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 有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根本没有兴趣, 因此不愿意上课。久而久之, 课越逃越多。
不适应大学教学模式在大学, 学生学习需要很强的自主性, 学多学少全凭自己。高中强制学习与高职自由接受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习惯大学的教学模式, 一段时间后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 自然就会逃课。
忙于自身充电、考证这类逃课学生大都学习成绩较好, 接受和自学能力较强, 他们可以通过自学把所逃课程“补回来”。为了毕业后有更好的发展, 他们报考第二外语、考驾照、参加社会上各种考证补习班。
组织纪律观念差有的学生临时突然有事, 却因怕麻烦或者怕被教师拒绝而采取不通过正常的请假手续的方式逃课, 还有的学生逃课是因为上到第四节课时肚子饿了, 这些组织纪律观念差的逃课学生为数不少。
应对学生逃课的策略
(一) 学校方面
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许多高职院校不重视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其实, 成功的新生入学教育会使高职学生了解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 帮助他们进行角色定位, 使他们明确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要求, 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念。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 学校一方面可以用榜样教育, 树立典范;另一方面, 须用反面实例予以警示。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不佳是导致高职学生逃课的决定性原因。因此, 要减少学生逃课必须提高教学质量。首先, 要扩充教师队伍, 降低师生比, 实行小班教学。其次, 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开设对学生日后发展有用的课程, 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再次, 要提高教师水平。教师要在教学艺术上多下工夫, 增进师生的沟通交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除教师自身努力外, 高职院校也要尽力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能够站在学科前沿。最后, 要建立机制奖励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 改变目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创新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内容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为主, 考核方法是教师考前划重点, 逃课学生往往能够通过投机取巧通过考试, 甚至取得高分。创新考试方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形式不应局限于笔试一种, 因为仅通过笔试很难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在考核过程中应该提倡多样化。通过口试、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实践、小组合作、撰写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不为逃课学生创造任何轻易过关的机会。二是用等级代替具体分数。在给学生成绩时不仅从答案标准度上评价, 还应从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应该给分。应积极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而不是被动地应付考试。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如不能做到令行禁止, 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学生逃课现象的长期存在,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因此, 对学生日常考勤记录必须真实, 可以采用“三管齐下” (教务处检查、辅导员抽查和学习委员上报) 的方式随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当天的考勤情况必须认真记录、汇总, 如果学生逃课可采用口头警示、书面警告和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分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逃课现象严重的学生一定要按照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使规章制度对学生真正有威慑力。
有计划地招聘学生管理人员由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新招聘的人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上手”, 这就要求高职学校人事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多与学生处、团委联系, 及时掌握学生管理人员的需求, 提前做好招聘计划, 不要“临时抱佛脚”。
(二) 家庭方面
与家庭建立联系、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与家长建立畅通的联系网对制止学生逃课有明显作用。很多学生管理人员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 就是高职学生已经成人, 不再需要家长监管, 学生出现逃课现象后, 觉得逃课这种“小事”不值得告诉家长, 这种想法让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钻了空子。值得借鉴的方法是, 对于经常逃课的学生, 可以直接与家长联系, 将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告诉家长, 以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学生。
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减免贫困高职生的学费, 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 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 尽可能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让这些高职贫困生不会由于经济原因而逃课;对于来自特殊家庭的高职学生, 教师应多关注、多与他们谈心, 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精神支持, 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
(三) 辅导员方面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 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增强其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端正学习态度, 使他们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正确处理恋爱、工作、娱乐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加强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 把出勤情况与各种奖惩挂钩, 使学生自觉遵守组织纪律。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高职学生亲身感受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 才会珍惜时间、发奋学习。此外, 辅导员还可以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 通过组织新老生交流会、专业教师与新生座谈会等形式, 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 让学生一入学就热爱专业,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辅导员应经常与逃课的学生谈心交流, 找出学生逃课的真正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如遇到难以交流和沟通的学生, 辅导员可以借助校内外心理咨询机构的力量, 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治疗, 使其能以健康心态回归到学习中来。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如何提高学生上课出勤率, 更好地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只有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 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才可以从容面对挑战。
摘要:对高职学生逃课进行了界定, 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逃课的原因, 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指出只有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特点, 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 才能有效解决高职学生的逃课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杨翠明, 张国平.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 (2) :66-68.
[2]王瑶.新生逃课心理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 (4) :23-25.
[3]吕丽莉, 周凤秋.大学生逃课现象之我见[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3) :31-33.
[4]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105.
[5]周臻.针对大学生逃课采取的思想教育策略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58-61.
[6]黄彬.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 (5) :111-117.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逃课的情况。2008年,我校“中学生逃课状况调查分析”课题组在我县进行了一次调查,对中学生逃课情况的特点和逃课原因进行了分析思考。课题组还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格学生的考勤制度;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培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以减少中学生逃课现象。
[关键词] 逃课;调查结果;分析思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1-0074-0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作为一线的任课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因各种原因逃课的情况。研究表明,经常逃课的学生如不加以适当教育,促其改正,轻者影响学习成绩,重者辍学,甚至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了解中学生逃课状况,2008年,我校“中学生逃课状况调查分析”课题组在我县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其中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各3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30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900份,有效率为96.8%,个别访谈300人次。
一、调查结果
我们对回收上来的90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认真仔细地整理和统计,统计结果列于表1至表4。
调查表明,中学期间从不逃课的中学生占35%,很少逃课的占26%,有时逃课的占23%,经常逃课的占16%(如表1所示)。
在9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仅有252人确定自己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占被调查对象的28%;大部分学生表示在课堂上常学其他学科、想事情、睡觉、聊天等,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同时做两到三件事情(如表2所示),这是典型、严重的隐性逃课。
此外,初三年级学生逃课比例比初一二年级要高,非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年龄在50岁以上的任课教师的课,学生逃课比例也相对较高(如表3所示)。这是一个很重要很突出的现象,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
据此次调查,由于不喜欢任课教师和某学科而逃课的学生分别占15%和13%,占据被调查对象的榜首;因为学校管理不严、上网、老师不经常考勤、对上课无兴趣等原因而逃课的学生分别占11%、9%、11%、10%;其中选择其他原因的学生占5%(如表4所示)。
二、分析思考
1.中学生逃课状况的特点分析
(1)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在本次调查中,初一学生逃课率为10.6%,初二学生为13.3%,初三学生竟为16.9%(如表3所示)。初三学生逃课率与初一学生相比,约是其1.6倍,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这压力有来自家长的、教师的、社会的,还有学生自己的,当学生不堪重负时就会选择逃课。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安心于课堂。
(2)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逃课率明显低于其它学科
本次调查中,语、数、外三科逃课率为9.6%,其它学科为13.2%,两者相差3.6个百分点(如表3所示)。
(3)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年龄呈现不平衡性
在学历方面,本科与中专学历教师的课逃课率较低,分别为11%与13.2%,而大专学历教师的课逃课率达到15.6%;在年龄方面,年龄在30~45岁的教师的课逃课率较低,为10.2%,50岁以上教师的课逃课率最高,达到了18.3%(如表3所示)。这说明许多教师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教学开拓精神,课堂教学改革步伐相对落后,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教师最为他们所接受。
(4)班主任的课比其他任课教师的课逃课率低
班主任的课学生逃课率为9.3%,非班主任教师的课逃课率为12.3%,班主任的课比其他任课教师的课的逃课率低3个百分点(如表3所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学生交往接触,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理解,学生就会乐学、上进,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教诲,而这也正是非班主任任课教师所要努力做的。
(5)隐性逃课现象严重
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或想其它事情,思维根本没在课堂上。在调查中发现,这种“人在心不在”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相当一部分受访学生表示上课时心不在焉,只有28%的学生表示上课能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如表2所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与学生进一步沟通,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隐性逃课”的责任主要在于教师讲课内容沉闷,授课方式落后。
2.中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我们对部分逃课学生进行了家访,走访了一些任课教师及学校监管人员,结合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造成学生逃课的原因很多,也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生自身方面
①学习态度不端正。 这类逃课的学生一般是进入中学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进入中学就是为了混日子、养身体,对上课没有兴趣,更无学习动力。逃课后往往聚在一起打牌或躲在宿舍睡觉,这类学生占有效被调查对象的10%(如表4所示)。
②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所学学科相差较远,因此不愿去上课,即使人在课堂,心也不知在想什么,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好。
③迷恋网络。 中学生自制力较弱,好奇心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难以抵御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易沉迷于网络。
④对任课教师不喜欢。 这类逃课学生在学习上多表现为偏科,对于喜欢的教师所教的科目,成绩较优秀,而不喜欢的教师所教的科目,成绩则不理想,是典型的“瘸腿”。
⑤抱有侥幸心理。 认为这节课教师可能不考勤。
以上几点原因在引发学生逃课原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如表4所示)。除此之外,通过家访以及对学生进行访谈,笔者认为,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影响。首先,家庭不和睦、不健全,夫妻经常吵架或者离婚,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生活无保障;其次,家庭生活不健康,生活情趣低下,如有的家长经常打麻将、打牌或上不健康的网站;再次,常给孩子灌输“上不上学一样,都能下河捉鱼”、“学习好孬一样,都能开店赚钱”等错误思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授课方面
教师授课是学生获取和提升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心态。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在教师授课方面引起学生逃课的主要有三个原因(如表4所示)。
①讲课枯燥无味,教学无艺术性。 部分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水平不高,缺乏艺术性,讲课生搬硬套、思路不清或表达欠佳,致使学生丧失上课的积极性。
②讲课方式落后。 多年来,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讲稿、一块黑板的讲课方式,授课方式单一,知识老化,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
③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知之甚少。 这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队伍中,由于对本学科前沿动态跟踪不灵敏,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知之甚少,导致上课呆板,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上不上课无所谓,反正书本上都有,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体现不出上课与不上课的区别。
(3)教学管理方面
①检查力度不够。 学校对教学的检查通常只是检查教师的到岗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少去检查学生上课人数。单靠班干部考勤或教师偶尔点名抽查这种方式监督学生,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一些大班课上,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任课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检查,学生逃课就有了可乘之机。
②规章制度落实得不够好。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逃课作为违规违纪的一种行为,并对此行为做如下处理规定:一周旷课累积达两节的学生给予班会上认真检讨或全校通报批评处分;一学期内无故旷课10~15节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一学期内无故旷课16~30节的学生给予记过处分;一学期内无故旷课31~50节的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一学期内无故旷课达51节以上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可见,学校对旷课学生的处理是较为严厉的,但这些规章制度却没有真正落实。
此外,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学生沟通,笔者还注意到其他一些影响逃课率的原因,比如学校课外活动不丰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开展或干脆取消课外活动,更谈不上开展其他文体活动,取而代之的是自习课或各种辅导课。课外活动本是学生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学生们可以打球、踢毽子、跳绳、做游戏……学校取消课外活动课,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觉得学校生活枯燥乏味。对此,一些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有时候让我们出去活动一下,比多做几道题重要得多。”
三、解决策略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首先,应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做到有事请事假,生病请病假。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目标与国家、集体的目标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严格学生的考勤制度
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监督是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的有效手段。这不仅需要班干部、任课教师日常的考勤登记,还需要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学生逃课及时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逃课多节应全校通报,对违背校规校纪的要坚决处理,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位。做到有检查,有处理结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制度的威慑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3.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培训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相互听课,让他们针对年轻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讲课吸引力的关键。课堂教学质量是由教师的水平来体现的,让优秀教师在教学第一线,以其名师风范、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是解决学生逃课的重点。此外,要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大舞台。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生的兴趣点。如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游戏、竞赛,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营造一个崇尚科学、学习文化、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6.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主导性,通过管理改革,使学校成为三方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间的相互沟通,建构起上下一致、校内外一体的教育工作网络,实现三者的动态统一,形成互补共建的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势,促进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逃课从表面看是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态度问题,实际上是学生个体性格、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以此避免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作者单位 山东省惠民县辛店乡第二中学
1.你的性别:
□男□女
2.你的当前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你是否有过逃课现象:
□是□否
4.如果你有逃课行为,你认为
□逃课是不对的□偶尔逃一次无所谓□有些课不得不逃□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5.你逃课的频率:
□经常□偶尔□基本不□从不
6.你逃课的原因:(多选)
□授课安排不合理
□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讲课枯燥乏味 □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不喜欢授课老师
□教学管理不到位
□自制能力差,懒的去上课
□重视教学不重视学术
□想要增长多方面的知识和才干,参加培训班 □考试方法不妥
□确实有事,不得不逃
7.你都逃过哪些课:(多选)
□选修课□不感兴趣的课 □老师讲的枯燥无味,预期收益低的课
□上课时老师不管不问,点名少或不点名的课 □考试容易过的课□视情况而定
8.你逃课后的去向:(多选)
□网吧上网
□宿舍睡觉
□娱乐
□谈恋爱
□参加其他培训班
□自学逃课课程
□逛街购物
□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做兼职
□其他
9.你逃没逃过晗哥的语言学导论或其他课程?□逃过□没逃过
历尽千辛万苦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背负着父母的殷切希望,现身在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然而,“逃课风”却一直在学生中盘旋,挥之不去。本着我们作为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对逃课现象进行调查和正确认识,寻找出问题本质原因及解决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学习氛围。
据调查,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学生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大一的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然为50.5%。而且,所逃课程的比率也有差别,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这些话是某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以上数据摘自百度文库)。
面对如此严峻的逃课比例,学校,授课教授,以及学生都有各自的看法及见解。作为当事人的学生,有不少同学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而这种不良风气和想法都在不断的影响着其他同学的观念。为了阻止“逃课风”破坏校园文化,为了维护学校学习风气,为了避免其对高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研究调查大学生逃课现象,剖析大学生逃课问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我们首先从“逃课”的执行者——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 学生逃课理由及分类
作为当事人的学生,对于逃课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的逃课
学生类型有以下几类,而他们的看法也是较具代表性的看法。
1.打工兼职者:真正的钞票和社会经验比枯燥的课堂更吸引人不少学生在校参与兼职工作,二者在时间安排上相冲突时,内心进行的对比往往是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书本上的东西和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来的完全不一样,而后者往往更有用,更有价值。
2.甜蜜情侣:为了爱情,逃课神马的都是浮云
对于恋爱中的情侣来说,等待是最痛苦的折磨,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课——逃!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培养彼此的感情。或者二者时间安排不一致时,就会有一方牺牲自己的课程陪伴另一方。
3.公务缠身者:没有牺牲,就没有回报
学生会或者社联活动安排需要,会议召开,每个成员的时间不能都被协调,而考勤又是工作态度重要考核,成员们会较多的选择逃课参加各项活动。抑或是公务在外,不能及时返校而逃课。
4.勤奋好学者:利用逃课时间拓展课外知识
一些勤奋好学的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课堂知识,听课对于他们而言是在复习,他们认为与其在已经了解的知识上耗费时间,不如利用该时间去图书馆拓展知识。还有些学生认为,课堂上老师讲课方式实在是过于乏味,不如自己去图书馆或自习室看书,他们逃课的理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5.特累特困生:这么累去了也是睡觉,不如在寝室睡的舒服
有些学生奔波于各种兼职打工或学生活动工作中,尽管活动与课程时间不冲突,但是拖着一身疲惫而归,没有任何精力进行课堂学习,决定留寝室休息。有些学生因为KTV包夜,网吧包夜,通宵看小说等娱乐活动耽误休息时间,导致无精力上课,也决定留寝睡觉。
6.临时逃课者:遇见你,实在是一场意外
少数学生有如此感慨,走在去教室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导致困在路中;或是睡醒时已经上了半节课了,决定不去;再或是女生在路上偶然遭到“老朋友”的光顾,只得回寝;或是突然收到远方亲人匆忙探望的电话等等。这些特殊事件导致学生逃课。
7.纯粹逃课者:我逃故我在不喜欢该课的老师,不喜欢他得讲课方式,不喜欢该课程„„所以故意逃课。该课或该课讲授教授是他们的逃课理由。“本想对这门课程认真学习,可是看到讲课老师就烦。干脆故意翘掉他得课,省的厌乌及屋。”“对该课不感兴趣,对本专业丝毫不了解,没有上课的兴趣。”
8.随波逐流者:你逃我也逃
此类学生容易受他人感染,觉得别人都逃了,我也逃了算了;或是别人都能逃,我为什么不能逃的从众心理。
9.新新逃课者:一切看心情
他们的逃课理由很简单,不需要理由,一切看心情。心情好就去上课,心情不好就不上。想打游戏就不管上课,想看电影也不管
上课,想要睡觉仍不管上课。
综上所述,学生逃课存在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据专家对国内部分高校大学生逃课原因调查显示:28.7%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差,没有学到东西;27.8%的学生认为课程乏味,脱离实际;20.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陈旧,信息量太少;7.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太容易,自学也可以掌握。如何解决逃课现象及学生对课程的较低评价,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我们紧接着看学校对学生逃课的看法及建议。
二. 学校制度及建议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具有较合理有效的制度进行查课,主要查课方式依然靠授课教授在课堂上的点名和教学突查。学校认为大学生学习主要靠自觉,当然学校学院也会经常强调。而学校对于大学生的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与否也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学校表示对于制度的完善工作是从未停止过的,学生课程的安排也尽量人文化,科学化。现在的大学都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了许多非专业课。对于非专业课,学校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而这种方式直接导致逃课现象的加重。学生只是来获学分的,对于这些课的考试通常较为简单或只是交论文即可。所以此类课成为大家的逃课首选。好的初衷的发展却未能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应对其进行思考。
但是,从第一点我们也知道,学生逃课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而主观原因才是逃课的主要原因。学生若能严格自律,那么这样的部分选修大课也不会出现集体逃课的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神圣殿堂, 也是师生进行接触交流的重要场所。一个优良、浓厚的学风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高校逃课现象日趋成为一种司空见惯却又屡禁不止的现象。许多高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学风建设, 而重点之一就是针对学生逃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出勤率不高也一直是困扰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掌握学生出勤情况及其逃课的原因, 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我们对嘉兴学院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54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31份, 回收率为97.82%。其中, “大二”372份, “大三”411份, “大四”271份。
逃课现象调查和统计结果
1.逃课群体分布
根据此调查数据 (如图) 所反映的情况来看, 从不逃课的学生为333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32.33%, 偶尔逃课学生为636人, 占61.75%, 经常和总是逃课的学生为61人, 占5.9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有过逃课经历的学生总数为697人, 比例高达67.67%。
2.学生逃课后去向分布
既然大学生逃课现象如此严重, 那么他们逃课之后都去干什么了呢?我们把去向锁定在两个大的方向:学习工作和休闲。在这次调查中, 逃课后去学习和工作的占到69.06%, 特别是做兼职的占到31.26%, 休闲的占到49.84%,
3.学生逃课课程对象分布
调查发现, 学生逃课是有选择性的, 其中只有1.85%的学生逃专业课;数学、英语是经济学的两个很重要的基础学科, 也只有3.21%的学生会逃;但马哲等公共课有30.09%的学生选择逃课;对于逃课, 有59.88%的学生表示他们会视情况而定;另外想逃就逃而不在乎什么课的学生占15.68%。
逃课原因数据分析
大学生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 内因:学生本身
有一部分 (8%) 的大学生在刚进大学校门时满怀着憧憬和希望, 而当他们在大学度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原来的大学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 一时之间, 理想与现实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裂痕, 所以产生消沉、彷徨、颓废甚至叛逆的心理, 逃课后在寝室睡觉上网, 也就顺理成章了。就业的压力加大, 为了增加就业的资本, 不至于毕业后失业, 许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考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等各种名目繁多的证书;参加社会实践, 寻找兼职, 积累社会经验。于是, 部分学生 (28%) , 特别是高年级和毕业班的学生选择了逃课。
(2) 外因:学校因素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但是相对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仍然是滞后的, 特别是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调整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等方面。这种滞后使得许多课程 (24%) 不能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大学普遍重研究轻教学。高校的教学评估, 教师的职称评定的衡量标准不是学校的教学水平, 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 而是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有些教师投入科研的精力远远大于教学的精力, 加上部分教师自身既缺乏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不具备精湛的课堂授课技巧, 所以讲课形式死板, 课堂气氛沉闷, 民主交流氛围缺乏。学生上课时忙时抄笔记, 闲时睡觉、玩手机、讲话等等;久而久之逃课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了。
4.建议和举措
(1) 浓厚学校学风, 完善制度建设
学风是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大学学风中普遍存在有一个不好现象:大学生缺乏理想信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诚信、急功近利。由于这些学风问题的存在, 逃课现象日益严重。所以我们要坚持以校训为基础, 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学风的建设。现在高校都是以“到课率”来衡量学风建设好坏的, 这种衡量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通过考勤和通报批评来抓“到课率”。因为考勤制度大多数都是治标不治本, 正所谓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为了应付考勤, 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代答, 至于在课堂上看与教学课程无关的书, 甚至打瞌睡的, 更是大有人在。所以要完善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
(2) 提高师资力量, 强化教书育人理念
课堂教学质量是由教师来体现的。高质量的教学必须有教师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做保证, 教师要懂得对于学生的教育, 不仅要“传道”, 还要“解惑”, 授之以“渔、鱼”之道。对个别学习不认真、不自觉的学生, 还要敢于管理, 敢于给学生亮“黄牌”甚至“红牌”。另外这也需要学校对教师的考评要将科研和教学同时并重考虑, 需要学校加大力度对课堂教学的监督。
(3) 激励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 首先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机,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树立起清晰的人生日标, 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实质性的了解, 明确主攻方向, 学有选择, 学有目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习和加强自我教育, 完善自己的个性, 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在大学学习中要把握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 这些环节把握好了, 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把逃课后的去向分为A考研、公务员, B考证、“2+2”考试, C做兼职, D逛街购物, E和男 (女) 朋友在一起, F睡觉、上网, 并且可以多选。在文中我们把ABC三项概括为学习和工作, 把DEF三项概括为休闲。
参考文献
[1]田正学、王小兵、王羚又等.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 重庆石油高等专利学校学报, 2004 (3)
关于大学生逃课问卷调查
随着高等教育在中国的普及,成为大学生已不再是难以实现的梦。在大学里,如果你去上课的时候,恐怕给你的最深的印象就是在一个大大的教室里面,只坐着廖廖无几的几个人,而且这几个人也是无精打采的坐在那里,根本就不像是在上课的样子.那么,另外一部分人到哪里去了呢?无疑是逃课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逃课原因,无论对学校的制度改进或是教师资源合理安排,还是对社会了解大学生心态的差异,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制作此问卷,感谢您的参与。专业______性别______年级______
1.您的家庭类型是______
A单亲B双亲C其他
2.您获得过奖学金吗?
A获得过B未曾获得
3.老师经常点名吗?
A总是B经常C较少D很少或没有
4.课堂上,您经常:
A认证听讲B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C.玩手机 D.其他
5.您经常逃课吗?
A从没B偶尔C经常D总是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B上自习C睡觉D部门活动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7.您对现在的课时安排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E无所谓
8.如果不满意,您认为每周安排多少节课才算合理?
A20节一下B20—25节C25—30节D30节以上
9.如果要逃课,您最可能选择哪类课程?(可多选)
A限定选修课B必修课C公共选修课D无所谓,什么都可以
10.对于逃课,您通常的做法是:
A绝不逃课B尽量去上C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
11.您对逃课的态度:
A逃课是不对的B偶尔逃课无所谓C有些课不得不逃D不逃课不算是大学生
12.您认为逃课对成绩有影响吗?
A影响很大B有一点影响C没有影响
13.您对上课点名有什么看法?
A支持B反对C无所谓
14.您逃课时的感觉:
A爽B很内疚C很自责D没逃过课E没感觉
15.您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学生减少逃课?(可多选)
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老师经常点名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16.您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怎样?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传统B情况会好转C可能会消失D一定会消失
17.您是怎样看待逃课这一现象的,请说说您的看法:
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完成这次调查,祝您生活愉快,学业进步。
1、 您上课迟到吗?( )
A 从不 B 偶尔 C 经常
2、 您一般可能会迟到多久( )
A 1分钟左右 B 5分钟左右 C 10分钟左右 D 15分钟以上
3、您迟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多选)
A 睡过了 B 玩电脑 C 约会 D 觉得这门课很无聊 E 其他__
4、 如果上课迟到了,你会觉得( )
A 无所谓 B 有些歉意 C 十分抱歉
5、 如果上课时你的同学迟到了你会觉得( )
A 无所谓 B 有点反感 C 十分厌烦 觉得被打扰
6、 您对迟到这件事怎么看( )(多选)
A 迟到不应该 B 迟到时间短没影响 C 迟到多久得看任课老师的态度D 其他__
7、 您逃过课吗( )
1 阐释:互动仪式链理论基本理论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 (Randall Col—lins) 指出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机制是通过特定群体在既定场域内的聚集, 进而实现仪式参与者间高度的相互注意, 即一定的主体间性可以激发共同的情感体验, 从而实现个体有效融入新的饿群体并获取该群体的特定情感能量。不同的互动仪式参与主体因个体差异而获取不同程度的情感能量, 而情感体验程度的不同是影响个体是否继续参与同一仪式或以何种程度的参与该仪式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兰德尔·柯林斯的相关论述, 其理论模型图示如图1:
图1中, 互动仪式链模型包含仪式的组成要素与仪式结果。互动仪式链主要有四个组成要素: (1) 既定场域内的群体聚集; (2) 与外界相区分的界限; (3) 参与者注意力的集中; (4) 移情。仪式的结果主要表现为: (1) 新群体的形成; (2) 个体情感体验增强; (3) 群体的代表性符号; (4) 道德感。当然, 互动仪式链组成要素的弱化或消解, 必然导致仪式结果的异化甚至引发仪式自身的崩塌, 而互动仪式的结果也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仪式的组成因素, 由此形成环环相扣的互动仪式链。
2 互动仪式链理论下的大学生逃课现象解读
大学生逃课现象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 本文尝试以互动仪式链理论来解释该现象。下文对构成该理论的四大要素进行解读, 以求对大学生逃课现象作出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的解读。
2.1 消解了群体聚集的基础
学生的亲身参与是学习效能得以保障的基础。在共同的学习场域中, 学生间以因共同的目标指向而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 彼此间也因相互捕捉他人的学习姿态和情感, 而形成共同关注的焦点。课堂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 是典型的群体聚集地。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身体聚集以实现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 进而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同步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获取, 构建共同的关注焦点, 进而获取同样的情感体验, 实现高效的学习。然而, 高校中普遍实行的班级授课制在扩招背景下日益凸显出系列矛盾。一方面, 新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便匆匆走上讲台。另一方面, 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群体聚集时共享情感的弱化。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往往被视为对课堂秩序的破坏而被严格控制, 群体聚集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了, 导致部分学生逃课现象出现。
2.2 弱化了与非学习者的区别
课堂教学的封闭性特征, 导致课堂在空间三“对局外人设定界限, 因此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 而谁被排除在外”。课堂教学是在学校内部既定、封闭的环境中举行的, 如教学楼等。空间上的排他性将学生从非学习的日常生活状态区分开来, 以确保学生学习时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同时, 也将非学生排除在外。此外, 知识与生活的日益融合也表明这种隔离存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同时, 传统的高校课堂参与者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 (如高考) , 才具有相应的参与资格, 对参与人数也有明确的限制和分级。常规情况下, 课堂教学仪式不会对旁观者敞开大门。随着大学由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转变为熙熙攘攘的“加油站”, 高校学习活动参与者群体趋于多元化, 高校课堂的界限也日益模糊。
2.3 相互关注焦点的模糊
相对封闭的教室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群体聚集在特定场域而形成相互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越来越密切关注其共同的行动、更知道彼此的所做所感, 也更了解彼此的意识时, 他们就会更强烈地体会到其共享的情感。”对学生而言, 实施课程的目的具有统一性——获取特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高校为保障高效的实现之一目标, 均制定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管理和规范师生的课堂课堂行为, 这对于教学的有序性无疑是有益的,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窄化了师生间的连接纽带。高校课程的理论性和复杂性给学生体验求知欲和成就感造成了一定的潜在压力。
2.4 混沌了共享的情感状态
理想状态下的课堂, 学习者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同步的学习, 体验共同的情感, 从而“为每个参加者带来了情感能量, 使他们感到信心、热情和愿望去做出他们认为道德上容许的事情”。换言之, 如果学生因教师的有意识引领而拥有了共同的情感体验, 进而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情感以增强这种体验时, 呆板的课堂便是一场对学生影响深远的仪式。反之, 学生或因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 或因主体地位被剥夺而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在学习中沦落为被支配的木偶, 厌学情绪自然会日益滋生, 任其发展下便会出现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其在教学时应具有较高的情感能量, 以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情感能量圈, 进而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否则, 高校教师负面的情感能量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与其成为互动伙伴。
作为互动仪式原型之一的高校课堂, 其组成要素的弱化和消解导致了整体课堂互动仪式的变异和扭曲, 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高校课堂组成要素的瓦解和离析, 在互动仪式链的组成要素和其仪式结果间的辨证关系作用下,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便不再难以解释了。
摘要:互动仪式是社会交往的微观单元,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是构成高校课堂结构的基础。逃课现象是国内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 对我国的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大学生逃课,原因
参考文献
【逃课原因调查分析】推荐阅读: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07-11
逃课检讨书200字11-03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10-05
塑胶不良原因分析09-16
指标偏差原因分析10-06
柜员业务差错原因分析07-22
个人存款下降原因分析09-09
高中数学原因分析模版09-11
房屋渗漏的原因分析09-17
月饼不合格原因分析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