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1

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全州规划建设14个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规划投资总额约1200亿元,分布在全州各县(市)和顶效开发区,产业涵盖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制药、循环经济等多个行业。去年以来,各县(市)和顶效开发区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园区建设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分析研究,切实给予解决。

一、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情况

截止5月22日,全州规划14个工业园区,有13个完成了规划编制,在建项目66个,拟建项目61个,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56亿元,项目投资40.66亿元。

1、兴义市轻工业园区按照“一园两组团”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规划建设区域包括坪东洒金轻工业园区和马岭轻工业园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目前,马岭轻工业园区现有14个项目进驻;坪东轻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即将启动建设。威舍工业产业园区规划已完成编制并上报省审批,入驻企业44户。清水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21户。郑屯(包括万屯和鲁屯)工业产业园区已委托贵州省铝镁设计院开展设计工作,已入驻企业140余户。

2、普安县工业聚集区包括青山工业园区、北部工业园区、江西坡轻工园区三个片区。青山工业园区完成了青山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1/2000地形图测量和青山城镇5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普兴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已列入贵州省规划的八大煤电化一体化基地之一。江西坡轻工园区规划报告经县人民政府组织评审,北部工业园区初步规划已经完成。目前,已签定总投资协议354.4亿元人民币,拟进入三个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共11个。

3、兴仁县陆关轻工业园区近期规划测绘工作已委托黔西南州长园测绘有限公司测绘完毕,规划设计已委托贵州省轻纺设计院规划设计,正在开展地勘、环评等工作。目前,已有11个项目在园区启动建设,共计投入1.79万元,入驻企业九家。巴铃重工业煤化工园区已完成3万余人的拆迁安置新区道路规划可研和30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测设。煤化工基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水库建设、供水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及路网建设等已委托重庆设计院和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单位进行设计。

4、贞丰县工业园区按“一园三区”实施规划,即珉谷镇轻工产业聚集区、珉谷镇物流园区和龙场循环经济园区。园区规划环境评价报告已获省环保厅评审批复并报省发改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书和施工园设计已编制完成,园区建设已进入征地拆迁阶段,县政府于2011年4月28日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签订BT建设协议,近期实施珉谷镇轻工产业聚集区“五

通一平”和龙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物流通道建设,总投资为1亿元。现已成功引进企业5户,涉及制衣、物流、医疗器械制造、酿酒、水泥制造等产业,引进资金6亿元。

5、黔西南州(安龙)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已报省发改委待评审,园区已开发建设面积0.5平方公里,投入资金30.5亿元,其中水、电、路及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资金10.5亿元,产业建设项目资金20亿元,已有13家企业入驻园区。轻工业园区、石材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规划规划已通过县初评。其中石材工业园区已引进21家石材开采企业,年开采石材毛料4万立方米,加工板材5万平方米。

6、册亨县生态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现正在根据省发改委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正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压覆矿评估及园区基础设施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已征收土地1076.2亩,现已兑现了658.7亩的土地征收补偿资金共1.88千万元。第一期园区建设征地涉及拆迁工作基本结束,现已引进入驻企业两家。

7、晴隆县工业园区规划已于5月5日上报省经信委,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25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中,各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园区基础建设投入不足。黔西南州山高坡陡谷深平地少,工业园区建设地理条件先天不足,加之工业园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地方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不配套,连最起码的“三通一平”都难以保证,与外地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甚至是“九通一平”的差距较大,园区外围交通运输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竞争优势不明显,园区建设进展缓慢。

2、园区建设用地问题突出。土地是园区建设最基本的资源。黔西南州所有工业园区都面临着土地瓶颈问题,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占有部分基本农田,土地使用性质一时难以改变,工业园区只是划定了四至界线,土地还在老百姓手中,土地征用手续办理难度较大,如青山工业园区和江西坡轻业园区2011年需建设用地97.907公顷,由于受用地指标的限制,仅上报了62.281公顷建设用地仍然处于审核阶段。土地储备不足,如兴义市清水河镇“十二五”期间的用地指标为350公顷,仅2011年的计划用地量就接近300公顷,以后引进的企业将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园区建设进度和招商引资工作。

3、企业融资难度大。黔西南州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着信息不透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创新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有效抵押资产少、办理抵押评估登记的手续繁杂、企业信用等级低、法制观念淡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加之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贷款担保条件等硬性规定仍未松动,银行向企业放贷风险高,放贷额度小,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举步为坚。

4、园区管理服务滞后。各县(市)、顶效开发区都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工业园区的服务侧重于经济管理,目前全州多数工业园区的管理人员都是从政府或部门抽派人员组成,没有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不能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业园区服务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协调服务上,而各种生产经营所需的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较少,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发展园区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黔西南州要实现工业强州战略,必须以园区为载体、片区为单元,走组团式和条块式集中成片开发路子,积极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条件,切实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1、统一思想,科学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工业园区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龙头,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第一,必须树立“三个观点”。即抓园区就是抓工业的观点,抓园区就是抓经济环境的观点,抓园区就是抓招商引资的观点。充分认识发展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二,要高度重视园区规划。一是要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各园区的产业特色。在全省各地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必须抓住自己的产业特色,突出煤炭、电力、黄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等资源优势,进行基础产业的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避开同其他地区的直接竞争,搞错位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二是园区规划要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工业园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以此作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适时将乡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与园区规划的对接和“园乡一体化”发展。第三,集约节约土地资源。要严格执行《土地法》和《规划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向山要地,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严厉打击违反园区规划的建设和圈占土地的行为。

2、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融资难问题作为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在黔西南州表现尤为突出。要解决此问题,第一,政府要根据园区规划,有效运用财税、土地储备等手段,强化土地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园区的滚动式开发,提高园区整体竞争力,实现园区自身资金的有效平衡。第二,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BT、BOT等方式吸收外来资本参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引导、鼓励企业自身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办理“两证”,增强企业向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参股入股、强强联合、民间借贷等形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第四,积极协调银企建立良性的沟通和发展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合作提供条件和机会,向银行推介一些好的项目,吸引金融部门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扶持企业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尝试建立园区企业政府担保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发挥政府担保基金的放大效应。

3、科学利用外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困扰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问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充足的干劲推动投资工作,以高效务实的作风招商引资,以制度创新拓宽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投资。第一,转变招商方式。政府在自己招商引资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和调动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走“以人引人,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以外引外”之路。第二,拓宽招商渠道。工业园区要积极发挥城市“窗口”效应,实施“走出去”战略,选调精兵强将利用上门招商、中介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抓好招商项目的储备、包装和推介,积极对外宣传,扩大园区知名度,大力引进资金和项目。第三,突出招商重点。突出“水墨金州”品牌特色,重点引进煤、电、金、旅游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提高项目吸引力。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严格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项目进入园区。第四,强化激励机制。建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主要用于重点招商活动,重大项目引进、招商队伍建设和招商引资奖励。要建立招商项目评估机制,在考虑引资数量的同时,更要考虑引资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和劣质项目入园建设。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2

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在人们心目中的感知印象, 是旅游对外宣传的主题。良好的旅游形象, 对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为旅游目的地设计和塑造出一个独具特色又有强大吸引力的形象, 已成为旅游学界和旅游发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旅游形象往往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 (如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社会文化等) 之上的, 因而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进行不断优化和提升。

近年来,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滇、黔、桂三省 (区) 结合部的黔西南州 (全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旅游形象塑造和宣传推广方面渐有起色, “山水长卷·水墨金州”已成为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名片。但不可否认的是, 目前黔西南州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还落后于其他许多地方, 这跟其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相比很不相称。原因当然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与其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 黔西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还偏低, 旅游形象还须进一步提升和推广。在当前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 鉴于黔西南州拥有建设“美丽乡村”的优良“基因”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文拟以它为例,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指导思想, 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新定位问题。

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及黔西南州的发展成效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首次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的执政理念, 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十八大之后, 以建设“美丽中国”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热潮。黔西南州也不例外。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 黔西南州凭借其资源优势而拥有建设“美丽乡村”优良的自然、人文“基因”。但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 境内许多地方过去处于极为贫穷落后的状况, 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尽快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直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

近年来, 黔西南州充分发挥其自然、人文资源优势,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先后出现了一批典范。2013年, 坐落于万峰林腹地的纳灰村荣登“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列。2014年, 在农业部发布的108项“中国美丽田园”名单中, 黔西南州万峰林油菜花、顶效镇桃花、泥凼梯田等三项农事景观名列其中。黔西南州还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交流与合作, 自2013年起, 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首个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的高端峰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峰会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 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黔西南州建设“美丽乡村”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黔西南州旅游形象再定位

(一) 再定位的前提:地脉和文脉分析

形象定位是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前提, 它为形象设计指出方向。这是因为设计旅游形象, 主要目的是帮助旅游目的地树立起一个鲜明的形象, 以便于让游客识别并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要树立鲜明的形象, 就必须首先进行科学、合理的形象定位。这意味着需要全面掌握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状况, 深入挖掘其中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此, 需要对黔西南州的地脉和文脉进行客观全面分析。这里的地脉, 主要是指地理环境;文脉, 即在旅游目的地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并发展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文化观念。对地脉和文脉进行分析时, 应重点分析旅游资源特色。

1. 地脉分析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 地处黔、滇、桂三省 (区) 的结合部, 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 面积1.68万平方公里, 由于盛产黄金, 于2005年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金州”称号。全州各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3.8~19.4℃, 终年温暖湿润,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气候非常宜人, 素有“不是春城、胜似春城”的美誉。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空气质量高, 在当前其他很多地方饱受雾霾之苦的情况下, 可以说是我国“空气罐头”的首选地。境内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 地形地貌复杂, 大部分为喀斯特岩溶地貌, 可称得上是世界上锥状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成熟、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也由此形成了众多神奇的自然山水风光, 其中包括马岭河、万峰林、双乳峰这三个国家4A级旅游区。马岭河以其罕见的天沟地缝, 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万峰林以其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为特色, 堪称一座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曾被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赞誉为“天下山峰何其多, 唯有此处峰成林”, 并于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入选“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双乳峰奇特的造型在全国绝无仅有, 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发现, 堪称“天下一绝”。黔西南州水资源丰富, 境内共有河长1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102条, 分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三大江河。此外还有不少岩溶湖泊、沼泽湿地、喀斯特溶洞湿地等自然湿地。其中万峰湖蓄水量达102亿立方米, 水面达816平方公里, 跻身中国五大淡水湖之列。

2. 文脉分析

黔西南州现有人口348万 (2012年) , 居住有布依、苗、汉、瑶等35个民族。黔西南州发展历史悠久, 为古夜郎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被称为“兴古郡”、“乌蛮”、“普安路”等, 1982年5月1日, 经国务院批准, 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州府驻兴义县城 (今兴义市) 。得益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化, 黔西南州自古便以农业经济为主, 农耕文化深厚。另外, 州内有不少乡村和农业生产基地拥有旖旎多彩的自然景观, 有的甚至就位于大型风景区内 (如万峰林的纳灰村) , 由此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山、水、林、田、寨融为一体的美丽田园风光。作为众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黔西南州拥有丰富而浓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以民族传统节庆为例, 目前全州已经形成了以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査白歌节”, 苗族的“八月八”, 以及彝族的“火把节”为代表的民族节庆文化体系。传统的民族节庆少不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 其中尤以布依族的“八音坐唱”、苗族的飞歌、彝族的“阿妹戚托”为代表。值得一提的是, “査白歌节”和“八音坐唱”已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 再定位的基础:现有旅游形象定位评析

近年来, 为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黔西南州高度重视旅游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推介工作, 自2007年以来将旅游形象定位为“山水长卷·水墨金州”, 并将其作为本地区的旅游品牌形象进行大力宣传和推介。

“山水长卷·水墨金州”这一形象富有诗情画意, 而且听起来琅琅上口, 很容易让人接受。但是, 就其反映的黔西南州地方特色而言“表现力”还不足, 原因主要是它仅仅反映了黔西南州典型的喀斯特自然景观, 而尚未融入“生态”、“田园”、“民族风情”等最具地方特色的其他元素。为了进一步提升黔西南州的旅游形象以便发挥其更强大的吸引力, 在当前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社会背景下, 有必要对本地区的旅游形象进行重新定位。须知, 旅游形象的主要功能是对当地旅游资源及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 既要体现地方性, 又要给游客以遐想, 诱发出行欲望。

(三) 黔西南州旅游形象再定位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指导思想, 在对黔西南州地脉和文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梳理出黔西南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本底形象, 即由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神奇壮丽的喀斯特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丰富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这四个方面所构成的具有国家甚至世界意义的复合型生态美。其中, 前两个方面属于自然生态美, 后两个方面属于人文生态美。这样, 再结合对现有旅游形象定位的评析, 利用“领先定位”法, 以“生态美”作为核心理念, 可以把黔西南州的整体旅游形象再定位为:中国最美的生态旅游地。围绕这一形象定位, 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旅游产品或旅游细分市场, 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的旅游宣传口号。当然, 口号的设计及推广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 应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 通过广泛动员、作品征集、专家评选等各个环节来确定。在此, 笔者针对国内游客尝试设计以下几条口号:“最美生态, 醉美金州”、“走进贵州黔西南, 感受中国生态美”、“水墨金州, 生态宝地, 美丽田园, 多彩布依”、“畅游水墨金州, 享受绿色生活, 体验最美田园, 品味布依风采”。

四、结语

黔西南州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把黔西南州建成祖国西线优美的旅游目的地”。要实现这个重大目标, 在当前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背景下, 对本地区的旅游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提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给予高度重视。

摘要:当前, 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此背景下, 有必要对黔西南州的旅游形象进行重新定位。文章在客观分析黔西南州地脉和文脉的基础上, 尝试将黔西南州的旅游形象再定位为:中国最美的生态旅游地。

关键词:美丽乡村,黔西南州,旅游形象,再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桂华, 王秀红.德宏旅游形象定位、塑造与市场营销[J].旅游研究, 2009 (02) .

[2]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吴必虎, 俞曦.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

[4]曹诗图, 曹君, 王燕.试论湖北旅游形象的定位与塑造[J].旅游论坛, 2010 (06) .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3

本刊讯 11月19日上午,机械工业出版社向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贵州省黔西县太来彝族苗族乡赠送了价值65万元的图书和教学仪器,用于捐建14个小学“教育图书室”和1个旨在帮助农民兄弟提高劳动技能的“农村科普图书室”。

这次捐赠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继2005年先后向江西革命老区捐助37万元、向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捐赠100万元之后的又一重大公益活动。在捐赠仪式上,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丁济康代表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对机械工业出版社热心公益事业、关注老区扶贫开发工作、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给予了高度评价。机械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王文斌发表讲话,“此次向太来乡捐赠,是机工人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向社会多做贡献的实际举措之一。”

太来乡是贵州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据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奇介绍,为了能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在拟定捐赠方案后曾于7月24-26日派人专程到黔西县太来乡实地调研,与县乡领导干部、村民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他们多次调整捐赠方案,编印发等各部门联动严格落实细节,要求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每一本书都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和太来乡的经济建设有用。 (文丹)

东方出版社再推“百家讲坛”力作

本刊讯(通讯员 贾立刚)继《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二)、《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后,东方出版社近日再推CCTV“百家讲坛”力作——《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11月18日,赵林教授携新书在王府井书店举行了新书首发仪式暨读者见面会。赵林语言幽默,现场表现力很强,而且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更难得的是他的语言中不乏时尚元素,让年轻人备感亲切。

《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一书收入了赵林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精彩讲座,包括《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上)》、《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下)》、《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特洛伊与英雄史诗》等。这些讲座内容广阔、气势磅礴,从全球范围的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历程,到旨趣迥异的中西文化比较,再到源远流长的西方文化演进。与眼下时髦的“戏说历史”的风气迥然不同,该书不仅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解读人类文明和西方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且力图昭示一种宏观和长程的文化大视野,使人们对漫漫千年历史、迢迢中西文化的演进历程和基本精神有一种提纲挈领式的把握。

《最小说》首卖30万长江文艺进军青春文学

本刊讯(记者 韩阳)近日,记者从长江文艺出版社了解到,由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在第一辑大卖30万册之后,顺势推出第二辑,并于11月24日在全国同步上市。

长江文艺出版社与青年作家郭敬明于2006年9月在北京签下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一个全新的青春文学创作平台,在未来几年内,除了出版发行月刊《最小说》外,还将陆续推出包括郭敬明、落落、年年等人的一系列作品。

对于此次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合作,郭敬明表示,他看中的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一直以来的强势营销与宣传以及发行渠道的完备。此前,外界对于郭敬明与长江文艺的合作猜测颇多,认为双方合作是因为长江文艺开出天价版税。对此,郭敬明予以否认。

对于月刊《最小说》,郭敬明表示它的读者定位是中学生,“现在市场上提供给青少年阅读的杂志多以刊载叛逆、暴力的作品比较多,但是其实生活中是有温暖、美好的事情,我希望《最小说》中的作品能流露出其温情的一面”。作为该杂志的执行主编,郭敬明称他会遵循着自己一贯的审美标准,在作品质量上严格要求,让更多阳光、健康、时尚的文章与读者见面。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4

大力实施“135”工程,是松滋市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全市工业经济的发 展思路。其中的“3”,就是建设三个工业园区:城东高新技术工业园,车阳河 化学工业园和龙海矿产品加工工业园。一年来,在松滋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 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城东工业园为重点,聚合多方力量,克服多重困 难,科学规划,高速建设,精心管理,三个工业园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初见成 效,正在成为松滋市工业项目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城镇建设的新领域 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三个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1、城东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定位为高新技术支撑的综合性工业园,远期 规划1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1.55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分为高新技术、轻工 纺织、精细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五大功能区,配套有仓储 区、商贸区、住宅区、行政区、文教区、休闲娱乐区等。

园区建设实现了“四个当年”,即当年规划布局,当年破土动工,当年初具 规模,当年引资见效。从2004年3月20日动工,全年共完成基建投资达4 905万元,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通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 完成。同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城东工业园投资优惠政策》,实行“零地 价、零收费、零距离服务”及封闭式管理,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并有 10个项目签约进园,协议投资达到3.3亿元。奋发彩印、江峡机械、超细碳 酸钙、新阳光动物药业、松滋机械、中科电子、菱角铸钢等7个项目已开始厂房 建设,预计年内这7家企业可全部投产。

2、车阳河化学工业园。为把车阳河打造成松滋新港口,陈店镇确立了“工 业兴港、以港兴工、以工带农”的工作思路,以“大港口”、“大工业”、“大 物流”为定位,探索借用外力开展资本营运来启动车阳河深水港码头建设和车阳 河化学工业园建设。目前,园区控制性规划已全面完成,园区建设指挥专班已全 部到位,投资4000万元的10万吨硫酸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

3、龙海矿产品加工工业园。龙海工业园是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批乡镇工 业园区之一,水、电、路等设施基本完备,园区内工业企业主要是龙海化工有限 公司,以生产石油化工辅料为主,是刘家场镇的骨干企业。目前,刘家场镇已出 资5万元请湖北省正源市政公用事业责任有限公司完成了工业园控制性规划,规 划面积107公顷。

二、城东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工作和经验

城东工业园区的工作经验对于园区今后的发展及另两个工业园的建设有着重

要的借鉴作用。自3月20日正式启动城东工业园建设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内园 区克服了宏观调控的影响,战胜了多雨少晴的自然天气,解决了居民拆迁、土地 征用等重大难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

(一)科学决策,统一思想。年初,松滋市委、市政府多方论证、集思广 益,作出了开发城东的科学决策,并从有限的财力中列支1680万元作为启动 资金,抽调专班组成指挥部,掀开了松滋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但是,为什 么要在城东新建工业园,很多群众甚至机关干部不是很理解,杂音很多。为消除 疑虑,松滋市委二届二次全会组织“四大家”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乡镇、开发 区、重点企业的负责同志,参观考察了经济结构、地理环境与松滋基本相似的江

苏省灌南县,学习灌南办工业园区的经验,在学习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感受 压力。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组织机关干部到园区慰问建设者,让广大机关干部感 受园区火热的建设场面及美好的发展前景。邀请人大、政协老领导到城东工业园 区视察,召开九九重阳节座谈会,认真听取老领导、老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园 区建设得到广大老同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统一了全市的思 想,形成了领导重视、各方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部门支持,形成合力。松滋市各部门以大局为重,强化服务意识,结 合部门实际,找准服务工业园区的切入点,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发展。园区土地、水、电、路、排污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部门的投资和支持。一是土地。在松滋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下,市国土资源局全力以赴,克难攻关,顺利完 成了1047.2亩土地的对上报批,拿到了省政府批文。二是道路。由市交通 局、公路局、发展计划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分别承建。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及 配套工程建设全部由部门承担完成。四是征地及拆迁。园区指挥部协同八宝镇、房管局采取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利益驱动、服务促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 完成了园区征地协议签订、见证及拆迁工作。

(三)指挥得当,注重落实。松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 导亲自拿在手上抓,科学决策,坐阵指挥,使园区建设始终处于高标准快速度的 推进之中。城东工业园建设采取“政府启动,市场运作,逐年开发,滚动发展” 的方式,指挥部统一领导,从建设、财政、水利、司法、八宝镇等相关部门抽调 人员组建了高效精干的城东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和城东开发投资公司,确 保了园区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以人为本,政策惠民。在土地政策趋紧的现实情况下,坚持以人为 本,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争取群众对办工业园的理解和支持始终是我们考虑问 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拆迁户,遵循“统筹规划、让利于民”的原则,在沙刘 线以北按照“四统一、四提供”(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放线、统一办 证,提供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服务)进行了异地安置,把安置小区建设 成了花园式居民小区。对失地农民,采取十条惠民措施解决农民的就业、养老问 题。同时,园区吸收被征地面积大的永兴场村、大桥村为城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的股东,立足为工业园区服务,做到风险共担、发展共荣、利益共享。

(五)招商建设,互动互进。这是城东工业园区最宝贵、最根本的做法和经 验。园区土地的开发没有搞“圈地运动”,而是边建设边退耕,不建设不退耕,做到开发一片,效益一片。

三、2005年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城东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取得实效,10个项目顺利开工,车阳河、龙海工业 园规划完成,标志着松滋市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科学确定200 5年园区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标及任务

城东工业园以扩大规模、完成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大力招商引资,全力做 好新项目落户园区工作,今年力争修通振兴路,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0万元 以上,完成园区22万伏变电站工程,力争再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 上工业项目10个以上,继续做好在建项目的服务工作,力争年内全部建成投 产,初步效益,车阳河化学工业园和龙海矿产品加工工业园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 和招商引资上实现双突破。

(二)目标任务与现实的矛盾

一是思想认识难统一。在发展工业园区问题上,一些干部群众思想上还有偏 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仍有杂音。认为建工业园是形象工程、政绩工 程。其二,怕担风险。认为当前宏观政策严,耕地征用、房屋拆迁、农民安置等 都是“高压线”,抓园区建设有政策风险。其三,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搞工业园 区建设既缺资金又缺项目,工作难开展。

二是投资主体难到位。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据初步测算,今年,城东工业园需资金3000万元以上,车阳河和龙海工业园 各需启动资金500万元以上。由于财力不足,市镇两级财政都不可能挤出大量 资金来投入园区,而市场运作在当前情况下又难以实施,谁是园区建设主体、如 何筹资是园区建设的一大难题。

三是土地制约难突破。土地是园区的第一要素和生存根本,没有土地就没有 园区,不征用耕地难以建园区。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 定》,国土资源部也出台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实行了 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征地成本相当高。园区土地报批成了园区建设最大的政策瓶 颈,短期内难以突破。同时,项目征地与失地农民矛盾将很突出,难以调解。四是乡镇积极性难调动。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启动车阳河 工业园和龙海工业园需要乡镇的参予和支持。而当前乡镇都比较困难,市里对工 业园区没有统一政策,乡镇在园区企业税费分享上没有实底,影响了乡镇建工业 园区的积极性。乡镇领导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对工业很陌生,克难奋进意识不够 强。

四、加快园区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形成加快园区发展的思想共识。松滋市要进一步树立“发展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为重心、工业发展以园区为载体”的观念,进一步解 放思想,消除杂音,形成园区建设大合唱。从松滋工业发展的轨迹看,过去全市 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工作付出了很多,但是真正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 工业项目却并不多,而从建园以来,边建设、边招商,成功地引进了10多个项 目入园开工建设,投资3亿多元,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没有很 好的工业发展平台,没有招商引资良好的载体。招商引资离不开工业园区载体,只有建设好园区,才能提高项目的聚集效应和产业优势。当前,抓工业园区就是 抓住了松滋工业发展的规律,就是抓住了松滋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牛鼻子”。内地许多地方都在办工业园,也都遇到了诸如土地、拆迁等难题,关键是看谁能 大胆创新,把工业园区首先建起来,谁就能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赢得先机,抢占 主动,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增长平台。

(二)突破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主要是土地和资金。第一,突破土地瓶 颈。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解决园区和项目建设急需的土地,是今后园 区建设和发展的首要课题。如何解决?一是今后园区建设用地要作为城镇建设用 地规划进行报批,把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二是通过项目运作报批工业 用地,通过项目审批土地。三是市政府成立工业用地报批专班,市主要领导挂 帅,专班人员主要从国土资源部门抽调。专门负责向上争取项目建设用地,由市 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第二,突破资金瓶颈。今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 的资金压力。如何解决?一是对城东工业园区,建设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待 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步建立市场运作机制,通过做强做实城东开发投资有限 公司,由公司进行市场运作筹集园区建设资金。二是对车阳河化学工业园区,由 松滋市政府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抓住10万吨硫

酸项目落户园区契机,拍卖车阳河码头建设经营权,通过市场运作,业主投资,老板开发,拉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序幕。三是对龙海工业园区,由于是存量工业 用地,供地矛盾相对较少,政府有必要返还土地出让金用于园区开发,制定“谁 开发、谁所有、谁招商、谁受益”的政策,通过企业运作,让民营企业自主投资 开发。

(三)完善园区优惠政策。一是土地价格政策。对城东工业园区,由于国家 规定要提高农民补偿及办证费用,从2005年起,土地价格提高到每亩3万 元。车阳河及龙海工业园土地价格不得低于开发成本。二是税收政策。市政府为 城东工业园出台了专门的投资优惠政策,对车阳河化学工业园和龙海矿产品加工 工业园要出台统一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认真研究入园企业的财税体制,在两 个园区企业实现税收后,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的50%返还给乡镇,调动园区所 在乡镇开发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在打造工业园区的软硬环境同时,要探索多种行 之有效的园区管理模式。对城东工业园区,对外仍然挂靠金松开发区,对内成立 专班,明确为松滋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专班人员从市直各单位抽调,对抽调 人员实行“一变三不变”。一变,即抽调人员工作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工作 任务发生变化;三不变,即抽调人员在原单位职务不变,身份不变,工资关系不 变。要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行使园区管理职能。对车阳河、龙海工业园,在市 委、市政府领导下,由所在乡镇直接行使规划、开发、管理的职能。

(五)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项目是园区的生命线。要树立项目立园的战 略思想,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拓宽招商引资思路,改进招商引 资手段,完善招商引资目标工作责任制。凡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市委、市政 府要硬帐硬结,力争明年园区有投资过亿项目、国内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 业落户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5

一、工业园区发展的显著成效

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县的重大举措后,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努力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xx年1-4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2615万元;工业增加值2653万元;税收288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累计入园企业达34家,全部达产后可解决劳动力就业超过7000人。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认识园区发展的作用,组织参学人员到园区有关企业进行专题调研,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园区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趋势找规律。通过专题调研发现,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平台;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成为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因园区融资体系不健全,财政投入资金有限等原因,造成园区发展缓慢,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引入企业,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足。入园企业大项目少,实力不强,与周边县市相比,无明显优势,未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

(三)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熟练技术工人,招工难现象时有发生。入园企业大部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用工数量大,尤其在建企业全部投产后,用工集中高峰期,企业用工难和招工难等问题将逐渐凸现。

三、发展思路和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园区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省级工业园区专项建设资金的政策支持;二是应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三是通过县财政注资,园区企业入股等形式成立担保公司,构筑融资平台,获取发展资金;四是增强园区的造血功能,规划商业用地用于开发建设,获取利润、发展园区;五是催收企业拖欠的土地出让金。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园区发展速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园区要严格按照总规和详规,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进行建设,园区规划、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出前瞻性;要尽可能超前安排,保证签约项目及时入园,及时开工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实行招商目标、费用、奖励全面挂钩;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园区优势,密切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有关企业的洽谈,加强与产业转出地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借助颍上温州商会平台,大力宣传园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情招商活动的开展,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限,解决优势不优的问题,应在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对落户园区的项目一律实行全程代办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全程跟踪服务,加强对项目落户情况进行及时跟踪调查和服务,加强督办,确保协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对落户项目应严格实行合同管理,督促投资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日期动工、建设、投产,按照合同(协议)资金额投资到位。要建立项目建设预警机制,严格清理闲置和低效的项目。进一步解决园区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园区所有企业的招工和用工培训应全部纳入阳光工程政策,培训与企业用工实施有效对接、订单式培训;加强管理和技能培训;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6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统一安排,6月份,县政协组织力量就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着重围绕我县工业园区规划、基础设施、管理机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问题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参考。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情况

近几年,我县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这一总体目标,着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全县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县目前已建设有池河、古堰两个工业园区。其中,池河工业园区于2009年由省上批复设立;古堰工业园区于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2007年更名为石泉县古堰丝绸工业园区。两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在地理位臵上紧贴316国道阳安铁路和十天、西汉高速,处于重庆、成都、武汉“一日经济圈”和西安、汉中、安康“半日经济圈”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截至2009年底,两个工业园区入园工业企业126户,规模工业企业14家。据统计,2009年两个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5亿元,工业增加值2.64亿元,营业收入8.82亿元,上交税金2098万元。园区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我县在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依托产业抓规划。我县两个工业园区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及潜力,论证分析,编制了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规划。其中,池河工业园区以实施“一园多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有电力能源区、生物药业区、新型建材区和蚕桑产业区。古堰工业园区主要打造以蚕桑制种、茧丝绸加工为龙头,建材、绿色食品、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协调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加快建设抓基础。经几年来的持续建设,两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05万元,目前,园区路、水、电、通讯设施等正在逐步建设,园区主干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完成部分道路硬化工程和供排水渠工程,改造电网25公里,计划争取今年内完成两个工业园区专用电主线架设工程,园区功能不断增强。同时,古堰工业园区已完成了园区核心区域400亩土地征迁工作;池河工业园区规划区域内征迁工作正在进行,已完成顺风工业小区231亩土地征用协议签订工作。

(三)创新方式筹资金。为确保工业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园区管委会不断创新思路,千方百计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如池河工业园区通过“盘资产、找贷款、捆项目、争扶持、招客商”等措施,现已成功运作资金500万元,捆绑3个项目,并招引一客商合作投资建园,较好地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古堰工业园区通过捆绑项目、争取扶持、加大投入,较好地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多措并举抓项目。我县两个工业园区通过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创造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池河工业园区先后引进江兴医化、永红丝业、桑葚醋饮、华林建材、池河农科园等重点项目;古堰工业园区先后引进天新丝绸、天成丝业、秦峰水泥、凯莎家纺、云峰畜牧冷藏等重点企业落户园区,成为园区发展的龙头企业,增强了工业园区凝聚产业、带动发展的示范效应。

(五)加强管理抓服务。为推进两个园区建设,县上从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入手,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管委会主任的“石泉县池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石泉县古堰丝绸工业园区管委会”。池河镇、城关镇分别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常年负责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大了相关部门协调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园区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园区管委会坚持以优质服务为抓手,全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升了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聚集力。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回顾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目前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建设起点低、管理跟不上、招商引资难、投入严重不足等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起点低。一是规划起点低。目前,两个工业园区虽然做了规划,但对园区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方向、产业布局、资金筹措、土地利用、服务配套和环境保护等深层问题论证不够,规划起点低与园区发展不相适应。二是建设标准低。目前园区建设仅做了一些前期工程,工业专用路、电、水、通讯等设施布局建设不到位,园区的人居、服务、产业功能区等划分不明确。可以说两个工业园区还只是雏形,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亟待加强。三是园区用地难。一方面征地成本高,目前园区规划区内征地每亩需12—13万元,客商认为地价高。同时,由于园区征地没有一次到位,往往是企业想落户哪里就到哪里征地,而地价却在不断攀升,前后地价不一致,被征地户心理不平衡,“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客观造成征地难。另一方面入园企业还存在“圈大建小”占用土地及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二)产业聚集程度不高。目前,两个园区尚未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立园”产业。尤其在招商引资的竞争压力下,“捡进篮子都是菜”的做法,对签约的项目把关不严,一些入园企业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入园项目与园区的规划定位不符,致使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不强、特色不鲜明、层次低。同时入园企业还存在混建、杂居的现象,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发挥。

(三)招商引资难。尽管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工作措施狠抓招商引资。但因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招引的企业入园数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特别是由于近几年以资源性为主的招商高峰期已过,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势头明显减弱,截止6月底,两个园区招商仅签约5家。

(四)投入严重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在建园初期,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启动建设主要以政府财政和项目资金为主。而县级财政的自身可用财力很小,资金来源渠道少,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同时,为加大招商引资,对入园企业用地采用政府划拨“低地价”等优惠政策,使得政府投资回收期较长,园区自身缺乏“造血”功能等,制约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入园企业贷款融资难。由于入园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加之企业入驻建设由于先期投资量较大,且无法利用土地使用权获得抵押贷款等因素,后续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入园企业的建设投产。目前,因融资问题影响生产经营的入园企业占到40%左右。

(五)管理跟不上。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目前,虽成立有园区管委会,但没有固定的人员专门负责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同时,两个园区在建设管理上均存在主体不明确、责权不清晰、机制不健全、办公无场地,影响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二是服务不力。尽管对入园企业有代办手续的承诺与做法,但仍存在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对入园企业承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承诺无法兑现,影响和制约园区的发展。三是人才匮乏。目前两个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都是由乡镇、部门临时抽调的干部组成,善管理、懂经营、精策划、会招商、具有市场化资本运作能力的高素质园区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三、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地方财力匮乏,比较优势不足,建设工业园区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机制、扎实推进。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去定位。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园区的建设发展关乎我县经济社会的率先突破发展。二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实现“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中去把握。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四个集中、四个突破”,其核心在于工业的突破发展,“工业强县”才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园区是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聚集生产要素、推进工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主要载体,工业园区就是“工业强县”的重要标志。三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去认识。工业园区建设是链接城乡的最佳载体,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抓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强则城市强、城市强则石泉强的道理,充分认识工业园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城市新区,将起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创新机制,扎实工作,把我县工业园区真正建成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筑巢引凤”聚商区、产业链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民创业活跃区。

(二)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园区建设首要前提和招商引资的必备条件,当前必须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完备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一是高起点抓规划。科学规划是建设的前提,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据县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产业重点,高起点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园区规划要以建成县域经济核心带动区、“筑巢引凤”聚商区、产业链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民创业活跃区目标定位。在规划全局上要将两个工业园区纳入川道新型经济区统筹规划,在较大空间上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规划系统上要将园区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分类布局产业和生产行业,科学划分功能区和人居、服务区。使我县两个工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良性发展的空间布局。二是高标准抓建设。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坚决杜绝“规划跟着建设走、建设跟着企业行”现象发生。尽力避免在建设中产业类型不同的企业混建、企业生产区与人居服务区杂居的情况出现,对于历史存在的也要逐步采取能征则征、能迁则迁,使园区布局合理、功能科学。特别是园区的土地、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设施一次规划、分步到位,首要的是把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好。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要讲究品位,无论是道路铺设,还是厂房安排,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单体建筑,都要体现园区的风格、特色和文化。三是高要求抓配套。工业园区实质上是一个城市新区,园区建设既要满足入园企业生产、生活要求,还要配套商贸、金融、环保、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即使当前没有能力建设,也要先行规划、逐步建设,以方便园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园区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建设工业园区目的是“筑巢引凤”、聚集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工业基地、实现突破发展,达到这一目的的核心就在于招商引资,没有一批企业入园,没有一批大项目支撑,园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在目前园区刚刚起步、政府财力有限、当地企业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配套项目都依赖于招商引资。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放在园区发展的首位,集中力量、主动出击、无中生有、广结商缘,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二是要把招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强、产业聚集度高,一个大项目本身就能支撑一个园区,形成一条产业链。因此,要在毫不放松招引一批中小企业入园的同时,更应把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放在突出位臵。当前要千方百计促使陕药集团、池河火电厂、丝绸服装及工艺品等项目的落地建设。三是要把加快项目落地建设作为园区工作的关键。衡量园区建设水平,评价园区工作成效,主要看招商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建成投产,不仅要看重项目的落地开工,更要看重项目的建设水平。因此,要真正建立起以项目落地建设投产为主的考核机制。尤其对重大项目建设,要专门组织精干高效务实的工作班子,帮助企业解决从项目开工到建设投产的各种困难,不仅招得来,更要留得住,还要不断有新的发展。建好一个项目,就是树好一个形象,给投资者以信心,扩大影响,以商招商,使招商引资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进一步创新园区建设发展机制。

园区建设起步要靠行政推动,做大做强必须靠机制创新。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园区运行机制与融资模式。园区运行机制应由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园区应组建一个企业化的公司,这既是开发建设的主体,又是投融资的平台,吸引具有一定实力的经济实体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从根本上突破园区建设的资金瓶颈。二要建立园区管理机制。一是政府管理机制。县上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主体、地位、职能和权责,抽调专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园区“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制,简化企业入园手续,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让园区的优质服务成为招商引资的优势。二是实行自主经营机制。园区要根据管理办法实行自主经营、封闭管理,禁止随意干涉园区开发建设和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做法,体现园区特性。园区要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创新自主经营的机制和模式,实现园区的良性发展。三是用地约束机制与退出机制。要按规定实行划拨“低地价”及招、拍、挂制度,明确项目用地各项指标;同时要加强监督,对“圈大建小、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要建立退园机制。三要建立园区用人机制。要选调起点较高、结构合理、能干成事的人才,实行科学的考评和奖励制度,重用能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园区建设管理队伍。四要建立解决园区失地农民生存发展机制。要深入研究建立园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的问题。对于园区失地农民的安臵,应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失地农民征地拆迁补偿安臵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可以对园区失地农民总体农转非,同等享受城镇医疗、养老和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建立技能培训和就业机制,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就业,鼓励扶持创业,千方百计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等实际问题,使园区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希望,推进园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黔西南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7

宜良县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自古素有“滇中粮仓”、“滇中商埠”之称。宜良县传统产业以农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宜良花卉品种繁多、历史悠久,一年一度的宜良“花街节”盛会在昆明地区乃至全省范围都颇具影响力;近年以打造“花乡水城”为发展目标,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为发展战略,以打造宜居东城、生态东城、和谐东城为主线,不断致力于把昆明东部新城-宜良打造成为“城在花中卧、水在城中流”的花乡水城。宜良县有48.15万亩的坝区面积仅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78%。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在宜良县日益突出,破解土地资源缺乏给工业发展带来的瓶颈问题成了宜良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2008年,宜良县在不占寸一耕地的情况下,把工业园区布局在北古城镇一片荒山上,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推山开石造地。将一片荒山逐步打造成了如今的“一园六片”新格局,并成为省级工业园区、云南省唯一的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宜良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有力的践行了“工业强县”之路。在“只长石头不长草的荒山”上,宜良工业园区不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间还开创了昆明,乃至云南工业数宗“最多”。西南乃至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塑料袋编织企业,云南最大、最先进的水泥生产线……无一不在宜良工业园。宜良不但破解了土地资源缺乏给工业发展带来的瓶颈问题,还为昆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个“样本”。随着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工业城镇上山,优质农田下山”让素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的宜良县破解了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宜良“工业上山,保护坝区农田”工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市认可,被云南省国土厅列为“10种山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之一在全省推广。宜良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基本农田永久划定试点县和全省调整完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10个试点县之一。

三、金融机构对园区支持情况

(一)加强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向

通过向分管县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参加县委政府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金融系统行长联席会议等方式,宣传解释货币政策的内涵和实质。把政策宣传、窗口指导、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检查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执行“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争取上级行对宜良工业园区的信贷政策支持。

(二)加强宏观政策实施效应的反馈

通过每季度金融机构联系会、政府经济工作分析会以及工业景气监测点的监测进一步完善与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联系沟通机制,密切关注经济主体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反映和评价。通过对宜良县工业园区两工业景气监测点,鸭产品系列市场的监测,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跟踪监测,了解园区、了解园区内企业、了解县内重点节能环保项目建设,主动介入企业,为资金寻找出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2010年,园区内两家企业:昆明市东昇冶化有限责任公司、宜良金珠水泥有限公司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列入5000户工业景气监测调查企业。

(三)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园区发展

支行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掌握入住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状况对符合信贷支持的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支持。2010年11月人民银行宜良县支行指导首次在本县成功运用“应收保理”贷款这一崭新业务,富滇银行采用“买断式国内应收账款保理贷款”这一新的运作模式,为宜良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资金一亿元,解了该厂燃眉之急。这一最新金融产品在宜良的首次成功运作,为宜良县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另辟蹊径,找到了新办法,新路子,对促进宜良工业园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加强调研共谋发展

从2008年园区建设开始由人行宜良支行领导牵头,组织全县金融系统领导、信贷部门负责人近30人多次到宜良县工业园区参观和调研,对园区建设、规划、进驻企业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介绍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目标,为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寻求新的支点,定期向金融系统推介项目,为银行和企业搭建桥梁,关注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信息和融资。更进一步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实现政、银、企“三赢”。

三年的园区建设中,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在寻求资金和金融机构寻求资金出路的过程中,从陌生走向相互支持,尽管金融机构与园区内各企业目前没有正式的战略合作协议,但在相互的了解过程中,金融机构逐步介入企业,企业有资信等方面难处都向各自的开户银行寻求信息和资金支持。三年来,在园区的基础建设中,富滇银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5亿其中:金珠水泥1亿元红狮水泥1亿政府融5000万元到2011年末,全县各金融机构对园区内的工业企业贷款余额达17236万元, 其中:农业银行200万元, 中国银行700万元, 建设银行6600万元, 邮政储蓄银行736万元, 富滇银行6700万元, 农村信用社贷款2300万元。从2008年至2011年,累计向园区内的企业贷款55696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后劲,同时,为银行找到了资金出路。

四、主要成效

经过三年努力,乱石嶙峋的荒山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整齐划一依地势而建的标准厂房……宜良县省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4平方公里,全部为低丘缓坡土地,以宜九二级公路为主轴、呈“哑铃状”发展布局。最大限度保护了坝区良田和优质耕地。最大限度利用了荒山荒坡和劣质坡地。最大限度节约了土地开发成本。最大限度满足了当地失地农民就业需求。宜良饲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和认可,先后召开了全市土地利用现场会和省国土厅土地利用现场会。国土资源部领导到现场调研后提出“宜良模式”,在全省推广、学习和借鉴。

浅谈黑龙江省县域工业园区的建设 篇8

关键词:工业园区县域经济产业化

0 引言

县域工业园区是指县域政府依据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在县域适合经济发展区域,通过行政,市场多种手段,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经济发展区域。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域化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黑龙江省比较薄弱,很具有潜力的经济。黑龙江省县域经济中工业占的比例小,大多数县工业不强,缺少骨干企业,成为制约黑龙江经济均衡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黑龙江省各个县中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很少。从这些情况来看,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一定差距。根据有关资料,在全国县域经济中,经济基础好,工业园区大的县城,地方财政增幅大。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可以是城市的产业群,也可以是工业园区。对于县域经济来讲,建设县域工业园区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应该加强黑龙江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来推动黑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

1 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意义

1.1 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按节约型社会要求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是必要的。旧的企业发展模式,企业建设选择地点随意性大,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土地资源浪费,基础设施建设重复,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通过建设工业园区,能够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集中规划。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内,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集中管理环境,加强环境治理。还可能对废气材料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1.2 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 城镇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各种经济资源向特定空间、特定区域聚集的过程。城镇的发展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建立工业园区可以增强资源流动、信息流动,不断吸引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吸引更多企业投资。逐步吸引分散的企业进去工业园区,使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建设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改善县域内厂居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将零乱分布的中小企业用优惠政策引导、土地置换等措施,梳理汇集到集中区。能够减少县内噪声、垃圾等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使县内规划更趋科学合理,提升县城城市品位,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对工业园区的水、电、路建设也促进城镇建设,符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策略,从而达到加快城镇化的目标。扶持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回报社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总量,使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城市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推动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1.3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县域工业化水平低,工业总量小,财政投入相对匮乏,民间积累少,生产要素投入不足,而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丰富。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载体,形成产业集群,可以解决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问题。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使工业企业布局集中,基础设施便于集中配套。产业集群需要群内生产企业分工协作,县级工业园区可以提供生产、交易空间,这意味着进入园区的企业可以获得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良好的基础设施,资源,政策等,可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减少消耗,提高竞争力,集中治理污染,提高外部效应,节约环境治理成本,形成富有活力的产业带。

2 加强黑龙江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

2.1 优化工业园区的政策环境 各政府应该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园区吸引企业投资建厂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为市场主题服务,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增强政府工作的公平,公开性和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合理适度范围内为企业积极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提供金融、财政、法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加强权益保护,树立诚信政府,建设和谐工业园区,保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的连续性,树立良好政府形象,让企业放心投资,长期投资。同时监督企业信用机制,营造诚信氛围。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选择地理位置,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既要发展经济建设又要保护耕地,尽量避免使用农用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好配套的各项服务。基础设施是县域发展的根本,只有配套措施跟上,才会吸引更多企业投资,使更多企业到工业园中来。所以要加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好水污染防治,解决好园区建设同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协调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量力而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发。搞好协调,搞好服务,用宏观方法保证良性发展。

2.3 促进农业产业化 从整体上看,黑龙江县域经济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工业占的比例少,发展层次低。以农业资源为主的加工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强,农产品的加工,深加工都有待于发展,需要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县域工业园区可以成为农业加工,深加工的载体。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发展民营经济,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总量大,应该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工业园区的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但要扩大加工比重,还要提高加工深度,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深加工,并不断延长深加工的产业链。把同类产品的企业相对集中在园区,实现规模经营,树立特色品牌。

2.4 选好主导产业 黑龙江各县选择产业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依据本土资源优势、人才、技术、信息等,要有长远目标,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下,有特色、有创新对经济发展很重要。有特色就有潜力,就有竞争力。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产品进行开发,这样可以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避免结构趋同。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依托本地特色,选好主导产业,定好发展目标,这样才能有计划的长远发展,才有利于参加市场竞争,将特色优势转为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园区知名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形成集聚效应,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据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用全局的观点,开放的观点来规划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考虑传统优势项目,因地制宜,合理产业布局规划,选择本地有优势产业。初级产品加工将本土资源利用高科技开发,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规划引导扶植重点产业。利用优势项目,引进先进人才,先进技术,对原有管理和技术进行提升,把产业链加长,把规模扩大,让传统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5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建立工业园区,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结合招商引资政策,用原料优势吸引合作伙伴,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加入。科学规定产业发展方向,规范入园项目和企业的标准。在园区招商中要有目标,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确定招商引资重点,尽量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项目,注重长远发展,培育影响大,市场竞争强的骨干企业。对合适的项目可以适度在合理范围内给更优惠政策,根据投资额给相应的优惠。吸引投资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工业园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任晓红.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政府角色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1).

[2]万文涛.工业园区发展应注重产业集群[J].当代经济.2005.(4).

[3]李婉平,罗显栋等.工业园区的竞争力分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4]刘云.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策略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上一篇: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下一篇:端午节话题作文4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