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听课论文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听课论文(共10篇)

美术听课论文 篇1

我是嘉儿,就读于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中心小学。我现在已经11岁了,读五年级了。我喜欢读书,是个颇有语言天份的女孩。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体育器材,如羽毛球,单杠等等。下课时,操场上可热闹了!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学校还有图书馆、电脑室等多媒体教室,我们就在这美丽的校园中茁壮成长。

可能你对我的来信感到惊讶,因为你还不认识我,可我对你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知道,因为你家收入微薄,所以你被迫辍学。据了解,你在学校表现十分出色,学习认真。当我们知道你12岁,才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因为种种原因,令你错失了学习机会。你们的学习环境恶劣,比起我们教学环境优越,我十分难过。我们吃得好,住得好,而你住的却是泥砖屋;我们有许多玩具,而你却连学费也交不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丽琴同学,你的生活与学习是那样的艰苦,我真的很想帮助你。你需要什么呢?书?学费?还是学习用品呢?如果你有什么需要,那你尽管告诉我吧,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的。

俗话说得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手拉手,成为真正的朋友吧!让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献出一份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吧!

祝你

听课总结—美术 篇2

11月16日,我和高洁观摩了由刘少鹏执教的一堂美术课,收益颇多。特取其中一课进行分析,讨论,反思。如下:

刘少鹏老师执教的《美术》是一堂带有强烈实验艺术特征的中专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真正地体会、理解二十一世纪实验性艺术的表现形式,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耳目一新。

一、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刘少鹏老师采用了开放的教学方式。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国美术作品鉴赏”,貌似很单一的内容却在开放的教学方式中让人很有乐趣,他根据中专美术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并符合时代和联系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学习,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严谨的教学设计

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不包括鉴别的意思。如果说初中义务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似乎更注重感受和愉悦,中专阶段的美术鉴赏更追求体验和思维。所以学生不满足仅仅欣赏,中专学生具有良好得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刘少鹏老师教学第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本节课知识点,让学生渐渐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与分析总结能力;第二环节是小组讨论,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讨论,是学生可以相互倾听并判别;紧接着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在讲述自己所总结的知识点的时候,还会添加关于已学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刘老师主要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体裁,材料上,造型上以及空间上来讲解,引导学生从某一角度去思维,去创新还是比较成功的。

三、认真的教学态度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刘少鹏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的研读与本节课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刘少鹏老师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些许的不足

1、评价过于笼统,在评价学生展示成果的时候,应该选择丰富并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进行评价,并且要有肯定的或鼓励的言语出现,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活动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作品,应该加入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2、在新课堂的尝试中需要一定的问题发现与解决,比如说每个教学环节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然大都是关于课堂管理及教学环节的控制。

五、我的深刻体会

越是抽象的、创新思维的艺术作品,越是要给予学生合适的引导。“引导”很重要。引导的正确,学生容易理解和创新,反之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这一时作品质疑和反感。教师的引导在整个活动中都贯穿着,所以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并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总之,刘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另外一种美术教学的新颖形式,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第十三期顶岗实习

临漳职教中心

数学部

美术听课论文 篇3

摘要:2016年5月25日举办的全市初中美术优秀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汇聚了我市五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和专家评审组以及本市所有在校的美术教师。本次展示课的课型有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四种类型的课程。以及本人对于其中《格尔尼卡》和《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两节课的看法与收获反思。

【关键字】:初中美术,展示课,格尔尼卡,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

2016年5月25日举办的全市初中美术优秀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汇聚了我市五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和专家评审组以及本市所有在校的美术教师,是一次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活动,也是一次令我感触颇深的活动。本次展示课的课型有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造型表现四种类型的课程,可以看出教研员在美术展示课上的精心安排与策划。经过了一天的听课过程让我有了很深刻的感悟,既看到了别的教师的优秀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下面我来谈谈对我印象最深的两节展示课——-柏莎莎老师的《格尔尼卡》和张静老师的《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

《格尔尼卡》这节课使我感受深刻,首先柏老师的课件制作非常精彩,这节课刚开始从一段悲惨的战争视屏让同学们感受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去欣赏《格尔尼卡》这幅画的欲望,接着又用《格尔尼卡》作品的3d视频配上悲情的讲解,使学生在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又欣赏作者的绘画风格,加上画面中形象以及色彩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立体主义的特点,并了解立体主义的含义。在本课教学重点问题上,讲解的很到位,紧接着就用当下最流行的明星为创作模型激发学生兴趣参与课堂,最后与学生引起热爱和平的共鸣,整个课堂完成的较为出色。

但是对于这幅作品的基本信息以及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并没有讲解的十分到位。一个是这幅画的尺寸,一个是这幅画的创作过程,首先它是一副349.3*776.6cm的壁画,毕加索创作这幅画时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仅用几个星期,共画了25幅草图最后完成这幅巨作的过程。在欣赏这幅名作的同时教师并没有给多给学生机会去讲解自己想法看法,而是过多的将自己主观的想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强行采纳教师自己的理解,这完全不符合 “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此外本课教师只提到画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及立体派的艺术手法,但是忽略了象征性的艺术手法这一个概念的教学难点。结尾部分只是点到呼吁同学们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并没有升华到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的态度问题。

我认为本课教师可以大胆的采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然后通过自己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提出问题,并急于回答问题。其次合作学习和探究深入分析欣赏本课,并且可以采取集体绘画、用肢体重现画面的内容,或者用语言文字描述作品内容等多种方式。

在张静老师的《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首先是被张老师的温柔所折服,她的课堂从头至尾给我的感觉就像和风煦煦扑面而来。其次就是她的课件做的相当完美,她准备了三个精彩的课件,第一个课件主要是对色彩知识的讲解,第二个是手动鼠标给模特穿衣,第三个是色彩视频知识拓展。最后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巧妙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概括解决问题。从始至终都是给学生创设疑问,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引导方向很到位,致使学生的回答很准确。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手动给模特穿衣这个环节,学生玩的很愉快,每一个学生的眼球都被鼠标抓住了。轻松的完成了将所学的色彩知识运用于服装的色彩搭配设计里,这是活学活的用最好体现,很难得。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将提前制作好的纸服装板发给了学生,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很好的将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上。最后知识的拓展:关于怎样寻求色彩灵感的视频又与本节课前面的色彩知识讲解相呼应,视屏最后结尾画龙点睛的一句“没有不好看的色彩,只有不好看的搭配”又使色彩与服装搭配完美的结合起来,不仅使整堂课圆满的结束而且让学生对于着装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完美的完成了美术课程性质中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相结合的要求。关于作品呈现这一环节,教师用倒数的方式来督促学生加快效率,的同学一点空余的时间,也增加了课堂的愉悦性,致使同学们争前恐后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张老师的课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课堂要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探索自己解答,自主的学习的知识,才能成为他们的知识,而不是老师强行授予的,这样的知识才能牢固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学以致用。在小组学习环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 v供发表看法的机会,并且把这种机会设计的轻松愉悦。课堂要重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经验,提高水平在设计应用学习的领域中,要培养学生勤于个观察,敏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最后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美术课听课心得 篇4

平小波老师讲授的是《象形文字的联想》一课。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募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听完平老师的这节课,我发现我要学的东西还真是多,教师要有一桶水,才给得发学生一杯水,呵呵,神奇的象形文字,看来我不得不“爱”上你啦!

在教学上,也有许多值的学习的地方,如课前的师生交流,材料准备,课件的准备等。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以后的教学求进,有非常大的帮助!

美术课听课心得(2):

如今的美术课堂学生作品还能完全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在很多课堂中都能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教师课堂教学不是很理想,但是从学生的课堂作品中却反映出来效果很好,为什么?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学生已经不是我们少时的学习环境,也不是我们以前的教学环境,更不是我们过去的生活环境,因为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只有在美术课堂中去学习美术技法了,所以现在的美术课堂学生作品不能体现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水平。可是有时候却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问题!

教师自身对课堂情感的把握,教师一开始说话,我们就可以从他的语言表达中就可以知道他是教高段的还是教低段的,因为教师很正常的会将他平时的教态流露出来,当然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可是我在很多的公开课中都有这样的感触:明明的低段学生教师上的感觉怎么象高段一般?或者明明是高段上得象低段学生的一样!这就是我想与大家讨论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对课堂的情感要有一定的把握,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很好地设计教学的趋向,把握教学课堂的节奏感,而且还更能强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好处。

美术课听课心得(3):

市美术能手课落下帷幕,然而此次课的高水平展示却让我久久回味,应该说这次的课较往年有了较大的飞跃,整体水平高,让我们这些听课者大开眼界,受益非浅。下面结合此次的活动谈谈个人收获:

一、别开生面的导入——开启好课之门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好,此次的课有个共同特点是: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窦秋婷老师用的课件是----线与动画图片结合的形式,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奇特的情境设置充满了神秘感,有效地调动了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王令奇老师以大家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彦语开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理念新颖,资源运用合理。

教师们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有较强的亲和力;注重师生学习过程的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具、课件的典型性极具视觉冲击力。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生活,设计体现继承与发扬,不以讲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极具启发性和引领作用。设计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贴近生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做,有目标追求,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节好课设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皆是一节好课必不可少的调味剂。老师们的机智幽默和与孩子的亲密无间以及老师们贴切、生动的教育评价:“很好,非常到位。”、“你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很有创意。”……哪个孩子听了能不满心欢喜?。

音乐美术课听课心得 篇5

我于2013年5月9日有幸参加了西宁**小学与****片区在城关**举办的教学教研活动。我认真观摩了*老师、张邑霞老师、*老师执教的三节课,她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我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导入生动有趣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好。谢**老师执教的心理健康课《奇思妙想》、张**老师执教的音乐课《粉刷匠》有个共同特点是: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发人深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谢丁桂老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做“手指操”,夸奖学生们心灵手巧,引出“奇思妙想”的课题;张邑霞老师播放神奇的手影幻灯,接着播放歌曲“粉刷匠”,引出课题“粉刷匠”,生动有趣。

二、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在音乐、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主动地参与课堂,在动口动手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孙**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有趣的鞋》一课,她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孙小云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十分亲切和随和的,学生在尝试用彩纸做鞋的制作过程中,她与学生积极互动,随时鼓励学生。当学生制作出作品后,让同学们贴到黑板上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整堂课和谐有序。

三、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美术源自生活,又美化着生活,所以在美术中需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孙**老师执教的《有趣的鞋》一课,首先孙老师教会了怎样制作各种各样的鞋,然后孙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自己想象中最美好的鞋,将身边的美带给了孩子,成功地将美术知识带到了孩子们的生活当中。

四、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张**老师和孙小云老师在音乐、美术教学过程中,内容都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其学习创作欲望。张老师的音乐课《粉刷匠》中学生们创作了《我是小画家》这一首歌曲,小小一年级的学生成为了小诗人、小音乐家。孙**老师的《有趣的鞋》一课,三年级的学生创作出了各种漂亮、想象丰富的鞋,并展望了未来的鞋。

一个上午的听课学习很快的结束了,但三位老师在讲台上的风采还依然印在脑海中。通过这三节课让我反思到我在教学中的不足,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丰富自己内涵,上出精彩的每一课。

美术听课的心得体会 篇6

一、新课标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新课标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而好奇是创造的美妙前奏,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新标准强调“对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小看后面这几个字的变化,它包含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过去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有这样一节小学美术课,《用瓜果蔬菜制人和小动物》。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凭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这一课外的作业。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学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的同学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的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一是这些动物的每一个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的?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观察、探究兴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就有了三个发现:一是采用了洋葱、胡萝卜、白萝卜、捧瓜、茄子、苹果??等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割、刻和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签、火柴棍、大头针等衔接材料。有了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教师的这堂课讲得少,既没有去讲制作步骤、方法,也没有进行示范,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兴趣昂然,制作出的小动物的种类及生动有趣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更可喜的是,这堂课还产生了相当好的持续效果,后来学生在课后还制作了不少作品,这位老师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

新课标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把老师与学生合理地融为一体。新课标让美术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信。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

三、新课标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本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新课标的知识面范畴很广,增加了开放性及探索性的研究,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我深深明白了课标编写者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小学美术听课的心得体会 篇7

市美术能手课落下帷幕,然而此次课的高水平展示却让我久久回味,应该说这次的课较往年有了较大的飞跃,整体水平高,让我们这些听课者大开眼界,受益非浅。下面结合此次的活动谈谈个人收获: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好,此次的课有个共同特点是: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窦秋婷老师用的课件是————线与动画图片结合的形式,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奇特的情境设置充满了神秘感,有效地调动了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王令奇老师以大家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彦语开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美术听课论文 篇8

刘鹏

课题:小学美术课改的若干思考 主讲:广西师范大学李庆忠教授

时间:2104年10月16日上午

听课笔记

一、如何认识小学美术教育

1.美术,“美术”,美的艺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构图、透视、用光等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直接视的平面形象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它塑造和描绘的是具体的、人们借助视觉可以感觉到的实际物象的形状外貌,这样对象的外形便是美术的基础,造形是美术的特殊功能。

2.美术的功能

美术的社会功能大致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审美功能;陶冶情操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认识功能;实用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1)小学美术的课程性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寻找着美,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既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着自身。美术教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它借助 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培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虽然每一种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如此,但 只是美育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办法。

培养爱心,当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将它纳进去,但美术教育有它特殊的作用。审美是人类爱心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健全的人格理应如此。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

二、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反思

(一)小学美术课改的收效

1.美术学科本体的回归,课程价值重新被人所重视。10年课改,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最大的转变,是对美术学科有了新的定位,对美术学科的学习意义以及课程价值有了深刻地阐述。

这就是: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视觉性、实践性和愉悦性。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这对于我们认识美术课程的性质与课程的价值以及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追寻目标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3.美术教师队伍的重构,专业成长成为教师行为。美术教师是实现课程改革的核心,关注教师成长是课程改革关键。教师队伍的构成,教学思想、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水平决定我们的教学质量。

实施新课程以来,校本培训与“国培计划”“强师工程”“教师全员培训”“远程培训”等多途径、多方式、多时段的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涌现出一大批课程改革有追求、有成就的美术教师,他们成为课改的践行者、探索者与创新者,为我国美术教育在新时期的作用与定位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些优秀的美术教师具有热爱忠诚的职业精神、不断创新的职业素养,乐于探索的教育智慧。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的过程主要有:

(1)美术教师讲悟性

美术教师成长需要时间与感悟,需要有一定知识积累与文化修养的沉淀,需要在赛课、反思、培训与读书等来体验与感悟。

(2)美术教师要磨练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也就是“业精于勤”。几乎所有的优秀的美术教师都善于思考,励精图治,孜孜以求。

(3)美术教师敢于累

优秀美术教师一定是勤于工作、善于思考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是一个舍得花时间去经营的人。就是辛苦与劳累。

4.美术教学内容多元,时代基础选择多性呈变化

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元,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建筑、书法、现代媒体艺术等。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强调趣味性的美术教学,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的需要,即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人为本激发潜能求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更为灵活与严格,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系统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来选用教学方法,力求使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

美术课堂“快乐涂鸦”“想象训练”速写训练”“趣画素描”“水墨童趣”“风景速写”“水彩画基础”等学习受到重视。

三、小学美术课改的推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由此要求将美术课程改革不断推向前去。

(一)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1.2011年版新课标关于四个学习领域和四个学段的分法没有变化。

还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以及第一学 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 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四个学段。造型·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表现即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2.和实验稿相比,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还是有不少变化的地方。

(1)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2011年版新课标中,将美术课程的性质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这不仅体现了美术课程的独有性,同时对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挖掘美术课程资源也具有指导的作用。

对课程性质的概括包括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四个特点。其中,“视觉性”更加突显,其作为美术的主要性质排在第一位。“愉悦性”是新补的。

(2)适当明确应知应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做为美术学科,美术本体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基石,因此,在课标中要适当关注美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2011年版新课标增强了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规定。

如“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等。

(3)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为了使教师恰当地把握某些关系或分寸,2011年版新课标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更加辩证。

如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 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现代艺术进行必要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3)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为了使教师恰当地把握某些关系或分寸,2011年版新课标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更加辩证。

如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 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现代艺术进行必要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

欣赏内容依次是:

第一学段: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第二学段: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第三学段: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

的美术家;

第四学段: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

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评述的形式依次是:

第一学段:用简单的话语;

第二学段: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

第三学段: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

形式进行分析;

第四学段: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听课心得

美术听课论文 篇9

情 打造美丽

《坛坛罐罐》美术听课心得:点燃激情打造美丽

z老师指教的《坛坛罐罐》的教学是线的秘密这课的第二个活动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线的性质(线具有长度、密度与厚度),通过图片欣赏,感受线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力,(浩瀚的沙漠上蜿蜒的“线”——疏到密;碧绿的梯田层层排列的“曲线”,相互环绕,互相伸展;绽放的烟花,划破沉寂的夜空,凝聚的“线”向四周分散倾泻;挺拔的青松,粗细穿插的“直线”尽显刚强与坚毅。)尝试了用线排列画出图片中的物象与景象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要求将学生随意的用线

排列引至有目的的用线排列与组织,采用具象与抽象结合,装饰性与表现性结合的方式,以坛罐为主题的想象创作练习。同时为后一个活动,以发式主题的训练(兼容了想象性绘画与写实性绘画)做铺垫。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黄老师在教学时不仅仅就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性的拓展与教授,更注重主题教学知识点前后的连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一个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处处彰现以教为导,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就以下三点谈谈我听课后的感受。

一、点燃学生热情,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产生了学习的动力。纵观黄老师的整个教学,从课前导入,黄老师就着手营造一个乐学氛围。小店缺货,请同学帮忙。“愿意!”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就不难看出,老师把孩子们的学习激情一下子就点燃,马上进入认真的学习状态。

接下来,老师在打造坛罐外形、装饰坛罐的教学时,赋予学生“小小鉴赏家”头衔,让学生在主动、大胆的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学会对照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培养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把握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学。

本年级学生美术基础差,班级人数众多,层次差别大,课堂的教学设计直接作用于教学效果。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黄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从黄老师的教学上看,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整个教学梯度大,知识的传授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将抽象的知识性说教,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活为我用。

利用多媒体,从大量的图片欣赏入手,通过视觉冲击,让学生对陶罐(造

型和纹饰)有个整体感知和初步认识。

接着,在坛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积极利用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把握坛罐结构(组成部分:口、颈、腹、底、耳),同时,通过不同形状坛罐的图片对比及魔术——坛罐变形记动画的展示,让学生形象感受坛罐外形的多变,为学生大胆造型提供参考,指明方向。有了对坛罐结构的认识、了解,在老师示范对折剪后,很多学生创作了多种独特造型的坛罐。

这种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教学特点,在学习坛罐装饰这个环节中尤为突出。老师不急于要学生进行用线条装饰坛罐,从学生已获取的知识上入手,复习线条知识(线条的特征、变化)到排列组成的各种花纹的认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发现花纹组成特点(旋涡纹像漩涡一圈圈,花瓣纹形状似花瓣所以得之……),同时,倡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和使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各种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

进行花纹打造并命名——如圆形纹,太阳纹……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充满创作的欲望。

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激情后,为进一步让学生能够自己合理组织和排列线条,把握疏密有秩的用线条装饰坛罐的最终教学目标。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副因疏密线条处理不同产生不同效果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先感知,再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引领学生走进美术评价的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灵活多变的,演示修改作品的整个过程,呈现修改后的最终效果。学生在进行欣赏和评价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总结出——“加一加”和“减一减”进行作品完善和修改的两种方式。生动形象的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到——在装饰坛罐时,除了要画上美丽独特的花纹,还得合理的进行线条排列,及线条疏密的对比。只有这样,作品才更具“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为学生怎样评价、欣赏别人的作品做出了指导。

从欣赏到学习到造型到最后的装饰,是一个有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整堂课,教学内容丰富,设计环环相扣,一学一练一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个教学水到渠成。

三、多元化作品点评,树立学习信心。

课改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让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

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充分的感受到,不论是新授时范作的赏析点评,还是学生坛罐造型创作及装饰完毕最后成品的作业的评价,不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老师会从不同的提问中去激发学生去评。如: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呢?作品中哪里最吸引你?你能向大家推荐一下你的作品吗?期间,老师引导

着学生尝试用美术语言来进行作品鉴赏,(如:这幅作品从它的线条的处理上看有没需要修改的地方?花纹、块的表现……)同时,给予每一个孩子肯定和赞许的语言。

其实,老师激励的语言或肯定,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们能感受到整节课上学生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学生也学有所获。在评价过程中,黄老师在肯定孩子的创作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你的作品真有创意;你的作品的确不错,相信能卖得很好的;你设计的罐子看上去四平八稳,东西放在里面肯定很牢靠,相信你是一个值得老师信任的孩子……)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掌声中进步成长。

这节课,老师用她对美术教学的这份热情,为学生精心营造一个轻松、活

听课另一捷径-网上听课 篇10

教师要学习,除了要多读书、多写点东西外,我觉得听课也是很重要的。看看、听听别人的课是怎么上的,多少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触动。

因为工作在农村完小,平时任务就重,走出去听课的机会也不多,听那些名师上课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我工作10余年来,只是在2010年10月份去婺源听了一次名师上课。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自己给自己创造听课的机会,网上听课不限空间、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听听那些难得一见的名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去年10月份学校安排我上节公开课,我选择的是《落花生》这篇课文,在设计教案时,我思考很久也没写出合理的教案,我想听听别人这节课是怎么上的,但是到哪里能听到这节课呢?于是就想到了网络这个平台,课前上网搜索了《落花生》教学视频,观看几个视频后,筛选出适合班级实际的教学方法、手段,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教案。公开课上完之后,从听课教师的反馈来看,那堂课上的比较成功。

五年级《23*刷子李》这篇课文,我已经不知上过多少次,但是每次都上得不好。记得前几年有一次教研室来校检查,朱德幼老师听我这堂课后提的建议让我汗颜,但更多得是让我茅塞顿开,比如抓住关键字“绝”,围绕“绝”字展开教学等等,当时

建议听得让我印象深刻,但是我过后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今年又碰到了这篇课文,想上好这篇课文很让我纠结,当时想到了去年上《落花生》时的采用方法,就上网搜集了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执教的《刷子李》一课,颇有感受,深深佩服。虞大明老师的课堂教学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来自他那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主要体现在讲述性语言,行云流水;问答性语言,巧设机关;情感性语言,春风化雨;激励性语言,点石成金。

我就结合虞大明老师这堂课的教学亮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教案进行教学,那堂课上的尤为轻松,学生也学得尤为轻松,我觉得这堂课上的成功了。成功主要归功于课前的网上听课。

上一篇:班级常规纪律下一篇:毕业实习鉴定表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