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2025-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精选10篇)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篇1

一、学生佩带手机的原因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二、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对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极其有害。.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处于心理生理发育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3.扰乱课堂纪律

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影响学生学习.4、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梁宣梅说,现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5、引发安全问题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篇2

1.Cyber Sickness Also called digital motion

Also called“digital motion sickness”, its symp-toms range from headaches to woozy feelings and canoccur when you quickly scroll on your smart phone orwatch action-packed video on your screen.Digital mo-tion sickness can happen to anyone, though studies re-veal the affliction affects more women than men.Those who have a history of migraines are also moresusceptible.

2.Text Claw

be subject to text claw, the unofficial term for sore-ness and cramping felt in the fingers, wrist and fore-arm after heavy smartphone use.There’s not much tobe done for preventing the pain (unless you’d like tostop using your devices!) , but there are ways to allevi-ate it.Hand stretches, massage and hot/cold treatmentcan help.

3.Eye Strain Staring at your dig

Staring at your digital devices for long periods oftime can lead to sore, irritated and dry eyes, head-aches and fatigue, which, in turn, can decrease yourproductivity.In most cases, eye strain is not a seri-ous issue and can be rectified with“screen breaks”.

4.Text Neck

Similar to the claw, text neck—discomfort in theneck and spine—happens when you spend long peri-ods of time looking down at your smartphone.Beingmindful of how far your neck bends when you’re onyour phone—and bending it back to an upright posi-tion—can help reduce the risk of text neck.

参考译文:

1.晕屏症

这种病也被称为“数字晕动病”, 包括从头痛到轻度恶心等一系列症状。该病可能会发生在你快速刷屏或者看让人觉得很刺激的视频的时候。数字晕动病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尽管研究表明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更高。那些有偏头痛病史的人也同样更容易患这种病。

2.手机爪

狂热的短信族以及糖果大冒险的游戏爱好者可能容易得手机爪——这是过度使用手机后引起的手指、手腕和前臂疼痛及痉挛的非官方说法。这种痛并没有什么预防办法 (除非你别用那些设备了!) , 但是有办法缓解疼痛。手部拉伸、按摩以及冷热敷都能有所帮助。

3.眼疲劳

长时间盯着你的电子设备会导致眼酸、发炎、干涩、头痛以及疲惫, 从而降低你的效能。大部分情况下, 眼疲劳并不是严重的问题, “屏幕休息”就会得到缓解。

4.短信脖

正确使用手机减少辐射危害 篇3

手机的辐射主要来自天线,包括外置天线和内置天线。辐射强度与手机和人体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远一倍,辐射衰减十倍;距离缩短一倍,辐射强度增加十倍。处于工作状态时,手机向发射基站传送的无线电波,或多或少会被人体吸收,有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手机信号刚接通时,处在最大输出功率状态,辐射最大,所以在接通瞬间应将手机远离头部。信号不好时,辐射也会增加。2009年瑞典及多个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10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脑癌和口腔癌的风险。荷兰最新研究也显示,手机辐射与失眠、老年痴呆症、儿童行为问题、男性不育等有密切关系。有资料介绍,直板、袖珍、山寨手机辐射大。

为减少手机辐射,要做到长话短说。别把手机经常挂在腰间,其产生的辐射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最好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把它放在包的外层。如果必须随身携带手机,一定要保证键区位置朝向身体,背面冲着身体外侧。睡觉时应尽量关机或将其放在远离枕边的地方。在信号弱的地方少打手机,因为此时手机的功率会自动加大,辐射强度增大。手机待机时辐射微乎其微,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量增大,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此时应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进行通话。接电话时不要频繁移动,不要来回走动着打手机,在汽车或火车上也尽量避免使用手机。不要把手机挂在脖子上,因为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挂在脖子上的手机靠近胸部,其产生的辐射会影响人的心血管功能。

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篇4

第一,影响学习、影响他人和集体

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受到影响。有的学生上课不关机而是把手机调为震动,一旦有电话打进,往往是想接又不敢接,并猜测是谁打来的电话,从而无法集中精神。高中学生频繁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这样的镜头并不少见:课堂内,老师正讲得投入,少数同学在下面低头发短信,玩的不亦乐乎;寝室内,别的同学要休息,少数同学手机屏幕闪亮,喋喋不休,害得室友不能入睡。诸如此类,老师和同学抱怨纷纷。

第二、谈情说爱的帮凶

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危害应是大家公认的,手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中学生“早恋”的“帮凶”。

⑴、手机是他们谈情求爱的最佳工具和最好媒介。通过手机传情、谈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⑵、手机是他们受到骚扰的“罪魁祸首”。一些学生本来的学习生活很安宁,也很充实。但只要手机在手上(特别是女生),那么求爱者就会纷至沓来,求爱短信铺天盖地,骚扰电话接二连三。一旦如此,她就别想安心学习了,最终的结果是陷入“早恋”的泥潭。第三、考试作弊

不少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发短信答案,甚至有的同学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这样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扰乱了正常考试竞争的公平性,还在师生中引起极恶劣的影响。利用手机考试作弊让部分学生厌恶学习,养成依赖思想。

第四、攀比成风铺张浪费

学生买手机,很多人都是因为看见其他同学有手机而眼红,想自己也有一部手机好在同学面前炫耀。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面,手机功能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你有和弦,我就要彩屏;你的手机能录音,我的就有数码拍照。一时间,校园内手机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有的同学每月花在手机上的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两三百元,高中生都没有收入,所有费用都靠父母亲供给,他们不是把钱花在购买学习资料上,而是在手机上铺张浪费。第五、手机管理引发新矛盾

学校是公共场所,手机存放非常不便,导致部分同学手机经常被偷。由于学校明令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手机得不到学校保护,导致同学间相互猜疑甚至报警,影响同学关系,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诱发新矛盾。

第六、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一些资料研究表明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诸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脱发等症状。长期使用手机可引起神经衰弱症状发生率增加。

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更不利于我们的心理

健康。现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一刻也离不开。一旦离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变化,变得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症”的表现。“手机中毒综合症”会对人体机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手臂麻木,视力下降等,更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人体植物神经紊乱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

第七、侵犯他人隐私

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不少中学生喜欢拿着“摄像头”手机偷拍,作为谈资笑料;甚至故意将恶搞的情景拍下来发到网上,宣扬不文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这些行为都引起了学生、家长和 老师的忧虑与反感。第八、手机陷阱

如今,利用中奖、谎称家人出事行骗的短信比比皆是,成人笑话和不良短信令人防不胜防,占卜、整蛊和无聊短信更是铺天盖地。学生们心智尚未成熟,而且没有社会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短信的泥沼无法自拔。

第九、惹是生非

一些学生闲来无聊,用手机到处招惹是非,侮辱他人,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甚至引发恶性的打斗事件。还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口角,本来事件并不大,可手机在手,就非要打电话找一下“能人”来平息,进而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从而把事态闹大,无法

收拾。如若没有这个手机,事情可能会好办得多。

第十、移动上网,防不胜防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一直是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虽然反复教育,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仍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少年。如今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用手机移动上网防不胜防。如今手机功能越发完善,移动QQ是许多手机必备功能之一,于是部分中学生即使不用进网吧仍可随时随地上网聊天,甚至引发网恋。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甚至通宵达旦在被子里上网,严重影响身体和学习。

(2)侨中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处理:暂时帮学生保管,学期末归还;

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介绍 篇5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获得手机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亲人当作奖励赠送的。这种大多是学生考个好点成绩,或者是学生离开家在校住宿。

二就是学生用零用钱自己私自购买,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好的较多,手机也便宜了,而且由于有攀比的心理 有的条件稍差点的也会用一些零花钱来买手机。

在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中学生使用手机存在很多弊端。一是聊天影响休息,耽误学习,更有把手机带到课堂上玩的学生。

二是一些不良信息带给学生负面影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的网络很发达,但真正能用的不太多。

三是让学生带来攀比心理,使一些家庭经济略差的学生都会产生一种虚荣心。

四是考试都变的不公平了,有些学生现在用手机发送答案,而且还可能上网查阅答案。

五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手机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对中学生的发育有害,平时使用手机过程中姿势会让学生的颈椎和腰椎产生变形。

怎么样才能控制这种情况呢,这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结合才可能会控制的了。学校老师要多注意管理,并认真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手机,必要时要切断学生使用来源。

家长尽量不要给学生购买手机,如需要联系,多和老师沟通就可以了。即使买了也要注意孩子的使用情况。

社会,应该多塑造一些正能量,来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使用手机的问题。

中小学生带手机的危害及矫正 篇6

信阳市第二职业高中 刘学礼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手机已经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带手机走进校园,一方面是家长出于为了和孩子联系方便的想法,一方面又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危害。

首先是引起学生严重的攀比心理。

带有手机的同学会感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优越,于是在班级中会形成带有手机的一个小团体,似乎显示出某种优越感,于是会引起更多的孩子的攀比,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也会出现没有手机同学的羡慕,于是会想方设法搞到一部手机以此“显摆”自己。同时也会引起带手机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某某的手机功能、样式、牌子如何如何的好,于是大家也在向着更先进的手机去争取。但殊不知这个社会科技进步、发展的快,有谁能跟的上潮流呢?会造成家长不必要的开支,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也有的学生攒起家长给的零花钱买手机、充话费,更有一些学生打着学校收费的幌子向家长要钱购买手机,造成孩子随意大手大脚花钱、撒谎等不良习惯。

其次不良信息、不健康内容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手机带有大量的信息内容,良莠兼有,而对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根本不会去分辨是非,缺乏对是非能力的认识。放纵了自己的追求。现在手机的功能都很强大,能够从中下载很多的黄色图片和信息。笔者就曾经从收缴学生的手机中看到有很多的小说、图片、不健康的信息等等,这些无疑会引起中小学生的幻想,导致很多的社会问题的出现。

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这些问题的出现还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小错误所能够概括和表述的。

再次耽误孩子很多的精力和学习时间,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学生在上学期间带手机,不是能够很孩子的利用,而是用来上QQ聊天,收发短信息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耽误学习时间,同时也在蚕食自己的美好心灵和追求。有些学生不仅在课余时间拨弄手机,在一些仔细自习课上也在拨弄手机上网、聊天,还有的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也在拨弄手机,耽误听课、学习。

还有的学生带手机专门应对考试,平时不努力学习,到测验、考试时,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进行作弊,给教育带来很坏的影响。

第四辐射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手机带有辐射这是大家公认的问题,但中小学生不去顾及这些。中小学生正式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大量使用手机会造成对大脑的影响。很多实验结果表明:手机辐射会对免疫系统和大脑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

另外还可能会造成一些伤害事故:手机的不安全遭到伤害,尤其是一些山寨机质量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会引起事故;同学之间的一些小问题因为有方便联系的手机引发一些打架斗殴事件发生;造成被抢劫、勒索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发展中的社会,不可能不让孩子接触,但这种接触是需要去引导的,我们面对中小学生带手机这一问题应该采取多中手段进行调控,家校联手、师生共防、多措并举,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一、家长、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调控孩子的手机使用。

学校要出台一些可行措施杜绝孩子带手机进入校园,严防死守,这成为一道关键的屏障。没收手机要由家长来领取,同时想家长做好宣传教育,监督家长这一放松的关口,想家长讲清利弊,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手机对孩子来说没必要,也没有任何的好处和用处,带手机更不可能调控孩子的作为。总有一些家长错误的认为让孩子带着手机能随时、及时弟了解孩子的动向,其实并不然,更会造成孩子撒谎的恶习和后果。

二、学校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一心一意扑在成长中,既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防患于未然,积极引导正在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浏览黄色信息、不阅读不文明不健康的书籍,培养好新一代的接班人。可以利用班会、校会、黑板报、宣传栏等有效的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中小学生认识到这些危害,形成一个自觉的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必要在教师中倡导不带手机走进课堂活动,以教师的实际行动去感染、感化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带手机这一现象的严重危害和学校、教师的重视程度。

三、家庭也应该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篇7

1 中职生使用手机的现状

根据我校对2014年9月入学新生进行统计显示: 我校学生的手机使用覆盖率为99% ,仅有一少部分人由于其他家庭贫困等原因没有配置手机。

2 手机使用带来的便利

不可否认,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便利,沟通与联系是手机使用的基本用途。

随着手机GPRS、Wi Fi功能开通和普及,一是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宿舍随时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等; 二是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新闻,利用闲暇时间看电影小说、听音乐、玩游戏,使身心得到放松。

3 手机的频繁且无约束的使用,将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

当前,我校的学生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好奇心强、约束力差; 二是人生观、世界观暂未形成,心理方面尚未成熟。因此在使用手机的时间上,控制力明显不够,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3. 1 听课质量下降

学生由于自律性较差,上课期间或者发送短信、或者使用QQ、微信进行聊天,或者浏览网页。种种因素造成学生听课过程心不在焉,听课效果下降。

3. 2 沉溺网络,有碍于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对网络获得的信息不能自我过滤,不能自我分辨,极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一旦学生接触到不良言论,不予以及时疏导,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健康生长。

学生喜欢使用手机看言情类的小说,将催生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爱情观,而学生由于好奇便付之实践。早恋的学生利用手机秘密交流,老师、家长难于察觉。

3. 3 影响睡眠和发育,不利身体的成长

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较幼嫩,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造成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

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此外它还是致癌因子,能诱发白血病和肿瘤。15 ~ 18岁的青少年器官正在发育阶段,手机辐射会让器官产生变异或者功能退化。由于手机广泛使用历史过短,尚有一些潜在的弊端未被科学家发现。

3. 4 同学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

玩弄手机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舍友或者同学之间沟通、交流在减少,同学之间容易产生隔膜,日积月累的矛盾必然激化。

3. 5 潜在的危害

3. 5. 1充电行为。手机充电时,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差,在充电过程中随便摆放,充电线之间互相交叉,电座板的使用呈现饱和状态,手机充电也有短路的可能,是学校安全的一大隐患。

3. 5. 2 手机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手机价格往往不菲,学生的防范意识不够,且容易外露,给无法分子创造可趁之机。

3. 5. 3学生在发泄不满时,由于未能有效进行情感的伸张,往往借助QQ以及微信发泄个人看法,悲喜之事喜欢在个性签名上提及,容易造成个人的隐私暴露,容易被社会无法之徒所利用。同时,我们关注到,学生极易喜欢在聊天工具上对某个同学进行语言上的人身攻击,这将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

4 对策和解决办法

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存在的不争的事实,如何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是当前中职卫生职业教育的一个大难题。下面就笔者切身体会以及管理过程采取的一些办法进行探讨。

4. 1 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让学生意识到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课外时间与校外同学、家长进行必要联系是应该的,利用课外时间听音乐、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都是可以的。但在上课期间应关机,以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

当前“慕课”概念已得到官方的认可,打造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平台、创建自我学习自我批判新模式将成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手机终端进行学习和考试,吸取营养。

4. 2 要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自然会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为了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笔者现行尝试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4. 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如开展球类比赛、演讲、棋类比赛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辟爱国、科普等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讲座,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扬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

4. 4 班主任和家长要建立沟通机制

为了确保学生的听课质量并彻底改变学生沉溺于手机网络的现状,班主任需跟家长建立常沟通常联系的长效机制,一是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现状; 二是了解学生是否存在网恋等行为; 三是及时了解学生使用手机的动向,及时讲解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4. 5 学校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手机管理

4. 5. 1 加强手机充电的管理

本文3. 5. 1中提到,频繁的手机充电,不仅浪费学校的电力资源,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充电规章制度,严格限制充电时间,规定充电次数,如每周1次( 完全够一周内接、打电话使用) 。也可实行收费充电政策,充电过程派专人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 5. 2 建立有效的巡查制度

4. 5. 2. 1班委干部的检查,主要负责学生充电频率的登记和建档。如有较大充电频率的情况需报告班长,班长进行谈话和劝说,如有不服从者,上报班主任,由班主任酌情处理。

4. 5. 5. 2学生会干部的检查。主要负责巡查,上课或者自习课期间检查学生的纪律,若有手机违规行为,经确证后,给予登记,扣除操行量化分并通报批评。晚修期间,经熄灯后,学生当关机睡觉,若使用手机视为违规,学生会可根据规定扣除操行量化分并通报批评。

5 结论

浅析农村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 篇8

关键词 农村 学生 手机 网络

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学设施相对城市较为薄弱,无论是师资水平、图书数量、信息媒体,还是教学工具、教学模式等都比较落后。学生基本处于课外书只能看课本,知识信息汲取则仅靠老师传递的尴尬状态。在此教育背景下,形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兴趣点稀少,对社会纵深度的了解盲目而隔离的局面。这一框架背景下的学生知识体系是单一、粗糙、肤浅的,而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学生,精神层次的需求和心理层次的需求游离易变,容易受外界诱发而发生极端性改变。手机这一对农村学生来说的新兴传媒载体的出现,使得农村初中生原有的的基础认知结构出现异形扩展,并发生剧烈冲击,对手机为载体所引出的新生事务兴趣迅猛提升,并居高不下。

一、农村学生使用手机兴趣浓厚的原因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

(一)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教学工具依旧是单一不变的黑板和粉笔,授课方式也依然是老师在黑板上循规蹈矩地讲解,学生坐在教室下面日复一日枯燥地听。科任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普及力度和广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而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感知度随着生理和心理变化不断增强,对事物兴趣点累积量逐步激增,范围更是逐渐扩大,学生对知识情感等的需求面与日俱增,与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出现冲突。

(二)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手机浏览窗口以及花样繁多的聊天软件,贴吧,论坛,社区等网络载体及时地契合了学生的心灵需求,他们一天24小时挂着手机QQ与人交流沟通。与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同龄或不同龄的人联系着,逛不同的论坛,发不同的帖子,畅游手机网络所提供的乐园,以青春特有的旺盛精力不断寻找着自身渴望的情感交流与依附方式。手机成为一种帮助他们探索世界的新式武器,打开了他们心灵的所有关卡,令他们揠苗助长式迅速成长。进一步促使他们社会性及精神性的需要范围扩大,对需要的质量要求也慢慢提高了。与此同时,花费在手机上的精力更多了。

(三)兴趣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在学校里交流学习讨论知识的时间少了,相反精力都集中在网络上,以获取更多更有趣的的信息作为独家爆料的资本,网络流行词汇在教室不断出现,恶搞趣味图片更是令他们乐在其中。网络新闻资源抢先获悉,世界各地纷纭事件层出不穷,学生通过手机迅速获取焦点热点盲点作为谈资,以此获得心灵的巨大荣誉感,朦胧意识状态中对自尊及存在感的盲目追寻也得以极大满足。

二、学生用手机的弊端分析

手机作为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保持联系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生带手机上课的弊端却大于其使用的必要性。

(一)严重影响学生学习

毋庸置疑,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带手机去学校上课,影响上课期间精力与思维的集中。部分学生为了炫耀自己酷炫彩铃,上课时不将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教师内突然响起的声音不仅影响学生本人,更影响上课教师水平的发挥和其他学生听课的质量。有的学生上课无心听讲,专心玩手机,无视教师上课内容,兴趣完全集中在手机上面,对学习不知所云。长期如此,学习成绩迅速下滑,学习兴趣消磨殆尽。

(二)加重父母经济负担

农村很多学生父母皆是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收入低。家长给孩子手机,是方便在外与孩子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基本情况。若不是刻意要用手机上网,手机只需具备常规通话功能即可,不需高端昂贵手机,维持基本通话的花费也不会太贵。然而,事实却是很多学生为了手机能上网,或同学之间盲目攀比名牌,不惜用各种谎言欺骗父母买昂贵的智能机,更把父母给的生活费省吃俭用来维持手机上网畅通。据了解,部分学生一个月要用一百左右的电话费,上网看电视和玩游戏所用流量费惊人。而大多数学生,每个月使用的话费也都不低于五十块。

三、改善农村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几点建议

网络兴盛的弊端和便利共存,手机的功用也实属日常生活必备,此形势下完全杜绝学生使用手机欠缺科学性合理性,要在允许其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改良并完善学生使用手机的方式方法。

(一)学校应作出硬性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或进校后手机统一由校方管理,放学后归还;另外可在校内增设通讯设施满足学生必要的学习生活需求。全校学生统一遵守,强制执行。

(二)班主任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班级内集体讨论带手机入校的弊病,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刻认识,做到自主自发拒绝带手机上课。教师与学生分工合作,制作有效合理使用手机专题海报、黑板板等,引导学生在家正确使用手机,鼓励学生浏览对其有利的网站,获取对自身成长有促进作用的信息。

(三)学校教育经费倾斜部分出来安装校园固定电话,让家长在规定时间内可以与学生取得联系。学生也可以在课外休息时间与家长沟通自身情况。

(四)学校组织老师培训交流,不断拓宽教师视野,提升知识层面。在加强教师自身知识体系建设的同时关注并使用网络科学合理有效的资源,利用其他时间或在课间穿插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与网络一同进步。

总之,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使用手机时间及科学利用手机获取学习资源,浏览合法有效信息,正确交友,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共同配合,协调。禁而不止,则疏而导之,家长应与老师共同努力,尽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待此事。

作者简介: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篇9

一、导语: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从蒙昧无知到文明开化,从手工劳作到大机械化生产,正是科技的力量使人类一步步的前进,一步步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由手工劳动带入了机器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能走入了千家万户,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电脑等一系列的电子科技产品走入了公众的视线。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电子科技通讯设备,成为了大众新宠。它方便,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人们都可以利用它与自己的亲友联络;它小巧,装在口袋里,装在背包里,随身即可携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正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中学生,也开始成为了手机使用的主力军。但这究竟是利还是弊呢?一方面,它方便了我们与家长沟通联系,使家长不必为我们的安全而担心,也令我们更方便的与自己的同学朋友联系,增进友谊;而另一方面,手机的一些功能会使自制力相对较差的我们分心,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短信聊天交友上,从而影响学习。那么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手机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益处,还是不利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手机,使用手机呢?为此,我们小组完成了如下的社会实践探究。

二、正文

摘要:众所周知,手机作为一种非常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是人民生活富裕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自先 进的通讯工具——手机普及以来,手机革命带给了人民新视觉,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逐渐成为了人手必备的大众型消费品,成 了人们追求新潮时尚的一大亮点。虽然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中学生在校究竟能不能使用手机,这是现代通讯工具普及带来的又一新话 题,值得商榷。

手机作为中学生一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工具,它在学生中的普及使用,既有利,也有弊。

使用手机的利

一是方便家长和学生联系。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向,随时可联系掌握,同时,对子女嘘 寒问暖也方便。父母常常会不放心.现在,只要拨通孩子的手机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安全或督促,提醒他赶快回家.因为中学生放学,回家都没有固定的时间,带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和父母取得联系,这样可以消除父母的担心,可见,让亲子之间实现随时联络,是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的最主要原因.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一位家长说,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

二是有利学生与老师沟通,有时课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难题及一些不方便与老师直面交流的问题,通过手机交流免去了胆怯和尴尬。

三是有利于同学间交流,有不愉快的事或烦恼,可以与同学发发短信,聊聊知心话,既可聊一些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又能加深同学间的友情。但当我们享受着高科技产品——手机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同时收集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使用手机的弊

1,玩游戏,很多手机都有游戏的功能,随着新机型的不断推出,手机的游戏功能也越来越多,有的手机还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游戏功能.这就大大方便了一些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同学,可以通过手机在课堂上游戏,虽然不如网吧里尽兴,但足可以让自制力差的同学乐不思蜀,课间玩,上课也玩.影响听课质量.2,发短信,学生在课堂上偷发短信,玩游戏,根本无心听讲,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很多网站都开通了短信业务,分辨能力不高的同学很容易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种各样的短信,互相发送.那些内容不健康的短信势必影响他们的成长.3,考试作弊,某校在寒假期末考试中发现,有学生利用手机互相传递考试答案,虽然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考场上作弊在社会上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出现在高中考场上老师还是有些吃惊,立刻进行制止.由于手机发短信简单,隐蔽,成了学生作弊的又一理想工具.4,广泛联系,同学之间起了争执,双方谁也不找老师解决,而是掏出手机,打电话通知社会上的一群“朋友”,来帮助“摆平”对方.手机为他们联系提供了方便,在学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当场就掏出手机给对方联系,成群结队打架.5,炫耀资本,有些同学经常在课间有意无意地把手机拿出来显示一番,引得很

多同学围观,达到了自己炫耀的目的.有些学生把自己的手机款式拿出来相互比较,炫耀自己手机的各种功能,一股校园攀比风气也在暗暗滋生.6,增加父母负担,中学生目前并不具备经济能力,手机话费全部由父母支付,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一定负担.因此,我们调查了中学生对使用手机的态度

调查结果如下:

1、80%的学生有手机,70%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利大于弊。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晚上回到宿舍放松一下自己,同时贺老同学发发短信,联系一下,这也是怎进同学之间感情的途径,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可以向父母倾诉,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心情。

2、30%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弊大于利,有的同学上课发短信,影响自己的学习,有时甚至在课堂上收集铃声响起,严重影响老师上课,晚上,有的同学玩手机到深夜,手机震动,铃声等影响了别的同学的休息。

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显然,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虽然这些“弊”带给中学生的后患不少,但学校光靠没收、禁止,那是行不 通的,何况禁止学生接触新事物,掌握使用新工具,这有违教育的初衷。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让现代通讯工具为中学生所用,是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我们小组的同学通过讨论,吸取别的同学的建议,认为我们中学生使用手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上课时要关机,认真听讲,不要让手机影响到我们的学习。

2、对于手机上的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做到健康文明使用手机。

3、晚上玩手机不要太晚,要保证我们和其他同学的睡眠时间。第二天也有精力学习。

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对待手机,让手机服务于我们同时,不要给我们带来不利。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篇10

2008-03-28 09:49, 海口市琼山中学, 13243 字, 0/93, 原创 | 引用 一海口市琼山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年级:高一 班级:318班 第:2小组 课题名称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成员

组长

姓名

王志威

申报时间

2007年10月6日

组员

王志威 吴妍馨 林声豪文君 尤永圣

云鹏 吴钟照

导师

姓名

吴彦平

任教科目

历史

课题 研究 目的 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从我们的手机消费额,消费的准则等方面,发现中学生在手机消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今后如何正确地对待手机消费有很大的帮助,防止盲目地消费,反对以为注重名牌手机的消费方式。提高中学生手机消费的实质效益实效,避免盲目从众,攀比以及求异心理的消费方式,促成良好的手机消费习惯,端正消费行为及消费观。

课题 研究 内容

调查中学生手机消费的情况,从中学生对手机的消费额、消费态度、消费心理等方面了解了中学生的手机消费方式与趋势,透视中学生手机消费与手机消费观。

课题 研究 步 骤

1.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2.由小组访问调查的成员对中学生、家长及老师对中学生的手机消费现状的看法进行采访,并进行笔录、录音、摄象;

3.将搜集回来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并制作成表格; 4.同其他组成员互相交流。

课题 研究 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是上网查询法,问卷调查法,网上查询法,采访法和小组讨论法等结合的分析。

预 期 成 果

通过调查研究,让更多中学生了解了手机消费方式与趋势,让他们都避免由于盲目导致过度消费,对其产生不良影响,促使了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消费方式和手机消费观。

活 动 安 排

活动时间

活 动 内 容

活动方式

10月上旬

确立课题(立题),制定计划方案

讨 论

10月中旬

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分组进行

10月下旬

访问调查

分组进行

11月上旬

设计调查问卷

讨 论

11月中旬

发调查问卷

分组进行

11月下旬

收调查问卷

分组进行

12月上旬

整理、统计资料

讨 论

12月中旬

分析数据、资料 讨论分析

12月下旬

小组讨论做总结

讨论分析

1月上旬

撰写结题报告

讨 论

结 题 意 见

该研究小组课题选择与学生生活贴切,方面把握明确,内容客观而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取向,树立正确的手机消费方式和手机消费观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研究的手段、方法适当且合理,课题报告思路清晰,简明扼要!指导教师签名:吴彦平

2008年1月 13 日

二课题来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由这句话可以看出:当今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在这之前十几年,人们也许万万没有想到至今只需一张小小的芯卡片就能够达到远程对话的理想,而在那么几年之后,才在发达地区兴起电子计算机。如今,人们用的,穿的,工作着的,学习着的,无一不涉及到数字,电子等多媒体的使用正是这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现代化生活从根本上渐变得方便多了!特别是现在随处可见的通讯工具——手机,现已成为人们日不离手的随身佩带品。而据观察,校园中这种现象早已不为罕见!近日,本小组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如实的调查,目的主要是想探究高中生们对手机的看法和引导高中生正确使用手机及手机的使用对高中生利弊的影响等。我们小组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当今社会的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状况,并且希望学校能注重教育中学生们手机的合理使用并加强对学生们正确使用手机的管理。

三分析数据,资料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中学生有关“使用手机”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生认为有佩带手机的必要,且接近一半的中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但觉得有时也会麻烦,手机的使用有利也有弊,所以他们才会认为佩不佩带手机是无所谓的,对于手机的认识还不够深。

关于中学生手机使用注意方面。大部分的中学生在选购时,会优先考虑手机的性能也有部分同学较注重手机的价格,品牌及流行趋势也在中学生考虑范围之内。而在其中,对于手机本身质量,有绝大部分中学生对于功能齐全的手机情有独钟。但对于手机是否省电、耐用等方面并不注重,这说明中学生对于手机的要求在质量功能方面较看重。功能齐全是影响中学生购买手机的重要因素。

关于使用手机的消费状况方面。中学生普遍接受的手机价格偏向于中低档。只有少数愿意使用高档手机。而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话费情况,50元~100元话费使用学生占多数。也有一定数量学生使用月话费在50元以下,这说明中学生购买手机及使用手机消费情况算良好,绝大多数同学手机消费符合现在社会消费水平,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同学来说,这样一部价格合理,话费适量的手机也容易于家庭经济条件接受,这也是手机能在学生群中欢迎的主要因素。

关于功能方面,中学生对于手机的功能的要求呈多元化,这其中,能使用手机上网成为学生最看中的功能,而能否使用手机玩游戏也是学生使用手机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手机娱乐方面如MP3、MP4播放功能,拍照功能也成为学生手机群必不可少的功能,而且相当部分学生希望手机具有蓝牙等其他功能。综合上述,学生在手机功能要求日益呈失进化。不在满足于仅仅使用手机进行通讯,中学生希望手机拥有诸多功能,可以上网,既玩游戏听歌,娱乐等,这也将成为今后手机发展的趋向。有部分人买手机不在意功能,只要能通话,发短信就满足了,而如今手机的功能已经多样化,越来越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对于中学生对手机的使用能否影响学业发展看法。有多数中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少数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学业发展。

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发现了其他的问题,据我们观察,不少学生是在边走路边使用手机。这不仅不利于我们的视力和听力健康,还会分散注意力,引致安全隐患问题,甚至影响个人的素质。社会发展了,人人的家庭生活富裕了,简简单单的BB机或小灵通已不在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许多中学生都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潮流,都佩带了手机,其实他们过多的认为中学生有必要佩带手机的原因主要是赶潮流。大多数中学生佩带手机的目的都是与亲朋好友与家人联系,更说明了手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卷调查

318班第二小组

尊敬的同学,请用您一点宝贵的时间,帮助我们完成一项调查工作,谢谢!

1.你是否有手机()

A.有 B.无 C.想,正准备买

2.你选购手机或你有选购的机会时,你会优先考虑下列哪个因素()A.性能 B.价位 C.品牌 D.流行趋势

3.你最能接受的手机价格是()

A.1000元以下 B.1000―1500元

C.1500―2000元 D.2000元以上

4.在手机质量方面你最注重什么()

A.持久耐用 B.信号灵敏 C.实用省电

D.功能齐全 E.其他

5.您认为手机会影响学业的发展吗()A.会 B.不会

6.假如你拥有一部手机,你希望手机具有以下哪些功能(可多选):()A.蓝牙功能 B.能玩游戏 C.上网 D.MP3、MP4播放功能或收音机功能 E.拍照功能 F.其他

7.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认为一位中学生一个月话费的合理消费为()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200元 E.200元以上

8.你使用手机最多是()A.打电话 B.发短信

C.上网 D.玩游戏 E.其他

9.你购买手机的目的是()

A.方便与家人、朋友联系 B.受周围人影响

C.交异性朋友 D.炫耀自己

10.你认为中学生有佩带手机的必要吗? A.有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非常感谢你的配合,谢谢!五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

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手机有许多有用的功能如:①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②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③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③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据反映,我校有个别班级出现钱、钱包被盗,手机若不随身携带,也会被盗。④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⑤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六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我们组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些有关如何健康使用手机的信息

1、手机在处于接通阶段时,应避免将其接近耳朵。手机在接通时,产生的辐射比通话时产生的辐射高20倍,因此这样做可以减少80%至90%的辐射量。

2、手机不应别在腰部,防止微波对人体内脏的损坏(如卵巢、肝等器官)。

3、身边有普通电话时,尽量避免使用手机。以减少微波对人体的辐射次数和时间。

4、儿童、孕妇、哺乳和月经期妇女不应使用手机。

5、手机使用者应在饮食上注意,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磷脂、B族维生素的食品。

6、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拉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手机在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时,电磁辐射强度低。

7、尽量减少通话时间,如一次通话的确需要较长时间,不妨分成两三次通话。

8、晚上尽量不要使用手机,因为晚上人体状况较弱,更易受伤害。

9、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手机耳机。使用耳机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危害,应提倡使用。同时,注意使用防辐射配件。

10、当常持手机的一侧头部或面部感到有些发热、发烫时,应立即停止通话,并用热水擦洗这一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增加受伤害部位的血液流量,促使受伤害组织愈合。

七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结、分析

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规则意识缺乏等学校德育的问题。学校一纸禁令其实只能在表面上掩盖问题。对中学生有手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如今,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所以,拥有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之一的手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许多家长来说已不是太大负担,有了手机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当然,也不能忽视手机进校园带来的新问题,要达到“利大”。我们小组提出几个解决方案:

方案一:凡是学生自己带手机的,都请家长签个名,交给老师,说明确是为了家长与孩子间联系及沟通。

方案二:学生在上课只能关机,来电话也不能接。

方案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并非拿来招摇过市,用来炫耀。告诉学生应以怎样的方式使用手机。

方法四:不准带手机进校,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

上一篇:两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下一篇: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