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环境保护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小学环境保护教育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对小学环境保护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

任课教师:田道勇

班级:教育本1101

姓名:王旭东

学号:201100410106

联系方式:***

对小学环境保护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实习小学为例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雾霾天气日趋严重,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小学生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其所处在身心快速发展变化的年龄阶段,世界观价值观和环境保护观念在逐步形成,并且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但是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通过近一月在小学的实习经历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历程,我对上述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和观点。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我觉得对小学生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组织学生观赏录象、图片、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比如可以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于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

其重要性。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另外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雾霾天气给生产生活等带来的不便,告诉学生雾霾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于人类不合环境保护生产活动造成的。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开展环保日主题活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道为了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唱环保类的歌曲、办环保类手抄报板报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比如在实习过程中有一次我带学生到奥体中心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好了自己的衣服以及健身用品,还带了不少食品饮料助兴。来到奥体中心我先让学生大体观赏了解了奥体中心的基本情况,在游完泳后我们围坐在休息室里边欣赏游泳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干净的休息室里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饮料瓶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环保工人每天辛苦工作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垃圾,多数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休息室里的包装纸拾干净了,在往外走的路上连奥体中心路两边也清理了一遍。当看着走过的路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相关的环保文章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现象就会慢慢消失了。

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可以成立绿色小卫士队,共同爱护一草一木。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定时请专门的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

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对小学环境保护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2

一、生源流失严重, 学生数急剧下降

农村小学生源总体趋于急剧下降的趋势, 无论是教学点、村校, 还是中心校, 生源流失非常严重, 究其原因,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定居是农村小学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许多外出农民工已经实现成功转型, 他们正在积极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努力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孩子们也跟随父母离开家乡, 在城市生活学习, 这些孩子们正在成为城市里崛起的新型个体。

从农村小学向县城小学转学成为学生流失的另一重要原因。近几年, 农民对教育的重视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时期, 他们知道只有重视教育、重视知识, 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在今后这个充满着机遇和竞争的社会找到立足之地。正如一位农民所说:“我们不能再让孩子成为像我们一样的‘睁眼瞎’, 我们今天受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都是为了明天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朴实的话语中表露出了所有农村的家长纯朴的心声。我们看到, 家长们为了使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 将来能有出头之日, 会不惜花“重金”把孩子送到县城小学读书, 甚至好多母亲在县城专门租房为孩子做饭、洗衣, “陪读现象”随之也愈演愈烈。甚至还有不少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家长也纷纷把孩子转入县城小学, 为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们省吃俭用、拮据度日, 只为“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为什么家长会不顾一切地将孩子送往县城, 恐怕是和农村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教学思想、简陋依旧的教学设施以及落后的教学手段是分不开的。

二、农村小学教师业务素养普遍不高

近几年, 国家“三支一扶”惠及农村教育, 这批年轻的教师已逐渐成熟, 他们成为各校教育教学的骨干, 正在承担着学校工作的重担, 而这些骨干教师很少能够长久坚持于农村教育一线, 从而使县城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师资失衡的现象依然严重。我们清楚地看到, 尤其是距离县城较为偏远的农村小学, 学校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 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 但教学方式落后。这些老教师大多数不愿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对于进一步进修学习也没有任何兴趣。再加上农村信息相对闭塞, 教学手段落后, 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观念滞后, 教学能力不高, 教师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 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他们依然靠死啃书本、死背硬记去鞭策学生实现梦想。孩子们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三、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庞大, 却结构性短缺

目前, 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人数已趋于饱和, 而这些教师中, 真正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却寥寥无几, 能够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师少之又少, 学校虽然开设音、体、美等课程, 但实施则难以保证, 专业的英语教师更是匮乏, 而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老师也为数不多。尽管“支边支教”的大学生在不断为农村教育补充着新鲜的血液, 然而, 那些能够真正扎根艰苦的地方, 并愿意留下为农村教育献身的却为数不多, 所以, 农村的学生知识面狭窄, 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不到均衡的发展。

四、农村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 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农民工地位的不断提高, 农村家长为了摆脱贫困, 让家人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 大多走上打工之路, 从而, 造成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另外, 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低, 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 本应当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 家长全部推给学校。这些无疑加重了教师身心负担, 也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我们看到, 在农村小学, 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偏少, 一线教师分担教学任务重、科目多、课时多, 因而, 教师们不能够充分备课、辅导、批改, 科研型教师的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不到落实,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既然认识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就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改变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落后的面貌, 是我们整个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的高度, 才能逐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既要重视科学管理, 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提高基层教师待遇水平, 又要激励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既要加强教师队伍新鲜血液的补充, 又要鼓励教师为农村教育奉献青春。我们要让农村教师体验到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光荣, 要让农村的家长为留孩子在家门口上学而安心, 要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体验到家的温馨。

我们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 致力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的公平、科学、均衡、可持续, 使农村小学教育逐步走出困境, 让农村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总之, 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高度的重视, 需要教育从业者的不断探索, 更需要全民的有力支持。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始终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只有农村小学教育实施好, 才能保证整个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 随着现代化教育进程的脚步逐步加快, 农村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相对落后的教学设施、普遍不高的教师素养等诸多农村教育面对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如何在农村小学深入、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 积极结合民俗特色办好学、育好人、教好书, 使最基层的孩子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问题。

对小学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3

1.小学生思想的新特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成效不仅取决于认真领会和贯彻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而且在于深入和全面了解当前小学生的新特点,才能实施切实有效的教育。我们既要看到小学生的主旋律,又要正视问题。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既看到小学生的主旋律,又要正视问题。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当前学校德育改革应注意小学生的以下特点:其一,学习动机多样化。过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就是为了升级、升学。当今社会,招工制度、招聘制度等对文化程度都有较高要求,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可分为三种类型:自觉型、应付型和强迫型。自觉型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求,他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自己去探讨、去钻研。应付型学生只是为了遵从普及教育的规定而学习,学习上缺乏内在要求。强迫型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不能学习。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指向遥远的未来,还必须与学生个人前途和出路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学习不仅与祖国前途有关,还与自己的前途休戚相关,从而激发多种不同动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

课堂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挖掘的地方,就语文来说,教材中含有许多行为习惯及思想品德等素材的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堂进行渗透,将语文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比如:学生学习《悯农》这一首诗时,在理解诗意的情况下,要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3.重视社会实践,让学生不断自我体会、感悟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校实践体验。在少先队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手拉手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献爱心”等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根据“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方面联系的围绕,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四个系列,组织学生多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与人交往中做到礼貌大方、真诚,与学生和睦相处,使学生养成团队互助、奋发向上、守纪律、有礼貌的好习惯。

4.给学生积极的德育期待是营造良好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做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班会上,教师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做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心中唤起对集体的爱。

5.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指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课堂讲解——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课堂讨论——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专题班会——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6.加强多元文化学习,师德引领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学生生活环境丰富多彩,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资讯,他们的视野在不断开阔,知识面与日俱宽,老师再也不是唯一的资讯来源。老师要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全新的偶像形象,只有不断学习充电,跟着知识发展脚步自我成长。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当注意和学生同步接受新鲜事物,学会体验新鲜事物带来的快乐,这样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7.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

传统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7.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有效实现。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地震的援助,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7.2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要让学生了解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老实的人是主流,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8.开展“文明小博客”活动

学校在校园主页开辟博客专栏,以“文明小博客”命名,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记载经典诵读、“童心向党”歌咏、童谣传唱的收获,记录“洒扫应对”、“美德少年评选”、“日行一善”活动开展情况,撰写活动小故事、心得、体会、感悟和思考,上传“节日小报”制作的图片,选登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的精彩留言。

文明小博客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建设、维护要求。

8.1学校文明小博客。学校门户网主页上要有醒目的“文明小博客”图标或模块,点击进入后,展示的是学校层面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各类主题活动情况或部分优秀班级活动情况。

对老年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心,已成为发展社会先进文化、推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务必有效夯实基础,紧跟时代,从广度与深度上改革创新。一个社区的老年人活动都是从开始的老年人自发组织学习到现在有系统的规范化教育;从自娱自乐,调节心态到提高文化科技综合素质,我们后塘河社区作为一个新社区,正在探索、发展,希望走出一条符合社区居住群体特点的老年教育路子。为了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真正做到人人有权享受,人人应该参与,对老年教育有几点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老年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办好老年教育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需要,是营造建康老龄化环境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需要,是加强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但是也会有部分居民对老年教育缺乏理解,也影响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兴办老年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得到全社会关注,全社会重视,全社会支持,老年教育才能办得生气勃勃、兴旺发达。因此,必须加大宣传为度,采取多种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广为宣传,宣传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宣传老年教育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大作用,宣传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重大意义。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老年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老年教育事业,才能使老年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对终身教育重要意义的宣传,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现在,社区老龄化情况越来越普遍,今后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期将占到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特别是75岁以前的老年人,大都身体健康,精力有余。如何有系统有组织地让他们融入社会,进一步发挥这部分人的潜能,这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

实践表明,老年教育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好形式。因此,要加强对终身教育重要意义的宣传,要从战略高度使大家认识到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社会对每个成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期作为人生的第三年龄,他们的学习与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关键是要加大投入,要像抓“希望工程”一样,支持老年人“金色工程”的发展。目前老年教育开设的课程偏重娱乐方面,没能承载教育所应该承载的责任,老年教育方面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老年活动中心。

三、老年教育要开放式、多层次、综合性、规范化。

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老年教育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应该遵循:

开放式:即要面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与老龄事业协调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上,应考虑尽可能与社会衔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交流活动,教研成果与社会共享。

多层次:老年教育应分层次进行。根据需要和可能,创办老年教育方面的培训班、老年活动中心等。或者更细点如老年培训组织可分初级班、提高班、研讨班,以及组织各种协会、研究会等,学制可分短期、长期,有条件的应实行弹性教学,教学内容可分休闲性的、普及性的、专题性的。在课程设置要更贴近老年人的生活。比如与老年人有密切关系的老年健康教育、老年心理教育(防退休综合症)、老年生活方式教育和亚健康状态教育、自理自立能力教育甚至老年创业方面的教育等课程。

综合性:老年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开发老年人的生命价值。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参与者的不同需求,更要注意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既有文史、书画、文体等教学内容,又有科学技术的教学内容,还要有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老年人通过文化知识的积累和生理、心理素质的提高,成为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社会化人。

规范化: 要根据老年教育规划和实践经验,逐步摸索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并希望社会上有更多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出现。另外在老年教育的师资配备上还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教师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学员的增长速度,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兼职教师的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老年教育的工作中来。

四、老年教育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各得其所。老年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由于老年人一生经历的家庭、工作、社会环境不同,各人的知识、专业、爱好也不尽相同,形成了个人不同的特点和秉性。因此,老年教育要特别注意尊重个性发展,要根据学员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做好分班工作,要允许并鼓励学员发挥个人特长,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基础上,加强个别指导,使其各有所得。学员在学校通过学习和研讨取得的成果,应提倡交流,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服务。

五、老年教育要体现时代性,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同时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老年教育要注重启发式的教,创造性的学,逐步完成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老年教育要特别强调实践环节,学用结合,因为老年人见多识广,但精力有限,只有他们感到有用的,才有兴趣学习,只有把他们的有限时间放到最有用的地方,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老年教育要多组织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发挥学员联系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第三年龄的学习与教育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既符合时代的潮流,又适应社会的需求,面对迅速增长的老年人队伍,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学习与创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对小学环境保护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5

浅析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原因

及相关解决对策

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地方保护主义在我国仍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地区、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各种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何在?相关的解决对策有哪些?本文拟就此关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地方保护注意,现象,原因,解决的对策

据报道,吉林省和江苏省是汽车生产大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在一些地方汽车行业常常受到限牌、限时、环保标准、税费等歧视性政策对待。特别是在政府采购和出租车市场,外地车往往难以进入。部分地区对本地普通汽车上农用车牌照;大吨位车上小吨位牌照;经过“套牌”处理后,本地车就可以少交费。客运中对本地产车、外地车实行不同的标准等,以促进本地车的销售。①

这种怪现象其实不只是存在在汽车行业或少数地区,目前,这种怪现象在中国仍较普遍的存在,这就是一直困扰人们的地方保护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些表现。

那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其出路何在?

一、地方保护产生的原因

地方保护主义就是指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冲突中,地方政权机关采取违法手段以保护本地区利益的行为。②地方保护主义多种多样,例如:地方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冲突;地方与地方的政权利益冲突;地方与地方的财物利益冲突等等。文头所言仅是其中的一类的表现。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各异,就文头所言的在经济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究其原因,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曾分析到:

首先,从财税体制看,现行财税体制仍具有强化“行政区经济”,激励市场分割行为的利益驱动功能。分税制使地方政府具有追求扩大本地经济规模的动力。

其次,从干部制度看,现行干部制度需要各级干部有GDP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好的政绩;对上和对下负责,都需要扩大本地的经济规模,促使政府官员维护本地企业的利益。

再次,从司法制度看,中国司法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是属地化的,这为地方政府干预司法和执法,从司法上保护分割市场的行为创造了条件。

笔者以为,具体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维护和发展地方的利益,是正当的,不应当受到谴责,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所谓地方保护主义,是以公然违法的方法损害其它地方的利益,保护本地的利益行为。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行政执法权的规定确实存在着职权不清、分工不明的现象。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立法工作也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给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案件带来困难。

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不解决,则行政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所以要明确地方保护主义的定性并加大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力度。

(二)某些政府官员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

我国长期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是政府官员实施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一结果之一。现行的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包含着明显的政治收益计算。与纯粹的经济竞争相比,我国地方官员同时处于两种竞争之中:既有为地区的经济产出和税收而竞争,又为各自的政治晋升而竞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已经成为新时期的“官箴”。但要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让财政创收,要“有钱好办事”,却是十八般武艺都要用上阵的。为了抵御外地质优价廉的产品,让本地区的产品有好的销售业绩,实现本地区GDP的增长,增加自己的政绩,有些地方政府官员竭尽封锁之能事,甚至阻碍跨省区的打假行动,不允许执法部门进行检查。

表面上看,地方保护主义者所保护的是本部门、本行业或本地区的利益,可无形之中,却是损害了另一个地区的利益。③更是损害了整体的利益。

(三)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

政企不分、国有资产事实上的地方所有制是产生地方保护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权限逐步下放到地方,地方政府也直接投资兴建了大量企业。因此,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力和控制范围逐渐加大,并且以当地经济发展主体及企业出资人的双重身份干预企业经营。

地方经济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地方企业的税利,而这一切又是以地方企业能够稳定经营为前提。地方经济的稳定与否关系着地方利益,地方政府为保证地方经济稳定发展不会坐视当地企业受到大的冲击。而且,地方政府也把所属企业包括中央委托地方代管企业的管理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因此,在强调政企分开的同时也出现这样一种不合理现象:一方面,许多企业宁愿“等靠要”,“喜欢找市长而不愿找市场”;另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以经营管理者的身份去代替企业排忧解难,甚至 “现场办公”直接操作。

某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观念落后。且创新能力弱、机制僵化、市场意识淡薄。这样的企业本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困境。地方政府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通过滥用行政权力,借助市场进入限制,金融倾斜等非法保护手段,来维护与其有“血缘”关系的低效率的国有企业的市场。④

(四)财税政策存在缺陷

财政包干和各种地方税设置滞后,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尤其是与地方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在相当多的方面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而也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具体说来:

1.1994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改革采取的是“基数法”,而不是“因素法”,在一定 的程度上固化了原有的地方利益格局。

2.税收制度对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税制立法权的统一性使地方政府的收入不能随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而逐步递增。实行分税制后,地方税立法权依然在中央,地方财政既使再困难也不得自行开征新的税种。地方政府的收入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需要而增加,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多享受经济发展的好处,就只能从保护主义中捞一些好处。

税收制度所安排的纳税环节对地方保护主义具有激励导向。我国对企业征税,主要是在生产环节征收企业增值税和消费税,从企业经营效益上征收所得税。目前这两税在税收总额中占绝大部分。这种税收体制就产生一个最坏的影响就是地方政府具有投资冲动,有保护本地企业的内在动力,还有鼓励企业过度生产的内生需求。对地方政府而言,多一个企业就多一份税收。

3.双轨运行的财政体制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地方保护。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与谋求地方预算外资金有关。预算外资金不受财政预决算的约束,不受任何财财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小钱柜”。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预算外资金,地方政府不仅用行政手段向本市场企业和居民征收,还利用地方保护性制度或者政策来达到增加预算外资金的目的。⑤

二、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

地方保护主义多样,产生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历史渊源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铲除地方保护主义,应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对症下药。笔者拟就前所析之原因,简述相对应的解决之道。

(一)制定和修改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法律法规

要真正从根本上铲除地方保护主义,应首先从法律上给予铲除,制定和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让地方保护主义有法律空隙可钻。

1.尽快制定和颁布《反垄断法》。要在该法中明确规定禁止非法限制竞争行为的一般条款,包括非法限制竞争行为的具体形式,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2.尽快修改《反对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3.抓紧清理、废除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带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垄断色彩且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法、行政性法规与规章。⑥

4.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建立与完善不受地方政府随意干涉的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⑥

5.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地方各级政府领导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政。要提高企业及社会的法制观念,做到守法、护法,营造抵制地方保护主义的良好法律氛围。⑥

6.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责任追究制度。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反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政府和官员进行责任追究。

(二)充分发挥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的职能

各级市场监督行政执法部门要将整治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列入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

1.要认真贯彻执行各有关的政策,依法严厉查处人为设置“壁垒”扰乱市场经济

秩序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要坚决撤销所有实施地方保护的机构, 不得干预和限制行政执法机关对经济违法行为进行的检查和处罚。

2.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组织领导下, 通过专项执法, 废止有关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的文件, 制止非法限制竞争活动。要规范行政部门的市场管理行为,加强行政执法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市场监管水平, 做到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

3.要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在坚持自我监督、上级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 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④

4.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履行法定职责,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述职评议等监督活动。认真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持权枉法的具体行政行为。⑦

(三)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调整好其响应的标准

地方保护行为与现行地方政府考核标准有密切的关系,现行考核标准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是短期内实现GDP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避免追求短期利益和任内利益。

1.建立全国一体化的,以公民个人为主要归宿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使个人的基本社会保障和就业状况,与地方政府的绩效,财政支付体系相分离。

2.迅速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在失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避免地方政府因本地的就业压力而不得不对本地落后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措施。

3.建立权威性的区域经济秩序和竞争公平性的评价体系。并定期在权威媒体发布评价结果,从舆论和投资环境两方面约束的法律审判机构和市场行政监督机构。⑥

(四)改革干部考核选拔机制

1.改革干部选拔方式。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政绩和地区短期利益。追求政绩的目的是想被提拔重用。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杜绝干部因追求政绩而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动机。唯一的方式就是干部的“乌纱帽”不被上级政府所掌握,而是为地方的老百姓所掌握。只要这样,地方官员也就不会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向上级讨好,也就不会为地方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2.地方干部的考核要把成本和效益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当前我们的干部评价体系主要是产出指标,即如修了多少路、建了多少企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多少、城市建了多大、宾馆有多少五星级,等等。但是不考核这些产出的成本是多少,能否产生效益,是否污染了环境,是否破坏了生态平衡,或者这些产出的钱是从什么地方来,是不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增量收入,还是收刮的民脂民膏。因此要把成本指标和效益指标、生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看看这些产出花了多少钱,能够赚多少钱,人民是不是同意,产出的投入是不是实施地方保护而得的不法之财,只有把这些指标纳入,地方保护主义者才会具有理性。

3.地方干部的考核要把地方官员维护中央的权威,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国家最大福利方面的成绩作为考核的内容。这些考核指标不能光凭地方政府的一面之词,要以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市场经营主体的评价作为依据。⑦

(五)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

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切实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和财政关系。

1.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权。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合理划

分财权, 将与维护国家利益相关和有利于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划为中央固定收入,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适宜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固定收入。在财政支出方面, 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项目, 属于中央事权范围内的由中央财政支出,属于地方事权范围内的由地方财政负担。

2.尽快建立规范、统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了调节地区财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富裕, 要在中央集中国内大部分财力的前提下, 建立规范化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数量与范围, 来调整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权, 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

3.调整税费关系,规范政府收入。要建立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税费并存的财政收入运行机制。中央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越权设置或巧立名目设置的不合理乱收费项目予以取消;对于确实需要保留的收费项目,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同时纳入国家预算统一管理;对大量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则通过“费改税”设置新税种等办法加以规范,并入国家预算。以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并铲除政府机关腐败的经济根源。⑦

(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

微观经济基础在目前的体制下,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是亲缘关系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依关系。国有企业成了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的微观经济基础。

遏制地方保护主义,首先就是要切断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这种内在的连理关系。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让企业真正成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人”,而较少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地方政府不仅成为本地企业的政府,还要变成为外地企业的政府,不仅要成为国有企业的政府,还要成为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政府。

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行产权多元化,由地方政府的企业变成社会的企业。除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性企业由中央政府直接所有外,其余的地方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把资产、股权转换给其他市场主体,从而割断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亲缘关系,消除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的微观经济基础。⑤

同时,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彻底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真正转变为产权关系,实现国有资产授权委托经营。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具备条件的,应逐步改制为多员股东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促使地方政府退出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把经济资源基础性配置的权力真正交给市,把企业微观决策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国有企业要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机制,深化自身的改革,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彻底摆脱依赖政府的被动局面。④

地方保护主义其实质就是保护了落后,甚至保护违法犯罪,使犯罪分子得不到法律的惩罚,从而阻碍社会进步,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最终动摇法治的基础。

地方保护主义的蔓延势必破坏中央与地方利益的一致性;损害法制的普遍性与统一性,导致土政策、土法规的横行;助长地方分裂主义倾向。因此,加强对地方保护主义控制,从而坚决、有效地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是当务之急。只有切实地铲除地方保护主义,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一个有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最终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①上海监察网,《地方保护现象及治理对策》,2004年03月22日

对小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篇6

“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学生的负担没有减下,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首先,减轻学生负担的规定,家长们并不领情,反而有不少家长增加了担忧。他们担心现在进行的快乐教育,到时候就是考不出好成绩的结果。面临的情况是小学不好好学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别想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上大学就没戏,这是一环扣一环,哪环松了也不行。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就是学校放松了不少家长也会给孩子暗地里加码,那反而是一种更可怕的竞争、更可怕的压力。这几个学期,我校为了给学生减负,没有征订“每课一练”等作业本,但是家长们自发去书店购买。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在“偷懒”,在家长会上提出要增加作业量。“减负”后大多数的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但有了这么充裕的时间,有的学生不加任何利用,只一味沉迷于玩电脑,看电视,于是家长们又对“减负”产生了担心。

要做到真正的“减负”,正如江校长说的,师生过重的精神负担要减,机械性的、惩罚性的、累死人的作业不要布置,而必要的课业负担不能减。目前有些学校的“减负”出现令人忧虑的倾向:借口“减负”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借口“减负”随意修改教学计划;借口“减负”随意减少教学时间。甚至,“减负”成为个别教师工作不负责任,降低教学要求的理由。

对小学环境保护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7

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 兴趣对儿童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我们要巧妙借助儿童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 依据其兴趣和绘画技巧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挖掘和培养。儿童爱涂涂画画, 这是他们的天性,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 发现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 要不断激发其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培养和提高作画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猜谜激趣

如在讲《克隆“动物园”》一课时, 笔者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 引入新课。笔者告诉学生今天带了好多朋友给同学们认识, 不过要同学们先猜一猜它们的名字:“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脸上长勾子, 头也绑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名字叫小花, 喜欢摇尾巴, 夜晚睡门口, 小偷最怕它”、“小小年纪, 却有胡子一把, 不论谁见, 总是大喊妈妈”、“顶上红冠戴, 身披五彩衣, 能测天亮时, 呼得众人醒”、“性情躁烈爆, 常披黄皮袄, 山中称大王, 我说那是猫”。学生都

2. 故事激趣

在学习《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一课时, 笔者先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森林巨人》的故事, 听完故事之后, 大家很自然地展开联想。有的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 有的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矮人, 画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而在学《肚子里的故事》一课时, 笔者先讲了一个小朋友在鱼肚子里的有趣经历, 学生们听完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画下来, 而且有的学生还把自己想象的故事情节写在图画的下面, 甚至有个别学生画完后还上讲台亲口讲述他的精彩历险记。

3. 音乐激趣

在讲岭南版第一册教材中《遥远的星空》一课, 课前笔者先和学生一起唱儿歌《闪闪的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 好像千万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听着听着, 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忆起了夜空中的那些闪闪的小星星, 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的世界。

二、因势利导, 及时启发, 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 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 他们乐于吸收新生事物, 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的萌芽状态, 教师只有不断挖掘, 才能促进其生长和发展。对于创新精神比较突出的, 教师要及时扶植, 促其开花和结果。对同一命题的作业, 不同的学生会绘出不同的画面。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 并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 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应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 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对学生作业中的优点,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存在的不足, 给予耐心地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 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养成, 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 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写生、社会实践等, 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 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养成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的习惯, 从而提高创造想象的能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 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 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 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 杜绝平淡与重复, 重视个性的培养。在创造艺术形式和艺术美的过程中获得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 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 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 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 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 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 以避免学生做出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 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而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最需要的就是那些具有全方位知识的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 能否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 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实施, 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对小学环境保护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力;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教学语文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也开始将重视成绩逐渐转移到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小学教育属于学生的启蒙教育,这个时期对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和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就要将素质教育模式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下面将进一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及其实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语文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以及素质培养。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仅要重视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将语文教学和素质教学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学中融入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同时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措施

(一)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写作和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素质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发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思想情感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授《司马光砸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别饰演司马光、其余的小伙伴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司马光当时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的体验出素质教学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了将素质教学模式更好的实施到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教师自身的素质培养力度。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除了要加大对素质的学习力度外,还要加强教师的素质培训力度,在进行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一直保持的平和、友好的心态进行教学,课后还要跟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讓学生们充分地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们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

(三)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所教授的内容都比较浅显易懂,但是课本中所表达的只是内涵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授课时,除了要将素质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实施之外,还要对课文中所表达情感进行充分的挖掘。例如,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学生:“由于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老师:“小壁虎为什么要让蛇去咬断自己的尾巴?”学生:“为了给逃跑提供条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可以以兴趣点为基础进行拓展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升整个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拓展阅读教学模式时,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小摄影师》一文时,最后一个段落表达了作者两种复杂的情绪。第一种情绪是对小男孩的认可和期待;第二种情绪是对记者态度的批判和冷淡。而这种情绪的表达,教师可以由此来安排学生们进行思考,思考小男孩最终会不会来找高尔基。如果没有来找,他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果来找了,他又会跟作者说些什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同时给今后的写作提供帮助。

(五)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们学习习惯

为了培养小学生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其中,采用最多并且具有一定效果的方式就是增加学生的课文阅读量。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们准备大量的课外读物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通过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发表想法的舞台。根据所读的刊物来发表自己的感慨和心得。例如在阅读《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过程中受到启发的诗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将交流的心得以及读后感进行记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每天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将阅读的书籍、优美的语句进行积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之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素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整个语文教学质量。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素质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能注重学生们的素质培养,并在课堂中将素质教学的自身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语文的教学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进而给我们的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满山.有关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2]张丽宏.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4]曹玉奎.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2(22).

[5]孙大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写字教学研究述评[J].基础教育,2012(3).

上一篇:藏戏范文下一篇:监理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