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通用8篇)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 篇1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对中国国防的认识》

指导老师:罗运标

班级: 09农产品质量与安全(1)班

姓名:

学号:200903073100

参考文献:

中国现在的处境是怎样的?时间:2005-09-10 00:00:00 来源:中华网

作者:林扬 李绍先报告: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作者:胡流芳

更新时间:2009-11-26

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三)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务院新闻办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的《二00八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二、国防政策

《党建研究 > 2006年第8期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陆惠林 摘要:

!~~~~~~~~~~~~~~~~~~~

古往而来,国防,作一个国家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的重要保证,在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刻都会被人们热切的关注,而在和平年代,时刻关注我们的国防或许同样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孙子说过:

“国家虽安,忘战必危”下面就是我个人对我国周边的国防形势的一点认识和看法。一:中国目前的处境

东部,是中国历史上的宿敌日本,目前日本已经拥有了在远东地区占相当优势的海空军,他的空军还有海军实力在远东已经无人能敌。中日之间由于历史上的结怨加上近期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在加上日本就侵华战争罪行的拒不悔改的态度,使中日关系始终保持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东洋日本不得不防!

东南部,台海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只要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中国就一天对其构成不了直接的威胁。美国的这样一种战略对中国来讲不异于一场灾难,一方面中国还没有实力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讨价还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与之打交道,因为中国无论如何是要收回台湾的。中美之间作为现任霸主和未来挑战者不可能不发生摩擦,所以,美帝阴谋,阻我大业!

北边,在中国黑龙江以北,这里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本来是不姓俄的,可能大家会说那是前沙皇俄国的罪行,可就是在社会主义的苏联不也是在珍宝岛虎视眈眈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有的只是绝对的利益。

南边就是印度,1962年的那场局部战争,印度军队惨败于驻藏部队之手,自此中印两军之间就结了怨。近年来,印度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既中国以后的又一经济奇迹,印度也开始在和我国有争议藏南地区大做文章,想一雪前耻!

西边。这里是从前苏联分离出来的,民族矛盾和国家矛盾都比较尖锐,恐怖主义在这里有着比较适合的土壤。当然这一切本不关中国什么事的,但问题在于中国新疆有一拨极端的分裂主义分子――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组织。他们为了实现建立独立的突厥国家的目的,他们在中国尤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动了数次恐怖袭击,结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东突势力始终是中国政府的一块心病。

二: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

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国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制止分裂,促进统一,防备和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国防,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争取较长时期的良好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在这些目标和任务中,制止分裂,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事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国家利益又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而不断拓展。全力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国在未来多极化国际格局中取得重要地位的实力基础。在各种力量和矛盾纵横交错的当今世界,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必然把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作为优先目标。

四: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保持适度的国防投入,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中国政府依据国防法,适应国防需求的变化,在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适度增加国防费。

国防和军队建设与任何一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一样,都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投入。近两年来,我国的国防投入呈上升趋势,但增加的国防费主要用于国防和军队自身建设。看一个国家的国防费,最主要的不是看它增长了多少,而是看它增加国防费的意图是什么,是用于防御,还是用来扩张。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对外扩张,中国发展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自卫,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中国的国防费包括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2003年国防费中这三部分的比例分别是32.5%、33.6%和33.9%,人员生活费和活动维持费占三分之二左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国防费是维持性的,中国的国防是自卫型的。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陆军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海军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第二炮兵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五: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

从中国情况来看,国家经济要为国家安全利益拓展提供量足质优的资源保障,要为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等领域的安全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还要为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坚实可靠的资源支持,这也为中国国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应改变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分割、自成体系的状态,打破国防建设在经济建设“体外循环”。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体制、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融合。为此,必须在国家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军队的积极作用,在国家基本建设上充分体现国防要求,在人才培养和后勤保障上依托国民教育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在国防经济布局上兼顾国防原则和经济原则,在体制上建立高效的平战转换系统。

六:小结

古今中外,富国强兵一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终极目标,当然中国也不能例外。我觉得中国现在国防发展的方向应是外立威严,内修正道!

外力威严,就是以自己的国家实力,让人家尊重你,顺服你。四千年的中国发展史上,顺服是最常见到的。夏商周时期采用分封制,诸侯顺服你天子,这靠的就是天子的威严。秦朝时期,周边许多少数民族,但是秦始皇没有去征服他们,而是让他们顺服大秦,那是因为当时的秦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是他们无法比拟的。汉朝之后匈奴之类的少数游牧民族不断袭扰,但是他们都是顺服当时中原政权。

孙子兵法里面说,不战而败人之兵,上策也!外立威严,就是在周围国家里面树立一种威严。古代时候,这威严是通过军事实力来确定,而现代这种威严就不但只是军事所能确立的了。为什么强大的美国,伊朗朝鲜就不买账呢?就是这样的道理。现在要确立一种国家威严,军事实力为代表的硬实力是保障,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是主流。跟别的国家交往,我们以诚待人,遇到利益的冲突,我们照顾彼此的利益,力求达到双赢,别人有难,我们全力帮助,别人求救,我们义不容辞。这不但是一个国家威严确立的办法,也是个人影响力确立的一种途径。

内修正道,就是说我们与别的国家交往的时候是以国家本身的实力作为底气。为什么今天日本人跟我们处处过不去,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底气。而回想唐朝时期,日本人为什么冒着生死的危险远道到中国来求学,那就是因为当时我们拥有说话的实力,一种硬实力。为什么美国现在能充当世界警察?其实不也只是美国拥有说话的硬实力而已!内修正道,我们就得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积极提高自己的科技实力,只有知识才是硬道理,进口的武器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 篇2

一、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无论是从内容上, 还是从形式上来说, 国防教育都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国防教育的中心是国防思想教育, 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爱军尚武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理想道德教育等。德育的主要内容中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 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 从教育内容来看, 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

从教育过程来看, 两者还具有兼容性。

一方面, 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 其中许多内容既是军事教学的内容, 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 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 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 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这样, 就能使大学生在获得国防知识的同时, 又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团体性和对抗性。军事训练的团体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激发集体荣誉感, 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军事训练的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助精神, 激发竞争意识。此外, 我们要使学生把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 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生活管理, 特别是在学生的内务管理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有序的良好作风。

另一方面, 大学生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能激发爱国激情, 强化国防观念。通过这些教育, 大学生会明白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 振兴中华,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大学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 参加军训, 接受国防教育, 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 同时也是履行公民义务, 担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切实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目前, 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内容是从军事科学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加之又沿用了军事院校课题式教学方式, 使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 教学内容零碎, 教学管理不规范。而国防教育内容本身又具有理论抽象、内容复杂、历史跨度长的特点, 所以, 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首先, 我们应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 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和有关方面应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 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 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 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 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 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 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 在军事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中, 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和录像等手段, 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复杂的内容简明化, 历史的内容时代化。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师生们面临的教学媒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印刷媒体, 而是以视听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集成化的教学系统。因此,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 另一方面, 教员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三、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具有渗透性、选择性、超前性等特点, 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在这方面, 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 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 如举办国防教育的征文、办专题板报、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 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这些活动, 高校武装部要适时介入并给予具体指导, 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刊物、资料、挂图以及音像制品等。同时, 学校应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 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 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 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 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 扩大视野, 增强国防意识。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 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的增多, 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 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 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 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 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 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教育途径。

首先,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 注重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开展国防教育。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使用方便、多媒体化和交互性强的优势, 激发大学生参与网上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 增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 我们要切实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 用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空间, 让大量具有良好国防教育和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 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们要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 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即使上传到网上, 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 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 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 加大投入, 加强建设, 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

总之, 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和其他各类社会网站, 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全忠.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国防, 2000, (10) .

[2]许庆书, 周艳玲.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9) .

通过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篇3

1新形势下大学生集体意识和爱国意识淡薄

目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有所加强,但国家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日趋薄弱;西方的民主政治和腐朽的思想文化使一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国家安全和爱国观念淡化;一些大学生沉湎于网络,精神空虚,价值观念混乱,民族文化信仰缺失,等等。由于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爱国、民族自尊、国家安全、中华文化传统等产生了迷茫。因此,高校要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文化自信;要建章立制,国防教育的基础要夯实筑牢。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增强其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国防教育中去。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军事读书活动、革命历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大赛、播放军事题材影片、举办国防教育理论讲座等,丰富大学生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2建设中华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

当下外来文化受热捧,华夏文化受冲击,少数人对中国文化感到迷茫。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要把国防教育作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突破口,切实发挥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国防教育,就是让大学生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精神,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力。因此,高校国防教育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磨练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一块阵地。

近年来,山东行政学院不断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每年订阅30多种国防教育报纸期刊,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支撑。聘请专家为大学生上国防教育课,注重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广大学生向往军营文化,踊跃参军报国,努力把广大学生锤炼成为国防后备军和国家栋梁之才。

二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与效果

1国防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能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使大学生珍惜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同学们能自觉地学习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世界文化成果为我所用,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和生力军,使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山东行政学院坚持以学生为育人中心,不断创新国防教育,不仅讲我们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历史,也讲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雄狮品格,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规划学生教育工作时,学院力图通过国防教育激发学生的梦想、潜质和能力,激励学生在文化修养中完善自我,提升了文化自信力,增进了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在文化感悟中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增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文化自信,给他们打上了与祖国同命运的烙印。学院文化艺术中心近千件文化艺术品设为展览区,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凝炼、传承、引领功能,每年举办书法及绘画比赛,提高大学生文艺欣赏水平,增强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国防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创新意识

青年人具有良好的国防素质,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保证。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因此,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国防教育工作,能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国防教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更好地爱祖国爱人民。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军事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而创造性思维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学习军事学,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和发展灿烂的民族文化。

在国防教育实践中,山东行政学院以“责任、感恩”为主题,到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章丘参观学习,发动青年团员积极参加当地公益事业。2008年11月26日学院爱心协会的同学到省荣军医院看望老军人;2009年4月4日慰问白血病战士;2013年11月多次到偏僻的山区章丘市石匣村看望农村孤寡老人和儿童,给他们送去近万元的生活用品,为寒冬中的老人带来了温暖,给村中的孩子送去了希望。

3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国防教育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队列以及体能等方面的军事技能训练,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其健壮的体魄,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丰富其人格修养,提高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毅力,增强对科学文化学习的自信。

三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开展国防教育的措施

国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搞好综合管理和训练,以求实现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

《国防教育法》规定,开展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并成立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培育国防后备人才。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教育,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国防教育中汇聚文化自信的力量。

1加强领导,把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高校必须加强对国防教育的领导,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防教育计划,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要重视将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教学经验的军队转业干部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高校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切实使国防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其次军事技能训练内容要落地见效,训练过的内容不再重复进行,特别要避免用“踢正步”代替军事技能训练,要增加轻武器射击、单兵战术、综合训练等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军营文化自信。

2大力宣传国防政策,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

开展国防教育,要大力宣传国防政策,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国防教育的现状、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献身国防的观念。增强其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大学生自觉投入到国防教育中去。要发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拓展和丰富国防教育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营造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高校可利用国防教育日,校园网站、广播等宣传阵地,开展一系列的国防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课堂专题教学、征兵宣传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增强其履行国防职责的自觉性。同时举办演讲会、征文比赛等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周"主题实践教育,强化大学生国防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大学生对军队文化的热爱。

3搞好军地共建,共创国防教育新篇章

几年来,山东行政学院先后与驻济部队、济南武警支队等建立了国防教育共建体系。每年新生一入学,就邀请驻济南部队的指战员对学生进行军训,进行队列训练、整理内务、练习军体拳、学唱军歌等军事技能,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提高国防技能。同时,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学习,让学生体验军事化生活,着力培养其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消防大队和驻济部队定期派官兵到学校指导国防教育工作,协助学校进行消防演练、防空演习,不断密切军民关系,共创国防教育新篇章。

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为精髓,开展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从而甘于奉献的崇高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能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华夏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格,主动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民族重担;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能带动和提升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C].2001.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 篇4

【摘 要】本文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对该校现有的孝德教育文化场域进行分析,对国防教育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更加合理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孝德教育 国防教育 实践探析

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同属教育学范畴,目前只有理论分支没有自成学科体系,但是两者的发生渊源可以追溯到文明初始时期,孝经中对于“立身,扬名,孝之终也”的阐述以及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哲学都隐含着家国一体的论断,渗透着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融通的理念,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的优秀文化因子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而生生不息。

湖北工程学院地处因孝闻名的城市,具备深厚的孝德教育文化场域,加之该校近年来不断拓深大学生孝德文化教育与研究,尤其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就现有文化研究和实践基础进行思考、总结与探索,以期更加合理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

一、所处的孝德教育文化场域

第一,家国同构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社会形态,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群居生存生活方式、血缘宗法礼教思想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家国同构的文化结构。黄长义先生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生学研究以及家国同构社会结构的阐述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民族性格及“贵和尚中”的思维方式。因此,家国同构体系下的国人深谙家国同体、保家卫国的辩证关系,涌现出无数个孝爱忠贤的典范人物。孝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肖波教授多次在孝德文化研究中,从尊祖敬祖、事亲敬亲、承志履责、立身荣亲几个方面,诠释孝德文化所承载的国防及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第二,孝感区域的孝德文化环境。孝感区域孝德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市,在中国古代24孝中占有3席,现代孝子辈出,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孝文化环境。近年来,孝感地区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大力开发和利用孝文化资源,研究孝义、弘扬孝德、征集孝址、举办孝节、拓展孝艺、繁荣孝商、评选孝子、建设孝景,提炼了孝德文化中有价值的成分和合理内核,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有《孝感文化研究》《千古孝子黄香》系列孝文化研究专集,为发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探索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路径。孝感地区在传承孝德文化方面所做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孝德教育融入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了优良的区域文化环境。

第三,学校孝德成果突出。湖北工程学院注重发掘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通过出版,学《孝文化概论》等十余部孝文化著作,在《湖北工程学院报》和《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上开办孝文化名栏,增设孝文化选修课,举办孝文化讲座,创建孝文化专题网站,树立孝德先进典型,开展孝文化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孝德实践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在大学生中深化孝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应用。特别是学校通过开展化“三孝”(知孝、行孝、传孝)为“三爱”(爱父母、爱党、爱祖国)的活动,将孝德教育作为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促进国防教育的生活化、具体化,使孝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方面尤其是国防教育理念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孝德教育融入国防教育的具体实践

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威胁而进行建设与斗争,并向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学生军训―大学生入伍―军事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民兵建设”多厢并举的相对完善的国防教育体系,为孝德教育融入国防教育实践提供了系统基础。学校特别重视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研究与实践,肖波教授多次在多种场合论述孝德与爱国主义的关系,他指出孝是爱国心的根源,是家国同构体系下,个人、家庭与国家的精神汇聚点。因此,湖北工程学院所拥有的孝文化资源,为开展孝德、国防的融合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以下是孝德教育融入国防教育的几项具体实践:

第一,在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是大学生进校第一课,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是军训工作的重要课题。学校在落实军训政策、规范军训管理的同时,还组织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如开展“军歌嘹亮”合唱比赛,举办迎新暨慰问教官文艺晚会,组织军训标兵和优秀军训学员到大悟革命老区、革命旧址进行参观学习,邀请校外国防教育专家和承训部队军事专家到学校做国家安全形势、周边安全环境、国防知识等方面的讲座,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学校还自行编印军训手册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军事、国防知识,通过军事图片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播放战地广播等方式营造浓烈的军训氛围,力图通过新生军训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国防教育洗礼。

第二,推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把军事理论课课堂打造为国防教育的主要宣传阵地。(1)重视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由从校内选聘的政治思想过硬、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历和相应学历的在职人员担任。(2)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学校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教案比对与讨论、思想碰撞与资源统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深刻,更具有针对性。(3)充分利用周边红色资源。组织教师实地参观驻孝部队军史馆、到军营体检生活,丰富教学素材。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等挂牌为我校的国防教育基地。

第三,抓好征兵和民兵建设,实现国防教育的日常化与常规化。学校抛弃以往的“征兵季”观念,实现征兵宣传的常规化与日常化,以学生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国家重要纪念日等关键时间节点为轴线,多形式、全覆盖地进行国防知识与征兵宣传,鼓励学生勇于担当历史责任,积极投身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国防理念与国防意识。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集中编组民兵队伍,并挑选部分优秀共青团干部、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党员干部编入基干民兵队伍,主要协助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日常校园安全巡逻等。学校组织民兵进行政治学习,通过对《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管理条例》以及各种军事知识等的宣传学习,增强民兵队伍的国防意识。

三、对孝德教育融入国防教育实践的反思

孝德教育融入国防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具有对象性、间接性、实践性与全面性等特征。湖北工程学院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入教育还需要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实践路径,以下几点仅作探讨:

1.孝德教育的融合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配合与推进。孝德教育的融合教育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理论,二是实践。两种路径的实现,都需要人的介入,所以学校要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上花更多功夫,一方面做好教师教学在孝德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孝德思想。

2.整体架构,铸造经典,继续加强营造校园孝德文化氛围。学校要注重孝德文化环境的整体架构,从校园生活环境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营造良好的渗透教育氛围。同时,学校可以尝试打造出一项或者两项具有全校、全省、全国影响的孝德文化实践活动,并以该项实践活动为支点,在全校范围内深化传扬,铸成经典,用经典的力量点化提升孝德文化氛围。

3.继续加强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研究。学校重视孝德教育理论研究,已经整合出一支研究队伍,出版发行了多部专著,但是在孝德教育的融合研究上还需要注入更多的精力,以便用更好的理论指导孝德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论文 篇5

本学期,学校开了堂军事理论课,对我国以及世界的军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就想谈谈我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看法。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国防教育是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冷战结束后,硝烟并没有散尽,枪炮声仍不绝于耳。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了向东扩张的行动。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而这种准备就是要在全民中加强国防教育,普及军事知识,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做好应付战争的准备。为了解决“兵多民不胜养,兵少不足以卫”的矛盾,国家实施了许多旨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措施,在高校中加强国防教育,培养预备役军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新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手段层出不穷。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如果加以积极合理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将成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骨干。所以,军委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由一般公民逐步转移到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身上。但是,“军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在高校中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很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高校中的国防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国防教育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集中军训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也在大学入学的时候接受了为期一星期的军训。军训使我们在思想、作风、纪律、道德、学风、自我管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军训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成果也大大推动了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普及国防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高校必修的军事理论课。在课堂上,专职的军事教师,可以系统地讲解军事知识以及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理论。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将完成对国防、对战争的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一步体验国防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和民族危机感。

在高校中进行国防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天下并不太平,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们及时了解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及发展动态。由于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长期性,所以,高等院校应设立一个既独立又稳定,并具有组织、宣传职能的部门来承担这一政治性、时事性很强的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军事训练,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宣传,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里,如何处理经济建设和

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事关我们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清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国防教育搞扎实。

把国防教育搞扎实,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它是统揽党的建设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指导我们搞好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开展国防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抓好全民国防教育这一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大事,就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抓住了国防教育的根本和关键,也才能把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以上就是我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想法,理解甚浅,望老师见谅!

财务管理0842班张卉

大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作用 篇6

全民国防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而当代大学生是有活力、有前途的一代,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历来都比较关心国家政治,有着较强的国防意识。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大学生更是国家这个“大家”的顶梁柱。

一、对高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综观当今世界,一方面,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尽管是时代的主题,但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多级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单级与多级的矛盾、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大大的加剧了世界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另一方面,以高科技为标志的国际军事竞争愈演愈烈,以信息化军事建设为显著特征的新军事变革如火如荼,全球化军事战略调整深入进行,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由此导致的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危害加剧。

未来战争是高度现在化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角逐,但归根到底,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高科技战争需要大批既有报国之志又有专业技能的国防后备人才。国家依据战略格局的变化、军事领域里的深刻变革、我国新的社会环境及其给我军建设和事业带来的机遇 和挑战,始终把我国国防后备力量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给予高度的重视。大学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高层次人才,其数量、质量、结构在后备力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进行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帮助大学生在和平环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头脑,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成为一支真正国防后备力量的生力军。

2、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需要。

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焦点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即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一些军事科技知识与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才能等,以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现代化的需要,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开展国防教育更具有特殊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以及正确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当代青年学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思想敏锐,勤于思考,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他们的国防观念淡薄,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和倍受关爱,使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降低。学生通过进行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不仅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献身,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有利于学生学习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接受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方面,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改进办法 1〃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国防教育既是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工作,又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高校国防教育现状也令人担忧。例如:有些高校在新生进校时象征性的进行几天军事训练,军训中重要一环――实弹射击(打靶)也会因为场地条件所限等原因而推迟或干脆省略;有些高校未开设相应课时的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分析其原因一是缺乏相关专业教师;是外聘教授、专家需要一定课酬等劳务费,由于经费紧张造成此事不了了之;三是根本未将国防教育理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也就更谈不上进行国防理论知识传授了。

造成如此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还未完全形成体系。2〃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的具体措施

我国国防教育从开始到现在已初步形成规模,从立法到建立体制,从军事目标,施训模式,经费保障,教育队伍带教学大纲,军事训练和学籍管理等方向,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通过高校教学评估,将国防教育纳入评估体系,举行相关军事教育比武、展评等途径,积极的争取形成一个系统工程,确保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以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的内容的国防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是大二开设的军事理论课为主体,同时辅以各种不同类型国防教育讲座和国防活动,组织各种国防协会等等。以及通过创作各种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一系列的宣传作品以及革命胜地和英雄人物对广大的学生进行教育。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

2〃 1完善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建立和健全军事教学机构,大力推进军事课课程建设。

组织学习好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等理论,鼓励大学生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加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鼓励大学生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关和方法论;鼓励大学生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的安全意识;鼓励大学生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 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鼓励大学生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2〃 2以军事理论为主,以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辅。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开展的“土壤”,否则国防教育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是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创作各种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片和戏剧使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或深入企业基层,或远行到西部农村,以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作为切入点开展理论宣传、挂职锻炼、法制宣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2〃 3深化和提高了思想认识,使高等院校加强对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做好学生军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是为国防的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的重要措施。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要把学生军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要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和军事教育学科建设,改进军事教学手段;完善军事训练与教学设施,提高军训质量。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学生军训工作职责和任务;科学制定规划,有计划的抓好学生军训 普及工作。

2〃4强化教学业务培训,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的重要保证。建立高等学校军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开辟军事教师选拔、培养新途径。培养一批专职和兼职军事教师,尽快解决高等学校军事教师不足;择优选配好军事教师,抓好培养、管理的考核工作,逐步建立一支水平较高、数量上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军事教师队伍

2〃5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军训工作顺利开展;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保证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要重视学生军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部队训练机构和民兵训练基地保障学生军事技能的训练。并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对现有的训练基地进行改建,完善配套设施,增大承训容量,提高保障能力,尽快建成一批设施配套、保障功能齐全的学生军训基地。不仅如此,在训练中,坚持贯彻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原则,要求每个学生做到言行举止军人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操作训练规范化,教育秩序正常化,每日生活制度化。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 篇7

关键词:海洋权益,国际法,国防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在新世纪,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稀少, 向海洋找资源、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生存空间变得日益紧迫。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同时, 维护海洋权益也关系到我国国防和国家安全稳定。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明确要求, 201年的全民国防教育要突出维护海洋权益。适应形势任务要求, 加强海洋教育, 提高全民海洋意识, 已日益成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课题。对高校而言, 在大学生中开展海洋权益教育, 使他们从国际法等方面了解海洋知识, 提升他们的海权意识和国防意识, 对于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一、海洋权益与海洋权益教育

国际法中的海洋权益是指根据国际法, 沿海国在自己领海之外的一定海域内享有对海洋水域、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科学研究、航行自由、空间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权力和利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洋权益所涉及的区域主要包括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三部分。根据国际海洋法的相关内容, 毗连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 不得超过24海里。和领海不同, 毗连区的所属国在这一区域只享有特定的或有限的权利, 并不能对其进行管制, 但是在经济开发、查禁走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权利。专属经济区指的是从领海基线起, 200海里宽度的海域。当然, 在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海域, 不适应这种原则。专属经济区主要具有从事经济开发和海洋研究的意义。与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不同, 大陆架则是指从领海基线起, 陆地向海洋自由延伸的坡度平缓的区域。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主要是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 如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等。

海洋权益对于沿海国家的意义, 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价值, 二是地理位置带来的安全战略意义。

随着人类科技的日益发展,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从过去的渔业捕捞与养殖、矿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逐渐到利用海洋开发新能源, 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海洋带来的地理因素的意义也非常巨大, 它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特别是两个大洋阻隔使其避免了战争威胁, 可以左右国际格局。在全球化的今天, 海洋仍然是很多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那些资源全靠进口的国家, 比如南海就是日本的生命线。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体系融入的加深, 海洋在资源开发和对外交流以及维护国土安全上起到的作用也日益增加。因此, 了解海洋知识、维护海洋权益对我们来说是必需的。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海洋权益教育, 首先需要让他们了解海洋权益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这需要有国际法的基础知识, 让广大大学生通过法律的视角更好地了解海洋权益的知识, 以便将来更好地从法律的视角来维护我国的权益。同时, 我们还应从国防教育的视角出发, 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出发, 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案例进行教育。

在大学的教学中, 海洋权益的教育因此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是国防意识的培养。在对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教育中, 两者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因此, 国防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内容丰富, 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的意义

将海洋权益教育融入到国防教育之中,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海权意识培养、海洋知识的训练, 应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新的视角, 培养大学生关注我国海洋、关注我国海防和海洋权益, 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 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海洋对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 认识到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 为他们将来投入到海洋建设与开发, 投身到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实践中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具体而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海洋权益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海权意识, 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长期以来, 中国历史上的重陆轻海的政策对中国人的文化甚至是民族意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耕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特别是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以及近代历史上海权的衰落, 海洋国土保护的缺失, 使我们将更多的关注都投入到大陆上, 这自然而然地影响了几代人, 甚至是大量的知识分子、高校学生。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的缺失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全球闻名高度发展的今天显得与时代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 同时, 也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将是未来建设中国的主力军, 对国家未来至关重要, 培养他们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使他们了解海洋对中国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海权发展与衰落的历史, 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鼓励他们投身到海洋建设的事业中去。这样, 不仅为我国的海洋建设事业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同时, 也使得整个社会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在今后会进一步增强, 从而扭转整个民族的心理和文化核心。高校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对知识的吸收快, 正处在适合学习的黄金时期。所以, 在这一时期大量加强海洋权益知识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 也是非常合适的。

第二, 海洋权益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 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国防教育。海上安全是国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史上, 中国海军的衰落、海权的衰落导致了主权的日益沦丧, 外国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一次次地敲开中国的国门, 国家安全、国防自然就无从谈起。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教育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一部分。海洋是我国的重要国土, 这一点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 让大学生们了解海洋国土的重要性, 了解海上安全的重要性, 对他们进一步投身国防建设、认清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 更好地理解国家为安全战略而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和外交政策, 具有积极意义。2014年5月以来, 中国—缅甸油气管道建设和云南的中石油千万吨级项目的实施, 中间所遇到的阻力说明, 让广大公民接受国防教育, 认清我国的国情, 对他们理解和执行国家方针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 海洋权益教育开拓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视野, 增长了大学生的知识, 提升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应该说, 作为国防教育的一部分, 海洋权益的教育, 对于大学生而言, 还有增长知识的作用。不仅能让他们对海洋权益、海上安全等概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 还能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各种相关国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 海洋权益对中国国家利益影响越来越大, 这就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国际视野, 还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海洋权益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从而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同时, 作为整个国际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 因此, 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 学习国际法及相关知识, 并以此为补充,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 海洋权益的教育还能拓展大学生的知识, 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总体而言, 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 要求具有国际视野, 尤其是在涉及中外领土和主权争端的时候, 要学会通过运用法律的途径和手段去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虽然, 目前有关海洋权利的立法, 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都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但是, 作为目前已形成的一些国际共识, 如平等协商、和平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已基本上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作为正在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 显然需要我们更好地钻研国际法及相关法律, 从而为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服务。同时, 海洋权益教育还应更多地从国防教育的角度来进行, 提升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使更多的大学生能投身到国防建设中去。因此, 海洋权益的教育应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一个新方向和重点。

三、国防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海洋权益、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这些词语显然是国防教育和国际海洋法等学科中的重要概念。但是, 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们而言, 他们可能对这些概念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 知道这些词语大概所指代的范围。但是, 没有系统的学习, 他们无从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 也就无法准确地认识到我国的海洋权益, 认清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所以, 我们应提高认识, 采取多种方式与手段,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海洋权益教育, 让他们学习海洋知识、理解海洋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因此, 在大学生教育中, 创新教育载体, 丰富教育活动类型, 将广大的大学生群体主动地融入到教育体系中来, 成为我们进行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努力的主要方向。

1. 海洋权益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国防教育视野下的海洋权益教育, 不仅仅是要求大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海洋权益、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等概念。更重要的是, 通过学习, 让他们对牵涉到海洋权益的有关知识, 如国际海洋法、联合国宪章和国家安全战略等方面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 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大学生认识海洋、了解海洋, 理解我国的海洋战略, 深刻理解我国的战略决策,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 国防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国际海洋法的有关知识, 如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他有关的概念;二是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三是海洋安全对我国安全战略的意义、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等。

2. 国家利益观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和户外拓展训练等形式来进行。

(1) 课堂教学。在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的《国际战略与周边安全》的部分, 可以专门增加一个课时的海洋权益的有关知识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案例讲述和理论知识讲述相结合, 采取互动式教学, 让学生对海洋权益、我国海洋利益、国际海洋法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在高校海洋权益的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基础, 因为它涉及全体大学生, 受众广, 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2) 专题讲座。“军事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进行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的基础。不过,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短, 学生仅能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再辅以网络互动学习,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可能足够了。不过, 对于那些关注时事、钻研国际问题的大学生而言, 显然不够。因此, 可围绕国际海洋争端的热点问题, 特别是有关中外海洋权益与领土争端, 如中日东海问题, 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这样的讲座可以通过诸如公共选修课以及聘请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士讲学相结合, 让那些感兴趣的学生来参与。这样, 不仅能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也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对于我们的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重大。

(3) 户外拓展训练。无论是“军事理论课”的课堂教学, 还是有关海洋知识、海洋权益的专题讲座, 均属于室内学习的范畴, 其本质在于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想更清楚地了解海洋, 了解我国的海防, 还需要走出校门, 去外面参观学习。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参观相关的革命纪念博物馆、组织去海边旅行。特别是在2012年三沙市成立以来, 我们赴南海旅行将比过去更为方便、快捷, 因此, 可组织相关的爱好者, 以集体学习考察的形式, 一起赴南海参观。还可以通过户外拓展训练的形式, 磨砺大学生的意志、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让他们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挫折和挑战。

在21世纪的今天, 海洋越来越成为人类财富的来源地而非畏途, 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海洋权益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意义越来越重大。各国之间围绕海洋权益的争端也会日益增加。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发展中的国家, 海洋的意义尤其重大, 更好地认识海洋、从海洋中开采财富, 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 需要从现在开始就学会了解海洋, 提升他们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将海洋权益教育纳入到国防教育之中, 应当成为当前的国防教育的新方向和重点。

参考文献

[1]张海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释义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高校教育 联手

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现象不断增多,大学生自杀、自残、凶杀等现象时有发生。从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到2010年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再到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各高校纷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回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方法大多是强调学校、学生怎么做,强调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责任,而忽略了家庭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大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品质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学校教育是相互补充的。目前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不是高校单方教育可以解决的,需要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起手来,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教育“联手”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的片面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社会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学校抓学生分数,家长管学生吃喝,学生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不用像高中那样拼命学习,家长对学生的管教也应放松。从小到大,学校、家长更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重视,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社会生存能力培养等方面。进入大学后,学生面临自我管理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心理问题等。面对学生产生的问题,一些家长会将责任推给高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也并非都是进入高校后产生的。目前的传统思想认识无形中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家长教育水平的限制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但现实是,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水平有限,在教育孩子上表现得力不从心。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包括德、智、体、美、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是学生成长进步不可或缺的。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家长知识背景的影响,家庭教育内容较单一,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上大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自我管理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溺爱,过分严厉,过度放纵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暴自弃,缺乏责任心等坏习惯,进而导致人格不健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家长的教育水平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局限,家庭教育要实现完美的教育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加以改變。

(三)教育导向的偏差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了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一部分学生逐渐淡化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此外,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家长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只会运用物质奖励的办法,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更加重视物质上的满足,而轻视精神的丰富,个人主义滋长,道德观念错位,奉献意识淡化,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阻力。所以,教育的导向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四)教育理论的不完善

在家庭教育和高校教育“联手”工作中,教育理论的指导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虽然在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还不成熟,没有健全的理论体系。

(五)高校与家长沟通不畅

大学生源来源广泛,家校距离远的现实,客观上导致了高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困难。另外,自我国实行大众化教育体制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专职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事务性管理逐渐成了学生工作的主要形式,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的时间越来越少,感知学生思想问题的敏锐性日益减弱。加之目前整个高等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持续、有效的沟通交流,造成的现实情况就是学生违纪,退学,或者出现突发事件后学校才与家长联系,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影响了教育效果,对学生成长、高校的教育质量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高校教育如何“联手”家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起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高效、互动的运行机制,才能获得系统效益,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的的综合效益。

(一)高校努力方向

学校教育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一是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学校要主动和家庭联系,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中,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来加深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如设立家长访校日,定期开办家长座谈会等,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学情况、教学环境和教育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强化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如网站、微博、论坛、贴吧、微信、QQ群等,及时发布校园信息,向家长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搭建学校和家庭双向交流的平台。二是学校要牢固树立“德育为先”意识和全员育人观念,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达到和谐统一。三是学校要站稳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开设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以及形势与政策、法律、心理教育、公关礼仪、职业指导等课程,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攻势。四是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实践育人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以专家学者、指导老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成立研究队伍,密切关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为实践育人提供工作指导和决策咨询。

(二)家庭努力方向

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互补性特点。一是家长要转变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家长要主动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用成熟的理论知识教育子女,做到以理服人;同时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现在子女所处环境的发展变化。家长应注意教育方式,要有合适的期望值,不要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心理问题的发生。三是要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切忌“一言堂”,帮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形成自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机制

要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谐统一的支撑点,以及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為此,一是要畅通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比如请家长通过听课,参加主题班会,观摩学生活动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了解;二是要开办“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讲座或论坛,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三是要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安排家庭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作专题发言,介绍经验,让家长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四是家长应主动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加强信息交流,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家庭和学校一定要形成合力,强化两者相辅相成的教育理念,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庭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学校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文静.家校共育——发挥“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作用新思考[J].高教论坛,2013(03):23-26.

[2]刘伊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J].理论界,2013(08):192-19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4]张黎.在高校继续教育中提升家庭教育功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2):115-116.

上一篇:法治宣传实施方案下一篇:林业局会计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