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务礼仪会议礼仪(共11篇)
现代商务礼仪会议礼仪
如行军一样,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会议是否能开得成功,会议的准备筹划工作至关重要。作为会议组织者,应该考虑想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开什么类型的会议。在做出召开会议的决定之前应当经过沉思熟虑和周密计划。
会议的安排包括会议议程、程序、日程等。会议的议程是指将会议要讨论的议题安排好先后顺序;会议的程序是指将会议的各项活动(比如仪式、报告、发言等活动等)做出安排;会议的日程是对会议活动逐日做出的安排,是会议程序的具体化。
首先,拟定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再按照名单发送会议邀请。会议邀请可采用张贴、发送E-Mail、邮寄、电话、传真或送达的方式。当然,为了郑重起见,最好还是能够发送纸面的邀请函。在邮寄时,应采用挂号信等确保收到的稳妥的方式。会议邀请中要写明何时何地举办何种会议、举办单体以及联系方式等。为了使与会者能够小影响自己的工作,会议邀请还应写明闭会的时间。在结尾应要求被邀请人及时回复以便能尽管投入准备工作中。发会议邀请要提前—定的时间,以便使会议参加者能有所推备。
其次,与会人员的名单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安排、布置好会场。会场各方面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会议的效果,所以必须重视会场的选择和布置。会场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参加会议的人数和会议的内容而定的,有几个标准可供参考:
①大小要适合。会场的大小应以与会人数为标准,如果过大,则松松散散,会给与会人员一种散漫的感觉;如果过小,则会显得拥挤,不易营造宽松的气氛。
②地点要合理。选择风景好的地点可将商业与娱乐、联谊相结合,是现代人流行的选择。且开会之余顺便渡个假,又可舒缓工作压力。对于与会者的安排,不论会议长短,都要尽量集中地把与会人员安排在离到达会议场所便利的地方。距离会场尽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应考虑到与会人员的交通、饮食、出行、安全等等各方面,要综合利弊,取长补短。
③附属设施要齐全。会场的照明、通风、卫生、服务、电话等各种设施都要完善。现代商务活动中以车代步已是家常便饭,因此,会场具备相应的停车场也是很重要的。室内会议所用视听设备,包括录像机、DVD播放机、电视、幻灯机、投影仪和屏幕、活动挂图板、黑板和粉笔、录音/录像机等也要配备完全。
再次,布置会场也是一门学问。不同的会议要求台不同的会场气氛.这就要求在布置会场时要因会而异。会场上的会标、会徽、标语、旗帜、花卉、彩灯等等,不同的色彩、形状、大小以及摆放方式都会营造不同的气氛,因此,在布置会场时务必三思而后行。
然后,会场形式是根据会场的大小、形状、会议的需要、与会人数的多少等来确定的,要符合美学标准。较常用的长方形、圆形、方形等。
最后,排定会议的座次。座次的排列体现了与会者不同的身份和职位。一般情况下,地位高的人排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他人则按高低顺序,以左为上、有为下的原则排列。如果人数较多,可分为几排落座。具体的安排遵循如下原则:
◎国内商务会议,按照与会者的姓氏笔画排列
国内的商务活动中,如果双方或多方关系是对等的,可按与会者的姓名或企业名称的汉字笔画排列。首先,以与会者姓名或企业名称的第—个字的笔画数目,按由少到多的次序排列。比如,当参加者有王姓、李处、赵姓时,其排列顺序就是王、李、赵。若二者第一笔笔画数相同时,则第一笔笔顺,以点、横、竖、撇、捺、弯勾的顺序排列。当第一笔笔顺相同时,可按第二笔笔顺排列,依次类推。当二者的第一个字完全相向时,则按第二个字进行排列,依次类推。
◎涉外商务会议,按照企业名称的字母的顺序排列
一、会议报道的“礼仪化”及其特征
我们不妨从某电视台《××新闻》中的一条会议新闻说起:
3月29日上午,春意融融,市领导来到××饭店与政协委员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共谋本市发展大计。市委书记李×在市政协主席王××的陪同下,参加了科技组委员的讨论。科技组的委员们在讨论中发言热烈,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民营科技借贷、国有企业改革、市科技馆扩建、农村科技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谈到市科技馆的扩建问题,李×指出,城市建设要有超前意识,尤其是重大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目光一定要放长远一些。听到有的委员提出创建工作要注意小街小巷的卫生时,李×深有感触地说,扫地也是搞经济,卫生环境也是投资环境。一个没有人才的地方,是没有竞争力的。在讨论结束时,李×语重心长地说,他希望今后继续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本市的各项工作做好。市领导郝××、杨××、王×、常××、王××分别参加了各小组的讨论。
这是笔者简要摘录的某电视台头条新闻,没有批评记者和这家报纸的意思,不过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我们不妨由此观察一下这种报道模式是如何呈现出一种礼仪化的。
首先,就会议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而言,我们可以发现会议新闻注重渲染和交代的是开会的场面及其程序,而不是从受众的角度报道他们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信息。像上面这条“新闻”,从开会时的天气(“春意融融”)、主要领导人进入会场的方式(“陪同”)、会议的若干议题、领导的几次讲话到列席会议的机构及人员都做了全程的、有序的交代。显然在这里记者的职能不是在报道新闻,而是向受众描绘开会的过程及情形,突出的是会议场面及其进展的程序。当然它刻意交代的也许还有会议上热烈的气氛和壮观的场面。
其次,就信息选择和传播的重心而言,会议报道注重选择和传播的是会场上的领导人,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言谈话语及其神态、仪态等方面的信息。如上面这条新闻中就用了“认真”、“深有感触”、“语重心长”等词汇来表现会议上领导人的仪态;为了显示领导人讲话的分量,记者的用词也常常是“认为”、“指出”、“强调”等等。其实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些用词并无益于新闻价值的展示,它的作用也许仅仅在于突出领导人的威仪。我们并不是一概反对这些用词,问题的关键在于它能否起到突出新闻价值的作用。遗憾的是在类似上面的会议报道中,我们发现领导发言都是如此这般,很难看到这些用词在表现新闻价值上的作用。这说明我们的记者在报道会议新闻时所持的传播观念已经很成问题。
再次,就会议报道中记者的职能而言,他(她)已经偏离了会议新闻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定位,只是起到了类似会议主持者那样一个司仪的作用。我们由引文不难看出,记者是站在会议主持者的立场上,尽可能地将会场“复制”到媒体上,以期报纸的读者能像会场内的听众一样,领略到会领导们的仪态风采。从这一角色出发,记者往往还不会忘记将列席会议的职务较低一级的领导们,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悉数写进报道,以显示会议的壮观。
最后,这种报道往往还占据各类媒介的重要时段和版面,在编辑方式上还注重调用各种手段作强势处理,诸如运用音响、同期声(电子媒介),等手段强化视、听觉冲击力。由此可见,这种会议报道追求的是一种会议的全境“仪式”的再现,而不是会议新闻的传播。将这种会议报道模式称之为“礼仪化”,我认为是再恰当不过了。
为了确认会议报道“礼仪化”的普遍性,笔者曾对中央级及省级电视台进行过一个时期的抽样,发现其会议报道不仅占据头版的50~60%分量,而且其报道模式也几乎一如上引新闻那样,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这种长期的、大量的礼仪化报道的存在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大量的、千篇一律的这种会议报道不仅败坏了受众的胃口,还造成了传播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媒介改变会议报道思路,从受众需求出发,将会议中有用的信息遴选出来传播给他们,这就不仅能够促使媒介顺利地参与受众市场的交换,而且其“喉舌”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挥。
关键词:天葬;宗教信仰;敬畏自然
作者简介:杨春瑶,女,汉,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一、葬礼的重要性
葬礼为《礼记》《仪礼》中规定的五礼“吉、嘉、兵、军、凶”之一。在《礼记正义.丧大计》中丧葬的问题“君之丧,未小敛,为寄公国宾出;大夫之丧,未小敛,为君命出;士之丧,于大夫不当敛而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阶。君拜寄公国宾于位;大夫于君命,迎于寝门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于大夫亲吊则与之哭;不逆于门外,夫人为寄公夫人出,命妇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当敛,则为命妇出。”等等丧葬中的行为规范都证明丧葬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二、什么是天葬
(一)在“古书也有‘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让狐食鹰嘬的记载。”则讲述的是先民们处理亲人遗体应对死亡的方式之一“野葬”其处理方式就如同现代意义上的“天葬”。而同时天葬并非藏族所独有,其同样也是蒙古族的丧葬礼仪之一,蒙古族天葬“蒙古语为腾格里奥如希拉嘎,如同土葬、沙葬、火葬、双葬、水葬、风葬、树葬、洞葬、秘葬一样,是蒙古族丧葬仪式之一。”其中区别,在余下文章中一一详解。
(二)藏族的天葬
藏族天葬天葬又被称为“鸟葬”“风葬”“野葬”“兽葬”。藏族称为“杜垂杰哇”,意为“送(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天葬是青藏高原尤其是牧区常见的丧葬方式。当病人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家人亲属会趁尸体还没有完全僵硬的情况下,脱去病人身上的衣服,用反搓而成的白羊毛绳(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但所有捆绑尸体的绳子的颜色均为肃穆),把亡者的头颈弯曲到膝盖之处,双足按“结跏趺坐”样式交叉置于左右股上,双手摆弄成合十状于胸前,然后用早已经准备好的布衫或者印有六字真言及其他经文的白布紧紧包裹起来,再用白羊毛绳和腰带捆绑结实,固定好。之后把尸体放在帐房的下角,一般情况下是男左女右。帐角则挂一个布帘隔开,之后点起酥油供灯。出殡的当天由家中男性后辈把尸体背出去交给专业的天葬业者,由天葬师把尸体背到天葬台举行天葬仪式,所有的送葬者全部是男性,一路上不回头、不歇步。家人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能送到天葬台。由专门的天葬师送入天葬台以后,四周的经幡翻滚,天葬师举起法螺(藏传佛教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法器),点燃柏枝,念超度经,随后守在天葬台附近的乌鸦和秃鹫便上前将尸体分食。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在藏族的天葬中间存在着几大要素,即:1、用颜色肃穆的绳子按照一定的规范捆绑摆放固定尸体2、按照男左女右的方位摆放尸体3、供酥油灯(这个在汉族传统土葬中也有体现,意为为死者照明去阴间的路,不过供油灯燃烧的燃料,根据各地自然环境有所差异)4、由男性家庭成员将其送葬5、有专职的天葬人员(天葬师)6、有专门的天葬台7、送葬过程中不能回头8、天葬师将亡灵送入天国之时需要念超度经文9、尸体可以人工肢解也可以不用人工肢解。
(二)蒙古族天葬
蒙古族传统的天葬仪式:是将死者的尸体面孔朝天,盖上一块写有经咒的布,放在荒郊野外,任食肉性禽吞食。三天后,亲属前来探视,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得很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啄噬,于是便请高僧诵经超度亡灵。直到肉身被狼等吞噬殆尽才算完成。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天葬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按照丧葬方式将其大体分为同房葬、草原藏两种形式。(1)同房葬,人去世之后放入格日(即部日合格日)。而部日合格日为了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有一顶帐幕以供居。格日功能相当于棺椁。(2)草原葬,是蒙古族天葬最主要要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用蛮劲推着勒勒车跑,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尸体的归处,送葬人说三声“这里就是你通往长生天的起点”,后不回头推车返回的方式丢尸于野,让鸟兽随意啃食尸体,但是其丢弃具有随意性,没有固定的丢弃地点。故可以得出在现代蒙古族天葬里面的几大元素:1、尸体不捆绑2、尸体摆放与藏族天葬差异巨大3、不供灯4、送葬人员没有明显的性别要求5、没有专门的天葬台、天葬师6、两种天葬中送故者离开的时候,都没有念诵经文,而是三日以后发现尸体没有被神接受(没有被野兽吞噬完毕)才念超度经文来表示自己对死者的心意,念经后或对尸体进一步涂以黄油或者不涂。
三、举行天葬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无论在蒙古草原还是在青藏高原树木稀少,缺乏火葬的必备元素,所以不难想象火葬成了寺庙的高级喇叭圆寂时使用的一种较高规格的葬礼体制。同时土葬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后代定期的到固定地点对往生者进行吊念,这对于游牧名族而言难以实现。历史上在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食腐性动物如狼、秃鹫、黄鼬、鹰等密布,尸体在没有棺椁的情况下,仅仅埋于地下也无法起到保护尸体的作用。而棺椁又是一项对于当时平民来讲无法承受的消耗。以上几点自然原因促使天葬形成。
(二)宗教信仰原因:藏传佛教的影响,而首先佛教的一项重要的修行就是布施,布施分为法施和财施等,法施是将佛法进一步传扬使得更多的人们脱离无边的色界,而财施则是分发自己的家财物质之类,以使得自己的罪孽得到救赎,而“天葬”将自己的肉体分发给其余的动物作为食物,也是财施的一种,让自己的肉体回馈自然,以求救赎。而在佛教经典里面如“舍身饲虎”(《佛说菩萨投身饭饿虎经》中有记载),“佛割肉喂鹰救鸽”等都是将自身的肉体投食给饥饿的动物们,最后感动上天乃至成佛。或者如同“目连救母”,摆出十方大宴来飨十方高僧以感到天地赦除其母之罪,免受恶鬼道之苦。都是财施的经典。其次在藏传佛教的一位著名女性佛学家玛久拉仲创立的觉域派中则有以“施身法”为这一修行法门,即“以身为饲,供养布施”,以“无我”为修行法门,将“我执”断裂,使得自己的身体成为无上非人类抑或鬼神的食物,以自己身心供奉,“以此来度化众生有情的吝音之心和无明烦恼。”再次,无论何种派别的佛教均轮回的观点,既然肉身必定腐,而灵魂会不断地轮回,何不舍弃这会在世上循环往复的皮囊,为其余动物提供食物,积得来世的功德。同时还有因果观念在里面,生前吃肉,死后还肉,以上均为藏传佛教对天葬的影响。而藏族地区本土宗教苯教也有类似于断身仪的宗教信仰,其后容于佛教以后也对天葬有影响。
(三)自然崇拜:蒙古族除去藏传佛教影响以外应该还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的影响,对“腾格里”的崇拜(即对天的崇拜);对“嘎佳日”的崇拜(即对地的崇拜);对水火的崇拜;甚至出现了敖包祭等崇拜自然的仪式。天地赐予了人类生命,那么在人的生命终结能量应回归天地。所以天葬也是其自然崇拜的表现。
(四)历史原因:藏族的赞普前几任均以此升天,回归天国,实际就是这七位王者去世之后,被大臣移在隐蔽地方存放,结果仍被秃鹫吞食完毕。而蒙古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很久以前也有着类似葬礼的存在。
(五)现实原因:最为便捷节省人力物力,在青藏高原上,冻土地遍布,人死后将其挖坑掩埋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够办到的,而在蒙古族地区,人们在藏传佛教和自然崇拜观念的影响下,不愿意破坏土地和草地来实行除天葬以外的丧葬活动(火葬会破坏植被,水葬污染水源,土葬保护不了尸体,而同时游牧民族四处为家其无法定期探望。)而无论土葬、水葬、火葬等等均没有天葬对人力的节约,对自然的保护,同时保护人类的尊严。
四、藏蒙古两族天葬的现实意义。
人的生命过程也许并不那么美好,往往面临着虚无与寂寞,就在这种虚无与寂寞的日子里,人类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是继续污染土地、水源。还是将自己回馈给创造万物的自然。而天葬的直接现实意义就是:让人的灵魂最快的回归到天国,让能量不朽,循环不息。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务接待礼仪基本原则
商务接待成功的秘诀在于细心,照顾到每一个客人的喜好,他们会高兴你的细心的。了解客人,对新老朋友都热情相待。在商务接待中提高公司形象,强调公司的任务,但要做得圆滑而漂亮。
介绍的礼仪
介绍的手势: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
介绍的顺序:先介绍位卑者给位尊者。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年轻的给年长的;自己公司的同事给别家公司的同事;先将职位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公司同事给客户;非官方人事给官方人士;本国同事给外国同事;如果身边各有一人,先介绍右边的,再介绍左边的。
握手的礼仪
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掌心向里握手显示出一个人的谦卑和毕恭毕敬。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
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握手的八禁忌
·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份客套;
·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
·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
交换名片的礼仪
如果是坐着,尽可能起身接受对方递来的名片;辈份较低者,率先以右手递出个人的名片;到别处拜访时,经上司介绍后,再递出名片;接受名片时,应以双手去接,并确定其姓名和职务;接受名片后,不宜随手置于桌上;经常检查皮夹,不可递出污旧或皱折的名片;名片夹或皮夹置于西装内袋,避免由裤子后方的口袋掏出;尽量避免在对方的名片上书写不相关的东西;不要无意识地玩弄对方的名片;上司在时不要先递交名片,要等上司递上名片后才能递上自己的名片。
引导的礼仪
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乘车礼仪
(一)小轿车
1、小轿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坐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
2、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
3、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
4、如果主人夫妇搭载友人夫妇的车,则应邀友人坐前座,友人之妇坐后座,或让友人夫妇都坐前座。
5、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
6、女士登车不要一只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
(二)吉普车
吉普车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
(三)旅行车
接电话时,我们拎起电话应首先开口礼貌问好,简单的一句“您好,请讲!”带给客人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往往在商场上,一个不经意对的小动作就能决定事情的成败,多给对方一些最终是永远不会有错的。
电话在挂断之前,则需要以结束语致意对方。并且我们在打电话时还应当避免三餐时、午休时、起床前、入睡后四个时间段。不然打扰到了对方,你即使在电话中再客气,对方也不会领情的。
此外,电话礼仪中我们还要注意的有:接、打电话要先问好,并自报家门;铃响三遍就一定要接;说话要语气委婉、吐字清晰;内容要简单明了。
所谓宴会,是指的以宴请为形式的一种重要的社交应酬。现代宴席礼仪
1、宴请宾客时,上酒应注意以下规则:
(1)酒质较轻的葡萄酒应比酒质较重的葡萄酒先敬上来供客人用。
(2)干葡萄酒先上,甜葡萄酒后上。
(3)酒龄较短的葡萄酒先于酒龄长的葡萄酒。
(4)如果不想更换葡萄酒的品种,那么就应该变化葡萄酒的年份。同一品种的酒,按不同的年份划分先后敬酒的次序。
就近而食劝告不懂吃饭礼节的人
禁止连续不断地往口里喂枣及其它除非同伴
从盘子边缘吃不要从中间吃
不能倚靠着吃饭
用三个指头吃饭
在饮料中吹为可憎
坐下喝水比站看喝水更好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举出来提议祝酒可能是非常令人紧张的。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说出你的感受。祝酒辞从来用不着太长。如果当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叫起来致祝酒辞,你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摆脱困境,如“向肯致意,上帝保佑你。”或“向出色的朋友和伟大的老板,格里塔致意。”
但是如果你想表现得更有风度,更有口才,你就会想增加一些回忆,赞美,以及相关的故事或笑话。然而,祝酒辞应当和与场合相吻合。幽默感极少会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在婚礼上的祝酒辞应该侧重于情感方面,向退休员工表达敬意的祝酒辞则应当侧重于怀旧,诸如此类。
在餐会上,致祝酒辞通常是男主人或女主人的优先权。如果无人祝酒,客人则可以提议向主人祝酒。如果其中一位主人第一个祝酒,一位客人可以在第二个祝酒。
在仪式场合,通常会有一位酒司仪,如果没有,组委会主席,会在就餐结束,开始发言前,致必要的祝酒辞。在不太正式的场合,可以在葡萄酒和香槟酒上来之后,就提议祝酒。祝酒者并不必要把酒杯里的酒喝干。每次喝一小口足矣。
礼和礼仪教育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开启了礼仪和礼仪教育研究的先河, 他推崇周礼, 认为礼无论是对普通百姓还是对上层的统治阶层都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普通百姓, 学习礼仪有助于其个人的成长;对于统治者来说, 学习礼仪, 对民众进行礼仪教化有助于维护其统治。礼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继孔子之后, 战国中期的孟子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孟子以“性善论”和“民本论”为理论基础, 主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尤其强调人格塑造, 与孟子同一时期的荀子主张人性恶, 强调以礼矫性, 在以礼劝善的同时, 他还引法入礼, 提出以刑罚来补充、完善礼之不足。可见, 礼和礼仪教育思想作为先秦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系。
先秦儒家之后, 礼仪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展, 礼仪制度日趋完备。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以后历代的统治者沿袭这一主张, 《礼记》与《仪礼》及《周礼》作为礼经, 成为了历代学者探索研究的金科玉律, 对传统经学进行疏证考释或分类汇编, 并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育内容, 一步一步把我国的礼学研究推向巅峰。
家训、家诫之类的家礼作为三礼的补充也迅猛地发展起来, 其中朱子的《家礼》是其中的代表作, 它详细叙述了饮食、起居、丧葬嫁娶、祭祀等日常应用家庭礼仪, 形成了完整家庭礼仪系统, 为人们的生存和交际夯实了基础。
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一脉, 形成于周朝, 发展于秦汉, 至唐宋兴盛, 有着丰富的内涵,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传统礼仪有着最为丰富的涵义、道德规范要求, 它与道德是紧密相关的。礼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 渗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 礼对汉族文化的形成有过巨大的影响。由于礼被视为人的标志, 华夏民族的灵魂和行为准则, 因此众多的人把它看作治国的大纲与根本。
在古人的礼仪思想体系中, 仁、礼、诚、敬是内在的道德范畴, 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只有内在有着仁、礼、诚、敬的美德, 在外在行为上才可以体现出礼来。没有内在的修养, 礼仪就是空中楼阁, 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礼仪内在修养为根本, 内在修养高于礼, 礼要根据内在需要而不断调整。“仁”是礼仪教育的核心, 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孔子首先引仁入礼, 以仁释礼, 强调“礼”应源于仁爱之心, 强调“仁者爱人”, 从“爱人”出发, 可以从自我之仁的人性之爱, 推及社会人世, 甚至可以推衍到天地万物。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由“亲亲为仁”, 推及到父母、兄弟、夫妇、子女、朋友乃至同类则有仁民, 如果再推而广之, 一直到天地万物之爱, 就是仁的极大化———博爱, 讲究仁者恕人。仁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胸怀, 就是以善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善待他人。对“仁”的追求, 不只是为了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 更是为了将个体之善推向他人及社会。
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1.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礼应当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礼仪从表面上来看是要求人应该在何种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 应如何行走, 坐姿如何, 透过这些表象可以发现, 礼仪体现的是个人的素养。基本的礼仪素养是人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 虽然我国对礼仪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 礼仪教育大踏步走进校园、进入课堂, 但在理论指导、业务指导方面却严重滞后, 甚至很多环节依然处于真空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通的便捷, 地区与地区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越发的频繁, 社会对于公民的文明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国人的素质偏低, 礼仪素养的缺乏是不争的事实, 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 他们的道德素养如何, 可以看作是一国国民素质的缩影。因此提高国民的道德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礼仪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 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一般而言, 受到礼仪约束的行为更友善、亲切, 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加强礼仪教育最直观的目的便是为了使人明理、诚信, 使人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 传达自身的精神风貌。实践表明, 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要做到诚敬好礼, 礼仪教育就是要告诉人们为什么要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爱自己, 以及如何爱父母、爱老师, 如何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因此对国民加强礼仪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必要的。
2.提高国民素养, 构建和谐社会
礼仪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社会的主体是人, 正是由一个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人的生产劳动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需要个体人之间平等和谐的相处才能实现, 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社会的和谐就是空谈。从根本上看, 如何确立并调整我国现阶段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维护和实现社会安定和公平, 建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正有序的人际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和基础。中国传统的一些礼节, 在现代已经不再适用, 但它所传达的感情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人与自然关系所能用到的。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如何引导人们从容应对信息膨胀带来的系列问题,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国礼仪在化解人际冲突, 促进人际、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 礼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礼还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感情,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在创造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小的问题, 市场体系的不健全, 规章制度的不完整, 导致了农业基础薄弱, 发展缓慢, 农业发展滞后, 工业短板明显, 服务业发展滞后,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明显, 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中不协调问题突出, 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理念中存在着不足, 在发展方式上存在着弊端。目前我国国民素质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而国家过度重视经济发展, 忽视对国民文明素质、公共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是导致国民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为了扭转这一现象, 中国需要开展礼仪教育, 引导人民读经典书, 做有根人, 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陶冶高尚情操。
3.促进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 没有文化支撑的民族是不完整的, 是没有生命力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理应成为宣扬的重点。因此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时需要加大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学习传统礼仪, 能够感受中华文明,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礼仪文化要批判性地继承, 要较好地把握经典性与时代性之间的关系, 寻求礼仪教育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契合点, 对于礼仪教育中的精华部分同时代需要结合起来, 不断地进行宣扬, 对于礼仪教育中不利于时代发展的部分要适当地进行改动, 从而使中国传统的礼仪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结语
礼作为人类的一种规范, 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其功能就在于建构有道德的社会和塑造有道德的人。具体来说, 礼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 人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强调人性的平衡、协调等精义, 值得我们继承其精华, 继续发扬光大。当今社会礼仪轻薄、浮躁喧嚣, 人们需要接受文化礼仪的熏陶。开展礼仪教育势必对人们的生活行为、情操素养产生积极影响, 增加社会正能量, 重现道德风尚。
摘要:传统礼仪作为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 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值得进行传承和发扬。本文梳理了传统礼仪教育发展历程, 阐述了传统礼仪教育的意蕴, 深入分析了传统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礼仪教育,传统意蕴,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国金平:《礼仪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途径研究》, 学位论文,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周悦娜:《从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索高校礼仪教育的途径》,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第67-69页。
[3]罗晓林:《〈礼记〉中的传统礼仪教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第3期, 第108-110页。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礼仪 教学应用
所谓礼仪,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累计形成的一种行为举止、道德素质规范。由此不难看出,礼仪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天生就具备的,是用来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加强思想沟通与交流、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关系和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公民的礼仪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民族、该国家的礼仪落实情况。礼仪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先进的教育资源在中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究竟发挥何种教学优势?礼仪课程学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具备哪些实质性积极促进作用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1.现代教育技术之于礼仪课的教学优势
⒈1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中职学生的礼仪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没能成功升入高中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较为低迷。在本专业课程学习活动中,学生对“公共礼仪”这一选修科目缺少一定的积极、主动性。
鉴于此,要想保证高质量的礼仪课程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应当率先想方设法激发中职学生对礼仪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欲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为提高礼仪课程学习质量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1.2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礼仪知识点
公共礼仪课程知识点繁琐而琐碎,学生要想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对其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相反,还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出现混淆、错记等状况。试想,此种状态下,何谈进行灵活的实践运用呢?
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礼仪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并以此为基础,深化他们的主观认识与感受,不失为强化其记忆效果、推动学生实现良好礼仪知识点记忆目的的有效突破口。
2.礼仪知识在学生实践中的应用
2.1举止礼仪知识在学生现实实践中的运用
如教“坐姿礼仪”这一知识点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实践运用情境:一名应聘者在进入面试官的办公室之后,会选用哪些礼貌问候语呢?应当采取哪种文明坐姿呢?男、女不同性别的面试者在坐姿上有哪些区别呢?请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应聘者角色,对男、女不同性别的正确坐姿进行实践模拟与演练。
在该实践应用情景中,学生按照已学的礼仪知识进行实践演练,如男性就座时双脚踏地、双膝之间至少留有一拳的距离,双手可分放在自己的左右膝盖之上;女性就座时双腿应保持并拢、并将其自然摆放于一侧,双脚可稍有前后之差,若两腿斜向左方,则右脚放在左脚之后,若两腿斜向右方,则左脚放置右脚之后。通过亲身模拟演练,不同性别的学生都对所属性别的正确面试坐姿形成了深刻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起了知识结构;而且我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了这部分礼仪相关知识之后,坐姿更加标准化,不仅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此,就是平常社会交际中也能按照规范坐姿礼仪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2职场礼仪知识在现实实践中的运用
如针对汽车销售顾问专业的学生,我着重对他们面对顾客进行汽车销售时的礼仪训练,并在讲解完了具体的知识点之后,为他们提供如下两个案例: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前来4S店保养爱车的顾客越来越多,在接待了众多顾客之后,你本身就非常疲惫了,本想着下班之后赶紧回家好好休息。可是,却在临下班的前5分钟,一名你的老客户要求加班进行爱车的保养。你打起精神持续等待了他近一个小时,可是该顾客并没有按照约定前来对汽车进行保养。第二天当顾客前来时,你会以何态度面对这位昨天无故爽约的老顾客?
毕业之后,你成了一名4S店的销售顾问,可是有一天你本打算跟顾客介绍新车,却被该顾客以很敷衍的态度谢绝了。最后,经过旁边同事的提醒,你才发现今天的着重有点不合适:头发稍显凌乱,甚至牙齿上还有口红的痕迹。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你是会选择当众赶紧整理?还是选择回避他人、进入到更衣室或者洗手间中进行整理?
要求学生在上述两个情景的基础上,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实践的模拟演练。这一演练过程使学生很好地回顾了“汽车销售职场礼仪”的具体知识点,切实加深了认知与理解,而且为真正了解职场礼仪对销售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及以科学、正确的态度、面对更好地投入到日后汽车销售工作之中做好了极为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教学反响良好。
3.结语
礼仪课程学习对于扩大中职学生的社会视野范围、帮助他们灵活掌握较多的礼仪知识以便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此,中等职业院校的礼仪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的显著特征更好地辅助开展公共礼仪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唯有如此,才能在创新中职公共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中职学生扎实掌握丰富的礼仪知识,从而为其真正成为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由礼仪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很显然将为学生得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生活、社会生活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周茜.中职礼仪课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4-11.
着装礼仪——服饰大方得体、妆容干净整洁
着装:服饰搭配应该大方得体
lily衣橱有两套比较有档次的套装,但平时上班却很少穿。参加这次会议,就要再把它们请出来,不过先得好好地熨一下。
妆容:干净整洁的妆容给人留下好印象
头发保持干净整洁,不要使用太多发胶;发型大方、干练,有刘海儿的要注意不要让前发遮住眼睛和脸。lily平时一直素面朝天,但在这种会议场合,就要化点淡妆了。同样,手也是别人目光自然的焦点,所以平时要精心呵护出白皙的手指,并修理指甲,指甲不能太长,造型不能太怪,指甲油可以用白色、粉色、肉色或其他不浓艳的颜色。
tips:想整理坐久了有点走形的衣服,捏走落在衣服上的头发,这些小动作还是利用会议休息时间,在盥洗室的镜子前完成吧。
聆听礼仪——应勇于坐前排,小动作不宜太多
座位:应勇于坐前排
入场时应该进出有序,根据会议安排落座。平时部门开会时,lily通常会选择后排座位,或紧紧地和同时入公司的alice坐在一起。也许lily还没有意识到,在潜意识中她感到这样才会有安全感。相反,james和steven却自然主动地坐到了前排。座位的远近在心理学上反映了自信心的大小和地位权力的微妙差距。不论lily专业知识比他们过硬多少倍,坐在后面就显示出自己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在公司中作用也较不重要。在这次大会,lily决定养成坐在会场前排的习惯。
体语:小动作不宜太多
开会时坐姿端庄,身体挺直,表现出精神饱满的状态,切忌挠头、抖腿等不雅举止。聆听时要专心致志,与发言人保持目光接触,仔细听清对方所说的话。不要私下小声说话或交头接耳,不要三心二意、东张西望,这些都会影响听讲的效果,也会影响发言人的心情。聆听的过程更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要边听边想,敏锐把握发言人话语里的深层含意。而只有准确地把握了他人的真实想法后,才能使自己做正确的判断。发言人发言结束时,应鼓掌致意,中途退场应轻手轻脚,不影响他人。
tips:1.会议参加者通常应该准时入场是路人皆知的。对于这种隆重场合,如果能比预定时间提前5分钟到达,更能体现效率原则。
2.在大型会议场合,多数女性会表现出非常认真严肃,缺乏幽默感。若过于严肃,可能会在某些时刻影响发言人营造气氛,让人尴尬。因此女性在听到笑话时,应尽量及时展现你的笑容,表示你享受幽默的乐趣和接受较幽默的表达方式。有时,即使你已听过同样的笑话,仍然可以展开笑容,营造幽默的气氛,表示赞同与鼓励。
3.在会议中,最好把手机关掉,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这样既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也不会打断发言者的思路。
linda到这家中等规模的公司已经满3年了,在这个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公司里也算得上是老员工了。身边的同事走的走、升的升,只有她原地踏步。其实linda的能力也不差呀,在职场上这般不如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她太默默无闻、羞羞缩缩了。linda决定改变自己,就从这次部门会议上发言开始。
发言礼仪——开门见山,无须太啰嗦
要让高层主管和全体同仁在有限的时间中专心倾听你的发言,引起思索,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报告内容必须简短有力,条理井然。罗嗦而无头绪的发言不仅让听众失去耐心,甚 至会让他们怀疑你的专业水准。直接有力的开场白,清晰的观点陈述,必要情况下的加以强调,这样的发言会使你骄人的业绩、优秀的职业素质立刻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体语:多用自信的手势会使发言效果显著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讲话内容被观众接受,那么你必须在心里树立坚强的信念,不妄自菲薄,这样,你的身体语言就像你的讲话内容一样让人信服。最基本的礼仪要求是:走上主席台应该步伐稳健有力,行走的速度因会议的性质而定。一般说,对快、热烈的会议步频应较慢。入席后,如果是站立发言,应双腿并拢,腰背挺直;坐姿发言时,应身体挺直,双臂前伸,两手轻按于桌沿;如果是书面发言,要时常抬头扫视一下会场,不能低头读稿,旁若无人。发言完毕,应该对听众的倾听表示谢意。
发言时加上身体语言的辅助,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你在向人们解释某个问题时,要让你的一只手自然地放在一边,或采用手心向上的动作,这样显得坦白而真诚。发言中说教式的动作并不能获得信任,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就是那些可笑的指指点点表示强调、坐在台前交叉握双手、手指撑出一个高塔形状的动作。再比如,无论你讲的主题多么严肃,偶尔的微笑,而不是咧嘴大笑,总能帮助你赢得更多的支持。用眼睛不时有意地环视会场上的每个人,就好像你在对某个人发表演说一样。即使这种环视只不过是飞瞥一两次。你不要回避或鄙视那些诋毁者的眼光,让他们也抬着头看你,可以显示你的自信和坦然,甚至可化干戈为玉帛。千万不要摆出双手紧握或双臂交叉胸前的防卫姿势,这些动作只能说明你比较保守。
语调:尽量压低,给人以稳重感
语音语调同样不能忽视。女性一般声线较细,声频偏高,这样的声调显得纤细、敏感、不够持重,所以,在整个发言过程中,尽量采用低沉而有节奏的语调,这样的声音才有说服力。这样的声音训练秘诀很简单,就是羽西说过的“让语调尽量放低,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
如果有会议参加者对发言人提问,应礼貌作答。对不能回答的问题,应机智而礼貌地说明理由。对提问人的批评和意见应认真听取,即使提问者的批评是错误的,也不应失态。
如果会议采取较随意的自由发言的形式,则要讲究发言的顺序和秩序,不要争抢发言。在大会上与别人争话筒,只能给人留下“半瓶子醋晃”的印象。自由发言内容同样应简短,观点明确;如与他人有分歧,应以理服人,态度平和。自由发言要听从主持人的指挥。
tips: 通常说来,男性会很自然地利用会议机会推荐自己,争取表现机会,而女性一般仅仅满足于平时的默默耕耘能在会议上得到领导的肯定。而事实是:除非你主动出击,通常领导是不会注意的。linda的挫折就是一个例子。linda可以主动利用部门全体会议,甚至公司大会,向老板报告团队的最新工作绩效,反映自己优秀的工作能力和潜在的协调、领导能力,同时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关系,介绍你的职务,让他们了解你能为他们做什么,你有什么资源可以分享。
技术部的王琴由于专业能力出色,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部门副经理。由于部门准备上一个新的项目,投资上亿,技术部准备召集商务部、发展部等相关部门对此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公司ceo也亲自参会。技术部决定让王琴主持会议,但王琴有点胆怯,由于一直在做技术,平时对主持方面的礼仪没有特别关注过。其实,王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只要在以上礼仪的基础上,再注意一些细节就可以了。
主持礼仪——精神饱满,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1.主持人应衣着整洁、精神饱满、大方庄重,切忌不修边幅、邋里邋遢。而且,一般也要提前入会。如果需要走上主席台,应步伐稳健有力、挺胸收腹、眼观前方,切忌东张西望,显得不自信,行走的速度根据座位到主席台的距离而定。在会议进行中,主持人对会场上的熟人不能打招呼,更不能寒暄闲谈,会议开始前,或会议休息时间可点头、微笑致意。在会议开始,要首先介绍主要参会人员。
2.主持人言谈应该口齿清楚、思维敏捷、简明扼要,可以说一些承上启下的话,但不要太长,以免显得喧宾夺主。如果需要,每个人发言结束,主持人可以进得简短总结。同时,主持人要时刻把握会议时间,必要时要提醒发言人注意时间与发言内容。
在非常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或在希望人们能畅怀交谈,共同分享快乐的环境中,对穿着和举止的要求就相对较少,而更多地要有个人的风格和对别人意见无私的考虑,如业务、培训研讨会、职员大会等。在这种场合,你的表现必须坦率开朗、受人欢迎。以下是在这种情况下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在衣着上不要穿看上去夸张的服装和令人分心的装束,如围着一条长披肩,或经常需要用手梳弄你总是垂到脸上的头发等来分散听众们的注意力。在肢体语言上,需要注意下面所提到的内容:你必须在非正式的交际场合中运用与正式场合中完全不同的手势、举止和声音来鼓励别人。你的提议会引起人们的讨论,因此你仍需注意自己的姿势。不要死板地站在那里,最好能绕场漫步,伸出你的手来邀请某人做特别的演说,轻松恰当地拍拍别人的肩膀或者手臂,以示友好。始终坐在某处听别人的讲话,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听众的一部分。当别人演说时,作为一个积极认真的听众,你必须始终注视着讲话者,好像他们的讲话内容非常有用可取的,即便事实上并非如此。增强别人阐述意见的勇气,并加以记录。反复强调与会者所提出的要点,当你同意演说者的意见是你就点点头;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应该把它放在心里而不应该将它表面化;要始终给别人驳斥相反意见的机会而不是总是去反驳别人、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主持非正式会议的能力对建立你的声望和搞好与你的同事、部下以及上级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应当寻求一种方法,让与会的每个人即便是在维持主持人的声誉时也对你的这种参与感到愉快、心情舒畅。
一、当前中职生的礼仪素养现状和成因
由于种种原因,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表现为比较任性、甚至叛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合作的思想。他们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集体活动、社交方面都还不够成熟。
造成职校生礼仪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首先,当前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迫于生计问题,相当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现象普遍,许多学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父母对子女疏于教育,而隔代的教育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家庭教育不力是造成当前包括职校生道德问题、心理问题以及礼仪缺失问题的基本原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倒金字塔形家庭结构中,子女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和利益的核心,这容易造成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的倾向,与礼仪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再次,家长又往往过度依赖学校教育,放弃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对于礼仪修养重视不够,还有一些家庭本身礼仪修养不高,更是直接造成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最后,与义务教育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密切关系。毋庸讳言,选择进入职校的学生往往是义务教育的“失败者”,既没有较好的学习成绩,也缺乏文明守纪的良好修养。
二、加强和改进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礼仪素养是职校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选择竞争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方面,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优先聘用。所以加强和改善职校生的礼仪教育,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懂得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正确地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和谐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恰当地处理社会交往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和改进礼仪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提高认识,树立自信
首先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科学认识礼仪素养的重要性。《礼记》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诗经》说“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踹死”。孔子云:“夹礼,先王以承天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因此,礼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之人,我们必须具备社会主义的道德修养,具体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就要求人人知礼、懂礼、守礼,以礼待人。大凡古今成就大业者,无不重视个人的礼仪素养的提高。
2.把礼仪教育引进课堂,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
礼仪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是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为学生讲解礼仪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核心精神、了解各类礼仪的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对礼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为自己的行为选择奠定基础。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从2006年起就在旅游专业开设“旅游服务礼貌礼节”,其他专业班开设《礼仪规范教程》,将礼仪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来。
3.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礼知礼行礼的激情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根据礼仪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仪态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坐、立、行等标准姿态的图片投放在屏幕上供学生反复模仿、学习,这对纠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能起到很大作用。观看“服饰着装礼仪”,如男士西服的穿法、领带的打法,女士套裙的穿法等,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礼仪课程的可操作性,使模拟实践教学大有作为。通过模拟训练,在课堂上创设特定情境,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如开展模拟接待、模拟宴请、模拟谈判、模拟各种庆典等活动。通过模拟训练,让每位学生均有登场机会,使得人人都行动,个个皆演员,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熟悉相关礼仪礼节,锻炼学生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有利条件,安排学生参与来校访问团的接待,在学校有关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直接参加来宾接待工作,在社会实践中活学活用。活动结束后教师学生要进行点评,进行反思,以期达到教学效果。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校园礼仪文化建设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行为。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多元化、多角度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
5.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特别强调“教学做”合一,因此教师必须做到知行统一。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本身就应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6.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联系的现代礼仪教育模式
当然,造成中职生礼仪素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又极其复杂。因此教师单靠课堂和学校本身的努力,显然不能完全包办代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加强与学生父母的联系沟通,让学生父母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共同研究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家长承担起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父母本身的文明素养和教育观念也有深刻的影响。必须让父母参与进来,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或个性,采取科学恰当的方法。
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良好礼仪素养的形成,也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利益文明的状况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洗涤或熏陶。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代开放社会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确實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给学生的礼仪教育造成负面的影响。社会的文明礼仪环境如空气那样,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
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而这显然不是单靠教师,或者学校教育所能胜任的。这并不是在推卸教师的责任。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客观情况作长远的谋划,充分利用社会有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如邀请社会上的道德模范到学校举办讲座,观看礼仪教育专题节目,参观先贤名人纪念馆,让学生与社会紧密接触,在社会实践中学会礼仪,体验礼仪教育的收获。当然教师也应教育学生自觉远离某些充斥暴利文化的黑网吧,在择友交友中学会“毋友不如己者,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教师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学校礼仪教育的作用,合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利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礼仪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如果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而采取单打独斗式的做法,就会有“现代的堂吉柯德”的嫌疑了。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整合礼仪教育的丰富的资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礼仪教育课程。
总之,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文明礼仪教育模式,扬弃封建礼教的糟粕,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的精华,赋予礼仪教育崭新的内涵,结合当代社会礼仪的要求,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礼仪教育的核心是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塑造学生的心灵,而不是徒有外表礼仪的形式,片面追求礼仪的形式而忽视内涵的做法是浅薄的,其弊端是使人表里不一、使人虚伪。因此要让学生明白礼的精神实质,是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从而使学生做到外在的礼仪与内在的心灵美、道德修养的追求相统一,使学生言行举止与内心文明素养相一致,做到内外兼修。这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礼仪教育的深度与广度的提升,也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建设。
【现代商务礼仪会议礼仪】推荐阅读:
现代商务礼仪有哪些06-02
现代商务服饰礼仪英语论文11-12
礼仪与现代生活06-27
现代礼仪中的个人礼仪06-04
现代电子商务物流05-29
现代礼仪培训总结06-13
现代社交礼仪概述07-24
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10-20
现代礼仪试题及答案10-07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试题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