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练习题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审计目标练习题(推荐8篇)

审计目标练习题 篇1

一、判断题

1.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 )

2.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 )

3.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 )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

5.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 )

6.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实施控制测试。 ( )

7.注册会计师可能得到的审计证据很多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是难以形成的。 ( )

8.口头证据往往需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 ( )

9.实物证据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可靠性,所以实物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

10.环境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一般属于主要的审计证据。( )

11.注册会计师通常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必须使用分析程序,而在外勤审计阶段则有选择的使用。 ( )

12.为了证实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取得相关的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 )

13.审计工作底稿基本内容经常变动,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资料,不列审计档案。 ( )

14.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也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 )

15.注册会计师对单位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该工作底稿应归其所有。( )

16.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高低和难易程度作为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的理由。 ( )

17.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审计程序的类型中,可单独运用于实质性程序的是( )。

A.检查记录或文件 B.询问 C.观察 D.函证

2.下列审计程序的类型中,可单独运用于控制测试的是( )。

A.检查记录或文件 B. 检查有形资产 C.观察 D.重新执行

3.下列资料中属于可用作审计证据其他信息的是( )。

A.发票 B.询证函的回函

C.记账凭证 D.总账

4.有关审计证据相关性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期后应收账款收回的记录和文件可以提供有关存在和计价的审计证据,但是不一定与期未截止是否适当相关

B.有关存货实物存在的审计证据并不能够替代与存货计价相关的审计证据

C.注册会计师从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并追查至与每张发票相应的发货票,由此所获得的证据与完整性目标相关

D.注册会计师从发货单中选取样本,并追查至与每张发货单相应的发票副本,由此所获得的证据与完整性目标相关

5.审计证据的( ),是指用作审计证据的事实凭据和资料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应征事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A.客观性 B.相关性 C.合法性 D.经济性

6.( )是指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证据,主要用以查明实物的存在性。

A.环境证据 B.口头证据 C.书面证据 D.实物证据

7.( )是以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明被审事项的各种书面资料。

A.实物证据 B.直接证据 C.书面证据 D.外部证据

8.注册会计师获取的下列书面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

A.管理当局声明书

B.用作记账联的销售发票

C.被审计单位工资结算单

D.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原材料抽查盘点表”

9.下列事项中,难以通过观察的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的是( )。

A.实物资产的存在 B.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C.存货的所有权 D.经营场所

10.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所有权归属于( )。

A.会计师事务所 B.被审计单位

C.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 D.委托单位

11.下列关于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但应当考虑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虑与这些信息生成与维护相关的控制的有效性

B.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C.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D.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减少某些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12.下列关于审计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有形资产可提供权利和义务的全部审计证据

B.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

C.对于询问的答复,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获取其他证据予以佐证

D.分析程序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13.下列不属于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的是( )。

A.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

B.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

C.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D.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14.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错报风险越 ( ),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 )。审计证据质量越( ),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 )。

A.大,多,高,少 B.大,少,高,少

C.大,多,高,多 D.大,少,高,多

15.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称为( )。

A.计算 B.检查 C.分析程序 D.比较

16.注册会计师在对ABC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为查清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查阅了事务所审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工作底稿。本次审计于3月完成,则注册会计师查阅的该项固定资产的工作底稿应( )。

A.至少保存至 B.至少保存至

C.至少保存至 D.长期保存

17.在会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必须使用分析性程序的阶段是( )。

A.既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又包括审计报告阶段

B.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但不包括实施阶段

C.不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仅包括审计报告阶段

D.仅包括实施阶段,不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

18.下列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属于当期档案的是( )。

A.审计调整分录汇总表 B.企业营业执照

C.公司章程 D.关联方资料

19.甲会计师事务所于202月15日对A公司度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副本作为审计档案应当( )。

A.至少保存至2月15日 B.至少保存至202月15日

C.至少保存至202月15 日 D.长期保存

20.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进行调查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应属于( )

A.当期档案 B.业务类工作底稿

C.永久性档案 D.管理层声明书

三、多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按审计程序的目的可分为( )。

A.风险评估程序 B. 检查 C.控制测试 D. 实质性程序

2.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的具体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 )。

A检查 B.观察 C询问 D.重新执行

3.分析程序运用的目的包括( )。

A.用作控制测试 B.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C.用于实质性程序 D.用于总体复核

4.下列审计程序类型可以运用于实质性程序的是( )。

A.检查记录或文件 B.检查有形资产

C.函证 D.重新执行

5.在考虑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B.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C.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D.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证据只有与审计目标相关,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6.审计证据的特性主要是指审计证据的( )。

A.充分性 B.相关性 C.合法性 D.可靠性

7.按审计证据的外表形式分类,可以分为( )。

A.环境证据 B.实物证据 C.书面证据 D.口头证据

8.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注明资料来源

B.对获取的资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加以确认

C.形成相应的文字记录并签名

D.声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9.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收集的环境证据主要包括( )。

A.管理条件、管理水平B.内部控制是否良好

C.关联方交易 D.管理人员素质

10.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书面证据,其中包括( )。

A.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B.被审计单位开具的支票

C.购货发票 D.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

11.注册会计师可采用( )审计程序,获取实物证据,以验证被审计单位资产的存在性。

A.检查实物资产 B.观察 C.函证 D.检查书面资料

12.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作用有( )。

A.有利于联结整个审计工作 B.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和检查

C.有利于考核审计工作业绩 D.是形成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E.对未来审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13.以下文件可以列为审计工作底稿的是( ) 。

A.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B.管理层声明书

C.管理建议书 D.业务约定书

14.下列审计底稿中,应该归入当期档案管理的有( )。

A.审计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B.管理建议书

C.审计业务约定书原件

D.各投资方简介以及董事会成员清单

15.注册会计师在对Q公司的短期借款实施相关审计程序后,需对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以下有关短期借款审计证据可靠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

A.从第三方获取的有关短期借款的证据比直接从Q公司获得的相关证据更可靠

B.短期借款的重大错报风险为低水平时产生的会计数据比重大错报风险为高水平时产生的会计数据更为可靠

C.短期借款的重大错报风险为高水平时产生的会计数据比重大错报风险为低水平时产生的会计数据更为可靠

审计目标练习题 篇2

关键词:审计目标,审计证据,获取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 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 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 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化, 计具体目标又是审计目标的具体化。审计证据的取得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整个审计工作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审计证据、鉴定审计证据并作出判断的过程, 本文主要进行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研究。

一、审计证据的取得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

(一) 当前审计证据取得渠道公正性的缺陷

当前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的渠道, 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审计取证、向被审计单位之外的单位或部门取证。在向被审计单位审计取证中, 证据质量的高低除了审计人员的水平因素之外, 主要因素还在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宏观环境对被审计单位的约束。企业管理水平比较高、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管理透明度比较高的企业, 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和通过审计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可信度比较高;但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不是审计人员所能控制和选择的, 对于不同管理水平和管理现状的被审计单位, 审计人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审计程序来增加审计证据, 但是审计对象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改变的。目前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增加了我们控制审计证据质量的难度。而且随着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的不断发展, 审计手断和立法不断完善, 这此变化都会导致审计证据所依赖的载体发生变化, 增加审计人员认识和掌握审计证据难度。

(二) 审计证据的有效性

审计证据的有效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取得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审计证据的有效性是指审计证据的质量, 是指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是确凿可靠的, 能够满足对被审项目做出正确评价的需要。审计证据的取得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 审计人员对所收集的审计证据, 其证明力是否足够, 能否据此对被审项目做出正确的评价。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即审计证据的取得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形成最终的审计结论之前, 只要审计人员认为证据的效力不够, 证明力不强, 就应继续补充取证。对审计证据有效性的最终判断, 标志着审计取证工作的结束。审计证据的取得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单个审计命题是否紧密围绕审计目标;是指对某一被审项目是否紧密围绕审计目标;是指对整个被审计对象是否紧密围绕审计目标。

(三) 审计证据的取得

要审计证据充分地支持审计意见和结论, 审计证据本身不仅要有充分的明力, 而且审计人员对证据的评价必须恰当。证据的恰当评价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取证工作方案的恰当性

取证工作方案是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调查、测试和评价了现存的内部控制制度之后进行的。制定取证工作方案的程序和方法如下。 (1) 制定审计目标。为了使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具有相关性, 应根据被审计事项所具有的各种性质, 制定审计的具体目标。这些审计目标包括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等。 (2) 制订分项目取证作业手续。制订取证作业手续, 就是将取证对象, 取证方法等具体措词写成书面形式, 使其指令化。制订时主要应考虑审计证据质量的特征的可靠性要求和相关性要求。 (3) 确定样本规模。确定样本规模, 就是确定取证数量。收集证据的多少, 是保证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主要问题。 (4) 确定实施取证作业手续的时间, 为保证审计证据的时效性, 应在取证方案中明确取证作业的时间。

2.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鉴定

收集证据主要有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实际查询、现场观察、询问等途径, 审计人员所收集的证据, 只有经过审查和判断即鉴定以后的审计证据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判断证据主要包括判断证据来源是否合法, 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被审计事项是否相关, 同时要结合不同种类证据的特点, 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对书面证据的审查判断, 要注意内容是否真实、无误, 形式是否符合要求。还要对证言和被审计单位意见的审查判断, 要注意审查提供人的资格。注意分析提供证言的人和被审计单位的利害关系, 注意同其他审计证据对照分析, 看有无矛盾。

(四) 审计证据的综合

全部取证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就是对审计证据加以综合。这是对已经鉴定过的具有切实证明力的各项证据, 按照一定审计目的的要求, 进一步分析、筛选、归纳, 找出证据与证据间的内在联系, 使之形成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完整的证据体系。

二、审计证据和审计目标的相关性分析

(一) 审计证据相关性的内涵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数据必须和审计目标保持相关一致。这里的审计目标通常是具体的审计目标。收集的证据如果和审计目标不相关, 即使证据再可靠、再充分、再及时, 也不具有证明力。这里的审计目标通常是具体的审计目标。某项审计证据可能和某个具体的审计目标有关, 却和另外一个审计目标不具有相关性。例如, 审计目标是要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是否存在, 那么审计人员通过观察存货盘点取得的证据是和存货的存在性相关的, 但是却不能证明存货的所有权情况。可以说, 相关性是判断证据的证明力的首要因素。收集的证据如果和审计目标不相关, 即使证据再可靠、再充分、再及时, 也是无济于事。审计人员取得非相关的审计证据, 不仅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 而且还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发表错误的意见。

(二) 审计证据所涵盖的内容广泛性与相关性

从审计证据的定义可以看出审计证据所涵盖的内容很广且复杂多样, 为使审计证据系统化, 便于人们正确科学地认识研究它, 可以将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类。按其外形特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根据证据的来源可分为亲历证据、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无论何种类型的证据, 他们均须具备审计证据在质和量上的两个基本特征:适当性和充分性。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质的要求, 它包括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方面, 可靠即指所收集的证据必须有较强的可信性, 相关性则指审计证据必须与审计目标相关。所谓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量上做出的要求, 表现在证据的说服力要充分, 证据的数量要充分并且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

审计证据和审计目标保持相关性就使得所取得的证据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应证实的事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并不是所有客观存在的材料都能作为审计证据。一方面, 取得的证明材料要与审计的目的、审计力一案所确定的审计内容相一致, 与审计事项有内在的联系, 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被审计的事项。另一方面, 不同审计内容所取得的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否相互印证。如虚列工资、套取现金私存账外的问题, 对账务列支、工资的提取发放情况要取证, 确认其加大成本开支, 偷漏所得税问题;还要对套取现金后存放、使用等情况取证, 确认其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这两个证据之间在性质上和数字上有一定的相互联系, 两个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再有, 还要注意取得的证据与提供者认定的事实要一致, 证据提供者认定的事实与审计事项的事实要一致。

(三) 审计证据和审计目标保持相关性的外在表现

审计证据和审计目标保持相关性, 是指证据必须同所证明的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在审计查证中, 这种联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在证据组中) 各单件证据与证明事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证明关系。

即, 每件证据都能证明审计事项的一些具体细节。如时间、地点、账务处理等等;

2. 各单件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 不能存在矛盾。

在证据组中, 单件证据不协调的情况至少包括两点。 (1) 证明内容不协调, 如证明转让某项固定资产净收人在其他应付款帐户挂账的事实。证据甲:其他应付款, 年末余额明细表;证据乙, 该项固定资产获得转让收人的复印件;其它证据略。该证据组中, 证据甲反映该单位其他应付款科目下所有未结业务。在内容上与证明目的不一致, 应予调整。 (2) 证明口径不协调, 如两件证据证明同一事实时, 计量单位、测算口径等不一致, 也未作调整、说明等等。

3. 证据组与证明事项之间的联系一经认定, 其结论具有排它性。

也就是说, 一件 (组) 证据, 只能证明一个审计事实、得出一个审计结论。

三、结论与展望

(一) 审计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审计证据完善的基础上

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要通过审计工作达到实现审计目标的目的, 而要实现审计目标。则必须收集和评价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否则, 审计报告就不可信赖。审计人员只有在获得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后, 才能据以发表审计意见。所以, 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 审计证据的获取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

收集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也是考核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审计证据的取证过程也就是审计目标实践必经过程, 审计证据获取是审计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审计目标必须能够得到有效审计证据, 有效审计证据必须先确定目标规范, 然后着手证据的收集整理, 并充分考虑风险与责任因素, 最后得出审计结论报告。只有重视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的相关性, 再辅以正确的审计方法和必要的审计程序, 审计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 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才能完善审计目标

控制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审计目标, 审计人员就必须依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内容或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在审计中, 对审计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审计证据的质量。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是形成准确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保证.审计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取证工作是否成功, 充分、合法、有效的审计证据是做出审计结论的保证, 是形成审计意见或建议的支柱。本文构建了以科学的审计取证决策程序、按项目性质选择审计证据控制重点、建立规范的审计证据评价程序以及防范取证风险的模式为内容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全.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J].审计月刊, 2006, (17) .

[2]陈志坚, 陶萍.审计证据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7, (6) .

[3]吕新民.解读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证据[J].中国审计, 2008, (2) .

[4]艾雪, 戴蓬军.审计证据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9, (5) .

[5]张微.试论审计证据的获取[J].科技资讯, 2009, (25) .

[6]谢萌, 李小梅.关于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研究[J].企业导报, 2010, (2) .

[7]郑玉梅.浅谈证据在审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J].邢台学院学报.2010 (3) .

审计目标练习题 篇3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完成句子

1. It is p——to want in line.

2. I like traveling, so I want to be a tour g——

3. Mr King will get a——when someone disturbs his sleep

4. So much c——makes everyone doesn't like to talk with her'.

5. ——Will you send a card to the teacher for the Teachers' Day?

——No, sending a card is not s——enougb!

6. Do you thmk there will be r——in people's homes in the future?

7. I don't know what to do.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a——?

8. She has been skating s

she was five years old.

审计目标练习题 篇4

1.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模型是()

A.哈罗德模型

B.新古典模型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

D.新剑桥模型

【正确答案】D

2.根据哈罗德模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将()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3.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实现均衡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增长

【正确答案】A

4.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5.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D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正确答案】C

7.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正确答案】B

8.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付

【正确答案】A

9.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正确答案】A

10.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提高贴现率

审计目标练习题 篇5

1、审计人员判断以下应列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A.材料买价(不含增值税)

B.运杂费

C.储存保管费

D.入库前加工整理费

E.所付的关税

2、对生产成本变动合理性进行分析的主要指标及措施有:

A.分析各年度和本年各月份产品成本总额变动

B.分析生产成本构成项目变动

C.分析速动比率

D.分析比较各月材料和产品成本差异率

E.分析流动比率

3、对生产成本变动合理性进行分析的主要指标及措施有:

A.分析各年度和本年各月份产品成本总额变动

B.分析生产成本构成项目变动

C.分析速动比率

D.分析比较各月材料和产品成本差异率

E.分析流动比率

4、生产业务审计目标包括:

A.证实生产业务合法性

B.证实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C.证实成本形成的合规性

D.证实成本计算正确性

E.证实成本归属期准确性

5、下列选项中,生产与存货循环信息传递程序的控制措施包括:

A.业务活动授权

B.成本会计控制

C.永续盘存制

D.关键职务分离

E.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存货

6、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时,认为被审计单位以下部门应相互独立的有:

A.存储部门与材料使用部门

B.生产计划制订与接受订单

C.保管与会计记录

D.成本计算与复核

E.保管与盘点检查

7、审计人员在抽查公司的存货盘点记录时,应重点关注的事项有:

A.存货盘点的范围

B.存货盘点结果与账面金额是否一致

C.盘点工作是否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D.存货出库单有无销售部门主管批准的签字

E.存货盘点的组织方式

8、生产与存货循环过程主要经历了:

A.根据订单或销售预测制订生产计划

B.由仓库部门审批存货报废

C.根据生产通知单安排生产

D.财会部门进行成本核算

E.产品销售出库进行永续盘存记录

9、审计人员在对该公司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编制存货余额明细表并与总账核对相符

B.抽取部分存货出、入库业务,追踪检查其业务处理过程

C.审查产品生产和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D.检查生产与存货管理各环节不相容职责的分离情况

E.对存货进行监盘

10、监督盘点存货过程中,审计人员采取的措施包括:

A.参与盘点计划制订

B.抽查盘点记录

C.现场监督

D.验证明细账

E.查验存货质量

1、【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入库前的各项费用构成存货的成本。

2、【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CE与生产成本不直接相关。

3、【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CE与生产成本不直接相关。

4、【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参考教材P277。

5、【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D属于职责分工,选项E属于实物控制。

6、【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选项D属于会计部门内部分工。

7、【正确答案】:ABE

【答案解析】:选项CD不属于审计人员抽查存货盘点记录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8、【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选项B仓库不能负责报废问题,仓库负责盘点存货盈亏。

9、【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选项AE属于实质性测试程序。

10、【正确答案】:ABCE

审计练习题[最终版] 篇6

B.将累计折旧明细账分录与以前的累计折旧明细账分录相比较,以寻找已提足折旧的设备

C.审查在参观工厂中观察到的设备项目,并追查它们至设备主文件

D.审阅总账中异常的设备增加项目以及修理和维护费用借方金额的变化

3.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下列程序中,可能对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无效的是()。

A.从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或入库单追查至应付账款明细账

B.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关购货发票等凭证

C.从财务部门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并与应付账款进行核对

D.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如银行划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

4.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足的迹象是()。

A.经常发生大额的固定资产清理损失 B.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较大 C.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庞大 D.固定资产保险额大于其账面价值

5.在对L公司在建工程进行审计时,A注册会计师注意到下列四项在建工程未结转到固定资产中,其中处理正确的是()。

A.甲在建工程已经试运行,且已经能够生产合格产品,但产量尚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B.乙在建工程已经试运行,产量已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但生产的产品中仅有少量合格产品

C.丙在建工程不需试运行,其实体建造和安装工程全部完成,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验收手续

D.丁在建工程不需试运行,其实体建造和安装工程全部完成,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资产负债表日后尚发生少量的购建支出

6.A公司从银行专门借入一笔款项,于2008年2月1日采用出包方式开工兴建一栋办公楼,2009年10月5日,工程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完工,10月31日工程验收合格,11月10日办理工程竣工决算,11月20日完成全部资产移交手续,12月1日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则注册会计师审计时认为该公司专门借款利息停止资本化的时点应当为2009年()。A.10月5日 B.10月31日 C.11月10日 D.12月1日

7.被审计单位因付款后退货及预付货款等原因,导致应付账款借方余额过大时,注册会计师应()。A.提请被审计单位编制重分类的分录,并将其借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资产

B.提请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说明 C.提请被审计单位将其借方余额冲抵应付账款,并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说明

D.在工作底稿中编制建议调整的重分类调整分录,以便将其借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为资产

8.应付账款函证对象的选择标准是()。A.较大金额的债权人 B.金额为零且不是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 C.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不小但不是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

D.金额较小且不是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

9.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下列举例中,不属于这种情形的是()。

A.结合存货监盘,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存在有原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B.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关注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C.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D.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采购人员,查阅资本预算、工作通知单和基建合同来进行

10.下列不属于审计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的是(). A.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B.结合应付账款明细账,检查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这两个项目同时挂账的情况

C.检查预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

D.检查对预付账款的授权与批准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二、多项选择题

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A.请购商品和劳务 B.对外订购 C.验收商品 D.储存商品 E.付款、记账

2.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程序,主要包括()。

A.对本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

B.对本期末应付账款构成、账龄与上期期末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

C.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

D.计算应付账款对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E.比较当年及以前应付账款支付期的变动情况

3.下列各类凭证中,属于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到的主要凭证的有()。A.请购单 B.订购单 C.验收单 D.付款凭单 E.销售发票

4.注册会计师在验证资产负债表日应付账款是否真实存在,通常实施的审计程序有()。A.将应付账款清单加总

B.从应付账款清单追查卖方发票和卖方对账单 C.函证应付账款,重点是大额、异常项目 D.对未列入本期的负债进行测试

E.从应付账款的原始凭证追查至其账簿记录

5.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应包括()。A.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B.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是否完整 C.确定固定资产预算是否合理

D.确定固定资产计价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E.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6.注册会计师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下列固定资产,认为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有()。A.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B.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C.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D.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E.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7.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A.确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是否恰当 B.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 C.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分类是否正确

D.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E.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8.下列审计程序中,属于审计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的有()。

A.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B.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增加数 C.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减少数

D.结合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抵押、担保情况

E.确定在建工程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9.下列审计程序中,属于审计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的有()。

A.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B.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是否有正当理由,是否经过有关技术部门鉴定,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和转销是否经授权批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C.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账,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建议做适当调整

D.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E.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授权和批准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10.下列审计程序中,属于对累计折旧实施的分析程序的有()。

A.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

B.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折旧计提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C.结合固定资产进行审计

D.计算本期累计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评估固定资产的老化率,并估计因闲置、报废等原因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结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其是否合理

E.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是测试折旧正确与否的一个有效办法

三、综合题

1.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产品采购以B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B公司目前主要采用手工会计系统。C和D注册会计师负责于2009年10月25日至11月10日对B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测试与评价。(1)对需要购买的已经列入存货清单的项目由仓库负责填写请购单,对未列入存货清单的由相关需求部门填写请购单。请购单未设置编号,但每张请购单须由对该类采购支出负责预算的主管人员签字批准。(2)采购部收到经批准的请购单后,由其职员E进行询价并确定供应商,再由其职员F负责编制和发出预先连续编号的订购单。订购单一式四联,经被授权的采购人员签字后,分别送交供应商、负责验收的部门、提交请购单的部门和负责采购业务结算的应付凭单部门。

(3)验收部门根据订购单上的要求对所采购的材料进行验收,完成验收后,将原材料交由仓库人员存入库房,并编制预先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交仓库人员签字确认。验收单一式三联,其中两联分送应付凭单部门和仓库部门,一联留存验收部门。

(4)应付凭单部门核对供应商发票、验收单和订购单,并编制预先连续编号的付款凭单。会计部门收到附有供应商发票的付款凭单后即应及时编制有关的记账凭证,并登记原材料和应付账款账簿。

要求:针对资料中第(1)至第(4)项,判断B公司的内部控制程序在设计上是否存在缺陷。请分别予以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存在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房屋的原值:75 000×50%=37 500(万元)

房屋每年计提的折旧:37 500÷30=1 250(万元)2009年减少的部分房屋不应该计提的折旧: 8 000÷30÷12×6=133(万元)房屋在2009年计提折旧总金额: 1 250-133=1 117(万元)机器设备每年计提的折旧: 37 500÷10=3 750(万元)

2009年增加的机器设备应该计提的折旧: 20 000÷10÷12×3=500(万元)机器设备在2009年计提折旧总金额: 3 750+500=4 250(万元)企业2009年的折旧费用总额: 1 117+4 250=5 367(万元)故本题答案为B。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从账簿查至实物可以发现“名存实亡”的情况。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应从非财务部门获取。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折旧计提不足的实质是所计提的折旧额比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小,其结果将导致在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原值-累计折旧)不为零时,固定资产已报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这一差额将计入固定资产清理,应选择A;选项B恰好相反,该选项有折旧计提过高的迹象。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项ACD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以应结转;该工程项目仅能生产少量合格产品,说明未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以选项B不能结转为固定资产。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此题2009年10月5日工程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7.【正确答案】 D 8.【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参考教材P190(3)中的相关介绍。9.【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选项A,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结合存货监盘,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有原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详见教材P190中的相关介绍。10.【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D属于控制测试。参考教材P196中的相关介绍。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参考教材P184~185中的相关介绍。2.【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参考教材P190中的相关介绍。3.【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销售发票属于销售与收款循环中涉及到的主要凭证。详见教材P185~186中的相关介绍。4.【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选项A不能证明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选项D E是测试应付账款的完整性。5.【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选项C,预算是管理层的责任,且与审计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无直接关系,故不正确。参考教材P191中的相关介绍。6.【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一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核算,不再计提折旧。7.【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固定资产清理是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报表项目,因此其相关的审计目标应该是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但是分类是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故选项C是不正确的。参考教材P197中的相关介绍。8.【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参考教材P198中的相关介绍。9.【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选项E属于控制测试。参考教材P199中的相关介绍。10.【正确答案】 BDE 【答案解析】 参考教材P195中的相关介绍。

三、名词解释。(1).【正确答案】 付款凭单是采购方企业根据订货单、验收单、卖方发票等编制的,用以载明已收到商品、资产或接受劳务的厂商、应付账款金额和付款日期的凭证。付款凭单是企业内部记录和支付负债的授权证明文件。付款凭单应预先编号,并须后附订购单、验收单和供应商发票等支持性凭证。【提示】参考教材P186中的相关介绍。(2).【正确答案】 订购单是由采购部门填写,向另一企业购买订购单上所指定商品、劳务或其他资产的书面凭证。

【提示】参考教材P185中的相关介绍。

四、简答题 1.【正确答案】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提示】参考教材P189最后一段中的相关介绍。2.【正确答案】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包括:(1)检查企业有关岗位责任制度等文件,了解购货和付款循环的业务分工,评价分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起到自动复核的作用,并通过实地观察判断这些分工是否得到了执行。

(2)检查采购部门是否有专人审批购货价格,检查订货单上的采购单价是否都经过事先授权批准。(3)检查采购制度中是否规定大额采购应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供货商,并且检查这一制度是否得到了执行。(4)检查订货单和验收单是否都已经预先编号,检查作废的单据是否有注销的痕迹并保存良好。(5)从存货增加的明细账上抽取一定的业务,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以及后附的请购单、订货单、验收单和卖方发票等原始凭证,将这些凭证一一核对,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上的授权批准标识和内部审核标识需要特别注意。

(6)检查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判断企业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7)检查存货和应付账款的明细账,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

(8)检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明细账的日期,判断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否及时。

(9)获取某月末卖方对账单,检查是否进行了核对,注意对不相符的内容的处理程序。

(10)检查对编制的会计报表有无独立审核程序,并对应披露事项的核对检查。

(11)检查企业有无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否定期进行了审计和报告。

【提示】参考教材P189中的相关介绍。

五、综合题 1.【正确答案】 第(1)项没有缺陷。

理由:仓库负责对列入清单的货物填写请购单,同时如果没有列入存货清单,则可以由其他部门根据需要填写。但是每张请购单要由经过该类支出负责预算的主管人员签字批准。

第(2)项有缺陷:由采购部的职员E进行询价并确定供应商。

理由:询价与确定供应商是不相容的岗位。建议: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应该由不同岗位的人员来实施。

第(3)项没有缺陷。

理由:对于验收单应当是一式多联,而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三联是正确的。

第(4)项有缺陷:会计部门根据只附有供应商发票的付款凭单进行账务处理。

理由:如果会计部门仅根据付款凭单和供应商发票记录存货和应付账款,而不需同时核对验收单和订购单,会计部门将无法核查材料采购的真实性。从而可能记录错误的存货数量和金额。

国家审计目标与价值理性 篇7

由于受到近现代强烈的工具理性思潮的影响, 现行国家审计目标理论存在着极强的工具理性意识, 而将价值理性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现象将严重影响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本文认为, 为了使国家审计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并在长期内获得良好的发展, 国家审计目标应注重价值理性, 以使得国家审计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以促进政府更好地完成社会受托责任。

一、国家审计目标理论与实务

一般认为, 国家审计目标,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 国家审计实践欲达到的理想境地与预期效果, 它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不同的层次。

对国家审计总目标而言, 根据宋夏云 (2007) 对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国家的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总目标的描述, 2003~2005年间, 国外的国家审计机构通常将国家审计总体目标集中于受托经济责任, 如英国国家审计署即认为其审计目标在于向议会报告有关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1]。在这一总目标统御下, 各国的具体审计目标也深深地打上了经济的烙印, 这一点在表1所列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观点中有明显的反映。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通法系国家里, 一般会强调“公允”, 而大陆法系国家则不会。

根据宋夏云 (2007) 的调查研究, 国内学者针对总体目标主要有三种观点, 即受托责任观、受托经济责任观和权力制衡观, 而尤以前两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就具体目标而言, 国内19位审计专家, 只有6位认为国家审计具体目标应包括“公平”或“公允”, 只有5位认为应包括“环保”或“环境生态”, 总体而言, 认为应包括“公平”、“公允”、“环保”或“环境生态”的专家一共只有8位[1]。由此可见, 在我国审计目标体系中, 经济因素所占的统治地位。近年来,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国内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对审计目标的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傅明、邹晶 (2009) 认为, 面对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需求, 国家审计目标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发展, 将安全性纳入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2]。刘家义 (2010) 认为, 国家审计的目标维护经济安全也是人民的根本利益[3]。王会金、王素梅 (2010) 认为,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按照法定职责将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将推进民主法治、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标[4]。

事实上, 受托责任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它包括了受托经济责任, 但绝不仅仅是受托经济责任。现行文献中将二者混为一谈, 其实是典型的工具理性意识表现。

从国家审计自身的发展来看, 由于普通法系国家在经济目标之外, 还强调“公允”, 因此其国家审计业务能不断地推陈出新, 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譬如绩效审计的发展。以英国为例, 英国审计委员会 (Audit Commission) 所定义的绩效审计范围即已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3E”, 发展到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的“4E”演变。而近年来英国又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一道提出了包含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和公平的“5E”概念。这一现象说明, 如果能破除对工具理性的过于强调, 将能有效地促进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因此, 国家审计目标中的价值理性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然, 在国家审计目标理论与实务领域存在的强烈工具理性意识, 本身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工具理性崇拜在国家审计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国家审计目标中的价值理性, 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基本认识。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首先明确将理性区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根据韦伯的描述, 工具理性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 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而价值理性则指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 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因此, 工具理性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对各种可能行动及其将产生的后果进行理性选择, 并采取对实现目标最有效 (成本最小、收益最大) 的行动;而价值理性则指人们对特定行为的选择并不以某一特定目的为依归, 而是赋予特定行为以“固有价值”, 即“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内涵的价值判断。

就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而言, 纵观世界历史, 可以这样讲, 正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共同作用, 推动了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例如, 正是对过强的价值理性的突破, 确立了工具理性的地位, 才使得现代性成为可能,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工具理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将其绝对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平衡总体, 而不能有所偏废。任何极端化的行为, 都将导致种种弊端。例如, 欧洲中世纪对价值理性的绝对化, 就阻碍了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而西方现代性则导致工具理性过分膨胀从而形成工具理性崇拜, 则使得价值理性相对黯淡, 因而打破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平衡, 进而使得人对象化、客体化, 使得人失去了主体地位, 不再是目的而沦落为手段, 从而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与自身关系恶化等一系列恶果。

从上述论述可知, 作为理性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均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否则将会在无意识中造成深远的影响, 其所形成的不良后果将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予以弥补。从当代社会现实来看, 为了矫正工具理性崇拜的影响, 价值理性无疑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三、在国家审计目标中强化价值理性

从国内外现状来看, 国家审计目标理论与实务领域存在相当强的工具理性意识, 而价值理性却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由此导致了对国家审计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中经济因素的强调, 从而将公共受托责任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混为一谈, 因而无意识中给国家审计发展设置了障碍, 而对“公允”等价值判断给予了一定重视的英国、加拿大等国, 其国家审计发展相对较为先进。

就国家审计而言, 作为“免疫系统”, 如果其目标定位过于偏重工具理性, 至少将导致如下不良后果: (1) 审计观念与理论的发展动力不足, 难以脱离预测和控制外部对象的基本旨趣, 也难以脱离追求最佳方案、最佳手段和最佳效率的有效性思维; (2) 过于关注经济, 从而客观上丧失其本应具有的批判性, 进而难以真正实现“免疫系统”功能; (3) 审计形式与手段创新不足, 易于局限在技术———经济体系之内, 客观上将国家和人民的需求简单等同于物质需求, 难以适应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4) 长期来看, 不利于国家审计体系建设, 既不利于培育审计环境, 也不利于培养审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 从而阻碍审计机关与审计业务的长期良性发展。

从韦伯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论述以及二者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来看, 正是两种不同理性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由于当代对工具理性的崇拜, 导致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 要解决这一危机就必须对价值理性投注足够的关注。在国家审计目标中也是如此———要矫正工具理性崇拜的影响, 就应给予价值理性更多的重视。

(一) 在观念上强化价值理性

可以这样讲, 在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缺乏价值理性,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观念中还没有对工具理性崇拜有足够的认识, 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价值理性的漠视。因此, 要在国家审计目标中强化价值理性, 就必须首先在思想意识中强化价值理性, 使价值理性在观念中扎根立足。

在观念上强化价值理性, 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唯有如此, 才能在观念中破除工具理性崇拜, 使得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能和谐相处。

(二) 在现阶段的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贯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在国家审计目标中强化价值理性, 要求在现阶段的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贯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是党和政府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规划。政治本身体现的是一种价值选择, 党和政府的战略规划体现的正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应倡导与坚持的主流价值判断, 这一价值判断既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现阶段面对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因此, 在现阶段的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 必须贯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三) 落实国家审计目标体系, 积极灵活地开展国家审计工作

在国家审计目标中强化价值理性, 要求将审计目标中贯彻的价值判断落到实处, 切实加强有关审计工作, 而不能自囿于国外审计实务, 应积极灵活地开展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原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受到一定冲击, 而新的核心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在此期间因为贫富差距扩大, 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 部分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趋于激化, 因此在我国的国家审计目标中应强化“公平”、“环保”与“和谐”等因素, 并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安排中切实加强相关审计项目的投入。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国家审计目标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协调统一, 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贡献国家审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的理论分析及调查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7 (, 6) .

[2]傅明, 邹晶.国家审计目标的新发展——安全性目标[J].审计月刊, 2009 (, 9) .

[3]刘家义.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J].审计研究, 2010 (, 1) .

[4]王会金, 王素梅.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建设: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 3) .

[5]戚振东, 吴清华.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J].会计研究, 2008 (, 2) .

[6]周亚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8 (, 2) .

[7]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审计委员会设立目标演变及其启示 篇8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目标;演变;启示

审计委员会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39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迈克森·罗宾斯(Mckesson & Robbins)公司的调查报告中,由SEC建议成立。此后的60多年,各国相继效仿成立审计委员会;各国学者也开始了审计委员会的制度建设研究。回顾审计委员会的起源与建立初衷,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审计委员会被赋予的职责与使命是否发生了转变?时值今日,国内外上市公司纷纷建立审计委员会,他们建立的目的以及审计委员会发挥的效果如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界对审计委员会成立的目的研究,结合审计委员会发展历史,希望能为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给予一些思考与启示。

一、审计委员会的起源

迈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注册登记和公开上市的公司,该公司及其相关公司的十余年的财务报表一直是由当时享有较高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普莱斯华特豪斯公司(以下简称普莱)进行审计,并且一直发表了“正确适当”的意见。1939年,美国Mckesson&Robbins(迈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宣布倒闭,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进入调查,发现公司1937年度的财务报表接近9 000 万美元的总资产中,虚列了1 000 万美元。公司虚列的900万的应收账款中,审计师在审查时并未进行询证,也没有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而是听信了管理人员的陈述。事件公布于众后,震惊审计界:审计人员未尽专业职责、核查程序不足导致财务舞弊,致使许多投资人利益受损。于是,社会公众对外部审计师的非超然独立性产生了质疑。1940 年,SEC 发表文告,建议由非执行董事提名外部审计者,股东对非执行董事的提名进行表决,由此审计委员会的雏形开始形成。

1965年大西洋承兑公司(AACL)倒闭事件使得加拿大第一次关注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美国早前SEC针对迈克森·罗宾斯公司发表的调查报告相比,加拿大的调查评价了大西洋承兑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和财务工作状况,建议财务报表在提交董事会审批前由审计委员会进行复核。美国到1968年,纽约州在审理Scott & Barchris 建筑公司案中,提出董事会应对错误和不真实的财务信息负责,并处罚了4个非执行董事,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对财务报告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从审计委员会的早期发展来看,审计委员会最初成立的缘由是为了建立一个组织来确保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监督。为确保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应由非执行董事构成。

二、审计委员会的设立

美国最早开始对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探索。但是在审计委员会概念被提出后近30年的时间,人们仅仅有了建立一个负有监督职责的审计委员会的意识,并未针对如何建立、怎么设置等问题采取可操作性的意见和措施。真正迫使美国开始审计委员会成立历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70年美国“水门事件”暴露出上市公司从事非法政治捐献和海外贿赂等不法行为,在人们的监管意识再次被唤起时,审计委员会的角色与责任得到广泛的讨论。1972年SEC发布《ASRNo.123建立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正式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

1974年SEC发布第165号会计系列公告(ASR),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另外,一直极力主张建立审计委员会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表了一篇题为“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的说明”,对审计委员会的状况进行了说明。

1976 年,SEC 建议公众公司应该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永久性审计委员会。1977 年,SEC在发布的一个官方公告中, 建议公众公司应披露更换外部审计师的原因以及确认审计委员会是否通过了更换的决定。同年NYSE 也制定政策,要求凡是在NYSE 上市的公司,必须在不迟于1978 年6 月30 日前建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从历史过程看,最初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与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此同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等目的也经常被提及。在美国SEC、AICPA与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机构的强制要求下,1978年之后的几年内,大公司普遍都建立起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值得注意的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份调查表明,1975年80%的答复者设有审计委员会,1979年设有审计委员会的上升为96%,按照政策公告中独立性要求,90%的审计委员会全部由非管理人员的董事会成员组成。

三、审计委员会在世界各国的进一步发展

(一)美国

1987年,美国出现大量因欺诈性财务报告诉讼注册会计师的案件。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就审计委员会问题发表了一份公开报告(Treadway Commission Report),第一次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指南。

除了提出有关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意见外,Treadway Commission还向SEC提出了一个建议,即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须建立由完全独立的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并且应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包含一封由审计委员会主席签署的说明审计委员会本年内职责和活动的信函。对此建议,社会各界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因为它所提出的操作指南较为具体,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许多上市公司也参照它制订了衡量审计委员会业绩的标准。但是,SEC并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由于SEC并未做出强制性的规定,因此,只有少数上市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有关审计委员会的内容。

第一阶段:美国会计总署的报告与相关法律出台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公司贪污舞弊经营、道德沦丧和经营失败等问题的大量涌现,许多机构和组织开始关注审计委员会问题,立法部门对此也做出了积极反应,以法律武器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1991年,美国会计总署(GAO)发表了一份题为“审计委员会:为强化银行监督要求立法”的报告。这份报告在对美国几家最大银行的审计委员会进行业绩评价的基础上,试图为审计委员会寻求立法支持,并在这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后,相关立法工作陆续展开:

1.1991年颁布《联邦存款保险改革法案》(以下简称FDICIA)。在GAO为审计委员会寻求立法支持的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存款保险改革法案》。该法案除要求每一家金融机构都设置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外,还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如: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指资产总额在3亿美元以上),其审计委员会中必须包含2名有财务会计、审计或银行工作经验,同时能够与他们的法律顾问进行协调的人员,而且该机构的大客户绝不能加入审计委员会。此外,FDICIA还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例如,审计委员会应与该公司的管理当局、内部审计师以及独立审计师一起,检查最新发布的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有效性的报告以及法案要求的其他报告,同时复核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

2.1991年颁布《新联邦判决指南》(New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该指南对公司的违法活动给予了十分严厉的惩处,而对于建立了有效的内部监控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公司,对公司违法活动的处罚则会大大减轻。《新联邦判决指南》的这些规定对促使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审计委员会在公司管理和内部监督中的重要性起到重要作用。

3.美国法律协会(以下简称ALI)的提案。1992年3月,美国法律协会(ALI)发布了一份名为“公司治理的原则——分析与建议”的“最后提案”,对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也包括对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探讨。不过,提案中对于审计委员会职责的论述,在原则上与GAO的看法基本相同,只是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规定存在差异。

第二阶段:COSO的报告

1992年,赞助组织委员会(COSO)的Treadway Commission发表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论述了内部控制对提高财务报告可信度的作用。这有助于人们理解内部控制,同时也为评价和改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此外,审计委员会在监督内部控制方面的关键地位和积极功能,在COSO的这份报告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论述。1999年2月,在SEC全力支持下成立的蓝带委员会(BRC)发布了《对改进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报告与建议》,旨在使审计委员会成为投资者利益和公司诚信的最后监督者,并要求上市公司将其以正式的形式写入公司章程中。该报告提出的十项建议被SEC全部采纳,它确立了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基本规范,成为美国审计委员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报告。

第三阶段: 实务界的反应与公共监督委员会的报告

作为美国民间颇有影响力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曾于1967年建议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设立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但此后该协会对审计委员会这一被热烈讨论的问题却保持了沉默。直到1993年3月AICPA下设的公共监督委员会(简称POB)才发表了一份题为《公共的利益摆在会计职业界面前的问题》的报告,提出了一些关于自律及其他问题的建议,同时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与COSO的报告相比,POB的报告做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审计委员会要履行的职责;2.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职责①。另外,POB的报告还规定,审计委员会应确信付给独立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可以使公司获得完整全面的审计服务。

美国实务界对审计委员会的反应,根据美国的一家机构1998年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针对《财富》杂志500强中的340家公司进行,其中收到有效答卷67份):(1)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的审计费用进行复核的占有效答卷的92%,不进行复核的为8%;(2)审计委员会能从管理当局那里获得有关年度财务报告重大差异解释的占97%,不能获得的占1%,对此问题没有做出回答的为2%;(3)审计委员会与审计人员共同讨论或有事项法律诉讼等重大问题对公司报表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占92%,不讨论的为8%;从调查结果看,美国实务界对此反应是积极的。

到20世纪70年代,审计委员会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审计委员会制度也从它的起源地美国,传到了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相比其它国家和地区来说,审计委员会在美国的发展情况是最好的。但是,审计委员会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也为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提供了一些启示。

(二)加拿大

1965年的大西洋承兑公司倒闭事件促使加拿大政府关注审计委员会。1975年修订的加拿大商业公司法(THE CANADA BUSSINESS CORPORATIONACT)要求所有的股份公司都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在提交董事会审批之前对财务报表进行核实。它还要求经营信贷业务的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1978年的ADAMS报告也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提出了建议。它指出应对审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责进行深入研究。此报告促使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1981年发布公告,提出审计委员会的唯一职责是在提交董事会审批之前对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

1990年10月,加拿大证券管理局(CSA)发布了一份公告,表明了他们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和作用的看法:审计委员会应是由一些具有独立性审计人员组成的,负有财务报表真实披露责任,对外部审计聘任、收费及业务约定书的条款享有决策权的监督机构。此外,还有更加详细的规定,例如:审计委员会主席应是独立的董事;审计委员会的组成一般不少于3人;所有的非审计事项均需接受审查,以便考虑对独立审计师的独立性的潜在影响;如果独立会计师发生变化,应对所有与此变化相关的事项进行检查。审计委员会应及时检查所有需要报告的事项、争议和未决事项,而不论审计师是否发生变化等等。以上一些建议在于1992年6月1日生效的银行法、信贷公司法和保险公司法中又给予了法律上的保护。

(三)英国

70年代以前,英国实行的主要是监事会制度,审计委员会并不多见。1977年,公司法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就审计和控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此后审计委员会问题没有任何进展。至1992年,英国公司治理财务方面委员会(CFACG)提出著名的Cadbury报告,该报告讨论了财务报告问题,并对良好的实务提出了建议。与美、加对审计委员会的规矩相比,Cadbury报告强调审计委员会负有检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责;强制规定审计委员会应设在董事会下等等。

(四)欧盟

为完善欧洲各公司法现行的法律框架,2001年9月欧盟委员会组建了公司法专家高级水平组。2002年11月,公司法专家高级水平组发表了题为《欧洲公司法现行法律框架》(A Modern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Company Law In Europe)的最终报告,该报告为审计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提供了规范。不同的是,该报告明确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监督内部审计程序和公司的风险管理系统;考虑关于风险管理系统调查结论哪些应该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监督外部审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等等。值得强调的是,欧盟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内容中已经加入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

除上述国家地区外,审计委员会在其他各国也相继有所发展,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大都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审计委员会职责相似,例如澳大利亚证交所(ASX)于2003年3月发布的《良好公司治理准则和最佳实务建议》(Principles of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进行的规定,只是内容规定更加细致了。在南非,虽然法律没有要求,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一般由董事会全体成员决定。在中东地区,只有在以色列审计委员会较为普遍,有法律要求。在亚太地区,日本公司没有审计委员会,与早期的英国一样,采用的是监事会制度。在新加坡,1989年上市公司都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在马来西亚,只有大银行和保险公司按照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

从审计委员会在各国的发展过程来看,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初衷已几经演变,成立的目的由最初对审计监督,逐渐扩大到对企业公司治理监督、内部控制监督,再到风险管理系统监督。1992年,美国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公司治理纳入到内部控制的范畴;截止到2004年9月,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又将内部控制拓展,纳入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从监管机构角度,审计委员会被赋予的责任越来越大,设立的目的越来越深远。

四、启示

本文通过对审计委员会的历史发展述评,以及对有关审计委员会成立的动机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对我们具有以下启示。

首先,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报表质量、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但是审计委员会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财务舞弊行为仍旧是上市公司频频出现的重点监管问题。因此,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学界都应对审计委员会职能难以发挥和监管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寻找深层原因。

其次,上市公司作为社会公众企业,包括潜在投资者在内的中小股民都应享有要求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知情权。当前国际上有关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以及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审计师鉴证和公司独立董事的监管。但是,在我国,外部审计师和独立董事难以维持客观公正的独立性,而针对上市公司对股民的“掏空”行为,公众投资者又缺乏话语权和强大的监管保护,这些现状最终促成目前中国股市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股市如赌场的资本市场扭曲状态。新兴的审计委员会该如何设置,以保障其行使职权时遵守成立目的和独立性;审计委员会是否又是另一个形同虚设的“监事会”;这些问题都是审计委员会制度备受关注的焦点。

最后,综观审计委员会在国外的发展经验和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审计委员会在中国的发展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在资本市场监管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方面,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差距。当前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完全照搬国外把审计委员会设置在董事会下面,是否有利于其监管目的的发挥,是否能保证其维护中小股东在内的弱势群体利益,都是值得再进一步研究分析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Eichenseher,J.W. ,Shields ,D.,1985. Corporate Director Liability and Monitoring Preferenc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4,13-31.

[2] Marrian,1988. Audit committees[J].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Scotland.

[3] Bradbury,M.E,1990. The incentives for voluntary audit committee form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9(1),19-36.

[4] Collier, P.A.,1992.Audit Committees in Large UK Companies. London:ICAEW.

Collier, P.A., 1993. Factors Affecting the Voluntary Formation of Audit Committees in Major UK Listed Companies.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23(91A), pp:421-430.

Collier, P.A., 1996. The Rise of the Audit Committee in UK Quoted Companies: A Curious Phenomenon. Accounting, Business and Financial History 6(2), pp:121-140.

Collier, P. and Gregory, A., 1996.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 and the Audit Fee.European Accounting Journal,5(2),177-199.

[5] Cobb,L.G.,1993.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 of selected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J].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6] 杨忠莲,徐政旦.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动机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4(1).

[7] 王维祝,李国健.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实证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3).

[8] 吴水澎,李斌.上市公司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1).

[9] 杨忠莲.审计委员会国际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03(2).

上一篇:感动记叙作文下一篇:歌德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