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共14篇)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1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与数学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化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反过来学习数学知识又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对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在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抽象的数学知识间找准切入点,创设出符合学生基本学情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现象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撷取数学信息,从教材中挖掘生活现象,创设出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赋予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活力与内涵,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电扇叶片、风车、自行车车轮来引入新知的学习与讲授。这样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处于机械地记忆与模仿阶段。利用初中生好动的特点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促进手脑中口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学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三角板,量一量30°角直角三角板的最短边和最长边,推断二者有何关系?通过拼与组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得以充分调动。实践证明这样的操作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使得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展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游戏是人类所喜爱的重要活动之一,将游戏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既符合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活动,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视图的相关内容时,我将一个由多个小正方体所摆成的立体图形置于讲台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真观察,并将本组所看到的视图画下来,然后让各小组将所画的图形集中起来统一交给教师,再由教师随意拿出其中的一张,让全体同学来判断是从哪个角度画的,画得是否正确。这样的数学游戏活动,将观察与操作、动手与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强,真正实现了“苦学”到“乐学”,“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四、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2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言辞之中尽是学习的快乐和惬意, 但在当今社会, 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 有几人能够有古人这般体会? 学生展现的都是对学习的焦躁和厌烦, 更多地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因此, 面对教育现状与迫在眉睫的教育改革, 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在生物科目中运用情景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可谓传统理论灌输教学的升级版, 综合了学生的心理、脑力、思维的研究, 才提出这种新型的情景教育模式。传统教育主要以文字形式传输给学生, 而情景教育模式更多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 或者转化为学生更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 更具生活化与生动性, 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接受生物知识。

二、生物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 将生物进行分门别类, 简化属性研究。

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僵硬地生搬课本内容, 要注意灵活调度, 将生物种类按照不同属性分门别类, 总结其相同性与差异性, 化繁为简, 使学生直观地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生物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对自然界生物物种进行归类与定性, 使学生对繁复驳杂的生物物种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 为学生扫清了不少学习障碍, 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 使生物课程具有故事性、活泼性。

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范畴, 具有理科学科的特性, 知识点繁杂且没有人文联系。 实验研究表明, 人的右脑对人文思维具有很大的敏感性, 虽然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类型的分工, 但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工作, 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所以生物老师不妨将生物知识要点融于故事中, 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 而且学生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 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学,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普及生物研究史。

初中生物教学缺乏对学生普及生物研究史方面的重视, 在教学资源方面, 没有一个系统的生物研究史, 所以教师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 多向学生渗透人类的生物研究历史。 普及生物研究历史, 是开展情景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通过讲解学者对生物领域的不断钻研及积极探索的经历, 向学生展示一幅生物研究史的漫长画卷, 实现教育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学生从一个个研究故事中体会到生物研究的乐趣, 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 开展生物实践活动。

生物学课由于本身的物质属性, 因此有很多实验实践机会, 但是在以往学校教学中, 过多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学生生物实践活动, 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 所以如今学校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活动, 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两种手段, 双管齐下,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研究实践活动可以从微观到宏观, 从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到长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观察对象可以从鱼类、鸟类、两栖类升级到哺乳类动物, 总之, 生物学涉及方方面面, 老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使学生向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

三、情景教学的作用

情景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应试型人才, 知识认知只停留于知识表面, 但是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开展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综合性的素质型人才, 不管从动手能力方面, 还是从创新意识方面, 都比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更胜一筹。

四、结语

情景教学展现的优势不言而喻, 所以学校进行教育方式改革的时候, 要多鼓励老师授课时运用情景教学开展教学活动, 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实现享受型学习, 改变学生学习现状, 使学生珍惜学习机会, 增强对学习的认同感。 成功转变学生的学习心理, 是教学机制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为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乃芝.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成才之路, 2013 (32) .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情景创设;游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录音、投影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活化教材,巧引善导,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强化技能。在课堂上让他们自觉地参与pair work,group work,act out the dialogue等活动中去,在创设的情景中,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地表现“自己”。学生们充分运用掌握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知识不断得到扩充、积累和巩固。

一、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或图片来还原课文情景

通过挂图、简笔画、照片、课文插图等手段,呈现课文情景,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在高二英语课本的一个单元,介绍了富兰克林制作了一个风筝来证明金属的导电性,我们就可以用四幅图片来把文章较为复杂的那两段很清楚地表现出来。又如在第三册Unit 11 Famous People (Read and Write:task1)时,可让学生先欣赏Van Gogh的图片,并通过对他的画讨论,引出他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另外,简笔画是一种特殊和鲜明的直观符号,是实现语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起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简笔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能明显改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状况,清楚提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接受语言知识的兴趣,并能帮助教师生动活泼地组织语言交际活动。

二、利用实物来再现模拟情景

实物最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实人实景则使他们更感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利用实物、实人、实景等进行教学有助于清楚地把所要教的单词、短语或句子及其概念建立最直接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练习学生“用英语思维”,避免不必要的翻译。如教师在教stomachache, toothache, headache和Whats your trouble? Whats wrong with you?等句型时,教师用手势做出捧腹、托腮和按额三个不同姿势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学生上来问:Whats your trouble?教师回答:I have got a stomachache(toothache).就在这种既逼真、又生动有趣的气氛中,使学生把握了生词和句型。高中英语教材中能利用实物、实人、实景的课文有很多,从高一的中西方table manners到高三的facil gesture 不乏有很多例子。

三、发挥多媒体创设情景的优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多媒体优于传统教学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能弥补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缺点,有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在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阶段,新课导入(Presentation)阶段,操练(Practice)阶段和课堂小结表演(Act)阶段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让课堂更有生动,更有趣味。相反,不恰当的课件却会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因为多媒体课件虽然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使用不当往往就会成为课件的奴隶,起到相反的作用。过分强调多媒体手段的多元化,就会对计算机有一种依赖心理,课堂上一味的依赖计算机,教师的基本功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有的教师一堂课从头到尾一直都使用对媒体,一个课件用到四五十张幻灯片甚至更多,学生会觉得视觉疲劳,有应接不暇的感受,教师也没有时间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缺乏师生间的交流。这样的课件会使学生对多媒体失去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逐渐失去耐心,还不如不用。

四、利用肢体语言来生动情景

英语课堂上使用的姿势语和神态语的很多表达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教师五指并拢,手心向上,伸出手臂,示意某个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用手指自己的嘴表示say或speak;将手作环形状置于耳背表示让学生listen(听);手臂的上下挥动表示语句的升降调;还有人们常说的“点头yes,摇头no”,等等。表达内在感情时,除了面部表情的变化,姿势语的使用也非常重要,如表示赞美时伸拇指,表示兴奋时手舞足蹈,表示高兴时拍手,表示愤怒时紧握双拳,怒目而视。然而,体态语言的使用更重要的还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即兴发挥,尤其是一些解释性的体态语言。这时,手势语也会融在它们之中,共同担当着辅助言语活动的角色。

五、利用课堂游戏来拓展情景

根据学生的实际,围绕学习话题,选择有趣的谜语,让学生竟猜。在游戏、猜谜等娱乐中呈现新知识,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开口欲,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课堂中可进行绕口令比赛及接龙游戏等。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有趣的谜语,让学生竟猜。英语阅读理解的试题中有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的题,不少学生很容易丢分,所以在教单词时,可适当做一些猜词游戏,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参考文献:

创设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4

秦爱云(学员)发布时间: 2011-03-08 13:20:08

创设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情景,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激发积极的情感,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素材。

一、教学情景的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新大纲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出台的。在新大纲中有这样一句话:“初中化学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标的修订,使我们的目光放到为未来社会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上,使我们感到初中化学教学的责任重大。为此,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

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教师依据化学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按照化学教学的规律精心地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性情。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真实情景中学习比传统的注入式学习有明显的效果。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知识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能更有效的被再应用。《教学标准》指出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得到发展。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所以,对教学情景进行设计,结合教材设计真实、生动的教学情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宽松、民主的环境,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化学心境,唤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比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心境,这便是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一种对化学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适应化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同时也适应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环境,唤起注意,激发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心境,唤起新的注意和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效应。

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这大概就是艺术家柯伦所希望的那种教师的工作应具有美好的光彩,给人带来美丽的快乐,使人产生兴奋感,体现了美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情景设计的基本类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传统教法过分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被动地参与。其结果是教者累,学者苦,收效微。众所周知:化学既是一门科学学科,又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科目。它带有“科学性”、“生活性”和“社会性”,与其它学科的根本区别莫过于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科学规律内容,化学就是要让人们用变化的眼光看世界,用微粒观的观点解释这种变化。故我认为: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教学过程应重于兴趣的诱发、激励,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习灵的共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呢?

1、问题情境

这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火花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中,可以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八章第二节几种常见的酸时,教师可以手举一瓶盐酸溶液,提问学生“你认为老师手中的这瓶溶液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水,或是其他的液体。教师可以紧接着提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假设吗?”这样学生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思考,在这中间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是酸溶液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能判断吗?”这样就引出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可见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需要,促进思维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活动情境

探究的过程在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展,从活动中获得。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拿一玻璃刀进入教室,让学生亲自割玻璃”,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启迪了思维,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也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再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八章第三节酸的通性 PH时,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品尝各种水果”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酸的强弱是不同的,从而引出PH的教学内容。

3、故事情境

青少年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大多数都可创设故事情境,只是应注意在适当的时间和环节使用,做到恰到好处。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绪言时,给学生讲一个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的故事,诗的内容是“客从南溟来,遣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衰今征敛无。”诗的大意是说,从南方来了一位客人,他送给杜甫一颗珍珠。珍珠上似乎有花纹或字迹,诗人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他打开箱子,却发现珍珠已经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的液体。大家知道,珍珠是珍珠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聚积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有机质。碳酸钙难溶于水,但在酸性条件下能转化为酸式盐而溶解。杜甫住的房子漏雨潮湿,竹箱没有防潮的性能,遇到水和二氧化碳后,珍珠就发生了化学变化,杜甫当时不知道这些化学知识,所以会迷惑不解。这样的故事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情境就是准备多种实验器皿和材料、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操作、验证假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情境。实验情境创设应突出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学生自主实验,做实验记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形象地、直观地让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5、其他形式

在日常教学积累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还在适当的时候创设了以下的一些情景供大家参考。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分子一节时,我一进教室就手拿一瓶空气清新剂,大家的注意力就会全集中到这儿来,在前排一喷,提问“你闻到什么了?”学生会回答“香味”。接着,继续提问“它没有脚为什么后排的你也会闻到呢?”这样就把要讲的内容引出来了。再例如,再讲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们教师可以手拿一串气球进入教室,这时学生一定被气球所吸引,可以提问学生“如何就让气球飞上天了?”学生回答“大入氢气”,紧接着提问“那我们如何可以得到氢气呢?”便引出了所要讲的内容,且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或者,在讲这节时,用一首诗来引入“虽说是球不能打,生性总往高处爬,喜庆佳节空中飘,球下能把标语挂”,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情景设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用语言描述,可以是实物演示,可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直观形式来表现,也可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模拟。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能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青少年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主动探究,促进思维的发展,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目的。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哪些途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语言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时转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讲第一章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段精彩的导语进行导课“我们人类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你如果几分钟不呼吸恐怕就要从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消失,而我们呼吸需要的是氧气,可见氧气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重要。”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出了课题。

2、画面、音乐创设情景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二章分子和原子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象。这样,学生会对微观世界特别感兴趣,他们会主动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表演创设情境21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可以请几位学生到台上表演“2050年一瓶矿泉水的拍卖会”,不仅可以使学生容入到学习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的表演中很容易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从而惜水爱水。4其他形式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容入教学中。例如我在前边所提到的在讲初三化学第八章 第三节酸的通性 PH时,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品尝各种水果”的活动,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而且也达到引题的目的。再比如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化学小实验变一些魔术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初三化学第八章第三节酸的通性 PH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些预先用酚酞泡过的纸花,用酸液碱液喷,刺激了学生的视觉,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总之,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种途径,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努力营造不同的课堂环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情景设计的原则 我在中学初教化学课时,由于对中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够全面,加之对中学化学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结果在教学中经常产生一些困惑。尤其每堂课的40分钟里,面对活泼好动的中学生,运用如此少的材料,如何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我逐渐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灌输给学生,让其去背这些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能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化为自己的能力。要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变为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化学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好多实际问题,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化学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功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儿童爱新奇、好动的特点,突出了化学的实践性和生活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培养其化学运用能力的情境进行学习,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真实自然,贴近生活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我们在创设情境时,选用故事也好,选用活动也罢,一定要源于生活,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2、形式多变,活泼有趣

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兴趣。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学习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中学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设计许多生动活泼的实验。这些游戏的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3、难度适当,照顾层次

教师创设情境,要注意难度适当,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强指导以增强其自信,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和照顾,使全班同学齐头并进。

4、轻松愉悦,快乐学习

教师创设情景,要注意所创设的情景一定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使学生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八章第二节几种常见的酸时,讲硫酸的性质之前,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情景“浓硫酸毁容事件”,使学生对浓硫酸充满了恐惧感,整节课都胆战心惊;若这样设计“展示一幅巨轮照片,讲述硫酸是工业之母”,不仅顺利导入这节课的内容,而且给学生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东西,增强了学生学习硫酸的兴趣。

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化学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情景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5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字字珠玑,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深刻透彻理解这些文章,情景创设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新课伊始,爱玩的小学生们,还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要将他们带入教学内容中,激起他们浓厚学习兴趣,情景创设少不了。

二、能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同学们,首先来听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唱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年纪和你们差不多的小男孩,他边放牛边为解放军放哨,在一次掩护解放军主力和老乡们安全转移时而不幸牺牲的英雄事迹。现在让我们走进另一位抗日小英雄吧。老师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产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三、能拉近时空差距。古文古诗,文字精简,却晦涩难懂,小学生要理解其中含义很难,情景创设可起到桥梁作用。例如,在教学“岁寒三友”这个单元中三首古诗时,教师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竹、梅、松。画好后,老师选出画得最好的三幅,说:“你们看这么美的画,我们是否应该在上面写点什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给画题诗的吧,一下子缩短了时空的差距。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6

科技计划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及实现方式

科技资源整合对于提高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科技计划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并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科技计划案例的`调查,分析研究利用科技计划整合科技资源的实现方式.

作 者:乔冬梅 李正风 QIAO Dongmei LI Zhengfe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100084 刊 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 年,卷(期):2006 27(5) 分类号:G311 关键词:科技计划   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整合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7

古诗词中情与景的组合方式有五种:1先景后情,触景生情;2先情后景,缘情布景;3情景参半,分列昭然;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隐景略物,直抒情怀。下面就1和4的组合方式简单举例如下:

1 先景后情,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一词源于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体现在诗词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如黄巢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人黄巢,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而想到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的表达出来,有着完美的意境。

4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有的诗词,表面上看来,全是写景,作者的情感倾向几乎不出现在诗词的文字中,而是隐藏在诗词所描写的景物中,凭借景、人、事传情达意,这种意境中,作者的感情指向相当隐蔽,要读者反复吟咏体味,才能领略其言外之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如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一绝句,初看上去,纯然写景,未露丝毫情意。仔细读来,却如罗大经所说:“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其中寓有诗人的一片“真乐”。这种写法,即所谓“融情于景物之中,托思于风云之表”(费经虞语)。

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1. 以乐景写乐情;2.以哀景写哀情;3以乐景写哀情;4以哀景写乐情。下面主要以杜甫的诗篇为例予以说明:

1. 乐景写乐情

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

2. 哀景写哀情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又如:“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城莺乱啼”。

以上两种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3.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

4.以哀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如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以上两种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诚如《薑斋诗话》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情与景的四种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衬。

情景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作用 篇8

一、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启发思维突破难点

学习历史就是要“借古鉴今”“明因知变”,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懂历史。但非所有的历史知识学生都能懂(理解),那些难以让学生理解又不容易讲清的知识点,我们称它为教学难点,创设问题情景对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大的帮助。问题情景是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之中,使问题含而不露。教师设计问题情景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之下,打开层层思维的锁链,获取理想的结果,有一种“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感觉。

创设问题情景帮助突破难点,须视情况而定,但必须对学生思维富有启发性,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二、设计表演情景,有助于挖掘潜力、培养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情景,对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情景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根据教材而要,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角色,或把某一段关键的历史情节表演给同学们看,以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我在课前把表演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作准备。每当这时,学生总是积极响应,毛遂自荐扮演各类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班上的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的说话、观察、模仿、思维、想象、分析、理解等能力也不知不觉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利用语言情景,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情景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当教师讲述仁人志士献身祖国的英雄事迹,并且充满敬意时,学生也会情动而相随;当教师讲述某些奸凶的小人与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并且充满仇恨和蔑视时,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正所谓以情动情,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革命家秋瑾时,我满怀激情地说道:29岁那年,秋瑾离开了温暖安逸的家庭,离开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抛弃了舒适宁静的生活,毅然出洋留学,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为的是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找一条出路……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代女革命家为革命不懈奋斗的坚韧毅力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此时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他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对女革命家的钦佩的真实情感。教师用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已尽在不言中。

用语言描绘情境能感染学生的情感,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而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四、复现历史情境,有助于激发兴趣形成动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因此,如何引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学习历史的动机,增强历史的吸引力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情境复现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既实用又见效快的好方法。

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片、录像、投影等多种手段,使历史情景复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如在《明朝对外关系》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画面以引起学生无意识的注意,随之提出问题:你们有谁知道这幅图上的船是我国什么朝代的?这艘船与我国历史上哪位人物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产生了学习动机,课堂发言非常踊跃,听课也很认真,强化了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9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所谓“经典”是指能够影响大众的,经得起历史文化沉淀的,可直入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它是有巨大的文化和人文价值的。它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字和思想的符号和根本。它似吹进人们心田的徐徐清风,似山间的潺潺山泉,似茫茫夜空上那颗最亮的北斗星,那样令人欣喜。经典文章和古诗词是有所不同的。从纵向看,经典文章可以是当代文学大师的鼎力新作,也可是千年之前,就已问世的惊天巨著;从横向望,经典文章不仅仅是诗,是词,也可以是散文。是小说,以及一切可以令我们振聋发聩的文字。“经典阅读”教学与“古诗词阅读”教学更有所区别,炯然不同。在新的时代,以课本为主要内容的阅读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精神的圣地如此狭小,已至于再也装不下那养育心智的广柔大地,展开想象与联想的高远苍穹。“经典”阅读教学即立足于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经典”阅读教学是一个具有“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特点的新课程体系。“经典”阅读教学提倡诵读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佳作,这些最适宜的养份直接吸进学生的生命深处,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经典”阅读教学首先应排除与当代生活过于对立的篇目,它是开放的,也是多元的,它不仅包括古香古色的唐诗、宋词、元曲、传统京剧唱词、成语典故、千古名联、灯谜、童谣、四大名著、《论语》、《孔子》、《孟子》、《老子》、《周易》、《增广贤文》、《孙子兵法》、《朱子家训》等,还包括近代与现代的《繁星春水》、《鲁滨孙飘流记》、《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等。

其次,“经典”阅读内容犹如一条深水静流的大河,穿过漫漫岁月的同时,不断吸纳着鲜活的时代溪流,让学生们高扬时代的风帆,引领着中华民族幼苗的思想向前,同时净化着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感悟着人生。如最近被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浅移默化地都会了少年儿童生存不仅需要勤劳、善良,还需要勇气、力量和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再次,“经典”阅读教学犹如文化领域的格桑花,绽放着思想与精神美丽高贵的灵魂,因为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们可回顾千年,感悟于圣贤。岳飞写的那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满江红》不断拨动学生们的心弦,时刻提醒学生们要象先人一样勇敢,一样视祖国为自己的母亲,时刻保护它,爱护它。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闪烁着光芒,放弃镭的专利更让人们知道了什么叫人格高贵,心底无私,大爱无疆。通过“经典”诵读,我们的少年像革命先辈一样拥有了一颗自强中华的决心。少年周恩来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肺腑之言;毛泽东豪迈地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些话语使我们的少年更加坚定祖国独立,会从心中升起一股股强烈的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警醒了神州大地上的少年,使他们增强了爱国责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誓在神州大地上绽放起生命的光华……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忠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需要物质文明,更需要精神文明,需要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我们的少年可在“经典”阅读中贪婪地汲取精神与道德的双重力量。

总之,通过“经典”诵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使我们的少年能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正确认识自己,并得以创造性的发展,而且无论何时,他们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不会精神虚无,不会被异化,不会甘愿为人奴隶。他们心中永远会装着祖国和人民,始终具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那么,“经典”阅读教学如何把学生引进语文的殿堂呢?

一、教材中“经典”课文的阅读教学

由于“经典”课文选入教科书中的内容大部分课文都只是原著中的一个节选部分,作者也有较强的知名度,他所创作的名作也极有可能包括其它著作。“经典”课文的故事,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也大致都有原型或真实的存在。所以,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应进行拓展式教学。

(一)向文本拓展阅读教学

向文本拓展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作者、主人公、体裁或单元训练点等引进相关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从而达到扩大阅读量,拓宽阅读面的目的。

(二)向生活拓展“经典”教学

节假日,寒暑假让学生去大自然,生活中去寻找美,感受美。可去寻找有关美的图片,照反映美的照片,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去旅游,亲身经历一番。

二、课外“经典”阅读指导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只有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的浸润,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培养,以及完成人格的完善教育。

(一)、为学生创造“经典”阅读人文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经典”阅读的人文环境。“经典”阅读教学的人文环境包括二个部分,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经典阅读的指导和检测,其次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1、重视对学生经典阅读的指导和检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或指导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要求。不过,学习计划很容易制订,但是惰性没有克服,订再多的计划都没有用。那么,怎样克服自身的惰性呢?唯有“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让我们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发挥“经典”的神奇力量吧!首先,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先完成浅显的任务,先布置每周摘抄佳句评比,以成就感激发学生自读“经典”文章的兴趣;其次,我们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并根据文章内容与自身特长选择如下阅读方法: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中的任一种或几种;再次,教师应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自读自悟、总结讨论等方式,巩固和实践课内知识,提高课外阅读水平,发展学生阅读能力。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经典”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以促进完成一定的阅读的“量”。

2、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长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如果少小时不抓紧时间学习,什么时候才能挤出时间来换取更大的收获呢?少小时的时间就这么多,而且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得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在校园中每一处都可展示经典,这一处有唐诗,那一处有宋词;前方有成语典故,后面藏千古名联,有时还窜出个个灯谜。这可让校园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生命中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诵读成了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二)落实“海量诵读新经典”

只有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落实“海量诵读新经典”,可以有效地保证阅读的质与量。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读遍天下书,希望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也能养心养气。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总会有所收获的。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读经典名著,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张楠楠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10

直接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主要是将德育教学的目标和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进行综合, 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进行综合的体现。就直接渗透来讲, 其突出的优势是目标明确, 目的性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学科教学而出现德育教学的占比减少, 但是从实际运用的效果来看, 此种渗透方式也表现出了一个明显的不足:因为德育教学的目标过于明确, 所以学生对其的好奇心理有一定的减弱, 而且在这种直接渗透的过程中, 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关注度也有一定的下降, 所以说直接渗透与教学综合性价值不强。

2.2 间接渗透

间接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 另一种主要的方式。这种方式相比于直接渗透而言, 对于渗透基础的打造十分的重视。间接渗透在具体应用的时候, 首先会对德育渗透的节点进行寻找, 在找到合适的渗透节点时, 通过学科教育的引导, 会将学生的关注点慢慢的进行转移, 从而在学科基础之上强化德育的内容。简而言之, 所谓的间接渗透就是在基础灌输的情况下, 将学科教育向德育进行引导, 从而导出德育的渗透方式。这种渗透方式的突出优势是在循序渐进的情况下强化德育教学的目标深入, 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2.3 融合渗透

融合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种突出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有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进行数学学科教育与德育教学的基本相同点分析。通过学内容的明确和德育内容的了解, 可以就二者存在的相同点进行细致的总结。第二是在相同点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内容的融合。因为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 所以强化二者的结合, 可以达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这样, 在进行数学学科教育的同时, 德育教学也可以同时进行。换言之就是做好融合渗透的基本工作之后, 在相同的时间周期内, 可以实现德育教学和学科教学的`双重目的。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渗透的目标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 要进行德育渗透, 明确德育目标是一项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德育目标的明确有两方面的重要性:第一是目标明确会加强德育教学的动力, 这样, 德育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的突出。第二是德育教学目标的明确, 会让整个教学工作实现教学资源的节省。因为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 学科教育和德育教学可以同时开展,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缩短教学周期。简而言之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要进行的德育渗透, 必须要将渗透目标确定清楚, 这样才能够保证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较好的效果。如果目标明确保证不了, 那么德育教学的基本方向把握会出现偏差。

3.2 重视渗透的持续性

在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 另一项需要重点注意的就是要摆正渗透具有持续性。因为小学生的理念和观念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们对于事物以及道德的认知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产生深刻的变化, 所以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 需要循序渐进, 在慢慢培养其基础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的深化。简言之, 保证德育渗透的持续性, 其教学效果的延续性就会提升, 整个德育渗透的最终目标也会进一步的强化。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成绩, 其德育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所以在小学教育的时候, 积极的强化德育水平意义重大。从目前的小学教学教学实际来看, 单独的进行德育教学显然不现实, 所以将德育和学科教育进行结合便具有了积极的意义。为此, 展开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探讨便有了重要的价值, 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进行考虑和探讨, 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小学学科教学和德育教学的结合性。

参考文献

[1]曹慧萍, 吴颂欣.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5) :106-109.

[2]刘勇.小学数学中以渗透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 :106.

浅谈情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和努力,可以算得上小有成绩,摸索出点滴有一定成效的经验。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情景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情景教学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情景,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下面我就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具体谈谈情景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创设情景的主要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情景教学的涵义及其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学注重教学的探究性,有利于激发创新动机。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动机。创新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他没有别的什么天赋,只要强烈的好奇心。情境教学与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情境中揭发矛盾能诱发求知欲。如果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人民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事物而产生的愿望和意向,它激励着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探求规律。在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情境中展开冲突能激发挑战性。

二、创设情景,进行情景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巧设导语,创设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比如:我在讲授语文必修3中鲁迅的《祝福》这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刚过完春节不久,我相信一定有同学还记得这样的一副春联“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新春佳节,人们喜的就是这个响声,尤其是烟花,给人一种天女散花般的感觉,一种欢乐、喜庆的意境。这烟花爆竹虽然响在每个人的身边,但带给人的却是不同的感受。在这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白发蓬松、目光呆滞、四十岁上下的女人,她就是祥林嫂,在这充满欢乐和喜庆的时刻,她将走向哪里?她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此情此境,我们又作何感想?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近《祝福》,感受祥林嫂别样的人生。这导语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课文的学习中,融入了自己的梦想之中。结果这一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景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比如:我在讲授语文必修3中的曹雪芹的作品《林黛玉进贾府》时,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把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播放了电视剧《红楼梦》片段,这部电视剧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都能紧扣情感这根主线,融入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课堂问题,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巧设问题,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这一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广被采用,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这对新课程教改的实施是大有用处的。实践证明,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巧设问题情景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不言而喻,设置巧妙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强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中就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授语文必修2中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時,这篇文章观点鲜明、逻辑性较强,创设巧妙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因而,我设置了一系列的情景问题:

①从内容看,这篇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又涉及哪些方面,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②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试想:假如你家有数百万资产,你还会梦想有新衣服穿吗?

③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知道,诸葛亮每次打胜仗,都是因为他细心思考、周密布局,有一个好的策略。那么,马丁·路德·金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又采用了什么斗争策略呢?

④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得到了华盛顿特区25万人的支持,说明这篇演讲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那么,他的成功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⑤通过以上问题的研讨与学习,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和教育?

以上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跟课文的顺序相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沉浸在对问题的思索中,踊跃地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了出来,课堂利用率较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能够巧妙地在课堂上施行情景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会是一件难事。良好的课堂情景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很好地突显出来了。当然,创设情景的方法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三种,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行家指点迷津!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12

谈及我个人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概况, 不得不提的就是教材《导游基础》第六章“白族”这一小节内容, 如若没有丰硕的白族文化作支撑, 相信我也不能取得如此成功的教学成果。回忆起整个教学流程, 情景模拟教学法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贯穿了整个课堂, 其中我模拟了主持人角色, 学生扮演了游客角色, 整个课堂概况为:游客到达大理并登上游船之后, 轻盈美丽的白族少女、浪漫柔和的白族音乐、吹乱发丝的洱海暖风、美轮美奂的民族舞蹈, 再加上最具白族特色的“三道茶”, 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艺精神值得游客去了解、认知与明晰。因此, 我巧妙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 将白族独有的风俗文化嵌入了活灵活现、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中, 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想象认知空间, 从而完成了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整个流程可以细化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品味苦茶

在课堂上的第一阶段, 主持人请游客们欣赏视频。视频播放的是能歌善舞的白族女子的倾情演绎。在此过程中, 主持人向游客们隆重介绍白族女子的服饰———风花雪夜。同时, 介绍“风花雪夜”名字的由来——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 垂下的穗子象征着下关的风, 美丽的花饰象征着上关的花, 洁白的帽顶象征的是苍山雪, 弯弯的造型象征着洱海月。在这个阶段中, 我请身着白族服饰的学生出场, 从而使大家真正见到, 并感受到白族服饰的特点。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了解完白族的服饰之后, 开始敬献三道茶。敬献三道茶, 是白族人民接待贵客的最高礼节和隆重的仪式。首先, 为游客们敬献的是第一道茶———苦茶。头道苦茶的寓意是:要想立业, 必先做人;要想做人, 必先吃苦。在这头道苦茶的寓意中, 可以使学生对人生有所感悟, 此外, 其中也渗透着旅游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二) 第二阶段———品味甜茶

在课堂上的第二阶段, 主持人引出了电影———《五朵金花》。在电影播放的过程中, 可以让游客们了解到金花和阿鹏哥的幸福爱情故事, 从而从中引申出白族男子和女子的特定称呼———金花和阿鹏。

当大家都沉浸在金花和阿鹏哥的美好爱情中的时候, 主持人将为大家敬献第二道茶——甜茶。这第二道甜茶的寓意便是:当人生中历尽沧桑, 尝遍苦痛之后, 苦尽甘来。当然, 在其中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品味旅游职业的幸福感, 从而使学生爱上旅游事业, 并以旅游事业为荣。

(三) 第三阶段———品味回味茶

在课堂上的第三阶段, 主持人将为游客们展示白族的特色民居———三房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在白族, 普通的居民都采用“三房一照壁”的房屋结构, 少数富裕的家族会采用“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结构。然后, 主持人开始组织对歌活动, 其意义是希望通过游客对歌的方式, 来使大家感受到白族的特色节日———三月街。三月街, 也被称为大理三月会。节日期间会有各种类型的文艺表演, 对歌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所以, 我们采用这种方式让大家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气氛当中。

最后, 在带领大家回忆白族民族的各种风情时, 主持人将为大家敬献第三道茶———回味茶。通过这第三杯回味茶, 让学生回头体会一下这节课上所学到的白族大理———山美、水美、人更美。在此环节中,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旅游职业的自豪感。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导游基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基于这个亲身经历的案例, 我们不难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导游基础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然而, 在大多数大学教育中, 很多教师都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 学生只知获取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下降, 并且最终造成学生创新能力欠缺的结果。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正如上述描述的案例, 这种还原式的情景模拟教学法, 可以将学生置身其中, 让学生身临其境, 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白族人民的各种风情。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是值得扩散和推广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极具实践性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条件是要创设一定的假设情景、人物、情节等, 样样具备。教师和学生按照要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共同创造出逼真的情景效果。

通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 可以从中看到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积极作用。身为课堂上的主导者, 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情景模拟教学中, 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这便是成功之处。为此, 我们要积极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 让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贯穿到每一节课程之中。

摘要: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有着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 这种方式在导游基础教学中也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导游基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蓓芳.导游专业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职业, 2010 (29) .

现代通信种类及方式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调查了解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3、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现代社会通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教学难点:了解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学会正确选择通信方式。教学准备:收集资料,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谈话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课,引出“通信”。

1、观看一段视频,请学生谈自己看懂了什么?(拜年的方式变得快捷了,短信、视频)

2、出示信件。

3、教师小结,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传递信息。

二、学生自学教材,结合课前了解的资料,学习通信的方式。

学生汇报,教师把通信方式贴在黑板上。

三、独立思考,了解通信种类。

1、提问:这封信是怎样传递到我的手里的?理解“邮政通信”。

2、刚才那段视频中的小伙子和那位女大学生的新年祝福是怎么传递出去的?理解“电信通信”

3、根据这一标准,指名两位学生上黑板分类。

四、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谈通信的运用。

1、出示四种情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谈出理由,并演一演。

2、了解四个公益电话号码,并学会打这类电话。

3、学习新型电话的种类。

4、了解网络通信的方便快捷,讲自己的事例。

5、学习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

6、了解传真的方法。

7、学习信封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五、回顾古代通信方式,对比现代通信的方便和快捷。

1、学生先谈自己了解到的古代通信方式,再说说自己想说什么?

2、想象一下未来的通信方式。

六、游戏环节: A、抢答问题

1、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话,还可以发短信。

2、邮寄又快又保险,可是价格贵一些。

3、邮寄安全可靠,价格便宜,可是时间长一点

4、又快又便宜,文字、图像都可以传递,可是保密性差一点。B情境游戏

1、我拍了好多城市的高楼大厦图片,怎么寄给远在山区的朋友呢?

2、我的表姐在外地上大学呢,我想跟他聊聊我最近在学校的事情,用什么通信方式联系比较合适呢?

3、要和在外地居住的爷爷奶奶联系用什么方式才好啊?

4、我有一个外国朋友,该怎样和他沟通联系呢?

情景教学的方式及作用论文 篇14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学内容,进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亲验式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角色扮演的机会,使他能够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文字、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与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情景的创设与角色的进入,能架起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使学生充分感受社会、理解社会,对最终走向社会是极为有益的。

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是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除了发挥好讲授法中的作用外,还有更高的要求。笔者借用影视术语并以秘书实务课程为例描述教师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作用。

一、“编剧”

情景模拟的关键是让学生投入其中,认真体会角色及剧情,尽量地接近现实。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及个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场逼真的情景剧。以秘书实务中办公室接待为例,在进行情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办公室的环境、来访者及本方领导等诸多因素,设计出符合秘书、不同来访者、本方领导等身份的行为举止,让扮演秘书的学生在处理具体事物的活动中充分理解秘书接待工作的程序、注意事项等知识,锻炼出实际工作能力。

二、“制片人”

情景模拟要做到逼真,接近现实,必须有物质和其他条件的保证。以秘书实务中秘书礼仪部分为例,在安排学生进行餐饮礼仪的角色扮演中,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足以发挥学生潜质的场地,让学生能在真实的餐桌旁边进行,并根据分工进行模拟商务宴请,从而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特别是在西餐礼仪中,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足以模拟西餐厅的环境,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掌握餐饮礼仪。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场地或者申请到相应的经费,保证情景模拟能够顺利进行。

三、“导演”

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是当然的主体,课堂时间基本上由学生来控制。虽然有事先预设的情景,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无法了解情景设置的真实意图,随意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饰演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的角色,告知其角色内涵,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演绎。特别是学生在饰演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小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适当的信息补充加以启发或者进行有效协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切体会自己饰演角色的工作特点和职业要求,使情景模拟教学顺利进行。

四、“摄影师”

情景模拟是学生饰演角色进行表演,表演的学生无法观察到自己表现如何。这时可以将学生的表演用影像记录下来,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表现。再以秘书实务中接待工作为例,其中涉及秘书的姿态、沟通技巧和送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旁观的学生可以看见他的表演,但是表演者自己没有直观的观察。通过摄影,可以真实地再现表演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比别人说教的作用要好得多。当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十分普及的摄影及摄像器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教师只要会操作相关设备并制作出影像即可。

五、“影评人”

在学生进行模拟情景表演之后,教师要引导角色扮演者和旁观者进行讨论,指出扮演者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工作,也让旁观的同学从中学到相应的知识。教师最后要利用影像,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比如秘书礼仪中的仪表姿态、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应变与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点评,以助于学生走入社会并尽早地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

“情景模拟教学法事实上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1]它更加侧重学生社会技巧的训练。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准备,编好“剧本”,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体会其中的角色和剧情。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历,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情景,达到训练学生社会技巧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申报下一篇:生产操作事故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