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精选8篇)

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篇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临夏州积极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景区开发和基础实施改造升级,推进5A级旅游景区建设。实施“旅游+”战略,以旅游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发挥旅游业的主导产业辐射作用。全州累计接待游客221.78万人次,同比增长27.8%;实现综合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9.26%;旅游景点达到14个。

一、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临夏州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打造了牡丹文化节、东区民族风情一条街等旅游项目。金融机构围绕旅游业产业特色,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截至20末,全州旅游业贷款余额达24.27亿元,占贷款余额5.82%。但金融支持旅游经济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旅游金融服务不足

一是金融主体参与度不足,只有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大部分银行没有旅游业的直接信贷,更缺乏旅游金融产品创新。二是旅游金融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全州旅游景点POS机、ATM机等硬件设施投放不够,一部分饭店没有安装POS机,旅客无法快捷支付。三是金融创新深度不够,针对旅游大型项目金融产品较少,旅游业以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为主,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机构旅游贷款多为担保贷款,且贷款期限短、额度低,无法满足旅游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二)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一是缺乏抵押资产。旅游投资金额大、周期长,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收入,在融资阶段难以找到足够价值抵押品,金融机构项目投资积极性不高。二是金融部门间协作不够。旅游项目融资需求较大,而临夏州金融机构资金实力相对薄弱,不能独自承受信贷风险,在整合信贷资源,提供批量化、集中式信贷服务方面缺乏有效合作机制。三是旅游保险产品少。全州针对旅游产品局限在旅行社责任险、人身保险等方面,没有开发出自驾游等新型保险险种。

(三)融资渠道单一

临夏州旅游业融资局限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期限一般局限在内,而旅游的项目开发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资金回收期与贷款期限的属性错配,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同时,全州旅游企业实力不足,缺乏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制约旅游业大规模发展。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面板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以~年全州县域数据为样本,以旅游业产出(T)为解释变量,以金融发展规模(FS)、金融发展效率(FE)、金融机构创新(FII)、金融发展环境(FPI)、人均GDP(PGDP)、财政支出(PEE)、人口数量(POP)为解释变量。数据摘自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县域数据库,金融发展规模用年末贷款余额表示;金融发展效率用年末贷款/存款表示;金融机构创新用新型金融机构数量(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商行)表示;金融发展环境用金融中介服务(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担保机构、公证处、评信机构)的数量表示。

(二)实证分析

面板模型考虑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用hausman检验选择。Hausman的检验结果如下:从实证结果看,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机构创新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有限;旅游业依赖的金融发展效率存在着一个最佳存贷比;金融环境对旅游收入作用不强,主要原因与中介服务数量匮乏有关;财政支出与人口对旅游业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或行业补贴、旅游业需求人员的可利用程度构成旅游业发展的两大非金融必要条件。总体来看,临夏州金融发展从体量和结构上均促进旅游业,但与旅游业发达地区比,推动作用较小,造成的原因与临夏州金融发展状况有关。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受众面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甘肃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信贷支持。二是支持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降低旅游业金融服务成本。三是加快旅游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投放更多金融便民服务,加大布放POS机、ATM机、三维商城等现金或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针对大型项目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大型项目提供集约式融资服务,降低融资风险。

(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由借款主体、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共同承担的贷款损失处置机制。二是搭建旅游业投融资需求信息库,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构建旅游业相关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机构的配合,服务金融机构与旅游项目的对接工作。四是建立与推广旅游保险产品,丰富旅游保险市场,对日益火爆的“休闲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提供保险产品。

(三)创新融资方式,打造多元融资格局

一是增加社会资本与政府的合作,形成PPP合作机制,择优选择政府购买服务、使用者付费、还款来源为特许经营权收入的优质项目实行统贷统还;建立和壮大政策性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旅游项目落地生根。二是完善旅游企业治理,实现企业债券、票据等多种渠道融资,减少银行信贷压力。三是创新传统银行融资模式,根据旅游企业经营特色和资金回收特征,制定多元融资方案,开发多样金融产品,满足旅游企业个性化融资需要。

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篇2

1 绿色金融发展的概念及目的

绿色金融是在原有金融概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新的金融发展概念, 绿色金融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相比, 最大的区别就是将金融发展与环保结合在一起, 是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之一的发展理念。绿色金融的发展方针, 就是不管在投资还是融资过程中, 都要考虑到潜在的环境方面的影响, 不仅要注意本身经济的高效性, 还要注意产业与环境的协调性, 将环境保护放在金融部门工作的第一位。

和传统金融相比, 绿色金融显然更具有长远发展的优点, 更加看重人类生存环境上的价值利益, 将环境的改善放在首位, 引导产业主体从粗放的发展模式向保护环境为主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因此, 绿色金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有效手段, 是许多金融机构推崇的热点。

2 我国现有产业结构问题分析

目前, 我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有很多, 特别是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 许多产业链出现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发展过于粗放的现象。

2.1 第二产业发展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我国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第一产业为主, 但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经济的背景方针影响下, 我国的第二产业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据调查, 截至2008年, 我国某些省份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在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中占据了过半的比重, 成为了我国主要的GDP带动产业。

然而, 第二产业主要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特别是对于我国一些重工业产业来说, 在发展中没有注意能源的有效利用, 一味追求GDP的提升, 在发展中能源的浪费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现象十分严重, 在快速提升了经济水平的同时却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能源储备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影响。

2.2 第一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却对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并没有非常高程度的研究。在许多地方还停留在传统的农耕方式, 对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下, 并且对废弃秸秆也没有形成有效利用, 发展极度不合理。近年来, 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的土壤肥力衰退现象就是不科学的耕种以及化学肥料的滥用造成的, 土壤越是贫瘠就越会施加更多的化学肥料, 而化学肥料施加越多就会造成更严重的贫瘠现象, 就这样造成了农业产业中的恶性循环。

2.3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下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过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当然,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 在第三产业上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但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来说, 仍然处在很低的发展水平。

比如说, 这种发展水平的低下在旅游产业上体现得就非常明显。我国地大物博, 境内可供开发的旅游景区非常多, 但各个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却做得很差。在很多旅游景区中, 由于游客数量过多, 甚至会出现景区环境的严重退化现象。本来旅游景区几乎都是山清水秀的地方, 但在这种不成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 对这些景区的破坏程度是重大并且深远的。

3 用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各地都有相应的科学生态的产业结构, 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往往会受到金融条件的影响。在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的前提条件之下, 以绿色金融理念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可以在金融环境的引导下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以降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为基调

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第三产业在国民总产值中占有领导性的作用, 让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降到较低程度。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其次, 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比值只占有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在三项产业组成中, 第二产业相对来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 因此,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应该适当缩减第二产业所占比值, 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这种调整方针虽然在几年之内会阻碍经济增长的速度, 但却对产业总体的长远发展起着非常良好的积极作用。

3.2 以改良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式为切入点

上文提到, 第二产业相对来说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因此, 对第二产业的发展模式做出调整是遵循绿色金融的首要措施。比如说对工业发展理念的调整, 从以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现在以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为主;在工业技术方面, 从对设备产量的研究转变为对设备环保的研究;在污染物排放方面, 从往外界大量倾泻转变为对污染物的处理与回收利用等等。总体来说, 也就是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 将经济效益放在次位, 对工业发展理念及技术进行相应的改变。

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则主要是通过融资方针的针对性方式来达到第二产业改良的目的。鼓励优秀生态工业的发展, 将主要融资方向定在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首要方针的企业中, 加快这类企业的发展速度, 使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金融机构对生态企业的扶持, 就可以对整个产业内部产生深远影响, 实现第二产业降低环境破坏性、提高能源效率、能源与产物循环利用的目标。

3.3 以生态第一产业为支撑

农业虽然在我国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 但依然是我国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第一产业的改良, 最为主要的方法是发展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 便是将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以及产物通过一个科学的使用流程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最为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以家禽、家畜和人的粪便作肥料种植农作物, 而后将农作物的果实作为动物的饲料, 剩下的秸秆埋入土中作为土壤肥料来源。

虽然只有两个非常简单的环节, 确是生态农业模式的一个典型缩影,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生态农业中, 几乎没有浪费掉的东西, 资源可以被利用到每一个环节, 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 对农业生产成本也有很大的缩减作用。

而金融机构针对第一产业的投资与融资一直较少, 而在绿色金融理念的基础上, 对于生态农业的宣传与支持却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方式。由于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产业的高效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所以金融机构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注入, 在实现保护环境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实现经济效益, 得到经济上的较好发展。

3.4 以完善第三产业为蓝图

在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里, 第三产业相对来说并不如发达国家完善, 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很多的漏洞, 如第三产业的代表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公共保险行业等。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上文提到的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 使得旅游资源正在随着旅游产业开发的脚步而减少。

金融企业在第三产业上的资金支持应该随着绿色金融理念、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提出而加大投资力度, 特别是对环保型产业的发展, 更应该为其提供非常良好的资金环境。比如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旅游项目, 作为支持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就可以重点投资, 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环境的效果。

4 绿色金融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实例

以我国某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例, 该地区是我国重点的工业基地, 主要发展以煤炭为中心的产业链。但过去一段时间, 该地区在拉动GDP增长的同时, 也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 而能源的利用率也并不高。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需要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4.1 从政府着手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

一个地区通常最强有力的约束就是政府约束力, 因此, 在对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 应以政府为中心, 树立绿色发展经济的基本原则理念, 使得地区内企业在生产发展的时候, 首先并不是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而是将环境影响放在第一位, 建立以保护环境为框架的产业结构。

4.2 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资金的注入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很大帮助, 特别是在以环境保护为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原则当中, 正好与绿色产业结构理念相符, 那么金融机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持, 就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两个目标。

4.3 提升重工业能源利用率并减小污染排放

重工业是该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以煤炭为能源核心的产业链在该地区发展了很多年, 已经根深蒂固了。那么, 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就要重点从重工业的低碳转变着手。有许多企业在生产技术上比较落后, 煤炭能源的利用率极低, 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就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对其注入资金, 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研究使用。

另一方面, 相关部门应该规范重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减小其对环境的破坏。在大多数重工业中, 其生产发展难免会产生污染, 而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企业在排放污染物之前进行预处理, 或者将部分排放物进行再利用, 以此来降低成本并减小污染。

4.4 施行产业结构配比转型

该地区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产业, 但重工业所占的比值过多却严重影响到绿色生态产业结构的建立。对于此种情况, 可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金融支持。比如在缩减重工业企业数量的同时, 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在减少重工业比值、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绿化产业对环境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

经过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所作出的一系列措施,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相较于前些年缓慢了许多, 但环境情况却没有再继续恶化, 甚至还有了好转的迹象, 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在当地初见成效。

5 结语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不会停息, 而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确是人们所必须考虑的。在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的支持下, 随着产业结构向生态环保方向的调整,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取舍将不再是难题。健康绿色的产业结构虽然在当今会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影响, 却会对往后的千秋万代带来无尽的好处。

参考文献

[1]江晨光.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2]周元.广东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 2010 (06) .

[3]国晓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07) .

[4]康彦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3.

[5]林啸.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 2011.

[6]孙秀.山东省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7]陈守端.我国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 2011.

绿色金融:打通发展绿色通道 篇3

初春的北京,暖意融融。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银行成立20周年。在本届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表示,北京银行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打造更高质量的北京银行。

打造节能减排融资模式

20年来,北京银行打造了一种可持续、可复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谱写了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的亮丽篇章。目前,北京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48亿元,支持了天壕节能、际高建业、乐普四方等一批节能服务企业发展壮大。

谈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闫冰竹表示,这不仅需要责任意识,还要有具体行动。

他认为,首先是践行绿色信贷理念,支持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据了解,北京银行几乎每年的 《授信业务指引意见》中,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建筑建设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项目都是重点支持领域。在贷款评审时,北京银行坚持“绿色信贷”、“环保一票否决制”原则,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同时,对产能过剩、落后产能及节能减排控制行业的贷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将节能和环境影响作为贷前审查重要内容;对不符合节能减排政策和国家明确要求淘汰的落后产能项目,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

其次,要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打通绿色信贷“最后一公里”。针对节能服务企业轻资产等运营特点,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了以未来收益权为质押方式的“节能贷”、政府奖励资金账户质押方式的“节能补贴贷”。2014年初,北京银行专门成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通过项目贷款、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债券发行、保理融资等多种融资模式,为多家企业节能技术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发电、绿色食品生产、城市水务工程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用创新的绿色信贷服务,服务“美丽中国”版图。

同时,北京银行还通过完善业务合作平台,打造“绿色金融”特色品牌。发展中,北京银行以“多样化产品、特色化服务”为发展方向,加强对外合作,创新担保理念,积极引入外部合作伙伴,共谋绿色金融发展。与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节能融资服务平台,并获得“中国节能协会最佳合作伙伴”奖;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订合作协议,推出“CHUEE SME”项目,成为全球首家在节水领域与IFC开展合作的商业银行。2015年,与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联盟企业提供意向性授信100亿元,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资源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 闫冰竹表示,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围绕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要求,精准发力,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加快绿色金融模式和产品创新步伐,着力发展轻资本业务,全力打造新时期的“绿色银行”,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闫冰竹说,要进一步以监管要求为指引,强化对资本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的经济资本管理,让有限的资本撬动更大的业务规模,拓展更广阔的经营领域,共同打造资本消耗低、内生增长能力强、市值稳定增长的轻型银行。

同时,北京银行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促进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服务“美丽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强化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方面,北京银行将严格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前瞻性管理,持续夯实风险管理的技术、制度、文化三大基石,确保全行资产质量保持优秀水平。

多措并举推进绿色金融实施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不足、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绿色金融相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推进绿色金融实施,闫冰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投资。一是探索从国家层面上成立政策性绿色银行,专业从事绿色投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推广碳排放权、排污权质押贷款,创新轻资产绿色信贷产品;推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三是建議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绿色产业基金发展,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专业投资作用,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要完善措施,给予绿色金融风险补偿。一是建议对于积极支持绿色项目发展的金融机构,从财政方面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从监管层面在绿色信贷风险资本占用、差异化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切实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建立绿色贷款贴息清单机制,对于符合清单的项目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建立绿色贷款担保制度,对绿色产业进行扶持,降低绿色产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三是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于银行绿色信贷坏账给予一定的损失补偿,提高银行支持绿色产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再次,要加强建设,完善绿色金融相关配套设施。一是建议明确绿色产业范围、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披露机制等,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相关法律基础。二是鼓励评级机构在传统评级中考虑绿色因素,探索传统评级与绿色评级双评级制度;鼓励银行内部建立绿色信用评级,用于评估绿色信贷项目风险;将绿色评级体系与征信系统相结合,为财政补贴、环保处罚等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等手段加强交易市场基础建设,进一步推动碳金融发展。

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研究 篇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特定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的不同点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而是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根据绿色食品的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我国的绿色食品又分为A级、AA级和有机食品,其中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品质要求等同于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绿色食品代表了未来农业、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农业产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开发是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主动环保典范,开发绿色食品的过程,就是强化农业环境管理的过程,获得一个“绿色机器”,就是保护和改善了一片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建设是开发绿色食品的基础,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的战略选择。二是能够满足人们对这种安全又有生态功能的高品质产品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已由“数量型消费”转换为“质量型消费”,人们不仅要求食物的“营养性”,而且要求食物的“安全性”。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观”因之产生。绿色食品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消费心理和历史潮流。三是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绿色食品的产业性质,说明了绿色食品符合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符合中国的宏观产业政策的。四是能够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份额,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

2.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回顾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地有机食品的发展势头也日益强劲。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2000年,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其中非洲有30个国家,亚洲有30个国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20个国家,南美洲有10个国家,欧洲发达国家都在生产有机食品。有机农业面积不断扩大,根据SOEL统计,到2002年地,全球有2300万公顷的土地进行有机生产,其中名列前三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1050万公顷、阿根廷320万公顷和意大利120万公顷。从占农业土地面积的比例来看,以欧洲最高。全球有机食品占世界食品生产总量的1%—3%。近年来,全球依托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的贸易不断扩大。根据2002年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测算,2000年全球有机农业贸易额为160亿美元,2001年为190亿美元。目前,有机食品贸易的主要市场仍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欧洲是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2002年有机食品占食品总消费量的5%以上。

国内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第二阶段是起步阶段(1995——2002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第三阶段是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

颁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根据对在国内开展认证工作机构的粗略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约有1100家企业(包括部分机构重复认证)、2000个产品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其中国外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有及产品生产总值20.6亿人民币(其中农作物17.4亿元人民币,野生采集产品1.2亿元人民币。畜产品0.8亿元人民币,水产品1.2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发展现状及启示

我国绿色食品在经历了15年左右的发展后,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报告,截止200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是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达到6496个。实物总量4600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大米339.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面粉63.9万吨,占1.1%;食用植物油31.6万吨,占2.4%;蔬菜3000.8万吨,占0.6%;水果435.5万吨,占5.8%;茶叶13.8万吨,占17.9%;肉类15.5万吨,占0.2%;液体乳及乳制品336.5万吨,占67.3%;水产品2.6万吨,占0.05%。产品国内销售额860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596万公顷。从产品结构上看,种植业产品占61.4%,畜牧业产品占17.2%,渔业产品占4.1%,其他产品占17.3%。

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全面加快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和产品退出了绿色食品市场。二是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合作结合更加紧密的同时,产业的特点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三是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四是在工作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同时,产业的整体推进还需全面加强。综合这四方面的特点,就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可以说是在快速发展,但很难说是健康发展,产业风险似乎在显现之中。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理想预期

因为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对这个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从中央到地方专门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官方机构,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打造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并首先实施了加快总量扩张的发展战略。许多地方政府专门出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绿色食品产业,有的还对产品认证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绿色食品产业既是政府鼓励,又是符合社会消费潮流的朝阳产业,那么,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和产品理应都会有较好发展,绝大部分企业和产品不会主动退出这个产业,这就是社会对这个产业的良好预期,也是进入这个产业的每一个企业的最初想法。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理想预期与现实的差距

规范市场,实现绿色食品竞争有序化

要结合整顿市场秩序,开展绿色食品的打假,越是大发展时期,越是要做好打假的工作。加强度绿色食品的管理与监督,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要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推荐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和市场好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监控措施,重点加强对使用绿色食品原料和生产资料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质量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年度抽检次数,对敏感项目进行重点专项检测。

创新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要在发掘新经济增长点中培植主导产业,特别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培育

一批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来培植绿色食品的主导产业。同时注重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建设和操作技术规程的制订。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例如农产品中食品的品质包括基本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基本特性要求主要指:营养特性(化学成分、可食性)和安全卫士特性(微生物指标、污染程度等)。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

拓宽领域,实现绿色食品服务社会化

绿色食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门学科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监测、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需综合协调与之相关的教育、科研、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服务,农业部门作为绿色食品的主观部门,需要更多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以形成合力。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推进服务的社会化。在产业规划、生产指导、绿标申报、市场开发、质量监督、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生态县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浙江绿色食品农产品行动计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绿色食品工作融入农业的全局性工作之中,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之中。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绿色农业产品生产,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发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国。

参考文献

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篇5

1、 绿色制造

1.1 绿色制造的定义

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1.2 技术概述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绿色制造模式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二次原料资源,从设计、制造、使用一直到产品报废回收整个寿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也就是说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以系统集成的观点考虑产品环境属性,改变了原来末端处理的环境保护办法,对环境保护从源头抓起,并考虑产品的基本属性,使产品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寿命、质量等

2、绿色制造

主要涉及方面绿色工艺;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绿色材料;绿色回收以下主要就绿色设计和绿色包装对绿色制造进行举例论述:

2.1 绿色设计

2.1.1 定义: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 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2.1.2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绿色设计的方法模块化设计绿色设计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组合设计,可拆卸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等等,其基本的内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尽管绿色设计并不注重美学表现或狭义的设计语言,但绿色设计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重视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则在产品的外观上也有所体现。在绿色设计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义。

2.2 绿色包装

2.2.1 绿色包装的定义: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 FriendlyPackage),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护环境是核心,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又密切相关,因为节约资源可减少废弃物,其实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绿色包装技术就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优化产品包装方案,使得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最少。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广泛,但大致可以分为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3个方面。当今世界主要工业国要求包装应做到“3R1D”(Reduce 减量化、Reuse 回收重用、Re cycle 循环再生和Degradable 可降解)原则。我国包装行业“九五”至 年发展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中提出包装制品向绿色包装技术方向发展,实施绿色包装工程,并把绿色包装技术作为“九五”包装工业发展的重点,发展纸包装制品,开发各种代替塑料薄膜的`防潮、保鲜的 纸包装制品,适当发展易回收利用的金属包装及高强度薄壁轻量玻璃包装,研究开发塑料的回收再生工艺和产品。

2.2.2 绿色包装的含义符合要求:从技术角度讲,绿色包装是指以天然植物和有关矿物质为原料研制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保型包装,也就是说,其包装产品从原料选择、产品的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应从绿色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三方面入手实现绿色包装。具体言之,绿色包装应具有以下的含义: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欧美等国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无害包装的首选措施。

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use)或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通过多次重复使用,或通过回收废弃物,生产再生制品、焚烧利用热能、堆肥化改善土壤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既不污染环境,又可充分利用资源。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Degradable)。为了不形成永久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能分解腐化,进而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世界各工业国家均重视发展利用生物或光降解的包装材料。Reduce、Reuse、Recycle和Degradable即是现今21世纪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包装的3R和1D原则。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造成公害。即包装制品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以上绿色包装的含义中,前四点应是绿色包装必须具备的要求,最后一点是依据生命周期评价,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绿色包装提出的理想的、最高的要求。从以上的分析中,绿色包装可定义为:绿色包装就是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而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

2.2.3 绿色包装的必要性和意义:绿色包装之所以为整个国际社会所关注,这是因为环境问题与污染的特殊复杂性,环境的破坏不分国界,一国污染,邻国受损,不仅危害到普通人的生存、社会的健康、企业的生产、市场的繁荣,还通过种种途径引发有关自然资源的国际争端。绿色包装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包装绿色化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包装若大量采用不能降解的塑料,将会形成永久性的垃圾,塑料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包括产生容易致癌的芳香烃类物质;包装若大量采用木材,则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通过采取绿色包装来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篇6

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资助、清华经管学院主办的为期三年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首年研究工作已完成,成果研讨会于12月2-3日在清华举行。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甘肃省政府省长助理陈有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言,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郑海泉致辞。汇丰与清华于今年3月18日就项目合作正式签约,由汇丰赞助清华1000万元进行为期三年的农村金融研究

当前,中国政府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政府规划的首位,而此研究项目的目标即是支持中国政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此项目还着眼于让600位清华学子有机会深入农村,增强对中国农村地区的了解,从而帮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授说:“汇丰支持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对国家、农村和农民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清华经管学院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组织和实施。该项目不仅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中……

汇丰银行主席郑海泉说:“汇丰通过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来支持中国新农村的建设。我们的合作项目得到银监会及各级政府的支持。清华师生不畏艰苦,深入农村,获取了一手资料。汇丰北京分行的员工也组成了志愿者队伍,参与农村调研,从而深切感受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将与清华大学更紧密地协作,以确保这个重要的研究项目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第一年的研究任务已基本完成,主要工作包括:组织了170名本科生分赴青海、新疆、甘肃、河北四个省区的29个县,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四省的农村金融现状、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及教育水平;同时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设计了由教师为主承担的专题研究,包括:农村金融市场经营模式的国际比较、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设计、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模式研究农村“小额贷款”可行性研究、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研究等七个子课题,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结集出版。

此次研讨会共邀请40多位农村金融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各地政府官员参会,与项目研究的师生们共同就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交流研讨,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项目第一年研究成果的水平得到巩固提升,产生一些具有实际政策意义的建议,并为项目第二、三年的研究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

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2006年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

⑴ 农民对突发支付性需求的低应对能力、农业的低风险抵抗能力、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增加非传统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需要的资金投入都决定了农民对贷款的迫切需求。本次调查中,需要贷款的农户占调查总户数的63.8%;贷款需求的最低数额为20元,最高数额为500万元,中间值为10000元。可见,小额贷款是农户最为迫切的需求。

⑵ 农民收入低和抵押品的缺乏导致农民的贷款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虽然66.9%的农户可以得到贷款,但是其中51.3%的农户的贷款需求是由非正式途径(主要是亲友互借)提供的。可见,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⑶ 商业银行吸收了富裕农户的存款(18.4%农户),给予农户的贷款却很少(4.5%农户)。可以说商业银行退出了农村的贷款市场,却没有退出农村的存款市场。

⑷ 农户从正规金融得到的贷款额度与家庭收入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3。所以,正规金融的贷款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扩大了农民的收入差距。…… ⑸ 农户贷款最重要的原因是补充生产与经营成本,占需要贷款农户的45%,其次是治病(占17%)和子女教育(占13%)。所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面,解决农民的医疗和子女教育问题,可以有效地缓解农户的贷款需求。……

⑹ 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水平明显高于正规金融,使得低收入农户的最终加权利率水平为14.5%,少数农户支付的利率水平达到30%。但是没有一个农户因为高利率而产生民事纠纷。高收入的农户愿意接受高利率和实际接受高利率的比重都大大低于低收入的农户,说明低收入农户看重的主要是信贷的可得性。如果利率水平提高,将减少一部分高收入农户对借款的需求,增加对中低收入农户的供给。即,利率水平提高或自由化可能使得中低收入农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贷款。

⑺ 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贷中对高收入农户有高覆盖率,实际覆盖率和毛覆盖率分别为49%和92%;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信用社的覆盖率有明显下降,对收入水平低于3000元的农户,两个比率分别下降为58.3%和31.5%。信用社这种啄序的结果使得大部分中低收入农户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支持。

⑻ 信用社的贷款啄序还体现在对不同的贷款主体实施不同的贷款配给标准。在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中,贷款的上限水平在5万元人民币左右。而能够获得较高数额贷款的农户通常是高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基本无法获得较高数量的贷款。在信用社的贷款实践中,大多数信用社并没有有意识地、明确地制定主要向高收入农户贷款的政策,但在“信用村”和“信用户”的确定中、在“信用等级”的评定中,农户收入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使得高收入农户可以获得较多的贷款数量。而对于低收入农户,如果可以从信用社获得贷款,其贷款的数额往往较低,仅是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数额。所以,对于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只能帮助他们维持生计,难以帮助他们走向富裕。

⑼ 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尚不能完成满足具有广泛、持久的小额信贷需求的任务,实际上也不具有农村金融领导者的地位。为了满足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放宽市场准入,放松利率管制,将其纳入金融监管系统,形成多种机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可能是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和缓解农村金融抑制的途径。

绿色金融支撑绿色经济发展 篇7

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本身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 一是循环经济, 一是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就是降低能耗,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生态经济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十七大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外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根据我们的国情, 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发展。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绝对量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所以我们不能承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量, 只能承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降低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碳。我国政府也已经宣布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单位GDP排放量40%~45%。从历史来看, 我们历史排放量在世界上大概占10%左右, 发达国家在他们发展过程中排放的量很大, 而现在他们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排放减少, 转而我们排放量增大。第二, 我们国家能源结构中90%是化石能源, 这种状况在相当长时期内改变不了, 即使我们启动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计划, 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从现在10%左右增加到15%, 那么, 85%还是要靠化石能源。就这两个特点来说, 近期国家提出的目标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当然, 我们不能以这些为借口, 而不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应该说, 我们国家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下了很大的力量。包括在新能源方面, 风能、太阳能、水能都在积极推进。

要发展绿色经济, 要从三个层次上考虑:第一, 政治层次, 世界各国还是要坚持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 现在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应该承担和发达国家同样的责任, 这是不公平的。中国怎么可能承担与发达国家同样的责任呢, 我们要坚持, 但是并不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就放弃我们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的努力, 这是两回事。不能因为我们的努力反而把我们算成发达国家。

谈及绿色经济问题, 主要是经济增长, 发展绿色经济有五个层次:第一, 财政政策。没有财政政策的支持, 无论是节能减排, 还是新能源发展, 都无从谈起。就新能源而言, 从核能、水能成本来看比化石能源节省, 但是初始投资非常高,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财政政策有两条:一是适当的补贴方式。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进网补贴, 进网补贴要根据实际情况, 另外, 对火电企业征收碳税。我们做过测算, 如果对火电企业每度电征收4分钱碳税, 其中一半企业自身消化, 一半提高2分钱电价, 这样足以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当然, 这个问题最后依靠国家决策, 如果财政有实力, 不一定征收碳税。另一方面, 针对火电企业来说, 他们对于环境影响的考虑甚少。事实上, 火力发电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所造成的损害, 对我们子孙后代都是一种巨大的灾难。2005年环境成本 (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能效低) 占GDP的13.5%, 而当年GDP增长10.4%,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能看出, 我们正在把环境的债务留给我们子孙后代。显然, 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因此国家也在大力补贴新能源, 鼓励节能减排。另外一条, 要加大碳排放成本, 可以通过碳税手段。

第二, 货币政策, 实施有区别的信贷政策, 针对新能源的发展, 对节能减排、对绿色发展要给予优惠利率。

第三, 通过金融平台, 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 不管通过股市还是通过债券持股。

第四, 碳市场的建设, 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如何将市场建设好;一个是怎么能够把资源提供给市场。碳市场建设上, 主要是对交易制度等等方面的建设。有一点很重要, 如果采取自愿减排的话, 很多企业积极性不高, 要有某种强制的方式让企业有一定的压力, 这样才能够更重视减排, 更重视通过碳交易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当然, 这里也有定价的问题, 这个问题有些学者正在研究。定价高了影响企业的发展, 定价低了, 不能支撑交易的发展。从碳市场建设来看, 这两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 人才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熟悉碳交易的人才并不多。从西方来说, 据我所知, 碳交易一定程度在萎缩, 汇丰银行的碳交易部门大量裁员,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是否考虑引进一些人才, 以完善我们自己的碳交易市场。

第五, 风险投资。现在来看, 最终我们要想扩大碳市场的资源, 就要靠风险投资来支持技术创新, 包括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创新。从我们国家来看, 85%的使用能源还是化石能源, 当前节能减排任务非常紧迫。目前, 我们国家火力发电大概1度电耗费350克标准煤, 上海发电厂耗287克, 如果平均降到300克标准煤/度则有很大潜力, 需要很多技术创新。更为重要的是, 要通过风险投资支持一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比如太阳能三代技术。这些都需要有人支持进行研究和产业化, 而这就需要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据我所知以色列最近研究支持的一个新思路——不用光电转化, 而是通过光热转化, 聚焦太阳能光, 产生高温、高压蒸汽, 然后再用高温、高压蒸汽的一种太阳能新技术、新思路。另外, 风电的发展需要支持智能电网的发展。有人做了这样的研究:海上建立风电场以后电不输出, 直接把电用于海水淡化, 把风电海水淡化结合起来, 既解决了能源问题, 也解决了海岛上需要的淡水问题。在技术创新方面, 应该说我们有很多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支持, 但是坦率地说, 近年来风险投资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风险投资都在投后期, 现在所谓股权投资比较热, 没有人投前期。而前期很多好的想法和技术就不能得到支持, 就不能变成产业。最近提倡搞天使投资, 鼓励一些投资人支持前期的技术创新的项目, 这些项目风险很大, 很可能血本无归, 但是一旦成功了, 很可能会带来很高的效益。

绿色经济建设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 而绿色金融除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平台、碳交易市场以外, 希望大家同时关注用风险投资支持绿色技术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加碳交易市场资源的供应, 才能够使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既有市场又有更多的资源。

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篇8

【关键词】绿色金融;模式;对策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环保问题也层出不穷,中国已经是受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环境污染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可以将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定义

绿色金融,是一个比较新兴的概念,国内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目前关于绿色金融的内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一是《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2000年)的解释,将绿色金融称之为“环境金融”或“可持续融资”,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其基本内涵是,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是指金融业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和贷款方式上,将绿色产业作为一项重点扶持项目,从信贷投放、投量、期限及利率等方面给予第一优先和倾斜的政策。三是指金融相关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运营策略。四是将绿色金融作为环境经济政策中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

三、我国绿色金融主要产品

1.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金融杠杆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化,其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期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新的金融工具。一般是银行利用利率等优惠条件,来支持有环保效益的贷款项目,其对象包括个人和企业,例如房屋贷款、汽车贷款、项目融资和设备租赁等。

2.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又叫生态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般是指保险公司对水、土地或空气等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的保险。对某些行业采取强制性的购买绿色保险措施,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发生意外污染时,为其提供及时的赔偿;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对环境风险的管理,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3.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主要是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和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绿色债券,以其绿色题材、期限短(平均期限约5-6年)、较低的利率等优势吸引了一定的投资者。国际上已发行绿色债券的机构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英国绿色投资银行以及韩国进出口银行等。

4.绿色风险投资

绿色风险投资是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市场的资源节约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导向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目前较大规模的国际绿色投资,主导方基本是国际知名金融集团,其主要投资领域一般是再生能源、水和清洁技术设备。近年来,我国投资于清洁能源的项目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包括:政策支持力度低,绿色产业项目回报率偏低;国内市场化程度低,基础配套不全;投资者和消费者没有良好的认知及社会责任感。

四、我国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

绿色金融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具体的指导目录,造成金融企业难以制定具体的实施标准等问题。面对存在的这些漏洞,需要国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政策,并培养绿色金融相关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有效地实施绿色金融政策。

2.信息沟通存在瓶颈

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环保检查制度还不够健全,某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信息针对性不强,加之相当一部分金融工作人员对环保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等原因,造成了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严重的瓶颈。为此,需要加强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加大相关从业工作人员环保知识的培训力度,做到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此外,对于环保部和金融部门,要统筹协调管理,并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健全管理机制和工作机构。

3.市场环境尚未成熟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难以实行强制性的绿色保险机制。2013年1月,环保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文,指导15个试点省份在涉重金属、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首次提出了“强制”概念,但现阶段仍处于“指导意见”,并无法律效力。目前在我国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只有少数城市的某些企业,因此,绿色金融市场仍需加大宣传和推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中分别对于绿色金融环保的定义、绿色金融环保的主要产品都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就绿色金融环保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并且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在阅读此文之后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以便于个人和行业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和秀星.1998.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是金融业面向2l世纪的战略选择[J].南京金专学报(4):22-25.

上一篇:我爱菊花600字话题作文下一篇: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