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篇1

摘要:在现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教学不再只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更好发展。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教育心理学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来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萌芽于20世纪代以前,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情况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教育心理学即使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在实际的应用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就是帮助教师掌握健康师生关系的法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研究学生“学”的心理规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师“教”的规律。从而指导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研究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质、特点和分类;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研究,同时也是教师主宰主观教育世界的法则。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表现在:

1.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教学是教育工作的基础,而管理是教育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有序的管理环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只有合理的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动态变化,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有助于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由于处在青春期心理变化反复无常这一特殊的阶段有些的同学比较的叛逆甚至有些学生无视学校管理制度的存在,做出一些无法弥补的错误。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学生、更好的促进教学专业的发展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的教育活动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需要应用教育心理学来对认知、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使其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最终使教育取得成效。

3.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现在的社会是经济型社会,压力也慢慢的蔓延到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个学生都在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中成长,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困惑及人才竞争工作的压力,然而保持健康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校这座大染坊里利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三、在教育工作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为完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意义还必须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实践中: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通过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实现师生感情的双边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感,认知,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建立在平等地位上的交往会使期待实现最大化,罗森塔尔曾在“罗森塔尔效应”中指出,教师的期待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确立对学生的积极的期待,以引导他们更好的发展。

2.确立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导是教学,这种方法的不足是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乐观。现在的教学观,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消除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型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希望被自己的学生喜欢,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满意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断乳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妄想等心理问题,教师这时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施加影响。

四、结束语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探讨,本人认为,为了让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更要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只有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法则,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公社,周喜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彭松林.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

[3]史丹萍.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4]杨桂凤.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5]闫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2.

[7]贺建,刘毅敏,杨旭,李卫刚.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与心理学[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8]庄春.对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

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篇2

一、以书法文化作引领,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诱发少儿学书动机

好奇心是注意力之母。少儿学书伊始, 基本掌握了硬笔书法的基础, 但对软笔书法工具“文房四宝”的了解不多。所以, 教师有必要为他们介绍代表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文房四宝” (讲一些有关于笔、墨、纸、砚的故事、传说和历史, 并演示如何磨墨、如何执笔、如何运笔和如何控制水份等, 以及让学生观赏一些古今书画名家的优秀作品) 。这样做容易引发少儿强烈的好奇心, 让其有意识地注意将要学的新知识和使用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形成摹仿意识, 然后, 让他们通过初步的亲身尝试, 培养学生的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二、以校园文化为导向, 营造良好学书环境, 培养少儿学书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所以为了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 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书环境。所谓良好的学书环境:其一, 需要有一间较宁静、宽敞的书法室, 从而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专心学书。其二, 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书氛围, 在书法室的墙上张贴优秀学生书作, 对学书态度认真、学书方法正确的学生,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书在“环境浸化”的作用下, 就会逐渐地形成竟争意识, 从而在学书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学书浓厚的兴趣。此外, 还要注意少儿正确学书习惯的养成 (如执笔、坐姿、爱护书写用具、注意室内清洁等习惯养成) 。

三、以书法教育为契机, 挖掘书法教育功能, 因材施教张扬个性

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其学书的态度与方法。例如:文静的孩子, 头脑清醒, 善于思考, 勇于质疑, 专心致志, 学习有较强的条理性;粗心的孩子, 粗枝大叶, 三心二意, 不够持恒等。教师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应施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对前者应及时加以肯定, 并指出努力的目标, 对于后者则要花更多的时间为他们讲明学书的意义和重要性, 耐心地为其指出不足之处, 并做示范讲解。

在教学中, 教师还十分有必要及时地纠正一部分学生的学书不良心理倾向:

(1) 有的少儿在学书过程中, 心烦意乱, 焦躁不安, 原因是急于求成。

(2) 有的少儿在学书过程中, 思想呆滞, 动作迟缓, 原因是学书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且缺乏动力。

(3) 有的少儿在学书过程中, 潦潦草草, 马虎了事, 原因是不明白学书的意义,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以为学书只是为了交作业。

(4) 还有的少儿在学书过程中, 盲目抄帖, 不求方法, 原因是曲解了“用功”的含义。殊不知“用功”也要讲究方法, 才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对于有较好书法基础的学生还有以下五种不良的学习心态:

(1) 急于求成, 忽视基本功训练。

(2) 追求时尚, 抛弃传统。

(3) 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

(4) 强调客观因素, 不讲主观努力。

(5) 见异思迁, 不能专一。

上述种种不良心态, 犹如学书道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教师十分有必要及时地发现并有针对性给予指导, 帮助他们走上练习书法的正轨。这样做, 学生才可以在纠正自己学书缺点的过程中增加学书的自信心。

四、以书法轶事为资源, 形象感悟教育学生, 提高学书的自觉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崇高的目的支持下, 不停地工作, 即使慢, 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书法的学习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勤奋、持恒与成功的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古人优秀书作的同时, 也有必要为他们讲述古人勤奋学书的故事。例如:张伯英“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钟繇“卧划被穿过表, 如厕终日忘归”;怀素“书之再三, 盘板皆穿”;赵构“凡五十年间, 非大利害相仿, 未尝一日舍笔墨。”以至于“笔冢”“铁门限”……从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成功并非偶然, 它与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生动而感人的故事激励下, 学生的学书自觉性就会明显地提高。

五、以继承传统作导向, 加深对书帖的感知, 强化学书相应训练

少儿书法教学既要重视直观教学, 又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前者是引导学生对书帖的认识:首先是全局性地欣赏, 在艺术美的感染作用下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有助于增强其感知的积极性。然而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往往不完善, 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对书帖中文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详细地分析。方法很多:例如, 可进行不同字帖字体结构的比较;也可以在同一字帖中对同一名称笔画在不同字的安排中的不同变化进行比较;或是以双勾法的形式, 讲解字体笔画和差异。后者是训练学生一种字体 (颜、柳、欧、赵) 文字的表现能力。这一点就需要有一个较严格的系统训练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同步、相应的教学示范, 即由基本笔画入手,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一点一滴、一步步地学, 并做经常性的练习, 以求得到巩固。

六、以历代书家作典范, 持恒苦练基本技能, 培养自信精神风貌

在少儿学书过程中, 许多内在与外在的干扰因素, 会使得他们产生一种“急于求成”想在短期内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倾向。他们盲目地追求捷径, 一日练数体;或者, 练习不求质量, 只求数量等然而, 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 就会极大地挫伤学书的积极性。这时, 教师应为这些学生排除这一不良的心理障碍, 为其指出: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取得成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是只要勤奋, 加上持之以恒, 再按正确的方法训练, 就一定会有“功到自然成”的那一天。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说:“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 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 而是由于尽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那些技巧”。所以, 在学生日常学书过程中, 就要引导他们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平心静气地练好基本功。

七、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深入分析学生对艺术美的创造性, 着重培养具有艺术灵气的少儿, 让他们迈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这是相对于有较好书法基础的少儿而言的。在艺术的领域里, 个性的创造力与表现力犹为重要, 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所以我们在少儿书法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及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应、吸收和表现, 也都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少儿书法创造力的培养, 既要求少儿具备有较好的书法基本功, 又要启发少儿将自己个性中独有的对于自然、自我的认识以书法的艺术美的形式表达出来 (即书法的线条美和结构美等) 。在我们的书法课题研究中, 湖南省宁乡金海实验小学、广东省惠州市英华学校都做过这方面的大胆尝试, 天骄艺术学校詹老师曾对两位个性不同的学生做了这方面的对比实验, 效果明显。

一位是十三岁的小女生曹雨轩, 自幼苦练欧体, 十一岁时就曾获全国楷书比赛少儿组一等奖。其个性特点:内慧秀中、善于开动脑筋、学书一丝不苟。她已可以从帖中“集字”做初步的“创作”, 却可以做到“神似”。在平时训练中, 教师更加着重于培养她对古代字帖中行文章法的体味与分析, 让其明白书法作者的艺术表现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只有通过书家自身的品行气质、修养才学大胆表露、才能成为独具风格的一代大师并告诉她这就是:“字外功夫……”从而使之更加深刻地体味到欧书的峻峭之中有秀润停蓄的意态, 结体窄长严谨而无寒俭之色……然后让她再继续训练, 一年之后, 让她再离帖尝试创作一幅书作, 其效果十分可喜:在这幅书作中可以看出欧体字的风韵, 同时又有一种清纯宜人的秀丽之态显露出来, 可以说, 这位女生在这幅作品中已融入自己的情感体味, 值得庆贺。

另一位是十四岁的男生余欣洛, 自幼苦练柳体, 也曾在全国性的书赛中获奖, 其个性特点:聪颖好动、思维十分敏捷, 在教学中, 教师则侧重于对他介绍柳公权这位多才多艺的书家———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是:“清”“淡”的精神境界, 以骨力来表现。柳公权“笔谏”的故事对这位学生的启发良多, 并将“心正则笔正, 乃可为法。”这句话当成自己学书做人的座右铭。慢慢地他终于明白:“心正, 才会有笔正, 要是思想上不契入字理, 只取其状, 不合其意, 怎能写出柳体的神韵呢?可见只有心手合一, 才能写出合于神理的笔画, 才能使写出的字达到骨力洞达、爽爽有神的境地。”最近他终于也创作出一幅具有自己风貌的书作, 亦不失柳书艺术的神气清健之风……

八、以生活体验作基础, 拓展学生艺术视野, 感悟“字外功夫”的玄妙。继承发扬书法文化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中有必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让他们观赏历代碑帖, 以至于悬崖石壁上的铭文 (可以从电视、录像或图片中获得, 如有条件的话, 也可以实地到风景名胜参观、考察) 和古代钟鼓器具上的文字等, 使学生在博览之中长见识。同时, 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特别是对文学、中国画、篆刻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在素养以保存他们纯真活泼的艺术创造思维, 更加丰富了他们的艺术表现力。许多具有天赋的少儿, 由此迈入了书法艺术的殿堂。

试论英语家教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篇3

【关键词】英语家教;教育心理学;应用

1英语家教对象分析

英语家教的对象中不乏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一般学生,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成绩的满意程度较低,学习的积极性差,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智力因素相差不大,只是由于贪玩、厌学等因素导致成绩不理想,成绩的不理想导致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导致心理情绪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长期望太高或者家长漠不关心,当英语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十分失望,学生产生极大的自卑感。还有一些家教老师教学方式不正确,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教授,只关注自己讲解的内容,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不良心理因素的产生容易导致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2英语家教中心理学的作用及意义

2.1英语家教中的行为心理学

对于家教中的学生而言,通过行为心理分析采取应对措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一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时的表现采取不同的策略,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过多多余小动作,表情不耐烦等时说明学生对讲述内容不感兴趣或不理解,若发现学生注意力集中、眼神专注、表情认真则说明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感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采取不同讲课方式。老师可以通过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好奇心,结合学生感兴趣话题展开知识点的讲解,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话题,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2.2英语家教中的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掌握应该循序渐进,新旧概念不断反复出现,这样知识的学习者才能尽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知识体系差异、理解记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接受所讲述的知识。在知识的讲解中不能脱离实际,结合实际生活可以让学生的认知度更高,比如在讲述有关Family的内容时,将知识的内容与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成员间发生的趣事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认知方式为场独立性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理解力强、学习效率高,这类学生以自我认知作为认知依据,独立思考能力强,而认知方式为场依存性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度低,往往以外部事物为认知依据,不会进行有效的能动改进,出现负强化时情绪易紧张,导致学习效果变差。因此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考虑到个体的差异,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1]。

2.3英语家教中的人本心理学

人本主义认为认识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学习是价值、潜能、个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要求在教学中加入情感色彩,情理结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饱含激情的讲解增加课堂的魅力,增加讲师的个人魅力,通过讲师的情感感染学生,学生往往因为老师的魅力而爱上学习。家教老师要善于跟学生交朋友,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机会,让学生敢于说、敢于做,将学生被动消极的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家教老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对等的身份去体会学生的情感表达,将教融入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2]。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多用欣赏肯定的眼光去对待学生,多给与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有热情、有勇气继续投入到英语学习中,通过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

3英语家教中心理学的应用

3.1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类通过某种情境形成的期待或者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强烈期待的事情就会发生。针对英语家教的学习来说,赞美和期待具有神奇的能量,当学生受到赞美和期待时,他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社会支持和认可而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提高,为了维持这种社会支持和认可,学生会自觉地付出努力取得进步,避免让赞美者失望,如果老师非常热烈的期望学生可以取得学习的进步,经常对学生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学会”、“你很聪明,学的很好”、“很好,剩下的这些单词你一定可以记住”,这样可以给学生极大的学习动力。经常跟学生沟通学习方法来帮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也期待自己可以取得学习进步,这样又可以形成促进学生取得进步的良性循环[3]。

3.2毕仑定律

毕仑定律是说如果你在一年的时间之内没有出现过失败的记录就说明你没有勇敢的去尝试和把握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毕仑定律很好的解释了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关系,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英语学习过程也是如此,应该让学生明白犯错误是必然的,错误并不是差生的代表,有些知识点暂时记不熟或者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一定不要因此对英语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倦心理。例如学生对定语、状语、名词性从句不理解或者混淆,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在这几个从句上连续出现错误,有些学生会产生“这个太难了”、“我不会做的”、“碰到这种题目就放弃吧”等等畏难心理,老师一定要耐心的给学生讲解,用实例给学生讲解几个从句的用法和区别,引导学生直面困难,尝试解决自己认为不会的难题,让学生正视错误和难题,让学生认识到不断失误才能不断进步。

3.3互动理论

互动理论的建立基础是大量社会互动现象,在互动理论中指出通过社会互动可以理解人的内外活动。在英语家教中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来衡量教学效果。环境、任务、老师、学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四种关键因素,他们处于一种动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这种关系的中心位置,老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主角,任务的布置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环境的建立应该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学习。比如英语家教过程中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按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安排学习任务,经常通过提问或者阶段测试把握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的放矢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3.4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多元智能包括: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4]。他的理论突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应该把“求同”的思路变为“求异”,在英语家教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和进度。例如发现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非常突出,可以重点加强学生写作方面的培养,如果学生口语能力突出,则应该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自身的优势来加以培养,不但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更有利于学生突出能力和特色的发挥。

4结论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认识到学生英语学习虽然与学生的先天条件存在很大关系,但是真正决定英语学习是否能学好的是非智力因素,家教老师应该重视因材施教,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特点安排教学方式和讲课方法,让学生能过主动的学习英语,快乐的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郭顺林,杨有.实践教学法在幼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

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篇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渐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实现了视听技术的完美结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把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有效适用到小学教育工作当中,可以促进教育事业获取更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其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育信息化;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一)建设力度不足

因各区域经济发展层次与认识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教育信息化推广力度也有所?^别,使得某些区域对教育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依旧沿用以往老套的教学模式,不去更新,也就促使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难以获取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大多数小学居于信息化教室建设期间应用的教学工具不具备先进性,部分产品已被社会淘汰,这使得数学教学过程难以正常施行,信息化教室难以发挥效用。此外,信息化教育期间会运用到较多计算机技术,但当前较多小学教师均属于专职任课教师,不具备专职信息化教师,在有信息化问题滋生期间难以有效处理,这也对信息化教育的应用产生了干扰。

(二)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性

首先,多媒体情境的设定不合理、偏离教学主题等。某些教师应用信息化及技术期间太过关注情境的创设,通过较多故事引出教学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无心学习课程内容;其次,课件的应用缺乏合理性。某些小学数学教师过于依靠课件,教学期间仅对课件进行单调乏味的解说,促使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耗损较多时间设计课件,忽视了黑板教学的效用。因教育信息化的便捷性,使得较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将其应用以改善教学效率,然而因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课件的讲解、设计上,使得多媒体变为了电子黑板,小学生在教学期间一致面向屏幕,难以与教师思路一致,对小学生的知识理解产生了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融合首先,树立较好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小学教育应融入教育信息化理念,为实际教学中融入教育信息化技术提供支撑。居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信息化时,教师应当与真实情况有效衔接,持续探索、思考、实践,与当前具有的教学资源融合,科学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其次,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各小学应划拨相应资金用于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建设,并通过多媒体图片、情境设计让小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引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且教师也能经由相应图形、模拟操作等方式为其教学提供帮扶,促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最后,对信息化师资建设予以强化。应促使教师知晓怎样科学应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教学设计期间,应借助网络持续积累教学资料、健全教学内容,持续积累产生契合自身教学特性的且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件,让内容更贴近实际,并施行计算机知识培训以让小学数学教师强化自身信息化修养,知晓如何应用以往教学媒体的运用,从而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三、教育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变革以往老旧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教学多将老师置于主导位置,学生被动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创新等产生了阻扰,而将教育信息化融入数学教学,可对小学生获知、分析信息的能力予以培育。譬如在教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均不具备足够的认识,部分小学生表示面积与长度相似,故教师所提问题没有学生能够进行正确回答,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面向学生展示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促使学生回忆以往所学知识,而后对面积概念加以讲述,并趁热打铁促使学生探讨如何计算长8cm、宽4cm的长方形面积,此时较多小学生便表示可通过面积显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辅助计算,这时数学老师可通过电脑面向学生演示小正方形面积32平方厘米,并推动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的长8cm、宽4cm与小正方形面积32平方厘米具备何种关联,此时小学生便会进行推导,得出长与宽的乘积即长方形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电脑对该公式正确性进行验证。在整个教学期间,具备较强民主性,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探究,具备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融合,促使小学生具备自主探究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间,老师应为引导者,对其学习提供帮助,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在应用教育信息化进行“元、角、分”内容教学期间,以往的教学方式会促使小学生茫然无措,一知半解,此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面向小学生展示人民币的进率,并通过图片、情景教学促使小学生知晓三者的关联,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此不仅节省了教学实践,也改善了教学效率。而在“千克、克”等内容教学期间,数学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其进率,若是以往仅能依靠老师用嘴表达,板书还会耗损较多时间,浪费老师的精力,故应用信息化教学,能将其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并加深小学生对其的记忆,具备较好的教学成效。而后,在此基础上,将其延伸到其他课程内容的教学,如此一来不但促使小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要点,也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促使小学生将所学知识理论和实际有效融合,变革了以往教材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对小学生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给予了有效指导。

(三)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融合,培育小学生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密切关联,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发现数学与生活的魅力。故而,为促使小学生在理解、掌握新知识时,对其思维予以扩张,可经由信息技术进行文字、图片、声音等融合教学,创设具备深度的练习题教案,促使小学生具备富足的时间自主思考问题,且经由计算机持续由学生那里获知反馈信息,以为知识巩固、思维扩张等奠定基础。譬如直线、射线、线段等内容的教学,可通过电脑模拟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绘制方式,经由动态图案面向小学生展示三者的区别,这样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能让其自行思索、创新,并于纸上自行绘制相应图案、线条等。

参考文献:

[1]王春辉,孙思,钟绍春,等.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1).[2]林颖.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教学研究,2016(6):126.作者简介:

论语中教育的句子 篇5

2、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3、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4、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5、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6、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亚美路

7、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8、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爱比克泰德

9、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10、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书摘

11、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希特勒

12、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

13、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14、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格言对联》

15、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1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威廉・叶芝

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8、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

19、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吴非

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篇6

一、首先,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为幼儿教师,就应该明确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有可能努力对幼儿实施最好的教育。长期以来,幼儿教育是小学阶段的预备期,好多家长都存有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迫切心理,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要求幼儿园教师对孩子进行近似小学阶段的教育,例如教识字和拼音,甚至要教孩子一些打着“提高智力”旗号的数学计算。面临着教育行业的竞争压力,一些幼儿园不得不为之。殊不知,这种过早的知识教育的进行,已经过妨碍了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能力以及习惯、兴趣的培养,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和彰显童真童趣的权利,在幼儿的生活字典里很难找到快乐、烂漫的词语。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清楚地知道我们早期的幼儿教育不是培养神童,更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阶段应该让幼儿感觉到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习是充满乐趣的,通过学习和对事物的认知,让其感觉到知识的魅力。生活实际中,尽管幼儿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小学化倾向,这也是正常的,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当然更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做领头羊,若想有言行上的改变,就得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幼儿的教育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尽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应注意教育语言的使用,教具尽量形象,贴近幼儿生活,教学内容应采取具有明亮色彩的卡片让学生识记,或根据所教内容编成游戏。总之要引起孩子的兴趣,要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幼儿年龄阶段,正是形象记忆的时期,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学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要在严明纪律的情况下,大胆地放飞幼儿思想,允许幼儿自我发挥,让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或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选择和自我练习的空间,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例如在组织学生比赛背诵唐诗时,我通常采取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理解唐诗,背诵唐诗。这样的学习气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无趣、困难的事情,并且让其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是轻松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细致地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要知道,孩子们是很可爱的,在学习方面他们是一个个需要点燃的火把,而不是需要单一的填满知识的容器。

三、营建良好的教育活动环境,鼓励幼儿多动手

为了更好地搞好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尽量要为幼儿活动营建良好的教育活动环境,并为幼儿提供及时的帮助。例如,让幼儿在布满温馨的“我和妈妈说句话的”展板上,写出自己对妈妈说的话,也可以借助图画表达出对妈妈的祝福;让幼儿在安静的“阅读角”里,尽情地阅读,愉快地学习;在让幼儿在别致的“巧手屋”里,展示自己心中的小制作……在整个活动中,因为幼儿年龄小,教师要根据幼儿所选的活动,及时地给予帮助,以增加幼儿的信心。例如幼儿在活动中,想完成一个小制作,毕竟能力有限,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认真地指导和积极地帮助,尽量和他们一起完成这个制作,幼儿会非常开心的。总之教师要鼓励幼儿多动手,多表达,多想象,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活动实践中,动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

四、让关爱渗透在活动的每个环节

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 篇7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研究对叙事研究的一种完全性借用,指在教育教学背景中对包含任何类型的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2]。它是借助当事者的故事叙说并以其叙说的内容为文本数据进行的分析,用以反映出叙说者本身的重要生活经历生命主题及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表现为教师内在的以意义诠释为核心的教育经验的理论阐述方式。

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自觉或不自觉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想象,其研究人员可能是某个团队,也有可能是某个有心的个人。教育叙事研究强调研究人员的亲身经历,注重研究人员的描述和解释。体育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或某个组合扮演着这个角色,他们发掘教学事实,解释并实证事实,以期更好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

2 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应用必要性

体育教学研究存在着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都对体育教学研究的领域起着推动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又难掩其的不足。定量研究往往忽视了教育事件的特殊性,存在以点盖面、以面盖全的问题,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难以把握;而定性研究容易出现研究结果难以复制的不足,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验效度不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 . 1 弥补体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不足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它要求深入事件结构的内部。对事件进行结构和重建,提取事件中有利于教学的因素来服务于教学,与此同时它注重教学者、研究者本身的描述和解释,事件本身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其不拘泥于事件原本的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既关注了个案事件,也服务了教学这一目的;既顾及了研究者本身的感受,也培养了教学者的创新能力。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而言它不要顾忌实验的控制、实验重复性较高,对教育教学研究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辅助作用。

2 . 2 教育叙事研究在人文社科的其他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以前,社会中风靡着一种“工业-技术”的程序化、规律化的研究范式,即是把研究的成果直接投入到生产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其原本的初衷,由于这种范式的实行,可能会导致“题不达意”的结果,致使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就研究理论叙述的局限性进行了自省,在如何才能更加的接近中国社会、教育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深思,如在社会学领域专家学者们发现原本的社会学框架难以全面概括中国的现实状态。在教育学领域,出现了对一些名人大家、普通教师的经历、学生学习经历进行叙事研究,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当前的一些媒体结果可以知道,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变形计”等等。叙事教育研究对当前的社会、教育研究领域起到了很好的补助作用,体育教学也是一样,在教育教学中把握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的特点,从他们本身入手进行分析,编写适合教育的故事,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 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的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众所周知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情感经历会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他们的教育经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而教材是教师用于教育教学的工具或媒介,这三个因素是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内容。

3 . 1 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学生

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存在着个体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情感认知、人格特点、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将更加的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完成,如有的体育教师就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促使原本体育成绩不好、自信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转变。教师通过自身的经历的叙述,在行为和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激励,致使学生形成了一个质的转变。教育叙事研究在研究学生的方面,可以通过倾听学生自述,学生书写,观察学生行为来完成,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个聆听者,情感的共鸣者,通过情谊的交流来了解学情,以为后续的体育教学做好铺垫。

3 . 2 研究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意识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他们的言传和身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体育教育意识或思想是体育教学工作者的一个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起着反作用,因此体育教师正确体育意识的树立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教育叙事研究强调体育教师体育教育的创新意识以及本土意识,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指在教育叙事过程中能够深层次的挖掘可供教学的素材,进而创意编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本土意识是指对自身的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和改正,也可以是总结自身的受教育经历对学生进行叙事教育。

3 . 3 研究体育教学中教材

教材是体育教学的媒介,它可以是某种实物也可以是某种思想物。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教材的分类工作,研究体育教学的素材,拔丝抽茧的分析出教材中的主要事实,对其进行结构—解构—构建,前文提到教育叙事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笔者认为但凡可以作为教育教学且有利于教育教学实施的素材都可以把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虽然可能会有相关的案例参考,但每个学生、每个学校都有着其具体的实情,如何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有赖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

4 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应用的意义

4 . 1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书匠向教育的艺术家进行转变[3]。过去教师往往知识一个灌输的者,他们不注重方法方式,只是单纯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不再如茶壶一样进行着“蓄水-倒水”的这一过程,他们要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学会办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学,教育叙事研究强调研究教师的自主经历,强调研究学生的教育经历。在具体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没有其他教学研究方法那么繁腐,其没有具体的框架,它只是单纯的需要教师了解事实而后进行一个资料的重新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主体研究地位的促成、创新意识的形成、缄默知识的形成。

4 . 2 有利于提高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应用教育叙事研究需要研究者转变视角,还原教育教学场景。教育叙事研究强调教材中内部结构的分析,研究者转变视角才能全面看清教材的内部结构,对教材的透彻分析是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教材分析的透彻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同时教育叙事研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心灵的触碰,心的交流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教育,现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学单纯的关注课程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教育叙事研究要求教师与学生互相的交流,在了解彼此的同时,来进行体育课程传授。

4 . 3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教材

一个教材的授予,离不开教师的解释与描述。单纯的传授一个知识要么枯燥无味,要么讲述的不够详细透彻,运用叙事研究是教师在了解教材的前因后果的前提下进行的。可以把所要教授的教材编写成一个话剧,也可以把教材编写成一个情境,还可以把教材当做一个故事来讲述。这样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亦是一个提高。如在体育教学中的蛙跳可以把它写成小青蛙找妈妈的故事,设置具体的情境,在教学中进行传授。再如在讲述体育史时,插入一些颇具趣味性的小故事,故事可以是正史、野史,也可以是教师编造,以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点。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教育叙事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其实早已应用,但对它的具体研究亦即理论的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文章从教育叙事研究的释义讲到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再到其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讲述了学生、教师、教材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及其应该注意的事项,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可以开拓。

5.2 建议

(1)教育研究部门应夯实体育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放诸于实践中去检验这些理论,多角度的思考体育教学中的各个因子,分析其中可用与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事件。

(2)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深思熟虑,细致分析及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在授课时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其教材分类,建立正确的体育思想,培养创新、本土意识。

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游戏;应用

教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属于比较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将教育和游戏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实现学生小学英语学习的整体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育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而在小学生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利用这种竞争性让学生不断的联系,从而有效的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以及英语技能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教育游戏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现如今,虽然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对教育游戏的实际应用模式也有相对应的了解,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接受度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不是很高,由于英语教师使用教育游戏的这种模式的次数相对来说也比较少,所以导致学生的接受程度就不是很高。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教育游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单词学习、听力学习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能够让学生将教育和游戏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教育游戏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小学英语教学所认可,而教师们在感受到教育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也逐渐的开始应用教育游戏,现如今,教育游戏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逐渐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利用教育游戏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利用教育游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找到自信,这样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当中;另外利用教育游戏能够将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进行相对应的转变,让学生再教育游戏的应用过程中,加深英语的学习印象,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将教育游戏的作用力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展示出来。

三、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1.在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单词可以说是英语教学的最基础的部分之一,而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所以学生的注意力相对来说不会很集中,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子,利用奥运五个福娃分别向学生们展示颜色的问题。比如英语教师可以将福娃中的晶晶放在最后的位置上,然后告诉学生们晶晶的颜色是黑色,“black”,之后英语教师可以在找出同样黑色的物件,可以提问学生这个是什么颜色,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所对比,并且知道是黑色,则会回答“black”。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当前的英语单词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单词记忆力,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2.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到单词的重要性之外,还要强调英语的听力教学,所以在实际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将教育游戏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可以利用flash游戏“番茄小丑”,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在听到自己认为对的、正确的答案进行相对应的选择,如果选择正确则番茄不会被小丑吃掉,利用这种游戏来让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并且可以利用这种游戏来让学生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竞赛,让学生们相互比赛,看最后谁得分数比较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更加集中其自身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氛围来进行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3.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英语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英语语法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在实际的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育游戏的方法来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掌握语法的相关知识。比如在进行词法联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参与“雪人打架”的游戏来进行学习;而在进行句型联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宇宙空间这样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在进行句法联系的过程中,则可以利用“兔老师家访”的游戏形式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语法在英语的整个学习当中占据的比重。在实际的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形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实际掌握能力。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社会时代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影响下,教育游戏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而教育游戏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所以在现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将教育游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提高教育游戏的影响和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婷.教育游戏激励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语设计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0(01).

[2]张明娟.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10(09).

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重要性 篇9

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这是语言的教育。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正常的孩子,不到7、8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精通外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学习外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是游戏,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

第二,孩子需要认识生活环境,这是环境的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触到的人、物和现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对环境做到能区别就够:这个人是妈妈,这个人是爸爸,那个人是叔叔,那个人是阿姨;这是桌面,这是椅子,那是床;这是汽车、这是火车、那是飞机、那是船……孩子逐渐长大,对环境的认识增多了: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爸爸只有晚上出现……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着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着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

孩子对环境认识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而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要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的教育。

为什么孩子整天玩玩具打游戏机,他不觉得寂寞,因为他觉得玩具和游戏人物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样,会饿、会渴、会哭、会笑。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某种程度上说,孩子是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的。

为什么有些事情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大人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显而易见的,多看科幻和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创作和发明的能力。

第四,孩子需要学习做事做人,这是品德的教育。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别人也愉快;相反的,不会做人做事的,他难过,别人也难过。尤其是和自己相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许多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不但讨厌自己,自己也不喜欢自己。其实,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处。

当然,和别人相处得好也不容易。人和人在一起,学习、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会有些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加,做人做事的问题会越来越困扰着孩子,父母应该及早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处世原则。

第五,孩子需要认识人生,这是生活的教育。

“我长大要做什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显然,孩子们一般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的。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科学家、将军、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是他们一个个想模仿的对象。当孩子向往的目标模糊地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道路千百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一条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只有对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胸襟。

第六,孩子需要培养智能,这是聪明的教育。

有人累积了许多经验,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教训;有人读了许多书,但是他不能从中得到心得,有人获得各方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断;有人现象世界在他面前,他也不能看出意义,这种人,人们常说他缺乏智能。

智能,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他不但比别人能更快从现象中、消息中、知识中、经验中读出不同的意义,而且能从中发展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作品、新的观念。创意是智能的表达。许多人认为智能是天赋。不错,有一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有创意而被认为有智能。但是,智能大部分还是靠后天训练来的。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能,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非难别人的和自己的观点,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着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能,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感的获得是孩子努力聪慧的原动力。

第七,孩子需要培养幽默感,这是气质的教育。

会说调皮话的人,会说笑话的人,善于讽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这些虽然和幽默感沾上边。但是还是不能全面地说明什么是幽默感。

其实,一句话来说,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复宁静的能力;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像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上下震动不会过于剧烈。飞机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安稳着陆,不致摔坏。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他的智能释放出来的是清风,是清泉;他的智能不叫你太悲伤、太悲观,也不叫你太兴奋、太乐观。甚至可以说,幽默感才是人生的智能境界。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们做父母的人,是否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有孩子?要孩子是为了延续自己的名声,继承自己的产业?要孩子就是为了自己开心的缘故,为了满足一己情绪上的需求?如果是这样,孩子就只能是父母的欲望或怯弱心理的投射。”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不难发现,一些声称爱孩子的父母往往错误地教导自己的子女,他们不但给孩子灌输妒忌、仇恨与野心。会鼓动错误的人生观对和对社会的对抗情绪,甚至会以宗教或意识形态的名义把人放到你死我活的位置上。

事实上,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播下种子往往是成人,看看眼下有些孩子慵懒和忧郁的形象,再想想孩子的将来,反躬自省,就看你眼下播下的是哪一类种子了,是智能是聪明是自私还是狭隘,说到底,这都是大人的选择。

真的,用大人的脚去为孩子订做鞋子,合适吗?

学生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篇10

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 部分概念抽象、晦涩难懂。教师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久而久之, 很多学生一听到德育、政治理论等话题就会感觉枯燥甚至反感, 将政治教学视为说教, 认为学不学政治理论无关紧要, 继而放松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要教育人、塑造人。人的`品行、修养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个人名片, 有品德之人才能成就大业, 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 高校必须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理解。

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3]。通过叙事手段进行教学, 可以将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从知识性转向本源生活, 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将学生的意见整理归类后, 进行评价反馈, 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达到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教育叙事不仅是叙事主体讲述具体事件的活动, 也是提升主体和客体德行的活动[3]。

2.2 教学本质要回归素质教育

当前高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自立意识较差, 受压能力弱, 责任心不强。高校学生因求职、人际交往、健康、家庭、恋情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自杀、他杀事件屡见不鲜。数据显示, 中国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是3%~5%, 也就是说, 每1万名高校学生中, 就有300~500名患抑郁症, 其中一部分容易发生自杀或他杀行为[4]。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技能、性格调适状态等诸多因素, 都是素质教育关注的焦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 还要让他们获取教师授课内容以外的东西, 如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思想品质、缜密的思维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等[5], 让思政课教学真正回归素质教育。

3 教育叙事主体的叙事方法探索

3.1 教育叙事客体

教育叙事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选择教育故事, 描述关键事件, 反思与意义诠释。一个好的教育故事具有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的双重价值, 故教师如何选择教育故事尤为重要。教育故事应该符合以下两点要求: (1) 应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用事实说话才能引起共鸣, 切忌虚构和杜撰。 (2) 应具有典型性, 从平凡大众的生活事件中提取典型的矛盾冲突。这样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师应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 从生活实例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故事, 提炼事件的关键节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其中的人物及情节、矛盾, 并积极讨论, 展开思想批判, 提出应对策略, 继而顿悟、反思自己的行为, 提升思想高度。

3.2 教育叙事主体的叙事方法

3.2.1 教师主体叙事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 通常需要以教师为叙事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对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教师如何更好地以德引德,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不乏独到且有启示的见解。如我国学者李辽[6]设计的“移情训练系列法”, 主要从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作品评析四个方面来把握。他要求叙事主体通过回忆亲身经历的情感体验, 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与学生分享, 被试者要假定涉入情境之中, 去体验当事人的感受。教师作为叙事主体, 要积极引导被试者, 将被试者带入既定情境中, 使其切身体会其中的情感。另外, 教师可要求被试者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感受, 并从中选取较为贴切的进行讲评、分析,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 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相关内容时, 可设置以下问题: (1) 在生活中你是怎样看待残疾人的?当他们因腿脚不便而遭到嘲笑时, 你会漠视或是绕道离开吗? (2) 你经历过哪些挫折?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你的态度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 引入教师主体叙事, 继而进行学生讨论, 最后进行教师评析。讲授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内容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你的理想是什么, 为什么”并作主题发言。学生的反应可能会较杂乱, 如有的学生支支吾吾不敢说, 有的直接说没有理想或有理想也实现不了, 有的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或盲目从众。这时教师可不必着急要答案, 而是先和他们分享一则故事:

我想当演说家

有次课堂上, 我让学生谈理想, 有个学生小声说道:“我想当演说家。”“为什么呢?”我很有兴趣地问。他支支吾吾地说道:“不为什么!”我意识到这个学生说话时方言很重, 吐字不太清晰。班里学生都笑道:“哈哈!英语老师昨天还让他读20遍单词呢!”“他是大舌头!”

听了学生的话, 我为之一震。在学生的内心, 是多么在意老师的评价和惩罚。我当众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大胆和自信, 并希望他能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发扬这种方言优势。课后, 我们通过沟通和交流, 帮他找回信心, 并找到实现理想的方向。学生也很努力, 从那以后积极学习普通话, 并通过了学校广播社的选拔, 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播音员。播音社还专门开辟了用山东方言讲笑话的小专栏, 而每天的这1分钟成为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时间。

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 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学生说得好坏不重要, 重要的是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教师需要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感受, 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教师主体叙事能够通过情感体验, 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 使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拥有完善的人格, 成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合格公民。

3.2.2 学生主体叙事

叙事主体是学生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情感换位的方法, 通过叙事来发现自我, 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人格、身份和价值观念。学生主体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尤其是印象最为深刻、持久的内容, 能够引发大部分深有感触的学生共鸣, 从而更好地优化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作为叙事主体时, 教师必须适当引导, 以免偏离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 在讲授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部分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从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等方面, 引导学生叙述生活中实际遇到的案例。如下面这则案例: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 她站起来后一直沉默, 满脸通红, 并向教师流露出请求坐下的眼神。教师细细观察后发现, 她就是班里同学经常说的小胖妞, 便更加积极地鼓励她说说生活中的亲身经历, 与和谐相关即可。教师的真诚打动了这名学生, 她终于开口了, 她的回答令人难以忘怀:

请给我自信

我生下来就很胖, 吃的也多, 干什么都很慢, 身边的好朋友也很少, 而且也从来不敢在学校洗澡。我试着少吃饭、锻炼, 但都没有成功减肥。班里的同学叫我大粗腿、大胖妞, 我也都微笑着接受。老师想让我自信起来, 就让我当化学课代表, 我也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 里面有一篇文章, 说的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女孩很害怕上一节英语课, 因为在这节课上要学一个新单词“lame” (瘸的, 跛的, 残废的) , 她害怕被同学嘲笑。但最后老师没有教这个单词, 同学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读出来, 她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很多年后她才知道, 原来是老师上课前借故让她去办公室拿备课本, 趁着这个空当先带其他学生学习了这个单词, 并让大家不要在她的面前读。我也希望能够这样。

教师这时顺势启发学生们:我们总是喜欢从缺点出发去给他人起外号, 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呢?

3.2.3 第三方主体叙事

第三方叙事主体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采用专家、名人、顾问等讲座形式, 就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问题、文化问题或某专题展开探讨, 大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受年龄限制, 涉世经验较浅, 通过聆听专家、名人或榜样的观点和见解, 感受他们的经历, 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升勇气和信心, 学习好的研究方法, 甚至对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方叙事鼓励叙事主体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叙述, 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叙事过程中, 人们通过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共建性行为与他人建立联系[7]。在叙事过程中, 叙事者的生命感悟、精神体验被熔铸进去, 故事因而也就印上了故事人物的痕迹, 正如陶瓶身上模印着陶工的手纹[8], 每个叙事受体触碰了“手纹”后, 就会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故事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便得以传播。

4 结语

教育叙事法有着手段简便、形式多样、自由度大等特点, 通过叙事型道德体验, 可达到育己育人的目的。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方法, 适宜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如果运用得当, 就能够更好地完善学生的人格, 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营造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氛围和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1-2.

[2]林德全.教育叙事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3-6.

[3]林德全.教育叙事价值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33-39.

[4]唐登华.约5%中国大学生患上抑郁症[N].重庆晨报, 2006-11-28 (10) .

[5]郑小军.素质教育应回归基本和简单[J].出国与就业, 2009 (11) :114-115.

[6]李辽.青少年的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心理学报, 1990, (1) :72-79.

[7]佴康, 付昌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叙事问题研究[J].江苏高教, 2015 (6) :136-137.

略谈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游戏:运用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如何保证幼儿教育效果,使幼儿学生在幼儿教育阶段完成对良好习惯、品质以及适当知识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这种需求背景下,教育游戏得以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其以游戏为基础模式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学生产生了极高的吸引力,幼儿教育效果也因此实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为了能够更好地挖掘出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做好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分析意义重大。

一、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特点

1、激发性。教育游戏的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某种能力。在培养幼儿色彩区分能力时,我们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如功夫熊猫、喜洋洋、海绵宝宝、叮当猫等,使幼儿通过观看卡通图片区分颜色。再如为了考验幼儿记忆力,可以选择一组卡通图片为幼儿播放,之后让幼儿说出刚才播放出现的卡通人物,通过這种方式考察幼儿的记忆力。

2、趣味性。趣味性是教育游戏的基本特点,如果教育游戏缺少趣味性,那么是很难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更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游戏中会包含生动的人物、颜色鲜艳的画面和简单的故事情节,通过这些要素吸引幼儿注意力。我认为可以在教育游戏中适当加入当下流行的卡通人物,如猫和老鼠、海绵宝宝、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卡通人物,拥有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就不用担心幼儿不喜欢参与教育游戏,反而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

3、操作简单。由于幼儿年龄很小,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教育游戏的设计上要简单易懂,不能太过于复杂,游戏难度过大,会对幼儿自信心产生影响。如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设计了多人绑腿的游戏,这个游戏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其他的游戏替代,也同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将幼儿分为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简易小车,游戏规则是幼儿在小车里面,在规定的赛道上快走,同组队员回来后第二名队员可出发,哪组队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比赛即获胜。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二、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运用

1、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近年来,为了避免在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爱玩、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和特点,教育游戏具有互动、趣味、美观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运用教育游戏,使幼儿被有趣的游戏所深深吸引,并通过游戏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在快乐中接受知识,不仅增加了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锻炼。教育游戏与普通游戏有很大的区别,教育游戏是绿色的、健康的,并融合了科学、艺术、语言和社会,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其中。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运用教育游戏,不仅增加了幼儿的学习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

2、增强幼儿自信心。在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运用,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教育游戏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空间。幼儿在教育游戏中尽情的玩耍,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扰,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形成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氛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游戏,通过一类游戏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后,还可以挑战难度更大的教育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渐的成长,逐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幼儿教育中的教育游戏设计,完全取材于生活,并与幼儿的生活更贴近,使幼儿在教育游戏中体验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当生活中遇到相似问题时,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如在开巴士游戏中,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间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并学习到要尊老爱幼,主动为巴士上老人让座,培养了学生懂礼貌的好习惯。通过这个游戏,幼儿知道在公众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便与陌生人说话,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品质。

4、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思维类教育游戏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幼儿处于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正在由动作思维逐渐转变为形象思维,而思维类教育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如在搭积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5、利于幼儿身体协调发展。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是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类教育游戏,使幼儿的肢体得到锻炼,并增加了幼儿的运动量。在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游戏中,幼儿要通过一定的运动量参与到游戏中,同时身体各器官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使身体得到了很好锻炼,同时促进了幼儿肢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灵活性,增强了幼儿的身体体质,促进了幼儿身体协调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游戏作为以教育为目标,以游戏为途径的教学方法,其能够通过对游戏途径的合理运用,实现对幼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激发,这是其他任何幼儿教育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教育游戏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幼儿游戏兴趣的把握,保证所设计的每一个教育游戏都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同时还要做好对教育难度和教育目标的有效把控,使学生在进行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达到教育游戏的目的,为幼儿教育效果提供基础保障。

上一篇:比赛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下一篇: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关键路径法探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