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p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frap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共10篇)

frap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篇1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实验前要交代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用品, 包括种类、数量、量程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并及时记录, 实验后要让学生思考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等等。当然,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 必须准确无误地将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每个学生看清楚, 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在学生分组实验中, 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 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 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重做实验, 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

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也可预防实验事故的发生, 学生头几次做分组实验时, 由于实验仪器都是首次接触, 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 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 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 (1) 测量范围; (2) 最小刻度; (3) 零点及其调节方法; (4) 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 才能保证实验准确地完成, 同时注意仪器、人身安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分组实验, 良好的动手能力可以保证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毕竟实验是要用手来做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然后再模仿进行实验, 也可以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是否正确, 每一小组操作是否顺利。从某种意义上讲, 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例如在学习“浮力”时, 可将书上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 每个桌上发了一块形状规则的正方体木块, 让学生将木块投入烧杯中。然后设法将木块按人水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这样, 对“浮力”的定义理解就会更深一了, 这种类型的实验课起到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起不到的作用, 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 教师主宰课堂, 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 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物理新课程着力改变简单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 它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 着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 如何在课堂、特别是实验课教学中进行有效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遇到困难时, 教师除了予以必要的指导外, 及应时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 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导引设计, 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电压”的教学, 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概念太抽象, 如何使学生相信电压的存在, 是课题引入的关键。可以通过可见度较大的水流, 让学生间接观察, 感受电压的存在, 给学生足够的感官刺激。另一方面, 通过水位演示装置, 使学生引起对水压现象探究的兴趣。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水流知识分析水轮机工作原因, 从而逐步过渡到电压概念的建立。

四、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不可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教师在实验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 初三年级学生做电学实验时, 初学阶段很容易将电表“+”、“-”号接反。可以在学生实验前, 先做示范操作, 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正接线柱先用红纸做上特殊标记, 然后用红色导线把电源的正极与电表的正接线柱连接起来, 用黑色导线将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 (电路中有小灯泡) 。在学生动手实验时, 教师再巡回指导, 发现有接错的, 再进行示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 也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做静电实验时, 需要用手持绝缘柄时, 应以两三个手指握持, 而不应从掌心握持, 并且应持离导体最远的一端, 以防漏电等。

frap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注意事项

在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和要求下,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教学中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实验的合理性,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还没有真正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也没有充分落实新的教学理念。而化学这门学科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以下三种关键事项加以注意,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越来越突出。在一些学校,化学实验仅作为高考试题当中的一部分来看待,注重的是理论知识,而且很多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缺乏合理性,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少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如在实际教学当中,一些学生在进行实验报告填写的时候,对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条件等信息,没有进行仔细的记录,甚至根本没有亲自进行实验就抄袭和编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错误,学生往往也缺乏应有的基本了解,只是简单地认为进行化学实验就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重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在实验当中获取新的知识。化学实验最基本的是用以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亲身感受化学变化的过程,帮助他们能够自主地建构学科知识网络,并且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实事求是和严谨规范的实验作风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要明确实验目标,敢于让学生动手,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加以注意,切实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完成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实验的标准定义是以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控制条件发生或再现,从而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人为即需要人来操作。

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本人发现,由于教学时间的安排,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而教学,有些实验不做了,取而代之的是放放视频,或者带着空的装置去给学生看看,“说”实验过程,“想”实验结果,硬生生地讨论分析,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认为化学难学,知识杂乱无序,考试成绩不理想。自课程改革以来,化学实验教学已有很大的突破,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有健全的化学实验配套硬件设施,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的确存在教师“重讲授,轻实验”,学生实验走走过场、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如今,新高考方案中文理不再分科,积极有效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注意。

三、实验操作的安全

在高中化学实验当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如果缺乏注意,将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首先,大多数高中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时间都比较短,仍然沉浸在化学实验所带来的新鲜刺激当中,却没有对实验中的安全风险加以注意。教师应对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切实贯彻,要培养学生形成安全、良好实验习惯。并且教师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起着表率作用,教师首先要准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其次,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验装置的连接往往缺乏合理性,对于过程中的现象也无法准确观察和记录,因此在每一次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都需要教师在学生操作、配合、记录、收尾等过程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正确地进行动手操作,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安全有效地完成实验,达成实验目标需要每一位教师共同努力,要对实验操作的安全事项加以注意。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化学实验教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和成绩,就应当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的、实验完成、安全操作等方面的事项加以注意。虽然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实验教学作用的发挥。但充分注意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女兢.“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实验室培养果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篇3

1 果蝇的培养

1.1 培养基的配方

培养基是饲养果蝇的基础, 不同材料的配制方法不尽相同。结合几年的培养经验, 目前西安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采用的效果较好的配方为:玉米粉100g, 糖130g, 琼脂10g, 酵母片20g, 苯甲酸0.75g, 丙酸1.25 ml, 加蒸馏水1 200ml。

1.2 配制方法

1) 取一定量的水将玉米粉拌匀, 加热至糊状。期间要不断搅拌, 防止糊底;

2) 将糖和琼脂加入水中煮沸溶解;

3) 将酵母片在研钵中加水研磨至糊状。

将1) 、2) 二者混合后降温至50℃左右时加入3) 苯甲酸和丙酸, 搅拌均匀后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1.3 培养基的分装

将干净的培养瓶在121℃下灭菌20min, 倒入约2.5cm厚的未完全冷却的培养基。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即可将果蝇转入培养。

1.4 果蝇处理

因为果蝇对乙醚很敏感, 易麻醉, 可以对作种的果蝇轻度麻醉。 (果蝇翅膀外展45℃角表示已死亡) 。选用广口瓶作为麻醉瓶, 瓶塞内部塞上适量的脱脂棉, 滴加数滴乙醚。培养瓶口与麻醉瓶口对接轻拍上方的培养瓶将果蝇落到麻醉瓶里。然后迅速盖好两个瓶塞, 半分钟左右, 果蝇被麻醉, 活动缓慢, 注意麻醉不得过度, 如果果蝇两翅展开且肢体僵硬, 说明已致死。因此, 必须抓紧时间移人新培养瓶中, 可将培养瓶横卧, 用干净毛笔把果蝇挑人, 待果蝇清醒后, 再竖立加塞, 防止果蝇粘在培养基上[2]。

1.5 原种培养

留种培养时, 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没有混杂, 以防原种丢失。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5~10对[1]。原种一般可在18℃下培养。原种大约4周左右换一次培养基, 要多注意观察, 具体根据培养温度的不同, 视培养基的消耗程度而定。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 并注明名称和日期, 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2 注意事项

果蝇培养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环节, 如若掌握不好, 将不能使果蝇正常生长, 甚至导致部分或全部死亡。因此, 应特别注意[3]。

2.1 玉米粉的溶解

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 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 否则容易聚集成团, 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 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2 添加酵母的时间

酵母为活性物质, 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 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2.3 培养温度

果蝇的培养温度要以具体使用情况而定, 在遗传学教学实验中, 由于实验时间相对较短, 要求果蝇的繁殖速度相对就较快, 因此可以在23~25℃的条件下培养, 而保种则应在18℃左右下培养, 以免培养基消耗过快, 减少转接次数。

3 常见问题处理

3.1 培养瓶内发霉

因为酵母菌与霉菌的生活环境相似, 且由于培养过程几乎都在培养箱中进行, 通风不良, 时间久了容易滋生霉菌。因此, 要使用的培养瓶要严格灭菌, 当室温与培养温度相似时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 加强通风。对已经发霉的培养基, 在具有备用种时可以将其淘汰, 若仅此一瓶, 就要杀死果蝇身上携带的霉菌。方法是将带有霉菌孢子的成蝇倒入空培养瓶中, 棉塞上倒适量的75%酒精, 再将瓶口塞紧, 利用酒精具有挥发性, 挥发后的酒精充满整个瓶内, 从而将果蝇身上的霉孢子杀死。在操作上应注意两点:一是倒在棉塞上的酒精量要合适, 过多果蝇易醉昏, 过少杀死不了霉菌孢子;二是果蝇呆在空瓶内的时间要恰当, 以2d为好[4]。转入新培养基的第二天再次把果蝇转到另一新培养基中, 反复5~6次。

3.2 培养瓶内壁凝结水珠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瓶时热蒸汽会凝结在瓶壁, 如果过早使用, 果蝇会溺死。因此, 在分装后要自然冷却一段时间, 待瓶壁的水珠蒸发后使用。如若放置在冰箱内保存, 使用前若发现瓶壁沾有水珠, 则需用灭过菌的滤纸条吸干后使用。

3.3 培养基干结成块

一般配制的培养基放置时间过久或培养温度较高时, 培养基因为失水而与瓶壁分离, 干结成块, 此种情况下果蝇无法正常生存, 更无法产卵。因此, 要及时更换培养基。

3.4 培养基过湿

果蝇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物, 时间长了容易使培养基变成稀糊状, 果蝇容易粘附在培养基表面, 由于无法飞行和觅食而死亡。因此, 要及时根据培养基的情况转接果蝇。

3.5 果蝇生活力降低

由于果蝇长期在偏低的温度下保种, 低温使其生活力下降, 许多性状出现退化, 甚至变异, 影响实验结果。因此, 每隔一定时期必须进行复壮。复壮方法为用乙醚把果蝇麻昏, 选择个体较大的、性状具有本品种特点的雌雄果蝇进行混合培养。再在产出的一代中又选择个体较大的、性状具有本品种特点的雌雄果蝇进行混合培养。如此进行一次, 后代就能保持个体较大, 又遗传了本品系性状的原种[5]。

摘要:本文介绍了遗传学实验培养果蝇的方法以及果蝇长期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果蝇,实验室,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祖洞, 江绍慧.遗传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63.

[2]陈晓芸.果蝇的饲养[J].生物学通报, 2006 (2) :51.

[3]王转斌.果蝇的保种技巧及唾液腺染色体的制备[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3) :38.

[4]龚慧明.果蝇培养基长霉的处理措施[J].生物学教学, 2007 (4) :52.

浅谈实验教学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意义 兴趣 理论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03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上的主要模式之一,而且也是切实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关键方式。教师之所以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成效,不仅是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科学实验的特质,更是因为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模式,学生在做实验时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但是教师想要组织和开展一节精彩有意义的物理实验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发挥自身引导、示范和答疑解惑的作用,更要最大化地给每一个学生机会亲身动手尝试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和原理。实验结束之后,很多学生都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但是并没有认真总结自己实验中的得与失,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身的实验结果,将实验的经历切实与学到的物理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真正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实验。本篇文章即就实验教学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针对性的阐述和探讨。

一、实验教学法的优势和意义

为什么初中物理教师都非常注重实验教学这一课堂模式,那是因为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意义。

1.从物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出发,物理知识本身跟学生的生活环环紧扣、息息相关,并且可操作性非常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因此实验教学是契合物理这门科目本身的特质的。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验不仅能够深层次地理解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識,而且本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实现。此外,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和创造力都非常旺盛的年龄阶段,对于很多的事物都希望动手尝试。因此,实验课也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模式。3.最重要的是,实验法很好地拓宽了教师的授课模式,为教师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动手实践、加强与任课教师交流的机会是很少的,基本都是在经历一个听教师单方面讲解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往往并不能够深层次理解知识,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常常处于一个一知半解的学习阶段。实验法的课堂模式,不但满足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而且还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物理知识的无限奥妙,会逐步建立比较稳定的学习兴趣。4.实验课相对于理论学习显然是有趣得多的,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验兴趣方面依然存在值得物理教师关注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学生完全把实验课当作是一个放松玩的机会,没有正视实验课的学习意义。实验结束了,玩得尽兴了,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从实验中收获更多的知识,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也是违背实验教学的初衷。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实验,完成不了教师的任务,有一种逃避的消极情绪,在实验中并没有切实参与进来。凡此种种,都是可能影响学生上好实验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正确的实验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善于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呈现出力的相关实验的有趣。教师激发得得当,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对接下来的实验课充满兴趣。学生的兴趣建立了之后,就会精心准备实验的前期工作,其中就包括接下来要讨论的理论基础问题。总之,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是教师开展实验课的意义,更是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的前提。

二、实验教学的注意事项简析

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要注意使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以便提升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理论知识的事前铺垫和实验过后的报告总结。

1.学生熟悉和掌握理论知识是前提。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方式,理论是保证实验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之前,首先需要保证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是过关的,是没有问题的。否则的话,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一片茫然,不仅因为完全不清楚接下来要怎么做而手忙脚乱,还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那个时候再进行补救,显然太晚了,影响学生实验的情绪和效率。所以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之前的理论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比如说计划下一周进行力学的实验,那么在这周进行上课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将力学的重点知识、力学的考点乃至实验中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精确地讲解。学生在实验之前的理论知识过关了,本身也会有想要进行试验的心理诉求。因此,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是初中物理教师顺利开展实验的基础。

2.实验后教师应该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总结得失。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两个教学步骤,一就是实验前提的理论教学,二就是实验课本身。这样就忽略了实验之后的总结和评价这一环节。因为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知识,它本身有缜密严格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教师想要完整研究物理知识就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后期总结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做并不是将教学形式化,而是切实关注学生实验之后的收获和心得。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物理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一方面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防止学生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另一个方面通过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教师可以有效发现学生在物理某一知识点上依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有效计划和组织有关内容的二次讲解。

frap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篇5

【关键词】实验室;水质检测;参数

0.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质检测是我国进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水质检测提供的水质信息十分重要。

1.实验室微生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的测定

1.1微生物的检测

微生物检测是水质检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对于微生物检测的精确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提高微生物检测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1严格用具的清洗

保证检测用具的真正清洁、无菌是保证检测精度的第一步。因此必须保证用具(包括采样瓶、平皿、吸管等)清洗符合要求,因此不但清洗时要及时更换清洗液,使之达到一定浓度,而且用具清洗必须彻底,无残留。

1.1.2加强实验室无菌环境的控制,保持四壁光洁,严禁挂尘

大量细菌能够附着在空气中的粉尘中,浓度可以达到107个/L—108个/L,因此必须保持检测室、尤其是无菌室四壁及地面光洁,无菌室內还要尽量少放置物品,便于消毒杀菌。潮湿也是细菌滋生的一大因素。

1.1.3合理存放及使用培养基

大家使用的合成培养基,一般为粉末状,应置于5℃-25℃,避光、干燥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若培养基粉末变黄、变粘,则很可能变质。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应于4℃冰箱保存,并尽快使用。使用时,应将培养基均匀加热,使之熔化。若使用电炉加热,应避免热糊。待其冷却至60℃左右,方可进行接种。培养基以其基体均一,色泽光亮、透明为优质培养基。

1.1.4定期杀菌、标准接种

每次接种前,将无菌室紫外灯打开30min,打开洁净工作台20min后,方可工作。工作完毕后,再将紫外灯打开30min杀菌。经常用酒精或来苏尔进行器具灭菌。另外,微生物检测室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出入,减少空气流动,避免不洁空气的带入。在样品移至无菌室前,先将采样瓶体外壁连同盛装样品的容器一同用酒精棉擦拭,然后换上无菌工作服、拖鞋、手套、口罩等,再将其移至无菌室内。接种时,动作准确,迅速,不要让样品洒落,造成交叉污染。

1.2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1.2.1水浴加热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只是规定时间内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反应时间将直接影响测定的结果,因此对样品进行水浴加热时,一定要在水浴沸腾后将样品放入水浴锅中,水浴沸腾,开始计时,并严格控制时间为30min±2min,以提高数据的精密性。若水浴加热时间过长,样品测定值会增大、反之则减小。

1.2.2 KMnO4溶液的浓度必须准确标定

滴定时室温下反应慢,溶液加热至70℃-80℃,但温度不能高于90℃(酸性条件下,H2C2O4会部分分解)。滴定刚开始的时候,滴定反应速度较慢,当滴入的KMnO4与H2C2O4反应生成Mn2+而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后,反应速度才逐渐加快,因此高锰酸钾溶液标定时的滴定速度在开始时不宜太快,应等第一滴KMnO4红色褪去之后再滴入第二滴,否则所加入的KMnO4来不及反应即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从而影响高锰酸钾溶液标定的准确度。终点的判断,用KMnO4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并维持0.5min~1.0min不褪色时,即认为达到滴定终点。

1.3氨氮的测定(HJ535-2009)

1.3.1对检测用水的要求

氨氮的测定通常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实验过程对水的要求很高,应严格控制实验用水的质量,最好采用进行二次加工得到无氨水,或者采用复合树脂交换柱制得的新鲜去离子水。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控制试剂空白吸光度不超0.030(光程l0mm比色皿),这样可大大减少因为无氨水的质量控制不好而产生的测定误差。另外纳氏试剂在配制时应注意,按方法(HJ535-2009)配制时配制的溶液要静置过夜,将上层清液移入聚乙烯瓶中密封保存,然后放入冰箱中低温冷藏,以防颜色逐渐加深。

1.3.2实验室环境的影响

氨氮的测定应选择在无氨气的环境中进行,不应有扬尘,按盐类化合物,所使用的试剂、玻璃器皿等实验用品要单独存放,因为玻璃器皿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氨,因而造成测定的偏差。而且玻璃器皿的洗涤应避免采用重铬酸钾洗液,因为此洗液易附着在容器上,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影响氨氮的测定。玻璃器皿在必要时可用(1+9)的盐酸浸泡,且清洗、凉干后在空气中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即可用来进行样品的分析测定。

1.3.3反应条件的影响

(1)PH值的影响。

由氨氮显色反应原理可知,显色溶液的浓度影响反应平衡,对显色效果有明显影响。实验表明:水样pH值<6,反应灵敏度较低,吸光度值随pH值的减小而降低;pH值在6~8时,吸光度值较高;pH值>10时,出现大量的红棕色沉淀。因此,水样保存时如果加入了浓硫酸,在测定前要用碱中和至pH值为6~8,此外,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水样与标准溶液的pH值应尽量一致,以免造成误差。

(2)温度的影响。

温度会影响纳氏试剂与氨氮的反应速度,并影响溶液的显色效果。实验表明,反应温度为25℃时,显色最安全;20℃时吸光度无明显改变,但显色不完全;当温度达到30℃时,溶液褪色,吸光度出现明显偏低现象。因此,实验显色温度应控制在20℃~25℃,以保证实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反应时间的影响。

反应时间小于l0min,溶液显色不完全;l0min~30min颜色较稳定;30min~45min颜色有加深趋势;45min~90min颜色逐渐减褪。因而,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时,显色时间应控制在l0min~30min,以尽快的速度进行比色,达到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3.4总氮的测定(GB/T11894-1989)

总氮是指水体中所有含氮化合物中的氮含量,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11894-1989) 测定。此法测定总氮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此方法要求空白值的吸光度不得超过0.030,并不是很容易做到。所以有很多细节方而的问题需要注意。

(1)玻璃器皿的清洁。

在总氮的高温消解过程中,玻璃器皿壁上难以清洗的有机物和其他物质会混入介质中而造成空白值偏大或者平行性较差,所以所有玻璃器皿最好用盐酸(1+9)或者硫酸(l+35)浸泡,清洗后再用无氨水冲洗数次,比色时用的石英比色皿也要用盐酸(1+9)清洁干净。

(2)消解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

消解时应严格按照分析方法规定的消解的温度为120℃~124℃,(此时锅内压力1.1kg/cm2~1.4kg/cm2)控制。消解时,(GB11894-1989)中要求达到规定的温度和压力后开始计时,笔者的经验是直接打开放气阀加热一段时间,充分排出蒸气灭菌器内的冷空气、放出热蒸气后再关闭放气阀消解,并且将消解温度控制在123℃,消解三十分钟后,自然降压至与外界相同时再打开放气阀放气,然后打开锅盖。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总消解时间足够长,过硫酸钾分解完全,这样测定结果更为理想。

2.结语

实验室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决定于检测过程完成的质量,过程存在质量缺陷,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不正确和不合理,因此,实验室操作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尽量避免误差。 [科]

【参考文献】

frap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篇6

当人体某个部位或器官受刺激发生病变时, 其病理生理或病理组织的变化能够影响血液成分的改变,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也可直接或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对疾病的疗效、预后观察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 医务人员必须了解采集标本的正确的方式, 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以及生物学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提供精确地检验结果。

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基于两个基本原则: (1) 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 (2) 检测结果必须真实、客观反映患者当前病情。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

1 检验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1.1 饮食

大部分的实验要求在采集前禁食12h, 以免进食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如一顿标准餐后, 血中TG增高50%、血糖增高15%等, 尿pH呈一过性增高;但禁食时间过长, 在饥饿状态下采集, 可使血糖、蛋白质降低, 胆红素升高。测定肌酐时必须禁肉食三天, 且不能饮咖啡和茶等。

1.2 药物

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的影响, 如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使血中UA、ALT、AST等增高, Ch、TG、LDH降低;维生素B使尿液呈黄色;避孕药可影响脂质代谢。

1.3 状态

患者应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运动可使AST、ALT、LDH等一时升高, 使尿pH降低;劳累或受冷热刺激使白细胞升高。因此应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

2 标本的采集

2.1 血液标本的采集

(1) 采血时间:注意血液中的成分周期性变化。如白细胞上午比下午低, 血钙中午最低, 因此, 疗区患者应在同一时间采集标本。许多诊疗手段也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如外科手术、输液、穿刺等, 因此应该在这些诊疗手段前进行采血。 (2) 采血体位:体位的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也包括血液成分的改变, 从直位到卧立所采集的标本测定值有降低趋势, Hgb下降4%;Hct下降6%;AST下降9%;TG下降7%;IgA、IgG下降7%等[2]。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 (坐位或卧位) 。 (3) 采血部位:常用的采血部位是前臂肘窝的静脉、手部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 对输液的患者应在另一侧采血, 若双臂同时输液则不能再静脉输液装置近端采血, 否则结果易受输液成分的影响。如单纯输电介质可使钾、钠、镁升高;输葡萄糖可使葡萄糖升高, 但可使无机磷、钾、淀粉酶、胆红素降低;输血则可使血pH值降低等。 (4) 止血带的使用: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会使静脉压升高, 液体从管壁漏出, 从而影响待测物质的浓度。若系止血带3min后, 白蛋白、钙、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胆固醇、血钾等可升高5%~10%, 特别是AST最明显。因此采血动作应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 最好不超过2min。 (5) 血液标本抗凝剂的正确使用和标本的保存运输:有些项目需要抗凝剂的, 应该严格要求进行采血, 否则影响检验结果 (表1)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耽误的时间越少, 检验结果越可靠。因为血中CO2、氨等会逸出;血中K+、CL-含量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增高, 而酶活性则会降低。若条件限制不能及时测定的, 则注意标本的运输保存:血样应贮存密闭的试管内, 防止蒸发和外溅;避免光线照射。因有些成分如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会分解;将标本离心取血浆或血清4度冰箱保存 (乳酸脱氢酶、淀粉酶除外) 。标本保存时要防止溶血, 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下表2。

2.2 尿液

临床上常常通过尿液的检验, 协助诊断疾病。如尿常规宜采取晨尿, 由于肾脏浓缩功能, 易发现病理成分;细菌培养应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前采取尿标本等[2]。尿液标本留取后应在0.5~1h内检验完毕, 否则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会变性, 如管型、红细胞、白细胞以破坏, 尿胆原可因光分解而减弱, 造成假阴性结果。女性留尿应避开月经期, 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 影响结果判断。

2.3 痰液

痰液检查结果是否正确与标本的采集关系密切。由于痰液中混入唾液和鼻咽部分泌物, 影响检查结果, 因此:收集痰液前应漱口, 清洁口腔;以清晨第一口痰标本为宜;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痰液, 盛于清洁容器内送检;坐24h痰量和分层检查时, 瞩患者咳痰于无色广口瓶中, 可加少许石碳酸防腐。

2.4 浆膜腔积液

有临床医师在无菌条件下, 对积液部位进行穿刺采集。理学、化学及细胞检查留取5~10mL, 结核杆菌检验留取>10mL, 留取的标本应及时送检。

2.5 粪便

留取标本的容器要有标识, 一般可用不吸水的纸盒 (如涂蜡的硬纸盒) 或玻璃器皿。粪便标本应选取带脓血及黏液部分, 若无病理成分, 可多部位取材, 选取的样本切勿混入泥土、植物、污水等, 一般取指头大小新鲜粪便, 太小易干燥, 取样后应立即送检, 否则放置时间过久可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检查阿米巴和痢疾患者的粪便, 寒冷季节时要注意保温, 最好留取后立即送检;便隐血试验, 应嘱咐患者留取标本前3天起禁食动物性食物, 连续检查3d, 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 收集后立即送检, 以免影响隐血反应的灵敏度。

2.6 临床细菌标本

所有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 防止污染原则下进行。采集的标本标有明显标识以区分各部门 (如科室、病床号等) ;采集的标本应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 应当保证每份标本代表感染过程, 要足量以免假阴性结果。标本应置于特殊标记、有助异似病原菌生存、不易泄露及防止潜在性生物危险的容器中。已采集标本, 常规性细菌学检验, 不超过1h送交实验室, 延迟运送影响病原菌检出。

因此, “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 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应该成为牢记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

frap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篇7

1 水生环境和管理

根据定义, 水生动物必须有水才能饲养, 半水生动物的生活必须与水相伴。在照顾水生动物模型时, 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指南中指出, “不同的物种及年龄的水生动物对水质需求和敏感性参数”。水质快速变化时会引起压力变化, 甚至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当水生动物表现出异常行为或遇险时, 应该最先检查水质。水质测试执行包括温度、p H、氮废物 (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磷、氯、氧化还原潜力, 电导率或盐度、硬度、碱度、溶解氧气、总气体压力、离子和金属含量等。对于一个给定水生或半水生物种水的系统的设计时水质要求规定必须适当的测试。例如, 要保持氧气溶解量, 应进行水质测试的定期检查, 仪器校准和测试包内过期日期。重要的是, 当故障排除, 参数测量的自动化系统应分别验证校准系统或测试套件。定期维护和校准的记录应与其他饲养记录共同保存。

任何化合物用于条件水 (霰石提高水的p H值) 都应该评估其安全水生或半水生物种和其潜在的损害生物安全。过滤器和过滤器媒体用来治疗水和保持水质量应该定期监控。监控和维护所需要的适用于消毒单位的过滤器, 灯泡和灯泡套筒的紫外线消毒单位应该改变以增加紫外线剂量降解。定期评估紫外线消毒设备的有效性, 通过使用微生物学的监控可以帮助确认正常操作条件和整体水质保证策略。

此外, 组织病理学结果是可以用作间接测量紫外线效果, 特别是对于很难培养的病原体。过滤器、消毒监控和维护的记录与其他饲养记录一起保存。

2 生命维持系统

指南中,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用于移动或治疗的水或动物的物理结构以及其辅助设备”。指南进一步定义生命维持系统分成3类, 包括再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和静态系统。系统用于研究决定研究需求的动物模型。大型程序可以使用所有这3类型水生物种的生命支持。此外, 一个程序可以用某种形式静态环境容纳近距离观察和孤立的主体程序, 例如饲养小群体的鱼, 胚胎, 鱼苗及药物处理的鱼。每种类型的系统是围绕一致的基本概念富氧、病原体和不含污染物的水以供水生或半水生物种使用。

在循环供水系统, 稳定的水质量适用于硝化菌及用于研究的水生动物。药物, 特别是抗生素, 不允许渗透到水再循环系统, 因为这些化合物对是硝化细菌极其有害。治疗生病的水生或半水生动物应该在独立的再循环系统中, 或系统应该设计可以删除或孤立的水槽用于接受治疗。

一个设计良好的生命维持系统将有一个陷阱或捕获装置, 以使可能逃离的动物对过滤循环和整体健康状况及无菌系统的状态不构成威胁。系统使用污水坑或池以促进水处理和循环。定期进行检查逃逸的动物是对系统维护的标准组成部分。对逃逸的动物应遵循安乐死术。尽管动物的年龄和遗传背景数据未知, 逃逸的动物可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设备以确定其疾病与否状态。系统接口与周围环境或排放水到户外环境应该采取一个物理 (例如致命的水温) 或机械 (屏幕) 和生物 (基因工程不育) 的装置为壁垒, 防止逃脱的水生动物在研究设施以外生存。

提供的定期清理和维护生命维持系统的管道和水道, 清除口和生物过滤器的定期维修, 均应考虑设计并计划远离动物。所有监控设备及探测器应定期校验。

在水生生命维持系统中, 电力的来源和备份或冗余的电源值得仔细考虑。电力可以被用来控制水的温度。水的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水生物种, 加热器或冷却器必须用以保持特定的水温度要求。在水生生命维持系统, 用泵使水流动, 必须考虑电源本身及可能短暂中断等情况。

所有生命支持系统的零件应该是无毒、不危害水生和半水生动物的材料。此外, 呼吸系统应该允许拆卸和消毒。当进行消毒或清洁程序时, 动物可能需要转移到另一个系统。尽管有些物种可能对噪声比较耐受, 但当设备可能产生大型振动或生成噪音就应该搬离动物所在的系统环境。所有设备均需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系统维修或更换。

3 温度、湿度和通风

为了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可能影响某些水生或半水生物种, 必须对水质量、水温度进行监测和维护。在某些水生物种的诱导育种时, 模仿季节性变化的水温变化是必要的。当温度低于或超过临界阈值时, 应有应急方案来用于调整监控温度。水质的设备、温度探测器、加热器、冷却器应维持正确和定期检查来保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所有的维修记录均应保存。

雾化的水会导致病原体的扩散或转移。然而在一些水生环境中, 罐内通风是对于动物非常重要的健康和福利。病原体控制必须是在保证罐内的通风前提下。例如, 鱼孤立在兽医院的水池里, 通过主要的过滤系统可以保证罐内的通风。定期检查所有的通风设备将有助于确保不必要的水雾化。

在水生或半水生环境的任何设备应该定期检查异常磨损, 这可能由于温度、湿度或化合物的清洁导致的。此外, 水生或半水生环境, 需要微咸水或盐, 应该监视高盐环境的退化的迹象。

参考文献

frap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篇8

浮沉子实验通常用来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A为玻璃容器,B为水,C为玻璃瓶浮沉子,D为浮沉子的空气柱,E为橡皮膜,R为被封闭的气体。

最初,浮沉子C浮在水面处于静止。这时水对C的浮力F浮等于C的重力GC,而F浮又等于D的水下部分的体积与ρ水g的乘积。

我们在橡皮膜E上加一压力,E对密闭气体R产生压强。此压强依次传递给水B和空气柱D,使D压缩,进而发生以下一系列变化:D排开的水减少→C受的浮力F浮减小→F浮<GC→C的位置下降→C排开的水增多→F浮增大→F浮=GC→C在较低的位置平衡。

增大压强,C的位置还要降低。R的压强增大到某个数值时,C将全部没在水中。

如果再增大R的压强,D的体积将更小,F浮减小,F浮<GC ,C就会下沉到A的底部。反之,减小R的压强,D的体积增大,F浮增加。如果水深不大,当压强减小到一定数值时,F浮>GC ,C将上浮,保持这个压强不变,C就漂浮在水面上。

这就是通常做浮沉子实验所要印证的条件:F浮>GC,物体上浮;F浮<GC,物体下沉。

2关于浮沉子全部没入水中时的平衡位置升降的问题。

从上述实验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关于浮沉子平衡位置的结论:外加压强变大时,浮沉子的平衡位置降低;外加压强变小时,平衡位置升高。其实这个结论仅对于浮沉子漂浮于水面时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来分析和证明,浮沉子浸没在水中时,它的平衡位置不仅不是随外加压强的增大而降低,相反,它的平衡位置随外加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设浮沉子C在不同深度M、N时,D的体积为VM 、V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平衡条件,浮沉子在水中不同深度处,只要处于平衡,都有:

VM= VN

即浮沉子内空气柱D的体积都相等。

当浮沉子从一个平衡位置转到另一个平衡位置的过程中,空气柱D可视为等温变化。应有:

PˊMVM= PˊNVN

进一步可得

PˊM=PˊN

可见,浮沉子不论在什么位置处于平衡,空气柱的压强应相等。

浮沉子在水中一定深度时,于液面所加的压强P与空气柱D的压强Pˊ有如下关系:

PˊM=PM+ρ水ghM

PˊN=PN+ρ水ghN

其中,hM、hN为浮沉子所在的深度。

∵PˊM=PˊN

∴PM+ρ水ghM= PN+ρ水ghN

当hN>hM时,PM>PN

这就是说,浮沉子若要在较深处平衡,外加压强必须减小。但在实验中,不可能简单操作减小液面的压强同时浮沉子下降来达到平衡,必须用另外的办法。

3实验验证上述结论

我设计了一种装置(图2)。该装置与图1的装置有两个不同点:

(1)在浮沉子C的下口加了一个铁丝箍。用磁铁吸住铁箍,可以方便地改变浮沉子在水中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起到增加浮沉子稳度的作用。

(2)用杠杆和砝码代替用手压橡皮膜。这样,外加压强的改变,可以从砝码的增减直观地显示出来。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开始时,浮沉子浮在水面,加砝码使它恰好(或将要)没入水中。 

用磁铁吸住铁箍,向下移动磁铁使浮沉子处于水下某一位置M。(此时如果水平地撤去磁铁,我们将看到浮沉子下沉到A的底面上,故这时不可这样做)

减少砝码,使浮沉子能静止在M处(经过反复调试可使浮沉子在M处停留相当长的时间)。继续减少砝码,用磁铁帮助浮沉子在较深处平衡。从而证明外加压强减小,浮沉子在水中的平衡位置降低。

需要注意,浮沉子在水中的平衡是一种不稳定平衡。如果外加压强不变,浮沉子的位置由于某种原因而偏离到平衡位置的上方时,水对空气柱D的压强将减小,D的体积增大,排水量增加,浮力增大,浮沉子上升,最后浮出水面;若浮沉子偏离到平衡位置下方时,由于同样原因,它就会一直下沉到水底。

此番探究给我们以提醒,做浮沉子实验说明物体上浮和下沉的条件时,要注意区别浮沉子在水面、水中平衡位置升降的方法,这两种情形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栏目编辑王柏庐)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篇9

一、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究精神

由于影响实验的因素很多,化学实验很多时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与课本上描述的情况不一致,比如,现象不明显或者产生的气体量太小,学生观察不到反应效果;或者化学反应太快,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反应已经结束了。面对这种状况,引导学生不要轻易下结论或是质疑课本上描述的情况。毕竟,科学家的实验都是在设施齐全、环境适宜的实验室操作,而且实验设备更专业、要求更严格。

教师要鼓励学生再次阅读课本,思考我们的实验到底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当我们的实验达到课本上的效果时,引导学生反思:我们以后在实验操作中要避免哪些不当的操作,或者如何优化实验操作等,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二、注重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

实验是化学教学必要手段。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一边讲一边操作,利用实验来验证课本上所讲述的知识的客观存在。教师在操作演示实验之前,会对实验的条件、准备、操作进行详细地介绍,对于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会提醒学生注意哪些事项,如何避免意外的发生。学生在观察教师做实验的同时,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回顾,并高度注意以防应对意外情况。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起到直接影响,引导学生条理分明地做好准备,并有条不紊地操作实验,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影响深远。

三、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活动

目前的化学实验活动,多是由教师演示或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进行。无论哪种形式,学生都是实验的被动接受者,没有主动进行实验的欲望。前一段时间,一个因学生做化学实验造成人身伤害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的讨论,很多人指责学校管理不到位,但也有人指出:自主实验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这次事故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权利。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活动,拓展学习视野。

总之,多种形式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锲而不舍的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学生传授正确的实验方法,并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例谈自制实验器材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1直观性要强

物理现象清晰直观是对实验的基本要求.无论我们借助实验阐述物理原理、物理过程,还是利用实验突破重点、难点,或将某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都要求实验所呈现的现象真实、清晰、直观.

案例一:“竖直”、“垂直”关系演示仪

说明与分析:在讲授重力的方向时,初学者往往分不清“竖直”和“垂直”,导致头脑混乱,解答问题出错.图1所示的器材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制做的.在两个木板的一端安装可转折的装置,上面的木板上固定一木块.木块上的细线即为铅垂线,金属棒为垂直于木板的垂线.当木板水平时,两线重合.将楔形木块放入两板间,逐渐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两条线不再重合,而是彼此分开.该设计不仅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而且巧妙地将“竖直”和“垂直”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突出了实验的直观性.

2可视性要好

演示实验要有足够的可见度,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制做实验器材时,也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案例二磁吸附电学元件

说明与分析选取质量上好的小灯座、开关等电学元件,将文字磁贴(图2)剪切适当大小,用双面胶把两者粘在一起,元件就做好了.这些元件可以被吸附在铁制黑板上,可任意摆放,自由移动,随意组合.经笔者试验,电池盒(连同电池)、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J2354型)均可实现磁吸附.利用上述元件可以完成“组成串、并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电学实验.

能够在黑板上做实验,这样多方便.随着铁制黑板的普及,多数学校都可以实现这一做法.方便、灵活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在黑板上做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

3结构要简单

初中的实验器材,结构越简单越好.麦克斯韦曾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自制的实验器材要力戒复杂,能简单,则简单.

案例三电磁继电器

说明与分析:目前教师演示多用J2413-A型电磁继电器.该继电器从产品性能角度讲无可挑剔,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结构就显得复杂.较多的弹簧片、较多的触点,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尽管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结构,但学生还是难以一看就懂的.图3是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继电器,部件少,触点间距宽,元件分布面积大.此设计不仅保证了触点动作稳定可靠,而且结构简单明了、工作过程清晰可见.

4操作要方便

操作简捷、方便是对自制实验装置的又一项要求,如果实验器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顾及的因素过多,无疑对实验的效果产生影响.

案例四: 滑轮演示板

说明与分析: 测量重物移动的距离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这在讲授滑轮、滑轮组以及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中都要涉及到.通常這样的实验我们是使用铁架台、刻度尺来进行的.但这样的实验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重物和绳自由端的初始位置、终止位置无法标记;二是重物移动的距离和自由端移动的距离难以准确测量.这给师生的操作带来难度,如果学生实验技能弱,就有完不成实验的可能.如图4所示的示教板有效地克服了这两个弊端,一组平行线作为“参照物”,可标记重物和绳自由端的位置;板上标注的刻度相当于刻度尺,重物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可以在板上直接读出.使用时向上提重物就可以了,极大地方便了实验的操作.

5设计要新颖

一件好的实验器材一定集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蕴涵着想像力和创造力. 我们讲究设计新颖就是要在坚持简单、实用原则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这是因为独特的创意、巧妙的设计会使实验器材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性能得到优化,实验的效果得到增强. 同时也会使“作品”好用、好看、好玩,凸显科技美.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看到好多教师研制的实验器材既传承了传统实验的优点又极富时代气息,有的还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结合起来,把实验器材的研制推向更高的层次.

案例五: 小小火力发电机

上一篇:仓库5s管理实施方案下一篇:县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