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答辩方法(共8篇)
资料一: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DD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D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资料二: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这部分主要论述……
第二部分是……。这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资料三:
一、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有条理、有层次。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 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三、论文答辩――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四、论文答辩――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五、论文答辩――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六、论文答辩――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 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七、论文答辩――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界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八、论文答辩――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摘自:《青年科学》.8,原文:“毕业论文答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邓秋香)
九、论文答辩――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资料四:
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 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
7、要讲文明礼貌: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8、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资料五:
论文答辩中常遇到要问答的5大类型问题:
1. 因由类
例如:你是如何萌发写这篇论文的?
你的论文写作背景是什么?
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2. 中心类
例如:论文的中心在哪里?
论文有几个中心?
你是怎样展开辩证论述?请解释你的论文框架.....。
3. 因果类
例如:请简单表述你论文结论?解决了什么问题?做出什么贡献?
你是如何对这个问题推导的,结论如何?
这个××问题的逻辑对应关系有点模糊,请你再解释一遍.....。
4. 名词解释类
例如:什么叫“市场营销”?
你文中提到过CRM,请加以解释?
营销战略与公司战略有什么异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5. 引据类
例如:在某某人的著作中,已经对这个论点有很详细的论述,你认为你的论文和他(她)相比较,你主要引述了哪些?异同点在哪里?
你为什么要引述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在你的论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 总监答辩制
1)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单位简称总监。监理工程师是指具有监理工程师资格,并依法注册取得监理工程师执业证书,从事监理活动的专业人员。总监理工程师是指由监理人委派常驻施工现场对合同履行实施管理的全权负责的监理工程师。
2)总监答辩制,是指招标单位在确定评标办法时,增设“总监答辩”这一程序,并形成制度;即在投标文件评审结束后,针对投标项目,由评标委员会设计问题,对投标单位拟派的总监通过现场提问、答辩的形式,对总监的专业能力,监理业务能力(流程、制度、控制措施、方法、合同、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考核,设定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答辩成绩汇入监理标总分。
3)总监答辩的重要性:一方面,在监理投标中监理标评分,与总监相关的分值为65分,占65%,所以,总监人选的确定对监理投标具有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在监理实践工作中监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总监在工程监理实施过程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对监理公司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对项目总监的选择。
2 总监答辩的内容
下面以某医院建设项目为例,简述建设项目监理投标中总监答辩的内容。
1)工程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工程东南西北的四至范围,现场场地地貌及地质条件;工程总用地面积、设计建筑面积,其中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层次及建筑面积。该工程建筑等级为一级,是病床数2 000张的特大型综合医院。
本项目监理招标共分为两个标段,简要说明监理标段划分内容及其建安造价。
2)工程特点。
本工程是市重点项目,也是设备比较先进的医院建设,并要求争创鲁班奖,工程施工涵盖了验收规范全部九个分部的内容,且环保节能要求高,地下室的面积比较大;方案设计创意较深,建筑设计采用了节能标准,考虑医院的公共建筑特性,建筑考虑了无障碍通道设计;设计还考虑了隔振、消声、环保设计;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地下室超长结构要采用特殊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防裂;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室底板须考虑地下水的浮力问题,本工程采用锚杆抗浮;结构施工难度较大,本工程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墙与墙、墙与基础间施工缝的处理,同一层之间柱与墙混凝土标号不同,以及钢结构部分的施工难度均比较大;装饰装修较设计复杂细致、方法多样,质量标准高;设备安装较复杂,专业性较强;且有相当部分要由专业厂家和设备供应商另行设计,现有设计单位配合;手术室、医技部、护理单元等重点用房还需要进行洁净控制;本工程由于各专业施工队伍多,监理施工协调工作繁重;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难度大、要求高;台风、雨季对施工影响大。
3)工程难点及重点。
土建部分: 地下室底板和侧壁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高支模施工、钢结构施工是本工程监理的难点和重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部分节点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灌难度较大;本工程的地下室、屋面、卫生间、外墙防水、建筑门窗工程及幕墙工程等装饰工程特别是外墙采用金属铝板饰面及局部采用天然花岗岩饰面是监理难点和重点,因为本工程对装饰装修质量要求高;对于有辐射的设备房采用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增加铅板或铅当量防辐射是重点。安装部分:水电、通风、消防、智能化与电梯工程施工是重点,工程在安装调试阶段同时施工,互相依赖而又互相影响,施工协调量大,难度也大。安全文明施工:是监理难点和重点,因一个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好坏关系到企业形象和人的生命安全。
4)节点工期和总工期分析。
本工程工期目标38个月,开工日期为2008年5月,对控制工期线路具体分析如下:
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强夯、桩基招标和施工九个月;基础施工五个月,其中基础底板包括砖胎模两个月,地下室施工一个半月,外防水及回填土一个半月;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六个月;其中1层30 d,2层~7层每层20 d计120 d,屋顶、架空层及飘板工程30 d;屋面工程一个半月;室内外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电梯、设备和智能化工程六个半月,可与屋面同步开始施工;室外工程及园林绿化七个月;竣工验收一个月;工程移交两个月。
5)对本工程特点、难点、重点、节点工期和总工期分析采取如下监理措施。
熟悉掌握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一整套的监理工作程序和制度,使施工过程更加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点,对每个控制点以事前控制为重点,采取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和组织措施等,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监理工作;配备专业齐全、经验丰富、技术精湛、作风硬朗、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监理班子;认真审核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督促各施工单位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严格执行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报验、审批、验收及见证送检制度;协调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与各专业协调统一的施工进度计划,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保证良好的施工秩序和进度;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及时做好隐蔽检查和验收,做到专业工程质量优良、技术资料正确、齐全、真实;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随时进行平行和巡视检查,并对关键工序和部位及时进行旁站监理。
6)监理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针对本工程设备、系统的市场情况分析及招标采购建议:对于医院使用的设备及系统的订购由于各厂家的生产工艺及原材料各不相同,报价时彼此相差幅度很大,且当前市场主要是买方市场。因此,对设备及系统的选型、订货,建议采用“三控”“二次竞价”的方法定价。监理与业主要安排好设备和系统的进场时间,并对设备和系统的调试、试运转进行监督管理。
3 总监答辩制的完善和发展
1)总监答辩的必要性:一般的施工监理招标,往往由招标单位根据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资料,通过评标来选择监理单位,但在工程实施中,有的总监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为了使招标单位能对总监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只有通过总监答辩,才能够选择到满意的总监。2)工程监理重点和难点分析:投标人应在充分熟悉和了解施工设计图纸和实地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阐述和分析“本工程”监理的重点和难点,“本工程”系指监理合同段内的工程。3)合理化建议:从确保实现监理目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本工程及其管理体系的了解与分析,结合投标人多年在监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就工程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及优化设计等各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列出由于采纳这些建议,从而在质量、进度、投资等各方面所产生的效益。4)本案例为给定题目的总监答辩,总监答辩前准备讲稿,答辩时间10 min内,字数大约2 500字以内。总监10 min的答辩能真实反映总监水平的取决于答辩问题的设计,有些答辩问题几乎全是技术规范要求细节内容,也就是说答辩内容过于或全部偏向于死记硬背的东西,这样的问题总监就是记住了,也不一定能反映总监的真实水平。5)即兴提问方式是答辩方式发展的方向,这样就必定会增加总监答辩的难度,表现在:答辩问题的不确定性和问题答案的灵活性,特别是一些一时感觉比较生疏的问题,要脑筋急转弯,换个角度回答,千万不要不知所云。学会将问题“化繁为简,思维至上,以不变应万变”,对答辩的即兴问题,应就问题本质进行回答,不要发挥过多。6)总监的信息收集、整理、反应的能力:对于一个新投标监理工程,可能没有做过类似工程的监理或者总监,就要通过查找类似工程项目的各类信息资料,结合自己的相关工程总监的经验,并与同事和其他总监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梳理出自己对本投标监理项目的监理思路,并灵活地回答对总监答辩的问题。
4 结语
通过总监的答辩,有利于全面考查总监的工作能力及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综合协调能力。此举改变了以前在评标中只注重标书质量、忽略了对总监理工程师综合素质的考察。在今后的招投标活动中将完善这一办法,促进工程监理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使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
摘要:从工程建设监理的角度,对建设项目监理投标中总监答辩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了几个建设项目监理投标中总监答辩的主要问题,以完善总监的知识结构,提高总监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项目建设。
关键词:建设项目,监理投标,总监答辩制
参考文献
[1]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Z].1999.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7部委令2003年第12号.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S].
[3]建设部办公厅[2007]233号.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S].
[4]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监理条例[Z].2002.
[5]工程建设监理招标书范本[M/OL].中国政府采购网.
关键词:专题;答辩;改革
一、何为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
专题教学一直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专题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有的以时间段划分,有的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划分,是大多数教师熟悉并应用的教学方式。然而,答辩这种方式通常应用于毕业论文的答辩、课题答辩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被采纳。究其原因,大致可能是其对操作的主体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等,使得鲜少有教师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与研究这种方法。在面对网络媒体冲击的今天,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善思政课堂现状,必须推进教学方式的大力改革。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梳理了诸多同行关于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革成果之后,结合我院的教学情况,提出了集专题式、提问式、讨论式、对抗式于一体的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所谓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专题,由学生在专题内选题并准备讲述内容,针对学生陈述的专题内容,可以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或者是学生提出问题,由陈述的学生作答,或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就某教学内容展开辩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是在讨论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等诸多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把学生思维积极性再往前推进一步,鼓励学生精练、准确、系统地表达知识点和自己的思想。专题答辩式教学是对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描述,是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的理性概括,它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审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及教学全过程。
二、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应用
(一)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具体应用
1.专题设置
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设置相应专题,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操作性和可行性,本次专题答辩式教学采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战争)、历史电影、历史著作等四个专题模块。专题设置完毕后,由学生组成的小组抽取模块,并在所抽取的模块内选题。选题需上交任课教师审核,教师在选题问题上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具有思考性、典型性、现实性的题目。小组题目要求在指定范围内且不重复,所有选题须由教师同意,如遇不妥选题,教师应谨慎处理与引导。小组题目确定后,向全班同学公开所有小组选题,以便小組成员思考如何提问。
2.专题教学与答辩方式的结合
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要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第一,课前预习。教师需要课前把课程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简要地向学生作一介绍,并提出自学要求,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注入式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把思维的“金钥匙”交给学生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如何给学生分配自学任务或者引导学生自行选择自学内容至关重要,也是需要教师重点把关的问题。第二,课堂答辩。课堂答辩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式。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学到的内容,再由教师或者学生针对该内容进行相关提问,尤其采取学生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提问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再在关键时刻出现教师点拨式的提问,则可以达到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最难掌控的便是问题的设置,尤其是学生提问。第三,总结。在课堂答辩的基础上,将学生理解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小结,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准确把握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相关内容,从而达到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目的。好的总结和点评是对答辩式教学方法的一种飞跃,总结和点评得好,不仅可以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
3.评分制度
评分采用百分制。该项成绩在期末最终综合成绩中占30%。评分过程中,该作业分数的70%由教师评定,30%由学生提问评定。提问采用自愿加随机抽取原则来确定。一个小组展示完毕之后,将由其他组提问,将由2个小组提2个问题,如遇多个小组提问,将随机抽取来决定。如无小组提问,则随机抽取小组提问。被提问小组如无法回答问题,一个问题将被扣15分,两个扣30分。如随机抽取到的提问组没法提出恰当问题,则要被扣15分。学生提问和回答部分打分将由大众评审(大众评审要求班级自行组织评选)决定,每个教学班设立9位大众评审,大众评审负责投票决定分数是给提问组还是答题组,大众评审采取不给自己小组投票的回避原则,如果奇数位(如1位、3位等)大众评审缺席,教师加入投票,得票多的小组得分。
(二)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应用的难点与重点
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难点和重点有:
第一,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中国以及世界历史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选题。教师如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很容易遭遇不了解的内容,更没法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或应对学生提问。
第二,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全程参与选题、准备内容、陈述内容、接受提问、对其他组提问,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作业的时候要加倍努力,收集更多的资料,选取恰当的主题。尤其是提问环节,这对于学生而言,确实个难题。
第三,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由学生讲述,可能会出现讲得不好,课堂效果不好的情况。这也就对教师与学生组织课堂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nlc202309012351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评析
通过一学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大致取得了如下效果:
第一,教学效果明显,风格多样,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跨度较大,从1840年到现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少有教师能非常精通,采取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互换,有助于融集体与个人智慧于一体,让学生尤其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有发挥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不仅能够激励学生不断探索,而且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还可以推动课程考核改革。专题答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考核方法不同,不僅可以将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而且可以同时考核与提高学生听(认真听取他人讲述自己的作品)、说(展示自己的作品)、读(通过阅读大量资料来准备活动)、答(现场答辩环节)等多方面能力。
第三,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是在讨论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等教学方法上的发展与飞跃,试图改变思政课教学中长期以来忽视教学活动中双主体存在的现状,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有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而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既对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进行发挥,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单纯的对教师的主体、主导地位进行强调,从而限制并压抑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造成“教师中心论”的存在;有些大学则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造成“学生中心论”。无论“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或是教师只是为教书而教学,或是学生则为考而学,进而导致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深受打击。专题答辩教学方法既不支持“教师中心论”,又反对“学生中心论”,而是清楚地看到了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的存在,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联合演绎的一个过程,而非“独角戏”。因此,笔者认为,不断深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专题答辩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改善思政课现状,于现实于理论,都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石丹林,严丹红,孙汇慧.本科文科答辩式教学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第5期: 61-62.
[2]余晓利.基于答辩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模拟电子技术”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6月: 97-99.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教学与教改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探索”课题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文艺,女,江西萍乡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文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Good morning, dear teachers,Thank you for evaluating my thesis today.The title of my thesis is A study on Readability, Academic Vocabulary and Cultural Content in the second edition of CCEIR.I would like to present my thesis by answering three questions.Firstly, I want to assess this set of textbook which accompanies me in the four-year English learning.Secondly, textbooks are traditionally investigated from some broad aspects such as methodology, layout, language skills, etc., which are not easy to measure.The three research aspects can be readily evaluated and can present the findings in a more comprehensible way.This findings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extbook compilation.Readability helps optimize difficulty distribution of texts.The words in AWL facilitate vocabulary selection.The cultural content analysis in this study calls for the balanced input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culture into the textbook.My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Two computational tools Microsoft Word and Range are used to assess readability and the coverage of academic vocabulary;Lee’s theory is taken as the criteria framework for cultural content analysis.the three aspects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based on the data.I’ve checked whether the texts have an optimal distribution in difficulty and academic vocabulary.The cultural content is evaluated from culture-general and culture-specific aspect of culture learning.The analysis of the latter one is subdivided into the acquisition of Big “C” and small “c” culture.findings: the texts are generally arranged from easy to difficult;the academic words increase with grade but the coverage is low;the information of culture-specific learning is addressed much more than that of culture-general one.Besides, the research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are discussed.During the research, my supervisor Professor Gu has given me many valuable suggestions.She taught me how to make the organization logical, the contents rich and relevant, the language appropriate and the format standardized.When reading the final draft, I still find some mistakes after my previous modifications.Your comments and corrections are needed.Now please raise your questions!Thank you!
(1)服装整齐,禁止穿背心、拖鞋、吊带裙进入答辩现场。
(2)请在6月12日上午7:50准时到达答辩现场,先把自己答辩PPT拷到电脑上。
(3)每位同学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要重点突出。讲完后为老师提问时间。
(4)程序可选择演示或不演示,若不演示程序,最终成绩不能得“优秀”;若演示程序,请提前准备好环境。
(5)毕业论文不需装订,封皮后是任务书,之后按封皮上要求的顺序整理好,用夹子夹起来即可。开题报告订好单独放入资料袋中。
一、答辩注意事项
(一)答辩老师一般的提问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
3、对论文新意提问
4、对论文细节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
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
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
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11、对格式是否规范化的提问
(二)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
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
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
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
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二、如何答辩
(一)掌握总体
以下五点是同学们答辩时必须做到:1、脱稿汇报 2、突出重点 3、抓住兴趣 4、掌握时间 5、留下伏笔
(二)开场白的准备
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压力太大,准备不充分……”“我工作太忙,准备不太好……),既不能 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 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如“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我认为我的这种制度设计已经达到最科学,最 完美的……,”)
(三)报告论文
报告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沉着冷静,语音优美,用普通话,抑扬顿挫,表 情丰富,表达淋漓尽致,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要响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声音大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强胆量,减少怯场,二是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力,三是会使自己更富激情,从而感染老师。当然,语言的流畅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临场发挥了。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每人提出二到四个问题,记录问题时注意进行确认是否理解正确,有些专家的声音比较低沉,你听不清时,一定要追问一下“如老师您的意思是...?”。理解错问题就麻烦了,导致回答问题时非常被动。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 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总之,答辩 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 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 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 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 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
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 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 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五)结束语和致谢
一、文不对题
某学生的论文题目是“xxx开发研究”, 但里面的所有内容都是“xxx规划研究”。笔者当时是这样点评的:“在经济学界对搞计量经济学的人有这样一个评价:说世界上本来没有老鼠, 而搞计量经济学的经过一番折腾, 然后告诉我们他逮到了一只老鼠, 一只好大的老鼠。而你的这篇论文逮到的不是老鼠, 而是一只小鸟, 然后你告诉我们说你逮到了一只老鼠, 而且这只老鼠还会飞。我想你应该知道开发与规划的差别, 开发是针对产品、针对功能实现的, 而规划只是告诉了我们你将要做什么, 要怎么做。”
二、把学术论文写成散文
某学生在论文中写道:“这里的山, 平地拔起, 千姿百态;漓江的水, 蜿蜒曲折, 明洁如镜;山多有洞, 洞幽景奇, 桂林壮观;洞中怪石, 鬼斧神工, ……”笔者当时给他的建议是:“你提交给我们的是学术论文, 老师们到这里来也都不是欣赏散文的, 而且你的这部分带有散文性质的描述还不是你自己的语言, 既不会增加论文的美感, 也不会对你要论述的内容有实质贡献。”
三、把学术论文写成领导讲话稿
一个学生在论文中写道:“xx县各级政府应积极学习《国务院关于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推动桂林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提升自身对旅游业的了解认识……”, “政府要把旅游合理规划和有序开发摆在重要的位置, 实行统筹规划, 全方位、分层次的开发”, “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应建立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等。这些内容, 如果不是出现在硕士学位论文中, 一般人都以为是某位领导的讲话稿。所以笔者提醒该同学:“请把你想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用学术性的语言来重新叙述, 不要把你的学术论文写成政府工作报告或领导讲话稿。”
四、整段摘抄无意义的内容, 实质问题论述太少
在某学生的论文中, 针对桂林旅游生态贫困化地区问题的论述总共有800字, 但却摘抄了三段大致700字有关桂林的地理位置、景区、历史和旅游发展历程的网上现有文本, 真正论及主题的只有50字, 这就冲淡了该段原本要表明的桂林生态贫困化地区问题的论述。这样的摘抄不仅毫无意义, 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不通过防抄袭检测的危险。尽管该生实际上通过了防抄袭检测, 但一方面如果没有通过的话, 很可能把这些内容去掉后就通过检测了。另一方面, 这种抄袭让别人看起来实在是显得技术含量不高。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 让论文答辩者在废话中寻找论文的实质内容, 不仅增加了答辩老师的工作量, 而且增加了通不过答辩的可能性。
五、计量和统计学基本知识的缺乏
现阶段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通过增加计量或统计模型至少从表面上提高了论文的质量。但在一次论文答辩中, 有一个学生在论文中采集了某县2007~2009年的十几个指标的数据, 然后就在那里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各指标相互间的相关系数。实际上, 计量或统计模型描述的是统计概率事件, 一般要求大样本即样本容量超过30个才会具有统计概率, 即使不满足大样本容量的要求, 小样本容量也需要15个, 最不济的笔者看到过用10个样本容量在做分析的, 但分析结果的参考性已经很低了, 只能说在数据可获得的前提条件下, 用10个样本做了这样的分析, 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用3个样本就做统计分析还是第一次看到, 而且这种分析的结果, 实际上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六、不求事物经济价值而讨论事务的解决对策
某个学生在论文中分析了桂林的游憩商业区开发问题, 在阐述了桂林市RBD规划机制、规划问题之后就进入桂林RBD规划构想了。但对于游憩商业区对桂林旅游业乃至经济发展的意义到底体现在哪里却没有任何论述或者实证分析。那如果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桂林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对桂林旅游业或者经济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该怎么办呢?还有意义去规划开发桂林的游憩商业区吗?因此, 论文中的各部分内容都要注意前因后果, 否则就会显得前言不搭后语。同样, 在另外一篇论文中是学生针对桂林旅游购物环境的研究, 在讲了桂林旅游购物环境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之后, 没有对桂林旅游环境作纵向对比, 比如应用桂林15年、10年或者至少近几年的相关对比分析来表明桂林的旅游购物环境恶化了, 而且也没有从横向对比上来表明旅游购物环境比国际国内的某些城市优良的旅游购物环境要更差, 更没有涉及如果不优化桂林的旅游购物环境就会从哪些方面去影响桂林的旅游业进而阻碍桂林的经济发展, 全文只是在讲怎样优化桂林的旅游购物环境, 明显地是在无病呻吟。
七、论文的研究对象不明确
论文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 才能够让人在阅读论文中知道你是要做什么, 并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做这个的意思, 然后对修改完善你的论文提出合理的建议。在一个学生研究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中, 讲了很多旅游开发对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以及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并构建模型作了实证研究, 但却没有针对有关广西到底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值得去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如果缺乏对具体研究对象的界定、缺乏对研究对象价值的论述, 那后面构建的模型和实证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呢?
八、研究结论与对策之间缺乏关联性
比如一个学生在论文中分析某县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先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把该县的土地划分成了工农业综合发展集约用地区、生态农业和旅游经济用地区、生态农业和果园基地用地区、工矿林果经济用地区、旅游服务和农副产品加工用地区等五个区。然后在下一部分的内容中不去讲该县协调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却转去讲“要发挥土地市场机制, 调控土地价格”、“保护耕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农业结构”、“构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等内容, 明显的跟前面的分析结果衔接不上。如果在对策部分紧紧围绕前面的五个分区, 讨论在每一个分区内通过哪些方式去实现他在对策部分实际的调控价格、提高效率、可持续性、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就会一方面使论文前后衔接得紧密无缝,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论文对策的实际意义和论文的质量。
九、不注意细节问题
其实细节问题一般不是老师关注论文的焦点, 因为细节的东西从来就不应该是老师所关注的, 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完善自己的论文格式。论文细节就像穿衣服一样, 如果你穿着长一块短一块的衣服在街上走, 除非你是“犀利哥”, 否则恐怕连你自己都会觉得羞愧。而在论文答辩中, 不少学生就在论文细节方面表现出了“犀利哥”的风采。比如:第一, 目录中下一级目录条目在形式上体现为在该行前的空格比上一级目录条目的行前空格少, 很没层次感。第二, 在论文中涉及到表格尤其是图的时候, 往往在放置不下图的情况下出现半页以上的空白, 让人以为该部分内容已经结束, 但翻页过来后却发现还有后续的该部分内容。第三, 论文各级标题有的很短, 只有2~3个字, 有的却很长, 有2~3行40~50个字, 这种情况在论文文本中虽然无法直观地看到, 但一旦生成目录之后其弊端就会显露无疑。
以上是笔者在参加某学校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答辩之后的体会。这些问题在目前国内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其中有的问题是需要老师配合解决的, 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的。所以, 正在指导学生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的老师和正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硕士研究生, 如果不注意以上问题, 在答辩的过程中被别人来讲“以鸟代鼠”的话, 虽然能够“赢”得满堂笑语, 但恐怕于老师、于学生的面子上都是挂不住的。
摘要:作者依据其在参加某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亲身经历, 阐述了该校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事实上, 这些问题在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有相当的普遍性。规避这些问题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指导;答辩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为适龄青年提供了难得的教育机会,为积极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远程高等教育中的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对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远程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又是在职学习,其工作和学习矛盾较为突出。随着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把关和答辩审核,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答辩大都采取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写评语的方法,由于远程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相关限制因素,论文质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目前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加远程高等教育学习的多为在职人员,多种因素导致他们主动学习意愿不强,学习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取得文凭。远程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都较为松散,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简单比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只是将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在师生沟通不便、时间紧迫等不利条件下,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1.选题
一是学生主动性较差。虽然指导教师提供了论文题目方向,但是由于对学生的岗位和爱好不完全了解,所以提供的题目不能非常全面和具体。对此,一些学生不是根据职业特点或个人特长对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作调整,而是依赖老师给出的论文题目。究其原因是学生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盲目崇拜指导教师的权威性,或者因为工作繁忙,难于搜集资料等原因,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撰写论文较为被動。
二是选题不规范,表现在选题超出规定的范围,不能结合自身职业背景选题,专业相关性较弱。很多毕业生来自中小学的教学岗位,常常忽略专业要求,而是以自己承担的课程为研究对象,选择教学改革类的题目。另外,大多数选题存在“泛、大、空”的问题。
三是选题重复程度高,没有新意,多数都是“老”话题。不仅是远程教育教学点间重复程度高,跨年度重复程度也很高。比如中国四大名著、“李”、“杜”等文学大家,已经成为每年毕业生的惯例首选,能反映中文学科热点或者新观点的选题却较少。
2.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包括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是写好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和依据。阅读文献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逻辑推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写过文献综述,对文献综述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知之甚少,对文献的辨析和综合能力差,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多数学生来说,互联网变成“互贴网”,大量复制粘贴,写出来的文献综述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古典文献,很多资料学生还没有读过,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文献综述中还经常出现明显的事实错误。这些充分说明学生不重视文献综述对毕业论文的意义。
3.开题报告
它是毕业论文正文的框架,是开始进入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起结构谋篇、纲举目张的作用。但大部分学生很少有写论文的经验,常常理不出头绪,不知道如何下笔,开题报告往往缺乏逻辑性,人云亦云,有不少是东拼西凑,没有新意,只能依赖指导教师的指点多次修改。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1.调查学生情况
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使毕业论文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工作岗位和学习兴趣,从而明确学生最需要的指导内容,以便采用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确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计划。为此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调查,了解学生在专科、本科学习阶段的成绩、工作环境、科研能力以及论文选题意向。
2.抓好论文指导环节
在毕业设计指导的过程中重点抓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写作、定稿、答辩等关键环节。
“开题”工作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召集全体指导教师和学生召开视频或音频“毕业设计动员会”。这样使全体参加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分组进行师生网络间的咨询辅导,改变以往直接给学生提供题目的做法,帮助学生确定并审核选题。一方面体现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选题方向确定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双向选择,再正式确定题目名称,以利于学生个性化和独创精神的培养。
教师与每个学生交流,分析题目的研究价值、难易程度以及工作量的大小。鉴于大多数学生对学术论文的陌生,教师为他们介绍相关范文,指导学生借鉴、学习成熟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论文的规划和意见,最终形成评价报告,及时向老师陈述选择的题目、意义、写作计划等。指导教师逐一点评,明确学生论文的题目和内容,给出开题成绩。
做好“中期检查”,保证写作进度。随时调整教学指导形式,利用网络和视频会议,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检查学生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指导。
按计划审稿定稿。每一次交稿都是一次验收过程,教师会指出文中的不妥之处,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学生在拿到反馈回来的文稿后,也必须及时修改、充实论文,再次反馈给老师。改变以往“一锤定音”的做法,更好地检查了远程高等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成果,考察了学生的实际科研水平。这种系统的“修”、“改”,也有效地保证了论文的质量。
定稿装订后,按照统一标准,公平评判成绩。为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论文专门建立“评分标准”和“论文初评制度”、实行多位老师审稿制。指导教师给出自己所带学生的论文初评意见和成绩,并将意见、成绩和论文送交其他教师再次评审。明确学生论文的水平,给出能否参加答辩的通知。通过的学生,抽签进入以教师小组为单位的答辩组。答辩工作安排在期末进行。答辩工作要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匿名打分,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3.加强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建设
在毕业设计指导的全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辅导资料。包括:开题报告样例、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点评报告稿、中期工作总结报告样例、论文写作格式与要求、写作指导、毕业论文样例、如何准备本科的毕业答辩、答辩注意事项以及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等。
论文指导教师还在答疑界面给出推荐书目和网址链接,帮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对远程教育的毕业生开放,为他们查阅文献提供便利。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中之重。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以及高度的责任感等。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汇集各系(专业)精华,实行以老带青,重视不同专业方向的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目的在于将各系毕业设计指导的成功经验与远程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远程论文指导、探索,总结出适合远程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的教师组织模式。
5.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辅导学生写出有水平、有质量的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目标。毕业生一般都参加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广泛调研、深入学习和严谨论述的写作过程中,着重训练、深化和提高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综合运用专业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能力;与同学老师协作的能力;写作学术论文等能力。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路还漫长,“授之于鱼,不若授之于渔”,能培养他们的这些学习能力更有意义。
从几届毕业生的情况看,优秀的毕业论文,一般都和学生的职业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由于题目相对具体,学生对论文的范围、深度较易把握,也较易体现创新性,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还为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得到教师的指点,从而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个性化、探索性、协作性、终身化学习。
6.增加远程高等教育的辅助手段
实施一年两次的毕业论文指导、答辩以及存档工作,除了常规的在网上发布教学通知和教学辅导资料,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还可以通过E-MAIL交流及论坛互动,定期召开远程视频、音频会议。
高校图书馆作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平台,在场所、技术和设备上都具有明显优势。高校都有成熟的数字图书馆,在学校网络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利用校园网的服务器,各个学习中心的每台电脑都可以作为远程高等教育的终端,帮助学生接受远程高等教育,他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西南科技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获得良好的资料支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彪,蔡立军,等.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质量评价
体系及其量化模型[J].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研究,2005,(6).
[2] 肖胜旗.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远程答辩的基本构思[J].湖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3] 刘慧.浅谈高校远程高等教育与图书馆建设[J].漳州师范
【毕业设计答辩方法】推荐阅读:
毕业设计答辩要求02-06
毕业设计答辩提纲04-22
毕业设计答辩小组评语11-19
毕业设计答辩自我评价11-28
土木毕业设计答辩记录02-08
PKPM毕业设计答辩问题03-15
毕业设计及答辩的一些问题说明04-06
XX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实施方案01-24
毕业论文选题设计及写作方法03-2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