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初探(精选8篇)

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篇1

“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因此,我较重视幼儿音乐中的唱歌教学,并有了点滴体会。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

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

一、导入的聆听诱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任务的完成都必须有赖于儿童敏锐的听觉能力,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于是,我将幼儿导入音乐之中,采用了聆听的方法。小班孩子们刚进园时,我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幼儿的情绪。如: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粉刷匠”,“大鞋和小鞋” 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有的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熟悉了环境,认识了

同伴,喜欢上了老师。

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我便教幼儿学唱歌,歌曲中有歌词更能帮助幼儿步入奇妙的音乐世界。“玩具进行曲”、“好宝宝”这两首歌曲,对幼儿来说虽然有点熟悉,但是唱起来却跑调,我在唱出了歌曲的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使幼儿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指出他们的跑调,这些都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象的语言诱导

说话要有趣味,才能吸引孩子,音乐教育的方法也必然被孩子所接受。例如:教幼儿唱歌时,首先教会他们正确地唱歌姿势:身体坐自然,眼睛平视,两手下垂,放在腿上。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持久性,时间坐久了说会摇头、搁腿、随便乱动。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那么这些毛病就会慢慢形成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就通过语言来引导幼儿。如:“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了,谁坐得正,背后说会有一只他喜欢的小动物;张梦小朋友脸上笑嘻嘻地,比小花还美丽;方政小朋友背后一只大白鹅,因为

他胸挺得直…?

三、自然声音的诱导

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篇2

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的舞蹈就在幼教专业的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舞蹈在幼儿教育专业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专业学习舞蹈的目的在于能够给幼儿进行舞蹈的启蒙和教学, 培养幼儿的美育观念。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幼教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熟练掌握和运用幼儿音乐舞蹈教学的方法、规律以及幼儿音乐舞蹈创编的一般技能, 才能够胜任幼儿舞蹈教学的任务, 舞蹈做为幼儿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也成为了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基本技能技巧课, 同时也属于幼儿教育专业技能必修课。

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区别于单纯的舞蹈专业的教学, 更加具有独特性、系列性和学科性。由于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的接触很少, 有很多学生以前从未经过专门的舞蹈训练, 导致了每个学生对于舞蹈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就产生了极大的差异。此外, 舞蹈对于人体的机能性要求较高, 而学生的身体要求达不到舞蹈专业应该具备的条件, 如身体的力量性、柔韧性、稳定性和协调灵活性, 也会让学生丧失对于舞蹈课的兴趣, 容易促使学生产生对于舞蹈课的心理抵触, 从而导致舞蹈课程效果不佳, 学生在舞蹈课程上难以进步。

在教学中, 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幼教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才能提高他们对于舞蹈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育专业的舞蹈的教学方法

提高舞蹈学习效果, 是幼儿教育专业学习舞蹈的重中之重, 教师可以将舞蹈课程中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变革,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以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为基础, 加深对舞蹈认识,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从而改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动机和乐学的态度,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1、适当调整课程难度, 以提高幼师学生对于舞蹈的认知

幼师学生在进校之前大多数是高中文化生, 他们对于舞蹈的认识比较简单。但是这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文化素质较高。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 将比较复杂的舞蹈教学内容简单化, 多数以让他们掌握舞蹈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为主, 不要过分强调专业性。

例如我们在中国民族民间教学中, 可以多进行单一动作练习和体态动律练习。在组合中将体态动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让他们明白每个民族舞种的基本风格特点, 以掌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讲授内容, 使他们知道每种风格的形成的原因, 以及出现错误后的纠正方法。以便他们从思想上更进一步加强对舞蹈的认识。

2、互动式教学, 以提高幼师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

互动式教学, 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 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是当代教育民主化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重要体现。

舞蹈课训练强度较大、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能技巧的程度系数较难, 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概念比较陌生, 加之他们又处于青春期, 心理波动较大, 所以容易促使学生有了畏难情绪, 对于舞蹈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丧失对于舞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提高了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 才能更加好的提高学生的舞蹈的掌握程度。那么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呢?

由于舞蹈要求人体的机能性较高, 而每个学生的身体机能的条件不同, 在接受舞蹈技术技巧时就容易产生极大的差异, 比如不能够做好“三把叉”、弹跳类技巧不能很好的掌握等等情况, 本来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舞蹈就属于“半路出家”的状况, 身体状况达不到学习舞蹈的条件, 这样的情况就会加剧学生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而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来, 和学生一起探讨, 如何能够更好解决这类问题, 多与学生进行教学上的互动。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 多观察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认真仔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点, 去培养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优秀方面提出表扬, 再在表扬中艺术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种温和的批评方式能让学生去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的地方, 同时教师也应该认真的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使师生的角色关系变成朋友的身份来进行讨论, 师生一起通过讨论出来的方案去进行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融洽, 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肯定, 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渐渐的不再畏惧舞蹈课, 产生学习兴趣。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 所以应当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消除学生消积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喜欢舞蹈的兴趣进一步的“升温”和发展, 成为学习的动力。

3、情境式教学, 以加深幼师学生对于舞蹈深层次认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民族民间舞蒙族课堂上, 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课程内容为主体的上课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在上课时首先给学生做出一段蒙族舞蹈的示范性动作或是给学生播放一段蒙族舞蹈的剧目后, 再让学生通过观看说出自己对蒙族舞蹈的认识, 然后教师在通过提问、启发、暗示等手段给学生简洁性的概括出由于蒙古族人民生活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环境中, 所以才产生蒙族舞蹈以风格粗矿、豪放, 手臂开阔有力, 肩部、腰部动作丰富, 步伐虽少, 但表演丰富的风格特征, 最后再进入课程内容, 这就容易使学生自己先有了对于蒙族舞蹈的直接认识, 然后再通过老师的概括能加深对于蒙族舞蹈风格特征的了解, 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蒙族舞蹈时对于动作的理解以及对于蒙族舞蹈风格的把握。让学生自己先对舞蹈有了认识,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 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 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舞蹈的效果。

4、参与式教学, 让幼师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 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 以主体性为内核, 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

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习舞蹈的目的不仅仅要能给幼儿进行正规的舞蹈教学与启蒙, 还要具备一定的编创幼儿舞蹈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来培养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 艺术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最好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专业技能比赛、文艺晚会等实践活动去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素质, 例如在文艺晚会的时候, 让学生独立完成节目内容的编创、排练中等环节, 使学生在独立编创、排练舞蹈作品的过程中, 自己去发现问题, 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角色, 通过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去解决问题, 让课程内容与艺术实践相辅相成, 通过艺术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所学知识, 让课程内容来为艺术实践提供必要的素材, 这不仅让学生参与进了舞蹈教学的环节中来, 也使学生在节目的编创中得到收获, 把学生真正变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让学生知道舞蹈不仅“好学”, 而且也让学生更加“好学”舞蹈。

5、模拟式教学, 以巩固幼师学生对于所学的舞蹈知识

模拟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 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幼儿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人才进行幼儿教育工作, 所以讲授课程是成为了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以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中要具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以及沟通能力。其次, 要具有优秀的师德素质和教师个人的形象魅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及幼儿教师形象呢?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做好示范性的榜样, 在教授课程的形式上先将教师本身转化为幼儿教师, 让学生通过教师所示范出的幼儿教师去观察、学习, 再给学生提供模拟式的幼儿教育课堂, 给学生之间提供了相互学习、观摩的机会, 把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变成为“幼儿”和幼儿教师, 让学生将自己所学过的舞蹈组合进行重新组合, 在把自己重组后的组合教授给“幼儿”学生。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所提供的模拟幼儿教育课堂中, 不仅能够锻炼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舞蹈编创能力, 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试讲的机会, 也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 让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模拟式的幼儿课堂中不断加深理解对于幼儿舞蹈教学需要的想象力与直观性, 同时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的纠正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错误地方。通过模拟式的幼儿教育课堂, 不仅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观察力, 还提高了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 掌握幼儿舞蹈表演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及编创能力, 又拉近了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提高幼儿教育专业中的舞蹈学习效果不仅仅通过教学方法上来提高, 也可以通过课程内容上的改革, 把传统的基训内容换成幼儿舞蹈考级内容, 大大的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通过这个改革举措很好的丰富和发展了教学内容, 实现了舞蹈的教学目标, 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效果。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效果,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学时, 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教学手段, 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未来了的希望, 所以幼师的优劣将会成为影响下一代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提高幼师的专业素养, 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舞蹈是幼儿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 做为一名舞蹈工作者, 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的去发展幼儿舞蹈教育, 为舞蹈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初探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 篇3

【关键词】礼仪教育;时间观念;弥补过失

一、试着让孩子去体会感受,学会弥补过失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传统。当前,随着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不断加强的同时,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孩子本性善良,但难免也会好心办坏事。扬扬是一位聪明好动的孩子平时最爱画画,可他经常爱在小朋友的手帕上、家人的衣服上、干净的墙上画画,使大家都对他有意见。而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正在损害他人的东西。于是我就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想一想:“如果有人把你花很多时间精心搭起来的宝塔给拆散了,你会怎么想?如果有人把你心爱的书给撕破了你会有什么感觉?这也是别人心里的想法。”并且让小朋友为他出主意,一起商量应该把画画在什么地方。事后,扬扬明白了礼仪的重要。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与发展的机会必须具备和谐的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的能力。而良好的礼仪教养正是形成这种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试着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与榜样相比,没有任何事情,能这么温和而又深入地打动人的心扉”。幼儿可塑性强,且善于模仿,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讲究礼仪规范。教师要注意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礼仪榜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礼仪教育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手工制作、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丰富多样的礼仪教育形式,让幼儿感礼、知礼、践礼。

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重在践行。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时机,通过移情教育、情境创设、观点采择、角色扮演等,为幼儿提供练习和巩固礼仪行为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结合生活场景,营造一体化的礼仪教育环境为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时时处处渗透礼仪教育,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如创设礼仪文化长廊,介绍各种礼仪,创设礼仪漫画坊,让幼儿用漫画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眼中的文明行为等。

教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多采取随机教育的方式,即当幼儿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后,教师会随时、随地开展礼仪教育,教育的即时性强,灵活性大,指向明确。但是,随机教育仅仅发生在教师可观察到的范围内,这种对特定事件的指导往往只对一部分或个别幼儿具有教育意义,无法兼顾到每个幼儿。就随机教育的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多用语言提醒,讲道理,制止幼儿的不文明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很多时候,孩子对我们教师说的话、做的事都看在眼里,他们对教师有崇拜心理,会以我们为榜样,模仿我们的举止,所以我们要当幼儿的榜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

三、试着让孩子去感悟情感,学会感恩感谢

写信其实是一种交流情感的最好方式,这其中获得的乐趣是现代通讯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让孩子学会写感谢信更有利于孩子用心去与他人交往。由于孩子年龄小,不会用过多的文字去书写,因此我就引导孩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真诚的表达自己的谢意。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邮局参观,邮局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且很耐心的向小朋友介绍了内部的设施及每天的工作情况。回园后,小朋友们都说邮局里的叔叔阿姨就像老师一样,觉得很喜欢他们。于是,我就启发孩子试着给他们写一封感谢信。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的很起劲。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先把叔叔阿姨的样子画下来,然后在下面画上一张自己的笑脸表示感谢。一封非常简单的感谢信写好了,虽然很幼稚很粗糙,但当我看到孩子们很有诚意的亲自把它交到邮局工作人员的手上时,我知道孩子们正在逐步学会感谢。我想,懂得感谢会表达自己的谢意也应该是礼仪教育的一向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彻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有力促进对幼儿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佩蓉.《佩蓉姐教儿童礼仪》.根基教育机构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2]黄芹.《幼儿礼仪学堂》

[3]艾伯利.《我的第一本礼仪书》.南海出版公司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篇4

摘 要:阅读是发挥幼儿的想象的主要方法;阅读能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能力;阅读是幼儿了解社会及生活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使幼儿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快乐。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3―6岁是儿童口头�Z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如何更好地培养3―6岁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08437.htm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教学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30-01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这些年,通过对幼儿早期阅读的不断学习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幼儿的语言是一项终身技能,需要我们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培养。在幼儿园活动中,老师应当增强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良好的发展。这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对我们未来的工作也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创造优质的阅读环境,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1 提供适合幼儿阅读的材料

现在,我们能找到许多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言语一般是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的文字代码,鲜艳的图案、有趣的动物、多变的图形都是他们的最爱。多种多样的读物可以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也可以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早期阅读的材料不应该以数量取胜,而是应该选择材料的质量,一本绘本通过多次阅读也能让幼儿得到许多不同的感受。结合幼儿园开展不同的主题,我们也会在阅读区投入相关的读物,如:在开展小班主题《六个好宝贝》时,投入绘本《可爱的身体》《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身体里面有什么》等。

1.2 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阅读场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活动区内的阅读区,幼儿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是孩子的阅读场所,幼儿园的各个地方都应该为孩子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午餐后,孩子们喜欢去走廊里晒晒太阳,我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绘本,有时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一个故事,有时是几个孩子一起分享一本书。在幼儿园的走廊里、楼梯边上老师们都进行了绘本的推荐和一些绘本人物的展示,我们班里的孩子在看到认识的绘本人物会高兴的说出这是谁,以及他身后是哪个发生的故事。开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

2.1 加强对幼儿阅读的引导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孩子们对阅读接触较少,在阅读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书本拿反、不会一页一页翻等。笔者在孩子们自由活动、午睡前、离园前等时间与他们一起进行阅读,利用投影仪给孩子们进行展示。在孩子们用餐后,笔者会请孩子们自己选择班级里提供的图书或者是孩子们自己带来分享的图书进行分享阅读。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自由交流并互相交换图书,这是幼儿之间有了更紧密的互动。在讲故事的时

候引导孩子们观察封面、环衬,再一页一页的进行讲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幼儿进行阅读的时候,笔者会有意识的向幼儿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对绘本故事进行观察和理解,改变幼儿自己阅读的无目的性。

2.2 通过图片、动画等引导幼儿

孩子们进入中大班后,对阅读有了一定经验,于是笔者在阅读区的门口我们张贴了一张“我会这样做”的图片,通过图片上的小朋友的动作,让孩子知道阅读时的一些好习惯:轻拿轻放、一页一页翻、不撕毁图书等。孩子都十分愿意把自己家里的图书带到班级的图书区和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孩子们扩展了阅读面。过了一阵子,我们班的孩子都十分喜欢参与阅读活动,阅读区也变

成了班级中的热门区角。这样有目的和计划地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保证了阅读材料的定期更换,并给了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幼儿能够将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活动中。

2.3 家园共同配合

幼儿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时,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开展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阅读,通过照片分享、家长老师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应该为了孩子未来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了解阅读对幼儿未来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家长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一起逛逛书店,和幼儿一起选购他感兴趣的读物,帮助幼儿养成爱看书、经常看书的习惯,这样孩子在家长潜移默

化的用乡下,也会爱上读书这一活动。重视家庭阅读,让幼儿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篇5

作者简介:王燕晶(1986-),女,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摘要:幼儿教师口语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幼儿教师口语》教学存在着课时数少但教学内容庞杂、教学师资相对薄弱、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模块化地安排教学内容、构建“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是提高《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关键词:《幼儿教师口语》;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75-01 自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并实施以来,教师口语课程越来越受到师范院校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其将来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更需要根据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突出学前儿童对教师口语的要求,专门训练和提高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

一、《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各类教学活动都有赖于良好的口语能力。《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旨在让将来会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训练,更好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掌握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口语运用规律和基本技巧。

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来说,教师口语课程的设置时间并不短,但在新形势下,《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却面临着有别于以往的诸多问题,具体分析这些问题,找准对策,才能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课时数少,但教学内容庞杂。国家教育部在《师范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师范本科生的口语课程不得少于56学时,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在课时设置上,远远不足56学时。《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职业口语训练几个部分,但部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获得教师资格证,往往将该课程和《普通话》课程教学混同,在课堂上一味训练普通话。

(二)教学师资相对薄弱。目前,高校教授这门课程的大多是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年轻教师,他们都拥有良好的语言和语言教学理论,但基于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培养的实践能力和示范评价能力都较为薄弱,缺乏一定的专业教学经验。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很多高校在大一下学期设置该门课程,且教学内容大多从枯燥乏味的语音知识和普通话训练开始,学生又分别来自不同省市地区,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本课程时,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认识不足。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和训练要求置之不理的“冷场”现象,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

三、《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一)模块化地安排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该课程的教学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职业口语训练三个模块。①

普通话训练包括普通话和方言的概况、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更要针对来自不同方言区同学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语言习惯。以四川方言区为例,幼儿教师口语名词运用中就常见错误使用词缀“子”的现象,教师常常会说出“虾子”、“梨子”、“羊子”、“树子”等方言词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纠正。

一般口语训练则包括朗读、说话、讲故事、演讲等,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入态势语训练,让学生能通过肢体语言将口语训练项目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结对子等方式,保证每项训练都能人人参与。

职业口语训练则是针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训练。如课堂上导入语、提问语、讲解语、过渡语、评价语、结束语和应变语的使用,情景模拟练习,直至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定期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来校执教,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扮演幼儿,让他们在观摩和体验中领悟教师口语运用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通过讲座、座谈等为学生口语实践提供榜样和示范。② 此外,各高校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周边的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幼儿园见习,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将要面对的教育对象,通过与幼儿的相处,逐步学会如何科学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遵循全面的考核原则。无疑,幼儿教师口语跟普通话关系密切,但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并不完全对应于普通话水平。《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考核体系必须体现出一种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普通话不等于口语能力。《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考核标准要全面细致,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标准的普通话。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对普通话测试的等级标准做了说明,对语音、语法、语调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考核标准中的普通话标准应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

其次,要求学生在说话、讲故事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入态势语。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听话的时候对说话内容的关注远没有对说话的形式反映敏感。因此,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善于利用情态渲染,使口语表达富有感染力,例如鼓励的目光、温柔的抚摸都能帮助幼儿愉快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

第三,将心理素质的考评纳入考核标准。心理是影响口语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教师要要求学生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要鼓励学生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能更从容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最后,教育教学口语设计能力不容忽视。学生通过学习必须熟练掌握各类课堂用语的使用,并具备设计出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案的能力。

四、结语

“互动―生成”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篇6

随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列入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在很多方面也付诸了具体行动,尽管目前的教育改革在思想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一些根本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尚未妥善得到解决。传统教育的不少弊端仍然像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便现在课堂教学出现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忽视学生个体自主性和主动性,忽视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依然把学生仅仅作教学的客体看待,只是从教的角度出发,单纯重视直接传递、训练知识、技能,忽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习惯提供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忽视目标及其达成方式无限多样的可能性,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负担加重,潜能得不到认真的、充分的开发,所获取的知识不全面,整体素质无法提高,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此种认识,我校于一九九八年正式启动“小学生主动学习”实验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实践,我们在培养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意识,能主动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开发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并逐步确立了正式的实验研究课题“‘互动―生成’学校教育活动体系与小学生主动发展”。同时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就必须研究一种可行的、高效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架起创新教育思想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帮助师生更好地把握教育学的规律,促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为此,我们初步构建了“互动―生成”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并进行了一定探索。

一、“互动―生成”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是教学不断创新的结晶

在构建“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时,我们首先结合分析了赫尔巴特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杜威强调实践教学模式和布鲁纳的既强调知识传授又重视智力开发的教学模式等中外各类教学模式,同时针对学校“‘互动―生成’学校教育活动体系与小学生主动发展”课题实验研究,结合创新教育、主体教育和现代教学论的思考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并采取了个人建模和集体评模相结合的方式,将活动结论进行了适时反馈和交流,根据小学生年龄、认知、情感、意识等方面的特点,我们初步创设了体现“揭示问题―主动解决―引导创新”的认识过程,以及“定向―互动―生成”的基本流程:(见下图)〖LM〗

(一)核心思想:

“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共同投入,并相互影响、相互启发,通过教与学活动结果的撞击而闪现各种生命火花,通过不断磨合而产生各种愉悦体验,在这样的教学中不存在单向的给予,而是一种积极的多边互动和多向运动,同时从教学中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或效果中,发现一些意外涌现的价值、发掘其教育意义或成长意义,从而使学生人人都能体验到创造的喜悦与生命的感悟。因此,“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以实现师生的精神价值为最高目标,学生活动质量的突现,富有人情味的教与学活动。

(二)课堂教学特点:

“互动―生成”课堂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中人、环境及其它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在因素的各种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它具有以下特点:

1、核心为“互动”与“生成”。各环节虽在连接中可产生相互之间的各种碰撞,但核心目标还是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多边活动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多边活动中动手动脑,实现“互动―生成―再互动―再生成”的能动;强调互动的发展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实现完善自我价值的目标;结合系统论整体性原则,强调“互动”与“生成”的相互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

2、寻求一种完美的教与学流程,但同时也具有无限多样性。各环节的运动既有其周期性,也有着不可预测

感知教育初探——教育方法研究 篇7

所谓“感知”就是感觉到领悟到之意。也就是说,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 一定要使受教育者深入理解教育者所表达的内容及含义, 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达到教育目的。

1. 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 必须加强感知教育。

父母在子女身上寄托着殷切的希望, 但是由于期望值过高, 导致父母和子女关系的紧张, 甚至对抗。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家长的方式方法不对头, 使孩子不能感受到、领悟到家长所要表达的内容, 不能感受到家长的爱和付出。所以必须加强感知教育。

2. 从学校的现状来看, 必须加强感知教育。

在学校, 部分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和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关系紧张。有的甚至严重对立,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升学压得老师们不堪重负, 教育方法趋于简单粗暴;二是学生感受不到老师所要表达的内容、老师的爱和付出。

3. 从社会教育的现状来看, 必须加强感知教育。

现今的社会公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宣传只流于形式, 人们意识不到和感受不到宣传者所要表达的目的和所要陈述的内容。

(2) 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但现状是丢弃了深入仔细, 留下的是简单无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原因, 人们感受不到、领悟不到宣传者所要表达的社会公德教育, 因而阻碍了人们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二、感知教育的实施

感知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加强感知教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家庭教育方面。

(1) 尊重孩子。

我们尊重孩子, 孩子才能尊重我们, 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 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 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 没有自己的观点。所以, 尊重孩子是家长进行感知教育的第一步。

(2) 克服家长的不良心态。

由于种种原因, 当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家长的心情就着急、浮躁。当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对立情绪时, 家长应先冷静下来, 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希望家长不要看到成绩考差了, 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骂, 以上这些不良心态是不可取的。

(3) 榜样原则。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 做子女的知心朋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 作为家长, 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 给子女作出榜样。

(4) 以表扬和鼓励呵护孩子。

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当中, 应该用放大镜来搜寻孩子的

(5) 以支持和包容培养孩子。

许多家长都喜欢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塑造孩子。实践证明, 这样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反而阻碍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发展。因此, 不妨用站在孩子背后的支持替代站在孩子面前的训导, 给孩子广泛的自主和自由发展空间, 使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

(6) 以关注和热情塑造孩子。

不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还是调皮, 都要以极大的热情予以关注。因为孩子有着极大的可塑性, 如果孩子觉得连自己的父母亲都对自己失去信心, 那就会更加沮丧。实际上优秀的孩子不论在哪里都会受到足够的关注, 而暂时落伍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更多的是冷漠和批评, 在社会上也被人看低, 所以他们是最需要关注的孩子。家长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千方百计地弥补孩子这种精神上的渴望, 全方位地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点燃孩子自信的种子和努力的希望。

2. 学校教育方面。

(1) 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上, 老师应当让学生去体验自己所引导的问题, 加强引导, 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和实例。

(2) 给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我班有个学生, 平时不讲究卫生, 也不会尊重别人, 我曾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但都没有彻底触动其内在的思想意识。后来, 我让他担任班级劳动的小队长, 让他带领一个组的同学参加劳动。在以后一两个月的工作中, 他深深感到他人劳动的艰辛, 从中学会了怎样去尊重他人, 这就是感知教育的结果。

(3)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相信任何一个教育者都会说自己爱学生, 并且付出了很多爱, 但学生不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感知到你对他的爱呢?我觉得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并感知到你的爱。

(4) 真诚以待, 持之以恒。

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的。只有这样, 才会使学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 才能感知到老师的付出和关心。

(5) 淡化角色, 平易近人。

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不但要以“长辈”的身份出现, 更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只有与学生交朋友, 师生之间的沟通才可以更方便, 学生才可以对教师有一种信任, 师生之间沟通起来才更有效果。

3. 社会教育方面。

社会是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 特别是社会公德, 社会传媒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人生观的建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校正。

(1) 宣传要具有实效性, 切忌走过场。通过宣传, 要使人们对宣传的内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明理才能行正。

(2) 开展深入仔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秀传统和重要法宝, 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的现状, 积极探索有效的形式, 使思想政治工作上一个台阶, 使社会更加和谐。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不仅有学校和家庭, 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常说, 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 意思是说, 一个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仅仅是一方面, 社会对人的影响才是基础性的。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 也是一个大染缸, 社会教育的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总之, 感知教育这一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是很有效的。若社会中的每个成员 (特别是教师) 能深刻领悟这一点, 我想社会的教育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而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古往今来, 教育方法可谓多如牛毛, 而对感知教育的论述却很少。本文从感知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感知教育、怎样加强感知教育三方面来论述感知教育这一教学方法。

关键词:感知教育,必要性,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文修.礼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

[2]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M].天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初探 篇8

关键词:教育改造;个案矫治;亲情;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F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63(2009)04-0017-03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创新,教育改造工作就会停滞不前。在当前监狱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审时度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教育改造工作的重点环节,不断创新完善教育改造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教育改造方法的内涵和实践评价

(一)教育改造方法的内涵

教育改造方法是指监狱机关为了实现教育改造罪犯的目的,在教育转化罪犯的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程序、手段和技术等一系列行为模式的总称。教育改造方法是教育改造工作原则和客观规律的体现及具体反映,正确运用各种教育改造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现改造人的目标,完成教育改造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监狱警察结合监狱工作实际,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比较成功的教育改造罪犯的方式方法。如以课堂化教学为模式的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以个性化教育为特征的个别教育、个案矫治和心理咨询,以实践课堂为特色的外出参观、社会帮教和出监教育,以满足情感需要为内容的亲情电话、亲情会餐和特许探亲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理念的输入,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女警网络教育、远程视频教育,以重视人文关怀为特征的亲情短信、节日犯属鹊桥会等许多新的教育改造方法逐步走向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前台,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方法体系正在逐步地健全和完善,为教育改造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方法保证。

(二)监狱教育改造方法的实践评价

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教育改造工作的方法创新,局党委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改造工作,并认真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持续保持教育改造方法的创新态势。全省各监狱的广大干警更是把创新教育改造方法作为落实“首要标准”,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对一些常规的教育改造方法赋予新的内涵,创新了一些新的方法,但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教育改造方法的创新步伐还不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的力度。

首先是个别教育方法有待进一步强化。我省监狱始终重视个别教育,并不断地予以探索创新。随着对罪犯心理危机干预力度的加大和罪犯个体改造评估软件的开发应用,结合心理矫治和个体改造评估来对罪犯进行个案矫治将成为今后个别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亟待加强完善。二是社会帮教要引向纵深。我省历来重视社会帮教工作,监狱与社会上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了定期的交流联谊机制,社会帮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社会帮教中往往还有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存在,而且充分发挥罪犯亲属的特殊作用,利用亲情教育来感化教育罪犯的工作做得不够,有些单位还把罪犯亲属来狱接见、帮教视为累赘。三是要进一步普及传统文化教育。一些监狱组织罪犯收看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的传统文化讲座,使罪犯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罪犯的心智,触动了罪犯的灵魂,也给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是,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教育内容还比较单一,不能有针对性地触动罪犯的心灵,同时对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还有不同的意见,干警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统一。四是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近年来,一些监狱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女警网络谈话等形式,不同程度地引用信息化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以其快捷方便、动感逼真的特点充分激发了罪犯学习的热情,也受到广大监狱干警的青睐。但是,进一步充分挖掘信息化教育的内涵,增加信息化教育的技术投入,丰富信息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依然是各监狱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五是应大胆探索回归教育。罪犯在监狱内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归社会,成为社会的守法公民。但是,随着中央“首要标准”的提出,国家对罪犯回归社会的标准在逐步提高,我们很有必要创新更有效和实用的回归教育模式,以实现罪犯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对教育改造方法的一些创新性尝试

(一)个别教育工作要突出个案矫治

近年来,行刑个别化思想正在引领行刑工作发展和新的理论潮流,也是监狱工作从粗放式管理向更加科学、人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案矫治作为个别教育工作新的拓展形式,它是行刑个别化思想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特别是随着心理矫治技术和个体改造评估技术的介入,更为个案矫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如何充分发挥个案矫治的特殊教育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造方法创新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个案矫治具有个别教育工作的一般特征,但它更追求“方案设计个体化,教育处遇的个别化,矫治技术的个性化”。在具体操作模式上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要以个体改造质量评估作为基础。监狱要对罪犯人监前后各种情况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建立罪犯个体改造评估档案,并以电子档存人监区干警的电脑中。个体改造评估还要制定出针对不同罪犯情况的个案矫治改造方案。改造方案中要重点关注罪犯是否有心理疾病、人格障碍和精神病,是否有自杀、脱逃、暴力倾向。其次是个案矫治要发挥心理矫治的突出矫治效果。现在各监狱的心理矫治队伍已初具规模,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已经可以全面铺开。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心理矫治工作,既要坚持已经率先尝试开展的异性警察心理咨询网络谈话,强化心理宣泄、催眠治疗、情绪厌恶治疗等心理治疗手段,也要特别加强对顽危犯、涉黑犯、老病残犯等重点罪犯的心理危机干预力度。三是在矫治方法上要坚持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提高矫治教育的针对性和艺术性。监狱应本着尊重、平等、关怀的理念,在个案矫治中注重与罪犯建立心灵相通、情感共振的交流平台,以温馨、宽松的情景教育感化罪犯,并在个案矫治中注意和亲情教育、社会帮教工作相结合。四是个案矫治力量保证上要坚持责任警察主攻,监区干警参与,监狱矫治心理小组会诊,努力形成监狱、罪犯家庭和社会力量合力进行矫治的工作局面。

(二)进一步拓展亲情教育

亲情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情感。罪犯由于长时期不能正常与亲友接触沟通,他们的归属感正逐步趋向淡化,由此造成了他们的人际沟通困难,个性趋于任性、多疑、唯我独尊、报复心理偏重等不良心理特征。因此,很有必要对罪犯进行以情感教育为内容的亲情教育,通过为他们创设更多的与亲友沟通、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感悟亲情,享受亲情,向往亲情;通过创设一

个充满亲情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愉悦,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通过开展一些辅助性的亲情教育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家人的艰辛,学会关怀、学会友爱、学会感恩,由此激发他们的情商潜能,自觉地消除人格障碍和心理问题。

对罪犯进行亲情教育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一是利用有效载体促进罪犯与亲友的沟通。培养罪犯与亲友的亲情,最重要的就是要创设与亲友交流的机会,增加交流的频次,指导交流的内容。对于一些亲情明显缺失的罪犯,应增加亲属会见的时间和次数,并在亲情会餐、特许探亲、亲情录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二是开展模拟生活情景教育。模拟生活情景教育,就是让罪犯与监狱警察、社会志愿者和其他罪犯一起,通过模拟的生活情景再现,参与到生活情景剧情中,以真实地体验生活、反映生活、感触亲情。模拟场景可通过幻灯片、典型生活片断为课堂的切人点,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参与人员扮演一定的生活角色,通过典型的有意义的生活片断情景再现,激发罪犯的亲情情感,达到震撼心灵、幡然醒悟、自励自警的目的。生活模拟情景教育要注重环境设置的家庭化、温馨化和真实化,监狱警察要有正确的语言引导,适当的情绪激励,鼓励现场观众的交流、评价和积极参与。三是广泛开展亲情教育活动。如利用传统节日蕴涵的亲情教育资源,赋予亲情教育主题,进行亲情教育活动。还可以组织罪犯开展唱亲情歌曲,看亲情电影,读亲情文章,吟亲情诗歌等一系列活动,并通过主题晚会、演讲比赛、征文、黑板报等形式,让他们感受亲情,懂得亲情,珍惜亲情,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懂得感恩、孝悌和回报。

(三)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分析大多数罪犯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人生观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改造罪犯最直接的切人点,就在于改造他们的思想,通过道德观念的重塑,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义是道德教化,无论是仁义思想的儒家文化,无为思想的道家文化,还是佛教因果报应思想,都体现了道德教化的内涵,都有一些朴素的辩证的思想内容。这些朴素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对于我们改造罪犯,启发他们的心智,拓展其仁义之心,促使他们的本善心、恭敬心、羞耻心、感恩心、悔改心不同程度地得以唤醒具有重要的作用。

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引入监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化的建设:一是让施教的监狱人民警察先接受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既可以邀请知名的国学学者来狱授课,也可以派遣干警到一些先进省市的传统文化启蒙中心代培。二是对罪犯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需选择最优秀,又浅显易懂,能迅速触及其灵魂的文化瑰宝典籍。我们建议将儒家的《弟子规》,以及于丹教授主讲的《论语》、《庄子》等视频资料作为入门教材。《弟子规》简短押韵,其中心思想主要围绕《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阐发;于丹教授的讲座也突出“和谐、修心、正己、济人”的主题,对罪犯的思想教育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然后,再根据罪犯的文化程度分别讲授一些比较深层次的文化经典,如《大学》、《中庸》、《孟子》及其他经典名著。三是把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在于我们可以让罪犯边学边做,身体力行,做到“学一句,做一句”,经常对照经典著作“一日三省吾身”,必要时可以组织罪犯对所学优秀传统文化与亲友进行交流,还可以让罪犯与亲友共同学习,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四)全面加强信息化教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我国也面临着一个信息e化的时代。当前监狱也在不同程度地尝试使用信息化教育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女警网络教育中心建设等形式,都为我们充分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做了有益的尝试。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方法体系,包括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其显著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材多媒体化;二是资源全球化;三是教学个性化;四是环境虚拟化;五是管理自动化。

信息化教育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要发挥其优势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一是加大网络远程教育工作。在监狱系统内外聘请教育专家、教育能手,利用网上同步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远距离的教学工作,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教改资源和服务,从而优化系统内教育资源,节省警力。二是搭建网络虚拟化改造环境。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和智能导师系统,包括网上教室、网上考场图书馆,及由此带来虚拟化教育改造效果,让罪犯在自主化的虚拟环境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习的信息素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开辟网络论坛。以监区、监狱或全省监狱为单位,组建局域网络社区论坛,进行在线视频交流、文化沙龙、道德评判、网络影院、网上阅览,使罪犯在监狱中也能感受到网络文化的魅力,开辟一片网络文化的新天地。四是网络个案教育。充分利用女警、心理咨询师、教改专家、罪犯亲属的作用,通过网络与罪犯进行交流、互动。教育主体以更加亲近、人性的姿态,以主持人、召集人、引导者的身份,平等、直观地与罪犯进行交流,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生硬、强迫和高高在上,这对于为罪犯营造一个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温馨环境,培养其良好的互动能力,改善罪犯与警察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深化以恢复性司法为内容的回归教育

上一篇:广告设计专业下一篇: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