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集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集(精选4篇)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集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教学难点:

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课时安排: 2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来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建立文件夹、下载资料等知识学生都已学过,这一课重点突出分类保存的优越性,要传授一些操作技巧,如强调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将图片通过“另存为”的方法保存到相应的位置;根据需要下载文字,可以通过将网页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到记事本并保存起来的方法减少一些不需要的代码等。

幻灯片制作中,主要介绍了将图片设置为背景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应注意背景与文本等内容的协调,避免利用图片作背景而使整个版面变乱。在交流中,除了交流作品外,应让学生多交流一些制作时的经验、感受,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2.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准备收集哪几方面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推荐相应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可先提问图片的保存方法,再来说说文字的保存,并强调文件名的命名。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3.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先请学生演示幻灯片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片作背景。

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4.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5.整理作品。

各小组分别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6.交流评价。

交流可采用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

第2课 世界之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2.能力目标:熟练地运用Word制作相关的小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小报的制作。教学难点: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课时安排: 2课时。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任务是制作有关“世界之最”的作品。资料收集除了通过网络收集外,还有很多渠道,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清楚这一点。对其他资料收集的方式可由教师演示,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用,也可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要注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在开始制作前,应让学生确定其介绍的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特点,采用大主题、小主题的方式,成立制作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提倡多形式的小报版式,可用横向或竖向版式,报头也可以位于左上、右上、中间等形式,不要千篇一律,以体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小报的内容与主题的贴切度、吸引力,小报版面的合理性、美观度,内容的协调度、创新程度等方面。可采用小组自评、组间评、教师评等形式展开。教学过程: 1.置疑引入。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种树木只剩一株了吗?”

让学生自己提出想了解、介绍“世界之最”知识的想法。2.确定主题。

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介绍主题,并进行相应的分工。3.收集资料。

介绍“顺藤摸瓜”的收集方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资料保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回忆一下如何保存。教师提示:除了网络外,还有其他的资料来源,如图书馆等。

教师演示将图书中的资料保存下来的方法,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4.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小组讨论并构思版面布局,可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讨论:如何让排版更方便。小组合作完成小报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限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5.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6.整理交流评价。

各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把制作好的小报打印出来,在班中进行展览,互相交流。

第3课 房间的布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设计房间。教学难点:

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教材分析:

房间的布置看似简单,其实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等。由于平时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房间的大小和家具物品的尺寸,因此这些常识反而成了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上课前,可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家具市场去看一看,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便于上课。比例尺的应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平时数学课中很少有机会像本课一样实际运用到比例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计算出比例尺,再动手画图。

制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的激励和肯定。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2.准备工作。

教师提问: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3.设计。

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4.展示评价。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4课 铺地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

地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教学难点:

学会用Word的绘图工具精确地绘制出自己需要的图形。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典型案例,出发点是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它除了帮助我们学习,也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要为学生尽可能创设比较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设计制作地砖铺设方案之前,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将整个图形进行初步的设计,这是确定地砖铺设方案的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并让学生设计一种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方案,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如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创设相应情境,引出任务,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2.准备工作。

了解一下场地及大理石的尺寸和价格。并分别制作相应的图形。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3.设计。

学生组内相互讨论,并进行初步的设计,画出草图。学生分头设计、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4.展示评价。

学生组内讨论各自设计方案的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推荐出一个有特点的方案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讨论,注意多加肯定。

最终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

第5课 编制古诗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教学难点:

超级链接的设置。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制作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通过网络、书本等多种途径收集古诗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与整理,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幻灯片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是本课的重点,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超级链接的设置是新知识,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功能大致一样。在PowerPoint中,在每个对象上单击右键,就会弹出右键菜单,里面都有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我们不要求学生加以明确的区分。如果有些学生在制作目录时,将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一个文本框中,设置时,要单独选择部分文字。对文字设置超级链接后,文字的颜色将会发生改变。教学过程:

1.设计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活动:自由地背诵古诗。

“是啊,同学们记住的古诗可真不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把这些古诗编在一起,那不就是一本属于自己的古诗集了吗?” 展示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接着布置任务。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明确目标。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完成《古诗集》的制作。(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学校的条件来进行分组,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人员进行分工(如查资料的,制作幻灯片的)。

(3)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老师的演示文稿,同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4)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3.小组汇报,相互评价。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记住制作优秀的一二个小组和制作明显有缺陷的一二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演示汇报(可以让学生从制作方法、设计意图、合作情况等方面来说),其他同学来评价。其他同学分小组演示,相互进行对比、评价。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4.教师小结(或让学生小结)。

第6课 台历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周历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周历,了解有关历史大事。

2.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每一个日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周历;进一步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3.情感目标:通过周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历史。教学重点:

周历的设计及制作。教学难点:

合理选取有用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周历的实物和周历的范例作品2~3个,最好是风格不一样的。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含有历史事件的超级周历。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完成这份周历,大量的时间是查找资料、选取资料。历史事件的收集,可以利用“百度”或“ 纳英特机器人: http:// 通用机器人: http://site.dcjy.net/swkt/syjc/jxwz/tyjqr

第11课 走近机器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2.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

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课时安排: 2-3课时。课前准备:

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教学过程:

一、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 1.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2.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3.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4.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

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

学生操作:观察自己的机器人,找出机器人的大脑、感觉器官、执行器等。

二、机器人调试

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在电脑中完成机器人配套软件的安装,完成后运行该程序,尽快熟悉整个平台界面、操作步骤、菜单选项、图标功能。

以“给机器人下载并播放一段音乐”为例,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编程、调试和运行的整个过程。程序下载的一般步骤(教师示范): 1.首先完成机器人的主体搭建。

2.检查机器人各部分连线是否到位,装入电池,查看机器人设备初始化自检是否正常。3.关闭机器人电源,将机器人与电脑主机通过数据线连接。4.启动相关软件操作平台,检测计算机与机器人通讯线路是否正常。一般在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下载自带初始化程序到机器人的微型电脑中。

5.在软件操作平台中,调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首歌曲,将歌曲下载到机器人中。6.断开机器人与计算机主机的数据线路。启动机器人开始按钮,怎么样?机器人能唱歌吗?

三、上机作业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一个程序下载到自己的机器人中,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成功执行。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程序呢?

第12课 机器人邮递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课时安排: 2-3课时。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机器人的基本知识,那么现在机器人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

生:是一个人/ 替人类工作的,会干活,会开车„„ 师:想像一下,将来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 生:更像人类/ 更聪明/ 能独立思考„„

师:今天我们就要自己来设计、搭建一个机器人,并进行一次送信比赛。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第13课 机器人导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机器人产生转弯的原理;知道如何让机器人转弯和如何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知道通过设置机器人转弯延时来控制转弯角度。

2.能力目标:会编写机器人转弯的程序,能根据机器人运行情况,调试出转弯的准确时间。3.情感目标:感受到模块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体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分别来解决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

机器人转弯的原理。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旅行场地。教材分析:

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控制机器人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走折线。学生已经有了控制机器人走线段的经验,所以本课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体会如何把这个比较复杂的“走折线”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让机器人“走线段”——“转弯”——“再走线段”。“转弯”是新的任务,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会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可以展示机器人导游线路,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沿着“绿─黄─红”折线路线完成导游任务。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来做?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3.探索机器人转弯。

(1)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经验,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知识。可以通过分析汽车、履带车等转弯的过程来理解转弯。也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控制机器人在场地上转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机器人左右轮子的转动情况,来体会机器人转弯的原理。

(2)让学生动手试验,以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来研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4.综合三个任务,完成导游工作。5.活动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次探索活动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处理的好处,总结研究转弯的方法。练习建议:

本课练习是让学生运用和巩固所学的转弯知识,设置向左转90°、向右转180°,两个要求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尝试转不同的方向,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做预测:180°是90°的两倍,转弯时间上是不是也正好是两倍?记下转弯的时间,是为了给下面一课“机器人卫士”做参考。

第14课 机器人卫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的基本原理;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循环的方法设计程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循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机器人巡逻一周和不停巡逻的任务。

3.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循环。课时安排: 1-2课时。课前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巡逻场地。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可以展示机器人活动范围,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不停地沿着大楼巡逻。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尝试,初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3.让学生思考完成巡逻2周、10周、100周的程序,让学生体会到程序的“太长太繁”。4.引出循环的概念:解释循环,并以巡逻一周为例,示范用循环的方法编写程序。5.尝试运用循环的方法编写巡逻指定周数的程序,完成巡逻任务。6.小结。练习建议:

本课练习1是对控制转弯方向技能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对“循环体”做小的改动,程序的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循环的特点。练习2有一定的难度,这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循环体”的抽象能力,找出这个任务中哪些动作是“重复执行”的,在这里,机器人走长方形路线的循环体应该是“前进一段(长)——转弯90°——前进一段(短)——转弯90°”,循环2次走完一周,走N周循环的次数就是2*N。附参考程序:

1.乐高机器人程序

巡逻一周的程序 永不停止地巡逻的程序

2.纳英特机器人程序 巡逻一周的程序 不停巡逻的程序

第15课 机器人避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机器人的传感器,初步了解机器人的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初步学会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能把避障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机器人信息处理的过程,能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这个任务。

3.情感目标:体会到机器人的智能性,进一步培养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 起点 障 碍 物

机器人避障场地。

教学过程: 本课可以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任务,通过围绕机器人避障问题的探讨,体会到传感器的应用需求,从而引出传感器的知识,通过介绍多种具有传感器的机器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感器的作用。介绍几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收集有关传感器的知识,进行交流。第二课时,主要围绕运用红外传感器来解决避障问题。先让学生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展示传感器的效果。运用传感器后,有些机器人编写程序需要运用分支结构,如纳英特机器人,这里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如何把检测传感器的过程用“分支”模块来编写程序。对于乐高机器人,由于对传感器功能进行了封装,每个传感器图标的实际意义是“保持前面的动作直到传感器的值匹配设定值”,如果直接使用传感器图标编写程序,使用方法和等待图标是类似的,不需要设置分支结构。当然也可以使用分支图标来实现。练习建议:

练习1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传感器的实物或者图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了解各种传感器。

练习2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任务,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做拓展。附参考程序:

闽教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万维网的基本架构。

2、区分网页和网站的不同之处。

3、掌握网页元素和网页构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掌握网页元素和网页构件的使用。教学难点:理解网页中“超链接”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

首先登录两个不同的网站,打开不同的网页,引发同学们对更喜欢哪一个网站哪一个网页的大讨论。然后提出“你为什么更喜欢这个网页(网站)?”“你想做出自己漂亮的网页吗?”等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任务一:登录自己喜欢的网站,你认为网站与网页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登录网站,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讨论:网站与网页区别。

任务二:你最喜欢哪一个网页?为什么?

学生活动:打开自己喜欢的网页,让大家一起欣赏,自己思考一下喜欢的理由

交流讨论:自己喜欢的理由

任务三:你最喜欢的那一个网页的页面有哪些元素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针对网页,找出网页的组成元素。交流讨论:网页构成元素的作用

任务四:登录中华少儿网站http:// 中国科普网

http://

第11课

常见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机器人。

2、了解未来机器人及学术界开发机器人的准则。

3、查找资料,制作一个以机器人为专题的网页。教学重点:

1、机器人的分类及其用途。

2、开发机器人的准则。

教学难点:机器人的分类及其用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人们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人们做不来的事情他能做;他既不要吃,也不要喝,更不用休息了。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智能机器人。

二、自学课文

(一)机器人分类

1、自学课文63-65,完成下列作业

(1)根据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己类?(2)每类机器人都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2、交流学习成果。

3、从网络上搜索资料,举例说明机器人工作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如:自主式军用机器人车辆 自主式车辆不需要操作手,而是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来完成预定的动作和任务,主要特征是采用了许多先进而可靠的传感器和高速计算机系统,需要复杂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程序。在地面行驶时能选择最佳路线和地形到达目的地。自主式车辆的地面导向需要快速计算机处理系统,而其观察系统需要有高水平的图像识别能力。

虽然自主式车辆是机器人车辆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各种自主式车辆研制都未达到实用阶段,大都是半自主式,而且完成的车型也不多,自主式工作能力有限。

应用范围

军用机器人车辆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大。目前军用机器人车辆的主要应用有下列几个方面。

如:扫雷、排除爆炸物、哨兵站岗巡逻等。

(二)未来机器人

1、自学课文66-67,思考:

(1)未来机器人与现在机器人有何区别?

(2)机器人开发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条原则?

2、学习交流

三、应用

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作一个关于机器人的专题网页。

第12课 认识传感器

教学目的:

1、认识传感器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2、懂得传感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不同作用。教学重点:讲清是传感器的概念。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各种功能与用途。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前面几节课里认识了机器人,他们的工作是靠传感器才能给人端茶,递物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感器吗?说说你知道的所谓的传感器。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传感器的概念。

1、引导学生看课本68页的内容,教师讲解电子温度计。

2、传感器:就是能够替代人的感觉器官来完成某些功能的装置。活动二:传感器的分类

1、光电传感器

举例《绝色神偷》里的故事

2、声电传感器

举例:手机送话筒就是传感器,卡拉OK的麦克风也是传感器

3、气电传感器

以前学校周围的垃圾场没有搬走,我们在傍晚就会会闻到空气中弥漫着臭味。用气电传感器就可以测出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有毒气体的含量。

4、力电传感器

举例拳击运动员测量拳头的力量;市场里称菜的电子称。

5、温度传感器

大家都熟悉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活动三:传感器的应用

1、普通小轿车(车速表,发动机转速表,油表,水温表等

2、全自动洗衣机

3、电饭煲

4、电磁炉

5、红外线夜视仪

请学生自己看书本70页到72页。活动四:想一想

让学生自己说说你都知道那些传感器。

第13课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学时数:1课时(40分钟)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讨论体验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的有利影响。

教学资源: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教师搜集好的神七升空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神州七号发射升空,体验使用到的技术;

网上下载视频—神州七号发射升空并演示整个升空过程;过程中要突出火箭发射升空原理:

倒计时结束前,导流槽已注满水,以减少火箭火焰对发射架的损害。在倒计时归零后,点火口令发出,火箭尾喷口喷出的燃料被点燃,火箭缓缓离开发射架。

火箭起飞后,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火箭将完成程序转弯,由垂直飞行转为向东南方飞行。随着火箭的高度越来越高,可以抛掉已经用完燃料的箭体以减轻重量。四个捆绑式助推火箭最先被抛掉。然后第一级火箭发动关机,失去动力的火箭在惯性作用下继续上升,紧接着第二级火箭开机,火箭重新加速冲向太空。在这期间,火箭飞行轨迹下方的各个测控站都密切监视着火箭的运行轨迹,并与理论轨迹相比对。如有偏离,则将向火箭发出指令,做出姿态修正。

当火箭到达入轨点时,飞船与第二级火箭分离。飞船进入轨道。从这以后,发射场系统的工作就结束了,后续的工作交由测控通信系统和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来完成。

二、新课

1、什么是信息技术?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导出信息技术的含义;

分析神七发射升空整个过程中如果应用信息技术的,得出: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利用信息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游戏)

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他一张纸条写着“你吃饭了吗?”请他先用肢体语言表达,在用语言表达(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在用文字表达(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把复印好的纸条信息给所有学生(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请学生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的利弊,导出信息技术的前3次革命;

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认识第四次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最后提出信息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并导出下一话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请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利的)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总结出:远程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交通便捷;虚拟现实技术等。

三、拓展延伸:

调查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第14课 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卫星定位及其组成。

2、了解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3、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应用、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

空间信息技术包含了卫星通信、航天航空遥感、卫星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专业领域,是当前人类快速获取大区域地球动态和定位信息的唯一手段。借助航天、航空对地观测平台人类开始实现对地球不间断的观测,通过信息处理快速再现和客观的反映地球表层的状况、现象、过程及其空间的分布和定位,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人类观测地球的方式,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极大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对21世纪人类的世界观和生活、生产以及信息交流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课文

1、全球卫星定位。

(1)自学课文P79-82,了解全球卫星定位及其组成。(2)交流反馈。

2、遥感技术。

(1)自学课文P81-82,知道什么是遥感技术。(2)交流反馈。

(3)浏览相关网页,举例说明遥感技术的应用。如: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

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在农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各类农作物,计算其种植面积,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例如,美国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世界小麦产量进行估算,精度达90%。这种大面积的估产对于国际贸易、储运、加工等都有重要意义。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其长势,及时进行灌溉、施肥和收割等。当农作物受灾时,可以实时监测。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平方米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所发生的林火现象。遥感技术在我国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林火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和土壤调查中也获得普遍应用。(4)交流反馈。

3、地理信息系统。

可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做一做。

1、登陆“超图地理信息系统”网站,感受电子地图的魅力。

2、登陆“福建地图网”体验其方便、快捷、直观、可视化的特色。

第15课

了解识别技术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识别技术,知道其用途;

2、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识别技术,知道常见计算机识别技术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计算机识别技术 教学难点:

什么是计算机的识别技术,会使常见的计算机识别技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平时操作电脑都是靠什么进行的呢?

其实计算机也听得懂我们人类的声音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话来操控计算机。

二、新课教学

任务一:什么是计算机识别技术 教师讲解计算机识别技术概念 任务二: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概念的讲解

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举例说明: 手机中的语音控制

计算机中的语音控制,以OFFICE2003的语音录入、操作为例说明演示 任务三:文字识别技术 什么是文字识别技术? 手写字识别技术

我们平时的文字录入都是靠键盘,但键盘输入的学习过程比较长,且有一定的难度,手写笔(板)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只要会写字,就会操作。

手机中的手写输入原理也差不多。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师用教室中的扫描仪演示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任务四: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应用在安全领域,主要有:手形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

1、指纹识别技术

指纹具有唯一性及恒定不变性,所以可以用来验证真实身份,一些电脑为了数据安全,引入了指纹识别技术进行保护。

2、虹膜识别技术

虹膜与我们的指纹一样,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因此也可以作身份的签别。

3、有脸识别技术

有条件可以用摄像头及相应的软件演示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

三、巩固练习

浙教版四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 篇3

生活在网络中

知识目标:

1、了解网络概念,体会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

2、了解电脑网络的概念,体验电脑网络的作用。

3、了解常用的上网方式。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

了解电脑网络的概念及作用。教学难点:

了解电脑网络的概念。教学教程:

一、了解生活中的网络:

1、“网”的概念理解:线与线的连接与交叉构成“网”。

2、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网:(如:蜘蛛网、渔网、铁丝网等)。

3、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的网络:

电话网、银行网、铁路网、邮电网、航空网、公路网、航海网、电视网……

二、了解什么是电脑网络?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网状的线路网,这就是电脑网络,电脑网络有如下一些特点:

1、用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的相互传送。

2、能连接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电脑)。

3、:所有的网络节点都一样重要,没有国界、种族之分的。

4、了解学校的电脑网络的分布情况:

因特网 →

教育局交换机

学校路由器

分为教师办公室、电脑机房、普通教室三大块

每一大块通过交换机连接到各计算机上。

三、了解电脑网络的作用:

1、观看课本第3面下边的图示。

2、说一说,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做哪些工作?(远程教育学习、网上购物、查询资料、远程医疗、收发邮件、聊天、看电影、发布信息等)

四、了解“如何上网”

1、了解网络的连接方式。

现在电脑网络的线路的连接方法有: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

目前,电脑的上网方式有:拨号上网、宽带上网、光纤上网等,其中拨号上网连接数据传输速度较慢,光纤上网数据传输的速度最快。

我们学校现在上网的方式是宽带上网。

2、数据的接收、发布

可用台式电脑与外部进行连接。可用手提电脑与外部进行连接。可遥手机上网,与外届发生连接。

五、作业:

通过上网,我们可以阅读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了学习了什么知识?(汇报一下)

“同桌”互相交流。

第2课 使浏览更方便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浏览器中“前进”、“后退”、“历史”、“收藏”、“主页”等概念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用浏览器打开网页的方法

2.学会通过“前进”和“后退”按钮跳转到刚才浏览过的网页 3.学会通过“历史”按钮查找并浏览曾经浏览过的网页。4.学会将自己喜欢的网站收藏到“收藏夹”。5.学会将自己常用的网页设为浏览器主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上网获取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会浏览器的常用功能。

三、教学难点:区分历史记录与收藏夹的不同。

四、课前准备:常用的网站的网址

五、教学过程:

(一)浏览器的认识和使用:

1、认识“IE”浏览器图标,说明它的主要作用。

2、学习打开“IE”浏览器的方法: ⑴ 左键双击桌面上的“IE”浏览器图标;

⑵ 左键单击:“开始”→“程序” →“IE”图标。

3、认识打开后的“IE”浏览器的主要结构:“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地址栏”及“窗口”。

(二)“前进”和“后退”按钮的使用

1、示范:

⑴ 在“地址栏”输入学校网站的网址:http:// 中国少年雏鹰网: http://

http://

http:// „„„

4、选择一个除百度外的其它搜索引擎试着查找“缙云县团结小学”网站,体会“不同的搜索引擎功能有所不一,使用方法是大致相同的”。

四、学习多个关键字的搜索

1、介绍多个关键词的搜索方法。

2、选择一个搜索目标,确定搜索要用的几个“关键字”。

3、尝试搜索

5、小结交流多个关键字搜索资料的技巧。

五、练习:

1、搜索《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一想,我们上网要注意什么?

2、搜索“搜索引擎使用技巧”,看看谁找的技巧多,并试一试这些技巧。

第5课 网上赏西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家乡(杭州西湖)的名胜古迹。技能目标: 1.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 2.复习搜索引擎使用的方法及收藏夹的使用。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教学难点:准确获取网上的文字信息。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交流谈话:同学们,你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苏杭”是指哪里吗?

2、杭州是我们浙江省的省政府所在地,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杭州的西湖闻名世界。你见过西湖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网络去欣赏一下西湖的美丽的景色吧!——揭示课题:《网上赏西湖》

二、学习、掌握网上赏西湖的方法:

1、讨论:怎样才能从网上找到西湖?(讨论:得出利用“搜索引擎”方法)

2、回顾常用的搜索引擎:

google: 百度: 搜狐: „„

三、学生练习用搜索引擎搜索、欣赏“西湖”景色:

1、学生练习搜索“西湖”景色。

2、讨论,从这些网页中你能获取到西湖的什么信息?

3、怎样才能让你现在得到的西湖的信息永远留下来,或者与其他的好朋友分享呢?(讨论后统一意见:把这些景色下载下来。)

四、学习下载网络上的文字及图片信息:

1、学习下载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⑴ 方法介绍:选中需要下载的文字信息→复制→打开word软件→将复制的信息粘贴到word页面上。(粘贴后有的文字信息是出现在表格内的,要去除表格,才能方便整理。去除表格的方法:从上到下依次把每一单元格的内容剪切、粘贴到表格下方有回车号的地方,删除空表格。)

⑵ 学生尝试下载文字资料信息。

2、学习下载网页上的图片信息:

⑴ 方法介绍:将鼠标移动到图片上面,右键单击,点击下拉菜单中的“图片另存为”,选择合适的保存位置,点击“确定”,图片就保存下来了。

⑵ 学生尝试下载图片资料信息。

五、撰写景点介绍:

1、学习撰写方法:

⑴ 查找西湖景点的旅游线路。

⑵ 按旅游线路查找下载各相关景点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⑶ 打开word软件,按旅游线路顺序,制作“图文混排”式的景点介绍资料。

2、学生选择一条西湖的旅游线路,制作“西湖导游”文档并进行文档的美化处理。

六、优秀“西湖导游”文档交流(利用屏幕广播):

1、全班交流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西湖导游”文档资料。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西湖导游”文档。

4、选择最优秀的几幅作品,将它们发布到学校网站学生优秀作品专栏。

七、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网页上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的查找下载、导游资料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第6课 网络音乐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家乡(杭州西湖)的名胜古迹。技能目标: 1.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 2.复习搜索引擎使用的方法及收藏夹的使用。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到Word中。教学难点:准确获取网上的文字信息。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交流谈话:同学们,你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苏杭”是指哪里吗?

2、杭州是我们浙江省的省政府所在地,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杭州的西湖闻名世界。你见过西湖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网络去欣赏一下西湖的美丽的景色吧!——揭示课题:《网上赏西湖》

二、学习、掌握网上赏西湖的方法:

1、讨论:怎样才能从网上找到西湖?(讨论:得出利用“搜索引擎”方法)

2、回顾常用的搜索引擎:

google: 百度: 搜狐: „„

三、学生练习用搜索引擎搜索、欣赏“西湖”景色:

1、学生练习搜索“西湖”景色。

2、讨论,从这些网页中你能获取到西湖的什么信息?

3、怎样才能让你现在得到的西湖的信息永远留下来,或者与其他的好朋友分享呢?(讨论后统一意见:把这些景色下载下来。)

四、学习下载网络上的文字及图片信息:

1、学习下载网页上的文字信息:

⑴ 方法介绍:选中需要下载的文字信息→复制→打开word软件→将复制的信息粘贴到word页面上。(粘贴后有的文字信息是出现在表格内的,要去除表格,才能方便整理。去除表格的方法:从上到下依次把每一单元格的内容剪切、粘贴到表格下方有回车号的地方,删除空表格。)

⑵ 学生尝试下载文字资料信息。

2、学习下载网页上的图片信息:

⑴ 方法介绍:将鼠标移动到图片上面,右键单击,点击下拉菜单中的“图片另存为”,选择合适的保存位置,点击“确定”,图片就保存下来了。

⑵ 学生尝试下载图片资料信息。

五、撰写景点介绍:

1、学习撰写方法:

⑴ 查找西湖景点的旅游线路。

⑵ 按旅游线路查找下载各相关景点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⑶ 打开word软件,按旅游线路顺序,制作“图文混排”式的景点介绍资料。

2、学生选择一条西湖的旅游线路,制作“西湖导游”文档并进行文档的美化处理。

六、优秀“西湖导游”文档交流(利用屏幕广播):

1、全班交流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西湖导游”文档资料。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西湖导游”文档。

4、选择最优秀的几幅作品,将它们发布到学校网站学生优秀作品专栏。

七、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网页上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的查找下载、导游资料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第7课 我的音乐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给音乐文件及其他文件分类保存的必要性。

2、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与一般操作。技能目标:

1、能建立并命名文件夹。

2、学会文件的删除、拖动等操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理高效管理文件的习惯。教学重点:用文件夹管理文件。教学难点:科学、合理地给文件分类。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从网络下载我们喜爱的音乐的方法,我们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下载许多我们所需要的音乐。但是有一个问题,音乐文件下载多了以后,我们查找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我们能把音乐文件按照内容、体裁等方式进行分类存放,那么,我们查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这种把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存放等知识——《我的音乐库》。

二、学习知识,练习巩固

1、文件夹的创建及命名操作。

⑴、谁愿意上来在“我的音乐库” 文件夹中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如果没有学生会操作,教师自己就亲手示范建一个新的文件夹,要求其他学生认真看“新建文件夹”操作的每一个过程。)

⑵、请一位学生说一说刚才新建文件夹的过程。(重点整理回顾新建文件夹的过程:将鼠标移到文件夹内的空白区域,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新建”选项中的文件夹,把新出现的文件夹取一个“名字”,点击鼠标确定。)

⑶、学生独立完成“新建文件夹”的操作,教师巡迴检查指导。要求: ①、打开E盘中的“我的音乐库”文件夹。

②、根据“我的音乐库”中的歌曲名称的字数,创建出不同名称的文件夹。③、尝试用其他的方法创建类似的文件夹。

2、学习将文件移动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⑴、教师示范移动音乐文件到新建文件夹中的操作过程。⑵、让学生说操作过程。⑶、学生做移动音乐文件的练习。

要求:把每首歌曲按类别准确地移动到相应的文件夹中。⑷、相邻电脑的同学互相检查移动文件是否准确。

3、学习文件的删除与彻底删除操作。

⑴、对某一首歌曲不是很喜欢了,想把它去掉不要,该怎么办?(示范删除文件的方法)⑵、不小心把不想删除的文件删除了,被删除的文件跑哪里去了?怎么样还原它呢?(介绍“回收站”、示范“回收站”的打开方法及文件的还原方法。)

⑶、学生练习:把自己认为不喜欢的歌曲删除掉,然后打开回收站,将其中的几首歌曲进行“还原”。

三、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对“我的音乐库”中的歌曲分类是按照歌曲名称的字数进行分类的。

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对音乐文件进行分类?说一说你分类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几位学生说一说)

2、根据你自己的分类标准,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对F盘中的“我的新音乐库”中的音乐歌曲进行移动、分类。

四、自由练习:

从网上下载乐曲,并反下载的音乐文件分类存放到“笛子曲”、“二胡曲”、“钢琴曲”、“古筝曲”等文件夹中。

五、课堂小结:

浙教版六年级品社下册复习资料 篇4

1、如果人类失去了(自然资源),就会失去人类生存的地球。

2、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言》)生效,联合国诞生。

3、2003年(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4、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她给人类提供了(土地)、(资源),使人类在这里生存。

5、地球上的绿色越来越少,是因为(乱砍乱伐、毁林造田、森林面积减少)

6、(1955)年(周)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经济损失(8451)亿元。

8、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9、我国环境标志是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的,中心代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十个环表示公众参与,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10、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不过(99%)以上是微小地震,人们不易感觉到。

11、自古以来,干旱和洪涝灾害一直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破坏力大、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

12、龙卷风主要破坏(建筑物)。

第2 / 5页

13、泥古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携带巨大石块,快速向前,破坏性极大,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

14、联合国制定的适合人类生活的最低标准是:人均耕地(0.8)亩以上,人均水资源(1000)立方米以上,有比较充足的(日照)和(绿地),常年空气质量在(二级)以上。

15、如果没维持生命呼吸的空气,(生物无法生存),如果没有了干净的水资源,(生物也无法生存),如果没有(土地、温度),(生物也无法生存)。

16、地球的人口容量为(80)亿人口,上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已达(60)多亿,联合国发表的《2050年全球人口预测报告》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总数为(90)亿。

17、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949年,全国人口为(5.4)亿,2005年1月6日中国第(13)亿个公民诞生,如果13亿人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50)多圈,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18、沙尘暴的源头主要是(大量流沙),它的发生与(风)、(沙)有关。

19、烟、废气会在大气中形成(酸雨),它危害大,有(空中死神)之称。

20、臭氧层是存在地球上空茫茫薄薄的(一层气体),它吸收(太阳光中杀伤力强的光线),特别是(紫外线),从而使生命得到保护。臭氧层被破坏就会形成(空洞),如果紫外线通过空洞到达地球,这对动植物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同化学物品氟里昂)引起的。今天,许多制造商在产品中采用了(各种对保护臭氧层有利的化学品)

21、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首次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22、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要有适合的(土地、空气、温度和水)。

23、(1989)年,美国建成了一个模拟地球的生态环境系统(生物圈2号)。

24、影响地球母亲健康的首要因素就是(人口)越来越多。

25、(可可西里)有着“中国的肺”和“中华水塔”之称。

26、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是: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喷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27、公元132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1000)多年。

28、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二、简答题

1、如何预防疾病?

答: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搞好个人卫生,勤换衣、洗澡、洗手、漱口; 看一些预防疾病的医书,增加预防知识; 家中预备防疾病的药;不进入疾病区游玩。

2、为了保卫和平,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答: 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从实际行动呼唤和平,让和平永驻人间;写诗、绘画、折千纸鹤祝愿世界和平;参加“爱和平”的各种活动;

4、从“生物圈2号”的实验中,你有什么感想?

答: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科学家们至今未发现第二个星球供人类生存,这充分说明的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爱护地球,就是爱护生命。

5、地球给我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哪些必需的资源?

答: 矿山、森林、江河、湖泊、土地、水等。

6、人口增长过快、多,造成哪些社会问题?

答:上班拥挤,住房紧缺,就业压力大,人口分布不均而造成缺粮,耗尽地球上各种资源。

7、举例说明“再生资源”和“不再生资源”。

答:再生资源:森林、水、气。不再生资源:煤、石油等。

8、你知道环境有哪些污染现象?产生原因?其危害是什么?

上一篇:合伙开店合作协议下一篇:出租车驾驶员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