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发展及教育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生心理发展及教育(通用8篇)

高中生心理发展及教育 篇1

(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

1、识记:

身体机能的发展:(1)心脏功能的发展,心脏接近成人,在适当体力活动情况下,还会有所增长。(2)肺的发育,肺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接近成熟。(3)肌肉力量的发展,体重的增加是比较显著的,除了骨骼和内脏以外,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增加也占了很大比重。

神经系统的发展:

2、领会

身体形态的发展:在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高中男女生的第二性征已经充分显示出来。男生增大,声带增宽,导致发音频率降低,大约从15岁左右开始,几乎全部进入变声期,声音低沉。到高中末期即18岁,几乎所有的男生都是喉结突起,声音变粗。胡须从上唇扩展到下唇,长成了宽肩、粗壮的“倒三角”体型,变得更像男子汉。女生声带增长变窄了,乳房已充分发育,腋毛在15岁左右开始生长。骨盆逐渐变宽,臀部变大。显露出成熟女性的风姿。

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3、简单应用

高中生性意识发展的阶段:阶段

一、性反感期,阶段二,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期,阶段三,接近异性的狂热期。阶段四,浪漫的恋爱期。

4、综合应用

生理发展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性意识发展的阶段

(二)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二)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

简单应用:

高中生主导活动发展的特点:

1、在学习内容上,高中生以系统掌握间接的更改经验为主。

2、在学习性质上,高中阶段仍属于基础教育。

3、在学习主动性上,高中生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4、在学习策略和技巧上,高中生更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分类等总结。

5、在学习动机上,高中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间接学习动机和长远学习动机占优势。

6、在自觉能力发展上,高中生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并且重点学校学生的自觉能力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

(三)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

1、识记

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力增强,2、以理解记忆为主,3、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发展。

4、抽象记忆占优势。

5、短时记忆稳定。

概念的发展: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初中生。表现:第一,在对字词概念进行理解时达到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水平的阶段。第二,在对概念进行认知操作方面,高一学生通过分析和和比较,能给出概念的本质内涵。第三,在概念分类能力方面,高中生能正确说出分类的理由。第四,高中生的概念逐步摆脱了零散性和片断性,发展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

推理发展的特点:第一、高中生的推理能力趋于成熟。第二、高中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同步发展。第三、高中生各种推理能力发展存在不平衡。归纳推理好于演绎推理。

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一,想象的有意性充分发展。第二,想象的创造性水平显著提高,创造性想象占优势。第三,想象的现实性明显增强。

衡量情绪成熟的指标:第一,能保持身体健康。第二,对于行动的控制。第三,消除紧张情绪,使其向无害的方向转化。第四,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使之稳定。

理智感的发展:理智感常与求知欲、好奇心、创造欲等相联系。随着高中生年级的升高,求知欲逐渐增强。好奇心也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增加。

美感的发展:高中阶段是美感发展的主要时期。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对美的追求表现出广泛性;第二,不仅关注外在美,而且更注重心灵美,思想美;第三,美感的产生与对美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

道德感的发展:道德感发生的过程是:首先,通过学习和模仿将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化为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其次,用这些内化了的经验和需要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最后,在评价过程中和评价基础上体验到一定的情感。

2、领会

观察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自觉性提高。

2、观察的时间延长。

3、观察的概括性高度发展。

4、观察的精确性显著发展。

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稳定性。增长速度逐渐缓慢。

2、注意的分配。高中生的注意分配能力要比初中生好,但总体水平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

3、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能力在实践阶段已达高峰。

思维发展的特点: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牌优势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有以下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假设性、预设性和内省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进入成熟期。

3、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具体运算思维与形式运算思维的比较:不同点表现在:(1)现实性和可能性。(2)经验归纳与假设演绎。(2)命题内的和命题间的思维。

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辩证思维有三种形式,即辩证概念、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1)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辩证概念掌握都最好,其次是辩证判断,辩证推理最差。(2)从年级发展来看,高二学生辩证思维已经在思维中占优势,而初一学生不占优势,初三处于过渡阶段。(3)辩证思维的三种形式发展的速度不同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初中和高中阶段一样,起点高,发展速度快,辩证推理的起点低,且发展速度较慢。

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一,透过现象揭露本质能力。高中生已有49.2%的人具备透过现象揭露本质的能力。第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87.2%的高中生具备全面评价道德问题的能力。第三,分清问题主次的能力。72.3%的高中生具备分清问题的能力。第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高中生半数以上的人能在道德评价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第一,高中阶段处于创造性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第二,高中生创造性思维中现实性的特点突出。第三,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增强。第四,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迅速发展。

朗读发展的指标:

1、亮度。

2、准确。

3、口齿。

4、表情。

5、技能。

默读发展的指标:

1、唇动。

2、复述。

3、理解。

情绪体验的发展:第一,情绪体验的持续性延长。第二,情绪体验丰富。第三,情绪体验深刻。第四,情绪体验更加细腻。

意志行动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1、采取决定。高中生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

2、执行决定。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长。

意志品质的发展:

1、自觉性。高中生自觉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行动目的明确,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并能将自己的行为置于预定目标中。

2、果断性。高中后果断性迅速提高。

3、自制性。自制性发展较快,可以从他们抗诱惑能力中看出。

4、坚韧性。高中生的坚韧性发展水平较高,这与他们对任务的认知、个人兴趣和责任感增强有密切关系。

3、简单应用

高中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1、形式的发展。(1)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辩证概念

掌握都最好,其次是辩证判断,辩证推理最差。(2)从年级发展来看,高二学生辩证思维已经在思维中占优势。(3)辩证思维的三种形式发展的速度不同。

2、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一,透过现象揭露本质能力。高中生已有49.2%的人具备透过现象揭露本质的能力。第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87.2%的高中生具备全面评价道德问题的能力。第三,分清问题主次的能力。72.3%的高中生具备分清问题的能力。第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高中生半数以上的人能在道德评价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2)创造性思维内容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思维,它包括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其流畅性发展最快,变通性发展较慢,独创性发展最慢。

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的发展。

1、情绪发展的特点。

2、情绪发展逐渐成熟。

(二)情绪发展的内容。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4、综合应用

高中生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具体运算思维与形式去处思维发展的比较。

(三)思维发展的内容。

1、概念。

2、推理。(1)推理发展的特点。(2)逻辑法则运用能力的发展。

3、辩证思维。(1)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2)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

4、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2)创造性思维内容的发展。

(四)想象。

高中生意志的发展:

(一)意志行为。

1、采取决定。

2、执行决定。

(二)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

2、果断性。

3、自制性。

4、坚韧性。

(四)高中生修改和社会性的发展

1、识记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3)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5)自尊心强。

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1)自我肯定型。(2)自我否定型。(3)自我矛盾型。(5)自我萎缩型。

兴趣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兴趣的发展经历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2)高中生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3)高中生的中心兴趣逐步形成。(4)高中生的兴趣从广到窄。

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看法。

价值观的特点:(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气质的发展:到高中阶段,气质类型已经基本稳定。但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高中生的气质特点有一些变化。

性格发展的阶段:阶段一,性格萌芽阶段。阶段二,性格形成的阶段。阶段三,性格基本定型阶段。

2、领会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第一,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第二,自我评价的途径多样化。第三,自我评价的结果更加全面、丰富。第四,自我评价的客观性有所提高。

阅读兴趣发展的阶段:

人生观发展的阶段:(1)准备阶段。(2)观察阶段。(3)探索阶段。(4)定向阶段。(5)确立阶段。

价值观发展的特点:(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性格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进入性格发展的第二个快速期。(2)性格的类型逐步形成。

(3)性格发展与其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及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明显。(4)高中生对性格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提高。(5)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复杂。

哈威斯特关于社会化发展任务的观点:(1)学习与同年龄男女之间新的交际方式;(2)

学习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3)认识自己身体的构造,有效利用自己的身体。(4)在情绪情感上与父母或其他成人独立;(5)具有经济独立的信念。(6)准备选择职业;(7)作结婚和家庭生活的准备;(8)发展自己作为公民所必要的知识和态度。(9)培养自己负有社会责任的行为;(10)获得指导自己行动的价值观和偷道德体系。

朱智贤关于社会化发展任务的观点:(1)高中生断续谋求独立,希望摆脱父母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指导。(2)随着高中生各方面的成熟,特别是高级思维的发展与形成,他们确定自我的过程有了进一步发展。(3)高中生性别角色概念的发展,是他们在实中后期获得性别角色的断续和巩固。(4)高中生必须进一步适应性的成熟。(5)学习适应成人社会对高中生来说更为迫切和需要。

同伴关系的作用:(1)促进学习进步。(2)促进情绪稳定,达到相互支持。(3)促进性格发展。(3)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1)对友谊的渴望强烈,喜欢与同性别同伴交朋友。(2)高中生的友谊观逐渐成熟。(3)高中生选择朋友时,更看重朋友的心理品质。(4)高中男女学生交友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父(母)子关系的发展:

1、与父母关系中存在着“代际差异”。

2、对父母的态度。总上体高中生对父母的态度是积极的,高中生对母亲的态度比对父亲的态度积极。高中女生对父亲的态度要比男生积极。

3、与父母的关系。大部分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是融洽的。

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1)高中生最喜欢是的关心学生、办事公正、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老师。(2)高中生喜欢性格活泼、讲话风趣、善于接近学生的教师。(3)高男生比较重视老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高中女生比较重视老师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穿着大方得体。(4)希望在师生间有一种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师生关系的作用:第一,它能促进高中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第二,它能够使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第三,它可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行为上的榜样。第四,它能促进高中生智慧潜力的发展。

3、简单应用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3、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

高中生人生观的发展:(1)准备阶段。(2)观察阶段。(3)探索阶段。(4)定向阶段。

(5)确立阶段。大部分高中生属于探索阶段。小部分高中生属于定向阶段。个别高中生处于确立阶段。

高中生价值观的发展:高中生的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深厚的兴趣,热衷于哲学探讨。第二,在高中生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第三,高中生的价值观缺乏稳定性,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第四,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

高中生兴趣的发展:

1、兴趣发展的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及教育 篇2

一、评估心理健康课程效果

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在高中校园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繁重的高中生活带来一线空间, 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压力缓解。除此之外, 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心理课程的学习, 使自己更加懂得调节心态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活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能够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同时还学会理解他人和洞察他人的心理, 这样一来使得人际交往更加容易。

心理健康课程在高中生活中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使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并能使学生对自身心理进行审视和有意识地调整。尽管如此, 这一课程的开展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依旧十分有限, 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 面临着严酷的升学压力, 需要在考试课程的学习中花费大量精力, 因而能够在心理课上度过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郁结在心中的压力就很难通过短暂的课程得到系统缓解, 不会使学生就此产生心理安全感。

如此看来, 心理课程所能够完成的心理教育工作, 只是局限于心理知识的普及以及简单的技能训练, 在这一过程中几乎不能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能够影响到的层面也是肤浅的, 所以这种形式的心理课程, 很难针对高中生形成有效的教育效果, 而且起到的效果也只是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所以, 这就需要这一阶段的教育团队联合起来, 让学生受到系统、长效、深入的心理健康指导, 从而使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

二、班级心理辅导

在长时间的心理健康建设过程中, 各方面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几乎都能够具备独立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就能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心理健康辅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能够充分了解到, 学生对于心理辅导的兴趣十分浓烈, 并且在周记中能够详细了解到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 以及现如今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辅导课程的有效开展, 班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班级的整体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 不仅如此, 学生对班级产生了更强烈的归属感, 并形成了一种班级自豪感。从学生个体来讲, 学生整体变得更加自信, 并且生活习惯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整体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状态。

三、小团体心理辅导

高中生在各方面的明显差异, 使得整个高中群体很自然地分化成多个小团体, 不同的小团体整体都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在小团体的聚合过程中, 很多特点都逐渐放大, 甚至向着极端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开展了针对小团体的心理健康辅导, 效果较为显著。

首先, 学生对于集体活动产生了更强烈的参与感。在开展具体活动过程中, 通常都将活动课作为活动的具体实践来开展,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能够自主利用, 并且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活动开展的初期, 学生们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兴趣, 更多的学生表现得无所谓, 经常出现迟到现象, 但是在活动进行到后期时, 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不仅如此, 很多学生甚至在心里对活动产生期待的感觉, 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 很多学生都产生了恋恋不舍的心理, 并且纷纷要求还有下次的话, 自己会再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样看来, 这种方式的心理辅导得到了学生们在心理上的认可, 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更加踊跃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使学生在心理上、行为方式和态度上, 都向着更加正面的方向发展。

其次,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行为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在心理辅导活动正式开展的初期阶段, 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将自身的感受和想法进行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 尽管教师主动坦诚心扉, 但还是不能够打破尴尬的沉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中生普遍呈现出一种自闭状态, 如果不能够对周边环境产生绝对信任, 学生就不会产生畅所欲言的冲动, 就不会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以及感受表达出来。但是在活动进一步开展的过程中, 学生整体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开始主动发言, 整体氛围也变得更加开放, 并且产生温馨和谐的感觉。

四、总结

心理健康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已经毋庸赘言, 只有将心理健康辅导真正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日程中, 才能够使学生受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 这样心理健康辅导的作用才能够产生更加长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鸽子.高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市高中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3, 2 (05) :10-19.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篇3

一、全方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宗旨和目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我校在认真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现行学校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该居于核心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种认识,我校早在1993年就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作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辅导的中枢,同时配置了专兼职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始了正规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分别制定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年级目标,确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心理——交往心理——个性心理——考试心理——环境适应——创造心理八项教育内容。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规律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八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各种模式,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民主、课堂形式多样的一套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个环节: (1)心理热身活动。心理热身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主持,以调动学生体验、活动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引人人胜。创设出与学生经验相关的情境,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气氛。 (3)展开讨论、寻找答案。 (4)联系自我、注重体验、树立样板。 (5)师生共同总结、深化主题。 (6)单元活动、反馈强化。每一节课后的单元活动,尤其受学生喜爱。现在,我校已总结出四十多个活动单元,这些活动单元配合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这种新型模式的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专门设计了对话课、活动课,即就某个热点话题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等。

(三)面向全省学生及学生家长,采取灵活多样的咨询形式

为了拓宽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渠道,我校于1993年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用咨询的形式解决学生的心理实际问题。立足校园,面向全省中学生及学生家长,咨询工作设有“室”“线”“箱”“栏”“场”,通过面谈、电话、信函、广播、网络等形式开展团体咨询、个别咨询、隐秘咨询、专家咨询等活动。校广播站开设了“心灵之声”专栏,介绍学生需要的心理学常识,集体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学校电视台开设“心灵广场”,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在《教育信息》校刊上开辟“心理指南”栏目,在校园网建立了“心灵在线”,学生通过邮件、聊天等方式与专职教师、班主任进行交流。

(四)提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造的机会和场所,实现由他助向自助的转变

除心理咨询室外,我校还建立了心理松弛训练室,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松弛训练;专门购置了近万元的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订阅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十多种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报刊杂志,在图书馆专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阅览角”,组织了“青春扫描”暑假心理知识读书征文竞赛;还设立了心理特训组和心理辅导学生小组。

(五)实现三个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系列化

1.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活动紧

密结合。团队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新生军校、少年团校、青年党校以及学军、学农、学工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发展。校内外各种竞赛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使团队活动更加丰富。

2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举办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不断提高全体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心理健康课教师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观察,增加教育的针对性,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班级也开始成为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阵地。

3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在家长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有关常识,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正方法,唤起家长的重视,使家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成员之一。

(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心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为了使心理咨询教师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我校于1997年在心理测量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我校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制定了专门的测量汁划,在不同年级分别进行劳德塞创造力测试、SCL心理卫生自评、卡特尔16PF性格测试以及SLZ升学就业指导测试等,使心理测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在咨询和诊断过程中的作用。如今,心理档案已实现微机化管理,心理咨询教师不仅可以迅速查找资料得到结果,又可迅速查找某个学生的各方面资料,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七)积极开展中学生性健康教育

在传统意识占主导地位的我国,性教育开展得步履维艰。然而,处在性萌动期的青少年,对这方面知识的需求又是那么强烈。学生发育早,性成熟提前,异性交往多,早恋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种现象,学校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性健康教育。2002年6月,由我校牵头组织省内多家高中成立了辽宁省中学生性健康教育协作体。协作体以关注中学生的性健康,带动全省性健康教育的发展为宗旨,组成了《性健康教育》编委会,2002年9月,编写出版了《初中生性健康教育》、 《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学生读本。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教师的心理健康看作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与基础。

(一)定期举办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多年来,学校把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心理学理论水平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次派主管领导和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到上海、广西、陕西、大连等地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相互交流。学校还定期请专家、学者给全校教职工作理论报告,大大提高了全校教职工的理论水平。

(二)新教师岗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新教师在上岗前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岗前培训,由专职的心理教师介绍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矛盾、情绪、个性及不同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讲授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组织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加强教师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建立新型健康的师生关系,正如心理咨询室门前展示板上所写的那样: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训斥是接纳,不是解答是领悟,不是做作是真诚

(三)共享优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优秀教师是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合理运用的成功者,他们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充分展示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规律。为了共享经验,学校定期举办优秀教师经验介绍,就一些专题开展讨论,如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批评的艺术、爱心与教育等,老师们提问、质疑、讨论、交流,台上台下气氛融洽,既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又使优秀教师的经验成为全校教师的宝贵财富。

三、回首十年,未来无限

十年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谓成果丰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一)建构了“大课程观”指导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高一年级: (1)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适应新环境。 (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保持乐观的心境。 (4)提高抗挫折能力。 (5)与同学和睦相处,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高二年级: (1)在公众场合能较自如地表现自己,对学校、家庭、社会有较本质性的认识。 (2)勇于承担责任,能从失败中学到经验。 (3)掌握几种调整心态的方式,实现由他助向自助的转变。 (4)对困难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对策。 (5)能独立地组织大型的集体活动。

高三年级: (1)善于利用环境,超越自我,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 (2)在复杂和困难的压力面前不动摇,勇于竞争。 (3)善于提出新的见解和思路。 (4)做事有主见。 (5)在高考、择业等关头能镇定而不失主动。

(二)建构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模式(一体二翼) (如下图)

(三) “两个‘二’、五个‘一’工程”初具规模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二’五个‘一’工程”已初具规模,二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松弛训练室),二组(心理特训组、心理辅导学生小组),一校(家长心理教育学校),一场(心理剧场),一声 (实验之声广播站开设的“心灵之声”),一栏(《教育信息》校刊上的“心理指南”栏目),一刊(《今年我十六》),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内各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学生等构成的心理问题监护体系。十年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已接待学生咨询两千多人次,家长咨询四百多人次。

(四) 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明显改变

1,学生平衡心理的能力增强

学生在谈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收获时说:“上高中时精神上压力过大,常常出现急躁、愤懑、忧伤等现象,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上了心理课后我好似豁然开朗,感觉找到了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心情特别舒畅,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2.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我校大多数学生都能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参加学生青年党校学习,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祖国、热爱祖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关心集体,奉献他人;努力学习文化科学,掌握劳动技能,使自己成为具有全面素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十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开花结果。1998年,我校被命名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多次被《中国教育报》、 《辽宁日报》、 《沈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由我校组织全省部分高中心理教师编写的《高中生心理健康》作为高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已于2000年 4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审定,确定为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用书。中央电视台曾经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作过专题报道。教育部评估办公室人员专程来校听课、评估。2002年在我校召开了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场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了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窗口”。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中学)

高中生心理发展及教育 篇4

1、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 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 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过于现实化,缺乏天 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发现孩子过于务实的表现,家长应鼓 励他出去玩耍。

2、五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是:

1)竞争意识增强。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 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 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 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2)敬佩优秀同学。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 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 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 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 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 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表现在课堂上也会有受他朋友 影响,互传字条的现象,应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他人,取长补短,与 他人和谐相处,能辨别是非,不讲哥们义气。

4)不轻信吹捧。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

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 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 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 尊重的体现。

5)自制力增强。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 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孩子学习的教育要求是: 加强预习。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四年级 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进行预习。不过,五年级学生如果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 要进行复习。接触自然、社会。学习中会遇到许多

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 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 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3、教育策略

1、完整地做一件事。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无论 做什么,都应该先易后难,彻底完成。如果不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 会出现类似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要把将来成为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不准做什么这样的概念和想法隐含在行为中,让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 的过程中去体会。

2、开玩笑的引导。五年级学生嘲弄人的“本事”增长很快。有一句俏皮话开头,后面就会层 出不穷。这是学会开玩笑以后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引导好了,会形成 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五年级学生不仅会开别人的玩笑,而且对事情 喜欢用“不正经”的语气描绘一番,自己创作笑话。有时很平常的一件事,到了他们那里则能渲染得天花乱坠。不过,由玩笑引出对他人的嘲弄就 不值得提倡。要提醒孩子:不能因为开玩笑而伤害他人的感情。例如身 体有缺陷,体胖或着装等。

3、应对偷窃行为 偷窃行为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始出现。一般人们认为,偷窃行为与个人 的贫穷有关,但是在学生中不是这样。从心理上分析,五年级学生有 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但同时,善于夸张,敢于 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除了心理原因之外,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 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致使孩子见到什么新奇东西都想据为己 有,某些家长纵容孩子贪小便宜,也容易诱发偷窃行为。

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 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 25 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 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 意到重心的变换。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 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 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 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 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 视约定事项。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 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 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 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 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和心理健康常识课 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良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心理动 态,及时解决一些学习及生活中的琐事,鼓励他们从生活及学习中找到自信及解决问题的方 法,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学习要领

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 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加强预习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四 年级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年级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进 行预习。不过,五年级学生如果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很好地掌 行预习。不过,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要进行复习。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要进行复习。

接触自然、社会

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 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 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 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练习写书信

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写书信。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写书信。这是一生中运用最频繁的 一种书写文体。一种书写文体。

应注意的问题

完整地做一件事 完整地做一件事 做一件事 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 孩子去做。孩子去做。我们将展开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读完之后,我们将展开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读完之后,彼此交流再分别 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 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这一阶段学生的心 理年龄特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 认知的发展。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 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 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 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 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 情意的发展。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

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 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 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 显著。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 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3、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 个性的发展。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 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 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 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此外,这一 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 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 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 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二、学习要领: 学习要领:

高中生心理挫折教育初探 篇5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应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课题。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提高他们的挫折认知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所遇到的种种挫折,提高他们主动积极地对待和处理挫折的能力,尽可能地减少、避免挫折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和提高它对人的砥砺功能,使他们能在挫折磨炼中成人、成才,使他们学会正确地使用心理防卫机制,重点发展和提高他们对付挫折的心理调节能力。为此,两年来,本人就高中生心理挫折教育方面作了努力,似有成效,现将做法简述如下:

那么,中学生常见心理挫折有哪些呢?经几年的探索、总结,本人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

1、学习挫折

指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而给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使人倍感苦恼。这种情况大体有两种:①好学生偶尔失败的挫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在同学中有威信,而且也受到老师的偏爱,时间长了,自己“只有好不能差”的心态越来越强烈。对失败缺乏心理准备,一旦某一次考试失误,便感到十分苦恼。如上文提到的本班班长卢范芳,因一次期考成绩不理想,便觉无脸做班长了。②差生的学习挫折。有的差生很想把学习搞上去,也知道努力,但成绩仍上不去,为此心烦意乱,有的甚至想退学。如本班学生施鑫,入学成绩较差,上高中后,一直很努力,但仍然赶不上同学,在高三第一个学期时曾提出要退学的要求。

2、交往挫折

人际交往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得愉快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有些高中生却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惶恐、害怕与人接触。如本班女生邝海梅,因在一次班会上,上台发言,讲错了话,加上普通话讲得不流利,有些字音咬得不准,台下有个别同学大笑起来,她便全身发抖,再没有勇气讲下去了。此后,该生不敢与同学接触,整天独来独往,有段时间不想到教室学习,一到教室总觉得别人在对自己指指点点,严重影响学习。

3、情感挫折

人活在世上,除了工作、学习、生活之外,感情的获得和满足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高中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很执着,因而极容易受到伤害,受伤害后又往往受不住沉重打击,苦闷、抑郁,甚至不能自拔。

高中生感情挫折主要有两种:①来自朋友之间的情感挫折。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情感满足。这是人类情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学生中,因为朋友之间的变故而造成情绪、情感波动是很常见的,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李天轩同学,因与好朋友闹矛盾,朋友不理自己,便倍感苦恼,以至于不想到教室学习,因一见好朋友就会伤心、苦恼。②来自异性的情感挫折。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高中生对异生产生了好感,很想与异性接触,有的发展到早恋,因高中生思想还未成熟,故在与异性交往中,容易出现矛盾,加上他们感情上很执着,很敏感,一旦出现矛盾便十分苦恼,严重影响学习。如,本班某男生是班干,学习成绩好,高一时与邻桌的某个女生关系较好,常一起讨论问题,渐渐地该男生对该女生产生了好感,上高二后,该女生调了座位,从此,该女生也很少与该男生讨论问题了,有时,故意躲开,这样,该男生便感到很失落,很痛苦,成绩不断下降,最后连班干也当不成了。

当代中学生面对挫折,是那样脆弱,那样害怕,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呢?本人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要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俗话说“有备无患”,中学生之所以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一蹶不振,如临灾难,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人生,没有心理准备。为此,本人常用班会时间跟学生谈人生,讲挫折,告诉学生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时刻都有可能会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那样的或大或小的挫折,只要我们有心理准备,当挫折降临时就不会至于觉得眼前一片黑,既然,挫折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就应冷静对待它。

(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①通过学习一些格言,让学生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挫折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国大文豪鲁迅也曾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他又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通过这样的格言,使学生认识到,挫折给人带来的不只是灾难、失意和无情打击,它也能引导人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增长才干,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正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挫折的两重性。当挫折降临时,只要我们冷静对待,将挫折当成动力,就会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②用一些实例来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本人用正反两方面实例来教育学生要冷静对待挫折。用邓小平冷静对待政治生活中的“三起三落”的挫折,终于成为一代伟人;张海迪战胜病魔,自学成才等成功人士的例子教育学生以顽强的意志来对待挫折,迎接胜利。同时,用下面的实例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千万冷静,不要走向极端。前几年,武汉市一高三女生,家境很好,平时成绩优秀,参加高考后,觉得自己考糟了,便整天坐立不安,想到落选后人们的白眼,再也忍不住了,就悬梁自尽了,更令人惋惜的是第二天高考成绩揭晓,她的成绩超过大学录取线7分。还

有,前几年,南宁市某中学一男生,因女朋友提出分手,便觉得自己什么都完了,一气之下将女朋友杀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教育学生认识到:挫折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激励一个人,关键是如何对待它。

(三)教授学生对待挫折的方法、向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没有知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处处碰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人为地制造挫折

针对有些学生比较聪明,以及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撅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

⑴、正视挫折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的一生将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⑵、克服挫折

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

法去克服它。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

⑶、避开挫折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开挫折是我们的一条较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便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但避开挫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特别的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

⑷、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

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策略研究 篇6

高中生的生涯辅导——热爱生命

一、从一些数据来看生命教育的意义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 100 万人死于自杀,其中我国就有 29 万人。在 15-34 岁的青壮年中,自杀居各种死因的首位。中国的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 2 倍多,属于高自杀率国家。

一些孩子轻易放弃生命的现象,原因是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以及对死亡教育的回避,加上一些电子游戏赋予玩主多次生命复活机会,导致孩子对生命产生错觉。因此,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应该有生命教育的内容。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刘亚军 2010 年 6 月 24 日 在深广高速线上撞火车自杀身亡。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随后发布消息称:“经有关部门的综合分析,刘亚军选择轻生系因精神抑郁所致。” WHO 调查发现,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 11%。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 2020 年它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因此,导致很多大学生自杀的元凶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典型特征是患者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伤感、不愉快,对自己曾经非常珍视的工作、朋友、亲人、食物、社交、爱好甚至性,全然不感兴趣。

2003 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上海市 9 所中小学自评问卷调查,在 241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发现 : 自杀计划者 141 名,占总人数的 5.84% ;自杀意念者 368 名,占总人数的 15.23% ;自杀未遂者 42 名,占总人数的 1.74%。自杀意念的发生随年级上升而升高,所以当前中小学生自杀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逐年增多;二是低龄化。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而显得非常珍贵。而学生自杀率的逐年升高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从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1、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人生; 2、有利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构建和谐社会。

教师要全面正确把握高中生心理健康,及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扰,很好地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导致学生产生自杀行为的原因

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不安、绝望等消极情绪之中无法解脱的心理因素是导致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 1、家庭因素(过高的期望或是过分溺爱、家庭关系不和等)、学校因素(学习压力、教师素质、同学矛盾、失恋)、学生自身因素(承受力低、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心理素质差、学生缺乏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方法等)。

因此,学生经常表现出的心理感冒有偏激、抑郁、焦虑、强迫、悲观、自卑、逆反、恐惧、懦弱、失落、悔恨、虚荣、猜忌 以及孤独和性心理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三、高中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要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为:、认识和遵循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学会妥善处理和认识两性关系中的情绪问题和价值问题。、了解生理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或在非正规医疗机构妊娠对身心的危害。、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去保护自己、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质,远离黄、赌、毒。、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教师要全面正确把握高中生心理健康,及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扰,很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四、预防高中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动机的策略、家庭学校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科学教子,注重心理安抚和情感交流,学校和老师要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完善班级“心育体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营造宽松、民主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灵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作用、开展“生命与死亡”教育的探索,通过观看灾难话题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写观后感,使学生珍视生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4、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关心学生的需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等,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心理问题。、关注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性格陶冶。开展高中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目标,采用适当策略去实现目标。

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树立远大的奋斗方向和当下的努力方向、学会和各种人等相处、宽容他人以直报怨。君子之交与以直报怨。当被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时,一种方法是以牙还牙,或以怨报怨。另一种方法是以德报怨,你对我坏,我仍对你好。似乎都有道理,然而还有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孔子说的——以直报怨。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二是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错了。、保持真正的自信心、学会悦纳自己,接纳自己、张弛有度,过好闲暇生活

六、关注学生自杀征兆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识别抑郁症的五个特征:

懒:无原因突然疲乏无力、自觉懒散无能,甚至连日常生活、简单的工作或家务活亦懒于应付。

呆:动作减少,行动呆木、被动,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理解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

变: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

忧:忧郁悲观、意志消沉、无信心和活力,有万念俱灰之感。心情压抑、苦闷,对外界一切事物缺乏兴趣,并感觉有许多身体上的不适。虑:多思多虑,焦急不安,胡思乱想,坐立不宁,或是一筹莫展,常常自责,且自卑。一般而言,久治难愈,或是原因不明、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失眠,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信号。

七、教育者学会危机处理、社会支持模式

社会支持指青少年个体从家庭、朋友、组织、网络等处获得支持。个体突然面临负面生活事件时,如能感受到依然被他人关爱、尊重,则能大大减轻失落感。社会支持行为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工具性支持。长辈和亲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情感支持指向身处困境的学生给予情感安慰。这是受挫当事人重要的保护机制。这些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兄弟姐妹、组织、教师和亲朋好友。情感支持是当事人缓解压力的润滑剂。信息支持即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指导,提供有利于提高个体自我价值感的言语或行为信息,或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具体信息,尤其适用于那些因初次面临压力而不知如何控制压力感受的人。工具性支持是指分享、实物帮助和其他形式的亲社会行为。这是向当事人提供直接的帮助。

社会支持的应用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引导:直接引导个体正视压力,增强应对压力的自信心。二是提供:提供有效应对压力的家庭、社会环境支持,给个体帮助性的信息。三是榜样:面对压力环境应如何应对与评价。网络 MSN 或 QQ聊天综合了情感、信息和社会支持,对年轻当事人经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家长平时应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危机和困境,学会用诉说、交流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不适感。、三个帮助步骤

教育者为学生 提供心理援助的基本程序有三个步骤。

——良好开端。师长只有在对整个情况、对危机事件中的孩子有所了解并确信自己的接触不会产生侵犯或损害时,才能开始与危机事件中的学生交流。师长首先要对事件、环境和学生进行客观的观察,不要急于介入。然后师长可以亲切地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问学生如何能为其提供帮助。

——丰富内容。师长对于危机事件当事人可能采取的回避行为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和希望与你接触的学生保持简单明了又热情尊重的交往。要冷静地说话,始终保持耐心、呼应和同理心。说话时使用简单的、具体的词语,并说得慢一点。如果孩子想要与我们交谈,要随时准备倾听。在倾听时,要集中注意了解孩子想告诉我们什么,他们希望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要注意了解危机事件当事人在如何保护自己安全等方面做了什么,有什么积极的措施。

要使我们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危机事件当事人直接实现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对方未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复说清楚自己的意思。要为危机事件当事人提供准确的、适合他们年龄与个性特点的有关信息。如果我们自己对有关的事情不是很清楚,可表示会努力去寻找答案。设法使当事人明白: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虐都是非常愚蠢的。生命的无价值感是一种自挫性的思维。许多事实证明,正确的认知,比传统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要有效得多。我们应当用理性的思维来代替那些消极绝望的想法。使人们获得正确认知,摆脱失去健康、亲人、财产等的痛苦,提供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够支撑人生的力量。不是光说,抚摩等肢体语言经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效结尾。教育者要始终记住,紧急心理援助的目的是减轻危机事件当事人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需要提供及时的帮助,推动危机事件当事人心理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不是引出或了解当事人经历危机事件的细节。、绝招就是升华

人群中日益增长的消极情绪是一种信号,它提醒我们,与其扼杀消极情绪,还不如寻找导致消极情绪的外界因素。只要个人积极努力,社会回归常态,消极情绪也就会回归正常水平。痛并生活着,本是人类高贵的天性。苦难也可以是美丽的,这听上去很难接受,只有当你挖掘得足够深时才能理解。

对付灾难和自杀倾向,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升华,这是绝招。把消极情绪上升为创新就是升华。例如,歌德失恋后,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就是升华。又如,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物理时,家庭屡遭不幸:妻子去世,两个女儿又先后去世,一个儿子死于战争。他用加倍的工作来转移自己内心的悲痛,结果提出了量子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升华。

面对突发事件,提高应对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尽快建立支持体系,不仅应该在硬件方面进一步提高心理咨询、心理疾病诊治、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水平,而且应该在软件方面全面广泛地提高全体社会成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自觉意识,强化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只看到风险的危害,忽视风险的内在机遇。于是总是被动应付。汉语“危机”这个词挺有意思,它有两层意义:危是危险,机是机会。危险的来临不仅带来灾害和痛苦,同时带来了时机与机遇。古人就说过一些话表达这样的意思:“多难兴邦”;“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祸兮福所依”等。这里的关键是转化,要靠人的努力奋斗,靠升华。司马迁受到皇帝的不公平刑罚后,坚持写出千古流传的《史记》,这就实现了祸到福的转化。这是最好的一个绝招——升华。

教师可以告诉高中学生:人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危机来临,用不着大惊小怪,在痛苦的升华过程中,生命才能得到锤炼,人生才大放光明。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这是人类对生命的千古思索。人,有生就有死,任何生命不能例外。死亡是一种自然。学校与家庭应该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差异、尊重环境和资源”,更核心问题是尊重生命。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就是师长和孩子生命对话的过程,不必形成“我教你学、我说你服”的局面,而要尊重教育对象,通过与生命的对话,表达我们对生命状态的眷恋,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焕发生命之美。

“ 只有教师拥有春天般的生命,才能给学生生命般的春天!”

高中生的生涯辅导—— 面向未来 高中时期,是有关一个人未来生活面貌的重要阶段。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生是需要生涯规划的。

 高中生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在我国大陆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社会现实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中学生对高考自愿和职业类型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不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也不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不知道自己将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在我咨询的个案中,许多高中生临近高考了却要退缩,他们不知道高考的目的是什么?考上了又能怎样?他们其实一直在为自己的父母或是家人在学习,高考只能满足父母的期待,而自己要什么,他们根本不清楚。

生活中,一些高中生向我咨询关于职业的类型以及哪个职业在当前最火?挣钱最多?自己应该报考什么学校和选择什么职业?有的不愿意再听从父母的安排,于是又把选择和责任抛给我,让我帮助他们做决定。这样盲目和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咨询让我哭笑不得。许多的事实表明,中学生存在着群体性的“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生涯无意识和学习无动力”的问题。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涯教育已势在必行。对于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我很难,“只缘生在此山中”,就不容易有客观的眼光看自己。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兴趣、气质以及能力的基础上,再去了解不同的职业类型和社会现实时,就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所长,选择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进步,少走弯路。

(二)改变自己的理念和行为

人们都会受主观经验的限制和影响,总以为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和感受到的就是正确的。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就认为是不聪明,能力不够。考不上大学就是失败的人生,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的地方。当我们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自己的内在资源时,就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心窗,当学生的认知发生改变的时候,他的态度和行为就会改变。

(三)提高内在的力量和信心

一个人要想对自己有信心,就要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挥自己的内在资源和潜能,不断学习和实践。比如学生在了解自己职业兴趣的基础上,就会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努力和进取,这种动力是来至于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引爆点,当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点燃引爆点时,他们的内在力量就会被激发,信心就会增强。

(四)创造美好的未来

每个人都是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当学生能够提早地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就犹如在大海的航行中找到了一盏明灯,可以引领他们人生航行的方向,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

二、生涯规划的基本策略

(一)了解社会 每个人都象一个演员,要想在社会这个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先了解社会的市场情况,就业的问题以及城市和国际环境,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好生涯规划。其中比较基础的的是了解职业的途径,从梳理家庭成员职业类型开始,了解不同工作的甘苦,进一步了解自己对未来工作的期待。

(二)认识自我 1、了解自我

首先带领学生做活动——绘制自己的生命线。生命线是从时间角度思考定义自己的人生。生命是什么?生命线就是 每个人生命走过的路线。简单来说,生命线就是给自己的寿命定个期限,然后按照顺序来自由确定人生的大事件。绘制生命线的目的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展望和安排,以增加人生的目的性和规划性,同时在这条有限的生命线上看到生命的限制而更加热爱生命,为创造理想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命线不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而是我们自己,无论生命线是长是短,在人生中的每一笔都是由我们自己来涂画的。

具体做法 1 : 绘制自己的生命线

(3)在这条线段上找到自己现在生命的位置,比如 16 岁。的生命线

在你的生命线上,可以把你一生想干的事都标出来,尽可能把时间注明,想像这些事件给你带来的快乐和期待,分别标在上方或是下方。具体做法 2 :我的自画像

请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图画纸和水彩笔,在纸上画出十年后的自己。可以有标题,如大学生活中的我、我的梦想等。也可以无标题。若无标题同学可以按自己的意思,用任何形式画出自己,如抽象的、形象的、动物或是植物等。

每位同学画完后,都要和自己小组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画的内容。、发现自我

约翰.霍兰德认为有六种职业类型的特点及适合从事的职业。首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下面有六个岛屿,也许你一辈子都将在上面生活,现在请你来决定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哪个岛是你最想去的?

第二个问题:哪个岛是你最不想去的?

以下是对六个岛屿的描述,你想去哪个?

R 岛(自然原始的岛屿)

岛上保留有热带的原始植物,自然生态保持得很好,也有相当规模的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岛上居民以手工为主,喜欢户外活动,自己种植瓜果蔬菜、修缮房屋、打造器物、制作工具。

S 岛(友善亲切的岛屿)

岛上居民个性温和、十分友善、乐于助人,社区里的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重视教育,关怀他人,充满人文气息。

I 岛(深思冥想的岛屿)

岛上人迹较少,有多处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及科学图书馆等。岛上居民喜好沉思、追求真知,常有机会和来自各地的哲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交换心得。

E 岛(显赫富庶的岛屿)

岛上的居民善于企业经营和贸易,能言善道。岛上经济

高度发展,处处是高级饭店、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来往

者多是企业家、经理人、政治家和律师等。

A 岛(美丽浪漫的岛屿)岛上充满了美术馆、音乐厅,街头雕塑和街边艺人,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居民保留了传统的舞蹈音乐与绘画,许多文艺界的朋友都喜欢来这里寻找灵感。

C 岛(现代、井然的岛屿)

岛上建筑十分现代化,是进步的都市形态,以完善的互政管理、金融管理见长。居民个性冷静保守,处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规划,细致高效。

现在选择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想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想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想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不想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选择的岛屿体现了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活动类型。

对社会型、现实型、艺术型、企业型、研究型、常规型 6 种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具体分析和点评:

选择 R 岛的人:现实型

喜欢的活动:喜欢具体的事物,喜欢互外活动或操作机器,而不喜欢在办公室工作。

喜欢的职业:制造业、渔业、野外生活管理业、贸易业、机械业、农业、林业等行业或军事领域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师。

选择 S 岛的人:社会型

喜欢的活动:帮助别人,喜欢与人合作,热情关心他人的幸福,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喜欢的职业:教师、社会工作者、牧师、心理咨询师、服务性行业人员。

选择 I 岛的人:研究型

喜欢的活动:处理信息、观点、理论,喜欢探索和了解、研究那些需要分析、思考的抽象问题,喜欢独立工作。

喜欢的职业: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学家、化学家、社会学家、工程师、物理学家和程序设计员。

选择 E 岛的人:企业型 喜欢的活动:喜欢领导和影响别人,或为了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的而善于说服别人。希望成就一番事业。

喜欢的职业:商业管理、律师、政治运动领袖、营销人员、市场或销售经理、公关人员、采购员、投资商、电视制片人和保险代理。

选择 A 岛的人:艺术型

喜欢的活动:喜欢创造、想象,喜欢自我表达,追求美,喜欢写作、音乐、艺术和戏剧。

喜欢的职业: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漫画家、演员、戏剧导演、作曲家、乐队指挥和室内设计人员。

选择 C 岛人:常规型

喜欢的活动:组织和处理数据,喜欢固定的、有次序的工作或活动,希望确切地知道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愿意在一个大的机构中处于从属地位。

喜欢的职业:会计师、银行出纳、行政助理、秘书、档案文书、税务专家和计算机操作员。

通过对照每个岛屿代表的职业兴趣,你可以观察自己所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内容,帮助自己在职业定位的时候更清晰自己的方向。

你已经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了吗?

你的职业兴趣类型是哪几类?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规划自我

通过以上的职业兴趣类型测试,你的兴趣类型是哪一类呢?如果你所选的兴趣类型很符合自己,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职业理想呢?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找一个规划导师,学校的,介绍的,家里的,甚至网上的。

其次确定一个人生榜样,高中学生会有一些偶像,名人、伟人,或自己的长辈。

然后组建一个成长小组,志同道合的几个人相互提携、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帮助。

最后建一个成长日志(如果是电子版的成长日志就更为方便有用),而生涯规划就是日志的首页。

我理想中的三种职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这种职业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理想的大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理想的专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今后的上大学、择业和家庭生活将做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纪最热门职业有:税务会计师、电脑系统分析家、环境工程师、中医师、经纪人、索赔估计师、律师、老人医学专家、专业公关人员、商业服务代表、生物化学家、心理学家。

三、生涯规划(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生涯规划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是帮助学生树立理念,学会方法,它应当贯穿人的一生。生涯教育也并非仅仅是一门课程,它应当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的义务。生涯教育对教师来说,既是契机,也是非常大的挑战。教师先要做自己的生涯规划,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首先,制定行动计划。无论学生毕业时选择走哪条路,都要详细地了解出路,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并且坚决地执行下去。只有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才能开始。如可以制定整个高中时期的行动方案;具体的学习、生活和实践目标与方案;月度具体的学习、生活和实践目标与方案;周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实践目标与方案;日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实践目标与方案。

其次,生涯规划评估。抓住重要的内容评估,找到新的突破点,关注最弱点的地方,觉察自己的心理素质。

最后,生涯规划修正。生涯规划往往受环境和条件所制约,因此,即使是确定了生涯规划也应该进行修改和更新。修正和更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目的、内容和问题上。如自己的强项、发展机会、有待改进的之处、毕业去向的重新选择、阶段性目标和生涯目标的修正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等。

总之,生涯规划是一个没有完结的漫长过程,虽然我们的高中学生会到达一个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总还在人生旅途上。人总是在学习、思考、规划和行动的,心灵空间的拓展是没有尽头的。

案例评析

案例 1 王某,女,14 岁,高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敏感多疑,好幻想。其父母自己做建筑工程,生活条件富裕,很是宠爱她。家里还有一哥哥已大学毕业。王某高二时,有一次和父亲顶嘴,被父亲打了一次,母亲也数落她不懂事,她认为父母从小就不爱她,从此逆反心理更强了。

半年多来,觉得很不快乐,认为学习没有用,社会都是黑暗的,人们都是势利眼,只要有钱没什么做不到的。近日来洗手次数增多,觉得活的没意思,上课睡觉不 能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班主任老师说她的作文中多次写到活的多余,很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几次对班里同学说:“你们谁把我弄死吧”,同学们被她的行为吓的不敢和她交往。王某觉得自己几乎没知心有朋友,认为别人都是幼稚的,看不上同学。睡眠很差,天天晚上偷偷哭泣,觉得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曾经两次割腕自杀未遂。王某现在喜欢看的两本书是《活不明白》《悲伤你流成河》。

案例评析:

从以上的案例背景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王某的心理很不健康,并且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王某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生物性原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敏感多疑,好幻想。

2.认知原因:王某的错误认知,认为有钱可以做一切,学习没有用,父母从小就不爱他,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

3.社会功能:同学关系紧张,拒绝和同学交流,和父母关系紧张

王某生活在很富裕的家庭里,在父母的宠爱下,形成了任性的性格,父母只管宠爱却缺乏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王某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强,抗挫折能力低,父母的一次打骂引发了王某很多负性情绪,特别是自杀两次未遂,对自己极不负责任,更谈不到热爱生命。对于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也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一定有许多内因和外因导致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远比学习及其他重要。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如何看待生命,热爱生命,并且给于及时的引导非常重要。

案例 2 :

约翰.格达德,是电影《夺宝奇兵》里的主角,是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探险家之一。15 岁时,约翰便写下了一 127 条探险清单,决定在有生之年完成。从那时起到现在,他已经完成了其中 111 个目标。以下几条就是他清单中已经完成的目标。

他攀登过世界上大多数的主要山峰,包括非洲最高的乞力马扎罗山;他游历了中东、亚洲、中国;他在 5 分钟内跑完了 1 英里,跳远跳了 15 英尺,能连续做 200 个仰卧起坐和 20 次引体向上;他是历史上首位漂完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全长的人,《洛杉矶时报》曾称他为“当代最著名的探险家”,他也是第一个全程漂完非洲刚果河的人……

以约翰.格达德为榜样,可以学习他的人生规划:

1.你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敢于梦想

3.写下目标

4.把目标放在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 5.设定期限

6.别找借口

7.准备克服困难和逆境

8.记住两个字“无悔”。

案例评析:

高中生心理发展及教育 篇7

关键词:高中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曾经经历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匮乏的人们, 开始不断地用自己的最大能力、甚至“超能力”尽可能地为儿女、儿孙们创造着“幸福生活”。尤其是目前社会主导的“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 对独生子女犹为娇惯和溺爱, 这导致了孩子们的自我中心, 只知道“我该怎么样”, 不知道“该我怎么样”, 不懂得体贴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 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 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 如今我们要找回它们, 就要抓住中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 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 教育并引导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品德修养, 学会感恩。[1]”感恩心理是指人所特有的对他人给予的恩惠主动表示感激的心理活动, 知道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并能知恩图报[2]。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目前的所得, 除了靠本人努力争取外, 还有许多人在背后奉献, 能记住那些人和事, 并承担一份歉疚, 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 是每个人应具有的基本心理素质。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 对高中生感恩心理的现况进行调查, 分析影响高中生感恩心理的因素并对感恩心理的培养与教育提出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吴家山第一中学、吴家山第四中学来调查, 这两所学校分别是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用随机取样方法, 分别从这两所学校各选取学生150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3份, 问卷有效率为94.3%。其中, 男113名, 女170名;独生子女134名, 非独生子女149名;文科141名, 理科142名;高一年级109人, 高二年级121人, 高三年级53人。

2. 研究工具。

在界定感恩心理的基础上, 以感恩行为的典型表现为取样标准, 从感恩父母、身边人、社会三个层面来编制问卷。问卷共33题, 每题均有4个选项, 其中父母层面8题;身边人层面, 分为老师和同学两大部分, 共13题;社会层面, 分为国家和学校两大部分, 共12题。各题的四个选项A、B、C、D均按感恩程度由高到低排列, 分别赋值为4、3、经分析, 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45, 父母层面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13, 身边人层面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24, 社会层面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796。

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for Window 11.5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

1. 感恩的总体状况。

如果按照各项均选A项来计算, 父母层面最高分为32, 身边人层面最高分为52, 社会层面最高分为52。本次调查统计显示, 283名中学生感恩父母均分为26.18, 感恩身边人均分为41.78, 感恩社会均分为42.54。从平均数的百分比来看, 高中生对于父母的感恩意识最强 (81.813%) , 其次是社会 (81.808%) , 再次是身边人 (80.346%) 。可以看出, 高中生的感恩意识总体来看是较强的。在感恩状况的自评中, 19.78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感恩状况很好, 72.4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感恩状况还可以, 只有7.7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感恩状况不好或有待改进。

2. 感恩心理的性别、年级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 感恩心理在对父母、身边人、社会三个层面上, 没有性别差异。就年级差异来看, 对父母层面, 感恩心理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 但在对身边人和对社会两个层面, 感恩心理有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的差异检验显示, 高一和高二年级在对身边人和对社会两个层面有显著的差异, 均是高二年级大于高一年级。

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

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特点来看, 在对父母和对身边人两个层面, 感恩心理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在对社会层面, 感恩心理有显著的差异, 独生子女大于非独生子女。

四、讨论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性别差异虽然首先表现的是一种生理差异, 但主要表现的则是一种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的差异, 并由此导致男女两性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本调查所研究的实际是一种感恩观念和行为的表现。由于现代社会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在高中生成长的过程中, 父母、学校、社会在对待男生和女生上基本没有偏向, 所以相应地高中生所反馈的感恩心理也没有什么差异。不论是在哪个年龄阶段, 孩子们都能深深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怀, 所以感恩心理在父母层面上没有差异。但随着人们阅历的增多, 心理上日趋成熟, 在对社会及身边人的感恩状态上会出现年龄差异, 这种差异虽然不单纯是年龄的作用, 但不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 都在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期望中深深体会到要回报父母的责任。非独生子女生活在多子女的家庭中, 常与同胞分享亲子之情, 共担赡养之责, 同时非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家庭中其他子女的影响;独生子女虽是家庭的核心, 但他们并非只懂得索取, 他们也能感受到父母和身边人的爱, 同样有着感恩的心。在对社会层面, 可能是由于我们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子女政策, 对独生子女有一些优惠的待遇,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这些优惠, 所以相应地独生子女对社会的感恩要大于非独生子女。

五、结论及教育建议

高中生的感恩意识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强的, 感恩心理没有性别差异。在对父母的感恩层面, 没有年级差异, 但对身边人和社会的感恩层面存在年级差异, 均是高二年级大于高一年级。在对社会的感恩层面, 独生子女大于非独生子女, 在对父母、身边人层面,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没有差异。调查还发现, 虽然很多学生有感恩之心, 但他们却羞于表达这种感激或根本不知道怎样表达。这可能是与我们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凡事注重含蓄, 造成学生缺乏表达的环境、勇气和付诸行动机会。所以, 学校要利用各种契机, 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小事做起,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向父母、身边人和社会大胆地表达出心中的感恩[3]。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 :12-13.

[2]现代汉语大词典 (第3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4:225.

高中生心理发展及教育 篇8

关键词: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坚持灌输 讲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235-01

1 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

1.1 过渡性

(1) 从认识过程看,其正在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渡。心理研究认为:0~3、4岁属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4~7、8岁进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7、8岁到青年期是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身心发展、知识增多,高中生一方面还在继续发展形象思维;另一方面对于客观事物深层次的思辨,借助学到的理论给事物下结论,大胆尝试新的、前人没有的思考,新拓展新创见不断增多。

(2) 从感情过程看,其正在完成从个人情绪到社会情感的过渡。高中生随着渐渐丰富的生活阅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逐渐形成,在此以前那些源于生物学意义的情绪因素渐渐减少。求真,对于真理的追求更加迫切;求善,道德评价的标准趋于成熟;求美,对于美的体验日渐丰富。这为其中、后期社会化情感的完善发展打下了基础。

(3) 从意志过程看,其正在完成意志活动中由服从到自觉的过渡。此前学生的行为自觉的成分较少,服从家长教诲,服从教师和集体要求的成分较多。进入高中,随着环境的独立性增多,自觉地确定行为的目的、计划,自觉地克服困难去达到目的的机会增多,意志活动的自觉性也在发展。这时期完成着由服从到完全自觉的过渡。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注重科学发展,积极向上的思想特点。

(2)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讲究实惠、求实。

(3)缺乏必要的社會生活经验。

(4)表现出易变性反复性逆反性。

1.2 闭锁性

中学生其内心世界逐渐复杂,由依赖走向独立,内心活动不轻易表露。究其原因:

(1)高中生认识能力发展较迅速,不仅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而且,其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智力活动的抽象水平、内化程度渐渐提高,这是其认识能力方面的基础;

(2)随着中学生“小大人化”意志力增强,有些情绪变化会被意志力约束住而不再外露,使闭锁性由可能变成现实。

1.3 社会性

高中生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中社会属性逐渐增加,自然属性逐渐减少甚至被社会属性所冲击,使人的自然属性带有浓郁的社会色彩。中学生作为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的社会性比小学生已有明显提高,处处显示社会性。

例如:高中生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的形成,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抉择,高中毕业的职业选择中,这种社会性更明显。哪些是社会需要,哪些是个人志愿,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十分严肃、现实的。

1.4 动荡性

这一特点在高中生思想认识上,表现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有强烈的变革现实的理想。尤其面对世界风云变幻、国家改革攻坚的形势,他们的思想往往出现片面和偏执。要知道现实是多元复杂的,而高中生的阅历和认识特点又较片面单纯极端,因此造成动荡性是必然的。哲学家讲:运动是必然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在动荡中高中生学习,并从动荡飘忽走向稳定成熟。

这种动荡性不仅仅在思想认识,更多地表现在情绪、情感方面。高中生情绪是动荡而容易兴奋,热情而富有体验。“东边日出西边雨”,刚才还是顺境,手舞足蹈欢腾雀跃,转眼间遇到麻烦,又愁容满面消极颓废。

动荡性的生理原因:有机体组织、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得有机体系统内出现的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发展不平衡,内分泌系统发展不平衡,这两类不平衡会直接引发高中生心理波动、振荡。

动荡性的社会原因:高中生正站在走向社会、即将独立生活的“跳台”上,对未来的许多需要都会折射到高中生心理。高中生的年轻,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往往估计不足,对于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准备不够,当困难失败厄运灾难突降,产生强烈的动荡情绪就在所难免。

2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我们党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时明确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坚持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那么,思想政治课必须从当代高中生身心特点出发。

我们认为,学校开设德育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就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实际,不断推进德育课改进创新。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导引与注重高中生成长的身心特征相结合,要从其成长阶段的特点出发,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坚持灌输”,是相对于“推崇自发”而言,反对“价值中立”的理念。教育者的责任要求我们,不讳言“灌输”,始终旗帜鲜明地给高学生提供确定不移的观点结论,以正面宣教为主,高扬自己的旗帜,宣讲自己的道理,刻画自己的形象,以使学生趋之、悟之、信之、仰之。这不仅仅是教育的方法或手段,而是制定教育战略的指导方针。显然这也不是“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那种“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的“我打你通”;也没排斥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倡导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情感信息、共同质疑探究感悟道理。一句话,教育者要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就要有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

“讲求实效”,就是贯彻“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生群体。重点要放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时效性方面。

(1)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经常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传媒,丰富改进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努力把增强课程时代感放在突出位置。

(2)在确定每一教学模块、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时,要不断探索研究把握高中生成长的实际和规律,贯彻思想政治工作“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原则,从高中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尤其根据高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的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放。

上一篇:学校教师节主题活动策划下一篇:《昆塔:盒子总动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