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活动案例(精选10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建设,建立健全在职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据中共泰安高新区教育工委下发的《泰安高新区区直学校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实 施 方 案》要求,结合我校党支部实际,探索以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不断拓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新空间,有效发挥了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夯实基础、增强活力、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以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锤炼党员队伍为重点,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通过学校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亮明党员身份,开展奉献活动,展示党员形象,坚持自觉志愿、共驻共建、常态长效,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与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背景情况
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党支部高度重视本次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召开专门会议,迅速安排部署,传达了中共泰安高新区教育工委下发的《泰安高新区区直学校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实 施 方 案》的通知精神,使全体党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活动的内容和意义。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督导、落实,职能部门制定下发了《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党支部关于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的通知》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主要做法
1.本次活动采取整建制方式,由学校党支部组织在职党员集中到泰安高新区嘉和社区报到,并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积极促进社区建设。
2.建立了志愿登记制度,全校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认真填写了《在职党员进社区基本情况登记卡》,重点从希望助学、未成年人课余服务、文明创建、环境保护等方面,选择了自己的服务意向和参加社区服务时间。确定报到社区。学校各基层党组织要对在职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在职党员个人信息、联系电话、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在职党员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引导、鼓励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各单位填写《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情况统计表》(附件1),9月27日前,报送教育工委。
3、建立了服务纪实制度,设立了“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台账”,将报到党员的姓名、年龄、单位职务、家庭住址、特长爱好、服务意向、能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单位党组织及报到党员的联系电话等信息一一列在台账;印制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情况反馈卡”、“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记录卡”交由社区,及时记录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得现实表现情况,及时向学校党支部反馈情况。
4、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采取结对爱心帮扶、设定志愿服务岗、组建特色服务队、设立集中服务日、搭建“邻里守望”平台、等形式,通过开展“一帮一,手牵手”服务、“志愿服务日”、“党员义工日”、“党员奉献日”、“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定制式”服务等活动,广泛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形成浓厚的服务氛围,增强服务效果。
四、实际成效
1 体育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目前,在世界体育志愿者服务开展的国家中,美国体育志愿者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也非常成功。志愿服务几乎家喻户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美国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据资料统计,1999年56%的18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2000年44%26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工作量超过900万全日制雇员,工值2390亿美元[2]。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2008年10月27日公布《美国志愿者活动》报告显示,在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以上的人在社区参与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占这个群体总数的26.2%,总计义务工作约81亿小时,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3]。日本参加体育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占8.6%,其中男性为10.8%,女性为6.7%[1]。
国外体育志愿服务相比,我国的体育志愿服务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由此体育志愿者成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和群众健身指导的主力军。体育志愿者大体分为高校体育志愿者、社区体育志愿者、社团体育志愿者、奥运会志愿者等,其服务体系构建背景是在志愿者组织、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奥运会志愿服务等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该调查以番禺区华南新城100名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调查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查阅各种有关国内发表的有关体育志愿、体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文章文献资料。
2.2.2 访谈法
主要对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社区体育开展情况。
2.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方式采用实地发放的形式。对社区居民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筛选回收的问卷, 得到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及分析数据。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社区居民问卷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社区居民对象的性别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在99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有57名,女性42名,男女之间比例约为1.36∶1,样本性别比例较为合理。
年龄调查中,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70岁,通过调查对象所有社区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从收集到进行资料统计获得的信息,主要年龄但集中在51岁(含51岁)以下的居民,占79.6%。
(2)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采用再测法,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
通过表1可以得知:对调查问卷前后两次测试之间的相关系r=0.917且经过双侧检验得P=0.000<0.01具有显著差异;因此调查问卷的信度能很稳定的反映出填答者的实际情况。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
3 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分析
3 . 1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的作用, 对于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情况。在该次调查对象中有52.5%的居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47.5%的居民是偶尔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番禺华南新城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社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公司企业员工、高校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该社区配套设施上都比较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在受访的群众中,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中,根据调查其文化程度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群所占比例较多,占了45.9%,大专或高职院校占17.3%,根据其社区的居住的人群的情况分析和收集回来的资料统计,对于该社区体育活动锻炼的居民相当多的人员是青中年高学历的人群。
通过调查居民对于社区组织体育活动情况,了解到受访的居民对于这方面需求还是比较高,当然对于社区来说,在开展活动过程可能需求体育方面的资源还是比较少,对他开展活动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同时这样说明更多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当中,以协助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从图1可以看出,大多数社区居民希望举办球类活动占41.4%, 舞蹈健身类占17.2%,跑步类也比较多,占16.1%。总体来看,球类活动和舞蹈健身类体育活动所需的技术比跑步类要高,因此,需要专业性指导的要求也比较高。根据表2中的情况分析,参与锻炼的人群主要年龄集中在51岁(含51岁)以下的居民,占79.6%,主要是青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比较多,其中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3 . 2 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服务的需求
居民获取体育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如图2)。
由图2可以看到,居民主要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的途径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比例占到52.3%。而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渠道是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只占了14.4%。居民从社区体育工作者的宣传活动中获得体育健身知识比例相对较低,占了13.1%。获得体育健身知识与社区体育开展有关的渠道的(有关体育文件等)也只占了11.1%。社区居民从其它途径获得的体育健身知识占到9.2%。表明,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信息主要依靠大众传媒,社区自身的体育文化宣传力度不大。
对居民平时体育健身活动是否有人指导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居民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比例还是比较少,仅占了27.3%,而有业余人员进行指导的比例比较高占了42.4%。没有人指导的占了23.2%。这就说明了社区里面专业的体育指导者还是比较匮乏的,对于群众的需求还是不够满足。
根据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是否需要指导的情况,针对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需求,在其进行活动时是否需要有人指导,在受访者当中高达76.5%的居民需要指导,不需要只有23.5%,这说明相当多的居民还是需要有人在其进行运动时进行指导服务的,这样对于我们开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有一定的必要性。
根据居民是否希望体育专业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情况调查获得的信息,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进入社区提供体育志愿服务,有78.8%的居民表示希望的,只有3.0%的居民表示不希望的。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服务过程中社区居民所希望开展的内容依次为:体育健身指导、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场地器械使用方法、体育活动的组织、健身理论知识传授、制定运动处方。而居民则希望有关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多组织一些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或赛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需求比较大,希望能够在体育健身指导、运动技能学习、体育场地器械使用方法、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服务和活动组织服务等方面得到专业指导。目前,这些社区居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2)社区居民对自身的健康比较重视,希望能得到有关运动防护的一些知识。
(3)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时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比例还是比较少,社区居民十分乐意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体育志愿服务,希望通过专业的知识做支撑,更好的参加锻炼,达到更好的效果。
(4)居民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还是以报刊、杂志、电视为主,并不能近距离的亲身去体验、了解,从而不易达到全民健身。
4.2 建议
4.2.1 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有效监督、激励的机制
第一,应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有效监督的综合评估制度,制定相关的准则来全面考评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对其志愿服务过程中效果进行评价和判定,定期开展评优活动。
第二,应系统全面地考察评定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个人经历、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成效、服务的时间、服务的次数等方面情况记录,完善活动服务标准。
第三,应建立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激励与奖励机制。对于参加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学生,学校在奖学金评优、及就业等诸多环节给予一定的优先权利。
4.2.2 构建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队伍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包括队伍内部的纪律等。为体育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第二,通过完善各种措施来加强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选拔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科学素养比较精通的体育专业学生志愿者。
第三,维持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行动需要经济资金来支持,这更多的是倾向于社会化融资。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革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专家认为,大量的、具体的、开放的课程资源,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刺激,使他们在愉悦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校开展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题研究。
二、活动过程
围绕子课题“利用社区资源,提高语文素养”,我选择了学校附近的三茅宫小区作为活动地点,开展了“走一走,看一看,社区变化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上了一节《看社区,谈变化》的课题汇报课,使师生均获益匪浅。
1.小组分工,策划准备
此次课题研究活动,除了教师做课题,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前,我根据活动目的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分别为采访组、空调组、热水器组、家电组、摄影组。分组后,各组选出了组长,组长带领组员明确各自的活动任务,并进行了前期的策划与准备。采访组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选好主持人;空调、热水器、家电组分别设计了不同内容的表格,做好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准备;摄影组带好了照相机、摄像机,做好拍摄的准备。
2.调查统计,制作成果
活动开始,我带领研究小组的全体组员来到事先选择好的三茅宫小区一栋居民楼前,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采访组联系了一位退休老教师进行采访;空调组、热水器组在居民楼外进行了调查统计;家电组向居民发放调查表,请居民填写;摄影组跟随调查的同学拍摄活动的画面。活动后,各小组上网查资料,跑商场查价格,分组制作了采访录像、数据统计表、图片幻灯片、小报,写出了调查报告,力求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研究的成果。
3.交流汇报,书面写作
课题汇报课上,学生用数据、图片、录像说话,展示了自己的活动成果,交流中大家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意识到如今的居民生活条件好了,环保意识增强了,变化真是太大了。在说的基础上,学生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了一些小诗,以诗来反映小区变化之大,还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习作,利用社区资源,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反思
1.看变化——挖掘写作的素材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天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积累,就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经验,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抒发出真实的情感。本节课前大家先围绕活动进行了分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把他们共分成五个小组,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准备好采访的问题,设计好问卷调查表,带好相机等,然后大家一起来到社区,从小区的外部和内部着手去寻找去发现小区的变化。学生入情入境,回归生活,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采访组的同学虽然面对镜头有些紧张,但是依然将事先考虑好的问题逐一询问,以求从居民的口中得到最真实的答案;空调组的则围绕着住宅楼外部的空调挂机开展了调查;热水器组的对楼顶的热水器兴趣盎然,他们比较着,讨论着;家电组的事先设计了表格,热情地招呼着居民,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摄影组的手拿相机,把活动中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留了下来。学生不仅十分乐意参加此次活动,而且还积极地出谋划策,俨然一副小行家的模样。走进社区看变化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他们也在社区行中通过看、听、谈、想,积累了许多具体感性的第一手资料,获得了直接的情感体验,为作文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2.谈变化——培养实践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此次社区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鼓励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汇报活动的收获,谈谈活动中感受到的社区变化,受到他们的热烈响应。他们互相合作,动手实践,努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生活体验。采访组的同学把录像进行了剪辑,选取了张奶奶谈的从收入到住房面积的增加都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的话语,背景选择了小区的绿化和盛开的鲜花,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空调组的调查报告分析了空调的普及率及家庭投资,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条件的改善。热水器组的通过小报制作,把太阳能、电、煤气三种不同的热水器进行比较,让大家一下就发现了人们的节能意识在提高。家电组的先发调查表,再汇总,得出结论:家电已经得到普及,它走进了千家万户。摄影组的一张张精彩照片更是让大家爱不释手。为了把变化更好地讲给别人听,同学们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做小报,忙表格,在活动中增强了实践能力。
3.写变化——拓宽语文的外延
当今语文教材本身只能是把学生引向人类智慧宝库的一条通道,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向人类的文化智慧宝库延伸,力求让他们接触更广阔的空间。社区行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把此次活动的情况和感受写下来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抓住活动中印象深刻的收入、住房、家电、环境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描写。在描写形式上要么先总再分,先概括后具体;要么先分再总,从具体的内容中得出结论。在内容上既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写刚才听到的别人的发言。在表现形式上,既可以文字叙述,也可以编成小诗,既可以围绕一个方面,或者选取其中的一点见闻展开叙述,也可以综合描写。写作结果很有特色:儿歌编得朗朗上口,如“进社区,看变化,我们感受真是大,空调多又多,手机身上挂,楼房宽又大,环境美如画,居民奔小康,生活大变样。”对联也改编得像模像样:“万物变,事事变,小区变,家里變,我们的生活都在变。”在写变化的时候,大家的感想很多,内容丰富极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还有的同学把写好的文章拿去投稿,结果在《京江晚报》上发表了,这就更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社区行真让人难忘啊!”
这次课题活动汇报课同时也是一节作文指导课,通过打破封闭、狭小的语文空间,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自主地去听、去说、去看、去写,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动手、动口,用心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现实生活中去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生活实践中的语文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课程资源意识,就能让学生一起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 张敬亚)
9月30日科技社区老年环保志愿者协会在社区健身广场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普及活动,倡导社区居民在生活中践行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的理念,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创建优美社区环境。社区干部、老年环保志愿者、社区居民约60多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环保志愿者代表们发出了“开展垃圾分类,共建绿色家园”的环保倡议,并通过展览板向居民展示和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常识,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去。现场向居民发放了相关宣传资料和环保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有效普及了绿色生活方式,不仅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环保贡献了一份力量,通过此次活动,让居民真正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方法,呼吁居民从生活的细节落实保护环境的理念。
社区观看《高墙里的官员们》活动
9月25日科技社区组织社区干部观看了新闻调查《高墙里的官员们》。
职务犯罪,在监狱里关着相当的一部分人,他们个个有着显赫的身份,都是些呼风唤雨式的人物。他们手中贪污受贿了大量的钱财,数目都是惊人,不可想象。他们那时贪得无厌,一切来之不拒,从小心谨慎到胆大妄为,可以说丧尽了天良,最后的结局是进了高墙。
在高墙里不论什么职位,都是统一的服装,统一的光头。当然在高墙里的也存在着不平等,也存在着弄虚作假,此次也曝了光,为了减刑假冒发明成果,为了减刑与里面人合起来弄情报以获得减刑等等,总有空子可钻。好在风气正了,高墙里也采取了相对的措施,减少了这些方面的错误。
在高墙里每人都有六天的劳动时间,他们如同小学里的学生,喜欢表扬,喜欢嘉奖,这些是金钱换不来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减刑提前回家。
假期里,我参加了社区里的志愿者实践活动。
上午,我们一行人去了附近的地铁站准备宣传左行右立。进了地铁站,一班列车正好进站。在车门打开后,大批乘客鱼贯而出,当他们乘坐自动扶梯准备出站时,我们在一旁提醒着:“请您左行右立,文明乘梯,谢谢配合!”
在我们的提醒下,大多数乘客都自觉站到了扶梯右侧,少数几个“不小心”站在了左边的市民,也在同伴的提醒下重新站回右边。
“爸爸,左行右立你听到没,站过来站过来„„”又一班列车到站,一位父亲带着女儿踏上了自动扶梯,父亲习惯性地与女儿并排站到了一起,女儿见状连忙拉了拉父亲的衣角,并用手指了指身后的小志愿者,提醒他站错了。父亲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出洋相了,他难为情地回头望了小志愿者们一眼,赶紧一个侧身,站到女儿身后。
在我们统计了在我们的宣传下,仍然站在扶梯左边的不到10人,绝大多数乘客都自觉做到“左行右立”,为左侧扶梯让出一条宽敞的行走通道。
左行右立的口号已经叫了好久,还从没见乘客这么配合过。”这地铁站的值班站长告诉我们。“曾有一批成人志愿者也来这宣传过左行右立,但效果并不好。有不少乘客,尽管看到志愿者在扶梯口举牌子,依然我行我素地站在左侧,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挡住行走通道了。他们通常的理由是,“我和同伴是一起来的,当然应该站在一起”。
而当我们中学生来宣传时,大多数乘客都会自觉遵守,因为谁也不希望自己在孩子面前丢脸,做个坏榜样。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被父母叮嘱“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上车要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如今我们长大了,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们的孩子,但自己却成了行动的弱者。于是,马路上出现了那么多闯红灯的人;于是,公车上出现了那么多冷漠的脸;于是,孩子的口中出现了那么多“爸爸(妈妈),你为什么„„”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社区,路径
0 引言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顺应了我国新时期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价值观变革的潮流, 顺应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形势。深入挖掘探索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的路径, 有助于推动更多青年投身到社区建设中, 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锻炼青年社会实践能力, 拓宽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范围的目的, 使之更加有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的开展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党长期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指针, 是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志愿者社区活动结合, 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在设计活动过程中, 运用科学的规划手段, 实现社会、高校各方面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 促进各组要素协调发展, 不断实现理念、活动内容方法内容的创新, 积极开辟新领域, 以保证志愿者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比如, 天津职业大学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依托养老、电子、旅游等专业优势开展服务工作, 在社区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大学生志愿者招募的目标群体
若想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办事的效率, 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商家的促销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找准了其目标客户。同理, 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也是如此, 必须要通过找准招募志愿者的目标群体才能有效提升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的效率, 保证志愿者进社区活动顺利开展。经调研了解, 我们发现在招募过程中除了有效调动除社区、高校青年党团员外, 还可以发动社区中的新居民加入活动中, 因为这部分人有了解社区的需要, 志愿者进社区的活动恰恰给他们提供了有效的认识和了解社区的机会, 所以可以成为重点招募的志愿者。
3 建立人性化的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培训机制
3.1 设计科学、有序的培训流程
任何一个培训都以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过程, 青年志愿者培训培训也不例外。志愿者培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分析培训需求。青年志愿者培训始于青年志愿者的培训需求, 因此需要在青年志愿者和社区中间开展培训需求的分析, 即分析青年志愿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 社区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服务等, 只有两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才能提升志愿服务效果。
(2) 制定并实施培训方案。根据青年志愿者和社区需求等需求分析, 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 主要包括制定时间阶段、设计培训内容、确定培训主讲人或负责人、协调培训地点等。根据事先制定的培训方案, 组织实施具体每个阶段的志愿者培训。
(3) 评价培训效果。通过受培训者即青年志愿者的满意程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社区管理人员反馈等几方面途径评价培训效果。
3.2 构建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体系
(1) 志愿者服务态度相关课程。志愿者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 志愿者的服务态度决定着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果。因此, 高校开展志愿者培训课程时一定要开设志愿者服务态度相关课程, 杜绝志愿者服务流于形式的现场, 使志愿者真正融入到服务中来, 同时对青年志愿者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2) 志愿者服务知识相关课程。青年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必须具备相关知识, 了解志愿活动的基本情况, 志愿者应具备的理论知识、规章制度、发展理念、服务精神等等, 这是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基础。
(3) 志愿者服务技能相关课程。志愿服务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主体开展针对性的技巧培训。如人际沟通技巧、防火防盗知识、急救知识、活动程序设计、团队合作技巧等。
3.3 丰富青年志愿者培训形式
青年志愿者培训的主体是当代青年大学生, 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 他们能够很快的接受新鲜事物, 因此, 青年志愿者培训除了运用传统的教授、专题研讨会之外, 还可以借鉴其他组织培训的经验, 总结出符合当代青年特点的新型的培训方式。
3.4 建立一支高素质青年志愿者培训队伍
培训者水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志愿者培训队伍至关重要。
邀请本校相关专业教师或邀请校外专家作为培训讲师。高校中蕴藏着丰富的培训资源, 根据志愿服务的特点, 在志愿活动中需要心理类、护理类、机电类、体育类等相关专业知识,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有利的师资条件, 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青年志愿者进行培训。
发展青年志愿者组织中资深志愿者作为培训讲师。这种方式是专业青年志愿者培训普通青年志愿者, 资深青年志愿者有志愿活动经验的积累, 由他们现身说法, 能引起普通青年志愿者的共鸣, 效果不容忽视。
4 创建有效的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构成了一种非熟人、非亲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助的关系。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需要有来自社会、媒体、高校、社区等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比如, 天津职业大学“爱心课堂”小分队, 在北辰区团委、爱心企业的支持下, 开展的《关爱农民工子女, 爱心助学活动》得到了农民工及子女的认可, 并得到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媒体的关注。
5 完善服务管理增强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组织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是代表时代发展,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力量,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志愿者服务管理就是在志愿者服务中具体行为的理念、文化、程序、制度等因素的总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 在非政府组织管理中, 非政府组织更需要以较高的标准和最好的方式来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认为首先要管理主体建设, 明确责权, 将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进行统一管理, 预防出现多支社区服务队进驻同一服务地点的情况。其次是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引导作用的发挥。除了发挥志愿者作为活动“主群体”服务功能, 还不能忽视示范作用, 要使志愿精神影响到周围的人。最后要关注管理方法的问题。在管理组织的过程中注重监督约束机制, 防止出现信任度情况的出现。
6 建立“政、校、团、社”共建机制丰富工作内涵
建立“政、校、团、社”的共建合作平台是成功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的保障。首先在平台搭建方面, 通过政府、学校、团组织、社区四个方面积极参与, 建立各司其职的网格协调志愿者服务平台。其次在平台交互融通方面, 通过平台的交互作用, 使活动本身具有成长性, 不仅为社区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更成为政府与民众交流的媒介, 这样可以更加有效提升平台工作内涵。最后, 通过平台建设, 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志愿服务中, 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的层次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昌阳.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探析—以桂林市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 2007.
[2]陈晓春, 钱炜.城市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0.
[3]田丽娜.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关键字】社区;志愿者;时间银行
一、社区“时间银行”的内涵
“时间银行”是个舶来品,它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埃德加·卡恩提出的,其宗旨是用“时间币来交换服务”,即通过这种模式来积累自己的服务,在需要的时候换取所需的服务。作为激发志愿者服务潜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自实施以来就获得人们的青睐。
我国学者们对于“时间银行”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关于时间银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各年龄阶段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累计服务时间,以便以后自己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服务。狭义是在人的年龄上有所限定,即相对年轻的老年志愿者参与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活动,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需要别人提供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
志愿者服务银行的实质就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平台将自己的劳动量以时间量化,并实现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
二、建设社区“时间银行”的重要意义
作为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型模式,“时间银行”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对志愿者服务时间的实际记录,为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这对于志愿者服务档案的建立有重要意义,便于今后的统计查询。
第二,有助于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建设和谐社会。“时间银行”不仅惠及了他人,也惠及了当事自己,利用这种有偿助人的形式可以推动助人的社会风气,满足人们在需要别人帮助时,立刻就有人去帮助的这种需求。
第三,“时间银行”激发了志愿者的服务潜力。志愿服务本就是一种无偿的、自愿的、公益性的服务。这种服务更加需要激励,通过时间银行,记录志愿者服务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回报,更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动机与服务潜力。
第四,“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它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通道,将潜在的志愿服务资源激发出来,有助于解决整个社会慈善不足的问题。
三、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引入“时间银行”的概念较晚,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99年开始,我国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广州、济南等地也先后开展时间银行社区试点工作。
2005年8月,南京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首当其冲建立起“时间银行”,目的是吸进更多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在帮助困难人群和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帮助。它的主要运作模式是通过银行发给每位储户一张“服务时间储蓄卡”,记录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储户也可以在卡上支取时间来获取他人的免费服务。它的运作模式和银行大体相似,只不过时间银行的经营项目是时间。到目前为止,该社区的“时间银行”已运行近20多年,已达到1000余名储户。
就目前我国时间银行的实践来看,它的服务内容比较宽广,包括专业服務和日常服务,如健康保健、心理咨询、家庭安全防范、帮困助贫、文化教育等,也包括社区内为居民巡逻,为居民修理自行车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人们发现了志愿服务对社会的价
值,时间银行开始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兴起了建设“时间银行”、“道德银行”试点的浪潮。全国超过一半的省市出台了关于时间银行的相关法律规范。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有部分社区采用了该模式,应用范围较小,而且在实际执行中与实际构想相脱节,存在大量问题。
四、社区“时间银行”在实际运行中的困境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区时间银行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没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困境。
1.志愿服务量化管理的困难
“时间银行”通过对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间的记录为今后提取提供依据,对志愿者的服务质量较难界定。因此,导致不少志愿者选择一些较为轻松的服务方式来换取等时长的服务劳动,或者选择价值量较低的服务来换取价值量高的,这样就造成价值量不对等,长期以往这种交换可能难以维持。
2.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问题
虽然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是种志愿行为,但也存在志愿者专业素质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很多服务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或者经过培训的志愿者才能胜任,只有专业的服务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不能仅仅以服务时间长短来衡量。在社区的老人看护方面,仅仅需要志愿者的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在整个看护过程中需要了解和运用多种护理知识和技术,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3.社区志愿服务时间的监督困难
志愿服务时间的计算或登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再小的权力若没有人对他监督也会产生腐败。在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的统计中,志愿者服务时数由社区管理人员进行汇总登记缺乏相关人员对服务时间的监控。这对登记服务时间的人员素质要有很高的要求。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社区志愿者服务银行,仅仅将时间银行看成是老年人的银行,许多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并非将时间记录下来为年老以后享受别人同样的服务作为唯一目的,也有可能是为了学习、就业、晋升等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将时间银行狭隘化大大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志愿者个人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每位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动机是不同的,并非都是出自奉献精神不图回报,也有可能是出于对未来可获得的某种回报。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才使得时间银行在运行中收效甚微,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动力不足,再实践中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5.第三方权威和信誉问题
目前来看,大多数的社区“时间银行”是由社区来充当第三方的角色,由它来保障“时间银行”的正常运行。居民在社区存取时间是为了以后需要的时候提取,若当他需要的时候无法提取怎么办,社区能有足够的资源可供提取吗?如果没有,又该如何对储户进行补偿。这关系到社区的信誉问题,一个权威和信誉较好的社区会吸引大量志愿者,很容易造成供大于求,而那些刚发展起来的社区很可能得不到他们的青睐。
五、完善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困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第一,志愿服务量化管理的困难。当前采用的单一的以时间为单位来实现各种劳动的换算,对服务的价值量不做严格的要求,但这需要志愿者有足够的奉献精神,不是每位志愿者都有足够的爱心的,而这一无法量化的指标很难衡量。因此,宜采用多种形式对志愿者的劳动进行换算,将各种劳动划分为不同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劳动根据价值量的大小划分不同权重,在制定统一的标准后再进行换算显得更加公平合理。
第二,针对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问题。加强对志愿者本身的培训。可以在“时间银行”这一模式下,成立志愿者服务培训机构,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加强其服务技能培训。如照顾老人和看护小孩这项服务,志愿者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从事这方面的服务。这样一来,志愿者本身的素质提高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也就提高了,这样的高质量的服务才是“时间银行”所要吸纳的“优良资产”。
第三,针对志愿服务时间的监督困难问题。应完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各项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管理规范,对时间银行的服务流程、内容、时间的登记记录等进行统一规范,实现时间银行的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时间银行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来完善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为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提供法律上的保障。通过全方位的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实现时间银行运作的公开透明。
第四,针对缺乏激励机制的问题。要重点加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方面,要出台一系列激励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志愿者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或优待政策,可以包括服务时长达到一定标准,可在报考公務员、招工、升学等方面有优先录取的优势;在使用政府投资主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将享受优先或免费的待遇。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复杂动机,根据志愿者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各年龄阶段的志愿者都能积极参与公益服务,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供给。
第五,针对“第三方”的权威和信誉问题。我国现在的“时间银行”大多数由社区来保障实施,人们参与社区银行是出于对社区的信任,储户自己存取的时间可通过社区来保证自己需要的时候领取。因此,要增强“时间银行”的权威和信誉,必须保障社区的权威,而要保障社区足够的权威又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以自身的权威和信誉来为社区“撑腰”,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社会给予社区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总之,社区“时间银行”对完善社会公益事业、营造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它的量化管理、志愿者专业性、社区权威与信誉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每个问题都亟待解决、不容忽视。在加强志愿者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发挥国家、政府、社会的积极作用,给予社区足够的支持,保证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作斌.时间银行在社区互助养老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4.
[2]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905-2907.
[3]王泽淮.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式[J].社区,2003,12:23.[4]林欢欢.试论社区“时间银行”的发展困境和对策[J].社会工作,2012,12:68-70.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辖区志愿服务工作,迎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根据区委、区政府和区文明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决定在各社区深入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整合辖区志愿服务工作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推进辖区志愿服务工作。
二、工作目标
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落实《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志愿服务工作相关指标任务;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站,实现管理动态化、服务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实现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建设的良好对接,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志愿服务。
三、组织机构
(一)工作机构建设
街道成立由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联系会,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各社区建立建全社区服务站,站长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成立若干由辖区共产党员、共青
团员和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二)队伍建设
1、招募。
(1)社会招募。本着“自愿参与、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原则,凡热爱志愿服务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具备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学历、民族、信仰,进行注册后,都可报名参加社会志愿服务。
(2)单位招募。依托地区资源,从辖区企事业单位招募专业志愿者队伍,开展医疗司法援助,青少年辅导等义务服务。
2、人员注册与培训。
申请人提出申请,填写《××街道志愿者注册登记表》,统一注册,颁发证书和徽章。适时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知识测试,对人员信息进行规范管理。
3、建队。
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建队,7月10日前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社区常驻人口8%以上;对注册志愿者按专业和特长进行分类管理,组建6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
四、志愿服务项目
结合学雷锋活动,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即以关爱农民工、空巢老
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四类人群为重点,关爱社会即以重点开展文明行医、医疗保健、扶危助困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自然即以开展优美环境、文明习俗、护林爱绿、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
五、服务口号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六、志愿者活动
(一)志愿者专业服务
1、卫生医疗服务志愿者队伍
由辖区医护人员组成,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
2、法律工作室志愿者队伍
由专业律师工作者组成,为居民提供法律培训、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居民切实解决遇到的法律难题。
3、党员志愿者队伍
由我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党员干部及辖区退休党员干部组成,为社区建设提供志愿服务。
4、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
由派出所和街道综治办、司法所以及平安信息员和平安志愿者组成“社区矫正”志愿者专项服务队,针对社区刑满释放、两劳帮教人员精心开展各项教育矫正服务。
5、文明城市志愿者队伍
由街道干部、社区干部、驻区单位和辖区群众志愿者组
成,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志愿服务。
6、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
由街道干部、社区干部、辖区学校志愿组成,为辖区三无、孤寡、空巢老人及优抚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籍等服务。
7、爱绿护绿志愿者
8、文体志愿者
(二)志愿者服务重大节会和大型活动
1、与市、区有关部门建立信息联系制度,及时掌握节会和活动信息。
2、根据具体节会和活动需求,本着量力而行、双向受益的原则,制定志愿服务计划,纳入节会和活动整体规划。
3、采取组织招募和社会招募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志愿者队伍,对之进行系统的培训后,正式上岗服务。
4、认真做好服务期间的宣传和总结工作。
(三)其他社会公益服务
1、适时发现、寻找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2、根据区委、区政府、区文明办的统一安排和团区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公益服务。
七、志愿者活动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街道办事处各科室、各社区把志愿服务活动列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
重要依据,做好宣传发动,动员所有的干部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同时,要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确保志愿服务有方向,展 示风采有舞台。
(二)做好总结和汇报。建立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登记和情况反馈制度。志愿者服务队每次服务活动后,要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服务站站长对每次的服务效果提出评价意见,并将服务情况及时向志愿服务联席会和街道有关部门汇报。
因势利导,引领社区精神文明:“市民劝导队”一年一个新主题,年年都有新突破,从开始的街面秩序维持延伸到小区、楼门、阳台;从市容秩序延伸到小区的环境卫生、安全维稳和应急帮扶;劝导对象不断扩大,从商户商贩延伸到辖区住户和居民;劝导队伍不断优化,从当初成立时的81人发展到现在的301人。劝导队员们自创《劝导队之歌》,自编《劝导队的故事》等,形成了劝导文化。
“双百结对”实现服务全覆盖:“双百结对”即一个劝导队员或爱心帮扶党支部成员与社区的一个或多个居民结对,重点与社区的弱势群体结对。目前已与社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结对189对,惠及到190多家。
在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由政府参与并直接引导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意味着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和我国政府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由此导致中国多数社区志愿者安排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而且我国很多社区志愿者都是退休的老人构成的,能够提供的精力和技术相当有限,对于满足社区人民的服务需求远远达不到,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社区志愿服务是我国个人自愿使用自己的技术以及时间等有效资源,帮助社区当地的居民以及公益事业或者慈善事业的服务行为。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速与政府职能模式的逐渐转变,社区自愿服务的服务也正在逐渐演化成重要的社区公共服务组织部分。作为社区服务重要的一部分,社区志愿在推进我国社区现代化的路上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发挥社区志愿应有的作用,与如何完善社区志愿的服务体制,成为现如今我国社区工作者以及相关的机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难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自愿服务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期间。在自愿服务的社会结构与定位、运行模式、组织体制以及自愿服务的公共政策等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某些深层次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就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志愿者资源存在短缺现象
与国外的某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社区自愿者不管在数量还是构成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在部分发达国家,志愿者占国民的百分之三十,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六十。而中国,当前以民政部统计结果来看,全国有志愿者目前一千五百万人,是我国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远远不够。再以大陆深圳和香港地区比较,调查结果表明:香港加志愿者占香港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大约有一百万人左右。深圳常住人口为一百万人,当前拥有志愿者两万人左右。仅仅占百分之二。我国很多社区志愿者都是退休的老人构成的,因为在我国只有他们有着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社区志愿者的老龄化严重,能够提供的精力和技术相当有限,对于满足社区人民的服务需求远远达不到,因此怎么发起和招引更多的年轻的人员和学生参加社区自愿服务,是今后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社区志愿组织行政化倾向
在国外志愿者安排被称为第三域,它是一支相对政府与市场来说独立的队伍。在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由政府参与并直接引导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意味着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和我国政府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现实中,社区志愿者安排通常都是在大队居委会的名下直接领导,甚至在很多地方,志愿者活动也是居委会日常工作的内容。这就导致中国多数社区志愿者安排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和自治性,社区志愿是民间组织这只是名义上的,实质上社区志愿却是政府安排。这就导致了社区志愿者安排难以展现民间安排的灵活性的优势,因而也没有办法及时满足当地社区居民日益改变且多样化的需要。因而,在经过政府调控、社区服务发展已经被推行出来的今天,政府已经完成了其职责,现在应从具体的社区活动中退出来,让志愿者安排能够实现自我选举、自我发展。
二、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策略
(一)合理愉快的志愿者的工作
自愿者参加社区服务时,都把自己的闲暇时间奉献了出来,假如他们感觉到自愿服务活动无聊、不愉快或产生别的不满情绪,就可能对社区志愿活动产生排斥,宁愿使用闲暇时刻做别的的事情。此外,自愿服务活动不完全是献身奉献,参加自愿服务活动也不该是过度投入,乃至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和家庭幸福生活,这类为自愿服务而做出的献身是不该被提倡鼓励的。
因而自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便是需要充分考虑自愿者的需要,设计出能够让大家都满意而且比较容易产生有成就感的活动内容,招引并留住来参加的志愿者。积极的引导志愿者参加一些量力而行的公益活动,比如法律求助、社区帮困、社區治安、医疗服务、青少年教学、家电修理、专业(技术)常识征询等等。
(二)适当给予志愿者奖励
因为志愿者自愿服务活动是对社会担任责任的行动,志愿者有着不求金钱报答的思想觉悟,所以他们通常有较高的自主性,期望在参加服务活动中受到别人的尊敬、支持以及自己价值的实现,因而奖赏(或者肯定)是自愿服务活动十分重要的的环节。志愿者们对社区所做的奉献需要也应当得到非物质报答以及社会的认可,而这也是有效鼓励志愿者、适当给予志愿者奖励的有效方法。
(三)有效督导志愿者
昔日志愿者参加自愿服务活动多是从自己情感出发,不定期的有着帮助别人的举动,强调对社会的爱心服务。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叫好心办坏事,自然这种情况也会在志愿者自愿服务活动中出现,也是目前社区服务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所以志愿者服务除了需要增加参与范围,更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权益不会受到损害。这就需要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提前计划好各种活动方案,只有在志愿活动计划中明确评估每个参与者的岗位及责任、加强对每个志愿者的督导,才能更好的运用社会有效人力资源。
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并不是完全的慈善性质,而是应当更多表现出公民的社会职责。所以我国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应当针对这种正确的理念展开,即自愿服务活动并不是某种施舍,而是参与的志愿者自身更高人生价值的实现,志愿者们用充满爱的心、丰富的技术以及知识向我国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有质量的服务。
结语
【社区志愿者活动案例】推荐阅读:
社区志愿者活动记录表06-11
民主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09-09
志愿者社区活动新闻稿11-24
社区志愿者的活动总结工作个人报告07-03
志愿者活动设计:社区里的志愿者09-15
社区志愿者总结10-03
济南社区志愿者管理06-08
党员志愿者进社区07-10
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