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信用体系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通用8篇)
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引导信贷资金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大力推进信贷征信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速培植优质银行融资载体,切实增强“三农”经济和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吸引力,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经人行XX市中心支行党委研究决定,YY县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了加强组织领导,使试点工作能取得较大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建立“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银企互动、部门联动”的信用培植长效机制,加速提升农户、涉农企业、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有效疏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个体工商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梗阻。
二、原则
坚持“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的原则,由政府主导,人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行政村共同参与,联合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性的工作,试点县人行要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各方全力支持,力争在二到三年内实现以下目标: 1、2012年,完成全部有信贷需求和60%以上无信贷需求的农户信用档案建立工作,并将所收集的纸质档案全部录入电脑,建立电子表格档案。在ZZ中支开发出《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后,将全部的电
子档案导入《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中,组织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研究制定《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农户信用评价指导意见》,完成对以上农户的信用评价工作。2、2013年,完成全部无信贷需求的农户的信用档案建立工作,并全部录入到《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依托《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农户信用评价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对全县所有农户开展信用评价工作,评定出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并将评定结果在金融机构的审贷环节进行使用。
3、推进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电子化建设,健全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拓展信息采集与共享范围,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与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引导和推动统一信用评价机制,构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大力宣传征信知识,普及金融知识,深化征信产品应用,逐步构建行之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
力争人行ZZ中支授牌,成为江西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并通过一到二年时间的建设与推动,努力争取人总行授牌,成为全国性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推进XX区域征信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贷支持为一体的金融支农惠农金融服务框架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更加充分体现。
信用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能得到更多实惠,最终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金融服务工作机制。
四、主要内容
(一)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建立由政府及相关部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与问题,及时跟踪、督促、反馈、通报各项工
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工作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宣传长效机制。通过地方政府、新闻宣传媒体、社团组织、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开展声势浩大的、适合农村特点、形式多样的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信用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探索建立信用宣传工作长效机制。要坚持贴近县域、贴近农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各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识,增强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推进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和统一信用评价工作。
1、加快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立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的基础,要在金融机构已开展的信用信息建设基础上,按照征信系统建设要求和标准,完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推动金融机构为所有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和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信用档案,强化和规范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逐步扩大信息采集与共享范围,完善所有农户和企业电子信用档案,实现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征集和征信服务机制相对健全。
2.推进农村信用统一评价体系。探索与引导以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信息基础为依据,努力探索和形成一套统一、科学、规范、有效的信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不断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构建多形式的融资业务模式,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服务工作新机制。人民银行应通过大力引导和推动政府与金融机构将农户信用评价和创评“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评定标准和程序,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
(四)建立农村各类经济组织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
1、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结合农村
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纳税分红等重要经济信息,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结合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信用档案,引进信用中介机构参与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价模型,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科学运用到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评定中。
2、加快县域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向农村地区推进,加大农村中小企业的征信工作力度,依托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为农村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积极培育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规范的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创新,积极发掘优质农村中小企业,增加对信用好、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建立 “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引导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农村信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村、信用乡镇在授信额度、信贷审批、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环境,积极探索和推进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第三方担保等融资担保创新方式,扩大金融信贷服务领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服务需求。
(五)争取政府政策扶持,推广信用信息产品使用。人民银行应积极牵头推动,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倾斜支持与覆盖,营造信用信息产品推广使用的政策环境。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出台符合实际的金融服务支持政策、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政策、税收减免与返还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措施。要结合地方行政职能,大力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经济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
四、实施步骤
根据地域特点以及农业产业规模格局,结合农村金融体系区域发
展现状,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按照持续推动、确保质量、经得起检验的要求,选择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农村信用状况良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金融架构体系初具完善的XX市YY县列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试验区,并以此为突破点,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程。具体工作按排如下:
(一)宣传推动及建立组织架构(2012年4月1日—4月30日)。加强与市县两级政府沟通汇报与商研,争取政府高位推动。制定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机制,成立由政府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好各方面协作关系,广泛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推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推进辖区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二)举行试验区挂牌(2012年5月1—5月10日)。试验区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邀请XX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人行ZZ中支主要领导参加,举行江西省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揭牌仪式,标志着XX市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5月—11月)。
1、加大宣传推动。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联合举办各种多形式的宣传推动活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普及金融政策知识,诠释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建立工作制度。一是出台《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对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指导;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编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简报》,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三是制定和完善《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标准》;四是探索和推进农村信用统一评价体系与标准。
3、采集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信用档案。采取多方协作、多管齐下的方式收集农户、涉农企业的信用信息,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力争在此阶段采集辖内全部有信贷需求的农户、60%无信贷需求的农户和全部涉农企业的信用档案。
4、开展农户、涉农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依据采集的信用档案和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涉农金融机构或外部评级机构对农户、涉农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信用评级,引导和督促农户、涉农企业增强信用意识,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维护金融债权、加强银农沟通、创建信用乡镇、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职责,架起金融支持“三农”的“桥梁”。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2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推动。充分调动涉农金融机构和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性,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创办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涵,提高其社会效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是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和提高农户及企业信用意识,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瓶颈问题,帮助金融机构延伸农村金融服务、培育竞争性农村信贷市场、降低农村经济发展融资成本,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政府及各部门要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切实加强宣传推动,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研究和部署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坚持政府高位领导,人行积极推动,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来推动,逐级签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和业绩考核范畴,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联动与考核网络体系。
(二)建立工作制度。一是建立信息交流与回访检查制度。通过通报、交流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沟通信息,定期开展回访检查或调查工作,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信用创建措施,总结经验成果,改进服务工作。二是建立沟通联系制度。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工作例会、专题汇报会等形式,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了解有关情况,听取各部门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改进工作方式,促进创建工作全面推进。
(三)建立信息采集联动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由驻村干部、村会计、村两委、农信社信贷员等人组成的信息采集小组,并采取“分片负责、一对一服务”的办法,上门逐户采集本村农户信用信息,充分利用村两委干部贴近农村、情况熟、信息准的优势,解决农户信息采集难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提供计生、林权、直补、低保、贫困等信息。
一、普洱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状况
几年来, 人行普洱中心支行根据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 从支持普洱市经济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 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窗口”的指导作用, 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 农村为主、城乡结合的工作思路, 采取“以点带面, 全市推动”的工作方法, 在镇沅县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全面推动全市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农户建档面和农户贷款面达到7成以上。截至2010年12月末, 全市农村信用社已为39.3万农户建立经济档案, 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3.7%, 贷款农户39.5万户,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48亿元, 农户贷款面达74.1%。评定信用户19.5万户, 占建档农户的49.6%。农户贷款余额50.5亿元, 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7亿元, 农户联保贷款1.4亿元。在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同时, 农业银行也积极开展农户建档、评分工作, 截止2010年末共发放“金穗惠农卡”67373张, 完成计划的148.1%, 总发卡量96213张;激活率99.2%。
(一) 农村信贷投资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1. 社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广大农民、工商户、专业合作社及企业等只要凭借自己的信用等级, 手持“三证一申请”, 即可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放贷方式, 方便使用信贷资金, 实现了农村信贷的快捷、高效、安全。
2. 农户信用意识明显增强。
主要体现在农户还贷意识普遍增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季结息率和贷款到期收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其中镇沅县农村信用社两项指标均保持在99%以上, 农民开始主动归还贷款及利息, 改变了过去多次催收才能归还贷款及利息的习惯。
(二) 农村信用联社取得长足发展
1. 各项存贷款快速增长, 资金实力显著增强, “三农”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截至2010年末, 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31.7亿元, 同比增长33.1%, 各项贷款余额87.7亿元, 同比增长25.2%, 存、贷款份额持续保持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市场份额分别占36.2%、37.8%;涉农贷款余额69.9亿元, 占全市涉农贷款余额的55.2%, 同比增长37.7%, 农业贷款的发放额占累计发放量的79.9%。
2. 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10年末, 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贷款占比五级分类为3.97%, 比年初下降2.1%。
3.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全市一级法人社从2005年以来连续6年实现社社盈余, 其中镇沅农村信用社连续14年实现社社盈余。2010年末, 全市农村信用实现净利润1.3亿元, 拨备覆盖率179.57%, 资本充足率达9.39%, 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
(三) 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
1. 新农村建设项目得到了支持与发展。
普洱市农村信用社围绕青年创业、重点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扶持龙头企业、特色产业、扶持购买农机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便民店发展等不同项目, 为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安全、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10年辖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56元, 同比增长17%。
(四)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效果明显
主要表现在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高, 与“十五”末相比,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从6.23亿元增加到27.6亿元, 年增长34.7%, 生产总值从107.4亿元增加到247.3亿元, 年增长达到了13.5%。
二、普洱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 依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
1. 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
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把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行的工作重点, 制定了《关于推进普洱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积极与农村信用联社、农业银行进行沟通协调, 统一思想认识, 以镇沅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试点, 积极推进农户电子档案建设, 稳步发展“金穗惠农卡”和“金碧惠农卡”业务, 依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联合各方力量,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使征信知识深入社区、广场、村镇、高校等。一是普洱中支根据网络普及率高的特点, 将“读懂我的信用报告维护好自己的信用权益”宣传资料登载在普洱市人民政府网站、中支内部网站;每月在《普洱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简表》中进行征信知识宣传。二是以思茅区农信社携手开展“良好信用记录, 架起致富桥梁”为主题的征信知识下乡活动, 使征信宣传贴近农户;还开展了与大学生为重点的征信知识进校园活动, 在普洱学院校园网站上挂相关宣传资料和宣传视频。三是借助地方平台, 在全市第二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共84人举办了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讲座, 并开展了征信知识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征信讲座, 散发宣传资料, 现场咨询解答等方式, 增强了广大农民“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 对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2. 金融机构合力开展征信知识的宣传。
各金融机构采取在主要营业网点张贴海报、悬挂横幅、设置专柜、利用营业大厅显示屏滚动播放征信宣传广告, 同时基层人民银行利用农村集市、县城公休等多种方式开展征信宣传。通过通俗易懂、内容 (形式) 多样化的宣传知识, 为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和改善普洱市金融生态环境营造了较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二) 形成了政府牵头、人行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
1. 普洱市人民政府下发了《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
于建立普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文件, 确立以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为牵头单位的普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级人民银行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取得县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镇沅县还拟定了《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金融支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由县政府领导、人行推动、部门配合、金融机构参与的格局;各县 (区) 委、县 (区) 政府把农户建档评级和信用乡 (镇) 评定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绩效考核。
2. 人行普洱市中心支行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平
台, 认真做好贷款卡发放及年审工作, 通过贷款卡发放及年审, 多渠道收集借款人基本信息, 及时更新系统, 维护征信系统所载信息清晰准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系统, 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基本信息、生产经营及财务信息的征集和对企业和个人贷款资格的审查, 目前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成为金融机构对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的重要审核条件之一, 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 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有效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截至2010月末, 全市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4亿元, 同比增长31.5%, 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和各项贷款余额的16.1%和8.8%。
3. 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不断拓展。
目前已将药监、工商行政管理、公积金管理、质监、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等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在全社会共同营造“守信受益, 失信惩戒”的氛围, 促进普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 积极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
各级人民银行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协调合作, 引导当地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和农户信用评价工作, 农村信用社借助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平台, 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 将农户电子信用档案与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引入农户贷款审核流程, 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农户经济档案已成为信贷员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
(四) 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镇) 建设
农村信用社开展“三信”工程建设以来, 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监督、规范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镇) ”建设。截至2010年12月末, 全辖共评定信用镇7个, 信用村164个, 信用组1959个, 核发贷款证31万户, 占总农户数的58%, 已有近34万户农户获得贷款支持, 核贷金额35.7亿元。农业银行根据农户家庭资产状况、收入情况等通过打分卡测评对其进行信用评级, 共分为AAA级 (优秀:得分≥90分) 、AA级 (良好:80分≤得分<90分) 、A级 (一般:70分≤得分<80分) 、B级 (较差:60分≤得分<70分) 、C级 (违约:得分<60分) 五个级别, 对评定为A级以上的农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010年起, 由系统自动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
(五) 推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人行普洱中心支行和各县支行积极深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组织,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 推进农户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截止2010年12月末, 我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49个, 拥有会员2.9万多人, 带动5.5万多农户发展种养业, 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91个。其中:种植业102个 (包括茶叶、水果、蔬菜、蚕桑、烤烟、粮食) , 畜牧业35个, 渔业8个, 林业11个, 服务业8个, 手工业1个, 其他26个。在组织类型上, 多以松散型为主, 且组织形式多样化, 多以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如茶叶、蔬菜、水果、水产、畜牧等为主, 坚持农民自愿, 民主管理原则。目前大多数农民合作社主要以农民个人方式取得贷款, 大部分没有建立信用档案, 其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主要限于与信用社发生信贷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法人直接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的较少。截止2010年末, 发放种养殖业贷款余额19.1亿元, 其中茶叶、橡胶、咖啡、蚕桑分别为4.6亿元、3.4亿元、1.8亿元、1.1亿元, 畜牧水产8.2亿元。
(六) 争取政策支持,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各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财政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财政杠杆提高扶贫资金的运行效率和扶贫效益, 并对涉农贷款提供奖励和补贴。二是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扶持性的货币信贷政策, 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信用社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发行央行专项票据用于置换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和弥补历年亏损。银监会积极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并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 鼓励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新设机构免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费, 对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费减半征收。农业部会同银监会出台措施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支持。最近, 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截止2010年末, 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26.7亿元, 同比增长24.3%, 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2.4亿元, 同比增加16.3亿元, 增长45.1%, 增幅高于涉农贷款余额的20.8个百分点;新增金融机构网点8个, 其中农信社5个, 邮储银行2个, 富滇银行1个, 有效缓解了金融服务缺失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 地方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从调查的情况看, 普洱市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受各种因素制约以及短期利益的考虑, 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二) 缺乏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多以某一地区为中心进行, 信用信息也多向本地相关机构提供, 信用体系建设的地域性、阶段性和层次性差异, 成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
(三) 农户信息采集、建档和更新困难, 成本高
小额农贷涉及千家万户, 普洱市辖内农户大多数居住在边远山区, 居住分散, 调查、收集信息工作困难, 特别是近几年农民进城打工人数日益增多, 加上辖内农户搬迁导致户籍迁移, 农户信息采集、核实、建档和更新难, 且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量大, 信息录入与建档工作未能同步。
(四)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不完善, 缺少适合农户的担保方式
首先, 目前农村的林地属于“天保工程”林地范围或防护林, 其林权不可用作抵押, 可以抵押的林权存在评估困难等问题;第二, 贷款担保难于落实。由于农村企业、个人经济条件差, 底子薄, 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第三, 由于农户的房产等属于宅基地上所建的不能用于抵押, 农村能抵押贷款的物品相对较少;第四, 农户小额贷款联保方式难以落到实处。很多农户由于种种原因不愿互相担保, 使联保方式难以落到实处。
(五) 农村征信市场发展缓慢
当前辖内无农村信用协会、农村信用中介机构、农村融资担保机构等相关组织机构, 对中小企业的评级均按照各级上级行、社的内部评级管理办法进行评级。目前我市尚未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采集与信用评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以松散型为主, 大部分没有建立合作组织与成员之间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关系。
四、改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考
(一)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参与主体亟须进一步多元化
一是建议强化部门协助。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 一个有机的信用体系涉及征信系统、企业法人登记系统、纳税信息系统、经济违法管理系统等, 这就需要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工商、税务、公安部门的通力合作。此外, 各级政府应承担起对公民的信用意识, 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是建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明确目标、职责及工作重点, 规范发展,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 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将信用村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 纳入各级县、乡 (镇) 政府考核的主要内容, 建立激励机制, 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是积极扩大农村征信产品的应用范围, 营造“守信受益, 失信惩戒”的农村信用约束机制。
(二)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信息收集及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亟须进一步完善
一是建议要加强资源共享, 并应逐步实现电子化管理。随着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拓展, 各地信用信息系统相互连通将成为必然趋势。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对农村信用信息的采集、信用等级的评定以及失信行为的惩处做出明确的规定, 以及保障信用信息的准确性、等级评定的科学性和对失信行为惩处的有效性。
二是应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及企业征信系统为基础, 统一规范各农村金融机构收集信用信息和信用评级,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工作。
(三) 加强农村诚信宣传教育, 建立征信宣传成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农户信用;信用立法;担保;信息交换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87-0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提升农村金融业服务水平、创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受到信用立法不完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信用立法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农村经济主体的征信活动,缺乏农村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信用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的征集、分类、发布、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缺乏行为规范,加大了农村信用信息采集难度,无法全面获得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各类金融机构依据日常工作经验和内部数据库系统,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信用评估,但由于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信用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动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税务、财政、司法等相关部门,从多方面、多角度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但目前政府的工作仍停留在组织建立领导小组、协调召开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致其他相关部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热情始终不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不明显。
1.2 农村信用信息资源浪费,共享机制尚未实现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领域较广,环节较多,单一部门无法完成,必须由工商、税务、农业、司法、金融等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不同部门采集的信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缺少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降低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
1.3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诚信宣传力度不足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信用产品应用不广泛,导致社会主体信用意识较差,忽视了信用行为记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二是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对合同违约、逃废债务、产品造假等失信行为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为逃脱信用制约,拒绝参与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淳朴民风形成的诚实守信传统是农民诚信意识的主要形成来源。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信用意识,但这些宣传活动缺乏全面性和持久性,没有进一步在农村全面铺开,仅停留在表面,造成农民信用意识淡薄。农户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意识较差,缺乏高度的警惕性,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部分人员在不了解担保责任的情况下为他人担保,极易造成经济损失。
1.4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
农村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观念淡漠,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风险较大。农村住户分散,且贷款金额小,不利于金融机构管理,加之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因此贷款风险较高。各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避免资金受损,大多收缩对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额度,造成他们融资困难。即使金融机构为农业企业或农户办理贷款,也要求其提供一定的担保,影响农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农村担保体系的缺失,制约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目前,农民自发成立的信用担保组织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流程不成熟,且规模小、担保数额少、期限短、担保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
2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完善信用立法
立法部门应及时出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信用信息征集、分类、发布、使用等活动的行为主体,确定各主体应有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规范信用信息征集、分类、发布、使用的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征信工作及征信行为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2.2 建立农村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机制
以需求为导向,在保护隐私、责任明确、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按照风险分散的原则,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统筹利用现有信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依法推进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依托农户信用电子档案,结合内部信贷制度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评估,完善农村经济主体的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估体系,科学确定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等级,发挥现有的农户信息征集系统功能,按已有贷款、有效信贷需求、无效信贷需求以及无信贷需求,对所有农户进行标识,实行差异化金融服务,实现农户信息共享。农村信用体系框架见图1。
2.3 健全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由县政府、县农办、县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资金支持与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农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扶持信用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贷款以及信用促进会、小额信贷促进会推介担保的农户实行授信额度及利率优惠。另一方面,严厉打击不守信用行为,除拒绝给予授信或提高授信条件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法部门介入加以打击,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例如与法院联手,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了解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采集送达催收单、与拖欠人所在单位负责人交换意见等办法,督促拖欠人按时归还拖欠贷款。
2.4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农户信息征集系统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引入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巾帼扶贫贴息贷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等。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提高惠农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信用贷款的范围。
2.5 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建设
健全农村各种类型的担保组织,完善“三农”信贷担保服务,发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在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户+自然人+促进会+担保基金”“促进会+担保基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基金+促进会”“农业产权+促进会+担保基金”“小额信贷促进会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等促进会担保方式,积极为农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推介、担保服务。
2.6 形成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沟通和协作机制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转变职能,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逐步完善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政府积极加强信用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信用相关的道德理念教育,切实提高农户的诚信意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管理人才匮乏。因此,政府应加大信用相关教育及专业投资,培养一批信用评级及管理人才,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同时,政府应充分发挥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尤其是农村基层政府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政府,提高政府的信用度,从而带领社会各界不断提高诚信意识。
2.7 培育农村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意识
一是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二是做好乡村两级干部的诚信宣传工作,大力推动其带头讲诚信、守诚信,形成良好守信践约的精神风貌,并协助信用社做好诚信宣传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户等多方面通力协作。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胡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 32-34.
[2] 仲彬.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扬州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1(5):46-50.
[3] 纪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路径与创新[J].中国金融. 2011(10): 88-91.
Abstract:Financial tension of deposit and credit, chaotic credit order and lacking of credibility and other similar phenomena are common in rural area in our country,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suggestions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redit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credit legislation, credit information exchanging, financial product, guarante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etc.,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ompleting rural credit system in our country.
一、杭州市工商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及主要经验
1998年,杭州市工商局与有关部门配合,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打造“信用杭州”的战略目标,开展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推进全社会的信用进程。
1、开展争创“诚信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活动。2004年7月,由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民营(私营)企业协会、市个协共同组织开展了争创“诚信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活动和杭州市“百家诚信示范企业、百家诚信个体工商户”认定活动,予以发证和授牌,并在市级有关媒体进行公告。
2、推动全市企业“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二是对全市1357家“守重”企业上门走访,指导督促企业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三是开展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全市工商机关分别举办了合同培训班71期,参加培训2023人次,印制学习资料三千余册。
3、广泛宣传企业信用建设工程。以“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社会关心、道德规范、舆论监督”为基本工作思路,促进企业信用建设。2004年6月,市工商局在杭广电台开播的“行风热线”栏目,以“信用工程”建设为题,以杭广电台热线为互动平台,进行宣传,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建议。
(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估、公示、监管机制,完善管理体系。
1、深化组织制度建设,加强工作调研。市工商局成立了企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办公室,制定了《杭州市工商局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就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开展信息征集、强化信用监管、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做出具体的部署。2004年,市工商局牵头完成了《提升企业信用的对策与思路》的调研报告。
2、以完善企业“经济户口”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制订并实施《市工商系统企业信用工作职责和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操作规范》,明确了系统内各部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职责和任务,规范了信用信息的录入、管理等制度,形成了以各业务处室、分局、工商所为单位的信息录入机制。二是加强各职能部门联动。2003年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部门联网,开通了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截止到2004年底,杭州市工商局征集录入了全市所有的12万余家各类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24万余家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包括登记时的基础数据、企业经营数据、资产数据、借贷信用记录、工商日常巡查时的情况记录,以及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资料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企业信用情况。
3、完善评估体系,实行信用反馈,推行信用公示。杭州市工商局在充分调研和积累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评价数据模型和指标体系,邀请了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评估,同时多方面征求企业意见,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修改完善。2003年,以企业“经济户口”数据库为基础,随机选择了600家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的试运行。2004年对整个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加以修改完善。一是将全市所有12万余家各类企业纳入评价范围;二是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分为AAA、AA、A、B、C、D四等六级。分别表示信用优良、信用良好、信用稳定、信用波动、信用低下和信用破产;三是将评定结果向企业反馈,征得企业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将AAA级企业及D级企业进行公示。2004年12月,杭州市工商局对全市的12万余家企业进行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126家企业被评为AAA级,依法对8079家未按规定申报年检、名存实亡、查无下落,或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做出了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并列入信用破产“黑名单”。召开了省市新闻媒体和AAA级企业代表参加的情况通报会,在杭州日报和市工商局红盾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全国各大媒体也进行了后续报道。
4、确立监管目标,强化分类监管。一是以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导向,将信用监管评价结果所自动生成的监管意见作为各业务部门、工商所的监管目标。二是实行“频率监管”制度,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程度的监管措施。
5、落实奖惩机制,抓好信用培育。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工商部门实行跨检查、企业年检免审、优先推荐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扶持企业创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赋予企业信用资产;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在单项荣誉授予中实行信用等级一票否决。
(三)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企业信用监管实质上是一个对企业信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估、发布、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来进行。杭州市是全国4个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工商局是全市企业信用建设牵头单位,其信息中心及互联网平台是政府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建设投资计划,由市财政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杭州市工商局计算机网络管理由局信息中心负责,现有8人,全部是计算机专业人员。17个分局、96个工商所全部联网。几年来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建设投资近4000万元。现在的软件系统包括了工商系统所有的日常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可以实现网上进行开业、变更、注销登记及年检。
二、对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总体规划,逐年分步实施。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我市工作起步晚,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已经很大。我们的起点要高,步伐要快,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
2005年为起步建设阶段。制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内部分工,建立责任制;做好数据的积累,制定数据征集办法,制定企业信用信息评价标准;开发企业信用评价软件,建立互联网平台。
2006年要初步建成企业信用体系。结合市工商局办公楼建设,完善工商内部网络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实现工商内部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在充分征集企业信用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实现企业信用监管(如市场巡查)的计算机指令化;在互联网上公布企业基本信息和部分信用信息,供社会公众查询。
2007——2008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完成内外结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实现与相关部门的网络互联,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收集的经常化、制度化;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信息评价系统,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动态管理;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深入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
(二)本着内外有别、先内后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运用,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1、要完善工商内部网络,在现有企业登记数据的基础上,完善企业信息数据库,整合各类企业信息,实现工商内部的信息共享。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2、在互联网上建设承德红盾信息网,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信用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在网上公示。在企业信用信息不够全面、充分,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公示评价结果,做为监管依据。
3、由政府组织建设“诚信承德网”,作为承德市企业信用信息运行的平台。将“红盾信息网”与“诚信承德网”对接。实现政府各部门的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在充分征集、整合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并且对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进行充分的论证、试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在“诚信承德网”上进行公示。逐步将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评价、公示等职责移交企业信用协会。
(三)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内部合力。
成立市工商局企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责任。市场合同科(或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和组织工作,企业科、企业分局、个体科、外资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商标广告科、公平交易管理科、个私协、消协、市场分局等相关科室,本着谁产出,谁管理,谁录入,谁审核的原则,负责本科室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录入、管理工作;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建设,搭建局域网及互联网平台等技术工作;法规科负责研究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及发布的法律问题。
(四)把企业信用信息工程(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平台建设)列入政府投资建设计划,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摘 要:信用是金融的核心,也是运用金融手段缓解“三农”问题的前提条件,建立有效农户信用评估体系有利于拓展农民融资渠道,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本文提炼出有益于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深入剖析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和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现状,提出了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的改进构想。一方面,设计适用于平罗县农户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具;另一方面,提出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健全担保体系、建立征信数据库、注重农民信用意识培养等建议措施,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个人信用;信用评估;农村个人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8)-0062-04
“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而我国农村特有的圈层文化,使得农户信用模式呈现出小范围的守信和大范围的失信的双重特征,信用体系的缺失成为约束农村资金来源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适应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信用现状的信用制度,以发挥金融对于农村三农产业的促进作用。
一、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现状
(一)信用体系模式。采用“政府领导、市场参与、人行推动、各方支持”的工作模式,以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银发〔2014〕37号)精神为指引,成立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并逐级签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书,建设全县“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构建县、乡、村全方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网络。
(二)制度建设。依托农村地区政府、金融、农村经济组织为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如社保、土地权、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制定并完善《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暂行管理办法》、《平罗县农村信用体系实施方案》、《平罗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办法》、《平罗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
(三)“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建设。2009年,当地人民银行自主研发了石嘴山市“农户信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平罗县委社工部,政府?r改办、社保局、医保中心、劳动就业局、工商以及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并顺利采集城乡居民信用信息,初步建成“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基本完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搭建工作。自2015年7月末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试点上线运行以来,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查询量达1.4万笔,其中达成信贷交易及中间业务占查询量的50%以上。
(四)信用评价机制建设。在全县143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征信宣传网络工作站”,推出了“诚信之星”、“先锋之星”、“致富之星”、“成长之星”等先进的农户信用评价称号,2010-2015年间共评定4个信用示范乡(镇),42个信用示范村、2620个信用示范户、104名“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对示范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双优”政策,优化贷款流程,提高审贷效率,针对示范户的信用评级结果和资金需求,采取“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的信贷模式,加大支持力度。
二、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采集机制不完善。一是现有信息采集机制不具有可持续性。信息采集仍处于原始阶段,更新数据完全靠政府牵头,部分单位不愿意将信息免费共享,缺乏数据更新意愿,严重影响了信用报告的数据质量。二是现有信息采集机制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信息采集时需经历5个步骤,每次均需政府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采集流程多,可操作性不强。
(二)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信用评级机制,仅仅开展了“信用村、信用乡、信用户”的评定,并且在“三信”评定时,评定主体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评定大多是银行工作人员自行拟定相关调查资料,下发给农户填写,完成后由农商行进行整理评估,农户所填资料的真实性不能保障,评定基础范围窄,评定结果不能有效反映真实信用状况。
(三)失信奖惩机制不完善。目前,《商业银行法》中对规定银行等商业机构在与储户产生业务来往后,有义务和责任为储户保密。在保障储户信息安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贷款主体维护信用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个人信用信息受到法律保护,加之农户个人信用意识淡薄,对失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有限,违约现象经常出现,但现行体系欠缺对失信的有效管理。
(四)信用数据应用范围狭窄。在当前体系中,农户信用记录远远没有实现其该有的价值,仅仅应用在信贷方面,与人们生活没有产生较大的关联性,还不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制约,特别是农村信用数据,公信力、知名度、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用数据的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构想
(一)征信系统指标设计。信用报告的核心服务对象是授信方,因此,信用报告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服务授信方,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农户的信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的精简、汇总、整理等,形成信用报告。选择指标时应遵循重要性、可持续性原则,便于采集更新,容易测算。本文拟采用“5C”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合的指标。
“5C”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的环境(Condition):主要包含了农户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受教育程度、家庭所住地、身份证号、家庭成员等;农户的思想道德和品质(Character):即能够直接或间接体现农户的还款意愿的指标,如不良贷款记录、是否为信用户、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处罚信息等;农户拥有的资产(Capital):农户当前所拥有的财产情况,比如住房情况、土地、外债等等;农户所具备的能力(Capacity):即指农户赚钱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收入、工作性质、所处行业的稳定性等等;农户可选择的担保方式(Collateral):对于农户来说,可以用作担保的东西可以是汽车和住房等等,也可以是农户所拥有的其他资产,但是必须保证这些资产具有比较明晰的产权,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担保,或是由承担连带责任的第三方人提供担保。
(二)构建农户信用评估体系。农户信用评价体系需选取最能体现农户资信情况的指标,要考虑该农户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偿还债务,还要充分考虑其担保能力。个人财产状况,包括个人债务、收入来源等指标作为影响个人信用等级的“强需求信息”,与个人信用关联度最高,个人信用记录和个人工作信息是“中级需求信息”,与之对应的个人基本信息则为“弱需求信息”。按照需求等级,对选择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拟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对指标进行细化。具体指标及赋分情况如表(表1):
将等级设置成五级(A、B、C、D、E),评分大于等于80分时为A级,评分大于等于65且小于80分为B级,评分大于等于50且小于65分为C级,评分大于等于30且小于50分为D级,评分小于30分为E级。
对农户信用评级采用惩罚式信用调整,对于存在以下情况的,在原评定信用等级基础上下调一级:一是在金融机构出现一年以上贷款本息逾期;二是在金融机构出现为他人保证担保不良记录;三是涉及重大诉讼事项,且诉讼金额超?^家庭净资产的50%;四是经认定的其他下调的情形。
依据上述的评分标准,对农户信用情况进行打分评价,按照得分情况对应评定为五级信用,A级为优秀,B级为一般,C级为合格,D级为较差,E级为极差,金融机构可以将信用评级作为考核借款人资格的重要参考,为不同等级的农户给予相对应的授信额度。一般来说,将综合信用评级时分数超过的60分的农户认为有诚心意识的农户,具有相当程度的偿债能力和意愿,金融机构可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考虑满足农户的正常贷款需求。
(三)评估体系验证分析。为验证对于平罗县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构想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指标评价和信用评级能否如实体现出农户的真实信用水平,对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是否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本文从26万平罗城乡居民中随机抽取了300户农户,并从中筛选出50户农户,将相关指标带入构建的农户信用评估体系,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中,农业户口12人,非农业户口38人;男31人,女19人;30岁以下8人,30岁至40岁13人,40岁至60岁22人,60岁以上7人。考虑到测算验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首先选择信贷和家庭信息完整的农户,从整体采集样本来看,家庭财产和家庭年收入较高,2016年石嘴山市农民年收入人均1.2万元,采集样本略高于石嘴山市农民年均收入,家庭财产也较为富足。抽样农户分布情况见图1。
将上述农户各类信息带入“农户信用评价指标表”中进行测算,结果为:最高农户得分83分,最低56分,50户农户平均信用得分65.9分,按照上节界定的级别标准,不存在信用调整情况,50户农户的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1人、B级33人、C级16人,较为符合抽样农户信用情况。考虑到信息变化及生命周期,应每年对各指标和指标的赋分情况进行调整。因为评估标准的统一,可以依据此评估对农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比较,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借鉴依据。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打分情况,对各指标进行调整。
四、完善平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
(一)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可以借鉴英国和日本的做法,通过与有关部门签署协议的方式采集更新信息如在英国,征信机构与公司注册署、登记委托公司、破产管理署以及英国皇家邮政等部门合作,实现了公司登记注册信息、法院记录、破产信息、邮政地址及地址更新信息的批量获取和按月更新。在日本,政府与征信业层次了合作关系,政府利用征信机构的相关服务同时免费对外公布信息。建议由政府牵头,人民银行与各信息源单位签订信息采集合同,约定数据更新的范围、频率和质量,当地人民银行作为信息汇总平台,为信息使用单位提供分析和预警。
(二)建立失信奖惩机制。应继续改进信用户的评定标准和流程,将“三信”评定工作纳入政府责任目标综合考核范围。根据信用评价等级对农户实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策。对信用评价为优秀、良好的农户提供优惠、便捷的金融服务政策,简化审批程序,给予利率优惠,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并按农户家庭年收入和资产状况予以授信处理,通过授信模式限定授信额度,对于额度内的申请施行提供“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和一次核定”的一站式信贷。同时,借鉴国外信用体系建设成功经验,建立一套关于信用信息保护和失信行为公开互相制约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卜旭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程杨春.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1。
[3]刘小芳.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想与路径选择[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3。
[4]王晓明.征信体系构建制度选择与发展路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2-31。
[5]叶维武.金融深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关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农村信用社因其自身业务特性所决定,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成为它的主要职能。但随着城市化的快步推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在各乡镇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紧中小企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一个良好的中小企业、农村信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企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联社积极落实关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精神,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契机,全面开展中小企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收集信息,推行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信用档案。对辖内有贷款需求和已发生贷款的中小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按其法人代表的信誉、资产状况、经营规模、发展前景等综合情况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按照不同的等级确定不同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努力简化中小企业的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借助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将有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偿还情况等资信信息认真录入,以便查询共
享。
三是强化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信息库的建立,加大评级授信力度,构建好发展平台。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中小企业诚实守信观念,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让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讲信用,企业才会得到发展,要把自身信用当作无形资产来看待。
二、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具体表现在:
一是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企业比较注重生产经营和利润情况,对企业的信息录入不大关心,只要能办个贷款卡贷到款就行,尤其是与银行无信贷往来关系的企业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视不够,拒绝提供企业信用信息,阻碍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二是企业信息比较分散,难以采集录入。从实际情况看,县域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属私有企业,分布比较分散。在征集企业信用信息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虽在工商部门注了册,在银行开了户,也只是为了其在银行转帐资金方便,有的企业开户后,与银行再没有业务往来。有些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甚至没有财务报表,有些企业负责人长年在外,企业信息无从查找,给企业信息采集带来较大困难。
三是查询企业基本信息较困难,例如银行想要了解或验
证中小企业的基本注册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另外企业征信系统虽已上线,提供了一个查询企业资信的良好平台,但仍需改进完善。
三、建设好中小企业、农村信用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沟通与配合。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包含的内容丰富,涉及诸多部门。因此,各有关部门在征集企业信用信息的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只有各部门相互沟通协调配合,才能形成全力,才能为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搭建平台。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量大,人民银行等单位要及时加强宣传,组织银行、企业开展企业征信知识培训,提高银企及广大公众对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的建设创造条件。
察右中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一、基本情况
东川地处昆明东北, 属边远山区, 所辖6办事处、镇, 农村农户以种、养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今年年初起, 我行按照上级行的工作部署, 认真组织辖区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面向农村的征信等金融知识宣传, 提高农民信用意识;深入开展信用村 (镇) 创建工作,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快农户信用信息采集, 构建辖区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完善农户信用评分系统, 推动应用系统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过一年的工作, 东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资料收集、录入取得了一些的进展 (2012年9月末东川区农村体系建设资料收集、录入情况统计如下表) 。
截至2012年9月末, 东川区有涉农基层网点39个, 农村农户总数为58144户, 建立人行农户信用档案32413户, 贷款余额70502万元。然而, 东川大部分乡镇属边远地区, 由于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金融服务不健全、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制约,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 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认识不足, 采集农户信用信息积极性不高
边远地区基层农村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片面认为建立农户信用信息, 对农户贷款的促进作用不大, 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缺乏积极性。
(二) 农村金融服务不健全, 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 进一步收缩边远乡镇营业网点, 导致一些边远乡没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由于在这些边远乡享受不到应有的金融服务, 增加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难度。
(三) 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惜贷, 影响了农户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由于边远地区农户贷款主要用于种养殖业, 而种养殖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尤其近年来气候异常,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给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出于贷款风险因素考虑, 对农户贷款惜贷, 以致农户贷款难, 而不愿积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四) 农村经济欠发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薄弱
一方面边远地区农村经济欠发达, 农业生产难形成规模, 农村人口人均收入低, 农民生活水平欠佳。另一方面边远地区农村农户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户数和金额相对少, 大部分农户接触金融少, 金融知识缺乏, 信用意识淡薄,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薄弱, 阻碍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开展。截至2012年9月末, 东川农户总数为58144户, 而贷款农户为3980户, 占比为6.8%, 其中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273560万元, 农户贷款余额59736万元, 占比为21.8%。
(五) 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采集数据项多, 采集信息难度大
按人民银行《云南省农户信用信息与信用等级评价指标指引》的填写要求, 每户农户需要采集的信用信息分为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信用等级评定申请、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信息、农户家庭资产信息、农户家庭经营项目信息、贷款还款信息、综合信息等6个部分共78项, 需采集信息的数据量大。而边远地区乡镇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少, 通常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 工作人员仅有3至4人, 面对遍布全乡 (镇) 成千上万户的贷款农户, 不能够保障准确完整地进行采集。由于采集农户信息不完整, 也影响了农户信用评分系统对农户信用评分结果的准确性, 阻碍了应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开展。
三、建议
(一) 加强宣传, 提高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
一是人民银行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的沟通联系, 积极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 指导农村信用社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利用板报、宣传单、山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 深入乡、镇、村开展征信等金融知识宣传, 让广大农户更多地接触金融, 了解金融, 进而提高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
(二)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把金融服务的主渠道面向农村, 进一步健全边远地区农村金融网点, 完善金融服务“三农”品种,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让广大农户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 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 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 形成齐抓共建格局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以政府引导, 人民银行指导、农村信用社为主导的工作思路,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县、乡、村政府部门要把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积极引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人民银行征信部门要深入基层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指导, 确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信用社要高度重视, 落实负责部门人员, 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 创新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方式, 提高信用信息采集效率
10月中旬,人行济南分行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山东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推动山东农村信用环境持续优化,建立健全与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方向相匹配的信用服务体系,引导信贷资金更好地支持“三农”,促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刘伟厚)
工行山东枣庄分行各项存款存量、增量四行占比“双第一”
今年以来,工行山东枣庄分行狠抓存款揽存工作不放松,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截至9月30日,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27亿元,较年初增长37.18亿元,增幅高达20.22%;余额四行占比31%,增量四行占比37.8%,均稳居市场占比第一位。
(颜海龙)
农发行山东临沂市分行国际结算业务赢得“满堂彩”
截至9月30日,农发行临沂市分行累计办理国际结算13035万美元,实现国际结算汇兑收益和手续费收入203万元,分别完成省行分配任务的100.27%、124.54%。全面完成了省行的分配任务。 (鲁守堂 葛立年)
沂源农信社推出信贷新产品
为更好地支持当地20多万亩优质苹果发展,沂源农信社创新富民惠农服务,推出“沂源红·香飘万家”贷款新产品。该产品以全县300余位冷库主为营销对象,投入1.3亿元满足苹果收储、加工、运输、品牌推广等资金需求,贷款期限10个月,与冷库业主签订“冷库协议抵押合同”防范资金风险。目前已签约187笔187位客户,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亓永霞 贺志建)
农行江西省赣州分行对公理财产品旺销
农行江西省赣州分行在对公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积极调整营销思路,着力从实现银企双赢的目的出发,寻找新的营销途径和市场,到9月末,累计销售额超过77亿元,增幅达到176%,实现业务收入197万元,同比增收341%。 (谢文军)
周村农商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显成效
近年来,周村农商行不断加大对区域文化产业支持力度,充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担保方式,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构筑坚实的的资金屏障。截至目前,共向以周村古商城旅游业为龙头的7个领域的文化产业投放信贷资金3860 万元,为地区文化产业迈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贡献力量。 (崔晓)
嘉祥联社“四轮驱动” 促各项存款新增超10亿元
今年以来,嘉祥联社通过实施“机制带动、活动驱动、服务拉动、营销推动”的“四轮驱动”战略,内外联动拓展市场,资金组织取得历史性突破。10月初,嘉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54亿元,较年初增加10亿元。 (袁彦林 茹冠统)
农发行黄冈市分行国际业务正式开办
10月23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黄冈市分行隆重举行国际业务开办仪式。近年来,该行国际业务坚持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为客户提供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当地经济建设,连续三年国际业务结算量全省排名第二。 (郑杨)
冷水江联社4家网点实行综合柜员制
为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全面升级窗口服务形象,从10月15起,冷水江信用联社下辖的营业部、冷水江、潘桥和岩口等4家网点正式实行综合柜员制,拟用一年的时间逐步在全市推行,“双人临柜”服务模式将慢慢地淡出客户的视野。
(李晓武)
枣庄山亭农信联社内外兼修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近年来,枣庄山亭区联社始终将客户的服务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该联社作为枣庄市唯一一家金融机构被授予2011年度“山东省服务名牌”,连续两届被授予“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两个营业网点被省联社授予“文明服务单位”。 (崔东 李秀全)
农发行江苏分行营业部助推南京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农发行江苏分行营业部抓住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化”同步建设的政策机遇,组织精兵强将,大力营销市县(区)重点新农村建设项目,加大对水利工程、土地整治、农民安置房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助推南京新农村建设,凸现农发行支农主力军作用。1-9月,该部累计新营销项目10个,申请贷款金额58.55亿元,当年新投放项目贷款15.4亿元。9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76.8亿元,比年初增加8.95元,增长13.2%。 (高铎山 汪之嵛)
农行吴江支行举办“亲子理财”活动
为积极开展优质客户分群营销活动,提升农行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农行吴江市支行于日前以“亲子理财”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理财活动,来自德尔双语幼儿园的400余位小朋友及其家长们共同参加活动。吴江市支行理财中心联合绸都支行,巧妙地将“传世之宝”贵金属品牌、跨境金融服务、儿童教育金规划三项业务的宣传融入文艺汇演之中,并通过现场讲演、播放农行品牌形象及产品的宣传片、设立广告位和现场发放相关宣传材料等方式,详细介绍了适合儿童教育金投资的理财产品,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和好评,营销信托及银行理财产品6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小明)
东方农商行脚踏实地推进四季度工作
江苏连云港东方农商行进入十月以来,脚踏实地推进四季度各项工作。根据支行具体情况有效分配任务,与各支行行长签订存款最低目标责任书,按月签订,奖惩结合,强化行政和经济双重约束。公司部、小企业信贷中心发挥对公存款的督导作用,零售部加大储蓄存款的督导力度,指导帮助支行共同完成存款任务。在统筹抓好存款、贷款、清降、收息、中间业务五项工作的同时,侧重于不良贷款清收和增存揽储工作。按日监控存款进度,对大额存款变化提前做好跟踪服务。完善储蓄存款考核机制,按照时点、日均同步考核的方式,科学调整储蓄存款考核比重,调动员工积极性。 (朱涛)
郧县农商行实施清收盘活“三个清零工程”
为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湖北省郧县农商行强化清收盘活措施,向内使劲,从9月份起,实施当年新增到期贷款、员工及家属到期贷款、2009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到期未收回贷款“三个清零工程”。 (段白龙)
农发行镇江市分行鼎力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发行镇江市分行秉承着“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办行宗旨,积极实施“两轮驱动”发展战略,鼎力助推镇江城乡一体化建设。截止2012年9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01.5亿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中长期项目贷款32.3亿元,有效支持了农民集中居住、土地整治和水环境治理等10多个项目,26万人在供水改造项目中受益,上万户农村住户在集中居住项目中迁居新房,2万亩耕地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复垦,2个县域农村水资源在水环境整治项目中得到改善。 (谈剑平 刘文周)
农发行东营市分行全力支持棉花收购工作
今年以来,山东省农发行东营市分行将棉花收购工作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备足资金“钱等棉”,全力支持棉花收购工作。截止10月上旬,该行已投放新棉收购贷款1.68亿元,收购皮棉12.76万担,收购值11706万元,占用贷款6902万元。真正实现“钱等棉”,保障了棉农的利益,解决了棉花企业的难题。 (王学良 刘宇)
泗水农信联社多措并举加快农信银业务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支付环境建设,推动农信银业务稳健快速发展,泗水联社立足欠发达山区农业县实际,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加大宣传、强化培训指导、完善考核奖励机制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农信银业务有序开展。仅2012年第3季度,该社农信银业务达11402笔,业务量居全市首位。 (陈恩焕 苏展)
农行余干支行积极防范银行卡案件发生
农行江西余干支行通过向客户派发宣传单、用卡指南小卡片,在网点张贴在自助设备区域张贴宣传画、用卡注意事项等方式,加强对持卡人安全用卡知识的宣传。该行要求大堂经理和保安,加强对客户安全使用自助设备宣传和引导,提醒客户随时注意保护自己银行卡密码等资料安全。同时建立和完善自助设备的安全巡查制度,对周围环境复杂的自助设备增加巡查次数,在节假日、双休日以及夜间时段,进行昼夜巡视。 (周锋荣)
江西宜丰联社积极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意识,构建和谐金融关系,树立农村信用社良好社会形象。根据省联社《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2012年10月11日上午,江西省宜丰县农信联社组织开展了“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主题公众教育服务活动。由风险合规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一起,以“助推小微、三农金融服务月”为主题,以目标客户为重点,集中宣传县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特色服务和产品、服务流程。
(李卓英)
湖北省黄梅县农发行9月份投放收购资金2亿余元
9月下旬,黄梅县农发行未雨绸缪,积极请调粮棉油收购资金,支持湖北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力达纺织有限公司、龙感湖翔达油脂有限公司等1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入市收购。共计投放粮棉油收购贷款20219万元,其中,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1160万元,准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5967万元,棉花收购资金13000万元,小企业贷款92万元。 (费得喜)
青岛加大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建设惠及“三农”
【市农村信用体系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方案11-06
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主持词10-05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05-31
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浅议10-02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12-08
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09-15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12-03
农村信用社个人经营贷款实施细则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