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精选8篇)
调查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微电子学号:1228402033
姓名:陈小琦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在经历了世纪交替、千年嬗变的历史洗礼后,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新世纪的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对完全不同与高中的学习与生活的适应,恋爱中的矛盾,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人际关系梳理,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学业与其他事情的冲突,未来的就业与人生规划等等。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避免以上问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心理问题,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已是当代社会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上网搜集资料,并做了一些相关的调查,现在做如下具体分析。
一、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
1、学业造成的心理压力
在各方面的压力中,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觉得来自学业的压力是最大的。这正是表明,刚刚进入大学,大多数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而且,许多同学都觉得,上大学后,自己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心情烦躁。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2、缺乏自信的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时,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会感到孤独寂寞,他们在群体中很少说话,几乎不与人交流,主要是不好意思开口说话,缺乏自信心,怕自己出丑或者是别人不在乎自己,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人际关系紧张。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大学生群体中,有的来自农村,知识面相对来说窄一些,有的来自城市,大都是独生子女,各自生活环境的不同让他们无法相互理解,这也是大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困难的一大原因。
3、盲目攀比的消费观念
大多数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没有压力,每个月都有足够的生活费。可是在消费观方面,几乎有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一个严重问题是,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存在攀比现象。有的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有时为了一件名牌衣服或一个名牌包包,有几乎百分之十的大学生甚至会通过控制自己的伙食费去为这些东西攒钱,而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必须要有的。尤其是女生,消费在衣服上的钱财远远高于其他方面,这可能
跟女生的性格有关。而相对来说,一些家庭情况不太富裕的大学生,这方面要做的好很多,他们不会盲目消费,都有自己的消费计划,有目标有方向,但是不会乱花钱。
4、轻率而理想化的恋爱
据国内一家权威的调查机构统计数据表明,有87.9%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过恋爱,其中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高达94.6%,可是对于谈恋爱的原因,只有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大学生表明双方是由于真心相爱才在一起的。大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更处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段迷茫期,各方面的压力像潮水一般涌来。许多大学生为了排解孤独的侵蚀而发展恋爱,这是对感情的不负责任,会对双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另一方面,大多数未恋爱的大学生不看好现在的恋爱,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最终可以有结果。于此相反,那些恋爱中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恋爱信心满满,他们不会去考虑物质基础的事实,觉得只要有爱就好,还没怎么呢,就已经想像好未来了,也不是说大学生谈恋爱不好,只是恋爱中的大学生太理想化了。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导致成功率不高,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注重的只是恋爱的过程,轻视其结果的可能性很大,反过来也反映了现今大学生恋爱的状况很难有结果。
5、自视过高的择业与创业心理
四年本科毕业后,就意味着大学生要走向工作岗位或者其他的生活邻域,大学生本科毕业后的打算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择业观。就调查数据来说,虽然现在的就业情况不太明显,但还是有几乎百分之四十的大学生打算直接工作,可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对自己就业的方向一点都不清楚,只是说自己要找一个好工作,要有很高的工资,很好的待遇,但是,这却把择业问题太过理想化了。总体分析来看,大学生对择业就业没有充足的准备,但是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自我定位很高,并且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想留在工资高、待遇好的公司,想做白领,不愿意去西部等比较贫困的地区。而且大学生过于淡化思想品德的作用,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才是找工作最重要的,很少有人会去考虑思想品德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创业想法的占到百分之五左右,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把创业想的太简单了,究其原因,最近这些年一些普通人创业成功的事例被大肆宣传,让大多数大学生心理上感觉创业很简单,对创业有一些轻视,感觉自己创业的话,成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他们没有想过,相比创业失败的人来说,成功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盲目自大,期望过高,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1、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解决问题,最好是从自身出发。大学生应当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自身心理健康。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将重点放在学习方面,转移自己在其他方面不必要的注意力,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自我调节也是大学生必须要学会的,保证自己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快速的调节过来是很有必要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时刻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就能在无意中将阴霾无限缩小直至消失。当然,也要学会适当的释放
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里,疏导和合理的宣泄是很有必要的。
2、降低自身压力
当代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沉重的压力却已经在他们身边蔓延开来,就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这么多的压力往往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慢慢的就会滋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一方面大学生应学会调整,学会怎样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压垮自己,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3、学会对症下药
在学业方面,确立适合的抱负水平,避免由于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过度焦虑。另外应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良好的学习措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在人际交往上,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此外要加强个性修养,战胜自卑、羞怯,纠正虚伪自私等不良个性特征。经济消费上,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摈弃错误的消费观,要能理解父母赚钱的幸苦,要知道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同时做到有计划的消费,尽量不浪费一分钱。在对待爱情时,应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和恋人,在因恋爱而发生情绪困扰时,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使消极情绪得以合理宣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维护心理健康。择业创业问题上,首先应了解自我, 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包括对自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智力、兴趣、态度、气质、能力等)的认识, 其次要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广泛收集择业信息,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合理定位择业目标,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职业。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挫折准备,适时自我心理调节。
三、结语
一、学生状况
调查工具及对象:周步成教授修订的、适用于我国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在本次调查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哈尔滨某重点中学选取高一学生620人, 收取有效问卷607份, 其中男生272人, 女生335人;一批次学生290人, 三批次学生317人。重点对该量表中学习焦虑一项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注:*p<0.05, **p<0.01, ***p<0.001, 下同
研究发现, 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占了总调查对象人数的42.7%, 即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有259人, 学生表现出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 无法安心学习, 非常关心考试分数, 继而影响正常学习。因心理焦虑水平过高而导致身体症状高分的学生则有71人, 即自身焦虑水平较高时, 学生会出现一些如失眠、呕吐等症状, 这说明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普遍, 但并不代表正常, 说明目前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子们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和身体的煎熬付出, 而这一焦虑水平在男女生和不同批次方面差异表现并不显著, 也就是说性别和不同学习程度两因素不是影响焦虑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高中生学习焦虑水平较高, 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生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为省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 其对自身的期望值高, 加之个人目标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与修正, 使得他们承受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较大。同时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其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不如人意, 因而心理上容易失衡。此外, 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高中生, 总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为了拥有这种独立感和成人感, 他们会不惜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举措。这几点在学习焦虑水平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2. 家庭教育方式与家长期望水平易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是一个家庭的核心, 家长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孩子, 因此内心特别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 各方面都优秀。然而孩子间是有差异的, 家长这种高期望很容易成为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巨大压力, 加之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还会有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或理念, 导致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压力释放的途径。学生在达不到家长的目标, 或是满足不了家长过高的期望时, 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的心理。
3. 学校与社会环境因素。
高考体制与导向使家长、社会仅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重点率, 学校则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以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作为学校工作重点, 而老师则在学校的评价下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指标, 这一链接反应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态, 使羽翼还不丰满的孩子过多地承受与体验这种高压下的生活。同时重点中学对学生成绩的重视, 学生平时的课业量多, 定期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等, 使得学生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竞争压力, 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产生焦虑, 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辅导案例
◆案例陈述
求助者是一位高一女生。她目前的成绩不理想, 进入高中后的所有考试, 每次成绩与其意愿相差甚远 (她认为自己应该是班级的前三名) , 特别是与初中相比, 成绩滑落的更是让她难以接受。数学原本是她的长项, 不过最近这次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不到90分, 结果导致她不愿意上数学课, 现发展到不敢上数学课, 目前状态无论上哪科的课, 听不懂也坐不住。自习课上看到其他同学积极认真学习的样子, 对她来说是莫大的痛苦, 她害怕考试, 害怕上课, 最后, 她不想上学了。就这样, 一次期末考试, 让这位学生彻底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案例分析
对于这个学生来说, 树立积极心态和信心是今后应解决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帮助她理顺事情的前因后果, 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才能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件背后心理上的变化:一是一贯的“优生”心理, 导致心理承受力较差;二是进入高中后较大的心理落差, 不再是“优生”;三是以点带面的消极心态;四是来自家长的高期望、来自学校及老师的排名、来自自己的心理设障以及周围大环境等;五是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强, 患得患失;六是完美心理, 自我要求过于苛刻, 希望自己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
四、具体措施
基于调查与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我认为要想实现我们理想中适度的焦虑水平, 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努力实践:
◆外因方面
1. 在学校与社会环境方面:
学校发展已经进入多元发展阶段, 仅重视高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需求, 因此学校发展应开拓视野, 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层面, 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学生才能得到更优更好的发展。同时应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老师师资力量和硬件配套建设, 树立积极心理教育理念,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开展好团体与个别心理咨询, 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最好的帮助, 也应适当考虑个别学生需求, 给予其特殊政策, 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减少一些考试, 缓解学习压力。
2. 在家庭及家长方面, 建议学校开展家长心理讲堂。
普及心理知识, 使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特点, 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做孩子合格的听众。从过来人、长者的角度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教授孩子必要的成长阶段知识, 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摆“家长”的谱, 高高在上, “一言堂”, 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 给予精神与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内因方面
1.改变认知。
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对考试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是认为考试越重要, 焦虑水平会越高。心理学中提出了焦虑与成绩的关系是倒“U”型的, 也就是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个人的最佳状态得到调动, 只有适度才能最佳。因此适当调整考试期望水平, 方能正确对待考试和发挥正常水平。
2.具体行为。
“视练为考, 考似练”, 即把平时的练习当作考试, 那在真正大的考试面前时就能够像平时一样参加了。也就是说,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说一说就能解决的, 而应是在实践中不断累积实现的, 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平时的小考或练习中能够严阵以待,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在真正考试时其认真与紧张程度不过如此。
3. 给自己留有余地。
目标的制定应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也就是每个人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应有一定的余地, 这样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 不会出现“瓦伦达心态”, 即因压力过大关注结果而无法专心做当下应做之事, 从而适得其反。
4. 调整心理落差。
心理落差大, 源于自身的一种主宰心理。何不把这次当成成长路上的磨炼, 因为这事发生在高一而不是高考中。要学会积极对待生活中的事, 换个角度看世界, 这样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5. 懂得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完美是人人追求的, 但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 能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地扬长避短就是最棒的。人与人是有差距的, 而缩小差距的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做到的, 所以还应客观地为自己的发展定位。正如前面所说, 关键不是别人对你说了什么, 而是你对自己说了什么!你觉得你行你就行, 你觉得你不行你就不行, 别人说你行你也不行。
6. 了解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侧面, 各有所长与所短, 正确对待自己的薄弱环节, 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7. 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建议对惧考、惧学进行自信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 逐步树立信心并解除过敏症状, 慢慢恢复正常学生生活。
(1) 何为自信训练?
自信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 通过考试焦虑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 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 借以削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自信训练的设计直接针对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如“离考试时间越近, 我越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这次考试”;“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我强”等。研究表明, 当一位应试者出现充满担忧的情感时, 便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自信训练的两大步骤:
第一步学会察觉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如当得知即将参加一场十分重要的考试以后, 就会产生朦朦胧胧的担忧念头。针对这些朦胧的念头, 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的水平, 从而可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二是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当你逐条记述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 下一步就是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性步骤。所谓挑战, 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不合理成份进行自我质辩, 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 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 并明确今后应取的态度。 (主要是三个问题: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此种担忧对自己有危害吗?个人应取怎样的态度?)
(2) 何为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将放松训练和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基本方法是, 在产生考试焦虑反应时, 同时引起一个与之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 (放松训练) , 以使考试焦虑者原来的不良反应强度减弱, 这种做法又称交互抑制。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 从弱到强, 渐次实施, 直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此即系统脱敏。
下面, 我们对考试焦虑进行系统脱敏所用的假定等级程序, 并让考试焦虑者大声朗读这段假定程序 (进入情景) 。
(1) 班主任宣布, 三天内将进行一次小测验。
(2) 明天就要考试了, 今晚我觉得准备得还不充分。
(3) 我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4) 我看见其他应试者陆续来到。
(5) 监考的教师到了, 我等得得急, 脑子也好像失去了知觉。
(6) 我收到了考卷。开始做题之前, 我把卷子仔细看了一遍。
(7) 我中断考试, 考虑自己怎么才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8) 我被一道试题难住了。
(9) 我看见有人在我之前答完题, 交上了卷子。
(10) 时间快到了, 我根本做不完了。
进行系统脱敏时, 要求考试焦虑者先进行放松训练, 待全部放松程序完成后, 要考试焦虑者按假定焦虑等级的第一种情景进行想象, 看自己是否会出现紧张。如果感到不紧张, 肌群继续呈松弛状态, 便可转入下一个情景。假如在某一个情景的想象中感到存在紧张状态, 即应在自觉紧张的肌肉部位做一遍放松练习。以此类推, 直到每一个情景均不感到紧张为止。
关键词:高考学生;SCL-90;心理健康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提示,中学生心理障碍具有一定比例。高考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加强对高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我们在高考前两个月对高考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期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对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阳泉市2015年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551人。组成:城区某中学104人、矿区某中学192人、郊区某中学255人。高考前两个月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统一指导语,要求15分钟内做完,受试者不留姓名。实际收回问卷544份,去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22份,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17~22岁,平均年龄19.4岁,其中,男320人,女202人;城镇户籍388人、农村户籍134人;应届学生268人,往届学生254人。
2.工具
选用SCL-90为测评工具。包括10个因子: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采用五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
3.数据处理
以SCL-90测试结果作为基本数据,对高考学生在SCL-90中表现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并和全国常模作比较,另外,比较城镇农村、性别、应届和往届等不同被试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全面了解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中找到比较有价值的结论。数据统计分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1.5版进行。
二、结果
1.总体心理状况
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因子分≥3存在症状,提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各因子分≥3分人数和检出率见表1,比例顺序依次是:F2(强迫)、F6(敌对)、F4(抑郁)、F3(人际关系敏感)、F8(偏执)、F10(其他)、F1(躯体化)、F5(焦虑)、F9(精神病性)和F7(恐怖)。
从因子分≥3分的人数和比例看,高考学生在各个因子上都有一定比例的有症状者。在被调查的522人中有113人存在少则一个因子多则十个因子≥3分的情况见表2,占被调查学生的21.6%,高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见表3,高考学生样本在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8(偏执)、F9(精神病性)八个因子上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在F1(躯体化)、F7(恐怖)、F9(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在F4(抑郁)、F6(敌对)两个因子上则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尤其是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在F4(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水平,这表明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比其他中学生具有明显的抑郁和敌对心理。
2.城镇农村差异比较
城镇与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见表4,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来自城镇学生和来自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不存在差异,但来自城镇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在F1(躯体化)、F5(焦虑)两个因子上存在着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和焦虑。
3.性别差异比较
性别作为独立的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5,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男女学生在F4(抑郁)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女生比男生在高考前更加抑郁。
4.应届生与往届生比较
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见表6,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应届生与往届生在F1(躯体化)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往届学生比应届学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
三、讨论
1.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從本次调查结果看,高考学生有一定比例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一个或多个因子上表现症状的比例达到了21.6%,具有统计学意义,反映出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很好。原因可能在于:高考作为考生最为重要的应对事件,在心理上的影响极其巨大,一部分心理应对水平低下的学生会表现出或轻或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在F4(抑郁)、F6(敌对)两个因子上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尤其是在F4(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水平,这表明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比其他中学生具有更加明显的抑郁心理。
2.部分高考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年龄和所处的学习和社会环境有关。
(1)升学的心理压力。心理紧张甚至失衡的重要外在原因是高考。能否考上大学、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与未来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这在当前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突出的社会背景下尤其如此。
成长经历导致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是部分高考學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高考作为重要的应对事件确实会带给考生大的压力,但是否表现出症状,更多取决于考生是否具有内在的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在我们的咨询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仅仅因为一次月考成绩的波动就出现一两个月的心情抑郁。这样的学生往往有早期功能失调的认知和个性不良等特征,这些才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原因。
(2)自我同一性的混乱。青年期处在自我发展的突变期,实现“主体我”和“客体我”的整合和统一是青年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心理任务,这一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承受压力最大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机能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面临重大升学压力时,心理机能容易失衡,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内心矛盾、冲突。在高考的压力情况下,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必然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最终产生诸如强迫、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等心理症状。
3.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的差异比较分析
城镇农村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不存在差异,但在躯体化、焦虑两个因子上,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和焦虑。国内一些研究认为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农村学生。我们认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农村考生多数住校,生活相对艰苦、学习比较刻苦,在高考的确定感上好于城镇学生;城镇学生相对来说对当前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的体验更加具体而深刻,对未来具有比较多的不确定性。
4.性别的差异比较分析
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上不存在差异。但女生比男生在高考前更加抑郁,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探讨。
5.应往届对比分析
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上不存在差异。应届生与往届生在躯体化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往届学生比应届学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高考生躯体化主要的外在原因在于学生为了应对高考而长时间超负荷学习,必然导致身心处在疲劳与应激状态。延长一年的复读生活是往届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的关键。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所获信息有限,如果能够进一步对高一高二学生开展心理测试,进行对照研究,更有助于全面了解高考学生及其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恒.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8.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现在的大学生有着许多自己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更早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了调查与分析。此次活动主要以大学生为样本,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为形式,以广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相当高。现在,我们将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体上,大部分大学生心理都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心态积极平稳,善于应用方式应对压力,以积极态度的解决问题。但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同学(18%)情绪波动,还有少把部分(4%)情绪低落,经常打不起精神。而在应对压力时,只有少部分同学(5%)选择压抑这个不大可取的方式,大部分同学都会通过可取有效的方式,如转移,自然调整,发泄,来达到减压的效果。而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态度上,大部分人(73%)是经自己思考未果后积极寻求帮助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20%)是碍于情面或态度问题不善于积极解决问题,选择放弃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成绩不理想,陌生的学习方法,宽松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放松学习的要求,成绩达不到自己原来的目标,因此常常感到焦虑,尤其是考试前表现地特为明显。
二、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造成心理负担。
三、就业问题,面对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茫然充满了心里,肩上的压力也越见沉重。
四、感情问题,大学生正是出于风华正茂,激情飞昂的阶段,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憧憬。但是,因为感情的不稳定,爱情的破碎,不少的大学生无法承受,往往会走向了堕落,甚至放弃了宝贵的生
命。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九方面
1、理想与现实方面。大学生对未来有自己的设想,且一般理想比较高,希望将来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有时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没有克服的信心和方法;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不喜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想做大事而一鸣惊人,这就必然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自尊与自卑方面。大学生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因此容易产生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大学里人才济济,许多高中时期的尖子优势不再明显,他们失去了往日的荣耀,易产生心理失衡。有的同学因此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了自卑感、挫折感和焦虑感。
3、动力心理方面。一些大学新生常常在考大学的目标已达到后,很快便失去初进大学的新鲜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却黯淡无光,他们对学习来不了兴趣,对活动提不起精神,一些大学生自我意识缺乏稳定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左右,不能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自己,难以建立自信心,从而缺乏心理发展的动力。
4、学习和创造心理方面。目前大学生反映最大的问题是考试焦虑。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功利化,学习动力不足,相当多同学是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而学习,面对市场人才竞争的压力,他们内心都有危机感,但真正学起来仍然没劲。加上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少同学个人约束力差,自制力弱,学习成绩自然也差了。成绩差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创造心理的发展了。
5、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大学生们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又害怕孤独,他们常常处在个体心理闭锁又渴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冲突中,不少同学将人际关系不适列为仅次于考试焦虑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少数同学甚至产生社交恐惧,部分同学则因与其他同学发生争吵或矛盾,不会处理而十分苦恼。
6、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大学生已进入性生理成熟和趋向成熟的阶段,而他们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生活经历导致了他们社会化过程的后延,致使他们的性心理的成熟落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加上性知识的匮乏,他们常常在正常的性幻想、性梦、性冲动后产生罪错感,少数同学甚至因此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爱情中的情感纠葛,或失恋后承受不了压力而轻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7、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作为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定的成长环境以及特殊的成长经历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的缺陷,给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带来了负面影响。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1)、自卑与自尊交织;(2)、焦虑与抑郁并存;(3)、敏感与孤僻共生;
(4)、无奈与愧疚交错;(5)、嫉妒与怨恨相伴;(6)、虚荣与依赖互融。
8、情绪心理和挫折心理方面。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隐性,他们容易受外界和暂时因素的影响,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且难于控制,因此他们对因考试失败、交友受挫、失恋、择业失败而引起的挫折情绪体验表现出承受力低的倾向。
9、择业心理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他们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择业心态。诸如:择业恐惧心态,表现在不了解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面对“自主择业”不知所措、甚至恐惧;盲目攀比心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心态,表现在对职业和单位的选择上过分功利化和经济化;择业过程中的心态失衡,如择业中的自卑、嫉妒、焦虑等。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普遍现象,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约占20%~30%,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的心理异常者约占1%,且该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帮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问题,首先,对于自己不能调节或者平衡心理的时候,可以去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让专业的老师来指导自己,更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态;其次,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适应,那就必须做到: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的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再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
应该增加“独立人生知识课”、“婚姻恋爱课”、“人际交往知识课”、“大学生学习方法课”等,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另外,在各大学应该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应该包括各类问题,使他们遇有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
面对压力,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顺其自然,自我调整。在学习不理想的情况下,认真查找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虚心请教。面对问题,保持稳定的情绪,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些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当代大学生是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承上启下的时代。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只有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大学生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对自己的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更好的报效祖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1、你容易感到心烦意乱吗?
A.很少有B.有时候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部分时间有
2、对于你的未来,你是何种态度呢?
A.我觉得未来毫无希望,无法改善B.我感到全景暗淡C.对未来我感到心灰意冷
D.我对将来并不失望
3、以下哪方面对你的给你造成的困扰最大呢?
A.人际关系B.学业C.爱情D.就业E.家庭情况
4、你的心情是否经常受到宿舍舍友的影响?
A.很少 B.偶尔 C.经常D从不会受到影响
5、当你遇到心理困扰时,你会:
A.向外界求助 B.自我心理暗示解决 C.转移注意力(拼命工作,学习等)D.从不理会 E.其他_______
6、你倾向于用那一种途径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
A.咨询广外大心理社B.向同学朋友倾诉 C.向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倾诉 D.找辅导员等老师诉说 E.其他________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竞争的加剧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既有生理上的又有心理上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大学生又会有哪些压力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心里压力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您认为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差距大吗?()
A.特别大B.很大C.差不多D.无差别
3.您对现在的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较差D.差
4.考试前后您会有心情紧张吗?()
A.总是B.有时,特定在考前C.有时,特定在考后D.偶尔E.从不
6.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对您的影响怎样?()
A.正面影响,学习的动力B.没影响
C.有点影响,会影响情绪D.负面影响,无心向学
7.您认为英语四六级是否会给您带来心理压力?()
A.会B.有点C.不会D.无所谓
8.当您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不会
10.您是否对学校或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的心理?()
A.经常有B.偶尔有C.很少有
D.没有E.未考虑过
11.您对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无所谓
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2.如果有条件,您是否愿意自己的身形、容貌有所改变?()
A.非常渴望B.希望有变化
C.顺其自然D.不希望
15.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不太好D.很不好
16.您认为自己在与别人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别人的沟通包括宿舍以及同
学和其他人的沟通。)
A.有很大障碍B.有时有障碍C.比较少D.无
17.您是否有知心朋友?()
A.有B.无C.不肯定他们是不是D.其他________
18.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您感到有压力?()
A.经常会B.偶尔会
C.较少会D.根本不存在19.当您对异性表白遭拒绝时,会感到有压力吗?()
A.会有很大压力B.论情况而定
C.压力较小D.不在乎
20.如果您单相思异性朋友,是否会有压力?()
A.会有很大压力B.有一定压力
C.压力较小D.没有压力
21.您专业的就业前景会给您带来压力吗?()
A.特别大B.很大C.一般
D.不太大E.不知道
22.您如何评价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A.非常高B.较高C.一般D.低E.很低
23.您认为父母的期望会带给您压力吗?()
A.很大B.一般C.较少D.没有
24.您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过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D.无
25.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让您感到困惑吗?()
A.非常大B.很大C.一般
D.很少E.没有
26.您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目标?()
A.经常B.偶尔C.较少D.无
27.遇到压力您会最先向谁救助?()
A.家人B.亲友C.男/女朋友
D.知心朋友E.老师F.学长
G.专业人员H.不找任何人
28.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A.转移B.发泄C.压抑D.自然调整
29.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您的心理压力由大至小排序
A.经济问题B.恋爱问题C.人际关系问题
D.家庭问题E.学业问题F.人前途及就业
G.国家发展前途
排序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您所经历的所有压力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除以上所写您其他的心理压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基本资料:
性别专业年级
1、你的性别?A男B女
2、你不开心,感到郁闷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发泄?()
A吃东西B听音乐C写日记D找朋友聊天E睡觉F其他
3、进入大学,哪种感觉最符合你目前的心态?()
A终于解脱了,可以好好玩了B平时多玩点,到期末再用功学习C学习和玩两者都要D一心一意搞好学习
E多投身于社团或其他活动F其他:
4、你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目标()
A经常B偶尔C较少D无
5、对异性交往的现状()
A一般交往B有玩的很好的异性朋友C有过约会D恋爱
E单相思F失恋G无交往H其他
6、当你不被理解、信任时,你会()
A产生对抗心理B心情会压抑C怨恨
D与之产生冲突
E向朋友倾诉心里的委屈
7、你对你的大学校园生活怎样评价()
A很一般B三点一线,很枯燥C有滋有味
D非常精彩
8、你是否经常反复检查自己已经做好的事情?(如锁门后反复确定)()A是B否
9、遇到不愉快,觉得郁闷的时候,你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A自己一个人闷气B和同学或朋友聊聊C出去发泄一下
D去心理咨询
10、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你会去寻求帮助吗?()
A一定会B可能会C应该不会
D绝对不会
11、你是否害怕在大众面前讲话()
A是B否
12、看到别人穿戴比自己优越,你会()
A嫉妒B自卑C有点怨恨D无所谓
13、大学里的排名对你有影响吗?()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D基本没有?
14、你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吗?()
A经常B一般C偶尔D很少
15、面对学习,就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你()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 反映在小学生身上就有自我中心、不会与人交往及意志力差等表现。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效率, 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全国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卷。全部定稿问卷包括86项测题, 其中心理健康部分12题。经过两轮试测、论证, 四次修改并定稿。
调查对象为全国六省市 (山东、河北、四川、湖南、甘肃、江苏) 5600名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 男女比约为1:1, 有效问卷为5383份。
二、调查结果
(一) 大多数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 近一成的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 部分小学生有烦恼
近六成的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 三成的小学生生活得比较愉快, 近一成的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
通过对5383名的小学生的调查发现, 目前小学生总体心境良好, 有近六成的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 三成的小学生生活得比较愉快, 生活得不愉快或不太愉快的近一成, 见表1。
从表1可知, 小学生对“我现在生活得很愉快”回答“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分别占59.3%和31.4%;“不太符合”和“不符合”的占7.4%和1.9%, 这表明绝大多数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 有近一成的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
经卡方检验, 此题目的年级差异、学习成绩差异、父亲文化差异、母亲文化差异非常显著 (P<0.01) 。总的来说, 四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的、父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生活得很愉快。
虽然小学生的总体心境是好的, 但他们也有烦恼的问题。近七成的小学生 (69.4%) 有烦恼, 没有烦恼的只占小学生的三成 (30.6%) , 见表2。
从表2可知, 小学生感觉最烦恼的问题的排序是:学习紧张压力大 (22.2%) ;父母对我期望值太高 (17.9%) ;同学中没友谊 (8.0%) ;各种课外学习班太多 (7.7%) ;其他 (5.1%) ;家庭经济困难 (4.8%) ;家庭气氛紧张 (3.7%) 。可见学生最烦恼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压力大、父母的期望值高、同学中没友谊。主要还是集中在学习方面、与父母关系方面和交友方面的问题。
经卡方检验, 此题目的城乡、年级、学习成绩、母亲文化程度差异非常显著 (P<0.001) 。其中“学习压力大”的是城市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不太好的、母亲文化是研究生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父母期望值太高”的是乡村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及母亲文化程度是小学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同学中没友谊”的是乡村学生、四年级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二) 绝大多数小学生对自己作肯定评价, 有7.9%的小学生对自己作否定评价
小学生在回答“你如何评价自己”的情况, 见表3。
从表3可知, 小学生在回答“你如何评价自己”时, 回答“我真棒”的占24.9%, 回答“我还行”的占67.1%;回答“我不行”的占7.9%, 说明小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绝大多数是适当的, 但有不到一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不高, 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
经卡方检验,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城乡差异、年级差异 (P<0.05) 、性别差异、成绩差异、父亲文化差异、母亲文化差异 (P<0.001) 。回答“我真棒”的城市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四年级学生、女生、父母文化都是研究生的学生所占百分比高;回答“我不行”的乡村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六年级学生、男生、父亲文化程度是小学、母亲没文化的学生所占百分比高。
(三) 大多数的小学生有三个以上的知心朋友, 并且主动与人交往
小学生的交往情况从好朋友的数量以及交往方式两方面来考察。
1. 小学生好朋友的数量
小学生在回答“在学校你有几个要好的同学”的情况, 见表4。
由表4可知, 小学生在回答“在学校你有几个要好的同学”, 好朋友的数量三个以上的79%;一个至三个的占18.9%;一个朋友也没有的占2.0%, 小学生的交往情况总体比较乐观, 大多数的小学生交往广泛, 有三个以上的知心朋友。但个别学生没有朋友也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2. 小学生的交往方式
小学生在回答“在与别人交往时, 我总是”时, 回答情况见表5。
从表5可知, 小学生在回答“在与别人交往时我是否主动”时, 回答“主动找别人聊天”的占79.9%;“别人找我说话我才说”的占14.2%;“我经常独来独往、不与人聊天”的占5.9%。大多数的小学生交往方式是积极主动的, 但有两成的学生交往比较被动, 甚至不愿意与人交往。
经卡方检验, 小学生的交往方式在年级、学习成绩 (P<0.001) 、母文化 (P<0.01) 、父文化、性别、地区 (P<0.05) 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六年级、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城市的、女生交往更积极主动, 而学习成绩差的、四年级、父母文化程度低的、乡村的、男生, 更表现为“总是独来独往, 不愿与人交往”。
(四) 多数小学生的坚持性差
我们从坚持性来考察小学生意志力发展的状况, 而小学生的坚持性是通过遇到难题时的表现来考察, 见表7。
从表7可知, 当问小学生“当你下决心做一件事情时, 是否会因遇到困难而难以坚持到底”, 回答“经常这样”的占9.1%;回答“有时这样”的53.1%;回答“从不这样”的占37.8%;可见只有近四成小学生做事情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到底, 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
经卡方检验, 小学生的坚持性在城乡、年级、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P<0.001) 。乡村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四年级学生的坚持性强的人数, 高于城市的、学习成绩差的、六年级的学生。
(五) 多数小学生独立性强, 近三成的小学生缺乏独立性
小学生的独立性是通过遇到难题时的表现来考察的。当问小学生“当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 你会怎样做”的回答情况, 见表8。
从表8可知, 当问小学生“当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 你会怎样做”时, 回答“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的占28.9%;回答“自己先想再问别人”的45.8%;回答“问老师同学”的占22%;回答“放弃不做”的占1.5%, 回答“其他”的占1.8%。可见大多数小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 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的独立性水平有待提高。
经卡方检验, 小学生的独立性在城乡、性别、学习成绩、父母文化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1) 。其中城市的、学习成绩好的、父母文化程度高的男学生表现出独立性的人数所占的比例高于乡村的、学习成绩差的、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女学生。
三、讨论与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 虽然大多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大多数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 不到一成的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有七成的小学生有烦恼
这可能与目前学校的应试教育、家长的素质和独生子女的特点有关。
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 但有的学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学校的中心工作仍然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核心, 所有的工作围绕升学进行, 老师不断的加课补课、题海战术, 不但使小学生的身体非常疲劳, 也给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城市的小学生显得尤为明显。在我们的调查中城市学生在“学习紧张压力大”、“各种课外学习班太多”两个方面高于乡村学生;由于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 因此六年级的“学习紧张压力大”、“父母对我期望值太高”的人数要显著高于四年级;在学习成绩差异中, 学习优秀的学生“学习课外班多”的多于学习中等以及学习不太好的。在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中, “学习紧张压力大”、“同学中没友谊”、“家庭经济困难”的人数要高于学习优秀和良好者。
家长的素质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我们的调查表明, 母亲文化程度越低, 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 孩子的学习压力越大, 家庭气氛越紧张。有的家长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不但给子女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也容易造成子女的心理问题。
另外, 学生的不良个性也与独生子女的政策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四、二、一”的教养模式, 往往容易使孩子形成闭锁心理, 由于从小缺乏与同龄伙伴的交往, 在大人的百倍呵护中长大, 他们自卑、排斥、怯懦, 这些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与别人的交往, 不善于与伙伴沟通交往, 受了委屈只会独自生闷气, 因此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 近一成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过低, 应引起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 有近一成小学生自我评价不高, 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自我评价逐渐降低, 与已有研究的结果一致。
学生的自我评价偏低, 与繁重的课业负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繁重的课业负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 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前学校还是以应试为主, 学生的作业多、补习班多, 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课外活动少, 如此做只是为了升入一所好的学校, 为将来考大学做准备, 使学生失去许多锻炼能力的机会。学校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分儿是学生的命根”在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社会就业也只重文凭, 轻能力。学校、社会带来的种种压力, 有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的教育方法, 还动辄一句“你学习不好, 将来只能去捡垃圾”之类的话。更有父母说:“你看人家成绩那么好, 你为什么这样笨”。长时间面对教师和父母的埋怨责骂, 加之自己遇到的一些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 便逐渐使自己失去自信。认为自己真的很差, 什么都不如别人。
(三)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广泛, 近两成的学生交往比较被动, 甚至不愿与人交往
从调查结果可知, 小学生的交往情况总体比较乐观, 大多数小学生的交往方式是积极主动的, 但有两成的学生交往比较被动, 不愿意与人交往。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学生的交往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一致, 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环境、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学生学习成绩好, 自我评价高, 交往积极主动, 自我评价低, 交往被动甚至不愿意与人交往。学生的与人交往还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更加科学和民主, 对学生更加尊重和耐心, 从而学生自我评价高, 与人交往更积极和主动, 反之, 学生自我评价较低, 自卑, 与人交往较被动甚至不愿与人交往。
(四) 小学生意志力亟待加强
从调查结果可知, 只有近四成小学生做事情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到底, 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
小学生的意志力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起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溺爱及放任, 不注重给孩子创造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 孩子刚刚遇到问题, 不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而是包办代替甚至放任不管。久而久之, 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能坚持到底, 甚至半途而退, 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而且会形成学生不良的习惯与品质, 甚至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五) 近三成小学生的独立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干预
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入研究及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要求和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严重的不适应还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我们抽取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湖北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其中男生299人,女生132人,年龄18±2岁。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包括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按症状的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一般情况下,总分>160分,任一因子分≥2表示为阳性,任一因子分≥3表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症状的自我感觉越差。
3.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总体结果
在431人中,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93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21.5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学生26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6.03%(见表1)。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3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表1 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统计表
■
2.SCL-90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度症状(4>因子分≥3)的学生人数普遍少于重度症状(因子分≥4)的人数,所以在排查出中重度症状的人数中,重度症状所占比例较高。
表2 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
■
注:3>因子分≥2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3.凡各因子分≥2的人以及由此而计算出的比例为检出率(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参加心理健康测验的431名学生中,总检出率为37.82%。其中表现为轻度症状的有139人,占32.25%;中度症状的有20人,占4.64%;重度症状的有4人,占0.93%。
表3 男女生SCL-90因子≥2的检出率之比较
■
4.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见表4)
从表4中可知,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
表4 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5.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见表5)
从表5中可知,男女生之间基本无显著的差异,只在恐怖因子上有显著的差异。
表5 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
■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三、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又承载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高期望值,因此心理冲突较多,心理疾患易发,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431名大学生的SCL-90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一般人群相比没多大差别,从SCL-90问卷结果分析,心理状况呈阳性的学生占21.58%,比正常的比例(20.2%)略高,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其中6.03%的学生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男女之间的差异无较大显著性,但与成人常模相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P<0.05),而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的差异是没有显著性的(P>0.05),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自觉、自主、自立、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学习方法不当,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和平常参加学生活动和社团所消耗的精力,使之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厌学、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
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而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集体环境,家长的过分包办和教育不当,使之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产生了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既无倾诉对象,又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3.感情问题
大学校园内谈恋爱已很普遍,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看待恋爱问题,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心理变异,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4.网络的依赖性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染上了网瘾,自我封闭,不敢与人面对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人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由于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一些大学生希望在网络上找到心理满足,上网成瘾,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其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虽然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认为最终靠自己解决,但正确及时的疏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早日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针对调查结果,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如建立学校自己的心理咨询室,筹建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心理问题方面的讲座,增加热线电话、网上咨询信箱等。
总之,在日常辅导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保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了解,以便在未来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更好地把握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杂志,1999(增刊):31-35.
[2]郭念峰.心理咨询(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2-193.
[3]睢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6(28).
[4]裴利华,黄赐英.师范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899-901.
[5]裴学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34-535.
[6]董玉梅.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3,3(5):86-88.
摘 要:本文对431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各因子分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余七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不同性别只在恐怖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431人中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93人,检出率为21.58%。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以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干预
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入研究及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要求和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严重的不适应还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我们抽取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湖北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其中男生299人,女生132人,年龄18±2岁。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包括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按症状的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一般情况下,总分>160分,任一因子分≥2表示为阳性,任一因子分≥3表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症状的自我感觉越差。
3.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总体结果
在431人中,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93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21.5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学生26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6.03%(见表1)。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3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表1 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统计表
■
2.SCL-90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度症状(4>因子分≥3)的学生人数普遍少于重度症状(因子分≥4)的人数,所以在排查出中重度症状的人数中,重度症状所占比例较高。
表2 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
■
注:3>因子分≥2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3.凡各因子分≥2的人以及由此而计算出的比例为检出率(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参加心理健康测验的431名学生中,总检出率为37.82%。其中表现为轻度症状的有139人,占32.25%;中度症状的有20人,占4.64%;重度症状的有4人,占0.93%。
表3 男女生SCL-90因子≥2的检出率之比较
■
4.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见表4)
从表4中可知,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
表4 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5.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见表5)
从表5中可知,男女生之间基本无显著的差异,只在恐怖因子上有显著的差异。
表5 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
■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三、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又承载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高期望值,因此心理冲突较多,心理疾患易发,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431名大学生的SCL-90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一般人群相比没多大差别,从SCL-90问卷结果分析,心理状况呈阳性的学生占21.58%,比正常的比例(20.2%)略高,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其中6.03%的学生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男女之间的差异无较大显著性,但与成人常模相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P<0.05),而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的差异是没有显著性的(P>0.05),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自觉、自主、自立、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学习方法不当,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和平常参加学生活动和社团所消耗的精力,使之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厌学、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
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而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集体环境,家长的过分包办和教育不当,使之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产生了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既无倾诉对象,又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3.感情问题
大学校园内谈恋爱已很普遍,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看待恋爱问题,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心理变异,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4.网络的依赖性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染上了网瘾,自我封闭,不敢与人面对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人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由于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一些大学生希望在网络上找到心理满足,上网成瘾,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其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虽然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认为最终靠自己解决,但正确及时的疏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早日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针对调查结果,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如建立学校自己的心理咨询室,筹建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心理问题方面的讲座,增加热线电话、网上咨询信箱等。
总之,在日常辅导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保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了解,以便在未来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更好地把握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杂志,1999(增刊):31-35.
[2]郭念峰.心理咨询(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2-193.
[3]睢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6(28).
[4]裴利华,黄赐英.师范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899-901.
[5]裴学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34-535.
[6]董玉梅.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3,3(5):86-88.
摘 要:本文对431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各因子分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余七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不同性别只在恐怖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431人中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93人,检出率为21.58%。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以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干预
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入研究及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要求和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严重的不适应还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我们抽取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湖北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其中男生299人,女生132人,年龄18±2岁。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包括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按症状的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一般情况下,总分>160分,任一因子分≥2表示为阳性,任一因子分≥3表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症状的自我感觉越差。
3.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总体结果
在431人中,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93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21.5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学生26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6.03%(见表1)。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3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表1 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统计表
■
2.SCL-90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度症状(4>因子分≥3)的学生人数普遍少于重度症状(因子分≥4)的人数,所以在排查出中重度症状的人数中,重度症状所占比例较高。
表2 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
■
注:3>因子分≥2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3.凡各因子分≥2的人以及由此而计算出的比例为检出率(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参加心理健康测验的431名学生中,总检出率为37.82%。其中表现为轻度症状的有139人,占32.25%;中度症状的有20人,占4.64%;重度症状的有4人,占0.93%。
表3 男女生SCL-90因子≥2的检出率之比较
■
4.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见表4)
从表4中可知,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
表4 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5.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见表5)
从表5中可知,男女生之间基本无显著的差异,只在恐怖因子上有显著的差异。
表5 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
■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三、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又承载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高期望值,因此心理冲突较多,心理疾患易发,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431名大学生的SCL-90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一般人群相比没多大差别,从SCL-90问卷结果分析,心理状况呈阳性的学生占21.58%,比正常的比例(20.2%)略高,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其中6.03%的学生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男女之间的差异无较大显著性,但与成人常模相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P<0.05),而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的差异是没有显著性的(P>0.05),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自觉、自主、自立、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学习方法不当,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和平常参加学生活动和社团所消耗的精力,使之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厌学、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
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而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集体环境,家长的过分包办和教育不当,使之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产生了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既无倾诉对象,又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3.感情问题
大学校园内谈恋爱已很普遍,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看待恋爱问题,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心理变异,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4.网络的依赖性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染上了网瘾,自我封闭,不敢与人面对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人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由于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一些大学生希望在网络上找到心理满足,上网成瘾,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其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虽然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认为最终靠自己解决,但正确及时的疏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早日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针对调查结果,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如建立学校自己的心理咨询室,筹建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心理问题方面的讲座,增加热线电话、网上咨询信箱等。
总之,在日常辅导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保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了解,以便在未来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更好地把握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杂志,1999(增刊):31-35.
[2]郭念峰.心理咨询(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2-193.
[3]睢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6(28).
[4]裴利华,黄赐英.师范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899-901.
[5]裴学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34-535.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07-27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问卷10-05
在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06-29
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报告07-05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10-31
大学生毕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06-05
大学生人际友善状况调查报告06-14
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06-27
大学生对朋友依赖状况的调查报告07-05
大学生生活费使用状况问卷调查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