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共11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师生赛读。d、配乐读第3自然段: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b.谈体会: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感情地朗读。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a、指名读,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五、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那么可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六、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了泼水节的时间, 第2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 第3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狂欢到深夜的快乐气氛。
【学情分析】
作为云南人, 学生对泼水节都有所认识, 有的学生还亲身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因此, 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 我紧扣课题中“欢乐”一词,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 让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体会、领悟到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 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 我们初步感受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进一步了解欢乐的泼水节, 与傣族人民同乐。
(全班齐读课题)
师:进入课文之前, 老师要考考你们是否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你们还认识吗?
(复习字词, 指名拼音认读词语, 全班齐读)
师 (过渡) :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 词语掌握也很牢固, 让我们翻开书, 开始我们今天的泼水节之旅吧!
2.品读课文, 体验感悟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那这么盛大的节日开始前, 都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这一天, 人们提着桶、端着盆, 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 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 有的撒上花瓣。
(课件出示, 指名读句子)
师:这个句子中, 哪些词语体现了人们对泼水节热切期盼的心情?
生:“早早”、“早已”。
(指名回答, 板书:早早、早已)
师:除了准备的时间早以外, 泼水节的水与平时的水有什么不一样?
生: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指名回答, 板书“香水、花瓣”, 指导朗读)
师:“早早”、“早已”要读出急切期盼的语气;“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要读出欣喜、欢乐的语气。
师:我们和其他人一样, 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泼水节欢乐时刻的到来, 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吧! (生齐读)
师:终于, 开始泼水了!人们是怎样欢度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欢乐的泼水节》。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人们泼水的, 读一读课文,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 (朗读) :开始泼水了, 大家互相追赶, 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 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指名读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汇报, 教师随机点拨)
生:人们泼水的场面很愉快, 通过“追赶”、“灌”、“泼”可以看出。
(师板书:追赶、灌、泼)
生:参与泼水的人多, 有“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生:参加泼水节的人们被泼得全身都湿透了, 但是大家不生气, 反而很开心。
师:这样过节, 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表达你的心情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指名范读, 教师相机指导:全句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多形式练读:指名读, 分组读, 男女生赛读, 全班齐读)
师:为什么全身湿透了, 却还能笑得这么开心呢?
(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谁身上泼的水多, 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怎么能不高兴呢!
(指名读句子)
师:泼水节是给予祝福的节日, 人们一定非常的开心, 你能读出这样的心情吗?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范读。师相机指导:全句读出高兴、幸福的语气。多形式练读:指名读, 分组读, 男女生赛读, 全班齐读)
生 (齐读第二自然段) :勤劳的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祝福, 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吧!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泼水节的活动结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师 (朗读)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 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人们唱着歌, 跳着舞, 赛起了龙舟, 放起了烟火, 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理解句子, 师指导朗读)
师:泼水节还有哪些活动?持续的时间长吗?
生: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师:这样丰富又欢乐的活动就要结束了, 你的心情如何?你能用朗读表达你的心情吗?
生 (齐读) :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结束这欢乐的泼水节活动吧!
3. 总结全文, 熟读成诵
生 (齐读) :夜深了, 傣族人民还沉浸在欢乐的气氛当中, 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 跟着傣族人民, 再次回味一下我们今天的泼水节之旅。
师:可以不看书完成下面这个填空吗?
这一天, 人们 () 着桶, () 着盆, () 来到了 () 。大街的两旁 () 准备好了清水, 清水里有的 () , 有的 () 。开始泼水了, 大家 () , 你拿瓢往我衣领里 () , 我端盆向你身子上 ()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 () , 人人脸上 () 。清水是 () 的象征, 谁身上泼的水多, 就意味着谁得到的 () 多, 怎么能不高兴呢?
4. 教学生字“吉、祥、如、幸”
师:这些生字, 你们还记得吗?
(指名用组词的形式说)
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自由反馈, 师相机指导识字方法)
5. 指导“吉、祥、幸”的书写
吉:上半部分是上横长、下横短的“士”;
祥:左半边是“礻” (示字旁) , 而不是“衤” (衣字旁) ;
幸:可以分解为“土”和“羊”, “土”的下横比较长, 也可以理解为把“辛”的最上一点换为“十”。
东川三小 黄东会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欢乐情景及其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快乐一直延续到深夜。【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还比较弱,加之民族差异,对泼水节了解较少,为了能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教学中,将指导学生多读课文,读中悟景,读中悟情。【课时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心情。
3.初步感受少数民族别具风情的民族文化和节日风俗,激发学生对祖国多样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悟情,融情于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体验情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欢乐的泼水节》。2.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
过渡:老师听说傣族人民的泼水节非常有趣,特别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要去过泼水节,还得跟词语宝宝交个朋友呢!
1.课件出示词语:
互相 幸福 象征 意味
一年一度 吉祥如意 不肯离去
2.认读词语。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词语宝宝,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和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西双版纳在我们云南省最南端,那里生活着勤劳善良的傣族人民。他们住在高高的吊脚楼里,美丽的凤尾竹、可爱的孔雀与他们相伴。每当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也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课文里也有一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能找到吗?
1.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一年一度”: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2.简介泼水节。
是的,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和我们的春节一样,它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3.我们全班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记住这个重要的节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样一个重大的节日,傣族人命是怎样过的呢?我们到第二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吧。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哪两句话写了人们泼水前的准备?
2.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
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1)在泼水前,人们做了哪些准备?
(2)准备的清水和平时的普通水有什么不一样?(3)这水不是一般的水,人们精心准备的清水,很有讲究。细心的同学再读一读,你能找到人们盼望泼水节急切心情的词语吗?
(4)谁能把这份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4.小结:准备工作早已做好,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泼水开始了。
5.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小孩„„
(1)读句子,圈出描写泼水动作的词。(2)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泼?
过渡:孩子们,心动不如行动,用上你们刚才的动作,体验一下泼水节的快乐。
(3)学生参与泼水表演。(配乐)(4)现场采访:
你浑身湿透了,回家不怕妈妈骂吗? 刚才你为什么要泼老师?
6.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引读:浑身湿透了,回家不怕妈妈骂,是因为——
身上湿淋淋的,还这么高兴,还是因为—— 你们泼了黄老师,我还笑眯眯的,也是因为——
7.屏幕突出:怎么能不高兴呢!小朋友,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怎么能不高兴,意思就是——非常高兴!
8.送祝福:在这欢乐的泼水节上,你最想把这代表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在谁的身上?给他送上怎样的祝福?
老师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向同学们,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出示: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向,祝愿。
9.把我们的快乐带上,祝福带上,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天色渐晚,可人们有趣的活动并没有结束。(读出示句子)1.出示: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小结:清晨人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街上,现在都夜深了,人们却还是不肯离去。
2.你能把这欢乐、这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
然段。
四、总结拓展
1.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从泼水前的万分期待,到泼水时的尽情尽兴,到最后的依依不舍,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齐读课题)让我们记住这个快乐的节日,同时也把“吉祥如意”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大家。
2.让我们再次伴着泼水节优美的旋律,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板书设计
20欢乐的泼水节
追 灌 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 泼水节图片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想欣赏吗?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
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3.检查生字
(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是傣家人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呢?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____―,难怪―_________,难怪―________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____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______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_______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_______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仔细观察周总理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是一样的)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的一个样,显得多亲切呀!再看图,用一个词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 和蔼可亲)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施恩难忘的教学设计在第二堂课
小时:
正确,流畅,情感地阅读文本。
通过文本的文本朗读口味,体验作者的感激和错过老师的感觉。3.研究作者选择一个典型的例子突出中心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首先,检查导入,接近字符
1.在本课中,我们阅读了本文难忘的文章,了解作者刘少唐在这本回忆录中,偶尔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况,并触发了他对过去的深刻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接近刘少堂雄辩,写作是很好的田老师,进入刘少堂的内心世界......2.阅读主题。
二,部分理解教学的本质
1.田老师的故事启蒙的年轻人我的收获是什么?要求学生阅读这部分教学方法的故事来讨论交流。(学生联系故事,明白你可以学习知识,体验快乐,了解生活的真相,爱美国了解环境保护环境等)
我读了这个故事四年,听了数千故事,这些故事喜欢春雨,滋润我。
(1)从成千上万的故事,我们知道什么?
(2)为什么这里用春天雨作为比喻?我的水分到底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了解教师教学背后的深刻内涵教导恩典的感觉
1.阅读关键词:谈论过去,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年轻的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1)回读全文,搜索田老师对我的文学启示 什么是蒙古?
(2)学生交流,报告。2.联系课程体验:
(1)他的口才,写作非常好就像现场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表达水平,对社会做一个有用的。
(3)我听到了球迷,好像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突然停止了,我还在茫然,直到大学三年级的弟弟刺伤了我,我才醒了。积累发展,阅读和写作培训 1.在整个文本中,谈论什么样的老师是老师?你的心的感觉用一两个字来说就好了?
我们的文章作者选择了老师故事的例子,通常,普通,但典型,具体。文章应该选择一个典型的例子高亮中心。刘少堂难忘的插入刘,是老师在他年轻的心里播种文学的种子,所以在四年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教训,很多东西,有很多故事可以写,笔者只有选择教这节课的诗故事。这首诗是一种古典文学的影响,故事是现代文学的影响,让我感受到文学想象力的魔力。因此,当我们写文章时,我们应该注意案例与中心的一致性。
工作设置:
在教导你的老师,谁给你最深的印象,选择他的一个事情写下来。2.推荐阅读:
主备教师: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脚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有什么样的民族特色呢?
学生回答: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特殊的泼水节,我们来看看它特殊在哪里呢?(板书:1961)
1、自读课文,标上段落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问: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火红的凤凰花开了。
生:凤凰花开了,就代表着泼水节到了
师:对,泼水节到了,那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呢? 生:因为周总理来了。
生:因为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师:那你们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来吗?
生: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师:非常正确,既然周总理要来,相信傣族人民过的这个泼水节师难忘的。(板书:难忘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3、欢迎周总理(默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那些句子是欢迎周总理的?(板书:欢迎)
生: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对,有人从这里的山沟来的,有人从那边的小溪边来的,有人从左边的湖边来的,还有人从右边的山上来的,他们都聚集在这里欢迎周总理。
生: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师:这是个什么句子? 生:比喻句,把花瓣比作地毯。
生: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师:一条条,一串串代表什么呀? 生:代表龙船很多很多,花炮也很多很多。
师:对,有很多的人,有花瓣铺成的地毯,有龙船,有花炮,这个场面可以用词来形容呢?
生:开心,高兴,激动,热闹„„„„ 师:热闹这个词最准确,其余的词是用来形容心情的。同学们既然说到了激动,那就用激动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段吧!(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4:、看图,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看,周总理来到了人群当中,有谁能说说周总理的样子吗?从穿着,表情,动作三个方面来形容一下?
生: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生: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师:既然周总理笑容满面的,那么同学们也能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一句吗?
(同学们笑容满面的读这一句)
生: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可以找一找四个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接,敲,踩,跳。
师:很好,周总理敲着鼓,跳着舞,那我们也来边敲边读吧!(学生读一个字敲一下桌子,合着节奏来读这一句)
师小结:周总理的穿着和动作体现了周总理入乡随俗,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他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5、开始泼水
傣族人民迎接到了周总理,敲了鼓,跳了舞,马上就要到最隆重的泼 水仪式了,那么老实想请一位同学来表演周总理泼水的情景,其余同学就扮演傣族人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泼水的场面吧!(一个学生上讲台,老师读一句,他就做一个动作)
师: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同学拿起一个装粉笔的盒子代表银碗)
师: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同学拿着教鞭在盒子里晃了晃)师: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同学做出向讲台下的学生泼水的动作)
师: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讲台下的学生用书当盆,用笔当树枝,向讲台上的同学做泼水的动作)师:他们这是在互相祝福,傣族人民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那么周总理会祝福傣族人民些什么话呢? 周总理祝福傣族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傣族的年轻人:工作成功,天天快乐
傣族的小朋友: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是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就像一家人一样。
6、深情朗读
师:让我们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三段吧!(同学们深情朗读最后三段)
师:那么,现在的傣族人民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幸福,难忘。
师:是的,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泼水节,傣族 人民当然会感觉到幸福,难忘。(板书:幸福
难忘)
小结:今天,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少数民族的爱却一直温暖着少数民族的心,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怀念他!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个气氛吧!(学生齐读课文)
下课!
六:板书设计:
傣族人民
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
1961年
迎接
一起打鼓
跳舞
互相泼水祝福
心连心
幸福
难忘 6
剪枝的学问
西山中心小学戴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
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重点难点:通过读中感悟,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简单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学生齐读课题。(引导把课题读好听)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全对请举手并给自己加“☆”(点击“☆”播放掌声)
[通过听写词语,列出“我”的心理变化线索。同时课件中的掌声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3.对这四个描述心情的词语,大家会产生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四个“为什么”:为什么满怀好奇? 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为什么又惊又喜?)
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通过质疑,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并且将文章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有的放矢。同时围绕重点词语改“被动应答”为“主动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得到很好地培养。]
二、品读感悟。
1、(点击)认真轻声读课文,圈圈划划,从课文中找到四个为什么的答案,在有关句子处做好记号,再读读想想。(为什么满怀好奇? 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为什么又惊又喜?)
2、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满怀好奇。
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先来理解什么是“满怀好奇”?
(满怀好奇:对自己不解的事物心中充满新奇很感兴趣)
我进桃园为什么“满怀好奇”?
(因为我进的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的桃园,王大伯既然是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的种桃能手,他的桃园肯定与众不同,究竟怎样的呢?我当然满怀好奇了。)
(点击第一节)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抓住“远近闻名、总是、大、甜”(加点变红)让我们读好这一段,读出好奇之情。
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引导学生提问。(王大伯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他是怎样种的呢?)
师:我跟你一样好奇,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问个究竟。
[引导学生进行想像,扣住关键词提问,体会我的好奇之情,这样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我”是满怀好奇进入桃园的。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疑惑”什么意思?我“疑惑”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我”进入桃园看到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挥舞剪刀剪下桃树枝条,不明白原因,当然疑惑了。······
(点击第二、三节)
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他们怎样剪的?他们的动作说明什么?
(抓住“咔嚓、咔嚓,挥舞。一根根”(点击变红)说明剪枝动作熟练。)朗读体会。
王大伯剪下的枝条在“我”看来,都是“好好的”,这不只使“我”疑惑,更让“我”着急地问:“······” 学生接读,体会我的疑惑与着急。
从“我”的着急地问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指名学生读王大伯的话。(点击王大伯的话)
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抓住“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疯长,养分夺走”(点击变红))
王大伯还讲了什么?(他抚摸着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告诉我们来年就靠它们多结桃子。)“抚摸”表示什么?王大伯为什么充满信心?(因为剪掉无用有害的枝条,留下有用的枝条,保证来年桃子有充足的养分,所以王大伯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齐读王大伯的话。感受王大伯的充满信心。
对于王大伯的话,“我” 听了却是――生接答: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怎样理解?“我”信什么?又疑什么?联系前后课文内容加以体会。(“我”听了王大伯的话。觉得有些道理,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王大伯和叔叔剪掉了那么多枝条,留下的枝条真的能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换作是我,也有怀疑的。)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4.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又惊又喜
“我”的这一怀疑在春天第二次走进桃园时还存在吗?(点击桃园图)师描述: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此时的你会想些什么?
美美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学生交流,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点击桃园丰收图)
【必要的媒体手段,给予学生学习的辅助,学生在生活阅历上的缺憾就能得到补充,对于
文本的理解较有裨益。】
课文中怎样描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句子。通过“一棵棵、挂满”体会桃子的多,通过“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桃子的大,好,甜。(点击变红)
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学生交流:(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点击王大伯的话)读读体会。
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剪掉无用的、不结果实的枝条,枝条少了,却能结出更多的桃子;剪掉有害的、抢夺养分的枝条,留下的枝条养分充足,能结更大的桃子。要获得必须舍得,只有去掉无用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更大的。)
剪去枝条,是为了让桃子长的好,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
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 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研读拓展。
1、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大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味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剪枝是为了来年能获得更多更大的桃子,“减少”是为了“增加”······
2、在我们的西山农业生产中或者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存在呢?
学生交流:“减少”是为了“增加”;要获得必须舍得;枇杷的匀花、匀果;碧螺春茶树的剪枝·····
我们平时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只能记住50个。改变方法,每天背10个,10天后,可以记住100个。······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学生试着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产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引导学生回味品析领悟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减少”是为了“增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妈妈给予小朋友的爱和对母爱的赞美。
2、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增强爱父母,回报父母,关爱父母的意识。
3、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感受妈妈的爱。用真实的体会感悟诗歌的内涵。
一、目标导航:
1、出示课件,认读生字并组词
师:爱心所到之处温馨而浪漫,在无数爱中,母亲的爱历久而凝香,
让我们再次依偎在母亲怀里,重温一下母亲浓浓的爱。
2、板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提示:
1、读一读思考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
2、画一画每一小节中让你感动的词句,想一想让你感动的原因。
3、说一说自己想用什么方式回报妈妈的爱。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四、自学检测:
1、指名说说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都是哪两件?
2、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说一说哪句话让你感动,并说明原因。
半夜: 体会:半夜人们都睡了,只有妈妈在为我扇扇子,妈妈多爱我呀!
浸透:汗水浸透了妈妈的衣裳,我知道,她为我扇扇子的时间一定很长很长。
师:夜深了,只有妈妈在为我扇扇子,手酸了、人累了,但她仍不肯休息,妈妈的爱是多么的细腻啊!
3、第二小节
汇报:雨水全打在妈妈的身上
师:雨水打在妈妈的身上,也打在你的心里,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妈妈说吧
○补充对话(出示)
一个很冷很冷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来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全打在妈妈的身上。看着冰冷的雨水全打在妈妈的身上,我的心里――――――,我对妈妈说:“―――――――――。”而妈妈却说;“―――――――――――――。”
师: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在我们需要时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好妈妈。在这个“遮”中,也藏着妈妈的爱。
――放学路上,天突然下起了雨,我连忙用书包遮住头。
――当强烈的阳光射向我时,我连忙用手遮住了眼睛。
师:当你做这两个动作时,你心里在想―――――――,妈妈什么都没有想,没有想――――――――,想的`都是―――――――――――。
师:在妈妈心中没有自己,只有我们,她把对我们的爱当成很平常、很自然的一件事。妈妈的爱充满温馨,我相信它感染我,也一定会感染你,相信你和妈妈之间一定会有许多感动的事,你觉得妈妈的爱还是( )( )指名交流。
○播放歌曲《母亲》
(音乐响起,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恩之心砰然而动。)
(3)第三、四小节
师:妈妈的爱是份厚礼,让我们在齐声朗读中再次体会。
生:齐读。
师:母亲节快到了,我们也该为妈妈送一份厚礼。
○母亲节的礼物(出示)
在母亲节里,我想为妈妈送上一份厚礼。
我想对妈妈说:――――――――――――――――――。
我想对妈妈(做)―――――――――――――――――。
生:在母亲节里,我想送给妈妈一个拥抱,我想对妈妈说:“爸爸工作在外,你一个人照顾我,辛苦了,等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孝敬您。”
------ ------
(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其中,精彩的表达再次让爱――如泉涌。)
五、总结提升:
师:我们被母爱包围着,这爱好比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遮住了生活中的忧愁、疾病、困难和危机。在它的精心呵护下,我们这一朵朵小花才笑得如此灿烂,因此,我提议,再次读起首充满爱的小诗,把它作为送给母亲节的礼物。
六、达标检测:你想用什么方式回报妈妈的爱,积累一些与母爱有关的诗、歌
板书设计:
妈妈的爱
风
伞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2、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优美段落。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理解2—6自然段,描写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景物特点。
教学模式:情景教学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读。
3、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
这是在“总说”西沙群岛。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海的宝岛西沙群岛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2—6自然段,边读边划出2—6段共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几个地方?(点名回答)
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学习2—6自然段。要求是:每到一处你都见到了什么?他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能读出他们的特点么?
汇报情况:
(一)海水
1、“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
2、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此处播放海水图,让学生欣赏,体会。)
你能读出海水的美么?(同桌读一读—请人读)
3、你能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
(投影海底结构简图)
请人朗读,老师指导。全班读。
1、刚才哪个小组去海底潜水的?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底介绍了几种景物?
你可以读出它的特点么?
“懒洋洋”、“威武”怎样读出来?请人读一读。
想读的站起来读,加上动作。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什么?
还有那些词看出鱼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你可以读出鱼的多么?(大屏幕出示以海底图片为背景的文字)
同桌读—请人读—全班读
2、海滩有人去了么?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滩介绍了几种景物?
贝壳和海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映象?(贝壳奇形怪状、数量多,海龟有趣)
那些词可以看出来?“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演示贝壳、海龟图)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自读—指名读
3、海岛
愿意读海岛的同学自己起来读
海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鸟的天下)总说
从哪些词表现出是“鸟的天下”?
主要抓住“厚厚的”、“各种”、“遍地”、“堆积”等词来理解。(播放海岛的画面)
男孩,女孩比赛读。
三、朗读竞赛、作品展示
1、自由组合、自由选择2——6自然段来读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汇报读书情况,全班推选一个小组为优秀奖,其他小组为激励奖。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图。并且介绍他的画。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抓住“日夜守护“、”必将“、“更加”来学习,体会战士们为保护祖国而付出的努力。
五、总结全文
教材:
义务制第五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感受北国风光的壮丽雄伟,体会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领略雪后北国风光的壮丽雄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点:
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含义。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根据意思写词语。
(1)风冷得刺骨,课文中哪个词正好表示这个意思?(凛冽)
(2)雪花飘落时又多又密,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纷纷扬扬)
(3)注意看老师做一个动作。这又是哪个词?(笼罩)
(4)最后请给“白茫茫”找个近义词。(白蒙蒙)
2、核对纠正。
全对的打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奖励符号;如果有些小错误;自己订正,并且记住它。
3、谁能用上这些词,按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中下雪前和下雪时的景象呢?
二、学习第2、3、4段。
1、初读第2、3、4段。
(1)是啊,这一场纷纷扬杨的大雪,会把大地妆扮成怎样的世界呢?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3、4段。读完了得扳到有话可说,说你的发现,说你的感受。
(2)指名说,鼓励学生大胆说。
(3)同学们真会读课文,才读了一遍,就读懂了这么多东西,了不起!那么,你是否能用一个字来说说雪后人们的心情呢?(板书“喜”)
说到喜,课文中的老农和孩子们“喜”的原因相同吗?先别忙着回答,请细细地读读课文,可独立思考,也可小组研究,从书中找出能说明自己看法助理由。
2、研读第2、3、4段。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教师随机指导。(“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A、研究老农和孩子们喜的不同点
●研读第3段
①哪一小组先展示研究成果?你们认为老农“喜”的是什么? (小黑板出示老农赞雪图及俗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②你真的读懂这句话了吗?好,咱们来开展一个“小博士摆擂台”的活动。对其他同学说:“孩子们,你们对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向这位小博士发问,一个字、一个词都可以,看看谁能问倒他!(“被”指什么?“三层被”说明什么?“枕着馒头睡”呢?……)
师:你们真的读懂这句话了,这是你们合作学习的结果,不愧为小博士。
③瑞雪兆丰年,难怪老农心头喜滋滋的。谁上台当回老农夸夸这雪?
●研渎第4段
①孩子们“喜”的.又是什么?(显示小黑板)
②是呀,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和兴奋读读这一段,跟图中的孩子们一起来感受这玩雪的快乐吧!
B、研究老农和孩子们喜的相同点
(1)同学们,这雪不仅给老农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给孩子带来玩雪的快意,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请找第2自然段中写得最美的句子,同桌议一议,细细品一品。
(2)指名说,随机品读。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小黑板出示)
①指名读后,请学生说说这句话美在哪儿。谁还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板书:红日)
②(显示小黑板)谁能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指 名读——挑战读——“小老师”领读——赛读)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小黑板出示)
①指名读后,请学生说说这句话美在哪儿。谁还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板书:田野 群山)
②(显示小黑板)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请看,田野、村庄、群山……目之所及,都是雪白的一片,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是何等的壮美啊[谁能把这句话读美了、读活了?
(自由读——评议读——赏读——与师赛读——齐读)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①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象,难怪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出示小黑板)他为雪美而赞,为人欢而叹,(引读)好一派……,好一幅……——谁想站起来读读这句话?想读的都请站起来。
②让我们捧起课本,美美地读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欣赏,到广阔的雪野上尽情地邀游一番吧!
③师生合作读,看板书引背这一段。
④可一个人看看画面朗诵,也可以找伙伴合作朗诵。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黑板出示填空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填空,全班交流。
冬雪能( ),能( ),还能( ),所以被人仍称为瑞雪。
2、结合生活,学会感恩父母。
3、有条理地记叙感恩的故事,体会感恩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
用一个词来说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吗?(可爱)【板书:孩子】
二、学习第14小节,萌发爱:
(一)体会“可爱”。
1、默读第14小节,找出体会到孩子可爱的词句。
2、汇报:
(1)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2)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3)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妈*的身份证!”
3、解读:
(1)第一句
找出感受到孩子们很可爱的词组。质疑是否真犯错误,齐读。
(2)第二句
找出感受到孩子们很可爱的词。理解赦免。齐读。
(3)引读第三句
小结:孩子们的可爱表现在神色、目光,话语中。【神色、目光、语言】
合作读。
(二)理解“热闹”:
为什么说这次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不一样呢?【板书感受爱、表达爱】
三、学习第15小节,了解表达爱的方式:
1、引读:结束这堂课的时候……了解他们的生日。
了解不被察觉的方式有哪些?为什么要让他们不察觉呢?
齐读这句话。
了解有哪些祝贺的方式?(写信、擦地板、贺卡、唱歌、考一百分……)
穿插理解“稚拙的礼物”、“珍贵无比”。
3、齐读这段。
四、学习第16、17小节,学会表达爱
1、引读第16小节:
2、学生学当家长说一说!
3、齐读第17小节。
4、质疑:为什么说沉默是一种享受?
5、指导写话:
(1)了解学生给父母庆祝生日情况。
(2)听庆祝过的孩子说说当时是怎么庆祝的?
教师评价引导:你在送这个礼物之前怎么想的?那收到礼物时,爸爸妈妈有什么反映?
(3)拿出练习纸,选第一个内容,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用对标点符号。
(1)妈妈(爸爸)的生日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但我还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2)再过几个月,爸爸(妈妈)的生日就快到了。此刻,坐在教室里,我想该怎么给他一个惊喜呢?
五、总结延伸: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11-05
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10-06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例10-30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设07-10
泼水节的作文1500字:傣族的泼水节07-14
有趣的泼水节作文400字:泼水节的滋味07-05
快乐的傣族泼水节作文:充满欢乐的泼水节07-24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11-04
傣族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09-17
难忘的经历优秀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