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设计现状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服装设计现状(精选8篇)

中国服装设计现状 篇1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2008年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中国大部分市场被那些90%在中国制造的品牌所占领,服装企业竞争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4.设计:

1)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设计能力较弱,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5.品牌:

1)我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还处在品牌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缺泛运作的人力,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杉杉、雅戈尔、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但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国际服装品牌在世界品牌10X0强中有7家服装品牌入围,中国服装只有2家进入中国品牌100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时尚”

2)国际品牌的进驻、企业的结构、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中间的管理、综合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被动市场型、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

6.营销:

1)竞争:较早推行市场多元化的企业、企业会调整市场策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增长潜力大的新兴市场。资金优势、品牌和产品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竞争格局与国际大佬同台竞技,中国品牌能否打赢“平价战”,向二线城市扩张、高调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国际平价快速时尚、快速的反应体系、国际大牌拼时尚和价格。

2)市场细分:新生代崛起,市场如何再细分,对于分场合着装和时尚的需求大大增加。在寻找市场空白点和差异化竞争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市场细分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档次、功能、营销模式,到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方面更加细分。

3)矛盾:服装企业的快速崛起与信息化相对滞后产生的尖锐矛盾,服装老板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和落后传统管理的尖锐矛盾,就是服装行业当前的基本矛盾

4)产品:季节性产品怎样突破“冬夏魔咒”:冬季热销的羽绒服、软黄金“羊绒”服装在春、秋、冬三季,丝绸和亚麻服装企业则喜热怕冷。做品牌的单品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单品品牌拓展四季化产品、开创了四季化格局、多品牌经营、拓展产品品类。

5)供应链创新:国际品牌分工日趋细化,供应链利润中比较小的那10%,中间设计服务环节很少,跳出单纯的生产环节,从设计到采购,再到提供物流配送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学会运用设计、成本、渠道的方法论。

7.战略:

1)服装业的世纪战略就是:必须立即走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

2)上市大军、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商业模式新潮、产业格局、上市军团扩充 :服装行业的上市大军中 “福建军团”。兼并重组大潮中:服装企业的整合,通过企业资本、品牌的实质性整合,联动上下游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团,并通过资本纽带逐步整合国际资源,形成中资控股的服装跨国集团。

a)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b)由8家温州民企投资组建的优衣派服饰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c)波司登5月收购了从事男装业务的康博公司,9月收购“娇点女装”

d)最重磅的收购莫过于中国企业“吃进”皮尔卡丹。

二、中国服装业经历三个阶段

1.以生产为中心;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2.以需求为中心,产品供过于求,为买方市场。

3.以品牌为中心;由于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形态由独占、寡占发展到多占,名牌观念越来越强。企业间由产品销量的竞争转向市场份额的竞争。

三、中国服装业革命80至90年代,中国本土服装业经历了两次革命,1.第一次洗牌初步完成,由产品品牌、品种、花色严重短缺,质量低劣转向百化齐放。代表品牌:皮尔卡丹、金利来。

2.第二次革命:主题是如何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无差异营销的牌洗牌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国产品牌,代表品牌:红豆服装、三枪内衣、杉杉,雅戈尔,顺美,罗蒙,红豆,海螺。

四、中国服装三大特征

1.价格持续走低

2.品牌意识凸现流行趋势导向作用增强

3.服装经营方式悄然变化,买断、特许等新兴方式逐渐兴起

五、服装企业创业阶段

1.创业时期:家族企业有优势、社会网络资源、成本迅速短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的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家族企业反应迅速,家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公司的决策速度最快;执行上内部信息沟通顺畅达成共识,更高的向心力,价值趋向最大化。把家族族群发展纳入企业管理文化中、心理契约成本低,强烈的凝聚力,再加上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降低监控成本、对外招聘,引进贤才。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与再生机制,以自己培养为主,外来引进为辅。

2.发展时期:企业传承制度、良好的综合素质、健全完善的培养、选拔机制、精细化速度化管理、引入复合人才、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家族企业的核心能力、人才培养方面很有一套:发展规划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相配套,制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规划,人才培养作为部门领导绩效考核,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施展才华的舞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解决企业高级人才流失问题。建立高层经理人员开放竞争、择优录用的机制,使优秀的非家族成员能够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才能。解决所有权的传承、新管理者、重要岗位的人事变动、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家族成员间信任危机、权利与利益的再分配、对家族的责任感可以起到良性推动、所有制度与管理制度、家族管理弊病、把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

3.成熟时期: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先模仿、后学习创新、本土公司为向国际性品牌进化、模仿成功品牌的产品模式和成长路径,想成功背后的逻辑和机理、学习这套机理、提出自己的理念和生活的形态,六、中国的服装品牌类型有几种:

1.第一是外贸企业;

2.第二是销售型企业,就是代理商;

3.第三是产供销一体的企业;

4.第四种是虚拟经营企业,比如网购等无店铺销售和直购;(没有自己生产,没有自己的研发,做一个产品贸易销售,只是建设一个平台,平台上把供应链和销售链聚集一起,自己获得品牌附加值,品牌都属于大路货品)

5.第五种是品牌经营性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南北差异化,年龄差异化,价格差异化)

七、中国创品牌模式

1.中国服装家族式企业的模式:“夫妻档”、“兄弟连”式、闽派“兄弟连”与浙派“夫妻档”

2.以一个或几个势力较强制厂为核心,组成名牌产品集团,比如北京的中国服装集团公司,上海的三枪集团、温州的庄吉集团;

3.走产品名牌化、企业集团化、经营多元化、集团股份化的路子,通过股份制和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形式积累雄厚的资金,为产品的名牌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如宁波的雅戈尔集团;

中国服装设计现状 篇2

“设计管理”一词是在1975年左右, 日本开始买入高度经济成长期时产生的, 发生于产业界所形成的日本独特的管理模式。

当时, 日本为促进生活与产业现代化, 一切与产业相关的技术皆自欧美引进, 然而其产生必须符和日本消费产品, 如冰箱、汽车等的“产品设计”;另外, 也产生了对制铁机械与电力设备等“设备设计”的需求。为适应设计业务的急速拓展, 每个公司都争相录用设计技术者, 以增强设计业务, 但不久之后即陷入了技术者不足的困境。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为了提高设计部门的生产力而诞生了“设计管理”这个名词, 并趋向于普及化。虽然有了“设计管理”这个词, 但其内容却不明确。因此, 日本能率协会与20家公司的设计部门的管理者, 耗费两年时间进行, 企图建立设计图书体系, 编列了《设计管理》一书发表于世 (该书日后荣获了经营文献奖) 。

然而, 何谓“设计管理”, 与其说目的在于对设计的管理, 不如说是为了设计的效率化而将设计技术部门的业务体系化, 并加以整理改善与管理。这与品质管理、成本管理等名词的使用方法不同。换言之, 品质管理、成本管理皆包含于技术部门的管理范围内。

设计是将研究发展与行销的成果加以结合为目的, 同时也须将生产的源流的资材加以融合, 因而不论研究开发与行销部门多么优秀, 其产品设计不佳亦不能生产出优良的产品。因此, 资材、生产的合理化, 需要涵盖于设计结果的范畴之内。可以说, 设计掌握企业经营的言论并不为过, 所以设计部门管理的良莠极为重要。

在日本, 设计管理与日本企业并行发展, 至今仍在持续发展中。目前, 日本多种产品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 是因掌握了优势

作者成熟的水粉画技巧, 既体现了中国画的水墨韵味, 又体现了油画的立体感。

画面以一个大三角形构图, 显得稳定而有力, 又具前进感, 主要人物是一对正在欢庆的母女, 尽管没有更多的人物, 但那种欢快、祥和的气氛已跃然纸上。在新中国的招贴设计史上, 这是一幅经典之作, 深受人民喜爱, 在短短的五年内, 被多次以各种形式出版, 印刷次数累计高达200多万份, 被各行各业争相引用。这一时期较有影响力的作品还有权正环创作的《勤给小猪洗洗澡, 皮光毛滑长得好》、沈绍伦创作的《爱读书爱劳动》、钱大昕创作的《争取更大的丰收献给社会主义》、刘秉礼创作的《心怀祖国, 放眼世界》等等。

结语

招贴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 映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折射, 激起人们的行为, 起到教育大众、引导大众的作用。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原创性、艺术性、深刻性和文化性的特点。中国早期的招贴设计是独特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因素——设计管理。

二、中国官方设计管理促进机构

国内的官方设计管理促进机构并不多, 相对成熟的更是屈指可数, 皆因为设计管理在中国的根基尚浅, 发展缓慢。鉴于这样的情况, 对设计管理官方促进机构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其一, 设计管理在中国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对与之相关的促进机构的研究成果, 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中国设计管理范畴内的空白;其二, 国内设计管理的发展, 也将带动设计管理促进机构的成熟, 提升这些机构对设计管理的促进力。

第一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梳理, 可以发现, 目前国内的设计管理与工业设计联系最为紧密, 并且工业设计协会存在较多, 几乎大的省市都有自己的工业设计协会, 比如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工业设计协会等。其中成立较早, 影响较大的应该算是于1979年于北京搜主意工业设计园区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ssociation, 缩写:CIDA) 。该协会是经国务院批准, 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社团法人, 属国家一级协会, 是中国工业设计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行业组织。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机关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根据国家部委职责划分,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工业设计, 因而协会协助工信部履行工业设计行业管理职责, 并由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工作者, 及支持和热心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事业的有关部门、企业家和活动家, 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的行业性学术性社会团体, 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另外, 工业设计协会还有自己独立的章程, 严格规定了协会的业务范围、会员制度、组织机构、责任人的任命与罢免, 资产管理与使用原则、章程修改程序、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等一系列内容, 协会的一切行为也将按照章程的规定进行。

以上,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为设计管理的业务范畴, 但均是与设计管理相关联的。究其原因, 不外乎是设计管理在国内被明确

化的发展, 招贴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和渗透;各种民族文化的交融互补;使得中国的招贴设计更具个性, 相信招贴设计在中国会越走越远, 更具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王亚飞.霍楷.高翯.《招贴设计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8年.[2]王坚.王言升.李渭涛.《招贴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0年.[3]汤义勇.《招贴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

[5]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 (1949—1966)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年.

[6]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

龙惠敏, 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

提出的时间较短, 定义也不够清晰, 自然, 它的促进机构就更加的没有一目了然的名称, 其行为对设计是否真正的起到了促进作用也还需要更多实践的检验。

第二节设计促进中心

这里所提到的设计促进中心, 如第一节一样, 也是与工业设计相关。

国内的设计促进中心的数量远远不如前文所提到的工业设计协会, 仅有不到十个。到目前为止, 最具资历的设计促进中心当属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BEIJING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 。它成立于1995年, 简称BIDC, 直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是政府推动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机构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BIDC旨在依托首都文化、科技和人才等资源优势, 以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上突出设计价值,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BIDC主要承担设计产业发展研究、组织设计项目和基金申报、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发布设计产业动态信息、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 举办设计论坛、展览和培训。BIDC同时致力于构筑以设计为核心的DRC设计资源协作体系, 密切与政府部门、设计机构、大专院校、制造企业、产业园区、国际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关系, 并通过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为社会搭建设计创意、信息、材料、模型、检测等专业化共享技术条件平台, 为设计师提供创业指导和设施。另外, BIDC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设计的国际化, 每年组织举办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评选。

从对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性质、定位、理念、主要工作内容的分析, 不难看出它对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最为成功的运作项目应该是北京西城的DRC (设计资源协作Design Resource Cooperation)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它是由北京市科委和西城区政府共同出资建立, 是在政府推动下, 以北京科技研发与设计创新综合实力为依托, 以企业和设计机构为服务对象, 促进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的创意设计产业园。

DRC是分两个层次去理解它, DRC代表的是这三个英文字母;“设计, 资源, 协作”, 它是一种工作理念, 希望将设计行业、相关产业的资源汇聚到一起, 大家利用资源之间的协作与互动, 来最终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DRC基地是这个工作理念下的一个运作实体, 只有理念是不够的, 还要有“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 硬件设施方面除了条件平台, 还有一个就是它的设计企业孵化器, 一些设计机构, 设计师, 设计院校的毕业生, 如果愿意自己注册公司, 可以到基地来实现孵化。对于基地的软环境建设, 主要是建立信息网络, 既然叫资源的协作, 很大一部分就是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要通过适当得途径聚集到一起, 同时还能够提供给需要它的人, 这也是需要在“软环境”建设上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另外一个就是奖项问题, 科委依托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从2006年开始着力打造中国自己的创新设计大奖, 并且要把这个奖项做成一个长期的, 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一个品牌奖项。

2008年, DRC基地将借助奥运契机, 举办“资源有限设计无限”的可持续设计科普系列活动, 继续开展设计考察、未来设计师培训、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获奖作品展、航空美学设计大赛等涵盖设计、材料、技术、法律、奥运等多领域的专题科普系列活动。

DRC的成功, 可以说是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在设计管理方面的一次极大发展, 让我们看到了官方的机构对设计管理带来的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 以政府的力量作为推动和支撑, 是中国设计管理机构可以继续尝试的运作模式。

三、中国高校设计管理促进机构

第一节清华大学设计管理研究所

虽然清华大学的清华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管理研究所于2010年11月才正式成立, 但是早从2002年开始, 清华大学就主办国际性的设计管理论坛, 到2011年, 总共举办了3届。分别是2002年主题为“设计、战略、管理、品牌——全球市场下的国际企业设计管理”的“首届清华国际设计管理论坛”、2009年的“D2B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 其中包括“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国际博士生论坛”“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扬州论坛”, 以及2011年的“2011清华—DMI国际设计管理大会﹒香港”。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较早举办设计管理论坛的高校, 现今也是设计管理领域发展的先锋。在研究所成立之初, 所长蔡军教授就提出设计管理研究所的责任是通过产学研结合, 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供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实践的探索。他进一步描述了设计管理研究所的职能和作用, 提出打造跨界整合交流平台、设计管理教学与研究平台、协作联盟单位平台等三大平台的观点和六大功能的设想, 并提出设计管理研究所的使命是成为“设计管理教育与企业创新的发动机!”

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在以后设计管理的发展之中, 或许将成为一种主要的运作模式。首先, 设计管理不能单独的作为一门设计艺术学的学科而存在, 它必须与工业、商业相结合, 才有进深的空间的持续发展的前景, 否则, 设计管理将仅仅停留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之上, 举步维艰。其次, 学生通过专业设计管理知识的学习之后,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商业之中。然而, 实践有时候难免会超出我们的掌控范围, 突发状况或者是新的问题, 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回到理论研究中去, 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第二节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

面对当代社会经济及艺术的发展, 设计艺术研究所面临着复杂与多元的重大课题, 设计学术研究正在脱出纯理论的疆界, 呈现出现实与超越交融的新格局。借由对设计历史及理论的追问以及其他自然、人文与社会学科的跨疆域研究, 设计艺术需要一种从历史与现实的两极同时提问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基于文化与政策层面的设计研究逐渐起势, 设计学术将从中获得纵横捭阖的思维空间,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所”由此诞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所”旨在促成设计之文化研究与政策研究之跨领域整合, 并着力推动设计文化与政策层面之研究与实践。研究领域包括“设计政策研究”“设计文化专题研究”“企业及产品策略研究”“品牌策略”“创新策略”“设计管理个案研究”等。

结语

设计管理在英国、美国、日本的发展与中国相比早了许多, 特别是美国, 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稳定的设计管理促进机构 (DMI) 的国。, 他们的设计管理促进机构已经比较成熟, 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运作模式。中国的设计管理发展相对缓慢, 近几年才被有所重视, 而其促进机构, 包括一些学术组织也仅仅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寻求一种有助于中国设计管理发展的运作模式, 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一系列的磨合, 进而将设计管理真正的运用于设计之中。

摘要:通过对中国目前的设计管理机构现状的研究, 思考适合中国的设计管理, 促进机构运作的模式。

关键词:设计管理,促进,机构,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嫕.设计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邓成连.设计管理——产品之组织、沟通与运作[M].香港:亚太出版社, 1999.

现代中国书籍设计发展现状 篇3

书籍设计在中国源远流长,自秦汉,经由简牍、卷轴、册页而演变的经折装、旋风装、蝴蝶、包背装,至清代线装都有其历史时期的发展顶峰。古人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书籍艺术珍品,独秀于世界书籍之林。现代书籍设计从早期新文化运动以“装帧”概念为核心理念的书籍设计到当代流行的书籍整体设计,现代书籍设计在中国从已走过近百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现代书籍设计发展也多样的趋势发展,具体如下:

本土文化的回归,对“书卷气”的尊重和新诠释

西方文化的过度入侵,人们开始反思泛西化,传统文化内涵被人们重新拾起和诠释。尊重本民族的审美习惯是设计成功的基石,而中华民族重意境、气韵、品味的传统审美倾向深深地影响了国人。对书籍文化的尊重,淡化电脑痕迹,追求反扑归真的的书卷气,是我国书籍设计的一种文化精神,为我国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一种文化根基和底蕴,但本土风格绝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它追寻中国精神与时代气象和谐统一。现代书籍中,对具有中国精神、气象的作品国际上是赞赏和肯定的。在这方面吕敬人先生在对传统式书籍设计的创新和传承的探讨,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如其设计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就获得了2009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新观念的引入,设计风格多元化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影响,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决定了书籍设计风格的多样性。设计是与时代同步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可否认,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西方发达的印刷技术,是有效和快速地跟上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途径,也开拓了设计师的眼界和思路。如赵清设计的《恋人版中英词典》,全书采用雪清色和玫红色两大基色,分隐喻书中男女主角的属性和性格特色,整本书采用手写页码,eigenvalue故事配上随性小插画(一个10岁小女孩所绘),采用中英对照手法,中文竖排,英文横排,书籍采用裸脊形式。全书的文字编排、章节划分、装订方式都构成了另一种中西合璧的“恋之风景”。

探索实验概念性,探讨交互性

观念与思维的变化是书籍装帧设计出现现代感较强的新形态的前提。实验性书籍设计就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和思维的具体物质呈现,其设计方法不按常规出牌,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形态,它的出现是对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探索。它丰富和拓展了书籍的功能,使书籍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超越了书籍形式本身,同时现代书籍也注重与读者的对话。如朱赢椿的《蚁呓》,是一本圖文并茂充满探索精神的实验性图书,它能与读者产生互动,即可以当做收藏也可以在书后的空白页记录下阅读过程的感受的特殊笔记本。

强化材质工艺之美

书籍是一个有体积的物体,不同于当下的电子阅览读物。它是实实在在的物化产品。传统的书籍装帧大抵是纸质的,纸的种类也很单一。大量新型材质用于现代书籍设计,给书籍带来富有现代气息的材质之美,大大增加了设计的表现力。如韩湛宁设计的《G*国际平面杂志NO.1》整书用锡箔纸包裹,在读者打开书的那一瞬间就与书完成书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一种阅读体验。现代的书籍形态,甚至已然超脱于纸质的约束,以玻璃、金属、木头等材料为媒介的设计作品层出不穷,以后现代艺术的思维方式,彻底反传统的手段,向书籍和刊物的基本设计规律发出了挑战。

读图时代的信息设计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视觉时代,其基本特征是所传递的信息视觉化、图形化。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对书籍这一传统媒介产生了根本影响,它直接改变了书籍的媒介地位、功能以及大众对书籍的观念、需求,间接改变了书籍的内容和形式。在书籍设计中,信息传递是藉由文字、图形、色彩和编排等元素组成的。书籍信息的合理设计,能够使读者的阅读流畅度、舒适度、方便性,信息的吸收率得到提高。

信息时代下的新媒介书籍设计

信息时代下,液晶屏显下的各种阅读器,或其他承载的媒介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电子书给我们提供信息量更大更生动更直接的阅读内容,互动字体、动态画面、声效的结合更加激发人们的视觉,颠覆了传统设计的表达,使视觉、声音、互动等结合完美再现一个鲜活的书籍。但量感、触感、质感等感官享受却不能在设备上体现,这需要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师的努力,数码时代使设计师可以结合现代新视听技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阅读表现力。

结 语

现代书籍整体设计观念已极大地提升了书籍设计的内涵,充分地扩展了书籍设计空间。书籍设计由单一维度像多种维度扩展,书籍的功能也由此发生革命性的转化,由单向的平面结构向知识横向、纵向、多方位、多元化转化。新时代的中国书籍设计也会有新的气象。

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的现状和思考 篇4

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的现状和思考

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陈顺汝

摘要:

本文依赖于作者对服装理论学习研究和部分社会实践调查来阐述中国服装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原因、现状及有关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服装业品牌名牌名牌战略

前言:

中国服装企业、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部分品牌正逐步走向世界。目前,中国服装品牌已逾万种,但未有一个是世界名牌。现代服装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质量、成本、人才的竞争,而是品牌的竞争。名牌战略是决定企业成败的生命线,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名牌战略的成功。

1、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原因和条件

1.1我国服装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

我国服装业从整体上看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与巨大的服装市场相对应,我国的部分服装企业逐步脱离以往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向系列方向发展,品牌经营意识开始凸显,部分地区(北京、上海、大连、广东、武汉、厦门、温州、杭州等地区)服装品牌特色渐趋名显,中档及中高档品牌服装数量增多,质量逐步提高,但真正有实力的品牌不多,市场竞争激烈,无序。迄今没有一个国际设计大师,没有一个国际服装知名品牌,这与服装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外国名牌服装会更多涌入国内,我国的服装工业将面临严峻挑战。服装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服装工业落后状况,直接导致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特质和民族服装工业逐渐受到西方文化和外国名牌的强大冲击。保护民族工业,推进科技产业化,发展中国名牌,提高服装的品位和档次,确定东方服装在世界服装业中的产业地位,不仅是我服装业的责任,而且是今后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1.2实施名牌战略的客观原因

本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经历10年文革后不仅是服装明显比国外落后,包括服饰文化也是空白的,改革开放后,服装企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以生产为中心;服装生产和技术得到发展机会,但当时产家不多,技术水平低,生产出来的服装供不应求,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对企业而言,只要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就能获得丰厚利润;

二、以需求为中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量剧增,产品供过于求,花色品种日新月异,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不断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为了适应市场形势变化,企业营销观念发生了改变,消费者成为推动企业活动的轴心和企业制订计划的出发点,企业开始以销定产,视顾客需要生产;

三、以品牌为中心;由于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形态由独占、寡占

发展到多占,名牌观念越来越强。企业间由产品销量的竞争转向市场份额的竞争,消费者意识不仅是品质至上了,名牌对消费者开始产生很大影响,高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导致竞争产品日益雷同,以致使用品牌增加产品主观价值越来越重要,作为产品附加值的品牌便成为企业竞争成功的一项有力武器。

名牌是拥有它的企业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管理方式和干群关系的反映,因此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名牌意味着高附加值,意味着稳定的市场份额,意味着服装工业在流行趋势、设计、质量和技术等全方位的领先。企业间的竞争从局部的产品竞争发展到全面而系统的具有本质性、特异性、优异性的名牌战略竞争。正如一位哈佛大学教授所言:“昨天是企业价格间相互竞争,今天是企业质量的相互竞争,而明天是名牌的相互竞争。”

1.3实施名牌战略的条件

一、准确的、有文化内涵并贴近对象的商标、商号的设计;

二、可靠的产品质量为基础;

三、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支撑,名牌的含金量是技术;

四、以优秀的人才为依靠;

五、商誉是桥梁,商誉是企业的品质和操行的表现,是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

六、科学的管理是手段,包括生产、思想、信息管理,分别是实行名牌战略的基础、保证、依据;

七、强有力的宣传,通过广告、宣传扩大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2、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

我国的服装业大都是从手工业脱胎而来的,改革开放这十几年才开始纳入现代工业的轨道,实现名牌的条件都具备的企业很少,一些乡镇企业、合资企业部分发展得还可以。目前我国企业创名牌的路子主要有:

一、以一个或几个势力较强制厂为核心,组成名牌产品集团,比如北京的中国服装集团公司,上海的三枪集团、温州的庄吉集团;

二、走产品名牌化、企业集团化、经营多元化、集团股份化的路子,通过股份制和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形式积累雄厚的资金,为产品的名牌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如宁波的雅戈尔集团;

三、硬靠抓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扩大知名度,打响名牌,如北京的绅士衬衫。

3、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

目前,国外的一些名品牌在中国地区所售的制作精良的服装大部分是我国国内企业加工的,因此,我国并不缺乏做出品牌的能力和经验。那些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之中的国产品牌曾经有过并不逊色的消费群体,关键在于如何保住名牌,维护名牌,使品牌知名度更高,覆盖面更广。而我国的客体优势而言,我们必须把自身劳力廉价、纺织资源相对雄厚这两大优势充分调动起来,加上世界先进的信息、设计、科技等优势并加以配套完善,成为我国服装产业体系的优势,方能在国际市场上推行中国服装业的名牌战略,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各方面:

3.1服装信息手段有待改进

我国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手段,这和许多先进国家的服装企业集团花大

力建立与服装生产、销售相适应的信息研究中心的作法存在一定差距。服装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在许多国家的企业集团颇受重视。如一些企业集团以数据库和计算机检索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服装领域,以帮助服装企业心快获取信息,来维持其在服装科技、流行等方面的先导地位。信息对于服装企业创名牌,提高产品品位、质量和增强竞争力极为必要。我国的中国服装企业集团、杉杉集团、雅戈尔集团等,它们通过资本经营、商业运作等各项业务,逐步形成了跨地区甚至距国界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网络。类似这样的大型企业如何能高效、便捷、安全地交换各种外部信息,且能分享国际互联网及其他网络的信息资源,显然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型服装企业集团的先进信息网络的建设刚刚起步,这涉及资金、技术、人员因素,以及企业决策层的重视问题。高效、便捷的信息通道可为企业开拓新的空间,有利于克服企业信息不灵的基础环节,促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从而为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造良好条件。

3.2企业结构有待完善

我国传统的生产、经营、销售(即“产—供—乐一条龙”)的企业结构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代替的是“设计研究—CI策划—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企业结构,采用最新科学管理。名牌是正确定位加上创造出来的形象组成的,所以创立名牌首先要确定自己产品的目标顾客,并以目标顾客为经营重心,而这先要对各方面进行设计研究。

“皮尔·卡丹”刚进入中国时,曾仔细研究过驻中国的外国企业人数、婚烟登记、旅游者出入境人数、外国领事馆和外国商社在华人数、中国出国留学生和商务考察人数等调查资料,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找出谁是“皮尔·卡丹”的买主,并成预测了其市场规模和构成。针对中国幅员辽阔,南方人和北方人不同的体型,“皮尔·卡丹”于80年代末在中国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人体尺寸调查,通过对10多万人的采样,科学地归纳出中国人9种体型,100多个号型,使“皮尔·卡丹”西服中国版第一次穿着合体率达88%以上,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在此基础上他们配合价格和营销渠道等策略,使西服销售每年达10万套左右。短短几年“皮尔·卡丹”的名字在中国大中城市已是家喻户晓,他们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决窍,乃是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始终以消费者为经营重心。这一切,与“皮尔·卡丹”企业内产的良好的企业结构是分不开的,而目前仍广泛存在没有充分注重设计研究这一环节,没有完全搞好市场定位;还有一种是部分企业,原先已发展成知名品牌,但受到理论上的利益驱驶,大量的流动资金被抽出,抽向陌生的领域之中,并往往出现一些令人遗憾的结果。中国李宁服装之所以品牌多年屹立不倒,与它没有忘记这一法则分不开,它以运动服起家,然后谨慎地在相近的领域中拓民,李宁牌的泳装、运行装和休闲装等;还有杉杉西服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国际著名CI设计师,日本的中田元男先生曾言:“设计离不开它所服务的对象”服装品牌只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充分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才会出现消费者抱怨买不到合适衣服的现象,企业才有可能创建自己的名牌产品,因此我国企业包需完善新型的企业结构。

3.3急需加强人才培养

企业品牌其实是人的品牌,服装人才是服装品牌战略得以成功的根本所在。人才问题不光是品牌的大事,也是企业的大事和国家的大事,光靠国家在培育人才、制定人才政策方面的努力还不够。企业尊重人才,对人才实行科学管理,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对品牌战略更具有直接的和实际的意义。现代服装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多方面专业人才,比如:(市场化的设计师)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新型市场营销人才,计算机网络人才等等。当代服装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更取决于技术含量和文化的价值,前者带来大生产的效率和成品的高质量,后者带来文化消费的附加值。当代高技术与高情感之间的相互促进,使设计日益成为现代服装业的附加值。当代高技术与高情感之间的相互促进,使设计日益成为现代服装业的灵魂。在衣着领域,人们崇尚于个性情感的精确表达。要达到服装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各种各样的综合要求,就需要各种样的服装设计贯穿于不同民族、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年龄人群的现实生活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品牌成为满足不同需求的象征,于是设计支配着各种服装品牌特别是服装品牌的竞争。当前,我国设计水平的提高相当迅速,并出现一些承担国内公认品牌主要设计人或国外著名品牌的设计人的设计师。从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来说,加速培养一代极富创新实力和拼搏精神的宏大的设计师队伍确实迫在眉捷。同时,提高全社会对服装的审美素质,形成客观正确地评价设计师标准也十分重要。

3.4国家政策支持

经济发达的国家均有扶植本国时装产业的政策。比法国独特的时装设计专利法,美国的时装表演属文化性活动免税法,日本则直接地组织其经济力量推出世界级时装设计大师,在短时间内,将其落后的服装工业推向了世界时装业的先端。在这些国家里,针对服装业的发展无不具有相应的战略策划和实施办法。我国目前服装业正处于发民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支持。

3.4.1国家制定保护措施和政策倾斜

国家有关主管机构对实施品牌战略卓有成效的品牌和企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宏观调控,按国际惯例,依法规范外商行为,支持国内驰名品牌的健康发展。重点扶植一部分条件优越的企业,包括给它们在政策、资金、税收、原材料等方面人于扶持。

3.4.2严厉打假,依法保护商标

依法打击假冒,制止侵权,形成良好市场竞争秩序。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冒牌货是一个无法抗衡的“竞争”对手。目前市场上冒牌现象十分普遍。我国有必要加强队伍建设。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者、商标代理人、所有人要适应新形势,及时调查掌握市场信息,协助企业决策人制订名牌商标战略,并配合司法机关依法保护名牌商标。

3.4.3让人们认识到名牌是社会化工程并为之行动

名牌工作不仅仅是一件具体的工作,而是要各个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成就的事业。这里面有生产的、营销的、宣传的、消费的各个环节上的工作;有科技的、质量的、法制的、知识产权的各个方面的规范;有企业的、政策的、群众的各个方面的努力。只有这一切的有机的结合,才是名牌事业的成功。由于它的社会性,需要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来对以下方面进行建设:(1)培养这方面人才队伍。不仅是企业,就是在社会上,也应该有一批“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门工作者,他们可以为企业,为政府提供这方面的服务。(2)做好名牌知识产权或曰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这种评估,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教育宣传作用,使人们形象地看到,无形资产是一笔重要的财富,是可以量化的财富;一是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停止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使产权方面的交易可以公开地进行。这对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是有重要作用的。(3)发挥名牌的群体优势。在一些发达国家,大都有商标协会、名牌协会这类社会团体,在发挥名牌的群体优势方面有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是有部分国家性或地区性的服装协会,协会组织是会员与政府这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的参谋和助手,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协会的职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同时也给协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a.组织地区级别或国家级别的各种形式的展览,促进信息交流,增加企业间合作机会。b.帮助政府制定战略性的,长远的规划,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同时成为企业开拓思路,更新观念、明确方向的指导。c.在扶优扶强的同时,为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更多的帮助,以利于整理行业的不断壮大发展。d.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的指导,更加有利于创建优品牌。e.多开展一些信息发布会,组织一些考察工作,帮助企业向外发展,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等等。(4)在名牌的认定、宣传、推广等等方面,如何逐步建立一套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也是需要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倡导下,通过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全社会的努力,其中包括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做好的。

4、结束语

中国服装设计现状 篇5

随着人们对装饰标准与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必然要求住宅建设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住宅产业的现代化,进而要求其内部设计要打破以往的盒子式设计,使功能空间更加明晰,住宅部件设计向系列化、集约化、智能化、配套化方向发展。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到现在也已具有一定规模,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它的发展在当下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多元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的增加,世界已联成一体。室内设计也不例外,各国带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优秀设计涌入中国,各种流派、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影响着中国的室内设计,每种设计不尽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彰显出个性。而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相互渗透,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复合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设计理念的提出,传统设计观念不断受到挑战和突破。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不同地域的各种设计,形成了不同组合方式的复合性设计。它不是各种形式的任意的拼凑,也不是任何无次序的权宜变通,它是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设计观念的融合,是多样的设计语言的体现。

3.时效性。新设计替代旧设计,新材料替代旧材料,新理念替代旧理念,中国的室内设计也慢慢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由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盲目模仿欧式的设计到现在影响深刻的亚设计流派;由最初的“生存意识”进展到现在的“环保意识”,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其中寻找契机,寻找突破,紧跟着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的现代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已率先打开国门,无形中也将推动室内设计迈向更高的水平。

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要走向世界,较国际水平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同发达国家的装饰行业相比,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还不规范,室内设计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室内设计,其个性还不鲜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等等。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装饰行业不规范我国现阶段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每年的产值都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

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刺激下,装饰公司也多如牛毛。在装饰行业的众多公司中,其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优秀企业不多,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无序从业多于规范从业,设计人员“鱼目混珠”,这些直接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而马路边拿锯拿斧的“装修游击队”也声称“我们是搞装修的,我们也可以设计”。

有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了竞争常常推出免费设计等等。要知道,室内设计也是一种劳动,也具有价值,如果让这种价值为零,就等于在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建筑设计原理、施工构造和艺术审美各方面学问的行业。不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设计美感,就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规范行业运作,加强行业监管,并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才能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室内装饰与其他项目设计分散在欧美发达国家,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

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有可能是一名能工巧匠,其专业领域的联系性非常强。而中国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分门别类,这种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割裂几个联系非常强的整理提供专业领域连贯性。建筑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给室内设计师,而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家具时多半只能

选购市场成品,这种关系结构不利于内外一体化的优秀室内建筑作品的问世。这就是我国室内设计现在为什么普遍还是“湿作业”的原因了。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住宅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工业化,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消耗,高品质、高质量这样“三省二高”的标准,提高了建筑的综合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从建设到入住的工期,降低了成本。他们的做法还避免了那种设计师拿到建筑毛胚房,首先要对空间进行功能布局,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修改,而拆墙本论文由无忧整理提供凿洞造成材料浪费的现象。从协调性的问题来考虑,这种建筑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设计模式也制约了设计师对全局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要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无疑也提高了建筑成本。

(三)室内设计创新精神缺乏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活动,都离不开思想这个内在的发动机。而其创作的思想并非源于创作者本人一时心血来潮或异想天开,而必定是受到他所在的时代的精神和以往历史思想沉淀的影响。室内设计理念的发展应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的文化特色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说到底没有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理解,是根本不可能奢谈创作的,室内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室内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但是,当你真正站在这么多的风格、流派面前时,却发现其中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只能从一个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中,或多或少看到国外这类或那类风格特点的影子。

一般而言,现今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是建立在以往民族传统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但是,我们大部分设计者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抄袭,对风格、流派的表面接受替代了自我创新,“拿来主义”成了设计的主旋律。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我们应该扭转那种很多设计师仅看中设计的表层的形成,而忽略其深层次精神的局面,而是要民族元素的融入、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中国网球现状 篇6

摘要: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的逐步发展,中国网球运动员的进步和发展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中国网球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很明显的。女子网球已经发展到一定成熟的阶段,可是,中国男子网球却停滞不前,是什么造就了如今这样两极分化的局面,有什么举措能够缩小这样的差距呢。主要探讨对于中国网球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关键词:网球的起源,中国网球的发展,中国网球现状 前言:自从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在今年夺得了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之后,李娜的人气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成为继刘翔、姚明、之后的又一体育界“全民偶像”,而随之而来的是一股网球热的到来,中国网球运动也应该说事迎来了全面推广的时期。可是,就凭李娜一个人的战绩而崛起的中国网球,现在真的有那样强大额实力与世界顶尖网球相提并论吗,这个答案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我们看到了一个大起的李娜,也看到了一个大落的李娜,是不是我们中国网球传播的运动也正在经历着大起大落。继李娜之后,谁能够成为下一位夺得大满贯或者是大师杯级别的冠军人物。中国的网球运动是否只能停留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亦或是,会有更多的年轻选手冒出来,出现在世界网球的领域上,我们值得去期待。1.1网球的起源

网球运动最早起源于12至13世纪法国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后来成为宫廷里的一种室内消遣娱乐活动。到了14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位诗人把这种球类游戏介绍到法国宫廷中,作为皇室贵族男女的消遣。大约在1358年~1360年间,这种球类游戏从法国传到了英国。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对此特别感兴趣,下令在宫内建造一处室内球场。从此,网球开始在英国流行,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的一种娱乐活动,所以有“贵族运动”之雅称。

现代网球运动的历史一般是从1873年开始的。那年,英国人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尔德将早期的网球打法加以改进,使之成为夏天在草坪上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并取名“草地网球”。同年还出版了一本以《草地网球》为题的小册子,对这种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所以温菲尔德被称为“近代网球的创始人”。此后网球便成为一项室内、户外都能进行的体育项目。同时在英国各地建立网球运动俱乐部。1875年又建立了全英网球运动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建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网球场地,并于1877年举办了全英草地网球男子单打锦标赛,即后来闻名于世的温布尔登网球赛。1.2中国网球的发展

网球传入中国也要追溯到1885年,虽然已有百年的发展史,但是其发展历程还是相当艰难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网球被视为是一项贵族运动,参与者很少,知道改革之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慢慢改善了这一状况,网球慢慢成为了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网球真正的发展,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一年,中国网球的战绩是非常不俗的,在法网上,郑洁进入8强,这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进入大满贯单打8强;在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和孙甜甜获得了网球女子双打冠军,在那之前的奥运会,中国队都是以首轮出局惨淡收场。这一次的奥运会双打冠军也是奠定了后来女子网球在中国强势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后,2005年彭帅使得自己排名达到了中国选手的最高,31位。在2006年,郑洁和晏紫这对组合先后在澳网和温网两个大满贯获得了冠军,澳网的夺冠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夺得网球大满贯成年组冠军。并参加了年终总决赛,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WTA年终总决赛。而这一年,在温网李娜8强,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进入大满贯成年组单打8强。2008年澳网孙甜甜搭档泽蒙季奇问鼎澳网混双冠军,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大满贯混双冠军。08年的温网,郑洁击败伊万诺维奇,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击败在任世界第一,郑洁进入到温网4强,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进入到大满贯成年组单打4强。08年北京奥运会,李娜单打第4,这也是中国选手奥运会网球单打的最佳成绩。2010年澳网李娜和郑洁双双进入澳网四强,这也是第一次有2名中国选手进入大满贯单打4强。李娜之后也达到了最高排名第10位,这也是第一次有中国选手进入世界TOP10。进入2011年,中国女子网球更是到了一个历史新高点,李娜在年初的澳网获得亚军之后,又在法网夺得第一个亚洲大满贯冠军,而其年终排名也创纪录的停止在第五,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参加年终总决赛。

除了这些骄傲的战绩之外,还有许多的活动对中国网球的迅速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中国运动品牌鸿星尔克成为了澳网的赞助商;上海争取到了举办年终大师杯的比赛,继而又争取到了举办ATP1000大师赛的机会;而中国也迎来了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机会。此外,我们还引进了日本的动漫《网球王子》,虽然这个动漫的受众是小孩子,但是很多年轻朋友对其还是表现出很强烈的兴趣的,有一段时间,由于《网球王子》的热播,刮起了一阵网球风。这些举措都是对于如今中国网球的发展做了相当大的基础的。2.1中国网球现状——女子网球

从中国女子网球的重要里程碑的时刻来看,其实中国女子网球已经算是蛮辉煌了。但是,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我们只看到了一些很光辉的时刻,我们并没有看到,在一次次的获得新纪录的时候,是有多少的失败堆积而成的,在获得一次冠军、亚军、或者是进入几强之前,是有着多少的第一二轮就被淘汰。每年有着那么多的比赛,我们却只能换回一两个、三四个闪光的时候。不是说中国网球太弱,只是,我们中国网球的整体水平和世界整体水平还是有差距的。就出现了一个李娜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新鲜力量,是更多个的李娜。而且,我们都能看到,在法网夺冠之后的李娜的战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没有一次进入决赛,甚至是四强,就算不是在顶尖的比赛中,也是随随便便就输了球。很多人都去问李娜原因,为什么会在这样。李娜说以前是她去挑战去拼那些顶尖的选手,现在是别人来拼她挑战她,这个角色已经不一样了。这个自信心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她说她也很想找回自信,但是随着一场场的输球,怎么找自信。其实,从李娜的心态上面,我们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除了李娜的一系列的连败,我们也对于李娜的年龄又一次的有了怀疑。东方人和西方人的体质不同,李娜快接近30的年龄,对于东方人来说已经可以算是职业生涯的晚期了,如今李娜的状态,我们不得不去想,谁能当好李娜下一任的接班人?谁能成为李娜的下一任接班人?虽说现在还有郑洁、彭帅,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金花们也在逐渐老去。“黄金一代”的领军人李娜已经29岁,郑洁也27岁了,曾被誉为“天才少女”的彭帅,也是已经25岁。可以说,在国际网坛的赛场上,出现的中国人面孔总是这几张:李娜、彭帅和郑洁。近年来,22岁的张帅渐渐打出了些成绩,已经能进入大满贯赛的正赛。但在她们之后,就是一片空白。在WTA世界排名上,100位之内的只有这四朵金花,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韩馨蕴和鲁晶晶排在150名开外,其他“小花”只能在200名之外徘徊。从现在的局势来看,能够接着李娜走下去的,就是郑洁和彭帅了。那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她们的发展。

年少成名的彭帅在技术风格上与欧美选手最为接近,发球与正手的攻击力量大,体型也更为强壮,但是,和李娜相比,彭帅在技术上有着明显的缺陷,她在相持过程中的节奏和线路过于单一,这种缺少节奏和线路的打法往往是高手最喜欢的,对手也许不会一拍打死你,但她会在相持中慢慢积累优势,等到时机成熟,再给你致命一击。另外,彭帅容易崩盘的脆弱心理一直备受质疑。她的优势就是,她还算是有点年轻,说实话,已经并没有那么年轻了,想要达到像李娜一样的成就,还是要下不少的功夫的。另一位好手郑洁,在08年杀入温网四强之后,状态的持续下滑,带走了这位老将的手感和信心。自从去年的手腕手术后,郑洁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谷,最近五次出战大满贯女单,次次止步第二轮。这样尴尬的局面也是让国人的期望落入谷底。

2.2中国网球现状——男子网球

我们都知道,在网球这项运动中,最具分量和最具观赏性的就是男子单打的比赛。可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男子网球的处境是很不乐观的,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较,我们也只是处在一个二三流的位子,更不用说是世界性的舞台了。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排名在世界前100的男子选手,战绩最佳的也只不过排在世界第290名,这样的一个排名是很难有所作为。由于国际排名在200位上下,中国男网队员基本只能参加国际网联旗下的挑战赛,这种级别的比赛通常都是国外青少年选手参加的。在这样低的排名之下,很多高级别的比赛项目就不能够参加,现在国内尽管每年都会举办多项赛事,但是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参赛成绩不高,甚至连参加中国网球公开赛都需要用到外卡名额,更别提更高级别的赛事了。整体实力不强的男子运动员很难大幅度提升自己的世界排名,世界排名不高就无法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也不能够积累更多的积分,这样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怎样提高自己的水平和拿更多的积分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李娜的教练托马斯曾经说,相比中国女网年轻一代运动员在自信心和斗志上出现的问题,中国男网的自信心缺失更为严重。2010年中网男双首轮爆冷击败种子选手的结果,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男网队员的自信心,也证明了中国男网选手并非不能创造奇迹。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机会实在太少,这也成为限制中国男网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碍。而就目前而言,托马斯所说,“不断参加比赛,是职业网球选手成长、成熟的唯一途径,这既是对他们能力的锻炼,也是他们建立自信、树立更高奋斗目标的必要过程。”

除了自信心的原因之外,对于中国男子网坛来说,人才真的很稀少,可能是和天赋有关,但是,最大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没有顶尖的教练去训练和帮助他们。而且,中国网球的个体化制度才刚刚开始起步,自己找赞助商,自己找教练,不由国家统一训练。这一系列的制度的改变,是让我们和世界网坛接上了轨,可以说这样的一个制度更有利于选手单方面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对男子网坛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中国男子网球选手的知名度普遍比较低,这样一来拉赞助是一个问题,找教练也是一个问题,什么事情都是要自己花钱,如果就连基本的生活都是一个问题了,又何来的比赛呢。就整个网坛来说,男子网坛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中国男子网坛已经是很落后了,如果再没有一个良好的支持他们发展的条件,那结果就会很岌岌可危了。2.3中国网球现状——基层建设和教练水平

自从我们参加世界性的网球比赛开始,我们的战绩其实都是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个趋势进行的比较慢。也就是说,大家都在进步的同时,中国网球的进步走的相当的缓慢,不仅仅只是从成绩上显示出了这个问题,在平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现在伴随在我们身边的普及性比较强的运动,还是以篮球足球为主。很多人对于网球还是比较陌生的,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网球是什么东西。对网球的普及性不足够,也是造成当代中国网球一个进步慢的趋势。

人才的缺少,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网球的发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从基层抓起。我们应该从我们的小时候抓起,培养小孩子对于网球的兴趣和热情。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体制也是存在着一定的纰漏的。很多学校根本就不注重体育课,每到迎考前的一段时间中,体育课或者是有关于体育锻炼的机会一定会被压缩或者是被完全霸占。体育课的时间都是用在了学习上,家长和老师们都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习成绩上,而学生们只能被迫接受。除此之外,考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文化成绩不行,被迫来参加体育高考加试的。即使在少体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家长没办法,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把孩子送到体校,希望将来能混出点名堂。而事实上往往真正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不但谈不上受到专业训练了,连碰球的机会都没有。其实竞技体育是具有灵性的,光有身体没有头脑,是不行的。中国体育的后备人才如若都是这样的,我们对于将来还有什么期待呢。其实体育人才的黄金

培养期就在中小学时代,这是打基础的年龄,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那就很难有所作为了。我们真的不能忽视从小就培养孩子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从那样的兴趣爱好中看出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天赋。俄罗斯网球杂志记者安德里·罗曼柳科曾表示5至16岁是网球运动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真的应该更注重在基层方面的培养。

网球的培养周期比乒羽项目长,相比之下,家长们更热衷于那些容易出成绩的项目。其次是能专心练网球的孩子不多。能坚持下来的孩子必须对网球有很大的热情,不惧怕艰苦的训练和失败,还要有家长的大力支持。显然,那些跟风学打网球的孩子和家长不可能对网球运动有持之以恒的热情。此外,当孩子遇到学业与打球的矛盾时,绝大多数家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业。河北省某网球队教练刘旭东表示,自己的女儿就练习网球,还曾拿到河北省青少年网球女双冠军和女单第三名,但当高考来临之际,全家毅然决定让孩子暂时放弃网球。刘旭东表示,学习和运动之间的矛盾怎样协调?能否协调好?这是中国目前很多家长面临的两难选择,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如果那些具有网球运动天赋、对网球有兴趣的可塑之才最终因客观原因放弃了网球,而选择了网球的孩子多数都因不得已的无奈或找个出路的需要,那么,中国网球后备人才的质量无疑将大打折扣。中国网球教练员水平还停留在专业队时代也是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

李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回忆,自己的启蒙教练因为执教方式过于严厉而给她的青少年时代留下阴影。“这名教练指导了我9年,从我12岁至21岁,整整9年的时间里,她从未表扬过我一次,我每天听到的都是她的责骂和批评。那时,我常常想到,既然自己这样差,继续打下去还能有什么前途?”李娜说自己以脾气暴躁著称,但这绝非天生,这种脾气很大程度上是由少年时代留下的心理阴影导致。由于教练在言语上的不断打击,最终迫使李娜在21岁时选择了退役,但她在两年后复出,却用一系列成绩证明了自己绝非教练眼中的庸才。让李娜感触最深的是她的现任外籍教练托马斯,他以擅于把握和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著称,两年的时间,在托马斯的帮助下,李娜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运动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对比中外教练执教风格的反差,李娜对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上出现的问题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我为什么一直希望创办一所网球学校,正是希望改变中国基层体校在培养青少年网球选手上的一些弊病,我对此的体会太深了。”外教托马斯特别强调:“鼓励和帮助运动员树立奋斗目标,是任何一个优秀运动员走向成功的前提,只有运动员自己有信心,有欲望,他们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怎样尽快更新中国教练的执教理念,已成了中国网球运动下一步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国家队尚无力聘请更多的外籍教练,中国年轻一代网球选手水平不进反退的困难时期。3.对中国网球发展的期望

不管怎么说,虽然中国网球的发展和水平还远不如世界顶尖水平,现在总体水平还是在中下游的阶段,但是随着李娜这类人物的出现,中国网球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潜力股在的。相比较于女子网球的发展迅猛,男子网球也不必灰心,多打比赛,多积累经验。在其他方面,男子网球选手可以借鉴女子网球的单飞模式,拥有自己的团队,让自己全身心的只专注于自己的比赛和训练。而且,这样拥有自己的教练,教练可以有针对性的计划和训练,这样对于选手提高技战术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李娜的夺冠带动了中国网球的发展,将来势必会有更多的网球人才出现我们眼前,所以,我们对于中国网球的将来只会期待,而不会放弃。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网球[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608.htm

田园、刘青.中国职业网球的困境极其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

中新网——“瓶颈”和“保护神”:中国网球的现状和未来[EB/OL].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1/07/05/011149316.shtml

张耀光.男网能拷贝女网吗[N].中国体育报,2006-9-5

中国城市家具设计与应用现状分析 篇7

1 城市家具设计的概念

“城市家具”一词源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 它是英文“Street Furniture”的中文解释。是指在主要大街人行道上设置的邮箱、果皮箱、电话亭、休闲座椅、公交候车亭、交通指示标志、广告牌、照明设施、花坛、宣传旗帜、报刊亭、公用电话亭、垃圾容器、自动公共厕所、休闲座椅、路灯、道路护栏、交通标志牌、指路标牌、广告牌、花钵、城市雕塑、健身器材及儿童游乐设施等等市民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公共空间服务设施[1]。

2 城市家具设计的现实特征

2.1 全民重视、全民参与

“当把制造物品的行为分成设想过程和设计过程来考虑时, 前者是所有的人都能参加的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讲, 所有的人都可以称为设计师, 后者是具有视觉化, 实体化的技术性领域, 这属于专业设计师的范畴[2]。”城市家具设计就属于这种所有的人都能参加的领域。

2.2 国家重视、专业设计

除向全社会征集作品之外, 为进一步提升部分地段的环境品质,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庆典, 北京市于2009年年初开始对长安街进行综合整治,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开始组织编制“迎接60周年大庆提升长安街环境景观工作”的规划, 此计划涵盖了庆典景观、建筑界面、园林绿化、城市家具等共9项内容。专门聘请了专业的设计顾问工程公司通过系统的调研实际情况展开改造和设计[3]。

长安街的城市家具规划以路面大修为契机, 以服务市民生活和提升景观形象为原则, 规划范围为西起首钢东门, 东至四惠桥, 全长约27 km的长安街两侧120 m道路红线范围。工作主要包括现状调研与分析、设施布点规划、设施选型以及施工配合四项内容, 是继奥运环境整治工作后的又一次在紧张周期下, 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实践探讨, 也是一次国家级的城市家具建设。

2.3 设计师、艺术院校师生设计投标

近几年来, 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例如广州、上海、杭州, 随着地区政府对市政设施的重视, 也有一些城市家具设计由一些本土环境艺术设计师或专业设计机构通过投标形式完成。在高等艺术院校, 城市家具设计一直是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设计范畴, 师生们通过各种概念设计作品, 表达着心目中对理想的城市家具的设想和渴望。其作品内容丰富, 造型优美, 但大多数对于材料、加工技术等欠缺成熟的考虑, 所以主要还是停留在设计方案的初步阶段, 而且缺乏与相关企业的技术联合, 很少被实际生产所应用。

3 城市家具设计的应用现状

3.1 地区应用差异大

优秀的城市家具设计在一些一线城市应用广泛, 例如北京、上海, 或者著名的现代旅游城市, 而二线城市仍然不是十分重视, 尤其是地级城市。

3.2 设计效果差异大

在各种设计竞赛中, 由于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不同, 直接导致城市家具的设计效果差异很大, 有的过于形象导致幼稚, 有的过于抽象导致雷同、国际化。其结果是形象的设计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抽象的设计使用对现实影响不大, 使城市丧失自己的个性。

4 城市家具设计的功能特性

4.1 有助于城市区域划分

在整个城市环境中, 城市家具既是设计细节之一, 也是向受众传递环境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 向使用者有效地传递环境信息[4]。不同的城市, 不同的地区, 城市家具的设计应该是不同的, 正如我们希望冬季去哈尔滨看雪或者去海南看海, 不同的地域特征和城市风格才会造就独特的感受和令人难忘的记忆。

4.2 提高市民文化活动热情

与人体活动最为密切的物体不是别的, 而是家具。有研究表明, 人体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活动时间都与家具有关。而身心障碍者由于生理缺陷对于家具的依赖更是大大超过正常人[5]。中国马上就要面对老龄化的社会了, 集体活动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老年人集体活动的首选, 而很多城市家具承担着辅助居民室外活动和休息的任务。面对这个问题, 城市家具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就捉襟见肘了。在某些老年活动中心, 团体演出或活动时, 我们经常会看到无处可坐的老人坐在草坪上、树杈上、景观小品上的场景。有了丰富的城市家具, 才能提高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尤其是随时需要休息的老年人群体。

4.3 提升城市形象

如果将步行商业街比作城市客厅的话, 那么街道上各种附属设施就成了这间客厅中的家具, 家具的形式美丑、舒适与否将直接影响城市客厅的风格品位与生活质量[6]。在2006年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定细则中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标准, 可见城市家具在提升城市形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4.4 拉动地区消费

设计独特、功能齐全的城市家具也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拉动消费, 例如在北京的后海、西单等休闲商业场所, 精心安排的城市家具, 对商业效益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后海有众多的露天茶坊和咖啡座, 休闲气氛很浓,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那里可以欣赏到一些独特的环境设计。相反的也有一些消费场所的文化广场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人们坐在地上看电子大屏幕的球赛。

5 城市家具设计存在的问题

5.1 欠缺耐久的使用性

杭州是一个对城市家具设计认识较早的城市, 从2002年开始大量采用防腐木材用于西湖景区和主要道路的城市家具。然而7年之后杭州的果壳箱、树穴、亲水平台等木质城市家具很多都寿命已至。管理部门决定弃用这些难以伺候的木材, 行道树下的破旧木地板, 将全都换成鹅卵石, 而不再使用风靡杭城的户外木地板。由此可见城市家具的户外使用特性对材料的耐久性有很高的要求, 不是一般材料和普通的防腐处理可以胜任的。

5.2 欠缺功能的可识别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某些城市家具功能性不突出的现象, 例如街道边的公用电话亭因为正立面的大幅广告覆盖而使路人不能分辨其主要功能或者产生纯粹是广告牌的错觉, 使周围急于使用的人们百寻不见。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副研究员周进曾表示:“比如公交电子站牌。以前上海的老站牌颜色反差不大, 到了晚上很难看清路名, 高度设计也不太人性化, 必须仰着头看。新的电子站牌设计美观, 高度适中, 色彩搭配醒目便于浏览, 并且提供多种信息。”可见城市家具的可识别性是其设计的首要问题, 也是影响使用功能的重要方面。

5.3 欠缺与环境的协调

城市家具作为环境设施是实体要素构成空间, 是人们活动的空间装置与依附, 它需要与空间环境互相延伸、穿插、交错、复合、变换[7]。城市家具与周边环境相结合, 经常可以形成一个视觉节点,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元素, 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 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的作用”, 所以应该具有一定的装饰性[8]。

5.4 欠缺感官和精神上的吸引力

良好的城市家具设计与布局还是使公共空间富有吸引力并以此产生愉快的公共活动的前提, 也是触发人们积极使用的重要因素。相对于雷同或常见的造型, 造型独特, 在感官和精神上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家具设计更加能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带来愉悦的心情,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甚至是旅行中难忘的记忆。

6 结语

城市家具是城市空间构成的要素, 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功能支撑, 一个城市的城市家具直接影响其城市形象, 城市家具的不均衡发展更加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因此, 建议各地城市规划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结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组织专业的设计团队、设计专家进行区域性的针对设计。基于设计的目的是为大众服务, 建议通过媒体让市民参与评选优秀的城市家具设计。

摘要:以城市家具在中国城市的设计和使用事实为依据, 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城市家具设计潜在的功能特性, 论述了城市家具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提出了城市家具目前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家具在中国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城市家具,特性,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鲍诗度, 工淮梁, 孙明华, 等.城市家具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张福昌.现代设计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贾珊, 金欣, 方旭, 等.60年庆典:长安街城市家具规划设计[J].北京规划建设, 2009 (5) :27-28.

[4]皮永生.城市家具的地域性设计[J].装饰, 2006 (8) :33.

[5]张排, 李晓.无障碍家具设计评估体系探析[J].包装工程, 2009 (3) :42-43.

[6]王引, 石晓冬.城市客厅的家具装点——浅谈王府井商业街街道附属设施规划[J].规划师, 2000 (6) :18.

[7]彭欣.尺度与街道环境设施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5) :2.

中国当下平面设计发展现状研究 篇8

关键词:平面设计;民族性;现代性现代平面设计在中国的真正起步和发展仅有三十年的光阴,三十年对于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来说,从无到有、从启蒙到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而又令人兴奋但同样也值得反思的过程。

当然,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殖民和渗透的语境中,中国社会也开始了立足传统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在设计领域,由西方传入的以商业广告设计为代表的平面设计同样也面临着向现代化的转型问题。被设计界堪称经典的“月份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月份牌”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国殖民企业通过采用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仕女画、年画和山水画等艺术形式来进行广告促销,使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取大量的销售利润。但随着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觉醒,民族企业同样采用“月份牌”作为一种有效的广告手段来振兴和发展本国民族工业。“月份牌”设计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时期,并产生了以郑曼陀、杭稚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月份牌”画家。从历史角度审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的“月份牌”绘制广告是当时最具视觉美感和最具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为中国近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极其辉煌的局面,同时也对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继“月份牌”在中国近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中创造辉煌之后,中国的平面设计理应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良性发展。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平面设计在一段时间内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平面设计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可以说,中国仅仅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社会用上百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从这一点来看,无论如何评价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取得的成就都不为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平面设计经历了从认知到重视、从感性到理性、从注重商业竞争到强调深层的文化表现,中国的平面设计事业在不断进步中走向成熟。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平面设计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设计人才,在国内的各类院校中,平面设计是开设的最普遍的专业之一。尽管我国高等院校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其培养出来的大量平面设计人才为促进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国未来平面设计事业走向繁荣、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人才保障。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平面设计师参与国际平面设计竞争的意识越来越强,中国设计师在国际大赛中获奖也变得日益频繁,从靳埭强到刘小康,从联合国授予深圳“设计之都”到北京奥运会的各项设计,中国设计师、中国设计界越来越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关注,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所创造的民族特色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平面设计国际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我们在欣喜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不得不冷静的总结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当代平面设计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同样层出不穷。首先,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平面设计已经远远的落后了,许多人把落后的根源归结为现代平面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的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根源之所在。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们的许多作品基本上还是照搬西方的东西,还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除了外表徒有几个汉字外,几乎很难找到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平面设计最大的症结在于丢失了自我。其次,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就是流派纷呈,并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这些美学流派和思潮同样波及了平面设计领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际版面设计风格在瑞士出现,并逐渐演变为风靡全球的平面设计的现代主义范式。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科技的创新进步,电脑逐渐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开始致力于挖掘电脑的潜能,对日益僵化的现代主义设计规则进行了解构。于是出现了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隐喻性、装饰性、多元性和解构性的设计表现。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平面设计领域同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很多平面设计师对现代主义的平面风格设计还未来得及深入探究和消化,就又仓促上阵投入到后现代主义平面风格设计的阵营,也就势必导致当下中国平面设计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风格之间徘徊和游离,也就势必导致当下中国平面设计的整体混乱和无风格化。

当然,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但学习的目的是吸收,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外来文化所替代。我们在设计构思时,除了吸收国外的有益营养外,更要充分考虑对象的文化因子,意识到所设计的不只是某一对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文化。当我们去深入剖析“月份牌”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并产生很大影响时,我们不难发现,“月份牌”根植于民族文化,其表现手法和表现题材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但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的形式结构,使二者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才创造了优秀的广告作品。在这一方面,靳埭强的成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很好的范例。之所以在国际平面设计界能有一席之地,之所以他能成为华人设计师的代表,我认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的作品不仅注重民族文化底蕴的发掘和本土意识的确立,而且已经把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很好地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他的作品已经触接到了设计的最深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当我们去深入剖析许多设计作品时,不难发现,我们的作品缺乏的是文化内涵,缺少的是民族特色,这也正是我国平面设计落后的根源之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在呼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设计作品中去。但不少平面设计作品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许多作品更多的是不加选择和消化的照搬传统元素,以为那样就能体现民族性和文化性。传统元素和传统文化介入现代平面设计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我们传统元素中的很多形象和图案不一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有一个理解、吸收、再创造的过程,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使之能真正地体现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上一篇:贸易见习生个人简历下一篇: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