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搭配练习(共8篇)
一、读一读,抄一抄:
美丽的图画 金黄的灯笼 红红的脸颊 金色的波浪 燃烧的火把
勤劳的人们 陡峭的山峰 高高的山峰 金光闪闪的雄鸡 慈祥的微笑
满意的笑容 紧紧地握手 沉着地操纵 高兴地点头 仔细地看
亲切地交谈 顺利地通过 兴奋地唱歌 赞许地握手 赞许的目光
美好的日子 火红的旗帜 洁白的鸽子 欢乐的乐曲 宽阔的广场
美丽的城市 欢乐的海洋 激动的泪水 欢乐的人群 洁白的棉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又大又红的枣子 健康的身体 寒冷的北风
好吃的谷粒 羡慕的目光 心爱的裙子 遥远的地方 火红的太阳
蓬松的羽毛 可爱的小鸟 机灵的小鸟 翠绿的树苗 白色的浪花
长长的波纹 美丽的景象 企盼的目光 雾蒙蒙的树林 浓浓的气味
快活的时刻 淘气的小花鹿 先进的科学技术 金色的小道 欢快地舞蹈
高高的蓝天 风景优美的公园 奇形怪状的岩石 许许多多的知识
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和蔼可亲的样子 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
大口大口地吃 迫不及待地爬 自言自语地说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小花()的心情()小葫芦()笑容
()的太阳()北风()的小鸟 健康的()心爱的()羡慕的()()的浪花 蓬松的()可爱的()翠绿的()()的景象 紧紧地()不满地()用力地()()的故事()的羽毛()的衣裳()的节日 年轻的()优美的()
宽阔的()新鲜的()著名的()
绿色的()轻轻地()缓缓地()不停地()天真地()()的树林()的眼睛()的荷叶()的小草()的阳光()的衣裳()的笑声()的朝霞()的金子()的目光()的日子()的玩具()的毛衣
例:狼急得(团团转)他哭得()她笑得()
妈妈高兴得()我听得()老师说得()同学们干得()()的湖水 轻轻地()()的朝霞 慢慢地()()的奖杯 紧紧地()
()的恩情 悄悄地()()的月亮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朵朵)(傲霜)的菊花
()()的大道
()()的小河
()()的农田
()()的桔子
()()的小脸
()()的厂房
四、词语搭配,用直线连起来。
满意的 日子 亲切地 看
紧张的 笑容 仔细地 握
难忘的 微笑 沉着地 问
慈祥的 心情 紧紧地 操纵
蓝蓝的 太阳 来 星星
红红的 花朵 数 客人
鲜艳的 祖国 养 图书
伟大的 天空 买 蜜蜂
长长的 眼睛 宽宽的 肚皮
美丽的 脖子 雪白的 衣服
圆圆的 尾巴
碧绿的 嘴巴
诚实的 叔叔 骄傲的 天鹅
年迈的 姑娘 可爱的 阳光
漂亮的 大娘 美丽的 小鸡
勤劳的 孩子 温暖的 孔雀
飘着 雪毯 金黄的 旗帜 铺着 银装 火红的乐曲 披着 雪花 欢乐的 果实
梨树 挂起金黄的灯笼 一片片 沉重的石头
苹果 翻起金色的波浪 一块块 金黄的落叶
稻海 露出红红的脸颊 一棵棵 可爱的小鸟
语言学界普遍认同我国对比语言学研究始于《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吕叔湘1992) 。自该文章发表至今, 英汉对比研究的硕果累累, 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 内容涉及英汉对比理论与方法研究、英汉微观对比研究、英汉宏观对比研究、英汉对比应用研究以及中西文化对比研究。
对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 CA) 是指把两种语言的体系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音系体系或语法体系。对比分析兴起并流行于20世纪50和60年代, 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 它以下列假设为基础: (一)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其主要困难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二) 其困难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预测; (三) 运用对比分析来编写教材, 可以减少干扰的影响。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不同, 对比分析是对两种语言中主要不同部分进行分析比较, 可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减轻障碍, 使其少走弯路, 更快地掌握和使用目标语言。根据王宗炎 (2008b:397-398) , 对比分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理论研究。这种分析应力求详尽、明白、严格, 像其他理论研究一样是长期性工作,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一种是供教学用的, 只要抓住要点, 加以阐述, 不要求细大不捐, 系统也不十分严密。
对比分析有助于教学, 对这一点许多语言学家都有过精辟论述。吕叔湘 (1992:4) 曾指出, “一种事物的特点, 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赵世开 (2008:186) 指出, “对比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解释外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有助于排除母语的干扰, 也有助于错误分析”。赵世开还认为, “当前恐怕主要是以实用为主, 也就是说, 主要是为语言教学服务”。吕叔湘 (1980:序) 曾写道:“我相信,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王宗炎 (2008a:304) 指出, “学外语, 必须了解其词义, 可是有些词语的意思非对比搞不清”。
词语搭配是中高级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与盲点, 这一点已得到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同。在词语搭配使用上, 学习者往往错误百出, 又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 词语搭配集中体现了不同语言使用词汇的侧重点不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认知不同。母语负迁移更是学习者在词语搭配习得上举步维艰的成因。英汉词语搭配对比研究正是以教学为目的, 对比分析英汉词语搭配的种种不同, 以引领英语学习者走出这一瓶颈。
本研究拟从英汉词义项的多寡、语义容量的宽窄、英语用词精确性和汉语用词笼统性及英汉思维模式异同等诸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二、英汉词义项的多寡
汉语词义项少, 英语词义项多。许多统计和调查都表明, 英语不仅多义词数量比汉语多, 且多义词的义项也比汉语多。根据对英汉L词条义项的统计:汉语一个词最多义项为16个, 而英语则可达31个、46个、53个和58个 (蔡基刚2008:77) 。“英语有近60%的词都是多义词。” (刘宓庆2006:443)
词义项的多寡与语言本体有直接关系。首先, 汉语是表意文字 (象形文字) , 即文字的形式和意义有一定的联系和理据性。带有“目”部首的字一般会表达与眼睛有关的含义, 如:盹、眨、眩、盼、睁、眸、眺、盲、睹、睛等表达眼睛的种种状态和动作。带有“食”部首的字一般表达与饮食有关的含义:饥、饮、饭、饱、饯、馅、饿、馆、馒等。带有“手”部首的字一般表达与手相关的含义, 如:扔、扛、托、执、抖、护、抚、抄、抢、折、抓、拉等都需要用手来完成。而英语是拼音文字, 形式与意义没有任何必然联系。“book”意为“书”, 也可指其他任何东西, 因为从“book”书写形式上看不到意为“书”的任何理据性。这是拼音文字与表意文字最根本的区别。其次, 由于汉字的表意性 (象形性) , 意义受到字形的限制, 所以不可能无理据地给词添加义项。而英语拼音文字形式与意义没有任何联系的特性使得赋旧词以新义成为可能。例如:figure可指“数字;数据”, 可指“人物;名人”, 可指“外形;轮廓;人影”, 可指“五边形”, 也可指“示意图;图表”。这些义项之间不但没有任何联系, 且它们之间的意义也相去甚远。再如:bank既可指“银行”, 又可指“河岸”, 两个毫不相干的义项都属于同一个词。这是拼音文字的特性使然。再次, 对于新事物的表达, 汉语倾向于采用属加种差方式造新词 (由于表意文字的局限性) , 而英语则倾向赋旧词予新意。因此, 一词多义成为后者的一大特色。
词义项多寡与词语搭配能力大小密切相关, 义项多, 搭配能力强;义项少, 搭配能力差。例如, short可以有如下义项: (1) “短的, 近的”, a short distance (近距离) ; (2) “矮的”, a short woman (矮个女子) ; (3) “ (智力等) 弱的, 浅薄的”, a short memory (记忆力差) ; (4) “暴躁的, 发怒的”, a short temper (暴躁的脾气) ; (5) “波涛汹涌的”, a shor sea (波涛汹涌的大海) ; (6) “ (酒类) 不掺水的”, a short drink (烈酒) ; (7) “ (股票投机等) 卖空的, 空头交易的”, a short sale (卖空) , a short contract (空头交易合同) 等12个义项。而汉语“短”只有3个义项: (1) “尺度小”, 跟“长”相反; (2) “短少, 欠”; (3) “短处, 缺点”。又如:“strong”有12个义项;汉语“强”只有3个义项等等。
搭配能力的强弱与义项的多寡有一定的联系, 但不是绝对、唯一的联系。这只是决定词语搭配能力强弱的一个因素, 仅凭这一点不能得出英语词语搭配能力强, 而汉语词语搭配能力弱的结论。
三、英汉词语义的宽窄
词语义的宽窄与义项的多寡没有必然联系。词的语义宽, 搭配能力强;语义窄, 搭配能力弱。在英语里, 根据世纪版《新英汉词典》“enjoy”只有3个义项1: (1) “享受, 享有 (利益、权利、声誉) ”; (2) “享受…的乐趣, 欣赏, 喜爱”; (3) “经历, 把握”;若根据《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enjoy”则只有两个义项2。但它的搭配能力非常强, 几乎可与任何一个表达积极意义的词搭配使用, 如: (1) 保护、支持类:enjoy America’s military protection; (2) 待遇、地位类:enjoy a serious of privileges; (3) 优势、能力类:enjoy market supremacy; (4) 增长、发展类:enjoy double-digit growth; (5) 生活、境况类:enjoy affluence; (6) 影响、关系类:enjoyawarm working relationship; (7) 天气类:enjoy a sunny day (蔡基刚2008:205-206) 。义项少而语义宽的词在汉语中表现得更加普遍。例如, (1) “收拾”指“整顿、整理”, 搭配能力非常强:收拾房间, 收拾床铺, 收拾院子, 收拾草坪, 收拾花园, 收拾工具, 收拾书包, 收拾抽屉, 收拾铅笔盒, 收拾残局等等。 (2) “响了”指“发出声音”:钟响了, 铃响了, 壶响了, 锅响了, 门响了, 枪响了, 炮响了, 子弹响了, 锣响了, 鼓响了等等。 (3) “原”指“最初的, 开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 ”几乎可与任何词搭配使用:原稿, 原画, 原版片, 原纸, 原煤, 原矿, 原水, 原糖, 原材料, 原始公社, 原始资料, 原审, 原配, 原职, 原价原动机, 原籍, 原野等等。
尽管英汉语中都有语义宽, 搭配能力强的词语, 汉语这类词的数量比英语多, 且更普遍。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这样一个事实:汉语词总数量在七万左右, 而英语词最少也在五十万以上,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汉语对世界上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与表达。这与汉语中许多词表现为语义宽、搭配能力强的特性息息相关。
四、英语用词精准性和汉语用词笼统性
用词的精准或笼统直接影响词语的搭配能力。用词笼统则搭配能力强, 而用词精准则搭配能力弱。首先, 本族语为汉语的人重整体、重意合、重直感的思维方式反映到语言上表现为用词笼统;相反, 本族语为英语的人重逻辑、重推理、重形和的思维方式反映到语言上则表现为用词精准。其次, 英语词汇量大, 其中有着大量的借词。许多词至少有三个同义词, 分别来自古英语、法语和拉丁语。拉丁借词用于科学、技术和宗教等方面较多;法语用在正式文体上较多, 英语用于口语和非正式文体较多。而这些因素更加使英语用词多变化, 选择限制多, 因此表现为一词一物性。例如, (1) 汉语中的“完成”在英语里分别为finish one’s homework (完成作业) ;fulfill the plan (完成计划) ;accomplish a task (完成任务) ;do one’s job (完成工作) ;complete a project (完成项目) ;settle an account (完成结算) 。汉语一个“完成”需用英语finish、fulfil、accomplish、do和complete来表达。 (2) 在汉语里, “叫”可以表示所有动物的喊声, 在英语里不同动物的叫需用不同的词来表达:Wolves howl. (狼叫) ;Buffalo boo. (水牛叫) ;Bulls low. (牛叫) ;Lions and bears roar. (狮子、熊叫) ;Cuckoos call. (布谷鸟叫) ;Elephants trumpet. (大象叫) ;Frogs crook. (青蛙叫) ;Bees buzz. (蜜蜂叫) ;Doves coo. (鸽子叫) ;Ducks quack. (鸭子叫) ;Horses neigh. (马叫) ;Cats miaou. (猫叫) ;Dogs bark. (狗叫) 。 (3) 在汉语里, 许多东西可用“发光”和“闪亮”来形容。但在英语里:The torch flashes.“flash”指“闪光”, 形容火把、火炬。The sun shines.“shine”指 (太阳) 发光、照耀。The stars twinkle.“twinkle”指 (灯或星星) 闪烁, 闪耀。
上述实例在表明汉语用词笼统, 进而表现为搭配能力强的同时, 也深刻表明, 在英语里, 语义是搭配的基础 (当然约定俗成至关重要) :shine的语义就决定了它要与sun搭配;twinkle的语义决定它与stars连用。这一点对习得英语词语搭配至关重要。
五、英汉思维方式异同
关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和产生表达法的不同, 许多中外语言学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洪堡特 (1988:46) 指出:“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沃尔夫 (2001a:220-221) 认为, 语言不同, 思维方式不同。使用明显不同语法的人, 会因其使用的语言不同而有不同的观察行为, 对相似的外在观察行为, 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沃尔夫 (2001b:255-256) 还认为:“一个人思维的形式受制于他没有意识到的固定的模式规律。这些模式就是他自己语言的复杂的系统。”刘宓庆 (2006:510) 认为:“某一特定的特征特别是它的表现法, 无疑地与说这一语言的人的思维风格有联系。这可以说是语言生成中思维对语言的一种纵深折射, 它的影像被投射在色彩斑斓的表现法中, 汉英皆然。”
的确, 在实际语言使用中, 由于本族语为英语和汉语的人思维模式不同, 英汉词语搭配表现出很大差异。同一样东西, 观察角度不同, 使用词汇也不同。例如:汉语“这件衣服太瘦了。”强调衣服尺寸的大小;在英语里则为“This jacket is too tight.”, 是从人穿上衣服感觉的角度去表达。又如:汉语讲“考虑各种因素”, 强调的是主观的思考与认识;在英语里则为“weigh all the factors”, 强调的是客观上的重要性。再如:汉语“我举双手同意。”是非常形象的表达;而在英语里则为语言形式的使用 (比较级) “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再看下面一组搭配:英语:main hall (抽象的功能) , 汉语:正厅 (具体的朝向) ;stop watch (抽象的功能:可停止计时) , 汉语:跑表 (形象的描述) ;英语:a long break (时间的长短) , 汉语:大课间 (笼统的描述) 。
由于讲英语人偏好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 而讲汉语人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 思维的差异必然反映到语言的不同结构上。同一样东西, 由于着眼点不同, 便有了不同的名称。因此, 用词的好恶比句法更能体现语言之间的区别。
六、教学启示
英汉词汇在义项多寡、语义宽窄、思维方式以及用词倾向上的种种差异和不对等, 使英汉词语搭配存在巨大差异。我们不可能期望中高级英语学习者会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联想:汉语的“奏乐”为英语的start the music;“各就各位”为take your places;“独立包装”为individual pack;“解密”为break the code。这里存在着在教学上需要引进英汉对比方法的问题。正如林语堂 (2009:35) 所讲:“句子意义不明时, 可用翻译方法, 但不可专用翻译为练习方法, 翻译句子之用处, 在于作比较, 研究本国语与外国语说法之不同。”尽管这里讲的是句子和语法, 但对习得词语搭配也非常适用。
关键词:词语搭配;错误分析;教学启示
引言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如何正确地使用词语搭配是一个难点。本文从母语干扰、错误使用近义词、和孤立记忆单词三个方面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词汇搭配错误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学生词语搭配能力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学生作文中的词语搭配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词语搭配错误是学生英语表达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英语中的一个难点。词语搭配错误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对词汇知识掌握的局限性,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英语词汇搭配错误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
1.母语干扰造成搭配错误
一些学生经常把汉语中的搭配直接翻译成英语,从而产生了错误的词语搭配。例如:
The main task is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y.
此句中学生用“strengthen”和“economy”的错误搭配来表达“增强经济”的意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学生把“strengthen”等同于汉语中的“增强”,从而生成了错误搭配。朗文高级英语词典中对于“strengthen”给出的解释是:“使坚强、使更加坚固”;而对于“economy”给出的搭配有:improve the economy; boost the economy.可见这个句子中的“strengthen”是受到母语影响所致。
2. 错误使用近义词进行搭配
有时学生在写作中会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进行搭配,因此会使用与该词意义相近的,自己比较熟悉的词来进行替换,从而造成搭配错误。例如:
Are there any empty positions in your company?
此句中学生想表达“空缺的职位”(vacant position),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只能用自己熟悉的“empty”来代替,造成了错误的搭配。
在英语中,从一个单词的词义无法判断它的搭配范围。在语义学中,词汇的意义包括它的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英语中许多词汇在语义上相似,而且在英汉词典中可以找到相同的汉语解释,但是在搭配使用上却存在差别。这些惯用搭配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加以特殊记忆。
3. 孤立地记忆单词导致搭配错误
学生在在记忆英语词汇时,只关注单个词汇的意义,并和相应的汉语词汇建立对等关系,而不去考虑一个单词和其他词的横向组合关系。例如在学习英语单词“temptation”时,学生只记住了temptation和汉语里的“诱惑”是对等的意思,并没有把常用的搭配“yield to the temptation”或:“resist the temptation”作为一个整体储存在记忆中。因此在使用时,所能提取的也只是一个孤立的单词,导致写作时出现了诸如“bear the temptation”,“fight the temptation”等错误搭配。以上列举的用词错误并非学生作文中的所有语病,本文指出这些毛病是为了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为了避免用词不当这一问题,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必须做到精读、泛读、多写、多练,不断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熟练掌握英语写作中的常用词语及表达方式,弄清同义、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切实提高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能力。切忌望文生义,按照汉语的方式选词、造句。碰到不会写或模棱两可的词应查字典或向知者请教。
二、.对于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词语搭配是词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个单词却不了解它的搭配范围,可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这个单词。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词语搭配能力,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在词汇教学中应避免让学生通过背诵词汇表孤立地记忆单词。在语义学中,词语的意义包括该词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和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等很多层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不同语境中的词语以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的特点。例如教授名词时,应注意与之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组成的固定搭配、自由搭配等,例如sharp/pointed/cutting remarks。此外还应强调搭配的选择限制,例如同样表示“苗条”的意思,“slim”和“slender”的搭配范围就有所不同。两者都可构成“slim figure”、“slender figure”的搭配,但是“slender”的搭配范围还包括“slender income”“slender margin”等,因此可见,教授词汇时应向学生强调将词汇以横向搭配的方式,构成“语块”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以备提取。
第二,讲解近义词时要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别。对于一些难以解释的细微差别,应把英文解释列出以供参考。例如在汉语里同样表示“空的”,英语单词“empty”和“vacant”的英文解释分别如下:
Empty:not containing anything;
Vacant:(of a space of place, esp. one that is usually filled or intend to be filled) empty.
由于汉语解释不够精确,不能体现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所以应当培养学生遇到生词查询英英词典的习惯。尤其应向学生强调的是,背单词一定不能满足于只记住一个词的中文解释,而是要通过英文解释,精确地掌握该词的外延、内涵、以及搭配意义。
第三,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词汇搭配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养成以语块为单位输出语言的习惯,教师应设计一些以词语搭配为目的练习。例如填空题,连线题,翻译题,改错题等等。首先教师可以把课上学过词汇列出,让学生进行连线搭配,加深学生对于词语搭配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词语搭配做成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使用正确的词语进行搭配,进一步加强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通过把课文中学过的搭配进行英汉互译,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好的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表达差异;最后,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在英语写作中应有意识地应用所学的词汇搭配,并能发现且避免一些常见的搭配错误。
三、结束语
本文从母语干扰、错误使用近义词、和孤立记忆单词三个方面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词汇搭配错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方面的建议。对学生词语搭配错误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也对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Firth, J.R.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12
[2] 陈万霞,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搭配错误分析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60-62
[3] 汪榕培,英语词语搭配新探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38
端正态度
内容丰富
插图精美
承担义务
指导工作
发表意见
整理书刊
损害利益
提高产量
加快速度
加速进程
增进感情
促进交流
培养人才
锻炼身体
磨砺意志
解决问题
创造奇迹
实现梦想
开办公司
养成习惯
响应号召
提高水平
提高效率
提高能力
提高认识
提高价格
提高速度
怀着心情
改正缺点
改善环境
改变条件
改进方法
继承传统
发扬优点
发挥优势
爱护公物
保护财产
保持清洁
维持秩序
开展活动
严厉批评
要求严格
立场坚定
珍惜时间
召开会议
举行仪式
遵守纪律
增长知识
丰富知识
采用办法
获得称号 周密计算 设计精密 开展活动 热爱集体 瞻仰遗容 参观展览 制定计划 发现问题 发明成果
明确目的(目标)
端正态度
内容丰富
插图精美
承担义务
指导工作
发表意见
整理书刊
损害利益
提高产量
加快速度
加速进程
增进感情
促进交流
培养人才
锻炼身体
磨砺意志
解决问题
创造奇迹
实现梦想
开办公司
养成习惯
响应号召
提高水平
提高效率
提高能力
提高认识
提高价格
提高速度
怀着心情
改正缺点
改善环境
改变条件
改进方法
继承传统
发扬优点
发挥优势
爱护公物
保护财产
保持清洁
维持秩序
开展活动
严厉批评
要求严格
立场坚定
珍惜时间
召开会议
举行仪式
遵守纪律
增长知识
丰富知识
采用办法
会议隆重,闭幕胜利;讲话重要,鼓掌热烈;领导重视,看望亲切; 接见亲自,进展顺利;完成圆满,成就巨大;工作扎实,效率显著; 决议通过,人心振奋;班子团结,群众满意;领导微笑,问题解决; 事情瞩目,会谈坦诚;反对强烈,交涉严正;完成超额,竣工提前; 中日友好,中美合作;节日祥和,妇女解放;决策英明,路线正确; 扫黄彻底,行动果断;形势大好,观点赞同;气氛友好,信心增强; 粮食丰收,抗洪英勇;干涉粗暴,遗憾深表;措施得力,成绩主要; 法律公正,上诉驳回;贯彻彻底,理论高屋建瓴;政策鼓舞人心大赛冲击;抢救及时,损失惨重;设计合理,技术先进;论证专家,检测严格;运行可靠,系统安全;特色中国,失误难免;农业遭灾,灾年丰收;江河不治,大水发;团结紧密,拥护一致;旗帜高举,思想坚持;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力度、理顺、出台、创新、创意、品牌、调控、定位、换位、取向、主线、分流、监控、层面、框架、架构、构建、启动、建言、打拼、拼搏、问责、挂靠、覆盖、涵盖、强国、接轨、维权、央视、申遗、质检、回馈、博易、瓶颈、共赢、双赢、测评、票决、硬件、软件、待业、下岗、切入点、软实力、软着陆、释放量、新台阶、能源化、荣辱观、新视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婚外恋等等。有一部分是来自港台用语,如
整合、打拼、潜质、维权、建言、额度、解读、央行、选项、敬业、心气、心防、比对、媒体、智囊、愿景、策划、操控、共识、历练、团队、诉求、传承、掌控、认知、认同、热线、管道、民意、民调、公益、个案、另类、职场、人脉、新潮、社区、社团、外遇、举报、投诉、理赔等等。
还有一部分是原来旧有老词赋予了新意或新用,如
机遇、举措、平台、权责、权益、权限、政绩、严峻、群体、职能、张力、机制、反馈、生态、把脉、打造、举荐、焦点、宏观、微观、强化、打磨、期许、疫情、格调、业绩等等。
宏观调控、依法治国、高度重视、形势严峻、信息共享、理性决策、方方面面、与时俱进、长治久安、忧患意识、历史检验、良性互动、说三道
四、浮出台面、换位思考、拓展空间、主动作为、强势群体、弱势群体、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休克疗法、整体素质、良好势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协调发展、知情明政、议政建言、参政议政、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民主氛围、自身优势,民主评议、社会听证、决策咨询、社区自治、村民自治、舆情收集、执政兴国、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水平、执政能力、人才强国、统筹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政策、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持续发展、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取得实效、治安防控、上下联动、左右链接、反映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疏导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等等。
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重要讲话。媒体常用词语: 重要会议,狠抓落实,胜利闭幕,加大力度,下大力气,提前竣工,粗暴干涉,强烈抗议,坚决反对,严正交涉,热烈鼓掌,领导重视,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世界接轨,中国国情,亲切接见,阶段性成果,友好访问,圆满完成,成就巨大,工作扎实,顺利通过,一致通过,群众满意,班子团结,节日祥和,英明决策,高屋建瓴,高度重视,不明真相,少数群众,严肃处理,舆论导向,贯彻落实,顾全大局,深刻理解,真抓实干,落到实处,突出重点,把握时机,广泛发动,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工作认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亲切慰问,克服困难,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充分领会,有关部门,治理整顿,非抓不可,从快从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强调几点,进行补充,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整改措施,努力方向,反腐倡廉,严加监管,放心食用,深刻反省,群众疾苦,逐步改善。强烈抗议,坚决反对,严正交涉,热烈鼓掌,领导重视,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世界接轨,中国国情,亲切接见,阶段性成果,友好访问,圆满完成,成就巨大,工作扎实,顺利通过,一致通过,群众满意,班子团结,节日祥和,英明决策,高屋建瓴,高度重视,不明真相,少数群众,严肃处理,舆论导向,贯彻落实,顾全大局,深刻理解,真抓实干,落到实处,突出重点,把握时机,广泛发动,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工作认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亲切慰问,克服困难,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充分领会,有关部门,治理整顿,非抓不可,从快从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强调几点,进行补充,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整改措施,努力方向,反腐倡廉,严加监管,放心食用,深刻反省,群众疾苦,逐步改善。
……认真学习()精神,坚决贯彻()文件……大抓……落实……取得初步(显著或可喜)成效……大致可以归纳为一()二()三(),……我们做法是狠抓一个“”字,狠批一个“”字,落实一个“”字,突出一个“”字……达到了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编者注:百分比一定不要整数,最好有小数点。)……我们奋斗目标是……(语言对仗诗化,韵脚通顺响亮。)……”……英明领导……正确指示……看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我们一定句句照办,雷厉风行,掀起……高潮……我个人能力差水平低,但领导关怀……
“没有风险”,“再研究”、“会处理”、“耐心等候、斟酌斟酌、修改修改”,这些“官话”让人挑不出毛病。官员讲话频率最高12个词,分别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重要讲话、严肃处理、有效措施、不尽如人意、一定、基本上、阶段性成果、力度、负增长、工作需要”;
媒体宣传最常用9个词分别为 “开会隆重、胜利闭幕、重要讲话、鼓掌热烈、领导重视、成就巨大、工作扎实、效率显著、人心振奋……”
讲到成绩时,应该说,在上级正确领导之下……
表示自己尊重民主决策程序用语是:讨论讨论、研究研究等。表示自己尊重和感谢下属基本用语是:积极拚搏、忘我工作、主人公精神、分工不同、感谢大家、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工作需要等;
在调整下级干部岗位时,要说这是工作需要,组织决定;从整体考虑、以大局出发。这句话最管用,因为谁都不会反对这个冠冕堂皇理由;对于落实上级政策制度以及工作安排部署等,要说高度重视、坚决执行,以显示出自己积极态度;
写报告时,将上级报告略加修饰补充,加上一些结合实际、从本地情况出发之类字样就行了,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写报告惯常用语应该是
【近义词】
清香——芳香 破裂——裂开 姿势——姿态 如果——假如 特殊──特别、仿佛——好像 清脆——清凉 饲养——喂养 锐利——锋利 念头——想法 疲劳──疲倦、呼吁──呼唤、致谢──道谢 消息──信息、舒适──舒服、温暖──暖和 湛蓝——深蓝、清新——清爽、忧伤——忧愁 哀痛——悲痛 拎起——提起、劝告——劝说 街坊——邻居 盘缠——路费 教诲—教育 后悔——懊悔 审视—端详 安慰——宽慰 假若——假如 观赏—─欣赏 有名——著名 本事——本领 使劲——用力 孤单——孤独 悲惨——凄凉平时——平常 准确——精确 确实——的确 盛大——隆重 纠正——改正 洪亮—— 响亮 霎时——顿时 享受——享用 安静——沉静 缓和——舒缓 颤抖——发抖 啜泣——抽泣 迅速——立刻 呜咽——哽咽 竭力——尽力 轻柔——温柔 确认——确定 消息——信息 干涸——干枯 清澈——明亮 一定——肯定 密切——亲密 吸收——吸取 估计——估量 预防——预备 漂浮——悬浮 美丽——漂亮 奇怪——奇异 遐想——想象 本领——本事
探索——探究 神秘——秘密 奥秘——奥妙 新鲜——新奇 保护——爱护
神奇——奇妙 节约——节俭 赞叹——称赞 睡梦——做梦 凝视─—注视 方便─—便利、鲜艳─—艳丽、犹豫─—迟疑、诚恳─—真诚 壮观─—壮丽 寻找——寻觅 立刻——马上 常常 ——经常
欢乐——快乐、欢喜 叮嘱——叮咛、嘱咐 机灵——灵巧、伶俐
赶紧——赶快、急忙 灵活——灵敏 敏捷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无奇不有 受益无穷——受益匪浅 寸草不生——不毛之地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各式各样——各种各样、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名不虚传——名副其实 语无伦次——颠三倒四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反义词】
展开——合拢 停止——开始 快乐——悲伤 陡峭——平坦 坚硬──松软 特殊──平凡、麻烦──简单、扩大——缩小、减少——增加、裸露——隐藏、消失——出现、美丽——丑陋、黎明——黄昏 成功——失败 忧伤——喜悦 接受——拒绝 悲惨——幸福 愈合——裂开 熟悉——陌生 肯定——否定 热闹——安静 迅速——缓慢 痛苦——欢乐 掩盖——揭露 遗憾——满意 迅速——缓慢 输血——失血 犹豫─—果断 温暖——寒冷 漂浮——沉淀 干涸——滋润 吸收——排除 密切——疏远 流动——凝固 光明——黑暗 费解——易懂 巨大——微小 特别——普通 付出——索取 鲜嫩——干枯 继续——中断 节约——浪费 保护——破坏 升起——落下 精致——粗糙、漆黑——通亮 敞开——关闭 危险——安全 燃烧——熄灭 清澈——浑浊 丰富——贫乏、单调 沉甸甸─——轻飘飘 厚——薄名 不虚传─—有名无实 认认真真——马马虎虎 应有尽有——一无所有、喜出望外——大失所望 目不转睛──东张西望 爱不释手─—不屑一顾 语无伦次——有条不紊 【词语搭配】 名词搭配:(的)
舒适的空调列车、特殊的客人、坚硬的山路、冻僵的燕子、皑皑白雪的山间 满天飞舞的大雪 美丽的村庄、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大量的树木 各式各样的工具、咆哮的洪水、棘手的事情、洪亮的声音、沉默的局面、应有尽有的家具 盛大的节日、隆重的检阅、可贵的沉默 珍贵的东西 美丽可爱的世界 躲闪的目光 稚拙的礼物 特别的惊喜 轻柔的声音 清澈新鲜的水 密切的关系 杀菌的能力 巨大的水流 神秘的月球 遍布全球的蜘蛛网 皎洁的月光、奇异的景色、巨大的努力、有趣的动作、红彤彤的晚霞 知识的大门、欢乐的浪花 快乐的小朋友 芬芳的鲜花
鲜艳的五星红旗 荒芜人烟的大山里 精致、心爱的五星红旗 洁白的牙齿 寸把厚的树桩、五官端正的少年、沉甸甸的象墩、遗憾的神情、隆起的岩石、光彩夺目的宝石 幸福的生活、轰隆隆的响声、五彩的云霞、清澈见底的河水 鸦雀无声的教室 红色的小爪子、翠绿色的花纹、赤褐色的衬衫、橄榄色的头巾、浅绿色的外衣、又尖又长的嘴、锐利的眼睛、灵活透亮的眼睛、动词搭配:(地)
慢慢地飞来 仔细地看 慢慢地回来 快乐地交谈 颤抖地举起 哀哀地尖叫 惊奇地问 久久地凝视 日夜不停地走 情不自禁地欢呼、目不转睛地盯着、笑眯眯地看着、仔细地挑选、诚恳地说、高兴地喊 恋恋不舍地下网 弯弯曲曲地流动 和颜悦色地点头 诚心诚意地说 情不自禁地鼓掌 紧紧地抓住 形容词搭配:(得、及程度)飞得很慢 画得准确 雕得栩栩如生、响声清晰可辨 连连摆手
鲜花开得很美 时间过得飞快 动宾(主谓)搭配:
寻找燕子、冒着严寒、顶着风雪 修补羊圈 堵上窟窿 离开同伴 得到帮助 严格要求 经常叮嘱 回到讲台 摆在桌上 相信自己 神情严肃 接到消息、扎进血管、掩盖痛苦、停止哭泣;迅速赶到、立刻抢救、竭力制止 关系密切 预防疾病 治疗疾病 送来光明 送来温暖 探索奥秘、付出努力 露出大窟窿、冒着生命危险、燃烧着熊熊大火 鸣声清脆、数量词搭配:
关键词:词语搭配,语料库,实证研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 词语组合也就是语言学上的搭配关系。通常认为, 词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搭配。
词语搭配不当是学习外语时最难啃的“骨头”, 也是大学生外语测试中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因此, 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词语搭配教学。什么样的词语搭配教学法最有效?学界争论很大, 目前新兴的一个被认为可能更有效的是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词语搭配教学法。
语料库语言学是利用语料库对一些自然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来研究语言的学科。语料库是大型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自然语言材料的集合, 由于语料库以其具有代表性的宏大数据库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更可靠、更客观的语言信息, 从而可以为词汇教学提供科学、直观的教学依据, 借助计算机技术, 可以找出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词频最高的额定词汇, 以期得到具体词汇的搭配规律。
一、词语搭配的定义
关于“词语搭配”, 语言学界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朗文当代词典》[1]把“词语搭配”阐述为“词与词习惯的自然的组合”, 即词语搭配是词语 (lexical chunks) 或者自然的词语组合 (“自然”即指受过教育的英语为母语的本族人所说的话) 。词语搭配之父弗斯 (Firth) [2] (P84) 指出, “由词之结伴可知其词”的论断, 按照他的观点, 词语的结伴关系或共现关系 (cooccurrence) 是词语搭配的重要表现形式, 词语搭配是一种意义方式, 习惯性搭配中词项相互期待和预见。Sinclair[3] (P114) 提出两个互补的“原则”———“开放选择原则”和惯用搭配。其中, “惯用搭配”是指在语言的构成当中还存在着词汇共现的规律, 也就是说有些词汇总是和另外一些词汇固定搭配在一起。例如, 人们习惯上说“set/start something on fire”, 绝对不会说“put something on fire”。英语中这种约定俗成的搭配现象就是Sinclair说的惯用搭配。Sinclair还认为“词语搭配是在一个文本的近距离的出现的两个或更多的词语, 且是在自然文本中以较高频率出现的某些词语———这是可以观察到的一种语言现象”。卫乃兴[4] (P100) 认为“词语搭配是在文本中实现一定的非成语意义并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因循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序列, 构成该序列的词语相互预期, 以大于偶然的几率共现”。
争论归争论, 与词语搭配相关的研究方法却方兴未艾。笔者以为, 词语搭配是在一个文本的近距离的出现的词语“近亲属”, 且是在语用中以较高频率出现的词语组合现象。
二、词语搭配学习的重要性
词汇搭配在语言使用中出现频率极高, 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孙海燕, 2004) 。词语搭配体现语言形式在语境中所实现的具体意义, 体现了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被经常使用的普遍的、习惯性的搭配形式。词语搭配是语言的固有特征之一, 词的搭配往往是不能跨语言的, 在一种语言中可接受的搭配, 在另一种语言中不一定可以接受。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 如“大”的英语对等词为“big”, 但是一场大雨的英语对等说法却不是“a big rain”而是“a heavy rain”。
在外语学习中, 词汇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词的搭配组合。在很大程度上, 能否较熟悉地使用外语要取决于能否熟练地使用典型的词语搭配。词语搭配的能力考查是大学阶段英语水平测试的一个要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如此。然而事实是许多大学生依然沿袭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记语法背单词, 强调记忆, 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 杨惠中先生就指出, 外语学习中词汇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词的有限组合, 也即词语搭配。不掌握词语搭配而只记忆词的“意义”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词汇搭配错误可以说是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出出现的重要错误之一” (罗凤文, 2002) 。
我们知道, 英语词语搭配是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词义的真正界定, 应是其所指意义与搭配范围的结合。学习一个词而不了解其搭配范围,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知道”或“掌握”这个词。因此, 搭配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英语词汇学习的质量, 影响到英语词汇能力的提高。
词语搭配是词汇学习的一个中心层面。词语搭配能拓宽和加深学习者对词汇的理解。词汇的发展不只是一个量的问题, 它还包括深化已知词汇的知识, 所谓词汇知识包括该词的字面意义、深层意思、语义特征、搭配、语用限制等多个层面。
三、基于语料库的词汇搭配实证研究
限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言, 缺乏语境, 对英语的词语搭配的教与学, 不仅仅对学生难———“叹为观止”, 对很多一线教师也难———难在找不到切实有效的办法。
虽然国内外早已意识到词汇的这种搭配习惯的重要性, 但就如何更好地学习词汇搭配的研究却不多见, 其操作上的困难主要因为词汇搭配的界定体系与研究方法不断演变和发展:概念繁多、异质性大, 研究方法迥异 (卫乃兴, 2003) 。
为突破这个瓶颈, 语言学研究界作了很多研究, 也尝试了很多办法, 基于电脑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而兴起的语料库的一种词汇搭配语言学研究方法是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词语搭配教学法。
语料库词汇搭配语言学研究性学习, 必须改变惯常的上课模式———从“讲授式”转换为“研究式”, 从单纯课本转换为电脑互联网介质, 但这种改变却受到学生的青睐, 也使得本项实证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研究的前期, 我们首先阐述了本项研究的办法, 并让学生了解了“词语搭配”的含义和价值, 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词语搭配教学方式, 通过演示展示语料库词汇搭配的学习方法, 通过电脑演示告知学生如何使用索引行 (concordance line) 、主题词 (KWIC) (key word in context) 进行检索。在进行前测前, 我们特别向实验班的学生介绍了两个全球著名的免费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NC) (英国国家语料库) 和Chinese Learner’s English Corpus (CLEC)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及其网址。
本项研究的控制班和实验班从南昌航空大学的现行大学二年级班级中随机选择, 控制班和实验班各由两个自然班组成, 控制班学生59人, 实验班学生71人。平均年龄均为20岁, 学习英语平均为7.12年,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他们应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 参加本次测试时, 他们正备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CET4) 。由于参加测试的学生是随意挑选的, 因此, 确保了本次研究的可靠性。基于时间的有限性, 本次测试持续了十周, 每周2节课。
为了让学生能够考出实际水平, 我们仔细筛选前测和后测的题目。前测主要测试三个易混淆的形容词“big”, “large”和“great”的搭配, 以及“handsome”和“beautiful”的搭配。两个班前测结果是: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平均分数分别为46.966和45.577, 这表明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两个班完全符合实验要求, 如表一。
随后, 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节点词索引行观察搭配的教学, 精心挑选了许多中国学生容易混淆的词汇, 从BNC语料库中进行索引并且复制、打印;学生以组为单位, 分成18组, 每组4人, 组员相互协作, 找出节点词前后4词的搭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被研究词即节点词的索引行进行观察, 学生完全通过实践的方式仔细观察节点词的真实语言材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何安平[9] (P30) ) 。授课方面, 教师使用索引软件对某个词的真实使用情况进行查找、分析并将该词的特征展示给学生。以下便是用于展示的取自Cobuild语料库的节点词为“health”的索引行:
通过观察, 学生得出修饰名词“health”的形容词有good, bad, ill, poor和frail等。
为期10周的研究结束后, 我们又对两班进行了测试, 结果如表二所示。
由表二可以得出,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别为61.82和59.72, 实验班的分数明显高于控制班。可见, 两班的差异与新的教学方法紧密相连, 节点词索引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词语搭配的效率和学习成绩。
实验结束后, 我们设计了相关的问卷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新型的教授词汇的方法的评判。71名实验班学生中有9位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 20位认为较有帮助, 17位持中立态度, 同时也有25位认为没有什么帮助或完全没有帮助, 认为有效的达到40.85%。在学生对此种教学法的学习兴趣的调查中, 有几乎一半 (47.89%) 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新颖却具有挑战性的方法, 从访谈中了解到学生由于学生年轻、有活力, 他们愿意接受任何新鲜事物。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成绩比对正应了梁茂成[10](P36) 的研究假设———“如果应用恰当的话, 这种教学方法是可以产生令人鼓舞的成果的”。
四、结语
基于语料库证据和语料库证据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 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通过语料库检索, 建立类联接, 计算搭配词, 以真实语料为基本依据,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词语搭配进行了基于语料库证据的实证研究, 展示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在词语搭配研究方面的优势, 揭示了词语搭配的一般规律, 为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了科学、真实、可靠的手段和方法。同时, 也为翻译和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为正确选用词语表达思想指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Z].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5.
[2]Firth, J.R.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1930-1955[A].In Liu Runqing et al. (eds.) .Readings in Linguistics:Seven-ty-Five Years Since Saussure[C].Bejing:Cehui Press, 1988, (1) :328-359.
[3]Sinclair, J.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卫乃兴.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5]胡壮麟, 刘润清, 李延福 (eds.) .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110.
[6]Yorio, C.A.Conventionalized language for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ve competence[J].TESOL Quarterly, 1980 (14) :433-442.
[7]杨惠中主编.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8]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一、引言
在早期的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语法和语音的研究上。而近些年来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在外语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中,语法错误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词语搭配错误可以说是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出出现的重要错误之一。这是因为,学习语言除了要学会应用语法规则之外,还需要学习运用大量的英语词汇。而学会一个单词不仅仅是要学会它的意思和发音,还要学会单词的习惯搭配。著名学者Wilkins指出,在语言交际中,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但是即使有了词汇却缺少正确的词语搭配知识,那么所表达的内容的准确度就会下降,进而造成交流障碍。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语义系统,而这个语义系统和该语言存在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会发生碰撞,大部分的词语搭配错误就是在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下产生的。
二、母语负迁移与词语搭配错误
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正确运用固定搭配。词汇的意义可以从和它同时出现的单词的意义中得到体现,研究词语搭配就是研究词与词之间的习惯用法。两个或更多单词反复地同时出现时,本族语使用者就会把这些单词当成一个语言单位而记忆下来,就可以在书面或口头语言使用中灵活运用。Lewis认为词语搭配的习得和语言习得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词语搭配的知识是本族语使用者和外语学习者之间的语言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缺乏词语搭配知识是语言错误和非本土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词语搭配和该语言的所存在的文化背景关系紧密。不同语言的词语搭配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McCarthy,2004),所以和语法相比,词语搭配的习得时母语负迁移的现象更为严重。本族语使用者很容易就能正确判断词语搭配是否地道准确,可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做出这样的判断却是件困难的事。部分研究者甚至认为词语搭配的能力只有本族语使用者才能掌握和使用。也正因为词语搭配和本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者在使用词语搭配时就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母语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搭配错误,这就叫做母语的负迁移。负迁移刚指的是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负迁移也叫干扰。当两种语言在某种结构上出现不同时,不同点往往成了学习者的难点所在,此时就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
母语和第二语言在词语词的搭配运用是都有各自特有的方式和习惯,词语搭配往往是不能跨语言的。在词语搭配运用学习中,学习者因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而使用错误的搭配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错误是受到了汉语对应词汇的语义的影响。词语搭配随着语言不同而不同,在一种语言中可接受的搭配,在另一种语言中不一定可以接受。例如,中国人习惯的表达如: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掌握知识等,所以在中国学生的思维中就会有相对应的英语搭配“learn/study knowledge”, “master/grasp knowledge”, “enlarge knowledge”, 而在本族人的英语使用中这样的搭配是不存在的。在对目的语思维方式了解不够准确全面、二语词语搭配模式和能力知识缺乏的前提下,学习者只得在具体语用过程中用能够提取出的二语词汇,套用自己熟悉的母语搭配方式来表达意义。尽管最终成形的是目的语表达形式,但学习者其实是在用目的语词汇和母语搭配结构来表达母语思维。
三、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想要克服词语搭配习得过程中母语的干扰,就必须要加深所习得词汇的词汇知识深度。词汇深度指的是学习者对所学单词的掌握程度,它是和词汇广度相对应的,词汇广度指的是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的数量。在二语习得中,和单词的数量相比,单词的质量更为重要,对于词语搭配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越是基础的词汇,它的搭配组合就越多,搭配意义也就更丰富。比如说在英语里,像make,take,put,hit这样的一些高频词,它们的搭配十分广泛,甚至学习了很多年英语的高阶段英语学习者也会偶尔犯一些搭配上的错误。所以说,英语学习者要注重所学单词的质,而不要片面追求单词的数量。
外语学习者应当增强词语搭配习得的意识,适当做些词语搭配的练习。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词汇时,习惯于用汉语对应的意思死记硬背。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汉语里往往找不到和英语完全对等的单词,而脱离语境靠汉语来记单词的结果就是没有对目的语有足够的了解,从而产生了词语搭配错误。机械记忆的词汇及意义并不能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转换。根据语料库研究表明,词或词组的意义对选择与其共处同一环境的其它词与词组有着深刻的影响,体现意义的词语搭配更应该放在语篇中进行(杨惠中,2003)。因此,英语学习者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语言的学习是复杂的,教科书只能起到一定的向导作用,因此想要掌握正确的词语搭配,外语学习者必须要接触大量的真实的阅读和听力材料。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英语词语搭配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学习者在接触大量词汇的同时,还能够发现和习得新的词语搭配知识。没有大量的阅读,外语学习者很难能够正确地把单词组合在一起。
四、结语
词语搭配是词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词语搭配知识是外语学习者整体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自主学习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机械地记忆词汇及意义,这样大量的搭配错误就会出现。所以,想要克服由于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词语搭配错误,教师教授词汇方法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词块教学法就打破了认为的语言是语法和词汇组成的传统观念,而认为语言是由词汇短语组成的。词块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词语搭配的能力。词语搭配能力的提高是语言能力提高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杨惠中,2003,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丁言仁、戚琰,2005,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第3 期
[3]McCarthy,M.2004,Vocabulary[M],Oxford: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