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实施方案(推荐9篇)
二、在衔接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一)在教学活动上,模拟小学上课的形式,适当地延长活动时间,并与小学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派大班老师去小学观摩小学老师的具体上课形式,并回园后进行积极的尝试,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课程及活动形式;
(二)在家园合作上,及时将幼小衔接方面的有关知识或注意点放在“家园共育”栏目中,并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活动小组等多种形式,多方位让家长参与到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来;
(三)在实践活动上,多次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摩一年级的教学活动,请本园已升入一年级的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自己在小学学习、生活的亲身体验,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组织幼儿进行整理书包、文具等一系列的小学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表演赛;注重幼儿在书写方面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注重个别指导:孩子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为尽可能的消除这种差异,我们则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沟通等,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使家园能做到互相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每一个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儿园与小学虽然同属基础教育,但两个教育阶段却有明显不同,质的差异在于学前阶段儿童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学龄阶段儿童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活动,并有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保证,这一变化对幼儿来说是生活历程中的重要转折。
因此,为幼儿期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帮其顺利过渡,对于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幼儿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2008年,我园的市级科研课题《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正式立项。三年多的研究实践,在有关专家指导、学校支持及全体实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进展十分顺利。这一路虽有探索时的困惑,有摸索时的失败,但只有经历才能深刻,研究才能解惑,反思方知进取。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建课题组,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本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确立与研究,课题立项后,于2008年2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该课题研究由吴秀芹担任课题主持人,负责督促课题的开展实施;李菊担任课题组组长,负责实验的过程管理;张芳担任课题组副组长,负责后勤管理;顾春霞、孙蓉蓉负责撰写阶段性计划、实施、总结;桑月负责收集相关理论,撰写实验报告;嵇清、丁卫红、吴怡桥负责实验研究、个案记录、调查问卷;顾海云负责收集相关理论、编印文集。课题组成员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课题组成立后迅速制订课题实验计划确定活动方案,拟定长期与近期目标,心中有方向,眼里有目标,实验老师研究热情高涨,在问题中研究,使教育科研常态化,自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二)进行岗前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素质。
教师队伍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了更新实验老师的观念,提高实验老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我们以课题实验为契机,对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课题实施的指导。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认真组织课题组活动。
课题组于学期初制订学期工作计划,部署一学期工作安排和重点,每单周三一次课题组集中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得失,部署下阶段工作,提出新要求。每次活动推选中心发言人,安排交流汇报内容,带动全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及时反馈。
2. 观摩名师教学,更新教学理念。
课例评析、名课观摩是我园课题组常见的活动方式。我们利用现有资源,并广泛利用网络资源,分享彼此手中收集的教学案例、论文,共赏精彩。发现有价值的资料,人手一份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名师就是名片,我们崇拜名师但绝不盲从;学习名课,收集看点,欣赏但不硬搬。课题组分阶段组织老师观摩了蒋静、陈宴、薛莲、吴佳瑛等一大批特级教师的精彩课例。听课是一种享受,评课更是一种提升。看名师课堂,从教学行为研究中领悟新理念,激发实验老师的研究意识与热情。
3. 博采众长,推出精品。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是我校课题组实验的关键。于是我们先后安排桑月、孙蓉蓉、顾春霞老师上县内实验评优课;安排吴怡桥、顾海云、丁卫红等实验老师上组内研讨课,加强交流、研讨,在听课、评课、反思的渐进性流程中,有目的地打造精品课例。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经验型教师学会了创新,形成了课题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幼小衔接现状。
做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调查了解幼小衔接的现状,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幼儿入学后,由于准备不充分,极不适应:环境的陌生、要求的悬殊等,使儿童生理、心理都感到负担太重,茫然无措,导致孩子体质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而产生厌学情绪损害,损害了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信念。
(四)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根据该课题需要及我园实际,特制定了如下制度:科研工作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工作职责、课题组评估细则、课题项目管理制度等。
(五)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1. 课题研究做到定期、定时、定点,落实任务有效果,切实保证实验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活动开展采取集中与分散、集体研讨与个体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2. 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学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期末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3.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让现有资源与资源开发有机结合,做到用好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园内资源,挖掘社会资源,搜集网络资源,尽量满足实验教师的工作需要。
三、辛勤耕耘,成效显著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科研辅助材料,如研究该课题所形成的课题结题报告、工作报告,幼儿入学去向调查表、家长调查问卷、“幼儿活动剪影”、“实验班教师活动剪影”、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档案、幼儿实验作业及效果检测与分析、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教案集锦、论文集、活动时专题研讨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等等。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研究能力。
四、及时反思,总结提高
总结与反思三年时间的课题研究,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应注重衔接的双向性。
当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时,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及能力培养是否也可以与幼儿园衔接,做到双向互补,形成体系。
(二)应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相互交流。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够,这主要是指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不够,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小学与幼儿教师之间除了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外,还应该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具体研究思路中提到学习习惯的链接,并不是幼儿园向小学靠还是小学向幼儿园靠的问题,应该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靠。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链接过头,将小学教育中的一套搬到幼儿园教育中来。
[关键词]重要性;问题;对策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如此众多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及家长的关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二、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幼小衔接的单向性。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无关,形成衔接的一边倒。因此,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儿童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
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健康的身体、积极地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违背教学规律,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学习方法转化为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
三、解决幼小衔接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是老师和家长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
1.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
2.要言传身教。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家长在孩子面前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3.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缺乏自信。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4.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等不适应现象。因此,孩子是否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共同重视;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此,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具体措施:
(一)幼儿园方面:
1.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的环境,参加小学的升旗仪式,激发幼儿向往上小学的兴趣与愿望。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3.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
①数学能力——加减运算、时间、空间方位、形体、人民币、等分及自编应用题等能力的训练。
②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③社会适应能力——与同伴的交往能力、良好个性的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及独立性的培养。
④动手能力——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如:整理图书、整理玩具柜、、整理小书包、写数字等比赛。
4.注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及10以内加减运算的训练,班级开展看图说话、晨间说新闻、续编故事、绕口令及儿歌朗诵比赛;举行写数字、口算能力等比赛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5.进行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专题研讨活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6.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
7.向小学一年级教师展示幼儿园的语言、数学及英语的教学活动。
8.适当延长上课时间(35分钟),上课期间尽量减少幼儿入厕及喝水的次数,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举手发言等。)
9.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各环节实行“限时制”,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各项活动。如:吃点心、穿衣服、洗手、吃饭等。
10.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二)、幼儿方面:
1.会在田字格里正确的书写数字1—10。2.会正确的书写自己的名字。
3.认识文具,能说出各种文具的名称,会收拾、整理并保管自己的小书包和文具用品。4.有时间观念,能在相应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5.会看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6.能用符号记录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能及时完成。
(三)、家长方面:
1.帮助孩子树立自信,鼓励孩子独立,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2.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吃饭,改变无节制看电视的不良习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个安静、固定的地方,供孩子学习,准备合适的桌椅、台灯及必须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4.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及学习习惯。5.提醒并督促幼儿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二、具体时间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召开大班年级组老师会议,商讨有关幼小衔接的措施。
3.开展晨间说新闻活动,幼儿听故事、讲故事、阅读图书等活动,增强幼儿的口语发展及阅读的能力。
4.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整理图书、玩具柜。四月份:
1.向孩子介绍小学,带领孩子参观小学,激发幼儿向往上小学的愿望。2.加强习惯培养,利用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形成规则意识。3.规范幼儿的握笔姿势,开展写数字比赛活动。五月份:
1.举行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2.叠被子、整理床铺
3.进行幼小衔接家长学校授课活动,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4.开展幼儿写数字、看图编故事竞赛活动。5.举行穿衣服、系鞋带比赛。六月份:
1.适当延长上课时间(35分钟),上课期间尽量减少幼儿入厕及喝水的次数,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举手发言等。)
2.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认识小学的教室、操场,进入一年级的教室和哥哥姐姐一起上课,看他们的作业,参加小学升旗仪式。
3.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通过讨论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督促他们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
4.开展幼儿口算能力及儿歌朗读比赛。
5.认识文具,能说出各种文具的名称,会收拾、整理并保管自己的小书包和文具用品。6.背小书包入园,体验背书包上学的兴趣。
已经开展的活动:
1.幼儿自理能的养成——整理图书、玩具柜。2.规范幼儿的握笔姿势,开展写数字比赛。
3.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折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
4.参观小学校园,了解校园的设施、公用活动室、上课及课间活动。5.观摩小学生升旗仪式。
6.请一年级的学生介绍小学生活,讲述书包的用途,了解书包的结构。六月份幼小衔接的内容
主题名称:我要上学了 活动时间:六月份
活动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小学、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活动内容
活动一:参观小学
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环境,知道一年级教室的位置,观摩一年级小学生的的活动,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可带孩子去社区内的小学参观,熟悉小学的环境。
活动二:我心中的小学
幼儿能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小学,大胆想像自己未来的学校。老师在区域中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构建自己心中的小学。
活动三:走进小学
参加小学生的升旗仪式,走进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引导幼儿幼儿认真倾听小学老师的话,按小学老师的要求转移自己的注意。回幼儿园后教师组织谈话,并模拟小学生上课。
活动四:我的小书包
让幼儿知道书包夹层、口袋的功能,学习分类摆放学习用品,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活动五:作息时间表
让幼儿使用数字、图画等方式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家中、在幼儿园让孩子执行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表。
再过两个月,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幼儿入小学是教育过度的关键期,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矗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以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初步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及课程模式,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2、通过和谐幼小衔接,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从身心方面向小学顺利过渡。
3、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三、活动衔接方案:
(一)教育教学方面:
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1、参观小学,组织幼儿去体验小学生活,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尝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举手、怎样做作业的,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2、课间衔接,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布置、玩具摆放以及教师跟从的密切度等完全不同,孩子们在小学的课间活动与幼儿园“课间”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为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矗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让教师进行拍照,回来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课间十分钟是用来干什么的?有哪些地方对?哪些地方不对?为什么?
3、请孩子学做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开展“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幼儿整理文具、爱护文具、保管文具、认清楚自己文具的能力。
4、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习惯。
5、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组织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心中理想的小学,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6、邀请上届毕业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二)班级工作方面:
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步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适当延长幼儿学习、运动时间、减少游戏、生活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讲故事、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懂得,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2)早睡早起,按时上学。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学着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快睡吧,小田鼠》、《慌慌张张的沙沙》等作品,让幼儿克服动作拖拉、没有条理的不良习惯,养成动作敏捷、有条不紊的习惯。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要认真完成作业等。
(2)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3)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
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4)学记口述日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开展“小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和为他人服务意识。
(6)开展“快乐课间十分钟”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能力。
(7)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方面:
(1)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矗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加强幼儿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与小学老师座谈,了解历届我园幼儿升小学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幼儿园需要注意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上小学的情感培养,做好幼儿心理疏导。
(6)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四)家长工作方面:
(1)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让家长认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共同配合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
(2)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在家长园地中开辟“家庭教育分享栏”,在上面粘贴幼儿学习内容,让家长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则对幼儿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拨,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的培养中来。
(3)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如:定时作息;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
(4)家园同步,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家长科学地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转变,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教师充分理解“幼小衔接”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我园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五、活动反思与总结
(一)根据幼儿的入学取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在根据了解的情况,对下一届的幼儿毕业生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指导思想:
幼儿入小学是教育过度的关键期,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经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将尝试通过教育教学、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径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初步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及课程模式,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2、通过和谐幼小衔接,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从身心方面向小学顺利过渡
3、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三、活动衔接方案:
(一)教育教学方面: 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的开展,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项准备。
1、参观小学、。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们将组织他们去体验生活,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广播体操;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举手、怎样做作业的,并组织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我心目中的小学”,使孩子们对小学产生向往,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2、课间衔接,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布置、玩具投放以及教师跟从的密切度等完全不同,孩子们在小学的课间活动与幼儿园“课间”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为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础。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有哪些地方对?哪些地方不对?为什么?
3、请孩子学做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并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开展整理书包比赛。
4、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习惯。
(二)班级工作方面:
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开展《抢凳子》、《二人三足》等动作敏捷的体育游戏。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步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将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每节课 30—35 分钟左右。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讲故事、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懂得,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2)早睡早起,按时上学。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快睡吧,小田鼠》、《慌慌张张的沙沙》等作品,让幼儿克服动作拖拉、没有条理的不良习惯,养成动作敏捷、有条不紊的习惯。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要认真完成作业等。
(2)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小猫钓鱼》等作品,让幼儿克服丢三落
四、缺乏责任心和坚持性的缺点,养成做事有恒心、有耐心的习惯。
(3)知识经验的积累: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活动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家长工作方面: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共同配合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
1、看着画面,讲述《着急的豆豆》,学会必要的等待。
2、家园同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家长科学地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转变。在掌通家园中开辟“家庭教育分享栏”,在上面粘贴幼儿学习内容,让家长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则对幼儿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拨,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的培养中来。
入小学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幼小衔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大关口。以上这些方案是我们的初步设想,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行为习惯主要是在三岁以前和幼儿园形成;学习的习惯主要是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阶段形成。入小学后, 孩子从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那么到了小学一年级往往会因为功课繁重、作业繁多、课堂枯燥无味而对学习丧失兴趣, 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应依据幼儿好奇心强等特点, 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 提升其学习兴趣, 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让孩子富有意志力和自控力
知识的学习并不能仅仅依靠兴趣, 学习是一个较为辛苦的过程, 因此还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与控制力作为支撑。幼儿刚刚进入小学, 还不具备自觉遵守纪律与学习的能力, 他们会有随便走动或是交谈等行为, 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的课程是40分钟一课时, 教师可以将这些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依据幼儿发展特点, 将其注意力集中时间规律摸清。在此阶段集中进行知识讲解与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思维后, 便会自觉集中意志力进行学习, 进而提升自身的意志力与控制力。同时, 教师还应依据学校培养要求, 适当对幼儿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进行管束, 帮助幼儿进行控制力与意志力意识的养成。
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时期, 孩子的日常生活包括穿衣、睡觉等问题都是由教师与家长细致入微地照料的。而进入小学后, 孩子的生活条件与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事情被要求独立完成。所以, 在幼儿园步入小学这一过渡阶段中, 家长与教师要适当对孩子的自理能力与时间观念进行适当培养。可以对孩子的睡眠与起床时间进行规划, 养成良好的生物钟。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孩子进行适当的晨间锻炼, 养成良好的起床习惯, 并依据科学的方法, 培养孩子上厕所的习惯。
四、提高孩子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1.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周围事物与人群表现积极的态度。同时, 要对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行培养, 在日常的生活中, 多带孩子去伙伴多的地方, 与其他孩子玩耍交流, 并为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与尝试。如, 家长应在入学前带领孩子参观小学, 让孩子主动体验、探索小学里有哪些课程以及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等, 并向小学教师请教小学课堂需注意事项, 以及师生相处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回家后, 可以与孩子进行课堂模拟游戏, 既提升孩子上学的愿望, 又能帮助其提前适应校园生活。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小学生的课间都交由自己支配, 生活需要自理, 要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为幼儿营造自己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家长应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 在家里自己叠衣服、叠被子、自己穿衣、自己吃饭, 帮助父母整理房间等。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性具有促进作用, 对未来的学习生活起到铺垫作用。
3.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小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活天地, 培养孩子善于交往、学会交往, 这对孩子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多种能力的同时, 也要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懂得轮流与分享的良好品性。例如, 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 不与小朋友打架, 听老师话等。尽管都是一些小事, 但是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在步入小学后, 交往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而将是一件很自然、很愉快的事情了!
4.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孩子进入小学有大量新的行为规范, 如, 上课不能喝水, 不能随意离开座位, 课堂上要去厕所要请假等, 这些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 也是孩子入学后受批评的主要原因。所以, 幼儿园教学要把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与规则意识培养, 融入一日活动之中, 特别是大班。家长也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 严格要求孩子。
5.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及正确的站、坐、行的姿势
一、全面衔接取代片面衔接
全面衔接是指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现在最显性的问题就是单纯只最关心幼儿的学习,只重视“智”的衔接,而忽视体、德、美、劳,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有些家长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孩子掌握1千字的识字量,懂100内加减法,认识26个英文字母……等等,而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本不予重视。还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样做固然让孩子初入小学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却让孩子的快乐童年时光少了不少,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幼儿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幼儿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读拼音不能“直呼”等,致使幼儿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幼儿应有的发展。
二、以双向衔接取代单项衔接
双向衔接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幼儿靠。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幼儿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切记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如何做好此项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 幼儿
1. 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幼儿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等方面。
2. 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如: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大班的各种活动都应以探索为主,教师应善于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一定控制能力:能抑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幼儿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教师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如: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大班各项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 如: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幼儿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
(二)幼儿园
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要营造班内外、园内外“幼小衔接”的氛围。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幼儿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可尝试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再次: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以及小学生上课,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最后: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小学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的家长需要做那些工作。
(四)家长
家长们的积极配合成都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交给老师。 其次,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和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现象,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治理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各级各类小学起始年级,小学附设学前班及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
三、主要目标
纠正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小学化”倾向;纠正小学“非零起点”教学,不落实课程标准,提前教学等行为;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等行为。通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普遍践行;各级各类小学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起始年级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课程标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尊重教育规律,适合幼儿成长和发展需要。
四、组织机构
市教育局成立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基础教育科、职成教科、师资管理科和宝鸡教育学院、市教研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全面负责专项治理行动统筹协调、部署安排、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基础教育科:制定全市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负责每月信息报送、综合协调和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排查整改等工作。
2.职成教科:负责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幼小衔接专项治理排查整改等工作。
3.师资管理科: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负责指导督促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分级、分类做好师资培训等工作。
4.宝鸡教育学院:科学制定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教师培训计划,扎实开展专项培训。
5.市教研室:围绕幼小衔接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教育科研,引导广大校园长和教师转变转念,提高科学育人能力。
五、重点任务
1.幼儿园:坚持科学保教。各级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指南》,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年龄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得采用课堂集中授课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不组织练习写拼音、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
2.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各小学起始年级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零起点”教学指南》和《小学一年级数学“零起点”教学指南》要求,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相应教学内容课时,严禁随意增减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不得加快教学进度。结合小学新生年龄特点,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校外培训机构: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清理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严禁对3-6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坚决禁止组织与小学入学挂钩的考试。
六、工作要求
1.明确治理任务。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事关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县区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xx规范〔2019〕6号)精神,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扎实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教育活动和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等提出具体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推进育人观念转变,完善教学实践。
2.加强排查整改。各县区教育局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结合实际组建领导机构,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要充分发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联席会议作用,定期对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坚持每月报告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3.实行承诺制度。各县区教育局和小学、幼儿园要公开承诺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科学育人方法和规范育人行为。各县区教育局、幼儿园、小学校(园)长以及相关教师要签订公开承诺书,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小学和幼儿园的承诺书要在校园显着位置张贴,接受监督。各级各类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学科教师就做好“去小学化”教学和“零起点”教学工作签订承诺书,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4.强化培训指导。宝鸡教育学院和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将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制定专项培训方案,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初任小学校长、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小学校长、园长专项培训、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和安全意识全员培训等。市、县区教研室要完善区域教研制度,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教下乡活动,确保基层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在规范幼小衔接方面能够得到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5.健全长效机制。各县区教育部门要加强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督促检查,对办园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降级降类处理;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零起点”教学的小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以幼小衔接为名目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警告,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建立幼小衔接工作月报制度,定期报送本县区幼小衔接工作进展情况,设置专门举报监督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对各县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纳入目标考核范畴。
6.重视宣传引导。各县区教育、教研部门要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微信、广播等多渠道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行动宣传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家访、专题报告等形式,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念、教育观念、成才观念,引导社会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引导家长认清“拔苗助长”的危害,纠正“抢跑”心态,为广大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幼小衔接专栏11-09
幼小衔接数学全册07-15
幼小衔接家长会内容06-20
幼小衔接加强心理教育07-28
幼儿园幼小衔接内容09-24
幼小衔接班作息时间10-08
2024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06-15
大班班主任幼小衔接计划09-12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的工作10-17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