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流满面七年级语文作文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泪流满面七年级语文作文(精选15篇)

泪流满面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1

那个时候的我还很小,心中充满了叛逆,种事一副自傲的态度;那个时候,姥姥住在乡下,我和妈妈住在城里,一年也不曾回去过几次;那个时候,交通也很不方便,回去还要做几个小时颠簸的火车,去一趟,妈妈还要带好多东西,大包小包的总是让我感觉到很累也很厌烦。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更不愿意回去,而姥姥却不同了,每次我们回去她都很高兴,很热情,一看见我又是抱又是亲的,那时的叛逆心理让我感觉到很厌恶,甚至是很嫌弃,每次都躲到妈妈身后,离她远远的,而她也只是笑笑,却隐藏不住眼底的伤,然而那时我却不懂。吃饭的时候,我总挑剔菜色的不好;睡觉的时候我又嫌床铺太硬,总是一味的找麻烦,其实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快点回家,回到自己的家。但是妈妈却终是微笑着,她们同床共枕,她们彻夜不眠的聊着往事,有时候哭有时候笑,而我却不懂,只是觉得很烦很无聊。

我还记得那是个八月十五,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是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们隔了一个多礼拜才回去的,那个时候,姥姥见了我就拿出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她小心的把最外层的手绢打开,接着露出白白的油纸,一层又一层的打开之后,里面居然是一块酥皮月饼,姥姥笑着把它塞给我。我很惊讶也很疑惑便问:“这不会是你从八月十五一直留到现在的吧!真恶心,这还能吃吗?”说完,我扬起手就把月饼扔到了地上,酥皮,撒了一地,姥姥却什么也没说,只是蹲在地上,静静地,捡着散落了一地的月饼的酥皮,从新包好,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可是妈妈却打了我一巴掌,当是我却不懂那是为什么,因此还怨恨了姥姥很久。知道姥姥去世那一天,我还都没有明白他对我的爱。知道姥姥去世的消息后,当天夜里我们赶了回去。可还是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妈妈哭了,哭得很伤心。我也落泪了。但却是因为妈妈。

现在,渐渐的,我长大了,用于明白了一切,姥姥爱我,我缺陷在才明白,真是太迟了,想想曾经,幼年莽撞的语言对姥姥是多大的伤害,我真后悔,后悔自己的年幼无知,我甚至,甚至连一个拥抱都没有给予过她。如今,又看到这轮圆月,也许月亮还是曾经的那个,只是现在讲故事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只留下这颗有着你我共同回忆的月亮,或许它会代替你陪同我一起的,是吗!

如今,看着手中的这块酥皮月饼,虽然和从前的那块一样,但味道却不同了,因为那少了你的爱,咬下一口,回忆着我们的从前,你始终戴在脸上的微笑。

泪流满面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2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1]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样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摘要: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和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笔者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从单元课文中筛选出相应的篇章段落来进行仿写训练。这些仿写练习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有力的助推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仿写

参考文献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的新教材来看,它更加注重学生预习习惯、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相反,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点的要求则略显模糊。如标点的使用、句式的了解和训练等等。就七年级的初中生而言,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只有真正知道学生想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等等,才能在预设教材时,有一个正确的预测,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化,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不断完善,优化课堂

课堂是教材呈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终身受益。但是,学生刚由小学转到初中,教师的指导也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使课堂达到最优化。此外,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为了所谓课堂教学的“完美”而一味地勉强学生,导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三、挑战自我,不断成长

泪流满面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4

在人的一生当中,有欢笑,有痛苦,也有让人永远难忘的事,那就是感动人类的最真切的感情。曾经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那一刻,我被感动了。

那年冬天,天气很冷,但这丝毫挡不住我们如火的热情,我在楼下和一群同学打篮球打得热火朝天,我左冲右突,使出“乾坤大挪移”东躲西闪,正准备三步上篮,谁知脚一蹬一用力,“嗤”的一声,脚丫子从鞋里露出了头。我赶紧跑上楼,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没有多说什么,给了我十元钱,让我去补一下。我拿了钱,下了楼,穿过马路,来到一位老鞋匠的面前。

鞋匠是一位老爷爷,长得高高瘦瘦的,两鬓斑白,脸上满是皱纹,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他看见我过来,微笑着说:“小朋友,补鞋呀!”我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他拿来一张小椅子说:“来,脱下来吧!”,我坐下来,脱下鞋,老爷爷伸出粗糙的大手接过去,看了看,用针线缝起来,鞋底很硬,老爷爷使劲扎也很难扎透,好不容易缝好了,把鞋放在鞋托上,又用胶涂上,最后用一把小巧的橡胶块在上面磨了磨,我的鞋又重放光彩。“来,小朋友,穿上试试。”我急忙穿上站起来。“可以了,谢谢您!对了多少钱?”

老爷爷笑了笑,摆了摆手,说:“小孩子又不挣钱,这钱我不要,再说我就是来帮帮忙,我老了,什么活都干不了,也不能在家吃闲饭,干点轻活就算是给社会做点贡献。”听了老爷爷的话,我呆住了,再仔细看看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深深的皱纹,一双又黑又粗的大手,身上穿着一件有些掉色的绿色军大衣,寒风中正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我的眼眶湿润了。

早就听人说,这位老爷爷补鞋从来不要钱的,可是,天气这么冷,鞋底那么硬,缝起来很吃力,多不容易呀!我不由分说,丢下一张5元的钱,转身就跑过马路,身后传来老爷爷的声音“别跑,给你钱……这孩子,小心点,看点车……。”我的眼泪不听话的掉了下来,他是谁,他只是一个和我素不相识的人。然而,他却胜似亲人。

跳舞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5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像杨丽萍一样的舞蹈家。从四岁开始,妈妈就给我报了舞蹈班。一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跳舞,经过集训后,还要进行选拔考试。”

所有热爱舞蹈的小朋友都想晋级。自那天之后大家都争分夺秒地练功。我每天都去舞蹈室练舞,刚开始老师教我们下竖叉,我使尽全力努力向下压腿,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腿没有下去的迹象,一用劲感到骨头好像已经被掰弯了,钻心的疼,血管似乎断了,我觉得我的腿要废了,急忙站起来发现是虚惊一场。之后我又去练横叉,开始我只能下到一个板凳那么高,老师慢慢帮我压腿“啊啊啊!”我痛地直叫,当老师用温柔的眼神询问我是否要放弃时,我低着头咬着牙,只能在内心呐喊。在我的坚持努力下,我终于过了这个关。练习了下腰了,我的骨头好硬,头只要向后仰就摔跤,我几乎坚持不下去了。这时,同伴告诉我一个好方法,可以在墙上下腰,我用手托住墙稳住身子沿着墙慢慢向下,太好了,我一点点下去了。可是下去了我又起不来,又一次摔了跤。就这样废寝忘食,从下午五点练到晚上九点才回家,我坚持了几个月。

资格晋级赛来临,我走上舞台,将横叉、竖叉、下腰等基本功一一展示出来,完成得又轻松又漂亮。晋级赛中我脱颖而出,所有评委都为我亮了“晋级”灯。这时才觉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今天的成功打的基础。

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 篇6

1、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思路。

2、设计提纲,让学生学会梳理写作思路,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写作实践,让学生在作文中注意行文思路,追求条理清楚。

教学重难点:思路要清晰;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思路要清晰]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思路。

2、设计提纲,让学生学会梳理写作思路,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拟写提纲

[设计意图:有了示例,学生才能学习到如何在写作做到思路清晰;学生会拟提纲,写作时心里就有底,写起文章就顺理成章了。]

一、导入

读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无论是长还是短,我们都会感觉是顺着一条线在走,到达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中去,这就是行文思路。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文章思路方面的探讨。

二、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思路要清晰》,交流心得。

(一)交流要点

1、整体构思,确定中心。

看到题目要求后,要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确定了中心后,自己写作的时候就会比较明确。此外,还必须想一想该选哪些材料来突出这个中心,这些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经典重温,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背影》等不同文章,试着梳理行文思路,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叙述思路清晰的。

例: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采用不同的顺序有不同的效果。

3.列提纲的步骤:

(1)列提纲的作用:列提纲是在审题、立意、选材后,把作文条理化的一个手段。因为我们思维的条理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就很有必要在作文之前,把自己想写的事情列好提纲,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也就有条理,同时还可以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写下去了。

(2)列题纲的几个步骤:

首先,要厘清事情发展的大体经过,把这件事分成几个阶段;

然后,找出每个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按顺序排好,并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最后,围绕关键词确定详略,并对主要过程展开生动具体的描述。

补充: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来生动地、多层次地展示事情发展的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查阅和教师补充的文章,让学生明白提纲即思路。]

(二)实践操作:列提纲

1.试着给《植树的牧羊人》拟写提纲;

初遇牧羊人(详)——-再见牧羊人(详)——最后一次相见(略)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拟写作文提纲。

(1)写作指导:

A、文中记事要交代清几个问题:这一天为什么回家晚了?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

B、在文章记事的顺序安排上,可采用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写,中间还可插叙相关的事件。

C、在详略的安排上,可根据表达的中心,重点写回家晚的原因或回家后的情况怎样。讨论交流,厘清事情经过及阶段;

(2)实践:拟提纲

(3)成果展示、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实践,让学生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条理清楚。

一、导入: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思路的开展。

二、写作实践

1、范文引路

这天,我回家晚了

那一次的回忆至今我还牢牢记在心里,因为,这天我回家晚了。我为我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

这天下午放学,小伊对我说:“我家里没人,我有些害怕,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吗?”接受到朋友的邀请我的心里高兴极了,但是仍很犹豫——我的脑海里闪过爸爸平时一而再、再而三叮嘱的话:“放学后不能在外面玩,一定要回家!”但我看到小伊正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的心便软了下来,就陪她写一会吧,就一会,爸爸要是知道我是为了帮助同学,一定不会批评我的。

一进小伊的家,那摆设得整整齐齐的书,映进了我的眼帘,在书架的旁边还有个玩具海绵宝宝。小伊告诉我,那个海绵宝宝一看见亮光会说话。她答应我,写完作业就让我玩上一会。我和她写完作业一看表已经8点了,啊!这么晚了爸爸会说我吗?唉,反正都晚了,何不在这里玩个够呢,玩一会海绵宝宝再说,我玩呀玩……

我走出小伊家,星星已挂满了天空,道路上一片漆黑,树这时也发出怪叫,那边的草丛中好像有一个东西,会不会是……我不敢再想,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加快了,我只想赶快到家。

来到了楼下,恐惧消失了,但心情却没有半点放松。爸爸会怎样呢?是一脸愤怒的表情?还是在等着我,要扬起大手掌打我呢?我真想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那样我就会拔下一根毫毛,让它变成我,去见爸爸。幻想终究不能成为现实,我必须要独立面对。心想爸爸要是打我就打吧,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教训。

我敲了门,爸爸开了门,他一怔随后就一下子将我搂在怀里:“宝贝,你上哪去了?担心死爸爸、妈妈了。妈妈出去找你,现在还没有回来呢。”我支支唔唔地回答:“我去同学家写作业并且玩了一小会儿。”爸爸说:“以后要晚回家一定要告诉我们,不要让家里人为你担心好吗?”爸爸语气中透着担心,神情焦急而严肃,却并没有严厉批评我,而我心里却无法平静:我只顾着自己快乐,竟没有顾及家里人的感受,我真是自私啊。

这一次晚回家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父母对于我的爱。对不起,爸爸妈妈,我让你们担心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犯这种错误来让你们担心了。

2.参照已列提纲进行写作。

泪流满面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7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

一般来说, 所有健康的报刊杂志、世界名著, 初中生都可以涉猎。但是初中生受时间、阅历、环境和方法等因素的限制, 在阅读范围上要么过窄, 要么过乱, 在阅读量和质上有的过少, 有的过滥, 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时为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一上学期, 学生必需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翻过那座山》,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繁星》、《春水》、《居里夫人传》、《伊索寓言》, 类似《读者》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 要做读书笔记。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浏览《论语》、《一只猎雕的遭遇》、《聊斋志异》。初一下学期, 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大海的召唤》, 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狂人日记》、《鲁滨逊飘流记》、《繁星》, 类似《读写天地》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以上内容要精读, 要做详细的批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浏览《城南旧事》、《上尉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时速度稍慢, 小到词义的把握, 大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思想意义和影响启示等, 都要认真地咀嚼体会。同时, 要学会做批注, 还要做读书笔记, 写心得体会。“人生有涯知无涯”, 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 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 他嗜书如命, 什么书都读。结果, 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 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在看书的过程中, 若有所悟、怀疑、疑问, 可以在其相应位置, 及时地些记载, 这就是批注。批注可以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 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率。把精彩的词句语段记下来, 以便将来查阅;还可以把一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和内容简介记下来, 以此来加强记忆。还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强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略读时就要有意加快速度, 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 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要一段一段地看书, 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 使字变成句子, 意思比较完整, 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 加快了阅读速度。在阅读不太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 不必逐句逐字地读, 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 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和公式等, 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先读头尾。在读一般文章时, 可先读文章的头尾, 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 使阅读思路清晰, 便于理解文章内容, 为了提高速度, 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注意力集中、头手不动眼珠动;根据文体的特点来快速整理文意, 如记叙文可从六要素入手, 说明文可从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 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和环境入手。

对于一篇好的文章, 特别是一本好书, 阅读批注完后, 再写一写读后感, 概述其内容, 理清其思路, 鉴赏其韵味, 探讨其思想,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以此来进行解读、吸收, 提高阅读效率。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写读后感受, 不愿写读后感受。这时老师应该加以指导示范。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个基本的写作模式, 然后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以巩固。写读后感一般采用“引、议、联、结”的模式, “引”就是有针对性地引述原文的内容, “议”就是找一个切入口, 对文本进行分析论证, 谈自己的感想, “联”就是联系现实社会, 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 “结”就是对全文进行一个总评。例如, 当我们看完《伟大的悲剧》之后, 可以写这样层次水平的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的故事情节, 写的是英国和挪威两国的南极探险队, 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南极极点秘密的荣誉, 当英国南极探险队——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地赶到南极点时, 阿蒙森探险队已经捷足先登, 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了归程。但归程比来时的危险增加了十倍, 天气愈来愈恶劣, 而抵御严寒的唯一武器——燃料, 却越来越少, 直到“弹尽粮绝”, 他们在暴风雪中用冻僵的手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后一个个长眠于茫茫冰雪之中。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剧情中的人物, 他们是多么坚毅、执著、团结和无私。威尔逊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 仍坚持科学观察, 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款矿石样品, 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 选择了自我牺牲, 独自走向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表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斯科特冷静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表现了其坚毅、执著和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考虑的不是一己之私, 而是朋友、同伴、亲人和祖国。

斯科特他们探险失败了, 虽然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 但是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诚信、坚毅、执著、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对人无私的爱为后人所敬仰, 肉体虽倒下, 但精神永存——这就是伟大的悲剧。

联系现实, 正因为有了“斯科特式”的精神, 人类才能不断地发展, 文明才能不断地进步。

总之,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量要加大, 内容要加深, 但也要处理好广与博的关系, 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速度与效率的关系。做到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读, 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加强课外阅读, 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 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语文教学中, 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文学空间里遨游, 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 精力充沛, 求知欲望强,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巨大。但由于经验和方法的欠缺,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往往有些盲目被动, 效率不高。在阅读范围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把握上, 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必要。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初中语文阅读与小学语文阅读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更有许多区别,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些区别,充分做好小学向中学的过渡衔接工作,为学生提升中学语文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区别在于:首先,从阅读教学的内容看,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识字、写字等,偏重于识记;而中学语文学习则提高了层次,强调正确领会词句含义,理解文章脉络层次等。其次,小学的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中学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再次,小学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学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

充分认识到这些区别、变化后,教师要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策略,来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那么该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呢?笔者在这里谈谈下面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七年级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实践、空间,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积极发言,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

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原来的传授角色,转变成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吃透文本,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让学生意识到阅读需要探究,需要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情感,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

三、善于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转换为形象思维,产生新的思想认识,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王爱芹.点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1(36).

七年级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的具体要求和方法。2.能针对写作实际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3.能运用切题提升要诀提升自己的作文。

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或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的方

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准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将独词句式的话题扩展成短语以此来作为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如以“感恩”为话题,可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围绕题目开展。

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很自然地就此展开了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围绕题目拟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据题目拟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分别以“婴儿哺乳图”、“泪眼朦胧图”、“夕阳搀扶图”为小标题,围绕“和谐”的主题,着力描写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题目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如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了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指导学习

(一)针对学生的习作,分析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

1.学生根据“失分会诊”,对照自己过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2.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本小组在切题方面存在的问题。3.小组选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切题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的。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或“话题”,而没有认真地读导语或写作提示的限制。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这几个方面要注意。

(二)结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诀”。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诀。2.教师重点引导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例文

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于我们的生活。面对着这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惟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热情,却以一种平和的温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的回报莫过于传递,对机遇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才是生活的法则。感恩可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满分解秘:

文章行文大胆,收放自如,笔法娴熟,是一篇颇具思想深度的大气文章。满分点:

“感悟感恩”,一个语意明确、简洁扣题的作文题目。文章开头由独爱感恩节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话题,结尾强调要“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可谓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紧凑。这是文章的一大优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等全新的观点,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3.小结:

切题的提升要诀是:第一,认真审题。一是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两部分,决不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要考虑好文章的立意、结构、材料、顺序等,写好提纲。第三,及时补救。每写一段话后,要审视其是否与主题和提纲相符。如果发现离题,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移到中心话题上来。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有人说岁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说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说亲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说快乐宛如一首歌,还有人说苦难宛如一首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写出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你以“宛如一首歌”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有真情实感。学生自改。

教师抽学生作文评讲。

七年级语文作文辅导 篇10

个性体现在我们个人生活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叶子。是啊,我们人也是,这源于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在诱惑面前有些人选择了安逸有些人则坦然放弃。天眼之父——南天仁毅然决然放弃了国外一切优越的物质生活,投身于我们祖**亲怀抱,呕心沥血,旁人眼里他无时不刻不在工作。以至于工作累倒在飞机上。他就像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奉献了整个国家。这是伟大科学工作者的个性。

个性体现在我们集体生活里。

中兴和华为是我铭内知名的两个通讯公司。最近中兴被美国罚款超十亿,反观华为第一个成为国内申请到5g的公司,其市场占有率和口碑远超中兴。谁会知道十年之前旗鼓相当的两公司,如今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我想是因为经营者截然不同的个性运营方式,中兴保守而依赖美国制造,而华为则依靠自己创新,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因此集体里表现的个性差异更快的导致一个集团的衰落或崛起。

个性体现在我们的国家中。

反观历史的河流,秦朝主刑法主连坐,导致民不聊生哀怨连连,众英雄揭竿而起;汉朝则主推黄老之学修生养息,以至于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唐朝派遣唐使、鉴真东渡,主张对外开放,使得唐朝成为历朝中最为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的时代;而清朝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个性则是“镜子”上精心镶嵌的花边装饰。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性”更有责。

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11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规范学生上课时的行为

一些学生上课时行为不规范,比如坐姿不端正、注意力不能持久、好做小动作等。主要是由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所致,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些习惯,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为此,我每堂课都做了充分准备,课前不但备教材,备如何教,还重点备学生,在引导学生如何用心学上下功夫。因此我的语文课一贯坚持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紧密相连,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谈未来、谈理想,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自然就觉得趣味盎然。为了锻炼学生说的勇气和能力,我坚持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演讲,要求学生将课外阅读情况写成演讲稿,评出优秀的方能在同学面前演讲,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演讲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写心得的兴趣,效果极佳。由于此方面的努力,我班学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上课注意力不专注、坐姿不端正的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投入语文学习中,行为习惯养成较为理想。

二、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必备的素养严加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读的习惯

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要改变节奏不明、语调无变化的“唱读”。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略读和精读要学会圈点批注,会抓住关键语句。诵读古诗词要加强积累,注重整体感悟,学会灵活运用,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做好摘抄笔记。

2.写的习惯

字要认认真真地写,写规范,写整洁。有书写功底的学生要求写美观。写不好字的学生要主动向写得好的同学和老師请教,每天对照字帖描摹。无论做什么作业均要严格要求自己,每写一个字都要做到横平竖直,美观大方。

3.听的习惯

听课时要耐心专注地倾听,没有听清楚或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询问。听读时更要专心细致,听思结合,注意给读的同学指不足,找差错;听说时不但要专注,还要谦虚,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如果有疑异,需待说话的同学或老师说完再表达自己的见解。

4.说的习惯

会用普通话与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当老师的问题提出之后,不要急于回答,要在独立思考或合作讨论之后,再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做起事来就有动力、有干劲,也有信心把事情干好。同样,如果他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引导学生为某一需要而进行阅读

读书要像吃饭一样,成为人的必然需求才好。为此,我有意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具体需要而广泛阅读。如每周我要求学生自查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评比,从中再挑选出一些较优秀的,让学生在每周一班会上作演讲,鼓励班内其他同学为其作点评。还结合所学课文,让学生自找资料对课文进行赏析等。这样,学生不用教师催促也会很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鼓励个性化阅读

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认为,只要内容不是鼓吹宣扬暴力、淫秽、反动的读物,一般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读什么书,以什么方式读书,应由学生自己定,教师不应限得太死,只要他们喜欢,就让他们自由阅读,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有些学生,之所以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没有读书热情,就是因为一些老师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集权式的控制,硬性规定阅读内容,唯恐学生受到污染,严防学生离经叛道,致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自主权。

3.介绍好的阅读方法供学生效仿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增强读书的有效性。我以几位名人读书的例子向学生推荐过我认为比较好的阅读方法。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激发,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大增,如今他们再也不用老师催促就可以自觉地在课外准备刊物进行阅读了,在读的同时,还坚持做好读书笔记的摘抄,写好心得体会,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慢慢养成。

另外,我还坚持引导学生制作班刊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以此来改变学生被动写作、不愿作文的习惯。多年来,我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泪流满面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12

当前,语文教材侧重阅读,以主题为单元,有一定的训练体系。以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文学体裁种类多样,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寓言、童话、神话等。写作专题共6个,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相整合。设若只有这六次写作训练,显然远远不够。因此,挖掘经典篇目中的写作资源,尤为重要。倘若运用得当,丰富的范文系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多样的指导,有利于将阅读和写作巧妙地联系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这对提升语文素养而言不容小觑。结合教学实际,以下教学方法可以尝试。

一、活用复述多创意

语文学习领域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语文的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在理解、熟悉原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的核心是语感的培养,有助于训练语言的张力。这种表达和简单机械地背诵原文不同。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倘若引导得当,学生能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其中,进行“二次创作”,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对于角色比较多的课文而言,可用不同的口吻让学生进行复述,换位思考。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可让学生以文中的杰利、内德或“爸爸”的口吻复述故事,引导他们抓住文章中留白的情节,比如:对爸爸的描述特别少,能否补充?在杰利向“爸爸”求助的时候,“我”在悬崖上的状况怎样?学生的想象力难以估量。有学生以杰利为视角,补充了这样一个情节:“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实在放心不下还在悬崖上的小莫顿,便改变主意,一路狂奔到莫顿家。气喘吁吁的我来不及敲门,便冲了进去,一眼看见莫顿的爸爸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面包,一边看着报纸,好不悠闲自在!救人如救火啊!我顾不得礼貌寒暄,直截了当,以最快的语速告诉他这件事。他一听,吓得面包都掉到了地上,接着赶紧扔下报纸,跟着我奔向悬崖……”这一补白,通过杰利和爸爸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将他们当时的心急如焚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符合情境,想象合理。可见,一旦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复述就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变得创意百出了。

此外,还可以对篇章结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调整,加以复述。总之,这种“二次创作”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反过来也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认识。

二、有效仿写促迁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文中一些优美生动的语句可以反复体味,对典型的句式、语段加以仿写,在表达过程中,逐步积累,将教材中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夏感》一文的课后习题是仿照“春之色”和“秋之色”的句式,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训练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学生这样写道:“夏之色为火的烈,如炎日,如红霞,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水晶,充盈着纯净之美。”《看云识天气》的课后习题中,凸显了比喻的重要性,要求模仿造句。有学生这样写:“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巨人,像野兽,像城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彩绸,像长虹,像气球,像裙带。”在仿写句式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构思立意和语言风格,将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便是更高的要求了。

简而言之,仿写需要精选范例,并对范例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如:布局谋篇、选材组材、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只有真正理解,才能模仿、运用、创新。

三、大胆改写换新貌

改写涉及多个方面,如:文体、语体、结构、句式等。其中,变换文体是非常典型的一种。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诗人张锋以优美的语言,借助比喻等修辞手法,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在变换文体这一任务驱动下,学生的奇思妙想让人叹服。有的写成散文“: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唯独那亿万年前形成的化石依然如旧、毫无变化。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化石破土而出,亿万年前的场景再现,吸引人们的目光。”有的写成书信,以化石的口吻给人类写信,颇有趣味。此外,少数学生改编成了话剧,选取鸟、兽、虫、鱼等化石,以及人类为角色,通过对话,展示不同化石的变化历程,表达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其实,教材中还有大量适合变换体裁的课文,如《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等可改编成剧本。尽管篇幅较长,但学生仍乐此不疲,不仅呈现了完整的故事,还改编或补充了不少细节。

当然,这种方法需视文章本身的特点而定,慎重使用。有些文体改编后,会失去原来的美,如朗朗上口、言简意丰的古诗,又如意蕴深远、含蓄委婉的散文,再如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小说。与此同时,变换语体、结构、句式等也可根据需要选用。

四、学补留白拓想象

文学大师往往是留白大师,作品写得含蓄而简练,意犹未尽,留下大量想象空间。对于这样的文章,可找准一些“空白点”,让学生将含蓄之处扩展开来,将简练之处写具体,对意犹未尽的地方加以延伸。

以《羚羊木雕》为例,文中第24自然段写道:“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借此启发学生,奶奶究竟想说什么呢?有学生认为,奶奶想对妈妈说:“你也要想想孩子的难处,让她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多难为情!何况万芳是她最好的朋友。爸妈是孩子的榜样,现在就逼着孩子失信,以后长大了怎么办啊!”以此为灵感的来源,可让学生选取一个角度,跟文中的人物对话,答案不一而足。有学生以“我”为视角,对爸爸说:“既然您已经把木雕送给我了,那我就拥有了支配权。虽然木雕很贵重,虽然我没经过您的同意就送给万芳,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帮我了好多忙,我怎么能要回来呢?”有学生理智地和妈妈沟通:“这次是我冲撞了您,对不起!但是您要知道,友谊是无价的,万芳多么仗义,她对我是多么重要!当然,这件事我也有错,不应该自作主张。但是,请您理解我们的友谊吧!”通过不同视角的表达和倾诉,学生尝试换位思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五、巧用续写留余味

语文教材上不少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续写。一方面,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30课《寓言四则》由《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这四篇短小精悍、意味深长的中外寓言故事组成,都有续编的空间。《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多用对话,学生沿用这一写作手法,续编故事:“‘为什么这样?赫尔墨斯不是你们的庇护神吗?’赫尔墨斯生气地问。‘因为他是个爱慕虚荣的神。’雕像者漫不经心地看着赫尔墨斯,‘你到底买不买?’赫尔墨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伸手把所有的雕像全部摧毁,然后大声说:‘看你还不尊重赫尔墨斯!’‘你怎能这样?缺德的家伙!’雕像者忍无可忍地骂道。终于,赫尔墨斯变回了真面目,举起右手,打算用神力杀了雕像者。‘你的考验失败了,你不配做神使!’‘宙斯!’赫尔墨斯惊叹道。原来,雕像者就是宙斯。忽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闪电围住了赫尔墨斯……”

《智子疑邻》的续编也花样百出,有学生这样写“:话说宋有富人被盗,知县立刻审案,查找疑犯。富人曰‘:余疑邻人之父!’其父被审,哭哭啼啼,大喊冤枉。知县若有所知,令左右擒富人之子。未几,其子被审,不出三问,真相大白,其盗贼乃富人之子。”这一续编,使得富人所疑者获得清白,其爱子却是盗贼,反讽了富人的主观臆断。原本令许多学生头疼的文言文,在续编故事中变得亲切可感。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作文 篇13

语文园地一——我的课余生活

《愉快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踢足球、看书、玩电脑、出去骑车,不过,象棋才是我的最爱。我喜欢象棋,更爱下象棋,我认为,坐在一个地方下象棋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记得有一次放学后,我去陈朱琪家玩,玩了一会儿,觉得很无聊,于是,我们便下起象棋来。

下着下着,我不知不觉地羸了五盘啦!我心里开始得意起来,心想:像我这种高手跟一个不会下象棋的人PK那不是自讨没趣吗?干脆让他走两步我走一步,按照这种办法,我这个“象棋高手”也不会败下阵来的。于是,我便把我的想法告诉陈朱琪,不用说,陈朱琪欣然同意了。

我充满信心,上了无情的“战场”。结果,我刚走几步就输了,我顿时不知怎么回事,陈朱琪笑着说:“你输了吧!”我一下子脸红了,心想:我要是跟一个高手下可能会输,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会输给一个根本就不太会下象棋的人。我决定取消约定,再下一盘,陈朱琪也欣然同意。最后我终于取胜了,心里像比吃了蜜还要甜呢!这盘棋使我懂得了“虚心使我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后来,我再也不骄傲了。

这就是我愉快的课余生活,很有趣,对吧!

语文园地二——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我的漂亮妈妈》

我妈妈今年三十六岁,乌黑的头发,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再加上一张巧嘴,两排洁白的牙齿,真像仙女一样美丽。

妈妈春天爱穿羊毛衫,夏天爱穿短裙,秋天爱穿毛衣,冬天爱穿羽绒服,一年四季都有她打扮的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得漂漂亮亮的。人们都爱看我妈妈。毛毛还爱打羽毛球。她每天早上都到体育场去打羽毛球,有时和我打,我再使劲都打不过妈妈。别的人,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也都打不过我妈妈。你看我妈妈多厉害啊!

妈妈在银行工作,是数钱的高手,打算盘的能手,。因为她小时候学习一直很好,大学出来后就分到银行工作。她在银行工作干得很好,常常受到领导的表扬。我记得有一次,妈妈还代表银行的人到商州市去参加比赛,结果妈妈得了大奖。

七年级语文叙事作文600字 篇14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叙事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语文叙事作文600字1

今年对我来说是不一样的一年,因为疫情我不能回湖北姥姥家过年了,要在河南过年,这还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在河南过年。听说河南的习俗和湖北的不一样,没有一大桌菜,只以饺子为主食。

大年三十这一天,早上,我们早早的起来贴了春联,吃了午饭后,爷爷站在院子里说:“大家都来一起包饺子啦!”这对我这个没有干过家务的人来说是个展现身手的好机会,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摩拳擦掌地走到厨房准备大干一场。

我到厨房先洗了手,发现妈妈已经抢先一步包好了一个,我也不甘示弱,马上开干,我拿起一张面皮放在手上,夹了一点儿馅儿,把饺子皮合拢,用手捏了捏饺子边,我心想,终于包好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饺子,可我跟爸爸妈妈包的饺子一对比,才发现我包的一点儿也不好看,简直就是“四不像”。

我没有灰心,又耐心地包了起来,这一次,我把饺子馅儿放多了,包成了一个胖肚子青蛙,“青蛙”的肚皮好像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我汲取经验,再次尝试,这一次,我又把馅儿放少了,爷爷说:“肚子太扁了不好吃”。我有些生气了,把“扁肚子”狠狠地摔在托盘里。妈妈笑着说:“还是我教你包吧!”说完,妈妈拿了一张饺子皮,先放了大半勺馅儿,然后把饺子皮一对折,最后用手把边捏紧,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就出场了。我照葫芦画瓢又包了几个,最后终于成功了,我松了口气,欣慰地笑了,一家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包饺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仅是包饺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我们不能眼高手低。这个春节真有意义。

七年级语文叙事作文600字2

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拿出一个玻璃杯。我心里出现了一个疑问:“这个玻璃杯是干什么用的?”我睁大眼睛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情。老师告诉我们要在玻璃杯里泡茶。我兴奋极了,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看泡茶。我觉得玻璃杯像一个“水晶宫”静静地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茶叶的颜色是墨绿色的,还有点发黑,而且还泛着淡淡的枯黄。虽然没有了水份,但是上面还带着大自然的气息。它们的身材有的像一把利剑,有的像一个蜗牛壳,还有的像字母U。它们都在杯子底部静静地躺着,好像在做着美梦,梦见自己在水中欢快地跳舞……

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开始泡茶。开水像瀑布一样冲入杯中,茶叶像受了惊的小鱼,又像惊弓之鸟,但更像千千万万个孙猴子挥舞着金箍棒,翻着斤头大闹水晶宫。

很快,乱作一团的水面平静了下来。茶叶大部分沉到杯底,小部分浮在水面,好像在悠闲的晒太阳。它们看上去已经安静下来了,实际上茶叶们在偷偷地喝水呢。看!这片茶叶像是刚从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将叶片完全舒展开来,在水中旋转着,好像在跳着芭蕾舞。瞧!又来了个杂技演员,这片茶叶慢慢地漂了一会儿,落在了另外一片茶叶的头上,它正洋洋得意的时候,底下的茶叶可不舒服了,它扬了扬头,上面的茶叶便掉了下来。看到这个情景,大家都笑了。杯子里的茶叶们有的好像在滑滑梯,有的像在玩降落伞,有的像是坐上了火箭……。

过了几分钟,茶泡好了。此时的水像一块黄色宝石。茶叶基本都沉了下去,颜色清新而鲜嫩,好像重新回到了大树妈妈的怀抱,一股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茶叶把它从大自然的天地之间汲取了一个春夏的精华都无私地全部的给予了它的朋友—水,这多么令人感动啊!

七年级语文叙事作文600字3

人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亦是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的互相帮助。成长则是别人一定会经历的那一个点,或早或晚、或开心或难过。我也不例外。

记得那一次,母亲带着我出去游玩。到正午时分,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我们,我的汗一大滴一大滴地从脸上流下。而我和母亲都饿了,因为旅游所走的路线周围餐饮都十分贵。我们只能走了,好一会才找到一家便宜一点的面店。母亲点了一份拌面,一份拌面只有一盆,母亲把拌面推到我的面前,说:“我不饿,你吃吧!”然后温柔地看着我,一边催促着我赶快趁热吃,一边拿起纸巾帮我擦去脸上的汗滴。

我拿起了筷子,挑起了面,往嘴里送去。这时我想起了在家中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给我:好不容易才能吃一次的牛排、耐用好看的衣服、功能齐全又好用的笔等……而母亲呢?每次有好吃的都舍不得吃总要留给我;看见好看的衣服也不舍得买,总是把钱省下来给我买我喜欢的衣服和书籍;雨天接送我上下学总是把雨伞撑在我这边,保护着我不让我淋着雨,自己衣服却都湿透了……想到这我不禁心中一阵酸,强忍着眼眶中的眼水,把手中的筷子递给母亲,又将面推到母亲面前。

母亲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我家的小小男子汉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便开心地让老板给拿了一个小碗,将面挑了一点在小碗,把多的推到我面前。我们一起碰了碰碗,享受着这盆面带给我们的温馨午餐。

我感觉到母爱漂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那一句唠叨的话语,那一件厚厚的棉衣,那一盆热气腾腾的面,都是母爱的流露。每个人都是在爱中成长,我也不例外。

七年级语文叙事作文600字4

下雪了,家里人有欢喜有忧愁。我与弟弟是最高兴的,瞧着外面飘起的雪花,我们拍着手掌欢快的跳了起来。比起我们毫不掩饰的高兴来,奶奶则是叹息了一声,带着忧虑:“门前的路又得封了。”

我与弟弟不以为然,可是在感受到奶奶的叹息时,我忍不住的插嘴道:“不打紧,奶奶我去扫雪。”“还有我,还有我!”弟弟也插嘴,一脸好玩的样貌。

等到这场大雪停了后,我与弟弟拿上扫帚就出了门。门前果如奶奶所担心的那样,这一条小道已经被雪花封的严严实实了。我踏出去,雪地上瞬间就踩出了一个深深的脚印来。这场雪下的可真大,就在我与弟弟不明白从何下手的时候,奶奶拿着铲子从屋里走了出来。

之后,我们三人就在门前的雪地里劳作了起来,奶奶打头阵,将厚厚的雪层铲开,我与弟弟紧随其后。三人的效率很快,不一会儿,家门前的小路就露出来庐山真面目。

就在最终快要扫完的时候,调皮的弟弟突然用竹扫把挑起白雪扑了我一身。猝不及防,我被弟弟弄得一身的雪花,弟弟偷袭成功,瞧着我哈哈大笑了起。我咬牙切齿的瞪向弟弟,最终也学着弟弟之前那一招做出反击。

我与弟弟在后面玩的不亦乐乎,在前头铲雪的奶奶回过头瞧了我们一眼,只是摇头作罢。在我与弟弟玩累了后,突然意识到原本被我们扫干净的雪花又被我们弄的到处都是。这一下,我与弟弟一致看向了奶奶。“扫干净。”奶奶说完这句后就回了屋子,留下来的我与弟弟面面相觑。最终,拿着扫帚又重新扫了一遍。

泪流满面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15

一、灵性的培养

“灵性”一词起源于佛教, 南朝梁的沈约在《释迦文佛像铭》中就有“眇求灵性, 旷追玄轸”之句。狭义的“灵性”指对宗教的悟性, 说得比较玄妙。而延伸到其它领域, “灵性”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感受力、领悟力和理解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烦恼, 即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弱, 对于文章的层次、内涵把握不到位, 想象力不够。笔者认为, 初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 应首先重视对学生“灵性”的培养。那么如何将玄而又玄的“灵性”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呢?这就需要“复归童心”和“走向生活”。早在明代就有李贽的“童心说”:“夫童心者, 真心也。……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 全不复有初矣。”说到底, “童心”便是赤子之心, 是一种对生活保持童趣、纯真的人生态度, 而“童心”必须从自然生活的情境中去汲取营养。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派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 以指导观察生活来强化感受性, 以激发情感来渗透教育目的, 并着眼于培养学生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此法有效地将课堂与学生可感的生活紧密联系, 是使学生获得“灵性”的重要方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对一群七年级的孩子来讲, 他们的童年或许并不以像小英子所经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样重大悲痛的事件为标志, 但如小学毕业典礼、上学迟到、下雨天父母送伞、帮父母做事等情景, 都是保存在孩子们脑海里的真实生活片段——这也是最能唤起他们共同情感经验的部分。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这类情境, 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体验英子的成长经历, 体验自己和英子身上相同和不同的成长环境, 体会那些曾经不以为然或不愿接受, 而长大后却十分怀念的——父母之深爱。体验过后再来理解课文中为什么“爸爸看着我, ………不说话了”;为什么英子说“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 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为什么当时不理解“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为什么后来英子有“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的心理变化。如果语文老师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去体验英子失去父亲的悲痛或坚强, 无疑是片面甚至失败的: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根本无法复现这种场景, 这样的角色转换也无疑是空乏无力的。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导之以情”:以情感的共鸣和情境的再造来弥补学生经验的不足, 让他们看到英子对生活始终保持美好信念的童心, 并学会在成长的道路上适时、渐进地成熟起来。

而另一些课文本身不直接赋予学生这种成长的体验, 就需要教师在课文讲解的角度选取上下足功夫。如名篇《散步》:这是一篇以父亲的视角叙述关于生命、亲情、家庭、责任的散文。许多老师在上此课时都试图让学生去领会一个做父亲兼儿子的中年男人肩上的重任, 这对初中生来讲是不实际的。因而如何讲解“亲情”, 使课文既不至于被生硬地梳理为几条有关“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枯燥线索, 又能将“亲情”的概念变为形象可感的体验, 是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 同样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灵性”:试从你是“儿子”, “母亲”和“我”的角度来谈谈你怎么决定。学生的答案可能千奇百怪, 譬如“儿子”先陪“母亲”走大路, “母亲”再陪“儿子”走小路 (“儿子”调皮的想法) 。或许有学生说让妈妈陪“儿子”走小路而“我”陪母亲走大路, 这时老师还可以深发下去:一家人是否可以分开走?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化抽象的“亲情”观念为具象的感悟, 滋养学生的“灵性”———对美与善的感性体验。

二、个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应该是基于“灵性”的。从学习者的思维发展规律可知, 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抽象思维。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对“语言”这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语言把握的敏锐程度直接影响其写作的个性水平, 因此教师的这方面引导必不可缺。

如《土地的誓言》:课文在流利的文字、富饶的意象之下, 实则流露出作家端木蕻良对东北农村故土深切而沉重的思念心情。但无论是故土沦陷还是离乡背井, 都不能构成学生们内心最直接、最真切、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如果让学生来体验作者流亡的悲痛之情, 必定如隔靴搔痒, 无法达成最优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以学生对自己家乡 (或曾经住过的地方) 的体验为出发点, 通过感受家乡的故土、故人、故情来体悟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对故土的深情依恋。教学时不妨选择“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一部分内容作为讲读重点, 在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分析作者笔下富有浓郁地域色彩意象, 浪漫奇谲的想象, 诗化的语言以及独特的儿童视角, 体验文字中蕴含的独特生命体验和充沛的情感。这种与作家进行“对话”的方式, 能够使他们在表达和写作的同时获得真正的个性体验。

再如《世说新语》两则之一《咏雪》:课文短小精炼, 意蕴丰富, 堪称《世说新语》的代表。在教学时不应将重点放在对这部表现魏晋名士风度的文集作文学常识的概述, 也无需花太多时间来评析谢太傅和谢道韫的形象, 而应落实到对“雪”这个形象的鉴赏。笔者认为, 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对语文“形象”的把握, 再从对“形象”的再认识回到更高层次的生活和精神体验中。具体说来, 教师至少需要对学生有两个层面的引导:第一, 抛开文末谢太傅的隐形评价和对谢道韫才女身份的介绍, 让学生自由畅谈更喜欢“撒盐空中差可拟”还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教师应该留有这样的预设:会有学生特别喜欢“撒盐空中”的粗犷、豪迈, 而非所有人都喜欢婉约、细腻的“柳絮”比方。孔子就曾说过:“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必苛责为审美能力的高下, 因而教师应该毫不吝啬于对学生个性的赞扬, 而不是把个人观点强加于学生。如或有学生谈到“课文中分明写道‘俄而雪骤’, 怎么可能如柳絮般轻盈飘起呢?”对于这种批判性思维, 只要是落实到文本而非虚谈强辩都应赏识。第二, 《咏雪》一篇十分能体现《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 即“冷隽玄远”、“清新俊逸”的风格。然而作为教师, 最好不以这种结论性观点替代学生的主体性感知。换言之, 教师可让学生分析文末“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的写作意图来得出结论。如此一来, 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又使其体会到了语言风格, 二者一放一收, 相得益彰。

三、诗性的培养

对“诗性”一词我们不应感到陌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 孔子曾说:“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这里面包含了孔子的文艺观, 说明早在孔子的时代就充分注意到了文艺的审美作用。语文教育家柳袁照曾提出了以审美为最高层次的“诗性教育”。席勒在其《审美教育书简》中更是谈到, 从自然人到理性人的中间需要一座桥梁, 这便是“审美教育”。可见, “诗性”是“灵性”与“个性”的升华, 它以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又包含对形象的理性认知, 最终体现在蕴含个人气质的审美态度中。

本文试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来谈一下对学生“诗性”培养的理解。这篇散文充满了女作家宗璞有关时代命运、手足情和生命的哲思, 教师如果一开始就介绍写作背景、作家生平, 无疑会让这篇小品美文贬值。那么要想不破坏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和审美想象力, 又不让散文的意蕴流于疏浅的解读,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让学生自由、尽情地反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 他们会爱上紫藤萝的美, 而取代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作者笔下的美。然后, 教师再去引导他们怎样表达心中的美, 感悟将紫藤萝比作“瀑布”的神韵, 理解作者在文末为何写道“不觉加快了脚步”。整个过程都无需教师过多言语的赘述, 只需对学生的想象力作适当的引导, 比如:作者从哪些角度观察紫藤萝?为什么宗璞能看到紫藤萝“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为什么作者费尽笔墨来写那不起眼的“每一穗花”的美?这样的美又与“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有什么联系?……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语文表达技巧的同时, 又品味到了散文的意境美, 在“诗性”的审美观照中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结语

对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讲, 课文本身都是很好的提高性材料。语文教师应具备对教材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力, 并结合学生的阶段性特征, 采用有效的形式, 以童心与生活为旨趣培养学生的“灵性”, 以语言思维的训练培养其“个性”, 以主体性的审美观照培养其“诗性”, 并做到三者的渐进与统一。

摘要:语文课文作为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物质媒介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教学应回归课本和落实到文本的倡导呼声极高, 这也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确认与探讨。基于此, 本文从教师讲解课文的角度问题入手, 尝试探讨初中语文课文对学生灵性、个性及诗性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灵性,个性,诗性

参考文献

[1].褚嘉耘.走向童心——我的小学语文教育主张[J].现代语文, 2012

[2].刘永康著.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德]席勒著;冯至, 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争吵作文650字下一篇:大学生创业知识大赛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