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精选11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1

摘 要:

中学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使学学生自觉并主动地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化学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模仿、重复,从而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作为化学教学主战场之一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来组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设计;新课标;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且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吃透课标,研究学生实际,倾听学生意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他们喜欢十么?,讨厌十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2、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重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4、发动学生,信任学生,不要企图所有问题都由自己讲清楚。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阅读、思考、交流、提问。

5、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与学生融洽相处的本领。

6、多阅读多学习,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上的成败与得失,跟上步伐。.二、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主动地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涉及到提出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试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实验现象(或数据),结论和解释,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环节。

1、要精心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由于课时有限,要精心选择探究强强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获得乐趣。

2、要循序渐进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意识比较薄弱,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没有掌握。所以要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并教给探究的一般途径和一般方法。

3、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由于受课时限制,经常性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不太现实。选定内容后,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认真把握,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都要充分准备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想法,哪怕是偏僻的、怪异的,甚至是错误的,都要认真细致、耐心地给予解决,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因此,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用化学知识信息,构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

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设计中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1、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如对于某一化学概念,应把他讲到理解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2、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3.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从以上三个入手,可设计六种教学方案:

1、理论分析综合法。如设计培养目标时,可将目标进行分析综合,提出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思想。

2、素质归纳演绎法。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多种提法,我们可遵照某一标准对素质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素质提出要求。如把素质分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智能结构素质等四个方面,然后,确定具体要求和培养规格。

3、系统分析综合法。系统分析法即是将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即而研究各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的方法。如认知目标、品德和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皆可采取此类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或设计课时计划时,把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原则及方法都统一在教学逻辑系统之中。

4、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布图解,进行逐步图解的方法。

5、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结构分析成若干个小步骤,然后逐步分析的方法。如一项技能分为感知、回忆、计划、完成四步,然后让学生分步掌握。

6、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即是指将一项完整的功能分解为若干项小的环节,让学生逐步领会,然后再合成为一体的分析方法。

四.“问——动——探——导”教学模式是把上学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

1、问——激活思维:科学始于问题,一个新问题的提出就意味着可能有一个新角度的出现,一个新看法的形成。正如陶行知所言:“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一问“要问得巧,问得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欲罢不舍,这时候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兴趣、思维立即被激活。要得此”巧问“就需要教师在熟悉化学课程内容,依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加以科学的处理和设计,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好准备。提问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⑴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⑵通过实验或图片等直观工具展现化学现象;⑶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⑷通过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加以提问。

2、动--多维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所以学生们在一连串问题的刺激下,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秩序有些混乱,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不仅不能制止还应协调好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应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如采用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法: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保证每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把同一学习小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一起,方便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形成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

3、探-探索求证:当学生经过准备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可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判,比较自己与他人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逐渐找到相对最佳方案,并且训练了他们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在群体中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时,如何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即使对他人的方案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也需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

4、导--归纳引导:研究证明: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每次练习后信息没有及时反馈,学生就无法使正确的理解、分析、推断得到强化或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矫正。因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矫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的细心观察、了解,可先归纳出学生各种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自评,哪个最合理;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规范思维过程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后,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简要总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之条理分明,并可适当将内容延伸,引出新疑问,为下个知识点埋下伏笔。

五、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精讲,每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

2、每堂课要有具体教学目标,一定要当堂检测,最好当堂反馈矫正。

3、编制”学案",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学生先做答,然后教师点评,学生要落实纠错,教师检查落实情况。

4、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练后要反思整理、分析错因,归类总结,二次训练;建立并用好错题记录本或疑难问题卡。

5、针对不同的学生,课堂教学要进行分层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辅导、多检查;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学习、多拓展、多督促。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2

一、注重直观方式, 促进形象感知

直观感知更多的是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 从而形成对化学概念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知的过程。应该说, 直观感知是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出发点, 也是建构化学知识的基础环节。在以往的化学概念教学中, 教师多采用语言直观方式进行, 而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择和应用上较少。提倡以直观方式来引入概念, 就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生活或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择和化学概念相贴近的素材, 采用多种直观方式引导学生看、听、说、做,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性认知。

在教学中, 首先要注重结合所学概念, 以模像或事物或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以“离子键”概念的学习为例, 要让学生理解离子键, 首先还得从离子化合物说起, 故而教学中可借助“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思考该反应 (2Na+Cl2=2NaCl) , 同时引导学生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用多媒体展示, 借助语言直观方式对反应过程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提问“什么是能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由此得到“离子键”的概念。其次, 要注重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如对“聚合反应”概念的学习, 可从生活中所用的薄膜说起。很多学生都知道薄膜是用乙烯来制造的, 那么, 聚乙烯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得到的产物又有什么特点?由此演示聚乙烯的形成过程, 结合反应分析其生成物的特点, 从而理解“聚合反应”的概念。

二、引导合作探究, 辨析对比理解

在课堂中, 为压缩时间, 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就较少, 教师讲解后就是大量的练习。从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 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还要对概念的本质进行探究, 获得理解, 然后再应用, 这样效果才好。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倡导学生合作探究, 目的就是要丰富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促进其对概念完全掌握。

首先, 要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命题形式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辨析, 根据概念的本质进行拓展, 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以“电解”的概念为例, 其指的是电解质溶液在电流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这里需要注意, “电流作用”是电解的基本条件, 实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在阳、阴两极失去或得到电子, 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是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次, 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概念。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探究为例,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此时引入CuO和H2加热生成Cu和H2O的反应, 引导学生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分析。此时学生的认知就产生了矛盾, 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进行分析, 从而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加强针对性练习, 拓展应用迁移

不可否认, 在概念教学中, 练习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只是进行机械而重复的练习, 学生会感觉厌烦, 失去兴趣。概念教学, 重点在迁移应用, 即要让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应用概念去辨析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而同类事物之间还存在非本质属性, 故而在练习中就要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这样更利于学生迁移应用。

如教学“电解质”的概念后, 及时追问:金属Cu和NaCl溶液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氧化钠水溶液能导电, 氧化钠是不是电解质?在引导学生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辨析后, 可采用判断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同时, 要注重加强课堂练习, 除选择教材中的练习进行外, 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或自编针对性练习。当然, 必要的课后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概念教学后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展开课后练习。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 虽然很多教师都能正确认识到概念的重要性, 但落实到教学中又容易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探究,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在教学中, 我们还得从观念上解放出来, 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 逐步在化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概念展开探究, 让学生在直观感知基础上去辨析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应用,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 应用概念去解决问题, 促进化学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

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学好化学概念, 可以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 可以通过直观感知、辨析对比、拓展迁移等, 促进化学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

高中化学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课程改革 主动学习

一、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走好课程改革“四步棋”

新的化学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过程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化学学习,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及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有课外教学、生活教学、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从学校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尽管如此,课堂教学仍然是推进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来展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学课程中,设置了“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迁移、应用”及“概括、整合”等活动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维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力形成的平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出探究过程大致可以分四步走:提出问题一预测与假设一实验验证一结论与整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1.提出问题:往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为根据,提出本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应提前预设,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个体准备资料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问题与想法,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预测与假设:是以已知的实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未知的自然观察及其规律所做的一种推理和解释,一般过程是依据为数不多的事实和理论提出假设,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断及判断。在教学中,学生对假设方法的应用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的,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中学化学假设一般不难,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运用假设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教学。

3.实验验证:(几分组实验或称活动探究)根据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学生情况,将每班分为若干实验小组,每组人

数不等,让每个学生从实验探究中去寻求知识的形成过程。

4.结论整合:结论是实验验证过程对知识的一种概括总结。只要老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创造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这种自主的合作式的探究方式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更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师生、生生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成果共享。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学生在自由的选择中探究,畅所欲言,表现出及高的热情和兴致。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思维。

二、以促进学生素养为目标,倡导评价目标和方式多样化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想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想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

1.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察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又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2.学习档案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应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反省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3.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是在学生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

总之,实施新课程过程,我们化学教师更应该学习新理念,呈现新姿态,探索新教法,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有全新发展。

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 篇4

(一)意在把握主体情感的真实性

表现至诚的心灵和主体的人格与个性,是散文艺术的第一生命。在传统的散文教学中,对散文的真实性往往只把它作为作品内容的审美要求来进行分析,而忽视了作家感情的投入和个性的体现。在教学中对“散文的真实”应须从两个层面进行把握:一是创作主体的自我真实,二是作品客体形象的真实。创作主体自我的真实源于作家诚实、谦逊的人品和真诚、自由的创作心态。作家不避个性、缺憾、喜怒哀乐,毫无掩饰地坦露自我的真实观感。散文客体的真实。也就是说,散文形象要能够透视本质,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因此,在散文教学中,需明确散文的真情不仅源于生活的真实,也有赖于情感的驱动,全无什么情感模式。这样才不会抹杀散文的真实性,才能揭示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坦诚心灵。

(二)意在把握主体情感的深层性

散文创作主体要最大程度地表现自我和人生的审美特质,决定了散文不仅有真情,而且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邃、独特、创新,表现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主体个性的特征。对于散文主体情感表现的深层性,在散文教学中往往以其思想的崇高与否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忽视了作者自我情感和思想的投入等方面。散文不仅仅要有不同凡俗的思想深度,而且还要这种思想必须是“自我”的,是自我切身的感受,是发自肺腑、通过心灵的体验倾诉出来的。鲁迅的作品正是一自我对社会、对国民性前所未有的剖析和挖掘,赢得了文学史上的丰碑地位。但其文并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在其冷峻如铁的文字里,灌注着满腔的爱和恨。只凭“崇高”的思想性,不看作家的情感体验和自我个性意识,是不能深入作品深层的情感世界,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的。在教学中我们对散文的把握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切实把握主体情感的深层性,即把握作品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按其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品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它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也就是说,这种记叙性散文写人叙事总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以至整个生活的具体而深切的主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分析任务及其生活片段、场景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所寄寓在人物和生活片段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

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生活激情为主,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极尽描述,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激情。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属于这类散文佳作。根据抒情性散文的这种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分析主体情感抒发的方式及其特征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寓于景色、物象之中的特定情思,探寻作者感情抒发和深化的过程。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是以明述事理为主。但它并不是侧重议论的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是运用文学形象来发表议论。说理和形象相融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艺术性,有的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如鲁迅的一些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等文章,都属于这类散文。在教学中对这类散文的分析,重在揭示它运用文学形象来进行说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形象的思想意义。

高中散文教学之我见之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所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理论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以及主要表现手法,才不会陷入无序化、低效阅读的泥潭之中。在课题实验中,指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了解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呼应等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一)理清文章思路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作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宋人陈师道认为:“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脉络。”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我们把握文章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条理性是很有益处的。

(二)点出“文眼”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要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5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把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造出化学高效课堂呢?总体来说,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是:

一. 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创造化学高效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我们就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此外我们还必须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在于面面俱到,我们要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外,然后重点加以突破。对于重点的突破,我们切不可以急于求成,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2.活跃的课堂气氛

我们只要能想法设法地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进而将之转化成为一种个人的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我们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科教育方法,积极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以往的“演讲者”向今日的“导演”“角色”过渡,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索知识,这些我们讲十遍,二十遍的效果要好的多。真正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二是教学生学。”所以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说到这一点,我是深有感受,对于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而言,他们是学的苦不堪言,我们则教的累的没法形容。所以,每带一级学生,我的第一节课便是和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我一直坚信一个原则,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方法,往往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学生方面

1.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肆,会抓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我们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进程便会流畅的多,轻松的多。

2.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十六字方针去要求自己。即: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一个好学生必须要抓住课堂,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一个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是谈不上提高而言的。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

3.课后巩固习惯不可少

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可以鼓励学生每次做作业前都要先复习然后再做题。对待每次作业要像对待考试一样。告诉学生,人脑毕竟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力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二是应用性的复习。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告戒学生万万不可眼高手低,应该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师生配合,共同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的高度默契合作,才会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化学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知学生之所想,知学生之所需。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他们才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第二,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的合作。

创新型化学课堂之我见 篇6

一、构建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科学的评价,我们在构建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评价体系的生命。(1)对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即教学目标进行反复审视,对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2)对每个评价指标要有相对独立的、准确的科学定义,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要经过反复讨论,以求切合实际。(3)对计量方法的规定上,需要吸收和运用数学方法,以确保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准确性。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主要表现在评价目标的制定上。教学目标必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学目标越来越显示出多层次倾向。教学目标评价体系中必须重视知识与智能的协调,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身体与心理的协调,个别学生与整体教学的协调等等。3.有效性原则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尤为重要。确定教学目标评价指标时,首先尽可能多地列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各项相关因素,逐一考察它们对教学水平影响的高低,产生一个相对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实际教学进行评价,再分析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剔除或修正无效因素,增加某些原先没有考虑到但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使之更趋合理。如此反复实践,反复修改,则评价指标体系就能逐步科学,最终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

1.教学评价内容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应包含3 个方面:(1)创新性课堂教学更要重视认知,不仅重视学科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科知识的运用。(2)创新性课堂教学要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为特征,因此,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控制、准确的自我感知、主动的自我激励、正确的人际交往与合作。(3)创新性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探索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新知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2.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社会的客观需要,符合学校的客观条件,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3.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分为教与学,教的方面应处理好两个因素:(1)师生因素:建立民主、平等、协作的师生关系;(2)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诱导、激励、发展性评价、启发等等,有机结合,相互补充;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的方面也应处理好两个因素:(1)学生个体:我们不能保证每堂课每个学生都获得同样的成功,但是我们可以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参与;(2)学生集体: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个体与个体间通过智慧撞击而形成集体智慧,集体智慧反哺个体智慧,进而形成个体与集体智慧互补。

三、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形成1.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规律上看,有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价、优化教学结构;从教育心理上看,有优化教学语言、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态、优化表达方式;从教学方法论上看,有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学法指导、优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等。2.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的确定,改变了以往重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而忽视对教学评价的研究,尤其是忽视目标达成度的研究。“创新性化学教学研究”认为,过程是重要的,必须优化,但检验过程的效益也非常重要,创新性教学研究的目标,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使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创新性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权重上,必须加大认知目标的清晰度的权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师诱导能力、学生参与度、学生精神状态的权重;在教学评价中加大学生提问、学生对新知应用能力的权重;在目标达成度中,加大认知目标和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权重。3.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1)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学必须实现从“备教”到“备学”、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禁锢式”到“开放式”、从单纯学科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2)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性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促进了课堂改革的进行,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学效率明显提高。”(3)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性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在知识上是一个通才,而且在能力上也更具有创造性;不仅要熟悉化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而且还应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学习成为教师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一、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必须让他们敢写, 要想让学生敢写, 首先要解放思想, 进行一种不打分的宽松的练习。每天花上十多分钟的时间, 写一段不拘一格的文字, 实在写不出可以抄一段自己欣赏的文字, 让每天的这一练形成一种习惯, 培养兴趣, 这样能使学生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独立写作, 自由写作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一步。所谓自主, 就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不受过多的外界干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规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因而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文的意识, 使之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 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消除畏难情绪, 勇于与人交流。教师要开阔写作空间, 采取多种习作形式, 鼓励自由表达。要采用写日记、周记、观察笔记、随笔等多种练笔形式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文体、内容等限制, 自由地写, 自由地练。即使是课堂作文, 教师的命题也应注意其开放性, 要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心扉。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写作技巧、写作手法如何体现在课文中, 然后试着将这些认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当然这样的训练不能拘泥于每一次的大作文, 可在一课一得的基础上及时让学生运用, 也不必拘泥于长短, 作文训练和考试时往往都规定了字数, 但实际上文章是不能以长短论高低的, 只要学生将学到的方法成功地运用到训练中就行。这样, 一学期下来, 训练量是非常可观的, 也是富有成效的。如学了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后, 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漫谈式的笔法写《××文化》;学完了序言单元后可以提前布置自由写作训练, 让学生给自己本期的作文或日记作序;学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词后, 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大量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篇演讲词;学了第一册的诗歌单元后, 就可以让学生学写诗歌。

二、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 考场凭发挥”, 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 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 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 而且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 并做好读书笔记, 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 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 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 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说话就能出口成章, 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 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 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刮肚, 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 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 并以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 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 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 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 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 或立意不深刻, 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 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 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 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 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三、写作技巧目标具体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毫无起伏的文章是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的。写作要讲究技巧, 讲究方法, 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 才能把文章装扮得“花枝招展”, 引人注目。然而有些学生往往不懂得使用技巧和方法, 因此需要教师做具体的引导工作。

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分析到写作技巧, 常常要求学生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创作。例如, 学习《剃光头发微》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就要求学生使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说明一个道理;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的比喻论证就要求学生当堂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做人不应轻言放弃”这一道理;学习《种树郭橐驼传》, 文中第二段介绍郭的种树本领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就要求学生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描绘自己看过的最感人的一部电影中的最感人的一个情节。

为使学生的语言更具个性、灵气, 我也采用了多种方式: (1) 妙语锻炼。借鉴广告语创作, 确立一个意念, 然后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句式来表达, 最后评选出最佳语句。比尔斯的《魔鬼辞典》就特别向学生们推荐这一方式。此种训练主题宜小, 联想要广, 比如只能就人写出比喻句, 等等。 (2) 自由组合, 随机选出二十条互无关联的成语, 让学生写一段具有情节的故事。要求语言运用自然, 富有时代气息, 并有一定的高潮。 (3) 小说接龙。确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后, 教师先写一段序幕, 然后让学生按学号续写。要求情节合理, 符合性格, 同时前后呼应, 迭出新意。 (4) 古文改写。可以是单篇的如《陋室铭》, 也可以将数篇按照一定的主题组合改写, 其中的佳作往往妙趣横生, 令人捧腹。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 我尽可能地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 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 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 一点进步, 都及时予以肯定。

(2) 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

(3) 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

(4) 把优秀作文推荐投稿, 争取发表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班里学生的作文时有在县级比赛中获奖。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为此, 我将高中三年作为时间上的点线, 分段实施。第一年重在打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 对随笔要求只是去写, 先动起笔来。大作文先弄懂各类文体的格式要求和规范。小作文学会观察和综合。第二年重在养成习惯:对随笔要求尽量写好, 趋向言之成文。大作文则要求根据格式要求写像, 不走样。第三年开始寻求突破:随笔要写精, 大作文要规范通畅, 小作文要有创新。

当然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作文批改中恰当地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 也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 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两个循环的实践表明, 三点一线, 循序渐进,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中化学课堂效率之我见 篇8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刚开始学的时候学生们都对化学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学的东西有些枯槁,例如记元素符号,记方程式,记某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开始有人觉得化学很难很繁琐。对于老师们演示的实验,学生们就像看热闹,脑子里没有留下一点影响。那如何才能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呢?这需要老师高超的教材处理能力,找出教材中理论的实践来源,将高雅的通俗化、将抽象的形象化。使学生有了理论源于实践,跳一跳,够的着,努力努力,能学懂的感觉。就化学课而言,有效的设置悬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是千变万化的,变化又是丰富多彩的,利用这些变化和变化的现象,精心设计实验。从一些奇妙的化学变化现象设置悬念,制造欲答而不能,欲罢而不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化学原理的心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要用幽默的话语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让学生的记忆生动起来。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幽默的语言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幽默的手势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幽默的眼神和表情可以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碰撞与共鸣,实现知识的传递、领会和转化。幽默进入课堂,可使学生心旷神怡,产生感情、遐想、欢愉的情感体验,轻松愉快地消化知识。

二、注重教材的灵活使用

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实施与评价,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它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并不完全等于课程标准,它有很多版本。不同的版本虽含有不同的编写意图,但都是编写者——教育专家对课程标准解读的核心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教材是不同专家对课程标准做过自身理解、选择后的知识载体了,不同的专家,视野的角度不会完全相同的。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新课教学时,老师应该研读好课程标准,心怀新标准去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课的时候,要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多看看别的教材,经过不同版本对照后,更能把握相应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确保不给学生增加化学学习的负担。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就等于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灵活利用教材的另一面,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深度与难度。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把握教学的切入点。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根据学情,对课程标准进行创造,这样能给教学于更多的生命活力。

三、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方法讲究、学生的个体情况复杂。因此,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效率不是一件很平常、很容易的事,需要老师做好全盘筹划。新课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就是因为很多探究的课堂比较复杂、环节也多,评学生个体的能力,不容易完成。同样道理,新课程教学也是一复杂课堂,仅凭某一个老师,很难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师师之间开展合作。依靠老师集体的力量共同探索某一课的教学,毫无疑问比某个个体考虑的更周密,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也一定更有效果。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很神秘的,化学变化的现象对学生是很有诱惑力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化学在这方面的优势,让平凡的化学散发神奇的魔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化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化学电源知识时,让学生亲自作水果电池。在学习糖类知识时,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葡萄的果实中含有葡萄糖吗?怎么探索它含有葡萄糖呢?将化学知识与原理,融进学生的生活,能给化学知识增添新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感悟到化学的神奇,变枯燥的学习为快乐的探知。又如,在學生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现“最早的元素周期表”,然后再问学生,门捷列夫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来的?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五、注重实验的教学作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欲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就不能忽视实验教学。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老师只重视实验习题的讲解,不重视实际的操作的训练。有的干脆就让学生背背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等。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将实验教学落实到实处,尤其要重视通过探究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比如,欲制得氢氧化亚铁这种白色沉淀,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但很多学生很难制到它,这时候就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原因,结构发现: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这时候,老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而应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分析它被氧化的原因,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学生在思考后,能找到多种方法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这使学生体验到探知的成功,心理有种说不出来的满感。

六、重视加强对学生课后辅导

教师的作用是“授之以渔”。加强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尤其要注意对学法的指导。具体的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包括识记、理解及在实际中运用要注意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老师努力和学生自己的付出让他们成功成才是我们的目标。对于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和引导。

高中物理情感教育教学之我见 篇9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真正得到落实,这正是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键。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高中物理 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积极的学科情感)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W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二、消极学科情感的成因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申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物理是一间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物理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学,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物理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你让这样做我偏那样做,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掷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初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篇10

摘要: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使学生应有的技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现存弊端;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41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效的发展,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于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弊端

我国的初中化学教育难以跟上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师资力量的匮乏、硬件设施的不完备、考试要求的不重视、学生操作的不规范等。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尽可能减少化学实验的实践机会;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以及教师运用不熟练等原因,许多教师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化学教学的模式目前还处于单一灌输的形式。目前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诸多的弊端,如学生考试得到高分,但无法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实验能力差、动手能力不足,对于化学知识只停留在背诵、应付考试的层次,不能深入理解等。这都显示出该模式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化学的能力,对于日后深入的化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1.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最多的就是有关化学知识点和公式的背诵难问题,尤其是对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合价的记忆,总是让学生感到头疼,出现记错记串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总结化合价的歌谣让学生在押韵的歌谣中将化合价的知识记牢。例如: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感觉容易记忆,而且有的学生还根据这种形式自己创造性自编类似的记忆歌谣。有部分学生还特别制作这样的歌谣卡片,绘制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和特别的标记,以便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忆这些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将这些卡片随时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是贴在自己的床头方便随时复习和观看。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

2.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地根据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可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操作比拼之类的游戏,将新知识融入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以及空间进行能力培养以及能力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当多多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用竞争来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枯燥乏味,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内容渗透绿色理念――走进生活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到整体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将以往“粗放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成“集约式”的绿色化学,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硫酸”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些工厂在生产、加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探讨其处理工艺。同时教师还需要告诉学生,因为人们自身的环境观念较为单薄,在进行生产、加工期间,处理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假如将资金投放到开发绿色生产技术、绿色工艺等方面,就能够在源头消除污染,实现双赢。之后,教师再引入化学中二氧化硫处理等相关知识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扎实地记忆相关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4.恰用多媒体教学――增添课堂色彩

一般而言,初中化学知识往往会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如: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及变化,较为抽象,与宏观现象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多媒体有机地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生动的画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讲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的时候,倘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很好地向学生阐述水分子分解的具体过程,从而学生对于书本中所讲述的“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了。

5.加强实验――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妙用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妙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笔者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发现,原来只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发生了剧烈的燃烧,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此时面对学生的百思不得其解,笔者告诉学生,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这样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得知氧气最显著的化学性质就是支持燃烧。

6.巧记忆――提高学习有效率

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教师可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比如在学习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时采用游戏法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还可编化合价之歌把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步骤、盐的溶解性编成口诀简化记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

7.丰富课外活动――增加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应该十分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化学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如举行化学竞赛、化学讲座,开展化学游戏、化学小实验、组织化学晚会、参观访间活动。化学课外活动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把精力主要放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方面来,要选择一些有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巧于设疑、善于引导。如在做碳酸氢铵的分解实验时,告诉学生氨气,二氧化碳,空气的密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离出两种气体。让学生多接触物质及其变化,积累感性知识,扩大知识面,当这些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时,能进一步激起学习兴趣。课外作业要有一定难度和思考性,即经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作业要达到巩固双基,又能发展能力,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吸取传统化学教学中的精华,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当然,化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教师去探讨。如果教师在各个方面都精心设计和努力研究,相信化学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提高。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23-01

在新课程指引下,我们的化学教师也逐渐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下面就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妥善处理师生关系、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学展开相应的研究。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不仅决定了学生能够吸收多少化学知识,也决定了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于直接知识的传授,而现在的教学方法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如果说初中化学知识更偏重于基础知识积累的话,那么高中化学知识除了要求学生要积累一定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所学习的化学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比如学生在刚升入高一的第一学期就接触了“摩尔”的概念,我们都知道摩尔的概念是必修一教材中最为难懂的概念之一,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排斥都是从摩尔概念的理解上开始的,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就要让学生听懂摩尔开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摩尔的概念。如我们可以将《曹冲称象》这个典型的故事引导到化学课堂上,在多媒體上将这个经典的故事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将微小的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会在刚接触摩尔概念时产生无所适从的错觉,一旦他们在一开始就清楚了设置摩尔的目的和意义,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摩尔的概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来对学生加以辅助理解。例如在讲到“原电池”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下列的实验,让学生将锌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在铜片的周围是否会产生氢气,然后将铜片接触锌片,观察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辅助理解的问题,如“什么情况下铜片的附近会产生氢气,又该如何来验证氢气的产生?”、“铜片和锌片哪一极是正极,哪一极是负极?”、“为什么溶液中的氢离子会在铜片的附近生成氢气?”等等问题。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更好的展开化学的学习。

二、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畸形的、机械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师生关系发展、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障碍,所以为了实现高效的化学教学,我认为我们先要妥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新形势下,健康的师生关系必然是平等的、互助的、合作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确保师生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学生讲心里话、处朋友,让学生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压迫,当学生能够将这种负重卸下,师生关系也必然会从此打开宽敞的大门。例如在学习必修一之前,了解到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化学基础,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书写化学式时,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在离子符号上产生一些低级的错误或者是在化合价的判断上产生错误,这时教师就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想想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从而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出学习的困境。其次要确保师生之间不是单一方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之间互助的一个双向的过程。例如在判断化合价的过程中,不仅仅学生会产生判断上的失误,即使是教师也会时不时的产生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要以自己教师的身份来压迫学生,要鼓励学生勇敢的指出教师的错误,从而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实现师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效果。可见一个健康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来说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除了上述提到了几种师生关系之外,诸如民主关系、参与关系等都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健康关系,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健康化,化学教学才能迈入高效的正轨。

三、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在化学教学中存在一种看似非常正常的教学现状,即在很多班级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的严重,作为教师我们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除了认识到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所存在的个体差异之外,是否也要考虑一下教师对待个体差异看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呢?我认为如果教师能把放在优等生身上40%的精力放在后进生的身上,我相信两极分化的现象便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后进生也会有效的脱离原来的队伍,事实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可谓是少之又少,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产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展开相应的分层教学法。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有关知识时,考虑到不同学生对有机物所掌握程度的不同,我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的不同分成了A、B、C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问题难度档次。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越的A等级学生,我会要求他们熟知乙烯在反应前后在空间结构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加成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对于学生成绩较差的C档次学生,我会让他们了解乙烯在加成反应中键是如何断裂的?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感受到一定学习难度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只有在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础之上,我们的学生才能逐渐的找回信心,才能实现高效的化学学习。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教师应该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通过多种新型教学方式的指引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这样化学教学才能在一个健康的氛围中,通过一个健康的方式达到高效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祖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50.

[2]王攀蜂.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5.

上一篇:评好课汇报材料下一篇:邮政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