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的古诗鉴赏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别董大的古诗鉴赏(精选11篇)

别董大的古诗鉴赏 篇1

《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鉴赏:

《别董大》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诗作与天宝六年(747),当时高适在睢阳。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诗人劝当时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承认,在未来 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金子在哪儿都能闪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写送别的情景。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边路途上没有知己,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全天下的人谁不知道呢?这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在这寒冷的风雪中无疑飘荡一缕缕暖融融的春意,给友人以温暖,使友人亢奋。董庭兰在弦乐上有很深的造诣,崔珏曾赋诗赞叹:“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董庭兰会找到知音的。这两句很是豁达,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别董大的古诗鉴赏 篇2

本诗被选入北师大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 单元主题为“珍惜”。理解本诗, 应突出友情这一主题, 丰富友情的内涵, 感受友情的珍贵, 珍惜友情, 珍爱生活。

阅读古诗, 课标在各年段目标中都强调了“想象”的重要性, 它是阅读古诗的重要手段。古诗是浓缩的精华, 只有依靠想象, 才能搭起理解的桥梁, 插上表达的翅膀。本课教学就可借助想象, 深化理解, 促进表达, 升华情感, 提高阅读实效。

一、想象深化理解

“愁”是本诗的重点词。紧扣一个“愁”字, 丰富想象, 就能贯穿全文, 品读全篇。流程如下:

初读了解诗的大意和结构后, 可指名再读写景部分 (第一、二句) , 进入细读环节。

师: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感受?

此刻的董大心情怎样?可用诗中哪个词来表达? (“愁”)

师:他为什么发愁?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唐, 去看看他们当时的生活。

(交流资料, 了解人物及写作背景。)

师:透过资料, 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才华横溢, 而又都十分失意。再回到诗中, 你能透过景物体会出董大的愁来吗?

出示自学目标:

先自学, 后集体交流。 (抓住“千里”“曛”“北风”“雪纷纷”等重点词语, 体会出:路途遥远, 困难重重, 再加上生活失意, 使董大心情压抑、沉重, 感到前途渺茫。)

小结:极目远眺, 黄云压顶, 路漫漫, 前程一片渺茫;抬头望雁, 风萧萧, 雪纷纷, 风餐露宿, 这一路上真是困难重重。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带着这份情感, 让我们再读一、二两句。 (指导朗读)

师:然而, 最令他发愁的, 还是什么? (“无知己”)

师:什么是知己?为什么最愁“无知己”?

出示填空 (想象填充, 加深对“知己”的理解, 体会独行的寂寞, 感悟朋友的可贵) :

小结:能做到上面这些的, 就是朋友。因为, 他能在你需要时, 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生活中, 无时无处不需要这样的朋友。连圣人孔子也曾长叹:“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师:此时此刻, 作为朋友的高适, 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指名朗读最后一句, 解释诗句的意思。

二、想象升华情感

上述部分, 通过想象, 我们已入情入境、情景交融地理解了内容。但, 要真正体会出“友情”的深刻内涵, 还须进一步丰富想象, 升华情感, 提升主题。如:

师:送别的话很多, 为什么高适只安慰这一句? (简介董大的才艺)

交流后小结:毕竟是知心朋友, 他对朋友了解非常深刻, 对朋友的才干更是充满信心。他不但能用心发现朋友的优点, 还善于借助优点去激励友人, 这就是智慧。曾学过《做一个最好的你》, 文中就讲过这种树立自信的方法, 谁能背一背?

(指名背《做一个最好的你》第六自然段, 即第一种树立自信的方法。联系旧知, 巩固新知。)

师:如果你是董大, 此刻听了知音的这席话, 你的心情可有变化?

小结: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 拨开云雾见太阳, 失意时的鼓励, 迷茫时的指引, 使董大豁然开朗, 顿时一扫心头的愁闷。“愁”之切, 更显友之真, 良言之可贵。这就是真友情, 这才是大境界。

让我们带着这份真情, 齐声朗读三、四两句。 (指导朗读)

……

三、想象表达情感

学完本诗, 可读写结合, 通过想象练笔, 促进积累, 深化主题, 把“友情”渗透到生活中去。如: (二选一)

1. 想象补充诗句。

朋友是冬天里的火,

为你驱除寒冷。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 你的朋友有哪些优点?当朋友遭遇挫折或困难时, 你会怎样去激励他?写一写。

古诗《别董大》教案(本站推荐)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学习重难点: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介绍高适和董大:诗人高适的《别董大》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期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正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2、别:分别、离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生再读题。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板书)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5.谁来说说,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跟同伴交流等等。品悟诗的感情,怎样品悟诗的感情?多读,用心去悟)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板书),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3.自由读。

4.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

5.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配乐范读)

6.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8.“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9.你怎样理解“前路”、“知己”?

10.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画出“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或者是替高适来劝慰朋友几句。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黄云白日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

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提名读。(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板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配乐读)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许多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让人感人至深,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设计:

别董大(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的古诗鉴赏 篇4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时间:

主备人:周有海审核:张海波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使用说明】

学习古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诵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

【预习导学】

一、看拼音,写汉字。

向日xūn()zhījǐ()wèichéng()yì()轻尘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朝雨(zhāocháo)客舍(shěshè)莫愁(mèmò)

浥(yǐyì)

三、朗读古诗理解下列字词的含义。

胃()劝()懂()粉()

渭()幼()董()纷()

四、解释下列字词。

熏()雁()莫愁()知己()君()

浥()轻尘()客舍()劝()古人()

五、诵读诗句,先解释划横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莫愁前路无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出阳关无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积累两首关于友情或送别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小组合作完成,先自主学习,再分层讨论和小组讨论总结)

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用笔画出来。再把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探究点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探究点三:

送别友人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心情?

【训练案】

综合提升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课的两首诗是古代诗的名篇。

2.《别董大》的作者是,是(朝代)边塞诗人。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

的景色,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胸怀。

3.《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是(朝代)的著名诗人。

前两句写了,点名了。后两句描写了

的场面。

二、默写这两首古诗。

《别董大》教案 篇5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原本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溢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二、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规范强调:“语文教学不只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同学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同学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测,让同学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同学完美人格,提升同学的生命质量。

三、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测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经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身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同学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发明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同学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豪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谓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徘岢尽…”)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同学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自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局部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身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同学说)

(是啊!这假如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只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身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示出了抚慰与鼓励?

(5)假如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同学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高昂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高昂)

(同学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一起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同学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身考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小结: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别董大说课稿 篇6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一小 邮编:336600 联系电话:*** 姓名:兰庆梅

一、设计理念:

从2012年开始,分宜一小就进行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背古诗、诵国学,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所以,我准备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与学生在雨雪霏霏里、灞桥柳色中、清风明月下,走近送别文化,感受送别文化。

二、教材分析:

在《别董大》这首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的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而如何通过学一首(《别董大》,带一组送别诗,读一组送别诗,悟各色离别情。则是我教学本课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精心制作了SMART白板课件。并为本课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重点)

3、在送别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难点)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情”为主线,通过课件演示、音乐渲染以及情境创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以别入题,诵读正字音

上课一开始,我先请孩子们背一背自己耳熟能详的古诗,再借机朗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诗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惜别中,咀嚼“别”字的情感,学生带着这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读一读课题《别董大》。接着出示自读要求,帮助学生通过自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了解诗歌的大意。

第二环节、由雁及人,学景知董大

首先我引导学生联系平时接触的古诗明白“董大”的意思。进而了解董庭兰的生平。再适时配乐朗读董大的经历,在音乐的渲染和教师的深情讲述中,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要送别的是一个怀才不遇、失意落魄的董大。

接着我抓住前两行诗中的“雁”字做文章,通过多媒体聚焦画面中的大雁,引导学生想象大雁的语言及心情,“大雁对北风说——大雁对飞雪说——大雁对自己说——”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联想,畅所欲言,反复诵读“北风吹雁雪纷纷。”由雁及人,自然地联想到了此时的董大正如这只在北风中艰难飞翔的大雁一般,愁情满怀,愁肠百转。接着我立刻反问学生:董大啊董大,你在愁什么呢?并引出本首诗的另一个关键词——“莫愁”。

第三环节、引诗入境,悟情知高适

董大即将离开京城,好友高适前去送行,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吟诵后两行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这两行诗中学生读出的是一个自信豪迈的高适。古人云:观其文,知其人。了解诗人的性格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诗情,于是,我引用了高适另一首送别董大的诗。两相对比,细细品读,学生会发现:在逆境之中依然能保持诗人这种乐观与豪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诗人对朋友最好的祝福,也是诗人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最好体现!

董大带着好友的祝福远行了,他的未来会发生什么改变呢?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董大后来的境遇,并出示了董大的第二段生平资料,董大的成功告诉学生:有一种离别叫鼓励,原来离别也可以是自信,是洒脱,是豪迈!

最后,我再次回到课题,请学生再读课题《别董大》,此时的你又读出了怎样的离别之情呢?此时的董大还认为前方的道路是黯淡迷茫的吗?让我们配乐朗诵全诗。再次回味经典,感受诗人的豪迈吧!

第四环节、对比参读,延展学方法

在学完本首诗之后,我又出示了送别文化中其它三首经典的送别诗,在吟诵中学生明白王维以柳相送,离别是体贴,是悲凉;汪伦踏歌相送,离别是情深,是意重;而昌龄以明月相送,离别是潇洒,是安慰。虽然诗人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但诗人们都是在借景抒情,以心相送以情相送。而我们通过比较,会发现诗的特点,体味到诗的魅力。如此,我们就进入了诗的王国,诗的境界。

五、自我评价:

《别董大》诗歌教学教案 篇7

1.学生背诵《渭城曲》,复习该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的古诗《别董大》,看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直接点题,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有利于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

二、反复诵读,整体把握

(一)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课件自读古诗,把诗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教师范读。

3.简评“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第一句写了什么?其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天、雁、雪)

(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出示课件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4.出示课件说说这几幅图中,哪一幅图和诗里所描写的景象一致,并说说理由。

同学们修改课文插图,理解诗意。

5.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再读第1、2句,走进景中,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

6.作者与好友的心情都是忧愁、痛苦、压抑、伤感的,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写下后面的诗句,是带着这样的悲情吗?

7.出示课件: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这里指谁?董大。)

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作者是怎样豪情满怀的鼓励友人的。为什么让董大“莫愁”。

(引领学生敢于对文本质疑,寻求更好的版面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诗词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古诗,知诗人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出示课件。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吗?

如果你是董大,听到朋友的劝勉会怎么想?

(三)多诵读,悟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2.教师出示课件,总结诗歌的译文。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

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

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

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3.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教师点拨朗读技巧,再请学生朗诵诗歌。

(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来朗读古诗中劝慰的话,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古诗的内涵。)

三、比较学习,朗读提升

1.分别读一读已经学习过的这两首送别诗,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出示课件

(1)这两首诗前两句都写了分别时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这两首诗的整体风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小结: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但是《渭城曲》用一个清新明丽的景色表达朋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浓浓情意,《别董大》却用反衬的手法,一扫愁苦低沉的景致,鲜明地释放出积极向上的重重豪情;一个清新深情,一个慷慨豪放。

(通过对比,交流各自的发现,充分展示孩子个性化理解,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体会两首诗的异同,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借景抒情,但不能被景所控,渗透了写作的方法指导,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内化。)

四、小练笔

《别董大》教学设计 篇8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

2、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送别诗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与感悟,能够体会故事的意境,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通过字词理解诗意,感悟诗句背后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再学一首送别诗,题目是——别董大(板书)。

t: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s:送别一个叫董大的人。

t:这里的别当——“送别”讲,董大是一个人名,我们一起来写一遍。

t:自己把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确读流利,后两遍试着读出节奏。

s:自读古诗。

导学提纲:

1、自读古诗,借助解释理解古诗。(第一步)

2、将不明白的字、词勾画出来,同学间讨论。并说说知道了什么?(第二步)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曛:昏暗。 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董大。

莫:不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识:认识,了解。汇报预设:通过自学,你有知道了什么?

s:我知道天气很冷,下着大雪。

s:我知道风很大,天昏暗了。

s:我知道了风很大,吹的大雁很冷。

t:有了刚才的理解,再来学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PPT: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品读第一句,体会环境恶劣。

t:谁先来读这两句诗?

s:读

t: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

s: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t:将这些景物放回诗句中读一读。

s:读。

t:细细的品读这些景物能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PPT:千里黄云白日曛

s:好多黄云,天都变暗了。

s:我看到了黄云把白日都遮盖住了,天就变暗了。

s:到处都是黄云。

s:天空中刮起了风,风中有许多沙子。

……

t:就这么半句诗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将你想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s: 千里黄云白日曛

t:在其他诗句中接触过“千里”这个词吗?

PPT: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读)

s: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t:“千里”在这里什么意思?

s:面积很广,黄云很多。

t:那读出他的广与多。

s:读——千里/黄云/白日曛

t:这么一句诗,我们就这么读着读着,读出了他背后的画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董大生活的环境怎样?

s:不好、很脏、很冷、恶劣……

t:这样恶劣的环境,怎样读?

s:再读(千里/黄云/白日曛)

体会二:天气恶劣

导读提纲:读“北风吹雁雪纷纷”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汇报:

s:我知道雪下得非常大。(雪纷纷)

我知道风非常猛。(北风吹)

我知道这是在冬季,大雁冒雪飞行。

t: 见到此情此景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写一写。

s:我感受到了寒冷,北风吹。我感受到了大雁很孤独。我感受到雪下得太大了。

t:你很会分析,体会到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我们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读前四个字,王老师读后三个字。

st: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扩写作文 篇9

不知不觉,我跟董大就来到了码头,此时的我脑海里浮现一幕幕往事:两人一起去秋游,坐在凉亭里写诗,喝茶;我们坐在小酒馆里喝着小酒,吃着小菜......那是多么好的时光啊,如果时间可以倒回,那该多好啊!

一只小船已经在河边停靠着,樵夫在船上打理着绳子。董大转过身来,面对着我说:“我要走了。”能看得出,董大内心是多么伤感。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走不知何时再见,保重啊!”

“不!”董大望着我,“今生能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我们会再见的,保重!”

“董大,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我等你的好消息!”我说完,他就转身走到船上去,对樵夫说了几句话,樵夫就放绳开船了。

木船开始缓缓的向前驶去,看着船渐渐向前行驶。此时,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飘落下来,在空中飞舞。我望着木船,直到再也看不见。

我独自一人回到家里,来到书房,提笔写下这首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鄂教版四上.doc别董大 篇10

1、通过再学,学生提出问题<诗中那句是写景的,那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2、背诵并默写诗歌(指名背和全体背结合,教师做评价;学生自己写,同桌检查并更正)五.升华延伸 这一句句...相 关:

◇ 西师大:《古诗两首》教学 >>详细

◇ 西师大:《别董大》教学设 >>详细

◇ 翼教:《别董大》教学设计 >>详细

◇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详细

教学目标:

1.理解“曛、知己、君”等词在句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认识新朋友,想一想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从而引出古人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送别诗《别董大》。

2齐读课题

3、释题:别:分别。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通过探讨,提出目标问题。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学习诗文(范读、自渎、男女分角色读)

2、自学古诗,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汇报。把你们初读的收获和体会谈一谈。

四.再读诗歌,探究诗意,感悟诗意

1、通过再学,学生提出问题<诗中那句是写景的,那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2、背诵并默写诗歌(指名背和全体背结合,教师做评价;学生自己写,同桌检查并更正)

五.升华延伸

这一句句激动人心的文字,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文字,让我们激动不已。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这样的文字(出示《送别》),大家一起读一读。

六.作业

1、课内作业

《别董大》是 代边塞诗人 写的。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 的景色;景中寓。后两句的意思是:

表现了诗人 的胸怀。

2、课后作业

别董大的古诗鉴赏 篇11

《别董大》——高适

分宜一小:兰庆梅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教学难点: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方法:情境预设、诵读品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smart

教学过程:

一、以别入题,诵读正字音

1、(出示S1)师生交流背古诗。(出示S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想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背送别诗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谁知道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引出题眼:别(板书)别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别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离别的惆怅,愁思)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打电话,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的边城睢阳,(出示S3并点出S4)和诗人高适一起去送别他的一位好朋友。(板书课题《别董大》)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课题。

3、(出示S6)接下来请大家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诗三遍,第一遍:把诗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试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第三遍:再读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出示S7)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齐读。

二、由雁及人,学景知董大

1、读了这首诗,知道高适这位好朋友他叫什么吗?引导学生联系平时接触的古诗进而明白“董大”的意思。进而了解董庭兰的生平。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师补充。(出示S5: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中兄弟里面居老 大,所以又叫董大,王维的好友元二也是因为在家中兄弟里面排行老二而得名。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guǎn)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大善古琴,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这类古乐的人并不多。董大受到冷落,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失意至极,便决定离开。)师配乐读。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诗人要送别的是一个怎样的董大了吗?(怀才不遇、失意、落魄„„)为后面的情感做铺垫。

2、谁来说一说,高适是在怎样的环境送别董大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3、(1)指名读前两句诗。(出示S8)

(2)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大概意思? 指名说。指名试读,全班试读。

好一派黄云蔽空、天地间一片昏黄的情景!

在你们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两句连起来读。

同学们,在这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之中,你看见了什么?(出示S9)聚光灯引导学生关注第二句诗中的“雁”,读着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雁?(在北风中艰难地逆风飞翔)板书:

(3)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如果大雁能言,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

1、大雁对北风说:

2、大雁对飞雪说:

3、大雁对自己说:

同学们,你们真是大雁的知己,说出了大雁的心声。带着你的感受再 读读这句诗吧!此情此景,诗人高适看见了,诗人的朋友董大也看见了。你觉得,做为即将远行的董大,他此时的心情会怎样的呢?可以用上一个字形容形容吗?“愁”

师:董大啊董大,你愁什么呢?生: 师:董大啊董大,你还愁什么呢?生:

3、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大雁尚且还有南飞的目标,还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而自己却是怀才不遇,无人欣赏,以至于要漂泊他乡。看到董大的这番遭遇,同学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董大此时最需要的应该是什么呢?(是朋友的理解、安慰、鼓励、肯定„„)引出高适。

三、以读促悟,悟情知高适

过渡:作为董大的知己高适,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他又是如何做的?

1、(出示S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指名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2)从这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生:高适的对朋友的真诚、鼓励,高适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

(3)能说出这番话的诗人,同学们,你们认为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4)同学们的猜测是否真的如此呢?(出示S15)生展示搜集的有关高适的资料,师出示第二首《别董大》(我们来看他在另一首《别董大》生齐读。请同学们也用读诗三遍的方法读一读这首诗。

生自由读诗。汇报: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了解到一个怎样的高适? 师小结: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他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 的境地之中。可是,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却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地面对着人生。他在鼓励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出示S16)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已经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默默地祝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伤。

所以在朋友失意时,我们会对朋友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也会对自己说:——生再读。

3、这就是知己对于朋友最好的安慰和鼓励!听了高适这真诚的话语,你们觉得董大会怎么样?引出董大的第二段资料(出示S16)师接着补充董大的生平事迹。指一生读董庭兰的第段资料(董庭兰从此走出琴室,刻苦钻研筚篥的演奏艺术,博采众长,勤学苦练,既而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筚篥演奏家。最终名扬天下。)

4、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此刻,你认为,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别去的是伤心,是愁绪,留下的是自信,是乐观)

5、(出示S17)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别时的路,透过那呼啸的北风,漫天飞舞的大雪,董大看到的还是那阴暗昏黄的前路吗?(是充满希望的前方)生齐读。

6、在那个凄苦难耐的黄昏,大雪纷飞,北风狂吹,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似乎也只有高适,才能以如此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的赠言说得如此激昂慷慨,鼓舞人心。让我们再次回味经典,诵读名句!(出示S18)配乐再读整首古诗。

四、拓展延伸,比读学方法

(出示S18)过渡:古人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逢与好友离别,诗人们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关于送别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几首。(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柴侍御》)请同学们任意选上一首,跟今天学的《别董大》比一比,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指名汇报。(学生各抒己见,感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小结:这些古诗,同样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柳、以酒相送,有的以明月相送,但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情相送,才成就了这千古名句。(板书: 以情相送)

上一篇:《再见了我们幼儿园》观后感下一篇:新产品如何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