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精神演讲稿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恩来精神演讲稿(精选9篇)

恩来精神演讲稿 篇1

一百年前,一位十二岁的少年——周恩来,他发出了震人心田的强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百年后,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就更应在这声音的引领下,去奋斗,去拼搏。

对于周总理,人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有人诗曰:天地中华一英才,抚今追昔有恩来。俯首甘为孺子牛,仰止高山最气派。身先救国难,夜寐亦难安。不知身前后世,何人相比堪。冰心曾说: “他是付出爱最多,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他是古今中外第一位完人。”用江泽民同志的话说:“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用人民的话说:“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总理与人民同甘苦,人民与总理心连心。”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像周总理一样能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现在的青年人有太多的浮躁,有太多的眼高手低,最后失败了也只会怨天尤人,再多的无奈也只是自找的,又能怪谁呢?

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像周总理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有勤奋才能有动力,才能过的充实,才能不浪费大学时光,才能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作为学生我们还应该像周总理一样无私无我的奉献,这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虚伪,而是一种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只有学会奉献才能得到别人的赞同,才能服务于大家,利人利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 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周总理一样团结同志,广交朋友。广泛的人脉是将来成功的基础。失去了朋友就失去了自己人生的财富,再怎样孤军奋斗也只会是力不从心。又怎可能成功呢?

当然,周总理的精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也不是一两天能理解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学会的。我们必须花一生的时间去体会,理解,学习。不过那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豪言会带着我们义无反顾的前进,再前进。

恩来精神演讲稿 篇2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一切优秀品质和美德的历史传承和完美再现, 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是周恩来高风亮节和人格风范的凝结。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 胡锦涛在《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 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 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顾全大局, 集中表现为他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 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 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周恩来精神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精神最显著的特征是: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立党为公、淡泊名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周恩来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有利于教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自觉做人民公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和促进职业道建设;有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对于高校而言, 加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周恩来精神就是极为珍贵的教育资源, 在新的历史时期, 特别是在建设创新社会、和谐社会之时, 对造就青少年学生早日成为国家栋梁更显得行之有效和意义深远。

二、将周恩来精神融入育人全程

1、用“周恩来精神”,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会感觉不适应, 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会感到很迷茫, 尤其在多种思潮激荡的网络和市场经济环境中, 部分学生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即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在大学生涯教育中, 用“周恩来”精神坚定大学理想信念应该贯穿始终, 从新生教育开始, 就应该通过讲座、实地参观、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认识周恩来精神。周总理一生, 不断追求真理, 坚定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淡薄名利, 顾全大局, 任劳任怨, 鞠躬尽瘁, 这些精神都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学习中继承和发扬的。只有深入认识这些可贵的精神, 才能引导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 明晰社会责任,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用周恩来精神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当今大学生的人格意识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自尊心弱、不懂自重、自命不凡而又缺乏自强自立、他们不信任别人、不适应社会环境、牢骚多、个人主义、不善与人合作等不良的人格特质, 人格发展还不够成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以上种种情况, 要将宣传周恩来的诚信精神、进取精神、自律精神、团结精神为重点, 并且通过教育各种活动, 来践行周恩来的诚性精神、进取精神、自律精神、团结精神, 充分挖掘平时学习、生活中讲诚信、讲团结、勤奋自律、乐于助人的同学, 充分肯定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 将他们的事迹结合周恩来精神在全校学生面前树立典型, 让周恩来精神不仅走进课堂, 更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周恩来无私奉献的精神, 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提高道德认识, 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的侵蚀, 不断自我磨炼、自我改造, 做一个自尊、自重、自省、自励、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3、用周恩来精神营造大学校园文明

建设优良学风, 营造校园文明, 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无疑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从教师做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始终重视教师在做人做事方面成楷模力量, 每一位教师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强化师德观念, 用周恩来精神对待教育事业, 以高尚行为去感染学生。其次, 学生永远是营造校园文明的主体力量, 学生素质的高低、学习风气的好坏, 直接应该校园文明的水平。这就需要高校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 不断强化周恩来精神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优良学风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校园文明出一份力。第一, 学校在向生进行周恩来精神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他们努力践行正确的道德追求, 特别是启发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使其深刻认识到“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 是一名合格人才和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 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媒体牢牢抓住主线, 展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周恩来精神的宣传, 通过积极有效的舆论导向和真实全面的言传身教, 来实现创建文明校园、弘扬周恩来精神、建设优良学风的目的。第三, 要激励学生将周恩来精神内化为个人内化为各人修养, 并结合未来回报社会的实际自觉地付诸行动, 引导学生注重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用在未来社会中的个人价值奉献追求理想信念目标。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志存高远, 立志、修身、博学、报国,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将周恩来精神贯穿其中, 通过大力弘扬周恩来为人民服务、诚信、进取、自律和团结等优秀品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创建良好学风, 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摘要:周恩来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是中华民族传统理想人格与共产党人与时俱进优秀品格的完美结合和集中体现。将周恩来精神融入育人全程, 引导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 明晰社会责任,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育人,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韩锦标:《用周恩来精神引领大学生人格培养》,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8, (11) 。

[2]韩同友、房中:《五四前后周恩来思想转变的历程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觉悟》, 2009 (03) 。

[3]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1998-02-24 (1) 。

恩来精神演讲稿 篇3

拧紧“总开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周恩来精神,就要始终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周恩来同志从小就树立了追求真理的伟大志向,年仅13岁的他即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时,他曾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此后,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党的事业处于顺境还是遭受挫折,他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保持“精气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习周恩来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回顾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的担当负责,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尽管自己处境艰难,仍然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协调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和矛盾,竭尽全力维护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带头做好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各项工作,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奋勇拼搏,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功立业。

当好“贴心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周恩来精神,就要始终当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早在1929年,周恩来同志就在“九月来信”中提出“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并一生模范践行。周恩来同志时刻牵挂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毕生履行“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我们党的初心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的教诲,时刻惦记群众的安危冷暖,经常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听民意,经常到矛盾困难多的地方解民忧,经常到贫穷落后的地方帮民富,真正做到牢记宗旨为人民、勤勉敬业作表率。

筑牢“防火墙”

弘扬恩来精神 篇4

“党而不私,官而不显,劳而无怨,生而无后,死不留言,死不留灰”是周总理一生的光辉写照。作为一名淮安人,我们要学习周总理的这种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的远大志向。

周恩来在小时候便显示出过人的智慧和志向。有一次,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时,有的同学说:“为了赚钱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家父而读书。”但周恩来却与他们不同,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震撼了在座的所有人。正因为这一句话,也为他后来走上革命之路奠定基础。

周总理读书是为了中华崛起,那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朝远一点来说,我们是为了成为祖国栋梁,朝近一点来说,我们更是为了建设美好家乡。

我们要学习他的无私奉献。

“无私”在周总理的人生词典中时常发现。他虽贵为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总理,但他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正因为如此,当周总理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理才会不顾许多大国的反对,降半旗默哀;也正因为如此,首都市民才会十里长街送总理,表达深深的缅怀之情。

在建设家乡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家乡怎么可能建设好呢?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无私奉献。即使自己会做出很多方面的牺牲,也要义无反顾地去做。因为自己虽然付出了许多,但别的人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获得更大的幸福,那么自己的付出便充满了价值,人生也更有意义。

论周恩来精神 篇5

院系:计算机系专业: 学号:姓名:杨龙强软件工程20111308077

1论周恩来精神

摘要:周恩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了一生,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锻造出来的人格精神感召着后来人。一代伟人当他辞别人世时,能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除了他的丰功伟绩和光辉的革命理论,就是他的崇高品质和独特的人格精神。学习和发扬周恩来的人格精神,将给我们宝贵的启示和教育,对实现中共十五大的战略目标,造就迈向21世纪的一代新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励志 立志 奋斗 奉献

一、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作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这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混乱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少年周恩来深切地感到,广大同胞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的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1916年,他在《中国现时之危机》的演说词里,在分析国家的内忧外患之后,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号召青年学生以救国为己任。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日益深入,祖国酝酿着一场革命风暴的时候,1919年4月,他毅然弃学返国,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寻求根本改造中国的方法。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艰苦探索,推求比较,慎思明辨,他终于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从此义无反顾,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斗争的伟大事业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周恩来思想成长的过程启示我们,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革命大志,确定好人生的坐标,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二、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一生中为党为人民进行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承担过各种最复杂、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不论是在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中,还是在力挽狂澜的北伐东征中,或是在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中;无论是在一触即发的西安事变中,还是在出生入死的重庆谈判中,或是在气吞山河的解放战争中,周恩来奋不顾身、机智果断、英勇无畏的感人事迹都是随处可见的。

为了革命事业,周恩来长年为党工作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重庆、南京、上海,代表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长期的谈判斗争。周恩来在南京的驻地周围,不到一百米的范围内,国民党设置了十多个特务据点,门对门,窗对窗地进行严密的监视,四处闪动着狼犬般凶恶的眼睛。周恩来正是在这种险恶环境中,坚定沉着地同敌人进行着斗争,这需要何等坚强的毅力。1958年,黄河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冲

断了郑州黄河铁桥。周恩来亲临现场,冒雨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斗争。1966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大地还在颤动,周恩来已出现在灾区。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险情,哪里发生意外重大事故,他就出现在哪里。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周恩来勤奋刻苦、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是感人肺腑的。

三、一生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把个人有限的生命完全溶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核心,他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喜人民之所喜。把人民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他尽管为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昼夜操劳,仍经常深入农村、工厂、学校、部队,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促膝交谈。仔细了解他们的疾苦,询问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及时把群众的意愿化为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他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遇到旱涝、风雪、地震等重大灾害或事故的地方。1956年,当他得知因救灾措施不力,广西部分地方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后,沉痛地说:事情的性质是严重的。我们的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关心人民疾苦或关心不够,那是不能容许的。1958年7月,在黄河出现特大洪峰的危急关头,他亲临黄河大桥工地,冒雨和工人们一起抗洪抢险。1961年5月,在灾情较严重的河北武安县,他同社员同吃一锅饭,就人民反感的公共食堂等问题调查研究,并及时地向党中央提出了纠

正“大跃进”偏差的办法。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地区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周恩来在3月9日就赶到了灾区,他不仅带来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慰问,还鼓励灾区群众团结起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周恩来到灾区视察,正是余震不断的时候。可他根本不管这些,迈开大步,跨越一条条尺余宽的地面裂缝,穿过一道道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的断壁残垣,哪里有群众就到哪里去,哪里有危险就在哪里出现。

四、周恩来的人格精神,还体现在他那出众智慧、临危不乱,多谋善断的非凡决策和指挥能力上,翻开中国革命的史册,在每一个重大斗争回合中,周恩来都是力挽狂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周恩来在重大决策活动中不仅能够慎重稳妥地进行决断,而且还善于在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事态中驾驭事态的变化,显示了丰富的决策经验和临危不乱的决策胆略。

五、周恩来的人格精神还体现在务实求真,明达磊落,睿智超群的气度,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不争功不诿过的自谦品德上,于周恩来,不仅人民尊重他,朋友钦佩他,就是当年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国民党当局中,无论是上层人士,还是中下级军官,甚至是士兵,不乏对他充满敬畏之感的人。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国民党派来当警卫的一个排的宪兵也成了周恩来做工作的对象,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周恩来没有丝毫架子,宪兵们非常感动。蒋介石得知情况后,便下

令对派来的宪兵一星期换防一次。周恩来身体力行,率领大家把工作做到了国民党宪兵中间。他们不仅听从指挥,做好保卫毛泽东的工作,而且换防时不少士兵洒泪而别,难舍难离。学习和发扬周恩来的人格精神,将给我们宝贵的启示和教育,对实现中共十五大的战略目标,造就迈向21世纪的一代新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身为21世纪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未来的接班人、能有多少人学到周总理的精神呢!

计算机系11软件工程杨龙强

恩来精神演讲稿 篇6

一、周恩来总理的职业观

周恩来总理波澜壮阔而伟大的一生带给我们无数学习的财富,他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观也给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努力学习,精益求精”,是周恩来总理1939年绍兴之行时为其表侄王京题写的。“精益求精”蕴涵着至诚至善、精细严谨、创优创新、追求完美的理念,体现出锲而不舍、永不满足的精神。这也正是周恩来总理职业观最突出的体现。

1971年7月9—11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多次会谈。10日晚,双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联合公告如何措词,双方出现了争议,其中一处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来的。中方在起草原稿时,说明是尼克松主动提出要求,由中国邀请。基辛格提出异议,说这样写让人看了觉得尼克松总统像个旅游者,美方不能接受。周恩来充分考虑到尼克松面子,将原稿改成中方“获悉”尼克松总统要来访,由周恩来总理邀请。仅仅“获悉”二字的改动,解决了使大家为难的问题。双方都对这一修改拍手称妙。拿到修改后的公告稿,基辛格非常满意,他干脆在“接受邀请”前加上了“愉快地”几个字。7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了一则内容相同的公告:“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2]“获悉”二字不仅化解了尴尬,更体现出周恩来对工作、对文字宣传的精益求精。

二、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由此,“工匠精神”进入了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专家学者讨论和研究的热词。

何谓“工匠精神”?有两个热门例子可以一窥究竟。一个是瑞士表。瑞士手表驰名天下,畅销全球,这缘于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的精心打磨与雕琢,这种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瑞士手表制作者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就是“工匠精神”。另一个是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这是庖丁对梁惠王惊叹其宰牛高超技艺的回答,更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心到、神到、反复实践、精益求精,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就了瑞士最顶尖的名表和庖丁最精湛的宰牛技艺。因此,精益求精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最核心的要素,它蕴涵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态度,更是对自己职业情感、职业理想的认知与笃定,是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和职业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三、将周恩来总理的职业观根植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土壤

(一)周恩来总理的职业观教育

1.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引领。作为周总理故乡的一所高职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高票将“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奉为学校精神表述语,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崇尚实践永不懈怠,锲而不舍追求完美。同时,学校还在校园中心广场敬放周恩来总理雕塑,与总理题词“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相映成辉。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校园灯箱、教室氛围布置上,随处可见这一精神的生动表达。这不仅有助于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更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师生学习和工作要有一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恒心和毅力,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

2.周恩来五观教育基地的生动教育。为了更好地弘扬周恩来总理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还为师生量身打造了周恩来五观教育基地,从总理伟大的一生中提取出了职业观、学习观、教育观、科技观、群众观等五大内容,并将周恩来总理的职业观归纳总结为“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通过周总理生平实例,生动地为师生传递和诠释精益求精的职业观对总理的影响。此外,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组织思政部老师开设周恩来职业观素质教育讲座等,让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理解“精益求精”,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二)专业文化熏陶

1.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业文化场馆与文化氛围营造十分重要。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会计这一龙头专业教学实践上,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做账实训室,建设了现代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着力打造货币文化、会计3D文化、会计学之父潘序伦文化等特色文化场馆,把课堂教学搬进场馆,让学生好学、乐学,学校因此连续5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并在近期获得金奖。

2.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好师傅的传帮带。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文化馆里,我们时常能看到穿着工装的老师傅和技艺精湛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是汽车4S店里的明星员工,是学校聘请来校任教的“能工巧匠”。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师傅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刻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

(三)社会实践锻炼成长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形成,需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除了营造赛训竞技的良好学习氛围外,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培养和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供出彩成长的舞台,如暑期三下乡、职教宣传周、专业社会实践月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未来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意义,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里,一技之长带来的奉献快乐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摘要:“努力学习,精益求精”,是周恩来总理1939年绍兴之行时为其表侄王京题写的。“精益求精”蕴涵着至诚至善、精细严谨、创优创新、追求完美的理念,体现出锲而不舍、永不满足的精神。这也正是周恩来职业观最突出的体现。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周恩来职业观的视角入手,探讨当下高职院校在教育与实践过程中,如何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职业观,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大学生就业应确立的心理准备和意识[J].职教论坛,2003,(4):18-19.

[2]胡祥鸿.周恩来用词精益求精[J].办公室业务,2011,(1):17.

周恩来精神微探 篇7

周恩来精神微探

周恩来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有着极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受到世人们真正的敬仰和爱戴,伟大业绩和人格魅力的背后是以一种伟大精神作为支撑,而这种精神又不仅仅只体现在一个方面,它是多种精神的集合,本文将简单总结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的恩来精神,恩来精神总的归结为六个方面。

周恩来从幼年时就从各个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直到老,从未松懈。

(一)刻苦好学精神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读书时便立下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从小刻苦学习,一心向上。青年的他毅然离开了自己的小资家庭,后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北伐结束后开始领导共产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写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一系列不朽篇章。我们现在学习条件这么的好,教学资源又是那么的丰富,根本就没有理由不学习了。学习好不代表什么都好,我们还要学以致用,周总理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首先,是好学。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他认为“一物不知,学者心耻”。对于“圣贤书籍,各种学科”必须广泛阅读,要“深究而悉讨”,而不能“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因此,他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时,常常感到学校规定的课程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便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博览群书。投身革命后虽肩负重任,但一刻也不放松学习,无论是革命战备的戎马岁月,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繁忙时期,他都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哪怕是在飞机上、火车上,也是手不释卷。其次,是善学。周恩来读书学习不仅善思好问,善推求比较,还善于向社会学习。他远涉重洋,赴欧洲勤工俭学时,除在学校读书外,还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他在伦敦给他的伯父信中说:“在伦敦念书,非仅入课堂听讲而已,市中凡百现象固皆为所研究之课目也。”周恩来世界观的确立,乃至革命建设中诸多重大思想的形成,除了得益于他博览群书、涉猎各种知识外,还得益于他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求知方法。第三,是学以致用。周恩来 “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学习与运用、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一生践履。年轻的周恩来即深刻地认识到,求学并非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那句话不只是周总理的奋斗格言,还要是我们的奋斗格言。

(二)积极进取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首先,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周恩来少小求真之心极盛,目睹患难之中国,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为了追求真理,虽几经反复,但毫不气馁。他东渡日本、远赴欧洲考察,在彷徨中决意另辟“新思想”,“对一切主义开始

“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推求比较”,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这个救中国的良方。从此,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从爱国到倾向革命到信仰共产主义并为之奋斗,体现了他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的执着精神。一旦信念确立,便坚信不疑,矢志不渝,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其次,是永不满足,不断前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周恩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寻找真理东奔西走,为寻求解放北上南下,南昌举旗,西安周旋,重庆舌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全国解放以后,作为一国的总理,他经常与邓颖超同志互勉:要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他经常告诫自己“偶一不注意,便有落后的危险,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再前进啊!”从日内瓦到万隆,他遍访各国;从西双版纳到天山,他深入各地;为了民富国强,他呕心沥血,反复探求,躺在病床上还在筹划祖国的统一与四化大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三)严于自律精神

周总理一生为党、为国家工作56年,纵观其一生,在总理的工作中几乎从未犯过任何错误,这是非常难得的,能做到这点是与总理严于律己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他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前两关是经常讲的,但赋予新意,后三关是后来提出来的。周恩来一生也的确是这样践行的,他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地过好“五关”。首先,是坚持自我改造。周恩来认为共产党人为了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形象地说,“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这是因为“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其次,是勇于自我批评。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的方法,除了学习、实践,重要的是进行自我批评。他认为世上本没有完人,人总会有缺点,难免会犯错误,要完善自己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他曾说,“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因此,他一贯主张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者做起、自我批评要从领导者做起。他正是这样自勉自励,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总是敢于正视,反复公开地作自我批评,努力从自己的思想、作风、立场、观点、方法上去找根源,从不文过饰非,更不诿过于他人。他曾表示过,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的错误。纵观他的一生,通览他的著作,他那勇于自我批评的自律精神清晰可见,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自我批评最自觉、最多、最深刻的人,堪称共产党人自我批评的楷模。第三,自觉地过好“五关”。

他有句座右铭:“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对他严于自律精神最真实的写照,他的一生正是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发扬长处、纠正短处、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有这样一件例子:他曾定过十条周氏家规,他反复倡导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叮嘱他的侄儿不要透露他们的叔侄关系,他告诫他的亲属要靠自己奋起,不允许有丝毫特殊。至于生活关,他功高不奢,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本色。他吃、穿、行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节俭事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周恩来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思想无处不透露着他马克思主义思想观,这是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甘当公仆精神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衣食住行都是人民给的,没有个人财产,我们只有给人民做勤务员的义务。”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平易朴实、却荡人心魄的名言。周恩来终生坚守者巴黎公社的人民公仆原则和共产党的宗旨,一辈子做忠实、高效、廉洁的人民公仆,其精神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同时在我们心中周恩来的公仆精神是周恩来精神这部交响乐章中的一个闪亮的音符。

“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恩来总理时刻不忘这条真理。他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行政、经济和文化事务的。就应当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把人民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他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河北省邢台地震时,他三次冒着余震的危险察看灾情,慰问伤员,组织抗震救灾。看到在地震中家破人亡的老大娘,总理激动的拉着她的手满怀深情地安慰说:“你就把我当自己的儿子吧!“,这样全心全意为人们着想的总理使灾民们感动得声泪俱下.郑州黄河大桥被洪水冲毁,他冒雨赶赴现场,同现场干群一道商讨抢救桥梁的方案。还有陕北考察、邯郸调研、十三陵及密云水库工地、三峡大坝选址等,人民的利益时刻牵扯着他的心,触动着他的情,哪里的人民最需要他,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人民忠实的公仆,周恩来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高高在上,不关心人民疾苦,当官做老爷的不良现象。1956年,广西部分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少数干部漠然视之,救灾不力,以致出现饿死灾民的非正常现象。周恩来接到报告后,心情沉重地说:事情的性质是严重的。我们的国家制度所以优越,就是因为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我们的人民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关心人民疾苦或者关心不够,都是不能容许的。”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严肃指出:“必须看到,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这同党的宗旨,同人民政权的性质是背道而驰的。“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死。”做勤政高效的人民公仆。恩来总理的事迹也时刻证明了这一点。总理办公室那彻夜不灭的灯光,已成为共产党为人民勤奋工作的象征,也是外国朋友称之为“全天候总理”的标志。建国初期,特别是在抗美援朝的紧张阶段,他常常连续工作15小时之久。累了,就站起来走一走。困了,就在额头上抹点清凉油。由于过度疲劳,有时出现流鼻血的症状。他让工作人员稍事治疗又继续工作。l973年春,周恩来曾对刚被“解放”出来的谷牧说:“我已经得了癌症了„„你恢复了工作,担子很重,还得好好干呐!现在不是时兴‘爬坡’、‘拉车’那些话吗?我们这些人,一辈于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拉车啊!一息犹存,就得奋斗!”这是周恩来总理由衷的肺腑之言。从发现身患癌症,到他逝世,有四年多时间。头两年,他一如既往,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没把病放在心上;后两年,到了他不得不住院治疗的情况下,他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把办公室搬进病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恩来总理还在为人民忙碌着。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息犹存,就得奋斗的公仆精神,在这里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

“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二)求真务实精神

周总理,主张实践,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1950年6月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他指出,“不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科学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其必由之路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一种科学态度,一种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各行各业有效发展,就是要在求真务实基础上,做到加快发展与经济环境相适应,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求真务实,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

周恩来早在少年时即不仅总结历史人物成功之秘诀在于立志,而且强调立志“当计其大舍其细,不私于个人”。弘扬周恩来的求真务实精神,首先要立求真务实之志。

一是要立甘当人民公仆之志。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牢记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辈子为国家、人民拉车”。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坚持把求真务实精神同维护人民利益相结合,坚信只有求真务实,二要立为人民的长远利益而谋之志。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结合,一定要以人为本,不能见物不见人;一定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而换取眼前利益;一定要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不能做那些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

三要立为人民的现实疾苦而忧之志。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以人民的疾苦为忧”,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切实关心人民的现实利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周恩来求真务实精神影响之深,不仅在于他有求真务实之志,还在于他练就超乎寻常的求真实务之能。弘扬周恩来的求真务实精神,还要不断增强自己求真务实的本领。

求真务实,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坚信“空话,于事无补”,努力弄清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调查。充分发扬民主,像周恩来那样具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度,勇于听取各种意见,努力营造讲真话的氛围,以求掌握实情。

集益广益、把握“实意”。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智慧,兼听众议,博采众长。就是要像周恩来那样善于明辨是非,趋利避害,努力把握事物统一关系中的复杂性,正视矛盾并细密地剖析事物的两面性,进而把握事物的全面性,去伪存真,最终把握民意的本质。

(三)无私奉献精神

还记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话写出了杜甫的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而我们可敬的周恩来总理和大诗人杜甫一样也有着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首先,“淮阴师范学院“追恩来之迹,承翔宇之迹”学生学术论文”

是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周恩来到中央苏区时,尽管大家由于折服其才能而推荐他做红一方面军的总政委,但他执意不肯,而强调毛泽东的经验、长处,坚持重新任命毛泽东为总政委。在遵义会议上,他作为 “三人团”成员之一,在全力支持毛泽东的同时,主动承担责任,自我批评,避免会议可能出现的僵局,确保会议成功。会后,他作为“党内委托在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自觉地退居于助手的地位,让毛泽东全权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确保毛泽东在党内军队的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其次,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周恩来认为“领导者在必要时应忘记他所受的侮辱”。在中国革命的复杂环境中,处在党内斗争漩涡之中的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总是忍辱负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党内斗争中对自己的各种误解,甚至是恶意中伤,他报以忍受和缄默,竭力维系党的团结统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他组织实施反冒进受到错误批评时,尽管心情很沉闷,但仍然努力忘却所受的屈辱,带领周围同志团结奋斗,勤奋工作,以尽量减少思想路线的失误带来的损失。三年困难时期上下交困,怨言颇多,为顾全大局,即使有些问题不是他的责任,他也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起来,以求大家向前看。“文化大革命”中,尽管他自己处境十分艰难,仍然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博大胸怀。他一方面以血肉之躯挺身抗击,力挽狂澜;另一方面又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苦苦周旋,苦撑危局,以维护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第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曾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服务而死”,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对他一生最好评价。

为了民族的解放,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临危不惧,处险从容。为了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几十年如一日,日理万机,三更未眠五更起,紧张、不知疲倦在工作。1972年,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古稀之年,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常常连续工作几个昼夜,累了只能扶着椅子歇歇,生怕“一坐下就会睡着”!1976年,弥留之际的他从昏迷中醒来,便对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呢?快去照顾其他同志要紧,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他投身革命的大半个世纪里,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唯独没有自己。他真正地成为世人钦羡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曾经说过“我们国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所以周总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中国新闻网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上,胡锦涛指出,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实际上周总理的精神不止这些方面,然而就是这样六个方面就令我们赞叹不已,从这六个方面来看,恩来精神是囊括了中华美德的任何一个方面,他近乎完人。所以,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共产党人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本文也仅是微探其精神的主要方面,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直探索和学习。

 金冲及、《周恩来传》、1989年2月第一版、人民出版社、55页

 程华、《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3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67页

 程华、《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3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443页

 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992年11月第一版、中央文献出版社、331页

 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人民日报、1984年8月29日

 程华、《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3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94页

 程华、《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3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16页

恩来精神伴我成长 篇8

传媒1001李慧芬

初识周总理是在小学课本,还记得那《难忘的泼水节》里,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持银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傣族人民一起沉浸在泼水节的欢乐里。我想他一定是个亲切和蔼深受人民爱戴的好总理。

之后在历史课本中,又一次出现了周总理的身影,那时正是革命时期,周总理作为外交官出席万隆会议。演讲中,周总理以杰出外交家的风度在发言中阐明了我国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呼吁亚非各国“求同存异”,团结起来共同进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地斗争。我想他一定是有着雄才大略而不失沉着冷静的外交家。

让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也许也只有那么一次,宽大的长安街上不是因为看热闹而聚集了那么多人,而是因为悼念我们敬爱的总理。悲恸之声响彻天际,祭奠永垂不朽的英灵,至今想来仍会动容。我想他一定是祖国的好儿子,是万民称颂的炎黄子孙。

历史的车轮推我向前,今天,我来到了周总理的故乡,进入了周总理创办的学校读书,也感受到了总理精神的遗志。

去年深秋我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更加了解了总理的生平事迹,无数次的参加会议,无数次的接待来宾,无数的次审阅文件,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头发已渐渐斑白,身体已渐渐衰弱了。演讲台

上的他或许口齿已不再那么清晰了,但是他犀利的眼神没有变,他淡定沉着的气度没有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没有变。

纪念馆的设计人员很用心的在展览的最后设置了视频,是总理生前最后一次做报告,然后,便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景象,原来小学课本里关于青年、老人、小孩泪痕满面的描写一点儿也不夸张。我被感动了,我身边也有很多人都拿出手绢擦拭眼角的泪水,有青年、有小孩、也有老人。30多年了,30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让我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我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瞻仰与敬爱却未曾改变。

我常想是什么让他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可以让他一辈子鞠躬尽瘁,应该是中华魂吧,民族之魂给予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放弃了许多现世享受,毅然决然的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伟人也许是孤单的,但他绝不是孤独的,因为他的心灵是富足的,他不会寂寞,他永远在前行。

或许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远离战火纷争,但是我们同样需要民族魂,同样需要像周总理学习。因为民族魂是一个国家团结凝聚的核心,是我们共同的精神食粮。想象一下,倘若一个国家没有统一的价值观,没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没有精神支撑,整个国家将会是一盘散沙。

纵观现世,我们的祖国已经崛起,但尚未复兴。这是我们新一代人的历史重任与使命。“像周恩来一样做人、生活、学习”学校里挂着大大的标幅,时时刻刻警示着我们要做有志青年,秉承周总理的衣。我想我们应该做出实际行动,为弘扬“恩来精神”出一份力。

像周恩来一样做人。周总理的人格形象是完美的,他曾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小时候听说过许多有关周总理的小故事,其中不乏睿智的、感人的。周总理的崇高品质不仅是在他当总理的时候得以体现,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一个小细节中,我们更能看到他的无私与伟大,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吧。我时刻着铭记自己是大学生,或许很多人会说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到了社会上也同样被别人瞧不起,也同样找不到好工作。但我不这么想,大学生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心中就应该有那一份担当,应该承担起国家给予我们重任。这样才能不愧于祖国和父母对我们的培养,无愧于多年来的寒窗苦读。

像周恩来一样生活。即使现在生活很富裕了,也不能忘记艰苦朴实。周总理吃饭很普通的,困难时期,周恩来提出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节俭,有几样东西不能吃:鱼、肉、蛋,肉制品也不行。另外,周恩来办公室的陈设十分简陋,室内只有写字台、小会议室桌各一个和几把椅子,连沙发都没有。也许我们不需要那么简朴,我们需要补充营养来增强体魄,我们需要优越的学习环境来研究问题。但是那并不意是味着我们就可以铺张浪费、随意挥霍。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周总理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同样,我们也有义务把这份美德传承下来。但是现实似乎不容乐观,很多同学花大量的时间、钱财和精力和同学攀比,这是虚荣心理在作祟。我们要时时警示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坚守朴实,要自强不息。

像周恩来一样学习。首先,要学习他远大的抱负,要心系祖国安危,要为祖国的富强做准备。但这个概念似乎太泛,我想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好发展方向,认真学习、努力发挥自身潜力,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其次,要抓紧时间充实自己,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时候会感到生活空虚,在大学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下课就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最害怕的是假期的到来。这是因为我们不会安排自己的空余时间,因此荒度了许多宝贵的时光。我想大学和中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这对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实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图书馆是一座等待我们发掘的宝藏,我们可以去那里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或许在图书馆里泡一下午,我们不会觉得那是在虚度光阴,不会有罪恶感。同时我们也可以报一些兴趣班或特长班,这样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增加见闻。

学习周恩来精神活动总结 篇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43

张雪莹

201010913312

为了深入学习周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43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周恩来活动”。

在院系的倡导下以及辅导老师的积极鼓励下,我们班同学一致认识到学习周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是一项有意义并且光荣的工作。因此,我们班同学首先认真学习了创建“周恩来班”的各种文件,领会了文件精神,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创建计划,做到了人人参与,并且根据计划开展活动。使创建工作有了一个统一的规划。

我们班同学充分利用板报,文艺活动等来宣传周恩来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和光辉人格。通过活动,把学习周恩来精神渗透到同学们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另外,我们班还开展了学习周恩来精神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讲述自己对周总理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促进了我们对周恩来精神的领会。班长还积极鼓励同学们读周恩来书籍,并在“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上交流学习心得,让周恩来事迹在学生头脑中扎根,让周恩来精神融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同时,我们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搞好各项活动。“周恩来故事会”活动的举办使我们更多的知道了周总理的伟绩,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将自己知道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通过了解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来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上一篇:副所(院)长岗位职责下一篇:阳新县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