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篇1

为规范卫生下乡人员管理,确保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定义

卫生下乡人员(以下简称“下乡人员”)是指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和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选派,参加卫生下乡对口支援工作的医疗、护理、医技及管理等方面人员。

二、工作职责

(一)卫生下乡人员应当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受援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在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支援工作。

(二)具体职责主要包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服务,开展巡回医疗、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组织技术培训、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指导受援单位完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帮助受援单位开展适宜技术和被核准的或具备条件的治疗项目,逐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识。

三、管理要求

(一)人员选派:新参加工作的城市医生取得执业医师后晋升主治(管)医师前,以及已经取得主治(管)医师的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均需下乡服务一年。支援单位应当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受援单位的需求,结合本单位应在每年下乡周期之前报卫生行政部门。如需调整,应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工作时限:每批下乡人员轮换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以确保支援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下乡人员应坚持在岗在位,实行请销假制度,请假3天以上须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备案。请假时间超过20天以上,下乡人员必须补齐在基层工作时间。

(三)岗前培训:下乡人员下乡前应该参加岗前培训,了解受援单位工作的特点、支援任务、目标以及有关政策措施等。

(四)日常管理:下乡人员在支援期间由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共同管理,以受援单位管理为主。下乡人员应当自觉接受受援单位的管理,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五)执业管理:下乡人员按照《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执业管理。

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篇2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3个区,1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下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 以下简称: 一体化) 管理更好的在新疆实施提供政策性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抽取3个区,共13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

1. 2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指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采用描述性的分析 。

1. 3质量控制调查问卷在专家指导下设计完成 。 资料分析前,对数据的编码与录入工作进行查错 、 补漏及逻辑核查 。

2结果

2. 1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年门急诊量、年住院人次数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11年开始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各项指标增幅较实施前更加明显,其中以固定资产增长最为明显,最高达760. 88万元。结果见表1。

注: 固定资产单位: 万元

2. 2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运营情况乡镇卫生院总体运营情况呈良好趋势,其中医疗业务收入和财政拨款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实施一体化后增长更加明显。药品收入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实施一体化后降低更加明显,这与一体化管理内容“药械统一管理”有关,药械统一管理规定药物的购销方式是以自治区为单位统一招标并配送,并执行统一的药品价格。结果见表2。

( 单位: 万元)

2. 3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人员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各项指标构成均基本合理。在年龄构成方面,一体化后青年技术人员增加明显,老年技术人员略有降低; 在岗位构成方面,防保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略有增加; 在学历构成方面,以大专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在职称构成方面,以初级职称者为主,中级职称比例有增加趋势; 专业构成方面,以临床医学为主,预防医学及卫生管理专业构成也在逐年增加。鼓励优秀卫生人才落户乡镇卫生院,使更多的优秀卫生技术人员能下得去、留得住是解决乡村卫生人才瓶颈的关键环节。结果见表3。

2. 4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业务开展情况一体化管理要求乡镇卫生院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一体化实施后,乡镇卫生院有关一体化业务培训、督导等工作方面开展情况良好,各项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结果见表4。

2. 5一体化前后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近年来,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突飞猛进,2008年各项指标都呈现较低的水平,2011年一体化实施后,各项指标增长明显,接近优良水平。对比结果见表5。

3讨论

3. 1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3. 1. 1服务条件得到改善过去的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隐含着不安全因素。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后,对原有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建和扩建,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优美、整洁、卫生、安全的医疗环境。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拨款逐年增高,这使得乡镇卫生院有了发展基础,从谋求利益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乡镇卫生院积极参与管理,完善和落实各项操作规程,规范了医疗行为,制订了考评标准,明确了人员责任使总体服务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1. 2卫生队伍不断壮大良好的乡镇卫生人才队伍是满足乡镇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和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保证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以后,乡镇卫生院更加重视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探索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和引进方式,选送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健全培养制度等多种方式,扩大医务人员数量,同时,采取多种举措吸引人才下基层,开展培养培训和长期对口协作、对口支援,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3. 1. 3落实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前,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之间联系甚少,各自为营, 独立发展。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后,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联系紧密,共谋出路,携手进步。乡镇卫生院要制定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采取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支持村卫生室人员参加在岗医学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乡镇卫生院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工作。

3. 1. 4公共卫生服务得到顺利开展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前,公共卫生经费没有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只热衷于开展有丰厚收入的医疗业务,看病、开药积极性很高,而对于开展无偿的公共卫生服务则不积极。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后,落实医务人员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提高补助水平,进一步完善发放机制,切实改善了医务人员待遇。 在医务人员待遇有保障前提下,还将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纳入绩效考核,这打破了“重医轻防”的观念,使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 2存在问题

尽管自2011年乌鲁木齐市开始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来不断积极探索实践方法,吸取成功经验,但还是面临许多问题 。 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卫生人力资源问题 。 卫生人员学历层次较低,待遇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 。 乡镇卫生院在培养人才 、 培训人才,提高卫技人员待遇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

3. 3对策建议

3. 3. 1定向培养卫生人员为基层定向培养卫生技术人员, 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紧缺的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于2010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实行免费教育的医学生分为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科两种,3年制专科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4]。新疆2010启动了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通过调查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容易到农村卫生单位就业,针对农村生源学生提供优惠政策,能更有效地促使他们回到农村工作[5]。

3. 3. 2加强卫生人员培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学历水平不高的现状影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水平[6]。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于2010年发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中提出,鼓励乡镇卫生院具有卫生类执业资格从业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鼓励在基层工作的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医学中专毕业生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取得大专学历[7]。基层卫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是基层卫技人员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和措施,是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工作。应根据新医改要求和卫技人员对培训方式、方法及内容的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抓住培训重点,以提高实际技能为目标,选定适宜培训机构和师资,创新培训方式[8]。通过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双管齐下逐步提升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队伍的学历水平[6]。

3. 3. 3提高卫生人员待遇薪酬待遇是影响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首要原因,也是基层医疗机构吸引人、留住人的关键[9]。巨大的城乡差距,以及卫生人员待遇低等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无法吸引医学专业人才向基层卫生机构流动。造成一方面城市卫生人力资源过剩,医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另一方面基层卫生工作后继无人。许多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卫生人员仍然无法更换。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当地消费水平、 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和其他行业人员收入等各因素的增长趋势与速度,形成政府投入的动态增长机制,缩小乡镇卫生院人员与当地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差距,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0]。因此,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强乡镇卫生院工作岗位吸引力,提高卫生人员待遇,鼓励和稳定卫生技术人员留在基层为农民服务,是实现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乡镇卫生院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的运行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该市抽取3个区,共13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这些乡镇卫生院进行机构问卷调查。结果:乌鲁木齐市乡镇卫生院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是卫生人力资源问题。卫生人员老龄化加快,学历层次较低,待遇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结论:建议定向培养卫生人员,从加强卫生人员培训和提高卫生人员待遇等方面提升卫生人才队伍质量。

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篇3

【关键词】监督和管理  经管人员  乡镇  新形势

乡镇经管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基本方针、政策的关键一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形式的不断转变,加强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性课题[1]。因此,对如何加强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的现状

(一)经管队伍薄弱

我国农村经济的腾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乡镇经管人员的工作范畴。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经管人员的日常工作涵盖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调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服务和管理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国家有关三农政策的落实等方方面面。然而,乡镇经管站却面临着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工作量与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相符的困境。这对乡镇经管人员整体工作的协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经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乡镇经管人员流动性导致经管工作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极大地降低了乡镇经管工作的效率[2]。造成乡镇经管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乡镇按照经管工作的缓急和多少来随意地调动经管人员;另一方面则是一些经管工作人员的转职或提升,从而造成了经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三)管理模式与经管工作的开展不协调

一直以来,乡镇经管人员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县农业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共同负责的,其中,县农业局主要负责经管人员业务职称的晋级和业务工作的指导等工作,而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是安排经管人员的日常工作、配备和调整。由于经管人员的调动完全掌握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手中,因此,当村级利益与政策间存在冲突时,经管工作的开展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辖区的影响和干扰,导致矛盾和纠纷很难得到公正、有效地处理和解决。

(四)部分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经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以及政策水平等方面比较低,无法满足现阶段乡镇经管工作开展和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经费紧张,使得有关经管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业务培训,最终导致经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乡镇经管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工作监督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经管队伍领导

新形势下的乡镇经管工作主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和科学技术三大板块,具有复杂性高、政策性强和涉及范围广等新特点,从而为农村各项工作的稳健推进提供了保障。在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经济腾飞的推动下,乡镇经管工作的任务日益加重、责任日益加大,在确保党的农村政策的真正、有效落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党委政府应该提高对经管工作的认识,加强乡镇经管队伍领导,对经管工作亲自过问、协调和监督,为经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经管工作在农村工作中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二)优化经管队伍结构,增强经管队伍的稳定性

第一,明确现有经管人员的责任,尽可能地避免经管人员“一人多职”的现象,从而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管工作当中去,实现经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第二,做好对经管工作人员的考察和监督工作,所有即将进入经管部门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县农业局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第三,鼓励具有相关经管知识的大学生投入经管工作中,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乡镇经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专业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三)保持财力支持,加强专业培训

乡镇经管人员在维护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农村基本政策有效落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县财政应该给予乡镇经管部门以有力的财力支持。不仅如此,还应该定期地对乡镇经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使其专业知识满足当前经管工作发展的需要,并且还要加强经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总而言之,目前乡镇经管工作中的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县財政、县农业局、乡镇党委政府、乡镇经管部门应该加强配合、共同努力,将乡镇经管部门建设成为一支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于香芝.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20):47-47.

[2]范向英.加强新形势下乡镇经管站人员工作监督和管理的探讨与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3(08):84-84.

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篇4

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1

一、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按规定项目进行体检,不漏报,不搞冒名顶替。若确诊为“五病”患者,要服从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定期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和卫生法规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卫生知识水平。

三、保持个人卫生。要严格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围裙。

四、工作期间应做到(1)穿戴工作衣帽,工作衣帽应保持清洁卫生;决不能用工作服擦手、擦鼻涕。(2)不得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3)不得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等饰物(4)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操作间。

五、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端饭菜时,手指不准接触饭菜;做饭、炒菜、处理食品时,不得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不得对着食品打喷嚏、不得大声说笑。工作期间不用手挖鼻孔、掏耳朵、抓头、剔牙。

六、不能用炒菜勺直接入嘴品味,更不能把尝剩的食品再往锅里倒。

七、烹调好的.菜,不得直接用手去抓。

八、有条件者应接受预防接种,尤其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可有效地防止感染上乙型肝炎。

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2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应洗净手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洗手并消毒:

1、处理食物前;

2、使用卫生间后;

3、接触生食物后;

4、接触受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

6、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四、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更换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应严格进行双手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消毒。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五、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

六、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打闹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七、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3

为规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浙江省食品经营许可实施细则(实行)》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每名从业人员至少配备2套工作服。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处理食物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生食物后;

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4、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5、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6、从事任何(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六、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八、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九、所有从业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统一着单位配发的工作服。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工作服式样。

十、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专间工作服宜从颜色或式样上予以区分。

GMP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篇5

目的:保证人员卫生,减少人员对药品的污染。

适用范围:从事药物或中间体的生产人员卫生的管理。

责任者:生产操作人员。

1.直接从事药品生产的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体检 一次,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患有传染性疾病或者身体表面有开放性伤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及洁净岗位的工作,精神病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工作。

2.个人卫生:

2.1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2.2生产区、仓储区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 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

2.3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或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 和设备表面。

2.4洁净区(室)操作人员不得化妆,不得戴饰物、手表。

2.5洁净区(室)操作人员,每次进岗位操作必须洗手消毒。

3.工作服:

3.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规定的工作服,并不得穿离本区域。工作服的选 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级别要求相适应。

3.2一般区工作服装要穿戴整齐,扣好钮扣,不卷袖口、裤管,有长发的员工要扎好,不披散于肩。

3.3D级洁净区(室)操作人员着装应整齐,帽子应能罩住头发, 应当将 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阻止毛发脱落,口罩应能遮住鼻孔和嘴巴,袖口能套到手腕。穿易清洁的鞋子或鞋套。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带入洁净区外的污染物。

3.4C级洁净区(室)操作人员着装应整齐,帽子应能罩住头发,应当将 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并穿适当的鞋子或鞋套。工作服应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

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篇6

1、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分公司的职业卫生工作。

2、协助安全副总经理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3、经常对分公司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督促生产员工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督促分公司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5、检查维护各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运转是否正常。

6、在检查生产过程中发现存在职业危害时,立即消除并报告,主动提出职业卫生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7、一旦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求现场部门领导组织人员积极救护,保护好现场并同时上报。

8、协助上级进行事故调查,查清事故原因。

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的管理 篇7

1 监测方法

被检人员洗手消毒后五指并拢, 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棉拭子在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 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然后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手的部分剪去, 接触被检者的部分投入含相应中和剂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立即送检。判断标准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规定的评价标准, Ⅰ类、Ⅱ类医疗环境下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5 cfu/cm2, Ⅲ类和Ⅳ类医疗环境下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10 cfu/cm2~15 cfu/cm2。

2 结果及分析

2.1 监测结果 (见表1)

2.2 分析

2004年和2005年合格率分别为78%和88%, 2006年和2007年全部达到了100%。①抽检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的提高, 是医院不断完善一系列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体现。通过在职教育、考核、监督检查, 完成并完善了手卫生基本要求的教育与手卫生管理制度工作。②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纳入各科室季度学习计划中, 并且有学习内容的记录和参加人员签名。使医务人员掌握了解医院感染学、消毒学及有关法规、标准、新的消毒方法和技术, 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③感染管理人员对全院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方法的培训, 使其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效果检测方法。④从2004年开始感染管理人员抽查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 同时每科室每月选择2人做1次手卫生监测。⑤纠正洗手方法。给全院每个科室发放卫生部推荐的六部洗手法宣传图卡, 要求放在明显的位置, 长期保存。⑥加大监督力度, 每月的手卫生效果监测结果有感染控制科汇总, 对不合格的人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⑥改以前泡手消毒的方法为速效手消毒剂消毒, 省时的同时减少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⑦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 要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在开始工作前就完成了手卫生教育和培训。并且在培训后进行相关知识的考试, 不合格者重新培训, 直到合格。⑧洗手设施的设置和改造符合手卫生要求, 手术室、产房等重点部门采用非手触式开关;用于洗手的肥皂置于洁净的容器内, 并且保持干燥。洗手液不得反复灌注。洗手后的干手物品避免造成再次污染手。⑨由于手卫生制度的落实, 2006和2007年我院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达100%。

3 讨论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的依从性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宣传教育和提高认识的过程。需要采取多种形式, 如通过医院感染和手卫生关系的调查认识手卫生的价值, 张贴警示标志, 张贴正确的洗手方法, 增加和改进洗手设施, 使用对皮肤刺激小的速效消毒剂等措施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干预, 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但是养成一个良好的洗手习惯还要有职业素养和慎独的精神等, 是一个逐步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手卫生监测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洗手时采样先通知后采样, 不能随机采样;惩罚式的管理制度, 如手卫生结果不合格影响科室荣誉或者奖金, 所以监测结果能否客观的反映医院工作人员实际手卫生质量环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工作。

关键词:手卫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监测

参考文献

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篇8

一、 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依从性较低。病房的工作量通常都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做完大量繁杂的医疗护理工作,手上的微生物感染机率大。在查房的过程中,医生通常都是检查完所有患者后才会洗手;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也是在做完对整个病房的护理工作才会洗手;对于牙科的医生来说,更是基本一个工作周期以后才会脱下手套洗手,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很低的。

(2) 在一些医院里,相当比例的医护人员戴着手套在医院里走动,以为这样可以避免污染,事实上,手套只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菌感染,只不过是起了一个避免感染的辅助作用。如果不注意手卫生,就算戴了手套,也只能保护自己,并不能阻止感染的发生,而且手套也可能发生破损等情况,这样就容易对自己和其他的医护人员带来手污染,所以在注意手卫生的同时还必须要及时的更换手套。

(3)洗手的设施通常都不够完善。一些医院的老旧建筑较多,洗手和干手等的设施都很不完善,基本都是手触式的水龙头,肥皂也脏兮兮的放在潮湿的皂盒里,很多的医护人员都是使用公共的毛巾,或者干脆就用白大衣内边来擦,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而对于手部来说无异于再次污染。

(4)对于洗手的认识和相关的制度的缺乏。各个医院都会制定各种各样的预防感染发生制度和规范,可是对于手卫生来说却并没有相应的措施,这就导致医护人员普遍对于手卫生的认识不足,对潜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性就更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医护人员都可以把洗手的指正倒背如流,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很少如实的执行,对于洗手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洗手的时间也没有一种有效的监督和指导的机制,这也是导致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规范执行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的措施。

(1)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制定相关的措施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将其纳入考核评比的范围,使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严重性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定期开展一些关于手卫生的宣传活动,聘请相关专家来给医护人员们讲解关于手卫生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还可以讲解一些真实的感染暴发的案例以及展示一些真实的图片和数字,让医护人员身切的感受到手卫生对于控制医院的细菌传染是多么重要。对于各个科室的监控护士进行單独的培训,让监控护士再对本科室的人员进行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都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并且熟知手卫生的相关知识。在洗手池的旁边,可以张贴一些图片,例如七步洗手法等等,以时时提醒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重视。在平常的工作还要加强指导监督的工作,可以评选一些对于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好的科室或者人员进行表彰奖励,通报批评做的较差者,及时进行监督改正,从而使手卫生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2) 改善关于手卫生管理的设施条件。可以由医院负责感染管理的科室向院方提出申请,把手触式的老旧的水龙头换成新的脚踏式或者感应式的水龙头,还要增加一些洗手池,使医护人员洗手更加方便,将固体的肥皂换成洗手液,并且配置干手的纸巾或者干手器等,由后勤部门负责管理,从而使医护人员对待手卫生可以更加严谨认真。

(3)大力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根据诸多医院的经验和资料证明,手消毒剂的使用可以更好的避免感染的发生。对于工作量非常繁重,在来不及洗手的情况下,手消毒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细菌的传染。可以由院方进行统一的配给,并且大力宣传相关的知识,提醒大家注意交叉感染的发生,并且制定相关的规范对于医护人员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4)对于微生物检验室的职能要进行拓宽。微生物检验室的职能不能只是进行科学鉴定,还要进行医院的环境卫生的监测工作,对医院的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给予配合,进行定期的手卫生的检验监测,并且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公开,使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的依从性得到提高。

(5)对重点区域的洗手设备要特别重视。例如新生儿病房、爱婴区和感染病房、重症监护室等等都要在病房的门口就安装快速的手消毒剂,使医护人员可以在需要时可以很方便的随时进行手部的消毒灭菌活动。

三、结语

车间工作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篇9

一、凡车间工作人员(包括新上岗或临时参加食品生产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合格,并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车间从事食品生产工作。

三、凡出现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烫伤、手外伤、咽喉痛等)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查明病因,治疗康复后,方可重新上岗。

四、操作前洗手消毒,经浸脚池,风淋室。离开工作岗位时,要换下工作服,不得将工作服穿离工作岗位。

五、上班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吃东西、吸烟、随地吐痰等,私人物品(包括手机)等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带入工作区内。

六、必须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保持每天穿戴整洁干净,常洗澡、换衣、修剪指甲、洗发,做到个人仪表整洁。

七、工作时间不准溜岗,窜岗;不准嬉戏,打闹;不准佩带首饰,不准化妆。

八、车间各种机械要安排专人操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保养,非指定人员严禁随意操作。

九、每班次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做好工具、器具、容器、机械设备、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食品加工人员卫生管理制度4 篇10

1、目的:加强对员工健康、个人卫生的控制,以防止因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造成危害,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河南御宝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人员。

3、内容:

(1)从事生产人员在工作中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坚持卫生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2)从事生产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卫生知识。

(3)从事生产人员不得将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带入车间,不得留长指甲、蓄长胡须,工作时不得佩戴饰物和涂抹化妆品。(4)着装要求

(4.1)生产人员按照《人员出入车间管理制度》在专用更衣室内按更衣程序更换工作服。

(4.2)进入车间必须按要求穿戴公司统一发放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帽子要将头发全部罩住,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卫生、无破损。(4.3)生产人员不得穿工作服出车间。

(4.4)检查、参观、学习、检验等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车间须穿白大褂、戴卫生帽、穿鞋套。

(5)需要戴手套的人员应提前洗手。手套应保持清洁完好。

(6)生产人员上班前不许喝酒,不准吃带刺激气味的食物,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零食及做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7)生产人员在生产中必须保持手的卫生,在以下情况下要洗手: 开始工作之前;上厕所以后;接触不干净器具后;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篇11

[摘要]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基本知识知晓状况,为量化分级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牡丹江市直属46家学校食堂管理人员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项知晓率分别为54.35%、93.48%、71.74%、76.09%、60.87%、86.96%、71.74%、76.09%;总知晓率为84.8%。结论:牡丹江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个别知识点还需加强培训。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知晓率;调查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根据我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现状,由卫生部推出的一种全新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牡丹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自2003年10月起对市直属学校食堂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为了解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基本知识的知晓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牡丹江市直属46家学校食堂48名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1.2方法:依据2003年版《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多年量化工作经验,制做成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8道题,由调查员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一对一逐题调查收录。

1.3资料分析:用Excel进行调查问卷资料的录入,对所得的计量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调查结果

调查发出问卷48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95.67%。

2.1单项知晓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分有几个等级,答对者有25个,知晓率为54.35%,哪一个风险最小、信誉度最高,答对者43个,知晓率为93.48%。实施量化分级的目的,答对者33个,知晓率为71.74%,取得卫生许可证最低要达到哪一个级别,答对者35人,知晓率为76.09%,食品卫生量化分级是通过哪个量化表进行评分,答对者28人,知晓率为60.87,量化分级结果是否向社会公示,答对者40人,知晓率为86.96%,食品量化分级是否终身制,答对者33人,知晓率为71.74%,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是谁,答对者35人,知晓率为76.09%。

2.2总知晓率:每份问卷答对5题以上(含5题)者为知晓。总知晓人数为39,总知晓率为84.80%。

3结论

通过调查显示牡丹江市直属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个别问题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分有几个等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是通过哪个量化表进行评分”等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对这些知识点卫生监督部门在宣传培训时应注意重点加强。

参考文献

[1]吴玉琴,南通市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7,23(9):713-714

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篇12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1]。彻底洗手可有效减少外源性疾病的传播机会, 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近几年, 我院通过宣传培训、改进洗手设施、加强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使洗手合格率明显上升。现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随机抽取的医护人员 (包括实习、进修、新上岗人员、卫生员) 卫生洗手后的监测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普通病区 (Ⅲ类区域) 和重点科室 (Ⅱ类区域) 。普通病区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急诊室、门诊各科等;重点科室包括: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

1.2 一般资料

3年共监测医务人员手299人次。其中, 2006年监测92人次, 2007年监测95人次, 2008年监测112人次。

1.3 洗手方法

按照钟秀玲、程棣妍主编的《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推荐的洗手方法[2], 受检人员在用肥皂或皂液涂抹双手后, 按六步揉搓法揉搓, 然后用流动水冲净, 整个洗手过程不少于1 min。

1.4 采样及培养方法

按《消毒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方法采样, 采样后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 置37℃恒温箱培养48小时, 观察结果。

1.5 结果判断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Ⅱ类区域≤5 cfu/cm2, Ⅲ类区域≤10 cfu/cm2, 且未检出致病菌判定为合格, 反之为不合格。

2 结果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手卫生因素

3.1.1 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没有养成洗手习惯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洗手依从性低, 部分医务人员担心肥皂或洗手液、手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频繁使用会使手部皮肤老化、粗糙, 因而不愿意洗手或尽量减少洗手次数, 宁愿用戴手套来代替;工作中只重视操作后及手被明显污染时的洗手, 对操作前或连续进行各种操作时的洗手及脱手套后的洗手重视不够。

3.1.2 洗手技术不熟练龚光明调查发现, 护士洗手技术考核合格率约为56%[3], 我院医务人员主要表现在洗手步骤不正确;揉搓手时间不够;漏洗大拇指、指尖、手腕等。

3.1.3 工作忙, 工作量大, 时间紧, 没有充足的时间洗手主要是妇产科、急诊输液室等科室, 由于病人多, 有的医护人员甚至完成整个病区的治疗护理或查完房后才洗手。

3.1.4 洗手用物不合格肥皂盒潮湿, 皂盒未定期清洁;装洗手液的瓶未定期清洗消毒, 洗手液用完后继续加入使用;干手机坏未及时修手再次被污染。

3.1.5 洗手设施不合理部分科室仍用旋转式水龙头;手拨式水龙头手拨部位坏未及时修理, 造成洗手后再次被污染。洗手池太小太浅, 水龙头安装太高或太低, 污水易浅到已清洁的手;有的科室洗手池较少或安装较远, 护士洗手不方便。

3.1.6 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目前临床上常规监测和管理措施对洗手行为的监督不能反映平时实际情况。洗手消毒制度趋于形式, 难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3.2 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我院自2006下半年以来, 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从而有效提高了洗手合格率。

3.2.1 加强宣传教育, 多种形式实行全员培训举办全院性专题讲座, 学习手传播疾病的重要性及洗手的目的意义、洗手指征及培训正确的洗手方法;利用周会、护士长例会、科室业务学习会等形式进行有关洗手知识的教育与学习;对新上岗人员、实习进修人员, 进行岗前教育与培训, 培训后进行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卫生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4], 工作量大, 接触物品污染程度高, 对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牢, 对洗手及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且人员轮换频繁等问题, 重点对卫生员进行标准预防、正确洗手的培训, 并定期考核或不定期抽查;将洗手6步法制作成图贴在各科室洗手池的上方, 方便学习, 便于掌握;督促科室监控护士做好本科室人员洗手的培训工作。

3.2.2 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将洗手考核纳入质控检查内容, 每月对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洗手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对洗手结果进行监测, 并检查各科水龙头有无损坏。监测和检查结果与本月奖金挂钩, 不合要求的扣发本科室当月奖金;对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员暂停其工作让其治疗痊愈后再上岗;从而从硬性措施上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自觉性, 增加了洗手频率。

3.2.3 改善洗手设施将重点科室水龙头全部改为感应式或脚踏式;普通科室水龙头至少应为手拨式。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增加洗手池;改装深且宽大的洗手池, 水龙头的高度安装适中, 便于医务人员洗手且不易被污水再污染。

3.2.4 改善洗手用物与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沟通, 逐渐改用洗手液。不用洗手液的科室, 肥皂盒必须悬挂在水池上方, 保持清洁干燥。要求各科配备干手机, 未配备干手机的科室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擦手纸巾或一次性消毒毛巾。

3.2.5 增加方便使用的速干手消毒剂对工作量大、工作紧张的科室, 由于工作时离洗手设施太远, 洗手不方便, 将按压式速干手消毒剂放在治疗车或查房车上, 每治疗或检查一个病人后消毒手, 使用方便, 节省时间且费用较低, 易被医护人员接受。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 我院的医护人员已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 洗手合格率已由2006年的86.96%上升到2008年的92.86%。然而要达到人人规范洗手、自学洗手的目的, 还需要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进行监督和指导。洗手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钟秀玲, 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09.

[2]龚光明.临床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0) :1413-1414.

卫生下乡人员管理 篇13

1、食堂须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堂卫生管理人员。

2、采购的食品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索取相关卫生资料。

3、食品储存仓库保持整洁,食品存放隔墙离地,一物一标签,并有专人管理。

4、原料的分拣存放,加工过程应符合卫生要求,加工容器、加工用具及时清洗、消毒,专项专用,避免交叉污染;加工凉菜必须严格操作卫生规程,避免细菌污染。

5、有毒、有害及化学物质等影响人体健康的物品不得与食品及原料混放。

6、餐具在使用前须洗净,消毒并保洁。

7、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加工间内。

8、食品及原料验收不得设在加工间内。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食堂从业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持证上岗。

2、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岗位(责任)区内卫生,随时保持整洁。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三不、三要、三短、四坚持”。“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三不”:不准将非食品加工制作用品和个人生活用品带入操作场所;工作时不准戴戒指、项链、手链(镯)、耳环等饰物和涂指甲油;不准在操作场所吸烟、穿工作服进厕所及离开生产加工经营场所。“三要”:上班时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必须全部戴于帽内;加工制作冷菜等熟食品和配餐间操作时要戴口罩;直接入口食品要用专用工具拿取。“四坚持”:坚持卫生操作规程、坚持公用物品消毒、坚持湿式清扫、坚持漱口刷牙防口臭。

“三短”: 头发短、指甲短、胡子短。

3、工作时间不准吃东西、不准随地吐痰、不随便掏耳掏鼻。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学校师生的健康。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二、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疾控中心或防疫站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三、食堂从业人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四、从业人员不能穿拖鞋、戴首饰上岗。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生产经营人员培训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及一般从业人员,初级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学时。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知识、工作纪律、培训合格后取得培训合格证。

2、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从事食品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有按规定经过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负责人或卫生管理人员方可申请开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不具备上述条件的食品生产单位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

食堂前厅卫生管理制度

1、服务员穿着整洁,男不留长发,女发不披肩,不戴首饰,不化妆。

2、前厅应当保持就餐台面整洁,无苍蝇、无灰尘,在有师生员工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

3、做好地面、楼梯、窗台、售饭台面、售饭窗口玻璃、茶水具等清洁卫生工作。

4、售饭结束后未使用的餐具应当回收消毒保洁,保证餐具无破损。

5、使用过的餐具及时回收整理摆放符合装箱要求,并擦清就餐者使用台面。

6、当发现或被就餐者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光性状或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员应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告知备餐人员立即检查同类食品,确保安全卫生。

7、回收残食应当符合相应卫生要求,保证残食不满溢、不漏出。

8、工作结束后,做好就餐台面、售饭台面、桌椅及地面的清扫整理工作。

烹调加工间卫生管理制度

1、用于加工食品的刀、砧板、案板、盆、桶、筐、容器、抹布等必须标志明显,做到生、熟、荤、素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清洗,保持清洁。盛装熟食品的容器(盆、盘、桶、筐等)用前必须消毒。

2、装调料、辅料的容器必须加盖,用后入柜(或上锁)存放。

3、加工制作前必须检查食品质量,采用新鲜洗净的原料制作食品,变质食品不下锅、不蒸煮、不烘烤,不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的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原辅料。

4、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食品生产烹饪后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隔顿、隔夜熟食应回锅烧热后供应。不得向顾客供应可能影响健康的食品。

5、品尝菜肴须用专用工具,严禁用炒菜勺或用手抓菜肴品尝。

6、烹调间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非食品加工及个人生活用品等。

7、工作结束后,调料应加盖,工具、用具、灶上、灶下、地面应清扫洗刷干净。

面点间卫生管理制度

1、原料经检查挑选,发霉、虫蛀、变质原料不用。

2、制作面点前应做好手、刀、案板、棍棒等清洗消毒工作。

3、馅芯用多少加工多少,剩余馅芯放入冰箱储存。

4、鲜蛋应放入保鲜柜冷藏。食品添加剂应按国家有关卫生标准中的规定使用。

5、制作面点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用具、容器应生熟分开,成品容器专用。

6、成品放入洁净的食品专用厨柜内,做到防蝇、防鼠、防虫。

7、工作结束后将刀、案板、和面机等洗刷干净。

粗加工间卫生管理制度

1、实行专人加工、专用工具与容器,未加工和已加工的原辅料须分类、分架、分开存放。严禁将食品原辅料直接放于地上。

2、清洗加工食品原料先检查质量,腐败变质、有害有毒、未经检疫的食品不加工。当餐所用原辅料当餐加工,尽量用完。未用完的或易腐败变质原辅料,粗加工后须及时冷藏保管。

3、坚持一择、二洗、三切的操作程序,洗后无泥沙杂草。严禁将未洗净的原辅料直接送入烹调加工间使用。

4、肉类(含水产品)、蔬菜须分间(池)清洗,分案切配。装肉类(含水产品)、蔬菜的容器应分开固定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5、加工结束后,将地面、水池、加工台洗刷干净。所有工用具、切配案台、容器 用后应洗净,定位存放。

6、保持粗加工间整洁。粗加工的废弃物应及时清扫,做到地面、地沟,无积水、无异味。

凉菜加工间卫生管理制度

食堂库房卫生管理制度

1、食品原辅料入库前必须严格检查验收。发现有不符合卫生要求、大宗食品无合格卫生经验报告书、供货票据者,不得入库。

2、坚持出入库登记和先进先出库原则。

3、各类食品原辅料须分类(库)、分架存放,隔墙离地,加盖,标识清楚。食品添加剂须专柜保管。

4、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的食品原辅料,对未及时处理的食品原辅料应标明“待处理”。

5、保持库房整洁、干燥、通风、透气。冰箱(柜、库)须定期清理、除霜,做到无血水、冰渣。

6、库房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非食用品及个人生活用品等。

原料采购与索证制度

1、食品原、辅料必须到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并向供货方索取本批次产品合格的卫生经验报告书和供货票据。

2、坚持大宗食品原、辅料(米、面、油、肉类、调味品等)和食品添加剂定点采购,蔬菜、水果等应相对固定采购地点。

3、定型包装食品的标签标识必须清楚且符合有关规定,严禁采购“三无”(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

4、严禁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未经兽医卫生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超过保质期及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食品。

原料采购进库验收制度

1、确定专人负责原料采购进库验收制度,严格把好进货验收关。

2、在食品购销台帐详细登记产品名称、供销单位、购销数量、产品批次、保质期限和相关证件等情况。

3、进库原料必须有卫生许可证和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畜、禽类产品应有检疫合格证或查看胴体是否加盖有效验讫印章、检验合格证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产品批号、检验项目及结果、检验日期等内容。

4、须冷藏的原料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5、原料储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保持食堂干净、整洁,具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是保证食物不被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证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特制定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食堂的环境卫生。

二、饮食服务部质检负责人至少每周定时检查两次食堂的卫生情况,并作好检查记录。

检查内容:

1.食堂内的环境卫生:地面是否有残留的食物残渣等垃圾,地面坑洼处是否积有污水,潲水桶是否加盖。水池内外、排污地沟等处有无堵塞,是否有饭菜残渣。灶台,操作台等处是否干净、整洁。

2、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从业人员是否做到“四勤”,是否正确穿戴工作衣帽,有无戴首饰上岗,有无在工作区或操作间吸烟,有无在操作间内高声喧哗,有无不良卫生习惯,售饭时是否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3、食堂的“三防”设施有无损坏情况,是否充分发挥“三防”设施的功能和作用。

4、从业人员是否按流程进行规范操作,做到生熟、荤素分开,有无不规范操作现象。

5、库房是否通风、整洁、整齐、明亮。

6、餐具用具是否每次用后清洗、消毒,是否按规定和要求进入保洁柜存放保洁。

食堂采购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食堂食品原料辅料采购的管理,合理控制费用支出,降低采购成本,以及防止因采购劣质食品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采购员专人专职,负责食品采购,职责如下:

1、必须讲原则,责任心强,正直诚实,不谋私利。

2、负责食堂所需食品原料辅料的采购,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质优、价廉。同时负责食堂所需的除食品原料辅料以外的其他物资的采购,此类采购,必须遵循采供部的相关规定。

3、根据食堂提出的采购申报情况,及时负责采购。分析食品原料辅料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负责供应商的筛选,确定合格供应商,并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评价。

5、协同食堂验收员,对供应商所配送的食品进行验收,必须严格把关。

6、调研市场价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市场价格浮动行情。

7、保管进货单据,根据进货统计和约定时间,对单据进行审核后,申请付款。

8、监督食品原料辅料的出入库及库存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采购原则:

1、应遵循“货比三家”的原则,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价格质量比服务,追求质优价廉。

2、实行“定点采购”,坚决杜绝从流动摊贩手中采购的行为,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根据“货比三家”的原则,再结合供应商的规模、诚信等因素,综合评价后最终确定一家为定点采购的合格供应商。另外再选择来两家作为备份供应商,以备急需。

三、供应商管理规定

合格供应商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备合法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照: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负责人身份证,其复印件必须提交本公司备案。

2、特别是大米、面粉、菜油、调料、肉类五大宗食品的供应商,还必须同时具备国家规定的必须具备的相关资质、证书: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动物检疫合格证等等。

3、对于不完全具备相关证照的某些食品原料辅料供应商,如蔬菜类供应商,仍应坚持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农贸市场的摊贩手中采购,以保证所采购的食品原料辅料可以溯源。严禁采购路边货或其他无法溯源的食品原料辅料。

4、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应与本公司签订长期合作的意向性合同,其中应约定食品原料辅料的质量、卫生、定价办法、配送方式、退换货、货款支付方式、食品安全责任等。

5、供应商必须提供正规发票、送货单、收据等送货凭证。

四、食堂验收员负责对采购回来的食品原料辅料进行验收,职责如下:

1、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坚决维护公司利益。

2、根据食堂采购计划表,对食品原料辅料先验收后入库,拒收假冒伪劣、腐败变质、过期、无生产厂址的食品,保证数量、份量、重量、质量相符,验收后在单据上签字。

3、不定期抽查入库食品的数量和质量。

五、食品验收办法:

1、“一看二闻三尝四问五索”:一看——看食品有无外包装,包装是否完好,包装上的配料表、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等要素是否标识齐全,看食品有无变色、腐败;二闻——闻气味,是否有异味、腐败味;三尝——尝味道是否正常;四问——问生产过程、装卸运输过程、进货渠道等;五索——索取相关资质证件、送货单。

2、肉的验收:①索取检疫合格证。②看肉的颜色,肥膘呈白色,疫肉呈紫红色。③查看是否注水。④肉外表无毛。

3、鱼的验收:①鲜鱼:闻味为正常的鱼腥;看鱼的眼睛是灰色的且向外突出;看鱼鳞是否齐全。②冻鱼:看颜色不发黄,看眼睛不浑浊、凹陷。

4、米面的验收: 索取出厂合格证、称重、看米的色泽。

5、油的验收:①索取出厂合格证、检验证明;②看透明度,色泽透明的是植物油;③闻有臭味的可能是地沟油,有矿物味的更要拒收;④尝味道,有异味的可能是地沟油;⑤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的,水分超标;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有可能是掺假产品,拒收。

六、食品采购流程

1、采购前,采供员先对仓库食品原料辅料剩余数量进行盘点,然后根据食堂具体经营情况及提出的采购申报情况,确定各种食品原料辅料的需求量。对于需求量的把握必须适度,应避免因采购过多放置时间太长导致腐败变质或因采购过少不够用而影响供餐。

2、食品原料送到后,由采供员协同食堂验收员进行验收。对不合格食品拒收,退回要求重新配送;对合格食品,核实数量、份量、重量、质量,并在供方送货单和食堂采购计划表上登记准确,按验收实际入库。

4、食堂管理员凭采购申请单和验收确认的送货单申请付款签字。

5、未经采供部审批同意,食堂管理员不得擅自采购。

七、食堂管理员及采供部相关人员应经常关注市场行情。如发现原供应商的价格偏高,应及时与供应商协商降价,协商不成应立即更换供应商,寻求价格更低的合格供应商并进行合作。

八、食堂管理员及与采购相关的人员在采购中,不得暗箱操作,收受任何回扣,一经发现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纪律守则

一、严于职守

1、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内不得擅离职守或早退,下班后无事不得在食堂内逗留。

2、工作时间不准打私人电话,不准会客。

3、工作时间不得吃东西,不准开放收录机、电视机,唱歌和大声喧哗。

4、按时就餐,不准浪费,必须按餐厅规定就餐。

5、不准粗言秽语,不准讥讽师生员工或不理不睬,不准与师生争辩或在公共场合与同事争论。

6、在工作场所要保持礼貌待客,站立服务,不可高声谈话和闲聊,不准当着师生整理头发或触摸自己面孔,以及掏耳、鼻孔。

二、仪表仪容

职工的仪表仪容如何,直接影响食堂的声誉及格调,全体职工必须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1、员工必须保持服装整齐清洁,戴好工作帽。

2、男员工头发以发脚不盖过耳部及后衣领为适度。不准留小胡子。女员工不准披头散发,头发以不盖过肩部为准。保持雅淡清壮,不准浓妆艳抹和使用味浓的化装用品。员工必须勤修剪指甲和头发,保持清洁。

3、饰物仅限于佩戴结婚戒指,白案师傅不能佩戴戒指。

三、工作态度

1、礼仪----是员工对顾客和同事的最基本态度,窗口人员要站立服务,面带微笑。要使用敬语,做到“请”字当头,“谢”不离口,做到热情有礼。

2、效率----提供高效率服务,关注工作上的细节,为顾客排忧解难。

3、接待----凡顾客有求于员工,任何部门任何人不得简单回绝请求,不是本部门的工作也必须代客人转告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办理。

4、责任----无论是常规的服务还是正常的工作,一切以及时圆满为目的。

5、协作----各班组之间,相互之间应积极配合真诚协作,不准互相扯皮,推委,应同心同德解决疑难。

6、忠实----忠诚老实是每个员工必须具有的品德,有事必报,有错必改,不得提供假情报,文过饰非,阳奉阴违,诬陷他人。

四、爱护公物、维护环境卫生

1、爱护食堂的一切器具,注重所有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节约用水、用电或易耗品,不乱拿公物,不准将有用的公物随手丢弃。

2、养成讲卫生的美德,不准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烟头或杂物,如在公共场所发现有纸屑杂物等,应随手捡起来,以保证食堂内清洁、舒适的环境。在宿舍,员工应遵守宿舍管理条例,注意宿舍卫生。

五、员工衣柜的管理

员工衣柜为存放工衣而设,不得存放食物或其他物品,并保持整洁。

六、工作服管理

1、食堂视工作岗位的需求,发给制服两件。

2、员工穿着必须保持整洁,上班时必须按规定穿着工作服。

3、离职时员工必须将制服交回本部门,如有遗失或损坏须按规定赔偿。

七、安全守则

1、注意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如发现事故苗头或闻到异味,必须立即查找并及时报告,切实清除隐患。

2、员工下班前要认真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3、不准将亲友或无关人员带入工作场所。

上一篇:时间都去哪儿啦作文下一篇:我爱家乡的精彩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