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荣先进事迹写体会(精选10篇)
这位红色理论家把他的一生都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交给了国家。真正做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忠诚与坚定信仰。他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从未动摇过。这位红色理论家的一生始终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苦心研究着中国的历史和党史,资政育人。他将建党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与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用他高深的学术造诣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中共党史的研究和宣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理论资源和精神财富是留给后人们永久的丰碑。
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郑德荣同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严懂求时,探索创新。几十年来他先后出版了40余部学术著作,发表了各种学术报告及论文260余篇。直到去逝前还在认真准备论文,悉心听取学生谈学习心得体会,可谓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92岁的郑德荣同志将生命的誓言履行到最后一息。郑德荣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我们党的一个标杆。他用整个生命来践行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一生不负使命、不忘初心的坚定意志和高尚情怀。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病重期间,依然笔耕不辍,与学生讨论学术论文修改意见;撒手之际,没说一句家事遗言,留下的最后一个完整的词是“不忘初心”……2018年5月3日,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默默耕耘的“辛苦园丁”、品格高尚的“世纪老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安详地走完了他的92岁人生。
回首郑德荣的世纪人生,有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人必须以德为帅,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和道德情操。”才乃德之资,德高方为荣。可谓人如其名,一个“德”字,道出了郑德荣成就辉煌人生的秘诀。涵泳良久、品味再三,他身上的大德、公德、私德,让人难以忘怀、感悟颇多。
绝对忠诚的“大德”。“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姓马”是专业,可以作为单纯的谋生手段,而“信马”则是信仰,是高于谋生的精神追求。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虽然端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饭碗”,却“身在曹营心在汉”,大搞“伪信仰”,有亏“大德”。而细数郑德荣的一生,他始终高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举信仰之炬,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自从22岁在东北大学(东北师大前身)学习时,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并被深深吸引后,70年来,他一直在东北师大从事党史学习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无论外部环境顺逆,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信仰者。
鞠躬尽瘁的“公德”。郑德荣曾说:“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观其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从事教学研究67年来,他视学术造诣为生命,视学生培养为热爱,视工作需要为志向,始终坚守工作一线,潜心探索、教书育人、甘当人梯,始终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仅仅在60岁退休后,他就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远远超越了他60岁时许下的“宏愿”;85岁那年,他发表了13篇学术论文;91岁,他申报了党的十九大重大课题;92岁,他带病准备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文章……
度己以绳的“私德”。郑德荣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慎始慎终、慎独慎微,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始终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他公私分明、廉洁自律。1955年,他去西安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出差,利用周日乘车游览大雁塔,下车后第一时间就撕毁了4分钱的车票,生怕与其他的车票弄混,出现报销问题。郑德荣不仅对自己严格,对身边的人也同样严格。有一次,他的亲属想用他的医保卡买点药,郑德荣给予严厉批评,“党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随便开这个口子”。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他担任东北师大副校长时,个别领导打招呼让他招生时“网开一面”,被他一口回绝。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即使他后期被结肠癌折磨,也很少缺席过党支部活动,始终自觉履行一个党员的基本责任。
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郑德荣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充分体现了这一优秀品德。我们要自觉对照郑德荣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激发斗志、激起干劲,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永久奋斗”者。
探索创新,争做贡献。以“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为原则坚持把服务社会作为己任和动力,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探索创新。
立德树人,甘于奉献。将党性原则和科学追求相结合,郑德荣同志树立了光辉典范,激励着共产党人既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本周,我们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了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作为一名党员,感触很深。郑德荣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郑德荣同志是一名教授,他的教学及学科的建设以及科研成果,成绩都非常的突出,他为人师表,甘当人梯。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学习他的精神。
一、郑德荣同志对党执着的信仰信念。
我们必须向郑德荣同志一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要无限忠诚。要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来实现对党的事业的热爱。
二、郑德荣同志自始至终忠于中共党史事业。郑老视学术为学者生命,视学问为终身事业,做到了把知识真学真用。学习郑德荣就是要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始终装着人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三、郑德荣同志开拓进取、矢志奋斗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也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每名党员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创新精神,在新时代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社会和谐稳定。
学郑德荣精神,做爱岗敬业的标杆。他鞠躬尽瘁,忠于职守。“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郑德荣看来,著书撰文和培养青年学生教师,都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就是郑德荣为工作、为祖国事业奉献一生的真是写照,也正是有了他这种拼搏精神,“中国梦”而不断加速。因此,我们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争做爱岗敬业的新标杆。
学郑德荣精神,做甘于奉献的标杆。“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三郎”,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首先,学习他们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像郑德荣等七位同志那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绽放出信念的力量。每名纪检干部都必须学习郑德荣同志,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拧紧人生的“总开关”,才能保证前进的方向不偏,走的道路不错。
其次,学习他们探索创新的精神。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等七位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基层干部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这也是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具备面对复杂局面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必须学习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增强履职能力,我们的工作才能稳中求进,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最后,学习他们不忘初心的坚守。他们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十九大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检干部的初心就是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打虎、拍蝇、猎狐”,同一切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贪腐做斗争,始终秉持初心不改,牢记“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
通风区李春鹏
按照龙家堡矿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通风区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向郑德荣“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号召,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觉员”称号的决定》,《省委关于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决定》,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关于深入学习宣传郑德荣先进事迹的批示精神、在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在追授郑德荣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颁授仪式上的讲话精神,《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精神。
我在学习了郑德荣“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以后,通过认真对照,查找了自身的不足。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使我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能力。
一、问题清单
1、管理不够精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对通风区管理上,一是侧重于目标管理,制定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职工认真完成任务。二是侧重于制度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行日常管理。三是侧重于考核管理,结合预定目标与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奖惩。三种管理模式都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精细管理举措。对重要岗位班组长管理严格,教育到位;但对职工管理存在疏漏,思想引导不到到位,关心不够。对业务管理不够精细,个别环节没有照顾到。今后将重点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2、作风不够扎实,不忘初心方面有待加强。
我能够做到恪尽职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筑牢了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但是在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都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满足于干好通风区份内的工作,对我矿其他工作关注的少,二是对通风区职工管理较为严格,但是对职工思想教育不够到位,服务职工方面做的欠位。个别职工提出合理要求,未能仔细研究,酌情予以照顾。
二、整改措施
通过学习郑德荣事迹,我正视不足,改进缺点,全面提升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几点是我的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认真研读党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断增强创新观念。要认真学习各级领导文件精神,全面把握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树立积极向干部职工虚心学习的观念,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发挥每个人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进行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此外,充分利用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参观考察机会,认真学习兄弟单位在基建和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借鉴成功的做法,并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2、深入基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注重深入现场管理,经常性地深入作业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要经常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常性地与职工交流,及时了解职工的生活工作需要,帮助解决实际难题;要带领班组长经常性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未雨绸缪,以精心细致作风提高安全保障。要广泛收集干部职工队伍信息,及时向领导班子成员反映基层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为完成我矿共同任务尽心尽力。工作中坚持到位而不越位,与班子成员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遇事多沟通,多交流,维护经班子的战斗力和活力,当好上为领导分忧、下为职工服务的角色。
3、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力争创造一流成绩。
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创业学院党支部 XXX
根据学院党委的要求和工作部署,我对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他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优秀共产党员,从未因现实的复杂而放弃梦想,从未因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真正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对照郑德荣先进事迹,结合本职工作,深刻进行剖析、认真查摆分析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学习方面不够深入。有时只注重于一些具体的工作。投入学习时间还不够,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学习得不是很透彻,学做结合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中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足。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和工作方法简单的情况。在工作多,任务重时,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缺乏创新意识。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上述查摆出来的问题,剖析其产生根源,既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有所弱化。认为受党教育多年,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基本能满足于工作所需,在学习和工作冲突时,经常忽视学习。特别是通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后,发现自己与先进的差距越拉越远。
(二)是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认为自己工作在基层,创新是上面的事情。日常工作不够细致、浮躁,认为只要工作不出错,不染不正之风,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一)加强政治学习。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自觉强化政治担当,对党忠诚、为党工作、向党负责。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努力保证充分利用时间自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业务能手。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以身许党许国,毕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
郑德荣,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生前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3岁。
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播“种”未来的钟扬,全心浇灌祖国的种子科研和西藏的教育事业
钟扬,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64年5月出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选派的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2017年9月25日,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钟扬同志坚定执着、不畏艰险,毕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每年跋山涉水数万公里盘点西藏高原植物资源,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历时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攻关10年,在上海成功引种红树林,创造了世界引种最高纬度,为海岸生态打造了新的屏障。他十六年如一日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雪域高原,帮助西藏大学成功申请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培养了藏族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名单,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一系列空白,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他心怀大爱、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都当成宝贵种子,精心呵护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深受学生崇敬和爱戴。他立志“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热心科普教育,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遍布西部省份,成为民族地区教育科研的骨干。他淡泊名利、勤勉务实,从不追求职级待遇,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后,探索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受到同行广泛关注和好评。他用逐梦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纪检战线“侦察兵”李泉新,敢于较真碰硬,用生命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
李泉新,男,汉族,江西省丰城市人,1958年2月出生。2014年1月起任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在2016年省委首轮巡视期间突发疾病,于5月31日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李泉新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纪检监察和巡视战线工作者的楷模,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从2014年出任巡视组组长,至今年4月,李泉新所带领的省委第三巡视组共完成8轮巡视任务,巡视了26个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发现问题线索934个。成绩总与投入成正比。省纪委副书记肖德福评价李泉新,“是带着激情和责任感在工作,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兢兢业业,追求极致”。
永远的救助站站长”许帅,生为难者解困扰,死为他人送光明
许帅,男,汉族,河北磁县人,1979年11月出生,2002年9月参加工作,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2016年9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6岁。7月11日下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一行受李立国部长委托赴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看望慰问许帅同志及其父母,并为他现场颁发了“孺子牛奖”奖杯、证书和奖金。“孺子牛奖”是民政系统最高荣誉奖,于1986年11月设立,主要授予全国民政系统中成绩卓著、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外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窦玉沛在慰问活动中说,民政部日前已决定在全国民政系统学习宣传许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他牢记宗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希望“孺子牛奖”为他增添动力,坚定信心,助他勇敢战胜病魔。许帅同志是河南省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今年37岁。他多年来如一日,爱岗敬业,敢于担当,视救助对象为亲人,实实在在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他带领全站职工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使安阳市救助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12月被确诊为胃癌后,仍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勇敢对抗病魔,坦然面对人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顽强坚守岗位,积极履职尽责。他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七一”前夕,河南省委授予许帅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农民书记”姜仕坤,为群众脱贫致富呕心沥血,用短暂的一生激荡入党誓词
姜仕坤,男,苗族,中共党员,贵州册亨县人,1969年12月生,在职法学本科学历。2016年4月12日6时40分,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奋发有为,牢记宗旨、为民奉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贵州省委组织部决定,追授姜仕坤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4月12日,姜仕坤倒在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里,年仅47岁。虽然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和品质犹如黔之大山,却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晴隆小康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书写“晴隆模式”,把石漠变成绿洲,把“土拐拐”打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景区,带领晴隆县人民走上脱贫致富康庄大道。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杆,贵州的榜样。
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姜仕坤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感到自豪。“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只有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发展。”这是他的心里话;“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这是他的朴素信念;“羊书记”、“农民书记”、“算账书记”这是他在群众中的口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领导就是责任,当官必须尽责。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他做到了,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带上了高速的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晴隆县的GDP以17.5%的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450元增长到2015年的6329元;五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对标姜仕坤,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的只争朝夕、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敢作敢为、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
军工带头人张进,锐意改革,把有限的人生投入无限的事业
张进,男,汉族,重庆巴南人,1965年4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原副总经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执行董事、总经理。2016年6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1岁。张进同志忠于党的事业,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毕生心血倾注在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型领军企业上。他敢闯敢拼,12年间带领一个濒临破产的军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七大产业群的科技集团。他意志如钢,面对艰难繁重的生产、演练任务,曾连续64天吃住在车间,是出了名的“铁汉”。他锐意改革,带领企业完成引进新技术、拓展产品线、开展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任务。他廉洁奉公,主动向党委递交个人廉政承诺,在公司推行“阳光分配”。他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精神永远留在国企职工群众心中。
强军先锋张超,逐梦海天,生死时刻只想着保住战斗机
一要养成坚持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敬业爱国,踏实肯干的好作风。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郑德荣先进事迹写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27
郑德荣先进事迹报告07-16
郑德荣先进事迹有感10-11
学习郑德荣事迹的心得体会11-21
学习郑德荣同志事迹10-20
郑德荣简介11-17
郑德荣等七名同志简介12-22
向优秀党员郑德荣同志学习感悟05-30
工商局学习郑垧靖先进事迹心得09-11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体会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