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故事(精选8篇)
陈毅: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你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郁达夫: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郁达夫笑了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范长江: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是‘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的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钱钟书:
确如文中所说, 要避免“职场红灯”, 关键是强化自身的激励和自律。不过, 笔者的感想是:事到临头, 赶快自醒, 固然重要, 但最要紧的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涯中, 如何时刻注意焕发自己的活力, 并瞄准目标, 一步步走向成功, 更是治本之道!当然, 该文也有这层涵义, 只是它围绕着“裁员危机”而发而己。笔者想从、日常的奋斗精神上, 再做些“补充”, 而且想借一些小故事, 来抒发一下感受, 以供职场同伴们的思考!
走“下坡”容易爬“高山”艰难
人人都希望成功, 不被淘汰, 但世间的路, 却从不平坦。当人们感到“易如反掌”时, 可能正在走下坡路;而感到压力、困难、举步维艰时, 如果你是朝向自己成功的目标前进的, 那反而是好事, 只需你步步坚实努力, “志在必得”, 离真正成功就很近了!
这里有两个感人的小故事:
▲好走的都是下坡路
一天, 一个小伙子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 他不禁畏而却步。心想, 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 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 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他看出了窘境, 说:“没关系, 我来帮你。”说着, 便利落地卷起袖子, 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 小伙子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 加油”的鼓劲声中, 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小伙子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 没想到这位热心人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 根本就不能用劲, 我没能帮你推车, 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拉这趟车, 全靠的是你自己。”
这个小故事不禁使人联想到, 人生之旅不也同样是如此?一位名人曾说:“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 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许多时候, 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 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结果便是半途而废, 无功而返。
▲志在必得, 事竟成
几十年前, 有一个世界探险队准备攀登世界著名高峰——马特峰的北峰,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到达过那里。新闻记者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行了采访。
一位记者问其中的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这名探险者回答说:“我将尽力而为。”记者接着问另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得到的回答是:“我会全力以赴。”记者又问了第三个探险者同样的问题, 他回答说:“我将竭尽全力。”最后, 记者又问了一位美国青年:“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这个美国青年直视着记者的目光, 回答说:“我将要登上马特峰的北峰, 我一定会登上马特峰的北峰!”
此后的结果是, 只有一个人登上了马特峰的北峰, 那就是那个说过“我将要登上马特峰的北峰”的美国青年。
有志者事竟成!
世间的有志者, 都有那么一种甘于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于走向成功的强烈信念在支撑着他们, 这种强烈的信念正是他们心中动力的源泉所在。胸无大志者忙碌一生终难成大事, 只有斗志在胸者才会造就辉煌的业绩和圆满的成果。
但是, 也要看到, 对于一个远大的目标, 仅以“尽力而为”、“全力以赴”、“竭尽全力”的心态, 还是不够的, 没有必胜、必得的信念, “尽力而已”, 实则暗示自己, “成不成没关系”, 真正艰难时, 就会放弃。只“吃苦”, 并非一定成功。
目标在心, 绝不放弃, 路就在脚下
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草率的决定, 而是根据实情 (客观的、主观分析后认定的) 所决定的一种信念、一种志向、一种必定实现的人生价值。
树的摇摆动向, 由风决定;人的人生方向, 由自己的意志决定。
你“要什么”, 决定了你“做什么”和“怎么做”。
不放弃, 是有准确的目标;轻易放弃的, 就是没有真正的目标。
在我们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遇到或者经历这样的事。认认真真忙碌, 辛辛苦苦奔波, 到最后听到有人问“你在干什么”时, 却惘然不知如何作答, 他没想过有什么目标, 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那种非人生目标的“要什么”会有的) , 或者因为随着情况的变化, 把自己搞糊涂了, 或者在目标的不断转换中, 那个最初的目标早已渐渐模糊以至消失了。根本问题是目标明白不明白, 放弃未放弃!
这里也有三个小故事:
▲功亏一篑, 可惜的“放弃”
1952年7月4日晨, 美国加利尼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34岁的弗罗丝·查德威克开始向加利尼福尼亚海岸游过去, 经过15小时55分钟之后, 她最后放弃了这次冲击。而人们拉她上船的地方, 其实距离海岸仅有半英里。
事后, 弗罗丝说, 令她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的不是疲劳寒冷, 而是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在此前, 她也曾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妇女。
“雾中迷茫”这是事实, 而且人生中的迷茫更多有。但是, “看不清”也要游过去, 是一种境界, 她可能成功;不见得“完全”看不清, 就不游了, 是一种“放弃”, 那么, 人生中“放弃”的机会多极了。
其实, 一个具体目标, 放弃了似乎也没什么, 只是不要放弃你追求的人生目标。但是, 问题在于, 人生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目标所组成的, 具体目标的确定, 是由人生目标作基础和标杆的。如果真是“非不为也, 实不能也”, 那么, 志在心中, 仍算成功。而如果是“非不能也, 实不为也”, 属于轻易放弃, 就永无达标之日了。
再看另一个故事:
▲用“心”去做, 脚下是路
一座寺庙的方丈, 因自己年事已高, 想找个接班人。一日, 他叫来两个得意弟子, 一个叫慧明, 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 从寺院后面悬崖下面攀爬上来, 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 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 崖壁极其险峻陡峭。
身体健壮的慧明, 信心百倍地开始了攀爬。但是不一会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 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 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后又开始可攀爬, 尽管摔得鼻青脸肿, 他也绝不放弃……让人遗憾的是, 慧明屡爬屡摔, 最后一次他拼尽全力, 爬到半山腰时, 因气力已尽, 又无处歇息, 重重地摔到一块大石头上, 当场昏了过去。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把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象慧明一样, 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 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 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 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然后他整了衣衫, 向着山下走去。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 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尘元到了山下, 沿着一条小溪顺水而上, 穿过树林, 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 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 胆小软弱, 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众僧皆面面相觑, 不知所以, 尘元向同伴们解释:“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 但可见一条上山之路程, 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 智者随情而行’, 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退变的啊”。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 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 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 徒劳苦争, 轻者苦恼伤心, 重者伤身损肢, 极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 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 意在考验你们心境, 能不入名利牢笼, 心中无碍, 顺天而行者, 便是我中意之人。”
光有勇气和顽强有时并不能达到向往的目标, 纵然摔得鼻青脸肿, 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在已之所欲面前, 我们缺少的一份低头看的智慧。低头看, 并不意味着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 只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
▲勤于思考, 有助成功
上述故事中, 尘元之所以成功, 不是一味“苦干”, 而是用心做事, 不为名利所累, 低头寻路, 终于如愿以偿。
在现实生活中, 也有这类生动的小故事:
现代原子物理学家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 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 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 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 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 什么时候用于思考呢?”
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 看似委屈, 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 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 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 最终一无所获。
结束语:焕发活力, 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
有人说:“人因为有梦想而伟大”。但有位已成功的人士则认为:“这话是错了, 人是因为成就梦想而伟大!”
人, 如果没有人生目标, 不知自己到底“要什么”, 当然, 劳碌一生也不知自己在干什么, 是无成功可言的。但是, 只有目标, 或者是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只是“人云亦云”、“镜花水月”式, 固然不行, 而即使有个切实的目标, 却轻易地找出各种理由予以放弃 (要放弃, 理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找起来很容易) , 也是绝对不可能走向成功的。上面的小故事, 从正负两方面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要成功, 首先, 就要根据客观环境、客观需求以及根据个人的优势、弱项、志趣, 确定适当的目标, 最好为此设计一个奋斗生涯的“路线图”, 让自己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步步走向成功。其次, 为了实现生涯目标, 紧追不舍, 不断激励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都能焕发活力, 扎实前进。再次, 奋斗的过程, 曲折总是难免的, 有客观原因, 也可能是主观原因, 会遇到各种难题或挫折。这时候, 除了认真分析, 找出症结外, 关键的是要清醒和励志, 化解难题, 重新奋起。当然, 适当地据实修正自己的目标计划, 也是需要的, 但更要紧的是不能因此而丧气或消极, 仍要打起精神, 按新路继续奋斗!
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
Efp_BlogLogSee.aspx?cBlogLog=1001859417
小区里有一位退休的司机,自称“成功人士”。
大家常常感到奇怪:此人何来成功?
老人自豪地说,他在几十年的司机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安全行车的纪录。为了修身养性,克服急躁,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旧报纸上练书法,并远离了曾经最喜欢的老酒。
想想也真是这样。作为司机这个职业,还有什么比终身安全行车更能体现它的成功呢?
小区里还有一位卖葱姜的老太婆。老先生也将她称作“成功人士”。
老先生说:“不要把‘成功人士狭隘地理解为‘发财人士。老太婆卖葱姜好多年了,不少人曾用假币骗她,但均被一一识破。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做这点小生意,为了不吃亏上当,如今成了‘验钞专家,可想其中的功夫!她年轻时丧夫,帮人家洗衣服、刷马桶,后又含辛茹苦靠卖葱姜,将一双儿女培养成大学生,难道这还不算成功?”
絮语:对一种事物的界定标准,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开阔。如果他把“成功”狭隘地定义为“名利双收”“位高权重”或“成绩斐然”,那他一定不懂得欣赏普通人微小却不平凡的成就,其成功之路也必定越走越窄。
另外的成功
http://www.lnqn.com/html/ganwurensheng/
renshengzheli/2009/0826/20743.html
美国人西绪弗斯是一名登山家,登山既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生命。10年间,他已经成功地把世界几大高峰踩在了脚下。然而,在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挑战时,他爬上了6000米的高度,却因为心脏原因不得不放弃登顶。
就在西绪弗斯满怀失败的痛苦,准备回国的时候,他注意到了珠穆朗玛峰脚下尼泊尔贫穷的乡村。那里连一所学校都没有,无学可上的孩子们睁着大眼睛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眼神好奇而空洞。看到这些孩子们,西绪弗斯想,既然自己这辈子已经无缘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绝顶了,何不为山脚下的孩子们做点有意义的事呢?
从此以后,西绪弗斯不断穿梭于欧美一些富裕国家,进行演讲并且筹集资金,然后返回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偏僻地区,建起学校。十几年间,西绪弗斯筹建的学校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受到了基础教育。
在一次被采访中,西绪弗斯说:“幸亏我当初没有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绝顶,要不,我也不会把目光放到山脚下这些贫穷的孩子身上。把目光放到低处,我才发现,成功原来也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
50块
1992年11月8日,伴随着长途客车司机的一声吆喝,“到了,到了!深圳到了!”还没睡醒的阮诗树迷迷糊糊的踏上了深圳的土地,当时的他25岁,背负着96000的家债。而当时他所下车的地方,只有七零八落的一些低矮的厂房,完全没有一点南方繁华大都市的样子。
阮诗树觉得很奇怪,向周围人一打听才发现,原来是被司机坑了,这里距离深圳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这里就是日后阮诗树的发展地松岗小镇。
此时的阮诗树身上仅剩下了50元钱,在想前往深圳市已经不现实了,无奈之下的阮诗树只好就地找工作,进了一家纸箱厂当起了推销员,薪水的每天7元加提成。
出色的推销员
偶然的一次机会,一家窗帘厂需要20万个纸箱的消息流传到阮诗树耳里,听到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阮诗树想都没想就奔到窗帘厂,闯进窗帘厂老板办公室。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已经挤满了各个纸箱厂的推销员,这架势着实吓到了阮诗树。
但阮诗树不愿放弃,轮到他报价时,报了说:“一块八一个”。窗帘厂老板听到后,板着脸问:“一块八一个?你们也太黑了吧?你说实话,一个纸箱你们要赚多少钱?”阮诗树回答说:“我在厂里了解到,赚25%。”
他的诚实回答得到了那个老板的好感,经过仔细比较有几家纸箱厂优势都差不多,但老板最终选择阮诗树所在的纸箱厂。老板的理由是:每家的报价都差不多,但回答利润率时,“只有你说了实话,值得信任。”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阮诗树干劲十足。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经常骑着纸箱厂老板配的摩托车,8个半月跑了差不多10万公里,硬是把一辆新摩托车跑散了架,把方圆几百里需要纸箱的大小工厂跑得烂熟。出众的推销业绩,使他的月薪达到了1.5万元。
还清债务
这样辛苦坚持了两年,1994年底的一天,阮诗树跑到了纸箱厂的七楼楼顶,冲着家乡的方向放声大喊,也冲着在天上看着自己的母亲大喊:“妈妈,我们家的96000元外债全部还清啦!”喊完之后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些债,是为了给得癌症的母亲治病欠下的,母亲在临终前曾拉着阮诗树的手嘱托说:“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债还了。”
这些债,是为母亲治疗癌症时欠下的。母亲临终前嘱托:“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债还了。”他算了一笔账:指望在县医院上班每月101元的工资,即使不吃不喝,一辈子也还不清!于是,从农村出来、好不容易端上铁饭碗的阮诗树毅然辞职,挥别年迈的老父和新婚的妻子,一个人出门了。
几经沉浮
1995年,靠着打工积蓄,阮诗树尝试着干些小买卖,10多万元亏了进去。
次年,他从家乡信用社贷款7万元,在松岗办了一家小型泡沫制品厂,赚了300万。
,他和一个香港人合作,开办树脂加工厂,第二年,因为手下人突然“反水”,自己又亏得精光。同年创办欧罗文工艺礼品厂。
,作为湖北省委统战部“回归工程”的第一位响应者,阮诗树在通山投资6000万元,征购土地127亩,创立了通山县欧罗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属生产出口型企业,主要利用通山现在青石板和石英砂资源,生产石材、玻璃工艺品,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西欧国家,市场前景广阔。
欧罗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额达7000万元,上交税金110万元。公司立足石材工艺产业,在现有技术不强的情况下,引进法国粘合技术,发展石材类产品制造技术,使用并发挥优势石头喷泉品牌和核心的石材工艺流程。
依靠公司的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填补了湖北省这一项目上的空白。同时,公司产品开发能力强,设计新颖,是中国第一大喷泉制造商,通山出口产值第一的企业。
目前欧罗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成为一家生产与研发基地达35000余平方米,员工1200余人,月产值超350万美元,年产值超4200万美元,合约2.66亿人民币的大公司。
阮诗树就这样一次次起步创业,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爬起来。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最终终于成为了一个企业家,底下坐拥7家工厂。
在咸宁,上至官员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听说过这位拥有过亿资产的大老板,并且为家乡建设投资了很多钱。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他背负着如山的外债只身闯深圳时,口袋里只有50元……
阮诗树效应
20,在北京做石材生意的通山人王瑞淼,开始回家乡洽谈投资石材市场事宜。这是今年以来,通山回乡考察的第76位通山籍老板。
“游子返乡投资热,与阮诗树效应有关。”通山县委书记感慨道,去年6月,楚天都市报推出了“深圳特区湖北人”系列报道,其中专门介绍了通山人阮诗树在深圳白手起家及回乡创业的动人事迹。
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感染了众多的通山游子,他们纷纷效法阮诗树回报家乡。据统计,就一年,通山游子就带回100多个项目,到位资金4.3亿元。年,已签约的项目达到48个。
双面身份
作为湖北企事业家协会秘书长,阮诗树对外积极宣传通山优势,优美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积极协助招商引资,先后带动了本士成功人士回通山投资办厂。
作为咸宁市政协委,时刻想着自己政协的职责,把如何参政、议政,为通山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各种会议和考察时机大胆谏言,献计献策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
电商成功人士的故事
已经40不惑的刘强东,其履历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学而优则仕。这个曾经立志从政的少年,在大三那年突然明白,一个人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于是,他白手起家,在这个认为可控的商场里打拼,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电商大佬。5月22日,40岁的刘强东创办的京东商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按照19美元发行价进行计算,刘强东持有京东18。8%的股份,身家约为300亿元人民币。
从走出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刘强东用了近,打造出了一个中国最大的自营B2C电商。当然,京东的许多重要时刻,都巧合地跟刘强东的恋情相关。
说不完的创业故事
刘强东,江苏省宿迁市人,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0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挂牌上市。
第一专业不仅找不到好工作,更找不到女朋友
大一下学期,室友看上了外语系的漂亮女生。一天,他回来后坐在床上抽闷烟,原来当女孩发现他的专业是社会学,就决定不跟他交往了。因为社会学系太难找工作了。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心想,找不到工作没关系,找不到女朋友却很可怕!所以,一定要学第二专业。什么专业能吸引她们呢?那个年代,最高深莫测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我们学校还没有这个专业。于是我自己买书,自学编程。
每抄一个信封,默念“6分钱”
来北京上学,因为家里穷,我只带了500元。我对自己说:希望大学4年不再向家里要钱。所以,大一上学期我就做家教,大一下学期抄写邀请函。我会对着地方黄页,挨个儿写邀请函,写一封能赚6分钱。
抄了一年多信封,我的同班同学出书发了财,在他的感召下,我开始推销书,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一二十本样书,拿着书单跑写字楼。大三时,我开始写程序。那时写程序非常赚钱,利用晚上时间一个月内编写一套程序能赚5万元。到了大三下学期,我花了2。6万多元买了部大哥大。
创业失败,连一个碗都没带走
到了大四,我想创业。正好学校附近我常光顾的一家很好的餐厅要转让,我觉得机会来了,就把我赚的24万元钱取出来,盘下了这个店面。
餐厅经营了半年,我一面在外面赚钱,一面不断地往餐厅投钱。后来,我都要向家里借钱了。我着急了,一查账,发现亏得一塌糊涂。原来,收银员和大厨谈恋爱,收钱出菜就无法核对了。买菜的小伙子不断涨进货价格,豆芽从8角涨到2元,牛肉从8元涨到17元……没办法,只能关门。当时,我已经没钱了,就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我还清了餐厅欠下的账,给每位员工发了两份工资。走的时候,我连一个碗都没有带走。
没有“误差”,只有管理
虽然开餐馆失败了,但是,我创业的信念和激情没有消退。后来,我加入了一家日资企业。一年多后,我受到的最大教育是:没有管理的企业,结果必然惨淡。日本人对我说,日语中没有“误差”一词,只有对和错。我当库管时允许误差,比如,一两分钱的彩印纸,允许5张的误差;而床垫等产品却没有误差的概念,只要错了就走人。为什么允许5张彩印纸的误差?因为印刷厂送纸时做不到100%准确。这个误差不是给我的,是给印刷厂的。回忆自己餐厅创业的失败,我不仅要担负餐厅破产的责任,还要担负没有教育好员工的责任。
只要发现,马上就要把他开除掉
京东公司内部员工如果有贪污行为,被公司查到,或被供货商、合作伙伴举报,查实后就开除。京东价值观的核心,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正”。最早我们强调正品行货,只要你买了东西就给你发票,不管你要不要。你说,能不能便宜点,省点儿税钱?对不起,京东不提供这项服务。
从创业到上市,京东起起落落,困难重重。最难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京东真的要倒闭了。那时,京东正好是创业十年,有的兄弟从大专一毕业就跟了我,相信我才留下来。但是,如果企业倒了,那些跟了我十年的人走的时候就会一无所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长了很多白头发。小说里有一夜愁白头发的情节,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恐惧感,还有对兄弟们的愧疚、羞愧。这样的痛苦无法言喻。
6月18日,刘强东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京东公司,定位为传统渠道商,自己担任总经理。公司早期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在短短两年内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磁产品代理商。
,打算复制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经营IT连锁店。到,京东商城的IT连锁店已经发展到十多家,但最后由于“非典”的到来而被迫歇业。之后通过一年的时间开始尝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经营产品。
1月开始,刘强东带领公司进入了电子商务领域,正式创办了“京东多媒体网”,继而发展为京东商城。,刘强东最终下定决心关闭零售店面,转型为一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正是这个决定成就了如今的京东商城。
自20年初正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以来,刘强东带领着京东一直保持高速成长,连续七年增长率均超过200%。京东商城已拥有遍及全国超过6000万注册用户,近万家供应商,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
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过人民币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
刘强东曾多次在电子商务领域掀起价格战。20和两次京东、当当价格战。又掀起包括苏宁、国美等在内多家电商平台参与的电商价格战。
年,《胡润百富榜》40岁的刘强东以53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第九。
跟时事的商业点子
京东在2014年实现了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同比增速107%,是行业平均增速的两倍以上。
作为中国炙手可热的电商业代表,刘强东在发表其对互联网未来及商业本质的洞见时表示,京东的战略重点将是继续深耕电子商务核心业务,同时迅速扩大互联网金融业务,打造智能产业生态,布局O2O领域。另外在市场拓展方面,农村电商、校园电商、跨境电商成为新的突破点。
事实上,京东集团从年正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就成为“互联网+”的第一批成功实践者和典型代表。“京东模式”成功地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费体验,创造了供应链新价值,并迅速推动了传统零售业态的变迁和升级。
京东的“互联网+”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早在2014年年初,京东即推出了JD+计划,旨在打造开放的智能产业生态链,一年多以来已推动一批创业企业和传统硬件制造企业驶入智能领域的快车道;新上线的“拍到家”应用是刘强东进入20的二次创业,“拍到家”与超市、商场、鲜花店等实体店合作,通过技术和系统的打通,向周边消费者提供两小时生鲜、水果、鲜花等商品的配送服务。
京东还开始放眼海外市场,意在捕获跨境电商的巨大商机。就在近日,刘强东率团亲赴法国和韩国招商扫货,为京东的进口业务站台,可见其对海外市场的高度重视。
年3月31日下午,京东在北京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做东”的京东金融股权众筹战略发布会,并宣布了三件事:一是京东金融股权众筹项目正式上线;二是开始打造“京东创业生态圈”;第三件事是成立“京东众创学院”,而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任创始校长,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任执行校长。
作为国内两大电商公司创始人,刘强东和马云近期都把精力放在了扶持创业者这块,但这背后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尽相同。
先看马云,可谓早已功成名就,很有格局感的他创办湖畔大学更多是自己和好友之间的“情趣”,一起来培养新一代的创业者如何更好地走向企业家,从中如何避免错误。其好友导师队伍中包括史玉柱、冯仑、柳传志、郭广昌、沈同军等知名企业家。学员也是重点筛选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创业者,不限于是否与阿里业务有关联。可以说,马云与创业者的关系基本停留在教与学的层面上。
再看刘强东的众创学院,宣布当天正是京东金融股权众筹产品“做东”发布之际,核心是京东在利用众筹模式吸引创业者进而打造创业生态圈当中的举措之一,更大程度上是利用授课的方式与自身业务的共生共荣。
京东上市我只做了1%的事
“拍得含情脉脉一点,不然又被人说我张扬。”刘强东一边配合着摄影师拍照,一边开着玩笑。他身穿修身西装搭牛仔裤,不时面露笑容,表情认真。
拍照地点在员工活动室,这里颇有互联网公司的味道,色调鲜艳明亮,配有各式各样的座椅,还有堆满毛绒玩具的儿童室。
“你觉得这几年他的状态有变化吗?”拍完出来,《创业邦》记者问摄影师。这位摄影师从京东的办公地点还在中关村时就开始拍刘强东,几乎每年都要拍一次。
“他现在显得放松一些了,以前总感觉压力很大的样子。”摄影师说。
刘强东,40岁,今年5月他一手创立的京东商城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他以71亿美元的净资产攀升至《201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十位,与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雷军一起跻身前十。排在第一位的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被认为是京东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
近间,京东体量增长了1万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自营电商平台,上市当天市值近300亿美元。在这些成绩背后,是从2004年1月开始,京东走过的一条备受质疑的路。其中最受外界争议的是京东“烧钱”的商业模式:依靠大规模融资,花巨资自建物流、大力扩张品类、大打“价格战”。刘强东强势主导,坚持不盈利情况下的高速增长。
每一次扩张,京东都面临着当时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国美、苏宁、当当、易迅,乃至阿里巴巴。刘强东被称为“破坏性入侵者”,他每次战斗都异常高调,甚至恋情曝光都被认为是策划好的宣传炒作。而在京东上市前,这位创始人兼CEO却远赴美国读书,自称“京东上市我只做了1%的事”。
熬过成长的痛苦阶段
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是京东的第一位投资人。她曾经总结说,扩品类和自建物流奠定了京东今天的江湖地位。
“如果当当早期做品类扩张的话,就没有京东啥事儿了。”这是让用户量迅速增长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而快捷的物流配送是京东赢得高用户满意度的核心原因之一。
和很多清贫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刘强东最初的创业梦想只是为了挣钱给外婆治病,让她每天能吃上肉。他从小跟着外婆长大,感情深笃。那时候他的父母靠跑船使得家境渐好,但因为小船换大船借了,债务压力很大。
刘强东很早就尝到过自己赚钱带来的满足感。大三时,他给人写程序,变成了班里的有钱人。他给自己买了个大哥大——“当时我们系主任李强老师都没有大哥大”——打电话的时候不好意思当着同学的面,就躲到树后面。
有一天,竟然有一个人跑过来,问他手里的大哥大是不是真的——那个年代有很多人为了装酷拿一个假的。“那个时候双排汉显BP机,2460元一个。我那个手机是26000多块钱买的。”
他那时20岁,到人大旁边的学生餐厅,往那儿一坐,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就有服务员过来问,大哥,想吃点啥?“真的`像香港老大一样。”刘强东说。
创业最原始的动力并不足以支撑他走到今天。刘强东一直都在争取更大的商业机会。在面临长期战略和短期利润的选择时,他果断地选择了前者,用今天的战略性亏损打造京东的护城河,力图获得明天别人难以超越的优势。
品类的扩张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完成的。
在今日资本接触刘强东之前,一个人民币基金答应投资500万人民币。和徐新谈的时候,刘强东想,这次多要点儿,一狠心要了200万美金,但没想到徐新塞给他1000万。刘强东当时心里也疑惑,不知道多出来的800万要怎么花。
当时徐新跟刘强东讲了一个理念,当品类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舍命狂奔,亏着钱也要往前跑,要比竞争对手大两倍才安全。徐新判断品类机会来临的依据,就是后来被她反复提及的一个数据:,徐新见到刘强东时,京东在不打广告的情况下交易额每月保持10%的增长率。
徐新觉得这是自己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对他的心态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这个融资过程,无疑让刘强东的胆子更大了,步伐也更快了。
做物流完全就是刘强东自己想出来的。徐新投的一些很厉害的公司都是品类的创新者,但刘强东第一个想到了做物流。刚开始建仓储物流时,京东压力巨大。每到一个城市就要建一个配送中心,一天做个快递订单才能把收支打平,可京东当时一天才20单。从20单到2000单,有的城市要养两年之久,发展到50个城市要亏多少钱可想而知。
那时候,很多竞争对手大谈不做重资产,要利用社会资源。这让京东三年没有竞争对手,圈了很多地。
刘强东无疑也给了投资人信心。打价格战时,今日资本给京东提供过桥贷款。,由于金融危机,再加上很多人看不懂京东的模式,京东一度找不到投资。徐新回忆:“见了很多人,把标准降下来,还是没有人投。”徐新就安慰刘强东,不是京东不好,是他们被金融危机吓怕了,躲到一边舔伤口去了。
今日资本又做了第二轮领投,加上雄牛资本和梁伯韬私人公司的投资,一共是2100万美金。这是一轮使京东资金链免于断裂的非常重要的融资。
“首先,我们对老刘这个人很放心。再看数据,京东的客户重复购买率高,收入涨得非常快,这说明业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缺钱的原因就是不断地在加品类、自建物流。”徐新说,“我们需要熬过成长的痛苦阶段。”
从独狼到“中国合伙人”
“老刘这个人你还不知道吗?京东就是他的命。肯定是他觉得没问题才出去的。”京东上市前夕,刘强东跑去美国念书。每次刘强东放下公司去沙漠越野或者出去念书,都会有其他投资人给徐新打电话询问,徐新总会这样反问回去。
2014年5月22号,京东完成上市。刘强东后来这样讲京东的上市之旅:“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我只做了1%的事,99%的事情都是CFO和其他的同事在做。”
徐新把刘强东离开公司视为一种放权的方式。对于事无巨细的刘强东来说,要想真正放权就得将自己抽离这个环境,前提是,京东已经完成了O级别的组织构建。刘强东不在公司期间,徐新参加过几次京东的早会,依然井然有序。
阿里巴巴有创始十八罗汉,腾讯有四大金刚,京东却是个异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刘强东一个人主导,没有与他同样重量级的合伙人。
刘强东在京东上市之后,有一次回答媒体关于京东模式的提问时说过一句话:“想做百年老店,得忍百年孤独。”这位一向以斗士姿态示人的今日商业领袖,提到了“孤独”二字。
“一个人创业,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他最初就是在中关村卖电脑配件,一般的大学生都不肯干。”徐新说。刘强东的父母一开始也并不支持儿子创业。做了一段时间有了成绩之后,刘强东才告诉他们。
“这也与行业属性相关,网上零售讲究效率、执行力,需要一个强势的、有前瞻性的老板主导。”徐新觉得一股独大挺好,再加几个小股东,给员工些期权,这是最稳定、最容易打胜仗的模式。
如今,京东架构一分为四,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CEO,沈皓瑜、陈生强、徐昕泉、蒉莺春分别出任京东商城CEO、京东金融CEO、京东海外事业部总裁、拍拍网总裁。“我不擅长的东西不怎么管,比如金融我并不擅长,就由金融集团CEO带着团队做,我从来不去说这个产品该这么着。”现在在财务支出上,刘强东一周就签几个字。他想明白了,在具体业务上管得越多,公司效率只能越低。
从一人独担到抽身而出,刘强东走了一条自我进化的路。
刘强东也打过工,那是在他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大四那年,他从亲戚手里凑了些钱,加上自己的积蓄,一共24万元,在学校附近开了个餐厅。结果采购员和收银员联合起来作假,餐馆倒闭,他欠了20多万元的债。
于是,毕业之后,刘强东选择进入一家日资企业工作。京东的第一个副总裁严晓青就是刘强东当时的上司。19,在北京老国展的招聘会上,刘强东和另外3个大学生在1000多名应聘者里被选中。“当时招的是做业务和运营的,标准就是面相比较阳光,看着朴实憨厚一些,愿意干活不惜力的那种学生。”严晓青说。在这家公司,借着轮岗,刘强东把跟管理流程、货和人相关的事都摸了一遍。
后来刘强东反思第一次创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好的监督系统和管理机制。这在后来似乎也影响了他对管理层的态度,乃至京东的用人机制。
严晓青加入时,京东还没有VP层级,只有六七个总监,分别负责不同的模块。半年多之后,严晓青升职成为第一个副总裁,先后负责过京东最初的后台运营、客户服务、售后、物流。
徐新也帮刘强东招了一些人。20时,京东连个会计都没有,是徐新帮助找的。刘强东提了一个要求,工资不能比老员工高。当时京东最老的员工就是刘强东自己,月工资1万块。结果徐新看了一圈,找来的人工资2万,她跟刘强东说“不能再降低标准”。刘强东用了一段时间发现挺好用的,这样陆续招了很多中层。
2010年到之间是京东大量引入高管的阶段,京东从几千人一下子充实到了几万人。刘强东把这个过程称为公司组织结构的质变。他坦言,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核心高管,所以不得不从外面请。这中间经历了一个磨合的过程。“大部分我们都留了下来,真正被淘汰的还是很小的比例,不到5%。”
除了能力,刘强东看重的是价值观。20,京东专门在江苏成立了京东大学,京东老员工严晓青被派到这里做培训教学,传承企业文化。“公司大了,各人的诉求可以多样,但价值观层面大家是可以统一的。”用户体验这件事上,怎样保证每一个员工都不会糊弄用户?刘强东的回答还是“价值观”。
京东每年会面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管理培训生”招聘,由刘强东亲自调教。他提出的要求是,主要选择那些“真正能够一辈子吃苦的人”。京东对管培生候选人要做家庭背景调查,更青睐父母是普通工人或农民的。“那种家境很好、三五年不工作都高枕无忧的,我们不敢要。”
在最初有了大量中层之后,刘强东还是像上了发条一样,基本上可以连续三个月都不休息。徐新提醒他,不能这样干,太疲劳了。那时的刘强东开始尝试放权。之后O级别的人逐渐到位,他就越发放手。
刘强东每过三五年都会到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对此徐新这样评价:他知道自己缺什么,也很愿意学习。在中欧,刘强东学会了很多系统的管理方面的东西;到了美国以后他真正学会了团队建设和放权。
京东过去很多战略方向都是从业务层面找到的机会,比如品类、配送等,但是它今后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战略布局。另外,也许京东很快会成为超过10万人的庞大公司,要驱动它,管理方面也有一定压力。
“我应该跳出去,跟不同领域的人去交流、沟通。”刘强东说。今年下半年,他打算到五道口金融学院去念个博士。
京东的帝国梦
上市只是个新的开始。
前有阿里,后有苏宁、国美,大局未定。外界对京东自身也有很多质疑:如何平衡自营和POP平台?一旦强调开放,第三方商品品质如何管控?物流重资产投入的同时要怎样降低运营成本?这些问题意味着京东要对中国零售行业价值链做整合,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在京东的发展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的传言一直如影随形。在京东上市前也有这样的猜测,认为如果2014年京东不融资,靠自身改善盈利,时间不够,因此融资的情况决定生死。徐新说:“这样的话每年都要被传几次。开始时还很介意,后来就懒得回应了。”
京东最惨的一年亏损了10多亿人民币。刘强东后来在公开的讲话中说:“我会质疑,甚至也会害怕、恐惧。”但他觉得自己后来想明白了“亏钱”这件事:“京东的低价来自成本控制,京东的现金流来自高效的运转,京东拥有很好的前端用户体验,这些都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徐新说起京东,都会说“京东是亚马逊加UPS”。《创业邦》记者也曾听一个创业者聊起,他问京东的一位投资人,为什么京东常年亏损、利润率如此低还要投资它,这位投资人告诉他:“京东的物流牌照是可以拿卡车装的,就冲着这几卡车的物流牌照,我就投它。”
今年,京东物流将进一步向三到六线城市下沉,以村民代理的方式实现配送。金融和C2C将是京东两个新兴的战略性业务。
金融集团CEO陈生强20加入京东,历任财务总监、财务副总裁、京东首任CFO。“今年京东金融在进行产品布局,一是申请各种执照,二是做产品开发。”刘强东说。
拍拍网将承担起京东发展C2C、吸收长尾用户的战略意图。刘强东认为,京东有质量把控上的DNA优势。目前京东在全国有几百个人的专业团队负责商品抽检,“无假货”被刘强东视为跟淘宝直接PK的重要筹码。拍拍网的发展也基本直接通过移动端进行。他希望,拍拍未来大多数订单都来自移动端。“这也是跟淘宝明显的区隔。”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成功。刘强东把京东在竞争中走过的10年视为“练兵”。现在,引入腾讯,发展第三方,直面淘宝,京东面临的是更复杂的环境。“10年前我们能活过来,今天我们已经在行业内占据了很好的位置,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而不是单纯寄希望于友商。”
京东上市准备敲钟的时候,徐新问刘强东什么感受。他说:“什么时候京东成为最赚钱的企业,我就开心了。”
2004年,刘强东30岁,2014年刘强东40岁。他要打造新的帝国,挤进千亿美金俱乐部。
刘强东:革命爱情两不误
5月22日,京东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上市。站在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央,刘强东一定会想起很多年前的乡村岁月,以及一个乡村少年的梦想。江苏宿迁骆马湖边来龙镇光明村,1974年刘强东出生在这里。
这很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开篇。其实对于刘强东个人而言,对于无数互联网创业者而言,刘强东的命运起伏,是一次堪比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变迁的奇幻漂流。四十年后,那个乡村少年变成了重商年代又一个励志传奇。
光明村地近骆马湖,距京杭大运河不过10公里,1983年,父亲花2000元买了一条排水量9吨的船跑运输,还是小学生的刘强东每年寒暑假都跟着父母跑船。那时候他梦想有一支属于自己的船队,30年后,他来到美国,敲响了京东上市的钟声。
年从人大毕业,19刘强东到中关村创业,20,一场非典将刘强东抛入电商大潮,京东商城蹒跚上路。刘强东是幸运的,踏上了大时代的航船,十一年之后,当初为生计而忙的京东今天成为一家市值接近300亿美元的公司。
以市值计,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中,京东位列第三,前边是百度与腾讯。
革命爱情两不误。创业路上刘强东一路奔跑,情路之上刘强东历经坎坷,初恋女友是生命中的重要记忆,以至于必须嵌入京东的名字里。仓促结婚,仓促离婚,其间心事有谁知?从西红柿门到奶茶妹妹,刘强东的爱情嚣然绽放。
无论爱情、无论事业,刘强东有自己的姿势,野性而夸张,其性情隐藏其间。
东哥的驭人之术
对于今天的刘强东,小时候的小伙伴回忆刘强东时,总会证明其天生慧根。
此前刘强东小学同学李江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刘强东自小聪明,小升初全镇19个小学一起排名,刘排了第一,高考也是全县第一;有办法,小时候一起抓泥鳅贴补家用,刘把小伙伴的都收起来,以与饭馆谈判时提高议价能力;有上进心,放弃中专立志非北京上海学校不读。命运在此分叉:很难想象中专生刘强东会如何?
当然,还有少年刘强东的贫穷。上学时最爱红烧肉,直到功成名就后的今天,回家仍然必点红烧肉,必喝老家的洋河大曲。少年记忆总是无法弥补的缺憾。
现在李江在刘强东的老家当村支书,两人合伙种有机水稻,通过京东商城出售。刘强东的小伙伴李江如今开SUv,用苹果手机,比一般村支书潮很多。
一路走来,刘强东身边有过很多伙伴,但际遇如同李江这样的不多。
据刘强东自己回忆,年创业的时候,包括孙家民、张琦、缪小红从那时起就是刘强东的创业伙伴,他们与刘强东一起,经过了京东发展历史上最艰难的十年。前不久刘强东回人大演讲,还提起这些名字,尽管如此,这些小伙伴如今既不在京东高管的名单里,也不在股东持股名单里。与阿里比,京东没有18罗汉。
今年4月2日,京东宣布组织变革,京东集团设立了两家子集团公司(京东商城集团和京东金融集团)、一家子公司(拍拍网)和一个事业部(海外事业部)。
调整之后,原京东商城Coo沈皓瑜将出任京东商城Ceo,负责京东零售业务;陈生强为京东金融业务负责人;拍拍业务独立发展,负责人为京东开放平台事业部总经理蒉莺春;原华为终端电子商务部总裁徐昕泉出任京东海外事业部负责人。
在这些业务公司之上,由蓝烨担任京东集团CMo,同时负责京东商城整个业务的采销;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依然是京东集团最高负责人。
上述高管分为两类,一类来自其他公司空降,沈皓瑜来自百度,蓝烨曾在联想集团,方正科技等公司任职,徐昕泉来自华为,另外一派则来自资本方,蒉莺春来自美林,陈生强来自今日资本的推荐,也有中关村背景。另一高管,现任京东商城副总裁,早期曾任京东商城CMo的徐雷则同样来自今日资本徐昕的推荐。
在公司内部,刘强东与中高层员工保持一种“彬彬有礼”的距离,但跟底层员工却打成一遍。刘强东每年都会选定一个日子,与库管,配送人员一起吃果冻,吃完后用果冻喝白酒。甚至选定一天,亲自送货。
上市之后,刘强东身家接近60亿美元。对于底层员工来说,一个身价超过300亿人民币的大老板和配送员工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时,赢来的是忠心与支持。京东员工超过5万人,基层员工占大多数,赢得了他们的支持,也就赢得了大多数的支持。
这是刘强东驭人之术:他相信权力的基础来自群众,而不是官僚治理集团。对于治理一个组织的管理层,唯有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兢兢业业才能维持目标的一致性。
互联网大时代的胜者
年,刘强东在中关村卖鼠标、键盘、刻录机,在全国拥有十几家门店。那时候,刘强东的梦想现实了许多,也具全了许多:“京东”在未来成为几百家IT连锁商店的统一名称,与苏宁、国美、宏图三胞比肩,而不是一支出海的船队。
一场非典袭来,刘强东的梦想破灭了:生意一落千丈。为节省开支,加之担心员工的安危,刘强东关闭了所有门店,不到一个月亏损800多万。怎么办?刘强东苦思冥想之后,选择了电子商务。
当时电商局势并不明朗,8848倒下去的血迹未干,王峻涛已沉寂了很长时间,当当、卓越被称为“搬箱子”的互联网苦力。电商的未来会如何?刘强东并不清楚。
几乎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杭州,马云带着八个部下“闭关”一个月,开创了淘宝网。区别是,时年39岁的马云已经是“中国黄页”和“阿里巴巴”两家网站的创始人,而小他十岁的刘强东还没用过QQ和e-mail,甚至不知道BBS是什么。
这些差别无关紧要,命运将两个男人抛进了电商。电商颠覆零售,一场革命悄然萌芽,马云、刘强东的命运与这场革命不期然的相遇,他们最终成为敌人。
刘强东后来回忆,京东的线上业务只占全公司销售额的5%,超过90%的利润来自线下。而同年,国美新增了280家连锁门店,苏宁也新开了180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讨论会开到凌晨3点,最终,刘强东说服了所有人。
刘强东与命运赌了一把,最后他赌赢了。此后许多年里,京东商城连续保持着超过200%的年业绩增速,紧随淘宝之后,坐上了中国电子商务的第二把交椅。
刘强东是互联网大时代的胜者,与众多大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一样,京东商城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经历了很多生死存亡的时刻。
元旦与春节期间,因订单猛增出现爆仓,刘强东发现“第三方物流不可靠”。次年刘强东便开始在全国圈地,自建仓储物流。目前,京东在全国已经拥有82个仓储库房、1453个配送站和超过2。6万名员工,正在上海嘉定建设的“亚洲一号”现代化仓库号称有八个“鸟巢”那么大。
2010年年末,京东图书上线,主动对图书销售老大当当网发起价格战,当当斥资4000万元搞促销,京东就掏出两倍的钱迎战。京东品类扩张正式开始。
随着京东的发展壮大,京东商与阿里矛盾逐渐公开化。2011年,二者正式交锋,5月,京东宣布弃用支付宝,并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与之展开对抗;10月,又发起对阿里巴巴旗下购物搜索服务网站“一淘”的屏蔽,起因是“一淘”抓取京东页面数据并发布“商品价格指数”报告称京东领涨B2C商品价格。
正是不断地边界突破,才形成了“物流+互联网金融+全品类电商”的京东商城。每一次成败都是一次生死突围,尽管刘强东从未想过,这些战争失败了会如何。
十一岁的时候,司徒雷登才回到美国读书。17年后,司徒雷登带着他的老婆又回到了杭州,接父亲的班,也成了一名传教士。
干了十四年后,他接到了一个副本:到北京去办一所综合性大学。
这所大学就是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是中国一所非常著名以及非常有成就的大学。怎么牛呢?举一个例子,1979年,邓小平到美国访问,一共去了21人,里面有7个是从燕京大学出来的。
不过,司徒雷登刚到燕京时可没这么牛,它就是一所比蓝翔好不了多少的学校。学校在一个盔甲工厂,学员90来个,老师的工资还发不出去。
所以司徒雷登一去,就感受到一个迫切的问题,从那里搞到钱!西方和尚嘛,搞钱的方式只有一种:化缘!
去哪里化呢?回美国!还不给中国人添麻烦,主要在中国也化不到。中国那时候有俩钱都挖个洞埋起来,要么听戏捧角去了,谁管建大学这种玩意啊。有的有钱人甚至连什么叫大学都不知道。一听大学,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那别整了,这是科举考的。现在大清国完了,也不办科举了。大学没用了。
到了美国,司徒雷登搞募捐,最多一次就募到了一百五十万美元,这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万美元!这是哪里的土豪朋友呢?
美国铝业大王霍尔。
这位仁兄捐了一笔遗产作教育基金,其中一部分要用来研究中国文化,准备让美国一所大学跟中国一所大学成立一个机构来进行这个计划。当时选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跟北京大学。司徒雷登知道消息后,赶紧去做工作,最后公关成功,燕京大学取代北京大学。
一开始谈的是五十万,第二年,律师说可以给一百万。司徒雷登一听,果然有钱太任性,那既然五十万不是事,就再加五十万吧。就这样,搞到了一百五十万美元。
有钱了,盔甲厂就不合适了,得换个大环境。司徒雷登看中了一块地,这块地方原本是清代亲王的一个园子,亲王都亲上帝去了,所以园子就废了。但也不是无主的,挂在陕西督军陈树藩名下。
司徒雷登专门跑到西安,跟陈树藩谈。陈树藩也很感动啊,一个外国人,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劝中国人慷慨一点,这是什么精神?陈树藩一激动,当场拍板,钱还要的,少收点,六万大洋。
于是,司徒雷登又用传教士的嗓音安利了一会,陈树藩投降:好,好,别说了,我捐二万大洋作奖学金!
这样,地皮就有了。接下来,司徒雷登修建新校园。校园修得很漂亮,大家去北京大学逛一下就知道了。不过,北京大学不等于燕京大学。1952,燕京大学取缔,北京大学搬了过去。说鸠占鹊巢,好像也不太合适哈。
接下来,司徒雷登为燕京的发展做了很多贡献啦,在抗战时期,还积极组织学生抗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司徒雷登带着学生上街,走到最前面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4年,燕京大学决定罢课,去南京要蒋介石抗日。当时司徒雷登刚从美国回来,知道这个消息,马上开会。当时以为司徒雷登要批评大家不抓学习呢。结果司徒雷登说:“我在上海下船时,首先问来接我的人,燕大的学生是否也去南京请愿了。我听到答复‘是’,这才放心。如果此次燕大学生没有参加请愿,那说明这些年来我的教育就完全失败了。”
后来,日本人开始找司徒雷登麻烦,一开始想让日本学生进燕大。司徒雷登说可以,没问题,但进学校都是要考试的,你们日本人惯走后门,但燕大没后门。
那就考吧。结果所有参考的日本人没有一个及格!
这一次,司徒雷登是把日本人得罪了,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本人就把司徒雷登抓了起来。美国人也挺重视司徒雷登的,强烈要求日本放人。日本一看,美国重视咧,肯定是个大人物,不能放。关着。
一关就关到日本投降。
此后,司徒雷登出任了美国驻华大使。
这不是一个好差事。司徒雷登一直想让中共跟国民党停战,组成联合政府。这个努力有点理想化。甚至南京解放,司徒雷登还留在南京,想保留一个渠道跟中共接触。
我们知道,毛主席写了一个《别了,司徒雷登》,给人印象是不欢迎司徒雷登。其实不是,这只是文学上的象征。因为司徒雷登是美国驻华大使嘛,所以《别了,司徒雷登》其实是《别了,美国》。
毛主席、周恩来都曾经邀请司徒雷登到北平来参加燕大校庆。司徒雷登也准备去北平。但是,美国国务院不批准,让他立即返回美国。
司徒雷登只好返美,在冲绳,他还发表声明赞成中共领导的中国政府。结果美国国务院让他不要乱说,并禁止这个声明在美国发表。
回到美国之后,司徒雷登处境比较凄凉,因为发表了那个声明,受到了美国政客的攻击。回国三个月后就中风。身边也没有亲人,全靠一个中国秘书傅泾波照料。在床上渡过13年之后,于1962年去世。他的遗愿是葬回中国。
2008年,在阔别60年后,司徒雷登回到了他出生的杭州。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
舒马赫砖厂
1 历史
早在1855年时, 安东·舒马赫 (公司目前的拥有者科特·舒马赫的曾曾曾祖父) 买下了这家工厂。1860年, 安东和他的儿子们以及六个雇员开始在这里生产屋面瓦和砖产品, 并于1892年建造了一个轮窑。
在世纪之交, 安东的儿子约瑟夫接管了公司, 并在1907年为砖厂铺设了第一条轻轨。由于有了数次现代化的改进, 原先的窄轨铁路仍然可以从黏土矿为砖厂运送原料。并且, 该砖厂因为经营着瑞士最后一条窄轨铁路而感到自豪。该公司的老爷车火车头, 1918年的复古“O&K蒙塔尼亚”, 是同类车型中的最后一款, 科特·舒马赫骄傲地指出。
该家族的历史上还有一位强势且很有威望的女人:安娜·舒马赫-伊内钦, 她不仅从她英年早逝的丈夫 (公司创始人的孙子) 手中成功地接管了砖厂, 并在同时独自抚养大了五个孩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她的三个儿子, 安东、海因里希和奥托, 开始对公司进行管理, 并成立了新的“舒马赫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砖厂的状况非常好, 因为新建筑的建设对于烧结黏土制品有非常大的需求。安东去世后, 海因里希继续管理砖厂, 他执掌该砖厂时间长达50年, 直到1972年退休。第五代掌门人, 以海因里希的儿子亚瑟和厄恩斯特为代表, 接管了该砖厂。而这时他们都已在各自不同的工科院校里积累了必要的理论知识。
亚瑟·舒马赫在1995年退休后, 他的儿子科特作为第六代继承人进入了公司管理层。科特也是第一个提出“新隧道窑”计划的经营者。1997年, 经过两年的产权重组, 科特买下了其表弟的股权, 成为了公司的独资经营者。
切坯机和运输设备
2 投入
舒马赫砖厂的成功之处在于不断投入新的设备。例如, 在1956年, 该厂安装了一套新型制备设备, 而在1961年, 舒马赫砖厂建成了瑞士中部地区的首条新型隧道窑。这一历史革新让燃油取代了传统轮窑中煤的作用。紧接着, 1972年, 砖厂投入了自动码坯机, 1989年, 又为原先的轻轨铺设了新的轨道。事实上, 在科特·舒马赫领导的这15年里, 公司改变了很多, 而科特·舒马赫作为“制砖人”的职业生涯始于1995年的一个名为“吊顶隧道窑建设”的项目。2004年, 砖厂增设了新的箱式给料机和辊式破碎机, 一年之后, 隧道窑被加长到了100 m, 并因此进行了优化。接下来的创新是在2007年的时候建设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干燥室。最后, 在2009年, 一个Novaceric码坯机器人被安装上了生产线并调试成功。未来, 舒马赫砖厂仍会不断进行新的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
挖掘机将原料从公司自有的黏土矿中一层层开采出来, 再通过窄轨铁路运往工厂
3 生产
舒马赫砖厂的原料取自它们自己的黏土矿, 包括砂岩和黏土泥灰岩, 储量预计可供开采40年左右。挖掘机每年会对这些有2 000万年历史的原料进行1~2次的开采, 并将原料储存起来。轮式装载机会将开采的原料送至破碎机直至原料被破碎成拳头大小的硬块。接下来, 轮式装载机再将这些混合原料送至6节货运列车中, 这些列车将沿着100多年历史的窄轨铁路将原料运往1.2 km之外的工厂。就这样, 每天会有约60 t的原料以这种对环境无害的方式分8次送往工厂, 列车的车头载着6节车厢行驶在1989年建成的只有600 mm轨距的窄轨铁路上, 一班一班地运送原料, 往返一趟只需要耗费1.5 L的燃料。在工厂里, 这些原料会被送入箱式给料机, 之后就是制备环节了。在立达公司提供的双轨轮碾机中, 原料体积会被一对10 t的碾轮压至10 mm×16 mm。之后再由对辊机将原料细碎至0.8 mm。连接各部分设备的传送装置由VHV Anlagenbau公司提供。在这个过程中, 用到了一种尖端的制备设备:光学在线水分检测系统可将制备的黏土混合物的水分含量控制在0.4%以内。接下来原料将被送入陈化库进行陈化。
当原料从陈化库取出后, 使用双轴搅拌机将其重新匀化, 再利用隧道窑余热对其进行蒸养优化, 直到其水分含量达到18%左右。在此之后, 原料由瀚德乐公司提供的挤出机挤出成型, 并由弗雷公司的切坯机完成切坯。
舒马赫砖厂的产品展示
接下来, 成型的坯体被送入Laminaris XL快速干燥室。在科特·舒马赫看来, 该设备是他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新型快速干燥室将干燥时间由原先的42 h缩短至大约12 h。在又高又长的干燥车上, 每5~6个坯体摆放成一排, 气流会从水平方向从坯体间吹过。XL型干燥车比标准的Laminaris干燥车更高更宽, 码砖层高达到了16层, 并且在通过干燥室时可选择多种不同的模式:固定周期、变速以及往返运输。
一台由Novoceric公司提供的自动码坯机负责干燥车上砖坯的装卸, 该码坯机使用西门子S7-400PLC系统进行控制。
干燥车的装卸
再下来, 传送系统会将砖坯运送至全自动TKC机器人码坯站, 这个码坯站取名为“Thury”, 旨在纪念科特·舒马赫的父亲、前任公司掌门人亚瑟·舒马赫。满载的窑车会将砖坯送入装有100个烧嘴的隧道窑内, 在1 020℃的温度下烧制40 h。窑内烟气会经过蓄热式热氧化器净化, 该设备由瑞士Allenspach公司提供。在这一点上, 舒马赫砖厂是行业内的先行者:据科特·舒马赫讲, 瑞士空气质素管制条例规定的排放限额要求比以往更加严格。2011年, 砖厂出资购入了由Novoceric公司提供的新技术和设备。现在, 烧结砌块可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卸载并在研磨设备中进行精细研磨。一种名为“Eco Modul”的精磨砖, 在砌筑过程中可使用更薄的砂浆层, 砌筑速度也快于使用较厚砂浆层的传统方式, 既省钱又省力。科特·舒马赫很自豪地强调这一事实, 正是他率先安装并使用了整个瑞士德语地区的第一台精细研磨设备。接下来, 还是使用机器人将砖坯在托盘上码放成垛。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打包, 为此, 2011年时, 公司重新组装了一台薄膜打包机来为托盘上的砖垛进行最后的打包。
名为“Thury”的码坯机器人正在将成型的砖坯码放入窑车
4 产品
舒马赫砖厂目前的产量是每天生产150 t砖瓦和砌块制品。而在1860年, 那时的6名工人做梦也想不到今天的产能, 因为当时的产能只有每年120 t。
目前该砖厂的产品主要包括符合瑞士标准和规格的各种隔音砖、保温砌块和一些特殊产品。
载满烧结制品的窑车从100 m长的隧道窑中驶出
5 展望
王辉耀在上小学和中学时,正赶上文革,因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王辉耀很幸运,他是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又第一批进入国家部委工作;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出国攻读MBA和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的留学生;是最早一批在大型跨国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位的海归;第一位中国大陆留学生出身的西方外交官,也是第一位在当代外国政府工作过的中国人,更是留学生中最早回国创业的一批。这些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总能比同龄人先一步意识到危机。
中学时苦读英语,等待时机
王辉耀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在思考未来的出路。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基本上有3个模式可以让人出人头地:学雷锋、打乒乓球、当文学家。事实上,王辉耀的乒乓球打的非常好,在小学时就已经是校第一了。然而,由于他所在的区没有体校,因此等到他上初中,已无法再继续打乒乓球这一成功途径。这也令他在整个初中,甚至高中都十分迷茫。他开始关注文学,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但图书馆却不许学生借巴金、郭沫若、四大名著等书——这些书被批判封建或者资本主义。于是,他就和同学偷这些禁书看。很多人看多了文学书籍后都励志成为文学家,而王辉耀不同,他从巴金、郭沫若、茅盾、蔡元培、胡适、鲁迅、瞿秋白等文人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都有海外背景,都会外语。隐隐约约中,直觉告诉他,必须和海外建立联系、必须刻苦学外语方有出路。这种见识在当时实在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于是乎,当很多人还忙着阶级斗争时,他却捧着破烂的英语书躲在角落里苦读;即使中学时他被下放到方圆几里都少见人踪的荒野农村时,他也不忘带着能收到VOA、BBC的小收音机。在农村,他住过茅屋,离茅屋不远的地方就是猪圈。如果是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老鼠、蟑螂是茅屋的“常客”,他经历过无数与鼠共眠的日子,甚至有一天,当王辉耀回家时发现他的被褥已经被老鼠撕得稀烂。他至今还能回忆起那些细节:“文革期间我在四川农村插队的时候,才高中三年级。日子非常苦,一天干下来不到2毛钱,还吃不饱,住的类似猪圈的房子,冬天得喝辣椒水来取暖。精神上既压抑又痛苦。” 但是他坚信:国家一定会恢复高考的,为了梦想中的大学,他白天埋头苦干,晚上用煤油灯苦读。
终于,高考恢复了,他在竞争最激烈的第一年考上了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系,摆脱了人生中第一个年龄危机。
而立之年:抛弃铁饭碗去国外“充电”
如果说,中学时的王辉耀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学英语,与海外建立联系是一条成功之路,那么,他在上大学后,就真正意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毕业分配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外交部。为此,他曾独身一人从广州到北京外交部登门求见,希望毕业后外交部能录取他。虽然这一愿望没有实现,但他得到了很多招生的宝贵信息,最终令外经贸部招收了他。按理说,得到了国家的铁饭碗,应该踏实了。然而没过多久,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他又感到了危机:自己的商务知识无法与国际接轨。长此以往,业务知识上止步不前的自己必将遭受淘汰。为了学到最前沿的商务知识,1984年,王辉耀毅然停薪留职,远赴加拿大求学,先后在温莎大学商学院以及西安大略大学攻读MBA和工商管理博士。
学校出来后,王辉耀在加拿大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国际上最大的一家工程咨询公司SNC-Lavalin。通过努力,他在两年内就完成了从助理经理、经理到董事经理的“三级跳”。
有了跨国公司高管的经验后,王辉耀又将目标锁定了政府官员职位。1990年,王辉耀接受加拿大魁北克政府的聘用,任加拿大驻香港领事团,负责魁北克驻香港及中国地区业务的首席经济商务参赞,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出生于中国内地的加拿大华裔外交官。在他任职期间,魁北克对中国的贸易翻了一番,对香港的贸易翻了两番。优秀的成绩,令加拿大当地媒体称其为“财富的使者”。然而如此辉煌的业绩却又令他感觉危机逼近了:“工作后我觉得人应该更有人生价值,每当我感觉人生价值危机时,我都会换一个领域,换一个工作,因为我想追求一种更理想的人生方式。”这时的王辉耀觉得做商务参赞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挑战,他又在迷茫地寻找下一个人生价值。
1992年,就在王辉耀在香港做商务参赞的任期还剩下半年的时候,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得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内容后让他热血沸腾而又踯躅不定。他意识到去国内发展的机会开始变好。邓小平的这次讲话让他面临着他有生以来最大的危机和抉择:是继续在香港做商务参赞,还是去跨国公司做高管,或是自己出来创业呢?他走到了人生的三岔口。
“我花了三至四个月的时间考虑如何取舍,最终我的答案是——创业!”做在记者面前的王辉耀说这句话时依然富有激情,仿佛变成了十几年前做这个决定时的自己。
不惑之年:“开放人生”要居安思危
做创业的决定容易,真正创业时却很难。一想起回到北京后创业的艰辛,王辉耀的语气非常感慨:“我用自有资金开的公司,一开始先在友谊宾馆租了个标准间,既当睡觉的地方又当办公的地方,几个人挤在里面。然后我开始添加办公设备,没想到我从国外带个电脑到公司就让我跑了20多趟海关:因为手续不全电脑就被扣在那了。后来连买个传真机都要为买入网号而奔波。”
创业初期虽然资金不是很充裕,但是他通过努力和声望留住了两个比较固定的客户,从而让新公司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得以生存下去。
因为时差的原因,王辉耀晚上要接北美发过来的传真。以致睡眠质量极差,经常半夜被传真机、电话的声音吵醒。长期睡眠不足的他有一次上洗手间居然晕倒在里面,幸亏被同事即时发现。
“其实,我当时创业的目的,是把它当成人生中的一个过度。希望创业后带来的资金,能让我的时间和财务都自由,从而让我做更多喜欢的事情,比如一些公益事业。”如今的王辉耀谈起当年创业之初的艰辛似乎还有些心有余悸:“一开始公司没有定位好,做了很多贸易,最后才定位在国际商务咨询,因为门槛比较高,在当时算是个蓝海。后来针对这个方向,慢慢地发展,公司也由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一百人了,业务也稳定了下来。”
再次回顾自己人生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危机,王辉耀总结道:“我的一生其实就是开放人生的过程,我从事了很多领域,自己时刻有转型的意识,有危机的意识。这是成功的人士的共性。每个人,在每个年龄阶段,都会遇到危机,尤其是你做的越好,你的危机就越大。
就像刘翔:打破记录难,保持记录更难。打破记录前,他可能没有危机,打破记录后反而有了被别人超越或自己保持不了记录的危机。现在,我的企业已经到了一定规模,我不再亲自过问了,让别人来做了。比尔·盖茨捐钱,我现在可以捐出很多时间放在写书、学术研究、欧美同学会商会上了。”
王辉耀认为,汉语中“危机”两字既有“危”又有“机”,这就明确了危机的涵义:机会总藏在危险当中。只要你勇于把握危险中的机会,你就可以掌控你的人生。而王辉耀则总是居安思危,这也是他总能比别人先一步发现更好机会的奥妙所在。
【成功人士的故事】推荐阅读: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07-17
成功人士的工作励志格言06-27
创业成功人士语录05-29
当代成功人士座右铭09-27
成功人士都有的11个习惯07-02
高效人士的自我管理11-01
it人士的职业寿命09-11
营销专业人士求职的自我介绍06-13
我们班的知名人士作文07-21
给家乡在外人士的一封信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