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诗歌的艺术手法(精选9篇)
温庭筠善于观察、长于感受,能够通过某个细节的描摹和渲染,将生活中的事物与场景精致地艺术化再现。他的诗歌辞藻华美,色彩浓艳,将人物感情的脉络隐藏于画面背后,有时候内心的一个细小的情绪可以通过几个画面暗示。
一、体物细腻
六朝文学走的是“缘情体物”之路,诗歌创作大多数都有体物精细、刻画工巧的特点,这对晚唐诗人有一定影响,其中就有温庭筠和李商隐。“温庭筠着重表现个人生活情感的律诗的风貌一般清新淡雅,间或笔力遒劲、风尚高远,尤以体物细腻见长”。
在温庭筠的诗歌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女子衣饰形貌的细致描摹。比如说《张静婉采莲曲》中的“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蛟绢破春碧。抱月飘烟一尺腰,庸脐龙髓怜娇饶”;《舞衣曲》中“金梭淅沥透空薄,剪落交刀吹断云”。这些描摹都非常精美,而且细致,在修辞上也运用了铺陈、夸张等多种手法,力图把每一个细节都修饰到美的极致。与此同时,描绘女子在某些情境之中的形态也是温庭筠的长项,比如《照影曲》: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鲜不动香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颦。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两句,把情境与情态交融,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春日和暖、美人慵懒的画面,而春日和暖有香气扑鼻,美人慵懒更显女子的妆容精美,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满足,由此可以看出温庭筠体物是多么工细。温庭筠往往喜欢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铺陈某个情境或场景,从而表现出一种细节美,将这些代表性的物品描绘得精美而真实,同时在整体上传达出场景之中应有的气氛。他的一些游宴诗,如《夜宴谣》中的“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写夜宴将要散去之时的蜡烛与罗幕,用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表现欢宴之后的清冷之感。又如《咏寒宵》一诗:
寒宵何耿耿,良宴有徐姿。
宝鞋徘徊处,熏炉怅望时。
曲琼垂翡翠,斜月到呆蕙。
委坠金红烬,阑珊玉局棋。
“寒宵何耿耿,良宴有徐姿”这句点明了主题,从第二句开始诗人用熏炉、垂玉、斜月、残局等刻画凄冷寒宵的状态,诗人借用这些具体的事物所表现出的情状,让人如身临其境。
除了场景和情境之外,温庭筠有时候也会用细节描摹某种情绪,如《春愁曲》: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栏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全诗写女子之愁,虽然是春天,但“珠帘”是冷的,镜中的人也是孤单的,与“双金凤”恰好形成映衬,久睡不醒,梦中的香暖又与现实的寂冷形成鲜明对比,醒来后看着斜风吹着细雨落入池塘,心中的惆怅犹如涟漪一圈一圈散开,久久挥之不去。虽然是主要描摹闺中细节和女子所见所闻,但描摹得非常细腻,全诗的愁情于词句间蔓延纸外,有耐人寻味之愁。
温庭筠突出的细节描摹还表现在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上。他的诗歌中多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即使是在描写宴游的诗歌中也会点缀自然景物,并能与整体相融合。如《秋雨》一诗:
云满鸟行灭,池凉龙气腥。
斜飘看棋簟,疏洒望山亭。
细响鸣林叶,圆文破沼萍。
秋阴杳无际,平野但冥冥。
全诗精细地描绘了秋雨洒落池塘的情境,重点刻画了“鸟”、“云”、“林叶”和“沼萍”的情状,点出了主题。
在对同一种事物的描摹上,温庭筠尽力避免重复而因不同情况加以不同的修饰。如在对星空的描绘中,有“银河耿耿星参差”、“阑干星斗天将曙”写拂晓时的星空,“星斗迢迢共千里”写相思之人眼中的星空,“软风吹春星斗稀”写春夜之星空,“银河欲转星靥靥”则加入了拟人化情感,显得更加新颖。
从不常见的角度写出常见之景,让人觉得既熟悉又新鲜,可见温庭筠体物之深,工细之妙。
二、铺叙娴熟
铺叙是对事物展开充分的叙述和描写,使所描写事物穷形尽相,使人获得具体深刻印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它是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的作用是与抒情结合起来,使诗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铺叙在温庭筠诗歌中的运用非常多,追求的是淋漓酣畅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铺叙,并且注重事物的客观描述,使诗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如《照影曲》: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金鲜不动香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颦。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这首诗写了一佳人在桥头顾影自怜时的娇态。全诗除“香步懒”点明人物外,其他都是景物铺叙,由三个并列的画面组成:桥上的美人、岸上的桃花和水中的倩影,三幅画面互相辉映:风儿不动,塘水不满,呈现出一派暖洋洋的春光。诗中虽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美人的慵懒和寂寞的情绪隐含其中。温庭筠善于以铺叙物象衬托人,这在他的诗集中还是很多的,这种写法在温庭筠的词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如《送人东游》: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乡。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温庭筠很善于用铺叙手法随物赋形。在他笔下,自然景物千姿百态,极富变化,各呈其美。“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两句中,“高风”和“初日”两词,温庭筠运用铺叙的手法使得画面显得极为开阔,意境也更加高远。“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萝花千穗红”。《溪上行》以白形容荷叶,只有在风翻时才贴切,雨湿萝花更显沉重,红色就愈浓,这样充分的叙述和描写,足见诗人捕捉景物的敏锐与细微。
温庭筠还爱用铺叙的手法写静境。如《题李处士幽居》: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更无人。
此首诗浓阴似帐,黄昏中红薇开得正烈,如茵的.碧草在雨雾笼罩之下一片迷蒙,山居是多么静寂,静中又处处透出幽美。“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题造微禅师院》写寺院的静寂,高洁、静中显示出禅师的人品。
如《法云寺双桧》中:“长廊夜静声疑雨,古殿秋声影胜雨。”借助视听错觉写出古殿之静,这静中带有幽深和神秘之感。
《妙卜南佛塔寺》中:
地胜人无欲,林昏虎有威。
涧苔侵客屡,山雪入禅衣。
此诗中的静是冷气袭人,深林虎啸。此外,如《宿松门寺》、《初秋寄友人》、《偶题林亭》等诗都写静境,都用的是铺叙,但境界各一,变化多姿。
铺叙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温庭筠诗歌中的铺叙带有更多的客观描述,务求所写事物的委婉透彻,因而其诗显得清浅,显得流丽和细密。
三、用典
“典”即“典故”。诗歌中用典是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常用手法。在表达过程中引用的历史事迹、历史故事、神话寓言、古书上的警句或古人的名言等,都称为典故。它在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朱自清谈到诗歌中用典所起到的作用时说:“诗是精粹的语言,暗示是它的生命。暗示得从比喻和组织上下工夫,利用读者的联想力量。组织得简约紧凑;似乎断了,实在连着。比喻或用古事成辞,或用眼前景物,典故其实是比喻的一类。这首诗那首诗可以不用典故,但是整个儿的诗是离不开典故。”这其实是强调了典故的暗示,引发了读者的联想。
典故的运用虽说常见,但根据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典故在诗歌中的出现频率和方式不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同。如诗人温庭筠,他所处的时代――晚唐,此时已是日薄西山了。晚唐社会呈现出的是宦官专权、朋党相争、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温庭筠怀才不遇,深感怀抱利器,托足无门。他身负“不羁之才”,却被认为“罕有适时之用”。他是一个恃才傲物、孤高自赏、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诗人。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温庭筠的诗中发现他运用大量的典故勾勒自己的形象,其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有这样几个典故:司马相如、谢安、范蠡、陈后主、严子陵、苏小小。在温庭筠现存的三百三十多首诗歌中,大约有250几首中运用了典故,剩下大约七十首左右没有用典,据粗略统计,大致用了400多个典故。
其中司马相如在温庭筠的诗歌里出现了7次,如《宿一公精舍》:“夜阑黄叶寺,瓶锡两俱能。松下石桥路,雨中山殿灯。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还笑长门赋,高秋卧茂陵”。引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则是温庭筠怀才不遇的真实写照。
谢安出现的频率是7次,是他理想中的政治人物,表达仕进的愿望。如《赠郑徵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题裴晋公林亭》:“谢傅林亭暑气微,山丘零落闭音徽。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池凤已传春水浴,渚禽犹带夕阳飞。悠然到此忘情处,一日何妨有万几。”温庭筠渴望能经世致用,但一生沉沦,此时典故中的谢安是理想中的典型人物。
范蠡出现了8次,如《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引用这个典故表明此人是温庭筠理想中的功成身退的代表人物。
陈后主出现了7次,如《和友人溪居别业》:“积润初销碧草新,凤阳晴日带雕轮。风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苑春。屏上楼台陈后主,镜中金翠李夫人。花房透露红珠落,蛱蝶双飞护粉尘。”《鸡鸣埭歌》中:“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鱼跃莲东荡宫沼,御柳悬栖鸟。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盘踞势穷三百年,朱方杀气成愁烟。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等等。借用这个典故表现温庭筠对昏庸统治者的讥讽。
严子陵出现了8次,此人是温庭筠隐逸的向往。如《宿沣曲僧舍》:“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送李生归旧居》:“一从征战后,故社几人归。薄宦离山久,高谈与世稀。夕阳当板槛,春日入柴扉。莫却严滩意,西溪有钓矶”。
苏小小出现了6次,此人是诗人的风尘知己。如《春洲曲》:“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苏小慵多兰渚间,融融浦日鹅鹊寐。紫骚碟蹬金衔嘶,岸上扬鞭烟草迷。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塘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温庭筠还有一些短诗,用典熨帖自然,运化无迹,所选典故多含讽刺性、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经西坞偶题》,以“青头鸡”这个典故喻甘露之变,表情达意更加深曲丰满。还如《题柳》:“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两句借歌舞名妓、妓名写景状物,为画面增添情趣和色彩。因此,前人称温庭筠“小诗尤工”。
一、体物细腻
六朝文学走的是“缘情体物”之路, 诗歌创作大多数都有体物精细、刻画工巧的特点, 这对晚唐诗人有一定影响, 其中就有温庭筠和李商隐。“温庭筠着重表现个人生活情感的律诗的风貌一般清新淡雅, 间或笔力遒劲、风尚高远, 尤以体物细腻见长”。
在温庭筠的诗歌中,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女子衣饰形貌的细致描摹。比如说《张静婉采莲曲》中的“掌中无力舞衣轻, 剪断蛟绢破春碧。抱月飘烟一尺腰, 庸脐龙髓怜娇饶”;《舞衣曲》中“金梭淅沥透空薄, 剪落交刀吹断云”。这些描摹都非常精美, 而且细致, 在修辞上也运用了铺陈、夸张等多种手法, 力图把每一个细节都修饰到美的极致。与此同时, 描绘女子在某些情境之中的形态也是温庭筠的长项, 比如《照影曲》:
景阳妆罢琼窗暖, 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 金鲜不动香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 翠鳞红稚俱含颦。
桃花百媚如欲语, 曾为无双今两身。
“景阳妆罢琼窗暖, 欲照澄明香步懒”两句, 把情境与情态交融,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春日和暖、美人慵懒的画面, 而春日和暖有香气扑鼻, 美人慵懒更显女子的妆容精美, 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满足, 由此可以看出温庭筠体物是多么工细。温庭筠往往喜欢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铺陈某个情境或场景, 从而表现出一种细节美, 将这些代表性的物品描绘得精美而真实, 同时在整体上传达出场景之中应有的气氛。他的一些游宴诗, 如《夜宴谣》中的“亭亭蜡泪香珠残, 暗露晓风罗幕寒”, 写夜宴将要散去之时的蜡烛与罗幕, 用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表现欢宴之后的清冷之感。又如《咏寒宵》一诗:
寒宵何耿耿, 良宴有徐姿。
宝鞋徘徊处, 熏炉怅望时。
曲琼垂翡翠, 斜月到呆蕙。
委坠金红烬, 阑珊玉局棋。
“寒宵何耿耿, 良宴有徐姿”这句点明了主题, 从第二句开始诗人用熏炉、垂玉、斜月、残局等刻画凄冷寒宵的状态, 诗人借用这些具体的事物所表现出的情状, 让人如身临其境。
除了场景和情境之外, 温庭筠有时候也会用细节描摹某种情绪, 如《春愁曲》:
红丝穿露珠帘冷, 百尺哑哑下纤埂。
远翠愁山入卧屏, 两重云母空烘影。
凉替坠发春眠重, 玉兔煴香柳如梦。
锦叠空床委坠红, 飔飔扫尾双金凤。
蜂喧蝶驻俱悠扬, 柳拂赤栏纤草长。
觉后梨花委平绿, 春风和雨吹池塘。
全诗写女子之愁, 虽然是春天, 但“珠帘”是冷的, 镜中的人也是孤单的, 与“双金凤”恰好形成映衬, 久睡不醒, 梦中的香暖又与现实的寂冷形成鲜明对比, 醒来后看着斜风吹着细雨落入池塘, 心中的惆怅犹如涟漪一圈一圈散开, 久久挥之不去。虽然是主要描摹闺中细节和女子所见所闻, 但描摹得非常细腻, 全诗的愁情于词句间蔓延纸外, 有耐人寻味之愁。
温庭筠突出的细节描摹还表现在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上。他的诗歌中多有自然景物的描写, 即使是在描写宴游的诗歌中也会点缀自然景物, 并能与整体相融合。如《秋雨》一诗:
云满鸟行灭, 池凉龙气腥。
斜飘看棋簟, 疏洒望山亭。
细响鸣林叶, 圆文破沼萍。
秋阴杳无际, 平野但冥冥。
全诗精细地描绘了秋雨洒落池塘的情境, 重点刻画了“鸟”、“云”、“林叶”和“沼萍”的情状, 点出了主题。
在对同一种事物的描摹上, 温庭筠尽力避免重复而因不同情况加以不同的修饰。如在对星空的描绘中, 有“银河耿耿星参差”、“阑干星斗天将曙”写拂晓时的星空, “星斗迢迢共千里”写相思之人眼中的星空, “软风吹春星斗稀”写春夜之星空, “银河欲转星靥靥”则加入了拟人化情感, 显得更加新颖。
从不常见的角度写出常见之景, 让人觉得既熟悉又新鲜, 可见温庭筠体物之深, 工细之妙。
二、铺叙娴熟
铺叙是对事物展开充分的叙述和描写, 使所描写事物穷形尽相, 使人获得具体深刻印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中, 它是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的作用是与抒情结合起来, 使诗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铺叙在温庭筠诗歌中的运用非常多, 追求的是淋漓酣畅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铺叙, 并且注重事物的客观描述, 使诗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如《照影曲》:
景阳妆罢琼窗暖, 欲照澄明香步懒。
桥上衣多抱彩云, 金鲜不动香塘满。
黄印额山轻为尘, 翠鳞红稚俱含颦。
桃花百媚如欲语, 曾为无双今两身。
这首诗写了一佳人在桥头顾影自怜时的娇态。全诗除“香步懒”点明人物外, 其他都是景物铺叙, 由三个并列的画面组成:桥上的美人、岸上的桃花和水中的倩影, 三幅画面互相辉映:风儿不动, 塘水不满, 呈现出一派暖洋洋的春光。诗中虽没有直接抒发情感, 但美人的慵懒和寂寞的情绪隐含其中。温庭筠善于以铺叙物象衬托人, 这在他的诗集中还是很多的, 这种写法在温庭筠的词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如《送人东游》:
荒戍落黄叶, 浩然离故乡。
高风汉阳渡,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 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 尊酒慰离颜。
温庭筠很善于用铺叙手法随物赋形。在他笔下, 自然景物千姿百态, 极富变化, 各呈其美。“高风汉阳渡, 初日郢门山”两句中, “高风”和“初日”两词, 温庭筠运用铺叙的手法使得画面显得极为开阔, 意境也更加高远。“风翻荷叶一向白, 雨湿萝花千穗红”。《溪上行》以白形容荷叶, 只有在风翻时才贴切, 雨湿萝花更显沉重, 红色就愈浓, 这样充分的叙述和描写, 足见诗人捕捉景物的敏锐与细微。
温庭筠还爱用铺叙的手法写静境。如《题李处士幽居》:
浓阴似帐红薇晚, 细雨如烟碧草新。
隔竹见笼疑有鹤, 卷帘看画更无人。
此首诗浓阴似帐, 黄昏中红薇开得正烈, 如茵的碧草在雨雾笼罩之下一片迷蒙, 山居是多么静寂, 静中又处处透出幽美。“照竹灯和雪, 看松月到衣。”《题造微禅师院》写寺院的静寂, 高洁、静中显示出禅师的人品。
如《法云寺双桧》中:“长廊夜静声疑雨, 古殿秋声影胜雨。”借助视听错觉写出古殿之静, 这静中带有幽深和神秘之感。
《妙卜南佛塔寺》中:
地胜人无欲, 林昏虎有威。
涧苔侵客屡, 山雪入禅衣。
此诗中的静是冷气袭人, 深林虎啸。此外, 如《宿松门寺》、《初秋寄友人》、《偶题林亭》等诗都写静境, 都用的是铺叙, 但境界各一, 变化多姿。
铺叙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温庭筠诗歌中的铺叙带有更多的客观描述, 务求所写事物的委婉透彻, 因而其诗显得清浅, 显得流丽和细密。
三、用典
“典”即“典故”。诗歌中用典是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常用手法。在表达过程中引用的历史事迹、历史故事、神话寓言、古书上的警句或古人的名言等, 都称为典故。它在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朱自清谈到诗歌中用典所起到的作用时说:“诗是精粹的语言, 暗示是它的生命。暗示得从比喻和组织上下工夫, 利用读者的联想力量。组织得简约紧凑;似乎断了, 实在连着。比喻或用古事成辞, 或用眼前景物, 典故其实是比喻的一类。这首诗那首诗可以不用典故, 但是整个儿的诗是离不开典故。”这其实是强调了典故的暗示, 引发了读者的联想。
典故的运用虽说常见, 但根据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 典故在诗歌中的出现频率和方式不同, 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同。如诗人温庭筠, 他所处的时代———晚唐, 此时已是日薄西山了。晚唐社会呈现出的是宦官专权、朋党相争、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温庭筠怀才不遇, 深感怀抱利器, 托足无门。他身负“不羁之才”, 却被认为“罕有适时之用”。他是一个恃才傲物、孤高自赏、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诗人。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温庭筠的诗中发现他运用大量的典故勾勒自己的形象, 其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有这样几个典故:司马相如、谢安、范蠡、陈后主、严子陵、苏小小。在温庭筠现存的三百三十多首诗歌中, 大约有250几首中运用了典故, 剩下大约七十首左右没有用典, 据粗略统计, 大致用了400多个典故。
其中司马相如在温庭筠的诗歌里出现了7次, 如《宿一公精舍》:“夜阑黄叶寺, 瓶锡两俱能。松下石桥路, 雨中山殿灯。茶炉天姥客, 棋席剡溪僧。还笑长门赋, 高秋卧茂陵”。引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则是温庭筠怀才不遇的真实写照。
谢安出现的频率是7次, 是他理想中的政治人物, 表达仕进的愿望。如《赠郑徵君, 家匡山, 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一抛兰棹逐燕鸿, 曾向江湖识谢公。”《题裴晋公林亭》:“谢傅林亭暑气微, 山丘零落闭音徽。东山终为苍生起, 南浦虚言白首归。池凤已传春水浴, 渚禽犹带夕阳飞。悠然到此忘情处, 一日何妨有万几。”温庭筠渴望能经世致用, 但一生沉沦, 此时典故中的谢安是理想中的典型人物。
范蠡出现了8次, 如《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 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引用这个典故表明此人是温庭筠理想中的功成身退的代表人物。
陈后主出现了7次, 如《和友人溪居别业》:“积润初销碧草新, 凤阳晴日带雕轮。风飘弱柳平桥晚, 雪点寒梅小苑春。屏上楼台陈后主, 镜中金翠李夫人。花房透露红珠落, 蛱蝶双飞护粉尘。”《鸡鸣埭歌》中:“南朝天子射雉时, 银河耿耿星参差。铜壶漏断梦初觉, 宝马尘高人未知。鱼跃莲东荡宫沼, 濛濛御柳悬栖鸟。红妆万户镜中春, 碧树一声天下晓。盘踞势穷三百年, 朱方杀气成愁烟。彗星拂地浪连海, 战鼓渡江尘涨天。绣龙画雉填宫井, 野火风驱烧九鼎。殿巢江燕砌生蒿, 十二金人霜炯炯。芊绵平绿台城基, 暖色春容荒古陂。宁知玉树后庭曲, 留待野棠如雪枝。”等等。借用这个典故表现温庭筠对昏庸统治者的讥讽。
严子陵出现了8次, 此人是温庭筠隐逸的向往。如《宿沣曲僧舍》:“东郊和气新, 芳霭远如尘。客舍停疲马, 僧墙画故人。沃田桑景晚, 平野菜花春。更想严家濑, 微风荡白蘋”。《送李生归旧居》:“一从征战后, 故社几人归。薄宦离山久, 高谈与世稀。夕阳当板槛, 春日入柴扉。莫却严滩意, 西溪有钓矶”。
苏小小出现了6次, 此人是诗人的风尘知己。如《春洲曲》:“韶光染色如蛾翠, 绿湿红鲜水容媚。苏小慵多兰渚间, 融融浦日鹅鹊寐。紫骚碟蹬金衔嘶, 岸上扬鞭烟草迷。门外平桥连柳堤, 归来晚树黄莺啼。”《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 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 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女儿腰似束, 家在钱塘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风, 门前春水年年绿。”
温庭筠还有一些短诗, 用典熨帖自然, 运化无迹, 所选典故多含讽刺性、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经西坞偶题》, 以“青头鸡”这个典故喻甘露之变, 表情达意更加深曲丰满。还如《题柳》:“香随静婉歌尘起, 影伴娇娆舞袖垂”两句借歌舞名妓、妓名写景状物, 为画面增添情趣和色彩。因此, 前人称温庭筠“小诗尤工”。
温庭筠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中专力描写女性形象的第一位文人,他在文学领域中专剖女性的情感世界,从而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审美情趣,使词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始绽放出清新的独具魅力的光彩。
一、温庭筠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
(一)、歌妓舞女
温庭筠笔下大多都是美艳动人的女子,他的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优美的美人画卷,这些女性有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般如云的头发,有着“人似玉,柳如眉”般姣好的容颜,还有着“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般优美的身姿。他笔下的这些靓丽的女性,不仅仅是有着天生丽质的姿容,而且她们还特别热衷于装扮自己。温庭筠在词中往往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这些女性的美。如在《菩萨蛮》这首词里,温庭筠借用“水精帘”、“鸳鸯锦”、“藕丝”、“玉钗”这些华美的意象来描绘女性的闺房,以及她的衣着和闺房。虽然词人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些女性的身份,但是从他的描述中,我们能够感受的出来女主人公的身份。作为当时社会底层的女性,为了生计抑或是由于种种原因迫使她们沦为歌妓舞女,但是她们大多都长相姣好而且具有较好的音乐、舞蹈和文学修养,能歌善舞,能言善辩,慧黠诙谐,还能诗词唱和,因而能够博取文人的欢愉,因而在温庭筠笔下,尽管这些歌妓舞女表面上光鲜靓丽,可是终究掩饰不了她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的心境。
(二)、商人妇
秦观在其词《水龙吟》中云:“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意为男子为功名为谋生与女方分居两地,这对女方是最难堪的事情。“因而,‘望归’就成为诗词当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妇人每日精心打扮,只为等待远方的丈夫归来。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这个晨起梳妆打扮的女子满心期盼的丈夫却迟迟未见,她最终只能是“肠断白频洲”。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说:“《楚辞》‘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幽情远韵,令人至不可聊。飞卿此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酷似《楚辞》而声情绵渺。”在笔者看来,这首词把这位妇人的心境写活了。虽然词人是男子,但是难得词人如此理解思妇的心情。盛装的商人妇等待的最终也只是一场空。
(三)、宫女
俗语常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又说进宫是“伴君如伴虎”,足以显示宫廷女性的境况,但是更可悲的是那些进宫后却无缘面见龙颜的宫女,她们生活在宫廷中,就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以至将来的飞黄腾达做不择手段的努力,她们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有时候付出并不与得到成正比。在温庭筠的词中出现的就有这类女性。《菩萨蛮》其十四里有这样的宫女:她盛装打扮,可是却因为无聊而依靠于枕头之上,“愁黛”、“春恨”、黯然神伤。宫女愁,愁的是满心期待君王却没有出现。还有如《杨柳枝》词云:“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扶栏杆半入楼。”这些宫女感叹自己深宫寂寞,难睹圣颜,还不如那袅袅飘拂的龙池玉柳,至少它们还能沾溉君王的恩泽。与这两类不同的是,温庭筠在《清平乐》中展示了又一不同于以上的女性形象:
虽是宫女,虽然结局可能一样,但是“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至少这些宫女对她们的未来还是抱有希望的,在她们看来,想要获得君王的宠爱还是有可能的,也许最终希望可能落空,但是至少她们曾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过。温庭筠对她们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四)、征妇
在温庭筠笔下,出现了不少描写征妇的词。词人选用了《定西番》、《遐方怨》、《诉衷情》、《蕃女怨》等曲调来表现,现举《蕃女怨》为例:
这首词描写了闺中人在画楼中怀念征人的景象。闺中人看着征人留下的服饰之物,想象着边塞的艰苦,“渍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环境异常恶劣,不禁为在外的征人担心。这边已经是春天,而自己独居画楼,面对姹紫嫣红百花盛开,顿时感觉“锦屏空”而离恨重重,埋怨战争,正是由于“年年征战”而使得征人不能归来。笔者认为这个征妇形象其实也有词人自己的影子,词人也像征妇一样痛恨战争。据考证,温庭筠早年曾经一度从军出塞,因而他才会对征妇的这种心情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正是因为他有如此的经历,故而能够创作出如此能够反映征妇痛苦遭遇的词作。
(五)、采莲女
采莲女是温庭筠词中比较活泼的女性形象,只是描写采莲女的词作不是很多。比较欢快鲜活的要数《河传》其一了,这首词写了一群年轻的采莲女子在遇到心仪的男子时的种种反应。莲蓬满池,少女相约采莲,在采莲时遇到了男子,于是对他心存爱慕,但是“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只顾着看男子而忘记采莲受到了指责,于是开始劳动,可是虽是在劳动,心却已经跟随那男子走了,男子消失了,采莲女子就开始焦虑“浦南归,浦西归。莫知”,心有遗憾。痴情天真的少女跃然纸上。笔者比较欣赏这首词,词人是在描述一件事情,可是看着这些简单清新的用词眼前就能浮现一幅清丽的画卷。虽然温庭筠是以秾艳香软的词风见长,可是也不乏像《河传》这样淡雅的词作。
(六)、女冠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菩萨蛮》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菩萨蛮》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菩萨蛮》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菩萨蛮》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菩萨蛮》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菩萨蛮》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菩萨蛮》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菩萨蛮》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菩萨蛮》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菩萨蛮》
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销。——《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菩萨蛮》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更漏子》
想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更漏子》
凭阑干,窥细浪,雨潇潇。——《酒泉子》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酒泉子》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酒泉子》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酒泉子》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定西番》
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定西番》
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赏析】:
此首,起三句三层。“近来”句,又深一层。“为思君”句总束,振起全词以上所谓“懒”、“休”、“罗”者,皆思君之故也。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苒袅转鸾旗,萎蕤吹雉葆。
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
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
【注释】
①苒袅:柔婉婀娜貌。鸾旗:天子车上之旗,赤色,编以羽毛,上绣鸾鸟。
②萎蕤:柔貌。雉葆:用羽毛做伞盖的车。
③九门:古制天子所居有九门,即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城门、近郊门、远郊门、关门。见《礼记·月令》。
④兰荪:香草,即菖蒲。
⑤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赏析】
古今多数文学史家和舆论家们,他们把温庭筠的词嗤之以为梁陈余风,视为靡靡之音,不信他能有什么政治寄托。几乎等于把美人香草要从《离骚》中赶了出来。这对于温庭筠是有欠公正的。
温庭筠的这一首诗,他自己首先就署上了一个“嘲”字。嘲者,讥笑也。然而从他的诗里看,他把春风写得又是非常好。好而要受到讥笑,就不能不说是在“指桑骂槐”。因此,可以把此诗作为一首有寄托的诗来读。
此诗开门见山就提出了“春风何处好?”接着他列举了五种春风的行动,来证明春风之好。换句话说,这五种行动,就是温庭筠理想中的“风”。好而遭到遗弃,就是盲目讨好,这所以是该予以嘲笑的。那么嘲风之盲目,也正是嘲皇帝之不识好坏。评论界有人总是认为温庭筠不配《离骚》,其实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正是继承了楚风的“骚”意,因为它很容易使人想到了宋玉的《风赋》: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扬。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温庭筠在这里,正是师承了此意的。试来解读风的好处:
第一种好处:“别殿饶芳草”,“饶”有丰、饱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可以理解为因“春风”而使芳草茂密丰盛起来了。芳草,就是香草,古人常常用它来比喻忠贞的美德。刘攽说:“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佳卉为君子美德。”(《秦州玩芳亭记》)而这正是《离骚》的手法。如果用代数的方法,把这代了进去,那么等式就是说:春风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使君子具备着更多的美德。而这正是子夏在《诗序》中说的:“风,风也;风以动之”的本意。
第二,“苒嫋转鸾旗”,“鸾旗”是皇帝鸾舆前面仪仗队所举的彩旗,用以显示仪表的威严的。春风能使它得以舒展,显得更生动勃郁。这正是杜甫的“致君尧舜”的意思。
第三,“萎蕤吹雉葆”,“萎蕤”,旗名,也是卤簿中的一种。但萎蕤也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葆”,就是羽葆,古时用鸟毛装饰的车盖;也就是指皇帝所坐的车子“鸾舆”。张衡《东京赋》:“羽盖威蕤”。雉,是野鸡。是用野鸡尾巴的毛作装饰的一种宫扇,也是皇帝近前的`仪仗。“萎蕤吹雉葆”,是说春风吹动着这些仪仗,就像吹动着茂密的青草。不仅写出了皇帝仪仗队伍之浩荡,更写出了春风的质感。可以说,这些葆羽,正是因春风才显得这样流动而有生气的。
以上两句从远一直写到近,写春风能使皇帝的仪仗显得更为显赫。可以试想,这样长长的仪仗队在春风中飘拂着前进,与在夏日无风的蔫搭搭地前进,则这有风与无风的气象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扬芳历九门”,九门,指天子之门,是说春风把芬芳的气息吹进了天子的宫廷。如果没有春风,则纵有九门,也是没有生气的。
第五,“澹荡入兰荪”,淡荡是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也是形容风,如水波之荡漾,似乎这春风飘举升降入于深宫,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入罗帷之后,终因无所是事,而不得已又钻入芳草丛中的了。因为“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尽管它如何的想为皇上振兴威仪,无奈皇帝还是只喜欢那种虽无好风,却能经常出入怀袖的小团扇子。小人在位,是以君子只有入于兰荪,与草木为伍了。
值得注意的是,他把春风写得是十分生动。风本是没有形质的东西,但是由于他抓住了风的特性,如“饶”、“转”、“吹”、“扬”、“历”、“澹荡”等,或写风的自动,或因物以显形,都莫不富有特性。因而使人处处感到风动,而且,他写春风而已,却又是故意地把它放在庄严、芬芳的处所。它虽也接近皇帝,但只止于威仪,而不及怀袖,正如宋玉说的:是“愈病析酲,发明耳目”而不是使之更加沉溺,昏昏欲睡。因此,这样的风,清醒者喜欢,而欲昏聩以终的是不高兴的。这令人想到了唐宣宗与李德裕的故事。宣宗刚即位,“德裕奉册太极殿。帝还谓左右曰:‘向行而近我者,非太尉耶?顾我毛发为森竖!’翌日,罢为荆南节度使,俄徙东都留守。”这里的春风多像李德裕,当李德裕扶助武宗时,唐室几乎中兴,可惜为时不久,宣宗即位,又复重用竖宦与小人,把一个“几使唐室中兴”(王夫之语)的大臣,一贬再贬,直至送至天涯海角以致死亡。那么,这一首诗当是写于李德裕遭贬,然而还没有到崖州之时。因为如果李德裕贬死,温庭筠哭尚且来不及,决不可能用现在的这种嘲笑的态度。
置春风于不顾而恋小巧团扇的,这是时代的悲哀。这里的“嘲”,实际是赞美,赞美春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然而不论怎样努力,终于还是贬了下来,和芳草们在一起。这是诗人在为春风作不平之鸣,哀皇帝之昏而憎团扇之佞。然而如此爱,如此哀,如此恨皆不可能,是以只有反其意而将爱以“嘲”出之。嘲者,亦有哀其不识不知之过也。温庭筠之自哂,也许他是悟了,所以历史上说他流落江湖,“不知所终”,则为仙为道,为贼为寇皆不可知。只留下个当朝称他的儿子为“孽子”,则终是反朝廷也为可知矣。
拓展阅读:温庭筠的经典名句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6、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芳草无情人自迷。
9、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2、碧天如水夜云轻。
13、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4、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5、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16、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17.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8.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9.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注释
⑴花花——言花朵繁多,即花花朵朵之意。
⑵罗袖句——女子穿着罗衣,面对画帘,思念情人肠欲断。
⑶卓香车——立在散发芬芳的车上。卓:站立。香车:古代车乘求其精美,常用优质木材造成,饰以珠玉,涂以香料。《初学记·器物部》:“三云辇,七香车。”
⑷战篦句——饰有金凤花纹的`战篦斜簪于发际。
⑸阮郎——泛指心爱的男子。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水平时,刻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后,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一山,出大溪,见二女颜容绝妙,唤刘、阮二人姓名,好像旧时相识,并问:“郎等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床帐帷慢,非世所有。又有数仙客,拿三五个桃来,说:“来庆女婿。”各出乐器作乐,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礼,住了半年,天气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闻百乌啼鸣,求归心切。女子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于是送刘、阮从山洞口去。到家,乡里怪异,经查寻,世上已是他们第七代子孙。二人于是又想回返女家,寻山路,不获,迷归。至太康八年,还不知二人下落。以后诗词中就常用“刘阮”、“刘郎”、“阮郎”来指久去不归的心爱男子。
简析
这首词写妇人春怨。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注音:
mù mǎn céng wéi wù wài yóu ,liù lóng jīng cǐ zàn yān liú 。
fǎn hún wú yàn qīng yān miè ,mái xuè kōng chéng bì cǎo chóu 。
xiāng niǎn què guī zhǎng lè diàn ,xiǎo zhōng hái xià jǐng yáng lóu 。
gān quán bú fù zhòng xiàng jiàn ,shuí dào wén chéng shì gù hóu 。
高风汉阳渡⑶,初日郢门山⑷。
江上几人在⑸,天涯孤棹还⑹。
何当重相见⑺?樽酒慰离颜⑻。
【注释】
⑴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
⑵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⑶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
⑷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⑸江:指长江。几人:犹言谁人。
⑹孤棹:孤舟。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⑺何当:何时。
⑻樽酒:犹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离颜:离别的.愁颜。
【白话译文】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心怀壮志你告别了古塞险关。
飒飒秋风将送你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所送何人不详(或为鱼玄机,鱼有《送别》相和)。看诗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可知这是温庭筠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贬隋县尉之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离江陵东下之前(应为咸通二年秋)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诗人时年五十左右。
【赏析】
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关于此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按首句,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的确令人难以忍受。然而次句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自是不凡。
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清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颈联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赋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
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友人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
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拓展阅读:温庭筠的相思词
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菩萨蛮》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怨》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梦江南》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和友人伤歌姬》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菩萨蛮》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
【温庭筠诗歌的艺术手法】推荐阅读:
《赠少年》 温庭筠10-24
温庭筠菩萨蛮06-22
温庭筠 《过分水岭》09-09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反思07-23
高考诗歌写景的手法07-25
温庭钧古诗《利州南渡》06-05
古典诗歌描写手法07-21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0-02
艺术的火炬诗歌07-20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