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推荐8篇)
摘要:
本文从本校的分层次教学和在现实和理论以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以
“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字: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任务型教学
一. 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教育改革必须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但是国内研究的热点,也是世界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
英语课程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简称TBT)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申报省级现代技术学校过程中, 我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样在新课程中就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二.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起到一定的促进教学的作用。但是课件开发与推广中所出现的一些偏差和问题引发思考。所谓的“课件”很多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然处于实践探索中,所以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误区和偏差。可以说现在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进行的仍然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三. 理论依据。
1.利用差异的因材施教理论。现代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一定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而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2.协作学习理论。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1)小组中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东西,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3)各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而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二.课程整合、共同提高; 任务教学、锦上添花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现在流行的英语学科 “任务型”教学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将会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进行整合,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所说的这些“任务”可以是英语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一个个的“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真实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介绍“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之前,现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的“分层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
一. 分层次动态教学
这是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要求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着力开发利用学生差异这个教育资源,根据全年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能力倾向分为A、B、C三个层次,并实行动态组合,分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英语分层教学也是在教学的各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实行分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个同学在学习、训练、检测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各有目标、各有所得、力创附中特色,搞好中学英语教学,力争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几年以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制定出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C层: 1.认真落实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
2.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阅读、表达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拓宽语言习得环境。
3.培养英语竞赛人才,进行英语过级竞赛训练。
4.培养英语自学能力以及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继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以及笔头能力,使之成为较为理想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B层: 1.同C层1、2、4项目标。
2.经过训练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C层的水平。
3.不断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A层: 1.夯实英语基础。
2.完成C层1、2项目标。
3.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二)A、B班勤于辅导,C班精于指导
A、B班大多数是基础稍差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自觉性不高,但他们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采用重点盯人战术,并在班上进行对抗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多一份耐心,多给一次机会,多一些鼓励,课下再给予适当的辅导,点拨,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会有提高,如牛娜丽、乔帅军同学本学期以来学习上积极进取,成绩从刚及格提高到良好以上。
C层曾经有这样一种情况,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热情高、潜力大,但有一部分浮躁,缺乏自觉性。为此我们让他们两两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在“实”字上下功夫,扎实、踏实。同时注重学法上指导。如在听、读中如何抓住关键词、主题句,如何巧记单词等。只要方法对头,就会事业功倍,开始从“学会”转向“会学”。
二.任务的定义: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所以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选择恰当的语言活动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内驱, 在交际互动过程中, 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生成语言能力,从而形成语言学习的良性循环。
Long(1985)指出:“任务”其实是人们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各种活动,包括诸如刷墙、填表、给小孩穿衣服、买鞋、订票、借书、考驾照、打印、定房间等。总之,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可以任意组合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活动,而是整个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务的形式为用语言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界面的有效结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因此,任务自身也具有教育价值。当老师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完成了 “任务”, 那么学生便基本掌握好了语言知识点和技能,而且又能发展学生本身的能力.
三. 分层次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程序:
1.设置任务 创设情境(第一步骤) 开展活动 分层指导(第二步骤)
A B
教师
启发引导 诱思导学(第三步骤) 拓展讲解 完成任务(第四步骤)
C D
2.主动探索 激发情趣 (第一步骤) 讨论交流 分层练习(第二步骤)
A B
学生
思考探讨 理解新知 (第三步骤) 质疑解惑 各自发展(第四步骤)
C D
四. 分层指导下的任务教学模式程序说明
分层指导下的任务教学模式程序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系统,包含有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同步行进的“教师(教)、学生(学) ,每元包含A、B、C、D、4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第一步骤:
从教师(教)来看,第一步骤为“设置任务,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上,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任务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英语情景的形成。因此第一环节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第一步骤为“主动探索 激发情趣”。全体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以及新颖独特有挑战性的任务的提出,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开始思考情境中的认知问题并想办法完成任务,获得能力并从中得到乐趣。这时侯,他们的情感体现出愉悦性,对本课学习萌发了兴趣;他们的认知系统被唤醒了,开始进行运转。
第二步骤,“开展活动 分层指导”。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引导,这个时候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错误,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实践。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更为充分地发挥,心理潜能更好地发掘,探索精神更好地形成,此时教师完全没必要“发”(即把知识要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展开自学,此为“分层指导”,为后面的教学步骤做好铺垫与准备。这时学生由最初的兴趣初萌状态,进入了“讨论交流 分层练习”阶段。他们或可自学教材,或小范围内相互间进行初步的交流,互相启迪。这时学生的情感状态处于激奋状态。整个认知系统完全被激活了,高速地运转起来。
第三步骤,“启发引导 诱思导学”。在完成上述步骤以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准确而又简练地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与评价,评价的原则是重在肯定、鼓励与引导。对学生有疑难的问题,则进行启发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继续良好的情感状态,自信的情感得到了较大的加强。
于是教学进入第四步骤,“拓展讲解 完成任务”。教师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教师在B班(即中等层次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一步的学习问题。在A班(即小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层次班),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可能的话,完整地掌握新知。对于C班(上等层次的学生),为解决他们在认知方面“吃不饱”的问题,教师则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前提下,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因而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进行各自的“任务练习”,其结果是“质疑解惑 各自发展”: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对自己来说是较优的发展。这时,他们的认知系统由于运转的有效性,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则是各种学习能力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的素质,是各种素质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其成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三 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
任务型教学模式
从前面提到的英语学科采取的“分层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更加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任务”教学法也是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这是一种“剥笋子”式的、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通过学生探究式的相互合作学习,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其实也是可以体现“任务”教学法,事实上有很多信息课的老师就是在尝试采取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为此,我们进行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整合时,就是创造性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结合点来完成课程整合的,即在通过完成“英语学科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特殊的“载体”驱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不断使学生地获得持久的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竞争和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开拓创新的自学能力。
为此,我们所倡导的“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核心、强调教师为主导、始终学生为
主体”的基本特征。
我们根据国内外很多专家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我们初中学生的,同时适合老师更好操作的模式。
首先是对我们过去和现在影响比较深的“五步教学法”,我们知道,就是把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五个步骤进行,即复习引入(Revision)、呈现新课(Presentation)、(机械性)操练(Drill)、练习(Practice)、巩固(consolidation)。在这五个教学步骤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挥”,决定着学生的操练形式是个别(Individually)、逐行(in Teams)、逐排(in Rows)、两人对练(in Pairs)或是全班性练习(All Together)。
然后是Jane Willi)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①前期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介绍主题。
②任务循环(task-cycle):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
a 任务(task)--教学布置任务,学生执行任务。
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③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a 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下面是“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设置任务 创设情境(第一步骤) 开展活动 分层指导(第二步骤)
A B
教师
启发引导 诱思导学(第三步骤) 强调合作 完成任务(第四步骤)
C D
2.主动探索 激发情趣 (第一步骤) 讨论交流 分层练习(第二步骤)
A B
学生
思考探讨 理解新知 (第三步骤) 合作学习各自发展(第四步骤)
C D
在我校分层指导下各个层次班按照以上的方式进行,我们再具体进行论述:
1. 对于作为教学的主导的教师。
首先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创设一个或者多个课堂上或者课外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的任务,是顺利进行任务型学习的前提。任务型教学可以广泛应用于阅读、写作、语法、听说等课堂。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幅画,一个网上调查,一个专题,一次演讲,一出短剧,甚或一个语法项目等等。任务提出的过程,要有明晰的分工和知识或能力的目标。紧接着,按照我们所说的“五步教学法”进行。
2.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学习策略体系,在目前学校班级容量普遍过大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其实并非简单的分成若干个组合。其实,分组是很有学问和技巧的。首先,分组要讲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是通过按照学生喜欢的明星,歌星甚至歌曲名分组;也可以是某一项体育运动,体育明星;也可以是喜欢的动画卡通任务或者食品名称等等。其次,分组要教给学生协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应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为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小组成员有效的独立学习是实现这一共同目标的前提。小组学习重在形成性评价。我每一个单元都设计一张表格,一个单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评价给分,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依据。再次,每一个小组成员依据职责进行合理分工。比如我把小组分为“导演”“制片人”“男主角”“女主角”等角色,每个星期进行角色轮换。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被激活,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师生互动,其乐无穷。
“任务和信息技术运用”贯穿于英语教学全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有创意的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信息平台;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每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不断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学生持久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外语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促进外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9(3);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
3、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202.112.88.32/论著选摘/何克抗/JiYu-Internet.htm;
4、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
5、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6、Skehan, P.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体育分层次教学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及时掌握体育新的信息, 改变观念, 不断更新体育新知识, 启发学生兴趣, 培养体育能力, 共同提高。为此, 我在体育课堂中大力开展了分层次教学, 因人而异制定体育教育教学目标,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1 分层次教学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指导思路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体育个性是中学体育课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体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才, 体育应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实现这一个宏伟的目标, 必须更新体育新观念。在体育教学中, 真正的全面发展是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因为学生体育能力方面发展各个方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体育课堂中, 可以实施体育分层教学, 对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在课堂中实施,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心健康。
1.2 有助于“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的实施
中学生由于个体差异, 对体育实践的兴趣存在差异。学生的体育天赋不同, 学生所处的体育环境不同, 有的学生从小就接受很正规的体育教学, 由于诸多的原因, 造成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中学体育分层次教学就要求老师必须建立“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体育课堂中, 可以将学生分几个层次教学, 比如运动能力突出, 运动能力较好, 运动能力一般三个等级, 学生水平提高后, 可以自动进入上一个层次学习, 最终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学生和谐健康提高的目的。在中学体育课堂中, 体育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内在的真正体育学习动力, 如果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动力, 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 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难以完成。那么体育教师应顺其自然地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体育锻炼动机, 圆满完成体育教育目标, 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2 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 在体育项目中也有自己闪光的一面, 比如有的学生体育口令好, 有的学生擅长跑, 有的学生擅长投掷, 有的学生擅长跳跃, 有的学生擅长球类, 有的学生擅长棋类, 教师应该课前做好统计和分析, 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可以课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 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 有计划, 有组织地实施分层教学, 主要从体育教学目标分层。
体育教学目标分层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实际能力的不同而实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教学中对体育能力突出的学生, 要求掌握体育项目的重难点, 重在运动中灵活实际运用, 能够熟练掌握该项目的技能。对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条件地组建班级运动代表队, 可以用运动队的一般标准来要求学生, 可以提高他们的体育战术素养, 开拓思维,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注重体育实际运用, 能参加各级体育比赛, 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能力很差的学生要求掌握体育教师教学时先对体育技术动作进行示范讲解, 然后分组分层进行不同的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 对体育能力好的学生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增加体育的锻炼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首先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从最基础的开始练习, 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增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达到逐步热爱体育和积极参与体育的目的。
3 中学体育课堂分层次教学的实际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 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 在体育课堂中大力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 主要效果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1 体现了体育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思想
体育课堂新理念实施的关键是教师, 体育教师应该逐步转变体育课堂观念, 在体育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在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大力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它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各个层面, 对体育成绩差的学生, 培养顽强、朝气蓬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和热爱体育的愿望。对体育基础好的同学, 应该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启迪体育思维,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 发展学生的不同体育个性。
3.2 大力提升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由于分层次教学的复杂性和在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体育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断探索体育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根据现今中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 探索适合他们的体育教育方式和方法, 结合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 努力提高自身体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继承体育传统思想较好的一面, 创建自身有特色的体育思想。针对体育能力较好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克服自卑心理, 积极参与体育课堂锻炼, 掌握简单的体育运动技能, 为“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提高体育课堂效果和质量。
在实施分层教学中, 体育教师务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多鼓励学生, 赏识学生, 肯定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 参与体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自觉性, 提高体育教学整体质量, 把学生培养成体魄强壮的, 身心健康的合格中学生, 达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中学英语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改的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兴未艾。本文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任务设计要求,对中学英语一节口语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和反思,进而讨论在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任务型英语教学 任务 案例
一、引言
新课改的实施和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交际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又一次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推崇。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它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外语学习者完成任务的同时习得语言,促进外语学习的进步。任务教学法在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机会,能开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本文以中学英语口语课的一个话题“Places of Interest” 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来讨论如何在口语课堂中实施任务型教学。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
1. 理论依据
新课改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1962)的语言和学习理论提出的。Vygotsky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学习者对促进个体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文化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才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正确的外语教学包含三个过程:让学生了解外语的有关理论知识;语言性练习;言语性操练。这三个过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语言的有关理论知识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在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这一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语言性练习是机械地模仿已学的标准化语言材料。这种练习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但光有好的语言习惯并不能顺利地实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还必须进行言语性操练。言语性操练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活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它在语言性练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学习如果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充分,不全面的。理解性输入和产出性输出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两个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因素。Krashen认为只要接触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复用能力便会自然产生。然而,这种很自然的可理解输入对中国学习者而言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自然而然地习得外语。即使有足够多的接触语言输入的机会,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也不令人满意,大部分学习者最终无法习得目标语。大量自然输入虽能促进复用能力的发展,但未必是最优化的办法。以韩礼德的功能说为理论基础的交际法认为,提高语言学习者产出能力的方法是增加说、写语言的机会。任务语言教学法对培养学习者的产出性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更多机会。20世纪80年代中期,运用语言学家把学习任务看成是外语习得的工具,提倡沉浸于任务当中。
2. 基本内容
任务语言教学法的创立者和倡导者Feez (1998) 就任务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1)焦点在过程上,而不是在结果上。
2)基本要素是强化交际和意义表达,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3)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中,学习者有目的地多开口讲话,彼此产生影响。
4)语言活动和任务既是学习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目标。
5)教学活动和任务应该按难度大小循序渐进。
6)一项任务的难度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历,任务的复杂性,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能否得到鼓励等。
3. 任务设计
Pica(1993)等人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
1)拼板式任务(Jigsaw tasks): 此类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条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例如: 几个人或几个小组各讲或写一个故事的内容,然后把各部分有机地组合成一体,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2)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一个或一组学生有一系列信息,而另一个或另一组学生有另外一系列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一项交流活动,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
3)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 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4)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 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果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商或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达成一致。
5)交换意见式任务(Opinionexchanging tasks): 学生参加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需达成一致。
4. 标准和要求
Ur(1996)对于具有交际性的任务提出的标准有七条: (1)有效度,即能动性,能让学生行动起来。(2)学生有开展活动的语言基础。(3)学生的语言用量越多越好。(4)有成功感,成功不等于完美,允许有欠缺,否则学生会气馁。(5)多层次,要照顾班里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能只适合少数人。(6)教师能起到积极作用,要提供清楚明了的任务或活动指令,协助学生成功,而不是坐在一边袖手旁观,要及时给学生评价、指正、反馈、暗示、启示、引导、肯定、鼓励、咨询、监控、巡视等。(7)要有趣味、挑战性和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
三、教学案例的设计(节选)与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Places of Interest)的教学内容是Travelling。学习有关旅游的英语表达方式,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非常适合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和交际法教学。可以将要学习和掌握的语言知识及要培养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化解到具体的任务当中去,使本节课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把目的语(英语)当成一种工具去用,这样,学生会因此话题的趣味性及实用性而感兴趣,故能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分析: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也不是万能的,只有用于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优越性。在设计任务前分析教材十分必要。)
2. 学生分析
学生是景泰一中高二普通班学生,来自全县不同的农村地区,他们已学了英语常用时态,3000多个单词,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另外,他们已有了常用的电脑知识,懂得如何在网上查找信息。他们的口语虽然较差,但他们在课堂上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
(设计分析:任务的设计应视教学总目标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分析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历和能力、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基础等因素非常重要,只有在充分研究和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基础上做出的设计才会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3. 主要教学过程及任务设计
Task 1: Preclass Task
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自己家乡旅游名胜的资料信息以备上课讨论和展示,可利用因特网、图书馆、书店等各种渠道。要求: (1) 把找到的资料以自己喜爱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文字(英语),图片,视频,音频,地图等各种形式,并做好在课堂上用英语给小组和全班同学介绍的准备。(2) 尽可能使用本单元词汇和语言知识。
(设计分析:在第一节英语课的自我介绍中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次让学生准备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所找资料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Feez(1998)认为任务型教学法的焦点在过程上,而非结果上,这样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另外,此项任务的设计是对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有效拓展,活动没有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了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会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Task 2 Group Work ( Discussion )
按学生的来源地把55名同学分成了8组 (分组主要以所在乡镇为单位),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他们家乡旅游名胜的信息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整理出最能代表当地旅游特色的名胜两三处,以备在全班展示之用。
(设计分析:此任务属于“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同学们所找的信息不尽相同,此设计符合任务活动设计中的信息差原则。此任务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属于“做决定式任务”,让学习者在多种结果中通过协商选择一个结果。)
Task 3 Team Work
把上一任务中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的内容在全班进行展示,同学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及白板教学设备,影视,实物,图片,照片,简笔画等教具。要求在全班范围内选择最优秀的3组并给予奖励。
(设计分析:此任务属于“信息差任务”和“交换意见式任务”。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再加上课前任务分工之不同使他们各自掌握着不同的信息供交流。此活动能培养学习者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也体现了任务设计中的激励原则。)
Task 4 Role Play
重新分组,尽量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在一组参加角色扮演,一位同学为导游,其他同学为游客进行导游练习。
(设计分析:在这个任务活动中,进行重新分组,这样更能体现信息差原则,也使活动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更接近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体现了设计任务的真实性原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任务,而且具有“能动性”,能让学习者行动起来。)
Task 5 Posttask
告诉同学们:我们一起合作写一篇名为 “Places of China”的系列导游文章,请同学们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交稿时间为二周后。
(设计分析:要求学生把对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转换成像写文章这样的成果,无疑是对学习者参加学习任务活动的最好的奖励。此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会让学习者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另外,把口语练习内容拓展到另一产出技能——写作上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用外语解决问题,有利于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案例分析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体会到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
2. 任务的设计要有“信息差”。设计的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去交流才能获得答案,而不是机械的语言操练。
3. 任务型的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任务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把任务的完成当作是少数好学生的专利。本节课围绕任务展开的问题都很生活化,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回答。
4. 任务型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5. 在任务型活动中,很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去独立思考,交给了学生去互相交流。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好监督者,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防止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小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在面向大家作汇报时,可能产生一些紧张情绪,教师要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6.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很高,但个别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影响部分学生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中常见的形式,但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要防止少数人在学,多数人在看热闹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Feez,S.Textbased Syllabus Design .Sydney: National Center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8.
2.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Oxford: Pergamon.1982.
3. Pica,T.R.Kanagy & J.Falodun.Choosing and Using Communicative Tasks for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 In G.Crookes & S.Gass(eds.).Task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93.
4. Ur,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5. Vygotsky,L.Thought & language . Cambridge,MA:MIT Press.1962.
6. 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收稿日期:2011—09—26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加入WTO,从而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中的作用愈发显得突出起来。英语教学中的低效率长期困扰着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虽说教材在不断更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也已出台,但以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已经历经几年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词汇量,也了解了一些基础的句法结构知识,但由于学生智力、非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许多方面客观上层次差距很大,如对英语的兴趣、基础知识的全面性、英语运用能力的差异、对语言的感觉等。而高中英语的学习容量大,难度提高快,要求高(随着新标准的出台,这种要求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势必对教和学都产生很大的困难。因而,分层次教学恰恰顺应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实现“人人发展,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认识论的要求
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要求教师去认识“材”、了解“材”,进而根据“材”的不同去实施不同的教育,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这种基于认识论规律的思想之所以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正是由于它反映了教育的根本规律。现代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正是源自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2.教育论的需要
从教育论的角度看,教育过程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禀性。因而教育过程的方式也不应该是千篇 一律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则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使我们的教育过程更加富有成效。
3.心理学依据
英语学科的分层次教学还有其心理学依据。不同的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及环境的不同,学生在语言的模仿、识记、阅读等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高中英语的学习,知识点较为分散,有些虽有规律但也有很多变数。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又决定了英语运用能力的低下,因此分层次教学恰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教材特点的需要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虽然仍处于动态改革之中,但它的方向一定是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英语的素质教育。教材的内容是在调查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而精选的。教材中提供的诸如PROBLEM SOLVING,DISCUSSION,ROLE-PLAYING,INTERVIEWING,DRAMA PLAYING,ARGUING等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设计的。此外,高中英语中词汇、口语等的分级要求也给教学增加了弹性,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展个性。遵循教材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既能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又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潜力,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取得相应的好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模式选择
一般说来,分层次教学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在一个年级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班级分为A、B、C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班级在一定时段内设定不同的难度,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容量,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不同的考核内容,在B尤其是C组的学生英语基本功得到巩固,语感、学习能力基本形成后再实行同步教学。这种分法如何能够兼顾到其他学科可能会成为老师们的顾虑。所以比较适合于以英语为特色的学校。再一种就是在平行班的基础上,开设不同层次的A、B选修班。主要的、共性的内容在班级解决。基础差的学生课堂上未及学会的,或者英语好的学生要提高要求的可以在选修班解决。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A或B班。难度是增设课时较多,可会能影响学校的整体安排。第三种即在同一班级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潜力等将学生分为A、B或A、B、C几个层次,辅以选修或个别辅导。这种模式由英语教师自己掌握即可,更具****作性。因而,下面关于分层次教学的策略部分也是基于第三种情况而言的。
四.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策略
1.备课的层次化。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特点,对于知识的复现情况、难度递增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高一的教师认真研究一下初中英语教材也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基本要求。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习层次、问题难度等均应体现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课的策略。课堂操作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我们的经验是,在提问上,容易的问题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学生,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问题的难度较大时,或一般学生不能解决时,第一层次的便可以推出来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水平进展情况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问题的层次性使得他们都会有相应的成就感。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机械的训练尤其是课本中的PRACTICE部分应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较好的同学则是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话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差一点的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如果可以的话,再尝试现场交换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层次差的可以在一定的提纲下进行,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时也可以用接龙的方式由全部学生共同参与,但老师应做好现场安排,主要是“过程引导”,使差的同学能够顺利接上,好的同学可以有发挥的余地。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应注意有一定的节奏。可以通过板书的特定版式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及时的联想,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基础差的同学应先要读懂,形成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准确率。好的同学应重在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作业的安排。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一般的学生的作业难度、作业量应和优秀学生有所区别。模仿性的练习应优先考虑英语差的学生。对应变能力要求较高的作业,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少做一点,重要的是先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盲目贪多,追求难度势必造成这些学生的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学习效率。像背诵一类的作业,好的同学可以通篇背诵,差的同学可以选择几段让他们背。毕竟,背诵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诵,而是通过背诵熟悉所学的内容、熟悉其中的一些用法、培养对语言的感觉。背诵的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设选做题。比如定语从句练习,基础差的同学侧重在训练中掌握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要让他们通过一些共性的题目熟知从句的特点,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辨别等。而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率先增加一些带有一定干扰性的混合训练,并要求他们从中总结出相关的异同点。如果将这些题目一股脑地交给学生,差的同学必然一头雾水,而好的同学则会在一些肤浅的题目上浪费时间。
4.跟踪辅导。课外辅导可分为两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课前可以和他们一起预习,主要是教会他们怎么预习,上课时应对预习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检查,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课后的辅导对于差的学生,应通过更多活动,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应在教材“螺旋”体系的基础上更加密集的安排训练,提高知识的复现率,加深印象。词汇知识的掌握,首先要帮助他们学会读词,高中英语的词汇要求很高,忽略英语文字的自身规律,死记硬背,一定是事倍功半,低效率的。对于好的同学,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辅以阶段性的指导。在书本知识掌握率较好的前提下,可以给他们安排难度高一点的阅读及其它任务,扩充词汇量,修正思维方式,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五.分层次教学的保证措施
1.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理解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现代教育中必备的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和学生甚至家长进行广泛的沟通,要大力宣传分层次的必要性和益处,要通过调查、测试、谈话、问卷等手段进行科学的评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是很难取得成效的。教师所“假定”的学生的层次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可,武断的决策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反感,挫伤学生的自尊。影响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也有悖于分层次教学的初衷。
2.在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成功教育的理论,激发学生尤其是较差层次学生的信心。高中阶段英语知识难度上升较快,因而分层次教学开展得早更加有利于学生大面积地提高。要充分运用心理暗示法,发掘学生的潜力。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研究,及时调整它们的“位置”,并定期进行总结。
3.依照合作学习的理论,可以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和好的学生一起平等地讨论问题,可以提高差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好学生也可以从中提高自己,同时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所以,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4.学校的有力支持。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授课、作
业、辅导等环节上的变革,势必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冲突。因而,校方应在对教师的考评包括作业批改、课堂评价甚至阶段性考试试卷的编排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给与一定的自由度。对教师的工作量要给予充分肯定,待遇要跟上。对教师、学生取得的成绩要适时总结、推广、表彰,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董莉
摘要:本文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介绍该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步骤、课堂活动设计原则,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实验稿的形式颁布,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步骤。新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一、任务型教学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出自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任务”一词原指语言课堂上的练习。目前仍有学者把任务和教学技能(technique)相提并论,认为任务是“技能的一种特殊形式”(Brown,1994,83)。自任务型教学大纲将任务的设计、排序与组合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手段后,人们开始关注并分析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任务型教学模式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 而是体验性的(experiential)。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活动和语言内容一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内容是第二性的。任务型学习是就是让学生体验的过程。
2.Nunan 对“任务”的定义进行了归纳(1989):1)任务是指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即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玩耍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这类任务不含学术成分,也无语言意义。2)任务是由教师设计和控制的,学生获得信息并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一种活动。3)任务是指一系列促进语言学习的计划,它具有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基本特点。纽南认为,交际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产生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完全有别于语法练习。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构建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教学大纲的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中心,使课堂教学能力化,评价方式过程化。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1.Rivision用上一堂课所学的语言、语法知识设计成有一定质量的听写、翻译、对话、复述,或检查预习情况等,通过板演、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等方式纠正错误,量化成绩,以达到复习旧知的目的。
2.Presentation呈现任务型课堂教学有关的背景知识。
3.Tasks设计为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组任务,明确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完成各项任
务。
a.对话教学要实现由“伪交际---准交际---真交际”的训练过程。学生首先应该熟练掌握课本的对话内容,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操练,然后做一些相关的替换练习,最后能用当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相关话题的对话,即真交际。
b.课文教学要分“三步走”:即完成由“感觉、感知到感悟”的阶梯型课文教学过程。学生通过略读,初步领会课文大意;教师通过设计细节问题,调动学生去细读课文,教师辅以适当的难句讲解,使学生领会故事的细节以及作者的意图,即达到了感知课文。学生为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所进行的活动就是他们熟悉课文的过程。如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上升为能力,则需要教师设计更多的活动任务,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把德育教育贯穿活动之中,进行大量的话题探讨、采访、角色表演等,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完成了“感悟”的过程。
4.Task-Demo.任务展示。各小组或个人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6.Homework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以 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具体、可查的任务性练习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三、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情景设计的真实性
设计认为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具体实际的话题认为,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2)优化任务内容,做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3)渐进性任务设计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到知识的渐进性,活动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
4)体验性原则
整个任务型课堂教学是通过完成具体的活动任务来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知识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语言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任务设计的新颖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执行一系列任务化、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熟悉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而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语法项目所设计的活动内容,要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针对性要强,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让形式有话可说,活动起来,才能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学生的参与度
评价任务型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活动内容要难易适中,要求明确,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敢于动口、善于动口的良好习惯,并且有固定的讨论和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课堂提问的面要宽,对一些需要动脑的问题要不断变换提问方式,避免提问方式的单一化和顺序化,好中差学生
兼顾,让每个学生都有紧迫感,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会出现死角,绝大部分学生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评价过程的竞争性
学习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驿站,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评价方式,并量化评价结果,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优秀学习素质的养成。
4)作业布置具体化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而优化课后作业的布置,使作业布置具体化、任务化,并加强督促检查,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 论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战略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吸血鬼日记》中的吸血鬼形象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学习英语词汇方法初探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感控制的研究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 丹尼尔·笛福的社会地位和鲁滨逊漂流记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解读《红字》中的清教主义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
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主义意识 The Essence of Love——An Interpretation of Persuasion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译本对比 从象征手法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时代的特征 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开题报告+论)浅析海明威《战地钟声》中的女性形象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英汉词汇及文化差异研究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从电影作品分析英语外来口音的现象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从目的论看中国企业简介的英译
论纳撒尼尔霍桑《牧师的黑面纱》中的象征 45 《海上扁舟》中的自然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47 以实玛利是谁--《白鲸》与康德哲学 48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52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Con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Sequel Scarlett: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 Scarlett 54 英汉幽默语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55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59 论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 60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 61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 63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64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65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商务交际的差异 66 论《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扇子 6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 69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71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72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以人物名字为例 74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 75 《荷塘月色》英译中的意境重现 76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77 英语禁忌语的语用研究
《嘉莉妹妹》之女主人公新女性形象分析 79 从礼貌原则分析《飘》中人物性格 80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83 从《到灯塔去》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 85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87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89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90 不可撤销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91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雨中的猫”与“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比较研究 93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 94 试论《简爱》的叙事策略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96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大陆高等教育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汉语的状况及分析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艾丽丝•门罗《逃离》中女性人物命运 100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102 浅析《远大前程》中的两个乡村女性形象——乔大嫂和毕蒂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04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剖析 106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及其在广告中的体现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109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从目的论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 11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3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5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116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117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呼啸山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120 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色彩 122 对《人性的枷锁》中枷锁的研究 123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25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朱厄特的《白苍鹭》 128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129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0 探究中西方委婉语产生的文化背景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Racism and Black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 132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33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 134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 137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Symbols Which Reflect the Emotional Keynote of Wuthering Heights 138 对比研究中西家庭观 139 苔丝之罪是谁之过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141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 142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 144 论交际法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45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方法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 147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148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150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151 英语单词记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152 论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服饰发展
153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 154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155 意识流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以詹姆斯•科尔曼的《莫说她很怪》为例 156 浅谈商务活动中的语言
157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词汇教学
158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15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ragon Images in Chinese &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160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161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62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163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 164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165
166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67 浅谈《基督山伯爵》的主要宗教思想 168 有关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及实施问题分析 169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170 跨文化视角下英汉语中恭维语及其应答比较 171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
172 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173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
174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75 论幽默元素在《老友记》字幕中的翻译 176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177 《威尼斯商人》中宗教和法律的冲突
178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 179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 180 中英公益广告修辞手法和效果的对比研究
181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182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183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 184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
185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186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 187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188 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189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190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91 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
192 The Comparison of Word Order between the Report at the th National Congres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193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 194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195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196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97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198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199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
1. 听说领先原则
掌握英语技能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如何“听”与“说”, “听”是指学生能够在接受语速的同时听懂内容;“说”是指学生能够在发音标准的同时说法准确。“听”与“说”两个学习步骤贯彻于整个英语句型教学的初级阶段。在“听”的教学中, 英语教师可以在讲解教学内容并进行Warning up Exercise后, 设计一个与所教句型相关并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任务, 然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不断重复温习句型知识、了解句式结构、模仿章节内容, 进而学会创造新句型。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在逐渐完善自身的语言学习机制的过程中向任务目标迈进。
2. 文化对比原则
英语教师在达成“听”的教学目标后, 要将教学方向转向“说”的环节,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语境下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达, 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句型教学中, 首先应充分考虑英语应用的不同特点, 其次介绍一些与词汇或句型相关的发展背景及历史故事, 然后布置适宜难度的练习题, 并开展情景结合的交际型表演活动, 以此提高学生在交际中“说”的能力。以新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课程为例, 教师应制作路线清晰的地图, 并在地图上标注出大量不同的建筑物、不同地段, 然后采取情境训练, 让学生在扮演“问路人”和“指路人”的角色中交流,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说”的技巧。
3. 任务基础原则
目前, 中学英语教师在句型教学中通常采用大量题型训练, 然而该方法比较枯燥乏味, 不适宜长时间使用, 因此, 教师需要早日改变其教学形式。更新后的教学形式大致应当符合以下条件:能够引用于同一句型的多种表达方式, 拥有适宜的密度和广度, 可以利用幻灯、简笔画等。以八年级上册句型“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为例, 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一个简笔画, 引导学生翻译如“It takes he three hours to wash his clothes everyday.”的短句;然后不断将其他场景活动依此方法进行操练, 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操练难度, 如训练速度、角色对象等, 可以逐步添加对学生而言生疏或易遗忘的词句, 可以创建与词汇练习相结合的情境, 从而提高学生在交际中的实践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围绕某一任务为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以该任务作为中心进行开展。这种“学”与“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 而传统教学方法则以教师单方面讲解为教学过程、学生逐一死记知识点为学习过程, 该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与探索知识的乐趣。
目前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作为文明思想的培育者, 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作用, 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英语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与任务形式进行巧妙地结合, 而任务的形式五花八门, 从基本的词汇、句型, 扩展到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 再过渡到小组的探究、辩论等形式, 进而促使学生掌握英语的技能应用。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句型教学中的应用
1. 在句型教学中完成操练活动
“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可承受性, 是策略设计的基本保证因素”,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教学中受教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对象性划分教导, 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态、思维方式、群体内聚力状况、合作学习水平等多方面的了解, 选取趣味性、时代性、真实性的例子, 然后在与教材本身的特性相符条件下针对其学习方式、研究方法建立教学策略, 通过师生共同进行操练活动, 逐步实现学生参与体验、学习感悟、掌握应用的目标。
2. 句型教学可从公式型用法向再生型用法过渡
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公式型语言”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他们在固定的情境中可以运用简单的语句进行交际, 而不需要细究其中的语法成分, 迅速入门学习。
以八年级下册Unit 1 Section A“What’s the matter?”单元教学为例, 其公式型语言如下:
—What’s the matter with sb?
—主语+have/has+宾语
—主语+should+建议或主语+shouldn’t+建议
学生可以将上述公式作为套用模式, 进行与“What’s the matter?”相关问题的语言交流, 然后再经过Section B开始再生型用法的学习, 即把上述句型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后进行应用。
3. 句型教学应与语法教学任务相结合
每个句型段落中往往存在一个或多个语法, 因此句型教学应与语法教学保持紧密联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句型中有难度的语法点进行适当讲解, 但重点还应停留在句型操练上, 这样才能在句型体现语法知识点的同时, 将语法应用于句型教学中。
四结束语
总之, 在句型教学中, 为了达成任务型教学的进一步实施,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而巩固句型的种类同样繁多:替换、同义转换、成分转换、语态转换、综合训练句型等等, 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探寻优化的教学方法, 为教育事业提供策略参考。
参考文献
[1]齐胜芳.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 :4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任务;阅读。
【分类号】G633.41
在近几年的英语考试改革中,我们发现阅读的比例逐渐增加,在试卷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决定着他们的考试成绩。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必须有足够的词汇积累,并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水平。当前阅读教学不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有效的教学需要一个热情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种情况,任务型教学法应运而生。
1. 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第一是“做中学”原则。任务型教学的本质是“做”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探索,在任务中进行自然的学习。
第二是真实性原则。语言必须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学习,在与师生沟通交流后,获取的知识则成为他们的知识。
第三是循序性原则。设计任务应該是恰当的,任务要从简单到复杂、容易到困难,初级到高级,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培养他们较强的知识建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第五是形式功能原则。任务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是学习形式。任务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形式,还要学会如何合理运用语言。
2. 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基本阶段
根据教学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因此将不同阶段的任务分为不同的阶段。
首先,在读前阶段,教师经常会问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同时,让学生阅读标题或看图片来预测文章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这是为了减少阅读的难度,或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在阅读阶段,学生应该带着问题来读文章。这就是教师在阅读前给予学生相应的任务。例如,如在第一次阅读中,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并找到文章中心句,之后,再重新浏览一遍,以发现段落之间存在的关系。下一步,仔细阅读,找出细节,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是后阅读阶段,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合作完成任务之后,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3.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现以人教版必修一“Annes Best Friend”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课节选自《安妮日记》,主人公安妮在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追捕,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把日记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文章很贴近生活,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感兴趣,要设计一些任务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任务1.既然我们都知道朋友对我们很重要,那么朋友只能是人吗,还可以是其他什么吗? 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并叫几个学生起来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导入部分,这两个问题为以后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想要激发学生对朋友这个主题的兴趣,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的情境中。同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讲自己最好的朋友。
任务2.首先让他们阅读文章题目,猜测文章内容,即谁是安妮最好的朋友?让学生自由讨论,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检查自己是否猜测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任务,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就能直接把要学的内容提出来,即对主题进行预测。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从所给的信息中预测文章的内容。
任务3.快速浏览文章,然后回答下面两个问题。问题设计:How many parts it contains?What the different parts are about?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完全接触所学文章,并且有效地掌握文章结构以及主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任务4.细读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1) The place of the story. (2) The heroines full name. (3) Her best friend. (4) The length of time her family hid away. (5) The time they started to hide.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把问题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他们可以较轻松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分别叫学生回答问题,这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答案在文章哪里,这样也检查了他们阅读的方法。
任务5.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别阐述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对英语产生兴趣。
任务6.作业:用第一人称转述文章。
设计意图:这一任务的布置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相当于让学生写自己的作文。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已经获得关于文章的的许多信息,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4.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使我们的课堂更开放。对于学生,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于我们的每一个老师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认真准备每一项教学任务,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后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龚海平. 龚海平的中学英语教学主张[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孙自挥. 外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4.
【分层次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九年级英语分层次教学论07-12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07-08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06-28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11-16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09-27
任务型教学小学英语06-10
浅析英语教学之任务型教学模式06-26
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06-03
任务型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探究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