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办200650号文件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豫政办200650号文件(精选4篇)

豫政办200650号文件 篇1

快技术改造工作体系建设的通知

豫工信规〔2011〕380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推动建立健全全省技术改造工作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豫政办〔2011〕75号),明确了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改造领域及方向、保障措施等,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文件。为认真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加快全省技术改造工作体系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技术改造工作领导体制。省政府已成立了省企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工业的省领导任组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发布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和重大技术改造项

目,协调有关问题等。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要参照省里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抓紧成立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工作。

二、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体系。省厅正在拟定河南省技术改造管理办法,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积极主动与当地发改、国土资源、环保、金融、住建、安全监管、消防等部门沟通,建立协商机制,牵头推进技术改造项目的申报、核准、备案、监管和评估工作。

三、健全技术改造规划体系。要高度重视技术改造规划制定工作,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坚持“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技改提升、集聚发展”的思路,着手制定本地的技术改造“十二五”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支持目录,引导重点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同时,要指导当地的“百强”、“百高”企业编制企业技术改造三年或五年滚动计划。

四、研究建立技术改造政策保障体系。要加强研究金融、财税、土地、环保等方面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确保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全部兑现,有条件的省辖市和省直管试点县(市)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五、谋划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2011年全省14个重

点行业行动计划确定的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力争按计划年底前完工一批项目。同时要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立健全技术改造项目库。省厅从2012年开始,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并在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资金,省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六、建立技术改造统计指标体系。要积极与当地统计部门沟通联系,着手建立技术改造统计指标体系,争取尽快纳入当地政府的统计指标考核评价体系。省厅拟从今年10月份开始,建立全省技术改造项目定期报送制度(文件另发)。

七、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要把技术改造工作与企业兼并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相结合,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促进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豫政办200650号文件 篇2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24号 【发布日期】2008-03-03 【生效日期】2008-03-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豫政办 〔2008〕24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三日

河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精神,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在2007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地、各行业领域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整改工作,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到2010年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机构

成立河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史济春(副省长、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副组长:王春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

李尚宽(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王泽河(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副局长)

成员: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安全生产监管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公安厅、监察厅、教育厅、国防科工委、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建设厅、交通厅、国土资源厅、文化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卫生厅、消防总队、煤炭工业管理局、旅游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中小企业服务局、供销社、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铁路局、省烟草局、黄金局、气象局、郑州电力监管办、民航河南安全监管办、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监狱管理局、农机局、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等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省安全生产监管局)。

三、范围、内容、分工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各地、各行业(领域)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2.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3.农机、水利、渔业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6.易受暴风雨雪、洪水、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

7.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

(二)排查治理重点内容。在继续落实2007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执行情况;

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同时,通过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打击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实施,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三)职责分工。实行“条块结合、各方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省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实施本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省辖市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1.由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牵头,省政府国资委、省国土资源厅参加,负责组织实施煤炭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由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牵头,省公安厅、国土资源厅、国防科工委、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供销社、黄金局、中石化河南分公司、中石油河南销售分公司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冶金、有色、石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由省公安厅牵头,省交通厅、安全生产监管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危险点段、危险物品运输、超期车辆、带病车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由省建设厅牵头,省交通厅、安全生产监管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包括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实施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6.由省国防科工委牵头,省公安厅、安全生产监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民爆器材生产经营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7.由省消防总队牵头,省文化厅、卫生厅、安全生产监管局、旅游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学校、幼儿园、医院、饭店、网吧等火灾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8.由省林业厅负责组织实施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9.由郑州电监办负责组织实施电力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0.由省交通厅牵头,省公安厅、安全生产监管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道路运输、公路养护施工单位和水上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1.由省水利厅牵头,黄河水利委员会、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防汛防洪、病险水库、河道、渔业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2.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幼儿园、校办企业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3.由省农业厅牵头,省公安厅、农机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农机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4.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实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5.由郑州铁路局负责组织实施铁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6.由省旅游局牵头,省文化厅、质量技术监督局、交通厅、安全生产监管局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实施旅游景区景点及其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7.由民航河南安全监管办负责组织实施民用航空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8.由省气象局负责组织实施避雷设施、灾害预测预报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9.由省监狱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所属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排查治理方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1.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深化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工作以及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坚持与日常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结合起来,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

3.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4.坚持与加强应急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严防整治期间发生事故。

四、重点时段

(一)第一时段(2月至4月):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做好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抓紧整改2007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凡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务必于3月底前整改到位;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控。

2.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抗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针对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以及冬春季节用煤用电增加、春运高峰等因素,认真组织煤矿、运输、电力等企业的安全生产,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安全管理,打“三非”、反“三违”、治“三超”,严密防范重特大事故。

3.严把节日放假停产检修煤矿复产安全验收关,严禁停产煤矿未经验收批准擅自恢复生产,严防已关闭煤矿死灰复燃。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消除火灾等重大隐患,全面排查治理交通运输方面的隐患,确保春运安全。

(二)第二时段(5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北京奥运会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针对这一时期暴雨、洪水、森林火灾、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把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隧道和其他地下设施,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的露天采场和建筑施工工地,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病险水库、河流、尾矿库等作为排查治理的重点,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汛、防坍塌、防泥石流、防火等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加快治理和除险加固进度,确保汛期前整改到位,因工程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的,要加强监测,制定预案。

2.以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特种设备等夏季事故易发的行业领域为重点,对容易引发事故的重大隐患加大治理力度。煤矿要重点防瓦斯、防透水,金属和非金属矿山要防冒顶、防爆破伤害,化工厂、加油站、危险物品运输要防火、防爆、防泄漏、防中毒,建筑施工要防坍塌、垮塌,道路交通要防超载、超限、超速,水上交通要防碰撞、防泄漏。

3.奥运会期间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和整改,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第三时段(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1.坚决查处生产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三超”行为,加大对无证勘查开采、以采代探、以掘代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火工品、烟花爆竹等行为的力度。

2.指导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冰雪灾害、防冻裂泄漏以及道路和水上交通防滑、防雾、防碰撞等措施。

3.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健全企业、政府两个层面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省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监管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特别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健全工作机制,确定牵头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省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要根据各自实际,迅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在2月底前对这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制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

(二)突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各类隐患。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四个重点,即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地区;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全国“两会”期间、汛期、奥运会期间、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同时,要组织对各地、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

(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好联合督查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措施,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采取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要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等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取缔。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四)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参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要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单位深刻认识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隐患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组织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全面认真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要予以公开曝光。

(五)标本兼治,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契机,不断加强和规范安全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实现对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要认真分析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预防和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要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治本之策,加快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六)认真负责,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工作。各省辖市政府、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要健全信息统计报送工作制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组织、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隐患自查自改和搞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将本地、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包括打击“三非”和事故查处情况)进行调度统计和汇总。各省辖市政府和省有关19个牵头部门每月25日前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通过河南省安全生产专网()“文件交流”栏目报省安全生产监管局信息调度中心,联系电话:0371―63936993(传真),或发至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协调处E-mail:hnajj@126.com。

豫政办200650号文件 篇3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105号 【发布日期】2005-12-21 【生效日期】2005-1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通知

(豫政办 〔2005〕10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今年入秋以来,我国部分省份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明显冲击。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家禽业的稳定发展,2005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56号),就减免税费、贷款贴息等方面明确了九项措施。目前,由于我省领导重视,政策明确,措施有力,工作到位,没有发生禽流感疫情,禽类产品出口形势良好。但是省内、国内销售价格走低、销量下滑,特别是大中型种禽场和养殖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05〕56号文件精神,保持我省家禽业持续稳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扶持家禽业发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行家禽免疫财政补贴政策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积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对应进行免疫的家禽实施全面强制免疫,强制免疫所需疫苗费用全部由财政负担,按中央、省、省辖市、县5∶2∶2∶1的比例分别承担,其中国家级和省定贫困县不承担费用,其所应承担的费用由省、省辖市各按50%的比例分别承担。

二、免征所得税,增值税即征即退,兑现出口退税,适当免征部分地方税

自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家禽加工企业和冷藏冷冻企业加工销售禽肉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企业进行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禽肉的所得,免征2005企业所得税,2006年视情况另行规定。减收的增值税、所得税按现行财政体制负担。对禽类加工产品出口后的应退税款,及时足额退给企业。在全省范围内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冷藏冷冻企业及个人生产经营用的土地、房产和车船,免征2006年上半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

三、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费

从2005年11月1日起至2006年6月30日,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养殖农户免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含防洪保安基金、防洪保安资金)、公路货运附加费、铁路建设基金、地方教育费附加4项政府性基金项目以及家禽及禽产品防疫检疫费、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污水排污费、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城市污水处理费(限于事业单位收取)、车辆通行费、《种畜禽生产(孵化)经营许可证》工本费、生产经营资格审查费、等级鉴定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2005年11月1日至本通知发布之日期间,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养殖农户已经按规定缴纳的基金和收费,不再退付。对因免征家禽及家禽产品检疫费而减少的收入,由同级财政部门制定补助办法,确保防疫检疫机构正常运转的经费需要。其他因免征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有关部门和单位调减支出项目自行消化,各级财政原则上不予补助。

四、加强流动资金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

各金融机构对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给予必要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对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已经发放但尚未到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可视其具体困难情况,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具体条件由贷款银行掌握。对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省定重点家禽养殖企业的贷款,按现行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的一半给予贴息,贴息期为2005年11月1日起至2006年6月30日。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贴息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各负担50%,省定重点家禽企业贴息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省辖市财政各负担50%。其他大中型养禽场(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企业由省辖市和县级财政给予适当扶持。各商业银行要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确保重点企业的授信额度和新增贷款需要。对已到期并发生流动资金贷款拖欠的受损企业,银行免收贷款罚息。

五、保护种禽生产能力和家禽品种资源

种禽和地方家禽品种资源是支撑家禽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祖代种禽场和家禽品种资源场优先享受国家有关流动资金贷款、免征企业所得税、减免收费等扶持政策。各级财政要对祖代种禽场和家禽品种资源场完善基础设施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并给予祖代种禽场和家禽品种资源场适当资金扶持,按每套存栏种禽一次性补贴20元,省和省辖市各负担50%。各级政府要对种禽场和家禽品种资源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重点种禽场周围3公里以内的所有散养家禽一律实行圈养。同时,积极引导广大养禽场户进行补栏,加快发展,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各级财政要对重点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防疫设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给予支持。

六、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严禁疫区家禽及禽类产品流入我省。非疫区持有检疫合格证、公路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有效证明,经查验合格的禽类产品,要保证正常流通,各地不得人为设置障碍和采取封锁措施。整顿规范城镇活禽交易市场的交易和屠宰行为,改善卫生和防疫条件,搞好检疫和消毒。要科学宣传禽类产品消费知识,正确引导消费,扩大市场需求。

七、确保养殖农户得到政策实惠和企业职工生活得到保障

受损企业在享受有关扶持政策的同时,要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确保养殖农户分享到政策实惠。企业受疫情影响压缩生产或停工停产,确需裁减人员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职工,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将其家庭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应及时给予救济。

附件:1.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名单

2.省级重点家禽养殖企业名单

3.省祖代种禽场名单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1

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名单

1.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河南省潢川华英禽业总公司

3.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

4.河南省淇县永达实业有限公司

5.河南三高固始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6.河南邦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7.济源市太行实业有限公司

8.鹤壁市柳江畜禽有限公司

9.舞钢华懋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10.河南雏鹰禽业发展有限公司

11.汤阴哈伯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12.安阳市外贸联合禽蛋选育场

13.漯河市豫汇(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14.河南省华罗家禽有限公司

15.尉氏县贾鲁开发总公司

16.河南省金鑫饲料工业有限公司

17.河南省立达禽业有限公司

18.濮阳市春龙牧工商有限公司

19.濮阳市雪鸟羽绒制品厂

20.濮阳市全力食业有限公司

21.固始县三牧鹅业有限公司

22.河南九州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23.河南农业大学种鸡站

附件2

省级重点家禽养殖企业名单

1.新密太立牧业有限公司

2.郑州市惠济区南阳综合养鸡场

3.新郑永兴禽业繁育场

4.荥阳华隆禽业有限公司

5.荥阳华鑫禽业有限公司

6.开封正大有限公司

7.洛阳金羽禽业有限公司

8.林州市康源种禽场

9.鹤壁市博龙种禽有限公司

10.长葛市金泉禽业有限公司

11.许昌市中科禽业有限公司

12.许昌市种禽场

13.鄢陵县宏达家禽有限责任公司

14.许昌大农牧业有限公司

15.省惠民禽业公司(商丘市)

16.商丘市正德基农牧公司种鸡场

17.省金科禽业公司(商丘市)

18.南阳市种鸡场

19.南阳市畜禽良种繁殖场西分场

20.南阳市冯楼种鸡场

21.淅川县种禽有限责任公司

附件3

省祖代种禽场名单

1.河南省华罗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2.河南省立达禽业有限公司

3.汤阴哈伯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4.河南农业大学种鸡站

5.河南省九州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6.固始县三牧鹅业有限公司(固始鹅原种场)

7.河南华英种鸭有限公司

8.河南三高固始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豫政办200650号文件 篇4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3〕76号 【发布日期】2003-11-07 【生效日期】2003-11-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黑政办明传〔2003〕45号文件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3〕7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紧急通知的通知》(黑政办明传〔2003〕45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紧急通知的通知

黑政办明传〔2003〕45号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42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

一、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学习和贯彻通知精神,把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的具体的工作来抓,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实行市、县政府首长负责制,切实抓好抓实。

?

二、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严把房屋拆迁许可证审批关。对拆迁计划与拆迁安置方案不落实或违反城市规划的拆迁项目,一律不许发放拆迁许可证;要严格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管理,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未落实并未足额存储的,一律不准实施拆迁。

?

三、加强对房屋拆迁承办单位和房屋拆迁评估单位的管理。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拆迁委托业务,切实维护拆迁当事人尤其是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对被拆迁房屋要严格按照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作价,要把拆迁承办、拆迁评估纳入市场机制运作,支持房地产中介机构正常执业。

?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对住宅房屋已经改为经营性用房和拟申请改变使用性质的住宅房屋,要按照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房屋使用性质变更登记工作。各城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保持稳定、减少群众上访、切实保护房屋产权人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

?

五、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要特别重视“双困”家庭的房屋拆迁安置工作。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对特困户和已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房屋的拆迁,要予以特殊照顾。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的最低限价或结合廉租房制度的建立,制定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有关政策措施,保证符合条件的拆迁居民能够进住到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住房。

?

六、各有关单位要主动做好被拆迁人的思想工作,耐心解释房屋拆迁有关政策规定,化解矛盾,并严格履行拆迁鉴定、裁决、诉讼等法定程序,严格控制采取强制性拆迁措施,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3〕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房屋拆迁工作量不断扩大,房屋拆迁中遇到的矛盾不断增加。由于各地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促进拆迁合法有序进行,有力推动了城镇面貌的改善,创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今年以来,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不到位、拆迁安置不落实,工作方法不当,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甚至引发恶性事件,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提高认识,关心群众利益,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 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城镇建设中的房屋拆迁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大,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群众具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克服重建设进度,轻拆迁管理的做法,把做好拆迁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做到群众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拆迁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既保证发展的需要,又能够防止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

二、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 各地要加强对拆迁单位和拆迁评估单位的管理,严格按照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拆迁补偿金额,并实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要严把审批关,对没有拆迁计划与拆迁安置方案,或违反城市规划的拆迁项目,不得发放拆迁许可证;对拆迁资金以及被拆迁人安置不落实的坚决不准实施拆迁,确保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在城镇房屋拆迁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妥善处理好“双困”家庭的拆迁安置工作。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对违法违规拆迁、擅自降低补偿安置标准、不及时解决被拆迁人合理要求的拆迁单位,加大处罚力度,采取不批准新的拆迁项目、停业整顿、依法吊销拆迁单位资格证书等措施严肃处理;对不依法行政,不认真解决拆迁投诉的管理部门,要批评教育,责成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通过增加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等措施,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保证符合条件的拆迁居民能够进住到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住房。

?

三、坚持依法行政原则,改进工作方法

? 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严格依法规范拆迁行为。对于依据规划、依据法定程序审批的建设项目,被拆迁人如有不同意见,要认真耐心地做好说服工作,对不能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要经依法裁决后才能实施强制拆迁。对不能达成协议且涉及面广的拆迁项目,要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性拆迁措施,防止矛盾激化;确需强制执行的,必须严格执行法律程序,做好预案。对在合法拆迁工作中无理取闹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努力化解矛盾;对极少数借拆迁之机,无理阻挠,甚至串联闹事,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 各地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严格依据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审批建设工程项目。对涉及拆迁的,在规划审批前应以适当形式予以公示,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建设工程规划方案一经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在批准其变更前,应重新进行公示。

?

四、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 各地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城市房屋拆迁中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对拆迁范围内产权性质为住宅,但已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经营性用房的补偿,各地可根据其经营情况、经营年限及纳税等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对拆迁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手续不全房屋,应依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补办手续。对政策不明确但确属合理要求的,要抓紧制订相应的政策,限期处理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对因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能力完成建设项目导致拆迁补偿资金不落实、安置用房不到位的问题,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开发企业抓紧落实;或先行解决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再根据法律法规和拆迁合同约定,追究开发企业的责任。

?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工作。近期各地政府要根据通知精神,针对当前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拆迁问题上访较多的地区,要制定相关措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由于工作原因造成大量群体性上访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广大人民群众正面宣传我国城市建设的成果和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情况,防止渲染、炒作拆迁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问题,激化矛盾。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各地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派出督查组,对拆迁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地区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

国务院办公厅

2003年9月19日

上一篇:《十日谈》读书笔记下一篇:广东新高考模拟填报志愿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