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发展部职责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战略发展部职责(精选8篇)

战略发展部职责 篇1

1.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医药行业和相关行业的调查研究、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发现主要发展机会与主要风险;

2.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各业务单位在行业内的地位、优势与弱点,寻找新业务发展机会,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3.负责企业企划工作。编制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及发展规划,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跟踪,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4.收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资料,总结先进经营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技术创新提供建设性意见 ;

5.协助企业投资项目的收集、立项、可行性论证、项目评估;协助项目谈判与实施,跟踪投资项目进展;

6.负责企业品牌及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制定企业品牌发展规划,组织进行品牌资产评估;负责企业的商标、标识与徽记的注册、维权和对外授权等相关事务工作;

7.负责企业的对外宣传工作。制定并执行品牌宣传计划,开展相关品牌形象宣传和广告工作;负责制定和修订品牌宣传规范;

8.负责企业技术战略及专利管理,对企业重大研发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

9.制定、完善企业中长期IT规划,并组织实施;

10.协助厂领导制定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积极推行企业的目标责任制和量化考核管理;

战略发展部职责 篇2

关键词:习主席,“一带一路”战略,使命,职责

当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 虽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但世界经济依然复苏乏力、寒冰未消。 有一条神奇的路带以“浩渺行无极, 扬帆但信风”的速度, 跨越千山万水、大海深壑, 在世界版图上迅速延伸, 这就是由我国倡议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围绕“一带一路”对国家安全的内在要求, 我们必须充分认清我军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习主席指出,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 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必须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视野, 统筹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 倒逼和牵引国防和军队改革, 切实为巩固改革发展成果, 维护国家利益拓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1 坚持军事力量走出去战略, 积极营造利益拓展的国际环境

政略决定战略, 战略服从政略。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目标的深入实施, 军事力量走出去, 是不容回避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最大的贸易输出国, 最大的国际游客输出国……我国日益拓展的海外利益, 亟需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作支撑。 “银河号”事件至今仍让我们刻骨铭心新。 近年来美国的“空海一体战”明确提出, 与中国未来作战的重要形式之一, 就是要切断中国的战略运输通道, 扼住其海上生命线。 习主席指出, 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并进而要求我军, 要搞好走出去战略运筹, 为国家利益拓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2 坚决捍卫边疆安全稳定, 积极营造固本安邻的周边环境

边疆是发展繁荣之基, 边疆不宁, 天下难安。 做好安边、固边、用边工作, 是我坚定不移的国策。 “一带一路”均途经或连接我国陆疆海疆, 关乎国家核心发展利益。 当前, 我国边疆安全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西北边陲紧贴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疆地处核心区, “三股势力”在此内聚外联, 暴恐事件多点频发, 2014 年5 月至今年5 月一年之内, 被打掉的暴恐团伙就达181 个, 平均2 天1 个。 西南地区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门户枢纽, 近期缅北武装冲突持续不断, 炮弹多次落入我国境内, 造成我边民死伤和财产损失;印度在克什米尔和我藏南方向集结重兵、虎视眈眈。 南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紧连并行, 这里同样风高浪急、暗流涌动, 越南已从南海开采原油近3 亿吨, 从一个无油国一跃成为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 这些国家是在用我们的骨头熬我们的油, 侵夺我们的权益、扼杀我们的发展。 卫国戍边, 不仅要坚决捍卫领土主权的“边疆利益”, 还要切实维护“一带一路”的“利益边疆”。 既不能把主权守丢了、领土守小了, 还要把发展环境守稳了、发展利益守住了。

3 坚定打造和平之师形象, 积极营造亲诚惠容的舆论环境

国与国交往, 共同利益是最大公约数, 情感交融是最佳催化剂。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出, “五通”是合作重点, 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 围绕中外合作交往和“一带一路”建设, 我军积极履行国际义务, 以亲诚惠容的实际行动, 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光大中国形象, 向世界宣示:军人虽然和战争紧密相连, 但是和平才是他们真正的使命。 在国际维和方面, 我军的派遣区域从1 个扩展到11 个, 任务类型覆盖工兵、运输、医疗、警卫、步兵等多个领域, 兵员规模由最初的5 名军事观察员拓展到目前的2700 余名维和人员, 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兵力最多的国家, 维和摊款比重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 中国蓝盔成为中国的符号、和平的象征、连接民心的纽带。 在我军也门撤侨行动中, 应欧盟和相关国家请求, 我海军临沂舰, 同时把10 国家的225 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战乱地带, 临沂舰被盛赞为生命之舟、和平之舟、友谊之舟。 2014 年, 西非等国爆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我军第一个向疫区派出医疗队, 连续6 批长驻防控一线, 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被非洲媒体誉为上帝送来的“龙的礼物”。 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拓展, 中国军人必将越来越多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在未来的任何时候, 这支和平之师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每一个被需要的地方。 我们要让世界为中国军队喝彩、为中国喝彩!

早在1853 年, 马克思就预言说: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 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 西方世界和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一带一路”就像中国快速发展的风帆, 彰显着我们走向世界的坚定自信, 预示着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 驶向亚洲和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霍建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中国外资, 2014 (10) .

[2]匡贤明.“一带一路”大国筑梦———“一带一路”在我国经济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J].金融经济月刊, 2015 (1) .

[3]乔良.“一带一路”牵引中国军队改革[J].军事文摘, 2015 (11) .

战略文化——央企战略发展的灵魂 篇3

央企战略发展

必须重视战略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不是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而是靠文化优势发展经济的过程,呈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企业文化是现代经营管理发展的结果,是企业生存、发展、强盛的活力源泉和精神支柱,被视为企业独特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文化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是企业的战略文化。企业战略文化是影响现代企业战略的灵魂因素。

文化是影响战略制订实施变革发展的核心因素

“战略”一词最初是军事用语。若米尼和克劳塞维茨在解读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战略理论之后,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借鉴了战略思想并获得了成功。1962年,著名的管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掀起了研究企业战略的浪潮。1965年,安索夫的《公司战略》一书问世,则开创了企业战略规划的先河,把战略定位于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实践的不断探索,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中,文化因素始终伴随着企业战略核心的转变并逐渐凸显出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首先,受研究背景这个大文化因素的影响,对战略管理的侧重点认识不同,战略的核心不同。周三多教授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归纳为四个学派:战略规划学派、环境适应学派、产业组织学派与资源基础学派。战略规划学派的思想占主流时,战略就是规划未来;环境适应学派占统治地位时,战略的核心转变为企业如何适应环境;20世纪80年代当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占主导地位时,战略的核心就是选择高吸引力的产业并通过成本领先或产品差异化来赢得竞争优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资源基础理论学派流行时,企业战略的核心又转变成为挖掘与培养公司有价值的、无法仿制的、难以替代的资源。

其次,在不同的战略核心认识中,伴随着企业战略的核心转变,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力日渐凸显。传统战略规划提出了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和高层价值观、股东目标排序四个决定战略的要素,虽然提到了高层价值观和股东目标排序这两个文化因素,但SWOT、波士顿矩阵等代表性的分析工具重点放在了支持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的组合上;环境适应学派引用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点,强调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彼得·圣吉提出学习模型,柯林斯与泼拉斯提出远景论,文化因素成为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文化要素,其过于宏观是阻碍了该学派理论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有效结合的致命弱点;资源基础理论学派的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导企业以战略来培育有价值的无法模仿难以替代的资源,文化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要素;在这四个主流学派之外还出现过文化学派和企业家学派。纵观战略管理思想演变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文化要素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力量伴随了企业战略核心的转变,并随着企业战略实践的环境的变化从一个最初被考虑到的因素上升到了一个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的要素地位。

现代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推进离不开战略文化的内涵支撑

许多战略问题专家指出,企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屡次败北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过于关注战略本身的技术方法而忽略了实际工作中人们精神力量的作用。近年来,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将价值观念和信念教育作为实施战略的重要前提条件与基础。只有在战略管理丰富的内涵感召下,企业的士气、精神才能够稳固地凝聚在企业的战略上,焕发出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企业战略文化包含了影响到战略制定、实施与控制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以战略文化为主线建立起企业战略选择与分析的系统框架结构,能够使得企业的战略因有文化内涵的支撑而富有生命力,具有吸引各种支持资源的魅力,战略的实施也因有文化的支持而得以顺利实施。中央企业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弱,重视战略文化建设,用战略文化推进中央战略,更具有不容置疑的现实意义。

企业战略文化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要相辅相成,但不是所有企业文化都具有战略关联性,只有具有强势导向功能的企业战略文化才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高效能运作,如企业的精神等文化要素,时代性比较强,但战略关联性就相对弱一些。在快速多变的经济时代,企业战略文化作为实施企业战略的内涵基础和文化支撑,符合企业战略高效能运作的内在要求,从企业文化其他层面的分支文化如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安全文化、品牌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为核心的文化力量,正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威力。国内外因企业战略文化上的错误而导致的失败不胜枚举,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的保守导向、安然公司的结果导向、施乐公司的短期导向等等,无一不是因为在企业战略文化构建上的错误导致了战略上的失利而丧失了发展机遇。

企业战略文化是

推进央企文化建设的黄金20%

在价值观取向日趋多样化的时代,在战略与文化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主题的实践背景下,构建企业战略文化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帕累托80/20法则,企业战略文化就是推进央企文化核心建设的黄金20%。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的基石

最新研究报告表明,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失败了,其原因被最多地归结于他们在业务发展的同时无法兼顾战略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同企业的文化相匹配,很难想象一个追求保守、稳健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将会把一个极具扩张性的战略执行得让人满意,更难以想象在一个缺乏创新意识、僵硬的企业文化中能够生成一个极为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企业战略。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对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突出。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已经普遍重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推动企业战略管理。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央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大多处于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让企业的战略与企业文化相适应是中央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和考虑的关键问题。

企业战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高点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企业战略文化这个制高点,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搞好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

文化能够创造财富,但不是所有的企业文化都能够创造财富。一方面,企业文化虽无对错之分,但有适合不适合、优秀不优秀之别,唯有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才是能够创造财富的文化;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企业文化都能够创造出同等价值的财富,企业战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是为企业创造了80%的财富价值的黄金20%。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就是因为重视企业战略文化,抓住了企业战略文化这一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建设,抢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制高点。

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但不是所有的企业文化要素都能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优秀的企业战略文化是促进企业战略高质量生成和顺利实施的核心力量,企业战略文化是企业文化中发挥主要的关键性作用的核心层面,承载着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优秀的企业战略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使企业更好、更快、更稳地生存与发展;能使员工明确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工作、事业的感情投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够培养下属机构和员工的战略意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能够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与发展。

企业文化落地必须抓住企业战略文化这个制高点,把现实意义上的导向与精神意义上的导向合而为一,以导向为起点进行系统全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彻底摆脱先管理后文化,先无意识形成后有意识加工提炼的落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局面。

企业战略文化是对现代企业发展内涵的全新解读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战略文化研究。早在1947年美国制定《领导条令》时就提出了战略文化这个词。1977年,美国学者杰克·斯奈德(Jack Snyder)在一篇关于苏联有限核战争理论的简短报告中对战略文化作出了首次定义。国际上对战略文化的研究主要是源于现有战略理论无法对现实战略作出合理解读的困惑。20世纪90年代,我国李际均中将在《论战略文化》中首次从中国视角对战略文化的定义作出了论述,为中国的战略文化理论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外的战略文化研究局限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宏观领域。

我国中央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普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企业文化。如攀钢配合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文化,南航配合由“线性航空公司”向“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战略转型建设的以“和谐”为内涵的企业文化等。加强战略管理,提高中央企业的发展质量,迫切需要引进企业战略文化这一创新的理论对企业的发展内涵进行全新的解读。在企业持续的行为领域中都会形成相应的文化。在服务领域有服务文化,在营销领域有营销文化,在品牌建设领域有品牌文化,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核心的层面,毋庸置疑地会形成企业战略文化。

本人认为,央企成员共同拥有的制定和实施现实战略的思维、信念、价值、知识的总体构成了中央企业战略文化,特别表现为央企领导集体的战略修养,是企业战略活动的内在基础和内涵支撑。企业战略文化是一种面向未来、具有强势导向功能的文化。优秀的正确的企业战略文化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基本走势,也最直接地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正如沙因所说,如果不了解现行的文化力量,作出的决定就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违背意愿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不研究企业战略文化,我们就无法避免对企业的发展内涵作出狭隘和无意义的解读。从战略文化视角,我们可以对企业战略形成更为灵活全面的认识,对现代企业发展内涵进行全新的解读。

建设央企战略文化要着力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概念,指出企业中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在企业文化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也存有前后依存、环环相扣、彼此互动、不断增值的连锁关系,构成了企业文化价值链。在这个文化价值链中,企业战略文化涉及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发展方向、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战略实施和战略保证等各个层面环节。牢牢抓好战略修养、文化导向和全员参与这三个关键环节,解决好这三个关键问题,能够使中央企业用最有力的20%的力量投入来实现80%的效果。

缺乏战略文化修养的企业家不是优秀的企业家

企业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具有战略文化修养的战略型企业家对于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一是中央企业领导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战略修养。富有激情、思维周密、诚实可信、追求卓越以及具备常识是成为成功的战略决策者的前提。中央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企业领导要想在事业生涯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率先垂范,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取足够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智慧以提升自身的战略修养。

二是中央企业领导要善于借用外脑的智慧力量。企业领导不可能获得支持企业发展所需的所有知识和资源。专业外脑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关键是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引导中央企业少走弯路。减少错误产生,有效规避风险和失败。把专家学者或专业机构研究的理论成果与企业的实践经验做到优势互补,运用外脑智慧力量的支持,能够迅速推动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许多成功的企业,都与专家学者或专业机构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中央企业领导要注重利用内部智力资源。企业领导注重整合利用企业内部智力资源不失为促进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把员工视为一种可以最大化的资源,而不是一种要最小化的成本,这种视角有利于促进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内部具有战略意识的智力资源不仅具有专而精的专业理论,而且更了解企业的战略文化特色,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从而提出更具有可行性和更有价值的建议方案。在中央企业的各个专业领域注重培育和利用具有战略意识的内部专家,是迅速提升和完善企业领导者战略文化修养的必需手段和有效途径。

导向功能的乏力和缺失是企业文化的致命缺陷

企业战略不可避免的是发展方向的问题。企业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是:选择一个正确的事情去做,然后把事做正确。不少企业的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结果却是被动地适应市场变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企业战略文化导向功能的培育,以正确的理念指引企业战略方向的确定。

首先要明确使命,科学定位。项保华教授指出,企业使命是“根据组织的意愿及服务对象的性质揭示组织的长期发展前景,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组织的制定提供依据。”在美国学者著作的《战略管理——制定、实施和控制》(第8版)中,对企业的使命有这样的描述:“企业开拓新业务和调整业务方向时,必须明确基本的目标和理念,企业的战略态势必须符合这些目标和理念。”使命涉及的是宽泛的、隐含的目标和战略,而不是明确、具体的指令。它不是可度量的具体目标,而是对态度、前景和方向的描述,是战略目标确立和决策制定的基础。一个企业只有通过明确使命,做到科学定位,才能够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美国中央铁路将自己的使命定位在铁路运输,结果在飞机发明以后,固执地拒绝了美国航空公司的投资请求。现在,美国中央铁路早已经破产。

其次是描绘愿景,形象具体。共同愿景是指组织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长远目标的具体刻画。战略管理思想的企业家学派的主要观点是,“战略的形成来自单个领导的洞察力,强调直觉、判断、智慧、经验和洞察力。领导者的‘愿景’为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共同愿景阐述了人们在使命的指引下,希望达到什么目标,是他们就所能达到的理想的未来状况形成的概念。共同愿景与战略目标的不同之处是,他往往更为笼统,描绘是一幅更远大的企业发展前景。战略目标则是对实现共同愿景所需物质支持的量化表述。

没有全员激情投入的文化不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产生与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或企业高管是分不开的。但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产生又不完全受企业高层决策者的观念影响,还要受到通过企业的决策机制、会议讨论、企业媒介等多种重要渠道,在观念互动中形成的共同观念的影响。可以说,共同观念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催化剂,是使企业发展战略从空想变为现实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企业战略文化不仅仅是企业家文化而是企业成员的共有文化。我们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交流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强观念互动以形成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共同观念,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产生及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上的全员SBU的思想精髓是“企业发展,我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出有经理人意识的激情员工。海尔文化创造了全员SBU的典范。实施以“企业发展,我的责任”为主导理念的全员SBU,是真正文化意义上的SBU,是能够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上调动汇集企业员工智慧力量和统一员工行为的优秀战略文化理念。制定战略时应让那些与此战略有关的人员参与,如:将执行此战略的人员、将受到战略执行影响的人员、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织中高中低层的代表员工等。这些人员的参与将使制定的战略更具有执行性。同时,还会使战略在未执行前就获得了很多感情支持,这是“我们”制作出的战略,而不是“你们”下达的战略。我同意《对杰克·韦尔奇说不》文章中的观点,单纯依靠雇用敬业员工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企业发展更要注重培育和引导员工成为有经理人意识的激情员工。中央企业领导要培养员工对战略的信念。有了文化上的全员SBU,中央企业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发展资源;有了具有经理人意识也就是战略意识的激情员工,中央企业就获得了澎湃不绝的发展动力。

战略管理职位描述岗位职责 篇4

1、战略分析(1)全国饮料市场研究与数据库建立;(2)公司及区域的竞品分析与研究;(3)本公司及区域竞争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研究;(4)定期向高管层提供研究分析报告。

2、战略规划(1)组织综合形成公司及区域发展战略规划;(2)根据战略,审核并指导形成公司及区域经营发展计划;(3)向高管层提供公司及区域经营发展计划与战略一致性或可行性的分析报告

3、战略实施(1)建立和完善战略管理实施方案及流程(含战略评价体系);(2)组织分解和落实战略指标到公司各部门及区域并指导分解到个人;(3)对战略指标完成实施跟踪和评价。

4、战略控制(1)跟踪监督战略执行并定期检讨实施计划及方案;(2)对战略规划动态跟踪,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向高管层提出修正或调整建议;任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知名企业或咨询行业战略管理经验;

2、熟悉快速消费品、饮料行业特性,过往曾参与过国内饮料行业分析与数据研究,具备公司经营发展、战略项目规划的经验;

3、具备较强的统筹、规划能力,具备项目管理与执行监控能力,抗压力高。

1、对集团营销战略和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2、研究各经营公司发展战略,组织制定或审核、指导经营公司发展规划、滚动发展计划;参与制定经营实施计划并进行跟踪和反馈;

3、进行医药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行业的重要政策和行业动态对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并形成独立的观点;进行重点产品市场分析,并出具独立报告;

4、长期跟踪市场主要厂商和渠道商的营销行为变化,并独立完成通用研究报告。

•Help to develop a strategy to address Neurology, This includes: Defining the strategy for the growth(sales and profitability)

Obtaining the input and buy in of key stakeholders within the modalities/P&Ls Driving the delivery of the strategy cross-business •Develop and maintain in-depth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rends and requirements in the defined healthcare market.•Coordinate the ‘virtual’ cross-functional and cross-business team that will deliver on the strategic business and marketing priorities Neurology healthcare.•Help to identify the product or application profile required to meet current unmet needs and take the lead role on portfolio management.•Provide input to S1 on transformational and cross-business opportunities.•Align cross-business marketing resources around healthcare market priorities and ensure we deliver common messaging and a holistic value proposition for the customer.•Direct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cing strategies for existing and new products.2、3、战略管理专员

工作职责:

1协助和开展战略制定与检讨相关工作.协助开展战略调研访谈,组织战略研讨会,记录、梳理各方观点。

2负责战略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将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相关资料(标杆企业产品、营销、并购等策略,公司内部产品规划、营销策略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3战略举措的跟踪和反馈.根据公司战略,对已制定的战略举措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及时了解举措执行进度和问题,并进行分析汇报。

4商业计划书的编制和执行.对商业计划书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协助推动商业计划书的编制。5战略宣导.了解公司战略,根据需要制作战略资料。

岗位要求: 1企业管理知识,2财务会计、金融知识,3战略管理工具和方法,4报告制作水平,5善于学习,能够较快速度了解公司业务,了解不同产业链运作特点,6具备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在战略管理经理的指导下,开展战略构建、战略分析和战略分解的基础工作,7沟通能力强,能够与各业务单元和部门就战略举措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沟通,8具有分析能力,能够对业务数据和其他战略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提炼,9执行力强,能够有效执行战略管理经理分配的工作,并对结果负责。

战略管理部项目副经理

所属部门:战略管理部 专业知识与能力:

1、经济学以及企业管理学知识,熟悉财务;

2、基本的信息收集及分析能力,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自己初步的发现和建议;

3、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包括文档及各种演示文件;

4、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沟通、访谈、宣讲等;

5、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敏感与认知,如国内的经济法、税法以及一些相关的政策等。

岗位职责> 1)负责集团经营目标、计划的分解、制定、统计分析,并持续跟踪评估;2)负责集团组织架构职责的调整;负责组织集团管控体系的搭建优化;3)负责集团能力体系、流程制度体系、信息化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的搭建及优化。

到华润集团、到战略管理部一年了,深刻体会到文化、修养、工作方式、团队建设的重要。物极必反,最虚的东西,到最后,最实在,最能持久,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集团的工作不好干,战略管理部的工作不好干。边界不清,不说、说重,都不好。我非常理解各位同袍在日常工作中的困扰。我想就最虚的东西谈谈自己的想法,我坚信,这些问题有了共识,日常工作的困扰会少很多。文化

华润集团的文化是商业文化、股东文化、业绩文化、创业文化,是简单、坦诚、阳光。大树之下,战略管理部的亚文化应该是什么? 我想到的是:专业、亲爱、精诚。

我们必须专业。不专业,就是给各个利润中心添麻烦而不是创造价值,就是吃白食。我们必须做到,在专业水平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舍我其谁。我们的文件、我们的见解、我们的发言,就算找来最专业的专业人士,他们也锦上添不了太多的玫瑰花。我们必须亲爱。工作这么累,喝酒这么多,学习这么苦,我们必须是亲人,必须是一家人,相互照顾,相互体谅,一起分担,一起进步。工作之中,矛盾是必然的,麻烦是必然的,辛苦是必然的。但是,秉着公心,我们同袍,我们齐心,我们相互补位,一切矛盾和麻烦都是短暂的,都是浮云。

我们必须精诚。万事就怕认真,我们可以不懂,可以笨拙,甚至可以短暂地不专业,但是我们必须精益求精,必须虚心学习,必须天天进步,必须诚恳待人,必须将心比心。修养

我们的专业修养应该是什么?

稍稍展开谈,我的理解是,我们的专业修养是:明强、淡定、仁义。明强的意思是想得明白,说得清楚,独立思考,当仁不让。

淡定的意思,苏轼在千年前有所阐释:“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在华润集团总部工作,代表集团,态度要平和,骨子里要有大家子气,要沉得住气,要周全考虑。弘一法师说: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缓事宜急办,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仁义的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先替别人想一想,要多倾听,多了解,多理解,慢下结论。工作方式

如何能做到明强?一条金线:fact-based, hypothesis-driven, logical strategic thinking(以事实为基础、以假设为捷径的战略逻辑思维)。第一,必须掌握事实。要细到比利润中心经理人的认知深一个层次。

第二,敢于放胆假设。逐步建立信心,形成个人的观点。假设驱动,施行二八原则,用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第三,战略思维逻辑必须系统和严谨。自己必须挑战自己,小组成员必须互相挑战,提出反对意见是战略部同袍的义务(Obligation to dissent),反复问问,是否全面,是否充分,是否有战略高度。

战略发展部近期工作汇报 篇5

董事长 您好!

战略发展部近期工作汇报如下:

1、至2月10号至今一直在城建局协助建委整理议案,现在基本工作就绪,草案已经完成,但是还有一些后续工作(估计要去一些地方考察,或者是到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此外,对我们公司有利的一些政策也写了进去。这项工作还需要持续跟进。

2、中拓(非开挖)技术学院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在已经初具纲要,具体细节还在继续斟酌中。

3、许昌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合作事宜现阶段主要是电话沟通,看能不能确定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具体商谈一些合作事宜?这样好对症下药,有备无患。

4、郑州非开挖国际会展准备工作顺利进行中。只是需要您挤出一点儿时间,把《中国管道修复的现状和未来》这篇发言稿要点写一写,我好加工润饰。

此致

战 略 发 展 部

发展战略 篇6

我们是一家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来解决中国大城市目前乞丐数量过多、经营乞丐现象、职业化乞丐增多等问题的社会企业。

2.资源

一.明确不同的扶助对象,制定不同的解决对策。在不断的发展中摸索出一套针对不同对象的完善的帮扶制度。

例如以下不同人群:

生性懒惰,不愿工作,只是靠乞讨为生的人。

有组织的专业乞讨人员。

依仗自己身体障碍来博取别人的同情。

遭遇天灾人祸,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

.吸毒者。

…….二.与政府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通过政府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一部分接受培训合格的乞丐可以让政府部门安排工作。利用政府的帮助

与慈善机构或其他社会企业或爱心人士建立合作,争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信息化时代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群众的力量。

1)借助新闻等媒体不断扩大我们企业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社会企业

在解决社会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2)以制作公益宣传片等形式让普通人了解乞讨者的真实生活和在接受培

战略发展部职责 篇7

关键词:湘潭市,战略性产业,发展战略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上, 总有一些产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主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或者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些产业便构成了战略性产业。湘潭市选择了精品钢材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为湘潭市的战略性产业。

本文基于四大战略性产业的国际发展趋势的研究, 分析了湘潭市四大战略性产业[1]的现状, 提出了四大战略性产业的动态发展战略。湘潭市的工业发展立足于国际舞台之下, 符合长远战略发展目标, 为构建“两型”社会打造“两型产业”, 同时推进了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

一、战略性产业国际发展趋势

在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国际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 显现出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产业转移的四大发展趋势。在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下, 战略性产业立足国际环境中分别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一) 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

随着钢铁企业的科技进步, 以及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的缩短, 正逐步实现在线加工处理。并且, 随着技术的进步, 钢材产品的深加工比例也将越来越高。通过发展精品钢材和深加工, 可使产品得到延伸, 与直接用户接触更紧密, 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外大型钢铁企业在钢材产品的深加工中, 为用户考虑得极为细致, 并实行配套销售服务, 给用户带来很大便利。具体形式有: (1) 利用现有的生产工艺, 对后部设备进行改造, 实现在线产品深加工。 (2) 在企业内部建设钢材深加工生产线 (如鞍钢、首钢等) , 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人员和富余人员以及厂房和闲置设备等。 (3) 与国内现有企业合资建设, 这样既可节省部分投资, 又能使钢铁企业产品得到延伸。具体包括: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 如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回火轮胎钢丝、高应力耐疲劳高级轿车用悬挂弹簧钢丝等;以板、带材为主的板、管深加工产品;以板带材为原料的焊管深加工, 以及焊管产品的加工等。

(二) 清洁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1.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 给制造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全球环保浪潮将国际贸易带进了“绿色时代”, 绿色产品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导产品, 清洁能源装备已成为装备产业的大势所趋。这些技术和设备包括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热电厂和氢燃料电池等广泛的领域, 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发展空间最大。清洁能源装备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清洁能源装备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发展。

2. 先进装备制造业, 国际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呈现五大趋势:一是重视发展制造基础技术、全面提高基础零部件技术水平以及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装备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四是装备制造产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以及生产过程及其设备的柔性化、装备制造业的网络化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虚拟化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的敏捷化发展;五是装备制造的全球化以及集群化发展, 以提升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

1. 汽车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当前世界汽车产业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国际产业转移, 汽车整车装配和汽车零部件逐步实现国际化。世界汽车市场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世界汽车产业经过一系列全球范围的汽车企业改组、兼并、联合, 逐步形成了当前的“六加三”格局[2], 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产业链中主要环节的分布已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 而是日趋立足于全球平台操作。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变革主要集中在汽车燃料和自动驾驶两个方面。

2. 汽车零部件产业。

主要有两个发展趋势: (1) 产业分工转移趋势, 包括跨国企业控制核心技术, 应用技术开发全球化和生产、营销、服务贴近本土市场。 (2) 产业供应链发展趋势, 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资本运作、兼并重组促进零部件企业发展趋向集中, 以实现优势互补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同步开发、模块化系统供货促进零部件企业的产业地位逐步增强;三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独立发展, 提高了专业化分工程度, 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四是供应链协作关系系统强化, 企业协作效率要提高就必须强化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协作关系。

(四)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二是竞争核心发生重大变化, 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三是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企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四是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五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六是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核心;七是各种技术相互渗透, 产品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二、湘潭市四大战略性产业的现状

(一) 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

一是拥有行业龙头企业, 湘钢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 目前已形成600万吨钢的规模, 湖铁是全国十大铁合金企业之一, 可为钢铁生产提供优质的合金。二是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湘钢近几年来共投入技改资金100多亿元, 壮大规模, 已建成国内较为先进的宽厚板及高线钢生产企业, 实现了“数字湘钢”, 被全国信息化测评中心评为ERP十佳应用单位和全国信息化500强, 仅次于行业中宝钢、武钢。三是特色产业链基本形成, 湘钢正在向年产800万吨钢的规模发展, 基础原材料生产规模扩大, 为发展钢材深加工, 构建新的产业链创造了有利条件。双马工业园目前有双马金属、楚天金属、湖南金钢、湘辉钢绞线等多家钢材深加工企业。四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条件不断改善, 双马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到位, 入园企业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可见, 以湘钢为龙头, 以工业园区为平台, 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的产业集群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 清洁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湘潭目前清洁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矿山装备、环保装备、电工电气成套装备等产品。从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来看, 湘潭市起步较早, 企业户数较多, 涉及门类较广, 龙头企业主要有湘电集团、平安电气、江麓机械等, 目前已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 产品主要有路面机械、起重机械、电动车自卸车、矿山输送、通风设备等。从清洁能源装备来看, 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国家大力提倡产业, 主要以湘潭电机的风力发电成套装备, 凌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地温空调、喜尔电器有限公司的以地源热泵技术和空气源技术生产的空调、热水器, 湘潭讯达集团、湘潭春天机械厂生产的沼气灶和生物质气化炉等产品为主, 今年湘潭被定为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基地, 整体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在湘潭的发展较晚, 仍处在起步发展时期, 且湘潭主要以生产经济型轿车为主, 现有生产企业不多, 目前全市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0余家。产品主要有轿车、电动大巴、活塞、曲轴等。核心企业是湖南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轿车。目前已拥有产品开发优势、技术较先进的一批骨干企业, 同时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 九华与浙江吉利的轿车项目、江南与浙江众泰合作生产中高档轿车等, 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四)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 在湘潭市起步较晚, 总量较小, 主要企业也还没有形成规模。八十年代湘潭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有一定的基础, 主要以无线电通信设备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等为主, 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原有电子企业因多种原因难以经营, 剩下的通过加强技改投入及管理, 已有较大发展, 但整体产业基础仍然薄弱。湘潭市的工业虽然是以重工业为主, 但如果大力引进电子信息这一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 改变产业结构,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即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就可以使湘潭整体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为此, 湘潭九华工业园通过引进韩国三星爱铭、台湾全创电子, 使湘潭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实力大大增强, 主要承接深圳及沿海城市电子信息产业转移, 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整机、电脑主机板、IA产品及准系统等IT产品, 这显然将会使湘潭电子产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湘潭市四大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 精品钢材与深加工产业。

首先, 要突出主业, 做精做强。加速扩大湘钢产钢能力, 减少能耗和资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工艺水平和装备能力, 提高高速线材和宽厚板的产品质量和档次, 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发展循环经济, 搞好综合利用, 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把湘钢打造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实力最强, 精品线棒材生产、出口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宽厚板生产基地。其次, 突出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打造钢城工业园, 集群式发展冷墩丝和紧固件及钢绞线、钢丝绳的生产。拓展板材深加工领域。利用湘钢板材原材料优势, 依托双马工业园内一批企业, 发展轻钢构件、桥梁钢构、建筑钢构 (含H型钢) 、非标钢构 (含压力容器) 等主要产品。另外还应推进钢铁上游企业的发展, 扩大湖铁的铁合金的生产规模, 为湘钢做好配套供应。最后, 要突出关联度, 产生带动效应。一是依托湘钢, 利用双马工业园的区位优势和湘钢的原材料优势, 建立一个钢材配送中心, 为湘潭市加工企业提供钢材配送服务。二是围绕湘钢紧固件、标准件的包装, 带动市内一批包装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包装箱、包装盒、包装带等) 。三是进一步延伸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链, 促进整个湘潭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 清洁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按照湘潭市《关于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的具体要求, 深入实施强工富市战略, 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项目为载体, 以政策作引导, 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建设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清洁能源装备方面, 重点以研发生产风电装备为主, 以地源、空气源及水源热泵技术和生物质能源装备技术为辅, 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开发, 扩大现有生产规模,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延长产业链, 形成以风电装备为主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方面, 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工程及建筑机械、电工电气成套装备、矿山装备等重大装备制造业。

(三)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重点支持吉利、江南、湘机等骨干企业的发展, 以工业园区为平台, 构建九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吉利轿车、电动大巴、奥拓车及中高档活塞、曲轴等配套产品。以整车制造业为龙头带动零部件行业发展, 以汽车工业推进贸易、物流、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依托吉利、江南、湘机, 把湘潭整车制造业做大做强;结合湘潭市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实际情况, 以系统产品为龙头, 大力推进企业重组、整合, 加快技术改造和对外合资合作, 坚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 尽快形成具有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和参与国内竞争能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以整车项目建设为契机,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 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湘潭投资建厂。

(四) 电子信息产业。

湘潭市现有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以电子设备产品制造、信息服务行业为主, 软件产业主要以控制器、显示器系统嵌入式系统为主。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电线电缆、电池材料、工程机械控制系统, 与邻近长沙、株洲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软件制造、汽车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

参考文献

[1].湘潭市统计局.湘潭统计年鉴 (2007)

战略发展部职责 篇8

古世奎 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初级成长阶段,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务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且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渐推行实施,显现出其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但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尤其是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严重滞后,因而加强和深化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势必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性,并立足我国国情、科技和产业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认为,现阶段,我国应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以及24个重点方向(见图1)。近年来,我国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了不同程度发展,部分产业在技术研究上与国外相差不大,有的产业规模甚至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高达2.7万亿元,其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图1 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框架图

一是新能源产业。2009年,光伏发电市场装机量约160兆瓦,占全球装机总量的2%,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011兆瓦,占全球总产量的44%;2010年,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高达5000兆瓦,位居全球第一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于2006~2009年连续4年获得翻倍增长,截至2009年底,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580万千瓦,风力发电能力排名世界第二;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500万千瓦,占当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总量的48%,到2010年底,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高达3000多万千瓦,实际吊装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500万千瓦,沼气年均利用量约为140亿立方米,成型燃料约为3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为180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约为50万吨;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火力发电在总装机量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仅占26.6%,虽然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超过欧洲,但非化石能源比例基数远远低于欧洲的46%。同时,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从目前情况来看,新能源市场需求尚未充分挖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煤,煤炭为24.24亿吨标煤,占总量的69.65%;石油为6.34亿吨标煤,占比为18.21%;天然气为1.60亿吨标煤,占比为4.59%;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新能源仅为3.12亿吨标煤,所占份额仅为8.96%。

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十五”期间,因国家加大对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力拉动相关产业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其中:节能业占14%,环保业占26%,资源循环利用业占60%;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高达2.8万亿元,并以年均15%的速率增长,其中:环保业产值超过1.1万亿元;预计2010~2015年,城镇污水垃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达6000多亿元,运营服务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国家环保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额度为3.1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环保投资将高达6200亿元。

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09年,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0.1%,覆盖80%以上的网民群体,较2008年提高1.6%;用户规模达到3.1亿人,年增长7369万人,年增幅31.5%;品牌网络广告市场收入121.4亿元;网络信息服务业总体规模达到9400亿元,其中:非话费收入合计达到4130亿元,占43.9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9315亿元,增长超过25%,经济总量和增长幅度超过了连续20年高增长的通信行业。据工信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仅次于美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超过6万亿元,软件业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尤其是面向个人消费的电子商务,其网上零售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五年内复合增产率超过30%。

四是生物产业。2009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04万亿元和1000多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分别为23.8%和29.7%,与“十五”期间相比增速分别提高 5%和 9.9%;1999~2009年,规模以上生物制药公司实现收入和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12%和28.92%,较整个医药行业高出6.48%和5.31%;2010年,中国生物产业实现产值约为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约为1.1万亿元,占比高达61.11%;预测到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大国;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5~3.0万亿元,中国将超美国,跃居成为世界第一医药大国。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企业400多家,其中具备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能力的企业有114家,疫苗生产企业28家。生物技术和农作物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12500万公顷;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五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据中美两国国家统计部门同口径数据,中国已连续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装备制造大国。如:200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总值为2.22万亿美元,美国为1.55万亿美元,日本为1.5万亿美元,德国为1.1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总值则达到了2.97万亿美元,美国为1.73万亿美元,日本为1.6万亿美元,德国为1.1万亿美元,四个国家产值总量超过全球装备制造业60%以上。但中国在高端设备制造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许多高端制造业的装备,如光纤制造装备的90%,芯片制造装备的85%,石油加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的70%,以及大型科研仪器、高端医疗设备等主要依赖进口。《“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六是新材料产业。目前,我国大约10%左右的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60~70%处于追赶状态,20~30%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差距。据全国稀土荧光粉、灯协作网预测,到2013年,我国节能灯产量将达到近70亿只,稀土发光材料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0吨,较2009年市场需求量增长97.34%,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52%;平板电视将超过1.3亿台,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和手机的产量也将分别达到2.93亿台、1.59亿台和8.80亿台;稀土发光材料市场需求将超过14000吨;当前,我国8英寸以下硅单晶及抛光片的生产技术较为成熟,12英寸硅单晶产业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硬材料、人工晶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生产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中国化工、黑色金属、稀贵金属新材料、稀有金属、无机非金属等新材料实现总产值为1万亿元左右;据有关专家估计,201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七是新能源汽车产业。2009

年,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为4500台左右;2010年,我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扶持力度,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随后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2011年,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参与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2011~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公共平台等联合开发机制;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1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金融短路问题

(一)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有限

我国提出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的时间并不长,政府一直扮演投资的主体角色,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其投入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计划融资,从而造成财政投资的严重偏向,这与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恰好相反。如美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选择的是市场主导模式,即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外部结合;而日本和德国则是银行主导模式,即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和德国的全能银行制。目前,虽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有所扩大,如采取国债环保投资、环境保护基金、BOT项目融资、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的金融政策等途径,但上述投融资渠道中运用市场化方式的在我国极少存在,实际执行的投资渠道仍然狭窄,融资方式较为简单,即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发行国债、企业技术改造基金等方式进行的投融资,利用社会、民间、企业、外资等途径参与投融资的方式还十分有限。

(二)金融支撑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市值不合理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主要依赖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还未完全建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提供专门的融资政策。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项包括金融、技术、财税、管理、人才、对外合作等多层次多维度支持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具有长远性、先进性、系统性、新兴性、高技术性等特征,生产链周期长,短期内较难收回投资,致使私人投资者不愿进入。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都开设了开发性投融资机构,将财政性资金转化为信贷资金发放运作,运作效率颇高;德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给予低息贷款,具有利息低、时间长、伊始之年实行免利息等特点。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呈现出不同程度上扬态势,但仍旧和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距。据CCMVM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和采掘业三个行业A股市值分别为77390.31亿元、50520.6亿元和34562.7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分别为36.2%、21.21%和16.1%,其比例之和超过73.5%;而信息技术市值仅为8364.5亿元,占比仅为3.91%,各行业A股市值严重失衡。就制造业内部而言,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等传统行业的A股市值及比重仍旧占据绝对优势,其市值为46964.35亿元,占比高达60.69%;而高新技术制造业如电子和生物医药的A股市值仅为6001.16亿元和8463.19亿元,其占比也仅为7.75%和10.94%。

(三)金融机构布局不均,中小企业信贷困难

因商业性金融组织的产权效用函数是利润最大化,致使金融机构更偏重于在利润较高地域进行资源配置。就我国而言,金融机构主要分布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这些机构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同时,随着近几年我国金融业的不断改革,大部分金融机构鉴于自身运营成本的提高,不断拆并其基层分支网点,致使中西部以及民族地区、中小城市和乡镇的金融机构分布数量不断减少,信贷机构的企业覆盖率也在不断缩小,每千户企业平均仅拥有0.01家银行,而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却高达1.81、1.10和1.05。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小县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资金的投入方向取决于风险与盈利之间的权衡,为此现有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金投向于盈利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而对于还未形成市场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却难以得到贷款。据统计,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GDP的65%的财富,但其金融资源却不到15%;550多万家民营企业中的不到10%以及低于100个的直接上市企业能从银行得到融资。

(四)风险投资发展缓慢,高级金融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在投资规模、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产权自由交易制度等方面还不太成熟,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比,发展速度较为滞后,存在较大差距。据CVCRI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在中国风险投资的被投资企业所属行业中,传统制造业投资项目数最多,共有272个,占比为16.81%;金融服务领域吸纳资金最高,其额度高达443.99亿元,比重为19.31%;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项目数量和占比分别仅为50个(3.09%)、109个(6.74%)和 52个(3.21%),投资金额和占比分别仅为63.82亿元(2.78%)、61.24亿元(2.66%)和45.97亿元(2%)。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亟需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而投融资体系的创新则需要大量高级金融管理专业人才,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金融业界极为缺乏既掌握现代资本运作模式又精通技术,并能将此有效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和运营的复合型高级金融人才队伍。

三、助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战略

(一)加强金融制度创新,建立投融资信息网络平台

金融制度创新是指为追求新的收益而调整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所进行的在金融领域内金融制度的设立、替代、转换以及完善交易的过程,是各种制度要素的重新安排和制度结构的重新组合。一是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金融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内生的诱致性制度转换或变迁(金融交易制度创新和金融组织结构制度创新)和外生的强制性制度转换或变迁(金融保障制度创新)。具体而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的实质就是指制度的转换或变迁)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经济、行政、信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组织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金融机构设立、金融机构运营、金融资产交易、信贷体制或投资体制、风险防范与处置体制、公司治理机制、资源导向机制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以此来提高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更好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二是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有关政策和投融资信息的网络平台,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搭建中外合作的金融数据交易平台,保障双方信息交流畅通和交易顺利完成,扶持地方技术服务和咨询机构的建设,建立适合地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数据库。同时,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自愿投资低碳经济。

(二)加快推进和完善绿色信贷,进一步拓展绿色信贷内涵

绿色信贷的核心是关注广义的环境保护,而当前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应纳入绿色信贷的范畴,进一步延伸其内涵。一是重点加大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核电站、风能发电、信息技术等优质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优化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增强配套金融服务和支持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产业集群和要素集约。二是对贷款企业和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类,按照类别和风险等级不同实行差别管理,并实施相应的贷款政策和额度,如贷款企业可划分为:环境优越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合格型企业、环境潜在风险型企业等;贷款项目可划分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或利用项目、CDM项目等。三是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坚持用环保低碳标准审核信贷项目,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将信贷项目的环境风险作为风险评估、授信决策和贷款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加强对绿色信贷的监管力度,进一步细化贷款统计口径,从业务流程和规则上把好项目入口关,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钻制度空子,加大对违背绿色信贷规定银行的惩罚力度,以儆效尤。

(三)拓宽融资渠道,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

一是合理利用政府杠杆拓展融资渠道,深入理解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恰当选择政府支持发展的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扶持基金。二是根据国发﹝2010﹞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中央政府正在逐步削减外资和民间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限制,故企业亟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发展动态,广泛吸纳外资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而言,其成长过程面临较高的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借鉴国外高科技企业的成功经验,选择股权融资、创新性的债券融资等手段,合理优化配置企业自身资本结构,扩大或进一步加强 PPP、BOT、TOT、PFI、BT、BOO和CDM等多种融资方式,有效解决企业投资产业时的资金瓶颈。

(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培养和造就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服务人才队伍

上一篇:三2班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电台广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