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专题会议纪要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文明专题会议纪要(推荐9篇)

安全文明专题会议纪要 篇1

2013邮政储蓄银行淮滨县支行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会议纪要

时间:2013年10月10日 会议地点:四楼会议室 会议记录:焦玉滨 主持人:熊鹰

参加人:熊鹰、李志强、焦玉滨、刘洪进、尹睿 会议主题: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 设

会议摘要:

十八大召开后,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学习的主题。熊鹰在会上作了讲话。一年来,我们以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十八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为平台,坚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原则,切实加强保护全行员工理论学习。

一、加强和改进党员学习为重点,抓好理论学习。学习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起来,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

二、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认真抓好学习活动。

安全文明专题会议纪要 篇2

会议首先由副总经理张磊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市政府、主管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联查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公司的消防保卫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对公交枢纽站、综合站及公交加气站、加油站、充电站等易燃易爆的重点部位和单位进行安全大排查;治安大队要设置专职安全检查站,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检查力度,严防危险品上车;全力抓好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的落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之后,副总经理马光泽就公司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总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要立即将会议精神进行落实和传达;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自查,尤其是加强对各安全风险点的排查;各单位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即查即改,确保安全排查彻底、全面、不留死角。

安全文明专题会议纪要 篇3

专题会议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做好迎接2017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检查工作,全馆同志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下面,我就迎接精神文明创建检查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做好资料归整工作

2017年图书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市文明办、局创建办的正确领导、全馆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馆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态势良好。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机制健全。信阳市图书馆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较为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各部室结合各自实际,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不断加大投入,各项文明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全馆动员,创建氛围浓厚。我馆十分重视宣传发动,把握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运用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宣传,利用微博、微信、官网等媒介充分引导广大馆员积极参与创建、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馆员关注度明显提升。三是关注民生,全面落实。我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便民服务活动,做到读者来馆首问负责制,读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四是载体多样,活动丰富。我馆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业务工作全过程,以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市民文明守则,公民道德规范,普及优秀传统文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创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创建工作力度推进不够平衡。“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还未真正确立,部室联动不够得力。个别部室在工作推进中,认为创建是创建办的事,工作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一些部室之间观望、推诿、扯皮、拖拉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全馆WIFI覆盖率,加大空调维修力度,实现冬暖夏凉。三是阅览室秩序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读者来馆要养成保持安静的良好习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不少。全馆同志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分工,查漏补缺

迎接精神文明创建检查工作任务繁重,重点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是加强馆员思想道德教育。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要从教育引导入手,提高馆员的文明素质。要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公民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增强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和谐的人文形象。要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展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提倡文明用语、不在公共场所抽烟、大声喧哗等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二是创新拓展,强化措施,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馆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要加大投入力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部室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各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质量安全专题会议纪要 篇4

时间:xx年3月23日下午14:30

地点:xx高速公路xxb标项目经理部会议室

主持人:xxx

与会人员:详见会议签到表

xx特大桥建设今年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下一步施工、监理工作怎么抓,需要开个专题会议来研究和部署质量安全工作,为协调步调特召开此次质量安全专题会议。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一、施工单位汇报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情况

xx项目经理xx汇报了目前工程进度情况,现场文明施工整改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项目总工连居汇报了工程技术情况、材料试验以及质量控制安全情况。

xx项目副经理xx仰汇报了目前工程进度情况,现场文明施工整改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项目总工李志成汇报了工程技术情况、材料试验以及质量控制安全情况,项目副总工徐为华对引桥施工情况,现场质量控制安全情况做了简单汇报。

二、监理组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质量安全问题

实验室主任李xx对试验原材料检测提出意见:业主对c50砼复测时检测到压碎值超标,这个问题相信两施工单位可以拿出很好的解决方案,说到这里首先自我检讨一下,监理工作没监管到位,这个问题应该是由我监理来发现的而不是由业主来指出的。

19b标监理组长李x发言:7#、8#主墩施工过程中质量都可控,提出的一点就是希望你们培训一流的民工作业队伍,以便质量安全管理。

19a标监理组长xxx发言:目前的塔座施工虽然比较正常,但不是很理想,塔座钢筋的预埋、温控同样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另外5#墩滑坡上经常有石头滚落下来,对下面的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要加以重视。

引桥监理组长xx:建议9#墩承台施工要跟8#墩一样重视安全防护措施,监理测量专工xxx发言:施工测量时要及时通知监理进行二次复核,如墩柱的垂直度要求偏差是很小的,测量工作要做好。

安全专工冯声艳发言:5#墩边坡防护新进场工人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6#、7#墩的爬梯要求规范化、8#墩边坡防护架不太稳定,希望管理技术人员经常去现场检查一下,每天的防护用品如手套之类的要准备好。

三、监理处副处长黄xx针对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新的意见和要求:

(一)xx特大桥施工质量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首先工程实体由地下转为地上,我们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地下要求为合格工程,地上要求为优良工程,达到内实外美。春节后我们打了三次大体积砼,6#墩承台打了两次,7#墩承台打一次。8#墩桩基己经顺利完工,剩下的塔座、塔柱的施工也己经迫在眉睫,现在有很多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有些参建方包括监理或多或少有些茫然、等待和徘徊;

2、第二个业主有新的要求,加强了对xx特大桥的管理,年后2月13日xx公司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对xx特大桥进行了一次突击性的检查,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发了《施工备忘录》;2月28日,xx公司召开了xx年工程建设工作会和xx年总结表彰会,会上施工和监理单位都递交了施工、监理责任状,包括19标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月21日xx公司召开了桥梁安全专题知识讲座并召开安全工作通报会,通报了省高速公路系统近来发生了三次桥梁重大安全事故,并部署了《xx高速公路重大危险源百日检查专项治理活动方案》;

3、监理在调整管理措施,2月22日召开了xx年xx特大第一次工地例会,制定了今年的质量管理、进度控制、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和工作思络。3月6日监理处与项目部经理、总工及试验室主任开了一个工作研讨会,就施工现场再布置、塔柱试验段施工方案以及塔座、塔柱c50砼配合比的报批程序进行了探讨和工作安排。3月3日、3月10日监理组和两施工单位到韶关砂场、xx当地碎石场进行了两次考察,提出了对碎石场的一些整改要求。3月17日监理组下发了《关于塔座、塔柱浇筑时机必须满足相关条件的指令》,加强了程序管理,目的是思路和程序不能乱,要克服一些外界的干扰,克服一些盲目、等待的行为;

4、外面大气候在变,省交通厅今年开展质量年活动,在树典型促质量安全管理。高管局、xx公司都在组织监理和施工单位参观一些先进典型工程,参观学习别人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安全形势严峻,湖南高速今年已经发生了三起重大安全事故。但就xx特大桥来说,前段时间质量安全抓的比较紧,总体来说质量较平稳,工地较平安。但是隐患不少、松懈不得,监理希望xx特大桥能够稳打稳扎,稳步推进。今天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大家认清质量安全的严峻形势,明确我们的责任。

(二)下一步的施工质量安全如何抓,不外乎是抓落实的问题,今年的第一次工地例会也己经说过这个问题,今天再具体的阐述一下

一)、关于施工质量管理

1、严格执行施工监理程序。对于监理下发的重要会议的会议纪要及监理指令、通用函,希望项目部要高度重视,对监理的一些要求认认真真的去落实。监理没有批复开工报告及施工方案的工程是不允许先行施工的,这些都是程序管理问题。程序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施工以及监理都要习惯于以工作程序化,质量数据化来管理。

2、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目前重点抓砂和碎石,有关参建方要求用韶关砂,它的外观较干净,监理无异议。但是级配不是很好且偏粗,要采取措施改善砼的保水性和和易性。现在重点是碎石,碎石必须从料源进行改善。到碎石场检查时我就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毛料分检,炸出的毛料要把碳质灰岩、风化岩剔出;二是成品分堆,不能与原来的低标号碎石混在一起,加水洗设备,一定要把碎石中的粉尘和含泥量降低;三是场内道路硬化。希望施工方督促碎石场早日完成改造,确保碎石质量稳定和提高。

3、抓施工现场工序质量和工序验收。钢筋制作与安装要分开验收,先放样后安装、先检查后安装,那些竖向横向的钢筋每一个面都要有放样记号,两监理组长要重点抓钢筋制作和安装过程,所有塔座外模一定要压住控制好,防止砼浇灌过程出现外模上浮、内模翻浆的现象发生。拆模时一定要监理在场检查,有问题就商讨方案解决。不能直接用水泥浆去糊,一旦监理发现将直接停工。

4、抓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现在大体积砼浇筑还剩一个8#墩承台及4个塔座,希望两个施工单位包括试验室、拌和站、材料部能很好的考虑,好好合作完成剩下的超大体积砼浇筑,包括塔座c50砼的搅拌时间延长,客观需要配合,一是浇筑时间长,二是雨季施工浇筑,三是尤其塔座砼浇筑中或是因为机械设备问题,或是因为暴雨的问题导至中断浇灌,无论施工还监理都是不愿接受的,两施工单位不能单干,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且不增加成本;施工工艺方面,塔座、塔柱6m一节钢筋密集,必须现场布料要多准备几组串筒,包括布料工艺、振捣工艺、凿毛工艺,养生工艺都要有一定的措施,明确要求振捣工人要定位定区,施工技术员要与振捣工人绑定,以确保塔座塔柱浇灌振捣密实。养生要求塔身一律水养,养生时间5天左右。

5、抓人员培训:技术工、电工、焊工、钢筋工、砼工的培训,提高工人索质和作业质量。

6、加强与第三方监控、测量单位的工作联系与沟通,确保塔身各项质量指标的合格。

二)、关于安全管理:

(1)风险源的管理,现阶段是四个主要风险源,一是引桥柱式桥墩、模板支架以及浇筑都存在一些问题;二是9-11#挖孔桩爆破作业与8#墩承台以及下塔柱施工存在立体交叉作业是重大风险源,希望你们能严加防范;三是5#、8#墩边坡防护,5#墩边护己经开做了,8#墩还未做都是风险源之一;四是塔吊,汽吊操作过程要注意安全;将来的风险源有爬模支架、高塔的防雷防风、前支点悬浇挂篮等。

(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要求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负责人,专职安全人员三结合,与监理安全专监配合,抓好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三)关于现场文明施工:现在现场都在进行整改,基础工程完工的一些布置工作,包括业主下的《备忘录》提出的一些要求,包括xx公司周总等领导在现场提的要求都要整改好,6#、7#墩的回填建议换填50-80公分的片石以增强回填土承载能力,增强硬化效果。’

四)、关于计量工作:合格的分项工程己经验收的全部计量,工程质检资料,中间交工证书每期计量都可以提前准备。监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及时签证,确保合格工程及时计量,不合格工程不计量。

安全生产专题会会议纪要 篇5

2010年3月27日上午8:30,公司分管领导王志明召集公司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会议在公司本部三楼会议室召开,各部室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安全生产情况汇报:

2009年主要工作:

1、继续加强思想教育,狠抓安全不放松;

2、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检查;

3、重视具体工作,从严要求,从细管理;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5、配合公司部署,积极参与各项安全活动。2010年主要加强安全经济投入、分包队伍管理、外埠工程管理工作。

从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标准化管理、一体化贯标、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安全检查、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举措10个方面总结了2009年安全工作。并指出5项存在的问题:外埠工程安全检查频率低、机械设备完好率下降、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员队伍素质问题、劳务队伍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较低。2010年安全生产规划意见中,罗列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体化体系运行、安全管理网络和目标管理、意外伤害保险及项目备案、安全生产考核、“二化”管理、外埠工程管理、创建文明工地等30条工作措施。

从安全生产目标、安全制度落实、安全事故预警、安全专项整治四个方面总结2009年安全工作。并对2010年安全工作目标和措施作了汇报。

实现了“五无”安全目标,推行0、1、2、3的管理模式,以事故为“零”作目标、以行政“一把手”为核心、以“两化”作基础(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防护标准化)、以“三全”作对策(全员教育、全方位管理、全过程预防)。重点加强了对劳务队伍的管理,通过整顿、验证、体检、交纳保险等核查手段,清理不合格的劳务队伍。2010年工作措施:完善各级组织机构、思想上抓教育,施工中抓防护、完善安全技术方案编制、审批手续和交底实施、抓安全检查、整改隐患,达到防护标准化、抓好人、机、料的安全本质定位、施工防火、劳务队伍、培训计划、创建文明工地等9项措施。

总结了2009年工作的同时,提出了2010年的安全工作目标,争创一项省级文明工地(南京移动通讯综合楼工程)。

从与项目部签订安全责任书、开展班组活动、安全教育、持证上岗等方面总结了2009年安全工作;2010年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劳务队伍管理、加大安全经济投入。

北辰电气获得市文明工地,上海吴泾电厂项目部作为上海电建唯一分包单位,出席了总公司的安全论坛演讲。2010年安全目标:力争2010年安全无事故;实现安全生产五无目标;安全事故率控制在 3‰、争创文明安全工地。并提出几条措施加强对联营单位的劳务队伍的管理。

华一分:振兴花园、智谷、中德、实验中学全部备案,实验中学获得了省级文明工地,抓现场的基础安全管理、营造现场安全文化宣传氛围,每周都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一周的工作。由于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缺少土建高水平的安全员。

工程部周琦总结2009年安全工作、布置2010年工作重点:首先回顾了09年公司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果,然后从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个层次分析了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指出,安全员队伍素质和责任心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并要求二分公司加强争创文明工地、三分公司强化外埠项目争创意识、四、七、八、九分公司要积极争创当地的文明工地。

下一步工作要求:

1、宣传贯彻扬安公司《2010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2、全年不出事故,确保安全生产许可证顺利延期;

3、认真开展各项安全活动;

4、探索安全员企业内部考核;

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6、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王副董事长做总结:“安全工作永远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他指出今天的安全生产专题会,既是对新一年安全生产工作做部署动员,也是对过去一年安全工作的形势分析总结。针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他作出了主题为“思想重视安全、行动落实安全”的安全发言:

1、从思想上重视安全;

2、在行动上落实安全;

3、在文化中完善安

全;

4、从事故中学习安全;

5、关注公司产业发展,拓展安全管理新思路,创新安全管理新手段。最后王副董事长强调指出: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刻不容缓。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安全防护,巩固和发展我公司连续多年安全生产持续保持平稳态势的良好局面,为保障职工健康安全和企业经发展做出贡献。

专题二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明 篇6

一、核心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1.以列强入侵和中国军民反抗为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1概念图呈现知识结构。

2思维点拨。

在整理该知识体系时, 要注意找出线索中大事之间的历史逻辑, 即战争与反抗的关联性, 如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面对列强的侵略, 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又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 发动侵华战争;要概括出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赔款数量越来越多、割地面积越来越大、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要认识到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这条主线, 包括军队的反侵略斗争和民众的反侵略斗争, 反侵略斗争有三种方式:人民自发的斗争、军队有组织的抗击侵略者、军队与人民群众的相互配合, 但这些斗争 (近代前期) 大都失败了, 但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迟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客观原因是列强完成两次工业革命而实力大增。

2.以中国近代各阶级参与民主革命为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1概念图呈现知识结构。

2思维点拨。

上图中“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运用该图理解近代民主革命时, 要认识到近代民主革命的总目标:建立民主、独立和富强的新中国, 三大阶级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断加深, 所提出的革命目标越来越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同时要认识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这决定了革命性质和革命目标的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件繁多、复杂, 图中没有完全展示, 但我们要认识到革命最终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而取得了胜利。结合整个历程, 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探索革命道路的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 (国共第一次合作, 开展国民大革命)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 开展抗日战争) ;从农村再到城市 (人民解放战争)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两党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 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 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 走向对抗;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 反之, 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3.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三起三落”构建其曲折发展的知识体系。

1函数图像呈现知识结构。

2思维点拨。

关于“三起三落”的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中日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 抗日战争期间遭到空前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在学习时要弄清楚各个阶段曲折发展的原因, 除了各阶段的特殊原因外, 从整体上说,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起”的共同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落”的共同原因在于:先天不足,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后天畸形, 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以轻工业为主, 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合“三起三落”和所学知识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从“三起三落”的发展过程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 繁荣发展的时间很短, 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也体现了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斗争中求发展的特点;从产生与发展看, 先天不足 (资本、技术、人才) , 后天畸形;从诞生环境看,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 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的双重压迫;从分布看,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内地很少;从结构看,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 重工业基础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地位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4.以五种主要经济成分的互动关系及对政治文明的影响为主线构建经济与政治文明的联系。

1概念图呈现知识结构。

2思维点拨。

在认识近代经济文明与政治文明互动联系时, 注意概念图中各种箭头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 每种箭头代表一种含义。要认识到近代五种经济成分的互相关系:本图没有出示1927年不断壮大到1950年前后消失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它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又分别起了抵制和瓦解的作用;表中的自然经济虽然不断解体,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仍占主导地位, 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自然经济才算完全解体;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外资经济) 、官僚资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人民政府接收。同时应该全面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从经济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从政治上看, 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 为辛亥革命等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和五四运动等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从思想上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区分布不平衡,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难以独立发展, 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通史视野明晰历史阶段特征

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明放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 与世界历史发展特征进行时序比较, 我们才能更加通透地理解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列表如下: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共15题, 每题4分, 合计60分)

1. (原创) “在万年和约内言明, 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 不相欺侮, 不加拘制。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 议定于何地方, 用何房屋或基地, 系准英人租赁……英国管事官每年以英人或建屋若干间, 或租屋若干所, 通报地方官, 转报立案。”对该条文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存在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C.准许英人获得相关土地的所有权

D.导致了近代租界的逐渐形成

2. (原创) 甲午年10月, 李鸿章与俄使喀西尼会谈。李问:今日本竟全占韩境, 贵国应如何办理?喀谓:尚未定局, 暂守局外……惟现在如欲议和, 中国已须吃亏, 然如不趁此了结, 将来倭兵再进一步, 贪心更大。李答:议和亦看条款如何, 如吃大亏, 不若久战。通 过材料能 推断当时

A.俄国力图干涉日本占领朝鲜的企图

B.清政府正酝酿对日和谈

C.李鸿章拒绝了俄使的议和建议

D.俄国决定干涉《马关条约》的执行

3. (原创) 法国曾拟定一份对华 条约备忘录, 该备忘录提出于

A.1840—1850年B.1860—1870年

C.1880—1890年D.1900—1910年

4. (原创 ) 右图为1895年7月31日刘永福在台南创办的“台湾民主国邮政”发行 的邮票, 图案为一只老虎在溪边呼啸, 又称“独虎邮票”。该邮票

A.曾在台湾地区公开发行了五十年

B.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兴起

C.是研究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 权斗争的史料

D.“独虎”图案反映了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立场

5. (原创) 下图为张乐平在1940年创作的漫画《共荣圈》, 左边“穿衣服的狗”代表汪精卫。能体现该漫画寓意的是

1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失望情绪2讽刺了汉奸的卖国行为3揭露了日本“以华制华”的侵略罪行4表明日本“共荣圈”的梦想已彻底破灭

A.12B.13

C.23D.34

6. (原创) 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回忆某一战役时说:“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 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 所凭借的全是爱国精神。自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九日将及三个月我军伤亡虽重, 但敌人损失也不少, 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此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淮海战役

7. (原创) 1911年10月16日, 湖北军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 立法权属“议会”, 司法权则归“法司”。该约法

1从法律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2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3诞生于与清军作战的炮火中4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5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成果

A.125B.234

C.235D.245

8. (原创) 辛亥革命中浙江出现了三杰:豪杰徐锡麟、侠女 秋瑾、壮士陶 成章, 下表是其履历。

分析上表, 就其史料价值而言, 不能佐证的是

A.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

B.光复会曾经主导了南方的革命运动

C.浙江革命党人较为重视革命教育

D.20世纪初期可能出现过留日高潮

9. (原创)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 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见证了五四运动全过程的杜威说:“我正目睹一个民族的诞生。”这一评价表明五四运动

A.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C.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原创)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作用

B.以组织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C.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11. (原创)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有记载:“据1921~1925年安徽等7省17处调查, 在农村家庭全部支出中, 现金支出占47.6%, 非现金支出占52.4%;在全部收入中, 现金收入占58.1%, 非现金收入占41.9%。”这说明

A.农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

B.农村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C.安徽农村经济的发展较快

D.农村家庭的收支基本平衡

12. (原创) 20世纪初以来英美烟草公司在华设立多处“美种烟草试验所”, 通过买办和当地的士绅结合, 向农民发放贷款和烟种, 垄断烤烟的收购, 并利用买办在非条约口岸收购土地, 开设烤烟厂, 压价剥削 农民, 发展成“烟 草王国”。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B.外国资本剥削中国廉价劳动力和 低价掠夺农产品

C.农村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

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3. (原创) 根据近代海关统计1874年时上海进口洋货约180种, 天津口岸进口的洋货品种约100种, 而到了1911年, 上海进口洋货品种约为850种, 天津进口的洋货约为800种。新增品种中虽然有一部分是由于分类比以前明细, 但更多的 还是新货 种的增加。 这直接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外贸领域和市场的不断扩大

C.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剧

D.工业革命丰富了中国进口商品的品种

14. (原创) 读下表, 部分年份中国航运业发展情况 (以1935年吨位为指数100) , 对相关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内航运业

B.日本全面 侵华并未 打击官僚 资本航运业

C.民族资本航运业规模小, 船只数量少

D.中国航运事业在抗战胜利后有所发展

15. (原创) 1907年《东方杂志》所载全国各地成立的商务总会、分会达四十六所。安徽省于1906年10月成立芜湖商务总会, 到1908年各埠商务总会、分会增至十二所, 1911年增至三十三所。许多重要集镇设有商务公所、商务集议所。由此可见

A.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组织化

B.辛亥革命提高了商人阶层的政治地位和参政意识

C.徽商等商帮的传统组织形式会馆已被商会逐步取代

D.商会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 推动近代商业集镇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40分, 第16题26分, 第17题14分)

16. (26分) 2014年是国民革命90周年, 对这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已有不少学者重新从全球历史的视角进行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产业之发达还没有使阶级壮大而显然分裂的程度, 所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 只有两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已经成熟了。在殖民 地半殖民地的 经济地位, 决没有欧洲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革命之可能, 所以在本报第二期《造国论》上, 便改用“国民革命”来代替“民主革命”这个口号。

———整理自1922年, 陈独秀《造国论》《本报二年来革命政策之概观》两文

材料二苏联却 得到中国 人的同情 和钦佩。一个原因在于列宁的反帝国主义的教导有着可以理解的吸引力。另一原因是苏联政府放弃了沙皇在中国的特权。不难理解,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这时越来越依靠苏联而不是依靠日本人和西方人……孙决定, 为了打败军阀、创立一个统一的、现代化的国家, 必须增强国民党的实力。他呼吁国际援助, 但遭到了西方政府的拒绝。不过, 苏联却积极响应。

———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十月革命的成功, 使中山先生认中国国民革命为世界革命的一部的信念愈益坚确, 使中山先生把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接起来的努力愈益猛烈。换句话说, 中国民族革命的潮流, 直到中山先生晚年的奋斗, 才真正确定了他那接近世界革命潮流的倾向。

———1926年11月李大钊《政治生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欧洲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一例, 并指出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给“国民革命”这一概念下一简要定义 (字数不超过50字) 。 (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这时越来越依靠苏联而不是依靠日本人和西方人”的原因。从苏联国家政策和国内情况的角度, 简析“苏联积极响应”孙中山建议, 援助中国国民革命的原因。 (10分)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指出孙中山顺应“世界革命潮流”所提出的理论主张是什么?充分运用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8分)

17. (14分) 外债是国家向外国商民或政府的借债, 属于国债的一部分。近几年以来中国一直为美国第一债权国, 举外债对社会发展实际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 洋务派与顽固派就“借款筑路”问题 展开了论战。经过将近30年的论战, 洋务派的“借款筑路”主张得到认可, 并在1889年被清政府定 为一项国策。从1887年起, 中国掀起了“借款筑路”热潮, 直到甲午战争之前, 是中国铁路建设 的初创时 期。这一时期共修筑铁路400里, “借债筑路”获得初步成果。

———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1894—1930年中国外 债债款来源表。

———1894年数值见徐 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其余见吴承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三外债是中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种特殊形式……清末举借的208笔外债中, 实业借款有85笔, 债额占清 末外债总 额的28.7%……北洋政府时期举借的外债中, 实业借款债额达45462万银元, 占总数的28.9%。实业借款虽有被移作他用的, 但绝大部分还是投入到近代企业的创办与建设中。国民政府接收了北洋政府的官办企业, 又举借了63笔实业外债, 债额达59661万银元, 占外债总 额的13.3%。用这些外债款, 国民政府兴建了铁路、电讯、航空等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国民政府留在大陆的官僚资本财产全部转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中国财政史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派“借款筑路”的影响。 (4分)

(2) 根据材料, 概括从1894年到1930年中国外债债款来源的变化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6分)

(3) 根据材料, 分析中国近现代实业借款的积极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A5.C6.A7.C8.B9.B10.A11.A12.C13.B14.D15.A

二、非选择题

16.【解析】2014年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90周年, 本题属于高考的周年纪念热点。

(1) 法国大革命 (2分) ;启蒙运动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 (2分) 1924年至1927年建立在国共合作基础上的中国各社会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时间和概念内容各2分) 。

(2) 第一问可直接根据材料概括:列宁提出的反帝国主义政策吸收中国人;苏俄政府对华友好 (或答放弃沙俄在华特权) (4分) 第二问, 需要在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整合, 苏联接受孙中山的建议原因:1国家政策角度, 十月革命的胜利,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国民革命就是实践指导之一。2列宁等领导人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重视, 1920年3月,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代表来中国。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3自身经济政治问题的解决, 苏俄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度过了三年国内战争的困难时期。之后, 苏俄逐渐转向新经济政策,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稳定了政治形势, 有力量援助中国革命。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这里仅提供一些思路。 (每点3分, 合计6分)

(3) 新三民主义; (2分) 历史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它唤醒了人民, 播下了革命火种;锻炼了幼年的中国共产党, 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积累了经验;顺应了世界革命的潮流, 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点中任答3点即可, 每点2分)

17.【解析】近期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成为社会关注 的热点, 本题属于 高考的时 政热点。

(1) 使中国的经济主权进一步丧失;推动了铁路建设,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客观上有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三点任意答出2点给4分)

(2) 债款来源由英国一国转变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积极参与, 来源多样化;日本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英、法、德、俄不断减少。 (2分, 任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比较重视对华资本输出;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日本则加大了对华经济侵略;俄国十月革命、一战后德国战败国实力削弱, 英法虽是战胜国, 但国力也有所削弱。 (三点任意答出二点即可得4分)

(3) 促进了中国资本原始积累, 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 官僚资本转变为国营企业,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 (4点, 答出2点给4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题会议纪要 篇7

会议时间:2012年3月20日上午9点

会议地点:办公楼二楼会议室

会议主持:张岁新

出席会议人员:张岁新、易玮、韩建芳、郝治保、刘星海、朱双喜、赵泓铂、彭元平、张军、刘固、张国祥

会议记录:高菲菲

会议纪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从今天正式开始,会议解读了《安全标准化十二个一级要素工作任务分配清单》,学习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和规范工作进行辅导解读。

其中张岁新在《十二个一级要素》中对第6要素、第7要素、第9要素等进行了重点解读及对责任人在编纂工作时如何开展做了假设性的概述。

会议要求:公司定于2012年7月底前,争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标准,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细分为四个阶段:

1.评审标准准备阶段(2012年3月-5月)各部门需尽快准备资料;

2.宣传培训阶段(2012年6月);

3.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7 月)各部门需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中的十项一级要素、53项二级要素规定的内容逐步实施,自查自改。

4.自评与评审阶段(2012年8月)各部门需写自评报告、自评总结,最后由公司写出向长治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请验收的申请报告。

安全工作专题会议记录 篇8

时间:3月11日

地点:教导处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会议内容: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商讨学校安全工作。

2、注意开学检查,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完善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做到规范管理。

3、要求学生文明活动,校园内不奔跑、不打闹、不大声喧哗。放学后立即回家。不在校园内逗留。加强放学后滞留学生的安全问题。

4、交通安全问题

5、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6、教学常规的安全问题

安全文明专题会议纪要 篇9

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 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发展为例,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 了解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考导向】

本专题是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三个部分整合而成的知识体系, 它涵盖了当今历史学习中的三大史观即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 、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从全球史观来看,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从现代化史观来看, 它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 包括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 经济上工业化, 思想文化上科学化、大众化进程等, 既有世界的变化, 也有中国社会的变化;从文明史观来看, 主要是指工业文明对世界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等。近年来, 高考对本专题的命题力度较大, 是命题的重点区域之一。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 主要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世界工业化为切入点, 考查近代以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特别是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等。

从考查的题型来看, 以选择题为主, 特别是新情境材料型选择题。

命题预测: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都会有所涉及;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是考查的重点。

【整合解读】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 原因:①经济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资产阶级渴望另辟到达东方的途径。②社会原因:14、15世纪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 欧洲人掀起寻金热。③政治原因:西班牙、葡萄牙君主为强化王权, 积极扩张。④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即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被奥斯曼土耳其阻碍。⑤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是重要的推动力。

(2) 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罗盘针的应用, 地理知识的丰富等。

2.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开辟的航路和影响;支持航海的国家。

3.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 初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2) 贸易中心的转移: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出现了一批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3) 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一是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二是使非洲成为早期殖民者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三是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4) 走向整体世界:新航路的开辟, 使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1.“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扩张

(1) 贸易范围:主要包括西北欧贸易和对亚洲的远洋贸易以及对东方“新大陆”的贸易。

(2) 手段和方式:主要是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如1602年成立的荷属东印度公司等。

(3) 殖民扩张范围:在亚洲及美洲侵占重要商业据点。

(4) 影响:商贸的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发展, 阿姆斯特丹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殖民帝国的崛起——“日不落帝国”

(1) 原因: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经济实力的增强;海上霸权的确立。

(2) 过程:早期进行海盗式劫掠, 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中叶打败法国, 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 特点:①早期主要是海盗式劫掠;②进行商业战争;③进行黑奴贸易。

(4) 影响:英国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为其带来巨额财富, 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英国逐步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同时对非洲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3.罪恶的黑奴贸易

(1) 从事奴隶贸易的国家:早期主要有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 18世纪开始主要是英国。

(2) 形式:三角贸易。

(3) 影响:①为英国带来巨额财富, 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②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的廉价劳动力;③严重摧残了非洲人, 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

4.殖民扩张与掠夺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 到18世纪, 欧洲的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欧洲内地和亚洲内地也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

(2) 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过去, 欧洲与美洲、亚洲进行着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欧洲从美洲获取金银, 再用金银换取亚洲的香料、瓷器、纺织品等。到18世纪, 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 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不仅把欧、亚、非、美的商业活动联系起来, 而且促进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

(三) 两次工业革命

1.两次工业革命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首先发生在英国) ——进入蒸汽时代:

①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条件:a.市场因素:英国海外市场扩大, 手工工场日益满足不了市场需求。b.资本因素: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c.劳动力因素: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d.技术因素:手工工场长期积累的技术 (如培养了一批能够发明机器的熟练工人) 。

②过程和主要发明:过程:从棉纺织部门 (纺与织之间相互促进) 到动力机械部门再到交通运输部门。主要发明:凯伊发明飞梭 (前奏)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 (开始) 、骡机、水力织布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富尔顿 (美) 的蒸汽轮船;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③影响:a.动力:蒸汽动力开始代替自然力、畜力。b.工业结构和布局: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各国以轻工业为主导, 促进工业化进程。工厂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c.结果: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取代重商主义思想。e.殖民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

(2)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美德为代表) ——进入电气时代:

①前提: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条件:加剧了殖民扩张, 扩大了海外市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功, 削弱封建的或其他形式的人身依附关系;更重要的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 科学理论引导发明创造。

②过程和主要发明:过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 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即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化学工业的建立。主要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19世纪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德国人本茨等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制造业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意大利人马可尼实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科学家们开始从煤炭中提取化学产品;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应用。

③动力:电力和内燃机逐步代替蒸汽机, 成为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1) 国际贸易的发展:原因:工业革命使产品数量增多, 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表现:欧洲各国内部的贸易增长巨大;欧洲与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发展;随着欧美其他国家逐渐实现工业化, 改变了英国的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2) 人口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19世纪, 大批欧洲移民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制造业技术等,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3) 资本输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输出达到空前规模。其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使工业国在资金接受国销售工业品和收购原料, 获得了丰厚利润, 而资金接受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4) 军事武力逼迫: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 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其通商、投资的要求, 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除日本外, 亚洲大多数国家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非洲大陆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 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受制于西方列强。至此, 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原料和初级产品, 并倾销工业品或投资。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

1.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以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2.形成过程

(1) 第一阶段:16~18世纪中期, 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这时的世界市场表现为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竭力开辟海外市场和贸易的跨国发展。

(2) 第二阶段:18世纪中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是世界市场的扩展时期, 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 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 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处于初步形成阶段。1857年发生在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 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是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 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3.影响

(1) 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英国位居“世界工厂”地位。

(2) 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如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3) 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 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这也是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早期表现。

(4) 破坏了亚非拉传统的经济结构, 加剧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在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但也限制和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 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1.原因

(1) 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 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资本输出, 掠夺农产品, 猛烈地冲击了自然经济。

(2)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家庭手工业, 技术水平低, 生产规模小, 分工协作不发达, 鸦片战争后, 国门被打开, 自然抵挡不住西方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2.表现

(1)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

(2)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并大量出口, 自给自足的成分逐渐减少, 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3) 中国经济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体系, 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影响

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等) ;其进一步解体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

(二) 中国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1.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洋务运动

(1) 背景:清朝内忧外患;有识之士要求学习西方科技。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目的:“自强”、“求富”。

(2) 代表企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标志着近代工业起步;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 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1881年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企业开平煤矿, 它是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3) 失败标志: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

(4) 主要作用:中国近代工业的正式开始, 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5) 性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但已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 产生:19世纪60、70年代前后。原因:外资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2)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原因:清朝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放宽;“实业救国”热潮的兴起;清朝鼓励发展工商业;中国人民收回利权运动的促进。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3) 总体特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轻工业中, 如棉纺织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发展缓慢, 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并受到清王朝的压制。

3.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

(1) 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①背景及原因:一战期间,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对华的投资减少;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提倡国货;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②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重工业和新兴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 1927~1936年: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原因:①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原因:①日伪政权在沦陷区疯狂破坏;掠夺大量劳动力等。②在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进行掠夺,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膨胀。③战争影响。

(4) 1946~1949年: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原因:①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通货膨胀;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压制民族工业发展。②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4.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 重工业基础薄弱, 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 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 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

5.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1) 从经济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2) 从政治上看, 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 从思想上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不断冲击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 从发展趋势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区分布不尽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难以独立发展。

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近代服饰风格和社会习俗的演变

首先, 注重各个时期衣、食、住、行、发式、婚俗、礼仪、称谓等方面的比较;其次, 注重上述各方面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三个时期的变化。

2.近代服饰风格和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

(1) 从地域看, 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

(2) 从性质看, 从西方引进, 有较强的殖民色彩, 且中国与西方, 传统与现代并存, 甚至中西合璧。

(3) 从水平上看, “断发”运动发展迅速且彻底, 但不缠足运动起步早、进展缓慢, 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4) 从动力上看, 每一次习俗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二)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

1.近代交通的变化

(1) 变化与表现:铁路、水运、航空等方面发展的史实。

(2)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

2.近代通讯的变化与影响

关于这一问题, 掌握有关基本史实即可。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报刊、广播、电影等方面发展的基本史实。

(四)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1) 从根本上说: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强烈冲击, 引发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 导致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变化。

(2) 具体原因:①中国为适应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化情况, 不断推行各种改革措施, 从而导致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②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 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冲击着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社会生活习俗的演变。③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在一些通商口岸的兴建,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2.特点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2)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在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变化明显, 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4)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同时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5)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 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3.影响

(1) 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 增添了新内容,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2)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复习方法】

1.复习中, 要准确把握工业文明的崛起, 在工业文明影响下中国近代化的曲折进程;明确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由孤立到联系加强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进而树立全球史观;把握历史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特征, 构建知识框架, 如关于工业文明的进程,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及曲折发展的历程, 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等, 可用此法复习。

2.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 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商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原始积累、洋务企业、不缠足运动等概念, 并能正确运用。

3.注意运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如对两次工业革命的个性和共性进行归纳, 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据《西方文明史》记载,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 现在在它的中央了, 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

B.西班牙逐步成为殖民帝国并开始掠夺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 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 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领域

B.交通运输领域

C.棉纺织业领域

D.机械制造领域

3.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 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

C.城市化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4.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 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 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 拟方名曰, 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有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

5.下面是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张裕酿酒公司的部分发展大事:1892年,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1896年, 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 创建葡萄园, 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 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17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1934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从中可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张裕公司的创办得益于清朝晚期放宽投资设厂的限制

B.孙中山为张裕公司题词时的身份应该是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C.康有为、黎元洪等祝贺期间适逢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D.张裕公司被中国银行接管表明国民党正积极为抗日做准备

6.对于中国近代化, 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 湖南人流血, 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7.下列诗词中, 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

A.簷前新叶覆残花, 席上余杯对早茶

B.西域移来不夜城, 自来火较月光明

C.雪亮玻璃窗洞圆, 香花爆竹霸王鞭

D.空巷无人尽出嬉, 烛光过似放灯时

8.“上海之有德律风, 始于壬午季夏, 其法沿途竖立木杆, 上系铅线, 线条与电报无异, 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 只须向线端传语, 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哪种工具的传入

A.电报 B.电灯

C.电话 D.英语

二、非选择题

9.铁路是近代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 是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曾就铁路建设上书奕:“将来欲求富强, 舍此莫办, 倘海有铁舰、陆有铁道, 国家之真实声威, 始能树立, 外人断不敢轻于动手, 请主持大计。”

——沈云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二 1876年6月, 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淞沪铁路, 不久铁路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 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赎回淞沪铁路, 拆毁并掷入大海。1888年“紫光阁铁路”上行驶的宫廷专列, 因慈禧害怕火车的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 “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拽之”。1890年, 一位当朝官员这样感慨道:“任载之重如此, 脚费之轻如彼, 果能各处仿行, 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显。”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三 甲午战争后兴办的铁路有津芦、芦汉、沪宁、汴洛、粤汉等, 而关外铁路也修建到营口、锦州等地。沪杭、广九等铁路也签约, 京张铁路也在1908年建成通车。

帝国主义也在中国竞相修建铁路, 抢夺路权。俄国修建了中东铁路, 德国修建了胶济铁路, 法国修建滇越铁路, 日本修建了台湾铁路等。

民国时期修筑的重要铁路, 有江浙地区的杭江铁路和山西境内的同蒲铁路。前者的特色是成本低廉, 边建设边运营收效快;后者是窄轨铁路, 带有明显的地方保护色彩。

——《李鸿章和甲午战后中国的铁路建设》

(1) 材料一、二中体现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对近代铁路的哪几种态度?请阐述他们的理由。

(2) 依据材料三, 概括甲午战争后铁路修建的特点。

(3) 综合上述材料, 指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历史进程。并指出在此进程中中国人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A 5.C 6.C 7.B 8.C

二、非选择题

9. (1) 态度:主张兴建或欣赏近代铁路;理由:铁路是国家富强和树立声威的途径, 有利于民生的改善。态度:反对或拒绝使用近代先进的铁路设施;理由:扰民情、坏风水。

(2) 特点:兴办和修建了大量铁路;一方面中国自主兴建铁路, 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抢夺路权;采取地方保护措施;注重效益等。

(3) 社会历史进程:近代化历程。态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

上一篇:空间与图形学习难点解决的主要策略下一篇:王君讲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