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共11篇)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 篇1

桑坪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杨红彬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学年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桑坪初中语文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工作勤勉踏实、积极进取,我们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从推进我县“三疑三探”教改模式入手,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了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一学期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简要小结如下.一、有效备课,扎实上课,努力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教研组成员立足课堂,深入挖掘文本资源,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式与效益的统一。

1、有效备课。充分利用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备课做到“四突出”:突出对教材的理解,务必正确、全面、深刻;突出对方法的选择,既要选择教法,又要选择学法;突出对练习的设计,练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力求有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突出对班上后进生的关注,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学设计追求“同中求异”,注重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的实效性。

2、扎实上课。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结合现代技术,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评课做到: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本学年,我们教研组的成员人人都能上好集备研讨课,九年级语文老师张艳霞首先给我们上了一节展示课《我的叔叔于勒》。她对文本的准确把握,有效取舍;课件的制作与展示,手段娴熟;教学设计的独到精要,深入浅出;写作方法的适时渗透,及时小结,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受益匪浅。

王华理老师上了研讨课《背影》,上课前,她能深入钻研文本,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年轻老师的踏实用心,较好地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素养,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广泛听取了教研组各位老师的意见,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大胆地取舍,精心地修改。

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

因此,本学年,在我教研组建议下学校新购中学生必读书1000余本,我组老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向家长推荐了我们本学年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家长为孩子的课外阅读作些准备。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还经常利用语文课,班会课,综合课开展“好书推荐”“佳作赏析”等读书活动。这些活动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尤其是九(1)班的学生,在武菲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他们的读书热情很是高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浓厚,进步特别明显。

同时,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我和张艳霞、杨晓存、王华理、陈晓梅、杜冉等老师的组织和辅导下,我校学生参加南阳市“小作家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王华理、张艳霞、陈晓梅等三位教师辅导的学生作文有4篇在《作文与指导报》上发表,武菲、杜冉等老师指导的学生在第十七届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征文中获县级一等奖,他们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张艳霞辅导的学生王慧诗在县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我教研组2010年被县教体局授予“优秀教研组”称号。

一学年来,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虽然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仍有一些差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马虎;在优秀学生的培养上,花的时间也不多;课堂上,一些学生思维还不够活跃„„因此,下学期我们还将继续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让每一个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 篇2

一.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结合

走进现在的课堂,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为了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 强化人文的感悟, 教师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 偏重于人文的挖掘, 而忽略甚至抛开了语言文字本体。如上《化石吟》一课, 一些教师仅是引导学生发远古之幽思;上《看云识天气》时, 把时间过多分配在有关“看云识天气”和“听天气预报知天气”的辩论上等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 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我认为这种舍语文、讲人文的教学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教学。什么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和谐统一的课堂, 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对于文中那些重要的词句、关键的语句, 该抓的还是要理直气壮地抓, 该咀嚼的地方, 还是要反复玩味。记得我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时, 这样设问:“作者为什么在初冬之夜走出户外?”学生自然会从作者心情等方面回答, 老师适时地点拨“这是内因, 有外因吗?”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顺理成章地引到对月色的描写上。然后问:“文中哪个句子是描绘月色的?”“你喜欢这个句子吗?如果喜欢, 请说说它好在哪里?”师生细读月色描写句段, 感悟作者想象的奇妙, 品味作者修辞运用的精当, 咂摸作者语言的神韵和魅力。进而扩展到我国古典诗歌中描绘“月”的诗句, 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汉语言文字、文学的博大与精深, 在此基础上就“月”的话题学生仿例造句,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样, 感悟与训练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从而使学生在文本学习中得到滋养与提高。

二.注重文本解读和课堂活动的有效结合

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一个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也说明解放教学思想, 开放语文教学活动是必要的。的确, 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让我们的课堂有了生机和活力, 对此, 我深有体会。我执教七年级上册《春》一文, 在文本和活动的有效结合上进行探索。课堂上, 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引生入境:“同学们,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 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 无穷的力量……”接着我让学生们回忆有关春天的优美诗作: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学生积极搜索记忆, 直入文本。

读, 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 也是感染他人, 产生共鸣之所需。接着, 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 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我配乐朗诵, 要求学生想象文中一个个场景画面。听读朗读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境界和角色, 引发了学生对美妙春天的共鸣, 为理解文本打下了基础。之后我们锁定“美点赏读”, 引导学生自选精彩语段, 抓出文本重点进行赏读。我示例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修辞等多方面进行品味, 形成自己的审美心得。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赏析结果, 推荐几名同学在全班展示, 师生点评, 重在肯定。最后“美点再读”, 让学生再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深化对文本的体验, 使感情有一定程度的升华。一系列活动使整个课堂大有“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势头, 学生积极踊跃, 课堂效果良好, 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后来的实践让我的认识更加深刻:语文学习应以“读进去”作为基础, “活动起来”为载体, 语文的课堂才会更加高效, 课程改革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感受粗糙的毛病, 我在语文教学上逐步从追求多样的形式走到追求教材文本的深入、细致理解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上来。在上《皇帝的新装》时, 我做了这样的安排:自读———精读———探讨。先让学生自读并初谈感受和体会, 找出精彩部分, 各抒己见, 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精读他们认为好的段落, 进而分析人物, 谈观点说看法, 我只做引导。可喜的是, 我简单提到作者、背景, 学生就挖掘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内涵及社会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还是要有效地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因此, 引导学生读课文, 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 在此基础上, 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方法, 让文本和活动有效结合, 让学生发散思维, 发挥想象力, 就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就能使我们的学生乐中求学, 真正的在学习中获得幸福。

三.注重探索和创新的有效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课堂上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得到发展, 这也是我们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2011年1月, 开展山东省教研室重点课题“初中语文主体活动式高效课堂构建研究”的实验研究以来, 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实施“主体活动式自主学习”, 力争使课堂成为思维场、情感场、活动场。活动建构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自主活动中实现的, “活动构建”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形式。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自认为从理念到行动, 从课堂效果到课外学习, 从学生兴趣激发到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等, 都有很大的收获。

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实验之初, 我们从分组到培养小组长到学习方法指导、训练, 用了近一个学期的尝试和探索, 现在授课模式已经形成。任务分给小组, 由组长具体安排, 分层理解、分析, 使组里不爱学习的学生都能得到完成任务后的乐趣, 课堂常有意想不到的“创造”。2012年10月, 我执教示范课《海燕》, 我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 这堂课中学生富有创造力的表现让我有意想不到的喜悦。大家都知道初一的孩子上课举手发言是积极投入的表现, 到了初二就开始沉默。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 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五组活动:检查预习———激情朗读———感悟形象———理解象征———感悟生活。每一组活动组内同学全体参与, 并根据其不同的表现予以评价赋分, 下课后根据得分评出最优秀小组、最佳小组长和最棒组员。最值得一提的是“感悟形象”这个活动, 我要求:2分钟的时间根据文章内容给《海燕》拟一个副标题, 用3分钟小组内整理出自己组里的看法, 然后派代表发言。没想到小组内的交流是那么精彩纷呈:“勇猛的斗士”、“对抗黑暗的精灵”、“为自由而战的勇士”、“暴风雨的召唤者”等, 每一个孩子都想将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 忙得不亦乐乎, 甚至有很多学生激动得站了起来, 这种“创造力”着实让学生享受到了“生产”的快乐。“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 (巴尔扎克) 。学生自主探疑, 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一下子抓住了学生, 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表现欲望。问题探究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 虽然课堂上生生交流的用时较长, 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应该说他们在准备中已经进行了学习, 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创新能力, 这一切都是不容质疑的。我想这次示范课之所以得到专家和听课老师的充分肯定, 得益于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我们“初中语文主体活动式高效课堂构建研究”的课题实验, 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式自主学习”, 把听、说、读、写、思活动融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主体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体验, 使课堂成为思维场、情感场、活动场, 这样, 我们的课堂变活了, 变大了, 变新了, 更多的孩子在课堂里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 获取了人生的幸福。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篇3

王军

9月,我校组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听教师们的课,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 篇4

工作汇报

唐河县祁仪一初中

2012.5

祁仪一初中理化生学科组实施“高效课堂年”活动的工作汇报 尊敬的市县领导:

自2010年秋期以来,我校理化生学科组紧紧围绕南阳市教育局推出的“高效课堂年”活动这个主题,借力于唐河县强力推进“学探测”教学模式,深入开展创建高效课堂年活动,现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做好学科组组建工作 2010年春期,我校在南阳市基础教研室确立“高效课堂年”以后,认真学习了《南阳市高效课堂年活动方案》和《唐河县教研室关于强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课改导航》及《走进高效课堂》相关理论材料。认识到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学校师资实际成立了理化生学科组,由业务精、教改意识强的教师骨干任组长,组员之间分工协作,分解课改模式教学中的科研难题,承担相应的教研义务。

二、加强校本教研及组内听评课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自学科组成立以来,一方面我组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教研,解决课堂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课堂高效的评价问题,小组的划分问题,学案的编写问题,课标与教材的解读问题等,通过共同参与,集思广益,我们制定出了本学科组高效课堂的课堂评价标准,制定了高效课堂实施工作计划、高效课堂实施校本教研计划,为本学科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以学科组为载体,大胆实践县教研室倡导的“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在组内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先后举行了人人展示、达标、过关等层次的课例展示,即上好四课——“交流课”、“展示课”、“达标课”、“过关课”。通过这“四课”的开展,我学科组成员基本上领悟了“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的实质,针对不同科目、不同课型都能熟练地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组先进带后进,实行结队帮扶,骨干成员加强组内指导,组内教研气氛热烈,学习气氛浓厚。

其次,重视学科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在平时的校本教研中,共性问题,集体讨论攻关解决,对于同学科教师,组员之间更加紧密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在集体备课中同学科教师在一起研究课标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探测”教学流程,课堂上遇到不同的问题又在一起即时交流讨论查找对策。在根据“学探测”教学模式编写学案时,同学科教师间分工编写,定稿时共同商讨,使用时共同进度,既减少了工作量,又提高了效能。

三、系统地开展课标及教材解读活动,确保了授课时目标精准,有的放矢

根据市县高效课堂年有关活动要求,我们在每学期的前两周,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小组,科任教师由小组长或骨干教师带领进行课标和教材解读活动。一方面结合教材掌握课标内涵,明白教材编写意图,另一方面和传统的教学大纲做对比,转变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标高,进行解读的同时,每位教师适时进行评价的讨论,甚至辩论,最后达成一致共识。除此外,还根据解读内容撰写心得和体会,便于更加精准地指导教学。通过解读活动,每位教师从编者的角度去钻研教材,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树立起了课程意识,明确了每章节的培养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得到了更精准的落实。课堂更加顺畅,更加高效。

四、取得的课改成效

一年多来,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大胆实施,勇于探索模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撰写课改反思材料,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享受到了课改快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2010年秋期以来,我学科组生物教师郝亚红、化学教师张涛在全县同课异构活动中获示范课一等奖,张涛、曲永峰分别在南阳市化学优质课赛讲中获一二等奖;曲永峰获唐河县化学观摩课一等奖。生物、化学学科在全县抽考中获全县第一名,化学学科连续两年在全县中招综合评估中位居全县第二名,物理学科也在全县前列。

总之,祁仪一初中理化生学科组将乘全县课改这股劲风,勇立潮头,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新的课改征程上再创辉煌。以上汇报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唐河县祁仪一初中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 篇5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归纳虚词“之”的用法及意义,整理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2、揣摩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山水文化之于魏晋文人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句现象。

2、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三、教学难点

1、作者思想情感变化的缘由。

2、山水文化的探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图片:绍兴书法圣地兰亭

问:知道这是那个地方吗?

【提示】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2、介绍:兰亭三绝:君民碑,父子碑,祖孙碑

3、今时兰亭因何而闻名?

【提示】书法《兰亭集序》。此文是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在酒醉后写成,故下笔有如神助,酒醒后再书十数次,未有及之者。论者称其“飘若浮云,矫如游龙”。其中20个“之”字写法各异,犹为后人所称道。唐太宗尊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爱不释手,死时将真迹带入昭陵,今日我辈所见乃冯承素之摹本,是与真迹最接近的一种。

4、《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圣品,也是文学价值很高的一篇文学作品。清·吴楚材、吴调候《古文观止》曾作如此评价:“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提示】“当时”指东晋,“逸少”是王羲之的字,王羲之也称王右军,以其官职称呼。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学作品。

(二)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明句读

2、在读课文,思考哪些段落为“苍凉感叹”,哪些为“无穷逸趣”? 【提示】第一段写“无穷逸趣”,第二、三段写“苍凉感叹”。板书小结:记盛事(乐)

议生死(痛、悲)

(三)研习第一段

1、落实重要词语:暮春、修禊、毕(咸)、崇、修、带、流、列、其次、盛、觞、叙、惠、品类、所以、游、极、信

2、讨论明晰重要的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省略句:引以为流觞曲水(3)定语后置句:无丝竹管弦之盛 【补充】曲水流觞今日盛况(图片)

3、朗读本段

4、讨论:(1)本段紧扣“乐”字来写,兰亭聚会,可乐之事有哪些?

【提示】同道相逢为一乐;环境幽雅为一乐;饮酒赋诗为一乐;天气清朗为一乐;游目骋怀为一乐(2)如此盛会,为何没有热闹的音乐来助兴,而作者却认为如此甚好呢?

【提示】兰亭盛会上没有觥筹交错、猜拳行令的喧哗,没有丝竹管弦的盛况,有的是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与自然界各种声音已构成一曲绝美的天籁,此时人与自然已静静地融为一体。反映了作者的心境的恬静淡雅。

【提升认识】“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尘世生活中受到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之“乐”,便在于借助兰亭雅会而将这样一种简朴、宁静的诗意人生逼真呈现。

(四)布置作业:请紧扣“乐”“悲”这两种情感,为本文拟一副对联。范例: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

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上的创新之处:

(1)充分利用《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价,既交代的本文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本文有更深的认识。(2)发掘本文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介绍,还是对作者之“乐”的深入分析,都是对文本的文化内涵的发掘。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一篇文章,而且能提升到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上来。

2、值得改进之处:

(1)文言现象的解决上,老师的引导太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2)导入时间用了约8分钟,太多,可减省,紧扣文本即可。如此,本堂课收束时可更从容。

章惠娟老师《兰亭集序》课后讨论反思

日期2011年10月17日 出席:全体语文学科老师 缺席:无

主持人:钱林波 记录者:陈

章惠娟:首先我考虑的是教学定位的问题,《兰亭集序》如果作为一般的文言文来教学,好像少了一点对文化内容的发现和探讨。所以,最终我的教学定位为: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同时,发现和欣赏其中的文化。此外,借用对联来补充一些人生哲理的探讨,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我发现,古时的文人做出了同样地选择,就是由山水来显人生,所以就这个问题也做了一定的展开。

金相尧:章惠娟老师的《兰亭集序》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落实难点,而且教态非常亲切,这是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的。

丁晨烨:如果是我来上这篇课文的话,我会选择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翻译一句,找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因为毕竟是一篇文言文,重点在字词理解上,所以我会选择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次,章老师就山水来探讨人生哲理,这一“山水问题”设置得很好,我想这堂课后,我会好好去找一下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教学上的补充。

钱国庆:教学过程中,能讲重点字词投影出来,而且把握得非常准确。课堂开始,引用了《古文观止》中的点评,不但让学生了解了他人是如何点评本文的,而且很巧妙地将背景以及整篇文章的情感带出来了。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视角,教学是从文化角度切入的,很好,但是第一段中的恬静心境如何和文章后面的“悲”联系起来,这个是需要再做思考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该如何来引导学生,如何来激发学生思考。

王谦:“山水”作为一种文化,诗文赋予山水一种灵气,但是作为最终的情感归一,是否是“乐”,可做探讨。梳理“可乐”的几个方面很好,思路层次都非常清晰。

2013年秋季语文组工作总结 篇6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语文教研组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本学期开学初全组人员共同研究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髓,确定实验研究课题,积极投身到新课标改革实践中。借鉴中小学管理条例,继续修改、完善、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切实抓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对教师教学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开学初有吴小燕老师对全组人员进行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公开课。(1)语文复习的种类:期初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日常复习。(2)语文复习的任务:语文复习,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比较对照,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基础更加熟练,并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通过复习,不仅巩固已学过的知识,防止遗忘,而且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要求帮带教师全程跟踪听课,全面调控,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他们迅速成长和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供帮助。

全组人员都能按时参加全员学习,并做好笔记。

二、精心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我们语文教研组开学初就分备课组,认真研究备课的内容及形式,进一步明确备课的步骤,共同探讨编写思路。各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次集体备课时都有中心发言人,备课前精心准备,做好活动记录。每位老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体现新课标精神。学校查备课听课情况。

(一)教案检查情况

1、我们语文学科组教师对教案检查十分重视,上交率为100%。上交的教案绝大部分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从教案的整体质量来看是比较好的。

2、教师们的教案设计详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手段、方法恰当,有课后小结、课后反思。

3、通过检查看出,教师的责任心很强。本次上交的教案不仅齐全、完整、规范,而且格式符合要求,质量较高。

4、各教研组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备课的,做到了“集体备课、互相学习”。

5、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有的在教学中反思,有的在教学后反思。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有针对性的根据教学中的成与败,进行反思,还有的进行了二次备课。达到了反思的真正目的。

(二)听课检查情况

经统计,开学以来,我们组共听了150节课,听课节数比较多的有:平均每个老师至少有12节课。特提出表扬。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没有针对性。

2、个别教师的教案设计过程简单。

3、个别教师听课节数较少。

(四)改进措施

1、加大检查的力度,增加检查的次数。

2、检查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3、建议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要多听课。

4、可以跨年级听课。

三、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每个备课组的成员,都能互相听课,课后指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实验课要先试上,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再上课,青年教师宋艳总是先听老教师的课再上课。不断积累经验,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本学期有蔡慧倩、吴罗燕、吴小燕、王小云、胡梦仙、吴克芝六

位教师分别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

四年级和三年级分两周分别上了两次研讨课。课后都进行了认真评课。

在这几次活动中,各年级组的教师都精心准备了课,每个教组的老师们都能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大家认真钻研教材,反复推敲研究教法和学法,每一节课都试上,每一次试上全组教师积极听课,并且在每次课后都及时地对所听的课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发现不妥马上改进。这次活动不仅使上课的老师在点评中了解到了自己课中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让参与评课的老师也对不同内容的课该如何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参与者都受益匪浅。

在这几次研讨课中,新课标的理念得到真正的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已经走进我们每节课中。课堂教学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想、听、说、练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创设情景,激励褒奖,赏识每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都得到发展。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1. 教法学法的设置要注重有效性。千法万法都是一个目的,让学生学知识长智慧,所以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提问。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

3.我们的语言还要再锤炼,语文课堂的语言是严谨的,精炼的,简单明了但不失幽默。让学生在优美语言环境中感受语文的美,发现语文的美,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4.语文的学习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让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会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会听课,会写作业,会说

自己的想法,会和别人合作等习惯的培养,这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讨,让我们的课堂处处有惊喜!

四、科研引领,推进课堂教学。

开展教科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写日记,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会运用优美的语句。在学生的日记中经常显示出多种多样的成语与语句,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在这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备课,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平时每人抽时间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优秀论文评比活动。有一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

总之,我们组全体人员信心百倍,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克服一切困难,争取取得更辉煌的业绩!

语文组

高一语文备课组活动总结 篇7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学习热情,为了配合诗词鉴赏教学,高一语文备课组于5月21日举行了诗歌配乐朗诵大赛。

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激情饱满,同学们以良好的秩序和情绪观看了比赛。选手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来自16个班的1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最终,来自高一(2)班的14号选手郭子航同学以一首当代诗人舒婷的代表作品《致橡树》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另外还产生了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和7名优秀奖。郭书荣老师作了点评发言,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比赛中,同学们表现出了他们对朗诵艺术的体悟和自身的艺术修养,展示出了当代高中生的精神风貌。朗诵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同学们不仅用声音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也通过声音展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美的艺术享受。比赛结果如下:

一等奖(1人)高一(2)

郭子航

二等奖(4人):

高一(1)班

邱悦

谢雪洁 高一(5)班

马越 高一(8)班

丁文静

三等奖(5人): 高一(11)毛洁

高一(12)张伟奇

高一(3)

冯静

高一(4)

黄春燕

高一(16)徐静雯 优秀奖(8人)

高一(15)祝雯

高一(6)曹雨萌

高一(14)王雪纯

高一(13)阿利 高一(7)王慧珍 朱海燕

高一(10)程雪娇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总结 篇8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

1、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观,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2、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革新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实践课,实验课,汇报课,研究课,借班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集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提高研究质量。教研组的两名骨干教师勇挑重担,外出送教下乡上课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得到提升,教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二、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五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我校进行的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围绕学校的五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五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期初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期中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进行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期末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统考,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采取随机抽查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口语交际面试,口语的规范考核,知识积累的调测,体现了考核的全面性。

三、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我组全面铺开了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的实施研究工作。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有自己的课题。通过上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实践课进行课堂实践,根据课改精神与修订思想进行评课,反思、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做好书面记载。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本学期在学校行政、工会的组织下,开展了青蓝结对工程,通过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并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教学技术的需要,针对本组成员的弱点,进行网页制作培训,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全体青年教师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期末的测试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都有所提高。以后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语文组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 篇9

心得体会

在这次仁寿县教育局举办的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四名老师有幸听到了吴丹青和催秀琴两位老师精彩而高效的授课、讲座,可谓受益匪浅。现就本次活动谈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还在教学路上辛苦探索的年轻教师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老师。

一、扎实的基本功

两位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和蔼亲切,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富有诗意:吴丹青老师的诗文语言沁人心脾,能让听者自然而然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范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崔秀琴老师《海燕》一课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倾注了强烈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震撼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逐渐高昂的三读了这句话,让整个教学就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进行下去。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语言过度自然有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信手拈来,文学功底深厚,是学生博学的导师;如《海燕》一课的作者介绍。崔老师由“这么勇敢自信的‘海燕’是谁写的呢?”自然过渡到了作者高尔基。对高尔基的介绍更是条理清晰,每部作品是跟高尔基的生平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结合起来讲,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记得牢固。崔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非常幽默,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乐在其中,很轻松。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的老师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崔秀琴老师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幽默,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刘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从文本入手自己寻找,归纳慨括。并用自己的理解感受边读课文变表演。如崔老师讲“海燕”的特点全由学生在书本上找,并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老师再根据其它学生的回答补充,圈画重点,引导学生把黑板上的板书形象地勾画出“海燕”的形象。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得轻松愉快。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吴丹青老师《雨巷》诗文教学,每一节诗请一个学生读,学生读后老师鼓励表扬,再试着说比如这个字读重一点,那句话读慢一点,让学生重读,再问学生这样读是否更好。这样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优美文字感悟能力。

四、特色教师

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适时进行鼓励和赞美。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次活动中。两位老师几乎都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如崔秀琴老师让学生选读《海燕》一课中的片段,不断用语言鼓励赞美,用掌声表扬。学生表演动物造型后,老师学着学生的样子模拟赞美。吴丹青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把学生读得好的地方选出来再读,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注重反复朗读。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崔老师和吴老师再两篇文章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都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老师给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情感的丰富多彩。

观摩两位老师的教学之后听崔老师的“为什么要上好课”和吴老师的“为‘写’而‘读’。让听课的老师更明白两位老师再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理念,深受启发。我们见到的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名师的课堂。可是现在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往往提个问题再简单再引导有些学生就是不发一言,一句话不说,这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无从着手,希望老师们给点有效的方法指导。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本次观摩活动让我们年轻教师真正感受了什么事有效益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学习导师们的优秀教学,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努力教育好祖国未来的栋梁。

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 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增新九年制学校教务处

六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篇10

回顾这学期的集体活动,在此做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加强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由此,教师的备课质量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 单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知识和能力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的宽度、广度不够。而集体备课可以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可以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灵活多变地破解难点,从而使一节课的教案实用便捷、富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可以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还可以使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使教学富有针对性,使大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交流,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同时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压力,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 集体备课可以形成良好的教风,从整体上提高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而集体备课是每个人的思想交流,从而使每个人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为此,在学校教研室安排指导下,我们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在第一学期实行四次了集体备课。

1.减轻备课负担,提高备课积极性。教师可以直接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如果认同他人的教案,则不必浪费时间,重复抄写。如果有不同见解,则可以直接补充在修改方案栏内。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参照以前的教学过程,改进目前的教学,效果也可能会更好。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的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再加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2.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可以激发教师科研激情,使教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也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探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单个教师难以尽快适应,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和解析课本内容,只有大家一起钻研课本,才能适应课本改革的要求。在这种备课模式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无形中也得到了提高。

3.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在信息社会,教师的个人奋斗、单枪匹马的备课已经不适应教学的客观要求。只有在集体备课的条件下才能弥补知识不足和经验不足的缺陷,做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使备课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集体备课活动的得与失

随着各个组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广大老师的不断摸索,它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首先它是广大教师智慧的汇集,通过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其次,它也能帮助老师不断提高。因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单个老师备课的不足之处。因此,应该长期坚持此项活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时间内容安排

1、第一周,谭小平《稻草人》

2、第七周,邓联辉《秋天的怀念》

3、第十三周,吴碧梅《琥珀》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 篇11

XX年学年九年级(下)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周 静

尽管本学期时间紧迫,责任重大,我们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在学校领导与语文组的带领下,依然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秉承新课改的实施要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融入新的教学理念,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与教学反思相结合。半年来,我们备课组已逐渐形成了“工作上合作、成绩上竞争、学习上交流”的良好的工作氛围。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上既有所统一,又各有特色。老师们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备课组内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取长补短。

二、定期召开语文备课组会议

本学期的复习任务繁重,为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保证复习资料的有效性,备课组两星期一次定期召开备课组会议,群策群力并合理分工,发挥了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三、邀请名师传经送宝

作文是中考的半壁江山,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特地邀请省教坛新秀吴积兴与九年级的学生交流写作经验,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积极参加公开课

在九年级的教学中特别是复习课,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就此进行了一次以复习为主题的公开课以便于促进课堂教学

改革。备课组动员各位老师认真准备参加公开课的活动,力求以最好的状态展示教师魅力和学生风采。公开课正式启动以后,备课组成员都上了一堂课。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与听课与写评课稿活动。形成了浓烈的研讨氛围。

上一篇:3人力资本理论下一篇:幸福校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