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全(精选8篇)
第一课时:图中藏着什么? 探访生物王国 1.寻找生命
第一课时:草地里有什么? 第二课时:我知道的生物 2.红番茄 第一课时: 活动1:观察番茄 活动2:观察番茄叶 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 活动3:研究番茄花 第二课时:
活动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 活动5: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 3.小白兔 第一课时:
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 活动2:认识兔子
第二课时:活动3:小白兔爱吃什么? 走进水世界 4.清清的水 第一课时:
活动1:哪杯是纯水? 第二课时: 活动2:给水变个样 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 拓展:茶叶会溶解吗? 第三课时:
活动4:怎样加快溶解?.11 拓展:浊水变清...12 第四课时:...12 活动5:欣赏美丽的水体...12 5.生命之水...12 第一课时:活动1:我一天喝多少水?11/10.13 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13 第二课时:活动2:植物也“喝水”?...13 网上学:珍惜水资源...14 认识空气...14 6.看不见的空气...14 设计思路...15 第一课时:活动1 :空气在哪里?...15 活动2:“捕捉”空气...16 第二课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11/20.16 活动4:压缩空气...16 7.离不开的空气...17 第三课时:活动1:人与空气...17 活动2:豆芽的生长...18 第四课时:网上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18 7.从岩石到土壤...19 8.坚硬的岩石...20 第一课时:活动1:观察石头...20 :活动2:给石头分类...20 第二课时:拓展:岩石里有什么?...21 第三课时:网上学:岩石展览会...22 9。松软的土壤...22 第一课时:活动1:哪里有土壤...23 活动2:观察土壤...24 第二课时:活动3:研究土壤的组成...25 第三课时:拓展:砂土、壤土和黏土...26 第四课时:拓展:从岩石到土壤...26
打开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2)通过简单的实验科学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1)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分析等。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2)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想知道“为什么”,并尝试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的科学精神。单元综述
《打开科学之门》是全套科学教材的引导课,本课内容不包含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或许对什么是科学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生活知识积累和推理判断的能力,同时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本课设计了五项活动,一连提出了五个问题。目的主要是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强烈兴趣。
本课所设计的几个科学问题,是本着有趣味、不复杂,但凭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又不可能轻易判断或解答的问题。同时,它们又是与观察、实验、猜想、分析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关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奇妙的科学问题感兴趣的同时,又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具体实际的亲身了解和感受。
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题材,因此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动物的拟态现象: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同时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石英砂粒表面图像的猜测。目的也是让孩子们形象地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和巨大空间尺度差异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了解到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并不仅靠单纯的人的感觉器官,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其他的科学设备来延伸我们的视野。
第三个问题是解释冰棍周围白雾的成因。估计大多数学生很难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依据经验的判断往往并不是科学的事实,推断应该通过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科学是一门需要实验验证的学科。
第四个问题是一个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个不太复杂而又似乎违反常识的实验过程,体验到学会科学知识,就能解释很多平时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现象。
第五个问题是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个小测验。同时也将科学的本质、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科学家的形象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了学生。求知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而且年龄越小,求知的欲望越强烈。孩子们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不断提出问题,原因就是孩子们想弄懂所有的事情。科学家的内心活动实际与孩子们一样,想了解所有的事,想解释事物是如何发展变化以及这个世界的存在方式。
从这一课开始,学生们将伴着《科学》教材不断成长,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科学课程不光是为学生讲授科学知识,领略自然的奥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学生的科学观念,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以《打开科学之门》作为开篇,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探究的欲望,初步地认识什么是科学,了解科学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建议本课使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图中藏着什么? 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
第1幅——木叶虫 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
第4幅——枯叶螳螂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这是什么?
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
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白雾”从哪里来? 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
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你的猜想正确吗?讲讲你的理由。
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教后记: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白雾问题不管怎样提示,学生都说不到点子上。可能是天气真是太热了,学生难以观察到白雾。另外,许多同学没不带冰棍来。
第二课时:纸锅也能烧水吗? 提问:纸锅能烧水吗?
交流: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联系生活的实践经验讲出自己的理由。
媒体:播放“纸锅烧水”视频。
材料:纸盒或纸杯装满水、酒精灯、三角架。
汇报:学生一边观察实验,一边描述实验现象,填写课本“我的发现”。归纳: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认为纸放在火上就会燃烧,用纸盒来烧水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动手做一做实验,就能知道真相。所以我们要大胆假设,敢于尝试,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你会提问题吗?
讲述: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的人,伟大的科学家往往从疑问开始,探索科学的海洋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与奥秘。
任务:你对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有什么疑问,请你把它写下来。我们将通过以后科学课的学习,逐步找到答案。
目的: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个小测验。知道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教后记:整节课我都和学生在实验室做纸锅烧水的试验,出于安全考虑,在酒精灯上加了石棉网,但这样热量就来得少了很多,结果快下课时,也只烧到了冒汽泡的份,与学生想象中的沸腾现象有距离。探访生物王国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生命和非生命。
(2)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3)学会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能力培养:
(1)培养观察、整理、比较、分类的能力。
(2)对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类进行猜测。
(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物体而归纳出该类物体一般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自主研究情操。
(3)感受世界的丰富性。1.寻找生命
第一课时:草地里有什么?
任务:找一片草地,在草地上划出一定的范围。讨论:一小片草地里会有什么?
(1)小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提示记录要求、物品保存、小组合作等要求。活动:学生观察、寻找,把看到的物体全部记录下来。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归纳:有生命的物体的特点是能从小长大,会繁殖后代,又叫做生物。非生命物体则没有这些特点,又叫做非生物。
第二课时:我知道的生物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讨论:你见过这些生物吗?你知道这些生物的名字吗?
交流:
(1)说说你知道的生物的名字,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2)你认为这些生物可以分成几类?说说你的理由。延伸:谈谈你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教后记:学生在草地上找到了很多东西,记在了本子上,但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说得较少。2.红番茄 科学知识:
(1)以番茄为例,能从形态上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
(2)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
(3)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了解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会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
(4)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能力培养:
(1)了解观察植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学会简单的解剖技能。
(3)种植番茄或其他植物。
(4)学习通过研究代表植物进一步认识植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2)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第一课时: 活动1:观察番茄
导入:出示番茄的全株图提问:你瞧,它就是长番茄的植物了,你认真观察一下,你发现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可以叫出各部分的名字吗?
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归纳:番茄各部分的名称:根、茎、叶、花、果实,果实里还有种子。
活动2:观察番茄叶
导入:出示番茄叶、玉米叶标本或图片提问:番茄和玉米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认真观察一下,它们的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观察:分组观察玉米和番茄叶子标本或图片,找出他们在颜色、大小、形状上的差异。并将番茄叶子的样子画下来。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归纳:两者的叶子都是绿色的,番茄是复叶、玉米叶子是长条形的。
交流:说说各自的发现。例如:叶子大小、形状、厚薄等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叶子都是绿色的,叶子上有叶脉。
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
图中几种叶子各不相同,但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我们可以从叶片、叶脉、叶柄等引导学生认识叶的共同点。
课本中给出了形态、颜色、厚薄等多方面各不相同的银杏叶、荷叶、桑叶、枫叶、爬山虎叶、玉米叶。这里涉及有形状、颜色的比较,也可能出现叶柄长短、粗细的比较。比较过程中描述叶的形状,为这种形状找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主要活动,比较中,会自然而然地说到叶的各个部分,这样就为找相同点建立了基础。教后记:学生在学校的生物园里没有找到蕃茄叶,不过此时刚好茄子正开花,活动3:研究番茄花
导入:出示番茄花图片提问:一朵小小花能孕育一个美味的番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朵番茄花是怎样的?
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找出他们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提问:这朵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是怎样的?
观察:找出一朵花有几部分及各部分的特点。交流:说说各自的发现。
小结:番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
教后记:学生在学校的生物园里没有找到蕃茄花,不过此时刚好茄子正开花,所以让学生观察了茄子花。第二课时:
活动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 导入:出示番茄果实实物。
提问:番茄大家经常吃,你能用具体的语言介绍一下它吗? 观察:学生分组观察番茄。汇报:学生介绍观察结果。
提问:要全面的了解番茄,我们可以把它解剖开,找出它更多的特点。具体要求:
(1)注意用刀安全。
(2)解剖的方向可纵切或横切。(3)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汇报:果实里有肥厚的果皮(俗称:果肉)和种子。活动5: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 导入:出示番茄、玉米和凤仙花图片
提问:我们通过学习,发现番茄植株是由六大部分组成的,那其他植物的组成部分是否也是这样的呢?让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吧!观察:分组观察玉米、凤仙花和番茄图片,找出它们的异同。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归纳:植物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像番茄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教后记:学生能较容易地说出植物的器官。3.小白兔 科学知识:
(1)以小兔子为例,认识它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
(2)从代表动物小兔子的认识到认识一般动物的外形特征。
(3)通过研究兔子对外界的反应及饲养兔子,了解小兔子的生活习性。
(4)在为动物建立档案过程中,了解其他动物与小兔子的区别,通过交流认识更多的动物。能力培养:
(1)了解观察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使用测量工具的技能。
(3)饲养小兔子。
(4)学会建立档案,能够进行网上交流。
(5)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进一步认识动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2)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第一课时:
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 导入:出示兔子标本或图片
提问:要认识小兔子,我们先观察兔子的外形,并把看到的画下来。要画得最像,应该怎样观察? 具体要求:
(1)观察的时候要注意整体与部分、全貌与细节。(2)注意兔子各部分的大小、位置。(3)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观察:学生观察小兔子并记录。
交流、评比:看看哪个同学找到了兔子的特征。
提问:小兔子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归纳:兔子的身体分成头、颈、躯干和四肢几部分。活动2:认识兔子
导入:播放“兔的生活习性”视频片段
提问:只了解兔子的外形是不够的,要和它交朋友,我们还应了解它更多的情况,通过刚才的片段,你发现小兔子的哪些习性呢?
交流、汇报:学生汇报所见。
教后记:学生看了视频,能说出兔子的组成。第二课时:活动3:小白兔爱吃什么? 导入:播放“兔子的食性”视频 提问: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到市场观察小兔子,你发现小兔子爱吃什么食物?
交流、归纳:小兔子喜欢吃植物类,是植食性动物(食草动物)。网上学:介绍你喜爱的动物
导入:介绍各种方式的小动物档案——表格、照片、图片、日记等。
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归纳: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网络,与更多的人交流。教后记:养过兔子的学生能说出许多兔子喜欢吃的东西。走进水世界 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4.清清的水 第一课时: 活动1:哪杯是纯水?
讨论:(出示三杯液体)这三个杯子中分别是白酒、纯水、白醋,根据平时你对这三种液体的了解,想一想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杯是纯水?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
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观察: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三种液体,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出三种液体。
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杯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作业:
(1)鼓励学生课后用扇闻的方法区分常见的液体。
(2)看来,仅凭眼睛观察是不够的,利用鼻子可以闻出白酒和醋的气味,那么请同学们回家后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呢? 教后记:学生知道调动多种器官来辩别纯水。第二课时: 活动2:给水变个样(1)
玩水球
提问:(出示装满水的气球)你玩过水球吗?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 提示: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实验: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
汇报交流各组捏成的形状。归纳: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种形状。(2)倒水游戏
谈话:出示各种形状的塑料容器(如纸杯、矿泉水瓶等)。根据玩水球的实验想一想如果把水倒在这些容器里,水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中,引导学生观察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形状的改变。
归纳:水倒进什么形状态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3)认识液体
给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教后记:学生玩得很疯,在活动中体会水是一种会流动的液体。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
演示:把一勺糖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几下。供学生观察。提问:糖怎么不见了?
提问:(出示实物——石头、油、红墨水、盐)把这些物质会不会像糖一样溶在水中呢? 学生猜测。
教师一一演示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汇报。汇报实验结果:糖、墨水能被水溶解,石头、油不能被水溶解。归纳: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作业:思考可乐里面的气泡是怎回事? 拓展:茶叶会溶解吗? 导入:出示茶水图片。
提问:是什么使水变黄的?茶叶溶解了吗? 观察:学生观察图片,发现茶叶还在杯底。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
归纳:水变黄了,是因为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均匀地分散到水里,即溶解了;而茶叶还在是因为其中的一些成分不能溶解。这也就是说,茶叶里既含有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作业:课后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像茶叶一样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教后记:学生泡茶后能说出什么能溶解什么不能溶解。第三课时:
活动4:怎样加快溶解? 导入:出示一颗方糖,并放入水中。
提出问题:怎样可以加快这颗方糖在水中的溶解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
归纳方法:搅拌、加热、将方糖弄碎。提问:怎样可以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归纳:用两杯等量等温的水,同时放入两颗大小一样的方糖。一杯静置,一杯搅拌。比较哪颗方糖溶解得快。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提问:同学们设计的对比实验很好,在只改变了是否搅拌的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没有改变。那么如何证明加热和弄碎也能加快溶解呢?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归纳:
(1)比较加热的作用:两杯放等量的水和等量、等大小的糖,用同样的速度搅拌,用不同温度的水。
(2)比较研碎的作用:两杯放等量等温的水,放等量的糖,用同样的速度搅拌,其中一杯里的糖是弄碎的,另一杯里的糖是整块。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加热和弄碎也可以加快溶解。作业:课后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拓展:浊水变清
提问:我们平时常喝的水从哪里来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有些地域是自来水。则继续本方案。如有些地域是地下水。则进行方案二。)(出示被污染、较浑浊的江河水的图片)我们家里的自来水是从这里来的!
(出示自来水净化过程图解或视频)江河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但可以通过净化以后再饮用,讲述自来水净化过程。归纳方法:沉淀、过滤。示范:过滤的方法。
教后记:学生对加快溶解只想出了加热和搅拌,没想到碾碎。第四课时:
活动5:欣赏美丽的水体 导入:出示江河湖海图片。
思考: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归纳:自然界的水体是美丽的,是地球的命脉,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珍惜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作业:
(1)调查水有哪些用途?
(2)调查:用你常用的杯子喝水,记录自己一天大约喝几杯水,下节课把这只杯子也带来。5.生命之水 科学知识:
(1)通过记录喝水量,体会、认识人离不开水,学习用数字来描述和说明。
(2)知道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
(3)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力培养:
(1)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水量。
(2)学会搜集并整理资料,能够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命离不开水,懂得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培养学生“要珍惜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第一课时:活动1:我一天喝多少水?11/10 提出问题:我们都需要喝水,你通常每天喝几杯水?一杯水有多少呢?
学生汇报交流。
谈话:(出示常见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容器,这些通常有容量说明)我们可以用这些容器来估算我们每天喝多少毫升的水!仔细观察一下,你手中容器是多少毫升?
提问:我们如何利用这个瓶子计算一杯是多少毫升呢?各小组试试看。
学生边讨论边尝试。
汇报交流自己估测出一杯水的容量。
提问:再根据你一天喝几杯水,来计算一下,你一天喝了多少毫升的水?
学生计算并记录。讨论:如果我们一天喝的水比较少,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介绍:(图文资料)人类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良状况。
作业:观察你常见的动物是怎样喝水的。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 提问:你见过哪些小动物喝水?所有的小动物都要喝水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提问:(出示蝗虫吃叶子图片)见过蝗虫喝水吗?它不需要水吗?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蝗虫有咀嚼式口器,吃植物的叶子,吸取植物中丰富的水分。对有些动物,人们一般是观察不到它喝水的。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这些水分可以满足这些动物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这些动物不再需要单独需要地“喝”水
教后记:学生知道看矿泉水瓶的标签来判断自己喝了多少水。量杯和量筒学生会看,但想象不出1ML是多少。第二课时:活动2:植物也“喝水”?
课前活动:观察农田里的庄稼在水分充足和不充足时的长势。谈话:生活中父母或自己多久要浇一次水,为什么要浇水?如果不按时浇水,庄稼可能会怎样? 学生汇报交流。
媒体:播放“自动浇灌”和“人工浇灌”的视频。提示:在雨季充沛的时候,不用人工浇灌。
提问:(出示各种植物图片))这些植物“喝”的是哪里的水?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出示图片或视频——植物发达的根系)介绍植物是怎样从地下吸收水分的。
作业:观察各种植物的茎、叶、花、果实中的含水情况。网上学:珍惜水资源
任务:了解家乡的水资源的状况。
调查:确定主题(如当地大湖干涸情况调查、江河水污染情况调查等)后,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通过访问师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理: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录像等),撰写调查报告。
交流:在班级开设专题展区,展示各专题小组的成果。
教后记: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节水的例子。如用洗澡的水来冲厕所或浇花。认识空气 科学知识:
(1)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其性质。
(2)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知道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1)能用多种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学会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学会进行分析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平常的小事,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6.看不见的空气 单元综述
空气无处不在,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这种物质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本单元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多种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用途,了解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初步形成爱护空气环境的意识。
本单元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了解“空气在哪里?”;通过“捕捉空气”和“转移空气”的过程,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再通过给篮球打气和挤压注射器里面的空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空气具有可被压缩这一性质,并能将其性质与用途联系起来:在“比较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空气,并能用语言描述所了解的空气;从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的空气,并在“豆子发芽”实验过程中以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水里的动物需要空气吗”,让学生体验不同学习方式的同时,获得生命离不开空气的认识;最后通过上网学习,与更多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把保护大气环境的教育自然地渗透其中,以期形成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爱护,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单元的内容多是动手做的活动,应注意:
(1)根据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形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保证学生观察、实验、制作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一些活动的安排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搞好本单元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课前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方案的设计、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课前实验与制作等。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被教科书所束缚,可以借鉴其他科技活动中的实验活动,使本单元的实验活动更生动有趣。
(3)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低估学生的能力会限制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高估学生的能力,又会使学生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影响教学的效果。
(4)活动中要强调过程。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单元共两课,建议用6学时完成,每一课3学时。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从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入手,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空气、实验观察空气、搜集资料等活动,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压缩空气的应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学会运用实验和对比的方法观察研究物体。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拓展。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准备:教师:一个用塑料袋做成的降落伞、一个饮料瓶、篮球、有关空气的视频。
学生:风车、扇子、空塑料瓶、小土块、吸管、水、塑料袋、烧杯、注射器。
第一课时:活动1 :空气在哪里? 导入:播放“把海绵放进水里”视频。
提问:影片里你们能找到空气在哪里吗?还有哪些方法能找到空气在哪里?
目的:通过视频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起生活经验,找到更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活动2:“捕捉”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用塑料袋把空气“逮住”放到我们面前吗?
活动: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
观察:请大家参照教科书第46页的方法来感觉空气是怎样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空气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有弹性、能变形的。目的: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将空气装满塑料袋;通过让学生拍一拍、敲一敲等方法,利用感觉来认识空气的性质。教后记:学生能说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第二课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11/20 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
(1)把玻璃杯横放在水槽中,待玻璃杯中进满水后,再将玻璃杯慢慢倒着竖起来,并提起来一部分,使杯口不要露出水面。(2)将一个装满空气的空饮料瓶倒立着放入水里,斜插到玻璃杯口的下面,并慢慢倾斜饮料瓶。
交流: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空气转移,从而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活动4:压缩空气
通过给篮球打气的活动,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通过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认识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友情提示】
用充气筒给篮球打气,观察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会发现:给篮球打气但篮球的大小却没有多大变化,引出“是否球内的空气被压缩了”的话题;学生还会发现,篮球里的气越足,篮球弹得就越高,引出“压缩空气是否具有弹性”的问题。
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射器里空气的体积变化、手压活塞的感觉、松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注意刻度的变化:压前的刻度、压不动以后的刻度、松手后活塞弹回后的刻度。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实验时手的感觉等来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达到共识,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压缩空气具有弹力。
得出结论以后,可再回过头来解释一下“打足了气的篮球为什么可以弹得那么高?”的问题。【引申的问题】
空气能够被压缩,说明组成空气的基本微粒之间有一定距离。导入:拍打没气的篮球。
提问:篮球为什么不能弹起来呢?怎样才能使它弹起来?(给篮球打气)
观察:在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给篮球打了这么多气,篮球还是这么大呢?
交流:球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压缩了)提问:篮球里的气越足,为什么篮球弹得越高? 活动: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步骤用注射器进行实验。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目的:通过给篮球打气的活动,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通过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认识空气具有弹性的性质。
教后记:学生能初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7.离不开的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能力培养:
(1)通过体验性探究活动感受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2)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习搜集资料、进行调查和进行网上交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任务驱动页
问题情景:驱动页安排了两幅图,一幅是人们潜水时,背上背有一个氧气(空气)瓶;另一幅图是人们在攀登高山时,也需要带上氧气。图中由主题人物琪琪提出了问题: “为什么在登山或潜水时要带着氧气瓶?”,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人与空气有什么关系?一切生物与空气又有什么关系? 第三课时:活动1:人与空气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活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潜水员在水里的感受,憋气10秒。交流:憋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 提问:为什么人在潜水时要带着氧气瓶?
目的: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友情提示】
学生学习游泳时可能都有憋气的体验,可通过这种情景引起学生回忆憋气的体验。我们要特别提醒学生一定不要在水中进行憋气比赛,那样会很危险的。
测量10秒内的呼吸次数,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呼吸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还可利用我们做剧烈运动时,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说明我们需要的空气也就越多。
学生可通过10秒的憋气感受,让学生体会和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2:豆芽的生长
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但是植物生长与空气有没有关系呢?没有空气,植物能否生长呢?本活动就是利用豆芽生长的对比(在空气充足和不充足的条件下)实验,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友情提示】
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植物的生长也是离不开空气的。运用对比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突出主要问题,即做空气充足和空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与实验无关的其他变量。
观察豆芽生长的实验,豆芽生长初期没有光合作用,只是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大量的水和氧气。利用豆芽进行植物与空气关系的实验比较方便。实验时,需要用两个大小一样的盆子,盆子内垫有吸水性好的几张纸(两个盆子所垫的纸一样多),分别在两个盆子上装水,使所垫的纸吸透水为宜;在两个盆子里放同样多的绿豆,一个盆子用塑料袋包牢,另一个盆子不盖任何东西;两个盆子要放在同样通风、阴凉的地方,数天后,豆芽就长出来了,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没有包塑料薄膜的豆芽长势很好,而用塑料袋包裹着的豆芽长得很差,这说明了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
【引申的问题】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夜晚也要进行呼吸。
课前准备:学生做豆芽生长对比实验用的小容器。导入:出示豆芽生长对比实验图片。交流:豆芽在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何?
目的:利用豆芽生长的对比实验,使学生明白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
教后记:学生能明白人和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第四课时:网上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 任务:了解当地的空气环境情况。
调查:确定主题(如出现蓝天天数记录、当地空气污染情况调查等),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
方式:通过访问师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空气环境的情况。例如,可以记录当地一定时间周期内出现蓝天天气的天数,或者不同区域环境(公园、校园、住宅小区、工厂厂区等)中的空气环境情况。整理: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录像等),撰写调查报告或观察记录。
交流:在班级开设专题展区,展示各专题小组的成果。
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的质量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从了解自己周围空气环境、利用自己的经验,上网交流自己的想法。【友情提示】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的方法,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空气状况,向学生渗透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空气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收集资料和讨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前面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了类似的活动,进行专题学习,仍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学习,教给学生上网的方法,提供相应的网站、网址。暂时不能进行网上学习的,可在班上进行交流。
教后记:通过讨论,学生能明白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的质量关系到人体的健康。7.从岩石到土壤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经历一个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一些利用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认识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2)能根据自己对岩石的认识进行简单分类,并了解科学上的分类。
(3)了解岩石的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通过小组的形式,提高与别人合作力。
(2)培养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重难点:对岩石的观察和分类设计。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岩石的资料片断或图片、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各样的岩石、小铁锤、放大镜、纸片等。
学生:收集大自然中的岩石。任务驱动页
活动情景:哪里的石头最多?山上的石头最多,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石头,学生可能都玩过石头,那么对石头的认识有多少呢?我们可以从石头的颜色、形状、硬度、结构以及岩石的用途来认识岩石。8.坚硬的岩石
第一课时:活动1:观察石头
这项活动包括两部分:介绍和交流各自采集的岩石标本;观察这些岩石的特征,并进行记录。
从展示到仔细观察,是引导学生由一般地看,到科学地观察,并进行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并培养科学的观察记录习惯。【友情提示】
“把找到的石头洗净展示给大家”意在组织学生对岩石进行展示交流,既是对活动情况的交流和激励,也有利于学生对当地的岩石情况多一些了解。把石头洗净是为了使观察更准确、养成良好的习惯,此要求可以在采集岩石活动之前提出,直接带来干净的岩石标本。为了使每个小组在观察活动中保证材料的多样性,可以对拥有不同岩石标本的学生进行适当分组搭配,便于学生尽可能观察到多种岩石。
观察岩石特征的活动,情景图和卡通学生的对话提示了观察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用铁钉划一划,看它硬不硬;看一看岩石上面的花纹和图案;看一看岩石的形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研究、讨沦从哪方面进行观察、如何观察、用什么工具进行观察,共同确定观察活动的方案,使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具有目的性、更得法。应要求学生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学生的观察所得和表述方式(如文字、图画等),只要是客观真实和有效的,都应得到认可和尊重。
应提醒学生在观察岩石时注意安全,以免被碰伤或划伤;为避免损坏课桌,可以把岩石放在地面上进行刻划、敲打。【引申的问题】
地质学家是怎样采集和观察岩石的? 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对采集回来的石头进行观察?
思考:观察石头的方法。
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利用铁钉等工具对岩石的硬度进行检验。
观察:分组观察石头,并记录观察结果。
作业:鼓励学生课余观察更多的岩石,并注意对观察结果进行与课本相类似的记录。:活动2: 给石头分类
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怎样分类呢?可引导学生从颜色、硬度、形状等方面进行分类。【友情提示】
“用自己的方法给找到的石头分类”既是对观察活动结果的整理,也是研究岩石的重要方法。教材提出“用自己的方法”,意在激发学生在分类时对丰富多彩的岩石进行发散性处理,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分类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并充分表述理由。
对于学生的分类结果,可以借助实物展台进行展示,也可以循环参观各小组的分类。【引申的问题】
科学家是怎样对岩石进行分类的? 提问:刚才同学们都对你们组的岩石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记录。如果现在你要把它们进行分类,你打算怎样做?在分类的过程重要注意哪些问题?
讨论:分类的方法。交流:小组汇报。
小结:对于岩石的分类,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小组按岩石的颜色分,有的„„好,下面各小组就按你们自己的方法对你们组的岩石进行分类吧!记住把你们的分类情况记录在你的课本上(尊重学生的分类意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比如按颜色、软硬、大小、轻重等方面去分类)。
活动:小组活动、对岩石进行分类。
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类情况。
小结:分类的依据。
教后记:通过仔细观察和动手敲击学生能明白岩石的一些普遍特征。
第二课时:拓展:岩石里有什么?
本活动是一项有利于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的有趣的活动。当学生敲开岩石,从岩石断裂面上可看到里面色彩不同、形态各异的矿物质时,对岩石、矿物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的探究欲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友情提示】
可将此项活动安排在课后,但特别强调注意加强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罩、将被敲打的岩石围护起来等),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提问:在上节课当中通过观察,分类,我们为岩石的研究开了个头。单凭眼睛去观察,大家觉得能真正了解岩石吗?
媒体:出示某种岩石的图片:岩石外层和里层的颜色完全不相同。任务:看来要进一步研究岩石还需要研究它里面的结构。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用小铁锤把你们带来的岩石敲开,仔细看看,你们在岩石里发现了什么?
活动:学生小组活动,敲开岩石并观察。在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负责敲石的同学必须佩带护目镜!汇报。
小结:敲开岩石后不少同学发现了各种各样颜色不同的“小石子”,这说明了什么?我们把这些不同颜色的“小石子”称为“矿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各种不同的矿物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岩石。
媒体:播放“岩石里有什么”视频。
作业:关于岩石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各小组找到自己有兴趣的课题,课后继续研究好吗?教后记:通过仔细观察和动手敲击学生渐渐接受了矿物质这一新鲜词。
第三课时:网上学:岩石展览会
通过让学生搜集岩石图片,并集中起来供学生学习,使学生认识更多的岩石和了解岩石更多的用途;通过上传到小学科学网,了解不同地区岩石的特点,增加对岩石的认识。【友情提示】
“岩石展览会”的网上学
网上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研究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的技能和审美素养都很有意义。教师可参与,并对学生的选材和展示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
没有上网条件的,也可在班级举办岩石图片的展览会。任务:了解岩石的种类及岩石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调查:确定主题(如我家装修用的石材、公园里的岩石等)后,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了解当地的岩石资源利用情况。方式:实地调查、访问师长、查阅资料等。
整理: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录像等),撰写调查报告。
交流:在班级开设专题展区,展示各专题小组的成果。也可以上传到小学科学网或其他相关网站,在网上与人交流。
教后记:通过观察视频,学生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如此美丽的岩石。
9。松软的土壤
科学知识:
(1)对土壤的特征有一定感性认识。
(2)了解土壤的组成。
(3)知道“从岩石到土壤”经历的漫长演变过程。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调查、访问、采集、记录能力。
(2)知道研究土壤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形成珍爱土壤的情感。
(3)在了解当地土壤状况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能够运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土壤的组成。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土壤样本、有关于本单元的视频片断、土壤盆栽、实验盘。
学生:采集土壤样本的工具。任务驱动页
问题情景:花草树木丛生于岩石间的土壤中,借卡通动物之口提出了一个平常而又包含许多科学道理的问题:为什么草长在土壤里,而不是石头上?引导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从观察土壤到研究土壤的组成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课时:活动1:哪里有土壤
观察土壤就涉及土壤的取样,思考自己生活的地方有没有土壤,到哪里采集土壤呢?可让学生观察和并通过观察,从感性上认识土壤。【友情提示】
可到生长植物的地方,考察和采集土壤,既是为课堂探究活动做物质上和感性上的准备,也是一项实实在在地了解家乡土地资源、欣赏家乡自然之美的实践体验活动。
可把活动2与考察家乡土地资源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在大自然中落实考察、采集、观察、记录的活动任务,效果会更好。
有土壤的地方一般是生长植物的地方,可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保护植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
这项室外活动,可由教师统一组织,也可安排学生课前自己活动,但应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如果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好结伴并在成人的监护下行动。注意接触土壤后要清洁双手。【引申的问题】
什么地方的土壤更多?更肥沃? 提问:有同学提到我们要观察研究土壤,就要对土壤进行采集。那么哪里有土壤呢?
思考:学生分小组制订采集计划,汇报。
任务:刚才每个小组都制订了他们的研究采样计划,采样的工具大家在课前也都带回来了。老师给同学们两个小锦囊:第一,注意安全,听从小组长的指挥;第二,边观察边进行记录。
活动:采集土壤标本。
交流:学生汇报并展示采集的土壤样品。
归纳:今天我们在学校的不同地方采集了土壤,也学会了采集土壤的方法。在自然界有土壤的地方不少,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它们进行采样,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跟我们今天采到的很不相同的土壤。(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有土壤的地方一般是生长植物的地方,采样的时候要尽可能避免影响植物的生长,并强调如果学生自己课后进行采集,最好结伴并在成年人的监护下行动,注意接触土壤后要清洁双手。)
目的: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学习土壤采样的方法,从感性上认识土壤。再指导学生在大自然中落实考察、采集、观察、记录的活动任务。
作业:回家后继续对土壤进行采集并记录。思考问题:什么地方的土壤更多?更肥沃? 活动2:观察土壤
观察土壤的活动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周围世界浅显的知识、训练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土壤,应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对土壤进行认识。【友情提示】
教材通过活动导语(认真观察找到的土壤,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内)、情景图、记录表,既提出了观察态度(如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的要求,也提出了观察内容(记录表中的土壤颜色、土壤粗细、土壤气味„„)和观察方法(如观察时要及时做观察记录,以及情景图中的 看、闻、摸、捻等)的要求。
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记录、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需要在观察活动之前与学生共同讨论明确,以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交流和发表观察的结果是必要的环节,可根据本校条件选择口头发言、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图表等不同形式。
考虑到课桌或实验台卫生的问题以及学生卫生习惯养成的教育,有必要在课桌或实验台上放垫板或盘子。【引申的问题】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土壤,可以研究土壤的成分。
任务:很高兴今天同学们都把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带到实验室了。还记得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几个好朋友吗?(眼、鼻、耳、舌、手)你打算怎么利用这些好朋友对你采到的土壤进行细致的观察呢?
思考:老师点拨,引导学生从土壤的颜色、粗细、气味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引导学生讲清楚观察的具体方法。小组讨论、汇报。
目的: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记录、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需要在观察活动前与学生共同讨论,以明确活动目的性和增强其有效性。
任务:同学们把观察的方法都说得很详细,那么大家期待已久的观察行动即将开始。在行动开始前老师请同学们留意观察的注意事项。(出示“观察小提示”幻灯投影,如注意填写观察记录表,观察实验要在实验桌上的垫板上进行,注意地面和桌面上的清洁等。)
观察: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交流:教师根据课堂的时间灵活处理学生的观察汇报,时间允许在可在课堂上汇报,也可以课后开一次土壤样本展示会。目的:交流和发表观察的结果是必要的环节,可根据本校条件选择口头发言或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图表及土壤样本等不同形式。同时要注意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和卫生习惯,让实验课进行得有条不紊。
作业:通过今天的观察活动我们发现了不同土壤有着各自的特点,到底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去了解土壤,研究其里面的成分。
教后记:通过仔细观察和动手学生能明白土壤的一些物理特征。
第二课时:活动3:研究土壤的组成
学生对土壤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为什么草长在土壤里?”仍不清楚,这可从土壤的组成特点来认识。利用3个探究实验达到认识土壤组成的目标。【友情提示】
“土壤里有些什么东西?”是学生在采集和观察土壤的活动中很容易提出的问题,土壤中的有些成分(如水)是在学生的采集、观察活动中就有可能发现的,但是这项活动的设计意图不局限于使学生发现其中的成分,还强调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
实验l
用来检验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及腐殖质。当把半杯清水缓缓注入杯中的土里,轻轻晃动一下,会看到土壤中冒出许多气泡和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残体。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和腐殖质。
实验2
将挖出来的新鲜土壤放入一个饮料瓶中,拧紧瓶盖,放到室外阳光下,过一段时间,饮料瓶内壁上会附着许多小水珠。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3
放小半杯的土壤到杯中,加水至大半杯,然后搅拌,使水和土壤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在水中会分成两层,上层是颗粒较细的黏土,下层是颗粒较大的砂。
以上3个实验,都应该在学生对“土壤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做出假设的情况下,再激发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学生的实验方案不必局限于教材中的方法,只要能够验证假设,方法可以多样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创造能力。如果学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我们可做适当的引导。实验方案确定后,有关方法和注意事项应做适当讲解和补充。
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以及提高探究效率等方面考虑,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进行研究,实验完成后再作充分交流,达成共识。3个实验也可以穿插进行(实验
2、实验3可先做处理,等待实验现象的出现,把实验l放到后边)。【引申的问题】
不同土壤中所含的成分都相同么? 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已经对土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到底土壤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不少你们认为土壤里有的东西,怎么证明你的猜想呢?
思考:学生小组讨论证实猜想的方法,并讨论方法的可行性,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实验:教师说明实验要求,学生分小组动手进行实验。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实验顺序。
交流:通过这几个实验,可以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目的:让学生对“土壤里有什么这个问题出假设的情况下,在激发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学生的实验方案不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方法,只要能够验证假设,方法可以多样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作业:不同土壤中所含的成分相同吗?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吗?”
教后记:通过仔细观察和动手实验学生能了解土壤的分层成份。
第三课时:拓展:砂土、壤土和黏土
通过定性研究知道了土壤的组成,那么根据土壤的组成如何进行分类呢?可以利用观察土壤、捻一捻土壤、把土壤放到烧杯中加水搅拌并放置一一会后观察现象等方法,了解根据组成土壤物质粗细的比例不同的分类。【友情提示】
“砂土、壤土和黏土”的拓展活动是对土壤研究活动和所关注知识的适当引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时间允许,这方面的资料可以适时提供。
研究土壤性质的活动更适合安排在课后进行,可在课上做些方法上的指导。
导入:出示三种土壤的标本。这是波波、琪琪和妍妍在不同的地方采集的一些土壤的样本。请同学们看看它们相同吗?
观察:分小组观察砂土、壤土和黏土,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填写实验记录表。
教后记:。学生听得很认真。
第四课时:拓展:从岩石到土壤
课本中的图片显示了岩石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知道土壤是由岩石逐渐变化而来的,但这个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友情提示】
“从岩石到土壤”,虽为拓展内容,但却是本单元两课内容相互联系的精神所在。可在课后通过课件资料或做适当引导介绍,渗透“自然界里的物质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观教育,感悟土壤的来之不易,唤起学生对土壤的爱惜之心也是非常必要的。
提问:出示岩石和土壤,看似很不相同的两种东西,其实它们之间有着迷切的联系,你知道吗? 思考:学生自由猜想,说出自己的意见。
媒体:播放视频资料(a、岩石风化的FLASH短片;b、视频短片岩石的风化,在片中深透“自然界里的物质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教育观。)
小结:由坚硬的岩石风化变为松软细碎的土壤,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通常都要经历几千或数万年的漫长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土壤资源。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课标》) 的理念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 (与健康) 必学内容教书用书》 (以下简称《教师用书》) 要求,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 充分关注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耐力跑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并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有效策略。整节课始终围绕少先队队旗这一教具, 在音乐节奏的伴奏下, 让学生跟着音乐掌握跑的节奏, 既提高了学生的耐久跑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在练习中重视学生的探究与创新,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耐力跑是《教师用书》必学内容五年级上册跑教学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通过改编传统的耐力跑练习手段,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渗透数学、音乐等学科的知识来转移学生耐力练习时的注意力, 提高其学习的兴奋度, 减轻身心的疲劳感。
通过小组的互助合作学习, 设计口号、队名或者标志, 突出团队意识, 特别在评价上更要突出团队精神, 在集体团队力量的激励下, 完成耐力跑的任务。本课趣味耐力跑充分发挥教具—少先队队旗的功效, 特色鲜明、操作性强。
通过自由慢跑、叫号赛跑、直线跑、曲线跑、绕圈跑、往返跑、“数字”跑、图形跑等多种形式, 对发展学生耐力速度具有重要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小学生, 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 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 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刺激, 而且在性别、遗传因素等各方面的差异较大, 且单一的运动形式和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
四、课的流程
课的开始阶段 (课堂常规) →课的准备阶段 (自由慢跑、体会摆臂、跑得轻松自然、有节奏, 游戏:叫号赛跑) →耐力跑学习阶段 (体会呼吸节奏) →耐力跑提高阶段 (在《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伴奏下跑数字、在运动员进行曲伴奏下跑图形) →耐力跑拓展阶段 (游戏:队旗永不倒) →放松小结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伴奏下愉悦身心) 。
对耐力跑教学的试教感受和点评
笔者按照原教学设计不加改动进行授课, 感觉到这个教学设计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欲望, 也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针对教学设计及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感受进行简单说明。
一、教学后的感受
本教案是水平三 (五年级) 《耐力跑》教学, 教案针对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的流程进行论述与分析, 并按照四段式撰写教案, 教案中主要教学过程是由基本部分中的“叫号赛跑”、“体会呼吸节奏的跑”、“跑数字”、“跑图形”和“队旗永不倒”5个环节构成, 这些形式的跑的连续运用, 极大地激发、维持与提升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与兴奋性;文中设计的图形跑、跑数字在小场地内就可以完成, 解决了小场地练习耐力跑的困难。但按照原文作者的设计, 教学后虽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明显出现运动量较小、需要讲解的地方较多、练习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现象。
二、教学后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1.开始部分中的时间安排4min, 进行常规与安全教育的说明, 没有让学生动起来的安排, 笔者上课时只用1′30″, 因此, 在这个环节安排4min的时间过长。
2.准备部分中利用篮球场地线进行自由慢跑, 合理利用场地现有资源练习, 保证学生的跑有一定的方向与目标, 在教师指导栏中针对自由慢跑有专门的说明, 即用“顺口溜”口号激励鼓舞提示学生, 笔者上课中不知道具体的“顺口溜”是什么, 如果在教案中明确给出来则更好;在学生活动一栏中有“与教师互动喊口令”也存在和“顺口溜”同样的问题。
3.游戏“叫号赛跑”安排在耐力跑前面较好, 先用游戏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 并且游戏是学生都熟悉和做过的, 简单易懂;按照教案中的安排1min, 笔者清楚这1min是每名学生的练习时间, 但没有明确标明在1min时间内可以练习几次。
4.在耐力跑教学环节中, 先进行“体会呼吸节奏”的练习, 再进行“跑数字”、“跑图形”的练习, 从时间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笔者上课时让每名学生练习一次, 每次分别持续2min、3min、2min。这里出现的问题是“跑数字”时数字的大小、每个数字的大概距离是多少没有明确说明, 建议给出每个数字跑完大概有多少米的距离, 便于操作。而且笔者上完课感觉这个阶段的三个内容可以合并为两个内容完成, 将第一个内容“体会呼吸节奏”的跑融汇在“跑数字”和“跑图形”当中, 让技术与运用相结合, 这样的练习效果会更好, 而且减少一次讲解、示范、点评的时间, 将这些时间运用到学生的练习中, 能进一步提高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
三、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后的整体感受
1.运用多种形式的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学中学生对“跑数字”十分喜欢, 第一个班级的课为了完成原教学设计的安排, 没有让学生尽兴地“跑数字”, 课后学生直言“跑数字”比“跑图形”有趣, 变化多样, 并建议不按照0~9的顺序跑动, 可按照每组排头自由跑动。第2节课, 笔者改变了教学设计, 删除“跑图形”采纳上一节课学生的建议, 每组利用自制“皮垫”规划出一块场地, 学生在这个场地内由组长带领进行绕“数字”跑动, 效果较好。
2.教案的出发点是利用“队旗”作为教具, 结合音乐并让学生合作设计口号、队名, 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教材变得生动有意思,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形成“乐学、勤思、多动”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但在教案中并没有明确地说明“队旗”在各个环节和不同练习形式中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仅仅在最后一个游戏“队旗永不倒”中有明确说明。建议在不同形式的跑的练习中加以说明。
3.教案中呈现了“自由慢跑、叫号赛跑、体会呼吸节奏跑、跑数字、跑图形、队旗永不倒”六种跑的形式, 这些形式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 跟着教师的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在利用作者的原创上课中发现, 过多的练习形式的运用, 无法凸显最有价值的练习形式, 也无法体现出重点方法。
4.此教学设计过程清晰, 每种练习形式也都相对独立, 但这些练习形式之间的衔接语言、鼓励的顺口溜、教学设计中谈到的队旗的利用、组织的形式、场地的布置等没有明确地说明, 让上课者很难把握作者的设计初衷。
以上是个人对教案设计和上课后的肤浅感受, 仅供参考。
试教教师:“学体”名师专家库成员王兴发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意犹未尽团队跑, 寒冬料峭添欢乐
吴老师的五年级耐久跑 (第三课次) 很容易上手,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也不需要器材。笔者在对这篇教案进行试教时, 感受到本教案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草根”教案, 很接地气, 体育教师拿来就可以借用。
从热身的简便易行开始, 通过“叫号赛跑”游戏, 提高学生课堂的兴奋性、注意力, 为随后进行的耐久跑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口令指挥学生两步一吸气, 两步一呼气, 学生的体验是夸张且富有生机的, 欢乐跑也因此随之而来了。在《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的伴奏下, 大部分团队在进行阿拉伯数字跑时跑得很形象, 效果较好;但有部分团队不是靠速度完成任务, 而是靠投机取巧完成的。针对这部分学生, 笔者认为加强思想教育就很有必要性了, 除了针对队员的教育, 更要引导小组长负起责任, 确保学生在耐力练习时, 能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质和思想水平, 从而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
为跑出极点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 体育教师需要一定的技巧。接下来, 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进行各种图形跑时,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 认真、扎实地使用学到的克服极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的练习乐此不疲, 整个教学秩序井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这样被吴叶青老师的设计所涵盖。在“队旗永不倒”游戏中, 每位学生的积极意识、尊重意识得到有效地强化和培养。最后的放松环节, 欢快有趣, 达到放松的目的。
对吴老师提到的分层教学困惑, 笔者在实践中没有体验到, 原因是学生练习的量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分层教学的需要不够明显, 究其原因是课堂借班上课和学生的配合不够, 密度和强度还没有达到分层次的要求。课后, 组内教师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认为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而且也很容易安排分层教学, 将队旗跑得好的团队队旗贴星, 星越多, 代表这个队耐力素质越强。学生可以自荐, 教师可以给跑得轻松的队员贴星, 自动升级到相应的队旗队伍中去。组内教师们还建议增加走跑交替环节和音乐, 便于贴星和克服极点, 也是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更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一种保护。
基于吴老师的设计、反思与笔者的课堂实践、课后研讨, 对吴老师的课做了适当调整, 在自由慢跑之前增加了“找朋友”的游戏, 这样过渡到团队跑更自然有趣。为了学生的安全和跑时的有效性, 建议利用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进行教学。“队旗永不倒”的游戏中, 队旗可以作为一个“接力棒”, 方法为一名学生将接力棒立于地上不动, 下一名学生跑来握住, 依次进行, 目的是训练学生对队旗的敬仰和对规则的遵守。
教学中的最后环节, 吴老师运用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 教师示范放松, 可能是因为没有现场看到教师的放松舞蹈, 所以有些质疑放松的效果。同时, 认为此音乐不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 觉得稍显幼稚。因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放松环节更换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中的藏族锅庄舞, 学生放松时特别欢快, 气氛很轻松。
试教教师:“学体”名师专家库成员陈明建
这个学期回到离开了八年的学校,对这里一切都很陌生了,尤其是这里的学生,面对十九个张新的陌生面孔,我怎么样才能上好三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呢?于是我对这十九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和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呢?如何抓住学生兴趣点,使阅读教学生动、主动、有效呢?本着光脚踩刺的方法试着从以下方面组织教学:
一、因学而导,顺学定教
课堂上顺应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教学方法和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当学生提出了问题后,当学生有了解开疑问的欲望,就主动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也可以在初读课文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然后,师生围绕问题,抓住重点,小组交流,发现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初读课文后,有的问题自己能够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当然,教师一定要把握重点问题,在围绕重点,展开阅读、讨论、探究、体验、感悟的过程中逐一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不能走形式,不能讨论过多。因此在什么地方讨论,在什么地方设疑非常关键。讨论的时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发展了语言。这样做,避免了过去传统的串读串讲,学生在教师的思路上被动地阅读,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动脑思考,又便于教师顺学而导,因学定教。
二、感悟体验,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偏重于感悟体验。学生有了感悟体验,才能读出感情。有的老师要问,课堂上只有四十分钟,哪有时间呢?这就需要教师弄清重难点,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不要掰开揉碎、反反复复去讲,要留给学生感情朗读整篇文章的时间。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必须讲究艺术,让学生带着情绪读,怀着探索的欲望读。一句话,让学生读了还想读,百读不厌,百读不倦。这里我结合本册教材的教法谈几点做法。
1、引导而不强行传授。过去,我一指导读书,就要学生注意这句要轻读,那个词要重读,其实这样的传授,并不能使他们获得朗读技巧。在这课中这样读,到那课中又不一样了,怎么办?我认为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课文内容与环境来读,学生自然读得好,读得像回事。
2、巧用示范。示范就是老师亲自读,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怎样用好示范呢?一要尽量让学生示范,老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宝贵时间。二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在教学《掌声》一课读英子的来信时,学生多数读不出那种发自内心的带着真诚的感激之情,此时,我发现班内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小女孩,她突然举起了手,果然一试,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一下子征服了全班同学,读得声情并茂,也许溶入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3、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4、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學”。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二、全册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感受并认识2/
4、3/
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
4、加强自身的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一单元
童趣
第一课时 课题: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教学过程:
一、律动
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
1、范唱(师范唱)。
2、接龙游戏(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学生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4、指导纠正。重点指导: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 课
题:《对鲜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引入《对鲜花》。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重点指导: “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 “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2、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第三课时 课 题:《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
二、主题欣赏
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
三、完整欣赏
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
2、复听,教师可带领学生随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钟表走动的动作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3、表演欣赏,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四、小结
第四课时 课 题:《鸟店》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四、表演欣赏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 教室。
第五课时 课 题:《打秋千》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导入:观看荡秋千录像;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课 题:《小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二、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1)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四、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第二课时 课 题:《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一、复习歌曲《小船》
二、复习乐理知识
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巩固对4/4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复听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四、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课 题:《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二、学唱歌曲
1、听《可爱的家》录音范唱。
2、学习曲谱,教师范唱曲谱。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3、教师弹奏第三至第六乐句,学生模唱。
4、朗诵歌词。
5、轻声随琴演唱歌曲。
6、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感受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7、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三、为歌曲伴奏
四、歌表演《可爱的家》。
第四课时 课 题:《布娃娃》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复习歌曲《可爱的家》。
三、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3、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4、再次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四单元
绿色的梦
第一课时 课 题:《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和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欣赏《苗岭的早晨》
1、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交流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边听边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介绍乐曲《苗岭的早晨》,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5、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感受苗族歌曲的特点。
6、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听全曲,说说你的收获。
五、小结
第二课时 课 题:《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二、导入新课:(学生讨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第三课时 课
题:《不得了》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二、歌曲教学
1、我们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打开书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
3、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师生互评)
7、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三、创编:森林遭破坏的图画,总结森林破坏给我们带来得危害。
第四课时 课
题:《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图画、表演、配乐、朗诵、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森林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分享关于森林的资料)
二、出示本单元的图片
1、将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根据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总结:动物们也遭到了失去家园的劫难,我们编音乐剧让更多的朋友知道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三、情景剧表演:
1、分组设计活动。
2、各组设计角色扮演动物,教师进行指导。
3、分组展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4、小节。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法国号》;音乐知识:法国号,四三拍。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能人是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
一、简介圆号
1、学生听一段圆号吹奏的音乐片段。
2、请学生从《小乐队》中唱到的五种乐器的图片中试这找出所听的乐器。
3、教师简介圆号也称法国号。导入歌曲《法国号》。
二、学唱歌曲《法国号》
1、听《法国号》的范唱录音。
2、学唱歌曲,并让学生寻找歌曲唱做的规律。
3、启发、提问用浑厚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4、待歌曲演唱熟练后,加入教材第26页所示范的律动,边唱边拍。
三、进一步掌握四三的节奏律动。
1、请学生自己掌握四三拍节奏律动,表现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律动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四、教师就学生自制小乐器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活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律动等活动,做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形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自律动的简单的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是饭,学生模仿。(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
二、学习用自制的乐器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作简单的评价,并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
2、教师请全体同学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
3、待学生配合默契,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自制的乐器演奏为学生的演唱伴奏。
三、课堂小结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合唱曲《小乐队》;认识并初步熟悉《小乐队》中唱到得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和音色。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欣赏和分组视唱、听辨各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曲《小乐队》的变幻无穷的结构魅力。
2、学生通过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自制打击乐器伴奏及舞蹈律动的创编,起到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参与意识;又巩固、提高单元教学目标之目的。
3、继续熟悉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教学过程:
一、认识另四件西洋乐器
1、完整听赏《小乐队》,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唱到的乐器的名称,并与图形或实物相对应。
2、分别简介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二、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1、分组熟悉《小乐队》各声部的旋律。
2、各族用自制打击乐器为其演唱的声部配1-2小节的固定节奏音型的伴奏。
3、教师按任意顺序演奏一遍各声部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做出反应并配上自编的伴奏。
4、各组就反应的速度、编配、演奏等情况互做简单的评价。
5、完整欣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听出演唱的顺序。
6、各组创编简单的表现四三节奏规律的舞蹈或律动。
7、跟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各组用自编的舞蹈、律动、表现声部演唱的顺序。
三、课堂小结。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紫竹调》;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星空》这首乐曲。
2、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
一、你认识吗
1、教师出示三件民乐器的图片,请学生试着说说乐器的名称。如回答不上来,在出示三革命成供学生选择。
2、请学生听《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请学生试着说出示哪件乐器在演奏,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3、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的合奏部分,并能正确区分他们即可。
二、介绍、欣赏《紫竹调》。
1、教师简介有关〉《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2、听演唱版的《紫竹调》,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3、听赏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一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4、在听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5、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及兴伴奏,比比看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得最贴切。
三、小结本单元教学内容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小背篓》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心上,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律动、绘画等方式,有感情的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以歌曲《小背篓》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2、欣赏歌曲《小背篓》
(1)教师简介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来自于生活。教师简介作曲家(2)初听全曲,歌曲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3)欣赏第一段:第一段歌词描写了什么?旋律、节奏有何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景?
(4)欣赏第二段: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一段有何不同?表现了什么?(5)再次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并体会装饰音在乐曲中的作用。
3、歌曲在创作,分组表现歌曲
4、欣赏录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竹马游戏》《陀螺》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区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点,并试着选择不同的伴奏方式。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歌曲《拍皮球》的 音乐伴奏下,走进教室。(学生活动:听音乐律动《拍皮球》)
2、欣赏《竹马游戏》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1)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舒曼及钢琴作品《童年情景》。(2)掌握乐曲的节拍特点(3)记忆主要节奏为乐曲伴奏。
(4)听音乐《竹马游戏》模仿“骑竹马”做律动或伴奏。
3、出示陀螺图片。
4、欣赏《陀螺》
(1)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比才及作品《童年的游戏》,可采用分辨乐曲情绪的方法。
(2)分辨乐曲的节拍
(3)听《陀螺》的音乐表演或伴奏。
5、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卖报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3、通过《卖报歌》,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聂耳。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升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入。
(师简介聂耳,学生演唱《国歌》,激发学生保卫祖国,反对侵略的的情感。)
2、介绍作品《卖报歌》的创作背景,学生交流、讲故事(课前布置收集聂耳的故事)
3、学习歌曲《卖报歌》
(1)教师范唱《卖报歌》激发情感。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2)解决歌曲中节奏的难点:XX X XX ∣XX X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拍电报的形式进行。
(3)解决歌曲中的难点:的难点: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准旋律。(4)学唱歌曲《卖报歌》的旋律。(5)指导学习歌词(6)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4、表演唱《卖报歌》:分形式表演或伴奏。
5、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不同乐段情绪的变化,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及伊模唱乐曲的第一主题。通过欣赏感受手风琴的丰富表现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讲解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梗概。
2、欣赏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初听全曲:乐曲与电影插曲有什么不同?情绪有无变化?(通过欣赏认识手风琴及音色,感受其情绪变化)。
(2)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段:旋律及速度有何特点?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 演唱主体旋律,感受情绪。
欣赏第二段:节奏速度有何变化?表现了什么?
欣赏第三段:旋律与那段相同,表现了什么?(3)完整的欣赏全曲。
(4)表现全曲(学生可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演唱,第二乐段打击乐伴奏。)
3、小结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或演唱课前准备的历史歌曲,复习歌曲《小背篓》、《卖报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或演唱父辈歌曲,启发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通过小小音乐会“歌声中的回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开一场“歌声中的回忆”音乐会,请主持人上场。
2、音乐会开始
(音乐会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分组表演或单独表演历史歌曲,如:《红星歌》《共产儿童团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边区儿童团团歌》《让我们党起双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
3、教师总结。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民乐欣赏:藏族民歌、维吾尔族民歌、朝鲜族民歌。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为本单元教材内容作铺垫的欣赏课。通过欣赏歌曲、表演舞蹈,朗诵使歌,介绍地理知识等多种方式,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音乐歌舞、感受民族特点。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可以在欣赏歌曲后,安排学生讲一讲所了解的民族,并说说自己想了解、欣赏那个民族音乐?
2、民歌介绍。
(1)藏族民歌欣赏:《金瓶似的小山》。(学生边听边舞,感受藏族歌舞的特点。)
(2)朝鲜族民歌欣赏:《桔梗谣》(教师边播放歌曲编出示一些朝鲜族的歌舞图片。)
(3)维吾尔族民歌欣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欣赏歌曲前,了解一些有关新疆葡萄沟的资料,之后大家一起感受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音乐。学生可以通过朗诵小诗、律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3、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柯尔克孜族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热烈欢快的情绪。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教学过程
1、导入。(师生共同了解柯尔克孜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
2、发声练习
3、学习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1)听范唱,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进行齐唱部分的歌曲教学,解决后十六分节奏难点及唱准吧分休止符。(3)解决合唱难点:教师直接将和声出示,先分声部练习,在进行和声练习。(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二段
4、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朝鲜族歌曲《嗯海呀》。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在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熟歌曲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设计、领唱及齐唱得演唱方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律动表现歌曲。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鲜明的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朝鲜族的各种知识。(2)简介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特点。
(3)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的称词部分。
(2)学生练习称词部分,教师演唱齐唱部分。(3)完整学唱歌曲。
3、分组创编。(进行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的练习。)
4、表现歌曲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教师创设丰收的田间场景,学生通过形体动作表现丰收时农民劳动的热烈场面,随着教师的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共同感受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小音乐会” 教学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会”的形式对本单元所学的民歌进行总结。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更加热爱这个盛开着五十六朵鲜花的大花园。教学过程:
1、布置查询资料的作业:请学生了解五十六个民族。
2、进行“小小音乐会”。
(1)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介绍民族服饰。(2)学生可以表演学过的民族歌舞。
(3)学生可以播放自己最喜爱的民歌、歌舞、民乐片段。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的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合唱谱,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教学过程:
1、导入。(白鸽的图片。)
2、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学唱歌曲的旋律:出示单声部旋律。
4、学唱二声部。
(1)欣赏歌曲《美丽的黄昏》,了解它的演唱形式。(2)学生分小组练习以轮唱的形式演唱歌谱。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声部平衡,用自然的歌声表现二声部旋律。(4)试唱合唱谱,学会看合唱谱。(5)加歌词演唱,完整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欣赏《哦,十分钟.》。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演唱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的情绪。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白鸽》(1)齐唱
(2)全体学生二声部轮唱。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3)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乐曲的情绪?(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的内容描述了什么?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3)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4)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5)分组讨论:这首歌曲那些地方不好唱?怎样唱才能唱好?(6)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养成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听准辨别五次变奏。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听乐曲:你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主奏得吗?
3、介绍主奏乐器:木琴。(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和图片。)
4、分段欣赏。
(1)引子:感受木琴音色特点。
(2)主体欣赏:出示主体谱例,旋律记忆。①主题: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 ②出示谱例:模唱记忆主题。③揭示课题:《小松树》
(3)再听全曲:这个旋律中共出现了几次?他们都使用木琴演奏的吗?(4)再听全曲:当听到用穆沁演奏的乐段举手表示。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小学 Z Z T S T Z Q L J X X
他们河堤一次出现的旋律有变化吗?有什么不同?
(5)再听全曲:还有几个乐段不使用木琴演奏的?他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完整聆听,整体把握曲的情绪。
6、学唱歌曲:出示歌篇,演唱歌词。
7、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乐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蓝天白云跟我来.》。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蓝天白云跟我来》,感受乐曲给人们的愉快心情,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动作,进行班级“健美操比赛”,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哦,十分钟》。
2、提问:你感觉再学校中最快乐的有什么事?你最喜欢学小组子的那些活动?
3、出听歌曲:歌曲唱了什么?你对那一句感兴趣?为什么?
4、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5、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
6、分组讨论:这首歌曲哪些地方不太好看?怎样唱才能唱好?
7、以小组为单位,创编韵律操,进行比赛。
1、《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2《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交流,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五、指导书写
1、学生完成作业。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会说话的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我想》这手小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我想》。小作者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展开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会说话的草》和这首诗有些相象,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会说话的草》与《我想》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小作者置身于自然,置心于自然的真实情感。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讨论。
4、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我们把自己投身于自然之中,在柳阴下、小河边、星夜里、草地
旁……静静地坐一坐,躺一躺,去领悟大自然为你带来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4、《诗的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0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人们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作者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它“诗的材料”呢?快速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读课文,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3、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4、理解文中词语。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从哪里能够感受荷花的美丽。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4、小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四、拓展延伸
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我是一朵花、我是一棵草、我是一条鱼、我是一棵树、我是一只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5《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学完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生都不能解决的,鼓励课外研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记在小笔头上。
《
6、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过程方法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朗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感情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体会乡情和友情的真挚情感,体会爱所蕴涵的魅力和价值。并学会关爱他人,以人为善。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李白和贺知章写的古诗吗?(齐背《增汪伦》、《咏柳》)
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篇贺知章和李白的诗。揭示课题《回乡偶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古诗,教师指名读。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一〉 回乡偶书
1、师示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问: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齐读、背。边读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
6、角色扮演,你能表演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试着表演)〈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生自由读
2、问: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4、齐读、背古诗。
5、问: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离开了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积累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8* 泥姑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配乐读、自由读、小组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捏过泥人吗?都捏过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叫《泥姑娘》,相信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的一定会被泥姑娘的行为感动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呢?
4、是呀!泥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小生命,她多么伟大呀!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1、再读课文,泥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预设:
(1)、我觉得泥姑娘和可爱,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读第一自然段)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她的可爱呢?(学生试读)
(2)、我觉得泥姑娘很有爱心,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3-4自然段。
问:此时,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学生表达情感)
(3)、我觉得泥姑娘很勇敢、很坚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5-7自然段。
问:你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自由朗读)问:如果此时你发现泥姑娘在救小蜜蜂,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课文学到这里,你佩服泥姑娘吗?你佩服她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泥姑娘的故事非常感人,也让人为她的命运担心。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来续编一下这个故事吧!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9、难忘的八个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文章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在读课文的同时能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懂得师爱的伟大和无私,懂得获得爱的幸福和美好。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身体有残疾的人,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呀!把你知道的事跟大家说说吧!(学生交流)
2、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左耳先天失聪的小女孩,在她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4、师小结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读课文。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采蜜集上。
4、在你的眼里,伦纳德夫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试着背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地情感朗读,感悟诗歌的含义。
2、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更多地了解天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天鹅、对动物的关爱,也体会到天鹅的快乐和动物对人类的爱,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为什么?(喜欢,因为天鹅雪白雪白的,非常漂亮,而且……)把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天鹅的材料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天鹅真的是非常的美丽珍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天鹅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想不想自己读读?那赶快开始吧,别忘了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
2、把有疑问的词语提出来,同学之间帮助解决。
3、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歌,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三、理解诗歌
1、谁能把这首诗歌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2——3名)
2、如此美的诗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是从哪句读出来的?
3、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4、同学们,如果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只美丽的天鹅,生活在这么美丽的环 境中,感受着人们的关爱,在你们欢快的歌声中,会唱些什么呢?
5、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6、你们说的真棒,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爱,让我们满怀着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爱,再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四、拓展延伸
天鹅是非常珍贵的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小动物,也包括我们生活的环境都需要我们的保护,为你今后的行动做个小小的打算吧。
五、指导书写
12、“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4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感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小男孩儿的善良。
2、用复述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并帮助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男孩儿的天真善良,并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关爱保护动物的欲望,感受到动物和人类是平等的,生命同样可贵。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出示题目:“这条小鱼在乎!”仔细观察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题目有标点符号,好象别人说的话……)想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读了这个故事,你就会懂了。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自己细细地读读课文,亲自体会一下文中的情感吧,注意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确,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评价的过程当中纠正字音。
3、把文中不懂的词语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语句下面画上线,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并随机指导朗读。
3、谁知道了题目的含义?
(这是小男孩儿说的话;标点符号用的好;这句话饱含了小男孩儿的感情……)
4、同桌相互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回家后,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家人听,好吗?
四、拓展延伸
和同学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五、积累词语
六、指导书写
13*、特殊的葬礼
教训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中国一些河流现状的资料,了解我国河流面临的问题。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河流所面临的危机,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热爱我们的地球的情感。教学过程
出示题目:特殊的葬礼
1、看了这个题目你有怎样的猜想?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同学们请看这份材料。出示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看了这个图片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发言,畅谈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和壮观)
4、这个葬礼就是为这个瀑布举行的,为什么要给瀑布举行葬礼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解决解决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学生相互纠正字音。
三、理解课文
先帮老师解决三个问题好吗?
1、为什么说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呢?
2、当时参加葬礼的人们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呢?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想?
3、由菲格雷特总统亲自主持,为瀑布举行葬礼,你们觉得值得吗?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之后班内汇报。
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班内交流解决。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回答都很精彩。那么,我国一些河流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来,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下吧。
面对这些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吗?面对这些现状,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师小结
14、狼和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狼、鹿和人的图片看着这三张图片,你会想到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赶快来读读课文吧。板书:狼和鹿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解决生字。
2、采用开火车读词语等各种游戏来认字读词语。
3、师生共同合作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
1、字词我们都认识了,也理解了,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2、指定小组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完互评。
3、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狼、鹿、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5、在文中有“自由王国”“功臣”“罪魁祸首”三个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呀?
6、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对它们三个词都加了引号,联系课文,再说说你们的理解好吗?
7、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之后班内交流。
8、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通过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9、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来品读一下这篇课文吧。
四、材料拓展
1、老师这里还有一份另人思考的材料,想听吗?但听完了,可是要谈谈自己的想法呀!师读材料。
2、结合课文“狼和鹿”和刚才的材料,你们有什么启示?谈一谈吧。学生自由谈感受。
3、小结: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些好书,你会知道的更多,懂得的更多,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
五、指导书写
15、会植树的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没,解决疑问,理解课文。
2、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困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鸟的种类很多,而且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你知道哪种鸟,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把自己认识的鸟介绍给大家)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种鸟“会植树的鸟”,想认识这种鸟吗?那就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4、提出不懂的词语,利用各种形式班内交流解决。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汇报。
4、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师生互帮互助解决困难)
5、这些会植树的鸟的寿命只有三年,但老的一代死去了,新的一代又会跟来种树,这些鸟为大自然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指导书写
指导个别重点、难点生字 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怒、拔、赐”等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达、冒、握”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求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怒放的鲜花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达尔文和小松鼠》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中的小达尔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畅谈。
2、“课前你还搜集了达尔文的资料,又了解到什么?”学生据资料自由汇报。
3、“今天,老师又带来一个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想读吗?”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呢?”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它。
2、全班交流“课文讲了达尔文的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出示本课生词:怒放、拔掉、赐给、恭恭敬敬、献上、口吻、冒尖、满有把握、幼稚、激动……(组织学生自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5、哪个词语不明白,学生提出来问一问。
三、理解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教师随机追问,从哪里体会到,顺势指导朗读,反复品味。)
2、分角色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3、教师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1、将本课中喜欢的好词佳句积累到小本本上。
2、阅读有关达尔文的其它故事。
3、你又有哪些奇思妙想呢?回家也试一试、做一做。准备参加“我的奇思妙想”交流、展示会。
五、指导书写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评、性、哩”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题、性、弱”等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哦”的两种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以人物对话贯穿全文的这种文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从阅读角度来说,应该以学生自主读文为主;
2、从识字角度来讲,将识字有机地融入阅读的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周围的事物的评价要出于爱心和公心。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牵牛花生长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评论”
1、提出“对孩子打还是不打”的话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理解重点词“评论”并板书。
2、从“评论”一词导入本课,将课题板书完整。“看到题目,你们
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你同意谁的意见或自己有什么见解?”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重点体会语句:“牵牛花生性软弱,不依附别人是不敢站起来的。”“我看牵牛花是从小生了病,不能站立。小树们都很同情它,都乐意帮它站起来,让它也能看到远处的世界。牵牛花也有美丽的向往呢!”和“其实,牵牛花一点也不软弱。你看它攀着小树的肩膀站起来,多高兴啊!”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分”的两种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同一桩事可以各有道理,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的启示。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榕树生长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2、“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词“互相、尊敬、成绩、禁不住、忘恩负义、思索”等。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后提出不懂的词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究竟听哪一个人的才对呢?谈谈你的看法。”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引领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感受,找多名学生谈。
4、激发学生想象:假如你见到了这株大榕树,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四、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再在文中找一些课后第三题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并积累到采蜜集中。
2、将文中喜欢的词句也积累下来。
2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检查读文与识记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分角色读、想象等手段,体验感悟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启示。课前准备:更羸虚发弓箭、鸟儿掉落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全班交流平时读过的成语故事。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这篇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它。
2、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4、出示本课生词
学生自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5、哪个词语不明白,学生提出来问一问,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谈从哪儿读懂的。(中间顺势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后可以由学生回答,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重点引导理解、感悟最后一段。
4、分角色朗读课文,共同讨论、交流“惊弓之鸟”的本意及喻意,总结全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8个生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会写《夏日绝句》。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古诗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课前准备:了解诗人写作古诗时的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清照吗?谁能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
二、初读课文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和字典、词典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全班组织讨论、研究。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熟古诗。
4、指名读诗;
5、齐读这首诗。
三、品悟诗情
1、学生自读古诗,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课前了解的资料、课本的注释和字典、词典自读、理解。
2、将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解决问题。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前两句诗人抒写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襟怀。后两句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有力地讽刺了只顾逃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
4、结合“人杰”“鬼雄”“不肯”等重点语句的探讨:诗人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事例欲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例,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同学们想过没有,当一个革命者面对着敌人的屠刀,表现会是怎样呢?(学生凭经验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革命者的风彩吧!师板书《就义诗》。
2、师: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然后回答。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二、读中理解
1、师:读完诗歌,你觉得夏明翰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这首诗,看哪句诗最能说明夏明翰是一个不怕牺牲的人。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收取围绕重点的共性问题,以便组织学生讨论)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不要紧”、“只要”等词语。还要读出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英雄人物故事书籍。
22、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起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23﹡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过程与方法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歌唱得就是这个12 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二、初读课文感知
学生读文,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24《后羿射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
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准备: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看《女娲和人》的故事,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大家说得真好,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神话故事,你们愿意吗?(齐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大胆得提出来。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提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后羿为什么要射太阳? 2、后羿是怎样射太阳的?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就请大家认真读书,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自己寻求答案,也可以找到你的好朋友互相帮助解决问题。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考。
2、自由结组,借助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
师:通过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因为十个太阳的贪玩,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希望能射下太阳。
引导学生想象: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时,世界将是什么样的,人们会说些什么、怎样做?
学生要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理解进行想象。
2、、后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要结合文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抓住非常“难过”体会后羿的心地善良。抓住“立刻”体会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抓住“搭上、拉满”体会后羿的威武与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太阳射下来之后世界的景色与人们的喜悦。教师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生的想象要与文章的第三与第七自然段的内容相联系。师:后羿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你心目中的后羿十个怎样的人呢?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相信大家已喜欢上了这有趣的神话童话了吧!课下大家可以找一些神话来读一读
25《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了解了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很多人都叫他“小萝卜头”,你听说过他的故事吗?如果你知道可以向大家介绍。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文章,认清生字。注意“薄”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每段的意思。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3、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与同座或学习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三、理解课文
师: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的二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小萝卜头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二中的两组段落。
1、学生读熟段落。
2、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猜一猜小萝卜头当时在看什么,想些什么。
]重点理解“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小萝卜头 想到了什么?
师:下面请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读给你的伙伴听。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四、拓展延伸师:
1、同学们,小萝卜头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大家可以读一读。我们还可以读一读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2、给文中的小萝卜头写一封信,写在小笔头上吧!晨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境
同学们,我们每天早晨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你们感觉到幸福吗?你们想过吗?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学习的那,学习的条件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 26《晨读》。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理解课文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1)当时学习条件怎样?(2)学生的学习态怎样?
2、我们现在的晨读与30年代的小朋友相比有哪些异同?小组内
进行交流,从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3、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对比后个人的感受。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应学习他们什么?
4、随机指导朗读
5、文中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多读书的愿望及乐趣?推荐一些书《寄小读者》《背影》《万卡》《爱的教育》
五、指导书写 布勒门的音乐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猫、遇、悄、闯、纷、派、柴、蛋、弹、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看画面中的小动物们准备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布勒门的音乐家》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
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自己读明白了哪些?哪些地方不懂?
2、小组交流读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
A、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去当音乐家?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B、它们怎样吓走的强盗?(据图片体会)
C、它们是怎样赶走强盗的?说出关键的动词。并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心情。
D、胜利后的心情怎样?(学生想象回答)会说些什么?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还有那些? E、总结一下童话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五、生字书写、小萝卜头的故事
28﹡木偶奇遇记(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师生一同欣赏。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情景。
3、师:从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木偶奇遇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2、检查部分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将不懂的地方进行处理探究。
4、教师将归纳的问题进行导引解决。
四、拓展延伸:
皮诺乔和爸爸逃出鲨鱼肚子了吗?他们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续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书写生字: 空城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课前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你们看……(放录像)“《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是那个名著中的故事。你们是不是很感兴趣?
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124页,齐读标题《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4、计是什么意思?《空城计》又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什么
计?
5、“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什么使用这个计策?你认为怎样?你有更好的计策吗?(将有关的句子带感情地反复读)。
5、反复读课文的对话,从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感情,体会他们各自的心理。
四、拓展延伸
谈一谈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
五、书写生字 屋内旅行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自己的空间,解决问题。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搜集的资料、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对《十万个为什么》非常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在家寻找为什么?你们完成的怎样?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一下总结。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为什么?真了不起!有一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一次屋内旅行记,也发现了许多为什么,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探究学习呢?让我们快快打开书127页吧!读一读30《屋内旅行记》。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感悟课文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资料帮助他解决。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你们再多找些为什么?并找一找答案,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1、学会12个字,会认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知道动物具有的超越人类的本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气,学习动物们惊人的耐性、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可爱动物朋友。它们都是谁呀?(学生看图)
2、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本领,甚至超越了聪明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流利。
2.同桌自学生字。
3.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我也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
(CAI出示一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4.同学们这么棒!相信这些字也难不倒大家了。(CAI出示二类词)来一起读一遍吧。
5.真不错,生字连成词语了,能读好吗。(CAI出示课内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这种特殊的本领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评:对,这就是动物远游的本领。(板书远游)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
学生回答(蜜蜂、鲈鱼、鸽子、燕子、三文鱼、夜莺)
能用书的一句话来概括,看了它们的本领后你的感受吗?
(CAI出示句子:“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小结:是呀,这些动物即使到遥远的地方,也可以认路回家。比我们人类的本领还要强。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惊讶”)体会朗读(指名)
(2)我们先来看看蜜蜂和鱼的远游本领吧,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你对谁最感兴趣,就读哪一段,勾画下让你惊讶的地方画波浪线,好好读一读,
(3)今天咱们先来看看小小的蜜蜂远游的本领吧。谁来说说看蜜蜂远游的本领怎么令你惊讶了?从哪里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A 生谈第一句:最远去过哪些地方?你们一个人去过解放公园?说说你的感受。来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来谈谈(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了不起呀,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齐读)
还从哪里体会到蜜蜂远游的本领强的?
B 生谈第二句:关于这个方面的知识 我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蜜蜂他是靠眼睛来认路的,而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是沿路上有的一些事物,他都能记住,因此把他们放到盒子里,带到较远的地方也能很快飞回来。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令人惊讶呀,女生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女生齐读)
(4)蜜蜂远游的能力已经很强了,还有比蜜蜂还强的呢!(出示鲈鱼的图片)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看出鱼的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呢?
(第二句话:路程远、时间长)
蜜蜂喜欢早出晚归,但是很多鱼远游却有季节性和规律性。比如大马哈鱼 、小黄鱼 、胭脂鱼,他们都有这个能力。有人研究过鳜鱼的旅行。鳜鱼在河里长到2岁游入海洋 ,张大以后又回到河里产卵,而且总是回到幼年所在的地方。这样远的路,鳜鱼即使只走过一次,也决不会走错。并且一路上,他常常要越过很大的障碍物。
我国的鲈鱼也有这个本领(CAI出示图片)自己去读读课文吧。(指名读)读到这里又给你什么感受呢?(惊讶)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6)我们学习了蜜蜂和鱼远游的本领有什么感想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学生自由谈感想)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2、3自然段吧。
四、小结本课学习,布置课外学习活动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了解了蜜蜂和鲈鱼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其实还有比它们更加令人惊叹的小动物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探寻它们的奥秘吧。
2、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份有关动物知识的小报。
五、教学生字
[板书设计]
17、动物的远游
蜜蜂
鲈鱼
鸽子
燕子
三文鱼
小学水平二 (三年级) 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注重实践体验和自我感受, 对新鲜事物好奇, 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较难集中, 且处于发展的敏感期, 在体育活动中存在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不协调等现象。结合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各种姿势的滚动, 具备完成前滚翻基本技术的能力, 学生可通过已有的小组合作经验及自身活动的能力水平, 按照运动要求, 指导自身活动, 从而掌握后滚翻成跪撑技能的知识与技术方法,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使滚翻运动技能得以有效提高。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通过后滚翻成跪撑的动作图解, 使学生直观了解所学动作的步骤、动作要领和动作方法, 起到精讲的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 自由选择适合自已的练习内容, 可采用斜坡滚动下的辅助性练习, 也可采用平地的完整动作练习, 使不同领域的学生都得以提高。运用圆形物体与方形物体的滚动演示, 提出问题, 突破滚翻团身像个球的重难点。将动作分步骤讲解与练习, 最后过渡到完整动作练习, 使学习内容层层深入、逐步掌握。
2.教学组织策略。通过分组练习, 互相观察,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通过教师示范,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同时通过学生展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有个性发展空间, 并通过评价, 学习他人, 包容他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使每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受益。
3.教学管理策略。教师确定小组长,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 同时采用帮教的方法, 让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运动能力弱的学生, 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顺利完成。
三、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见下图。
四、教学评价设计
点评:
李定琛老师的《后滚翻成跪撑》一课, 在教材选择上能根据3年级学生年龄的身心特征进行选择, 并有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和现在状态进行教学设计, 有的放矢, 对学生体能、技能及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学生加强灵敏协调、果敢自信、友爱互助等身心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目标上, 制订的准确、合理, 通过后滚翻成跪撑的完整动作, 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和协调性, 从而提高滚翻的运动技能。
在教学策略上, 李老师能够灵活运用观察法、分解法、示范法、分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教学难点逐个简化, 分层剖析, 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现的动作问题。本课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由浅入深, 通过使用合作、评价, 通过展示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 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提高思考表达能力, 体验从失败到成功的学习历程, 培养学生自信、互爱、果敢等综合素质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与评价也是本节课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课抓住教材重点团身紧, 通过标志物夹于腹部反复进行滚动练习, 较好地改正了团身不紧的问题。另外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鼓励与教学后的对评、共评、自评等方法, 让学生客观有效地认识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对比自身表现, 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设计也很生动有效, 如果能在课上课下将所有学生的评价都记录下来, 将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组织学生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相互保护、互为教师的方法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 在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中, 学生不仅对本课学习内容掌握得快, 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寻求解决问题途径, 克服困难、自信心等有很大帮助, 提高了学习效果, 培养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也有一些地方能够做得更好, 如, 教师运用观察法使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动作的展示更加直观, 将图解、小黑板换成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 运用微课展示远比传统的教具更加直观, 再结合手机、DV的录像回放功能, 可以让一些典型问题呈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寻找正确动作的练习方法。在教案中的动作示意图中没有跪撑的环节, 虽然在单个照片中有一个跪撑的动作, 但与前面的动作照片没有任何连贯感, 建议运用正确图解或照片组合将完整的动作过程准确地表现出来。第三就是对本课的运动量预计:平均心率在145~160次/分, 我认为预计的不够准确, 因为在后滚翻教学时, 很难让学生的心率达到160次/分, 而且这个心率最高点应该出现在后面的身体素质练习“搭建平衡木”、“脚高手低”挑战赛当中, 即35分钟左右, “搭建平衡木”仅仅练习10秒, “脚高手低”也是只比一次, 所以运动负荷与心率最高点出现时间应该再严谨一些。
建议:学生各个练习的时间在表格教案中标出, 这样练习密度的数据来源就清晰了。
以上分析评价谨代表个人意见, 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谢谢。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作文需要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文章是朴实,还是绚丽,都是平时积累的成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好词、好句、好短的积累,况且“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能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有段可模。课外学习或布置作业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既丰富学生的见闻,又能帮助他们获得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写作材料。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就能不断丰富与完善了,写作自然能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亲自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能获得真实、细致、深刻的第一手素材。当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自然比较生动和真实。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若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观察和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价事物显然是是很困难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描写能力,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为了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应注意观察事物的顺序性,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由表及里、或由近景到远景。在细致留心地观察事物时,应指导学生分清事物的重点和次要点。
三、体验生活,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抒,那学生的作文就要体现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但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生活呢?我觉得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场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懂得写作文就是在描绘生活。其实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感人的作文不在于文采有多么的绚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能写出生活中真實的情感是很成功的。内心的真实感觉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较大程度地释放学生写作的空间。
四、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进行指导。记得去年的清明节,那时候我还在任教六年级。假前我特地布置了一个题目自拟的作文,要求介绍在这清明节假三天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其中有一篇作文吸引了我,其中一段这样写道:“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弟弟吃完早饭,便在大姑姑的带领下,拿上一把铲子和一把锄头去了山坡。自打我三年级起,每年清明我都会和弟弟来山上给坟添上新土。今年下了好多雨,坟上长了好多白色的草,我和弟弟就先用手除草,花了好久才把坟上的草给扯完了,然后大姑姑挖土,我和弟弟就将土倒在坟头上。虽然天气还有点冷,我还是看到了弟弟头上的汗珠。我让弟弟休息,他说:‘不行,我要把爸爸妈妈的房子还要堆高一点。’我说:‘差不多就行了,他们看得到的。’姑姑在旁边什么都没说,但是眼里充满了泪水。我也只好什么都不说了。”尽管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局限性,但是朴实的语言一样能打动我们。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勇于写作、乐于写作。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恩情的词“寸草心”,于是我在评语写道:“你很用心,加油,老师相信你的作文定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作文成绩较薄弱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总之,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是作文的基础,离开生活,作文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三年级作文的过渡阶段,教师可以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按一定的方法去引导去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耐心地引导他们走上提高写作水平的科学途径,写出一篇篇具体又精彩的文章。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推荐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0-10
三年级下册写字全期教案10-16
六年级语文教案全上册10-12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09-13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0-1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06-05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全20课)11-05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07-23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