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精选13篇)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篇1

宁波市海曙区尹江岸小学

严素波 电话*** 【摘要】:在歌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唱会歌,唱好歌,让孩子们发自心灵的,自觉自信地表达情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分析音乐的要素,从音乐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语气和情感。本文主要从旋律,歌词,节奏,音乐记号等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听懂,理解音乐的语气和情感,从而更好的演唱歌曲。【关键字】:歌唱

语气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语气”是歌唱语言主要的表情手段。在歌唱的艺术表现中,既要“字正腔圆”,更要语言的情感表达准确、生动,才能使歌唱情真意切。“语气”对歌唱的传情达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阶段的歌唱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会唱的阶段,很难提高到一个唱好歌曲的阶段,其实这个时候更多的是缺少音乐的语气,音乐犹如我们的说话,有着各种各样的语气和语调,说话要说的“绘声绘色”听者才会爱听,歌曲演唱也同样需要“绘声绘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的强调演唱技巧到不如结合语言中的“语气”帮助学生演唱和理解音乐。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歌曲中的语气: 一 旋律乐句中的语气 1旋律乐句中的收尾音--轻声 例如:歌曲“摇篮曲”

这是轻柔,温馨的摇篮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对这首歌曲进行情绪上的分析,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但事实上,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每乐句的句尾加上重音,比如将“5”和“1”唱的很重,让乐句听起来很生硬,即不连贯也不柔和。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妨从语气的角度入手,结合说话的语气帮助学生来理解音乐,告诉他们音乐乐句中的收尾好比是我们说话中的轻声,如:“你好吗”这个“吗”字肯定是念成轻声,你在平时说话时不可能将“吗”念成重音,否则将是一种很怪的语气。在我们平时的说话语气中有很多类似的“轻声”,在音乐中也同样有很多这样的“轻声”,因此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每一乐句句尾的音也要收掉,这样音乐的语气才会自然,好听。而当音乐的语气表达恰当的时候,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也随之流淌出来。

2旋律中的呼应乐句---问答

例如:歌曲“早上好”

这个例子是非常典型的对应乐句,有着同头异尾的特点,乐句的呼应主要体现在前一句的结束音是朝上,带着疑问的语气,仿佛是一个“?”后一句的结束音是朝下,带着肯定的语气,仿佛是一个“。”,这一问一答就像是在对话。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生动的从师生的问候开始,通过这样的语言比方,让学生体会音乐乐句中的语气,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音乐的语汇,演唱起来也更加的有趣和得心应手。3旋律乐句中的上下行乐句-----激动 叹息 例如:舒曼无伴奏合唱“梦幻曲”

在舒曼的这首“梦幻曲”中,演唱时力度的渐强,渐弱控制是歌唱的难点。从旋律上看,上行乐句随着旋律的不断向上,推动着情感也向上发展,是处于一种放的状态,情绪随之而激动,这个时候通常处理成渐强;而下行乐句是情感渐趋平缓,与上行乐句相比处于相对含蓄、内在的心理状态,演唱时要有“往里收”的感觉,通常处理成减弱。这里的渐强给人的感觉是—“张”,渐弱给人的感觉是—“驰”,这种张弛感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比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海水的潮起潮落等等,都会给人们带来张弛感,而张就好比是激动的语气,弛则仿佛人的叹息。用激动地语气来演唱渐强,用叹息的语气来演唱渐弱,让声音跟随旋律的起伏而起伏,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声音吗? 4旋律乐句中的排比句---有的 有的 还有的!例如:歌曲“童心是小鸟”

这是四个非常有趣的乐句,在这四个乐句中,前三句的乐句开头是相似的,第四句来了一个大转变,仿佛是我们语言中的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排比句,你会在哪一句加重语气呢?答案肯定是最后一句“还有的。。”。其实音乐就跟我们的语言一样,这样的比方学生一听即懂,随后的演唱就会变的有滋有味!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当你理解这种语言的时候,音乐也会因为语气而变的简易而生动。二 音乐记号中的语气 1力度记号---P 柔美F 神气

我们在教唱歌曲的时候,经常会提醒学生这里要唱的轻,那里要唱的重,这里要渐强,那里要渐弱,其实力度记号不是简单的大小声,很多时候力度记号代表的是一种语气或者说是一种性格。

例如舒伯特“摇篮曲”,大家都知道歌曲要用P的力度唱,其实更多意义上是包含了一个 “柔”字,如何能唱的轻柔,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强调音与音,字与子之间的连贯,还要注意每个乐句的头尾要轻起轻收,而不是用虚弱的声音来演唱。反之,F力度同样在很多时候代表的是一种神气,精神,有力地语气,例如“国歌”的最后一句“前进,前进,前进进”,指导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侧重于用坚定的语气来演唱,而不是用类似于叫喊的声音来演唱。

将力度记号与语气相结合,通过语气来解释力度,可以将学生的关注点从声音的轻重转移到情感的表达,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2重音记号—强调 凝重。例如:歌曲“国歌”

在国歌当中,当学生演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教师仅仅告诉学生这里有重音记号,要唱的重一些,学生很容易用大声喊叫的方式来演唱这一乐句,于是就出现大而无力的声音。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朗读两个句子,体会“强调 突出”的语气,句1:“现在是危急的时候”,句2:“现在是万分危急的时候”,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很自然地会突出“万分”这两个字。这就是一种强调,突出的语气。而国歌在演唱到这一乐句的时候,音乐在这里更强调的是一种语气,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大声,这是一种语气的加重,在突出强调这六个字的同时还带有凝重的感觉,不是纯粹的音量的加大。可见力度记号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语气,而不是简单机械的音量轻重。3倚音 波音----俏皮 风趣

在很多歌曲的旋律中会用到装饰音,其中前倚音和波音是我们常见的两种装饰音,例如湖南民歌“编花篮”

歌曲的旋律因为加入了前倚音,从而让旋律增添了一种俏皮,风趣的语气,让歌曲也更富有地方,民族韵味。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聆听比较带装饰音和不带装饰音的乐句,让学生体会俏皮,风趣的语气。三 节奏中的语气

人们常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由此可见节奏在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将节奏仅仅看成是音符时值长短的组合,那么节奏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节奏一但跟语气,情绪相结合,它就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也同样富有语气和情绪。

1附点与不带附点的节奏----活泼 稳重

在歌曲中,连续的附点节奏的出现往往会让旋律增添一份活泼和动感。例如“假如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在这首歌曲中连续出现了成串的附点节奏,让旋律极富有弹性,生动而活泼。而有的歌曲会出现连续的八分或四分音符,旋律则会走的非常平稳。学生如果能感受这种节奏型,她的演唱情绪也会把握的更好。2切分节奏----推进 例如: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歌曲中切分节奏改变了原有节奏的强弱关系,强位的提前出现不仅加强了力度,而且加快了情感向上推进的速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也非常得具有时代感和推进感。有的作品还会出现连续切分节奏,也极富个性。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多处运用听来似乎有点“错乱”感的连续切分节奏,给乐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将四小天鹅那天真烂漫、稚嫩可爱、充满童趣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听来令人忍俊不禁。3密集与疏松的节奏---欢快 歌唱

在音乐中,相同速度下,密集节奏常比疏松节奏更具有流畅、活跃、机敏甚至急促的美感。例如《野蜂飞舞》,一连串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将一群上下左右飞速回旋,嗡嗡作响的野蜂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疏松节奏则展示平稳、深沉、悠闲、舒展的美感。例如勃拉姆斯《摇篮曲》,平稳舒展的节奏,温馨甜蜜的旋律,把母亲对孩儿的关爱、呵护和祝愿表达得淋漓尽致。四 歌词中的语气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篇2

一、“传统面”的综合素养之见

“先做人再做事是”宋一教授的人生信条, 这也是他常常要求学生要做到的。一个人有再好的嗓音条件再高的声乐技术, 假如没有好的德行, 他最后也是唱不好歌曲的, 更不要说成为歌唱家。换而言之也就是说衡量一位艺术家的标准很大成熟上不是看作品而是看他的人品, 艺术本体之外的综合课程主要是从个人文化修养和综合素养来看, 正所谓好的人品还是根据一个人所具备综合素养的高低来衡量。宋一教授的声乐教学也是以这个标准来要求学生的道德层面, 若想真正打动观众留下深刻的美好, 那只有通过把综合艺术之感全部潜移默化融入歌唱声音中, 才能够获得。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的时候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说我学习, 甚至向最差的同学学习, 要知道实际是伟大的芭蕾舞蹈家也能从咖啡馆的舞女那儿得到点什么……”2这种学习态度足以说明只要一个人对一项事业最好是从最开始的时候就不要高高在上地藐视其他, 而应该做到抱有谦虚勤劳的认真态度去学习, 哪怕是最微小的人物身上也有无穷的力量值得你深思。另外我们还要具备很高的艺术综合素养, 对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所有信息都是做到“来者不拒”“海纳百川”, 那无论是歌唱家还是一个普通学习声乐的爱好者, 有了这样的意识和积淀, 坚持到底最终成功则成了必然结果。

二、“多棱面”的综合素养之见

一般的常规思考我们常常是在单一角度分析, 其实任何观点都有一个“多棱面”, 我们应该综合地看待。一个偏激和浅短的认识很多时候都会误导我们对于艺术真善美精神的启示。声乐作品由于他的歌词是非常具有指向性, 这使得歌曲在示众时也很容易并直接展示他所要表达的内容, 也是其独有的特点, 相比较一些非常纯粹化的音乐作品来说声乐作品具有显而易见的内涵, 他随之带来的一些美感自然是超越了阶级文化和民族。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美”在受众中所激发感受的方向并不是声乐作品自身能控制和左右得了。比如, 大众一般坚信声乐作品是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 “常听贝多芬或者巴赫的音乐, 绝不会出现做坏事、抄袭、做假等等现象, 强大的美可以抑制丑的滋长。”3

宋一教授在声乐教学中会用一句非常普通的话来阐述自己对人性和艺术二者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做好艺术, 心地不正或者心有邪念的人到最后还是艺术的失败者。每一个声乐学习者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声乐角色, 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和个性也是十分多样, 有张有弛地使用声音, 丰富多彩地塑造人物, 游刃有余地刻画性格, 这都需要辩证地看待人物, 也不能以简单的好或者坏来定义结论, 因此只有在丰富强大的知识积累下多次尝试, 最终才能准确地归还作者以及听众一个合理的作品阐释。曾经有一部犯罪心理学电影, 男主人公作为艾滋病患者, 在监狱中有一段极大的内心悲情写照, 世界著名女高音玛丽娅·卡拉斯演唱的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中女高音咏叹调“La mamma morte”相对独立的独白成为了这段片子的背景音乐。一个艾滋病患者扭曲心理以及特殊人格再次完全包容在了这段音乐中。当然这样的人物性格选用这段音乐也表达了导演所认为的不同音乐处境不同时带给人们的感受作用极为不同。哲学家赵鑫珊在谈到意大利法西斯的党魁、独裁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经常拉小提琴时他表达了自己对这一观点的相悖之论:“这样的政治恶棍是否真的理解伟大的神圣的小提琴所奏出来的音乐艺术。”同时赵鑫珊甚至还设想过:“如果希特勒感兴趣的不是瓦格纳的歌剧, 而是莫扎特的歌剧, 也许就不会有纳粹运动了。”4完整地对待艺术赐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正是宋一教授所持观点——综合地看待人性以及理解人的综合性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地把持艺术对人们的教化作用, 同时艺术作品的指向性也会不以人性的复杂多变仅仅定格在狭隘的某一个方面, 这时的艺术更宽广更有魅力。

总之, “为师之道, 无一不备”声乐教学作为金字塔的搭建过程, 任何一个细节都会致使你的结果良莠不齐, 因此绝对重视“门外”的资源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导师宋一常常对学生言传“艺术里人格便是一切。”因为真正的但凡真正的艺术都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面镜子, 它来自于我们心灵最纯洁的地方, 容不得半点虚假不实在其中。只有把修养和人格相互渗透到人的思想理论并指导与生活以及艺术创造实践中去, 我们方可自由自在地拥有最健康和完美的“心性”在歌唱艺术领域展翅翱翔。

注释

11 .俞子正.生命的咏叹[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58.

22 . (美) 约翰·阿多因.卡拉斯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的讲学集[M].程淑安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1.

33 .胡亚东.方与圆, 科学和艺术[J].方法, 1998, (?) .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歌唱呼吸;艺术表现;声乐教学

一、正确的呼吸是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关键

在歌唱艺术中,正确的呼吸是一个重要的、十分关键的因素,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古今中外的声乐家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呼吸,如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帕瓦诺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正确的呼吸是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关键,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在声乐学习中一定要在初学阶段就打好基础,养成好的习惯。

二、声乐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呼吸方式

有关歌唱呼吸的观点基本为三种,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其实每种呼吸都有著名的演唱者,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它比较全面地调动了胸腔和腹肌的整体能动性,并使之相互配合,协调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同时,由于吸气时张开肋骨和下降横膈膜同时并用,扩大了气息的容量,加强了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自如。实践证明这种呼吸的方法是科学的,是合乎艺术要求的呼吸法。

三、在教学中呼吸方法的训练

1.要有正确的站立姿势,要有积极的情绪状态

人在情绪比较兴奋和激动的时候,促使呼吸深度发生一定

程度的变化,当然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2.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和感觉

在精神比较振作的前提下,上身放松,胸部舒展,随着口鼻的开启,气息在上腹和后腰部位很舒展地向外张开,同时,感到气息是流进去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这些状态,需要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体会,可进行以下几个练习:

(1)闻花式吸气

引导学生想象花园里花香沁人心脾,轻轻闭住嘴,将气用鼻腔慢慢地吸入,从上往下,好像一直缓缓吸入腹部、肚脐、腰围处,同时胸腔也打开了,吸满气后将气呼出,反复再做。这种吸气放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

掌握。

(2)叹气式吸气

具体做法是先叹后吸,心里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叹到哪里就吸在哪里,当气叹下去后自然会开始吸气。

(3)惊讶式吸气

想象吓了一跳或吃了一惊做出的快速反应,达到快速吸气

的目的,这种方式吸气既吸得深又吸得快,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

3.歌唱发声是在呼气中完成的,没有呼气的力量就没有歌唱

歌唱时是两种力量的对抗,即向内向下吸的保持力量和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这种吸和呼的两种力量的对抗和小腹的内收感,就是气息的控制。气吸的支持、保持和控制其实就是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在训练呼吸控制能力时,可以进行以下几个练习:

(1)吹纸片练习

撕一长纸片,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十厘米的距离,可逐步将距离适当拉长,将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气出来要吹成一条线,集中在一个点上,从纸条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切断气息的练习

先将气吸入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呼出发“丝”的声,中途不断将气息切断,由此发出长短不等的“丝”声,要音量一致,将气分段呼出。

(3)做狗喘气的练习

使气息快速而有灵活地向外呼出,不但可以体会呼吸的部位,还可以加强横膈膜的锻炼。

在不发声的情况下,进行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的练习,都是非常有益的。

(4)结合发声做练习

练声活动是一种把理论变为实际,把概念变为行动的过程,而结合歌曲进行练习,才能把练声时的状态、空间、感觉运用到歌唱实践中,对于初学者来说,腰腹之间的对抗力体会是最难得的。然而,把握住了腰腹之间的对抗力,就得到了横膈膜的支持,唱起来就感觉使上劲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进行三种练习:①连音练习;②跳音练习;③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也就是要训练平稳连续的唱法和弹跳有力的唱法,从而锻炼了气息的控制能力。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做练习,不论是练声还是曲目

的选择都要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要强,才能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连音练习时尽量慢一些、长一些,比如,学生在演唱时如果感到气不够用就是气吸得太浅造成的,这时用慢吸慢呼的练习进行连音训练,在练习时尽量唱平稳均匀,就能使横膈膜得到锻炼,扩大气息的容量。起音时用叹息的感觉把气放下去,同时,腹肌两肋和腰部都要积极配合行动起来,随着气息的呼出声音也随之唱出。如果学生有声音发硬不流畅,就可采用快速音阶练习以加强气息的流动性。跳音练习要求腹肌和横膈肌积极地、灵活地弹跳,同时也要求灵敏而清楚地声门闭合,点状的感觉要明显,这种练习解决声音发散不集中是很有效的。在做练习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不能急于求成。另外,在歌曲练习时要先把谱面做一个分析,作好换气的记号,避免在歌唱中随意换气,如果在歌唱中随意换气就会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影响歌曲的表现力。

总之,歌唱的呼吸必须适应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在发声时呼吸应随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而变化,在音乐上,呼吸应按照乐句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在表现上,呼吸必须服从情绪变化的要求,或激昂或柔美或抒情。歌唱呼吸是一种技能,是艺术表现的手段。

参考文献: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 山西省榆次区晋中市艺术学校)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篇4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欣赏、歌唱、节奏、舞蹈……它们之间各有各的特点,又互相联系,我这里着重讲歌唱教学几点体会:

1、无声地欣赏,熟悉旋律,增强节奏感

要让孩子学会歌曲,首先要让孩子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了解歌曲的风格、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感情等。其次是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节奏练习,比如用拍手、拍膝等动作把乐句的节奏拍出来。然后将比较难的歌句抽出来重点练习,比如《太阳喜欢》这首歌的最后一句:太阳喜欢彩虹给它七色的“给它七色”比较难以掌握,“它”字是后半拍起拍,又要拖足一拍,我就把它抽出来单句练习。

2、视听结合

科学的发展为幼儿园的教学创造了条件,利用视听器材来进行教学是很有效果的。《数鸭子》这首歌我就是利用给幼儿看碟片来进行教学的,效果非常棒,连几个平时对唱歌不感兴趣的孩子也会唱了,后来他们只要兴趣一来就会哼唱起来。这说明让幼儿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基础上再次让幼儿欣赏歌唱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具通过视觉观察所得到的具体形象,与通过听觉所感知的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清晰的音乐形象,帮助幼儿更确切地理解和记忆歌词。

3、理解歌词内容,模仿练唱

让幼儿理解歌词,特别是比较难以记得的歌词,我的步骤是:听—看— 听。

首先、让幼儿形成听觉形象

一般凡音乐作品,主要是通过音乐形象来反映的形象不是直接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范唱的作用,因为动人而美妙的范唱能激发幼儿的学唱兴趣,给孩子一个模仿的榜样和较完整的音乐形象,对完成教学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范唱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有伴奏范唱。有伴奏的范唱能为歌曲的音准音色增添色彩在首次范唱中运用效果较好,但在伴奏时不能让伴奏声音过响,以免影响幼儿对歌词的听效。

二、无伴奏范唱。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现力,容易与幼儿产生感情上的交流,有助于幼儿准确地掌握音准、节奏等,我平时一般常使用此种方法。但这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素质。

其次、让幼儿形成视觉形象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教学时应使用直观的教具,形象地体现歌词。教具可以是图片、玩具、录象等。

4、突出重点和难点

在每个音乐作品中都有高潮起伏、重点难点。教师在活动前要对作品进行研究,发现作品的特点,抽取作品的精锐,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然后做出相应的准备,避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

歌唱练习中男高音发声技巧教学 篇5

歌唱的高音发声技术在声乐里是最难的,而男声演唱高音,其困难更甚。

原因在于男声女声训练不同于是按照生理规律去发展的,女声天生的假声是最丰富的。男声天生真声占比例多,但是却要发展高难度的“真声里头混假声”的技术,这是逆着生理规律进行的。

一、咬字一定要用咬字器官的唇齿舌去完成,绝对不能要在咽部。咽部只是人体最重要的共鸣腔,如果咬字放在这个部位就会造成咬字不清的“大舌头”和声音闷的现象。

二、男声技术的核心是“关闭”,所谓关闭其实就是在喉咽腔充分打开、咽壁站定前提下,一种集中声音、美化音色的方法。关闭的起音点一定要在声带的前段边缘进行,咽部打开属于一种必须的辅助手段。关闭时的共鸣更多的是运用鼻咽腔的共鸣,听起来有点尖锐、非常集中明亮才正确。

三、男声最难的是状态建立,非得下苦功夫不行。没有好的发声状态,气息再好也发不出来明亮优美的声音来,而是一到高音就憋、就挤卡,造成高音困难的现象。

四、练气息如同往银行存钱,不是练多少就用多少,而是存本钱、花利息。存的越多,用的却越俭省,存的越多、利息花起来越方便。

五、培养“喉外肌放松,喉咽部扩张(喉咽部扩张,整个口咽腔、鼻咽强会同时打开),用丹田发力的方式发声”的**惯。注意“意守丹田”和“气沉丹田”的区别,正确的是前者,后者是典型的憋气的表现。

六、学声乐找大块的时间是不现实的,一定要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来学,比如:上下学、上下班、班空里、开会时、公交车上都可以利用。

七、练声不单是练大声的唱,无声的状态和气息练习更重要。

八、练声切忌在基本功没有扎实的前提下(指状态建立和气息基础)盲目练高音,而应该一步一步来,现将中声区、低声区的音色长出来,气息和状态的配合相对协调之后再尝试练高音。这样可以获得一个明亮、集中、穿透力强的高音,而不是闷、暗,上得去没有音色的高音。

九、歌唱的技术就是高音的演唱技术,意思是天生嗓音天赋好的男高音,中声区和较高音本来就不困难,本来就挺优美的,对于他们来说,学声乐就是高音的解决问题。世界上有跳远比赛、跳高比赛,却没有跳近比赛和跳低比赛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之我见 篇6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之我见

知识、智慧、情感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现实生活中和表达这些生活的文章中,总是既有“情”又有“理”,“情”和“理”的关系是对立而又统一的.语文教学要以情感教育取得信任,启发觉悟,感染学生,这样才会打开学生的.心扉,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作 者:李志谦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唐县实验中学,河北,唐县,07235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18)分类号:G633.3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过程 情感气息 出情入理

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之研究 篇7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教学

一、节奏念白能有效促进幼儿节奏感

1. 完整式念白。这种念白方式一般都被运用在歌词简短、精悍的歌曲中, 是最常用的一种节奏念白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完整的感受歌词内容, 易于着手, 易于被感受和领会。如歌曲《小兔菜园》。小小兔子跑跑跑, 小小兔子跳跳跳, 跑跑跑跳跳跳来到菜园瞧一瞧, 哇有萝卜有南瓜还有许多小豌豆。这首小班幼儿爱唱的歌曲, 歌词简短, 节奏简单, 教师根据歌曲中的节奏来进行完整式的朗读, 可以让幼儿有整体概念的感受, 方便为接下去的活动环节做铺垫。

2. 接龙式念白。在音乐活动中的接龙式念白就是采用这种人人都熟悉、明白的接龙游戏, 将无趣的歌唱教学活动变的有趣、丰富。这种念白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分段记忆歌词内容, 并交替进行念白。一般这种念白方式适合用于节奏相同、歌词具有角色区分的作品中, 如, 歌曲《逛公园》。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 将幼儿分成四组, 然后每组都担任不同的角色, 进行角色接龙对白。这样一来, 就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说教模式, 让孩子在说说、听听中自然的找出不足, 念准节奏, 这不但降低了幼儿学唱歌曲的难度, 而且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举两得。

3. 问答式念白这种念白方式一般适用于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的歌曲中, 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提问, 进行有节奏的回答。如, 歌曲《动物猜谜歌》, 师问幼答。这样问答式念白不但可以增强幼儿学唱歌曲的乐趣, 又能促进幼儿掌握其歌曲节奏。

二、教具演示能有效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 图谱演示。

指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根据歌曲中的歌词编辑起来, 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 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如歌曲《春天里来》。它就是采用图画、符号、线条相结合的图谱。在歌曲的前半部分, 教师用一幅幅精美的小图画表示歌词大意, 在后面衬词部分, 教师为了让幼儿唱准“啷里个啷”和“啷里个”, 就在拨浪鼓上作了变化。有鼓绳的拨浪鼓唱“啷里个啷”, 没有鼓绳的拨浪鼓唱“啷里个”。这样一来, 幼儿就能轻松、清楚的唱对歌词。

2. 指偶演示。

指偶演示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如歌曲《五只小青蛙》。幼儿要唱准切分音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 在活动一开始, 通过出示青蛙指偶, 让幼儿根据青蛙指偶动的节奏来学青蛙叫, 从一声的“呱”到两声的“呱呱”;再到“呱呱呱呱”;最后到“呱呱呱呱”来解决这一难点。从而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歌词。

三、动作伴随 (辅助) 能有效激发幼儿学唱兴趣

动作伴随是指: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 可以结合肢体动作, 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每到歌唱活动时, 有的孩子会手舞足蹈边唱边舞, 而有的幼儿孩子表现就有些被动, 身体动作的参与是幼儿学习音乐最自然的方式, 因为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唱歌活动中的动作表演, 成了幼儿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不像舞蹈那么正规、专业, 幼儿往往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节奏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因此, 幼儿表现很轻松、很随意, 表演的兴致极高, 经常出现乐此不疲的现象。如, 在学唱歌曲《头发、膝盖、肩膀、脚》的活动中, 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用手点头发、膝盖、肩膀、脚的方式, 先让小班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然后通过教师清唱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 再接着教师就可以和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 让幼儿学唱歌曲, 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 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动作伴随 (辅助) 还可以让幼儿真正的感受到音乐强、弱、轻、重, 以及节奏的变化。如, 歌唱活动《鼓上的小米粒》。首先, 教师在处理音乐轻重方面, 先直观感受鼓上米粒跳的高度, 再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其次, 在处理附点音符时, 采用了难点前置的方法, 让幼儿先听老师的念白, 然后借用肢体动作感受节奏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再来一起学唱歌曲。这就避免了以往那一遍又一遍枯燥的演唱。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歌曲演唱活动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 用此来表达歌词的内容和音乐形象。边唱边做动作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有好处。

四、情节引导能有效巩固歌唱教学

通过事先预设的 (或幼儿生成的) 、带有游戏趣味性的具体情境,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歌唱活动, 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 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如歌唱教学《五只小青蛙》。在活动一开始, 就用律动的方式带幼儿进场, 然后以青蛙在池塘边为线索, 引出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 是怎么吃东西的, 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在无形中, 让孩子接受音乐, 了解节奏, 同时也较好的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结束时, 再次通过游戏的方式, 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 理解其歌曲内容, 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同时, 也体现了动静结合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智慧课堂之歌唱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 智慧课堂 歌唱教学

G623.71

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并不是完全专业的来训练学生的歌唱准度以及嗓音的培养等等,而是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

一、把握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突出唱歌作用

小学音乐课程设置是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音乐应指导学生基础的音乐知识,培养简单歌唱技巧。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很多时候学生们不爱唱歌。这是因为学生们没有勇气在课堂中表现自己,或者是学生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害怕其他同学会笑话自己,但更多的因素还是学生们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不熟悉唱歌的技巧,这样在唱歌的时候很难唱出悦耳的旋律。基于以上几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课程目标,鼓励学生们树立信心,同时在课堂中要教授学生们一些唱歌的技巧,并且在每一节课为学生们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唱歌水平。其次,音乐课程应成为小学生快乐的伊甸园,在这里没有课业的负担。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们学生们唱歌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让学生们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中得到缓解,另外小学生们在唱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气质,使学生们在平时会有一种自信的气息。

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多多鼓励学生们唱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方法激励学生们唱歌,比如在课堂中进行传递瓶子的比赛,在两分钟内,瓶子传到哪位同学的手中,哪位同学就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一句一句引导学生们唱歌,同时提问学生们在课堂中唱歌,唱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建议,让学生们在不断的锻炼中提升自己。或者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设计一种奖励制度,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的比较好的话,教师可以为学生们颁发一些小奖章,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唱歌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展示自己。

二、趣味情景 多元导入课堂

1.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教材的多元化,能够实现听觉、视觉共同呈现的效果。运用多媒体开展小学音乐的歌唱教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声音,同时结合画面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情境。同时多媒体这种多感官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学生才能更加有兴趣的投入到音乐歌唱的学习中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还能幫助教师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够更加自如的参与到歌唱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妙语激情,以情感人

“言为心声,音为心语。”美妙的语言是音乐艺术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从而来提升自身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声音的魅力,一方面是要利用自身教学语言的魅力来提升教学质量。自身教学语言的魅力就需要教师能够灵活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不同的教育的对象,不同的教学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样才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用自身的教学语言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歌唱的学习中。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这种语言的魅力,教师在进行音乐歌唱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比如合适的流行音乐。这样学生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就会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这样教师就能够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来有效的提升自身歌唱教学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三、鼓励自主练习 提升歌唱技能

1.情感体验

专业的音乐歌唱学习是非常复杂并且有难度的,但是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并不完全需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歌唱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某首歌,再高一些的要求是帮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歌唱的技巧,从而在学习其他歌曲的演唱的时候,能够将学习到的歌唱技巧进行运用,从而来降低学习新歌曲的难度。因此教师在音乐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听唱和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进行正确的歌唱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再一步步的对学生的歌唱进行针对性的改正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歌唱的状态和特点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的掌握一定的技巧,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歌曲。

2.技能操作

对于歌唱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有难度的并不是一堂课两堂课的学习就能完成的,并且也需要很多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歌唱的技巧。但是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大多是通过一些教师的示范和文字资料来开展的,对掌握歌唱技能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歌唱条件也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小学生自身的技巧掌握理解能力也是有效的,这就会导致小学生出现错误发声歌唱。因此,发声歌唱练习时,学生应多动脑子,少用嗓子,在遇到困难时可求助于老师或进行一些辅助性学习。如:模仿同自己相近的歌唱声音或观摩一些优秀歌唱家的演唱。

四、结束语

小学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并不像专业的音乐学习那样需要提升学习者的唱歌的准确度,对歌曲的把握度等等,小学课堂的歌唱教学更多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小学课堂歌唱教学开展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身进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并且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来找到学生歌唱的难度和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技术来提升课堂的质量,并且要多运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来作为教材开展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小学音乐课中歌唱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72)

[2]邓萍.浅谈小学歌唱教学的优化[J].音乐时空,2011(12).

[3]刘玥. 谈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黄河之声. 2010(04)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篇9

内容摘要: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并不陌生,文章通过对歌唱教学的探究,对“高位置和低位置”“靠前和靠后”歌唱方法的实践分析,论述了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感觉意识 歌唱教学 高位置和低位置

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除要掌握发声技巧、呼吸、共鸣等重要的歌唱技术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感觉。声乐教师们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发声的感觉、注意呼吸的感觉等。找到这些感觉,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感觉意识。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唱歌时体内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感觉。尽管每个人的生理结构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找到自己的科学发声方法。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对一个人所适合的方法,可能对另一个人就不完全适用……”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曾说:“每个人的嗓子在结构上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每个歌唱者都应去探索他自己的歌唱方法。”虽然二位大师已为我们悟出了歌唱方法的真谛,但人们仍可以从实践中提炼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关歌唱的问题——歌唱中的感觉。

我们把歌唱者的自我感觉叫做“内感觉”,把听众的感觉叫做“外感觉”。许多歌唱家都有过体验,米·康潘纳利说:“有那么多的人对于自己的声音的好坏,常常受自己耳朵的欺骗。”伊·威廉斯说:“当我的喉咙处于最良好状态时,可唱片却反映了使我感到羞愧的声音。它听起来和我歌唱时所得到的印象相当不同。”笔者认为,歌唱者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声音在听众耳中的感觉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到正确的感觉,先要让学生辨别什么是错误的感觉。与其说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唱”,不如说是教学生如何“听”,也就是学会客观地辨别自己声音的能力,寻求一种“内感觉”与“外感觉”统一的声音。学生总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感觉”后才能真正找对感觉:今天用这个感觉唱出来的声音,到明天用同样的感觉竟会唱出完全不同的声音,或者再次找到了那种声音,感觉却变了。

感觉不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出发点,有的学生追求音量,有的怕累;有的求亮,有的怕亮。他们经常会用教师要求的意识去唱自己心目中追求的声音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调动学生的`感觉意识,只有双方配合才能减少教学上的困难。然而,教师的心理因素对教学的成败作用更大,一些名教师也难免犯“内感觉”代替“外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坚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学生,而不管学生的具体感受,动机虽是好的,却会扼杀学生的感觉意识。

还有些教师出于自己对某种音色的偏爱,不管学生原来的音色特点、演唱能力,而硬要学生们去唱教师喜欢的声音,结果也是可悲的。中国有“脑后音”的说法,有些声乐学生真的在脑后去找声音,造成声音出不来,这是混淆内外感觉的又一例子。为了防止把“内感觉”代替“外感觉”可能产生的反作用,有必要对有些经常可能混淆的概念做一些分析。

一、高位置和低位置

人们习惯于把声音位置的高低作为衡量声音正确或错误的尺度,这是不妥当的,原因是他们把声音“重”和位置“低”混淆了。如果以舌头为上下意识的分界线,那么人的发音中枢——喉,本身就是在低位置上。由于歌唱的传统要求,正确的声音必定要具有高位置的“外感觉”,因为没有声带质量的改变,高位置的“外感觉”永远也不会产生。可见,自我感觉上的高位置不等于实际上的高位置。反之,声带质量减轻了,即使唱者“内感觉”毫无高位置的感觉,从“外感觉”的效果来说位置却已相当高了。

二、靠前和靠后

声音必须充分唱出来,“外感觉”一定是靠前的,但“内感觉”却未必一定是靠前的。卡鲁索认为自己的意识在颈背后,并说自己的高音是从背后的地板上发出来的,但在“外感觉”上,他的声音具有极大的穿透力,是充分靠前的。还有一些人,接受了“歌唱的秘密是靠前、靠前、再靠前”的概念,而拼命追求靠前,结果唱出来的却是白声。可见靠前的“内感觉”和歌唱需要的靠前的“外感觉”不是一回事。正确的歌唱活动,是一组肌肉活动的结果。以瑞典声乐家发明的声道调节法为例,第一共振峰产生的调节原理是:放开下巴,打开喉咙。第二共振峰在放开下巴的基础上,舌根退后。这和有些声乐教师所强调的“口咽部分摸压元音,用口咽部分集中声音”的方法一致。第三共振峰在前面两个动作基础上,将舌后部抬起。这又和有些声乐教师提出的元音要在舌根和软腭之间形成的理论相符。第四共振峰在前面三个动作上,再加上舌前部向硬腭抬起。这与现代许多教师强调的声音集中在硬腭前、门齿后的要求是一致的,如果抽掉了第四共振峰所要求的舌前动作,不就是后面唱法常用的意识吗?如果抽掉舌根向后向上的动作,单一地使用舌前部的动作,先把声音安放在齿后的话,那必然唱出的是靠前的白声。这就是为什么靠前的“内感觉”不等于歌唱要求的靠前“外感觉”的原因。

可见,许多声乐上的争论常常来源于认识上对“内感觉”和“外感觉”的混淆。“面罩意识”是以“鼻前”位置去集中声音,实践已充分证明它的成效。反对者认为的意识放在鼻上就一定会产生鼻音的结论是片面的,鼻音的产生往往正是喉舌调节不当引起的,就像意识放在喉上进行发音调节和喉音是毫无关系的,因为怕鼻音而不敢使用头腔,怕喉音而回避接触喉部,这等于因噎废食。同样,反对靠后者们所反对的是指声音往后“倒”的效果,不该为怕声音“倒”而反对一切后部意识的安放方法。后部如舌根咽部、软腭、前后柱肌等对建立正确的机能都是重要的调节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篇10

都匀六小红旗校区:罗恒兰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然而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能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加之缺少法律意识,因此会发生许多意外,也极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糅合到课程的教学之中。把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这是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下面,我通过我的几个教学案例来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们必须懂得依托教材,找准“渗透点”。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然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只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其次,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要巧妙设计渗透方法。那么“渗透渠道”有哪些呢?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例如: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一文,在指导学生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让学生感悟到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懂得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这时可以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国,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式者是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时,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再例如:三年级《翠鸟》一文,引导学生说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提问“但是这种想法可能吗?这样的小鸟你们能伤害它们吗?”从中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破坏。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动物实行重点保护。第十三条: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及时采取拯救措施。第三章 野生动物管理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十条: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间内,禁止猎捕和 其他

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让习作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制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例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等事件材料时,学生了解到黑心的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导致了许多非常严重的后果,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次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求真务实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化法制教育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教学中,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例如,我针对我班有部分男孩子喜欢到网吧上网的事件,举行了“珍爱生命,远离网吧”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初中语文教学之情感教育探讨 篇11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后,情感教育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模式下增进师生情感发展,帮助学生积淀情感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也充分展现了课堂情感互动、思想互动的教学特色。但是,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很少践行情感教育,笔者将从初中语文教学进展出发,谈谈如何将情感教育运用于语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探讨

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不断改革推进的教学氛围下,情感教育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也必将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流教学策略。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素养的提炼,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情感学习基础后,对课本中课文的理解层次将得到有效提升。笔者将结合自身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结合语文教学特征,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情感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语文课堂之情感教育分析

(一)情感教育理念分析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教学地位,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每一篇文章都带有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思考以及情绪变化。何为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育,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情感教育就是指语文教师从学生心理情感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情感教育学以及书本中的每一篇课文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变化,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向课文思想情感靠拢,与作者情感产生精神共鸣。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感性色彩,教师一定要以语文学科的教学特征为基础,挖掘情感要素,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领悟情感,提升学习兴趣,不断获得自身情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语文课堂情感教育作用分析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堂要体现出情感氛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迁移情感,产生共鸣。学习方法、能力以及语文情感价值观念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发展的三个方向,三者缺一不可,而情感教学恰恰是能够挖掘三者教学要素,实现三者共同目标的重要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运用情感教育能够完全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在课堂上与同学、教师进行情感互动,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素,引發自身情感思考。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人文性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够让学生们领悟中国几千年汉语文化的人文精髓,才能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当然,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成长,情感教育则是提供教师们一个合适的契机,使其便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情感修养,让他们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三)语文课堂的情感元素分析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就必须要具备挖掘语文课堂情感教育元素的能力。笔者认为,就初中语文课堂而言,其情感元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语文课本以及学生。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有情感元素,文字、图画等均散发出作者的写作情感;语文教师则是在课堂上讲自身以及书本中的教学情感传授给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自身的情感综合素质都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无形渗透给了学生们;而学生的情感教育元素则表现为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积极性,对语文课程所投入情感的层次深浅,以及对同学、对教师、对课本的情感表现的反应强烈程度等等。

二、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策略

(一)优化情感导入环节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必须具备完善的情感导入环节,语文教师一定要自爱课堂开始积极创设情感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快速进入情感状态。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生动的视图呈现让学生们能够具有身临其境的情感学习感。教师首先根据文章的情感基调挖掘情感元素,用恰当的情感朗读课文,调动学生们内心的情绪,必须拿捏好情感教学尺度,给予学生合适的情感缓冲空间,引导其逐步走入文章情感之中。

比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的教学过程中,这篇文章深切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因此我用深情、舒缓的朗读形式和节奏诵读课文,带领学生们体会文章情感,在朗读“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时,我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节奏将文章情感推至高潮,触动学生心灵,充分启发学生们对母亲爱戴、赞美、关心的情感。

(二)加强情感实践

语文既是一门感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因此为了让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作用,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加强情感实践,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积累情感素材,从语文阅读、写作两方面出法训练他们的情感输入和输出能力。

比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展开实践讨论,给予他们恰当的情感实践空间,让他们领悟为什么作者能够以坚毅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以此推动学生们增强情感实践能力。

三、情感教育评价

情感教育评价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后要及时从学生课堂情感角度进行评价,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在情感教育课堂上的学习感受,评价自身在情感体验方面的欠缺。同时,教师要自评以改进情感教育策略,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学质量。

【结 语】

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模式和策略方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但是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情感教育应当被语文教师重视,它能够发散学生们的情感思维,注重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讨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情感素养,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华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1(19)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篇12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突出音乐本质, 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应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对音乐的兴趣就不可能上好音乐课, 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想办法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渴望, 让他们用心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课堂教学要突出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可以找一些适合中学生唱的流行歌曲来上课, 拉近学生和音乐课堂的距离。当然歌曲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声音特点和难易要适中。让学生不难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 从而使他们从渴望上音乐课到爱上音乐课。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多思维和立体式

教学设计要多思维、立体式渗透, 要打破原来的单一灌输模式, 做到“破而后立”。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恰当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是否成功,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利用每一次歌唱教学, 教给学生基本的音乐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把新课程的理念经过学习消化, 内化为自己的追求,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时得明确教学目标, 得定位在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上。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潜移默化地层层深入遇到重点难点时, 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能出现教学环节的重复。对于初中的学生学会一首歌曲并不难, 但要完全把握好它的音准、节奏就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设计了学生自由击掌分辨节奏, 和与教师玩“接龙”游戏的方法, 通过这一设计, 学生不仅能轻松掌握歌曲的节奏, 而且对歌曲的音准也把握较好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体验了“玩中学”的乐趣。

三、利用教师的完整范唱来提升歌唱效果

歌唱效果的提高我认为最重要是老师要能够完整的范唱歌曲, 有些歌曲学生开始听起来没有感觉, 甚至不一定喜欢, 特别是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学生们会认为和他们的太遥远, 从而吸引不了他们。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的范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歌曲中去。很多音乐老师不一定是学声乐专业的, 常常不愿意轻易在学生面前施展唱功, 都是利用多媒体的帮助去教唱音乐, 那样学生就会象我前面所说对歌曲失去兴趣, 其实不然, 只要教师能够投入真情的演唱都是能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 并在后面的教唱环节都可以顺利的完成, 效果会比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好许多倍。

四、重视歌唱教学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歌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并愉悦身心,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 歌唱的表现过程就是实践音乐艺术的过程。因此在歌唱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让学生在实际的音乐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与技能。在歌唱课上, 老师应充分发掘、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 唤起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选择曲目时, 教师不应该硬性地指定歌曲范围, 而应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去收集资料、选择歌曲, 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索歌曲的难唱之处及特点, 并找出应对办法。同时在教授学生歌唱时, 教师应从讲台走下来, 以普通演唱者的身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某些歌唱艺术处理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讨论, 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出最终的艺术处理方案。在课堂上, 教师还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演唱去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五、注意学生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力同步发展

歌唱中“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在歌唱教学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歌唱, 是新课程追求的学科德育目标。在声音训练开始时就要求学生注意音乐表现, 使学生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力得到同步的提高与发展。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音乐“以情动人”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发展成为热爱。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围绕“情”字组合教学内容, 再对歌曲进行拓展, 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表现歌曲的情感,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注入歌声中, 在歌声获得情感, 在欣赏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容。

歌唱教学中教学方法之探讨教育论文 篇13

--彝良县角奎镇中心学校 袁勇 经验总结: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为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我们邀约学生(或被学生邀约)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阿富汗战争的影响、中东和平的前景或贝克汉姆或周杰伦„„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作老师。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平凡的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以“立足教学第一线,立志成为科研型学者”为工作宗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以真挚的事业心、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在教育系统中树立了榜样。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叶的事业执着地追求和向往,十五年前,我无怨无悔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可是我始终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为了他们我甘愿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

记得刚站在三尺讲台上时,面对无数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望着一大群个子跟我差不多高的孩子们,还有些许的担心和忐忑,我终于实现儿时梦想了,可是我能胜任吗?

在我教书生涯的最初一段时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威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新内容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我虽然能控制住课堂上的纪律,可总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感受着每个学生看我时畏缩的目光,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开始思索。虽然我是80后,可我们的老师大多是严肃的,让人敬畏。用心回味过去的求学生涯,最让我难忘的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她温文尔

雅,不爱发怒,爱学生,因此我很喜欢她。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的梦想成为一名教师,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人潸然泪下。她不就是我奋斗的目标吗?为何我现在要背道而驰?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累得无暇休息,无暇娱乐,甚至逛街购物都挤不出时间;尽管教育孩子十分操心,而且操碎了心,有时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让你气得发疯,但你必须忍耐、忍耐、再忍耐。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不必大动肝火,一切风平浪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一天,我在学习新课标时,感悟到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才明白是我严厉的目光切断了学生的思维,是我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如何激活我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呢?我陷入了沉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总结:“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已和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期待上课,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使同学们在无意中喜欢上我。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良好的情绪会给你带来下一次成功得到肯定的可能。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令孩子们更加的自信和可爱,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就像魏书生所说的: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呵护孩子们的梦想,给他们希望。刚接手四年级时,就听其他老师说了张绪敏的情况。她,一个不注重外形,学习一塌糊涂的孩子。当大家说她没救了,放弃吧的时候,我却暗下决心,用我的爱去拯救她。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她谈心、交流,使得她慢慢地能够接受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的语文课上,我总是抽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她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地给她信心。课后我抽空辅导她,鼓励她背课文哪怕是一段一段给我背。久而久之,她开始喜欢上语文课,而且每节语文课上总能看到她积极举手发言,每次的课堂作业她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每篇课文她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渐渐地,她的脸上现出了孩子应有的笑意。她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她的学习进步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老师表扬她,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她进步真的很快。从那以后,她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强了,这对

于她来说是多么地不容易呀,虽然在对她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但当我每次看到她进步时,都感到无比欣慰。而今,这位同学已经坐在了大学的教室里!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待好学生要恩威并施要做到及时批评,适时鼓励。

曾经班上有个女生叫高绍盟,是班干。一次,她的作业马虎不堪。我将她的作业拿给她看,责问:“你这样写作业,我难以相信,你一向是优秀的,今日为何这么潦草?”这位女生无言以对,后悔却已悄悄爬上脸颊。我不忍再责问,也未作任何补充或是暗示让她重写,只是提醒她下次注意就行。第二日下午,我来到教室,刚坐下,一个崭新的练习本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翻开一看,竟是高绍盟重新补写的作业,字字端正,笔笔认真,字的大小相等,像刀刻一般,清秀隽永,和先前的作业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我的内心突然涌动着感动和欣悦:这个高绍盟,真让我刮目相看。随即,我拿起红笔,在她的本上加上批语:“我不仅欣赏你的作业,我更欣赏你改过的作风,你能这样要求自己,真是慧心难得。期中考试时,学校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调研测试,高绍盟考了95分的好成绩,得了第一名。这位小女生又一次让我刮目相看。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大加赞赏,班上前三名同学的名字被我搬上光荣榜,我在第一名高绍盟的名字周围特地画了几个五角星,好似给她戴了一顶充满光环的帽子。我发现,那高绍盟小脸兴奋得通红通红,眼睛里盛满了浓浓的笑意、幸福和陶醉。及时批评适时鼓励是一服良药,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研究探讨:

1ˎ如何用爱心教育健全“优等生”的性格

“优等生”就是要强、听话、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优点多、表现突出,因而教师往往比较喜欢,甚至有偏爱的倾向,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照、课上课外的表扬,教师都很容易做到。但是我们还应看到“优等生”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例如:某小学六年级有位学生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一次其中考试时,仅仅因为数学考了90分,名次降为班上第五名就自杀身亡。据老师说,她的语文成绩是96分仍是全班最高的。很明显,“优等生”的心理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就像一株从未经历风雨的小植株。为什么家长和老师未能提前预见呢?是她的“闪光点”多,掩盖了人格方面的缺陷,他们在群体中长期处于命令、领导位置,可能会形成专横、任性、以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易患有骄气和经不起挫折等毛病。要想早发现并克服“优等生”可能出现毛病和价格缺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多注重爱心教育,用心去关爱他们。首先要克服偏爱。评价学生要具体、不能笼统,更不能以一好代“三好”,而要评价他哪一点做得好,这样可避免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其次,要与学生多谈心多沟通,有意识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传达平等、服务、奉献、献爱心等观念。三要克服溺爱,要创造机会让“优等生”体会挫折,培养敢于面对现实和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四要以身作则,让他们学会合作,形成健全的人格。

2ˎ用爱心教育使“后进生”全面转化

“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道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转化“后进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头戏”。关爱“优等生”是人人乐意的。关爱“后进生”,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后进生”有多种类型,但都具有“自卑---厌学---拒教”三大特征,他们往往视学校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假如他们感受到的是“歧视、压制和冷漠”,听到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之类的话语,可能使他们向“恶”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实施爱心教育,给予他们如慈母般的关爱,尽可能启发他们自学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使他们不断进取与进步,甚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等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爱得真诚、爱得持久,始终做到口中、眼中、心中无差生,并坚守着“转化一个后进生,等于培养一个高材生”的效益观,行动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解决认识上的偏差;耐心教育,因势利导,克服“厌学”情绪,持平其情感上的缺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克服“拒教”的不良行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类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

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同样不容忽视的。

上一篇:自然之道优秀说课稿下一篇:做好国庆期间学校安全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