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共15篇)

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1

星期三,学校组织我们三年级一至四班的全体师生参加了海淀区少年宫的“快乐实践之旅”活动。我怀着既兴奋又好奇的心情坐上了车,心里一直在想,这次实践活动会做些什么呢?

到了少年宫,老师带领我们上了楼,把我们分成了两个组,女生一组,男生一组。然后,朴老师带着我们男生这组来到了203室去做扎染。我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块白布和一根塑料绳,老师说:“做扎染之前,要先选定图案,然后把布叠成三角形,找到中心点,再把布叠成小扇子一样,用塑料绳在布的扇子角一边缠几绕,用力系紧,就可以下水煮了。”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做好,把布放到了深蓝色的水里。十几分钟后,布煮好了,我找到了自己的那块布,迫不及待地解开了绳子,白布变成了蓝色,绳子系的地方仍然是白色的,形成的图案既像一只大蝴蝶,又像四片宽大的叶子,真是太神奇了!我把扎染好的布放进老师发给我们的塑料袋里,我要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一看我亲手做的扎染。

做完扎染,老师又带我们来到了209室做小风扇。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做小风扇的零件。老师告诉我们这些零件分别是马达、开关、电源正负极、电线,1

还有电扇的蓝色外壳和风扇头。然后又教给我们组装电扇的方法。我跟着老师把马达、开关和电源正负极从上到下摆放好,然后用电线把电源正负极与开关上的“关”连接,再用另一根电线把马达与开关上的“开”连接,连接好以后,放在电扇的塑料外壳里,装好风扇头,一个小巧的电风扇就做好了。回到家,装上电池,打开开关,小风扇的扇叶飞快地旋转起来,吹出了阵阵凉爽的风。

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2

一个暖和的秋日傍晚,我和我的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始了活动。

我们边走边聊:“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能更具体点吗?”“深秋!”

“天气怎么样?”“晴朗无云”、“撒满阳光”、“秋高气爽”……学生们七嘴八舌。

“好吧,我们今天的活动是在梧桐林里游玩,分小组活动,我们可以看、摸、闻、想象,来尽情地感知享受秋天梧桐林的美景。”

“yeas!”同学们高兴地叫起来。

没有风,和暖如春,傍晚的太阳光斜射在梧桐林里,光斑陆离,刹是好看。

我和同学们一起活动。踏着片片落叶,尽情的享受着梧桐林的秋色。

我弯下腰拾起黄叶,观赏着,靠近鼻子闻闻,同学们也和我一样拾起树叶。“它像什么?有香味吗?”“很大的叶面,像是人的手掌。”“透出树叶特有的香气。”……

来到几棵大的梧桐树下,我让大家试着抱树干,两同学才能合抱。“啊,真的很粗哦!”

“向上看看!”“呀,树干直插云天!”“我透过树叶见到蓝天了!”

同学们摸摸树干,耳朵贴着树干,听听树在微风中的声响,感觉树枝的轻轻摇动,议论着。

“灰白色的树干”“树枝微微的晃动”“有轻微的嗦嗦声”。

忽然吹来了一阵风,树叶纷纷下落。“看看,树林里有变化了”。

“树枝摇动起来了。”“叶子像燕子一样飞了起来。”“叶子擦过我的鼻尖和肩膀。”“看,地上的叶子也飞了起来。”

风停了,我们小组坐在地上休息。透过树林,我们看到了收割后新翻的农田,种地的农民,还有在田埂上吃草的水牛。

踏着夕阳,我们结束了秋访梧桐林,欣赏深秋风光的活动。晚自习时间,我们分小组活动,让同学们交流“秋访梧桐林”见闻和感受。详细地说说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有什么感悟?等问题。

同学们欢呼雀跃,津津乐道,纷纷发言,场面热闹。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陈述。给足了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畅谈之后,我建议:把今天“秋访梧桐林”的活动记下来,作为我们活动的纪念,有问题吗?

“好的,没问题!”同学们跃跃欲试,不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吗?并没有皱眉抓耳的烦恼,也没有跺脚而难以抉择的痛苦,因为有可写的东西。时间不长,同学们就完成了任务。接下来,我又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读自己写的文章,进行评价,看看写得如何,哪里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之后,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再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后,誊抄在作文本上。我批改后,贴出了“优秀作文”,也贴出了“修改作文”,让同学们自己去看,去体会。

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感知生活,失去了作文的源泉。这篇初一学生的习作,600多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有取舍地写了出来,真实而生动,绝无虚构。

这次的作文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了作文的为难情绪;二是培养了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的习惯;三是让学生认识了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避免了学生抄袭作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从生活入手,给学生提供写作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学会观察,找准观察的角度,学会观察的方法,记录观察的结果,同时鼓励他们放开思维,大胆想象,在观察的基础上写作。

记一次地理绘图活动 篇3

笔者到山东旅游,一导游这样介绍山东:“母亲河——黄河在山东入海,五岳之首的泰山也被称为中国的父亲山,也在山东,母亲河、父亲山共同孕育了圣人——孔子,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言语间显出无比的自豪,由此笔者联想到学生对湖南、对株洲也会有深厚的感情吗?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这也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试想,通过画一画学校的平面图,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更能发现学校的美,美的情感产生了,爱校的情感也就会油然而生。

安排一节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首先需要复习比例尺、图例、方向等有关地图的知识,这就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其次,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画的过程来了解学校,熟悉学校,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再次,通过绘制学校地图,美化学校,产生对学校爱的情感,这是情感目标,因此,这种绘图活动与地理新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活动过程与方法

(1)阅读两副平面图,分析优缺点。选取广东佛山一中和福建宁化一中的平面图,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平面图上都有哪些内容,比例尺和方向是如何表现的,怎样设计图例、怎样美化校园。

(2)复习地图知识,为活动作准备。地图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考虑到学得比较久了,应视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讲解。可在教学中重点复习比例尺的大小,尤其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借助google earth 强大功能,绘制草图。google earth软件是google公司发布的一款地图搜索软件。该软件可以到网上搜索,下载后安装运行即可。它采用成熟的宽带流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数据,如卫星图片可以清晰到街道、房屋建筑甚至人,任何一地点精确的经纬度位置,任意点的方向和海拔高度,是地理教学的好帮手。在课前,可用google earth找到学校的位置,并用红色的“路径”画出学校范围。对主要建筑物添加“地标”,以后要找到学校或学校中的某个建筑物,只要点击文件中的相应“地标”,google earth就会带着我们自动地飞到该地上空,十分方便。在课堂教学中,运行google earth,点击学校“路径”, google earth就会带着我们在学校上空飞行一圈,在学生的惊奇声中,读出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介绍学校周边的环境,如株洲四桥、解放街等。然后调整“指南针”确定学校的方向,依据卫星图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学校草图,利用“ruler”工具量出各建筑物的大小,并把它们标在草图上。

(4)依据草图,实地考察。利用课余时间,依据草图,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验证草图中各主要建筑是否位置正确,通过验证让学生熟悉各场所的位置、形状,并体会实物与俯视图、平面图的异同,对各建筑获得亲身感受;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确定道路走向,假山、人造瀑布、凉亭等小型建筑的位置,广场和绿化区的分布,将这些内容在正式绘图时再补充上去。

(5)明确绘图要求。依据学校的范围大小,统一采用1:1 000的比例尺,用8k的白纸或绘图纸绘出边界,并标绘出周边的两条主道:南面通向四桥的王塔冲路和北面的解放街;主要建筑物用铅笔描绘,便于修改,注记用签字笔填写;假山、人造瀑布、凉亭、广场和绿化区等图例的设计要求简洁美观。

三、作业评价与反馈

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洗碗 篇4

我先把碗小心翼翼的放进水池里,然后打开水笼头,放些清水,再加点洗洁精,最后用清洁球在碗里擦来擦去,里面很快就擦干净了。开始刷背面了,我把碗倒卡在下面的一个碗上,我想这样洗起来不要用手拿,肯定很容易就能洗好,可是小碗儿一会儿向左滑一会儿向右滑,老不让我捉它,好不容易捉住了,它又调皮的从我手里滑走了。唉,看来干什么事都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容易呢。我想起,妈妈平时洗碗时都是一个一个拿起来洗的,于是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碗拿起来刷,还是老方法管用呢。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洗的顺利极了,可就在我得意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碗又从我的手里滑了下来,我连忙用手一挡,还好,碗掉进了池子里没有摔破,可是池子里溅起的水花把我的袖子全弄湿了,凉凉的湿湿的,难受死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又想起奶奶洗碗的时候都要戴上围裙和护袖的,我也戴上它们不就行了吗?想到这,我拿来奶奶的围裙、护袖把自己全武装好,又开始干起来。嘿!衣服再也没湿过。

碗终于洗好了,我又把筷子也放进刷碗的水里,让它也开心的洗个澡吧。我用手使劲的搓着,只听筷子发出啪啦啪啦的响声,好像在对我说:“可要把我洗干净点呀。”我洗的更卖力了。终于,筷子也洗干净了。再把池子里的水放掉,换上干净的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布把碗筷擦干,听擦的时候,碗儿还发出快乐的咯吱咯吱的笑声呢,好像在逗我玩,又仿佛在谢谢我给它们洗澡呢。我好得意。呀!你看,把碗对向太阳,亮亮的,上面还清清楚楚的映着我的笑脸呢。

记一次实践活动作文 篇5

清晨,我和社区的志愿者们早早的就在小区里集合了。首先,我们来到了南京北街,对道路两旁的护栏、广告牌进行清洁。我拿着手帕用洗衣粉洗了又洗,心想,这可是为奥运会做贡献啊,于是我就用力地擦着广告牌。太阳越升越高,夏天的烈日照在头顶,可真热啊。不久,我就大汗淋漓了,皮肤也晒得红了起来。我抬头向四周望了一下,社区里的小朋友们,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各种年龄的人都有,他们也全力地擦着护栏和广告牌,擦过的地方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耀眼,光洁如新。这时,路中间有一个骑三轮车的叔叔,用力地蹬着车,很吃力的样子,车上的东西好像很重。好不容易把车蹬到路中心,但信号灯已经由绿变黄,就在这时,从周围拥过来好多人,一起帮他推车,我也冲了过去,使劲地推,终于到了自行车道上,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这里的卫生清洁完了,我们回到了小区,开始对小区进行清洁。我拿起扫帚,在地上扫了又扫,把地上的污物拢成一堆。然后我又去拎来了一桶水,给花浇浇水。鲜花盛开着,红的、黄的、紫的,争芳斗艳,姹紫嫣红。想起这些鲜花盛开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还有奥运会的赛场,我心中一阵欢喜,多美的花呀!

记一次实践活动作文 篇6

分好小组后,我们一个个精神焕发,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学口才大多一年以上,所以大都很自信,做好了随时开始的准备。只听老师一声令下,我们立刻冲出队伍,抢着上前采访。这时我看到了一位阿姨,正准备上前去采访,但不争气的腿又不自觉地退了回来,因为我害怕遭受她的拒绝,但看到朋友们都大胆地上前去采访,我想,既然同学们都能做到,那我也能,于是我重新鼓起勇气,走到阿姨面前:阿姨,您好,我是嘉言妙语口才班的宋谊博,我可以采访您几个问题吗?阿姨微笑着点点头,看着她的笑容,我紧张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我开始问他问题:您觉得好口才对我们重要吗?重要。您的爱好是什么?听歌。您希望您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么顺利就采访完毕,我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对阿姨表达了感谢并送上祝福。我突然觉得,采访别人并没有那么难,勇气一定能战胜胆怯。

在采访的过程中,有一个人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采访的过程中,她的眼神始终那么和善。给了我许多的信心,采访完后,她并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亲切地问我:孩子,你几岁了?我很意外,连忙回答:12岁。她又说:真棒,才12岁就能勇敢的采访别人。听了她的话,我害羞地笑了。在旁边的老师,问她多大了,她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她都60多岁了,可她看起来是那么年轻,看着她慈祥的面容,我感到仿佛有微风吹过,令人舒服极了。

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7

在学校努力学习, 只为做到更好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积极利用假期时间, 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因为唯有实践方能出真知, 若无课堂教学实践, 说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 实际意义不大。 而由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 这也是我积极报名参加面试的原因之一。 此外, 作为一名教师, 是否真的能做到“ 为人师表”, 只有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了解到, 也可以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灵塑造者。

在当时选专业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我脾气不好, 不太适合当老师, 但我还是坚持选了师范专业, 因为我内心一直渴望成为一名教师, 我相信在这四年里, 只要我努力, 改掉坏脾气, 变得有耐心, 还是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的。 而“ 三下乡”活动, 我觉得是一个机会, 让我去更好地发现、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为以后的教学生涯积累更多的经验, 进而做到更好。 而这一次支教活动中的几件小事已经让我收获颇丰。

一、言传身教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 老师一直跟我们强调要教好学生最好的方法是“ 言传身教”, 之前我一直不太理解这一说法, 但在这一次支教时就深深体会到了。 因为我们此次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小学生, 学习模仿能力很强, 所以虽然只有几天的时间却可以看出我的一些行为对他们造成的影响。 就像有时候学生上课时我拿着手机偷偷地给他们拍照, 在下一次课上我让他们不要玩手机的时候他们就说我上次看见你也在玩手机, 同样是上课, 为什么你可以玩我们不可以? 在这种情况下跟学生讲道理似乎是很难说服他们的, 这时候我才领悟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老师, 与其总是讲道理, 企图用语言去打动学生, 不如用实际行动去向学生证明, 而且大道理讲多了总是枯燥的, 也是很难让学生信服的, 不如用实际行动去教导指引学生。

二、绝对公平

在一个班级里, 几十个学生和一个老师, 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 也许在我们看来我们并没有偏心, 但在学生看来, 可能对待他们态度上些许的不同都会让他们觉得老师偏心, 老师不喜欢我。 当学生有了这种心理, 教学活动的进行也就没那么顺利了。 这一现象在高年级可能表现得不明显, 但在低年级就显而易见了, 因为在情感表达上也更为直接。 就像我上课的二年级, 那些小女生平时喜欢牵老师的手, 有一次我两个手都被学生牵着, 另一个女生看了就不开心, 说老师你都不牵我的手,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当场我就愣住了, 而从那之后为了公平我一般是让他们一人牵我的一个手指头。 绝对公平我可能做不到, 但我能做到尽量公平, 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区别对待。

三、用心教学

其实参加三下乡活动, 除了想要学习更多有关教学方面的知识, 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还想到真正的课堂中去, 因为我性格比较暴躁, 我想看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当老师。 而在这一次下乡的过程中有一个班的学生特别调皮, 基本上所有上过他们班课的老师都不喜欢他们, 甚至有一个女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被气哭了。 当时还没去给他们上课的时候我就战战兢兢的, 生怕会因为自己的脾气暴躁当场掀桌子吓到学生。 但当我真实地站在讲台上去面对他们的时候, 我心里想着的是:他们只不过是群孩子, 再闹又能闹成什么样。 有了这一想法之后就轻松了许多。 当他们真的闹起来的时候, 我也能以更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 也试着以朋友的态度去和他们交流, 最后他们也听话了, 而我的表现还被路过的师兄看到了, 大大地夸奖了我。 之后我体会到的是如果真的想要做好一件事就用心去做, 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老师也是一样, 如果真心想要去教好一个班, 再调皮的学生也是可以教好的。

从萌发了“ 当一名教师”到后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一直觉得当老师就是把自己所懂的教授给学生, 不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直到这一次的支教, 我才发现“ 当老师不难, 但要当一名好老师, 是真的有难度”。 不仅要改掉坏脾气, 做到耐心, 还要做到言传身教, 做到不区别对待, 而且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 毕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稍有不慎就会“ 误人子弟”。 但是就像高尔基说的:“ 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 ”只要我们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且相信天道酬勤, 既然我天资不足, 那就唯有“ 勤教力学”, 才有可能实现“ 为人师表”。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要继续努力, 只望他日能做到真正的“ 为人师表”。

摘要:教师是一个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职业, 而在成长为教师的这条路上又是怎样的呢?实践出真知,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到更好。三下乡活动带来的体验是教师学习路上不可多得的体验。

关键词:三下乡,教学体验,学习

参考文献

记一次演讲 篇8

那天,天很阴,就像我沉郁的心情。手中那张小小的纸片上的那一个小小的“1”字,让我近乎崩溃。为什么我是1号?为了这次演讲比赛,我努力了那么久,上天为什么要和我开这个玩笑?万事开头难,我真的要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吗?我自嘲地笑了两声。

回到教室,我心不在焉地翻着演讲稿。看着稿纸边缘卷起的角,我的鼻头不由得一酸。

“怎么咱们的乐天派也有抑郁的时候呀?”丫丫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我勉强地一笑,忍住了眼中的泪水。

“怕啥呀,不就是抓了个1号吗?你不是猪猪侠吗?猪猪侠可是无所不能的!”

我脑海中出现了那个猪鼻子、爱吃大大棒棒糖的小孩。“下午我陪你去行不?”丫丫说。我突然觉得有一缕阳光照到身上,暖暖的。我点了点头,默默说道:“对不起,耽误你时间了。不过,我会加油的!”

时间飞逝而过,比赛如期而至。选手们都已到场,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彼此打着招呼。我静静地等待着启程的号角。“含姐。”丫丫也来了。我抬起头笑了笑,和她天南海北地扯了起来,她那开朗的笑声渐渐融化了我心中的冰冷。

比赛开始了,我接过麦克风走上了讲台,开始讲述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我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我忘掉了自己是1号,也忘掉了“万事开头难”的古训,只记得保尔的坚强不屈,只徜徉在保尔那永不服输的精神里,只知道这一刻自己就是这个舞台的主宰!台上我的才情肆意挥洒,台下鸦雀无声。演讲结束时,台下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经久不息,萦绕在我的耳边。

七年级作文: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9

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晨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引得枝

上的鸟儿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路边的小草努力地吮吸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花儿朝着我们微笑。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宜兴盛产竹,自古称为“竹的海洋”。我们首先去了风景优美的竹海,那儿竹海茫茫,无边无际,春风

徐来,形成一层一层的绿波。在来之前,班主任就把我们班分成6小组,还安排我们在爬山的过程中一

直保持这个队形,组长要好好看好自己的组员,不能让他们走丢或脱离队伍。但事实情况是大家都没有

排队很整齐,但至少还是一个集体,还在一起跟着导游走。我作为组长,就要负责任。我们组的组员一

开始有的走在前面,有的人走在后面。我就跑到前面,让前面的人走的慢一点,然后跑到后面,让后面的人走的快一点。然后大家终于又集合在一起,虽然没有排得很整齐,但总体来说还不错。在上山的路

程中,我看见好多竹笋,还有一位老奶奶在把一棵竹笋用竹条把它围起来,把它保护好,而且它就长在 路上。我想其中肯定还有其他什么学问。我真是长知识了。

后来,在山上自由活动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在那些空位子那吃东西,补充些能量。最后,我们还把桌上的垃圾收拾了一下,然后把它们扔进垃圾桶。我们要做文明的好学生,周老师还给一些我们班的一些同

学拍照片呢。

到山下时,我们又自由活动了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了游乐设施。我坐在凳子上,趴在桌子

上休息的时候,她去找别人玩了,回来的时候,她说她自己不小心在草地上摔了一跤,衣服和裤子上都

有些泥土。我就陪她去卫生间把泥土擦干净,我用餐巾纸沾水后给她一点一点擦,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呢。

最后我们还去了油车水库,在那里欣赏风景后,我们还去吃了一碗小馄饨。

记一次难忘的实践活动作文 篇10

到了实践基地,我们在一排排绿油油的草地上排队,听从老师的指挥。

活动开始了,我们跟从老师的脚步,来到了第一站“丝网花艺”一看,我猜肯定跟花有关。进去之后,我看到了后面,前面旁边都是花,我十分的惊奇,于是我偷偷的拿起手机来向四周都拍了一遍。开始学习了,老师一步一步地专心教我们怎么做。材料是QQ线、绿胶、剪刀、丝网、铁丝、圈套、花蕊。开始制作了,步骤是先把花蕊对折,用QQ线捆十圈左右。花瓣的制作是把铁丝套在圈套上,旋转起来,拿出来时就变成了一个圆圈,再用丝网拉出一个层来,把变成圆圈的铁丝套进丝网里,再用QQ线捆十圈左右,把丝网下面多余的部分用剪刀剪掉,把不好看的地方用绿胶粘起来,在花枝上面用QQ线捆三到五片花瓣,最后插进叶子,一朵花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站是串珠工艺,这个肯定很有趣,一进去教室,哇!全是小珠子做出来的,太厉害了。老师教我们串珠,我有些兴奋,有顺序的颜色是蓝、绿,粉,橙,紫,黄,先左串一颗右串一颗,左串右串一颗,按照这样的顺序串了三次,在加上中国结就大功告成了。

就这么快的到了中午,午餐时间到了。虽然是饭盒,但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而且我还吃得津津有味呢!

吃完饭后,我像飞似的奔跑到下面,玩那些攀爬,看着都很刺激,结果,每一项我都尝试了一下,发现这些对我来说都非常刺激。

最后一站是手工陶泥。先把陶泥拍圆放在轮盘上,右手沾水,左手转盘,转到非常圆的时候用右手的大拇指沾点水放在陶泥的正中间,左手把转盘转起来陶泥就变成碗,继续转下去,陶泥就会慢慢的高起来,真的是神奇啊!好不容易做完,把我的作品小心地放在桌子上。

记一次辩论赛 篇11

在胡老师讲完辩论赛规则之后,正方一辫施若星闪亮登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小可以修身养性,大可治国平天下。古今中外,成就事业者无不以读书为快乐,无不以读书为滋养……因此我坚持认为开卷有益。”施若星开宗明义,滔滔不绝,说得正方辩友一个劲地为自己的“大姐大”鼓掌。

施若星话音刚落,反方一辩李小当即站起来反驳:“诚然,随着人类的知识日益增长,书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书中也少不了不良的东西。如今同学们都不爱看名著和历史书,而是钟爱武侠、言情小说书刊,且终日沉湎于内不能自拔,不但毒害了我们尚未成熟的心灵,而且还浪费了同学们的宝贵时间……所以,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顿时,支持乙方的掌声雷动,声音大得让正方辩手“咬牙切齿”。

再瞧瞧我方战营,可谓“杀气冲天”,一个个激情澎湃的“将士们”跃跃欲试抢着发言,有备而来的“名嘴”金欣颖气得跳了起来:“我认为反方辩友不必如此苛刻。俗话说‘瑕不掩瑜’,再完美的东西都难免会有一点点小瑕疵,如果大家都按反方辩友那样较真挑刺、求全责备的话,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物能称得上好,并值得充分肯定呢?”

反方同样“有备而来”,名嘴庄嘉诚“寸步不让,步步紧逼”:“我们也承认事物都有两面性,但是你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小小瑕疵”的危害,有多少少年儿童在看了一些不健康的黄色书刊后,中毒沦落,一步步走上了犯罪道路。汉代刘向曾把书当作药来看待,只要是药总会有毒,就可能置人于死地。我们应该防微杜渐才行!”

此时,情绪万分激动的我再也忍不住了,‘腾”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我认为反方辩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药三分毒,这话不假,但如果有药物中毒事件发生,是该怪药本身有‘毒副作用’,还是该怪吃药的人选择不当?答案无疑是后者。同理,如果有人在看了不良的书之后走上犯罪的道路,那只能怪那个人自己的心态不端正,而不能嫁祸于书。其次,你们反方没必要‘一根筋’到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我们就因为朋友有缺点就不再和他交往了,因为家长有错误就一辈子不愿回家了,那你的身边还会有关心你的同伴,呵护你的父母吗?”我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让反方辩友“鸦雀无声”。

我方辩友陈施可舒又“乘胜追击”,把书的种种好处从头到尾说了一通。直到陈施可舒‘讲话完毕”,反方辩友这才回过神来“反扑”。于是,正反方又开始新一轮的辩论,教室里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12

主动学习是有效提升的前提

[活动前我的学习]

活动前, 数学研修工作室主任王老师提前一周把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材和教学预案上传于学校校本研修网, 旨在让全体数学教师提早研读教材并结合教学预案提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四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探索与发现 (一) 中的内容。教材开始就拟用两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 创设了一个拟人化的对话情景, 激发学生动手量一量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欲望, 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大概是180度的结论。接着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 再拼在一起, 组成一个平角, 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二是把内角折叠在一起 (折时要注意平行折, 把一个顶点放在边上) , 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 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每个活动都要让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折一折、拼一拼进一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过程。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 很多特级教师精彩演绎过, 所以笔者通过网络学习了朱乐平、位惠女等名师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从教学视频中了解名师对三角形内角和教材的解读和把握, 以及通过何种方式组织引导学生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过程中, 笔者还把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任敏龙老师“运用极端原理于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实录上传于本研修圈中, 以供圈内教师的讨论和交流。

[启示]在研修活动前熟悉教学内容, 有利于研修活动时能快速地理解教材思想、上课教师的设计意图, 也就是更容易听懂课, 在听课活动中产生思维火花, 能客观、科学地剖析课堂现场中每一个教学细节, 正确判断每个环节的实效性。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的研讨成为必然。研修圈子的建立和完善, 为教师的业务学习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它有利于教师快速地吸收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同时能让大家在网络的交互性中实现提早研读、资源共享、提高活动成效的有效研修目的。如果在活动前, 能有一定“任务”导引, 效果会更好。

倾听与记录是有效提升的基础

[我的听课记录]

学生两次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内角和验证的过程简录。

第1次:猜测与度量。 (实验法)

师:刚才同学们都估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下面就请四人小组任意选择, 测量你们手中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

(师出示合作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交流)

三个小组的汇报情况:

直角三角形:90°+45°+45°=180°

直角三角形:90°+50°+40°=180°

直角三角形:90°+40°+52°=182°

学生选用的三角形类型单一, 都是直角三角形, 可是教师导入时呈现在黑板上的是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教师呈现的材料和学生运用的材料不统一。其实, 学生都准备了这三种三角形, 为什么大家喜欢选择测量直角三角形呢?

师:想一想, 我们度量的结果多数都是180度, 但有的是比180度大一点, 有的比180度小一点, 这是为什么呢?———误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呢?

第2次:合作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推理法)

(1) 师:现在不能使用量角器, 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吗?

(2) 小组合作探究。

(3) 反馈、交流、展示。

(1) 折拼法:

找到两腰的中点, 将其中一个角沿中位线折下来, 再将其他的两个角向这个角的顶点折, 这样三个角就刚好在一条线上, 即平角, 因此就能证明这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2) 折拼法:

取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因为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用直角记号标出) , 它们的内角和就是360度, 将其对折, 就得到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也能证明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它们的一半, 即180度。

(3) 撕拼法:

将三个角任意撕开, 然后将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 这样三个角就能组成一个平角, 也就是180度。

(4) 活动角演示法:

取一个活动角, 与桌面形成一个三角形, 然后向下按, 这时与桌面组成的两个角越来越小, 而手中的活动角则越来越大。设两个变小的角的度数正好是变大的角的度数, 当这个三角形按到与桌面平时 (重合) , 就可以把这两个角看作是0度, 而活动角正好是一个平角, 即180度。

(4)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启示]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 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 能真实地再现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主要问题设计、精彩的评价语言。课堂教学只是师生互动学习的一个锁时现场, 有些精彩细节转瞬即逝, 忽略某些细节, 感知就会出现断裂, 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此, 听课者听课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思维随课堂实况游动, 及时捕捉值得商榷或借鉴之处, 快速记录。如何做到听记两不误, 这就需要听课者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 既能在“教师”的角色中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 也能在“学生”的情境中, 正确分析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 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当然听课不是为了记录, 听是为了及时分析, 记是为了延时析导。何时记, 这需要听课者自己根据课堂实际有机把握。

反思比较是有效提升的根本

[我的反思]

“钟老师《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哪些方面比较突出?哪些方面值得商榷?怎样设计会更好?”听课过程中, 笔者写了这样一段话。

钟老师这节课着重展开了学生思维过程的三个方面: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第一次小组运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 ;验证———为什么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第二次小组进行探究活动) 。为了更好地暴露这三方面的数学思维过程, 钟老师精心设计和组织了学生猜测—测量探究—初步结论—验证结论—应用结论这样一个教学基本流程。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集中指向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整节课井然有序、简洁明快、生动有趣。

在第二次小组合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 钟老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折拼法、撕拼法、活动角演示法, 并指明每种方法操作的要点, 特别是学生用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效果特别好, 它使学生感悟到三角形在运动中的变与不变, 到最后两个角接近0度, 那个角变成了平角180度,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极限”的思维方法。

虽然感觉这堂课效果不错, 但有两点值得商榷:

1.教师展示的学习材料和学生探究的材料没有衔接好。

钟老师导入时呈现在黑板上的是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学生在交流运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内角和时, 小组汇报都用了直角三角形, 形式比较单一。上课过程中我查看了学生的学习材料, 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 可学生大都选择直角三角形来测量。我想这个问题跟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有关系, 加上直角三角形比较容易测量, 这里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2.学生对三角形内角与三角形内部的角的理解。

判断正误练习中:

(1) 三角形ABC的内角和是180度 () 。有位同学这样回答:三角形ABC中间加了一条垂线, 就多了两个直角, 所以三角形ABC的内角和大于180度。课后了解到和她一样思考的学生还有很多, 主要问题是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部的角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理解不清楚, 从而导致这样的判断结果。其实,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上, 教师不仅要注意两个三角形比较大小矛盾情境的创设, 还应解决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内部的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相关概念的清晰认知。

[启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成熟教师教学思想的一项有效举措。那么听课者, 则可以撰写听课反思, 通过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 剖析部分教学策略, 以取得借鉴、警示或学习的作用,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刷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实践跟进是有效提升的深入

[我的实践]

参加活动后的第二天, 我也执教了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设计与钟老师差不多, 总体上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够达成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主要教学目标, 不同的是自己在教学前回避了钟老师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有效地解决了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过程中学生选择直角三角形比较单一的问题。为了解决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内部的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问题, 我设计了下面的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学生观察两个角谁大, 学生纷纷回答说是钝角大。

师:是吗?锐角不服气了, 它对着钝角说你等着, 于是它叫来了自己的两兄弟, 你们看我在锐角两边加了一条线组成锐角三角形。你能找到它的两个兄弟吗? (用红色的粉笔标出, 说明内角的含义)

师:这时锐角高傲地对钝角说, 我现在比你大了吧。 (引起争议)

生:不能比的, 锐角和钝角可以比大小, 但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是不能比大小的。

生:除非钝角也变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抢着说, 我会)

教师让这位学生上黑板在钝角上加了一条线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

师:现在能比了吗?怎么比?

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合起来再比大小。

师:这个主意不错,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起来, 我们在数学上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揭示课题)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三个角合起来?

生: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角度, 再加起来比一比, 顺势进入用度量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第二次小组合作验证三角形的这个环节上, 三个小组在实物展台分别演示用钝角三角形进行对折, 折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在一条直线上, 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就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 那四个角是360度, 360度平均分成两份, 这两份一个就是180度;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任意地撕开, 然后将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 这样三个角就能组成一个平角, 也就是180度。在学生展示之后让各个小组利用学习材料动手操作, 让每位学生按照不同方法再次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这几种方法比测量方法更严谨, 思维程度比较高, 同时启动了推理、转化、极限的数学思维, 并且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把这些思维想法提升为一种策略, 并在以后学习中运用。

学生作文;记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篇13

------跳骚市场

涿州市双语学校五年级2班李丹阳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秩序地从中教学楼的一楼大门走出。他们兴高采烈的的来到活动现场,找到各自的场地,分工合作,忙的不亦乐乎。你看,有忙着铺垫子的;有忙着摆商品的;有的到其他摊位观察市场行情的-----这就是我们双语学校五年级举行的跳骚市场活动。

我摆好商品后抬眼一看,好热闹呀,真就是一个大市场!摊位上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各种书籍、小工艺品、玩具、化妆品真是应有尽有。

时不时地还会传来几声清脆的吆喝声:

“快来看看呀!我们这有各式各样的新奇小玩意!”。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看看吧,保您看了就想要!”

“我们这又最棒的商品,来看看吧!”

„„

此时,我像挤墙缝似的,挤到了一个围得人最多的摊位前,定睛一看,原来是好多化妆品、荧光棒。总之都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怪不得这么多人围着看呢!

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弯腰、伸手正要摸一摸她看上的物品,摊主立即制止她,不友好的说:“不换就不要碰".我一听这种态度,心中顿生不满,心想:真不客气,都说“和气生财”,这样的态度还能做生意吗?转身我便离开了这个摊位。

人如潮水般密集。不知是谁,叫了一声,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有个同学被踩着脚了。

我继续往前转,在一个摊位前发现了一个蝴蝶标本盒,我非常喜欢。于是上前和主人打招呼,想用自己的商品和他换,可是遭到了拒绝。转了一圈,最终我换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时跳骚市场也结束了。

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14

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可这天天气却异常的热。学校组织我们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七点四十我们坐上公交车出发了,在路上我透过车窗向远处眺望,那平静的湖面,一排排整齐的树木映入我的眼帘。随之,我渐渐看到了“张掖市国家级气候观象台”几个字。于是,我们到了第一个参观点。通过一位阿姨的指引和讲解,我们先后参观了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和雷达站塔楼。这使我知道了地面测试站是用来测量降雨量、降雪量、风速和风向的`。高空观测站更神奇,它可以测量气压、风速、风向和湿度。而这些全部都是全自动测量的。现在的科技可真发达呀!

最让我感兴趣的便是我们参观的第二个地方――张掖市湿地博物馆。步入馆内,各种科技产品使我们大开眼界。我们东看看、西望望,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各种珍贵的植物标本、动物标本和“水下世界”观赏仪然后我感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湿地恶化预测图又让我知道了自然的恶劣会危及人们的健康;各种科学玩具,让我们玩的乐不思蜀,又让我们从玩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不一会儿我们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在车上,我想:美丽的环境要看大家来共同保护才行。

临近中午,我们到玉水苑进行了参观。走进玉器展厅,我便立刻被那一件件精心雕琢的玉器所吸引。那经过师傅们雕琢出来的玉石,有的像威武的龙,有的像苍劲的松柏,有的像大大的白菜……各种玉石被师傅们雕刻得栩栩如生。

最后,我们来到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厅参观。通过展板,我们了解到祁连山资源丰富,水源充足。那里景观神奇而又美丽,可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祁连山也有着灿烂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人们常说祁连山宛如一条翻腾的巨龙,绵延起伏。祁连山也被誉为甘肃省的“母亲山”。

这次实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到了家乡的秀美。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使我们的家园变的更加美丽!

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15

通过多次课后与老师的交流, 我们找到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备课时设计的教学并不符合学生的需要, 不符合学生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知道了教学的重点, 也知道了教学的难点, 但是不知道怎样去突出重点, 怎样才能突破难点。

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 我们尝试教师探究集体备课模式, 形成了“研读教材———交流讨论———形成教案”的集体备课的做法。

下面是开展集体备课的一个案例。

主持人:今天我们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课题是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备课的思路应该是:第一, 考虑这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 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第二, 考虑要让学生怎样学, 即过程与方法。第三, 考虑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即情感与态度。

深入钻研教材, 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核心。我们的备课分为三步:研读教材———交流讨论———形成教案。请大家阅读教材, 同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 通过阅读, 你认为应该落实哪些知识点?除了知识点以外, 你还读出了什么?

(2) 你认为这些知识点中哪些是关键的?你认为学生在学习垂直和平行两个概念时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3) 你认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学生已有了哪些生活经验?需要利用哪些基础知识?为什么?

(4) 在教学时如何突出重点?怎样突破难点?即怎样落实有效的数学思考,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提供什么材料让学生进行操作?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有质量的思考?

(教师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0分钟。)

主持人:大家刚才已经阅读了教材。请说说, 你通过阅读, 读出了哪些新知识点?

教师:在本节教材里, 新的知识点有互相垂直、互相平行、垂线、垂足等。

主持人:在这些知识点中, 你认为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我认为互相垂直、互相平行是重点。 (主持人板书:重点:互相垂直、互相平行)

主持人:根据以往的经验, 你认为学生在理解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时, 会出现什么困难或问题?

教师1:学生对那些暂时还没相交, 但延长后会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属于相交的情况比较难理解。这是学生知识基础和想象能力的问题。 (主持人板书, 延长后相交的两条直线)

教师2:我曾上过这个内容, 有学生认为只有沿垂线才是垂直, 或者只有水平线才是平行。

教师3: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单独说某条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

主持人:你认为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学生已有了哪些生活经验?

教师: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线和垂线的现象, 比如斑马线、双杠、黑板的对边、相邻的边、三角板的直角边等等。

主持人: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平行和垂直现象, 学生对垂直和平行有了一定感性认识, 只是需要在教学当中把这些感性的认识升华。学生在认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时需要利用哪些基础知识?为什么?

教师:第一是需要知道直线的特点, 这是理解暂时不相交但实际相交的现象的基础;第二需要有关于直角的知识, 这是判断垂直的基础。

主持人:从教材中, 例题的两幅图, 编者是什么意图?

教师1: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 应让学生合作探究。

主持人:你打算预设什么教学活动?怎样落实有效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提供什么材料让学生进行操作, 设计什么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有质量的思考?

教师1: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认识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根据教材的提示, 可以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任意地画两条直线, 然后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作品,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把这些作品分类, 并说出分类的理由或者说标准, 得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再通过让学生观察相交中的作品中, 有哪个是特殊的, 并说说, 为什么特殊?这样就可以得出了垂直的作品。

教师2:学生怎么就知道从相交的角度来找到特殊的一类呢?

主持人:对啊, 怎样引导学生按这个标准来分类呢?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句提示:“从相交所成的角来看, 你们认为哪两条直线的位置最特殊?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往这方向引导了, 不至于太过于分散, 浪费时间。

主持人:刚才那位老师能不能具体地说说作图分类这一活动怎样完成?

教师:好的。第一步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也就是在同一平面上画两条直线, 学生画的同时, 老师巡视。第二步, 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 小组交流讨论:如果把这些作品分类, 可以怎样分?你们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或者说标准是什么?反馈后, 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 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再次交流讨论:如果再把这些作品重新分类, 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为什么?第三步, 认识平行线。这个概念就从学生的作品中直接引入, 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想象:刚才我们把这组直线延长后没有相交, 想像一下如果把这张白纸再扩大, 把直线再延长, 它们会相交吗?永远都不会吗?然后老师就告诉学生:像这样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把它们叫平行线。第四步, 认识互相垂直线。引导学生看相交的这组直线, 引导学生从它们相交所成的角看, 你认为哪一组最特殊?特殊在哪里?老师就指出这样的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互相垂直。

主持人:好的, 让学生自主作画、交流分类的理由, 找准了探究的点, 而且说得很详细。刚才我们预计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单独说某条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的情况, 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学生理解互相的意思?

教师:可以在练习时出一个判断题, 只画一条直线, 老师故意说这是平行线或垂线, 引起学生的争议, 强调平行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的关系。

主持人:通过练习的设计我们还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刚才大家也预计到了有学生会认为只有沿垂线才是垂直, 或者只有水平线才是平行, 我们都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几组直线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 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 也就是不论同一平面的两直线的位置和方向如何, 只要它们是相交成直角的, 就是互相垂直;只要它们是永不相交的, 就是互相平行。

我们通过研究教材, 能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设计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探究活动, 设计得很好, 请大家注意在施教的过程当中, 要设计好每一个提问, 设计好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好问题, 设计好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引导性的问题, 让学生真正进入有实效的探究活动当中去。在练习的设计当中注意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帮助学生有层次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略) 。

上一篇:组织工作业务下一篇:小学生在校礼仪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