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度述职报告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政局年度述职报告(精选8篇)

民政局年度述职报告 篇1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考核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现将本人一年来在“德、能、勤、绩、廉”的表现,包括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执行民主集中制、履行岗位职责、完成重点工作、廉洁自律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的情况报告以下,请予评议。

一、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民政局年度述职报告 篇2

2008年, 美国风能行业新增了8 500 MW风电装机容量的目标, 使全国累计装机容量增长了50%, 达到25 300 MW, 使得美国超越德国, 跃居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2008年, 美国投资170×108美元用于风电装机量的增长, 由此风电成为美国排在天然气之后重要的发电新能源。2008年内完成的风电项目占到全美新增发电量的42%, 减少碳排放4.4×107 t, 相当于7×107辆汽车行驶的排放量。

该行业2008年第四季度装机容量达4 313 MW, 超过了过去每年的总量。如今, 美国风力发电能力达到了25 369 MW, 相当于700×104个家庭的用电量, 使美国利用清洁的、取之不尽的并且不依赖进口能源的供电能力得到加强。截止到2008年底, 美国风能项目发电量已经超过2008年全国用电量的1.25%。

另外, 2008年还有近4 000 MW的新项目达成协议, 将于2009年前期开工。美国风能协会 (AWEA) 预期, 2009年美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可达5 000 MW。

2008年, 美国小型风机 (即装机容量小于100 kW) 市场, 装机容量增长了78%, 累计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7.3 MW。这一增长主要取决于私人制造企业的增加。该市场的工业项目在近5 年内增长了30倍, 总装机容量累积达到1 700 MW。这些主要受益于国会2008年10月通过, 2009年2月实施的《联邦投资收税抵免法案》。

1 政策

稳定的政策环境, 有力地鼓励了风能设备生产设施方面的投资。风力涡轮机整机与部件的生厂商家们表示, 在过去的2年内中新增扩大了70家设备供应商, 其中仅2008年就超过55家。可再生能源激励方案有助于市场保持这一势头, 并将进一步鼓励更多的投资投向清洁能源,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09年2月17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09年美国经济恢复和再投资法案 (ARRA) 》。该项立法包括延长3年生产税收优惠 (PTC) 政策以及一项新扶持计划, 即新能源开发商可放弃PTC, 获得由财政部提供的、相当于投资减税额 (ITC) 30%的补助金。该项计划更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货币化, 对于风能行业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下保持增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帮助消费者购买小型风力发电系统, 该项法案还批准投资4 000×104美元用于小型风电的ITC。如今, 允许小型风电投资者们为生产小型风能设备, 申请30%的ITC。

新法案授权向地方政府、公共权力机构以及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电力合作商发放16×108美元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另外, 还向“符合要求的先进能源制造项目”中的合格设备提供30%的新的税收优惠。

在新输变电线路的规划和建设方面, 法案分别授权向包括Bonneville电力公司和西部电力公司发放贷款32.5×108美元, 用于2009年2月17日之后建设的、专门用于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输电线路。此外, 还向能源部 (DOE) 的电力输送和能源可靠性项目办公室 (OE) 提供45×108美元, 用于加强岗位招聘工作、工人培训、输电优化等的后续立法、提供未来需求及保障输电条件的资源评估。OE将协同美国联邦能源协调委员会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FERC) 就直接向东西部输电网互联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该法案的通过, 美国风能协会 (AWEA) 将把注意力转向下一个重要的立法事项, 即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标准, 并通过立法程序扶持绿色能源高速公路 (输电网) 的建设, 以利于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2 风电项目增长情况

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的石油禁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现代风能产业开始起步。1974年, 联邦可再生能源研究计划启动, 1年后, 美国风能协会加入了这一计划。从1981年至2008年美国风能发电量增长的情况见表1。

20世纪80年代初, 由于联邦和各州对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掀起了一股风电热潮, 10年后由于政府削, 减资金投入, 热潮随之消失。20世纪80年代, 涡轮机平均装机容量仅为100 kW。由于技术落后、设备效率低, 当时风力发电成本超过30美分/kW·h。

第一次联邦生产税收优惠 (PTC) 于1992年随着《能源政策法案 (EPAct) 》的通过和实施, 于1999年中期第一次期满。进入2000年后的最初几年, PTC犹如过山车般时断时续。

如今, 风能行业在相对稳定的政策支持下, 保持了4年的增长势头。2009年的增长速度预期没有2008年迅猛, 但是随着近期联邦政策的执行, 行业仍将完成至少新增装机容量5 000 MW。

图1显示了风电在大型发电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风电从2004年占所有新能源发电容量的不到2%, 已经提高至2007年的35%和2008年的42%。

大量的风能项目在全国各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计划建造 (见图2) 。近30×104 MW并网发电的计划项目正排队等待。然而, 其中大部分风能场目前无法建设, 因为目前电网无法承受如此大容量的电量。最终不是所有的风能项目都能够建造, 必须明确的是风能发展已经超越了国家电网的扩容速度。

近年来, 风力发电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着, 使得美国的电力更加多样化。2008年, 风力发电5.2×107 MW·h, 相当于所有发电量的1.26%。相比2007年的3.45×107 MW·h, 占全国发电总量0.83%, 其提升了51%。所有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发电由2007年2.5%增长到2008年的3.0%。风电占了超过42%的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较2007年的33%有所提高。

3 “20%风电目标”实施情况

美国能源部的“20%风能目标”指的是在2030年之前, 美国电力供应20%要来自风电。美国风能行业年度报告中分析了当前美国风电技术和制造能力、未来能源的成本以及美国风能资源和风电发展对于环境和经济的影响。规划的20%风电目标, 到2018年新增风能装机容量将提高至1.6×104 MW/a, 并将这一速度保持到2030年。为达到这一发展水平, 计划共建设30×104 MW的陆上和海上风能装机总容量。

从现在起到2030年实施20%风电目标的发展规划见图3、图4、表2、图5。

2008年实际装机水平达到计划水平的2倍。按这一发展趋势, 到2020年便可超越“20%风能目标”。

2007年装机容量为5 249 MW, 2008年装机容量达8 500 MW, 2009年, 由于金融危机预计装机容量将低于2008年, 但仍高于2030年20%目标的要求。图3中阴影代表预计累积装机容量高于20%计划的部分。图4中代表陆上风能, 图5代表海上风能。

年度总结报告 篇3

虽然说中国球员在海外的生活总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但是凭惜自身的努力,他们仍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如董方卓的最佳射手,孙继海的成功续约,邵佳一可能加盟德甲球队等等。

第一个最佳射手称号

在5月8日结束的比乙联赛常规赛最后一轮比赛中,安特卫普队3比0击败维尔顿队,中国球员董方卓停赛没有出场。不过在最后一轮比乙联赛常规赛以前,董方卓射进18个进球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进了17个球的蒙斯队的热雷米埃,第三名足KVSK联队的前锋马科斯·佩雷拉,他射进了76个进球、第四名是瓦斯兰德队的阿里斯·克里斯托夫,他进15球。

在比利时足协公布的最后一轮的官方统计中,热雷米埃和佩雷拉郡没有进球。而枉最后一轮瓦斯兰德队3比2击败奥彭队的比赛中,阿里斯射进2球,其中一个进球是点球。目前他被官方计算有效的进球数字是17个进球,在比平常规赛中只能排名第二。

随着比乙联赛的常规赛结束,KVSK联队将参加附加赛,因此佩雷拉还是有机会超过董方卓的数字,但是从联赛的常规赛射手排宅中,董方卓无疑排名第一,这也是中国球员历史上第一次在欧洲联赛中获得最佳射手的称号,而单赛季联赛18个进球,也是中国球员海外征战中最高的单赛季联赛进球数字。

董方卓本赛季射进了18个进球,这是在2228分钟内完成的,平均123.78分钟一个进球,这个效率在比利时乙级联赛中是第一位的,无论进球数字还是效率,董方卓都是比平常规赛阶段的最佳射手。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董方卓本人对荣获最佳射手表现得出奇的淡然:“说实在的,没有任何感觉,出来之后见到的事情多了,这个最佳射手一点都不让人兴奋,我自己真的不好意思讲,比起曼联俱乐部那些17岁就能进一队踢球的球员来说,这点成绩真的算不了什么。”

虽然本赛季球队最终功亏一篑,但董方卓的非凡表现给人们留下的除了震撼,还有欣慰。但是小董目前最为苦恼的是自己获得劳工证的时间能否提前,在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未能得到解决之前,下赛季回归曼联的前景依然成迷。不过曼联王在帮助他申请劳工证,一旦重返英伦的话,董方卓能力的提高速度会更让人感到欣慰。

已成曼城队的“大佬”

2006年5月3日,己经效力英超曼城队4年的“太阳”孙继海完成了与俱乐部的续约工作,接下来他将在曼城再效力两年。这样他将在曼城连续效力6年,这也创造了中国球员海外效力同一家俱乐部时间的纪录,同时他也将成为下个赛季里曼城资历最老的球员,堪称“曼城大佬”。

这次的续约,曼城相当主动。此前他们曾经提出一份合同,但是待遇并不能让孙继海满意,而谢联等英超俱乐部在得知孙继海合同到期之后,也主动找到孙继海,并提供了一份远远好于他现在的合同。不过曼城在最后阶段的诚意打动了孙继海,他们不仅为孙继海提供了一份为期两年的新合同,而且提出的薪水待遇也基本达到了孙继海本人的要求。

2002年2月,孙继海以200万英镑左右的价格加盟,到目前为止,孙继海已经在联赛和杯赛中为曼城首发出场93次,此外还有27次作为替补登场,曼城主帅皮尔斯如此评价孙继海:“他能胜任很多位置,这点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我知道如果我把他放在球场上的话,他能胜任后卫线上的任何位置,同时也能踢中场。即使不在主力阵容中的话,他也是一名非常理想的替私人选、同时,我认为孙继海是一名超级职业球员,他能很好地保持自己的状态。”

就在孙继海与曼城俱乐部成功续约的几天后,曼城俱乐部确认,他们将在今年夏天来到中国上海参加世界俱乐部邀请赛,孙继海也将随队前往参赛。这次邀请赛将有四支球队参加,他们是英超的曼城队、西甲的马德里竞技队,日本的鹿岛鹿角队,以及东道主上海申花队。呈城队主教练皮尔斯己经将这项比赛作为了准备下个赛季的系列活动之一,而孙继海的参赛,将极大提升这项赛事在甲国国内的受关注程度。

2008年夏天到来时,孙继海的年龄将达到31岁。对于英超赛场而言,这绝对是一个“高龄”,但继海却坚信31岁不会是自己的退役年龄。“执行完与曼城的这份合同,我还想在英超再踢三到四年,然后再考虑退役或者回国踢球的事情、另外,虽然我参加过三次世界杯预选赛,也打过一届世界杯,但一次美好的经历都没留下过。所以我希望能代表国家队冲进2010年世界杯,这样才会觉得完满一些。”

德甲正在向他招手

已经在慕尼黑1860年效力三年的邵佳一,终于做出了与东家分道扬镳的,X定。日前,邵佳一在德国媒体上正式宣布,自己将在本赛季结束后离开1860,新去向很可能是一支德甲球队。

回想已经过去的这个赛季,合佳一感触良深,“这个赛季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可思议,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赛季:从上半赛季升级希望很大,到下半赛季一落千丈,最后为保级而战。”同时,俱乐部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让邵佳一对1860渐渐失去了信心。“球队打成这样,主要是赛季中间俱乐部出现了很多问题,联赛中期的换帅给球队带来了很大影响,后来又出现球员与教练之间的矛盾,这直接影响了球队的成绩。同时,俱乐部的财政也存在问题。”

目前,下赛季何去何从工在困扰着邵佳一。对于未来去向,邵佳一说;”我还是渴望继续留在德国踢球,我也有这个实力。1860俱乐部方面也对我表示,希望我能够留下来。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高额转会费,慕尼黑、860财政上有一些问题,以他们的经济实力没法负担这么高的转会费、按照目前的情况,留在1860的希望已经十分渺茫。”

恰在此时,有两家德甲中游球队先后向佳一发出了加盟邀请,在几轮积极接触之后,佳一基本上确定,只要自己下定决心离开慕尼黑,就一定有机会出现在下赛季的德甲赛场上。“人往高处走,就算1860给我的个人待遇再高,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投向德甲。”邵佳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更远大的目标。

在结束过云这个赛季的同时,中国国家队新一期集训也即将到来,邵佳一将全程参加集训并随队出征两场在欧洲的热身赛。中国队6月3日客场对瑞上及6月7日客场对法国这两战,对邵佳一而言意义重大。相中他的那两家德甲球会将会派出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亲临现场对其进行近距离考察,如果邵佳一在那两场高规格的友谊赛中表现出色,签约德甲将指日可待。

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邵佳一多次被权威的《踢球者》杂志评进最佳阵容,这让佳一和他的经纪人共同认识到,他的实力是可以在德国赛场上拥有一席之地的、不过由于前面提到的高额转会费问题,佳一的前景仍然不够明朗,“转会费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因为

现在德国的俱乐部财政情况都不是很好,部不愿意花很多钱买球员,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球员都是自由身,其中很多都是来自巴西、阿根廷和东欧等足球发达国家的;球队签下他们相本不用花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跟他们竞争就存在很大困难了。”

不管最终的结果怎么样,邵佳一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德国足坛的认可,他的提高和进步也无形中提升了中国国家队在世界足坛的竞争力,我们希望可以在下赛季的德甲赛场上看到他的身影,就如同我们希望中国国家从能够雄起一样。

伤感的事总是会让人心绪不定,伤感的事却又总是让人无法回避。中国国家队后腰的不二人选李铁注定是要伤感的,效力了4年之久的埃弗顿俱乐部己经没有了他的位置,解除合同成了双方惟一能做的事情。

回首这四年的征途,可以看到李铁在古迪逊公园的道路是明显的高开低走,在签约的第一年,也就是租借的那—年,李铁在英超的确有不错的表现,他在赛季开始阶段赢得连续的首发机会,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适应英超。但对于李铁来说,坎坷却出现在第二年,艰难转会埃弗顶的过程中,主帅莫耶斯一直没有发表过很支持李铁的话语,在英超的开始阶段,李铁已经被莫耶斯看作是替补球员。

在联赛第一轮客场输给阿森纳的那场比赛中,李铁刚刚出场就被红牌罚下,这让莫耶斯感到愤怒,随即李铁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在埃弗顿队赢得主力位置,这场比赛的这张红牌也成为了李铁在埃弗顿的转折点。同样还是坷森纳,2004年1月7日李铁在主场和该队踢平的比赛中首发出场,这场比赛也成为李铁在埃弗顿参加的最后一场英超比赛。

随着李铁在国家队骨折,接着在埃弗顿恢复期间连续不断的伤病,让他错过了2004-05赛季。本赛季幸铁虽然复出,但是埃弗顿队的中场人员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莫耶斯重金引进了风格非常欧洲大陆化的球员走技术型中场的路线,而这样的改变也让埃弗顿的中场的确比过去上了一个档次。

5月8日,埃弗顿俱乐部在其官方网站宣布,与中国球员李铁解除工作关系,李铁已成自由球员。这也意味着,李铁在古迪逊公园4年的征战无奈地划上了句号。不过这样的决定并不足以毁掉李铁,相反可能成为他再度崛起的一个契机,因为刚刚重返英超赛场的谢联队已经对李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目前谢菲尔德方面还没有就李铁可能的前途问题发表任何说法,只有主席麦克凯比先生庭到谢联队会签下一名。非前锋型。的中国球员。而由于埃弗顿的提前解约行为,也许李铁签约谢联的速度会加快、

谢联队升级到英超以后,准备投入大约1000万英镑的价格买进球员争取保级,对于李铁来说,他曾有两年的英赵经历,这是吸引谢联的第一个地方。此外,李铁现在已经是很标准的国际球员,在与埃弗顿解约之后,他与百分之七八十的英超转会球员一样,都是自由身,因此他的再次转会不存在任何障碍,惟一的就是接收方开出的各种条件,谢联在本赛季前,实际上己经摸过李铁的底了,那个时候李铁在埃弗顿的板凳坐得很深,但却合约在身,精打细算的谢联董事会将他们对李铁的渴望留在了今年,

民政局年度述职报告 篇4

从2007年3月份以来,根据街道领导的安排,我从计生办调到社会发展办担任部门负责人,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重了,但是我总认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我都能服从领导安排,尽职尽责,用心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08的工作,在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各位同仁的大力配合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本人学习、工作、廉洁(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述职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我始终认为学习是提高个人能力素质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我来说,我从计生办一般工作人员到社会发展办主任,从职务的跨越到业务的跨越,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深知自身有许多不足,加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时刻带着这种想法,利用机会、挤出时间,虚心请教、反复学习,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同时,坚持学习业务知识,特别是社保、医疗服务、民政等有关政策的学习。

二、扎实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注重工作实效,改进工作作风。

(一)、加强社区自身建设。

1、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制定了《社区工作首问责任制》《社区考勤请假纪律制度》,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考勤、考核,实行居民来电、来人、来访及时办结制度,改变以往做事拖拉的现象,重新树立社区新形象。

2、为了及时掌握社区工作动

态了解社区主任的工作情况,除沿用主任例会制度外,每季度还组织社区主任进行述廉述职,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共同寻求探讨社区工作新思路,使社区建设工作有新突破。

3、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关于解决部分参战退役士兵待遇的通知》、《手足口病、麻疹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申请低保临时救助相关政策》、《城镇居民医保相关政策》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知识的学习培训。

(二)、保障“民生”,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优惠政策。

一是以安置好灾民为重点,做好自然灾害救济工作。今年岳塘区遭受了50年旱见的特大冰冻灾害,为了缓解灾民的生活困难,协调指导社区发放慰问救物款共计约5万元,发放冬衣100套,棉被80张,同时做好了流浪人员的安置工作,确保受灾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不发生饿死、冻死、冻伤人的现象。

二是加强低保工作的监管力度,严肃工作人员纪律。认真组织开展了低保的年审工作,制定了《岳塘街道低保年审工作方案》,成立了低保年审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坚持“属地管理、事实求是、公开、公平、公正、审核审批从严”的原则,加强宣传发动,入户走访认真核实调查,如质如量的完成了低保年审工作。在严格遵循“应保尽保”原则的前提下,我街道享受低保待遇的有:584户,1097人,发放低保金共计124458元,其中新增低保户78户,新增

127人,增标1370元,取消享受低保25户,47人,减标8288元。为了进一步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到位,为 9人申请临时救助金额为23800元,大病医疗救助5人15500元,积极争取为辖区30名困难居民申请了价值500元的“慈善医疗金叶卡”填补大病医疗救助。

三是加强学习与培训,做好宣传发动,确保城镇医保政策落实到位。我街道属于城镇居民医保覆盖范围的居民有4902人,为了确保政策宣传到位,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动员、学习和培训,通过我们的扎实工作,目前我街道参保居民有2991人,低保1081、残疾人20人,参保率达83.5%。很好的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三是深化改革,推进优抚安置、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抓好参战退役军人调查摸底工作。按照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凡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有关战斗,没有工作单位且家庭困难的退役人员,可享受每人每月平均100元的生活补助。通过调查落实,我街道符合条件的有14人,今年新申报了3人,发放了生活补助15900元。

四是关注弱势群体,深化老龄工作,深入开展“5.20”活动,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为辖区18000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患慢性状况,及时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今年为辖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91个,在政府举办的“光明行动”中为辖区30名老年困难白内障患者申请了免费白内障治疗,其中有6位困难老人进行了白内障

手术治疗。在“5.20”活动中,积极发动机关干部和社区居民募捐,街道机关干部共计募捐1150元,捐到岳塘区残联。在“扶残助学”活动中,为4名特困残疾学生争取助学金共计2200元。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味,丰富居民生活。三月份建设路口步步高前坪举办了宣传一条街活动,活动现场安排了腰鼓歌舞表演,设立了服务咨询台、医疗保健服务台、义务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台,现场展览了科技科普、法律法规、医疗保健等相关知识宣传板块20余块。4月份的《科普宣传周》活动中,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在建设路口步步高前坪举办了科普宣传一条街活动。6月份组队参加岳塘区举办的“音乐意识腰鼓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8月份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月”积极推动了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十月份组织社区在“科普活动日”活动中以“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科普宣传一条街活动,市科技局的领导到现场进行指导并对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创特色、树亮点,打造新型特色社区。今年我街道把“社区就业”工作作为创建社区特色工作重点来抓,为了进一步突出特色,打造亮点,让创建工作有章可寻,特制定了《岳塘街道创建社区特色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街道与社区保障平台的作用,深入社区宣传就业与再就业的新政策,及时为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相关服。①、认真组织辖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 744人,其中(SYB)创业培训 80 人,其他技能培训217 人。②、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我们的宣传指导

1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全年共发布用工信息900多条,职业介绍505 人次,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31本,办理《失业证》158 本。③通过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为辖区48名就业困难对象全部实现稳定就业。

民政局年度述职报告 篇5

市民政局局长 邹仁见

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重大发展战略,着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千方百计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巴中民政事业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年来,在党组全体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在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性思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呼唤、职责的要求,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和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不断加强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法律科技等内容的学习。

(一)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始终不渝地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内在需要。为促进学习的制度化、经常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学习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学习考核制度、专题学习讲座制度、学习交流制度等,不断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在局内形成提倡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学习方法。无论是在发改委还是在民政局,坚持带头学、长期学,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从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把握思想精髓和理论实质,做到学而不厌,精益求精。为了克服工学矛盾,采取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个人自学、专家辅导、党组成员讨论、干部群众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和提高学习成效。一年来,组织开展中心组理论集中学习6次,共15天,并坚持学习后撰写心得体会,用于指导实践。

(三)积极拓宽知识面。紧紧围绕中央、省、市的工作重点展开学习,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先后组织开展了专题的学习贯彻讨论活动,制定下发了学习贯彻实施意见。同时,结合工作需要,积极学习掌握经济、政治、科技、法律、管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增强把握时代脉搏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民政部门法规多、业务杂、服务对象广,随着民政事业加快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变化趋势,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形成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措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

(一)及时掌握县区民政事业发展情况。无论是在发改委还是在民政局,都比较重视对县区的调查研究,通过进一步完善预警监测体系和对民政工作的全局性把握,多次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参与的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县区经济和民政发展的指导和帮助,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对涉及全市的重大、关键问题形成专题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多份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二)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发改委工作期间,紧紧围绕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四大战略、五个突破”研究。在收集各县区、市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建议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拟提出的实施意见进行深入讨论,形成了以项目为支撑的“四大战略、五个突破”发展框架思路和落实四大战略任务分配表。在大交通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积极建设骨干铁路、全面完善市内路网、超前谋划机场建设的建议;在大产业方面提出了着力发展化工产业、做强矿产资源产业、积极开发劳务产业、发展特色农副产业、开发提升旅游产业的建议;在大政策方面提出了争取产业布局政策、转移支付政策、扶贫扶持政策、信贷资金政策的建议;在促进大和谐上提出了大力弘扬孝道文化、高度注重区域均衡、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的建议。为确保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各个科室的责任,要求能实施的实施,能规划的规划,能做前期工作的加快做好相关前期工作,将“四大战略、五个突破”推向了深入。

(三)努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市委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科学谋划、务实推进。针对国内外、省内外经济发展的态势,围绕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如天然气开发、构建大交通、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难点问题,积极与一些专家、学者交流和沟通,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形成了《国家调整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对巴中市场影响的分析》、《巴中市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与分析》、《抗击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建设和经验做法》等调研文章8篇,为市委市政府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决策依据和参考资料。其中《汶川地震对巴中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被市委政研室采用并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巴中城市发展的思考》、《对巴中如何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乐巴铁路征地拆迁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等三篇调研文章被《四川经济分析与预测》刊用。发改委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对市政府下达的“天然气开发利用研究”、“构建川东北交通枢纽研究”等重点调研课题进行了分解下达,并已完成调研纲要。

三、加强宏观经济的预测与监控,着力保障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认真编制年度计划。为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全市经济运行走势,切实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在发改委工作时认真分析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和把握2008年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市委“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及时编制了《2008年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经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通过。为坚持项目推进,确保投资拉动,2008年经过认真筛选,确立了200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0个市级重点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推动,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投资增速达到30%以上的目标实现。

(二)科学编制和完善相关规划。为了保证相关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发改委及时启动了我市“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新变化,及时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修订规划指标,完善规划方案,提高规划的实施水平。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突然冲击,市发改委临危受命,在办公楼已成危房的情况下,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及时收集统计全市项目受灾情况,并在较短时间内编报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14个,总投资6.29亿元,上报到省发改委。组织精干力量加班加点,及时编制完成了《巴中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基层政权建设规划》三个专项规划,并指导市级有关部门完成了相关灾后重建规划。

(三)加强经济运行预警监测。为确保全年经济发展各项目标的按期完成,在发改委时进一步加强了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两次牵头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撰写了一季度、1-4月、1-5月和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认真分析每个阶段经济运行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市委目督办以《关于尽快解决全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反映主要问题的通知》(巴委督[2008]10号)文件下发。编印了《巴中市经济分析》2期,《项目推进年工作简报》17期,就每阶段的经济运行情况、经济运行指标数据和项目工作动态,报送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及各相关部门参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33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5373亿元,同比增长42.1%。

(四)加强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支撑大发展。一是项目资金争取初见成效。在“项目推进年”活动当中,我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方向,按照省发改委的有关要求,经过认真筛选论证,积极编制上报了争取上级支持项目110个,申报中央、省投资21.3亿元,及时上报到省发改委。上半年,已争取到位平昌牛角坑水库、市政基础设施及城镇环保、中小学校舍改造、灾后恢复重建(冰冻灾害)等项目近60个,到位项目资金2.5489亿元。二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全市7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7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3.2%,乐巴铁路等20个竣工投产项目完成投资4.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6.8%;广巴高速公路等20个加快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9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8.4%。全市人民关心的乐巴铁路,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占总投资8.49亿元的54.2 %。完成征地2846.12亩,支付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6993万元,占应支付总额的77.2%。三是项目实施监管进一步完善。在狠抓项目争取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四川省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严格项目的稽察监管。一是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并邀请专家对全市2007年6个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9个省管重点项目、平昌、通江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进行了验收和专项检查。二是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行为,对全市招投标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起草了《巴中市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巴中市政府投资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巴中市政府投资项目公示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与市监察局及有关部门对部分工程的招投标活动,从资格预审到开标进行了现场全过程监督。上半年,全市共发布招标公告37条(次),发布代理机构比选27次(其中公开16条(次),邀请11条(次),发布比选施工公告33次。接到招标投标投诉5起,我委直接处理3起,转有关部门处理2起。所有招标公告(比选公告)均在国家、省指定的媒介发布,保证了国家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公开透明。初步统计,所有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节资率在10%左右。

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努力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

(一)着力保障民生,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市累计退出城乡低保达1500余户、4000多人,全市现有43346户102281人享受了城市低保,累计保障1040758人次,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1935万元,累计人月均补差114元。在做好提高农村居民最低保障标准和扩大保障对象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规范化建设。全市现有61033户170693人纳入农村低保,累计发放资金5830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4.7元。二是医疗救助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城市医疗累计救助39701人,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126万元,人均医疗救助金达到129元。农村医疗累计救助43224人,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768万元,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04元。三是农村“五保”供养水平逐步提高。全市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16488人纳入了供养范围,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水平达到2900元,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达到1200元。2008年,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4所,新增床位120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26%。三是百姓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全市完成特困无房户安居建房1377户,同时投资200余万元对通江县、南江县两个麻风村危房进行了新建,改善了麻风病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二)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千方百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我市4个县(区)、188个乡镇16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3人、受伤1631人,因灾倒塌农房13116户49150间,损坏房屋12.78万户40.33万间。我担任民政局长后,一是加快推进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到12月中旬,全市永久性住房建设已开工12360户,已竣工9922户,受损农房维修加固已开工12.39万户,已竣工8.74万户。二是全力确保救灾款物管理规范和使用安全。按照中央、省关于加强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和市委书记仲彬同志提出的救灾款物发放要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严肃纪律”和“一切都要按规则办事”的要求,我局紧急印发了《关于加强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紧急通知》,对救灾款物的接收、管理、使用等提出了具体规范的措施,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确保专款(物)专用。三是突出抓好受灾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市上下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为灾区困难群众捐献过冬棉衣棉被,截止目前,全市共筹集过冬御寒棉被(棉絮、毛毯等)4.15万余床,棉衣棉裤(羽绒服、毛衣等)6.15万余件,单衣裤等其它物资35万余件。同时,全市各级财政积极调度资金480万元,专项用于过冬御寒物资采购,全市储备过冬棉被6000床,棉衣裤3400件,以保证群众安全过冬应急救助。

(三)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扎实开展双拥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了各项优抚政策,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健全和完善优抚保障制度,研究制定了《巴中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切实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有效解决了优抚对象医疗难等问题。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建立的基础上,全市优抚对象每人每月平均增长5元,增长经费均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财政直发。进一步加大了退伍转业军人的安置就业力度,2008年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1893人,其中农村户口1280人,城镇户口587人,转业士官26人。应在城镇安排工作613人,已安置601人,占应安置总数的98%,安置前培训率达87%。接收军地两用人才853人,开发使用725人,开发率85%。筹集自谋职业安置补助经费1170万元。全面启动巴中市第二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各项创建目标已全部达到,只待省厅组织验收。

同时,大力推进了城乡社区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强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提高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妥善处理了9·13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善后工作,有力推进了民政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严于律己,切实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管是在发改委,还是在民政局,我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从小节做起,严于律己,自觉保持廉洁情操,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人。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廉政建设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廉政规定,从未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有关规定,自觉遵守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收受礼品登记制度。八小时之外,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交圈、生活圈和娱乐圈,自觉维护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的要求,本人认真抓好了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开展经常性党风廉政教育。利用检查指导工作、召开会议之机,见缝插针,教育本系统的领导干部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深入贯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消除“官本位”思想,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民政干部勤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二是帮助指导各县区和直属事业单位把廉政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轨道。针对不同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分析形势,制定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了干部的行为,坚决杜绝“索、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从机制上保证本系统规范有序运转;三是深入实际,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县区和直属单位,通过实地调查、座谈、听汇报等形式,摸准吃透有关情况,掌握廉政建设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个别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预防违纪违法问题和不正之风现象发生。同时,对于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规范,较好地促进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突出中心,全面推动工作。在发改委工作时,重点抓好项目的申报、审批、监管等工作,加强经济运行预警监测,科学及时编制和完善相关规划。在民政局近四个月的时间里,认真熟悉业务,重点推进民生工程、灾后重建、第二轮双拥模范城创建及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等工作,做到了重点工作突出,整体工作全面推进。

六、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力提升为民服务的综合能力

“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是民政工作的宗旨和主题,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效能建设是实现这一宗旨的基础,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认识。围绕民政部门的宗旨抓效能建设,要求干部职工在认识上要树立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意识,在想问题、做决策、搞改革、办事情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任何方面,要把群众利益和为第一目标,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认真履行好安民、护民、惠民的各项职责。二是转变作风。通过采取“六不准三公开一强化”的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六不准”:即不准迟到早退,擅自脱岗离岗;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不准工作时间窜岗闲聊、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准对服务对象故意刁难、态度蛮横;不准办事拖延、互相推诿;不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公开”:即公开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一强化”即强化制度建设。在市局和直属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机关效能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三是坚持每月召开工作例会,由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汇报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月工作安排,局领导与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共同分析研究,确定每月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办公室督查督办范围,提高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和办理效率,做到既严格依法行政,又注重热情服务。四是人大、政协议提案得到有效办理。今年,我们共办理建议提案10件,议提案办理的答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了100%,被市政府表彰为提案工作先进集体。

民政局年度基层民政工作总结 篇6

2015年,全区民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积极适应新常态、为民服务不懈怠”为主题,提振精气神、开拓新思路、落实新举措,较好完成了全年民政工作目标任务。

一、2015年全区民政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社会救助水平有新提高。1—10月,全区投入社会救助资金4158万元,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每人每月750元。春节期间,开展“三级大走访温暖进万家”活动,区、镇(街道)、村(社区)发放慰问金4941.98万元。完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建设,将“一门式”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建在了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为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平台。完善收入核对机制,对在册救助对象实施动态管理、精准救助。落实民生保险制度,“4•28”风雹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自然灾害民生保险理赔程序,向全区20000多户受灾居民赔付1000余万元。同时,对遭受灾害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为553户困难群众发放救助款55.3万元,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好公益慈善工作,预计今年全区销售福利彩票3.5亿元,筹措公益金约3000余万元。设立了多个慈善冠名基金,积极开展慈善助学等活动,帮助困难学生、困难群众1000多人次。

二是养老服务事业有新成效。全面推进“居家福”覆盖工程,在东山、金庭、胥口等地建设“居家福”养老服务站27个,目前“居家福”已为全区5000多户6000多名老年人提供服务7万多次。基本完成了17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个助餐点,2个中央厨房和2个助浴点的建设任务。区、镇两级财政投入1400余万元,实施了尊老金发放、优待证办理、意外险赔付等惠老工程。下拨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贴155.26万元,“居家福”运营补贴320万元。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信息采集员业务培训,完成对9个镇(街道)8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信息采集、养老服务对象认定。举办XX区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切实提高全区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是双拥优抚安置有新进展。认真做好“春节”、“八一”等节日期间拥军慰问工作,实施年度实事拥军项目。积极配合XX市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XX市电科院作为我区军民共建示范单位,接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调研督导组的参观考察,得到国家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的肯定。召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与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共同回顾抗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向全区抗战时期及以前参加革命的48名老战士、老同志发放慰问金24万元。精心开展“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精神。认真落实优待抚恤政策,调整部分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下拨各类经费1746.57万元。认真做好安置工作,接收退役士兵190名、士官2名,共发放2014年度冬季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1733.54万元。

四是民政公共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加快推进骨灰堂建设实施工程,区政府两次召开推进会,区民政局多次赴有关板块调研协调,目前7个计划新建骨灰堂的镇(街道)已完成土地性质的调整,现已进入用地审批和立项程序,为明年公益性骨灰堂的全面施工建设打下了基础。清明祭扫保障工作安全有序,全区接待祭扫群众150万人(次),车辆17.6万辆,宣传和引导群众错峰祭扫,积极引导群众文明低碳祭扫。全面运行公墓墓葬信息平台,17个经营性公墓全部联网,运行情况良好。认真做好地名界线管理,积极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召开推进会,举办地名普查员工作培训。做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提高婚姻收养服务水平,办理各类事项10319件,其中婚姻登记3577件、离婚登记1078对、补领婚姻证1122对、收养登记9件。五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新亮点。作为现代化的社区治理服务载体,XX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顺利建成投用,它是全区民生服务的重要窗口、社会组织的培育基地和老年人活动娱乐的幸福家园,中心运营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全区5个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启用,10个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完成。甪直镇被表彰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镇,8个社区获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组织全区村(社区)主任培训班,全区185名村(社区)主任参加培训。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出台《关于减轻城乡社区负担提升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全区依法登记社会组织390家,全年审批新登记社团16个、变更12个,新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28个、变更15个。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投入200万元开展第二届公益创投活动。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社工职业水平考试,全区有43人通过社工考试。

二、2016年全区民政工作初步打算

2016年全区民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狠抓项目惠民生,提升服务促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推动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突出抓好6项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机制。落实自然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提高低保、低保边缘等各类困难群体生活救助标准。加大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的力度和覆盖面,做好因病、因残、因灾、因祸致贫对象的救助帮扶工作。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救助审批网上操作。完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建设,做到人员配备到位,工作职责到位,服务流程规范。要进一步完善收入核对工作,严把低保准入“第一关”,及时清退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维护好社会救助“底线公平”,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精确认定,慎重清退。积极开展慈善救助项目,继续做好“慈善助学”、“慈善助医”、“冠名基金会”等项目,营造浓厚慈善氛围。二是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对全区养老服务事业进行全面谋划和部署,制定出台《XX区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推广“居家福”虚拟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降低服务门槛、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2016年要争取把“居家福”服务对象扩大到10000人以上。继续抓好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和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注重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推动实现“医养结合”,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软件服务,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乡镇养老服务设施的入住率。加强对全区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全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是进一步巩固军民鱼水关系。开展特色拥军活动,完成不少于10项年度拥军实事工程,协调好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对象各项政策待遇,按时发放各类优待金、抚恤金、补助金。做好涉军维稳工作,主动排查矛盾隐患,妥善处置各类优抚对象的信访诉求,维护优抚群体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探讨转业士官安置机制,创新安置方式。妥善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军休人员,增强军供保障能力。

2014年度生态项目工作报告 篇7

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现有幼儿园、早教中心、校外活动部、特色培训部等部门,是兼具教育培训、儿童娱乐、大众健身、生态休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中心始终坚持“服务于妇女儿童、服务于社会”的工作宗旨,以“一片生态的绿地、一个寓教的空间、一份时尚的健康”为设立理念,突出“关爱”主题,本着对儿童的爱,遵循严谨的治学态度,以保育为基本,以保教为重心,更加注重陪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自承办生态道德项目以来,中心就以活动部为阵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我市校外素质教育活动阵地的优势。通过开展多种丰富的校外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使少年儿童在学习与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生态道德水平,培养兴趣爱好、艺术情操、专业特长、开发创造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014年中心开展的“生态自然、缤纷四季”生态道德项目,结合工作重点,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职能,以“培养、拓展儿童生态道德情感”为项目理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四季变化为线索,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使幼儿在探寻、体验、探究的活动过程中感受生态自然、缤纷四季。本项目整合了植物园、德州晚报、幼儿园、减河湿地风景区等单位资源,主要利用中心园区、植物园、黄河涯、减河湿地、人民公园等处各具特色的绿色自然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中心生态教育的活动基地和载体,运用基地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如: 土坡、亭榭、各种树木、花鸟虫鱼、水等自然要素为教材,综合绘画、游戏、体验、劳动、表演等活动形式,设计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生态活动。

历年来基于项目理念形成的系列活动或品牌活动有: “大手牵小手———树木认植认养”活动、“城乡手拉手”活动、服装环保创意大赛、科技生态夏令营、征文比赛、低碳环保图片展等。

二、项目组织管理

整合社会资源,凝聚有利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强化项目建设。

历年来的生态项目均由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办,由中心成立项目小组,本着“统筹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与项目内容涉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如教育局、环保局、气象局、园林处、皇明集团、德州晚报等进行积极沟通和协调,就活动目的和活动实施等相关事宜进行沟通探讨,形成活动共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认真听取合作单位对项目实施提出的意见及建议,采纳高质量的建议和措施,借助其资源优势,广泛开展调查和研究,指导项目操作,进行项目监督、评估; 充分利用中心现有资源,为项目活动提供宣传的平台,大力营造通力合作的良好氛围,促进项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主要心得和体会有:

一是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活动的统筹和人员安排,实行分工责任制,切实提高项目人员对项目的认识,调动参与积极性,加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是整合资源,层层发动: 与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进行沟通,争取对活动的支持,与相关单位形成活动共识,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借助其资源优势,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是精心组织、具体落实: 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增强其主体意识,进行活动后续跟进,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积极宣传,兼顾长远: 联系新闻媒体,扩大活动宣传力度,营造活动氛围,推进落实,确保活动开展的持续性。

三、儿童生态教育活动的特色与思考

中心近几年承办的生态道德活动主要围绕德州地方特色,选择德州生态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内容,力求以一种平实的、细水长流的工作贯穿少儿发展的始终。从少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出发,把少儿的生活实践和生态环境结合,将内容自然融于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努力提供各种让少儿探索、体验实践的机会,让少儿热情参与,在活动中主动花脑筋去思考,有比较复杂的观察、操作、探索、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使其心智、情感和意志行为得到发展,让少儿从小去感受、去熏陶、去积淀,并能适度地应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少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开展活动要借助多种手段: 如才艺展示、故事表演、多媒体、角色扮演、亲子活动、参观体验等手段。首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培植少儿对德州生态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爱家乡的情感,真实地感受自己与生态文化、生活的密切关联,对生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其次,通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性,切实关注儿童发展需要,在实际的实施中,注重少儿的参与和自主性,积极创设少儿探索、学习生态知识的条件,帮助少儿通过观察、感受、实践操作等,来正视生态文化、情感的价值,进而由接触到了解、激发爱家乡的生态道德情感及责任感。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是少儿获取信息、累积经验的最好的方法,在历年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活动中努力创造机会让少儿走进生态生活,了解更多的德州生态特色。如参观气象局科普馆,了解气象与生态的关联; 参观中国太阳谷,体验低碳科技等。通过带领少儿体验家乡的生态文化,将生态文化作为少儿了解生态生活的一部分,增长生态知识,使少儿的生态道德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的项目人员要进行充足的准备,考虑诸如参观路线、外出安全、参观重点、问题引导等。同时要对主题活动做全面了解,并作出深入浅出的分析,指导也要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扩大加深少儿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少儿思维发展,提高生态道德修养。同时整合社会力量,结合社区、家庭的资源,适时深入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活动成果展示和汇报工作,及时进行效果反馈。活动贯穿主线是: 首先,统筹考虑。通过环保讲座、资料收集,让少年儿童对生态环保有进一步的认识,激发儿童对生活环境担忧的情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结合活动主题,突出活动重点,发挥少年儿童的自主性,由少年儿童分组进行调查、参观、体验、实践,加深对生态环保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次,宣传推广。在较大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生态环保宣传,一方面与前期开展的活动有所呼应,作为对少年儿童参与生态道德活动的检验,另一方面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将生态环保理念和知识渗透到活动中,带动社区的少年儿童及家长共同参与,寓教于乐,通过孩子影响家庭,呼吁市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而杜绝空气污染的人为因素,使生态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推进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是我们的项目宗旨,我们在活动设计上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注重参与性、娱乐性,让孩子走到大自然当中来,倡导儿童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中快乐成长。但应该看到的是,我们当前的生态道德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少年儿童生态道德养成规律仍要持续探索,使其对大自然的天然情感能有效转化为自觉的生态道德意识及实际行动。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行业、领域通力合作,加强生态活动的品牌建设,通过更广阔的视野对少年儿童的生态道德知识、情感和行为进行教育和指导,为少年儿童生态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社会大环境。

四、教师与项目团队的成长

项目工作开展中,项目团队组成员: 项目主管、项目负责人、教师。其中项目主管全面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 项目负责人负责引领团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生态道德教育能力的提高,促进其知识的创新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是中、青相结合的结构特点,其中中年教师起到了承上启下中坚力量及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为队伍中的新生血液,为团队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后备力量保障。

项目的开展过程是儿童的生态道德意识从懵懂、培养到提高的过程,对我们的团队和教师的能力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不同形式的活动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中心还聘请专家多次组织项目人员学习相关的生态政策、生态材料,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对生态道德有了新的理解和见解。

而和其他单位的合作、交流也让我们的教师从另一个视角,对项目有新的认识和提高,积极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都汇集到一起,通过对资料的整理、重组和制作,建成可以学习的交流共享的平台,不仅提高了项目实施的活动层次,指导形式和活动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提高了儿童参与的兴趣,更好地带动儿童主动反思人类的生活和积极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意识转化成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五、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中心充分发挥现有机制,与德州市妇联、环保局、气象局、德城区教育局、县市区妇联、皇明集团、园林处、德州晚报小记者、德州学院等有关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合作,涉及了教育、环境、文化、气象等领域,进行了多部门合作、跨领域实施的综合性活动,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推动中心生态道德项目活动的专业水平再上新台阶,推动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支持材料有: 气象局———德州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手册; 德州供电公司———用电宣传册; 环保局———环保宣传画; 科技局———科普宣传册等。

中心在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中,努力发展、充分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和公益职能,形成公共服务创新的新思路,自我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在活动的创新中不断得到提升。

六、社会影响力

中心已经连续开展生态道德项目有五年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选择不同的少年儿童群体,主要覆盖的对象为5 ~ 14岁的少年儿童群体,选取的儿童来自德州市中心幼儿园、德州市各中小学,涉及了德州市的各大社区及临邑县的留守儿童学校。通过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生态”理念的培育到实践行动中,把少年儿童的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活动空间,使少儿学习到了未知领域的知识,树立少儿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促进他们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转变为一个善待自然的伙伴。同时通过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使家长们更多地了解生态环保知识,了解生态环保对现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使家庭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倡导更多的社区居民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变自己改变他人,一起努力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此反哺自然,共同携手建设和谐社区,达到教育好一个儿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将德育扩展到家庭、社会,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一体化建设。

七、促进儿童发展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说城市孩子占大多数的,他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很少,孩子们更多的是将时间消耗在各种学习、特长班中,很难体会到身边的大自然是养育多种多样生命的场所,更体会不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能源是珍贵的、需要珍惜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进行分组搭配,使少年儿童能够相互交流,同时积极听取儿童的看法,并给予指导。在我们开展的项目活动中,有许多的内容是儿童日常生活中遇到和经历过的,活动资源非常丰富,利于活动的推进。我们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为幼儿打开了解自然、关注生态的窗口。孩子们通过参加活动,逐步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主动引导自己的父母、伙伴们去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此外,活动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情况,将生态环保、教育娱乐贯穿活动始终,全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环保进社区、城乡帮扶促共进等实践活动。整个活动以发挥少年儿童自主性为抓手,通过实地参观、城乡帮扶活动、深入社区,让生态活动实践效果更加深入,使儿童不仅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喜悦,更是自觉地以小公民的身份参与到生态环保活动中。

2002中国经济年度报告 篇8

增长之源

动观流水静观山,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留给人们记忆的是古典婉约之美,将天下美景尽收眼底的园林是苏州的眼睛。如今的苏州人已经把四大园林交给了旅游者,新兴的四大工业园区成了他们津津乐道的新景点。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工厂开工。

穿行于苏州的各大工业园区,眼前跳过的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国际巨头的名字。2002年1到11月,苏州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几乎占到了全国引进外资的十分之一。

北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目前外商在两地的投资集群效应越来越显著,区位优势、产业配套、劳动力价格、政府效率各种因素集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日本贸易振兴会日前出版的《2002年贸易投资白皮书》,在中国部分得出的结论是,2002年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德恩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很多,是个适合工作、创业的地方,关于外商投资的法规越来越完善,运输成本低,政府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据统计,2002年1到11月份,30728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落户,吸引外资近5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37%。

外资大幅增长的同时,民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崛起。2002年1到3季度,浙江的民间投资占到了全省社会投资总额的66%,比上年同期增长近三成。2002年全国民间投资增长幅度预计将达到18%左右,这个数字是2001年增速的两倍,民间资本正在被激活。

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也非常迅猛,成绩超出事先的预期,预计2002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6200亿美元。出口的激增带动了我国工业在2002年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2002年年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了《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在对按工业竞争力指数进行排序的87个国家中,中国排名从第61位上升到了第37位。

不仅是出口,2002年国内需求的旺盛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又一大动力。汽车制造业和通讯产品制造业表现尤为明显。我们把摄像机架在了长安街上,5分钟的时间里共有三百多辆车驶过,我们计算了一下挂着个性化牌照和以京F开头的新车数量占到了其中的15%。2002年汽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1到11月底,国内共销售轿车达到102.8万辆,相当于前两年全国轿车销量的总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私人购车。有人甚至用井喷来形容这个意想不到的汽车消费浪潮。

收入的增加,商品的丰富,价格的降低,贷款的支持,政策的调整,使2002年消费市场生机勃勃。

记得2002年一本名为《中国即将崩溃》的书摆进了美国不少书店,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在书中声称,中国经济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在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强劲冲击下,不堪一击。与此同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斯基(Rowski)对中国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提出的质疑被旧事重提。一时间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演了唱衰中国经济的一幕。然而更多的国际人士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德恩说,“我没读过这本书,但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为今后几年中国仍将保持强劲增长,中国具有支撑经济增长的稳定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杉岐重光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预期良好,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2002年,在高增长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市场规则开始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这一年焕发出的新活力,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传出的数字引人关注: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地跨过了100000亿元,而在10年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6638亿元。

谈到速度,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说,中国未来还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第一,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人做的非常好,中国成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第六位的大国。第二,中国“入世”以后的第一年,中国人确实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成绩。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地给我们规划了未来二十年,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会使2000年GDP89404亿的基础上实现再翻两番,超过35万亿,人均GDP超过三千美元。那时,我们就可以在目前第六位的基础上,超过法国,超过英国,甚至于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这个目标确实是非常宏伟的,我想未来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更加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中国。

民生之本

作为全国有名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在结构调整中经历着痛苦的裂变,1990年到现在,沈阳的下岗职工累计已达80万人。尽管经过努力,市政府在2002年开发了近12万个就业岗位,但仍有几十万下岗职工等待就业。到外地工作,使更多的沈阳下岗职工看到了希望。

当东北人走出黑土地,跨过山海关,在流动中书写自己新的“创业史”的时候,“就业”这两个字也成为贯穿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词。2002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表示,如果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国企下岗职工计算在内,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达7%。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使更多的人面临重新就业的压力。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还将面对1400到1500万个城镇就业缺口,而在农村,还有着1.5亿等待进入城市的庞大人群。

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召开了再就业会议,出台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实行积极的再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促进跨地区劳务输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下岗人员通过各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 。2002年,一系列扩大就业的措施出台。十六大报告中,扩大就业更是被确定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到目前为止,整个中国大地在外打工的农民超过8000万。告别土地,走进城市的农民,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就业,创造着财富。当农民从土地里拔出双脚,打起行李踏入城市的时候,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开始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说,“农民进城实际上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如果农民进城的链条被打断,那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或者制造业的发展成本相对要提高。”

制造业的增长,服务业的繁荣,为进城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放宽、清理不合理收费,使不少进城的农民也体会到了城市对他们的日渐包容。2002年10月,在九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上,“公民身份证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从居民身份证,到公民身份证,一字之差,让人们看到打破城乡差别,鼓励流动,已经在法律的框架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1000美元的时候,城市化的进程将加快。就在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1000美元。上亿的中国农民进入城镇,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最壮丽的景观。

规则之美

曾记得2002年第一个工作日,全国270多个海关一起开始启用新的电脑报关系统。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5300多种关税大幅下调,关税总水平由原来的15.3%下降到12%。新年伊始,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传达着对新规则的尊重。

2002年12月11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的日子,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选择了独特的庆祝方式——为北大的WTO培训中心揭幕。没有人能确切地统计出过去的这一年,有多少人参加过世贸规则培训,但在任何一家书店,你都可以找到和世贸组织相关的书籍。

对于中国人来说,2002年是学习规则的一年,适应规则的一年。11月4日,国务院首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89项。这一年全国共清理法规2300多件,废除、停止执行或修改地方性政策法规19万件。2002年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规则的简约之美。

重组、拆分,拆分、重组,越来越多的产品,越来越到位的服务呈献给市场。中国电信被一分为二;新组建的国航、南航、东航三大集团,在割断了与民航总局的隶属关系后,第一次向人们展示新的形象;“夏利”这个多少年来被天津人津津乐道的汽车品牌,归在了一汽集团麾下,在新的平台上,开始了与丰田的合作;在此前后,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东风、日产宣布结盟;上汽入股通用大宇;北汽与现代携手。2002年,“重组”这两个字摆在了几乎所有的汽车集团老总面前,而每一次重组都让消费者对市场有了新的期待。行业原来的寡头垄断,或者说这种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条件的单一垄断,已经改革成现在比较充分的竞争。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这种比较充分的竞争,至少使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综合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使成本降低,使消费者受益。

2002年5月,天津开发区在政府大楼前搭建了一尊城市雕塑。中国象棋的将士,被摆放在了黑白相间的国际象棋棋盘上,这尊雕塑被取名为“游戏规则”。千百年来早就习惯“相走田,马踩日”的中国人,开始尝试在新的规则下调兵遣将。

小康之路

2002年,“买车了吗?”成为许多人生活中新的常用问候语。就在这一年,人们忽然发现,轿车竟然与自己的生活如此接近。这一年,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大多数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变化中体会到中国从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全国城镇又有1千多万个家庭搬进了新居,购房契税两次下调,住房贷款更加方便,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人新的消费理念。

“宽带极速之旅”入户,让远隔千里的家人团聚。CDMA上市,给GSM的老用户带来了新选择。用手机拍照、发“彩色短信”,把千里眼和顺风耳连成一家。

“按需要办理”,使“护照”不再成为少数人炫耀的资本。不用担保就可以透支,“信用卡”使国人的信用有了可以衡量的价值。

2002年国庆,住在北京北郊的居民开始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方便和快捷,广州的地铁新线、重庆高架铁路,好几个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成或是在建。成片的广场绿地,流光异彩的都市夜景,功能齐全的城市社区,表明城市在长大,城乡在变美。百姓在变化中体会着生活的新含义。

生活不再是生产之间的间歇。更绚烂的色彩,更自由的选择权,诠释着生活的丰富内涵,有质量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成为更多人的追求目标。

百姓从生活中体会着小康,专家们也在研究着小康。从事了10多年国情研究的学者胡鞍钢,从两年前“十五计划”提出建设“更殷实的小康”,开始关注“小康”这个话题。他认为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胡鞍钢说,“就中国而言,不可能说关着门,北京、上海实现现代化就行了,关键是全国十几亿人口,通过我们的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开放能够惠及到所有人口。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理解从过去20年的先富论,必然走到共同富裕论”。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描述的是一种比较宽裕、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党的“十二大”把到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列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20年后,党的十六大提出“新的翻两番”目标,“小康”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上一篇:贵金属工作总结下一篇:电梯使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