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师德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化师德(精选8篇)

内化师德 篇1

我想大部分的老师都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经常听家长说:“孩子要上学了,我们多么希望把孩子交到一个优秀老师手里。”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的呢?这就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从做老师那一天开始,都在思考的问题。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件事,就是在一所中学里,有一位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可是有一个孩子犯错误了,这个老师就发了脾气,把这个学生的书包扔到了操场上,然后说:“滚出去,给我找家长。”就是这句话让这个孩子自杀了。还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这个孩子啊,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是回答得不那么正确,有一天,他又举起了她的小手,老师说:“把你的手放下,什么都不会,你还有脸举手。”就是这句话让这个四年级的 孩子也自杀了。那么,有人说这是偶然的现象,那么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却能导致孩子们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就是因为有些老师没有真正的去意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不断被提及。老师的师德,国家也做了许多的明文规定,确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很多的外在规范或准则,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我们老师热爱学生、热爱事业,这些都是科学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叫热爱事业,怎么热爱学生呢?我觉得一个教师的师德不完全是“规范”或“准则”的约束,而更应该把他视为是自身应有的内在意识和品质,也就是将这些外在规范准则转化为我们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也就是教师的师德不完全是外化的结果,而恰恰是内化的

过程,所以今天我们交流的题目就是(PPT)《内化师德——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也就是说,师德一定要是在不断的内化的过程当中才能使你的职业道德更加高尚,你的师德全部的内涵都是在于不断的内化的过程。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来内化师德?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概念转化为我们自身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呢?我们可以“三力合一”那么什么叫“三力合一”呢(PPT)?

第一就是,内在有张力。学物理学的老师都知道什么叫“张力”,拉不断的叫张力,那就是说一个教师的内心应该有无限宽广的张力。几千年前,老子就有一句话说“大象无形”。意思是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万象谁能找到他的边界呢?找不到,那么如今现在的国家社会里,教育就像“大象无形”一样无边无际,所以我们教师内心的张力也应该是没有边界的,要能兼容天下、兼容百态。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眼里,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不可爱的学生。我们大多数老师往往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冷眼相向,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被武断地分为“优生”“差生”,“优生”们成了老师眼里的宠儿,“差生”则好像小媳妇,课堂上有的连头都不敢抬。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不应该的,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深切的认识到学生总会存在差异,不论成绩好坏,只要从适当的角度看,每一个都是可爱的。孔子说:“有教无类。”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对学生应当理性一些,应当充满爱心,应当

宽容大度,应当更加大气,不能只会盯着所谓的成绩,像那些斤斤计较的小贩盯着毛票子一样。这就叫内在的张力。

第二个是,潜在有魅力。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是一种主观体验。既然教师的魅力是学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那么作为感受和体验者的学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学生才能决定一位教师是否有魅力。是学生基于教师的工作而对他发出的由衷的赞美,有时还寄托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希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学识、个性、形象等因素对学生发生综合性影响,如果学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那就形成了教师的魅力。大家都知道啊我们教师过去有一句话,传统的一句话叫:“师道尊严。”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这样一种文化似乎就认为,老师就是老师,站在前面说话就好使,我说的,大家就得去做,这就叫师道尊严,但是昨天我们说了,那说权利教育的年代。那么,今天,我就想,如何做一个有“师道”的教师,怎么能得到孩子们的尊敬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首先学会尊重自己,我觉得一个老师全身上下不是只会教育学生的理论,而应该是全身上下都有着魅力、吸引力,那么这种吸引力我觉得一个就是我们要把中国古代那个“见贤思齐”一定要发展到换位思考,怎么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你全身上下才有魅力。我们老师应该记住:“有魅力的教师往往是称职的,但称职的教师未必就有魅力。”

第三个是外在有活力。我听一个专家说过一句话,说“一个教师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就不要去谈师德。”也就是一个大夫天天都对患

者微笑,满面春光,那不是最好的医德,最好的医德是你手到病除。那么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呢?那就是说他具备着培养孩子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看着是一种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能力,也就谈不上师德,我觉得这三个方面,都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去思考的,将他们记在心里,并在实践中去运用,你一定会在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岗位上充分表现你的师德。让学生们都把你看做是朋友、老师、师长。

那么我们明白了三力合一,那“三力合一”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可能我把这几点说出来的时候,大家就会疑问,没有一个“爱”字啊!是,但我觉得我们“无声胜有声”,虽然没有一个爱字,但是每字每行他都渗透着大爱。“三力合一”的内涵大致有这样几点(PPT),第一点就是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学会“启迪自我的心灵”。可能老师们就要疑问了,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启迪孩子的心灵吗?我们都知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爱心、诚心、责任心。启迪孩子的心灵,首先是要启迪自己的心灵。

第二是完善人格素质,我觉得教师一定要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因为大家都知道人民教师啊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职责是启迪孩子的心灵,那么你能不能启迪孩子们的心灵,我觉得最重要还有你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你的兴趣,你的爱好,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一定是符合社会的发展的。

第三是一定要学会追求人性的完美,在这个方面,我希望更多的老师能更加理性的去思考。什么叫人性呢?人性就是人的感情一定需要理性来控制,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老师,比如刚才我指出的那位老师,他就缺乏了一种理性的思考,特别当今社会,我更加强调人文教育,人文思想,那么这个方面真的就需要我们加强自己人性的完美。

那么(PPT)第四是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的整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老师的任务是干什么,一定给孩子传播真善美,让孩子在实践中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当孩子把这些都能够分辨好之后,然后在他的品行、情操、境界、行为当中去表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三力合一”加强教师师德非常重要的内容。

师德的不断内化,这个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他是我们现代化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必将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家想想,我们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他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时代?那就是文明的时代,马克思对于文明的时代做过阐述,说是什么是文明的时代呢?(PPT)那就是公正而和谐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文明一定要朝着“教会学生什么叫公正?一定让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是和谐的。”这些理念,现代的思想,我觉得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我们的老师,时代就发展到了今天。这是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过去我们曾经搞教育的人说,以谁为主导?以谁为主

体?而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双向主体和谐发展这样一种新型的关系,新型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除了传达知识、传授知识的职责以外,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我们前边讲过的要和孩子一同成长,那么这个一同成长的过程就叫“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过程。我们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学生他有时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孩子们学,他们身上有许多我们该学的东西。孩子们的身上有很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朝气,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那么在培养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和孩子是相互共同和谐发展的。

(PPT)第三就是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在我们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中有许多传统中的负面影响,使我们现在的教育本体职能有些异化。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我们现代人应该怎么去理解呢?打高分儿?排名次在前?书本知识学得好?就认为这就是学习,这就是学而优则仕。错了,社会如此的开放,各种知识要求我们多元化接受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的这种“学而优则仕”应该是全面的,是各种素质的综合,特别是各种能力的增强,只有这样我们的这个民族才能真正的列在世界名族之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如何对待发扬传统的优秀的一面,同时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都要对我们的教育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比如说:到底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比如说我们有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喜欢用过去的经验来培养未来的孩子,其实老师们难道这不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更新观念吗?我们怎么让我们的思想能够看到孩子们的未来,解决孩子们未来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的师德不是靠外化、约束、要求而能达到的。就像我们自身就是一架机器,只有我们内在都把他协调好,能正常的运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我们的师德问题。

那么在这样一种传统、现代的撞击之下,内化师德的理念是有支撑的点,(PPT)那么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共同走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创造的、建设的、独立的、和谐的、完善的人生,就是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去成长。那么现代的教育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劳动价值的重视和对教师劳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到了现在,教师劳动的价值不仅被认为是“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而且还因为他对整个社会的命运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正是因此而被视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战略重点的。比如:现在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知道,我们不做“教书匠”,那么前边讲的教师的传道、解惑,那只是我们教师的一部分的职责,我们更多的职责是“育人”,是心灵的启迪,是培养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一代人,(PPT)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所有的老师应该具有高度的、深刻的、潜在的、前瞻的、理性化认识上的成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人人成为现代的人师。那么什么叫人师?(PPT)我们大致的可以概括为既要做教育家,又要做心理学家,还要做思想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一个具有强烈内化师德的老师,成为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

那么刚才咱们交流了很多的理论,下面呢我们来结合工作实际来交流一下这“三力合一”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到底怎么样去运用。(PPT)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锤炼自我”,前面我们讲了老师的胸怀一定是很宽广的(PPT),要胸有韬略,有人认为教师胸有韬略可是大了,狂了。为不这么认为,我们过去说,一个人的胸怀啊要有多大啊,要胸中能够装船,叫“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觉得其实这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教师胸中所藏的应该不次于将帅英才,因为在教学中教师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发的刺手的问题,小至学生矛盾大到公开课上突发的事件,都需要的教师的大智大慧沉着老练,此时的胸有韬略会让问题成为亮点,让小事件成为照亮学生前途的灯塔!那么这种张力到底从哪里来呢?那还是从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中来,我觉得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仔细的去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呢?”这个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问题。前边我们说了:“孩子是发育不完整的人。”既然他发育不完整,他就会犯错。那么其实孩子们呐都是在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中长大的,那么人人都要犯错误,那么我们的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讲得太多了,就是我们一定要宽容孩子,从内心接纳孩子,特别是要接纳犯错误的孩子。

有一名男生,性格顽劣,喜欢恶作剧,极易和同学产生冲突,为此,校领导、科任老师轮番给他做思想工作,他都不接受,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开始逃学,简直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就连家长都准备放弃了。但是,班主任并没有放弃,采取旁敲侧击的方法,经过长时间对他的观察和真诚的交流,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极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由于大家对他的行为一直抱有偏见、嗤之以鼻,又加以

家长无度的娇纵,使他的内心充满叛逆,造成了“恶性循环”。经过一次次真心实意与他的促膝长谈,面对班主任暖暖的关心和爱护,他终于被感化,在自我反省之后,这名学生开始对自己有要求,并很快地展现他积极纯真的另一面。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儿童都是向往美好的,越是性格怪僻的学生越要求班主任有极大的责任心和包容心,用满腔的爱心来关怀,对他的成长进行正确的指引,也正因为这样,被教育成功的孩子往往会更加信赖老师。老师的爱就像催化剂,促成学生内在的化学反应,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进行自我反省,实现自我成长。

有一次我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中国讲学,他有一番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在中国,什么样是好孩子啊?听话的孩子、懂事的孩子、不淘气的孩子,不犯错误的孩子,经常得高分儿的孩子,这都是大家喜欢的乖孩子、好孩子。可是在美国,往往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他会告诉家长,你的 孩子是有问题的孩子。”为什么?因为这个专家说:“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玩儿,孩子们的天性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摆出的是什么?是一个花园,是一个天堂,让他们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天性都在这个花园里得以展示。”可是这在中国要是调皮小子,贪玩儿的孩子,我们会认为他是问题的孩子,这是多么大的理论上的差异,观念的差异啊,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吗?我们一定要学会允许孩子犯错误。我不记得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面对面》那个节目,采访了中国第一例抑郁症患者,当主持人问道这个抑郁症患者说:“这么多的人,你没找找你为什么得抑

郁症的原因吗?”这个人说:“因为我小时候太在意自己做好孩子、乖孩子了。在学校里我力争做好学生,唯恐自己犯一点儿错误,天天就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回到家里,我就想当好孩子,唯恐自己做错了被妈妈爸爸批评,我什么都不敢做,久而久之,我认为我的内向性格生成了,我不敢越雷池半步。”老师们,这个例子难道还不典型吗?难道不能引起我们做教师我深思吗?所以说如果我们每个教师内心都有宽度,都有广度,都有深度,宽容孩子,只有这样我们内心的宽度才能得以增长,我们的爱才是真实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我想和大家有三个方面交流(PPT),第一个是“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我们又一次回到了人性,我曾经听过一节课叫《教师要在人性化上不断修养自己》,什么叫教师的人性化教育,刚才我们讲了我们一定把很多感性的东西,变成自己很理性的东西来教育孩子,我们很多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是感性的,他只会看到孩子的一些表面的问题。有一个老师,他的班里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非常的活泼,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就是经常给我们老师惹事。有一天老师不在,班里大扫除,里边的女同学们在扫地,外面的男同学要往里进。恰巧这个淘气的孩子走在最前面,把门打开,后边一个同学突然把门关上,是后边一个同学关上的,结果一个女孩子的手被撵出了大血泡。这个时候无论走在前面的这个淘气孩子怎么辩解说:“老师,不是我关的门。”老师说:“凭我平时对你的印象,就你那个淘气劲儿,这事肯定跑不出去你。”这个男孩回到家里,趴到床上放声大哭说:“妈妈,我今天才懂得什么叫难过。”孩子失去

了自尊,打死不再到这间学校来读书。似乎这个例子听起来,有人感觉太小题大做了。不是,我一直认为,我们做教师的一句话,有时候会决定孩子的一生,那么如果我们自己不从理论上,不从自身人性的角度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你很难做一个非常公正、公平的老师。有的时候,我们说:“这不是我的原意。”所以我们要讲什么是人性化修养,这种人性化一定是你的感官的问题经过大脑的判断和调整。

第二个就是完美,实际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没有,但是恰恰我们的教师必须去追求这种完美。如果你觉得世界上根本被没有完美,我干嘛要去追求。如果你这样想,那你怎么去培养一批优秀的孩子呢?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叫《无言的谴责》,讲了一个老师,他的班里有一个成绩不太优秀的孩子叫小川,这个小川呢平时不勤奋,作业拖拖拉拉,学习态度也不端正,这个老师的苦言相劝对小川来说是耳旁风。于是这个老师就感到心烦了,他觉得:如果没有这个“包袱”,他们班的成绩肯定会更棒。这个老师就非常的渴望这个小川不是他们班的学生!机会终于来了,这个老师做出了令自己一生不安的举动。有一天,校领导说因为他们班人数太多同意留级一人。这个老师当时兴奋不已,千方百计的找这个小川的家长谈话。就这样,终于让这个“包袱”“成功”地离开了他的班级。这个老师回忆说:“我记得,他十分沮丧地离开自己当作“家”的地方,眼里满是留恋。当她的目光扫过我的脸时,我的心猛地一阵刺痛。那双眼睛里满是让我心碎的冷漠与谴责。是我夺去了他的快乐,是我让他陷入灰暗的没有自信的生活,是我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后来这个老师被派出去进修,回来后重新接班。他研究了很多教育理论,也反思里自己几年来的教学,最使她感到惭愧的就是小川这个孩子。他常忆起那双眼睛,时刻在告诉他:教师即使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也绝不熄灭火种!他在心里诚恳说了无数声“对不起”,也说了无数声“谢谢”。!这个老师常想,如果当年他少一点自私,真正为孩子着想,让小川生活在亲密的伙伴中间,生活在视为“神圣”的老师身边,小川肯定会努力的。

这个实例叙述的教育事件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给人一种震撼。这位老师当时做了一个轻率的决定,使一个不经事的孩子伤感地离开了 “自己当成家”的集体,造成了这位老师一生的自责和永久的遗憾。虽然事件发生在一个学生和一位教师之间,但他反映的却是当时我们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普遍对教育观和教师观认识的严重不足。现今,基础教育改革已实施多年,取得显著成效,新的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相信学生的智元是多元的,要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平等育人的教师责任意识。正像张艺谋一部电影中所叙说的,在教师心里,学生“一个都能少”。只有这样,教师走下讲台后,感到岁月的痕迹不是“谴责”,而是更多的欣慰和喜悦。当然,这位教师在后来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了反思,我们体会到了他对教师责任感认识的升华,更体会到了他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领悟和内心的自我诠释,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在人性化上的不断完美。

第二句话就是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胸能不能宽阔,我们要学会容纳各种孩子,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就是外边的树叶,永远没有两片儿是一样的,我们老师千万不能在一个班级里说:“同在一个班级上课,你为什么就不如他?”人的差异是不一样的,个性是绝对存在的,你能不能爱所有的孩子?这不是表面的一说就爱,而是我们昨天讲到的从内心里去接纳不同的个性。比如对他们的个性要采取优化他们,比如这个同学好动一点,可能在体育活动要好一些,发挥它的长处。这个同学性格细腻一点,你可能让他做个生活委员。还有就是,当她自己都不知道还有什么个性的时候,他潜在的东西被你发现了,我觉得这就是教师的责任。

有一回我出去学习,一个专家给我们讲他为什么能当老师,就是因为他小时候他老师的一句话。他说有一次他们的老师不在,他去老师办公室就发现办公桌上放了一张报纸,他拿起一看,很适合他们班。他就拿起报纸回到班级跟其他同学说:“今天老师让我给大家读报纸,大家肃静。”老师上班来了,其他很多同事就告诉他说:“你别急了,你们小班长在那组织班里开班会呢。”他们老师很惊奇,因为那是个冬天,老师来晚了老师很焦急,走到门口,他对老师说:“你不用急,我看到报纸了,我读给大家听。|”老师说:“这正是我早晨要想办的事儿。“后来老师摸着她的头说:“你将来什么都不用做了,你就当老师,我看你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那么就是老师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在他的心里给他深深的埋下了一颗种子,所以他下决心当老师。所以我们要

发现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的长处。

第三句话叫做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德不厚,心不正,无以为教。没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必然导致教学水平的低下。也就是说我们的老师一个要厚德,要有美丽的品行,这个“懿“,他的意思是”美好,你天天的行为都那么美好,就能去感染学生。比如说老师们,你是不是每每走进教室的时候,你都满怀激情?无论教室里发生了什么。比如有时候你走进教室,班级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整洁,你是否可以说:“孩子们,你们学习累了,那么这次劳动的机会留给我。”那么我觉得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应该是真诚的、美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老师一定要用最美好的语言和孩子交流,用最美好的行为去感染孩子。所以我们经常说老师、班主任就是这个班的影子。

所以我们说一个教师什么是最美的?(PPT)我觉得你应该不断的去追求道德的“上线”,那么道德他既然有“上线”,那么他肯定就有“下线”,什么是道德的“上线”?那就是“厚德懿行”,是道德的上线,什么是道德是“下线”?那就是遵纪守法,我认为所有的老师,如果都按照道德的下线要求自己,那我觉得太低了,所有的教师的水准都应该是道德的“上线”,比如说,教师要不要有奉献精神?这个我们前边讲过,有的人可能觉得,我们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千八百块,看看那些大腕儿,看看那些歌星,出一场,唱一首歌,一次演出就上万块,几十万,几百万,那么我们的老师还有意思吗?那么我想说的是,教师有很多的精神应该是无私的,奉献的。有一个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你觉得歌星好,那么你去当歌星。但是我自己当教师三十多年,每每我的生日,我自己都忘记的时候,都是学生们给我过得的时候,我觉得我很富有。”这是一个教师从教三十多年以后的总结。他的富有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老师们,如果你的内心没有这样一种美德,你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有很大的宽度呢?有为觉得有三个途径(PPT),第一个方面是以书养清心。书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书中能给我们智慧,给我们力量,在书中,能够陶冶自己。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学会读书,就很难修养自己。比如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个体会,有一次我读了一篇小文章,这篇小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旅行家,他走遍了祖国的高山大川,他走过的地方有一些是我们人类都没有到过的深山老林,这个旅行家曾经埋怨过,说:“大自然这么美好都没有人来看过他们。”他遗憾,他自己曾经也因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展示而懊悔过。又一次他走到一个似乎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没有人去过的深山老林,他看到哪里的蜜蜂在酿蜜,那个蜜已经酿得洒了满地。没有人享用,没有人欣赏,可是这些蜜蜂们仍然在精心的采蜜,他突然感悟到说:“啊!原来蜜蜂的勤劳,蜜蜂的快乐都在他的劳动之中。”所以,在读书中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人就是那蜜蜂在采蜜。我们辛勤的劳动一定给社会、给孩子们带来甜美,我觉得这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二个方面是以情育德行。我们老师对孩子充满的应该是什么?不要老是说教,而应该是情感,是我们的感情,我们传递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情。小霸王伤心地哭了!

李波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因为无人管束,在学校是人见人恨的霸王,经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低年级同学,不接受教育,同老师严重对立。在班级里称王称霸,班里的同学都很不喜欢他。他经常扰乱课堂纪律,各科教师都感到头痛。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引导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讲讲自己的父亲、母亲,并说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老师发现李×神态有些细微的变化,与平时极不驯服的神态判若两人。于是鼓励他讲讲自己的父亲、母亲。孩子开始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忍不住扑在老师的怀里,嚎淘大哭,倾诉了对母亲遗弃自己、父亲不关心自己的极度怨恨,常想用极端的表现来引起别人的重视。孩子这时才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称的一面。了解了这些,同学、老师都加倍关心他,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而这种母亲般的眼睛必定需要深厚的感情来支撑,说发自于心的,这才能孕育教师更高尚的德行。

第三个方面是以诚导人生。我们诚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就会回报你。人真的很奇怪,情愿把钱交给根本就不认识的人,比如银行以及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大把钞票换回来一张小纸条,但心里比把钱拿在自己手上还要踏实;但如果让你把一大把钞票借给别人,哪怕是你最喜欢的朋友,一旦你把钱交给他,虽然他也明确告诉了你还钱的日期,但你心理还是觉得不踏实。情愿相信陌生的机构但不相信熟悉的人,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更相信书本,但却不相信讲解书本的人;也就是说,学生更相信教材,但却不怎么相信教师。之所以学生相信教材,是因为学生不会觉得教材有自己的目的;之所以学生不相信教师,是因为学生觉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能有自己的目的;一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自己的目的,而且这个目的如果和学生的目的不一致,那学生就成了实现教师自己教学目的的工具。

每一位去银行存钱的人都知道,银行是要赢利的;之所以在知道的情况下还要去银行存钱,是因为银行比较真诚,在存钱之前就告诉我们,你的钱存多长的时间,就给你多大比例的利息。对于老师来说,相信想通过学生来实现个人目的的人还是少的,可正是这个比较无私的群体,似乎赢得学生的信任也越来越少,虽然不能说现在师生关系有多么不好,但说师生关系正变得越来越不好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人与人之间交往或者交易,最怕的还不是在交往或者交易中有所损失,而是害怕碰到不诚实的人,把交往或者交易变成了一场骗局。当然,学生肯定不会把老师想象成骗子那样的不真诚,但如果老师在课堂生活中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真诚,那就很难保证学生会在课堂教学中很真诚地向老师学习学科知识了。

做一名真诚的老师,并不是说让老师去讨好学生,而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不管是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让学生觉得,老师这样的做法是真的为自己好。同时也意味着,做一名真诚的老师,前提是老师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可能因为学生的良好表现而高兴,也可能因为学生的调皮而沮丧;但老师的高兴与沮丧,一定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把高兴用来鼓励学生做老师希望学生做的事,也不是把沮丧用来阻止学生调皮的手段。高兴就是高兴,沮丧就是沮丧,当这种情感是自然流露时,学生看到了老师作为真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以诚相待的一面,于是学生更容易以自己的行动来回应老师的真诚,那就是多做让教师高兴的事,少做让老师沮丧的事。有意思的是,正是在老师高兴与沮丧的自然流露过程中,很容易地达到了

教育的目的;而这远比老师想方设法地通过表现出高兴与沮丧来实现教育目的更为有效。

我说什么样的教师是有师德的呢?(PPT)八个字,“鞭策自己,心策他人”,把鞭子打在自己身上,不断鞭策自己奋进,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多用心交流,多给他美好,用我们的心去和他交流,我觉得这就是师德。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修养自我。有一个专家曾经搞过一个调查,就是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严厉的老师,有魅力的老师,只会教知识的老师,还有会心灵换位的老师,同学们大多划在了有魅力的老师,会心灵换位的老师。从这里告诉我们我们昨天说过“时代不同了,教育变了”,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人人都要做有魅力的老师。这种魅力从哪儿来呢?(PPT)这种魅力就从这八个字中来:“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每一个教师都要学会完善自己。其实我们老师不是完人,我们也有缺点,怎么办?不断学会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我记得有一个老师他犯了错误,他在班里公开的做检讨。不仅没有丢掉老师的面子,反而老师的威信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说老师一定要学会完善自己。

在这个方面呢,我想和大家交流三个方法(PPT):第一个就是: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首先要求我们老师你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不要老犯职业病,什么是教师?训斥别人就是教师,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心态很健康的老师。很多的老师往往在课堂上把自己有一些不好的感情随便表露给学生,我觉得那是不健康的

表现。什么样是健康的老师呢?我觉得第一就是要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学会把你对人生的那种快乐的体验不断的传递给孩子。第二个就是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学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留出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处理学生的故事。有两个学生啊有一天发生了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呢经过老师、经过学校保卫科都解决不了。什么样的事情呢?因为生活委员和班长闹起了矛盾,什么矛盾那呢?班里买水,班长负责查水数,生活委员负责付钱,由于班长和生活委员闹出点小矛盾,当班长向生活委员要伍佰元钱的时候,没有人看见。三天之后,班长接着问说:“给我伍佰元,交水费。”生活委员说给了,班长说没收到,班长说有证明人吗?没有,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两个人都各不相让,解决不了。最后交给了学校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接到这件事的时候,内心就在想,有两个结果,他们两中间一真一假,这是肯定的。那么真的人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不可以怀疑的,假的人已经犯了错误,已经走上这条路,经过了那么多人的教育,他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了。那么到了这个老师面前之后,这个老师经过一番教育之后,最后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说,今天这件事,我们不揪出谁对谁错,老师给你们时间,一天、十天、一年、十年,如果你们有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错的时候,耐心喊一声老师,我错了。老师对学生说:“到那天的时候,你才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有人可能说,为什么在这里不找出是非观念呢?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损害一个人的心灵来实现教育成功的话,那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最后这个矛盾没有到十年,在很多的时间里这个

学生就给老师发了短信,说“老师,谢谢你,是你给了我一次做人的机会,不然我就会辍学了,老师我现在已经真正的明白,我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老师,谢谢你。”这难道不是教育吗?这才是我们教育最本来的功能。同时,我们要学会放飞孩子的心灵。学生的心灵,我们要学会放飞,就像放风筝,手里攥着线,放出去又要适当的收回来,这是我们老师的任务。

第二个是(PPT),健全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那么人格呀健不健全我说是人在这个社会上能不能生存出质量最关键的问题,同一个事物,肯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天天看黑暗,看不到光明。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人,所谓学校教育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人格、言行去影响学生,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就是让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不是说一定塑造一个家长需要的人,老师需要的人,让他们真的能让自己的人格健全起来。那么这个健全的过程就是一个老师你影响的过程,你来影响孩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老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包括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的肯定孩子,让孩子懂得创造人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健全完美的人格,会像细细的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地深深地洋溢在学生的心田,直到一生,直到永远。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让人性的阳光照进校园,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吧!

第三个问题(PPT),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说了很多遍,那么这里我们

还要说“人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人师呢?那就是她的人格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他才是一个“人师”,而我们说人师他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老师们,你就是一本儿书,你把你这本书让孩子们读懂了,这就是你当教师最大的任务,最大的成功。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十大名师,他是一个小学教师,在四年级刚接一个班的时候,因为孩子们不愿意接纳他,和以前的老师有感情了。当她一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都不喜欢她,都跟着原来的老师跑了。后来,不到一周的时间,孩子们就非常喜欢她了,你们觉得他是怎么做的?这个老师每当班里取得成绩的时候,他都会和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班为什么有这样的好成绩啊,那都是过去的老师给你们打下的基础。”所以说这个老师每每的把以前的老师的好的做法传下来了。特别我在网上听了他的一堂课,讲的是老师的眼睛,他讲到这一课,本来想让孩子们讲讲,他们中间的老师谁的眼睛会说话,我以为都会说他会说话,没有,所有的孩子举起手对他说,我们原来的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我们不要觉得这是个小事情,这是一个老师有没有修养的表现。童叟无欺,孩子们的话是最真实的,只有他不断的对孩子们原来的老师表示崇敬,孩子们才会懂得崇敬别人的老师。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做人师非常高的境界。

那么做老师,怎么样能做一个人师?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很重要(PPT),第一个方面就是每一个老师都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记得有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似乎内向到与别人不敢交流,后来家长们领他走了多少个医院都没有治好他的病,最后还是他的初中老师。

这个老师到底用什么方法治好了孩子的病呢?他说他就一个经验,那就是每一天他都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心理,每一天他都会和他面对面的进行内心的对白和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们做人师最关键的。

第二就是我们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的老师如果你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是他的知心朋友,那么你的教育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第三就是我们要学会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很多优秀的老师,实际你让他们总结,大致他们都是这三个方面的忠实的执行者,他们真的和孩子做朋友。那么这种做人师的过程一定就是通过教化学生心灵的职业对自己心灵的教化的深入过程。

所以说每一个教师除了要内心有张力,潜在有魅力之外,我讲第三个问题(PPT),那就是超越自我——外在有活力。刚才我讲了,什么叫活力呀(PPT),就是指教师通过内化而产生的各种能力叫活力。那么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也有反面的教材。比如我听说过有这样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呢天天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打篮球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儿在一起,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可是这个班里乱成团了,谁的课都上不进去了。最后这个别人问他,你这班纪律怎么这么差?这老师自己就奇怪了,上面不是号召我们要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嘛,我天天做他们朋友了,怎么他们现在都不听我的了?后来领导找他们班的班长,问她:“同学们,你们老师这么和你们做朋友,你们班里为什么这么乱呢?”孩子们一句话就有原因了,孩子说:“老师,我们老师真是我们的朋友,可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因为老师是讲英语的,“我们老师那课讲的呀就是那鸟语呀。”原来他的课讲得孩子们听不懂。从

这个案例我们应该明白,教师讲师德吗?没有能力,不要讲师德。我觉得传授知识这是我们职业的天性,我们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教学能力。让孩子们做人,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孩子们怎么去做人,这也是我们教师的一种做人的能力,我们只有有这种能力,孩子们才能接纳我们的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失败?就是再好的理论,孩子没接受,就是失败。

那么要超越自我(PPT),我想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师你要超出自然,但是又融在自然当中的这样一种完美的人生,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你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比如说我们曾经和孩子们在搞活动的时候,往往我想的是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其实超越自然绝不是多么难的事,有一个全国优秀教师曾经说过:“我的这双手经常摸学生的头,无论是好孩子,还是差生,我喜欢摸她的头。我的眼睛从来不会看别人的缺点,我看孩子们都是看他闪光的地方,我在批评孩子之前都要让他们说自己的优点,我从不让学生写检查,我认为最好的检查莫不如心灵的沟通,我每每这样对待孩子,孩子们也就更加热爱我。”这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说的。

第二个问题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PPT),不断的学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老师们,我们的责任不完全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我们是要培养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成就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我觉得对于解决孩子未来的问题就会形成矛盾。所以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超前的理念,比如我们现在在教育工作当中,有一句话的传播我是不赞同的,就是说:“5+2=0,”何谓“5+2=0”呢?就是说,就是“孩子每周五天在学校接受规范教育的成果,仅在双休日两天就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浊浪冲刷得所剩无几”,令人担忧。又说,“五天学校教育抵不上两天社会影响”还有就是“我们五天的教育不如家长两天在家里对学生的教育。就没有体现出我们教育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就失效了。实际上我们大家想想,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专门训练的,而家长有吗?没有,从时间上5天多于两天,如果我们教育都赶不上别人两天的教育,岂不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反思吗?我们应该反思怎么样才可以赶上时代的步伐呢?就是我们一定要有超前的理念,你比如说我们的这种理念定位在:“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会为实现价值理想的创造与追求上。”那么这种超前的理念他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在学习中来的。

昨天我们交流了怎么去读一本书。那么今天我还想从大的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感受(PPT),就是学习我们可以这样学,第一个就是有准备而不是偏差的,第二个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第三个是自觉而不是盲目的。我们要常常在书本上乃至于实践中不断的去学习。另外我们老师应该每一天都做好一种准备(PPT),就是奋斗前的准备,你要让自己处在一种还有激情,还有热情这样一种阶段,一个教师你没有激情、没有理性,你是很难完成工作任务的。教育需要一种情感的投入。这种情感,要强烈、持久、澎湃激荡,有爱教育、爱学生的激情,就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呢我们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比如说我们一个是思考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人生本体论的诠释,我们每每

要在这个问题上能给孩子一种解答。然后还要帮助孩子确立人生,有理想、有创造、有超越、有作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到第三个问题(PPT),就是我们一定要成为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的人格教师。能不能成为能力型教师,一个字我想和老师们进行一个探讨,什么是爱?爱不是简单的理论概述,也不是简单的行为的一般表现,爱到深处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理性的爱,为什么我们有些老师的爱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呢?因为他没有上升到理论上,那么这种爱是需要力量的,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教师把你内在的精神资源、你的博才多学、你的优秀品质全部传递给你的学生。比如说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精神的能力,这是一种爱,什么爱,让孩子懂得自己去追求卓越的精神(PPT)。我记得某一学校,有一个初中班级,毕业的时候全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有人问这老师,说你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都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他说:“我就培养孩子卓越的精神。”这种卓越的精神是指: 在学生心里不断的去埋下一颗高水平成就动机的种子,天天激励孩子让他自己去努力,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爱的第一个能力。

第二个,你要学会启发、暗示、激发、调动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天天都有一种求上进、有目标。记得我刚接手六年级班的时候,班长告诉我本班的刘某有爱抄作业的坏习惯。于是第一次评讲作业的时候,我就说:“我今天要表扬刘某,他今天的作业有三点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字迹工整。第二,正确率高。第三,他有上进心,不会做的也借鉴别人写完整了。”我接着又说:“刘某,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作业中遇到 的问题,老师很乐意讲给你听,你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刘某点了点头。为了改变刘某抄作业的坏习惯,我不仅没有批评惩罚,相反却故意予以夸奖,从主观上激发学生改正错误的内驱力,比一味地批评指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做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说自身的一种上进的欲望。

第三个是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培养优秀个性。人的视域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人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里人认识具有片面性,人的理解能力具有有限性。对学生及其言行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分析,需要教师全面认识学生。唯此,才能公正。哲学家黑格尔的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话: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多,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道士。语言智慧丰富,哲学十分努力。这段话,总揽其人,体察入微,从表及里,有决有断,既有否定又有褒奖,读后我们如见其人。这说明了黑格尔的老师对学生了解透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到了个性特长。黑格尔后来说,他当年从神学院毕业后,没有顺理成章地以牧师为职业,而说搞哲学研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启示于师长为他写的这段评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帮助者,全面仔细地观察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张扬之,是促进学生适性发展基础,它不仅反映着学生的天分,也蕴含着教师的爱和期待,是对学生生命的珍视和希望的前瞻,为学生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地自我发

展提供了参考和努力方向。

那么具体的方法有四个,第一个就是用“心”不用手段的教育。尽可能多用心,人和人教育用手段用三次他就会过时的,用心你的智慧就无穷无尽。第二要学会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孩子们有没有求知欲,不要老看着他,而是要激发他自己自觉。第三,你要不断成为孩子内心世界的领航员,引领者很重要,教师就是引领者。最后一定要懂得回答学生盲昧不解的问题,孩子没不懂的东西需要解答,需要我们的老师。

所以这样,我讲到这里,我说内化师德最后的终极目标就是(PPT)用教师独有的魅力、人格、风韵、感染、启迪、凝聚、塑造我们的学生,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讲师德最终的目标。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话(PPT),就是:“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绵。”你的为人能量的储藏,知识量的储藏,你人格的储藏,你健全心灵的储藏,永远是一块海绵,孩子们握到手里的时候永远都挤不干,你永远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的源泉。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重视内在师德的建设。我觉得有三句话值得我们去推敲(PPT),第一句话叫以美养德 德美并重,什么叫师德的不断内化?用自己心灵的美,无形的美,别人都看不到的美,把他转化为你的道德,你的师德,你的美和道德同时并重。

第二句话,有美还不够,还必须有才,我们这种才华不仅仅是工作需要,学生需要,而是我们的事业需要,是人类未来的生存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才华来充实我们的道德,让我们的师德和才华同时演绎。

第三句话叫以智养德,德智并重,那就是说每一个教师你给孩子传授的是什么,人类最美好的智慧,如果你是有智慧的教师,同时又在你的 师德中不断的渗透,我觉得你的美,你的才,你的智全部变成你生命的延续,最后我还想说一个我们重复了无数遍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教育(PPT)?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每一个教师,用你自己的人格去唤醒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孩子们心中有魅力、最优秀、最值得信赖的教师。

内化师德 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自觉恪守,务真求实

在教育中, 我们号召教师抱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摆正角色位置, 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孩子的道德发展需要出发, 我们深知我们的师德建设不能停留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 不能只停留在外显中, 而更应该注重一些内在的东西。作为支部书记我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在创新师德内涵、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学习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师德内涵的创新, 以人为本, 引领教师自觉完善自我

1.教师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 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 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让学生生活在教师微笑的温暖中, 是教师的责任。

2.为了巩固教育成果还开展了“细微之处见师德”主题征文赛。征文中教师认识到:看似无声胜有声, 用微笑来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效果很好;教师学会了微笑, 就能创建和谐课堂,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爱心是教师幸福的源泉。表达爱心, 教师就要先学会微笑, 微笑能帮助教师提高涵养;有的老师意识到自己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激励自己每天带着感恩的心, 快乐、认真的工作……

3.微笑是教师最美的师德语言。如今高德小学的教师们正在真诚、无私地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 把微笑给学生, 蹲下来, 与学生完成心灵的沟通, 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值得尊敬和效仿的好老师。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如今一种“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已深入人心 , 高德小学的教师们正在不断的自觉的完善自我。

二、管理理念的创新, 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 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要让老师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对待老师要以人为本, 尊重老师, 理解老师, 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种愉悦的心态, 变传统的刚性的框框式管理为柔性的人性化管理, 从管理走向服务, 从领导走向群众, 从约束走向自主, 以赏识代替苛责, 以激励取代批评, 以期待换取成长。学校注重从教师的实际出发, 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 做到对每一位教师细节上留心, 工作上关心, 生活上贴心, 事业上尽心。比如:三八节时, 他们不但慰问本校女职工, 还慰问部分男教师的母亲和女教师的婆婆, 感谢她们对子女工作的支持, 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促进教职工家庭生活的和睦温馨。对家庭负担较重的教工实行特别的关怀与照顾措施, 根据她们的个人具体情况和意愿安排课程和上课时间, 尽量减轻工作量, 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每逢元旦, 学校领导还与全体教师聚餐, 营造全校一家亲的温馨氛围。这等情义, 能不令教师们倍受感动吗?如此感召, 教师们能不心甘情愿地为学校尽职尽责吗? 润物无声胜有声, 一枝一叶总关情。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极大激发了教师们爱校如家的热情, 教师们安心工作, 严格要求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行和德性, 从工作中感受到了教师们都尽力的在本职工作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三、学习、活动方式的创新, 内化师德, 让教师自觉恪守师德

师德建设不是说教, 更不是教条, 因此我们应创新师德建设的学习和活动方式, 去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 让老师们活得充实, 活得快乐, 活得有尊严。这样才能自觉地提升师德素养, 从而自觉地恪守师德。

活动方式的创新: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爱书德, 让德亮起来。

领导层面:每逢节假日、纪念日, 我校都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每年建党纪念日或六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师生同台文艺演出, 全校教师全员参与, 每个人既当演员又是观众, 从节目的准备、策划、排练到演出, 大家都投入极大的热情, 校园里不时传来欢乐的笑声, 给平淡的教书生活增添了许多活力。这样的活动拉近了领导与老师们的距离, 领导成了老师们的贴心人, 大家和谐相处, 其乐融融。每年教师节和妇女节, 学校还举行形式多样的特色体育活动, 领导与老师们一起活动, 一起锻炼, 虽然赛后的奖品只是几块香皂、几条毛巾, 几瓶洗发水, 几瓶酱油醋。但是这种和谐的氛围却不是物质可以取代的。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师层面:用爱书写师德。今年的教师节我们学校举行了师德集体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 为人师表;追求真理, 崇尚科学;敬业爱生, 教书育人;淡泊名利, 严谨治学;传承文明, 勇于创新;终身学习, 不断进步。为高德地区学生的美好未来, 我愿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9月9日的升旗仪式上, 高德小学举行了教师师德宣誓活动。全体教师面对国旗, 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传递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字字铿锵, 句句真切。

四、务真求实——师德教育见成效

1.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班队建设又上一个台阶, 一批批优秀年级和优秀班级在产生, 敬业爱岗的教师不断涌现;学生文明团结、爱护公物。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2.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以“还原”促“内化” 篇3

一、已存弊端

因以上原因,在日常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极易走向以下的“极端”。

1.过于注重“工具”而冷落“人文”

因屈从“考试”压力,故在教学中,教师仅将文言文当作“古代汉语”的学习资料,局限于“知识”领域,强调“字、词、句、段落、篇章”的落实,信奉“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八字箴言。整节课都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讲解语法、讲解用法;学生则在“头疼”“苦恼”中,在课本上“见缝插针”地添加注释,之后死记硬背,强诵美文。

2.过于注重“人文”而冷落“工具”

因过分注重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误将课程改革的“少讲”“少练”操作为“不讲”“不练”。文言知识教学退居次席,成为教学中的“替补”内容。若讲《五人墓碑记》,满嘴一个“义”字;教《陈情表》,则满堂一个“孝”字。在学生尚未领会文意,不懂字词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多媒体上的这种音乐、那种画面的不断刺激,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讨论”,去“戏说”,去“表演”,去“领悟”。学生一诵再诵、一背再背,的确做到了“书读百遍”,但在没有相关古文化知识、历史常识和文言文功底的前提下,此类诗文果真能“其义自现”?

二、学生现状

现在,在教辅材料众多、学生至少人手一本的情况下,文言文教学的处境更加不妙:在字词等文言基础知识方面,学生拿出教辅材料来,无所不知且言之甚详。但合上教辅材料,则一无所知。师生双边一不小心就会被“假象”蒙蔽。如此,更易使文言文教学暗生“硬伤”,留下“黑洞”。

三、新探索:以“还原”促“内化”

起初,为了在文言文教学中,避免学生照着教辅材料读出字词用法等“不动脑”现象,笔者将文言原文打在屏幕上,要求学生对着屏幕,说出字词的含义、用法等,使学生无机会去“参考”。但也有学生临时抱佛脚,及时从教辅材料上背下来,在课前不认真预习、课后不多遍诵读原文,并未深刻理解原文意思、意蕴的情况下,凭记忆力蒙混过关。于是,笔者干脆把教辅材料上的译文也搬到屏幕上,但在学完一段、一篇文言之后,让学生对照译文,还原出文言文。

未料还原一法果然奏效!文言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比较自己还原的文言与原文的差异,更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基础不好的学生,课后则会多读原文,力求与原文一致。学生在自己还原之后,对文言的许多句式、字词用法等基础知识心中了然,加深了理解。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在运用还原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有针对性地教他们掌握以下方法:

1.多用比较法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掌握文言规律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古汉语知识,例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这些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学习中多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区分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例如《阿房宫赋》中的“六王毕,四海一”的“一”是名词作动词,“统一”之意。为了使学生能在“还原”法之后,更好地理解,笔者举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一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表序数,第一)等句子,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能更好地化“难”为“易”,自课内而课外,更好地区分和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2.通过句意理解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现象

句子总要表达一个意思,凭其意可明确句中的某个词表何意义,句式有否改变。例如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只要凭着它不同的句意稍加分析,它的各个义项就会一目了然。如“以”字:“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拿,用);“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在);“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才);“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用);“属予作文以记之”(来)等不同义项。“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与“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相对照,学生就很易记住这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句式。“有什么满足的呢?”和“何厌之有?”相互比较,就可知这是宾语前置的句式,动词“有”在宾语后面,动词和宾语之间有“之”,用“之”帮助把宾语提前。学生不仅记住了“厌”通“餍”,为“满足”义,更明白了“之”为宾语前置的一个标志。“还原”法教给学生的自学之法,使他们在学有成效的基础上学有兴趣,并学会自学,善于自学。

3.运用“还原”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听和读的过程,是一个语言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听读,提取有用信息,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提高原有的认知水平。

“听”,是很重要的。有人曾提出“语感教学”的方法,即让学生在听觉感受中学习知识。还原法的听,不但涵盖了常见的听学生读、听教师读、听艺术家读,更多的则是听同学的“还原”。通过听同学“还原”的这一环节,更好地促使其他学生进行思索、还原、判断。使学生在此思维过程中,通过与原文的比较,真切地“听”出文言文的味道,领悟到文言的魅力。

“读”,是古人非常重视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都表明了古人对“读”的高度重视。朱绍禹在《语文教学辞典》中说:“从阅读心理的发展看,朗读技能的发展一般先于默读,学生最初的阅读活动多依靠有声语言。”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却往往更加重视理解而忽视了诵读,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差。“还原”法的诵读,不只是大声齐读、分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的朗读课文。它要求学生在“还原”之后,特别留意自己“还原之文”与原文的相异之处。通过自我诵读,比较两者在表意、句式、情感等方面的不同。这一过程,不但培养了语感并加深了对生、难字词的理解,更使学生能在更短时间内记住相关内容的同时,有效地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说和写是一个把自己思考的内容,以外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是提高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重要环节。“说”,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口语交际已经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待我们去解决的新问题。但实际上,许多学生“散说”时滔滔不绝,正式说课文情节时,则支言碎语、不知所云。文言文“还原”法“说”的过程,不只是将自己的“意”以文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促成了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便于记诵。通过“说”的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及其所蕴涵的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写”,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头戏”。“还原”法使学生在从现代汉语向古代汉语“还原”的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文中汲取古文化内蕴,为文言文鉴赏这一更高的阅读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习《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一文后,笔者要求学生写篇4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许多学生不但能从较深的层面,理解作者在长途逃奔中所迸发出的坚毅顽强、百折不屈的精神和民族气节,而且能从文章的叙事中领略到作者起伏的情感波涛。这种主动从语言中感受情感的情况,以前也只在学习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苏教版必修二)时出现。更有几位文言功底较好的学生,以文言文形式抒写鉴赏。

例如一同学的文章:“愚意:品文者,非品文之词藻修饰,应品嘱文之人也。夫文者,彰志抒意者也。人若无德,纵文采斐然,才思无滞,终不得心。耿耿天日,芸芸众生,莫不尊义、忠、孝。然文士之众,能有其一者无几,独文山先生兼而有之……”

“文山先生不拜相印,毅然北使,孰若之乎?面贵酋而无畏色,诋之詈之,孰若之乎?知其害而不顾其害者,孰若之乎?其义也……”

学生能以文言文形式抒写鉴赏,虽行文略显稚嫩,其中还存一些“不足”,但也可见学生对文言的喜爱,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当然,对以文言文写作这一行为可取与否,在此不论。笔者不敢贸然提倡,更不敢加以扼杀。

当然,“还原”法的运用,必须以学生的文言基础为出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还应特别注意运用的时机:若原文故事性较强或文意较明显,通过学生的努力是可以“还原”出几句或一段原文的;但是对一些有大量生僻字或方言等较难的文言文(如《离骚》),则更应注意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试着“还原”一个词,一个句子,之后再逐渐上升到一段或几段。如此,目标适中,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兴趣不减,“还原”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总体而言,利用“还原”这一教学环节,可以很好地促成学生“自主”“有效”学习这一过程的产生,并兼顾“工具”与“人文”内容,内化文言能力和素养,使文言文学习不再“无趣”,不再“低效”。

参考文献:

[1]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2001,(06).

[2]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让规范内化学生的行为 篇4

——让规范内化学生的行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

许多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民办高中学生自身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偏差,我大部分时间的工作是在纠正,改正学生的养成习惯,尤其在班级常规管理。下面我就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对如何让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浅谈点滴看法。

一.养成教育步子要小一点,内容要近一点,方法要实一点。在家庭教育抑或是班级教育中,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家长,老师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要求标准过高,过于抽象,脱离了孩子的年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教育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孩子实际生活近一点,不要好高鹜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便于孩子明白。

例如,班级日常卫生共组是班级常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责任感”是一个抽象名词,我们必须把它具体化:

1.每个同学在桌子旁扎一个塑料袋,将日常垃圾扔在袋子里,保证地面上无异物。

2.班级里常备垃圾袋,在垃圾桶里套上垃圾袋,减轻值日生工作量。

3.班级里备有洗手液,纸巾等物品,保证个人卫生及桌面干净。

4.值日生由值日班长每日负责,一日二扫,保证教室基本卫生。

5.每二周进行大扫除,必要时刷地。

这样要求的“责任感”就不是抽象的概念了,而是可以去执行的。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习惯的培养必须要细,要严格要求。比如说秩序的养成,每晚放学理书包时,学生有快有慢。我的要求是首先是放东西要有固定的位置,不同学科的书,练习册,辅导书,考卷要分类整理。其次是晚上睡觉前整理一遍书包。按第二天的课程表,第一节课用的书本放在第一层,第二节课用的书本放在第二层„„天天晚上整理,时间长了自然会养成习惯,保证上学不会忘记带东西。

二.师生同步,言传身教。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

今年我中途接了个高二的班级,这个班级在行为规范上有些问题。开学初,我便用行为感化学生,增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震慑力,这对后面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任何一个教室没人但灯亮,我会伸手关掉;水龙头滴水,我会伸手拧掉;地面上垃圾,我会弯腰拾起;课上课下,我都注意自己的言行;每天7:05和学生同时到校,坚决不迟到不早退等等;慢慢将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自律行为。

我还在日常管理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十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没有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注重学生道德规范的自律内化。

三.提高内化力的外在策略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寓教于乐,形成浓郁的氛围,通过主题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认识得到提高,修养和境界得到升华,从而最终使其行为更加规范、品德更加高尚、人格更加健全,大大增强他们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内化。

上周五的班会课,我结合了学农的情况,分为几个环节:照片展示,五好营员朗读学农小结,六天的行为点评,联系到社会等诸多现象,延伸到学校日常管理中等。以目标为归宿,以过程为重点,使之真正产生实效,并最大程度地正面影响到后续的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来。

弘扬见贤思齐 内化学生行规 篇5

内化学生行规

------上海市行为规范校验收工作汇报

我校自2004年以来,始终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以特色引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立足“见贤思齐、敦品笃学”的校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在“两纲”教育实施过程中,我校凸显“见贤思齐”的教育主题,以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将主题实践贯彻于学校德育工作全过程,贯穿于学校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中,贯穿于各类形式的德育教学,特别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体育先进集体,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无吸烟学校,上海市健康文明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校,奉贤区优秀党支部,奉贤区法制建设先进单位,奉贤区学校管理达标B等一级学校,奉贤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奉贤区文体教学活动先进单位,奉贤区科技特色示范校,奉贤区“优秀教工之家”,奉贤区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

一、科学规划,合理导构,以目标导向行规示范创建

我校在“见贤思齐、敦品笃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基础道德教育为抓手,形成三大创建理念:推进德育工作重要抓手——实施“两纲”的载体——构建大德育机制的系统工程。

在三大创建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创建规划的四个阶段:

1、调查研究阶段——了解师生的发展需求,把握学校发展现状;

2、规划研制阶段——结合市、区推进行为规范校的要求,形成推进学校行规示范校的思路;

3、具体创建阶段——根据创建规划,加强宣传动员,激发师生内在动力,分阶段、分层次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加强过程调控和反馈,优化创建过程;

4、评估总结阶段。在后三年内(2008年~2010年),我校行为规范教育的现行规划要点是:第一阶段(2008年~2009年),实施“迎世博文明修身”见贤思齐五小实践活动;继续争创区师德建设先进;以温馨教室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校本特色的人文环境;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确立优秀家长学校建设新目标;继续争创市安全文明校园;做好区三星级行规市范校复评工作;迎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迎接市文明单位的复验工作。第二阶段(2009年~2010年),以校本德育与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学校“两纲”教育特色;继续加强温馨教室建设,营造以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加强家委会,完善家校资源库工作;探索雏鹰争章,志愿者行动与成长记录手册之间的整合,进一步优化学生自主发展机制;加大“精彩世博,文明先行”教育,形成见贤思齐的活动特色;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营造良好心理氛围。第三阶段(2010年),继续加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争创;优化学校“见贤思齐”激励机制,形成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生动局面;迎世博文明修身的实践活动;展示温馨教室建设成果;建立社区学生志愿者行动评估制度。

二、狠抓关键,落实制度,推进以人格陶冶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

(一)树立教师示范群体,陶冶学生人格

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师德建设活动,树立了一群教师示范群体,以他们的人格魅力,陶冶着学生的人格,涌现出了一批感人事迹,如:我校周琴娥、张德华夫妇等四户家庭分别被评为市、区“五好家庭”,和睦相处、宽容待人的品格成了学生主题班会的素材;方菊华、葛世秋夫妇评为局“模范佳侣”,他们忠于理想、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意志在校园传诵;又如:赴滇支教,乐为奉献的洪玉龙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义务理发的郭豫仙老师、勇救落水祖孙的唐坤田老师等。一个个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激励着学生成长。

(二)教师“五不准”模范执行

深入学习“五不准”,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素质教育的力行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组织教师学习“五不准”内容,签订教师师德承诺书,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让同学们觉得我们的老师都很优秀。

(三)愉悦的课堂教学,亲近的师生关系

建设温馨教室,创建和谐校园。我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各年级校本德育主题,重点开展了“温馨教室”的创建评比活动,强调优美的教室环境,催人奋进的班规班训,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师师关系。宋玥老师、方春艳老师、沈翠华老师于2008年1月参加了市、区两级“温馨教室”创建论坛会,沈翠华老师的“建设温馨教室与学生健康成长” 获得了区班主任论坛三等奖。

(四)弘扬教师见贤思齐,激励学生成长

学校向来重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鼓励青年教师多上优质课、比武课,倡导教师见贤思齐风尚。学校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青年班主任李高老师的主题班会课《生命如此美丽》,作为镇级、区级班主任培训项目中的优质课在全区展示。另外,小学部耿芸老师的《送你一朵文明花》、初中部李高老师的《让生命永远美丽》、高中部王馨老师的《十八岁,从这里起航》三篇主题班队课的教案在区的教案评比中获奖,其中李高老师和王馨老师的两篇还被选送到市里参加比赛,分别获市三等奖。陈海琴老师在区班团队课评比活动中,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荣获二等奖。王馨、王冬梅老师获金汇镇“八荣八耻”主题班队课比赛一等奖等。我校每学期都进行班主任德育论文评比工作,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教育论文,如邢桂娥老师的《我们是朋友》被选中刊登在《上海市百篇班主任德育案例》一书中,孙翠红老师的《让周记不再难写》被刊登在全国期刊《班主任之友》2006年第11期上,区级立项课题《以“见贤思齐”推进初一新生行规教育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报告获2006年上海市市郊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等。他们自信自强的精神,不仅给所教班级带来集体荣誉,也激励着广大学生向他们学习。

三、传承文化,弘扬特色,以见贤思齐为目标的校本德育序列

(一)创设专题德育目标,形成校本教育体系

认真学习贯彻“两纲”精神,以“见贤思齐”为核心,把“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抓手,提出以习惯教育、行规教育、诚信教育、理想教育等专题的分层递进德育目标,形成从小学到高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校本教育体系,具体内容是: 1、1~3年级段:以“见贤思齐,与好习惯为友”为重点的教育专题

首先,通过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培养他们爱学校、爱同学的情感,并于九月底、十月底分别召开年级表彰大会,宗旨是“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刚入学的孩子树立信心,热爱学校。

其次,文明素养的训练,让低年级的小同学懂得遵守校纪校规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上。通过开展讲普通话、坐姿端正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认知能力。还采用编儿歌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投入的兴趣,琅琅上口的儿歌,有效提高了教育训练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夺红旗、树榜样的活动,使得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2、4~5年级段:以“见贤思齐,与好榜样为邻”为重点的教育专题 首先,通过主题班队活动,充分展现榜样的启示和鼓舞力量。其次,结合班级工作重点,开展专题的教育活动,利用拓展型课程和社团活动、雏鹰争章等机制,形成与好榜样为邻的氛围。同时,将各种活动向家庭、社区延伸,鼓励学生亲身实践。今年暑期,我校组织小卫士参加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以“十个一”为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明城区创建的艰辛,感受到为社区服务的自豪,并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带动一个社区,从而辐射到社会,共创家乡美好明天。3、6~7年级段:以“见贤思齐,与责任同行”为重点的教育专题

首先,通过开展专题班队活动,组织讨论,让学生明确责任的内涵,并制定出各自的初中自我发展规划。在具体操作上,要有实实在在的目标与阶段达成度。

其次,强化每位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班级中,并非只有学生干部才有担负班级责任的义务。班级是同学们的“家”,就要靠大家管,“家”里的事就要大家做。事实证明,把管理班级的“大权”放给更多的同学后,不但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每位同学的责任意识。4、8~9年级段:以“见贤思齐,与理想对话”为重点的教育专题

首先,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充分利用几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一是利用黑板报中的标语、名言警句、班主任寄语等进行有利宣传;二是利用图书角中定期更换的励志类书刊杂志,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必需的营养。良好班级文化,不仅使师生心旷神怡、倍感愉悦,也是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促进学生理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利用政治课、班团队课的专题教育,了解理想的形成及其发展轨迹:生活理想——个人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5、10~11年级段:以“见贤思齐,与贤人为伴”为重点的教育专题

首先,以立贤为切入点,开展与贤人对话的教育活动。在两纲教育的显性课程语文学科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跨越百年的美丽》、《邂逅霍金》、《回忆鲁迅》等,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这些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高尚品格,与贤人为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而文言文的学习,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的文化,增加他们的文化积淀,以古诗文朗诵比赛、古代品行格言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心怀天下。

其次,开展不同侧重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校训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善于向贤人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团队精神与挑战自我的品质。如军政训练中,“五好战士”的亮点,就是贤的表现;优秀连队的标准,就是贤者的风范。让学生在争当“五好战士”,班级争创优秀连队中,自觉培养贤者的素养。6、12年级:以“见贤思齐,与祖国同成长”为重点的教育专题

首先,以与社会对话为切入点,了解祖国的发展与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责任感,要有面对未来、实践自我的信心。其次,开展不同重点的实践活动,如: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考察活动,南京红色之旅,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看到明天与希望,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针对高三学生的实际,我校还加强职业理想教育,通过召开座谈会,邀请校友来校谈体会,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未来的专业和将要从事的事业,把社会需要和自身兴趣、能力及愿望有机结合。

(二)健全课目化的实践项目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磨练了学生坚强意志。小学三年级、五年级、高一学生军训、初二学生民防、高二学生学农,培养学生吃苦意识和磨难精神,不仅增长课外知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团结合作,自觉刻苦,脚踏实地和自强不息。校内外的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活动,丰富并实践了不畏劳苦,无私奉献的内涵,同时唤起了学生对别人的关爱,也锻炼了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增加了对家乡的了解,进而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三)结合新课程实施要求,稳步推进学科德育

以“科技教育、文体教育”为办学特色,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学校抓住科技特色,全面开发科技资源,拓展科技教育课程领域,从以“风筝系列”为主的科技项目拓展成“风系列”校本课程,使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都有配套的校本教材。被立为市德育课题并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的洪玉龙老师的课题《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中华传统美德的策略研究》,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推进了我校学科德育化的进程。

四、优化机制,以生为本,积极推进以内化为重点的学生行规教育

(一)健全行规制度,内化养成教育

学校十分注重以制度价值导向,推进学生自主发展。我们健全有关行规制度,如:《齐贤学校学生一日常规》、《班级一日常规检查评比制度》、《班级轮值周制度》、《星级文明示范班评选细则》、《齐贤学校班主任考核细则》等。并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制度意义的学习、交流、深化,使规章制度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促进师生行规的内化,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发挥学生管理委员会作用

1、建立学生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义务监督员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政教处考查的基础上产生,由学校政教处直接管理,参与学校一日常规的管理等,并实行每月轮换的方式。校园安全监督员的职责是在上学、放学和午休时段在校园内巡查,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的“小差错”。

2、强化社团功能,展示管理魅力

充分发挥学生会、团队作用,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组建了文学社、音乐社、漫画社、棋艺社、体育社等学生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音乐社获区首届社团文化节优秀社团称号,由音乐社成员组成的校合唱团获区中学生合唱比赛二等奖,由文学社成员参加了区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做时代小主人”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中学组一等奖、小学组三等奖,在区老干部与青少年结对读书忘年交活动中,我校又荣获优秀组织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若干鼓励奖。

(三)抓仪式教育,增强过程体验

学校组织好开学典礼、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新团员入团仪式、少先队换巾换标志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以及元旦、学雷锋纪念日、清明、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日、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的节庆仪式。各种仪式活动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每次仪式活动都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力求增强学生在活动全过程中体验感悟,仪式活动的形式按不同的类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宜的形式,切实发挥其民族精神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责任感;热情善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社会主义新人。

五、整合资源,统筹协调,拓展学生行规教育训练的途径

(一)融入文明城区创建活动

在建设平安奉贤、创建全国卫生城镇等活动中,学校广泛宣传、积极行动,进行上街宣传,倡导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习惯。在金汇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上海市文明镇活动中,组织师生上街打扫劳动,参加社区广场文化表演,学校成立了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敬老尊老,宣传文明等。

(二)市容小卫士活动

“市容环境卫生小卫士”队伍,以“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小手牵小手”的模式,鼓励学生亲身实践,使之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小宣传员、小监督员。我校组织小卫士参加“十个一”活动,通过编写一份环保主题小报、参加一次社区环保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家庭环保方案、编写一条主题宣传口号、画一幅漫画、参加一次探究性主题实践活动、做一次监督员,开展“我为母亲河金汇港治理开发建设献计策”活动、写一篇有关活动的心得体会或征文等。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带动一个社区,从而辐射到社会,共创家乡美好明天。

(三)同一蓝天下活动

充分利用原有地域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我校进一步挖掘社区德育资源。李家学校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在校学生大都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政教处、学生会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同在蓝天下,手拉手让生命更精彩”的结对活动,捐书籍、捐衣物、座谈会、书信往来、同庆“六一”,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两校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民工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同在蓝天下社会大家庭的挚爱,同样我们的学生也为民工学校的同龄人身处逆境却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所折服。结对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镇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希望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深入开展下去。

“启动关爱程序,点击心灵之门”—— 齐贤学校与红河一中扶贫结对献爱心活动,由学生会发起倡议书,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将心爱之物拿出来拍卖,捐款累计四千元。

齐贤学校

内化师德 篇6

很多时候,企业文化是因为老板认同,然后才会推广到整个公司,形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只有变成员工真正内心认同认可的文化,才能真正地称之为企业文化,广大的员工才会真的去实践去执行。那么,如何才能使老板的文化变成全体员工内心真正认可的文化?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导入期,主要工作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宣贯,使得员工了解并认识企业文化;深化期,主要工作是在继续加强宣贯的同时,在各个方面发力,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使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变成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指导;提升期,主要工作是巩固前期成果,使企业文化理念植入员工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并且在长时期内,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从心理学角度看,态度的改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即依从-认同-内化。其实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学习企业文化也需要经历三个心理历程:依从、认同、内化。企业需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建设工作。

第一个阶段:导入期如何让员工依从?

依从是指由于外在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反应。依从阶段的员工表面上遵从企业文化的要求,表现出与文化相一致的行为,内心却并不一定完全接受,其行为反应只是一种权宜之策。通常来说,在企业文化初建时期,也就是导入期,员工更多地处于依从阶段;或者对新入职的员工来说,在他们深入了解并融入企业之前,更多地需要对他们的依从性进行管理。

推荐案例:将日常活动制度化

B公司是利润可观的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技术含量不大、难度不高,收入较好,工作轻松稳定,由此便衍生出一些消极状态,如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索取太多、抱怨过多等。

新来的领导是个文化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看到员工这种自我满足、止步不前的心态后,他提出了一条硬性的规定:开展读书活动。

他亲自为员工推荐好书,并要求员工写读后感,还要进行相关考试。开始的时候,很多员工都不理解,但迫于领导的压力,没有办法,只能遵照规定行事。于是,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学习,每个月写心得体会,公司还将员工的读后感进行评比。

该活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收效颇好。员工开阔了眼界,改变了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积极性增强,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并且,学习的意愿也大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领导规定学”到“自己要求学”;很多员工还接受了在职学历教育。有员工在读书笔记中写到:“读书活动让我明白,一个敬业者首先得点燃工作热情„„接着要踏实做好做精工作„„然后勉励自己做得更好„„”

如果没有领导的要求,没有相关的考核,学习――这件个人化的事情,不会成为B公司全体员工共同的事情,也不会激发员工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个阶段:深化期如何让员工认同?

认同指由于情感上与群体或他人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种观点或做出某种行为反应。认同阶段的员工接纳企业文化是自愿的,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他们表现出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也就是说,员工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主要依赖于员工与公司、与集体、与他人情感上的联系。

推荐案例:“刺头”营销团队

W公司机关作风比较严重,沟通机制不顺畅,除了有业务联系的部门之外,各个部门之间几乎很少来往。虽然W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一直都强调团队精神,但公司内部的大团队意识依然比较弱,倒是几个基层的小团队建设颇有成效,例如基层的营销部,被公认为是最团结的团队。

该部门组建之初条件非常艰苦,硬件设施落后,软件服务跟不上。员工都是从其他各部门调来的“刺头”,是一些很有个性、难以管理的员工。经理在刚接手这个部门时感觉很头疼,临危受命的他决定先从部门内部气氛抓起。他深深懂得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当员工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他就会抓住机会,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当员工犯错误时,他并不是严厉训斥,定罪罚责,而是与员工共同讨论改进的办法。他还非常关心员工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他提倡集思广义,广开言路,在他面前,员工说话无需掩饰,可以畅所欲言。在他的带领下,部门内部事务民主,员工之间互帮互助。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员工在客户面前碰壁,流下了委屈的泪,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帮助他出谋划策,使他顺利摆平了这个客户。

正是当初这样一个别人眼中的“刺头”团队,考核时不仅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营销任务,并且以其团结合作的精神荣升为公认的和谐团结的集体。

该部门一位员工说,虽然基层的条件不如机关,但他非常乐意呆在这个部门,他不图别的,就图在这里能够想说啥就说啥,图这里的人际关系。

营销部的员工基于对部门的认可和归属,而表现出互相团结、相互协作的精神。他们的行动是W公司所倡导的团队精神的最好的体现。

第三个阶段:提升期如何让员工内化?

内化指由于获得新的认知信念,所发生的完全的观念改变或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内化阶段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一种新价值观的获得,是自觉地将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等同于自己的价值观。内化阶段的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既不依赖外在的压力和规定,也不依赖自己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而是自己的信念。员工内化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其所表现出来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会更稳定、更持久。

内化管理的要点是员工的信念。将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信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单纯宣贯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发展与公司相一致;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领导们带头表率、震撼人心,模范们树立典型、值得学习,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发实践。该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要点:

推荐案例:以身作则的领导

Y公司提倡廉洁自律。一把手曾经在全员大会上发言,要求员工一定要自律,要廉洁,并且向全体员工承诺从自己做起。

作为一把手,他遵守信用,信守诺言。有一次,该公司一名员工与家人在饭店用餐,听到附近的饭桌上有人在议论他们公司的领导:“Y公司的一把手确实不错,挺正的,上次我找他办事情,事情办完了,我买东西给他,他一样都没收,全给退回来了,还说这是公事公办。确实是位廉正的领导。”说话的人并不知道旁边就坐着Y公司的员工。这位员工在外面听到别人如此称赞自己的领导,自豪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还有一次,领导带领大家一起植树,有一方区域地质较硬,非常难挖,去那里挖坑的人很少。一把手见了,亲自在那边挖起来。旁边的一位员工见了过意不去,就劝道:“×总,您去别的地方吧,这里太难挖了。”一把手却说:“在哪里挖都是一样的。”

内化师德 篇7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

一、尊重学生,先要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在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走访学校老师及适度观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想最有效的了解方式就是与学生“谈心”,与学生真挚地“谈心”最能照亮学生的心灵。“谈心”有两种非常好的方法,我经常采用这两种方法,获得了一定收效。

(一 )直接的面对面的 “促膝而谈 ”

直接谈心,切忌居高临下,应让学生置于与老师同等的位置,即“促膝而谈”[1]。这种谈心有多种方式,我认为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谈心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应从最低最容易办到的开始,然后一步步提高,就如登山一样,不要指望一步登天。

班级有个成绩一直上不去的学生, 老师都说她除了基础不好,智商也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平时做操、跳舞,她总跟不上节奏,样子也比较木讷。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在自修课上十分活跃,和别人谈的话题很有特点。开始,抱着怕她太过影响其他学生的目的,把她喊去办公室谈心,告诉她我对她的不同看法,说她在我眼里是个很活跃和聪明的学生,应该有着比现在更好的成绩和表现;并问她对学习的看法,微笑带着诚挚。她很感动,向我表述了心里面压抑着的自卑,原来,一直以来老师们对她的看法她都知道,因为老师对她的不肯定,所以她也破罐子破摔了。由于那次谈话我给了她肯定,她变得努力发奋起来, 期中考试由最后一名上了五名。考试后,我要求她下次有更好的表现,她信誓旦旦,决定下次会争取把不及格的科目想办法都及格。相信,不管下次考试成绩如何,她已获得了学习上的自信。

(二 )通过周记 、书信等间接谈心

有些学生面对直接谈心仍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这时,间接谈心未尝不是一个好举措。如书信、周记就可避免许多尴尬场面,也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从容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十七八岁的年龄正是人一生中最懵懂的时期。现在的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社会,完全是在父母怀中长大的,很多思想、认识都带有家庭的影响,使自己在个性发展上很不完善,性格里往往会表现得很自我中心化[2]。新教师由于年龄接近,思想和认识上最靠近学生,比较容易获得学生接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认识,帮助他们成长。

班里有一个顽皮、特爱在自修课吵闹讲话的学生,找她谈话,她总是沉默不语,但过后在别的同学反映中,仍看到一个桀骜、放任的她。于是,我开始留意起她的周记。在周记里,她从来不肯向老师敞开心胸,写的内容十分感性,唯一给你希望的是她的文笔异常优美,我相信阅读是她的爱好。于是,我便在她的周记本上写起了长篇故事,整整写了一个学期,我把对她的希望和关爱通过故事向她表达,奇迹在期末复习应考中发生,她不光一改老师不在时捣乱自修课次序的毛病,还帮助班干很好地“镇压”了一批闹哄哄的学生,还给班级晚自修一个宁静。

相信,拥有学生的支持,你的工作会顺利很多。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了解学生,同时感化他们,让他们接受到你的关爱。

二、尊重学生,还要公平待人、全面关爱

我在学校同时身兼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在几次调查和谈话中,我常听学生在背后议论说某某老师看面子,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地批评一下, 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大骂特骂,某某同学的爸爸是干部,他表现不好也当班长,还是三好生……听到这些议论,我就会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小孩歌”———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时常在教育学生学做真人的同时, 却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一个“假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相信每个班级总是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我们要做到公平对待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不然在工作中就会宠坏一半,同时失去另一半。所以,我在平时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公平全面对待每个学生。我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 )要避免针对性 ,注意教育的全面性

的确, 班级里一些后等生往往是班主任工作时较头疼的对象,如果在教育过程中越想把这些学生“镇压”下来,这些学生的问题反弹性会越大。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本着尊重每个学生的原则,不妨经常给他们创造一些新起点,让他们觉得老师尊重他们,他们完全有机会和别的好同学共同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在全面、客观对待每个学生,不能把矛头总指着一些问题学生。

我曾开展过一次主题班会:制定班级公约。在一番肯定和激励后, 请全班同学每人总结一个班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再请全班同学共同想办法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由老师最后定下学生讨论出来的答案,制定成班级公约。一个看似简单的主题班会,却让我看到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全面公平的教育和引导学会。因为同学们找问题时,往往会把问题归在成绩好坏、班级纪律等几个典型问题上,这些主要是后等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可再思考一下,难道成绩优异的学生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吗? 不是,例如:宿舍卫生工作等,我经常看到一些好学生身上问题重重。假如问题看的不全面,也许就会导致部分学生情绪上的不满,觉得老师只看重成绩,忽视德育教育,并使班级问题扩大增多。这时,不妨提供他们一个好班级的模式,引导他们避免找问题的针对性,在这一过程中,其实老师已经把握了一次好机会给自己、给后等生。

(二 )要避免对象限制 ,注意教育的互动性

班主任工作对整个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认为鼓励中学生民主评议班主任, 对促进和优化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意义。教学相长,尊重学生,公平全面地对待他们,就要注意避免教育对象的限制。谁能无过,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积极鼓励[3]并认真组织学生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就有可能获得比较准确、可靠和具体的信息反馈,在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获取有用的参考资料,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同时,充分发扬民主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能鼓励中学生民评班主任,表明班主任自觉地将自己放到与学生推心置腹、共商大计的位置,并置自己于全班学生监督之下, 是真正贯彻民主性原则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样既可促使班主任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又可让班主任收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之效,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学生通过评议教师,提高参与意识和班级主人翁意识,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老师,提高分析和观察能力。

公平对待学生,全面关爱学生,是新教师顺利适应工作、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

当然,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者,还涉及班主任良好的仪表、健康的语言、成功的教学等许多方面,这些方面需要以后我们在工作中慢慢学习、慢慢成长。我相信在成为一名成功班主任之前,能尊重学生,能了解和公平的对待学生,绝对是一对帮助你通向顺利之路的双翼[4]。

摘要: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尊重学生,可以让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德育内化。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为此,我们可以同学生直接面对面“促膝而谈”或通过周记、书信等间接谈心;尊重学生,还要公平待人、全面关爱,避免针对性,注意教育的全面性,避免对象限制,注意教育的互动性。

识字、悟词、内化、积累 篇8

一、汉字在游戏般的情境中跳动

我们的汉字有着其自身的特性,比如她是“音、形、义”三位一体;她以象形文字为基础,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她形态各异,存在大量的多音字、同音字、一字多义等情况。依据这些特点,我在学生识字的环节中,设计了许许多多的游戏情节,想方设法让生字跳动起来,了然无痕地悄悄地钻进孩子们的小脑瓜里,免去枯燥无味的结构分析和讲解。比如引导学生给生字编顺口溜,边编边猜,边编边琢磨,边编边想象,无形中,孩子们将汉字的音形意都联系起来了。在学习“浇、烧、绕”时,为了克服右上角多一点的错误写法,我引导学生编出几句这样的顺口溜:“浇字多一点,就将花浇枯萎,烧字多一点,火就烧不着了,绕字多一点,就会往水里绕”。

还可以从字形构造入手,编一些字谜,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记忆字形:大王下令。(玲)会说话的羊。(详)千言万语。(够)一条毛巾掉到一口田里。(幅)这样带有童话色彩的情境,学生兴趣最浓,效果较佳。

古人讲究推敲字词,这一点便是依据汉字的多义性、情感因素,在用词造句时也更能体现汉字符号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特殊性。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中,有时细细地品“字”,能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能让孩子们学习汉字的热情高涨起来,也能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感悟语言文字背后丰富内涵,从而喜欢触摸文字,喜欢语文。

二、词语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含情

当语文课堂上缺少了情境,语言中缺少了情感,教学也就会失去生趣。因而在词语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学习它,应该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品味琢磨。这不仅能品出词语本身的信息,即字典、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而且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内化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是我们老师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怎样从一个字、一个词入手,引导他们去反复推敲斟酌,逐渐领略精髓,悟其真味呢?我还是从造景、造境方面设计,试图将孩子们引入多彩沸腾的生活,在感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天真的同时,收获“一词入口,百味皆生”的快乐。

《父亲和鸟》是一篇非常感人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课文。文中鸟儿们的快活跳跃情景与父亲爱鸟、懂鸟、护鸟是分不开的。孩子们在感受鸟儿们快活的同时,也体验了一次心理历程。在学到“快活”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鸟儿快活的样子,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中快乐情景,试着用“快活”一词说一两句话。学生们先是说鸟儿们很自由、很舒服、很轻松、非常开心等,找到了快活的感觉,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一幅幅地呈现出来:

生: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小白兔快活地采起蘑菇来。(富有童话色彩的生活情境)

生:当我们认真听课时,老师心里一定很快活。(善解人意的课堂生活情境)

生:“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快活地唱起歌,跳起舞。(还具有真实情感体验的集体生活情境)

生:我爸爸回来了,我们一家人都很快活。(温馨的家庭生活中亲情体验)

生:我帮妈妈做家务活,我俩心里很快活。(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孩子们在这里再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情景,调动了他们的生活体验、情感积累。由这个词品味出每个人的幸福快乐人生。

执教《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逢三八妇女节,许多学生送我鲜花。上课时,我灵机一动,拿着一支鲜红的玫瑰花走上讲台,逐个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板书“玫瑰”二字。识记字形后,我再次举起手中的玫瑰花说:“你觉得这朵花怎么样?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生:玫瑰花很红。

生:这朵玫瑰花很漂亮。

生:玫瑰花散发着香味。

生:这朵玫瑰花开得很鲜艳。

生:玫瑰花显得很娇嫩的样子,很新鲜,是刚采下来的。

看样子,玫瑰花的美好形象已深入孩子们的心了,相机导入新课,并且为后面体会“惋惜”的心理活动埋下伏笔。

《笋芽儿》是一篇美丽的童话。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笋芽儿成长过程中的坚定、美好、收获,抓住“终于”、“自豪”二词,仔细揣摩:从“终于”一词中你知道笋芽儿钻出地面前经历了些什么。学生从很长时间向上钻、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自己很弱小、周围漆黑一片、它很累)、很勇敢,坚持不放弃几个方面理解。从“自豪”一词中,学生们也感受到笋芽儿努力地长大了,很了不起!它冲出黑暗,真勇敢!能感受到笋芽儿心里的兴奋、喜悦。孩子们在童话情境中、在生动的形象感染下,知道要像笋芽儿那样积极努力地健康成长。

总之,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一方面靠他们自己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对词语进行有效学习及语感分析,学会内化语言文字,积淀语感。

上一篇:打游戏的检讨书下一篇:故事里的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