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感悟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入行感悟(精选6篇)

入行感悟 篇1

——新员工入职感悟 2014年7月9日,清晨,阳光温和,青春的脚步从四面八方而来,聚集在正门之前,共同迈入这座威严的建筑,这一天,我们入职了。怀着美好的憧憬和从零开始的心态,走进了这个大家庭。

时光荏苒,转眼已经从学生变为了职业人,从懵懂的青年变成了即将肩负责任的工行一员,我们紧张、激动,也怀有期待。这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蒸蒸日上、蓄势待发的大集体,能够被银行录用,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在人力资源部的悉心安排下,我们不仅学习了各种银行业务,促使我们尽快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同时也逐渐熟悉了工作环境,通过和同事们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作为银行的一线员工,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通过作为大堂经理助理的见习,我们懂得了一,这个岗位是银行面向客户的第一扇窗口,是最先接触到客户的人,大堂经理和大堂经理助理需要保持良好的形象,维持亲切的笑容,耐心仔细地解答顾客提出的问题,才使客户对银行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二,这个岗位需要熟悉银行的业务,包括各种柜面的业务以及理财产品的介绍等,客户来咨询的时候,能够准确清晰地指导客户填写各种单据表格,提示和指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办理业务以及引导客户到相对应的柜面进行业务办理;第三,这个岗位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大厅中,每天会遇到上百位客户,有时也会遇到突发事件,这时就需要及时照顾到客户情绪,维护好大厅的秩序,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争取做到让每一位顾客都满意。

在见习期间,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对答自如,我们在辛苦之中学到了很多。一方面是充实自我,而另一方面,感触更加深刻的是:银行业不仅仅是金融业,更多的属于服务业。我们需要把每一名客户都当做朋友,才能顺利舒心地完成一天的工作,才能真正地让客户满意并且感受到我们想要表达的真诚。当我们帮助客户解决了问题,他们向你微笑表示谢意,甚至有的爷爷奶奶拉着你说,“姑娘,还好有你,真是谢谢”的时候,那些辛苦和付出,确实都是值得的。

入行申请书 篇2

【 申请部门 :

1.基本信息

照片

姓名

民族

性别

身份证号码

e-mail

手机

宅电

紧急联系人

与本人关系

联系电话

籍贯

婚姻状况

现住址

2.学历情况

学校名称

就读期间

成绩或等级

(高中校名)

(大学校名)

(研究生校名)

(其 它)

3.语言能力(TOPIK, , CET,TOEFL 等))

考试科目

取得分数

发证日期

4.资格证情况

证书名称

颁发机关

发证日期

5.计算机操作能力

OA

EXCEL

初级 中级 高级

WORD

初级 中级 高级

P0WERPONT

初级 中级 高级

6.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雇佣方式

工作起讫时间

工作部门

业务内容 在职与否

* 雇佣方式 : 全职,兼职,实习等。

7.详细工作情况(此项仅限有工作经验者填写)

请简述您选择离开现工作单位(或原工作单位)的理由

您在现工作单位(或原工作单位)的级别,具体负责业务内容

您曾经受过何种奖励,有何值得骄傲的业绩

8 .个人情况

性格特点(优,缺点)

兴趣爱好

得到到别人认可的 5 种才能

别人建议自己应该改进的 3 点

9.自我介绍

请叙述个人成长历程(家庭背景,价值观,校园生活等)

请叙述求职过程中选择银行的理由以及选择 IBK 企业银行的动机

请简述能胜任您所选择的岗位的重要素质(知识,语言,经验,创意,销售能力,人际关系等)

请讲述一下自己的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和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以及它们对现在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补充内容

本申请书所述内容如与事实不符将不予录用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学习入行论之后心得 篇3

2、假如看见某人已经发了财,获得了地位,今天赚了大钱,当他获得这些时间福报时,应毫无嫉妒的对他随喜。怎么随喜呢?希望他的福报比现在还大,更多的获得种.种资财受用。随喜是否诚恳?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随喜应该是身、口、意三方面的随喜。

3、平时我们不管到哪里去做什么事情,只要听到别人有一个好名声获得了什么快乐,都应当从内心中马上随喜,这就是对世间的随喜。

所谓的随喜前提必须是内心非常纯洁,不杂有任何烦恼,假如你什么事情都没做,光是投机取巧的随喜,能不能获得功德也不好说。如果你亲自去造一些善业,这个功德是最保险的。

4、如果有人修持十二缘起,抉择四谛,或者受持清净的别解脱戒,我们应把它当作自己的对境,升起极大的欢喜心,这就是对中士道的因随喜。

5、有时如果实在不能随喜,口头上也不要说好话。欺骗人是没有必要的,真正为上师为三宝做事情。应该从内心由衷的随喜,这是很重要的。

6、有人因为没有好好学习佛法,随喜也是修不来。看到别人行持善法获得快乐,心里始终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不高兴,这样不太好,别人考100分自己就算得零分。也应该随喜别人,作为单位里的同事,如果别人赚了100多万,你不但不赚,反而亏了很多,这时候也应该替他高兴,希望别人再多赚一点。千万不能想他赚了这么多,我赚一点多好啊。他不要再发财了,应该让我发大财,那你随习学的一点也不好。

7、身为修行人,所作所为一定要观察对众生有没有意义?对佛法有没有意义?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即便别人赞叹你,随喜你,有没有功德也不知道。假如没有功德,随喜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就像山谷里的水在哗哗响,我随喜水声那么大。这到底是功德还是过失也说不清楚。

8、如果老师看到下面的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祈求他,他不一定愿意讲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上师自己印一些法本。然后说你们过来呀,我今天要转无上法轮,这样好多弟子就会对这个法不重视。佛法就丧失了它的尊贵性。

9、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

10、对以前已做过的善根,已念诵愿文和心愿作印持,称为回向,对没有做过的单,跟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立誓要做这就是发愿。

11、未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就如同有些人未来会获得一些财物,现在可以发愿与某人共享这并不是不现实的事情。而是可以实现的,同样回向未来的善根也是如此。

12、行持任何善法,最初应以菩提心来摄持。中间安住与三轮体空的无缘境界中。最后缘无上菩提而坐回向,伤若能以三殊胜摄持,此善跟为随解脱分善根。

13、在集中听课的时候发心一定要清净。听完后一定要回向,不能听完就直接走了。而应该讲文法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并且念一下回向文这种文法的方式是最好的。如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14、佛陀曾亲自以身作则前往病房里帮助病人擦拭身体,照料饮食,宣讲养生常识等等。

还在戒律中谆谆告诫大家,照顾病人是我们每个修行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如果看见可怜的病人,都应该尽心尽力地照料他们,这一点相当重要。

阿底峡尊者说照顾长期的病人,孝养老年的父母。帮助远游的客人,这三者的功德等同于修持大悲空性藏。

15、我们平时发愿时应该想到:让世间上所有的可怜众生。多获得快乐,愿他们身心中的痛苦早日消除。在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哪怕帮助一个病人也可以,如果身体比较好,就用身体。如果条件比较好,就用物质来帮助他们。

16、平时我们应当发愿在众生遭遇这种灾难没吃没喝的时候,愿我变成他们面前的饮食,帮助这些可怜众生解除饥渴之苦。或者发愿世间上有如此多的难民和贫苦众生,起求助佛菩萨加持,愿他们早日获得饮食远离这些痛苦。

17、我们平时发院的时候,也应该像佛陀那样生生世世利益众生,不管自己变成人也好。非人也好乃至变成一般的无情资具,都要想到利益众生。

18、作为修行人,我们不仅应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同时也要发愿当众生感受这些疾病、灾难、战争时,我们一定要化作他们的所需,出现在他们面前,近几年来许多国家纷纷饱受战乱之苦。难民们的感受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深切的体会到。对于这些难民我们也应该发愿,希望能解除他们的忧愁和困惑。

19、为力亦有情,故我们必须要不时自己最珍爱的身体。有生之年所积累的房屋经营等财产受用。已经未来过去,现在所造的一切善根。

20、未来的善根可以通过现在发愿而做回向。比如心里计划要造某种善根,现在便可将此功德回向给众生,过去的善根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成熟。相续中的果报没有享尽,故也可以进行回向。

21、当有时对善根产生贪著,自己现在念了多少部经修了什么法?经常念念不忘挂在嘴上。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我执与我所执,也为了利益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们一定要舍弃对此三者的执着。讲起完全不识给众生,若能做到这样。在短暂的人生中也能积累广大的资粮。

22、回遮就是降伏魔众,真正要修遮时,一定要先观察动机。是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回遮的对象。并不是外面的魔,而是如毒药般自私自利的我。修断法时也是同样必须要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魔众非人,任其享用,怎样造缘都无所谓。这种修持法确实非常殊胜。

23、人活着的时候,若能把是我所执着的东西如财产身体统统舍弃。心里就很舒服了,以后纵然遇到违缘和痛苦。也不会有什么伤心的,因为这些东西已经不是我的早就布施给众生了。打个比方说,我想将屋子里的财产布施给一切众生,如果不注意来了小偷。把里面的东西偷走了,我也不会有任何伤心,因为我早已经舍给众生了。虽然没有亲自送到别人家里,但他自己来把东西拿走了。我有什么痛苦的?

24、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要经常磨炼自己的心。毕竟是有为法,逐渐逐渐他就会改变方向的。这一点大家要记住。

25、发了菩提心以后,既然我已将身体随意施给了所有众生,只要他们欢喜,桓时随心所欲地殴打、谩骂、杀害我也无所谓。

26、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想到我这个身体已经是众生的了,所有的受用也是众生的了,尽管现在还无法真正的布施身体。但心里面一直这样想,久而久之对身体的执着就没有了,毕竟我们发了菩提心,在诸佛菩萨面前也发过愿。从此以后我就成了众生的奴仆,只要众生高兴怎么样都无所谓。只要他们欢喜就可以了。

27、发了菩提心的人已将身体布施给众生了。纵然他人对自己百般戏弄轻辱。诽谤挖苦,冷嘲热讽也都是可以的。现在还有什么必要去执着爱惜它呢?

28、发菩提心并不是嘴上说说就行了,必须要真正的发自内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将身体等布施给众生。只要众生欢喜怎么样戏弄我的身体故意把这个身体抬来抬去或耍来耍去都无所谓。

29、别解脱经中的沙门四法,就是别人打我时我不还手。别人骂我时我不还口,别人恨我时我不恨他,别人说我过时时我不说他过时。这是释迦摩尼佛的追随者,都要严格值守的。更何况是已经发过大乘菩提心的我们了。

30、其实一个人来到世间不管怎么样生活。都不会饿死,在谋生的手段当中,杀害众生的事业是最不好的。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一旦你最后要感受这种业果,那时候说是因为要生活,所以能不能开个绿灯。根本没有这种说法。

31、把我作为对镜,不管是对我恭敬、供养、礼拜还是用各种不恭敬的行为来对待我,都愿这些行为成为他们的菩提之因,无论在什么地方,凡有众生看到我听到我的声音,对我生起欢喜心,或者对我生起厌烦心都愿他们离苦得乐,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就是我们发愿的总目标,大家一定要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

32、只要听到我的单说见到我听到我的声音。意念我接触我与我对话的所有众生,愿他们签除五无间罪,组赛屈辱呃,取汁们最终往生清净的。不扎拉刹土。

33、白天也好,晚上也好,行住坐卧中都希望。众生得到利益,这就是我们发愿的目标,也是自相续中升起菩提心唯一殊胜因缘。假如没有这样的发愿,没有这样的回向,要想真正生起菩提心。还是有点困难的。

区域经理入行经验谈 篇4

笔者将自己做区域经理的一些经验总结为基层市场法,在此与业内同仁分享,如果你是一名新入行的区域经理,它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区域经理,希望能够就此问题共同探讨。

1、用专业的产品知识培训促销员。很多厂家及商家在县级市场的商场内部都没有设立专职的促销员,对于商场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相当重要,这就要求区域经理自身要有扎实的产品知识。培训不是一个重复再生产的机械工作,而是一个心、脑、手并用的智力型工作。因此,区域经理必须要学会用大脑思考,要对自己销售的商品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头一样,产品是为何种需求而推出,产品具体的功用,面向的定位市场,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演变等等,再将这些产品的优点和产生这些优点的原因告知商场促销员,当他们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后销售产品时消费者才能认可产品优点。

2、与商业单位保持密切接触。初入职场的年轻区域经理,大多数是从县乡镇经销商开始操作的。首先是要了解这个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再加上自己对产品专业知识的了解,这样才有可能引导经销商开展营销工作。通常新的市场推广人员不但缺乏与商家的接触,而且也缺乏对产品定位消费层的认识。而要想了解消费者,走近消费者,就必须亲自去站柜销售产品,在市场一线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大型百货公司、家电连锁店、家电超市,这些大卖场的消费者由于经济环境、地理位置、消费水平不同而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相差很大。只有亲自站柜销售产品,才知道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要求。如果一个新营销人员,经常到商场站柜、促销,特别是节假日,双体日,这样就会逐渐与商场上上下下的员工熟识,也能很快受到商场的认可,在今后办理业务方面较易得到商场支持。

3、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区域经理不仅要了解自己产品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要了解竞争对手产品的优劣,在今后的竞争中尽量扬长避短。而且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必要时还要学会班门弄斧,经常向业务高手请教或者挑战,这样对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很有好处。同时区域经理起码得是半个“军事家”,要站在一定高度上看问题,纵观全局。通过观察遇到的人和事,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看一些营销案例,分析成败原因学会触类旁通,这样才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4、注重个人品牌的树立。客户在认同产品之前往往得先认同销售人员。基于这一原则,区域经理更应该非常注重在客户面前的个人形象,不卑不亢,以平等心待人。事实上,根据笔者的观察,如果在短期内,能够在客户中形成:踏实、勤奋、真诚的口碑,会为工作开展减少很多阻力。

5、以客户为中心,坚决执行客户关怀原则。客户的需求就是自己的使命,通过将这一想法付诸实际行动,来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6、以情动人的原则。

客户当中尽管存在昧着良心的“暴利枪手”,但绝大数客户毕竟是好的,因此,真实的感情往往能够打动他们,并获得他们的帮助,促进产品上柜及其营业主推。

7、以深入细致的工作获取目标经销商或代理商尽可能详细的信息,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目标经销商或代理商的详细信息,可以少走弯路,在短时间之内找准攻关方向。可通过代理商、经销商这些渠道获取信息,作为同龄人或同路人,可以很容易与他们沟通,获得一些信息,但由于自身工作性质的局限,他们提供的信息往往有偏差,所以不可全信,但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可以知道谁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通常做县级城市的其它厂家业务人员远远不止一人,会有很多厂家的代表在做,要常常虚心向别人讨教,从中也可获得重要的信息,而且同为一地的市场人员,这种沟通得来的信息往往非常有价值,甚至可以马上就可以用。

8、勤奋,善于自我激励。对于刚入行的市场推广员来说,勤奋至关重要。笔者初到某县级市场时,前3个月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吃过一顿安心的饭,人瘦了好几斤,笔者要求自己必须做好,把完成乃至超越销售指标的想法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在新营销人员渡过最初期的市场熟悉阶段后,就逐渐开始了市场的营销运作。笔者建议不妨用一种比较法,一个产品要想畅销,无非是在产品质量、性能、品牌、价格、促销手段等方面取得优势。在市场营销中不仅自己要创造好的营销方案来提高自己,还要会借鉴别人的优点来发挥,不断观察竞争对手的产品营销手段。用自己的产品营销手法不断与竞争对手去比较,发现差距自己有能力改变的马上去做,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要想办法用可替代方法去缩小与对手的差距。这样通过不断思考去实践,就逐渐的具有了市场意识。

例如,笔者初入市场做影碟机时,市场上许多厂家宣传DVD3解码、6解码甚至9解码、11解码,而笔者所在公司始终都是宣传1+1逐行扫描加双解码。在终端销售现场就有消费者提出,“你们品牌的产品是不是太落后了,人家金*4解码、万**7解码等,而你们却只有双解码,是不是产品功能不全。”我则说:“先生,你说得对,我们只说我们只有双解码,但在影碟机行业来讲,只要对DVD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DVD中只有AC-3和DTS为真正意义上的解码。而其它什么3解码、7解码等都是商业性的宣传,也就是说是对不了解DVD常识的消费者的一种欺骗。而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就是本份,所以我们的产品虽然也具备HDCD或数码相册等所谓的3解码或4解码,但我们也只会去宣传真正意义上的解码,这是对消费者负责!”

9、广交朋友的合作理念。在今天的市场形势下,要能够完整体现公司原则与立场,做好区域市场的各项工作,需要我们不仅限于思考与我们已经习惯的客户合作,更要求我们能够建立广泛的合作。这种合作应立足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体现客户与公司的利益共存,而不应是成为经销商之间相互打击的武器,甚至参与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区域经理要有超越市场与利益的境界,能够准确认识客户的市场与形势,把握客户之间的利益与矛盾;当难以回避矛盾时,要具备善于化解矛盾的能力。在区域市场内通过自己的工作来体现自己所服务企业的品格,体现着市场推广员的职业品格,这种品格也是你能否赢得广泛客户与广泛朋友的基础。

10、对工作保持上进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也许还会做的更好!营销的工作压力很大,主要来源于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时间一长,会有疲软反应。

还有,当个人在区域业绩领先时,会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所以在业务上轨道后,我们始终应牢记着‘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至理名言。要有愈挫愈勇的必胜心,输给对手并不可怕,只要找到症结所在,重震旗鼓,坚定必胜。但,一定不能输给自己,而战胜自己最实际的是行动。思考、观察、计划、谋略都得用行动来证明它们存在,再好的心理素质也得在实践中检验、锤炼、提高。脑在行动中运转,心在行动中体会,经验在行动中积累。

给刚入行的会计几点建议 篇5

有几条建议想给刚入行的同学们,希望大家认真努力:

1,不要怕吃苦,刚入行,老板会让咱们做些打杂(例如搬东西)的小事,尤其私人老板。不要多提要求,忍者神龟啊!

2,有眼泪背着人哭,多少次,回家的路上,我咬牙发誓,明天再不去上班了,因为...那简直是羞辱,只要工作中出点小差错,老板会让我非常没有面子。但是,第二天我又去上班了,你想啊,在他这错了,他骂你了,你改了,去别的单位,就不会再出这样的错了。只当拿着工资当学徒,在旧社会,学徒可是没有工钱的。

3,一定要担得起这份工作,那么老板的朋友和别的人才会服你,我挨了一年骂,第二年老板再不骂了,还老对我笑眯眯的,我对他说:您倒是骂两句呀,挨骂惯了,现在心里倒不塌实了。因为我渐渐知道了这个老板是严师,谁不喜欢自己的严师呢,我倒希望他接着给我挑错,我好尽善尽美,老板说,不骂了,因为你已经合格了,那一刻,我心里美孜孜的,是啊,现在去税务局办事,看到别的会计丢三落四,税官说:你们怎么这素质。而我一次OK,心里当然美了。

4,一定要和税务工商搞好关系,他们也是人,也很辛苦,双方有了冲突要忍,要体谅他们,混个面熟,以后还能走走后门加个塞什么的。

5,和老板搞好关系,虽然我离开那家公司几年了,但我经常去看他,我的第一份兼职就是他介绍的,然后那个人又介绍给别人,大家纷纷来找我,为了放心,又是熟悉的行业,他们不找代账公司来找我。

6,不要越权,老板不在,自己不要拿主意,因为企业不是咱们的,出了事咱担当不起。

7,若真想跳槽,要骑马找马,现在工作不好找,一定不能感情用事,歇几个月,可没人给咱工钱。

8,交接时不要让原来的老板为难,提前说,如果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要两头都兼着,不能说不管就不管,这样以后老板的朋友,同行知道你是个负责任的人,才会找你。

9,该出手时就出手,找好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下家,不要犹豫,以防错过好机会。

10,把工作中该记的及时记下来,疑难分录,何时年检什么,各种手续,时间长了,你就成专家了。

11,申报时把该带的带齐,在纸上写好,一项一项检查,有的画个勾。到了税务,一定要注意新通知,如有新表要交,记清楚时间。当然现在是网上申报了,也要仔细。

12,将心比心,试想自己是老板,投了钱,日理万机,焦头烂额,花钱雇的人,老出错,如果是你,你急不急,气不气,不骂?所以当老板数落咱们的时候,换在他的立场,也许就能理解他了。

13,自己接手的所有工作程序不仅要记清时间、顺序,方便的话复印一下,留着,比如:税票的格式,电汇单的格式,货物合同的格式,一般纳税人申请表,年检时所填表格,等等的格式,都复印下来,将来去了新单位,随手可得。尤其是兼职的会计,各个所的税票可能填写都不一样,就更需要留底了。

14,说句实话,私人公司的会计并不好当,首先要处理好老板亲戚之间的关系,有些事让老板心里清楚就可以了,也许他碍于情面也不好说他的亲戚,记住一点,永远不要在他的亲戚面前说老板不好,不要让他们抓住你的把柄,为这样的事很不值。

生西法师入行论讲记第七课 篇6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寂天菩萨造的《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主要是让我们趣入菩萨的行为、菩萨的学处。没有发起菩提心、没有修菩萨行,我们的身份、名称都还是一般的凡夫人、世间人。只有在我们的相续中产生菩提心、开始落实菩萨行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菩萨。菩萨必须具有某种法相,具足某种条件、标准,才能称之为菩萨。第一必须要发起菩提心,第二必须要修持殊胜的布施、持戒等菩萨行。现在我们要趋入菩萨行,就要跟随寂天菩萨的指引,逐渐让我们的心从庸俗的世间人的心、从追求自私自利的心转变为开始生起菩提心,开始关心众生的利益、关心圣教的利益,关心和自己无关的其他人的福祉等等,像这样我们的心会逐渐调柔,我们也要做利益他人的布施、持戒等等这些行为。只有这样行持之后,我们才能真实的称自己为菩萨。如果还没有真正趋向菩萨行,通过学习《入行论》逐渐让自己有所改变,也是我们学习这部论典的殊胜必要。菩提心的教授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殊胜的佛果、菩萨果,另一方面也能暂时让我们身心愉悦,通过取舍因果的方式,安住在清净的正道中。这就是直接的必要和间接的必要。

学习《入菩萨行论》实际上也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报,如果没有这样的福德,则根本没有办法听闻这样殊胜的菩提心的教授。虽然《入菩萨行论》的词句看起来不怎么难,但它所表达的含义(因为是帮助我们从自私自利的心态当中彻底的扭转,趋向于成佛的意乐,趋向于菩萨的行为的缘故)非常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多花一点工夫。

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心和菩提心之间的差距,再认识我们的行为和菩萨行之间的差距,了知之后让我们的心和行为逐渐趋向殊胜的菩萨道,这是非常有裨益的。

前面的课讲了《入菩萨行论》前面的一些内容,通过四法的宣说,通过其他方式让我们了知顶礼句和立誓句的含义。今天我们从第一品开始学习。第一品是《菩提心利益》,宣讲菩提心的利益是非常关键、重要的。按照华智仁波切的科判,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是“菩提心胜宝,未生令生起”。如果我们还没有产生菩提心,那么通过学习前三品就可产生、发起菩提心。菩提心从无到有要通过殊胜的方便——学了“菩提心的利益”、“忏悔罪业”和“受持菩提心”这三品,可以帮助我们相续中从无到有产生菩提心。第四、第五、第六品是生起之后不退失。第七、第八、第九品是不退的基础上再再增上。第十品就是回向所有修学菩萨行的善根于众生和成佛道。

第一品《菩提心利益》是通过宣讲菩提心功德、菩提心利益的方式,让我们想要发起菩提心。对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必须有清晰的了知,就比如我们在世间做事情,做这个事情之前,我们要了解能够带来什么好处——给我的团队、我的家人带来什么好处。如果做这个事情对我、我的亲朋好友、我的团队等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就很有兴趣去做。如果通过观察,做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反而有很多过患,我们就会放弃这件事情。

我们现在要生起菩提心,就必须要了知菩提心到底有什么功德、利益。第一品宣讲了很多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通过学习第一品,就知道修菩提心、发菩提心,是能够对自己产生很大利益的。虽然从究竟的角度讲,菩提心的功德侧重于利他,但是在学习菩提心之前,多少还是会考虑学这个法对自己有什么利益。因为我们现在刚刚开始接触菩提心,关心的还是与自己的利益有无关系。如果我们发现菩提心的修法对我们没有利益、没有功德,就不愿意学了。但是我们学习了《菩提心利益》这一品之后,知道它能增长善根、消除罪障,在轮回中能带来很多利益,为得到这些利益,就愿意去发菩提心。虽然究竟来讲菩提心是利他的,现在学菩提心利益这一品,好像又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二者之间看似有个小小的矛盾,其实我们最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出于自己的利益去了知它的含义和利益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我们是初学,对于广大无边、非常清净伟大、一心一意利他的菩提心,现在还没有办法站在那么高的位置上去体会。所以最初的时候寂天菩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发菩提心,我们就能够得到如是的功德、如是的利益,也相合于我们现在的心态,宣讲对我们有利益的法。

随着学习《入菩萨行论》的深入,我们就会发现,寂天菩萨会把我们的心从考虑自己发菩提心能得到什么利益,逐渐转移到利益众生上面。菩提心本身就是圆满的利他之心,这个心远远超越了世间中所谓的爱心。菩提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利益的对象不只是人,其他所有具有心识的众生都是它所利益的对象,而且最终目的是要把和自己结缘的所有众生全部安置于解脱成佛之地。我们通过观察了知菩提心的本体之后,世间中有哪种爱心能够和菩提心的本体相比?实际上根本就无法相比。菩提心是一心一意利他的,虽然我们最初的时候考虑到它能够利益自己——如果自己发了愿菩提心,能够得到什么功德,多少有点自利心。但是随着学习《入行论》的深入,自利之心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练,逐渐都会转变成利他之心。这也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一种方便。“先以欲勾牵”就是先告诉你发菩提心有什么好处;“后令入佛智”——学习之后,我们的自私心越来越少,利他心越来越多,逐渐真实趋入于利他的菩萨道。佛陀、菩萨讲法也是通过这个方便,逐渐让我们从当下庸俗、执着的心态中脱离出来,趋向殊胜、伟大、清净的菩提正道。这是在标题上稍微介绍一下本品的内容和含义。

还有一个就是讲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它本来具有这些功德,它的功德利益本来就很大,所以,第一有必要让我们对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有所了知,让我们愿意发心;第二告诉我们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就是有这么大,如果我们一旦发起了利他心,发起了菩提心,一定能够得到这里所讲的种种功德。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

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

二、入者之意乐;

三、趋入之方法。

所入的自性从三个方面讲,前面讲了一些内容,现在从所入的本体、自性来进行观察。首先是入者的所依补特伽罗,谁来入这种菩萨行?是某某众生或我们要趋入于菩萨行,即入者补特伽罗种种的身心状态;第二是入者的意乐,就是发心,入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发心趋入的;第三是讲趋入的方法,通过什么方式趋入的,讲这三个含义。

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分二:

一、宣说身所依暇满难得;

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我们要趋入菩萨行,补特伽罗在什么所依上生起菩提心呢?实际上无外乎就是身、心两个方面。第一以什么样的身体作为所依才能生起菩提心,后面讲到暇满难得的人身是最能够生起菩提心的载体、所依,这是很重要的;第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也是很稀罕的。第一是身体的所依——暇满人身很稀罕,第二个是意乐的所依——具有福德的心也很稀罕。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菩提心是非常清净广大、深入的善妙之心,这样一种菩提心,必须要有很深厚的福德基础才能生起来。如果我们的心经常产生邪分别念、邪见,产生很多非福德之心,在这些污秽的心态中产生不了很清净的菩提心。菩提心非常清净,它已经远远超胜了为自己获得解脱的小乘出离心,也超胜了一般的世间人为了自我的利益而谋取福德之心,它完全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这种心非常清净,这种清净的心态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善妙的所依——福德之心,具有福德之心才可以产生清净的菩提心,而这样一种福德之心是很稀罕的,非常稀少。

暇满人身也很难得,具有福德之心也很稀罕。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已经有了想要修持福德之心,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的。我们现在获得了之后,它可以作为产生菩提心的身所依和心所依,它就是最好的条件、最好的载体。最好的所依就是这个暇满难得的人身和想要修持福德的殊胜善心,这两个科判就是这样的。

一、宣说身所依暇满难得:

暇满人身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这个科判和颂词主要是宣讲了身体的所依暇满难得。菩提心是很清净、非常伟大的一种心,这种心在什么身体上面最为圆满、最能够发起呢?佛菩萨告诉我们,暇满难得的人身最能够引发殊胜的菩提心,在这个所依上菩提心最容易产生。为什么这样讲呢?在经论中也有过记述:一些大鹏、腹行的大蛇、旁生、天人,它们听了佛讲解大乘妙道之后,也会心生欢喜发起菩提之心。所以发菩提心的所依不单是人身,其他身体也有发起菩提心的可能性,也能够发起菩提心。但是从能够发起的角度而言,最好的身依是什么呢?佛陀在经典中再再宣讲,最好的身所依无外乎暇满难得的人身。第一是人身,第二是暇满难得的人身,在暇满难得的人身上发起菩提心最容易。现在我们拥有了最好的身体、载体,既然拥有了,就应该好好珍惜暇满的人身,以这个所依修持菩提心、产生能依的菩提心,这个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得到了我们就不能轻易放走。

下面我们开始观察暇满人身的道理。

“暇满人身极难得”:这样的暇满人身是非常难以获得的。在一些注释中,要想获得暇满人身有三个条件,而这三个条件都不太容易具足。

第一个条件是持戒,必须要具足十善业道,或者具足五戒以上的戒律。总而言之,必须修持一种断恶的善法,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要修持布施、安忍等善法;第三还要发清净的愿,发愿自己的善根以后获得暇满人身,这三个条件都不好具足。第一是持戒,有时候看起来持戒很容易。环境对于修行者持戒的影响非常大,现在整个环境很污浊,世人都是在鼓吹拥有妙欲、享受人生等等,这些都是与清净的修道之心或者清净的持戒之心有冲突。我们要守持清净的十善业道比如五戒等,必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等。所以深入观察的话,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很乐意、很圆满的持戒,其他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条件,要得到人身就必须持戒。

第二是要行持布施、安忍等善法。得到人身之后,要让人身具足修道的顺缘,就要通过布施来获得财富,通过安忍来获得一个不太难看的相貌。我们要具足各种修道方便,虽然获得人身,但是如果自己不自在:比如财富很短缺,为了养家糊口,必须每天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去打工、去挣钱,试想一下,哪里还有时间去修法呢?所以虽然得到了人身,但是没有通过布施、安忍等等来获得拥有修法的机缘、财富,实际上我们也没有办法圆满修学佛法,这个条件也不太容易具足。

第三是发愿。发愿我的善根要为后世获得暇满人身而回向,基本上很多人都没有这样做。虽然修持了十善、布施、安忍等善法,但是没有发愿获得暇满人身,就无法成就能够真实修持殊胜法义的暇满人身。暇满人身和普通人身是不一样的,暇满里面有闲暇和圆满,具有闲暇和圆满的人身是能够修行佛法的人身;而其他不具足闲暇和圆满的人身,顶多是个普通的人身,就如现在的很多世间人,虽然具足人身,但不是暇满人身,在他们身上不具足修法的机缘。暇满人身一定是能修持佛法的人身,这种人身极其难得,非常稀有。我们现在得到了暇满人身,就要好好珍惜。

“既得能办人生利”,既然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就要让暇满人身成办最大的利益。成办什么利益呢?人生的大义。人生的大义是什么?利用暇满人身修持出世间道、修持菩萨道、修持殊胜的佛道,这就是我们利用暇满人身成办的最大利益。而不是世间人认为的:利用人身可以挣钱、拥有很多资具、让自已的生活很幸福很圆满。虽然这也是一种利益,但不是人身最大之利。暇满人身能够做其他人身根本做不了的事情。普通人身做不到的事,就是修道之事。暇满人身既能修道,也能做一些普通的事。我们面临这个双选择,如果用这个人身既能够修道,也能够成办其他利益,那是非常圆满的。

利益应分主要和次要。暇满人身和普通人身的功效不一样。普通人身只能成办人身的暂时利益,而暇满人身除了成办暂时利益之外,还能够成办普通人身无法成办的增上生、决定胜、或者菩萨道的功德。“既得”,既然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就要用暇满人身成办人身的大义,就是要发菩提心,修持菩萨道。这是主要利益。

在《前行》等有关暇满人身的修法中,用了很多的比喻让我们了知:暇满人身第一是难得,第二是珍贵。因为珍贵所以难得,因为难得才珍贵,容易得到就不为珍贵。世间中很难获得的东西,如如意宝,这种东西很珍贵,就是因为它很难具足获得的因缘。如果像土石一样遍地都是,那还有什么难得,也就不珍贵了。真正能够具足暇满人身的因缘非常难,人身确实非常珍贵。为什么珍贵呢?珍贵在哪个地方呢?珍贵之处在于:普通人身、旁生的身体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暇满人身就能做到。暇满人身不是一般人身,平时我们如果不好好观察,感觉人身很痛苦,天天找麻烦,又是生病,又是身体不好,又是心情不好,觉得人身没有什么价值。实际上以佛、菩萨的智慧眼光看来,愿意修持佛法的暇满人身的确非常难得,得到之后我们要善用人身,不要用暇满人身做普通人身能做的事情,不要浪费了。

一般人追求妙欲、钱财、家庭幸福,追求过得舒适等等,都是人的本能。作为修道者,当然不能停留在本能的阶段。如果把目标定在本能阶段,这种发心和行为与旁生差不多。我们看过描绘动物世界的一些纪录片,动物对组建家庭、营造房屋,也是非常善巧的。如果我们的人生目标也如此,只满足本能需要,实际上和旁生差不多,已落到旁生的层次。既然生而为人就具有超胜之处,我们能够以暇满人身来追求菩萨行,抉择万法究竟的实相,这一点旁生和一般人根本做不到。既然我们得到人身,应该把人身的利益目标定在菩萨道、定在帮助众生的上面,真正能够成就大涅槃。所以目标要分清主要和次要的利益。

成办利益的次要目标是,作为欲界有家庭的修行者,用此人身还要成办很多世间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把修行目标定得高一点。出世间的主要目标定在修持佛法、修持菩萨行、菩萨道上面。“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如果我们今生没有以暇满人身成办最大的利益,“后世怎得此圆满?”后世怎么能够再次获得暇满人身?暇满人身不是运气好碰到了,也不是通过权力、权势来获得,得到一个暇满人身必须具足因缘。今生我们获得了暇满人身,是因为前世修持了暇满人身的因缘。如果今生精进修道,成办了人生的大义,在成办人生大义的过程中,也具足了后世再获得暇满人身的资粮,这是个良性循环。今生虽然获得了暇满人身,但是依靠庸俗的心念执著世间的快乐,没有用暇满人身去修持应行的善法,就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浪费了暇满人身,第二因为浪费了暇满人身的缘故,没有进一步修持后世继续获得暇满人身的因缘,所以后世就没办法获得暇满。未获得暇满人身,就很有可能堕入到恶趣中,堕到庸俗人身中,就没办法再有圆满的机会修持佛道。

最好的修持佛道的时机就是现在:我们正在听法,我们正在修道,我们正在遇到殊胜的教法,我们现在也有一种想要修道的心。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怎样让这个修道的心保持下去,逐渐增上并达到圆满。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生起了它的违品、障碍,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把负面心态完全遣除,让自己的心永远保持在追求菩萨道、追求佛道的境界的殊胜意乐中。

下面讲颂词的含义。〖如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以及长寿天,邪见佛陀不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断除了其中所说的八种无暇,因而称为闲暇。〗暇满人身是具足暇满的,既然具足暇满,什么是暇?什么是满?暇是指闲暇,以什么标准作为闲暇呢?远离了八种无暇的状态称之为闲暇。八种无暇有四种是属于非人类,四种属于人类。

首先说四种非人类:“地狱饿鬼旁生长寿天”。地狱众生的痛苦过于激烈,无论寒地狱还是热地狱,一旦堕入地狱中,极其痛苦,根本没有闲暇、没有机会来修持佛法,堕地狱是根本没办法修法的。

第二个是饿鬼界。饿鬼界的饥饿感非常强烈,每天为了寻求饮食,在不满足的饥渴中到处游走,这种状态也是没办法修法的。比如我们有一两餐没有吃饭,就感觉非常饥饿,内心被饥渴的感觉占据了,这时让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没兴趣。肚子吃饱了,心中不慌了,这时听法、做其他事情才容易。饿鬼不是一两餐不吃饭,而是恒常性的得不到饮食,这种状态也是没办法修法的。

旁生虽不像地狱受严重的寒热痛苦,也不像饿鬼永远找不到东西吃,主要是处于一种呆笨的状态。没有智慧的缘故,没有办法念咒修法,极大多数的旁生无法修行,虽然也有具足特殊因缘的旁生在佛菩萨面前听闻佛法获得解脱的情况,但是非常稀少。旁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没办法听闻佛法获得解脱,愚痴呆笨的缘故没办法修法。

第四是长寿天。长寿天是一种天人,他在人间时修持无想定,修持无想定的缘故,死了之后投生在长寿天中。刚开始入定时有一个想法,最后出定时有一个想法,中间很长的时间都是不起一念分别,不起一念分别,也就根本没有造任何善法。这种长寿天,不能听闻佛法,不能思维佛法,不能修持佛法,总之称之为无暇,没有空闲修习佛法。属于人道的四种无暇之处:

第一就是边鄙地,边鄙地就是边地。边地有时指很偏僻的地方,也指虽然很繁华,但是没有佛陀四众弟子游行之处,也称为边鄙地。这些地方都是没有佛法的,生在边鄙地的众生称之为无暇。

第二是邪见。虽然出生在佛法兴盛的地方,但相续中有严重的邪见,对佛法、对修佛法的人有严重的邪见。有严重邪见的人,是不能修持佛法的,断绝了修佛法的因缘。第三是佛陀不出世,叫暗劫。如果佛陀不出世,整个世间都没有三宝名称,连三宝名称都听不到,何来修法?这也是一种无暇之处。

第四是喑哑。喑哑就是六根不具。看不见法本,听不到声音,对学法、修法造成障碍,也是一种无暇。但有一些眼睛看不到的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也能念佛号,也能发愿。有的眼睛不好但耳根还算好,可听别人讲法,也知道修持念咒的方式,这个还可以。如果眼睛看得到,耳根听不到,也可以做一些顶礼转绕的事,还算好一些。绝大多数眼睛看不到、耳根听不到的人,都算是无暇。

断除了这八种无暇,称之为闲暇。我们看看自已,没有生在地狱饿鬼旁生,没有生在长寿天,没有生在边鄙地,没有生邪见,也没有生在暗劫,也没有生于喑哑之处,如此就称之为闲暇。

下面我们讲十圆满。暇满的暇是闲暇的意思,暇满的满,就是指圆满,圆满是指能有修法机缘。〖如云:“为人根具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佛出世间与说法,法住入教有施主。”〗前两句是指五种自圆满,后两句是指五种他圆满。注释中首先介绍五种自圆满:

第一〖身为具足男根或女根的人。〗颂词中讲“为人”,这是指比较正常的人。有些特殊业力的人,同时具男根女根,或者男根女根都不具足,如天生的黄门,都不堪为修道所依。此处所指是具足男根、女根的人。

第二〖转生于地界中土。〗中土有两种:一个叫地界中土;一个叫佛法中土。佛法中土指佛法兴盛的地方,哪个地方佛法兴盛,这个地方就叫佛法中土;还有一个是地界中土,比如印度金刚座为中心的城市,叫地界中土。转生于佛法兴盛的地界,叫转生中土。第三〖眼等诸根完整无缺。〗颂词中讲“根具”,“根具”就是眼根、耳根等诸根都完整无缺。可用眼根看佛像、看经书,可用耳根来听法,可用舌根和其他人讨论法义、提问或者传道。除眼、耳、舌等身根,还有一个意根。意根就是头脑很清醒,可以思维问题,这是主要的根。

第四〖断除五无间罪因而使业际无有颠倒。〗业际无倒是指自己没有造五无间罪,没有以五无间罪为因,而让自已业际颠倒,这是比较重的业际颠倒。还有一些五无间罪以外的,如经常杀生、偷盗、做一些非法行,如此业际已经颠倒。应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善恶因果互成颠倒,就成了业际颠倒。断除了五无间罪为首的很多恶业,称之为业际无倒。第五信佛法。〖对如来的律法有信心因而称为信佛法,〗这方面是指以律法为主。佛陀的教法有经律论三藏,这里指对佛教的律藏产生信心。律法是能够调伏自心的殊胜方便,能够让自已修持善法、断除恶业。对律法有信心、对佛陀的经藏、论藏都有信心,这个称之为信佛法。

〖这以上是五种自圆满。〗“自”的意思就是在自身上需要具足的因缘。“圆满”就是修法的机缘在自身方面具足,这个称之为五种自圆满。

下面讲五种他圆满:观待他方所具备的修法机缘称之为他圆满,共有五种。前面颂词说过“佛出世间与说法,法住入教有施主”,就是指五种他圆满。第一〖佛陀现身于世〗。佛陀出世,给世间带来了光明。有了佛陀出世,才出现了三宝、佛法;佛出世了,我们才具足修法的因缘。如果佛不出世,我们不可能有修法的因缘,这是观待他相续而具足的第一个圆满——佛陀现于世。第二〖宣说佛法〗。如果佛陀已出现于世,但是未宣说佛法,对众生也没有利益。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灵鹫山二转法轮,广严城等处三转法轮,现在才有三转法轮的教典住于世间,宣说佛法、讲解佛法。

第三是圣教住世。〖因为有见谛的补特伽罗而使佛法得以住世〗,即是有见到诸法自性的、见谛的这些圣者,让佛法得以住世,这是比较严格的标准。从不太严格的角度,可指有修学佛法的方法住于世间,如世间有可以修学的经典、论典等,也可称为佛法住世,还没有隐没,称为教法住世。四是入教。〖根据圣者的证悟而开示教言令有缘者趋入佛门〗,叫“入教”。自己趋入佛门是依靠圣者证悟的语言,是观待了圣者证悟之后的教言令我们趋入佛门,所以称为他圆满。

第五是指〖有提供资具的施主,这是指为利他众的慈悲〗。有施主意为:对出家人来讲,要顺利修行下去,自己一心一意修持的缘故,不去从事农工商等事情,要靠施主们提供资具,才可以顺利修行。这是指为利他众的慈悲心,〖这五种是他圆满〗。这五个他圆满要观待他方才具有修法机缘,所以称为他圆满。

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即十种圆满,加上前面讲过的八种闲暇之处,一共有十八个方面,称为十八暇满。〖具足十八种功德的人身实在是极为难得。〗因为拥有这样的人身才有修法机缘,若不具备这样的人身,修法不可能圆满,也无法顺利修行佛法。

〖《华严经·佛暖处传》中云:“遣除八种无暇亦难得,清净圆满闲暇亦难得。”〗遣除八无暇是很难得的,因为要远离八种无暇,必须要具足很多因缘。要离开地狱,就不能造粗重的业;要离开旁生,离开饿鬼,都不能造相应的业,这是很难的。“清净圆满闲暇亦难得”:遣除八无暇之后,获得清净、暇满的人身非常难。有人说:我已经得到了,有什么难得的?从实际意义上分析,才知道人身是非常难得的。知道难得,就应该把它当成最珍贵的物品使用,用在最应该用的地方。什么是最应该用的地方?前面我们分析过,修行佛法是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其他的世间劳作之事,一般的人身都能做,一些旁生也会做,所以不是该用之处。最该用的地方就是修持菩提心、修持利他心、修行菩萨道,这是最应使用之处。〖这般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这样的人身暂时可以获得人天快乐,转为人或天人,在天界中辗转增上快乐,比如从三十三天到夜摩天等辗转增上;决定胜是指涅槃或者解脱,具有这样的能力。获得暇满人身修持善法,第一能得到增上生的快乐,第二能得到决定胜的安乐,都是依靠暇满人身得到的。

〖在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我们务必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奉行善法。〗这是在教授我们要珍惜暇满人身。暇满人身这么难得,这么宝贵,居然被我获得了,就好像是乞丐在垃圾桶里捡到一个如意宝一般,他会想:我这样的身份居然会捡到如意宝,是不是在做梦?是不是假的?同样我们也要想:这么难得的暇满人身,具足这么多功德,现在居然被我获得了,我居然获得了修行正法的能力,应该非常高兴、欢喜。有时候想:我是不是在做梦?因为虽然非常难得,而现在我们确实获得了。

既然获得了,我们要利用这个暇满人身,时刻精进,兢兢业业奉行善法;我们要利用这个暇满人身,获得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快乐。

〖假设在这个时候没有修持有利于自他的善法,那么后世怎么能再度得到这样清净圆满的人身?〗如果此时我们没有了知它的利益重大,也许会热衷于其他非法的事情,用宝贵人身做非法的事情,没有修行有利于自他的善法,浪费了暇满人身。后世怎么可能再度得到清净圆满的人身呢? 〖绝对不会得到,〗因为因缘不具足了,因缘不具足的缘故不可能再得到。

〖因此,作者教诫我们,万万不可白白浪费、虚度人生。〗寂天菩萨也同样教诫我们说,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人身,不要虚度,要依人身好好取舍,好好修持菩提心。

〖如经中说:“莫令如此闲暇无意义。”〗佛经中也是说,千万不要让这样的人身无意义地空耗。

〖《致弟子书》中也说:“何者得已越至生海岸,播下殊胜菩提善种子,功德亦胜如意之宝珠,如是人身谁令空无果?”〗《致弟子书》是月观论师写的一部论,他曾经在那烂陀寺和月称论师辩论了七年自空他空的中观,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大证悟者,他给弟子们写了《致弟子书》,就如龙树菩萨给挚友乐行王写了《亲友书》。这是月观论师给他的弟子写的教言:“何者得已越至生海岸,播下殊胜菩提善种子,”说任何一个人得到暇满人身后,都可以借助暇满人身趋至于涅槃彼岸,完全可以超越生死大海,播下成佛的种子。“功德亦胜如意之宝珠,如是人身谁令空无果?”实际上暇满人身的功德远远超胜了如意宝的功德,因为如意宝珠只能满足吃穿,满足世间的种种所求如意,满足无病、照亮等利益,只能满足今生的利益,而暇满人身不仅能满足今生的各种利益,而且可以成办来世的利益,所以功德远远超胜如意宝,这样的人身谁会虚耗呢?有智慧的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以上讲了第一个科判。下面讲第二个科判: 丁

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上面讲的是身所依,现在讲的是心所依。就是以心做为所依,在这方面产生菩提心,这种福德之心也是非常罕见的,很难以具足的。一旦我们具足这样的心,也应该珍惜,让我们获得菩提心的修法。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首先打个比喻,好像是在乌云暗夜中,尤其月底二十八、九的时候,看不见月亮,非常黑暗,再加上有乌云盘据在空中,这样的暗夜是什么都见不到的。“刹那闪电极明亮”,这个时候如果突然出现闪电,这个闪电会照亮整个大地,显得非常明亮。同样的道理:“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世人的心就好像乌云暗夜什么都看不见,因为世人的心具足很多无明烦恼、罪障等,非常愚痴、黑暗。佛威德力就比喻成前面的闪电,然后因佛威德力,如闪电一下子把整个大地照亮一样,让世人突然萌生了想要修福德的一种想法,这不是很稀有吗?非常稀有。这样的黑夜中,出现这样的一种闪电,照亮了整个大地,就如在我们的心中,突然产生了想要修福德的想法,这是非常稀有的。既然我们萌生了想要修福德的意愿,就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契机,加入到修行广大福德善根的行列中。注释讲:

〖例如:在乌云密布的漆黑夜晚,偶尔依靠闪电的外缘一瞬间能使色法昭彰显著,现得极为明显。〗和颂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在这样乌云密布的漆黑夜晚,偶然出现的闪电会让色法显现得很清楚,虽然短暂,但是非常明显。

〖同样,借助佛陀的威德力,有时也能使由罪业所感处在痛苦黑暗中的所有世人偶尔萌生行善修福的智慧。〗借助佛陀的威德之力,自己相续中也有某种善根,加上外在佛陀的加持,使处在黑暗中的世人,偶而也能产生修持善法的念头。〖而这种心态不会屡屡持久不断生起,因而我们一定要努力生起、增上奉行善法的心念。〗实际上这种善心不会屡屡产生,有的人短暂生起就失去了。我们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令其不断增长;就因不易产生,更要努力生起并增上。这对修道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入行论》也是不断增长我们的善心,学习教言也是天天修持我们的善心,最后当我们修行非常纯熟的时候,我们的起心动念就会自然变成一种利他心,显现一种菩提之心,这是通过训练,通过不断努力才可以增上的。如果只是由其发展,偶尔产生一种想要修善、想要利他的心,没有刻意去保护和发展,这样的善心终有一天会淹没在自己满是罪业无明的相续中,没办法通过自然的方式让它再再增长,所以我们要刻意发展这种善念,保持这样的善念。

上一篇:幸运饺子小学生作文下一篇: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