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古诗
1、导入新课 :(介绍背景)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主问题]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追问):
1、“观”是什么意思?看
2、怎么样“看”的?东临碣石远眺
3、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描写的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导入新课
唐诗发展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如果说将这四个阶段比作一个人的四个时期,那么王湾就是一个介于少年和青年的高中生。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每示能文,令为楷式”。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1、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感知内容
②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3、研读与赏析 [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3.古代诗歌四首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前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衔接非常自然。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集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一、深情朗诵,逐字解析,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讲究字数的对称、音调的平仄、句式的搭配,处处体现着语言美。例如,古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两句最后的“晓”字和“鸟”子在音律上就很搭配。还有就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比喻的句式将庐山瀑布的壮观用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让学生去诵读这些饱含语言美的诗句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体现在:(1)通过不断诵读,体会语言音调的合理搭配,培养学生的韵律美。(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句式的作用,例如,学生在朗读排比句时,可以感受排比句感情洋溢、气势强烈的作用。(3)朗读可以矫正学生发音,对于小学生声线的发育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古诗中蕴含的意境美、绘画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投入的增长,大部分小学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过去的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境美、绘画美只能从老师的描述中或者课本的插画中略知一二,不能准确地体会到古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现在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或者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壮丽山河,幽静隽雅的世外桃源等。例如,在讲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西湖的美就可以通过播放图片,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诗句描写的西湖美感。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感受到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美、绘画美,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了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情感也有了感情基调上的准备。学生在直观地体会美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对于诗句中的美丽景色有了切实的体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合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生通过体会诗句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绘画美提高了自己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对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则需要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美。古诗的情感美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山行》等都是将诗人的情感寄托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2)抒发爱国之情和离别之苦。古代战火纷飞,不少诗人都要经受战乱带来的离别之苦,抑或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得已加入战争。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离别之苦,诗情充沛的诗人只能通过古诗去表达。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表达的是对于家乡的思乡之苦和对亲人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出塞》则表现出爱国的情感。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富足安逸,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体会到残缺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3)热爱生活,钟情于自然之美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通过描写安静祥和的自然风光,表述自己寄情山水、与世无争、追求平凡才是真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各类古诗,健全学生的情感美,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是人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语文的课程特点,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寓于古诗词的讲解中。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将学生的美学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教学中的要求。语文培养的是学生的气质,文学修养。通过小学语文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绘画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倪雪婷.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2).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16-01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3钱塘湖春行中展示了一个草萌花开、生机勃勃的春天。
4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现象,虽然触景伤情,但是也无可奈何之事、燕子春来秋去。依恋旧巢,不忘故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正如浣溪沙中所云:
5我们要做到心境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正如观书有感中所说: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
7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各项事业在平稳、快速、有序地推进着,形势一片大好,犹如次北固山下所言:
8论语通过对比来突出男子汉“志”之重要的句子是:
9高天上的一轮明月寄寓了古代诗人对少情思,比如李白就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和祝福。
10不少人看完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影片后,都
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论语》中的这句话:
11<<泊秦淮>>中,渲染一副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的句子是
12我喜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所勾画出的整体轮廓美,也喜欢《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所描绘的曲径幽深美。
1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论 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逢入京使
唐●岑参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芙蓉楼送辛渐》
2、,孤城遥望玉门关。,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3、,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出塞》
4、,总是关山旧别情。,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
6、山围故国周遭在。,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7、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8、。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
10、,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秋词》
11、。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词二》
1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
13、。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1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寄扬州韩绰判官》
15、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古朗月行》
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1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1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20、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永王东巡歌》
2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22、。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子夜吴歌》
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2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2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
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2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28、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前出塞》
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3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
3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
3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
3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3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3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3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7、。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3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
3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 4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41、,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4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44、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终南山》
45、,柳绿更带朝烟。,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其六)》
46、。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4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49、。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 50、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51、唐代诗人
王
湾
在《
次
北
固
山
下
》
一
诗
中
通过。
两句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52、《浣溪沙》中。两句的意思是溪水尚可倒
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整首词体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53、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诗人韩愈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细雨
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的两句是。
54、辛弃疾《西江月》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
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深刻而鲜明。
55、苏轼在《水调歌头》的结尾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56、《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白居易捕捉到了莺抢向阳的树来试歌喉,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 的画面,用富于季节敏感性的动物来表现春天的到来。表现上述内容的诗句是。
57、《白云泉》一诗中,白居易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不禁产生了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 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生:问清澈的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
推
波
助
澜
呢,表
达
此
意的诗
句是。
58、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用。两句诗表现 了春雨伴随和风而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的、细细的下。
一、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催化剂。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文教学, 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会对学生学习古诗文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在教学古诗《嫦娥》时, 可以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入手, 通过讲述嫦娥偷取灵药, 飞向月宫的传说, 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再范读诗句, 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 从而进入嫦娥飞仙的诗境。此时, 无需教师再做提点, 学生已能做到书声朗朗了。
再如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画面, 聆听古朴典雅的音乐, 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 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 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 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 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 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 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 为学生学习这首诗做好情感铺垫。教师再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进入古诗的学习。
二、以古诗为载体,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在教学中教师以古诗为载体, 给学生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 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 土陶艺术、国画、民乐、书法、文学等构成了中华文化宝库。古诗, 是中华文化中绚丽的瑰宝。古诗的意境则是古诗的灵魂。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曾说:“昔人论文字, 以意为主。”古诗的意境, 是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是文学评论家衡量古诗优劣的标准。
因此,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尽力地营造氛围让学生入境感悟。在教学《枫桥夜泊》时, 创设了这样的意境:悠扬婉转的笛声在教室上空飘荡, 屏幕上, 夜空、丛林、江水、古寺……悠远、深邃。孩子们微闭着眼, 完全进入诗的意境。此时拉开全诗教学的序幕:笛声悠悠, 宁静的画面上出现《枫桥夜泊》的诗句, 潇洒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 经过一番碰撞后, 排列成整齐的四行, 还熠熠生辉。动情的配乐诗朗读在耳畔响起……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诗境, 感受诗人枫桥夜泊时的心情, 和诗人一起去谛听那一声声钟鸣。
三、加强诵读, 体味诗味, 陶冶情操
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 可见读的重要性。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 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 并且古诗都是韵文, 句式整齐, 音韵优美, 语言精练, 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 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 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 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 然后会背诵, 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 正如“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然而在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有的论者认为, “在领会作品的涵义和价值之前, 接受者应该先欣赏它的情感和语调方面。整个接受过程都是在语调背景上并在其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接受者可以感受到它的艺术提示作用。” (鲍列夫)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 体味诗味。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 甚至可以适当的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 配以适当的动作,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古诗, 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运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
在古诗词教学中,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 音画合璧,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作用, 对理解古诗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如在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时, 课件演示各幅重阳节热闹、欢快、团圆的照片, 其间配上欢快热烈的中国民族音乐, 让学生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而面对此情此景,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其间配上哀伤的音乐) 。两种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帮助学生超越时空,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生动的画面, 让学生感受到了王维的孤独、寂寞,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因此在吟诵时, 使得学生见其形、感其清, 深入其中, 读得淋漓尽致,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古诗词学习效果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 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 还原生活场景, 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呢?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 扩大储存量。如学完高适的《别董大》, 你是否还知道其他送别的古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 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 完全可以跳出教材, 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 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 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 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古诗教学 多元解读 情境教学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71-03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因此教学时,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必然贪多嚼不烂,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如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两个侧面。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有那么多的答案,有好有坏,教师不能简单地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导分辨。显然,“养家糊口”的解释不仅缺乏诗意,也有悖诗人的本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要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查阅资料等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重视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对于一首古诗,只有领会了大意,才能谈得上欣赏。领会大意的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者写诗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诗的大意以及诗中所描述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感情等。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一首新诗的大意往往需要老师在讲新课前作一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的艺术境界的钥匙。如果能讲一则与本诗有关的诗话故事,效果则会更好。
根据古诗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1 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2 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
3 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音乐美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二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一举两得。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画画,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根据以上的古诗教学要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是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小学古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领略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古诗主要应达到这两上目的。所以,我们在教《锄禾》一诗时,就通过讲述毛泽东同志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讲《示儿》和《闻关东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时,则通过讲述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时穿插介绍一些诗话趣事,作者经历等,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Abstract】Ancient poetry is a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art in a bright pearl, which concisely subtle language,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has never loved the people. It is an extremely concise, vivid language vividly depicted a brightly-colored pieces, affordable dynamic and static images, the creation of a beautiful mood to express deep and sincere emotions, popular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as the Chinese nation’s cultural treasures, and its value lies not only in nurturing the arts give better enlighten people’s thoughts, mold people’s temperament.
1、言志诗
夏日绝句 马诗 大风歌(宋)李清照(唐)李贺(汉)刘邦 生当作人杰,大漠沙如雪,大风起兮云飞扬,死亦为鬼雄。燕山月似钩。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至今思项羽,何当金络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不肯过江东。快走踏清秋。
2、自然景物描写(托物言志)
梅 花
墨梅
竹石 石灰吟(宋)王安石
(元)王冕
(清)郑燮(明)于谦 墙角数枝梅,吾家洗砚池头树,咬定青山不放松,千锤万击出深山,凌寒独自开。个个花开淡墨痕。立根原在破岩中。烈火焚烧若等闲。遥知不是雪,不要人夸好颜色,千磨万击还坚劲,粉骨碎身全不怕,为有暗香来。只流清气满乾坤。任尔东西南北风。要留清白在人间。草 风 咏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唐)白居易(唐)李峤(唐)骆宾王(宋)苏轼 离离原上草,解落三秋叶,鹅,鹅,鹅,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岁一枯荣。能开二月花。曲项向天歌。白雨跳珠乱入船。野火烧不尽。过江千尺浪,白毛浮绿水,卷地风来忽吹散,春风吹有生。入竹万竿斜。红掌拨清波。望湖楼下水如天。
3、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望洞庭
忆江南 饮湖上初晴后雨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刘禹锡
(唐)白居易(宋)苏轼 湖光秋月两相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水光潋滟晴方好,潭面无风镜未磨。日出江花红胜火,山色空蒙雨亦奇。遥望洞庭山水翠,春来江水绿如蓝。欲把西湖比西子,白银盘里一青螺。能不忆江南。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乌衣巷 峨眉山月歌(唐)李 白
(唐)李 白(唐)刘禹锡(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天门中断楚江开, 朱雀桥边野草花,峨眉山月半轮秋,遥看瀑布挂前川。碧水东流至此回。乌衣巷口夕阳斜(xia)。影入平羌江水流。飞流直下三千尺,两岸青山相对出,旧时王谢堂前燕,夜发清溪向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一片日边来。飞入寻常百姓家。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 古朗月行 江上渔者
(唐)李白(宋)范仲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小时不识月,江上往来人,鱼戏莲叶间,呼作白玉盘。但爱鲈鱼美。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又疑瑶台镜,君看一叶舟,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飞在青云端。出没**里。
4、描写春天的诗
春 晓
滁 州 西 涧 春雨
江南春
(唐)孟浩然(唐)韦应物(唐)杜甫
(唐)杜牧
春眠不觉晓,独怜幽草涧边生,好雨知时节,千里莺啼绿映红,处处闻啼鸟。上有黄鹂深树鸣。当春乃发生。水村山郭酒旗风。夜来风雨声,春潮带雨晚来急,随风潜入夜,南朝四百八十寺,花落知多少。野渡无人舟自横。润物细无声。多少楼台烟雨中。绝 句
清 明 宿新市徐公店
游园不值(唐)杜甫
(唐)杜牧
(宋)杨万里
(宋)叶绍翁 两个黄鹂鸣翠柳,清明时节雨纷纷,篱落疏疏一径深,应怜屐齿印苍苔,一行白鹭上青天。路上行人欲断魂。树头花落未成阴。小扣柴扉久不开。窗含西岭千秋雪,借问酒家何处有? 儿童急走追黄蝶,春色满园关不住,门泊东吴万里船。牧童遥指杏花村。飞入菜花无处寻。一枝红杏出墙来。
渔歌子 村居
春日偶成
(唐)张志和(清)高鼎(宋)程颢(hao)西塞山前白鹭飞,草长莺飞二月天,云淡风轻近午天,桃花流水鳜鱼肥。拂堤杨柳醉春烟。傍花随柳过前川。青箬笠,绿蓑衣,儿童散学归来早,时人不识余心乐,斜风细雨不须归。忙趁东风放纸鸢。将谓偷闲学少年。
5、描写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所见 夏日田园杂兴(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宋)苏轼
(清)袁枚
(宋)范成大 毕竟西湖六月中,泉眼无声惜细流,黑云翻墨未遮山,牧童骑黄牛,昼出耘田夜绩麻,风光不与四时同。
树阴照水爱晴柔。白雨跳珠乱入船。
歌声振林樾。村庄儿女各当家。接天莲叶无穷碧,小荷才露尖尖角,卷地风来忽吹散,意欲捕鸣蝉,童孙未解供耕织,映日荷花别样红。
早有蜻蜓立上头。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闭口立。也傍桑阴学种瓜。
6、描写秋天的诗
枫桥夜泊
山 行
题秋江独钓图(唐)张 继
(唐)杜牧(清)王士禛 月落乌啼霜满天,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蓑一笠一扁舟,江枫渔火对愁眠。白云生处有人家。一丈丝纶一寸钩。姑苏城外寒山寺,停车坐爱枫林晚,一曲高歌一樽酒,夜半钟声到客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人独钓一江秋。
7、描写冬天的诗
梅 花 元日 江雪(唐)王安石(唐)王安石(唐)柳宗元 墙角数枝梅,爆竹声中一岁除,千山鸟飞绝,凌寒独自开。春风送暖入屠苏。遥知不是雪,千门万户曈曈日 为有暗香来。总把新桃换旧符。
8、送别的诗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哲理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唐)杜甫(宋)朱熹 古人学问无遗力,半亩万塘一鉴开,少壮工夫老始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纸上得来终觉浅,问渠哪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有源头活水来。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寄托思乡之情的诗 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李 白
(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独在异乡为异客,疑是地上霜。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遥知兄弟登高处,低头思故乡。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鹳鹊楼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白日依山尽,应怜屐齿映苍苔,黄河入海流。小扣柴扉久不开。欲穷千里目,春色满园关不住,更上一层楼。一枝红杏出墙来。
(唐)王之涣
11、爱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唐)杜甫(宋)陆游 剑外忽传收蓟北,死去元知万事空,初闻涕泪满衣裳。但悲不见九州同。却看妻子愁何在,王师北定中原日,12、亲情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3、写儿童的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家祭无忘告乃翁。寻隐者不遇 所见
(唐)贾岛
(清)袁枚
松下问童子,牧童骑黄牛,言师采药出。歌声振林樾。只在此山中,意欲捕鸣蝉,云深不知处。忽然闭口立。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白居易
14、写劳动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