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预防动态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务犯罪预防动态(精选8篇)

职务犯罪预防动态 篇1

第十一期

潼南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0月11日

目录

●县民政局开展“解决侵占社会救助资金突出问题”专项行动

●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发挥“双向通道”作用——县教委聘请家长担任收费监督员

●县法院加大对司法鉴定、评估、拍卖工作监督力度 ●读点经典

县民政局

开展“解决侵占社会救助资金突出问题”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府关于在全市开展“三项行动”工作意见的相关精神和全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部署的要求,为切实解决社会救助资金运行中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我局认真开展了“解决侵占社会救助资金突出问题”专项行动。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关于开展“解决侵占惠民资金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治理内容、主要措施、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召开了全系统“三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并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安排部署专项行动,要求各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专项行动工作机构,认识动员部署和组织实施。

二是切实推进规范管理。各科室积极完善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低保中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阳光低保”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低保审批的“七必保”、“十四不保” 办法;实行低保评议“双推双评”;并将听证评议小组候选人增加到30人,要求镇街民政干部或驻村(居)干部主持听证评议,把好低保审核第一关,从建立健全制度和规范管理方面,强化预防监督措施,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是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我局制定了社会救助暗访督查方案,并在5月份对8个区县(自治县)、10个乡镇(街道)、14个村(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暗访,对23名低保对象和48名非低保对象进行了走访,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向被暗访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从监督力度上,不断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四是切实加强社会监督。各镇乡街道普遍建立了城市低保对象公示到户制度。部分镇乡还将公示到户制度扩大到农村,取得较好效果,提高救助政策的知晓度、受益的满意度和执行的公信度。我局聘请5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社会救助监督员,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会救助义务监督员,切实加强了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社会监督。(县民政局 供稿)

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发挥“双向通道”作用 ——县教委加大预防监督聘请家长担任收费监督员

今年,潼南县中小学全面实行教育收费监督员制度,有效预防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

各中小学校均设立学校收费家长监督委员会,聘请一定数量的学生家长担任学校收费监督员,每班不少于一名学生家长。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贯彻、宣传教育收费政策;监 3

督学校的收费行为;协助物价、纠风、教育部门开展教育乱收费监督服务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收费行为提出建议和意见等。同时,他们还将协助查处违规收费问题,参与各级教育乱收费治理办组织的督查。

成立教育收费家长监督委员会,聘请教育收费监督员,是县教委实行规范教育收费“随访制度”、开辟“双向通道”、畅通投诉咨询渠道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创新了收费监督机制,有效规范了收费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全县中小学校收费的及时、动态和全程监控。

(县教委 供稿)

县法院加大对司法鉴定、评估、拍卖工作监督力度

2009年,潼南法院修订了《司法鉴定工作实施办法》,将委托鉴定、评估、拍卖工作从审判、执行工作中剥离出来,统一归口院办公室下设的司法技术室管理,实现审判业务与司法鉴定的分离。近年该《办法》施行以来,该院为强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加大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是全程参与监督,杜绝违规行为。为确保司法廉洁,该院将监督置于对外委托工作的各个环节。监察室人员首先对需要进行司法鉴定所填写的相关材料完整性进行核查;对司法技术室对外委托程序是否规范进行监督;在选择机构

时,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在各方当事人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监督人员对技术室人员是否坚持采取抽签、摇号和法院指定选择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机构进行全场监督,彻底杜绝“暗箱操作”。2009年5月—2011年6月,院监察室派员全程参与监督选择司法鉴定、评估、拍卖机构工作165次,做到件件参与。

二是坚持“两个必须”,注重结果运用。为确保监督人员做到全程监督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切实取得实效,该院要求在机构选择笔录上,必须要有监督人员在场的签字;分管领导必须对监督人员在场签字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后,方可签发对外委托书。目前,该院已签发对外委托书165份。

三是主动表明身份,协调化解矛盾。监察室人员在监督过程中,主动表明身份,说明监督意图;充分利用其身份,耐心细致地对当事人做解释说服工作,减少当事人猜疑、顾虑和抵触情绪,增加积极配合的机率。在田刚诉袁万进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中,原告田刚之妻李贤珍因不服鉴定结论,五次要求重复选择鉴定机构,经一审、再审、发回再审等程序,被列为市级挂牌信访案件。该院在机构选择中,监督人员高度重视,利用其中间人身份,多次对李贤珍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并陪同其到贵州进行了司法鉴定,最终,感化了当事人。目前,该案已顺利进行再审程序。

两年多来,潼南法院在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着重强化制度建设,使对外委托司法鉴定、评估、拍卖工作不断得到规范,制度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目前,从未收到对该项工作投诉的不良反映,当事人以及委托人、律师反映良好。(县法院 供稿)

读 点 经 典

务为清廉仁爱之官,勿作苟且贪污之事。

——清〃徐栋、丁日昌《牧令书辑要〃屏恶》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抄送:市检察院、一分院预防处,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领导,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预防职务犯罪网络

成员单位,县有关部门,存档。

潼南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0月11日印

职务犯罪预防动态 篇2

一、立足分析案件, 找准调查重点

为做好安监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组织人员调阅全市2011年以来查办的安监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材料:包括惠安县安监局原局长许某法受贿案、安溪县安监局单位受贿案、原安溪县安监局局长白某旺单位受贿、受贿案、原安溪县安监局局长林某哲单位受贿、受贿案、安溪县安监局安监股股长李某旺单位受贿、受贿案、南安市安监局长黄某良受贿案、原南安市安监局局长黄某路受贿案等。在全面了解安监系统职务犯罪总体情况的基础上, 认真深入分析个案特点, 查找案件发生的普遍规律, 通过个案、类案反映出的问题的汇总, 总结概括安监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和发案原因, 在此基础上, 最终明确了以安监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和财务管理制度作为职务犯罪预防调查重点。

二、做好前期准备, 理清调查思路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安监人员职务犯罪案件频发已经使安监系统成为当前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安监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乱作为、不作为, 直接损害安监系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给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要求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化做好预防调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强化学习意识。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安监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全面了解安监系统的工作职能及职权范围, 从而准确把握该系统易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 排查职务犯罪风险点, 查摆制度上存在的职务犯罪隐患。三是强化协作意识。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加强与泉州市安监局的沟通协作, 就预防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预防调查的目的、任务达成共识, 双方加强协作, 保证预防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活用工作方法, 拓宽调查领域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开展预防调查的过程中, 注重灵活运用各种预防调查方法, 积极拓宽调查领域。一是听。召开座谈会, 听取被调查单位依法行政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通过座谈会, 工作人员敏锐地捕捉到泉州市安监局制定下发的《关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乙证) 有关补充规定》在内容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冲突。二是看。看被调查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通过实地考察财务制度, 预防调查工作人员发现德化县安监局存在收受中介机构款项的行为, 惠安、安溪的个案也反映出类似问题。三是查。查阅、复印被调查单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制作的法律文书。在开展预防调查过程中, 工作人员从惠安、丰泽安监局的工作材料中发现安监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单人检查、检查记录不完善、文书不规范、材料过于简单粗糙甚至缺失、对同一监管案件发出多份处罚决定不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问题。四是访。走访行政执法相对人和其他相关单位, 了解安监人员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预防调查工作人员在开展走访的过程中, 发现惠安、丰泽、德化安监部门存在指定企业到特定中介机构参加人员培训的问题。并了解到泉州市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危化品经营、储存市场, 危化品的经营、储存点多面广, 不利于安全监管活动的开展。

四、总结案件特点, 同步警示教育

在开展预防调查的基础上,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深入剖析市安监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共同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上, 违规收费合法入账;二是制定规范上, 疏于审查, 内容违法;三是执法行为上, 违反程序、随意执法;四是配套建设上, 缺乏规范, 影响效率。

结合上述案件特点,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选派干警到全市安监系统举办廉政教育专题法制讲座, 结合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 以案释法, 同时针对预防调查中发现的安监队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观念和不当行为, 提出纠正建议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五、落实预防措施, 增强调查效果

一是规范财务制度, 清查违规收费。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书》敦促市安监局责成德化县安监局清理之前以单位名义收受的培训机构赞助的安全宣传费用, 并将违规收费上缴县监察局。《检察建议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让泉州市安监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充分认识到收受中介机构款项的行为是单位受贿行为, 是必须严令禁止的;另一方面通过催缴违规收费, 使违规单位受到与利益相关的惩戒, 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泉州市安监局组织各级安监部门学习《检察建议书》和有关廉政规定, 出台《泉州市安监局关于严格执行“八个不准”的通知》, 重申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发案的惠安县安监局新领导班子公开承诺在今后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财务规定, 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 认真落实《检察建议书》。

二是规范依法行政, 加强教育培训。为了认真落实检察建议内容, 泉州市安监局专门开展了全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 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廉政意识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 增强队伍自身的免疫能力;三是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协助安监系统开展培训活动, 主要侧重以下培训重点:首先是法律意识。行政机关只有执法权, 没有立法权, 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时, 不得与上位法冲突、矛盾等法律知识。泉州市安监局对部门下发的规定进行全面梳理, 对与法律相冲突的规定及时予以废止, 并下发到各地执行。各地安监部门将文件印发到相关零售经营单位, 限期要求其按法律规定整改。泉港区安监局按检察建议要求, 邀请区检察院、区法制办介入相关规定的制定工作, 确保安监部门制定的规定的合法性。其次是程序意识。行政机关必须严格在法律法规授予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不得超越权限乱作为;行政执法必须有2名以上执法人员、行政处罚必须坚持一事不二罚原则的规定, 强调了行政执法程序的重要性及其对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的影响。泉州市安监局就检察机关指出的生产经营监管不力、文书制作不规范问题, 制定下发了《泉州市安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有关部门工作的通知》, 严格教育培训、依法检查、依法处罚、实行审批与监管分离, 进一步规范安监执法活动。第三是规范意识。行政机关不得以行政手段干预中介市场的正常运行, 不得指定企业接受特定中介机构服务, 不得为特定中介机构的市场活动作宣传, 对行政行为与市场行为予以了适当的剥离。市安监局要求基层安监部门向企业公布具备资质的评价机构, 供企业自主选择, 不得指定企业到特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决不能以行政手段要求被监管的单位到指定的中介机构开展安全评价。

三是规范场所建设, 提高管理效益。针对在预防调查中发现泉州市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危化品经营、储存市场, 危化品的经营、储存点多面广, 不利于安全监管活动的开展的问题,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建议我市两级安监部门加强协作规范, 规范危化品储存、经营市场建设, 切实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益。泉州市安监局认真采纳了关于建立专门危化品经营、储存市场的检察建议, 敦促各基层安监局促使政府加快危险化学品仓储基地的规划、征迁等工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储存、统一配送的要求, 规范危险化学品专业仓储物流基地, 在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率的同时, 切实预防安全监管环节可能发生的失职渎职犯罪。

六、结语

如何预防企业职务犯罪 篇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诞生了大批的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但同时经济犯罪案件频发、腐败现象泛滥。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我国内部控制规定起步于1985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虽然我国内部控制初步建立距今已经有近20年,但近年来,通过对武侯区发生的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导致企业在现金收支、存货、合同签订等重要环节管理薄弱,成为犯罪多发领域。为此,以近年武侯区发生的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职务犯罪案件为例,针对内部控制对预防企业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和预防方法进行探讨。

内部控制对预防企业职务犯罪的重要性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的预防和发现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并及时予以纠正。反之,如果管理者根本不重视内部控制,特别是企业本身价值观偏离正道,往往容易导致犯罪的发生,且往往涉及窝案、大案。比如著名的葛兰素吏克案就是如此。葛兰素吏克公司为开展业务,商业贿赂成风,上至高管、下至普通业务员,往往以行贿作为推销产品的法宝,为了给行贿提供资金,该公司高管采取了虚假报账的方式套用大量资金,用以维护医生、医院领导关系或者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行贿。又比如武侯区某公司股东谢某,持有该公司16%的股权,在该公司的股权收购过程中,谢某与收购方刘某串通充当内线,压低股价,从而获得刘某1750万元的“奖励”,致使谢某公司遭受了1.9亿元巨额损失。

内控失当导致的职务犯罪问题

如上所述,内部控制失当很容易引发犯罪,特别是在各项业务活动中,比如合同环节、存货管理环节、资金管理环节、销售和采购环节常常成为犯罪多发领域。下文拟从近年来发生在武侯区范围内的企业职务犯罪入手,选取部分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收款控制环节发生的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

在已发案件中,可以看出发案单位在销售管理上十分松散,特别是在货款回收环节存在漏洞,应收账款监控薄弱。比如很多企业在收款过程中经常采取现金结算方式,且每笔现金结算金额较大,涉及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金额,但应收账款监控不到位,虽然规定现金收款应当当天入账,但该项制度往往形同虚设,收款员、销售员经常不能在当天及时将现金交回,相关部门也没尽到督促的职责,以至于大量现金不能做到当日结清,导致现金常常处于失去管控的状态,业务人员因此有机会大肆侵吞、挪用现金。如四川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员杨某某利用收取现金货款的职务之便,先后将收取公司客户的12.5165万元手机销售款挪作他用。此外,有些企业虽然在销售过程中使用转账方式进行收款,但管理往往比较松散,没有及时跟踪核对客户回款情况,同时在交易过程中出于避税的目的,指令客户将货款转入销售人员私人账户中,导致销售人员可以利用管理中的漏洞侵吞货款。比如某酒业公司袁某利用收取客户货款的职务之便,私自将货款中的100余万元的货款挪用。据其交代,其指令客户将部分货款转入了其提供的建行和交行的私人账户中并予以侵吞。

发生在支出环节的犯罪案件

发案单位不认真审查支出事项的真实性,甚至没有设置专门人员对支出事项进行审查,作案人员凭一张借条就能轻易获取单位资金;还有的单位票据和印章管理不规范,导致多次出现工作人员滥用财务印章的情况。不仅如此,发案单位财务部门往往对报销票据缺乏严格的审查,导致虚假报账情况多发。比如:四川某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某某,通过打借条的方式直接从财务人员处获取39600元的资金,并虚填收据后进行报账。又比如某科教仪器公司李某某挪用公款案中,李某某采取在自己保管的多份现金支票上偷盖财务印章或伪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多次在银行套取现金累计10余万,在长达2年的时间内未被公司察觉,直至李某某无法填补挪用赃款自首,该案案发。

合同管理环节中发生的职务侵占罪

合同签订过程审核把关不严,给行贿受贿带来机会。行为人在洽谈业务时,对方为达成交易不惜动用各种手段进行收买,常用手段就是给予好处费。但行为人收受好处费往往是以损害公司利益为代价的。比如成都某建筑公司副总经理陈某某代表公司与成都某广告公司签订了一份车身广告合同,后从成都某广告公司业务代表莫某某处收受了该合同回扣费共计人民币37000元,并因此造成公司签订的“公交车身广告”费价格偏高,从而给该建筑公司造成了25万元的经济损失。

另外,案发企业对合同专用章保管不严格,印章没有专人进行保管,印章随意借出,作案人员能够使用印章伪造合同;印章缺乏一定的防伪标识,使作案人员有机会私刻假印章,并以伪造合同的方式使对方把本应属于公司的权益转移给自己。比如刘某某在A公司西南分公司任职,担任分管某建设项目的副总经理。刘某某代表A公司与某技术学院签订《投资建设经营学生公寓合同》,刘某某在A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盖有公司公章的《同意由成都XX投资有限公司取代我公司履行合同的函》和《委托书》,非法把A公司的21年学生公寓收益权转让给成都XX投资有限公司,而成都XX有限公司正是属于刘某某所有。

物资管理环节的职务犯罪

在对案件的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存货防盗管理差,大量物资散乱堆放在某一场地,给盗窃行为带来便利。有的企业存货领用和清点不严格,甚至出现工作人员领用材料却不经登记的情况;仓库工作人员没有做到每天盘点对数,甚至经常出现物资实际数量和账面登记不一致的情况,使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重大漏洞肆意侵占公司财物。比如某建设公司职务侵占案中,该企业工人领料时经常不填写领料单,工程完工后,实际盘存与账面不一致,作案人员就利用这一漏洞伪造大量工人领料单,对单位财物予以侵占。

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完善内部控制

对预防职务犯罪的解析

企业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即使在制定内控机制的过程中出现纰漏,或在员工发生违规违法苗头甚至犯罪行为,管理者也需及时弥补,努力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将有助于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比如武侯区某大型民营乳企中发生一起职务犯罪案件,引起该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公司立即着手完善了签章程序、审计监察权责划分等重要管理制度。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开展了一系列法制、警示教育活动:两次组织管理层参观金堂监狱以作警示教育;为了提高内审人员业务水平,在举行2013年审计监察年会时,邀请检察机关开展了职务犯罪证据收集的培训,检察机关从强化证据认识、提高审查质量的角度,对证据的属性、分类、证据收集、非法证据排除、刑事犯罪线索移交等方面作了讲解。2014年初,为防止在工程建设中出现舞弊行为,邀请检察机关为工程建设方和公司相关负责人开展了警示教育,就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的法律规定和职务犯罪问题进行了讲解。该公司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对预防职务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强化对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环节的内部控制

严格支出管理。从武侯区发生的案件中可以看出,职务犯罪人员常常利用单位对小额支付审批不严这一漏洞侵占单位资产,故尤其应当注意对小额支付的审批职责及审批额度进行合理设置并严格执行。对于需要支付现金的业务,会计人员必须审查现金支付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于不符合规定和超出现金使用范围的支付业务,会计人员不得办理。办理现金报销业务,应当详细记录并上报每笔业务的经费使用情况,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出纳人员要严格审核应报销的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批情况办理支付。

完善货款回收管理。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监控,销售部门应当及时核对跟踪客户汇款情况,并统一安排清收账款的计划、路线、针对的客户以及货款返回时间,督促销售业务员随时报告清收账款的工作进度和行程,避免销售人员清收工作中的随意性。明确并尽量减小单位现金收款范围,除不足转账起点和个别特殊情况(如无法进行转账等)外尽可能的使用转账支付,不采取现金支付方式。对转账收款的,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应当树立一定的风险意识,对转账银行和账号进行明确的约定,对私人账号一律不予转账。银行账户应当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除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业务员不能持有公司银行卡,也无权向外提供转账收款账号。

强化物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货物储存场所的建设,安装监控等防盗设施;加强物资储存场所的安保,设置保安人员对进出企业的物资进行检查登记,未履行相关手续的人员不能随意进入储存场所;严格领用手续,物资使用人员应当持有经本部门审核同意的物资申领单,杜绝未经批准和登记随意领用物资的情况;认真进行库存盘点,及时更新库存变化情况。财务部门应当定期同物资管理部门核对库存报表和台账,对库存台账和出入库单、盘点表等进行复核。

完善印章、合同管理。企业应当明确合同审批权限,规范合同订立行为,加强对合同和印章使用的监督,防范和降低因合同和印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为防止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受贿等舞弊行为,企业如授权相关业务人员对外签订重大合同,必须经过部门负责人初审、法务部门审核、总裁审批后才能正式订立合同;拟定一般性合同,也应当经过所属部门负责人初审、法务部门审核后才能正式订立。此外,为了防止利用合同专用章伪造合同的情形发生,印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严格用印手续,防止印章被他人随意使用;尽可能使用有防伪功能的合同专用章,防止他人私刻假印章。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帮助。在对武侯区范围内企业职务犯罪的调查中发现,除了企业对重要环节的管理不善以外,犯罪人员的主观因素也是导致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有的犯罪人员贪欲较重,有的又生活消极堕落,喜欢通过一些不良嗜好打发时间。比如某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徐某某、某涂料厂夏某某、某科技有限公司杨某某都有打赌博机之类的不良嗜好,进而通过侵占或挪用的方式把单位资金用于赌博。因此,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强化对员工的道德、法制教育也是防范职务犯罪的重要方式。一是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领导层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二是强化对企业员工的教育,组织员工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开展旁听庭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使员工感受法律的威严和自由的宝贵,从而自觉抵御犯罪行为。三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的关心和关怀,仔细观察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对有不良嗜好的员工应当及时予以教育和提醒,必要时调离关键岗位;对生活有困难的员工应当予以关心,帮助其度过难关,使其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编辑:宋威)

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篇4

目 录

内容提要—————————————————————————1 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职务犯罪的特点———————— —————————————3 职务犯罪的原因——————————————————————4 职务犯罪的预防——————————————————————7

内容提要

【摘要】:体制改革还未形成具有预防职务犯罪的最佳机制,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特点、原因,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前提。预防,应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入手。控制,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综合治理,方可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通过政治、法律的手段实现预防。

【关键词】职务犯罪;危害;特点;原因;预防。

从近年的工作实践看,虽然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对职务犯罪有充分的认识。职务犯罪是伴随着生产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发展的强大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概念,到二十世纪中叶国际上才普遍使用“职务犯罪”一词,经查中外法律辞书,至今尚无“职务犯罪”一词的解释。在法学理论界,对“职务犯罪”的解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难有科学统一的解释。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简言之就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但是,由于“职务”二字的含义极为广泛,我们必须从以下三点准确把握职务犯罪的科学内涵:一是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任命与委托的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其行为与职务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其行为与职务没有联系,即使其行为构成犯罪也不能定为职务犯罪;三是其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如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1、职务犯罪的主体标志,离不开“职务”二字。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界定在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之内。新刑法有的职务犯罪还限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内。这一界

定的法律意义在于:标志着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界限的明确划分;标志着与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职务身份主体上的区别;给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准确、鲜明的法律依据。

2、犯罪的行为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犯罪与职务的关联性,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其犯罪行为必须是与职务相联系。而且,法律规定这种联系还应有必然的、并具有因果关系。否则,既是执行职务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职务犯罪。二是犯罪行为方式的多重性。行为方式的多重性,是职务犯罪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目前法理上讲有三种行为方式,即利用职务、滥用职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利用职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犯罪,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刑讯逼供、报复陷害等;滥用职务是指,行为人把人民赋予的职责与权利,当作私利,胡作非为,滥用权力,亵渎只能的行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是指应当预见到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利益的严重结果,玩忽职守,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不仅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别非职务性其它犯罪的重要依据。因为,其它非职务性的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存在利用、滥用与不用职务的问题。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算是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活动的人

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为惊人。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案件就是典型。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出现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发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湛江走私本、厦门走私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方面,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使在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出现。如金融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特权之便,贪污、挪用资金案件的频频发生。

5、企业中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我国拥有庞大的国有企业群,用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深刻弊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腐败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且已构成了当前腐败现象的多发区和高发区,近年来,企业中发生的领导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企业领导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实施猖狂掠夺和恣意浪费而造成的。

6、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循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

4 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构成了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群发的丰厚土壤。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权力的失控。

(一)从政治层面来看,我国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所发生的权力失控现象,主要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臵上存在一些弊端,概而析之,其原因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带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似的人物,他们的权力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有些人自恃大权在握,专横跋扈,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最终滑入腐败的深坑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循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疏漏。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初群众发现和举报,但集权体制为其提供了排队障碍的力量,直至违法行为不可收拾,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害,才受到制止和追究。

其次,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监督。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

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贯彻。正因为制约监督不力,才使得某些 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第三,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力不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人们的参与手段主要是两种,公职人员依靠公共权力,而公共大众主要运用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在具体生活中,公共权力是为实现公民的权利而服务。为了保证权力行使用权的合理正当,通常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控制制度,防止权力践踏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是现代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的制度尚未健全。

(二)从权力的实施一看,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腐败活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危害。这一过程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权力腐败破坏国家的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整 合的进程,它要求有统一的法制实践和程定的政治局面。而官员的腐败行为使统一的权力体系陷入了被各种私欲分割隔离的境地,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近年来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典型表现。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

犯着公民的合法权装,刺激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爆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直接导因于权力的严重腐败。我国过去政治局势的波动也有类似教训。

其次,在经济上,权力腐败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腐败分子以权创收,以权获利,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当权力一旦成为交换或掠夺的手段,成为侵犯市场法则都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特殊商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然遭到破坏,最终必然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健康的经济机体的毁损。

第三,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步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了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我国社会近年来泛滥的极端个人,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同腐败浊流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四、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环节,已经泛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一贯重视与腐败斗争。检察机关应加强宣传教育,推行法制,实施监督,这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法定的检察职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核心。

但是,反思我国历次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现实,深感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艰难,似乎是被动的预防,以我个人看来,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全方

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权力制。这是根本,因为腐败的根源在权力失控,这是制度、机制的问题,我们道德应着眼于此。

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问题应当通过推动现代化的全工建设予以克服,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清除腐败、实现、立法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战略上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外历史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我高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它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如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就很可能成为腐败分子饱食的美餐或被其挥霍浪费。以国有资产为例,一方面在不断增值,另一方面却因企业单位中管理、经营权力滥用而大量流失,进入小集体和个人私囊。严峻地现实提醒我循,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局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改革权力结构的种种弊端。这一点应当是反腐败斗争重要 战略性指导思想。

其次,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腐败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因此应当在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改善权力运作的体制环境和相关环境。针对传统体制中过分集权、缺乏制约功能的弊端,主要应做到:①权力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下进

行。②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③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第三,强化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是指公民、企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定权利对公共管理权力进监控和督促。它是权力监督和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社会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权力腐败损害着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管理秩序,必然构成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抵制。

(二)以法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面对性质恶劣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其中,主要应该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抓紧制定从宏观强化反腐败、廉政建设地位的法律,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法律上的保证;二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三要抓紧制定对违法违纪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惩的法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反腐斗争光有外在的约束机制还不够,还必须从干部自身的素质里育入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纪律和法制等各个领域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之一。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全党民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加强对干警的各面的教育,使他们自己充分意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并坚决制止此类现象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在进行教育的同时,9

也要注意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可以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建章立制,纠正错误问题等。

总之,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职务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彻底铲除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犯罪,客观上不能犯罪,监督上不让犯罪,从力度上不敢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职务犯罪,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参考文献

①李键化、周小毛:《论腐败》,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②张穹:《职务犯罪概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7月。④樊风林、宋涛:《职务犯罪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

⑤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⑦储槐植:《刑事一体的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⑧郭星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5月。

预防职务犯罪征文 篇5

惩处是一种特殊的预防形式。对职务犯罪分子,只有严厉查处,才能惩治犯罪,警示他人,才能进一步强化法律的威慑作用,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但是,有的人对法律威慑力的构成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认识却存在偏差,认为法律的威慑力尤其是刑法的威慑力主要依靠惩罚的严厉性,把威慑力简单等同于严厉的刑罚。事实上,包括刑法在内的法律的威慑力,是源于责任的严格性、及时性和不可避免性。责任的严格要求性尤其是刑罚的严厉性,对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固然重要,如有时对故意犯罪分子适用死刑,能够起到“杀鸡吓猴”的效果。但同时应当看到,就一些贪利性、谋利性职务犯罪而言,尽管犯罪分子对刑罚的严厉性会有所顾忌,迫使其计算犯罪利害得失,但他们往往自恃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反侦查能力,存在侥幸心理。当这种心理主导行为走向时,单纯依靠刑罚的严厉性的威慑效应就难以发挥,尤其是在对其法律适用缺乏确定性的情况下,就更难收到实效,也就是说,单纯依靠刑罚的严格性的法律威慑对于遏制犯罪是有局限性的,对单纯依靠刑罚的严厉性的威慑效果,必须有一个清醒的估价,寄予过高的期望只能导致更大的失望。实践证明,法律上存在盲区、漏洞和模糊,司法中查案不及时或有案不查,存在一定的犯罪“黑数”等,都严重削弱了刑法的威慑效能,影响了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目前司法实务中,影响法律尤其是刑法威慑力的发挥,主要有如下因素:(1)犯罪日趋隐蔽和智能化,有的打着合法旗号实施犯罪行为,给及时发现犯罪造成困难;(2)犯罪虽被发现,案件及时告破,但由于司法控制能力不足,犯罪分子得以逃脱,未能及时归案;(3)犯罪分子虽已归案落网,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存在重罪轻判;或者虽被判处应有的刑法,但未得到严格执行,所谓“前门进,后门出”;(4)法律规定不够科学严密,还存在一些盲区,漏洞和模糊之处,不尽科学、合理和完备,使一些该受惩罚的危害行为难已及时追究。因此,要从整体上增强和充分法律的威慑力,以更有效的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关键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和司法效能。具体来说,要坚持以下四条要求:一是必罚;二是及时;三是公开;四是平等。“必罚”要求在立法上,要严密法~别是刑事法网,对公民的权力,义务明确规定,对禁止行为明确规定,对违反法律的责任明确规定,对于应当规定为犯罪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更要完整、明确、科学地作出立法上的规定,同时科学设置法律责任的及时追究程序和措施,防止立法上存在盲区、漏洞和模糊,导致司法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影响对有关犯罪行为的及时有效的打击,从而降低了法律的威慑力。在司法上,对于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办一起。“及时”强调的是司法效能,犯罪实施与破案、惩罚在时间上联系越紧密,刑罚的威慑效果越好,越能教育人,越能警戒潜在犯罪人员。“公开”的意义在于使社会上的人知法、守法、~,及时掌握同犯罪斗争的措施和途径,了解犯罪分子弄权渎职的必然下场。法律威慑有赖媒体张扬。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形成一个包括无数公众在内的庞大的“关注群体”,才能使犯罪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使“伸手必被捉”,增强法律的威慑效应。“平等”是对法律适应上的要求,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一切犯罪分子,不论身份、地位、职务高低,都要依法一体追究,不能有任何例外,防止以权压法,以言废法,以钱买法,以情乱法,以功抵法,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维~制的统一。

预防职务犯罪征文 篇6

曾经有一段时间,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为了你的家庭幸福,请远离职务犯罪。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多么值得我们大家沉思的话题呀!画面上,一双冰冷的手铐将犯罪人带入了囚车,铁窗之外是妻子的潸然泪下,是儿女们无声的眼泪。每当我看到这儿,总是感到自己的心猛然间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的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新生事物、新生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由此给党风廉政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少数的高级领导干部,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经不起来自各方面物质利益的诱惑、糖衣炮弹的攻击而沦为阶下囚的事例屡见不鲜。

职务犯罪,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利用手中的权力而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比方说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假公济私等等,它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恶劣的,它不仅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害党的形象,同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幸福、个人前途带来无可挽回的灾难。一切的荣耀、辉煌似过眼烟云一般被一阵风吹得荡然无存,从天堂到地狱就这么一步之遥。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很多。法律是最无情,又是最有效的,却总是遗憾地施用于事后。制度也不能说不够缜密,但好象它很难约束一只肮脏的手。至于监督,无论是上级的领导,平级的同

事,还是一般群众,都无法做到手眼通天,直言进谏。所以,一切的措施和手段都属外在因素,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内在心思”。俗话说:人之不欲不活,鸟之不欲不飞。对金钱的欲望和对做官的崇拜是有些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对此也无可厚非,然而人如果一旦失去理智,魔鬼的引诱也会成为上帝的召唤。大家应该记得胡长清、成克杰贪污腐败的案例吧!有人说:是金钱害了他们!金钱真会腐蚀人的灵魂吗?是金钱使人堕落了呢?还是人将金钱玷污了呢?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他将它献给齐国的大夫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人对子罕说:“我曾把这块玉石拿给做玉器的工匠看过。工匠认为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宝石,所以才敢拿来献给您,可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子罕说:“我为人处事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们两个都失掉了宝。我不收,这样我们各人就有各人的宝石啊!”这是发生在2600多年前的事,尽管它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但它却如同一面清亮的铜镜,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混浊的官场中,依然有许多出淤泥而不染、严于律己、奉公守法的清官廉吏:包拯、海瑞、于成龙……他们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古人说得好:“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如果利用手中的权利行一己之便,贪一己之利,那么终将会落得身败名裂,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的下场。大家应该记得胡长清、成克杰贪污腐败的事迹吧!那些以追逐金钱、权力、美色为终极目标的贪官污吏们,将被历史永远地刻在耻辱柱上。他们丧失了作为共产党员应有的信念与坚持,他们忘记了作为共产党员应有的亲民与奉献,他们迷失了作为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方向!

回忆我的阅历中,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自己制定的“十条家规”,以纯洁的无产阶级意识,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优良的共产党人作风,高尚的无产阶级品格,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言传身教。周总理率先垂范、廉洁自律的典范使我肃然起敬。而在新世纪的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也涌现出一批批令我们肃然起敬的优秀楷模!任长霞一心为公,谷文昌执政为民。是他们,在勤政廉政、亲民爱民的歌曲中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是他们,在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书卷中书写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是他们,在廉洁奉公、清正公正的康庄大道上树立起了一座座永恒的丰碑!

通过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及其以上体会,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1、树立公仆意识,正确对待权利。腐败现象的本质是以权谋私,而决策权又是权利行使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正确对待手中掌握的权利,要认清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自己要把这个权利用到为人民谋利益上,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政治过硬,旗帜鲜明,忠于职守,弘扬正气。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金融、经济、科技、管理等知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廉政、勤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反面事例警示我们:越是职务高、权力大,越要警钟长鸣,正确使用手中权力,不以权谋私,不以权压人,要严于律己,秉公办事,作好表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掌权为民。

2、建立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个人权力不受约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应该看到,当前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干部缺乏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因此,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加强对干部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从组织制度上、从监督机制上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使他们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铲除腐败的根源和土壤,使领导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不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模范执行党的纪律和各顶规章制度,表里如一,做好表率。如果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把自己凌架于党纪国

法之上,心存侥幸,铤而走险,顶风犯罪,就必然走到向邪路,成为人民的罪人,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3、加强思想改造,灌注牢固防线。无论是谁,放松了世界观改造,不注意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私欲膨胀,都有犯罪的可能。在新的历吏条件下,加强世界观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代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观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经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执政的考验。要经常敲响警钟,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组织活动,提高思想觉悟,使自己的思想跟上形势,特别是积极参加党风党纪教育,以反面典型为镜子,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否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多些反省自己,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

4、坚持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整个社会大气候有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一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的自由主义现象,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积极开展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廉正自律,非分之利莫伸手;警钟长鸣,前车之鉴当三思。古往今来,贪腐者从不缺钱,缺的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缺的是坦坦荡荡、浩然正气;缺的是廉、是耻。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我们要把握住自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时刻

浅谈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篇7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法利益, 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 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赖感, 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其基本特征:一是主体的特定性, 即职务犯罪的主体只能是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运用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公职人员;二是行为的渎职性, 即行为都违背了一定的职责要求。

笔者认为, 部门预防职务犯罪要提高一个认识, 做到三个坚持。

一、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责任意识。

进一步抓好预防职务犯罪是新形势下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工作, 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惩防并举, 注重预防”的基本方针,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必然要求, 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体现。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形势, 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紧迫性, 全面掌握, 深刻领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 基本要求, 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 要进一步认清职务犯罪是腐败的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 进一步增强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通过抓预防、抓教育, 减少职务犯罪, 确保广大干部职工少犯错误, 不犯错误。

二、坚持教育先行, 筑牢思想防线。

“物必自腐后生虫”, 职务犯罪的发生, 首先来源于公职人员本身价值观念的质变。一个公职人员要想实施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犯罪, 任何看似严密的监督机制和严惩措施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堵塞职务犯罪的渠道, 必须要在抓好干部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认清职务犯罪严重后果上下功夫。从教育入手, 促进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 通过观看教育片, 举办专家知识讲座等形式, 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 引导干部职工牢固确立立党为公、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 提高政治素质, 筑牢思想防线, 自觉抵御腐败的侵蚀。要把加强思想教育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结合起来, 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干部职工行为;把监督关口前移, 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把家庭监督、外出报告、“八小时内外”活动日志等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依法依纪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使干部职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慎权、慎欲、慎独、慎微, 从根本上减少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廉洁行政意识。

三、坚持制度监督, 构建制约机制。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在反腐败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通过深化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完善公务人员招录预防监督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实施凡进必考的“阳光工程”, 坚持职称评定工作中真实性材料保证制, 企事业单位职工非正常退休公示制等, 努力遏制和根除工作中职务犯罪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少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坚持政务公开制度, 按照注重实效、利于监督的原则, 积极推行承诺服务制度, 实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规范服务;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建立健全财务收支规章制度, 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收费依据和标准;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领导在做出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时, 要提交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分管领导对职权范围内的重大问题, 事前要向主要领导和班子及时沟通, 事后及时汇报情况, 并对处理结果负责。要采取有力措施, 扎实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 加强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 提高制度执行力, 维护制度权威性。

四、坚持监督检查, 减少犯罪空间。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也是诱发职务犯罪的直接原因。切实加强领导, 加强监督检查, 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样, 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坚持与其他工作一起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定期召开会议, 认真研究分析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利用各种形式, 认真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法制宣传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 增强监督合力。采取多种形式对外公开法规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处罚标准, 公开服务承诺, 凡与群众利益相关的行政事项都进行公开, 注重公开的真实性, 接受群众监督, 从而杜绝个别人员说了算, 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组织巡视检查, 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听取党风廉政工作汇报, 对干部职工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对促进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

当前高校职务犯罪预防途径 篇8

高校职务犯罪高发的原因分析

高校职务犯罪的发案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法制教育缺位,个别高校教职员工法律意识相当淡薄

高校涉案人员普遍拥有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高财商,但遗憾的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他们的“法商”相当低,法治观念极其淡薄,法律知识相当匮乏。例如原某高校教务处处长程某,在80年代末读完硕士研究生,学生时代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法教育。参加工作后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两次法制教育活动,一次是在省科技馆参观省纪委举办的反腐败成果展,另一次是在学校观看一部廉政警示教育片。就是这仅有的两次法制教育,程某也只是签个到,走个过场,根本没有引起重视。工作中,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采购教材拿回扣也是犯罪。案发后。他追悔莫及。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法盲”。

(二)监督管理机制缺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新校区建设、老校区基础设施改造等工程项目的推进,相关高校的管理人员手中的权力和掌控的资金也越来越大。但是,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乱收费、“帐外帐”、私设“小金库”、收受“回扣”等现象普遍存在,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三)部分高校干部长期不交流,容易滋生腐败

当前,一些学校掌管人、财、物和资金流的重要岗位、关键部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长期不轮岗,客观上为滋生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2005年杭州检察机关查办的24件高校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普遍长期在基建、设备、书籍采购部门工作,有的甚至20年在同一岗位工作。行贿人对其个人情况十分熟悉,往往挖空心思、投其所好地送钱送物。一旦这些干部自身拒腐防线不牢固,学校对其管理监督不严格。就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四)教育市场商品定价虚高。回扣“潜规则”盛行

当前,高校成为建筑、绿化、保险、书刊、设备、校服、印刷、制药等诸多供应商“争夺”的目标;回扣成为与同行角逐的“利器”、开辟市场的“潜规则”。多数商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往往虚报产品成本,谋取高额定价,为回扣预留足够的空间。以致产品定价严重背离其价值。同时,销售人员和采购人员单线联系,结成利益同盟,销售人员以劳务费、交际费等名目为采购人员领取回扣,隐秘性强、查处难度大。这也是近年来高校图书等物资采购回扣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针对近年来在杭高校职务犯罪的发案规律和发案原因,增强预防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提出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对策,是遏制、减少高校职务犯罪的治本之策。

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解决方案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检察机关在高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强大合力。

(一)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

第一,加大查案力度,充分发挥查案的预防作用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越彻底,打击越有力,就越能够促进预防工作。因此,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把查办案件作为遏制高校职务犯罪的最有力手段,做到有案必查,震慑犯罪。同时,检察机关要正确处理打击职务犯罪和服务高校发展的关系。从有利于惩治腐败、教育干部和促进发展出发,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突出查办涉及民生、妨害教育发展、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注重发挥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惩防体系中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结合办案实践,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

充分发挥预防网络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与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查办案件情况:帮助发案单位剖析职务犯罪人员的思想演变轨迹,查找内部管理和制度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预防中的特殊优势。

第三,加强合作,提高职务犯罪预防实效

多年来,浙江省教育厅、各在杭高校和全市检察机关注重沟通,密切合作,探索实施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举措。2005年5月,滨江区检察院与省教育纪工委在滨江高教园区成立了全省首个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办公室。2005年10月,市检察院与省教育纪工委在各高校共同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预防职务违法违纪“五个一”专项活动。这些有效的探索,创新了预防方法,拓展了预防载体,强化了预防工作实效。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举办高校校长和检察长的“两长”论坛,又是高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一个新亮点。检察机关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同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一起,进一步整合职能优势,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形成高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合力。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应当更加注重内部教育管理,既要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又要从制度规范、机制防范和监督检查人手,强化内部管理,努力从源头消除引发职务犯罪的隐患。各高校应当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做好堵漏建制工作。重点完善廉政建设责任制、重大问题与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校务公开工作规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并对上述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二是规范物资自行采购。规范学校自行采购流程,对大宗采贿项目严格按照程序集体研究。并实行层级审批制度。学校纪检部门要加强对物品采购的监督。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工作机制。对数额较大的基建工程和物资设备采购,应当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对招投标过程要进行公示,真正实现开标、评标、询标、决标全程操作的公开、民主和规范。

四是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对基建项目、物资采购、招生以及财务执行等重大情况、重大事项要集体决策,防止暗箱操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并负责对决策运行情况进行随机检查,严防因决策不民主而引发职务犯罪。

(三)切实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责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督促各院校抓好堵漏建制工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规范财务管理,全面清理“小金库”、“账外账”。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头开展院校财务工作专项检查,对高校的“小金库”、“账外账”进行全面清理,对违法违纪、构成成犯罪的,应追究当事人的纪律和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给检察机关立案查处。二是加强审计监督。重点加强对基建项目预决算、大宗物资采购的财务审计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实行同步跟踪监督和定期检查,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建立院校行政干部交流机制。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使用办法等规定,对院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重要岗位负责人,要定期实行交流并进行离任审计,促进院校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

上一篇:为明天喝彩作文下一篇:七年级二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