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选择分析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专业选择分析(精选8篇)

大学专业选择分析 篇1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以学科为参照标准,被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大类。我认为可以有一种更加具有解释力的分类,那就是学科标准、职业标准和学生标准(个人专业),其中学科标准包含单一学科、跨学科和问题中心三类专业。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一种标准是学科。知识本身以学科为标准进行划分,是知识日渐丰富之后人类不得已的选择。教师在选择课程(知识)形成专业、也就是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时,以学科为标准仍可以有三种方式对知识进行组合。第一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可以称为单一学科,就是教师从单一学科的知识领域中选择核心知识教给学生,比如物理学专业。第二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可以称为跨学科。教师在选择向学生传授的一组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从两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中选择知识进行课程组合,并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领域,比如北京大学目前在国内率先设置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第三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称为问题中心。教师在选择向学生传授的一组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以一个重要问题为中心,跨越多个知识领域组织课程,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本科专业,如“电影研究”和“犯罪学”专业等。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二种标准是职业。知识本身以职业为标准进行划分是对知识的另外一种分类,这种分类具有更加直接的意义。教师在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以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的职业为标准。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培养机械工程师为目标,还有“护理学”、“会计学”等等。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三种标准是学生自我设计的个人专业,是由学生提出、来自学生视角的知识组合,因此可以称为个人专业。在这个大的分类名称之下实际蕴涵了知识组合无限的方式,其内涵是充分发散的,其知识结构是学生给自己设计的,是独特的和个别的。这类专业目前国内极少。

学生构建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辅修/双学位学习,这意味着考生在大学学习时,在主修一个专业的同时可以辅修一个专业,进而构建出包含两个领域的知识结构。辅修/双学位的成才个案有很多,其一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他本科取得数学和物理两个学士学位。第二位是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教练鲍曼,他的大学专业是儿童心理学,辅修古典音乐作曲,并担任学校游泳队队长。鲍曼的主修专业儿童心理学在对菲尔普斯的训练中发挥出独特作用;其古典音乐作曲的训练在菲尔普斯的游泳节奏中表现出来。

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比如,主修生物+辅修数学,对于攻读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生有利;主修物理+辅修化学,对于攻读物理化学的研究生有利;主修地质+辅修生物,对于攻读古生物的研究生有利„„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曾说,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正是物理的分析方法和化学关于分子结合键知识的共同运用,对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作用。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可能是无限的,因此跨学科知识的组织模式不能硬性规定,而应当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一名中国学生张泰苏在耶鲁大学所选择的双学位为历史+数学,这种选择所体现的学科交叉便超越一般的观念。张泰苏在写给北京大学的信中说,耶鲁“近年来不少学生选择双学位,以增加日后的选择,而这两个学位无需相互关联。数学与经济、数学与计算机等互补性组合固然广受欢迎,但经济与美学这类选择也无人非议。定专业只凭个人能力与兴趣 ”。

大学是否能提供很多辅修/双学位的学习机会,是报考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些大学主修专业学分太多,因而辅修/双学位教育基本无法开展。北京大学最近小语种的报考非常热门,其重要原因就是北京大学提供多达30多种辅修/双学位的机会,小语种加上辅修使得学生的就业去向更加宽广。

兴趣与天赋

选择专业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家长和考生应该选择那些考生有兴趣也有天赋能力的专业。

中学生应当时常问自己一个大问题,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即使这个专业很热门,也不应该选择。

考生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家长需要提早做出一些准备,比如让孩子提早接触各类职业,随着孩子的成长帮他安排职业的参观和实习。中学的教育家们(不包括追求应试成绩的校长)在中学应当安排很多的选修课,使学生对宽广的知识领域有所涉猎。如果家长和中学的教育家提早有所准备,家长和考生才会在关键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我国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智慧的家长和考生有很多机会站得先机。

考生了解到自己的天赋能力更加困难,学生甚至必须经过大学专业的一段学习才能对自己有初步的了解。比如,一个考生如果对数学专业非常感兴趣,但经过大学一年的努力学习,成绩比较差,这可能说明学生虽然对数学专业感兴趣,但数学专业对他并无兴趣,未来学生在数学领域和那些虽然没有特别努力就取得很高成绩的人一起竞争,其职业生涯难有出类拔萃的机会。这意味着考生应当转专业,寻找自己的天赋所在。

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天赋必须经过大学专业的学习和尝试,大学的制度设计应当给予学生专业选择和转专业的较大自由。理想的制度是允许学生在大学入学时不选择和确定专业,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后再选择专业,这已经成为美国一流高校普遍的制度。国内最接近的制度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和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第二种较为理想的制度是按大类招生,这会给予考生较为宽阔的选择空间,比如浙江大学按六个大类招生,南京大学按十个大类招生,考生都有更多选择和转换自由。第三种较为理想的制度是宽松的专业转换制度,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就给予学生自由的转专业空间。

值得警惕的是那些转专业制度严苛的高校,比如四川某大学规定只有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前10%,才能申请转专业,一个学生的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前10%,这说明该生非常适合这个专业,其能力与兴趣与这个专业匹配恰当,他恰好不应当转专业。那些需要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专业,能力的欠缺或心理上的排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暂时不佳。如果转到他们更加有兴趣、更加适合的专业,他们才可能取得更好成绩。

大学专业选择分析 篇2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非英语专业学生选修英语双学位对于培养优质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 具有很高的现实性。 选修英语双学位能够克服专业限制过死、过窄、过专的问题, 学校也能不拘一格地因材施教, 培养出各类不同规格的国际化人才。

1.文献综述

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在外语教学领域,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 它使得语言课程与不同国家、不同水平及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 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 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具体外语课程来讲, 针对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而对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 则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 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和动机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

Kemp归纳出了六种需求: (1) 常模差距需求, 指用国家标准衡量和识别的需求; (2) 比较出来的需求, 指与其他同类学校或平行班级比较, 决定教学内容、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需求; (3) 感觉需求, 学生感到需要的, 目前达不到但希望达到的能力或水平; (4) 表达的需求, 学生把感觉需求表达出来, 希望能够得到满足的需求; (5) 预测需求或将来需求, 学生潜在的需求和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需求; (6) 重大事故反映出来的需求, 有些重大事故后对未来课程和教学提出的需求。Berwick把需求分为觉察需求和意识需求, 前者指教育者以别人的学习经历为依据而设立的需求, 而后者是指学习者本人的需求或愿望。

我国外语需求分析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础理论介绍和作用的研究等。 首先,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学者们研究外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 ( 夏纪梅、 孔宪, 1999; 束定芳, 2004) 、需求分析的特性 (倪传斌、刘治, 2006) 、国内外外语需求分析综述 (陈冰冰, 2009;陈冰冰、王欢, 2009) 等。 其次, 在需求分析的作用方面, 束定芳总结外语需求分析至少有四大重要作用: (1) 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 (2) 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3) 为外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 (4) 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核心性着手, 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当前对英语的学习状况, 对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评述, 以期改善英语学习状况, 促进英语双学位的发展。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及方式

本研究为个案研究, 主要关注本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选择英语双学位的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选修英语双学位的学生, 共100名。 收回有效问卷70份, 其中2014级学生32人, 约占比46%, 2013级学生38人, 约占比54%。本次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英语双学位的看法, 以及对双学位课程的需求。

本次研究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问卷由我自行设计, 包含参与者年级、专业、性别等个人信息, 以及部分选择题和部分主观问题。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70份。

2.2问卷调查参与者个人信息

本次共收集70份问卷, 2013级学生38人, 2014级学生32人, 其中参与人员学院分布如下图所示。

从图表可以看出, 文学与传媒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的学生选修英语双学位占比较多, 这与他们本学院的专业需求是分不开的;而外国语学院和艺术学院学生较少, 同样与其需求相关。 具体选择内容如下。

题9.您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哪些双学位课程? (本题为主观题)

根据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本校范围内,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本专业都是相当满意的, 所以其中为大部分学生都是基于提升自我的目的选择学习双学位, 正因为如此, 他们基本会选择与自身专业相辅相成的双学位学习。 事实上, 两年专业的英语学习或多或少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收获和启迪,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 并且, 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专业+英语”的双学士学位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生的认可。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国民文化水平、 素质的不断提高, 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文化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学历、文凭就成了衡量人才的标准, 也体现了个人地位及身份的一种标志、企事业单位实力和文化素质的象征。 学历、文凭是去企事业单位就职、提升、调干的一个重要门槛, 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表达了对英语四六级及其他外语类证书的重视。

(3) 绝大部分同学对双学位办学模式是认同和满意的, 占总人数的49%。 学生普遍认为双学位是他们难得的学习经历,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巩固和强化了他们的英语能力, 也期待双学位的学习能为他们将来考研、出国、找工作等增添筹码。比较满意的方面表现在, 教学环境良好, 教学设施等硬件完善, 教师备课认真, 上课尽心尽力;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某些课程设置不合理, 比如读写的课程过多, 使得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能得到更多锻炼。 访谈中, 还有部分学生认为, 双学位课程虽然全面, 但是由于课时有限, 反而各方面都没得到锻炼。

(4) 对学校双学位开设情况, 59%的受访者提议开设小语种课程, 包括英语、法语、日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越南语等在内;30%的受访者提议增设英语口语表达锻炼课;15%的受访者提议开设外国文化课。

3.改善双学位教学的建议

双学士学位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我们在本科人才培养上的单一模式, 加强了学生的选择性和对成才道路的自我设计, 拓宽了我校的人才培养渠道。 双学士学位培养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多元化需求, 是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得, 从需求角度看待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双学位的选择是明智的, 无论基于提升自我还是辅助本专业的目的, 选修英语双学位都能为本校学生带来不少助益。 为了将需求分析和本校英语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外语需求分析理论学习。 外语教学教师应加强对外语需求分析理论的学习, 并且将其化为己用, 扎实地运用于外语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方方面面,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是高度重视需求分析理论的实际运用。 教师要运用需求分析理论, 学会因材施教, 摸清学生选择英语双学位的目的所在, 根据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争取满足学生的主客观需求。例如医学院和水利与环境学院, 两者都需要通过英语翻译一些专业术语, 但行业要求又大不相同, 面对这种状况, 就可采取分学院“量身定做”相应课程。

三是完善英语双学位教学的工作机制。 先是成立外语教学领导小组, 负责统筹英语双学位教学工作, 通过定期会议和访谈相互沟通交流学生外语学习情况, 制定学习政策;其次要搭建好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 使得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 让反馈更及时, 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总之, 需求分析对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只有结合教学实际并重视需求分析, 才能真正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双学位的教学质量。

摘要:语言教学中的需求分析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其应用已经从最初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领域发展到了通用英语教学领域。因此, 需求分析对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当前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学习压力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以了解他们对大学英语主观与客观的学习需求, 从而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完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需求分析,外语学习,非英语专业

参考文献

[1]Berwick, 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A].In R.Johnson (ed.)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CUP, 1989.

[2]Kemp, J.et al.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2nd ed.) [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6-1998.

[3]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2) :125-130.

[4]倪传斌, 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2) :21-24.

[5]束定芳, 陈素燕.大学英语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调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大学专业选择:职业选择的第一步 篇3

李鲜,河南南阳人,2011年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现为人大学生工作通讯社副社长。2011年高考后,她一直通过百度高考吧、文科吧、新浪微博等网络媒体为全国各地学子们释疑解惑,她的百度账号“ruc猫猫”的学习方法帖子点击量高达几十万,成为高考学习方法的网络红人,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猫姐”。

她连续三年参与人民大学新生咨询的相关活动,接受千名学生及家长咨询。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担任新浪高考专业咨询工作。2014年,她以亲身经历写下《我成长,我快乐》一书,受到广大网友追捧。

人小的时候,可以口气坚定地说出“我将来要当科学家、政治家”这样宏大的志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对怎么达到这个目标感到迷茫。那些大目标虚无缥缈,让人毫无方向感,不知道该如何一步步到达目的地。曾经,我想学有关政治方面的专业,然后去当政治家。但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看着政治界的高层人士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最高点的,不得不感慨太不容易了,想到自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到达那个地方,我就觉得这个理想不靠谱。相信很多人有同感,年龄越大,迷茫越多。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说,选准一个大学专业才是最切实际的。

专业选择,是高考后的一件大事。有这样一种说法,高考成功有两个方面,一是考得好,二是志愿报得好。因此,高考后家长们不能放松,要花费精力研究各个高校和各个专业,尤其是专业。而究竟是选专业还是选大学,是选好大学的差专业还是选次大学的好专业,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是根据社会潮流,这些都足以让家长和孩子头疼好久。

在我看来,专业不是应该早就想好的吗?这种大事在高考后的短短十多天里决定,是不是有些草率了?不得不说,现在很多家长在高考前一味关注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而忽略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忽略了选专业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我看来,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然后从中找到他喜欢的方向,作为日后的专业方向。而究竟什么专业适合孩子,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探讨。社会潮流究竟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也是父母应该提前考虑的。

可遗憾的是,为了对付应试教育,很多家长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步。

就我个人来说,大学专业的选择从小就比较明确,即使中间有过变动,但也是有明确目标的。我爱好历史、英语、政治,想过大学上历史系、英语系、国际政治系等。

现在的很多孩子喜欢的东西很模糊,只知道一个大致范围,不清楚大学里有哪些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逛贴吧时,我总能看到学生的如下表述:喜欢能当官的专业,喜欢能赚钱的专业,喜欢轻松有趣的专业等。这不能说他没有目标,只能说他想得太空泛、太天真。

在大学专业选择上,大家很容易受社会潮流的影响,比如金融。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专业是全国第一,很多人都想上这个专业,即使高考时没考上,进入大学后也千方百计转过去。但是想上这个专业的人群中,有几个真正知道金融是干什么的呢?又有几人是真正热爱金融事业的呢?不得不说,现在大多数孩子选择专业,是冲着好就业、将来能拿高薪去的,“有钱途”是唯一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对错暂且不论,这样被人牵着鼻子走,难道就适合自己吗?这个问题,孩子和家长应该多想想。

在我看来,选择专业有以下几个步骤需要完成。

知己,全面剖析自己

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养成分析自己的习惯。

了解自己,就要直面真实的自己。很多孩子在自我评价中,最喜欢先写一大串优点,而在缺点一项里根本不知道写些什么。更有甚者,让他说说自己的优点,他也会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或者只能说出几个空泛的词来。

作为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然后保持好的、改正坏的,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的自我分析能力。当发现了孩子的缺点时不要大加批判,而应该和孩子商量如何解决。在孩子成功改掉了缺点后,要对孩子提出表扬。这样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直面问题的习惯,告诉孩子犯错、有缺点不要紧,只要改就好,让孩子自然地面对缺点,不用想怎么逃避。每次考试之后,每完成一项任务之后,都让孩子总结一下得失。久而久之,在这种自我分析中,孩子也就了解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优缺点。

我和以前的学弟学妹交流时发现,他们总喜欢问:“我学习不好怎么办?”“错了这么多题怎么办?”……听得多了,我就想说:“拜托,你能不能先分析一下,这道题你为什么会出错?你清楚自己各科的问题在哪里吗?”对我来说,考试之后分析试卷是家常便饭,只有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学习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才能找出好的解决方法,而怨天尤人只是白费工夫。所以我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写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认真分析,清楚问题的所在,而不是一味逃避。

对专业的选择,孩子需要分析的就是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兴趣爱好,不能作为专业选择的依据,只能当个消遣。而对于性格特点,孩子要多听他人的意见,也可以采用一些测试手段进行测评,毕竟自己是主观的,父母虽说客观一些,但难免有主观的因素,多听听朋友、老师和专家的意见。记得,我在文理分科时,老师让班上同学做了一个文理分科的测评。通过这个测评,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历史的想法。高考前,我还做过一个有关专业选择的测评,发现自己的确喜欢历史。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后来考上人大后,由其他系想法转到了历史系。

在分析兴趣爱好时,一定要明确自己是一时兴起,还是想把这个当成事业,毕竟事业和喜好不一样。在我转专业时,曾非常纠结一个问题:如果我不转专业,是不是就证明我根本就不热爱历史?如果我转了专业,即便父母说我不适合学,是不是也证明了我真的热爱历史?在痛苦了两个月后,我觉得,转了也许会不如意,但是总比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好,至少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克服那些所谓的困难。最后,我还是做了决定——学历史。

nlc202309020350

知彼,四处搜集信息

高考前,学校会发一本厚厚的选专业指南。成千上万的家长抱着书发愁,那么多专业,怎么给孩子选择呢?这么厚的书,家长懒得一张张去看,大都会凭着感觉和喜好给孩子挑选一个专业。而孩子对专业的了解也很欠缺,也会摇摆不定,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觉得那个好。

在给考生做咨询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很多考生问,自己报的专业好不好?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不能不为他们遗憾,自己的专业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居然填报了。很多孩子把原因归结于忙于高考,没时间研究这些。但是专业这个东西,如果不经自己研究考虑,将来难免会后悔。这就提醒我们,对大学专业的了解,要提早一些。

大学里专业很多,如果一个个都去了解,肯定不现实。这就需要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最感兴趣的专业了解。了解不能空泛,要清楚这个专业学什么,专业水平如何,就业方向和就业情况怎样。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自己或身边从事这些职业的朋友的经历,告诉孩子这个专业在社会中的真实状况。经过这样的了解,再决定选择什么专业,就会比较周全了。

有些聪明孩子对自己要上的专业早就开始研究了,很早就查过相关资料,甚至在高二、高三时就已经和这个专业的学长建立了联系,不时地打探信息。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可取。现在交流这么便利,想找相关人士了解情况,已经比以前容易多了。如果经过自己的了解,依然很感兴趣的话,就可以考虑将这个专业作为目标去努力了。

总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里,“己”指的是自己,而“彼”指的就是专业了。

走好理想和现实的平衡木

选择专业时,不能不提到社会、不提到父母。大学学什么专业,并不是孩子想选什么就可以做出选择的,除非你生在一个非常开明、不用考虑“钱途”的家庭,家长可以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否则或多或少还是会发生一些冲突的。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些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呢?

首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要做出选择。

最好的情况,莫过于自己喜欢的就是现实中那些口碑好、就业好的专业,将来前途也不错。这种情况当然要义无反顾地去选择。次一点的情况,就是理想的专业在现实中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但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做些调整。最不好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现实中出路很差,这种情况,就看理想和现实,谁更强势了。

现实因素,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很多人说金融、经济这些专业好赚钱,说管理空泛,小语种泛滥成灾,说文史哲出来没饭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说法了。但是社会在不断变化,观念在不断改变,而且社会很大,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站在高处。我了解到的就有小语种专业毕业后进入德意志联邦银行工作的,文史哲研究深入了,有一己之见,照样可以留名于世。既然我们想选择自己所爱的专业,就要用坚定的态度去说服他人,就像我在人大自主招生考试面试时说过的那样:无论什么专业,只要学得够好够精,一定会有好的未来。

其次,就是在父母和自己之间,要做出选择。

父母更有阅历,了解的东西要比我们多很多,无论父母同意或不同意你的选择,你总会受他们意见的影响。

我有个学妹热爱新闻,而父母想让她学金融经济类专业,这个女孩子最后还是选择了新闻。她在和父母的斗争中,告诉父母,如果学她不感兴趣的,她恐怕都考不及格,毕不了业。而且她把自己了解的新闻专业的情况告诉父母,这个专业一样可以让她将来生活得很好。虽然父母不愿意让步,但还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现在,这个女孩在新闻界做得很好。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榜样。孩子要多和父母沟通,选专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必然要牵扯到父母,牵扯到家庭的未来,所以在选择上,家庭成员要经常沟通、讨论。发生冲突时,不能一味地坚持,而要找到能够坚定自己信心,并且说服父母的理由,让父母认同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觉得父母说的话有道理,也要静下心来,撇开自己的面子,好好想想究竟哪个专业更适合你。只有在和父母不断交流后,选择的专业才会是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专业。

大学里学习什么专业,关系到大学四年如何度过。我见过很多因为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过得很幸福的学生,也见过很多因为对专业不满而过得异常痛苦的学生。总而言之,选择专业是一个浩大工程,不是短短几天就能决定的,这需要学生和家长早做准备。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自我了解和对专业的了解,适当地去解决现实和理想、自己和家人的矛盾,是选择专业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

最后,我想说,能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编辑:杨子】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学 篇4

一、选择大城市

优势

在大城市学习不仅可以开拓思维,增长见识,而且也意味着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在二级城市的大学,无论是招聘单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及大城市。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但消息还是相对闭塞,毕竟挑战越多,机会越多。

劣势

容易造成盲目的攀比心理;

综合考虑:利大于弊;

二、选择大学还是选择专业

首先,不可否认名牌大学对学生就业有着很强的品牌效益,所以如果能考进名牌大学则选名牌大学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如:CECT、中国移动、海尔等大公司相当注重大学背景,而且很多学校招聘老师,要求不紧要是名牌大学研究生,而且要求在本科期间也必须就读于名牌大学。但名牌大学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是重本学校,真正的名牌大学是用人单位认可的学校,如北大、清华、川大等。重点大学招聘的单位档次、数量相对优于二类学校,如西南政法大学(重本大学)强项是法学,西南科技大学的强项是材料,但他们的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西科大重本专业)专业的在读同学就业情况就不容乐观。

很多民办高校有些专业的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优势,很多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如北京七条龙国际教育的网络营销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国学的专业,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教育基地北京雁翔摄影化妆培训中心的中国摄影家十杰摄影弟子班专业,北京翻译学院的高尔夫球专业,北京瀚林艺术学院中医中药传承学院中医专业„„七条龙国际教育的网络营销专业同时“买一送一”,不仅自己可以就业,单位还可以给他解决女朋友工作。然后一些专业,如园艺、城建,就很少有用人单位需要,很多本科生因找不到工作去小公司跑销售,月薪仅为800元。

那报考最热的专业就是最的好吗?

也不见得,如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就是报考比较热的专业。但由于国际贸易对英语要求太高(至少英语6级),很多人就达不到,而且一些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司更青睐于名牌大学。

① 工商管理,我认为管理和技术不同,不是看几本书就会,管理位置炙手可热,不是想当就能当的,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学问,同时,还是一门艺术;管理者多数来自企业的市场或技术层。

②市场营销是哪家企业都需要的人才,但因学员所学知识理论性强,很多理论脱离市场,实战性基本为零,很难适应企业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不是很理想;同时,在市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大学里教市场营销的教授没有在市场上卖过一支笔!

③网络营销是目前市场营销的必然,市场紧缺性人才,但毕业的学生跟市场营销一样,很难适应市场需求。所毕业的学生缺乏市场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企业高薪难聘合适人才。同时,SOHO一族的出现也是导致企业高薪难聘网络推客的原因。

而大型企业急需的一些技术性相当强的专业人才也相对匮乏,往往不得不采取降低要求录取,如土木专业。

孰优孰劣?应根据自身条件、特长(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而定,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与学校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切忌不可凭一时感觉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网络营销专业我觉得对于高考不想的学生可以考虑下北京七条龙国际教育,为什么呢?这个专为企业定向委培,专业为自己公司—北京七条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培养人才,但录取

名额十分有限。

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①网上资料关于大学的宣传、统计只能作为参考不可全信。

②建议在填报志愿前能亲自去学校感受一下氛围和向熟人了解一下该学校的就业情况。尤其是向专业人士请教很重要;特别是一些专业咨询讲座务必参与,这样可增加自己对各专业的了解!

③北京七条龙国际教育每年都免费为广大高考毕业生做专业咨询与讲解!需要广大高考毕业生登录网站提前预约!网址:http://

四、关键在自己

其实大学名气和专业方向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自身的努力,当然良好的学风和较强的师资力量也不可忽视。

五、好工作的必备条件

① 硬件英语6级(关键是口语)在发达地区相当注重英语水平;计算机2级主要是办公软

件的熟练运用和简单的电脑硬件知识。

② 学精自己专业,再考几个跟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铁证,则是为以后找好工作锦上添花。

(如:会计专业 会计证、国家注册会计师,法律专业的为中国司法认证等。注:法律专业无此证,就业较难。

③ 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求毕业生求职时具备一定的互联网知识,了解网络营销相关知识,掌握简单的网络营销持技术。如相关信息、文件资料的发布,网站的简单推广与发布,博客营销,论坛营销,简单的网站编辑等等

④掌握相关应用软件:办公软件、PS设计、网页设计、CAD制图„„

⑤软件实践能力担任学生干部和具备实习经历是一些用人单位相当看重的,其份量不可忽视。

⑥大学期间各种荣誉以奖学金最为重要,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钱,那是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的证明。还有为人处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独立能力。

⑦此外,大学期间交朋友,也不是完全附面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很多靠自己找到工作的同学都有过谈恋爱的经历。

六、可以选择镀金

如果英语较好,可以选择出国留学,但要考虑中国是否认可该大学学历。从做留洋服务的朋友那里了解到:英国相对学费较高;新西兰、加拿大一般;德国、意大利较低。其中德国免学费,只用支付生活费用。一些大型国企和外企在注重实际能力的同时,也对有海归派背景的应聘者比较感兴趣。

当然我认为选择大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招生资料上,应该逆向思维,由“上大学找工作”向“为工作找大学”转变。找好就业、就业发展空间较大的专业,同时也要有所学专业与今后工作不对口的心理准备。其实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在实际中用处都不大,主要是培养学习能力和一种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当然由于我毕业不久,看问题不是很全面和透彻,难免掺杂着个人感情因素,在建议中难免有偏颇的地方,请广大网友以及高考生与家长原谅。

贾培好

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 篇5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所以在高考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有能力考上重点大学的考生,建议以兴趣为主,再适当综合地域、生活花销等考虑,放心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重点大学强有力的助学后盾一定能保障你在四年里安心地学习。如果没有确定的兴趣目标,不妨采用“先择地、后择校、再择专业”的原则。

如果成绩一般,上不了重点线,可以选择那些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度相对平稳的艰苦专业,以及一些比较生僻的冷门专业,如农业、林业、畜牧、地质、矿业、石油、师范类等专业。比如农林类专业,其涵盖的专业很广泛,大的有农学、林学、园艺、植物生产类、植物保护这些宽口径专业,小的有茶学、蚕学这类窄口径专业,还有像草业科学这样的新兴交叉学科。农林类专业不仅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另外,在农林类院校中贫困学生比例大,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奖、助学体系,获得补助、勤工俭学的机会也比一般学校要多。

二、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冷热不均,有些专业象国际经贸、计算机、法学在五六年前都是热门专业。如今这些专业就业难,一是因为前些年学校扩招,多半都为热门专业在扩招,增加了这方面人才的供给。另外就是这些行业逐渐稳定成熟,当时需求的大量人才,现在都已经成为骨干,行业的需求量,尤其是对初学者的需求量就没有那么大了。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

四、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选择职业必须考虑自身所处阶段。一般说来,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必须从最基层岗位做起,考虑重点是怎样使自己尽快得到锻炼,提升能力,而不是考虑待遇。对于一个希望在职场发展成为中高层管理的人来说,能到生产和销售第一线锻炼价值最大,在办公室则会适得其反。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笔者认为刚大学毕业就创业并非最佳选择,最好工作2-3年,积累一定经验和人脉后创业为佳。

(一)职业选择必须考虑自身性格特点

人的性格有很多种,很多职业对性格没有特殊要求,但有些职业或岗位某种性格的人更合适,发展潜力更大。比如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从事专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内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从事与物打交道的职业。

(二)选择职业最好考虑个人爱好

只有喜欢才能热爱,只有内心的热爱才能保持持久的激情,才能真正做好。一般说来,选择职业与个人爱好结合是最好的,最起码不要从事自己讨厌的工作。假如仅仅因为需要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定是难以做好的。正如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个本人不喜欢的专业,多数未来不会从事这项工作。

(三)选择职业必须考虑学历层次

一般说来,在企业工作对学历要求不是很严格,进入企业后的发展主要靠能力和业绩说话。而进入高校、科研机构甚至政府机关就要考虑自己的学历层次了,假如学历不够,即使进入了这些部门,未来的发展也会受限。

(四)职业选择必须考虑一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理念的契合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假如个人与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必然很难融入企业,也很难在企业发展。两者契合度越高,在企业发展潜力就越大。

五、大学生就业选择容易出现的误区

选择既专业对口,又有自己满意的薪水,又是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不能说这是天方夜谭,但能实现这个愿望的,也是寥寥无几。

(一)就业误区

能够实现职业理想,不在于你做了什么,更多的在于你没有做什么。只有你把所有精力、时间、资源都放在职业理想上,那职业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大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后,就必然会涉及到具体的行业、职业,而我们更多是从具体的职业上入手,那不可躲避的问题是,当我们大四毕业时,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看,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定要与职业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否则,所做的工作将不会对职业理想产生支持,那实现职业理想的日期就遥遥无期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岗位工作。但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就业当作了择业,他们以为做着工作总会学到些东西;其实不然,在职业发展这个层次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都错了,那走的越远不是离目标越远吗?

(二)择业误区

当我们在选择与职业理想最相关最接近的岗位工作时,许多大学生却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当作择业的关键因素。其实,只有我们的职业理想及由职业理想转化的职业目标与我们的专业高度相关时,专业才是影响我们择业的关键因素,否则,就不必被所学专业所限。在职业理想上所指的专业是你日后要从事职业的知识,所以它可能是你现在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你喜欢的专业,你改学的专业等。总之,是能够实现你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所以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并不是我们所学的专业时,我们就不必被其所约束。要知道,在职业理想的角度上,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所愿的,我们所愿的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所谓的专业对不对口,只有在和职业理想相联系时才需要我们去考虑的问题,而非按所学专业的职业前途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工作。

(三)专业误区

我们所学的专业只是我们在高考时所填报的志愿,这其中有我们的追求和兴趣,但更多的是盲目和无奈。所以不要说你在大学中真正的学到了什么,先看你所学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你日后要从事的。如果你所的专业并非你要从事的,那无论你的专业知识学的多么好,那都不是你的能力,因为它对减少你的岗位差距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更不要指望用你的专业来打造你职业理想的核心竞争力了。所以当你在求职简历写上你专业所学的课程是要慎重的。因为并不是你所学的专

业对你所求职的任何岗位工作都有支持的,所以不要泛泛的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当作我们求职时的砝码,更何况你对专业的学习还不是那么精通。

(四)经历误区

一些大学生确实也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如做过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在毕业之际他们将其当为自己的能力去写。其实这些实践经历可以给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但这些实践经历却不是大学生的能力,在职业发展问题上,经历并不代表能力。经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是过去你所做事情的综合;而能力则是在你的经历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优势。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此形成能力。其原因要么是你没有做相对专注的事情,分散的实践事件难以在一个领域专一发展;要么是在所做的事情中没有去培养核心能力的意识。所以,没有方向的盲目去做许多社会实践并不能形成你的能力。

大学专业选择分析 篇6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2位,该专业应该算是一门艺术学科,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对美学的培养和熏陶,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建筑艺术。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发展,使它同其他许多学科互相渗透,社会学、环境工程学、城市科学、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对现代建筑学产生了影响,极大地扩大了其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其毕业生多在景观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可以得到不错的薪酬。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3位,该专业主要学习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毕业生能够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及相关方面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桥梁建设的不断升温,该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并非是难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其行业薪酬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持续走高的倾向。

水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4位,就象在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指数中分析的一样,水利建设高潮的出现,改变了几年前水利行业的就业难问题,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改变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一般水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需求供求比例一般为1:5左右,以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3年前是以施工单位为就业主体,而近两年则是以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这说明未来的水利事业正在走向一个蓬勃发展的道路,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如此好的就业形势,该专业毕的业生在第1年工作中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薪酬不是难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5位,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由于我国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普遍很低,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拆房建绿”是一种基本途径。为了提高绿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该地域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中心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绿地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开发模式,已经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大城市得到很好验证。“复合开发”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动向。“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实施“城市化、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等战略,浅层地下空间将会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首先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并逐步西移。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由于地铁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的相继建成,在大型地铁换乘枢纽地区,随着地铁车站及相邻设施的大型化深层化 综合化、复杂化趋势,势必促进地下空间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尤其在地下勘察技术规划设计技术工程建设技术(新工法、新机械、新材料)、环境保护技术安全防灾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引进 消化 吸收国外先进成熟科技,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是一条多快好省的优选道路。地下空间功能主要包括地下交通、商业、文化、休闲、停车、防灾等,届时,两条地铁线、两个地铁站将把地下城和其他城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预测分析,今后30~50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鼎盛时期,在大城市中心区的基本建设模式是“地铁+轻轨”。由于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一方面带动了沿线地域的城市更新改造,与此同时,尤其是地铁站域地区的地产、房产和地下空间必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与城市建设整合、高效、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必然会需求大量的此类专业的人才,因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1年的薪酬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城市规划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6位,该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在人们日渐认识到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之后,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最大的体现,特别是对于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城市居民,对其居住的城市提供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师来满足这些要求,可见,此类专业的人才也是社会很需要的,城市规划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7位,该专业向学生传授智能化建筑设备与设施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估计、经济技术分析和管理的一系列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制定建筑设备长期和年度规划的能力、智能化楼宇系统新建和改建工程的方案、设计、系统集成、系统调试和项目管理能力、智能化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保障、建筑和区域的能源供应及建筑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和分析能力。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等技术工作。由于智能建筑出现时间较短,所以人才十分难觅,特别是专业人才稀缺已经成为最棘手的问题。而最理想的情况是从事智能建筑的人才要懂得电子、通讯和建筑三方面专业知识,但从目前情况看,从业人员能掌握其中两项的就相当稀缺。所以,既懂工程设计,又懂施工方案的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势必相当不错。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在第1年就能得到相当不错的薪酬。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8位,该专业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这行目前来看就业形式比较不错,主要是从事的人不多,再加上整个建筑行业普遍偏暴利,所以该专业毕业生第1年薪资往往会很高。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9位,该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多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土木工程是一个基础建设的行业,而由于我们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对基础建设的需求是很巨大,再加上08奥运的推动,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其他的大中型城市,也都开始进入一个提升发展的阶段,这些城市包括一般的省会城市,较大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这类城市的基础建设、城市建设将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需求,这都给土木工程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此专业不仅是就业率很好,其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也是很高的。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1年的薪酬指数排在了第10位,该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该专业也是现在和未来中国社会所急缺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方向的人才是未来需求最旺盛的人才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空调等室内设备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广阔。该专业的毕业生在第1年的薪酬指数也挤进了所有专业排名的前十。

毕业2年薪酬指数TOp10

毕业2年薪酬指数最高的TOp10专业分别是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小语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日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学、水利水电工程,毕业2年薪酬指数分别是4.88、4.83、4.74、4.73、4.68、4.66、4.61、4.59、4.58、4.58。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由第1年的第8上升到了第1位,这说明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随着工作的经验和资历的积累,已经能够得到更为可观的薪酬了,而且薪酬增加的幅度也是很大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着个专业的人才是很稀缺的。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由第1年的第9位上升到了第2位,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样上升了8个名次,也同样说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随着个人工作经验和资历的积累,得到的薪酬会有大幅度的上升,还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填补社会的对其的需求。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的排名也是比第1年高的,由第1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2年的第3位,可见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在就业后,就薪资方面,随着经验和资历的积累会有较大的提升余地,并且社会还需要很多次类专业的人才。

小语种专业没能进入毕业1年的薪酬指数的前10,而第2年的薪酬指数排到了第4位,说明工作经验和资历的增加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是很强的正相关的关系,在积累了1年的工作经验之后,薪资水平几乎成指数增加。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其实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的到来,近年来中国的市场日渐国际化,各国客商也纷至沓来,可以预见,小语种人才将逐渐紧俏起来。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第2年的薪酬指数由第1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2年的第5位,所以该专业的毕业生的薪金水平随着自身工作经验的增加会大幅度的上升的,还说明这类专业的人才还是远远没能饱和。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第2年的薪酬指数排到了第6位,水资源的问题已经演变的越来越严峻,所以社会急需要大量的这方面的人才,而该专业的第2年的薪酬指数也表明了这一点。

日语专业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排到了第7位,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日语高级专门人才。其毕业生多工作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随着中日交往的深入,日语人才需求量会大大的增加。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指数排到了第8位,虽然比起第1年的薪酬指数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实际上该专业的毕业生第2年的薪酬水平还是高于第1年的,所以这个专业的人才还是很抢手的。

建筑学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分别排在了第9位和10位,这是两个很相近的专业,此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使这个行业的薪金也很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并且从事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随着他们的工作经验的增加,薪金也是大幅度的增加。

毕业3年薪酬指数TOp10

毕业3年薪酬指数最高的TOp10专业分别是给水排水工程、小语种、日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德语,毕业3年的薪酬指数分别是5.14、5.02、4.97、4.96、4.92、4.90、4.89、4.87、4.85、4.84。

大学专业选择分析 篇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加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等院校学费随之上涨,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对大学生专业培养的方向及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这样严峻形势下, 由于专业选择关系着学生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 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教育水平, 更是联系着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 学生在面对大学专业选择时显得更为慎重。大学生对高等院校专业的选择意识不断增强, 这意味着学生不再满足于用一张高等教育文凭获取“铁饭碗”, 而是希望通过选择自身青睐的专业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社会实用技能, 从而满足自己未来的现实需求。

2 家庭背景与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2.1 家庭经济资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每个人都不可逾越的环境单元, 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家庭教育差异是通过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反映出来的, 而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却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较为优裕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时通常不会特别在意学费的高低, 家庭条件欠优的学生则会选择经济成本较低的专业。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影响着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态度, 甚至也会对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影响, 包括提供子女学习设备、学习时间等方面的资源。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顺利转变,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家庭收入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教育机会获得和教育结果。如父母是否为准大学生配置电脑, 直接影响着家长和学生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和掌握志愿填报信息。家庭经济压力已成为大学生享受高低教育必须逾越的门槛。经济状况优裕的学生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投资力度大于贫困家庭。如教育设备等资源, 提升个人能力的各种机会随之增多。贫困阶层家庭大学生课余生活也相当贫乏, 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 同时社会交往也有局限性。

2.2 家庭文化资本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家庭杂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家庭文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可见的、有形的;一是看不见的、无形, 即父母的知识、学识、文化修养、工作、社会活动、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道德的修养, 文化的修养, 精神上的修养, 是建立在家庭物质生活基础上的家庭精神生活和伦理生活的文化体现, 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 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父母所营造的这种家庭文化将对子女人生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也影响着他们将来的精神品质, 精神素质和行为习惯。

2.2.1 父母文化程度

一般来说,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 职业所处阶层越高, 子女接受的家庭教育程度和水平也相对较高。父母文化程度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同时也使得子女所处的教育环境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来自家庭职业背景较差的大学生在专业选择的问题上常常处于劣势, 这是由于其父母教育程度较低, 学历层次不高,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是寥寥无几;县镇大学生的父母学历层次参差不齐, 既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也有没有接受过教育的, 学历层次的分布较广泛;而城市大学生的父母学历层次普遍较高, 职业成就感也相对高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会使其子女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从而使学生对不同专业的兴趣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家庭教育方式和自身性格特征的综合影响下, 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若对各专业了解甚少, 可能会出现盲目选择。

2.2.2 家庭氛围

不同的家庭由于成员或背景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职业抉择。相应地,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因为每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 学生对知识的追求高度因不同家庭氛围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性。人并非生来就有追求文化知识的欲望, 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知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和家庭以外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子女日后的发展与成就。父母站在价值观提供、态度形成和资讯给予的第一线上, 将产生不同的家庭文化环境, 激起子女不同的反应和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 使得子女一生有着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自身对很多专业普遍存在迷茫, 加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存在差异, 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 最终影响子女的专业选择。

2.3 家庭社会资本

家庭所处阶层不同, 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选择不同类别的专业。大学生家庭所处社会地位越高, 他们获得优势教育资源的机会就越多, 所接受的文化资本量就更丰富, 更广泛;家庭所处社会地位越低学生, 他们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所受的局限性越大。

家庭所处社会阶层对子女的教育获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家庭所处社会阶层而有所区别, 经济、文化、社会所占的资本份额越高, 家庭所处的社会层次越高, 差异程度越大, 因而优势社会阶层家庭的子女进入高层次院校的几率越大, 低阶层子女则难以进入此类高校。

2.3.1 父母社会职业

一方面, 父母职业类型是家庭拥有社会资本量的主要表现, 它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社会地位, 父母职业, 使得他们所能获得的社会信息资源也各不相同, 他们所积累的社会关系脉络是一种潜在力量, 这些潜在力量使家庭获取社会中可分配的有效价值存在很大的差异。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传递, 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拥有许多无形的力量, 从而支撑他们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并影响着他们未来就业。反之, 父母拥有资源越少, 所要承受的物质和压力等方面就越多。

另一方面, 父母的工作类型直接关系到资源份额, 而它们往往是决定大学生的专业类别。子女早期的职业认知主要受到父母的影响, 他们在进行专业选择时, 往往会以父母的职业为参照, 父母职业感染力潜移默化于子女。不可否认的是, 父母所从事的职业是由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多少决定, 它与每个人的经济地位和教育背景关系密切。从而证实了家庭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 体现了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2.3.2 家庭地理位置

高考分数线地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发达城市与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教育机会、师资力量, 从而使得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均。不同区域间、同一区域学校与学校之间出现分化, 导致各种教育资源失衡, 对大学生专业的选择也产生影响。而家庭社会资本在地理位置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资本越高的家庭, 其拥有的资源力量更为显著, 子女获得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也更多。

3 结语

家庭经济资本是各种社会资源中最基本、最有效的资本形式, 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以家庭经济资本为基础, 三者间紧密联系, 互为影响。家庭经济地位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价值观念及期望值, 三者综合起来又会对子女的成就动机及努力程度产生影响。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得学生的追求高度有所差异。这些文化资本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 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大学生, 他们获得的教育信息来源较多;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 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文化知识储备量相对较低。家庭社会地位影响学生专业选择、学习质量, 而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大学生在这过程中不需要担心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等问题, 从而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提升自身的价值。

家庭社会地位越高, 父母文化层次也相对较高, 他们有能力和意识强化子女的教育, 利用经济资本的优势为子女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 使得子女受教育质量明显优于家庭社会阶层较低的学生。不同的家庭以不同类型的资本为子女提供具有差异性的资源, 越有优势的家庭为子女提供的支持就越多。

参考文献

[1]林凤.家庭文化背景对农村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 , 2011 (5) .

[2]杨立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专业选择的影响[J].教育评论, 2014 (08) .

大学专业选择分析 篇8

我建议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对学校的地域分布一定要十分清楚。实力相当的高校,在沿海和中心城市与在内地或一般城市,其报考的热度往往大相径庭,录取分数差别很大。同层次学校,地处知名省份或知名城市的报考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省份或城市,省会城市的学校要高于非省会的学校。同样,属地高校因为招生计划较多,考生录取的机遇也会大些。相同的地域,招生规模大的学校,考生命中的可能性也会高些。比如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综合排名非常靠前,留法学生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一,留美学生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三,但因为地处中部。且招生规模较大,与北京、上海等热点地区的同类高校相比,录取分数可能低很多,但学生的本科教育质量是很受推崇的。如能把握这些细节。考分不太高的学生,也有可能被一些名校录取。

在专业的选择上,尽可能不要盲目跟风。武汉大学有些专业很热门,例如经济、金融、生物等名牌专业实力很强,也很受到高分考生青睐。近年学校生命科学、数理金融等专业学生赴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欧美名校留学深造人数之多、比例之大确实令人瞩目。但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专业的“冷”与“热”只是相对的。别人觉得“热门”的专业。不一定适合你;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几年之后可能就“热”起来了。近年来一些基础学科,像数学、物理、化学等越来越“热”,第一志愿填报率逐年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上一篇:写给好朋友的祝福语下一篇:国培送教下乡活动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