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共11篇)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1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本文讨论的是如何丰富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功,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2]。”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敢于探索,敢于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不断追求。

因为我校是郊区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英语基础较弱,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如何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谈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导入的艺术性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新颖、精湛、巧妙、得体地导入新课,可以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 “ 先声夺人 ” 的艺术,从课的开始,通过形成悬念,展开意境,激发情感等方法,便可把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急欲一学的内动力,为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奠定了基础。(1)运用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及运用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电化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满足初中生好奇、求新的年龄特点。比如,在教 “How much is it? It’s…” 时,教师可以直接拿各种面值的纸币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并且也知道了美元、英镑及人民币的表达方法,接下来重点的是告诉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钱的数量。通过实物的呈现,教师不用煞费口舌,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了,这种直观上的教学,无疑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2)模拟表演,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特别是呈现对话内容时是需要特定的情景的,有时候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教室,但要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在教授询问职业的句型 What is he / she ? He / she is a teacher /doctor.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 teacher , doctor,farmer, actor 等职业的一些特有的行为动作,让大家猜一猜 What is he / she ? 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上台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下面的学生则是踊跃发言,急于说出答案,这就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3)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所熟悉的知识就是新课导入的好话题。例如在教授How do you make a sandwich?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认读新单词,反复熟记制作过程,气氛往往很沉闷,学生也提不起精神。如果能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老师自己亲手做三明治的视频作为本课的教学新授,在视频中教师先叫大家逐个认识新单词,再演示操作步骤,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各种原材料的新单词及本文的操作步骤。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运用了他们已学的知识。

(4)利用课堂实景

教室是学生日常学习的地方,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能尽量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课堂实景,启发学生思考,那么学生就会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教授单词this和that,these和those时,教师可先指手中的实物自问自答: This is a…, That is a …,然后再根据this 和that 引出后面的these和those。通过反复对比,使学生理解这四个代词的区别。

(5)运用歌曲、吟唱

英语语法课通常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比如,在教授语法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以London Bridge 作为导入,因为这首歌曲他们在小学就已学过,并且歌词中有提及到现在进行时态,在课前我让他们先唱歌曲,然后再学习语法知识,让他们在边唱边玩中学习。

新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博采各教学法流派之长,为己所用,努力探求适合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外语学习规律,让听、说、读、写、看、做,这样的全身反应法贯穿整个课堂,让他们轻松掌握英语,运用英语。

二、提问的艺术性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手段[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性地设计提问,合理安排,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创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让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的问题具有目的性: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计出若干问题,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使用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就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既可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要避免教师先点名,后提问。这样做往往使其他学生袖手旁观,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变换形式,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3.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综合考察,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程度,尽量避免依样画葫芦式的问答。

4.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要注意倾听,纠正补充,但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4]。”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三、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这对其它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不这样,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接触英语,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四、课堂评价的艺术性

课堂评价的艺术性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

总之,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学艺术自课堂开始至结束,要实现这样的“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就必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所有的环节中去,让咱们的教学充满灵气,使教育真正成为具有鲜活生命个体的摇篮。

参考文献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2

英语课堂的艺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把自己认识的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展现出来, 用生动感人的形式组织每一项教学活动, 从而促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 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最佳效果。教师进行艺术性的课堂教学, 学生们便能在轻松愉快而又非常专注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能将日常枯燥的听、说、读、写训练上升为美的享受和创造活动, 学生们的学习愿望和要求就会得到加强;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就会得到充分发挥。那么, 教师如何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富于这种神奇的艺术魅力呢?

一、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课堂交往中, 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评价, 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该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 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 表现出偏爱, 而冷落了学习差的学生, 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好的同学自以为是, 骄傲自满, 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 自暴自弃, 慢慢地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对学习失去信心, 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 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在教学中,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 尤其对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多点“赏识”教育。学生都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虽然他们有时表面上无所谓。其实, 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可以让他们激动好几天。另外, 教师对家庭出身贫寒的学生更不应当歧视, 一个班的学生, 尤其是大学生, 来自五湖四海, 家庭背景和家庭出身差异很大, 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优越感较强, 经济条件差的同学自卑感强, 但同时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要多关心这部分同学, 课堂上不能冷落他们。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 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 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 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变得生气勃勃,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整个课堂气氛便会和谐、融洽,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才能得以体现。

二、要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一踏上讲台就显得那么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不仅是因为他对英语教学有着深刻而正确的悟性及对学生的一份热爱, 而且因为他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艺术性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形式的恰当选择与发挥, 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 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 课堂气氛就越活跃, 教学效果就越显著。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 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 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段,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新旧知识上, 要善于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产生正迁移, 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复习旧知识, 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 形成整体。另外, 我们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同时运用, 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 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形式, 这就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课堂上应当清楚地知道某一处要轻轻一点;某一处只要细细一拨;某一处需要讲到七成;而某一处只要讲到五成。要给学生留下探、想、问的空间, 让学生去完善、去思考、去补充;该技艺似乎是在不经意间, 而就在这不经意间, 教师已经使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做到了完美结合。

三、要做到师生双边活动的艺术化

在课堂教学中, 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 都要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得以实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示范表演者和指挥者, 所以教师的活动尤其要讲究艺术性。教师活动的艺术化表现在教态、语言、身体动作、演示、表演、板书及幽默艺术。教态包括教师的衣着、仪表、神情、举止和师德风度等。它是教师本人在学生心目中直观性最强、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印象, 因此教师要全面加强文化素养, 做到服装整洁, 仪态大方, 精神饱满, 动作从容, 欢乐而严肃, 可亲又可敬。试想一下, 一位衣衫不整, 拉里邋遢的老师会赢得学生的敬畏吗?在我们周围就有很多例子, 有一些老师, 虽然课上得很好, 但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平时课堂上不注意个人形象造成的。英语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如果能用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 简明、准确、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调理的语言, 就能创设一个审美情趣, 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 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部分老师由于自己上学时的条件有限, 语音、语调有较大问题, 但在参加工作之后又不注意改进, 结果导致专业功底很厚而一开口讲英语学生听不懂, 最终导致学生对他的课不感兴趣。教师的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称为非语言交际手段, 这本身就是一种富有艺术性的表演, 是语言的辅助手段, 它的使用, 生动形象, 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教学效果更佳;表演能形象地再现人物行为、心里活动和性格特征, 采用种种表演手段, 创设种种语言情景, 大大加强了师生的双边活动。有人说过, “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义的传递艺术。”把幽默的语言引进课堂, 一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学生厌学情绪, 在笑声中获得知识;二可以融洽师生关系, 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 使课堂富有活力, 从而优化教学。

教师活动的艺术化需要学生活动的和谐配合, 学生活动的艺术化指在教师的感染和引导下进入学生角色, 交际角色, 在艺术心境上学习运用英语, 发挥蕴藏的潜力, 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篇3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

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活动中,无论教法怎样选择和运用’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总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掌握提问的技巧,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就英语课堂提问浅谈几点:

一、提问的内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这句话对于教师掌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启示。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分析有哪些训练要求等,再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提出相应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提问的内容设计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英语教学中潜藏着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触点”,如很多阅读篇章是关于英美风土人情、奇闻逸事等方面的内容,教者若抓住这些“触点”进行提问。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往往能加深学生对整个篇章的理解。

2问学生有难度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问题如果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刺激学生思维的效果。如果问题太难,又会使课堂陷入停顿状态,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者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中,并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3问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去分析问题,常能得到一些创造性的见解。从而达到激活课堂扩张思维的效果。

二、提问的对象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和层次。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问题。教师提问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或学生抢答:教师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对“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中等生”的提问要求可以稍微降低,对于后进生则要降低问题的难度。引路性问题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问题要照顾中等生,鼓励性问题要选择后进生来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最大的效用。

三、提问的时机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所以,教师一方面要适时地提问,把问题设到学习内容关键处,或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1导入新课时提问

一堂课,如果头开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问题,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去洞悉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新课开始的提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加入到探知过程中来。

2在学生疑问处提问

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学生似懂非懂时及时提问,然后再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势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创新思维处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任务,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思维正处于十分活跃状态时,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归纳结论,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提问的方式

提问要讲究策略,教师要切忌总是单刀直入。或是自问自答,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这样能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方向,使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或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理解、解决问题。例如,在授课时,我利用汉语中的同音词启发学生总结英语中的同音词,结果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所学的同音词被学生一一列举出来。同时可采用先提问后叫人的方式,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有时叫举手的学生,有时叫未举手的学生,鼓励与督促相结合。

五、提问的态度

教学中应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授课氛围。提问时,教师的表情应当亲切、和蔼,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授课时,我便注意运用身体语言,用眼神、手势、微笑,亲切自然地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他(她)回答正确与否,都不予惩罚。如果学生答对了,我便用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进行表扬。如果答错了,我便提示Try it again?Do your best!或Good,but……。尽力改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时的拘谨态度。排除其畏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是锻炼自己口语的大好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时自在踊跃,形成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篇4

现代教育研究成果表明:评判人与人间的差异,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往往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某些非智力因素。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进取心、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学科教学的实际,在教学中很好地点拨、诱导、启发、激励,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

如何做到这一点,方法很多。这里我仅谈其中的一种方法-激励。

古人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英语教学尤其如此,要学好它,必定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很好地运用激励艺术,显得格外得重要和必要。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以下这些方法:

一、以材料本身内容,激励学生。

1、学习材料内容本身,突出英语的重要性。

(1)、它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必备工具。教材中穿插了不少有关电脑图片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词汇。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计算机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意识到现在学好英语能为以后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打好基础。认识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公民都无法离开外语这一重要工具,掌握英语是新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

(2)、英语是学习工具,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有关“媒体”等英语缩略词的含义,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广播、多看英语电视和多读英语报纸杂志来学好英语,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从而认识到英语是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

(3)、英语是交际工具,教材多次向学生渗透了与国际交往有关的英语词汇及相关图画,通过观察与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用英语进行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

2、渗透多学科知识。

(1)、内容有许多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词汇:政治、文化与科学、体育与娱乐航空与通讯、计量等方面。

(2)、渗透其它各科知识:如数学知识、邮政与电信、地理学科时区、美术绘画方面颜色的调配、歌曲及有关知识渗透了音乐教育等。

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不要偏科,全面学习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3、材料内容充分体现教育的全面性。

(1)、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增编了港澳台地名和一些有关的地理文化知识问答。巧妙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从中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

(2)、热爱科学,尊重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教材中以问答形式展现了爱因斯坦、居里、爱迪生和卓别林等名人事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科学家和艺术家献身事业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做一个对人类事业有益之人。

(3)、社会公德教育,教材内容中编辑了有关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遵守公共秩序与交通规则教育,助人为乐等公德教育。

通过以上材料内容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地学习运用英语。

二、利用表扬、竞赛的手段激励。

一位善用表扬、激励之词的教师往往深得学生爱戴,学生学习他所教的学科积极性就高。这方面的做法有:

1、课堂即时性评定。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后,教师马上给予评定,一个“Good”往往会使学生乐不可支,其他学生举手发言也会更踊跃。只要学生答对或答对一半,甚至答对其中一点,教师就用“Good,Very Good,Not too bad.”

等词来激励他们,然后再找出错误,及时纠正。对于常常答对或答得出色得学生,邀请他们做小老师,在晨读课上领读,课堂上做示范等等,也是很好的激励方法。

2、学生相互间的激励。在课堂上,英语老师常常安排学生分成大组或小组进行对话、看图说话等的操练。练习前常提醒他们组与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学生的情绪就很高涨。此时教师妙用激励艺术,效果将是意想不到的。如:代表该组上来表演的学生获得老师的表扬之后,全组学生就会人心鼓舞,而未得到表扬的组,也会在下次或第二轮的比赛中跃跃欲试,争取胜过对方。这种方法用了之后,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教育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

3、注意作业批改时的评语。教师在批改时,对好的学生常用“Very good,Excellent ”等批语,对有进步的学生常批上“有进步,再保持!”“作业看来,你不比别人差!”等,对较差的学生批上“我相信下一次你能做好”,“希望你的作业给我的印象和平时一样好!”有错误,写上“请订正”。这些批语用了之后,对学生也能起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妙用眼神等表情的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 做了许多实验后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来看,属于非语言行为的面部表情的作用与语言的作用平分秋色。

事实也是如此,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亲切、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感到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的和向上的求知欲。

学生站起来答问题时:此时学生由于害羞、紧张或心理没底答不上来,若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微笑着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个词,或建议学生跟您一起答,学生的紧张很快就会消除。一位学生在写给他的英语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每当我站起来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时候,看到您期待的目光、和蔼的笑容,我就鼓起了勇气。

考试或比赛前:老师为稳定学生情绪,往往会说很多激励的话,殊不知,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只要面带真诚的笑、眼含坚定的目光,再做“OK”手指语,学生就会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激发出从未有过的成功欲望。

教师,特别是语言教师,要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一番的做法,让您通过表情等的情感交流获得更大的成功。

实践证明:以上所述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激励,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尊心,利于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知难而进的学习习惯;通过激励,学生不断领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兴趣,上进心愈来愈 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通过激励,教师与学

产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产生高度共鸣和和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激励,差生的心理障碍会逐渐消除,点燃起奋起直追的思想火花,可有效控制两极分化;通过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得到不断激发,求知欲愈来愈强烈。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参考文献:

1、朱向群:“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有感”,《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8期。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5

武汉市盲童学校 凡俊

【摘要】在盲校英语教学中,盲生因视觉障碍、发音及学习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主动性过多凸显,较多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而放弃英语的学习。本文依照英语教学艺术的特点,对“糊涂”教学艺术的内涵与作用、实施策略与原则进行了探讨,还盲生一个大胆、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重握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盲校;英语;糊涂;教学艺术

目前,全国众多盲校都设置了英语课,由于盲生视觉障碍、发音及学习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过多地凸显,从而造成了盲生学习主动权的失落,虽获得了知识却未习得方法和技巧,却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总有许多学生中途放弃了英语的学习。如何把盲生唤回到课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依照英语教学艺术的特点,笔者对盲校英语教学“糊涂”艺术进行了初探和尝试。

一、“糊涂”教学艺术的内涵与作用

(一)“糊涂”教学艺术的内涵

英语教学“糊涂”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艺术设计教学情境,用体态、语言、英语操作来“说话”布景,创造一种“糊涂”气氛,在教学舞台上,巧妙设置障碍,导出学生心灵深处的困惑与糊涂的心理体验,然后通过教学引导方向,梳理线索,指引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让学生由糊涂变明白。这样的教学,“糊涂”是虚,“引导”是实,巧借“糊涂”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责任解除老师的疑惑,让他们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寻求自主学习的动力,获得探究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糊涂”教学艺术的作用

1.“糊涂”中激发盲生探究的欲望

《盲校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盲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求盲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兴趣地探索问题、开心地获得结论,而盲生是否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喜欢帮助人,特别是老师有“困难”、犯“糊涂”的时候,他们更是在所不辞,俨然成了老师的“老师”。这种内驱力使他们马上就进入起跑的兴奋状态,兴趣盎然、绞尽脑汁地去研读文本,想告诉老师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学生的课堂主角的地位凸显,探究知识的欲望膨胀,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

2.“糊涂”中培养盲生质疑的勇气

古人说“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盲校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培养盲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盲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盲生大胆质疑。质疑,无疑是学生求知的源头,我们应该教育盲生不仅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还要培养他们敢于向权威质疑的勇气,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立学习的方法。课程改革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把教师从传统的神坛上驱赶下来。教师不再是过去博古通今的专家、无所不知的学者、至高无上的圣人。

3.“糊涂”中教会盲生解疑的方法

老子的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耳熟能详,但真正在课堂实践中,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呢?“糊涂”教学艺术,给盲生一次次亲身的“糊涂”体验,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自己走回“明白”的道路。这种教师先引学生走进糊涂,再暗中帮助学生走出“糊涂”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以后对这问题的印象就更深刻了。此外,“糊涂”教学艺术中教师的“糊涂”,正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自我修正、辨析归纳、相互聆听中逐渐提高,学会了解决疑问的方法。

二、盲校英语教学“糊涂”艺术的基本策略

1.创设悖论,巧装“糊涂”

英语教学中的悖论会使盲生产生质疑,并使盲生有一种危机感。教师就此应巧设悖论,装“糊涂”,有意“布阱”,让学生真糊涂,师生共同在教学的舞台上巧妙“布阱”能够打造一种“糊涂”心态的问题情景。如:有两个句子①He is not taller than I.②He is no taller than I.教师说,“这两个句子我没有看出有什么区别,那么你们有什么相反意见吗?”的确乍一看,这两个句子没有什么区别,这时师生共同讨论。句①He is not taller than I.翻译成“他没有我高”。句②He is no taller than I.翻译成“他并不比我高(两人都不高)”。句①中的“not+比较级+than”意为“没有„„”。句②中的“no+比较级+than”意为“并不比„„更„„”、“两者都不„„”。

2.故引“歧途”,澄清糊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时,教师不要急于将概念、法则等抛给盲生,而是要在一些学生容易糊涂的地方,精心设计,站在某些盲生的角度,装着不会,故引“歧途”,与学生一起观察、联想、类比等,让学生“置身其中”,以澄清糊涂认识,从反面获得正确认识。这要求教师大智若愚,胸中有策。首先,教师要明白学生通常会犯什么错误。这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决定。其次,分析错误的根源在哪里,是哪些重点和难点还没有把握住,如学习“used to +动词原形”时,教师可以故意说一个句子“I’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此时,教师就像一名导演,以一双慧眼观察学生的反应,把握教学时机,适时启发学生: usedto+动词原形,表示“过去常常做某事”。而 be/ get used to +doing意思是“习惯于做某事”。

3.巧妙埋伏,感悟“糊涂”

教师巧妙如此运用教学“糊涂”艺术,能给学生带来知识和审美上的享受,但这绝非仅凭教师的一时灵感就能奏效,这要求教师增强教学“糊涂”艺术的设计意识。“玉不琢,不成器”,教学“糊涂”艺术的设计就像玉石一样,愈雕琢愈成器,只有事先精心雕琢预设,巧妙埋伏,开阔和拓展体验和探究的视野,使学生对英语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现在完成中的延续性和非延续性动词后,给盲生两个句子:①It has been few years since he came here.②It has been five years since he lived here.句①翻译成“他来已经五年了”,句②翻译成“他不在这儿住已经五年了。”在since从句中,若从句的谓语为终止性动词,则主句的时间从这一“时刻”算起,若从句的谓语为延续性动词或状态性动词,则主句的时间从其动作结束“那点”算起,或者说,从句谓语的含义是否定或反义的。

4.捕捉时机,意外“糊涂”

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甚至一个微小的事件都有可能使英语教学系统发生突变,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适时诱导。其中,教师的意外“糊涂”,体现了教学“糊涂”艺术。如在学习定语从句后,教师给了一个句子:“I saw some boys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一位英语成绩中等的盲生说:“这个句子也可以扩展为一个定语从句”。教师听到后,立即装“糊涂”而提问:“怎样把这个句子扩展为一个定语从句?”该学生说出了答案:I saw some boys who we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其他学生又举出了几个例子,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表面装“糊涂”而提问。这种“糊涂”的艺术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创造性地利用了英语课程资源,是教学机智的表现,最后的转折是教师“糊涂”之后的清醒和睿智。

三、盲校英语教学“糊涂”艺术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适度性

“糊涂”艺术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情境中使用,不能一味过度糊涂,若在教学中滥用“糊涂”,反而会破坏课堂教学艺术魅力,降低师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思维共振,造成盲生思维的混乱。

2.注意适时性

英语教学“糊涂”艺术时机的选择要合适,注意选择的时机要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

3.注意自然性

英语教学“糊涂”艺术的实施要顺应教育规律,符合教学艺术的本质,顺其自然,而不能矫揉做作,故弄玄虚。同时,又要遵循盲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4.注意审美性

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艺术时应自觉遵循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相协调的原则,巧妙地“布阱”设疑,让盲生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再艺术性地引导学生释疑,让学生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创设各种“糊涂”情境,引导盲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对教学情境进体验,从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盲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密如、韩祥伟 《教学“糊涂”艺术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36-39

[2] 韩祥伟 《初探成人教学中的“糊涂”艺术》《素质教育与教育艺术》

[3]《视障教育培训课程》 陈梁悦明主编 中国盲文出版社 1998年 北京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6

一堂好课应善始善终,给学生以美的遐想、有益的启发。好的英语课同样如此:好开头、好主体、好结尾,这三个好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结尾的设计。以下是笔者针对结尾的设计与同行探讨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一、英语课堂结尾的方法

1 归纳法。这种方法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曾被许多教师广泛使用。一堂课将要结束时,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教师通常用简单明了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的内容进行概括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起到突出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即将下课的情况下,对于老师这样高度概括的小结并不是很感兴趣,效果也不理想。笔者曾对这种传统的归纳法稍作调整,加以尝试: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加以引导补充。比如,每单元的(Reading),就可以先让学生归纳整理出该堂课老师分析的语言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整理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修改。

2 复述法。复述是指语文教学上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虽然学科有所不同,但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复述的同时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

和消化,复述的质量可以直接反映学生掌握接受的程度。比如,Unit10 How to play football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球场示意图,学生复述越位、端线、球门球等概念。

3 纠错法。练习课的容量是很大的,但质量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老师一再强调的基本问题有时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自己没有充分的重视,没有养成阶段性自我总结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因此,每堂练习课老师应该留有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找出该堂课出现的典型错误或者他们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强调。

4 表演法。 学生在经过40多分钟的学习之后比较疲劳,注意力也不集中,如何将课再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对于一些有情节的小对话等就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出来。比如,学完Unit12 Social custom (Listening)后,笔者问学生:“When a person come into a room ,will all people stand up to greet him /her ?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a lady and a gentleman?”要求学生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当时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5 视听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教学技术已基本普及。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特点是容量大、节奏快、互动性强,能产生多种感官刺激。倘若能恰如其分的运用,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事半功倍。比如,Unit13 Computers(Make a name for yourself),笔者问学生:“I have been on-line. Who can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Web address and e-mail address by using my computer?”话音刚落,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要求示范,并且还登陆介绍了他们喜爱的网站。

6 名句法。笔者曾发现:学生对英语的名言警句很感兴趣。他们认为有的翻译“不可思议”。比如,“Do as the Romans do.”因此在总结课文的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如,Unit9 English learning(reading)笔者曾大量引用:“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Never too old to learn. 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mean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等名言警句,不仅学习了语言点,而且也介绍了学习方法,达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

7 悬念法。教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仿照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尾。使学生对教学产生“言犹尽而意未尽”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对下次了解新知识的欲望,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8 引申法。有些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考虑。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比如,Unit13 Internet cafes这是一个学生很敏感的话题,教师完全可以就此引申下去。一般情况,引申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时政、社会热点、奇闻趣事等,只要符合教学内容,适可而止。

9 对照法。写作上有种手法叫前后对照,这完全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比如,Unit11 Writing 笔者是以“Are you afraid of writing?”这个问题开头的。结尾的时候笔者又问“Are you afraid of writing?”当然整堂课的基调是一致的,笔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有针对性的。

10作业法。留作业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课堂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但是在选题方面,教师应

相当重视:题量适当、有代表性,精练为主。比如复习课的题目,课前可以让学生各自去收集,最后由老师筛选。因为现在学生的学习资料比较丰富,学生提供的题目至少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是他们认为自己比较薄落得环节。同时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举两得。

二、英语课堂结尾的原则

1 结尾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切忌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形式和内容不能过于空洞。教师应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素材,并且要和整堂课的教学步调一致,衔接自然。

2 设计的方法应该常变常新、多种多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到的方法仅仅是一小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方法、新思路都会应运而生。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3 方法手段不是单一使用的,教师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等因素,多种方法手段可以结合使用。

4 结尾的设计仍然必须为课堂的主体服务,不能主次不分。

摘用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教育学新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幽默艺术 篇7

一、在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去教学

1. 可以轻松同学们的心理。

幽默可致笑,而笑在生理学研究中证明是有益于精神和生理放松作用的。有人说:“开怀大笑可锻炼放松机体内每个主要肌肉部位。一天至少笑一百次相当于划船十分钟。”获取知识需要紧张感,但课堂连续45分钟的紧张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精神压力的。若授课期间能不时给学生一些幽默材料,诱得学生们发笑,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就会不时地有所缓解,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2. 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幽默有助于促进人际交往,给我们带来理解,带来关爱,容易沟通。它既适合于日常生活,也适合于英语课堂教学。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上应善于呈现双重面孔———“严师”和“益友”。虽然“严师”是教师们大部分教学时的角色,但“益友”的角色也是不可忽略的。师生能共同欣赏幽默,一起畅怀大笑,实际上双方也就相互加深了理解,缩短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从而使学生以更好的兴趣学习英语。

3.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同样需要趣味性,而在课堂上使用幽默,激发学生开怀大笑将会使英语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富有趣味性。一些复杂的英语句型或词组若构成可笑有趣的概念,学生会在娱乐和大笑时对它们留下较深的印象,从而不知不觉地加以消化吸收。

4. 消除同学们的厌倦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种姿态会让人产生厌倦,若让人厌倦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的,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若发生厌倦,任其加深,那他会旷课,或上课时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教学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走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授课时教师可不时地发挥其幽默才能,讲讲笑话或有趣的轶事,从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得到振奋,学习气氛更浓。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怎样用“幽默”这个手段

1. 用“幽默”去阐述英美语言表达的差异。

英美语言表达上的差异繁多,单靠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很难记住,若教法得法,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 用幽默记忆一些习惯用法或相似之语。

call sb.sb.与call sb.sth.是两种不同结构的句型。前者为“谓,宾,宾补”结构(本文称A句型),意为“喊某人叫做某名”;后者为“谓,间宾,直宾”结构(本文称B句型),意为“替某人喊---来”,也可作A句型解释(喊某人并叫做某物)在讲授他们的区别时,可用如下一则幽默。

Tom:Call me a cab. (出租汽车)

Friend:You are a cab.

首先,学生可能不懂笑因何在,教师告诉学生:幽默藏于朋友的笑话之中。学生通过思考,领悟了A, B之间的差异。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givesb.sth., make sth.sth.等常用句型结构。

3. 用幽默帮助学生牢记某些同音词。

为了帮助学生记住某些同音词,教师可自编一些句子,让学生练习掌握。如:

Most people write with their right hands.

He threw a stone through the window.

4. 用妙趣英语句子讲授某些多义词。

英语单词大都多“性”多“义”。让学生孤立地记忆,远不及让学生记住一些妙趣横生的句子效果好。例如:

Well, it’s well that the water in the well does well up so well.(啊!井中涌出这样好的水,真是妙极了!句中五个“well”A为感叹词,B为形容词,C为名词,D为动词,E为副词)

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麻烦不找你你莫找麻烦。A, D为动词, B, C, 为名词)

三、英语课堂教学幽默运用的艺术

1. 双关语(Pun)。

双关语实际是诙谐地使用同形异义词(homonym)或同音异义词(homophone)。英文中不少谐音双关和词义双关的词和词组,可为教师提供广阔的选择。这些双关语用于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取得幽默效果,让学生觉得好玩,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会渐渐让学生掌握这种英语修辞的使用方法。

2. 英文幽默小品(English humorous remarks)。

英文幽默小品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学,其形式短小精悍,内容富于哲理和趣味性。英语教学中穿插英文幽默小品,可增加学习英语的乐趣,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英语欣赏能力。

3. 英文笑话(English jokes)。

笑话是诙谐的玩笑或使人好笑的情形。笑话的取材很广,可以择取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则好的笑话常充满智慧和知识,以让人摆脱尴尬的气氛与沉默,也可以让人赢得沟通,处处备受他人的欢迎。英文笑话被运用于教学,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们可以在哄笑中了解各种西方人的心态与生活方式,学会使用地道的英语。

四、英语课堂教学幽默运用的注意事项

幽默在教学中运用可发挥有效的作用,而且老师可选择的幽默形式也不少。但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要依据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幽默形式;二要从道德和民族等意识考虑,选择恰当的幽默内容。

不同的幽默形式需要的时间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穿插幽默要充分考虑各种幽默形式所占用的时间,力求使各类幽默形式的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浅谈英语课堂语言的艺术 篇8

【关键词】英语课堂 课堂用言 语言艺术

一、引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对传播书本知识,组织管理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教师的知识能力,文化素质和修养。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对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的英语教师来说,准确、规范的使用课堂用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课堂语言艺术的追求更是一个教师职业生涯中持久的奋斗目标。

二、英语课堂的语言艺术

1.对学生多鼓励,使其充满自信。多数学生都不敢开口说英语,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先,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在课间用英语询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关心,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日常的简单对话,让学生觉得自己也具有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其次,对于愿意参加课堂活动的学生,老师都应该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进行积极的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在一个能够受到老师肯定的氛围里学习,自然会更加投入。在教学中,要运用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和信任等一些激励性言语,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音量适中,语言规范。音量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在导入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教师的音调可以略微升高一些。在长时间的讲解时,教师的音调可以略为偏低一些,一方面听起来更加悦耳,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听力疲劳。在鼓励和表扬学生时,语言要简洁有力,并且使用不同的表达。单一重复的评价语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此外,学生语言学习和模仿的来源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的课堂用语,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规范,才能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语音、语调,语法和表达这些方面都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榜样,才能够被学生欣赏,并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3.调理清晰,得体幽默。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调理,才能把表达的内容逐步、完整地传递给学生。在阐述知识点或者语言运用方法时,必须按照逻辑的先后顺序,依次向学生介绍说明。在口语表达观点的时候,也要把每一点理由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依次说明,以便清楚的展示自己理由。其次,幽默的语言能够让课堂效果锦上添花。它不仅能够让拘谨的课堂变得活跃,也能够让学习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从而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

4.汉语和英语运用得当。在英语课堂中英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但是汉语也是英语课堂的有益补充。首先,对于课堂活动的组织语言,教学步骤的说明语言和课堂纪律的管理语言,这些英语表达学生都已经熟悉,无需用中文表达。其次,对于外国文化背景中的专有名词,术语和特殊难懂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用汉语翻译一下以帮助学生理解。再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层次和难度的英语句型和表达,便于学生理解并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语言艺术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1.不断加强母语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的母语不仅能够为外语教学服务,同时在进行难点讲解和翻译时,能够达到形象,生动,准确的效果。教师不断进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门外语背后的人文知识,即外国的文化、风俗、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对相关的人文知识了解越多,语言才能够运用地更加得体、准确、自然。最后,当老师对自己的母语和第二外语都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更加清楚地明白这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产生的原因,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以及运用的不同。

2.从优秀教师那里获得更好的语言表达技能。优秀的同行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习榜样。一方面,教师能够从听优秀同行老师的课来获得语言运用上的启发。如果有外教在自己的学院担任了教学任务,教师也能够通过听课了解西方课堂管理,课堂组织的方式和语言,对于自己教学语言会有所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够从网上的优秀的参赛授课视屏获得语言运用的经验。

3.通过同行评价和督导听课来提高自己。教师通过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就能够把语言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好。教师可以邀请不同年龄层次的,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同行老师来自己的课堂听课,并请他们给出对自己课堂语言运用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学校的督导一般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承担,通过和他们讨论分析自己的课堂,也能够获得语言运用方面的建议和帮助。

四、结语

教师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够传达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语言的美感,感受到教师的气质,欣赏到语言的魅力,从而对英语学习怀有热情和兴趣。此外,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语言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教学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魅力也会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田伟.重视英语教师的语言修养,提高英语课堂效率[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9

摘 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提倡英语课堂教学要讲究举例艺术,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的互动。

关键词:职高;英语;结合生活;引用习语

举例是英语教学中一种非常常见并且相当重要的教学手段。恰当的举例不仅可以使扑朔迷离的语法清晰具体化,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职高英语课堂教学中举例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举例应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举例是连接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对教师而言,举例是一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举例是一种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参中对于重点的单词和句型都给出了相应的说明和举例,但这些例子并非都适合学生。例如,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二册第10单元compete in 的注释中,教材给出了这样的例子:The horse has competed in the Grand National for four times.“the Grand National”是(英国一年一度的)全国越野障碍赛马,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另举例子,如:He competed in the 100-meter dash yesterday.学生对百米赛跑非常熟悉,这个例子就合适了。只有选取学生了解、熟悉的例子,教学才可以达到由特殊到一般、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二、举例应结合生活,幽默风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因此,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wherever, whatever, whenever...的用法时,教师可以以经典英文老歌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中的歌词为例。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Whatever it takes,or how my heart breaks,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学生对流行歌曲都很感兴趣,这样美妙的歌曲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际生活里总有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例如在讲解look out的含义时,教师可以举例如下:住在二楼的人要从窗户往下倒水,为了提醒一楼的人注意,二楼的人大叫:look out(当心)。一楼的人以为窗外有什么新奇的东西,立刻look out(向外看),结果被泼了一身水。学生听了大笑,look out的意思也就铭记于心了。

三、举例可引用习语,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举例中引用习语,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例如,在讲解need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引用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在讲too...to...的用法时,可以引用“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在复习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时,可以引用习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e older, the wiser.(姜还是老的辣)Time tames the strongest grief.(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在讲解lead to 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引用习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习语,可以更好的掌握英语这门外语。在举例中恰当地运用英语习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作用。

四、举例可借用学生姓名,集中其注意力

职高生因为初中基础薄弱的缘故,在英语课堂上很容易开小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在某些例子中借用学生的姓名,以提醒其注意。例如,在讲解work out的用法时,教师发现杨丽同学有点走神,可以举例说Yang Li has worked out the math problem with the teacher’s help.(杨丽在老师的帮助下解答出了那道数学题。)这样无形间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既顾全了走神学生的面子,也起到了集中其注意力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引用学生的姓名举例,最好只举好的例子,不举坏的例子,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正确认识举例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举例的方法,是每一位职高英语教师应当具备的技能。为了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多彩,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多总结,让例句发挥更好的作用。

谈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创新 篇10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其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作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诱导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建立高效英语课堂,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课堂问题既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的已有的学识水平、生活经验,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不断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问题难度大小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率,问题过难,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感;问题过易,会导致学生思维怠倦。因此,我们要善于整合和剪接教材,外研社出版的的每一个Module中都有dialogue,passage,language in use ,Work alone,Group work,Written work,我们不能依赖于课文所提供的问题,它们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知识水平或能力发展需要,而应该把它们当做我们教学的参考。

2.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外研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 Unit2 No one knew who I was,在学习该话题之前,我就向学生提问了一些问题:Decide who is in the photo.Why is it called A beautifil smiles? 很多学生回答出后,我要求学生们在学完该主题之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篇短文“about 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changed your life”。该题目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或事情,不仅有趣而且真实,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3.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性。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环环相扣,前后连贯,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阶梯,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搭设的“脚手架”,让学生步步攀升,问题的解决也像“剥笋”一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通常采取整体教学法,用三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是阅读前的“盲听”,在听力之前,设置2至3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只听不看阅读材料就回答问题。然后是阅读中的fast reading和 careful reading ,这个步骤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所给的问题,通过问题和答案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最后是阅读后提问,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引出课本之外,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不同的观点或价值观发表自己的看法。

4.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此,教师设置的每一个应尽可能避免纯粹记忆性或检查性而应重视理解与思考性、启发性和发散性的问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引发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从而到解疑的一个探究活动的过程。有些语法教学或词汇的辨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又有代表性的习题,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共性或差异性,然后得出语法现象,同时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索。

5.要注意问题的双向性。教学活动是师生对话与互动的双向过程,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并且产生疑问。《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因此,巧妙地设置问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教师的问是为了让学生问,类似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传统课堂提问的转型,从课堂的反映中看出这种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习,这种提问应该成为课堂提问的发展趋向。

最后,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用心倾听学生的回答,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必须从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为出发点,认真钻研教材,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课堂提问要有深度,教师的提问常常不能忽略了中下等学生。

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问的过程,都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不仅有效地创造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民主气氛。

1.培养学生敢于提问。

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鼓励质疑问难,大胆提问,大声提问。平时我注意向学生灌输提问的重要性思想,并尽量多地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多沟通交流,注重缩小师生差距。从而使学生克服羞怯心理,消除紧张情绪而敢于提问。例如,我会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学生们听课的态度,包括他们的神情来推断他们知识消化的程度,并会主动的走到他们身边,鼓励他们提问。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在意他,就会主动向老师发出提问。

2.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逐步提高要求,指导学生善问。使他们能根据课堂教学进度,紧扣教学要求,选准新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积极展开讨论,乃至于激烈的辩论。使所提问题成为知识与能力的纽带,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另外,能够抓住细节进行提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从细节中掌握住知识。

3. 培养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可以采用鼓励法,激将法,辐射法等使反弹尽可能自然一点,巧妙一些,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引起思维的“开窍”反应,培养应变能力。适时中肯的褒奖,“Good!”“Wonderful!” “Great!” “Super!” “Cool!” “Well done!” “Very clever!” “What a clever girl or boy!” 等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尽量多地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可使学生体验“问”所带来的交流之乐,使他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具体做法在教学中运用每天让学生做Daily report的方法, 比如说今天教了新的Dialogue ,或让学生快速阅读了 Reading passage后,放手让学生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组与组的ask and answer比赛。通过学生们的自问自答活动,他们的听说读写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这种搜集,交流和采访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句型不仅驾轻就熟,而且了解和扩充了许多课外的知识,使学生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经常放手让学生作此类发散性的思维训练,一旦这种问题一抛出,学生们就饶有兴趣地大胆异想天开,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把我们带到神奇美妙的科幻世界,会让我们不由得发出“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慨。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11

一、导入要有趣

1、以“情景”引导。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尽快地融入到英语的学习中,要设计良好的导语,并非易事。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多时间才能找到它”。我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去创设逼真的情景,让同学们触景生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例如:我在教“How much is it ?”时,把教室布置成商店买卖的画面场景。把课桌看成“柜台”,学具当作“商品”并标明价格。教师和学生分别扮作营业员和顾客。这样,学生就能结助直观教具、配合教师的语言、动作、手势和表情等,使新的学习内容显现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一目了然,很快进入到内容中。

2、谈话法引导。课堂导语必不可少,但又不能过于拖沓,而且必须精炼、迅速准确地,将学生的集中力引入课堂。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巧妙地运用谈话法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掌握新的语言知识打下基础。谈话法导入,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歌曲引导。多年任教的于漪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对整堂课能起到“定音”的作用,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和探求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歌曲导入是“寓教于乐”的集中体现,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知识,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例如:我在教“Module 9 Unit1“Happy New Year”时,让学生戴上课前做好的头饰,进入“角色”,唱英语歌曲《Happy New Year》。由这首歌曲导入新课,水到渠成、顺利成章。

二、导入要切题

导入不仅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出发,还要结合学生所学课题另辟新径,决不能随心所欲。课的开始,教师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导,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知识情景中,对要学的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三、导入更应贴近学生生活

生动有趣的生活故事,能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中,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思维。课堂上我创设故事“悬念”,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而后借题发挥,再联系所学课文内容导入新课,就容易被学生所喜爱、所接受。例如:在英语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景。早晨升旗,有个学生说肚子疼。我问学生“What can l do?”一些学生建议吃点药,一些学生建议看医生,然而,教室里没有药,只能看医生。这个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是故事“悬念”导入,我这时适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教学效果很好。

四、导入要简洁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直观导入法是简洁导入的一种。它是在上课前把学过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以收音、录像等多媒体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切入课题快速、高效。例如:我在教句型“What his/her name?”时,通过讨论人物的外貌特征,然后我用“Whats her name?”导入新课。这一导入过程,通过与原有的知识对比,简明扼要地让学生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上一篇:语文(精品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教学设计下一篇: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