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通用10篇)
新安旅行团‛的故事
1933年的一天,上海大厦大学校园内,一群群大学生正向着大礼堂走去。他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今天将要举行的报告会:‚听说是一些小孩子来演讲。‛‚是的,叫‘新安旅行团’,听说是苏北淮安新安小学的学生,大的十五六岁,小的才十二岁。‛‚小孩子来跟我们讲课,能讲什么呢?不是开开玩笑吧!‛‚去听听吧,听了再下结论嘛!‛大学生们向礼堂走去,带着好奇、怀疑。会场里渐渐坐满了人。讲台上出现了一位戴眼镜的先生,中等身材,穿着学生装。有人认出来了:‚是陶行知先生。‛陶先生开始讲话:‚诸位都是大学生,也许会说,叫他们听小孩子讲课,真是笑话。这七个小孩子从淮安一路演讲到上海。‘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靠演讲旅行,作抗日宣传。这个儿童旅行团的价值,是新时代之无价宝,如果一定要定个价值,或者姑且定为万万万万金元吧。这样伟大的宝藏,世界上谁也没有,都为新安小朋友所得。而‘新安’不敢占为私有,愿公诸天下后世。讲得如何,请大家一试。‛不同凡响的开场白,激起了会场上的一片掌声。小玉站在讲台前,他穿着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粗布衣服,圆圆的小脸因紧张而涨得通红,两手十个手指下意识地搓来搓去。陶先生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在他耳畔说了几句话,就走下台去了。小玉定了定神,开始讲起来:‚我的老家在凤阳,凤阳是个穷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妈妈生了八个孩子,死了六个,只剩下我和姐姐。爹爹被抓去当壮丁,活活折磨死了。妈妈活不下去,流着眼泪把姐姐卖给了人贩子……‛孩子的脸颊上滚动着泪珠,他抽泣了一下,悲愤地接着说:‚我们为什么这样穷,为什么这样苦?我们曾经问爷爷奶奶,我们曾经问爸爸妈妈,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命苦啊!可是,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命苦,是我们的国家太落后,外有列强,内有国贼,生产落后,经济衰败,这一切是帝国主义、反动派造成的啊!‛清脆的童声震动了每个大学生的心,一些人激动地站了起来,大声附和:‚说得好!‛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另一个孩子小林走上讲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我们国家落后,列强就要欺侮。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了我们的东三省,苦难的中国人民身上又加上了侵略者的铁蹄,这样的痛苦我
们还能忍受吗?有良知的中国人是决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大家一致起来,要反抗万恶的侵略者,要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一道新的长城!‛全场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有人带头高呼:‚打倒侵略者!‛‚团结抗日,一致对外!‛陶行知先生走上台,把孩子们抱在一起,连声说:‚讲得好!讲得好!‛他带着孩子们走下讲台,问身边的一位教授:‚小孩子讲得如何?‛教授风趣地说:‚讲得比我们好,几乎把教授的饭碗打破!‛陶先生哈哈大笑说:‚小孩子能教大学生,几乎把教授的饭碗打破,这虽然是千古奇闻,但却是事实啊!‛陶行知接连几天安排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去中小学演讲,去光华、沪江、震旦大学演讲,所到之处,无不引轰动。陶行知逢人就说:‚在这些小孩子的铁证之下,时代是分成了两个:一个是瞧不起穷光蛋和小孩子的时代,那已永远成为过去;一个是新时代,穷光蛋和小孩子有不可抵估的力量。‛他特意写诗称赞:一群小光棍,数数是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在陶行知先生的鼓励下,淮安新安小学在1935年又第二次组织了‚新安旅行团‛,在抗日的大后方,宣传抗日,宣传爱国,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市,行程五万里,足迹遍及城市、农村、草原、边疆,被人们称为‚民族的小号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小和尚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父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国民党军望风而逃,大片国土沦丧,难民如潮水般涌向大西南,其中有很多是少年儿童。
一天,陶行知和戴伯韬一同去查看重庆一所战时保育院。只见吃饭的时候,大小孩子挤在一起你争我抢,大的吃饱了,小的一口也没吃到,乱哭乱叫。在一间阴森潮湿的房子里,一群生病的难童躺在地上呻吟着,有几个死去的小孩还躺在病孩中间。在保育院天天都有达官贵人前来挑选难童去做干女儿、干儿子。他们当着小孩面评头论足,使身体有缺陷的难童身心受到极大摧残。陶行知感到痛心极了。
陶行知想起此前在汉口一所临时保育院的见闻。他在那里看到一名害癞痢头的难童正在指挥小孩们唱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而且十分聪敏。当即,与陶行知一同考察的任光教孩子们唱他新谱的歌曲《高粱红了》的开头几句。随后便问:‚谁能用谱把它记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又是这个癞痢头难童举起手来,他准确地把刚唱的两句歌曲的旋律写在黑板上,任光感到很惊喜。陶行知认为,难童中,确实有许多天才儿童,只是这些幼苗缺少阳光、雨露。他下决心开办育才学校,为国家民族选拔人才幼苗,从难童中挑选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加以特殊培养。
育才学校开办后,陶行知发现那个害癞痢头具有音乐天才的难童没有选上,便找来负责招生的常学墉老师,向他介绍这个难童的特征,叮咛常老师无论如何要把他找到。后来,常老师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小朋友叫陈贻鑫,在大田坝第一保育院。原来,育才学校招生时,陈贻鑫正患疟疾,所以错过了机会。陶行知知此情况后,即刻写信给该院院长罗叔章,请他派人把这个难童送到育才学校来上学。罗叔章派一位姓袁的老师,带着陈贻鑫翻过金剑雪山,渡过嘉陵江,经北碚到北泉,交由一位育才学校的老师护送到古圣寺。陶行知见到他十分高兴,安排他到音乐组学习,还写信告诉远在新加坡的作曲家任光:‚你在汉口赏识的秃头小朋友已经由我们迎接来了。‛
渐渐长大的陈贻鑫,因害癞痢头情绪低落。陶行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曾专门请皮肤病专家给他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后来,陶行知听说距重庆一百多里的荣昌县,有一位刘医生擅治此病,于是就拜托冯玉祥将军与青年会干事黄次咸邀请刘医生来校为陈贻鑫治疗。治疗期间,陶行知来到学校亲自为陈贻鑫熬药。在陶行知的关怀和精心照顾下,陈贻鑫光秃的头
上终于长满了黑发,成为一位身材颀长、眼睛聪慧、充满自信和音乐才华的英俊少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就是“知行统一”和“探索真理”。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学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教师不是处在世外桃源,学生面临的挑战,教师同样首先遇到,他应先于学生获得这些本领和品质。否则,他就无法引导学生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应有一种清晰的辩证观,即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关心和奉献他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懂得这种辩证关系,使之把学生生存首先建立在利公而非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
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陶行知先生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并勉同志》诗。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典范。他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教育工作,探索、开辟了一条中国新教育道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了终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一、苏格拉底
教师的责任是“唤醒”
苏格拉底很小时,见到父亲在雕刻石狮,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以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雕刻师。学生,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差的学生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天赋理性和内在力量,使其从蒙昧中醒来。教育的目的是要从生命深处唤起学生沉睡的自我、生命意识,教育不仅要从外部解放学生,更要唤醒学生内在的人格,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人生
学生围住苏格拉底问:“人生是什么?”他把他们带到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学生们要求再选一次,一个说自己错过了第一次见到的又大又好的苹果,另一个下手快了没想到好的在后边。苏格拉底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快乐
一群学生忧愁的学生寻找快乐,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请他们造一条船。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坚持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他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没有直接作答,要求学生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三百下。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一个月后,他问哪些同学坚持了,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后,他再次问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宽容
有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边走边聊。忽然一个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但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他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
二、魏书生
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
魏书生主张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他让九岁的孩子负责做中午饭,孩子问原因,他回答:“那段儿只有你有时间啊,你不干谁干啊?”孩子听后,也觉得自己很自豪。有一天,出门有三个包,孩子背上一个,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提着在前面走,显示自己成熟了。魏书生说:“既然自己成熟了,咱干什么贱兮兮地非得抢过来一个呀?所以啊,我们一步一步地欣赏孩子的成熟,这不就完事儿了吗?”
三、孔子
欲速则不达的故事
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专门去拜望孔子,请教治理好一个地方的方法。孔子热情地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他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孔子拜儿童为师
孔子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石瓦片玩儿,挡住了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孩子说:“我叫顶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全面发展的教育
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发展。
四、马卡连柯
彼德连柯到工厂去晚了,马卡连柯没有直接批评彼得连柯,而是告知了他所属的分队的分队长。彼得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马卡连柯把全队集合起来,说:“你们分队里彼得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并指责了全分队,分队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形后,马卡连柯说:“去吧,以后看。”事后,发现全分队的人都教育彼得连柯,对他说:“你迟到了,这就等于说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以后,彼得连柯迟到的缺点得到了纠正。
五、陶行知:
不要做井底之蛙
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有人留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说话尖刻。除夕夜,陶校长把他们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文人应是灵魂干净、品格高尚的人。衣服脏得很,破了也不补,这是乞丐,决不是文人应有的样子。”他又摸着一个男同学乱蓬蓬的头发说:“这是茅草山。我要放一把火,叫‘放火烧山’!”陶校长拿起剪刀,亲自给他们剪了发,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要认真做学问,不要做井底之蛙‛的道理,学生们听得心服口服。
站在教室外面听课
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陶行知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怕影响老师讲课和其它同学学习,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留一世英名,光照中华大地。
陶行知以诗教子
教育家陶行知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常劝孩子在少年时代要勤奋学习,莫误好时光,曾作诗赠给孩子: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陶行知常用柏拉图“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勉励学生,并处处为学生作表率。有一次,有位小学生把他的诗句“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把“读了书,不教人,甚么人?不是人”中的最后一句改为“木头人”,他知道了不仅不生气,还给与肯定,说:“这也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陶先生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人表明:真理才是唯一可追求的,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
六、孟子
孟子刻苦学习的故事
孟子刚上学时,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妈妈发现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呢!”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
一暴十寒典故
孟子帮助齐王施政,看到齐王昏庸、轻信小人谗言,很不满,就不客气地对齐王说:“大王,您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植物,但如果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天后,再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上十天,它还能存活吗?即使您接受我一些好的建议,只要我一离开,那些奸臣就会在您面前唱反调,哄骗您,大王又常常轻信他们的谗言,这样怎么能让我有成就呢?奕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高手,他有两个徒弟,一个专心学习,处处听从奕秋的指导;另一个一直想着用箭射空中的天鹅。同一个老师,成绩却相差很多,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
孟子用了两个比喻告诉齐王,做事情要有恒心、要专心,否则是不会成功的。
七 朱熹
朱熹在读书方法上,强调“循序而渐进”。
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他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八、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九、王守仁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王守仁5岁还不能说话,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有的人还甚至以为他是白痴。但他父亲觉得他只是病了,四处寻访名医,到他6岁的时候终于把病医治好了,但仍显笨拙,有人风言风语:“别指望他以后会有大出息。”他听后不服气,始终记得父亲曾给他讲过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并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平时读书,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两遍、三遍,甚十遍。他抓紧时间,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父亲有时还请一些大学者给他辅导,家里来了客人,谈论天下大事的时候,也让王守仁站在一边,向别人学习。王守仁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先生的提问,他也回答得很有主见,最后竟成了先生的得意弟子。就这样,王守仁凭借笨鸟先飞、刻苦勤奋的精神,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十、许衡
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由于长途跋涉,天气炎热,大家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奇怪,便问原因,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走到江边,小和尚看见几只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
“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小和尚嘟哝着。
“它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老和尚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小和尚反驳说。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无声的教育:王羲之劝子于学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宽容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五、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六、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七、正人先正己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好象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
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起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难听的咳嗽声,医生回答说:
“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是吗?”
这时,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所以经常咳嗽,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
八、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 “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九、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
“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 “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
“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十、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一只猴子将分配到的行头与黑熊的相比后大为不悦,说:“怎么回事呀,为什么黑熊的衣帽鞋那么大套,我的这么小件,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领班的对它解释:“这行头关键要合身,你体形小,配制的行头也要小;黑熊个头大,当然要配制大套的行头,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猴子脑袋摇晃得跟拨浪鼓似的:“你别哄我,我精着呢,大套行头用料多值钱,给我配的行头小不拉唧的能值几个钱?不行,我就要黑熊的这套行头!”
领班又跟它解释,行头按套卖,不轮大套小套用料差不了多少,价钱一个样。但是不管怎么解释,猴子执意不肯,领班无奈,只得将黑熊的那套行头给了猴子。
猴子这才高兴了。它忙不更迭地精心打扮起来,可马上发现了问题,整套行头不合身:帽子太宽,戴在尖脑袋上一摆动就滴溜溜的打转;衣服太大,套在瘦小的身上就象罩着个麻袋满地拖拽;鞋子太长,穿在脚上更是磕磕拌拌迈不开脚。猴子想表演拿手好戏打个斤斗,一翻身却帽子和鞋子满天飞,身体被衣服裹包着满地打滚,碰得鼻青脸肿。
猴子完全泄气了。看着别的演员穿戴合身的行头正表演自如,它只能坐在墙角发愣不知所措。
领班走过来了,他对猴子说:“这下该明白了吧?咱搞演出的,对行头的唯一要求就是合体适用讲求实际,否则,再大件再贵重也只能是一文不值。”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经典寓言故事5篇
2.经典寓言故事十二则
3.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4.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5.6则经典寓言故事
6.关于猴子的经典寓言故事
7.幼儿经典寓言故事
8.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9.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这故事的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标题、我只听说过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个“大树底下小树长不好”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认真把它看完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张先生是晓庄学校的指导老师,戴子俺在晓庄追随张先生学习幼儿教育。有一天陶行知先生说河南需要一个先生,想派遣戴先生去。戴先生认为跟着张先生去广西比较省力,于是他拒绝了,然后陶先生指着不远山坡上的两棵树让戴先生看、一棵树树高大、挺拔、在大树的下面有一棵小树,这棵小树躲在大树底下,阳光、水分、雨露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小树生长的不是很好。同样的一棵树,小树没有一块自由的生长土地、就显得苍白无力!然后陶先生让自己的学生把这棵小树从大树的荫影下移出来,换一个地方栽,它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戴自俺听了若有所悟,他明白了陶先生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他能够独当一面地去接受锻炼,最终戴先生接受了陶先生的安排,离开上海,奔赴河南百泉,走上了乡村教育的道路。
学校要求寒假写一篇自身的教育故事,以期感染大家,互相介绍经验,以帮助让同学更好更快的成长。
回想这一年来,费力的事很多,生气的事挺多,倒霉的事不少,得意的事非常少。与学生的合作则很少了,看到他们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上课那失神的眼睛、答题无声课间大闹天宫一般、考试成绩不好时一副与我无关的超然神情,我绝望了,我依然非常尽力,但少了一份真情,教育故事,找去吧„„于是我百度了。下面是十篇精美的教育故事。1.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2.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3.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 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
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4.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5.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电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6.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 门弟 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 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7.正人先正己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好象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
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起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难听的咳嗽声,医生回答说:
“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是吗?”
这时,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所以经常咳嗽,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8.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
“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9.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
“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
“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
“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10.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
看完了故事,我想的是我错了,他们依然是天使,依然是花朵,我真的需要改变,我决定,从今天起,我要改变,我要百折不挠,因为这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
【陶行知经典教育故事】推荐阅读:
陶行知的育人故事11-12
《陶行知经典名篇》读书心得06-18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09-10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9-18
陶行知关于教育的名言11-06
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之普及10-25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05-26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06-11
陶行知教育理论习体会09-16
论陶行知的家庭教育观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