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精选8篇)
正文:
一、教材体系结构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下册由6个单元20课组成。每个单元由3-4课构成,每课一般包含三框内容。上册主要讲述自立自强、正确处理和师长的关系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等。下册主要讲述了分清是非、与法同行、复兴中华等内容组成。本册的主线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立自强。本单元由3课构成。
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主要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习惯对对人的影响”,主要讲述习惯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主要介绍了计划消费、勤于劳动、节约时间等好习惯。
第三框“培养好习惯”,提出了培养好习惯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必须有实际行动。
第二课“积极的生活态度”,主要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主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积极锻炼,不断提高生活处理能力。
第二框“保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认识到心态是可以选择的,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爱”和宽容别人。
第三框“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使学生认识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尝试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主要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意志的特征”主要介绍了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的特征。
第二框“意志的力量”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
第三框“磨砺坚强意志”主要讲述了磨砺坚强意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第二单元:亲近师长。本单元由三课组成。
第四课“人不能选择父母”。本课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父母赋予我们生命”,使学生懂得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也不应挑剔父母,人生的辉煌要靠我们自己创造。
第二框“天下父母心”,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最伟大的。
第三框“孝敬父母长辈”,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从而采取切实行动孝敬自己的父母。
第五课“与父母平等沟通”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跨越代沟”介绍了代沟产生的原因及跨越代沟的基本方法――沟通。
第二框“克服逆反心理”介绍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逆反心理。
第三框“有话好好说”教育学生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学会化解和父母的矛盾。
第六课“换个眼光看老师”,主要有三框构成。
第一框“了解我们的老师”,主要介绍了教师工作的特点、意义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第二框“理解我们的老师”,要求把老师当作普通人看待,理解和接纳老师。
第三框“尊敬我们的老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师法》规定的,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理解、支持和尊敬教师。本单元的主题是认识老师、理解老师和尊敬老师。
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由4课组成。
第七课“行为与后果”。本课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主要讲述了行为的分类、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
第二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作为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第三框“三思而后行”,这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必然要求。三思而后行,就应当在行动前慎重决策、行为中及时调控、对行为的后果勇于承担责任。
第八课“有肩就得挑担子”有三框构成。
第一框:在“责任”中成长,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公民都应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尽义务,都应当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二框“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主要说明一个人因社会身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责任。
第三框“青春从这里起航”从生理、心理和法律的角度讲述了十四岁的责任,教育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九课“承诺的分量”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生活中的承诺”,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形形式式的承诺,初步领悟承诺的内涵。
第二框“承诺是金”主要讲述了信守承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既然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承诺、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三层意思,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
第三框“学会承诺”主要告诉学生做出承诺之前必须量力而行,做出承诺之后,必须尽力而为,当承诺不能兑现时,应通过妥善的方法予以解决,做诚信的人。
第十课“对自己的一生负责”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人生与责任”,主要说明责任无时不在、责任伴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中要承担多重责任。
第二框“勇敢地承担责任”主要讲述了勇敢地承担责任的表现和意义。
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必须对自己负责,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本单元由三课组成。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包含三框。
第一框“追求公平”主要讲了公平的含义、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地对待别人等。
第二框“维护正义”主要讲了正义的内涵、维护正义的意义、维护正义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
第三框“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主要讲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以及为人正直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做一个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人。
第12课“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包含三框内容。
第一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主要讲述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表现、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防止好奇心的负面影响。
第二框“杜绝不良嗜好”,课文列举了抽烟、酗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及其对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杜绝不良嗜好。
第三框“抵制不良诱惑”,课文列举了吸毒、、“黄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教育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13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学会休闲”主要讲了休闲的功效、休闲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有度的休闲方式。
第二框“培养情趣”主要讲述了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培养高雅情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三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主要讲述了教养的内涵、作用及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帮助学生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拒绝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本单元由4课组成。
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共三框,
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主要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第二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讲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互补性。
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主要讲法律的作用、犯罪、违法犯罪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15课“神圣的宪法”,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讲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第二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权利意识。
第三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16课“消费者和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了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
第二框“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了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
第三框“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主要讲述了作为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教育学生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主要讲述了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第二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主要讲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基本要求,采取揭露他人隐私以达到破坏他人名誉和人格的目的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个人的隐私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
第三框“保护自己的隐私”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要有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本单元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第18课“民族情 民族魂”,由4框组成。
第一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主要讲述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第二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主要讲述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第三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等。
第四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19课“科教兴国”由两框构成。
第一框“感受科技创新”,引领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第二框“感受教育创新”,主要讲了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由三框构成。
第一框“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讲述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二框“合理利用资源”,介绍了自然资源的作用、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教育学生节约保护资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第三框“保护环境”,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本单元以国情教育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三、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二)更新教育理念,激活课堂教学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课堂的“平静”和“平衡”,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道德内容外,还应该把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社会发展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注意挖掘教材蕴涵的丰富的德育要素,使道德教育贯穿到文化传统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2
一、指导方针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学校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
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自我新期待”、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本单元包括“珍惜新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两课内容和一个“我们的班徽,我们的”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从初中生面临的新的学习生活开始,谈到新的同学关系,谈到如何创建新的集体。从被动的适应到主动的创建,这是从面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是从点上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学习问题,设立了“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
第一框“学习新天地”,从学习的新特点谈起,谈到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第二框“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谈起,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1.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1.6: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1.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四)1.5: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1.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六)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本单元包括“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三课内容和一个“认识新自我”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三课《珍爱生命》,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谈到如何解读青春,怎样理解青春的意义,怎样保持青春的心态。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包括三框内容。
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设立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有:自我观察,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通过自我检查来反省自己。
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从如何认识自我的潜能,谈到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第三框“自我新形象”,从心中设定的理想形象入手,谈到初中生对自我的新期待,最后谈到对未来的展望。“畅言青春新自我”的主题探究,在于引导学生展现青春的活力,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2.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二)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三)2.5: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四)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五)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六)1.6:了解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本单元包括“做情绪的主人”“品味生活”两课内容和“展示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的生活”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包含两框内容:丰富多样的情绪和学会调控情绪。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中,第一目“情绪万花筒”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的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第二目“情绪与生活”,主要是说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其中“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谈到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因而改变态度就可以改变情绪。
“排解不良情绪”中,由青少年的情绪特点谈起,谈到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侧重于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教育学生表达情绪必须考虑他人感受,指导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七课《品味生活》
第一框“情趣与兴趣”,从情趣源于兴趣入手,谈到什么是情趣,情趣有雅俗之分。在第一框的基础上,第二框主要涉及如何“追寻高雅生活”,其中保持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好奇心,不盲目从众,丰富文化生活,这些都是追寻高雅生活的不同途径和要求。最后,课文还写到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在“展示我们充满快乐和情趣的生活”的主题探究中,教材指出快乐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指导学生追求这样的生活,充分展示他们每个人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信、乐观的心态。通过这种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与设计展开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四)1.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五)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单元包括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九课“保护自我”两课内容和“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八课《学会拒绝》,包括两框内容:“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材将“身边的诱惑”归纳为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介绍了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主动请人帮助自己拒绝不良诱惑、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专时专用等方法。
第九课《保护自我》,从“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谈起,青少年可能面临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侵害,因而要学会自我保护。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框中,教材提出了学生应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是一个总结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活动。
通过此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护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使活动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二)3.4:自觉抵制“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
(三)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3.5:学习在特定情景下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多样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自主探究活动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 乃至高中政治课程的教与学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从我们教学的实际来说, 上到学校领导、教师、家长, 下到我们的学生, 都没有很好地重视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 从而造成教师不认真教, 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局面。一小部分学生能认真地学习, 考试成绩还不错, 但是实际掌握的能力跟不上, 高分低能;有一大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这就使得我们的思品教学效率低下。另一方面, 从我们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健康成长来说,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我们不但要重视, 还要不断地加强我们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本人通过多年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各位同仁共勉。
一、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 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 加之当代经济全球化, 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引进的同时, 一些不好的东西也随之而来, 比如黄色淫秽的录像、杂志等, 这些东西也在残害着我们中学生纯洁尚未成熟的心灵;其次, 现在人们功利心理特别强, 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被视为一个人的“能力”, 而且一些人还认为这些人特别有“本事”, 使得我们的学生大受其害, 感觉当代社会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他们在学习上不但对思想品德不感兴趣。
2. 学校一些教学制度的影响。
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 对于思想品德课并不重视, 没有专业的任课教师, 而且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认真钻研, 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到素质教育观念上, 这是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家庭的影响。
有的家长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高, 本身的道德素质就不高, 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这就使得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他们的行为, 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其次,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对于孩子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上没有一些好的建议或意见, 只要求孩子死记硬背, 试问这样孩子能学好思想品德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多种多样, 以上这些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我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应对, 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方法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和学生做知心朋友, 时时处处关心爱护我们的学生, 不但在学习上, 还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的成长。其次, 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些爱护和关心, 少些责骂和埋怨, 对于学困生更要多给予关心, 学生一旦和我们成为朋友, 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所教的课程。
2. 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非常了解的, 所以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培养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比如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等。
3. 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
我们作为教师, 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因为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 如果某位老师正直、坦率、爱帮助别人, 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位老师产生敬畏心理, 如果某位老师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学生就会看不起他, 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能分辨出事情的好与坏。所以, 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情操, 这样就会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榜样。
4. 理论要联系实际。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能很好地运用思想品德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情境教学 实践互动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思考、探索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运用图画、多媒体、语言描绘、师生互动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变思想品德课教学为情感教学。那么在教学实践中究竟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用图画勾勒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画资源和课外一些适当的图片、图板、挂图等,利用景物烘托环境氛围,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疑中学、在图中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学生思维,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能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用这种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好理解,易接受。图画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详细的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参与实践,创设情境
实践是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应该走进社会,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统一。
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或法律要求,以此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并从中引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考。
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幽默语言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情境,使课堂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叙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可以用小品作为一堂新课的导入情景出现,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情景,另一方面教师也更能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其情景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好。
教师可安排学生表演进行情境教学,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激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认真思考教师所设置的情境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演,尊重和信任他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去。
五、用授课导语制造情境
一个新颖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基础,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注重授课导语的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情景教学法,渲染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一节课的开头可以用朗诵诗歌的形式给学生留一个悬念,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等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节课的成功首先要有一个巧妙的新课导入,这样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情境。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颖的导入新课形式,更是别具一格。这样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可变抽象为具体,拓宽教学空间,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降低抽象思维的难度,从而解决教师用语言难以讲清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教材、新教法、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开启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2]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是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需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载体,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的内容,使学习问题生活化,逐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追求教学理念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新课改提倡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的重要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应以生活化课程观为指导,强调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初中学生正处于的身心迅速发展的青春期,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渴望从心理上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处于从探索外部世界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因此,思想品德课程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生活问题为线索,帮助学生面对和处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机整合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适应学生生活需要的进行科学设计,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追求教学目标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生活化就要适应社会现实需求,在传授知识技能同时,更要突显对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这就意味着思想品德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下面本人以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初步探讨,设计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培养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情操。能力目标:自觉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知识目标: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知道自觉陶冶高雅情趣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实效性。
(三)追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教学内容以学生成长经历与发展需要为依据,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联系,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生活内容。首先,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建立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生活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之源。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个子目“丰富的文化生活”,我设计了“晒晒你的文化生活,分享你的快乐”活动环节,课前我收集了学生真实的丰富的文化活动照片制作成视频专辑。如文化类:看书籍杂志,网上阅读、书法、绘画、摄影、演讲;文艺类:唱歌、跳舞、弹琴、看影视剧;体育类:爬山、游泳、打球、骑车、下棋;生活休闲类:种植花草、饲养动物、收集邮票等的照片。将学生文化活动专辑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从自己点点滴滴的生活记录中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生活本身的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其次,善于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课堂导入环节,我从我校尚“品”文化吉祥物优雅女孩的“品”字发夹和大气男孩“品”字发型的形象设计共同点设问:他们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找出“品”字设计。设问:他们设计蕴含学校对同学们怎样的期待?学生回答:“希望我们做一个有品位的育新人!”设问: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这样三个问题紧扣我校“品”文化导入课题“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我在《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个子目“丰富的文化生活”我还收集了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的图片及资料,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社团活动,学校组织的诵经典朗读比赛、书法比赛、运动会,春季、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领悟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也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过程,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再次,捕捉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例如:《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教学中,我引用了公益广告《好人就在身边》视频,展现最美农民工王俊旺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英雄官东、最美司机吴斌,还有最美清洁工、最美护士等“最美中国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认识到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目标。最后还要进行“评选最美班级人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推荐“最美班级人物”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这样通过联系学生身边好人,见证感人事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一个人生活中都可以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追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是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操作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一些生活化的可行性强的活动方式,如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谈,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以撰写小论文、做手抄报,调查报告等的方式整理学习成果,实现课堂从教室到社会生活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情境表演、现场直播等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道德实践。如上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日新又新我常新》,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要求学生对各个相关人物进行访谈,做好记录,反思和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我设计了现场才艺展示活动,学生可以表演舞蹈、书法、绘画、乐器等,尽兴展现才艺,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高雅的境界,带来美的感受,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五、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案例:
(师)准备一条拔河绳,一上课,就请班上一个力气最大的男生与三个普通的女生在教室里表演拔河比赛,„„
(问)为什么女生能胜?——学生答:人多力量大。(师)再请六个普通的男生分两组对抗拔河赛后,„„
(问)同样多的人,为何有胜有输?——学生分别答:配合的好坏、心齐与否、组织的好坏„„。(讲)我们有时把心不齐、组织不好、配合也不好„„的一伙人称为“乌合之众”;而把心齐、组织好、配合也好的团体称为?——学生(齐)答:集体!„„
试分析:此案例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何利弊?
2、教学案例:
在悦耳的背景音乐《青春舞曲》中,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不久,有的开始奋笔疾书,看着他们自信的面容,我为我的精心设计感到自豪。第一个学生要求发言,谈了自己的青春理想,我及时地予以肯定。接着,更多的学生站起来谈了自己的想法,气氛变得很活跃。这时,我注意到第一排的一个女生,她悄悄地举了一下手,但很快又放下了,随后和自己的同桌小声地说了句什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她一定有自己想说的话。我走到她旁边,诚恳地做了请的姿势。“老师,你总在让我们说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您不讲一讲您自己的青春经历呢?”
分析:如果你碰到类似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况,你该如何处理为妥?
复习提纲
(二)五、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案例:
(师)上课前一分钟,先请一学生在讲台上玩电子游戏(大屏幕展示全班学生看),游戏结束时上课铃声已约过一分钟。
(师)不顾上课铃声,再请一学生上讲台继续玩,两分钟后游戏结束。
(连续问全班学生)继续玩好吗?整个上午就玩下去好吗?如果不够刺激,玩输的出钱给玩赢的好吗?
(若已有学生说“不好”时,再问)为什么不好?玩电子游戏不好吗?„„(学生发言)„„。(讲)对,有些游戏本身就是“不良诱惑”,如赌博;有些游戏本身并非不好,但人们玩过了头,也成了“不良诱惑”。生活中后一种“熟视无睹”的“不良诱惑”就更多了。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还有哪些(自己有过的)类似的“不良诱惑”?„„(学生发言)„„。(问)这些看似无碍的现象有何害处?„„(学生发言)„„。(问)怎么办?„„(学生发言)„„。
(板书)„„(学生讲一条拒绝不良诱惑的办法,教师写一条)„„。
(边讲边书)„„(把学生讲的多种办法用精练的词汇概括为3至4条)——
1、避开诱因法;
2、„„;
3、„„;
4、„„。(小结)„„。
分析: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哪些原则?
2、教学案例:
在《我与青春有个约会》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一个环节叫“青春调色板”,要求学生用一种颜色描绘自己所理解的青春。以下是学生的一些描述:
生A:青春是红色的,青春热情如火,朝气蓬勃。引用费翔的一句歌词:我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
生B:青春是蓝色的,青春放飞理想,犹如放飞蓝天的白鸽。我们拥有太多的蓝色的梦。生C:青春是绿色的,绿色是生命的本色,她象征着青春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孕育着勃勃生机。生D:青春是白色的,它是那样洁白无暇,犹如一张白纸任由我们在上面描绘一幅幅人生的蓝图。分析:请你也续写两条。
复习提纲
(三)五、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案例:
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设计一幅能反映情绪变化主题的漫画,并给漫画取个恰当的题目、编一个故事。故事要能说清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并为他出出主意,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分析:你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吗?为什么?
2、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片段:一群头戴稻谷、小草、小鸟、蛇、鼠、昆虫、鹰、青蛙、狮子、羚羊、狼和人等画像的学生正快乐地做着游戏,老师也乐在其中。一团红线球在他们的手中传来传去,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编织着一张“生命网”,当这一条条的“生命网线”举过他们头顶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感悟到:大千世界,每一个生命只是这其中的一个“结”,生命与生命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而当其中的某一个结消失的时候,“小草枯萎了”、“小鸟死去了”、“狮子也没法活了”„„慢慢地,整张网就坍塌了„„。分析:安排这一游戏活动的作用?组织课堂游戏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一)一、名词解释: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是一个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
2、《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教育的德育课程。
3、国情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以增强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意识,努力肩负起历史使命。
4、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活动和结果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具有指导教学策略的运用、指引学生学习和指导测量与评价三大功能。
5、思想品德课启发教学原则: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根源于其“内省”,“灌输”则是其必要的外在条件,但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素质的循循善诱,是对学生思想活动以至觉悟的启迪和激发。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这一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原则。
6、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的说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教学活动资源。
二、简答题:
1、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
答:中学德育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则是中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和“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2、《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3、简述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几种方法。
答:(1)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挂图、图片、漫画、实物、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一些可知可感、有声有色的直观情景。(2)模拟表演创设情景。通过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或师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演示一定的道德行为情节,创设特定的道德情景,体现道德观点。(3)组织短小精悍的游戏、竞赛活动等,创设有一定刺激性的情景,等。
4、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教学技巧与心理辅导技术?
答:由于思想品德课中包含大量的心育要求与内容。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教学技巧与心理辅导技术,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接受继续教育等途径,进一步系统学习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努力使自己具备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知识摄取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技术运用能力、拓展创新能力等。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渗透到自己日常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之中。在教育实践中,学会一般的观察、调查研究方法,及时发现学生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学习运用谈心、咨询等方法解决学生常见的轻度心理问题;适当组织开展一些心理训练活动,开设一般心理问题的辅导讲座以及心理辅导课等。
三、辨别题:
1、教学手段的使用应该为教学方法的实施服务。
答:正确。手段永远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而不是相反。不论教学手段本身是否“先进、现代”,只有适合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才是有效的、正确的。
2、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能力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答:正确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一堂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离不开好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能力强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能对现有的课程资源做出恰当的取舍,并能结合要求对课程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和组合。所以说教师的能力的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四、观点论述题:(要点)
1、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答: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正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学教育、教学的规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以及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等,决定了在中学众多的德育工作形式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意味着学生新的思路的开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觉悟的目的。
五、案例分析题:(要点)
1、试分析:此案例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何利弊?
答:体现了遵循认识规律的教学设计策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理性认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直接体验,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教师在引导、归纳学生分析时要有耐心,和急中生智的技巧,否则易走样。
2、分析:如果你碰到类似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况,你该如何处理为妥?
答:(1)放下老师的架子,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平等地参与讨论。要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见解。
(2)直面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与思维,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有自己的疑惑和迷惘。如果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无视学生的精神需求,只是一味地进行空洞的说教,甚至于回避问题,就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与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
(二)一、名词解释:
1、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在教学计划、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上与中学的其他课程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但作为主要承担德育任务的课程来说,其设置和功能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它是中学德育的专门课程。
2、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环节,不拘一格。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一般可以包括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精确认知、启迪觉悟等环节。
3、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是指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者的完整统一,它们是整体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统一体,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理解。确定其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兼顾其他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还应关注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统一。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规范,它反映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共性,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5、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基本的整体性的要求和规定,它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四有”好公民奠定基础。
6、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其中既包括物力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内涵是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答:思想品德课是德育课程。德育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遵循德育规律,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途径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遵循德育规律,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策略和基本环节。
2、《思想品德》课程与《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有何区别?
答:两者教学内容既有相互融合,也有各自特色。但两者的课程目的不同,功能不同,具体教学目标也不同。《思想品德》的知识教学目标相对浅显些、简略些;《历史与社会》的知识教学目标更直接、更明确些;前者侧重于(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学习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前者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则更突出、更深刻、直接些,后者的思想教育内涵相对隐含些、间接些,等。
3、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讨论课的效率?
答:为提高学生讨论的效率,应把握如下一些规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参与小组的讨论,尽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大力赞扬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与他人共享,将自己的见识转变为成员间共有的经验;组织小组讨论时,应进行角色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等,并明确职责;讨论后,应由各小组的发言人把本组讨论情况、结论、观点等与其他小组交流,避免脱离主题空发议论;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尊重讲话的一方,可以争论,但要注意避免由讨论演变为攻击行为,如斥责、污辱他人等现象。
4、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答: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实质就是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过程;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又总是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服务的。两者犹如建筑与建材的关系。
三、辨别题:
1、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中,“课程标准”决定一切。
答:错。“课标”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要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理论原则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机械地理解和实施课标,只能使课标的要求走向教条化或空洞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2、思想品德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越多,教学就越具有实效性。
答:错。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也各有所长,更因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教师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形成满足学生需要的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无论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讲,还是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应坚持启发教学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是几种方法有机地组合或交叉运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倘若一味追求多样性,忽略优化组合,使教学过程变成展示“万花筒”,往往易使教学环节走过场,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甚至不知所云,还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加强教学方法的互补性,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学方法并非越多就越有实效。
四、观点论述题:(要点)
1、“学生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
答:人的认识产生于客观存在,符合客观存在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是一种“观念产品”,要想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符合中学德育工作的需要,即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就应把“学生实际”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使“课标”要求等理论上的“共性”与学生实际的“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
2、“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
答:思想品德新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它决定着思想品德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是课程的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最突出的表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其他性质,都是围绕着“思想性”这个规定产生,并受其制约。它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是本课程的灵魂。
五、案例分析题:(要点)
1、分析: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哪些原则? 答:一是生活化,二是思想性。体现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教学的导向性”原则、“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启发教学”的原则等。
2、请你也续写两条。
答:青春是橙色的,橙色是幸福的颜色,收获的颜色,青春有拼搏,也有收获。
青春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因为青春期也有很多烦恼,很多问题,很多不开心的事情。„„
(三)一、名词解释:
1、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这是一个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通过生活体验、教育熏陶和自我修养,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过程。
2、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性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3、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具有综合性,既注重知识、能力目标,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其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从宏观方面来说,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都或多或少的、有机地渗透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中。从微观来说,每一方面的内容也都是多元的。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先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则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5、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就是要求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起到支配教学进程的作用,并能够进行相应的目标检测。
6、校内课程资源也就是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人文环境、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等。比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师群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还有实验实习、讲座、报告会、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典礼仪式等等。
二、简答题:
1、思想品德课与中学其他文化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其他的文化课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而思想品德课则是借助于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2、将初中“思想政治课”改名为“思想品德课”有何意义?
答:初中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教育。针对以往初中思想政治课对初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教育的力度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等情况,新课程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密切的内容。使用《思想品德》这一名称,更符合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引导初中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目标,也更能体现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性质。
3、简述课堂教学中组织课堂辩论的作用。
答: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独特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等。
4、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有什么意义?
答:概括地说,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具有以下意义:(1)极大地拓展现有的教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可直接导致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教学形式、教学关系等方面的变革。(3)有利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4)对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能引发教育模式的变革,而且会使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得到加强,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三、辨别题:
1、实现道德“认知达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
答:错。道德“认知”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没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就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行为。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则是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不仅仅只有道德“认知”,也包括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2、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答:正确。探究性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不是老师。但采用探究性教学法,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如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的问题时,应让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有序有效的学习探究;要营造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要营造自由宽松的探究环境,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创新求异;教师不过多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但也不放任自流,应多从探究的思路、方法、资料上加以指导、点拨和支持,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四、观点论述题:(要点)
1、有活力的思想品德课一定是能给学生创设思维机会的课。
答: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学生的内省;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无论对课堂教学的展开、深入,还是学生自身思想观念的变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通过教学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创设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和机遇。
2、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答: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就要遵循人的认识规律,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吸引学生对自己生活品质的关注,教师与学生也更易有共同的语言,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就更具魅力。
五、案例分析题:(要点)
1、分析:你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吗?为什么?
答:合理。老师通过可操作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画漫画、编故事”可以使学生理解不良情绪的影响,“为主人公出主意”,使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得到了体现。这一教学设计通过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在享受中悟理,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2、分析:安排这一游戏活动的作用?组织课堂游戏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使学生乐学
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的活动,这种平等在教学中就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调节作用,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课堂中要时刻用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轻松氛围,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走到学习中来。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以严厉的话语伤害学生,不要以鄙夷的目光注视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和颜悦色,用自己的热心与爱心,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喜欢你、接纳你,只有学生喜欢你、认可你才能去听你的课,从而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都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使学生在情理相容的师生关系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好学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板、一笔、三尺讲台的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多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要根据学生的的需要,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愿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我在讲“环境问题”的知识时,我曾在课前准备了长江特大洪灾视频,由于场面的惊心动魄,学生在看完视频后都陷入了沉思,我因势利导,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从环境问题的角度看,你认为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为避免类似悲剧再发生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3)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做?等等。这些问题一抛出,有的学生认真思考,有的学生积极与同学交流,有的则迅速打开书本寻找答案,这时小小的课堂立刻火了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提升了课堂氛围,更使学生想学、好学。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花一样的年龄,他们思维活跃,没有定性,要想让他们以全部的精力投身到学习中,就要采取多种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对每一节课的学习都带着满腔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情景表演、知识竞赛、我是法官等多种活动,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此外,在讲时事时可以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朝鲜与韩国军事演习、日本驻守中国钓鱼岛等新闻事件时总是津津乐道,所以教师在讲时事教学时可以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一些生动的.时事事例与我们的教材内容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某高校大学生毒死室友这一事件就与我们学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习总书记的严查下,目前很多贪官纷纷落入法网又与我们学的宪法、刑法等知识点有联系。因此,要想使思想品德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总之,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内化新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探索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在平时教学中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并达到新教育理念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琼。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14)。
[2]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一、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思想品德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途径, 起着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树立人生准则的作用, 此外, 两者也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作用。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几点要求和特点: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 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 想要中学生接受两者, 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让学生接受这两门课程。 首先, 体现以学生发展的中心的理念, 在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针对学生的特征来进行。 其次,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学习的价值所在, 认识到学科所授道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 再次,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内容向现实生活靠拢的同时, 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构建民主教学氛围。
2.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教材应针对课程目标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编写, 侧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巩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尽量安排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情景中弃芜求精挑选主题, 统筹安排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 特别是对中学生成长中必需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健康心生教育, 做好整个中学阶段的统筹设计, 此外还要穿插时政要闻,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3. 助推学生体验感情的学习方法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 一方面, 需要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予以引导; 另一方面, 需要助推学生心灵的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陶冶情操, 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 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 甚至会使学生对课程的反感, 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活动需求。 针对中学生的成长特征, 课堂内外结合的实践活动, 能够让学生得到体验, 深入领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道理, 并产生认同感, 是实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二、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现代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 弱化了对受教者的精神和价值引导, 而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的品质。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 实现课程价值。 在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 诸多要素彼此关联、渗透和制约, 如教学与学生、目标与内容等, 这些因素都是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因素。
1. 构建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 是社会与学生之间在的纽带。在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育中, 教师有着关键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要素, 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应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提高专职教师教育素养。 首先, 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 其次, 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多为教师创造和提供培训机会, 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要素, 培养在职教师政治品格, 提升专业素养。 再次,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以便推动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2. 针对中学生特质开展教学
不同的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 针对中学生的特质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 坚持以人主本的教育目标, 契合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 并在这个目标下将理论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提倡同等看待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 正确引导中学生看待社会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 完善与人为本的教育内容, 逐步实现广泛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倡导中学生珍爱自然、遵纪守法, 探求知识、热爱祖国等等。 再次, 探索有利内化感情的教育方法, 可以对现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综合性进行优化, 或者借助“ 价值澄清理论”来帮助学生正确对自我价值厘清, 从而培养学生道德选择能力, 道德人格的生成以及探寻知、情、意、行的融合统一。
三、结语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时期, 而此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内化的阶段,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阶段接受“ 被动性”的灌输式教育, 同时在思想上进入了“ 反叛期”, 虽然有了成人的意识, 但还需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将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育从“ 外因诱导”转换为“ 内因驱动”。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 都是以生活作为构建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要求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而高中思想政治要求对知识的应用, 从初中思想品德到高中思想政治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析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要求和特点, 并提出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政治素质,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勇樽.高师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J].教育评论, 2013, (04) :102-104.
[2]袁园.中学德育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10) :37-41.
[3]孟庆男, 潘皓琳.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史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11) :88-93+72.
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兴趣
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中,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真正重视学生的学,教学得法是为了学的有效。
一、教师讲解不但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有新意
初中思想品德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与有的初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中可以看出,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许有的教师会反问,我在讲课过程中也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每堂课也都注意讲解范例,但是课堂气氛并没有多少好转,这是为什么?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有新意。
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学,培养探究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内,教师概括地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和自学探究的路线图,在学习目的、中心问题、参考资料、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一定的提示。这个提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鸟瞰,作为学生自学研究的准备。所以不必详细说明,只要简单地提示一下,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自己去努力研究。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之下,自行研究。这一单元中,我在“人性自私论”和“人生的真正价值”两个问题上给了学生一些提示,提供了大量具体事例材料,让学生结合教辅用书进行讨论、自学。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作业,从事阅读,搜集资料,作读书笔记,而教师则要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思维受阻的地方和独特新颖的思想方法等,为下一步重点讲授作准备。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艺术,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首先,在新的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的。另外,为人师表是我国师德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思想品德课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思想品德课,从深层次上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四、善用幽默,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考试难的课程,因此容易出现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不愿学、老师无心教的不良现象。所以,我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窄,课堂中可采用更多生动的比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广告语、形象的漫画和身边的幽默小事情等方式辅助教学。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感,而新鲜好奇感正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中,萧伯纳的小幽默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会心一笑,同时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其中的寓意。教材内外都有许多幽默事例、歇后语、漫画等材料,教师课堂教学中可以信手拈来,广泛应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农村中学教学硬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也得到普及,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结合的优势,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枯燥的知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景、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世界文化之旅》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片段,伴以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图片,学生在欣赏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教材中“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在观摩中培养了想象力,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加以选用,力求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与掌握了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较好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燕妮.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2\]于萍.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J\].甘肃教育,2006,(17).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万州区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10-15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06-13
中学教育思想大讨论德育教学工作总结10-15
中学生思想教育报告09-17
中学生的思想教育09-2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09-14
思想品德教学感悟12-08
初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11-27
如何优化思想品德教学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