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共8篇)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篇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工作和学习培训工作,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激励特殊教育学校全体师生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做好学校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二、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做好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三、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文件,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三)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时代基点,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四)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重点,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五)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系统阐释,用“十四个坚持”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系统概括。

(六)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十九大报告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七)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会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四、加强统筹安排,分阶段持续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工作

(一)传达学习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部署我校贯彻落实意见,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召开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提出明确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领导干部要带头学、认真学、扎实学,发挥表率作用,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班子成员要带头讲党课,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要把学习十九大精神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计划安排,主动做好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解读。

(二)专题学习讨论阶段。进行集中学习讨论,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师生认真学习研讨,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和师生积极参加各项专题活动,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全体师生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讨论会、举办学习论坛、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不断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实现全员覆盖。

(三)全面贯彻落实阶段。全体师生要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两大重要时期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理解和认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强校、共建共享幸福美丽和谐校园、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等重点工作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

五、精心组织,营造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浓厚氛围

(一)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群、QQ群等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师生深刻领会报告的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组织做好我校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相关情况的宣传报道,反映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积极讨论以及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的情况,充分宣传本单位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宣传党员干部、师生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

(二)切实加强理论阐释和理论研究。着眼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加强对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坚持主动引导、精准引导、有效引导,积极回应师生关切,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发展。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专栏和有关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全面准确深入系统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能领会、可落实。

(三)积极开展网络宣传和校园宣传。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征文活动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领会把握,切实增强宣传实效性和影响力。

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谋划推动学校新发展

(一)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蓝图。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要求,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和新目标,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任务,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推动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作结合起来,着眼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着眼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着眼于当前的重点工作,着眼于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措施,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

(二)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细化目标任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以中央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制订和完善协调统一、目标一致、程序规范、运转高效的制度体系,推进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手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心、以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以建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机制为目标的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梳理本单位各项任务目标,尤其是领导班子发展目标,明确工作要求,确定重点工作、抓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明确工作进度,制定发展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及时完善细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目标任务都有具体的责任主体,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深入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调查研究。要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好本单位的专题调查研究工作。要调查研究重点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改革实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从严从实抓好学习宣传贯彻

(一)精心组织,务求实效。高度重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务求实效。

(二)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校长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严从实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篇2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既体现了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 又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自由和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等现实要求。综观我国学校教育的成就与不足, 必须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就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希望, 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成为那个时代的强音。体育课、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外体育活动、校运动会, 在新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激励着一代代新中国青年德智体全面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体育成为新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至今, 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独木桥的状况越演越烈, “健康第一”被“升学率第一”所替代, 即便是小升初也变成了小高考。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为独生子女、教师为独生子女、家长为独生子女, 具有风险性, 带有挑战性, 需要艰苦努力付出, 需要千锤百炼, 需要冒险竞争的运动项目、体育锻炼、课余训练、户外活动被排挤, 素质教育成了空洞的口号, 演变成反素质教育。致使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12月就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出台《意见》提出, “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然而, 数年过去了, 我国孩子户外活动正在消失!周一到周五, 孩子每天花在写作业、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以及上课外辅导班的静态活动时间是户外活动时间的3.7倍, 周末是2.9倍, 假日为2.4倍。即使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平均每天也要花1.7小时写作业。全球儿童平均室外活动时间为3.41小时, 我国孩子为0.86小时, 低于全球儿童平均水平2.55小时 (见《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 2012年5月31日) ;能够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学校比例较低, 2010年北京市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仅为24.3%, 2010年上海市大中小学生中约7成每天体育锻炼不足1小时 (见中央部委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工作座谈会报道, 2012年1月18日) 。其结果是, 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 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我国19~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 (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 2011年9月2日) ;2012年8月北京大学学生军训期间, 2周内, 近3500名学生中就有1298人生病, 累计看病达到5649人次, 军训第6天一天内有705人生病 (见人民网, 2012年9月29日) ;不少高校因学生体质下降取消长跑。由于在校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成年人中有8成人从不锻炼身体 (见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2012年8月17日) , 再加上工作中的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摄入的能量提高、工作繁忙等因素, 导致成年人的身体素质每况日下, 未老先衰 (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2011年9月3日) ;知识分子英年早逝, 其平均寿命与全国平均寿命相比要低10岁左右 (见《新三门》, 2010年10月9日) 。

2012年10月22日国办发[2012]53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明确提出“加强学校体育, 增强学生体质, 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现教育现代化,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实现人才强国建设目标, 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个“更加自觉”, 保持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报告的这些重要论述, 顺应了时代潮流, 指明了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1. 各级政府应完善立法和执法, 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国各级政府出台过不少涉及学校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 但对这些规章制度和法规的实施执行并不好,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学习十八大精神,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今天, 各级政府有责任对现有涉及体育场馆设施配置与开放、学校体育竞赛、全民健身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教师配备、学生学业负担等法规制度监督落实, 对违法违规者坚决依法依规处理。同时, 完善相关规章, 适当考虑用立法等措施保障学校体育开展, 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 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2. 各级政府和社会应明确教育质量政绩标准

2012年5月31日《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对北京等5城市的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平时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 (8.84小时) , 有8.41%的小学生不足8小时。我国0~6岁儿童的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9.29小时, 全球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10.14小时。2012年3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历时15年的研究“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及其应用”警示人们, 长期睡眠不足能造成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能下降;影响自控能力, 容易分神, 攻击性强以及出现多动症和脾气暴躁。此外, 还可引起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调节紊乱, 影响身心和智力发育, 给孩子的未来幸福埋下隐患。法国著名大思想家卢梭1757年在其《爱弥儿》一书中就告诫人们:“12岁之前是理性的睡眠期, 不能进行道德教育, 也不能进行知识教育, 感官和身体的训练才是重点。”各级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 建立明确而详细的教育质量政绩标准, 淡化竞争性的教育政策, 规范、治理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并使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学生的减负。否则,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 加强学校体育, 以体育为突破口加强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3.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和自己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

“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 2007) , 决不仅仅是增强体质。由此, 必须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注重体育过程评价, 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基本运动技能作为评价学校工作和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 而不仅仅是“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 形成有利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强化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重要举措的作用。

4. 学校应改进学校体育手段, 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对达成学校体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味满足学生兴趣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 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更难以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各级学校应从自身条件出发, 借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的经验, 以运动项目为载体, 让学生从小就学习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参与这项运动的训练和竞赛。在参与训练和比赛中学会尊重对手和同伴, 遵循游戏规则和社会准则, 公平竞争和团结合作, 顽强拼搏和心平气和, 提高控制自己的智商和情商, 并将这项运动作为自己终身体育的爱好, 实现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对接。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篇3

入选理由 对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四门德育必修课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深入理解掌握并在德育课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指导性意见。

主要内容 “经济政治与社会”部分包括: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哲学与人生”部分包括: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法律”部分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党对青年一代的关爱。“心理健康”部分包括: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篇4

第十六期

哈城学校政教处2017年11月19日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听党话 跟党走

---记我校学生观看十九大宣讲团报告会活动纪实 乘着十月秋雨绵绵的秋天,迎来了我国十九大会议的胜利召开。2017年11月19日在我校党支部书记杨花同志、少团队负责人谢龙芳同志的精心组织下,我校全体学生集中在各自教室观看十九大宣讲团报告会,认真学习观看总书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主题的宣讲团报告。

本次学习活动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小学校、少年儿童的关怀和希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鼓励少年儿童围绕喜迎党的“十九大”,自主表达纯真的感情和真实的心声,让党的关怀和领袖形象在少年儿童心中扎根,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听党的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此次活动,我校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了对习主席的热爱和对十九大宣讲团对青少年的美好祝愿。少先队员、团员们把自己的感受、美好愿望及深深祝福融入在一张张笑脸中,为祖国献上了自己的祝福。

报送:日月中心学校

关键词:十九大报告 教育 中国梦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篇5

2017年10月19日,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报告、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近期我校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认真分析查找自身问题,以其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的目的。现对我自己的工作精神面貌和工作状况进行总结反思,现认真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遇到有关教研、教学、学生等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同事的建议,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只要还过得去就可以了。对学科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课标》了解不到位,上课往往出现问题,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简单知识就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学科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有时懒于二次备课,再备课。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只想着教好一节课,没有从长远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

3、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工作热情不高,态度消极,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不太注重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不够系统,联系实际还不够紧密。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与所教学科关系密切的才学,与所教学科关系不大的少学,甚至不想学

二、提升目标

平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在工作中严于律已,扎实工作,爱岗敬业,认真上课,努力学习,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教学工作方面勇于创新。

三、整改措施

为达到以上目标,通过多次对自己的剖析,让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在不断的改进中完善自己,措施如下: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充分利用时间,抢着学;结合自身工作,切实学;结合时事政治,及时学;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学。在学习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尽快的提高起来。

2、积极上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进取,在工作中树立超前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积极适应和跟上新形势,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严格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3、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求,蹲下来和学生对话,保持平和心态,做到要“有耐心、有爱心,又细心”,不过于急燥,始终要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基础差的学生要有耐心,有恒心,对待不听话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比较随和的办法。因此,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经过这次查摆问题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并真诚地进行认真地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时事事处处用高标准、严要求对照自己,使自己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前行的路还很漫长,还有可能风雨交加,我将一如既往的忠诚于教育事业,努力让自己的形象更加完美,成为真正的师者、表率。

山阳区人民路小学 樊肖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篇6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头等政治任务,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抓好自学。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领会。

第一点感悟:习总书记的报告通篇高扬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举旗意识,始终坚定信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报告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党员干部,要确保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就必须始终做到:一是要筑牢理论根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理论学习,做到源流结合、融会贯通,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二是要保持思想敏锐。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在敏感问题面前不迷惑,防止被敌对势力的蛊惑所蒙蔽;在复杂环境面前不麻痹,确保个人不犯政治性错误、不出政治性问题。三是要始终保持一致。对党忠诚是具体的、有实质内容的,不能表起态来调门挺亮,较起真来变形走样。要体现在坚决贯彻中央、北京市的决策部署上,体现在正确对待利益得失的点滴养成上,以具体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点感悟:讲话通篇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意识,始终恪尽职守。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复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做好以下三点:一个是,进一步振奋精神。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到建设和工作之中,多想事业、多想群众,心无旁骛、恪尽职守。当前就是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多研究解决事关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多研究解决改进本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多研究解决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真正把大项工作研究好,棘手问题处理好。另一个是,增强勇于负责的工作魄力。强化职责就是使命、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时刻牢记组织重托,时刻牢记岗位责任,时刻牢记群众信任,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差距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风险面前敢担当。力争做负责任的人、干负责任的事,在主动担责中对岗位负责,为领导分忧。再一个是,坚持创新发展。把打造精品、追求卓越作为职业操守,把瞄准一流、创先争优变成行为习惯,把精雕细刻、追求完美当成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工作标准,确保负责的每项工作都力争成为精品,组织的每个活动都力争不留遗憾,担负的每次任务都力争精彩圆满,以奋发有为的激情和干劲,圆满完成组织赋予的各项任务。

第三点感悟:讲话通篇贯穿着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清醒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党性意识,始终不忘初心。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深刻指出了当前我们面对的“两个复杂”“三个不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严峻挑战和形势,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此,作为党的一份子,必须以强烈的党性意识带头践行要求,努力做出新气象新作为。一是在落实制度上做好表率。作为党员干部,既要自觉依靠制度筹划、指导和开展工作,又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纪律的监督,做到行动先于群众和一般干部,标准高于群众和一般干部,要求严于群众和一般干部,防止和杜绝学习上的“双重态度”、言行上的“双重标准”、落实上的“双重规则”,增强制度执行的示范力。二是在坚持原则上做好表率。特别是要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做到有“四气”:一个是有勇气,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报实情;第二个是有正气,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贪不占,不搞歪门邪道;第三个是有硬气,敢于较真碰硬,解决难点棘手问题;第四个是有底气,做人讲原则,遇事有主见,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三是在清正廉洁上做好表率。坚决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到金钱面前不伸手、利益面前不攀比、权力面前不放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四点感悟:讲话通篇贯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自信。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篇7

一、学校体育面临的形势

一是学校体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 即难题是什么, 造成这个难题的原因;二是中央或者整个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大致方向。目前, 全国都关注的学校体育问题, 一句话就是体质健康水平。关于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从1985年到2010年的25年里持续下滑;二是征兵体检合格率, 2012年北京市征兵报名体检情况, 仅以身体健康合格这项为例就不到一成;三是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 但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却越来越差, 而且体质健康下滑的不仅仅是青少年, 整个社会各个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都在下滑。

从学校体育来讲,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如此恶化, 有着中国特色的三个原因。

1.青少年、校长、家长、教育局长、市 长、省长等缺乏做好学校体育的内在动力

为什么缺乏内在动力?一是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组织是不是受到学生的欢迎, 以及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做好了, 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没有用。从价值判断上讲肯定有用, 因为体质好了, 身体好, 工作也就好, 学习也就好, 将来能够为社会、为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但问题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体系里只有中考体育加分, 那么学生努力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的内生动力肯定会欠缺, 家长也没有那么重视, 由于升学跟学校体育工作没有关系, 所以校长也不重视, 由此引发的是整个社会一方面在喊学生体质健康在下滑, 另一方面又不敢让学生去锻炼, 或者不愿意让学生把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去;这说明由于评价体系的欠缺, 学生、学校不感兴趣, 那么在考核校长、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时候, 也就很难把它纳入体系, 因此都是相对忽视, 全社会都在讲体质健康下滑的危害, 但是都不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的体质健康, 即使部分家长觉悟了, 开始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了, 但是也不敢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上, 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当然, 学生不想上体育课, 跟体育课上的如何也有关, 一节体育课如何编排和组织, 最后学生喜不喜欢, 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内生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外在的激励不强。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里, 很少说虽然这个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不突出, 但是他的体育运动技能很好、身体非常健康、心态非常阳光, 就会成为同学关注的对象;社会上也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 所以这也是整个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既抱怨, 又没有做出积极努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2.科学知识的欠缺

为什么社会公众 (包括家长、校长、省长) 对学校体育工作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 就是因为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家长来讲,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上好体育课、提高运动技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种负面的影响还是积极的促进, 还缺少非常有利的证据。一个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技能对他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个性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因此要把每天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的比例作为预测他考试成绩、心理健康的一个指标, 成为预测他是不是受人欢迎的一个指标, 只有把相关严格、科学的数据向全社会公布, 对国民进行再教育, 才能够为学校体育争取一个应有的氛围, 这是科学知识欠缺的一个方面。此外, 体育课应该怎么上?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发展规律, 学生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规律, 以及上好体育课的内在要求出发, 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这14年体育课的内容编排、运动量、技能习得上, 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最佳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我们要进行科学的研究, 也就是说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育课的编排, 怎么才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的目标; 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它的内在规律, 每一个人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也有一个接受和承受能力和限度的问题, 因此应该从每一个人应知应会的体育运动技能怎样才能达到符合科学的规律来研究。我们也在启动这方面的课题, 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内在规律的研究是体育课、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托, 我们初步选择了七个大项目作为前提进行研究, 包括基础性的田径、游泳、体操, 这是整个体育运动里面最重要的基础, 是每一个人的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基础, 也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必须技能;还包括三大球和武术。我们先从这七个项目的运动技能的习得规律进行研究, 然后编排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14年的训练大纲, 作为体育课教授这七个项目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3.办学条件落后

现在, 全国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小学平均每个学校只有0.9个体育教师, 农村学校小学平均每个学校0.7个体育教师, 有的省平均每个学校只有0.4个体育教师, 而由于体育教师的短缺, 大量的体育课都是兼职教师在上;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城市学校受到空间的限制, 农村学校受到经费的制约;运动器材也是参差不齐。

这是造成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中国独有的内生动力的问题, 我们这个民族不太喜欢张扬, 不太喜欢表现自己, 在文化上就是如此, 所以这是文化中的一个价值理念。

二、贯彻落实中央《决定》, 想方 设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我们要贯彻三中全会《决定》, 就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42条讲到深化教育的综合改革, 一共三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八句话讲立德树人, 是讲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一句话讲德育,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 然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是德育首位的体现;第二句话就讲体育,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我们可以把德育首位和“健康第一”看作并列第一;第三句话讲美育, 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但是没有接着讲智育, 而是讲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其中涉及到信息化手段的利用, 如果一个学校有非常好的体育教师, 我们可以用信息化手段让没有好的体育教师的学校也受益, 达到区域城乡和校际的公平, 而资源的均衡配置中提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从义务教育阶段来讲, 要办一所学校、校舍、运动场, 教师配备的标准化应该城乡一体, 这样学校体育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 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为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办学条件落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依据;紧接着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因此,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讲到的德育、体育和美育贯穿始终, 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第二段七句话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也为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首先是初中和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 开始争取做到凡是国家规定的课程都必须考试, 而且分值一样, 即语文是150分, 体育也是150分;高中的每一门课都要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体系, 要根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综合考虑进行录取, 所以体育尽管没有列为高考科目, 但已经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依据;还要推进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 并且德智体美的每一个方面都要细化指标体系, 这也会成为将来高考录取的依据, 现在正在启动与紧锣密鼓的进行推进中, 且到2020年要有实质性的突破。第三段讲省级教育统筹, 以及加强教育督导社会评估方面的问题。因此, 在整个学校教育的综合改革里, 体育和美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一次真的是“健康第一”了, 更重要的是指出学校体育过程的主要着力点是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这是手段, 通过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强化达到提高或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样的目标。这一句话讲了两件事, 一是学校体育抓什么, 即手段是什么, 就是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二是学校体育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就是学生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现在就看一线的体育教师、教研员,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如何围绕着这样一个目标去行动。国家明确规定教育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就是解决办学条件的问题, 对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提出了强化要求, 而且目标是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实实在在地通过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得以实现。

因此, 现在的学校体育工作要重点推进三件事, 一是强化目标管理, 把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纳入到对学生本人和整个教育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的评价体系里, 而且让它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过程管理,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课的组织编排等;三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如果这三件事形成合力, 那么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就指日可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讲了一个综合治理的方案, 讲到体育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还有教育公平资源配置的均衡, 以及“特别重视人民健康”,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涉及到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且面向基层, 实现均等化; 也就是社会基层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也含有体育健身设施, 所以学校和社会可以打通, 我们可以利用整个教育资源。现在, 我要跟教育部一起把这些涉及到其他部委的事情落实下来, 在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绩效考评里要有“人民健康”这一条, 一定要把体质健康水平放进去, 建立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 一定要把体育设施和学校共享。内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标准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体育要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 在政策规划调整的教师培训中, 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三中全会《决定》讲“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从学校体育来讲, 或者作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来讲, 目标也是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具体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课的目标首先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这是体育课要达到的初级的,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如果这个目标没有达到, 体育课上得再好, 都不算好;因此, 体育课的运动量和组织编排是非常重要的问题。2013年, 教育部请32所高校的有关人员到现场去分别对31个省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学生体质健康上报数据进行了复合, 每个省抽取14000名学生进行比对, 很快就将进行数据分析;还准备把最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省单独列出来, 每个省都选出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几所学校, 并对这些学校、县市、地区、省市进行全方位的深度的学校体育工作经验挖掘, 分析这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学校、县市区是怎么做的, 有什么样的配套政策, 有什么样的制度化要求, 怎么组织的体育锻炼, 怎么组织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怎么配备, 待遇如何等, 梳理出几种不同的模式, 让大家照着做, 让全社会都去向这些提高的省、市、县区、学校去学习, 这是目标导向。所以, 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首先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层是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从两个方面看, 一是只有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才会成为学生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的内生动力, 也就是只要有等级、有输赢、有排名, 就容易上瘾, 这是健康的上瘾, 而且也是体育锻炼与运动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二是从体育本身来讲, 体质健康是基础, 提高国民素质就要提高国民的运动技能, 也是普通学生运动技能逐步提高的过程, 能够让青少年中有体育天赋的孩子有机会脱颖而出, 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就会源源不断, 而且运动技能的提高是确保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以及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的最重要的基础。所以, 运动技能的提高, 应该成为学校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三层就是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因为立德树人是整个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民族精神核心价值体系, 数学、物理、化学也都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但体育不但能够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而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运动员精神:一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二是尊重对手、平和面对输赢。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曾说, 学校原来的传统项目是游泳, 从上个学期开始增加棋牌课, 他的解释是文武之道, 一张一驰、一动一静, 有游泳, 有棋牌;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棋牌的比赛输赢立现, 他想让学生每天在不停的输赢中去成长, 这局输了没关系重来, 还输再来, 回去练练, 然后就能赢了, 这是给学生一种挫折教育, 而且棋牌这种输赢的挫折比其它运动项目来的更快。我想, 这就是体育的独特魅力, 体育的三个目标应该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贯穿始终, 也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即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体魄强健对应的是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 身心健康实际上就是运动技能以及体质健康和健全人格的一个完整呈现。十八大报告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那么体育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教育,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没有体育, 教育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虽然就那么几个字, 但是从目标上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 即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 这是体育的价值, 也是整个学校体育所要扮演的角色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保持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 程中有顺畅的反馈机制

1.目标管理

学生、学校、社会内生动力不足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下滑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如何去改变?从目标管理的角度来讲, 一是要进一步凸显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考试升学的过程中, 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标准, 如中考体育的加分, 以及高考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估而纳入到高考录取的参考体系。但问题是体育课怎么考, 现在的中考体育加分基本上是从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中节选, 而学校体育的目标应该“三位一体”, 即体质健康水平是基础, 还要有运动技能, 再进一步在综合素质评价里面健全人格的发展。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学的是知识, 考核的是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而体育课是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潜在的人格改变, 其考试或者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 就跟其它学科有着完全不同的标准。体育课的目标最终是为了达到“三位一体”, 从可评估的角度看, 一个是体质健康, 一个是运动技能, 现在已经有了体质健康的国家标准, 而且正在实施, 这一条已经列进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我们还想把运动技能放进去, 但专家们讨论后认为运动技能评估没有标准, 列进去也是白列。所以, 我们要制定各种运动项目的能力水平标准, 田径可以按照时间、距离、高度来评分, 足球、篮球、排球怎么评分, 运动技能怎么评级, 这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进入科学化的一个必须要过的门槛。

从现在开始, 鼓励各个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中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同时启动科研, 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能力等级水平进行评估。到2020年, 按照中央的要求, 这些改革要达到一个明显的成效。所以, 在目标管理上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考试、升学的重要依据, 也要作为学校地方评价的重要依据, 同时还需要去研发考核体育目标的运动技能的等级标准, 并适时把它加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里, 让它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同步作为体育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 作为学生体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来也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绩效考核的指标, 并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考核指标, 作为校长评优评奖考核的指标, 作为教育发展水平的考核指标, 作为全方位的一个目标管理。2012年, 国办发〔2012〕53号文件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每年要出版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的要求, 这也是目标管理。如, 这一年各省市新进了多少体育教师, 新修了多少体育场, 新增加了多少体育运动设施, 投入了多少钱, 体育课开展的情况如何, 每天一小时锻炼做没做到等, 每年都要公布, 并按省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年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我们通过强化内部管理, 要让学生的体质健康、运动技能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也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公示和评优评奖标准的制定, 激励社会各界来关注学校体育。

2.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就是如何通过体育课的改革来实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而目前面临体育教师严重缺编, 大量的体育课是兼职体育教师在上的两面性问题, 很多农村的教学点, 如果只能派一个教师, 若是语文老师就得把别的课带都起来, 而很少有派一个体育教师带语文、数学、外语的, 因而绝大多数体育课都是非体育教师在上, 那我们就应该关注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如果每个省几千个教学点有三分之一是体育教师, 不但体育课上得好, 语文、数学、外语也能教得好, 学生们一定会很喜欢。

因此, 体育课的改革应该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方向, 这就要盯着两件事:一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二是提高运动技能。过去我们对运动技能的强调不够, 而这却是达到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提高的一个必由之路,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正在总结各地的相关经验。初步的设想是:无论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 把体育课分成两大部分, 一是基础的体育锻炼内容, 也包括运动项目, 主要针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二是“一校一品”, 每个学校选一到两个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的另一部分内容,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又可以兼顾到体育课标要求的所有内容, 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两个特色运动项目, 让一所学校的所有学生都玩这个项目, 能够达到提高全校学生的运动技能的目的。前段时间去甘肃、重庆, 几所学校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兰州市一所学校一到六年级, 每两周拿出一节体育课专门学习篮球, 进行篮球技术培训, 并设有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主要是拍球, 二年级传球, 三年级运球, 四年级就开始学一些战术, 五、六年级进行校内的班级篮球联赛, 大课间也是篮球操, 结果这个学校的学生都特别喜欢篮球, 而且校队也是兰州市和甘肃省的冠军。在重庆也看到了类似情况, 一个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 校队是重庆市的冠军。这就是“一校一品”, 其它体育课照上, 只不过把篮球、足球等作为他们学校每个学生都会的运动技能。他们曾对家长说, 请支持一下, 我们学校是篮球项目学校, 给孩子买一个篮球吧……这样就真正实现了运动人口的急剧膨胀。

我想, 今后的校园足球改革就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使校园足球的加盟校做到“一校一品”, 让所有的学生都会踢球, 其它年级练基本功, 五六年级可以进行校内联赛, 初高中设有年级联赛和校内联赛;当然, 体育课必须设有这个专项。如果这个思路走得通, 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体育教师的培训也应该分成两部分, 专职的体育教师重点培训专项运动技能, 选哪个项目要根据学校的情况, 今后校园足球这项工作可能就要先从每一个布点学校培训一个体育教师开始, 让教师能够具有教会全年级的学生都能踢球的运动技能 (今后的国培也想按照这个思路跟教师司协商, 把综合性的教师培训变成专项培训) ;兼职体育教师重点培训他们如何带动学生们动起来, 对于兼职体育教师来说, 没有运动场、器材, 就带着学生跑步、做游戏、蹦蹦跳跳、爬山、滑滑梯等, 只要能动起来, 能达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就行, 有能力的可以带一两个专项。到2020年, 目标是学校体育课全部由专职体育教师来上, 这是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角度来讲。

实际上, 理想的体育课应该是一个班有十个人喜欢足球, 就有专职教师带他踢足球;有十个人喜欢篮球, 有八个人喜欢乒乓球, 也有专职教师带他们打篮球和乒乓球;然后班内、校内组织各种项目的联赛。但是现在还无法做到, 我们先做到“一校一品”, 如果学校有条件, 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各个项目的专职教师,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项目。但从改革和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角度看, 现在首推“一校一品”。我们正在谋划, 也在跟相关的司局沟通, 希望树立一些典型。如, 看到的那几所学校, 不仅“一校一品”做得好, 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兴趣提高了, 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提高了。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除了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以外, 还要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如果到2020年,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这两个强国根本谈不上, 体质健康不行怎么能是人才强国, 体质健康状况不行怎么能是人力资源强国。所以, 过程管理是一个重点, 而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现在还做不到同工同酬, 体育教师的特殊职业津贴和服装费等的发放也是各不相同, 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也跟其他教师有很大差别。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角度来讲, 也需要采取切实措施, 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当然, 是在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以及课程质量提高的同时, 来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包括效果评估。

3.条件建设

条件建设主要是场地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教育公平和资源均衡配置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路径,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弥补目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所以, 也请教研员和教师们思考, 并反馈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从信息化资源方面哪些最需要 (分小学、初中、高中) , 以及专职体育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的最需要, 我们要优先建设最需要的体育教学的数字化资源, 现在已经纳入计划, 并准备启动这项工作, 而且也正组织专家在研究。

学校学习贯彻十九大 篇8

百年来,学校风雨兼程、开拓奋进,在时代的变迁中薪火相传、青蓝相继,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从初始一个“四个年级、50余名女童在一起上课”的复式班小学,发展至今成为六个年级、近3000名在校学生的完全中学,共培养学子5万多名。在未来与历史的衔接中,学校传承“培元精神”建设理想学校,不断追求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打造幸福学校奠基学校幸福人生。

传承“培元精神”建设理想学校

“培元”出自孙中山先生“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之语。十九中的前身是1916年由清华学堂、燕京大学教工以及海淀绅士王仰之筹款在海淀福音堂创办的培元女子小学。1924年男女同校,改名为培元小学。1944年始办初中,更名为培元学校。195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培元学校与蓝靛厂中学班合并,正式命名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十九中是新中国成立后海淀区第一所面向工农子弟的完全中学,也是海淀区第一批重点中学之一。

曾在培元兴起时期,学校饱经风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面向平民百姓子女办学,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办学经验,在百年校庆的筹备过程中,他们在挖掘史实材料和走访历届校友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形成了自立自强、寻真求实、济世爱国的“培元精神”。经十一届二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学校以正式文件印发,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十九中人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培元精神”包括自立自强精神,寻真求实精神,济世爱国精神,寻真求实精神等。十九中现任校长余晓灵认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与“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及“培元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十九中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不仅与其宝贵的教学经验有关,宝贵的“培元精神”也对十九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建设全面优质理想学校,是十九中的办学目标。用十九中现任校长余晓灵的话讲,十九中人既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又与时俱进、励精图治,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

据介绍,十九中是新中国成立后海淀区第一所面向工农子弟的完全中学,也是海淀区第一批重点中学之一。同时,在八十年代,十九中第一个创办了音乐加强班、美术加强班;第一个将海淀区业余体校手球队办到学校里,成为北京市手球训练基地;并于同期召开了海淀区第一个教代会。到了九十年代,十九中第一个创办了计算机教育加强班,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本世纪初,十九中更是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开办面向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同步课堂”。此外,十九中还先后在体育、艺术教育、民乐、书画等方面获得各类示范校殊荣。

追求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在当天举行的授牌仪式上,由十九中京昆团的同学们表演的《贵妃醉酒》如痴如醉,《花球啦啦操》活力四射,顶碗舞尽显民族风情,而教职工的服装秀,分为正装、古韵旗袍、休闲装等几个板块,连74岁的退休教师也参与其中,赢得了阵阵喝彩。据了解,2013年11月1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京昆团被海淀区教委认定为“银帆艺术团”,成为十九中除金帆团外的又一有影响力学生艺术社团。

在海淀区举办的各项科技特长生活动中,也经常能看到十九中作为活动的承办方。学校先后成立了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北京市金帆广播少年民族乐团”、“北京市金帆书画院”分院,艺体科技特色彰显,获得了不少荣誉。如被教育部、北京市评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等。

余晓灵介绍,该校坚持在特色环境中熏陶学生,在特色课程中提升学生,在特色活动中教育学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近三年,在个人获奖方面,国际类奖项89人次,国家级奖项151人次,市级奖项731人次,区级奖项706人次;获区级以上团体奖86个。

未来与历史在此刻衔接,追忆与憧憬在此地交融。从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学到1944年的培元学校,再到1952年正式命名北京第十九中学。历经岁月的洗礼,经过近百年的开拓与发展,学校现在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师资,为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幸福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加上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们体会到,学校打造的以生为本的学本课堂能乐在其中,而学校那些自我管理和优势发挥特长的活动,如由学生牵头组织的读书交流会和青年社等,则让他们体验成功,增长自信,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人生更加完美的境界。

打造幸福学校奠基幸福人生

在百年华诞前夕,十九中全面承办幸福学校国际论坛暨全国幸福学校共同体第三届年会,对幸福学校的最新发展进行分享、讨论;同时,十九中又以打造幸福学校为桥梁与纽带,将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行动,形成合力。

2008年,学校明确提出了“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建设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阶段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础,确立了“六会一特长与国际眼光”的育人目标,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在艺体科技方面掌握1—2门特长,并具有国际眼光。

如何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就要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的内在超越。

余晓灵说,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过程。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这是十九中的办学理念。在十九中人的眼里,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就中学而言,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优秀的人格,该校选择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内容,开发潜能,发挥优势,鼓励创新,实现每个学生的幸福成长,并为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京华。”正像余晓灵校长在百年华诞致辞中说的那样,作为百年学校,十九中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如今它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余晓灵表示,作为百年老校,在新时期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活力,未来的愿景仍然是打造幸福学校。首先,幸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构建和谐社会、让人民享受幸福生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其次,党和政府、教育界及各界人士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幸福成长;第三,打造幸福学校,是与时俱进、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必然选择。“我们愿以打造幸福学校作为桥梁和纽带,将学生、教师和家长联系起来,形成一股三维合力:追求幸福学校,创造幸福学校;支持教师为成就发展事业而幸福的工作;帮助家长为孩子成才而倍感家庭幸福。打造幸福学校任重道远,但我们充满信心!”

上一篇:《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三下一篇: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