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练习题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练习题

初中历史练习题 篇1

一、课堂训练

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2、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明州d.福州

5、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①福州②广州③泉州④明州⑤杭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6、《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哪个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a.东京b.杭州c.广州d.景德镇

7、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8、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

9、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定窑b.钧窑c.景德镇d.哥窑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后期b.南宋前期c.南宋后期d.北宋前期

二、课堂回顾

1、问答题

市舶司:沿自唐的市舶使制,宋代的市舶司主要有三项职责:

2、问答题

你能回顾历史,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么?

三、课堂延伸

看宋代耕获图(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描绘《耕获图》画面上情景。2、这《耕获图》有何价值?

2、放大镜

人一牛比一人两牛节省了一牛。为什么能节省一牛呢?关键在哪?

3、宋代水稻生产规模大是什么原因呢?

4、挖掘《耕获图》蕴含的主要信息,找出南方农业得到发展的几个原因。

6、占城稻是籼稻,你吃过没有,好吃么?不好吃,为什么地主还要大量生产?

一、课堂训练

1、c 2、d 3、b 4、b 5、b6、a 7、c8、a 9、c 10、d

二、课堂回顾

1.问答题

答:(1)管理外来商人;

(2)向商人征收入口税(称为「抽解」),以及对非禁榷品实行收购(称为「博买」);

(3)把「抽解」和「博买」得来的舶货送往京师。

2.问答题

答: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三、课堂延伸

1、青山下,一条小河流淌,两岸稻田连着一片。小河东岸,北面是庄园大门,门前岸边有一架翻车,南面是一片稻田。小河西岸,南面是仓场,北面是一片稻田。在东岸稻田和西岸仓场之间,有一座小木桥。在庄园门前,一位老者策杖而立,前来视察的庄主。在木桥东头田埂上,有一个手持遮阳伞的人,他是督促佃客劳动的监工。其余的人都是佃客。他们正在从事耕地、耙田、插秧、灌溉、筑场、耘田、收割、挑禾、上架、脱粒、簸扬、舂米、入仓、堆秸等不同的劳动。

2、描绘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田庄生产劳动的场面,重点反映了种植水稻的佃客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耕获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我们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难得的形象材料。反映的宋代江南水稻生产技术水平。

3、答:关键在犁具。宋代先进的犁具,辕进一步缩短、弯曲,是真正的曲辕犁,比唐代的曲辕犁构造更简单,体积更短小。

4、答:大规模引种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占城稻早熟而耐旱,为水稻一年两熟制创造了条件。种占城稻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粮食。南宋舒璘说:占城稻“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之”。看来,平民百姓特别欢迎占城稻。《耕获图》上描绘佃客们种植和收获的水稻,大概就是这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

5、第一,青山绿水,片片肥田,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第二,佃客们的劳动场面和庄主悠闲自得情景,只有在社会安定的条件下才能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出现翻车,出北方人迁移南方,不仅为南方农业生产提供了劳动人手,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农业发展的速度。第四,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超过了北方。第五,江南一年两熟的双季稻生产情况。宋代江南形成较为稳定的一年两熟制,

6、答:米质稍差,不如粳稻米好吃。广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一年两熟,目的是追求产量高,得米多。

初中历史练习题 篇2

我们把习题课分为两类:课课练、阶段练。

一、课课练

这种习题课一般都在新授课结束后, 习题的量不大 (常为8道选择题, 1道材料分析题) , 所涉及的知识点又刚刚讲过, 可先让学生自己做, 再当堂讲评。这节课基本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 本节课前25~30分钟让学生自己做。

第二步, 按组分题, 8道选择题分给一个组, 材料分析题每两问或一问分给一组。分过之后, 让各组学生短暂讨论本组所分题目的答案, 待本组达成共识后, 各组由一名组员到前面来, 把本组认同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二、阶段练

阶段练一般是一个或几个章节结束后所上的习题课。习题的容量较大, 题目较多, 已基本达到期中期末试卷的题量。因此, 必须给学生留最少一节课的时间去做, 才有可能做完。这类课我们一般用两节课, 一节让学生自己做, 下一节课讲评, 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知识梳理、精讲点评、能力提升。

1. 知识梳理

在讲评习题课之前, 要求学生将本阶段所学内容的要点知识写在作业本上, 让学生自己去回顾一下,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 哪些是自己非常熟悉的, 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 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本节课的预热环节, 该环节大约用3~5分钟。

2. 精讲点评

通过学生课前的讨论、课中的讲解及教师的点拨进行。

3. 能力提升

该环节目前还由老师操作, 主要针对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中部分重点材料、重点题目由教师再重新设计, 要么改变题干, 要么改变题目要求, 或者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 以达到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本节课的升华环节。下面举例说明。

例1.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 造成这种势头最主要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像这类题, 一般会做如下设计:

(1) 造成这样势头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2) 造成这样势头最主要的国内原因是什么。

还可以试着让学生设计:

如果答案依然选D, 那么本题的题干还可以怎样设计?

学生会给出如下答案:

(1) 造成这种势头主要的外因是_____。

(2) 造成这种势头主要的国际因素是_____。

(3) 造成这种势头主要的国内因素不包括_____。

经过师生共同对试题重新设计、反复创新, 这个知识点以后再怎么出题, 学生一般不会再出错。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充满情趣的创新学习。

材料分析题是高中生普遍的薄弱环节, 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方式来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分析题目要求, 其中也包括对题目要求的重新设计。

例2.资产阶级, 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 由于交通工具的极其便利,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 是他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里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依据材料, 分析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有利条件。

这是一段非常典型的材料, 我们在教学不同的章节中都会用到它。如:在学习工业革命的影响时会用到它、在学习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时会用到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会用到它、在学习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会用到它, 甚至在学习中国史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内容时我们也会用到它。像这种材料, 如果不对它进行再加工或重新设计就太可惜了。

在教学中, 通常会做如下设计: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有利条件。 (和原题相似, 但这两题的答案是不完全相同的)

(2) 中国是如何“卷进文明中来的”? (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中国人的探索)

(3) 分析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客观进步性。 (加快世界近代化进程的角度)

(4) 工业革命对世界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世界市场的形成)

(5) 马克思主义诞生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在对题目的重新设计中, 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畏惧、恐慌感大大减小了。我们也感觉自己的习题课在日益高效起来、充实起来。

阶段练习题课模式, 优点在于:

第一, 在“知识梳理”环节, 让学生过基础知识关, 使学生明白所学的基础知识中哪些已经掌握, 哪些还比较模糊, 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就为课下复习做了准备。

第二, 在课间十分钟, 学生已把本组要讲评的题目讨论过, 答案已写在黑板上了。一上课, 学生马上就会进入学习状态, 讨论别组的答案。2~3分钟后, 当学生开始讲评本组答案时, 疑点重重的答案学生绝不会放过, 一定会问个水落石出。在质疑与对抗中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这样的答案学生好长时间都不会遗忘。

第三, 在“能力提升”中, 师生共同对练习题题目重新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提升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还有教师的业务水平。

初中历史练习题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拓展思维 创新意识

历史是纯洁无暇的,它不容任何人置喙;历史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正因为如此,历史才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历史课堂才成为培养学生追问和质疑勇气的最适宜的课堂。在传统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还是作业的设计,教师常常扮演着垄断者的角色,实际上,这无论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悲哀。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善于挖掘,善于引导,它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作业的设计,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更是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新课标的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新课标的特点,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已大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与努力,在新课程改革后怎样实施上有了一定的突破。然而,初中阶段容量大而课时少,并且教师一般要同时接触几个教学班,所教的学生少则几十名,多则三四百名,不仅班与班情况各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的。特别是部分教师对历史作业的新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历史课程的作业布置没有作相应的要求,大大影响了新课程的学习效率。无怪乎,在历次的历史教学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的课堂充满兴趣而普遍反应历史作业存在模式化、单一化的特点,题型也是考查能力型、情感态度型的题目非常少。知识需要更新,理念需要改变。在当今中小学生减负和新课改要求下,我们更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新型人才。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历史反馈练习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力求学以致用,达到作业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这种练习应是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

一、对症下药,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如针对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可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抽签等多种竞赛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等。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设计历史反馈练习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要体现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练习、提高、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历史作业完成中得到成功体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拓展思维空间,激发无限潜能

在练习设计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展现空间,设计一些可知可感的问题,让他们在探知中走进历史,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因为历史教材是我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历史教材中安排的作业类型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可以将之与历史地图、图表、历史文献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分析历史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对动脑筋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故事会、历史小剧场、现场抢答赛等,陈述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历史观点,训练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让学生自己来出题。例如: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出题,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出的题目除了教科书上常见的几种题型以外,还有图表题、图画题。对于这些在课堂活动中和单元复习后出的这些题,老师都要进行分选、评价。精选出内容新颖的题,作为单元测试的题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题目成为试卷的一部分时,体会到的是一种被承认感,同时也增强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我们倡导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目的。

第三,要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作业是要布置的,但不能单一地布置“写”的作业,而是要力求多元化,设计要新颖,形式要多样,让反馈练习丰富起来,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的乐趣。如可布置“问”的作业。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学完《辛亥革命》后,你能设计问题考考你的家长吗?再如布置“记”的作业。这里的“记”不是记忆,而是记录。例如在学《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课后,可布置这样一个写周记的作业:请简单介绍下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联系今天的考试你有什么想法?作业不难,学生写得出来。学生写这样的周记后,不但巩固了各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进行一次思想的自我教育,明事又明理。

三、与新课标同行,培养创新意识

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现在的历史考试试题也越来越新颖、灵活,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作业情况中笔者发现,对于一些开放性习题的回答,学生存在语言表达不力等缺点,没有语感和美感。因此,历史教师应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例如有期中考就有这样一道题:“日本首相说日本不会做军事大国,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日本首相这句话是否可信?为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题型,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时事的了解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将历史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是方式多样化还是角度多元化,反馈练习的设计一定不能脱离课本基础,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充满信心,从而为学生的全面长久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居林.《设计初中历史作业的有效策略》.

[2] 蔡刚.《初中历史分层作业设计初探》.

[3] 江卫巧.《浅谈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原则》.

初中历史练习题 篇4

制题:赵军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等第_______2009-0

3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中,发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有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所再现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鸦片战争》 ③《开国大典》

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②①D.②③①

3.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2008年3月14日,**集团在西藏策划了分裂祖国的打砸抢烧事件。这

A.对居民财产没有造成损害B.危害了祖国统一与安定

C.行使了公民的自由权利D.体现了西藏人民的意愿

4.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请你判断以下歌曲哪一首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A.《黄河大合唱》B.《志愿军进行曲》C.《翻身农奴把歌唱》D.《春天的故事》

5.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6.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某历史小组决定举办专题展览,他们应收集的资料应包括

①黄埔军校 ②南昌起义 ③千里挺进大别山 ④西安事变 ⑤重庆谈判 ⑥万隆会议 ⑦加入世贸组织

A.①②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⑦

7.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8.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包括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建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

八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进行土地改革B.粉碎“四人帮”C.实行改革开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953年中共公布过度时期总路线,内容包含

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包括

A.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抵御自然灾害

B.分散经营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C.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D.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2.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唱的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在A.1949年B.1951年C.1997年D.1999年

13.你认为在我们历史课本中所指的“最可爱的人”不包括下列哪一人物

A.黄继光B.邱少云C.毛岸英D.董存瑞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其主要依据是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D.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

15.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1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 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17.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因为

①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获得民族独立 ②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 ③中国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18.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

①昌都战役 ②朝鲜内战爆发 ③抗美援朝运动开始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阿华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种情景会出现在A.解放战争时期B.新中国成立时C.抗美援朝时期D.“一五”计划完成时

20.“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的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烈士陵园,他高大的塑像与丰碑位于烈士陵园之首。

A.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人民解放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21.土地改革后与农业合作化后的农民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A.不再受地主剥削B.劳动积极性提高C.自由处理土地D.互助劳动

22.这个会议是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里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指

①保卫和平②争取民族独立 ③实现社会主义 ④发展民族经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A.安徽B.浙江C.甘肃D.西藏

24.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全国惟一的一届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及她五十年来当代表的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高到的是光荣。今天我上北京时,感到的不仅是光荣,更多的是责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

A.选举了国家领导人B.强调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识图辨析: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4枚主题为《20世纪回顾》的邮票。请你依据所学的知识作出判断:

A开国大典B抗战胜利C中共诞生D五四运动

①反映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邮票是:_________;

②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邮票是:_____________;

③反映中国现代史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邮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映中国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邮票是:___。

27.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回答:

(1)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

(2)分别简述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和历史意义。

(3)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新中国建立后到1956年间我国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

28.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请回答:

(1)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灾难,举出近代史上列强两次入侵北京城的战争名称,特别是第二次入侵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哪一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2)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下列两图都是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请说出图

一、图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分别指出其标志性的历史意义。

图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图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北京。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摘自1983年邓小平的一次讲话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是以什么方式实现解放的?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国家在西藏实行了怎样的民族管理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体现了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实行了怎样的一个重大国策?请举出这个重大国策成功实践的两个例子。

⑶从党中央对西藏和台湾实施的政策中,你能感受到党中央表达的是怎样的一个强烈意愿?

参考答案:

26.C、D、A、B

27.(1)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③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④稳定全国物价和反对贪污腐败(回答出3点即可得3分,如考生回答其他方面内容,只要史实准确可参照得分。但本问题总得分不得超过3分。)

(2)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大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或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2分)胜利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意愿的宪法或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重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①新中国的建立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基础;②党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③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振奋的精神和工作热情。(本问要求学生依据史实作出自己的解释,具有拓展学习意义,考生只要回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如考生回答其他方面的内容,只要符合客观史实可参照得分。但本问总得分不得超过1分。)

28.(1)第二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辛丑条约》(1分);危害: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西方列强进一步 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2分)

(2)图一:“五四运动”(1分),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1分)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3)介绍内容须含:北京是我国首都,是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北京历史文化悠久。(2分)(如答出其它内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练习题( 篇5

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练习题

(六)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中考资源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结束了200多年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走向统一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下列皇帝中哪一位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3.《资治通鉴》中“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是对准的评价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从三国到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官位世袭 B.九品中正制 C.分科举人 D.八股取士

5.科举制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6.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皮罗阁D.骨力裴罗

7.下列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中,中国僧人是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 C.吉备真备 D.鉴真

8.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A.匈奴 B.契丹 C.回纥 D.党项

9.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西夏与北宋之间的约定

B.是北宋战败后被迫进行的议和

C.促进了宋辽边境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交往 D.这是一个平等的约定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A.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B.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C.筒车和曲辕犁等新式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D.纸币的出现 11.下列关于宋代社会生活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

B.在宋代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 C.宋代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牛车、驴车 D.北宋时,东京是最繁华的城市 12.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吴 C.铁木真 D.完颜阿骨打 13.下列不属于元朝制度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设置宣政院 D.设澎湖巡检司 14.明朝时的哪一项措施使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A.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诛杀丞相胡惟庸 15.明朝末年爆发了什么农民起义

A.黄巾军起义 B.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C.大泽乡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6.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八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行文方式是“八股文”

B.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有力措施 C.八股取士有利于明清统治者选拔创新人才

D.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17.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苏门答腊

C.占城

D.爪哇 18.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原因是 A.朝廷腐败无能 B.边防松弛

C.日本海盗和武士勾结不法商人进行走私 D.倭患严重,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胁 19.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问是

A.1561年 B.1661年 C.1662年D.1689年 20.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设置了

A.伊犁将军 B.乌里雅苏台将军 C.台湾府

D.驻藏大臣 21.清政府最初实行“海禁”的目的是

A.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势力 B.为了抵抗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 c.防止商人进行海外贸易 D.防止中国先进的文化技术外传 2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毕异 B.王祯 C.沈括 D.古代炼丹家 23.火药什么时期开始用于军事

A.北宋 B.南宋 C.唐末 D.元朝 24.隋朝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

A.长安 B.余杭 C.涿郡 D.洛阳 25.明朝北京的紫禁城是指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26.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部阐述中医理论的著作 B.它是一部药物学的巨著

C.它对所载药物做了重新分类,纠正了前人的错误 D.它还流传到日本、英、法等国 27.下列有关《资治通鉴》叙述正确的是

A.它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五代的历史 B.它的重点内容围绕军事、经济两大主题展开

C.司马光在每篇之后对人和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其目的在“以史为鉴” D.《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迁 28.人称“诗仙”的唐朝诗人是

A.杜甫 B.李白 C.自居易 D.孟浩然 29.歌颂征战,希望完成统一大业的南宋词人是 A.柳永 B.李清照 C.苏轼 D.辛弃疾 30.被称为“画圣”的是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张择端 D.徐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1.618年,在 称帝,建立唐朝。32.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 为主,这种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

33.7世纪前期,杰出的吐蕃首领 统一各部。后唐太宗将 嫁给他,加强了汉蕃关系。

34.唐朝时,从长安出发,到

印度半岛)学习佛学,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

35.__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都城___。

36.11世纪初,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羌族分支——党项族逐渐发展起来。1038年,首领

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7.随着商业的繁荣,为方便交易,北宋时,一种名叫 的纸币在 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8.1616年,统一女真,建立金国。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9.1685年、1686年,清军两次进攻,打败沙俄侵略者。最后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

》。

40.清朝前期,疆域辽阔,西跨,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

,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

等,南到,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三、材料解析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2分,共2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句话是哪位皇帝说的?体现出当时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

(2)举例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的良好关系。

(3)假如你的身边有一位少数民族同学,你应该如何对待?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各近社土番头目俱来迎附”;“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者接踵而至”;“土

民男妇,壶浆迎者塞道。” ——杨英《从征实录》

(1)材料一中的“贵国”是哪国?来索还台湾的是谁?

(2)材料二反映了台湾人民对收复台湾抱什么态度?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举例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④今天台湾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你对一些台独分子的言行有何感想?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四、连线题(4分)

43.根据内容正确连线。

隋文帝

康乾盛世

唐太宗

开皇之治

唐玄宗

贞观之治

康熙、乾隆 开元盛世

五、识图题

44.读下图

回答:

(1)左边的人物是唐朝的公主

(2)右边的人物是吐蕃首领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3)说一说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

45.(1)这是著名的建筑。

(2)位于什么地方?建于哪一朝?

(3)这座建筑在明清时期主要做什么用?

(4)它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六、找寻历史信息(4分)

46.大多文学作品的内容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因此文学作品也成

为我们探索历史的途径了。

(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历史信息:诗中反映了唐朝时

之乱。

(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历史信息:词中的“天下事”指南宋时期的 斗争。

七、列举题(5分)

47.列举5项以上本学期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的世界之最。

八、问答题(12分)

48.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B 5.B 6.B 7.D 8.B 9.C lO.C 11.B 12.(: 13.A

14.A 15.B 16.C 17.A 18.D 19.C 20.A 21.A 22.A 23.C 24.D

25.B 26.A 27.C 28.B 29.D 30.B

二、31.李渊长安32.考试33.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34.玄奘 天竺35.赵匡胤 东京

36.元昊37.交子 四川38.努尔哈赤皇太极39.雅克萨 尼布楚条约40.葱岭 西伯利亚 太平洋 南海诸岛

三、41.(1)唐太宗 一视同仁或恩威并施(2)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等(3)(略)

42.(1)“贵国”指荷兰郑成功(2)台湾人民对收复台湾持欢迎和支持态度;因为台湾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荷兰在台湾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3)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 到夷洲(今台湾)或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4)(略)

四、43.(略)

五、44.(1)文成公主(2)松赞干布(3)松赞干布于7世纪初期,统一了吐蕃,促进了今天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人藏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加强了汉藏友谊。

45.(1)故宫或紫禁城(2)北京明朝(3)是明清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4)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 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六、46.安史 抗金

七、47.(略)

八、48.政治方面: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梦幻网络(http://)——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http://)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臣民进行监视。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 篇6

一.填空题

1,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关系.2.420年,东晋灭亡,南方相继出现了,都城都是”南朝”.3.北魏,合称为”北朝”.4.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所寺院是洛阳的二.选择题

1.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是()

(1)东汉王朝很空虚.(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3)军阀割据,战乱频繁.(4)生产迅速发展.A.(1)(2)(3)B.(2)(3)(4)C.(1)(2)(4)D.(1)(3)(4)2.东汉末年,曹操在军阀割据中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是()A.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招纳贤士,采纳正确意见.C.重视农耕,使人民生活稳定.D.实行屯田,保证军粮供应.3.唐朝诗人杜甫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赞扬()的功绩.A曹操B.刘备C.周瑜D.诸葛亮 4.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5.下列人物中()不是三国时期的.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 6.灭亡西晋的是()

A.鲜卑族B.匈奴族C.氐族D.羌族 7.淝水之战前秦的失败说明了()

A.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南方.B.北方的民族矛盾比较尖锐.C.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积极作用.D.东晋的军事力量超过了北方.8.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是()

(1)投鞭断流(2)草木皆兵(3)风声鹤唳(4)中流砥柱 A.(1)(2)(3)B.(2)(3)(4)C.(1)(3)(4)D.(1)(2)(4)9.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的潮流.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10.下列各项,不属于魏孝文帝政治和社会改革措施的是()A.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B.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给农民土地.C.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D.禁止引用汉人参政,禁止采用汉族的制度.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

(1)结束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2)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为以后南北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4)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A.(1)(2)B.(3)(4)C.(2)(3)D.(1)(4)12.下列哪些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长平之战(2)赤壁之战(3)淝水之战(4)官渡之战 A.(1)(2)(4)B.(2)(3)(4)C.(1)(2)(3)D.(1)(3)(4)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了北方的政权是()(1)曹魏(2)前秦(3)西晋(4)北魏(5)蜀汉

A.(1)(2)(3)(5)B.(2)(3)(4)(5)C.(1)(2)(3)(4)D.(1)(3)(4)(5)14.下列哪一部著作既是地理学名著又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A 《齐民要术》B 《九章算术》C《水经注》D.《伤寒杂病论》 15.书法艺术的”二圣”指的是()

(1)王羲之(2)顾恺之(3)王献之(4)祖冲之 A.(1)(3)B.(2)(4)C.(1)(2)D.(3)(4)16.云冈石窟位于()

A.陕西西安B.山西大同C.河南洛阳D.甘肃敦煌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1)此诗的作者是谁?

(2)他的壮心是什么?

(3)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

(4)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2.阅读下面材料:

唐朝时,著名诗人杜牧在一首诗中咏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回答:

(1)杜牧这句诗描写的是南朝怎样的历史现象?

浅谈高中历史习题课的课堂教学 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 传统历史教学方式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 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使习题课能充分体现出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 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历史教学中, 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以积极的心理投入到学习当中。

一、准确性和科学性

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逆的性质, 所以, 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不能回到历史发生的事件中, 这就会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距离感, 不明白事件发生的原因。这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近距离体会到历史发生的情况, 可以借助各种教学工具来使学生体会历史发生的过程。在进行历史再现时, 教师一定要保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利用真实的史实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他们能从历史事件中得到教训和经验, 并能把在历史事件中获得的能力经验运用到生活中。

二、层次性和有序性

历史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 不仅要能根据教材把历史事件有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还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体会和分析,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来发现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教训和能运用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培养的过程中, 要逐步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理性能力, 使他们通过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 随着能力的增强逐步能运用历史思维来解决较难的问题。如讲述“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时, 我把这个问题分解, 分成了两个小问题:

1.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是如何的?

学生经过仔细阅读教材, 对这个南移的过程有了深入了解, 南移可以划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初期, 北方处于经济发展时期, 比南方的经济程度发达。主要在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第二阶段:随着江南的开发, 南方的经济开始发展, 逐步达到南北经济持平的状态。主要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第三阶段:江南开发使经济重心有北方移至南方。主要在辽宋夏金, 尤其南宋时, 已经完成南移。

2. 为什么经济重心要进行南移?

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再次深入思考, 并仔细分析材料得出了结论:在北方经济发达的时期发生战乱, 人们为了躲避战争都向南方迁移, 迁移的同时把大量劳动力和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引入到了南方,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统治者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 进行了农业发展优惠政策, 从北方迁到南方的大量农民和南方本地农民齐心合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利用这两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逐渐深入, 通过对知识的逐步掌握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更具信心, 他们利用自己逐步增强的历史能力能进行更难的问题的探索。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逐步获得了科学精神, 他们利用这种科学的精神进行深入探索, 能使自己在整体上对历史了解的更深。

三、人文性和主体性

素质教育提倡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使他们在学习中运用自己主动的意识去参与历史学习。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习题的设置时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要最大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使他们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上更具备科学创新性, 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历史时养成对知识进行探索的意识, 把他们从单纯的记忆知识点的枯燥学习中解放出来, 运用逐渐增强的历史能力和思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历史习题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 也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从多个方面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使他们的整个学习系统不断增强, 获得根本性的发展和提高。

在进行习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引导, 教师讲解习题时, 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答案, 要鼓励学生参与思维, 在操作上要积极引导, 允许学生对答案进行辩论。只要有新意, 教师就应该肯定,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习题的全面认识, 让习题课的教学也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如在复习隋朝历史的时候, 让学生通过仔细分析隋炀帝的生平事迹来对隋炀帝进行评价,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隋炀帝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对隋炀帝的深入了解, 对他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做出的决定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分析一下问题:“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 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并让学生根据这一习题加以讨论。结果是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概括, 得出了对隋炀帝这样的皇帝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他在灭陈统一南北、开运河、创进士、修弛道、与日本东南亚等国的友好往来、巩固多民族国家, 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等方面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本题的实践中, 师生互动合作, 形成全方位的合作, 使课堂气氛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之中。

浅谈高中历史习题课的课堂教学 篇8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传统历史教学方式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使习题课能充分体现出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以积极的心理投入到学习当中。

一、准确性和科学性

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逆的性质,所以,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不能回到历史发生的事件中,这就会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距离感,不明白事件发生的原因。这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近距离体会到历史发生的情况,可以借助各种教学工具来使学生体会历史发生的过程。在进行历史再现时,教师一定要保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利用真实的史实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能从历史事件中得到教训和经验,并能把在历史事件中获得的能力经验运用到生活中。

二、层次性和有序性

历史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能根据教材把历史事件有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体会和分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来发现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教训和能运用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理性能力,使他们通过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随着能力的增强逐步能运用历史思维来解决较难的问题。如讲述“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时,我把这个问题分解,分成了两个小问题: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是如何的?学生经过仔细阅读教材,对这个南移的过程有了深入了解,南移可以划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初期,北方处于经济发展时期,比南方的经济程度发达。主要在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第二阶段: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的经济开始发展,逐步达到南北经济持平的状态。主要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第三阶段:江南开发使经济重心有北方移至南方。主要在辽宋夏金,尤其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

2.为什么经济重心要进行南移?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再次深入思考,并仔细分析材料得出了结论:在北方经济发达的时期发生战乱,人们为了躲避战争都向南方迁移,迁移的同时把大量劳动力和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引入到了南方,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统治者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农业发展优惠政策,从北方迁到南方的大量农民和南方本地农民齐心合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利用这两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逐渐深入,通过对知识的逐步掌握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更具信心,他们利用自己逐步增强的历史能力能进行更难的问题的探索。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逐步获得了科学精神,他们利用这种科学的精神进行深入探索,能使自己在整体上对历史了解的更深。

三、人文性和主体性

素质教育提倡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他们在学习中运用自己主动的意识去参与历史学习。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习题的设置时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最大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他们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上更具备科学创新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历史时养成对知识进行探索的意识,把他们从单纯的记忆知识点的枯燥学习中解放出来,运用逐渐增强的历史能力和思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历史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也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从多个方面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的整个学习系统不断增强,获得根本性的发展和提高。

在进行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引导,教师讲解习题时,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答案,要鼓励学生参与思维,在操作上要积极引导,允许学生对答案进行辩论。只要有新意,教师就应该肯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习题的全面认识,让习题课的教学也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如在复习隋朝历史的时候,让学生通过仔细分析隋炀帝的生平事迹来对隋炀帝进行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隋炀帝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对隋炀帝的深入了解,对他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做出的决定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分析一下问题:“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并让学生根据这一习题加以讨论。结果是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和概括,得出了对隋炀帝这样的皇帝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在灭陈统一南北、开运河、创进士、修弛道、与日本东南亚等国的友好往来、巩固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等方面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本题的实践中,师生互动合作,形成全方位的合作,使课堂气氛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之中。

在要求发展学生的历史素质前提下,教师要充分利用习题课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历史能力。教师给出的习题不仅要能使学生通过思考解决出来,还要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有效地运用课堂上的时间,把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融入到习题课上。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让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高一下一篇:形容宽容的句子摘抄